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界最高端的意大利语私教课来啦!

意大利唯一华人葡萄酒品酒大师(Maestro assaggiatore ONAV),意大利侍酒师协会侍酒师(Sommelier AIS)王璐,旅居意大利20年,中文、意大利语皆母语水平,现开设一对一葡萄酒相关意大利语课(注意是意大利语课,不是葡萄酒课,因为品不到酒的葡萄酒课都很悲伤!) 关于老师的更多介绍戳这里👇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用最正宗的意大利发音去说葡萄酒相关的意大利语词汇。 针对人群:葡萄酒讲师、从业者、爱好者,意大利语翻译等。无需意大利语基础。 教学内容: 意大利语基础发音和拼写 *必修 酒标阅读 产区名、地名拼写发音,地理知识 各地酒名拼写发音 葡萄品种拼写发音 名庄、名酒发音 种植、酿造技术名词拼写发音 其他指定内容:如酒庄图册解读等 收费标准:400RMB/课时 每课时40分钟 (可一次报多课时,但不建议) 授课方式:通过微信视频或者skype平台一对一授课,由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因时差原因,需至少提前48小时预约上课时间并支付学费,获取预习资料和预习方法 私课追求的就是有针对性的高效学习,希望学生可以认真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内容和解决问题。 大班授课、葡萄酒课程、咨询、专业翻译需求请私信联系 联系方式:扫码加微信注明“意大利语课”

梵高与高更:“真诚的疯子”和“高贵的野蛮人”

邝隽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相差二十三岁,高更与梵高相差五岁;如同李白与杜甫相差十一岁,历史有时是以极端冲撞的方式激射出创造与美的灿烂火花。写米开朗基罗时不能不提到达文西,缺了他们中的一个,文艺复兴的历史不完整;同样的,谈梵高是不能不谈到高更,缺了其中一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美学也不完整。” 1882年,不到29岁的梵高开始拿起了画笔。四年后,梵高来到巴黎,跟弟弟提奥住在一起。受早期印象派浪漫主义画家蒙蒂切里的影响,梵高后来的作品总是把油彩涂得很厚。 1887年,梵高和高更在巴黎偶遇。也许是由于内心深处绝望的孤独的共鸣,半途出家的两位艺术家都认为找到了人生中唯一的知己。梵高画了一张形如东方僧人的自画像送给高更,而高更则在送给梵高的自画像右下角写上了“悲惨者”这个法文。 高更比梵高大五岁,外曾祖父是个秘鲁人,自幼家境富裕,童年在利马度过,年轻时当海员周游过世界。1883年,高更不顾妻子的反对而放弃了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开始跟随以毕沙罗为主的画家学习调色方法。 1888年,梵高让弟弟画商提奥付钱请高更来到他筹备的“南方画室”一起作画。希望二人的通力合作可以让这个工作室成为艺术思潮的发源地。在等待高更来临的那个月里,梵高的小宇宙爆发,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以《向日葵》为首的《星夜》,《夜间咖啡馆》等杰作。(在那一年里,梵高画了200多幅画。)然而由于性格差异,加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62天里充满惊心动魄。在他俩激情合作的《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梵高在与高更的争执中陷入疯狂而拔出剃刀相向,最后又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是个内向的人,调色刀拿在手,几乎不调色,用厚厚的颜料在画布上点点戳戳,用堆积很立体的颜料狠命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而高更作画时却温柔似水,总是用粗犷的线条,但是十分薄的,几乎是平涂的颜色来表达一种如静止岁月般的和谐。这是一场激烈的关于诗意如何表达的争执。“是的,你说要用充满诗意的色彩去绘画,这一点我同意,只是有些不同……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诗意,都存在于我有时觉得神秘的心灵的角落里,而我正是从这种神秘感中感觉出诗意……形式和颜色自己本身就可以创造出诗意。”(摘自《高更书简》) 割耳事件之后,高更离开阿尔,回到巴黎。后来,梵高患周期性精神病,苦不堪言,一直到他自杀身亡为止。而高更则抛弃了欧洲文明,走向了原始的大溪地群岛;追逐着海边无所事事的金褐色的土著女子;死前留下一幅有如屈原《天问》般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真诚的疯子”和“高贵的野蛮人” –梵高和高更 邝隽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相差二十三岁,高更与梵高相差五岁;如同李白与杜甫相差十一岁,历史有时是以极端冲撞的方式激射出创造与美的灿烂火花。写米开朗基罗时不能不提到达文西,缺了他们中的一个,文艺复兴的历史不完整;同样的,谈梵高是不能不谈到高更,缺了其中一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美学也不完整。” 1882年,不到29岁的梵高开始拿起了画笔。四年后,梵高来到巴黎,跟弟弟提奥住在一起。受早期印象派浪漫主义画家蒙蒂切里的影响,梵高后来的作品总是把油彩涂得很厚。 1887年,梵高和高更在巴黎偶遇。也许是由于内心深处绝望的孤独的共鸣,半途出家的两位艺术家都认为找到了人生中唯一的知己。梵高画了一张形如东方僧人的自画像送给高更,而高更则在送给梵高的自画像右下角写上了“悲惨者”这个法文。 高更比梵高大五岁,外曾祖父是个秘鲁人,自幼家境富裕,童年在利马度过,年轻时当海员周游过世界。1883年,高更不顾妻子的反对而放弃了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开始跟随以毕沙罗为主的画家学习调色方法。 1888年,梵高让弟弟画商提奥付钱请高更来到他筹备的“南方画室”一起作画。希望二人的通力合作可以让这个工作室成为艺术思潮的发源地。在等待高更来临的那个月里,梵高的小宇宙爆发,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以《向日葵》为首的《星夜》,《夜间咖啡馆》等杰作。(在那一年里,梵高画了200多幅画。)然而由于性格差异,加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62天里充满惊心动魄。在他俩激情合作的《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梵高在与高更的争执中陷入疯狂而拔出剃刀相向,最后又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是个内向的人,调色刀拿在手,几乎不调色,用厚厚的颜料在画布上点点戳戳,用堆积很立体的颜料狠命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而高更作画时却温柔似水,总是用粗犷的线条,但是十分薄的,几乎是平涂的颜色来表达一种如静止岁月般的和谐。这是一场激烈的关于诗意如何表达的争执。“是的,你说要用充满诗意的色彩去绘画,这一点我同意,只是有些不同……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诗意,都存在于我有时觉得神秘的心灵的角落里,而我正是从这种神秘感中感觉出诗意……形式和颜色自己本身就可以创造出诗意。”(摘自《高更书简》) 割耳事件之后,高更离开阿尔,回到巴黎。后来,梵高患周期性精神病,苦不堪言,一直到他自杀身亡为止。而高更则抛弃了欧洲文明,走向了原始的大溪地群岛;追逐着海边无所事事的金褐色的土著女子;死前留下一幅有如屈原《天问》般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