德国选举结果出炉 极右翼大胜但不是特朗普的功劳

备受瞩目的德国提前大选在2月23日进行,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基民盟/基社盟的联盟政党以28.5%的得票率获胜,如无意外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将取代朔尔茨(Olaf Scholz)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位列第二至第五的政党分别是,选择党(AfD 20.8%),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SPD 16.4%),绿党(GRÜNE 11.6%),以及左翼党(Die Linke 8.7%)。之前被特朗普和他的左膀右臂万斯、马斯克着力抬举,甚至不惜冒上干预德国大选指控的选择党虽然拿到了史上最好的选举成绩,实际上在美国三巨头忙乎了三个月后,选择党今年的得票率其实比去年同期还下降了。尤其是魏德尔(Alice Weidel)本人的支持率原本领先于她的党派,但在和马斯克、副总统万斯亲密互动以后,暴跌6%,给选择党拖了后腿。 现年69岁的默茨,在年轻时就加入了联盟党的青年组织,并逐步晋升,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竞争对手,在2002年默克尔赢得基民盟主席后,双方的斗争也更激烈,最终他在2004年12月辞去党内职务,结束了与默克尔的长期权力斗争,逐渐淡出政坛,最终于2009年完全退出议会。而默克尔的离开促使了默茨重回政坛,于2021年被选为基民盟主席。 与朔尔茨相比,曾在多家与美国有关的企业中任职的默茨对美国有着“更强烈的情感联系”,但由于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让默茨感到阵阵寒意,他在胜选当晚就表示:“美国人,至少是本届政府中的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对欧洲的命运无动于衷。”所以自己的”绝对优先事项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一步一步地,让我们可以真正远离美国独立。”

教皇病情依然危急

Le pape François en fauteuil roulant.

今年88岁的罗马教皇方济各(Pape François)于2月14日因呼吸困难入院,22日梵蒂冈称方济各出现“哮喘呼吸危机”,并首次使用“危急”一词来描述其状态,但在23日,方济各的病情依然危急,血液检测显示早期肾衰竭。梵蒂冈在最新更新中表示,方济各自周六晚间以来没有再出现呼吸道症状,但仍在接受“高流量氧气治疗”。一些血液测试显示“初步轻度肾衰竭”,但治疗的医生表示情况已得到控制。 方济各患有慢性肺病,冬天容易患支气管炎,在持续一周的支气管炎病情恶化后,于 2 月 14 日被送往 Gemelli 医院。医生首先诊断为复杂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呼吸道感染,然后诊断为双肺肺炎。他们建议他“绝对休息”,并服用可的松和抗生素,必要时还需吸氧。他还患上了贫血症,在22日的输血过程中,医生给他注射了血红素,这种疗法可以提高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从而帮助血液输送更多的氧气。 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为方济各祈祷,从他的祖国阿根廷到开罗的逊尼派伊斯兰教圣地,再到罗马的小学生。 罗马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领袖,一旦当选就是终身制的。每一任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举会另选新教皇。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秘密进行,方济各是在2013年3月13日当选的第266任教皇。

三家通讯运营商的评比

Fundamental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Canada

美国网络诊断公司Ookla依据来自Speedtest网站的数据,基于用户主动测试的网速及日常使用体验(QoE评分),发布了加拿大各大电信公司的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性能报告,结果如下: 最快的互联网:Bell Pure Fibre远超Rogers和Telus Pure Fibre,在所有关键指标上均排名第一,其整体连接评分为84.32;下载/上传速度评分为356.47,视频/游戏体验也领先其他供应商。 最稳定的网络:在网络稳定性(Consistency)方面,Bell、Rogers和Telus不相上下,得分在91.2%-94.5%之间,无明显胜者。 最快的移动网络也是Bell Mobility,移动网速评分为104.34分,其次是Telus,为98.72分,再次是Rogers,为83.6分。 最快的5G网络依然是Bell领先,移动网速评分为144.36分,其次是Telus5G,速度评分为124.39分;再次Rogers 5G,速度评分为100.98分。 最稳定的移动网络是Telus,得分为84.9%。 而排名大部分时间垫底的Rogers最近在多个省份裁掉了约400名支持人员,其中大部分从事客服支持工作。安省、曼省、BC省和魁省都有Rogers的员工失去了工作,许多人从事在线聊天支持工作,其他人是前Shaw公司的员工,还有一些人在公司的社交媒体客户支持团队工作。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加拿大三大电信公司进行了多次重组和裁员。Bell在过去几周向1,200多名员工提供了自愿离职方案,而Telus则向700名员工提供买断方案。

