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國原創作品晚會即将举办

一场蒙城从未有过的原创作品呈现,“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对话”,带你领略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除了展现我们熟知的古诗词,同时还有现代作者们的精彩作品,用张宝国的音乐与观众见面🌹 🌟参演人员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师范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上海舞蹈学校等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携手乐之声艺术团流行歌手、五棵松组合、芸香诗社、Silhouette女神计划舞蹈工作室 Tracy瑛舞蹈工作室、IceQueen舞团、美丽人声女子合唱团等,为您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节目丰富精彩,涵盖声乐、器乐、中国舞、少儿舞蹈、汉服走秀等多元形式,适合全家老少一同前往,感受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晚上7:00 📍地址:1050 Blvd.Shevchenko,LaSalle,QC H8N 1N6 🅿️免费停车场 🎟️票价:VIP80;60/50/40(团购享7折优惠) 购票:514-266-0889, 514-660-1877。 🌹无论是重温古诗词的经典,还是带孩子感受艺术的魅力,4月26日,我们不见不散

上海浦东35周年光影展演勾勒开放创新“未来画卷”

2025年4月18日,上海浦东新区迎来开发开放35周年纪念日。 为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4月17日至20日,黄浦江东岸上演了以“潮涌东方,光启未来”为主题的光影秀。小陆家嘴区域化身为光影剧场,每晚7点至9点,以“梦启航”“腾飞路”“创未来”“耀东方”四大篇章的灯光秀,通过白金色、橙红色、冷蓝色等色调变化,重现浦东从农田阡陌到现代化新城的蜕变历程。 35年来,浦东诞生了中国首个金融贸易区、首个自贸试验区、首部地方性保税维修法规等多项“全国第一”。浦东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科技创新、制度型开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1.7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以开放为基因,浦东吸引了479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扎根。外资企业对浦东的“信心票”进一步印证了其开放优势。奥的斯、巴斯夫等跨国企业将全球研发中心落户浦东,本土创新成果反哺全球市场。 此次庆典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浦东35年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从一片农田到现代化新城,浦东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作者:娄瀚锟 李姝徵 )

把春天装进菜园:庭院种菜指南

七天记者 梓丰 作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刻在骨子里挥之不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菜种到哪里。来到地广人稀、四季分明的北美大陆的华裔移民也不例外。有院子的,在院里开辟小菜园;没有院子的,也在楼梯上、阳台摆上花盆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两个养花种菜群,种菜的季节来临时,大家在里面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活智慧。院子里种菜,不仅可以让家人吃到新鲜、健康、完全有机的蔬菜,减少对外界的依赖,还能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健康益处、乐趣和成就感,特别是对成天对着电脑工作的现代人来说,休息时到自己菜园里晒晒太阳,剪枝疏果,采摘成熟的蔬果无疑是千金难买的惬意时光。 