13岁被雪埋女孩去世 蒙特利尔除雪还需要10天

Une charrue déneige une rue.

2月21日,Châteauguay警方证实,那名被埋在雪下约10分钟的13岁女孩最终不治身亡,她是蒙特利尔这场创纪录降雪的4名间接受害者之一,其余两人因为铲雪导致心脏病发作,另一人热车因为排气管道被雪阻塞而一氧化碳中毒。 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在周五的新闻发布再次呼吁蒙特利尔人“耐心等待”所有街道和人行道都清理干净,可能还需要持续至少10天。目前全部道路网的32%积雪已被清除,60%的人行道上积雪被清除。不过各个行政区的除雪进度不一样,可能有的区可以达到 90%,而其他地区只能达到 25%。另外,各行政区的垃圾和可回收材料收集从2 月 24 日起恢复正常。 市长还保证说为这座城市服务的所有蓝领工人和私人扫雪机团队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并在全市开设了10 个储雪场和 13 个可以倾倒积雪的场地。 但随着周末的来临,市政府的除雪作业预计会出现放缓,因为第 430 条法律规定了司机的驾驶和休息时间,不能让司机连续工作六天以上,每天工作12小时。 另外,在除雪作业期间,市民应做到: 始终与除雪机械、设备保持距离; 行走时请勿佩戴耳塞或耳机; 穿着鲜艳、能见度高的衣服,尤其是在晚上; 行人不要抢路,给机械和重型卡车让出空间; 捡起路边遗留的垃圾和物品; 清除自家门前的积雪并移开停在路边的车辆。

撞幼儿园公交车司机可能被判“无刑事责任能力”

L'autobus s'est littéralement encastré dans la devanture d'une garderie éducative située dans le quartier Sainte-Rose, à Laval.

经过漫长的等待,驾驶公交车撞进幼儿园导致2名幼儿死亡、6名幼儿受伤的公交车司机最终将接受审判。庭审将从今年4月份开始,持续5个星期。但目前的证据已经表明,即使经过庭审,他也会因严重的精神问题而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根据两名精神病专家的评估报告,这名现年53岁的嫌疑人在案发时“无刑事责任能力”,不需要为这起案件负责。 2023年2月8日,Laval公交公司的司机Pierre Ny St-Amand在工作期间,突然驾驶公共汽车交冲进了一所幼儿园,导致两名4岁幼儿死亡,其余6名孩子受伤。根据当时在场的目击者,这名司机在案发时处于精神不稳定的状态,不仅大喊大叫,还脱掉了自己的衣服。在被现场的家长制服,并送去医院后,他还袭击了警察。他之前已经在公交公司工作了10年,此前没有刑事犯罪记录。 案发后,这名公交司机被控两项一级谋杀和其他7项罪名。他被指控后,他的辩护律师曾要求给他做精神鉴定,确认他是否应该负刑事责任。而在去年2月份公布的精神评估报告认为他的精神状况适合出庭聆讯,到4月份的时候,一位法官经过初期调查后,判定对他进行庭审。就在上周,公诉方提交法庭的文件中已经将一级谋杀降为二级谋杀。

审计长严厉批评SAAQClics领导层 无能还撒谎

Guylaine Leclerc parle dans un micro à la table d'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2月20日,魁北克省审计总长Guylaine Leclerc发布针对魁省汽车保险局(SAAQ)数字化平台SAAQclic的最终审查报告,揭露这项历时六年、成本高出三倍的政府项目存在系统性管理失职,导致魁省居民持续两年陷入“数字泥潭”。报告直指该项目为“省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失败教科书”,而一些负责创建该平台的领导人早在一年前就预见到了这一灾难的发生,但他们撒谎隐瞒真相,引发各界哗然。 审计报告指出当时该项目管理部门仅进行了不到 80% 的必要最终测试。其中针对企业、客户和商家的SAAQclic 门户网站的测试仅进行了大约一半,分别仅完成了 47%、57% 和 67%,如此仓促的发布增加了出现问题和错误的风险。尽管如此,项目管理负责人却向SAAQ的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了完全不同的情况,称一切进展顺利。最终正式上线后,问题不断,由于技术问题,汽车经销商无法交付车辆,司机无法更新驾驶执照或支付注册费。更严重的是,这些高管们隐瞒了巨大的支出费用,使得这一数字化转型项目从最初的6亿元增加了近 5 亿美元,到 2027 年将达到至少 11 亿美元,比最初的估计高出 40% 以上。 2023年2月,SAAQclic作为魁省“现代化改革核心工程”上线,承诺将驾照更新、车辆注册等82项服务全面数字化。然而系统上线首周即崩溃,预约排队时间长达8周,电话客服等待时间创下5小时纪录,全省40个线下服务网点人满为患。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1月,系统累计发生12次大规模故障,导致超过50万用户遭遇信息丢失、重复扣款或服务中断。 Leclerc在发布会上强调:“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失误,而是从规划到执行的全面失控。”这个报告一出,全省民众都在问,魁省政府该如何处理这些无能又逃避责任的人?难道说让他们失去工作再找个其他工作就够了吗?

安全部长说实话 照特朗普的话全做也未必能豁免关税

Canada joins U.S. adding cartels to terror list

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没上任就威胁说要对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理由是美加边境的毒品和移民问题,还暗示说,如果加拿大能做到管控边境,关税有可能被取消,于是加拿大紧急推出了总额为13亿元的计划来加强加美边境安全,实行加美边境24/7全天候监控,缓解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对非法移民和毒品流通,尤其是芬太尼的担忧。但实际上边境的毒品和移民问题只是特朗普要对加拿大征税的借口,无论加拿大怎么做,都不可能获得美国的关税豁免。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长David McGuinty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尽管联邦政府近期采取了加强边境安全和打击毒品贩运的措施,但他尚未获得任何关于加拿大能否避免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的明确保证。 作为新推出的13亿加元边境安全计划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任命了一名“芬太尼专员”,并向边境部署了额外人员、无人机、监视设备和直升机。最新数据显示,芬太尼的截获量正在下降。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数据,加拿大走私至美国的芬太尼截获量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间下降了97%。而真实的情况是在美国边境被截获的芬太尼中,来自加拿大的比例不到1%,微乎其微到可忽略不计的地步。

加拿大要收1万苏丹难民

Le ministre parle lors d'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devant des drapeaux du Canada.

在加拿大收紧移民的大背景下,联邦难民、移民部(IRCC)在2月20日发布公告称,未来两年内,加拿大政府将通过政府资助的安置计划接收受苏丹内战影响的4,000名苏丹难民,此外,另有700人将通过私人教会和社区团体的资助计划入境,这些团体承诺在难民抵达加拿大后的第一年内提供经济支持。此外,联邦政府去年推出的特殊通道计划将于2月25日重新开放,允许有加拿大家庭成员的苏丹人申请永久居留权,申请上限也将从3,250人扩大至5,000人,这意味着总共有约10,000人苏丹人可获得加拿大的永久居民身份。 苏丹的家庭团聚计划适用于那些在加拿大拥有子女、孙辈、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申请人。符合资格的申请人必须在2023年4月15日仍居住在苏丹,其在加拿大的家庭成员(担保人)需负责提供经济支持,并满足最低收入要求。 去年,加拿大政府因难民安置政策的不平等待遇受到批评。相比苏丹和巴勒斯坦难民,加拿大为乌克兰难民提供了快速支持,允许他们通过加拿大-乌克兰紧急旅行授权计划(CUAET)入境,且无申请人数上限。该计划已帮助约30万乌克兰人抵达加拿大,而苏丹和巴勒斯坦难民面临更严格的限制和更少的援助。 通常,申请加拿大难民安置的人必须经过联合国难民署(UNHCR)评估并认定为需要保护的难民。然而,加拿大政府计划豁免这一要求,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更多关于政府资助和私人赞助苏丹难民的具体申请细节。 苏丹自2023年4月爆发内战以来,冲突已造成苏丹约3万人丧生,超过120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约有320万人越境涌向埃及、埃塞俄比亚、乍得、南苏丹等国家避难,加剧人道主义危机的同时,也影响区域安全与和平。