尽管今年的春天迟迟不来,低温、多雨的天气徘徊不前,但季节不等人,现在就是筹备春耕的好时候。为了节约生活成本,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更为了吃到更健康、新鲜的蔬菜,就让我们发挥华人的种菜本能,在后院、在阳台上或在一切有充足光照的地方种上点什么。 种菜的时序 蒙特利尔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和种菜,属于气候比较温和的5区,一年可以种三季蔬菜。春天雪一化,就可以种些耐寒的叶子菜,如菠菜、生菜、雪里蕻、莴笋、上海青、小白菜、鸡毛菜等等,同时开始给夏季菜蔬育苗,如生长期较长的茄子、辣椒、西红柿等,也可以等到5月份直接到园艺店或苗圃购买现成的菜苗。5月初可以播种不需要育苗的蔬菜,如豆角、黄瓜、西葫芦、南瓜等,等夜晚气温升到10度以上,一般在5月中下旬,也就是母亲节过后就可以把育苗的蔬菜移栽到地里了。在立秋前后,也就是7月底、8月初,还可以在拔掉春菜或其他早熟蔬菜的地上播种秋季抗寒的蔬菜,如萝卜、白菜、莴笋、各种叶子菜等等,可以一直吃到落雪。 种菜的准备 种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满足有土、有光、有水即可。如果家里有后院,可以选一块一天之中有阳光照射至少4-6个小时的地方,挖掉草坪建一块菜地,或者自制一个简易菜床,也可以购买现成的,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上都有各种尺寸、材质的菜床可供选择。如果没有后院,也可以使用容器在向阳的阳台或露台上种菜,容器可到一元店购买2加仑以上的花盆或者用过的大可乐瓶、空油桶之类的塑料容器。 种菜的土可直接使用去掉草坪后的土,不过由于这些土的肥力不够或过度板结,需要购买一些堆肥土或动物粪土来改良土壤,也可以去家居店或者苗圃购买现成的土。市场上销售的土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面土(Top Soil)或黑土(Black Earth):是最便宜的土,30升一袋的打折时需要2、3刀,几乎没什么肥力,使用的目的就是用来装饰和补充表层因冬天流失的土壤,可和其他有肥力的堆肥土混合使用,降低种菜的成本。 泥苔土(Peat Moss):泥苔土是在泥沼内的古代树木,经过长年堆积沉淀取出来的物质,本身非常碎细。这种土没有养分,但具有中和土壤的作用,还能保证土壤疏松,可用于改良土壤或者自己配制种植土。 堆肥土(Compost):是用各类有机质如植物秸秆、草坪碎草、厨余、枯树枝、树叶、虾壳等有机肥料长期发酵、腐熟后形成的混合土。一包在2、3元左右,还有打折的机会。堆肥是一种极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持水性,给蔬菜提供营养。这种土可到商店里购买,也可以等到5月份中下旬市政府分发花卉、烹饪香料植物的时候领取。每个社区分发的日期不同,可及时查看自己所在社区分发的时间和领取地点。 动物堆肥土(manure):是由素食动物的粪便、草料、泥土等混合份发酵、腐熟而成的堆肥,最常见的是牛粪土cattle manure、或是cow manure、羊粪土sheep manure、鸡粪土chicken manure,还有马粪土、兔粪土、甚至蝙蝠粪土等。价格稍微贵一些,3、4元一大包,春季栽种的季节经常打折。动物粪土的包装袋上都标有3个数字注明氮、磷、钾3种元素的比例。其实在各种粪肥土中,还可能有其它元素及养分,但因为含量都不大,太分散,因此只列出氮、磷、钾3种元素的比例。动物粪土的使用方法最好是与原有的土壤混好后再使用。另外也可以将各种土壤:泥苔土、堆肥土、表面土等混好后再使用。 种植土(Potting Soil或者Potting mix):则是已经配制好、可直接使用的种植土,里面已经包括一些土壤、植物纤维的粉碎物和有机肥混合而成,但价格很贵,动辄10几元一袋。其实了解了它的成分完全可以自己配置,配制方法也很简单,3份最便宜的表面土加1份泥苔土、1份堆肥土、再加1份动物粪土搅拌均匀就可使用。 品种选择 下面列出几种华裔家庭后院必种也很受欢迎的蔬菜品种,以供参考。 沙拉菜:包括生菜、小白菜、苦苣、樱桃萝卜等:这些时令蔬菜新鲜味美,生长期短,生长迅速,也很容易种植,只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只是很容易遭菜青虫、鼻涕虫之类的虫类侵害,可在早春播种或秋天播种以减少虫害。只要后院的雪全部融化,就可以将它们播种到地里,可以间隔两三周种另一茬,保证常年都有得吃。 菠菜(Spinach):菠菜色泽墨绿,富含卫生素A,B2和铁,钙及蛋白质等,是优良的营养蔬菜。菠菜比较耐寒,可全年播种,但夏天气温高时会很快抽薹开花。一般播种后六周就可收获,也可以间隔两三周播种,以交错其收获季节。蒙特利尔卖菜籽的店里还有一种新西兰菠菜(New Zealand Spinach),这种菠菜耐热,可以种一次一直剪叶子吃,直到霜冻。 香菜(Chinese Parsley):香菜或“芫荽”是华人餐桌上重要的调味品。它也可全年播种,喜爱阳光,生长迅速,在早春播种后,可间隔两三周播另一茬以便全年有得吃。 韭菜(Chinese chive):韭菜为多年生植物,且几乎没有病虫害,动物也不光顾,不用围隔墙,随处可种,比种草还省事,一次栽种成功,多年受益。但是韭菜从种子开始种植比较麻烦,需要两年才能吃上,可跟其他菜友要来韭菜根移栽,当年就可以采收。一般来说,一平方米左右的韭菜足够一个小家庭享用。 西红柿(Tomato):西红柿易于栽种,抗病虫害能力强,品种多且产量大。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樱桃,做菜、当水果皆可,一般家庭栽种十株左右完全够用。五月中下旬栽种,七月份即可进入收获季节,持续到下霜仍在结果。另外,西红柿出蔓时需要插架,有4英尺左右高的架就可以,还要注意,西红柿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常打叉,以免无用的枝条疯长。 豆角(Beans):豆角有很多品种,如扁豆、油豆角、紫豆角等,都属高产攀藤较少的豆类,但需要搭架子。还可以播种不需要攀爬的矮棵品种,比如本地早熟的黄豆角、绿豆角。豆角收获期短且比较集中,因此不宜种的太多,一个小家庭六至八株左右即可。 黄瓜(Cucumbers):黄瓜也是人见人爱、亦菜亦瓜的攀藤类植物,有各种各样的品种。黄瓜非常好种,在5月初或月中撒下种子,一周就会出苗,等出蔓时插上约6英尺高的架,一般一个月后就会开花,开花后一周就可以吃上鲜嫩的黄瓜。一般三四口之家,五到十株即可在整个夏季有黄瓜吃。 西葫芦(Zucchini): 西葫芦也是最容易种植的蔬菜之一,庭院的边边角角留给它就行了。只要不缺水,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它产量颇丰,三口之家种两到三棵足矣。 椒类(Peppers):主要指辣椒和青椒,它们都是华人喜爱的蔬菜,其适中的高度和鲜艳的色彩,比如“朝天椒”甚至可以种在大花盆里当花一样培育。5月下旬栽种,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从早春到初冬,只要温度在摄氏15到35度之间,都适和它们生长。 小葱:栽种非常简单,一种方法是把从超市买来的小葱,带着胡须剪下5、6厘米高,直接栽入地下,注意不要埋的太深,过几天就会有葱叶从土里长出来,可以随时摘葱叶来用;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撒种子,但小青葱是2年生的,第一年撒下的种子当年不能收获,需要等到第二年。 注意事项 对于种菜新手来说,有人曾总结了四个注意事项,分别是兴趣入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赏用兼顾。 首先,兴趣最重要。毫无兴趣的人即使学着别人的样子种上一些菜苗也管理不好,不仅没有收获或得不偿失,还会把院子搞的千疮百孔。“兴趣入手”的另一层含义是喜欢吃什么就种什么,不喜欢的蔬菜即使种了也不爱吃。 其次要“因地制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以自己庭院的环境和居住条件为基础考虑种植的品种和规模。比如你的庭院较小就不适于种南瓜、丝瓜等攀爬较多的瓜蔬,如果你的庭院阳光不够充分就不宜栽种豆角、茄子等喜欢阳光的蔬菜。栽种面积较小的住家也可以考虑盆栽的方式,走道两旁、阳台边上都可以交错摆放见缝插针,以拓宽你的空间。 “循序渐进”指的是凡事要有个过程。刚开始不妨从一些容易种植的品种入手,比如生菜、西红柿,黄瓜等,逐渐培养技术和兴趣。不要一次种很多品种,购买许多工具和辅料,搞的疲惫不堪。 最后要赏用兼顾。自家的后院毕竟不是农场,周围还有左邻右舍,我们的一切种植最好符合法律及当地社区相关规定,且照顾到周围的环境和美观,食用要和观赏结合起来。最好不要将整个院子完全变成一个大菜地,要注意与花卉和绿地的协调。使用沤制的绿肥时要考虑味道不能扰邻,攀藤类蔬菜不要穿越篱笆给邻家造成困扰等。 总之,在这个动荡且什么都在涨价的世界里,或许是时候开始种菜,播下小小种子,收获满满的富足。

两党竞争白热化 你该选谁?