扬眉吐气 加拿大冰球队3比2胜美国队 打脸特朗普

Vous ne pouvez pas prendre notre pays et vous ne pouvez pas prendre notre sport» - Justin Trudeau | TVA Sports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以来,不断表达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 51 个州,还不断威胁对加拿大实施高额关税,造成美加之间的关系极度紧张,原本一场普通的冰球比赛也在这一氛围下被寄托了更多的政治含义。2月20日晚上在波士顿进行的“四国冰球对抗赛”(4 Nations Face-Off)决赛中,加拿大队和美国队在火药味十足的决战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势均力敌,经过两节激烈的比赛后战成2-2平手,最终Connor McDavid在加时赛中进球,加拿大以3-2获胜,赢得了四国赛冠军。这场比赛原本是2026年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但随着两国围绕关税和领土争议的紧张局势升级,比赛演变成了一场地缘政治对决,同时也是北美冰球霸主地位的较量。 在比赛当天的上午,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给美国队打了电话,鼓励他们晚上战胜加拿大,并再次提及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之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公开表示期待“美国击败即将成为我们第51个州的加拿大”,使得原本只是体育对垒的四国冰球赛,演变成拉上政治争议和充满火药味的对决。而在比赛开始前,如同在蒙特利尔贝尔中心进行的前一场比赛中,加拿大球迷嘘美国国歌一样,波士顿的球迷们则对加拿大国歌《O Canada》嘘声不断,而演唱加拿大国歌的歌手Chantal Kreviazuk将歌词从“in all of us command”改为“that only us command”,以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提及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言论。比赛结束后,当加拿大国歌再次奏响时,这回没有人发出嘘声,因为几乎所有美国球迷都已离场。 加拿大冰球队这场扬眉吐气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加拿大人,不仅普通民众欢呼雀跃,大唱加拿大国歌,政客们也很兴奋。看守总理特鲁多发文称:“你们不可能夺走我们的国家,你们也不可能赢得我们的比赛。”还发布了一段他与移民部长马克·米勒庆祝McDavid进球的视频。 新民主党领袖驵勉诚(Jagmeet Singh)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身穿McDavid球衣的照片,并配文:“在波士顿升起加拿大国旗,多么美丽的画面。加拿大万岁!” 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则表示:“加拿大的比赛,加拿大的传奇。真正的北方,坚强、自由和荣耀。”

新美国霸权时代,加拿大如何定位?