七天记者 颜宏 今年的联邦大选进程已经过半,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党相争的局面更加明显,也更加激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压力和关税乱拳下,这场大选已经成为加拿大建国以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选举结果直接关系到加拿大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运走势。然而,在特朗普倒行逆施给全球带来的经济衰退阴影以及给加拿大带来的巨大影响下,选民普遍焦虑,之前民众关注的住房、健康、生活成本、环保等问题几乎没人提,取而代之的是关税战、边境、应对美国等,就连原本对政治关心较少的华裔群体也开始关注本次大选。然而,每天如走马灯似在全国各地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政党党领们以及他们对各种话题发表的意见,再加上不同政党发布的各种竞选信息都让人无所适从,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探寻和了解,很难从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梳理出每个政党的主要轮廓,为自己的投票选择提供理性基础。其实不止是华裔选民,就连本地人如果不经常追着新闻看的话,也搞不清到底应该选谁,尤其是像今年这样生死攸关的选举。 政治光谱 在上次大选中,加拿大广播公司(Radio-canada/CBC)就推出的一款在线互动工具——投票指南针(Boussole électoral/Vote Compass),目的是帮助选民在联邦大选中了解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主要政党政策主张之间的匹配度。这个免费的网络应用程序由相对中立的政治科学研究人员和企业界人士开发,结合了学术研究方法与政党公开政策数据,旨在提供中立的分析框架。目前已经在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全国性和地方性选举中应用,其设计初衷就是帮助选民超越党派宣传,更清晰地识别自身立场,基本上没有商业利益。截止到发稿时为止,全国已经有70多万人使用过这个工具。 那么用户如何清晰地识别自身立场呢?既通过回答一系列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政策问题,通常是30个,小程序会将个人观点与各政党的公开立场进行比对,最终生成可视化的匹配结果,展示用户与各党派的契合程度。这个图表参考了诺兰曲线(Nolan Chart)和二维政治坐标,将复杂立场简化为可量化的二维模型。具体见下图: 各政党政治光谱示意图 在这个图标中,横轴是经济层面,分为左和右;纵抽是社会层面,分为进步和保守。在加拿大政治生活的语境中,经济层面的左右划分聚焦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资源分配方式: 经济左翼的核心主张包括支持政府干预经济;支持高税收(特别是对高收入者加税)以资助公共福利和社会服务,强调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减少贫富差距;对自由市场持怀疑态度,更倾向监管和保护弱势群体,更注重社会公平等。具体政策如提高企业和高收入者税收、增加医疗和教育公共支出、加强劳工权益保护、提供劳动力培训补贴以帮助民众适应职场变化等。与之相关的问题如“是否应提高大企业税率”“是否应扩大全民医疗覆盖”等。 经济右翼的核心主张包括倾向自由市场,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支持私有化,鼓励企业创新;倡导减税(特别是企业与高收入者的税);主张削减政府支出与福利计划,强调个人责任;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认为经济增长优先于社会公平等。具体政策示包括削减企业税、减少社会福利支出、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强制性最低工资等。典型的问题如“是否应降低企业税以鼓励投资”“是否应减少政府补贴”等。 社会层面的进步与保守划分主要依据对文化、伦理和法律议题的立场: 社会进步派的核心主张包括支持性别平等、LGBTQ+ 权利、多元文化;倾向放宽移民政策和难民接纳;强调种族和社会正义,主张打击系统性歧视;支持堕胎权利、安乐死、毒品去罪化等个人自由议题。具体政策如支持堕胎权、同性婚姻合法化、移民政策宽松化、大麻合法化、推动原住民权利等。典型议题包括“是否应扩大堕胎服务可及性”“是否应承认同性婚姻”等。 社会保守派的核心主张包括倾向维护传统家庭价值观和国家认同;对移民和文化多样性持更审慎态度;强调宗教自由维护传统价值观、宗教伦理和既有社会秩序;强调法律与秩序,主张严厉打击犯罪等。具体的政策如限制堕胎、反对性少数群体权益扩张、支持严格移民管控、维护传统家庭结构等。典型问题如“是否应限制宗教符号在公共场合的展示”“是否应加强边境管控”等。 据此,可以看到联邦六个政党的政治光谱,左上角的新民主党和绿党都属于在经济上偏左的社会进步派;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右下角的保守党和人民党(2018年从保守党中分离出来的政党),他们都是经济上偏右的社会保守派,但因为人民党的极端主张,可以被认为是极右翼。而中间靠近中线则是自由党和魁人政团,都是经济上中间偏左一点的社会进步派。其中自由党没有新民主党和绿党那么进步,魁人政团也没有自由党那么进步。 30个问题 投票指南针设计的问题会随着竞选的进程进行调整,以便更贴合实际。