七天记者 颜宏 2022年2月24日,被美西方肆无忌惮地扩张逼到墙角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命令俄武装力量进入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维护当地和平,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拉开了持续至今的二战以来欧洲地区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1090天之后,也就是在这场改变世界的地缘政治冲突即将3周年时,美国新上任的商人总统特朗普为了达成自己上任后百天内让俄乌停火的目标,正强势主导和谈进程。2月17日,撇开为了美国利益浴血奋战多年的乌克兰和不惜承受各种损失的欧洲盟友,特朗普直接与普京进行了长达90分钟的“破冰”电话;2月18日,俄美外长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了迄今为止关于结束俄乌冲突的最高级别会谈,乌克兰和欧洲盟友们则被“晾”在一边。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俄首次就乌克兰问题举行公开双边高层磋商。 此次会谈由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ueï Lavrov)、总统助理乌沙科夫(Yuri Ushakov)与美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Michael Walt)及中东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主导。按照鲁比奥的说法,双方长达近4.5个小时的第一轮谈判成果包括四点:修复美俄外交关系、为结束俄乌冲突找到方案、思考美俄在冲突结束后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以及确保这些过程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而为推动后续谈判,双方同意恢复大使馆的人员配置。 在美俄达成四点共识之后,特朗普又对乌克兰补了一刀:指责泽连斯基导致了乌克兰战争的发生,“本可以早些达成协议”来结束战争,还直言不讳地批评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称其支持率“已下降到4%”,暗指他应该被“选举”换掉。泽连斯基则指责特朗普发布虚假信息,称特朗普“活在虚假信息之中”。他还重申了对乌克兰被排除在俄美会谈之外的不满。他表示,虽然任何国家都有权与沙特阿拉伯讨论双边问题,但美国直接在沙特与俄罗斯举行会谈,等同于“帮助俄罗斯摆脱了孤立”。 可悲的乌克兰 国际上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改变世界的四件大事分别是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2020年开始持续至今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而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及长期后果远比其他事件更严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大国和新兴国家之间,甚至是欧盟内部国家之间都因这场战争严重撕裂,整个世界地缘政治局势正在重新洗牌,这一变化将对整个世界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为交战的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自然都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这是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的,但作为目前处于下风的乌克兰来说,损失更严重。延宕近3年的冲突已对乌克兰造成全方位、深层次的破坏,其损失远超单纯的军事范畴,涉及人口、经济、领土、社会结构与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崩溃,从“欧洲粮仓”到依赖外来援助输血;领土损失以及基础设施损毁;人口与人才断层;战区地雷遍布,土壤与水源受重金属污染等等。乌克兰在过去三年的冲突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浴血奋战却未能摆脱被动局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并不认输,希望能继续扛下去,但美国拜登政府鼓励、推动的战争却不是二进宫的特朗普的菜,他一上任就把结束俄乌冲突视为其“商人式外交”的核心目标,旨在减少资源投入、摆脱战争泥潭,并通过“速战速决”展示其政治能力,还试图借机重塑美俄关系,以集中力量应对亚太战略竞争。因此他毫无心理负担地以出卖乌克兰为筹码,开启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甚至还要乌克兰为美国买单。乌克兰落到如此境地,既是其自身治理和战略选择错误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大国争霸下小国命运的无奈。 今年2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前往乌克兰的基辅,据说是带了一份 “美乌联合开发乌克兰矿产资源”的协议,让泽连斯基签字。但泽连斯基看了协议之后,表示不签。两天后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又拿去了一份差不多的协议。据说只给了泽连斯基五分钟的时间浏览,让他立刻签字确认,泽连斯基再度表示了拒绝。被美国国务院批评说泽连斯基错过了一个好机会。但实际上,据英媒《每日电讯报》披露的一份泄露文件显示,这份日期标记为2025年2月7日、并有“机密”字样的协议草案中提出,美国和乌克兰应成立一个联合投资基金,美其名曰确保“冲突的敌对各方不会从乌克兰的重建中获益”,实际上却是一个把乌克兰吃干抹净的不平等条约。 这份看起来出自私人律所而非美国国务院或商务部的协议名为《协议条款》(Terms And Conditions Agreement),开宗明义就说美国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财政和物质支持,需要用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来偿还。所以要求拥有对乌克兰未来50%矿产储备的权利、作为债权人享有收益留置权等,也就是说乌克兰要直接把50%的矿产资源开采许可和一般性收益全部转让给美国。另外一半,如果乌克兰向第三方发放许可证的话,那么美国还会得到资源货币化后的财务价值的50%,剩下的所有收入,只要美国人认为有纠纷,可以通过起诉要求优先受偿这部分收入。美国除了拥有购买可出口矿产的优先购买权,还将享有主权豁免权,并几乎完全控制乌克兰的大部分商品和资源经济;美国还拥有制定未来所有许可证和项目的方法、选择标准、条款和条件的专属权利等。 协议草案中还写道,“本协议受纽约法律管辖,不考虑法律冲突原则”。这意味着只要和美国发生纠纷,只要纽约州法院裁定,那么美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执行乌克兰的所有国有资产,用来补偿美国的损失。 另外,草案中虽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偿还的资金总额,但特朗普已经要求5000亿美元的“赔款”。根据美国官方审计机构截至去年9月的数据,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额约为1830亿美元。而泽连斯基本月初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声称,乌克兰实际只收到了约760亿美元,其他的钱“他不知道去了哪儿”。 这份草案的条件之严苛,连最先披露此事的《每日电讯报》也不无震惊地表示,美方开价价码高到令人难以置信,“堪比德国一战战败后签下的凡尔赛和约”,几乎等同于“对乌克兰进行永久性经济殖民”。 可怜的美国盟友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宣称“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这一承诺成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卖点。随着2025年1月就职后支持率波动(约50%),他亟需通过兑现承诺巩固保守派选民基础,尤其是孤立主义倾向的共和党支持者。而特朗普本人非常崇拜普京,多次公开称赞普京“精明”“强势”,因此他倾向于通过与普京直接谈判达成“强权交易”,而非遵循多边机制。这种个人化外交风格驱使他绕过乌克兰与欧洲,单方面推进停火。更可怕的是,特朗普将停火视为提升个人历史地位的关键,给自己设立了一个deadline,也就是最早上任百天时,即4月20日,最晚到2025年5月9日(俄罗斯胜利日)公布最终和平协议,象征性地将停火包装为“美国主导的胜利”。 在特朗普强力主导的美俄谈判、试图以“交易式和平”结束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作为北约和G7成员国,曾给乌克兰提供各种援助的加拿大和其他欧盟盟友一样陷入尴尬,面临角色定位的复杂挑战。 加拿大长期被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但特朗普单边推进美俄谈判、将欧洲与乌克兰排除在外的做法,迫使加拿大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定位。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明确表示“欧洲安全非美国优先”,并暗示乌克兰领土让步的“现实性”,这直接冲击加拿大作为“跨大西洋安全参与者”的传统角色。加拿大若继续无条件追随美国,可能成为美俄交易的“附带牺牲品”,甚至面临国际信誉危机。若加拿大同欧洲盟友一样反对美国,又可能遭受睚眦必报的特朗普的报复。 加拿大一贯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特朗普政府推动的谈判实质是“强权政治”的回归。例如,美俄在沙特会谈达成的四点共识中,未提及乌克兰主权问题,但俄罗斯却要求乌克兰“中立化”并承认俄占领土。加拿大需在“维护国际法”与“维系美加关系”间寻求平衡,避免陷入道义与利益的两难。 加拿大是北约“增强前沿存在”(eFP)计划的参与者,在拉脱维亚部署了数百名士兵。还与美国和欧洲同步,对俄罗斯发起大量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限制能源进口等。因此在对待乌克兰的问题上,加拿大还需要与北约盟友和G7国家协调内部立场,防止制裁体系崩解。 总体来看,美国和俄罗斯在沙特进行的对话无疑是当前国际局势中的一大变数,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俄乌冲突本身,还将对全球安全、全球贸易与金融市场以及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这场对话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可能会为长期冲突降温、促进多边谈判、稳定全球经济带来积极信号;反之,如果对话流产或未能落实,局势可能会进入新的僵局或进一步恶化。 加拿大在美俄交易的蝴蝶效应中的角色,需从传统的“跨大西洋纽带维护者”转向更具主动性的“多边协调者”。其核心任务在于:平衡对美关系与价值观承诺、强化与欧洲及中等国家合作、创新对乌支持模式。面对特朗普的“强权交易”,加拿大应避免被动“选边站”,而是通过灵活外交,成为国际秩序“规则捍卫者”与“危机调解者”的复合角色。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乌克兰命运,更将塑造加拿大在新美国霸权时代的世界定位,需要慎而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