下面把这30个问题一一列出,对照各个政党对此的立场,帮助读者厘清自己和各个政党主张的契合度。 联邦政府是否应允许建设更多的输油管道?加拿大作为石油储量全球第三的能源大国,居然无法做到能源独立。其境内所有的输油管线都是南向进入美国,国内居然没有东西向的输油管线,若想西部能源进入东部都需要过境美国。以往美加关系融洽时还好,这次特朗普无缘无故地跟加拿大翻脸,欺压加拿大,一下子打醒了很多加拿大人,也让能源自主变得格外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强烈同意建设更多输油管道的政党是保守党和人民党,部分同意的是自由党,而强烈反对的是新民主党、绿党和魁人政团。 否认原住民寄宿学校制度所造成的危害是否应被视为犯罪?面对原住民寄宿学校这个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污点之一,自由党和保守党态度一致,保持中立;新民主党和人民党则处于两个极端,新民主党认为否认这一点就是犯罪,而人民党认为否认这一点根本谈不上犯罪。 原住民在加拿大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方面应该有多大发言权?这和上题一样,也是一个社会和解和包容问题。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态度再次一致,都认为不需要太多也不需要太少,维持现状。而绿党和新民主党则认为目前原住民对自然资源开发方面的发言权远远不够,要大幅度加强;而人民党则认为原住民的发言权太大了,应该减少。 失业的加拿大人应该从就业保险中获得多少钱?这是一个社会福利问题,自由党、保守党和人民党都认为目前的失业金制度正好,维持现状,不需要增加也不需要减少。而绿党和新民主党则认为目前的失业金太少,需要大幅增加。 联邦政府在招聘时应该优先考虑少数族裔候选人。这是一个社会多元和包容化的问题,进步和保守的分歧立刻显现。自由党和新民主党都非常同意联邦政府政府在在招聘时应该优先考虑少数族裔候选人,而保守党、魁人政团和人民党则强烈反对。 加拿大应该在军事上花费多少钱?这是一个国防自主性的问题,除了绿党希望增加的少一点外,其他所有政党都主张加拿大需要大幅增加军费支出,这与特朗普要吞并加拿大的威胁言论有关,使得全社会达成共识。 加拿大应该做多少来减少碳排放?这是一个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各个政党的态度出现分歧。新民主党、绿党和魁人政团都认为现在做得不够,应该做得更多;自由党希望维持现状,不需要增减;保守党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够多了,可以减少一点,而人民党则认为要减少得更多。 加拿大应该在对外援助上花多少钱?这是一个涉及国际关系的问题,新民主党、绿党和魁人政团都认为应比现在增加更多,自由党也认为应该增加,但幅度较其他三党小;而保守党和人民党则希望大幅减少。 加拿大应该接纳多少移民?在这个移民问题上,各个政党的分歧明显。新民主党和绿党希望稍微多接受一些移民;自由党希望维持现状(每年约40万人规模);保守党希望少接收一些移民,接近2015年的水平,每年25万人左右;而魁人政团和人民党则希望在目前基础上大幅减少移民数量。 是否应该结束与英国的君主制关系?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意见一致,强烈反对结束与英国君主的关系;新民主党、绿党和人民党部分同意,而魁人政团则强烈同意结束君主制。 联邦政府是否应提供必要的资金,以确保托儿费用每天不超过10元?针对这个社会服务问题,除了人民党外,其他五个政党都同意,其中自由党、新民主党和绿党强烈同意,而保守党和魁人政团部分同意。 联邦政府是否应该阻止各省通过法律限制公共部门员工在工作中佩戴宗教标志?这是一个涉及联邦和省级政府权限划分的问题,主要指魁省通过的第21号法案引发的争议,自由党和新民主党都认为当省级政府的一些规定侵犯了宪法人权时,强烈支持联邦应该介入;魁人政团和人民党则强烈反对联邦政府介入;其他两个政党处于中间,保守党部分反对联邦介入,而绿党在部分同意联邦介入。 堕胎在加拿大各地应处于什么样的便利程度?这个问题不像美国的情况,在加拿大没什么争议,除了保守党和人民党外,其他政党都认为堕胎应该处于非常便利的程度;保守党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维持现状就好,而人民党则强烈反对提高堕胎的便利性。 违法者是否应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在这个涉及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保守党和人民党都强烈同意要严惩犯罪;自由党部分同意;而新民主党、绿党和魁人政团则部分反对严惩犯罪。 大学应该获得多少联邦资助?在这个教育问题上,各个政党分歧明显。保守党觉得现在就挺好,不需要增减;自由党和绿党认为大学应该稍微多获得一些资助;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则认为现在的拨款太少,应该大幅度增加;而人民党则认为政府给的太多了,应大幅度减少。 即使降低公共服务标准,是否也要减少联邦预算赤字?这是个涉及公共财政的问题,自由党部分同意即使牺牲公共服务,也要想办法减少预算赤字;保守党和人民党则强烈同意不论付出什么代价,也要减少预算赤字;而极左的新民主党和绿则强烈反对为减少预算赤字而降低公共服务标准。 加拿大人是否应该为使用的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付费?碳税是特鲁多在任时制定的,受到保守党长期的批评,新总理卡尼上任后第一天就取消了消费者碳税,但保留了针对企业的碳税。在这个环境问题上,注重应对气候变化的绿党和魁人政团部分同意继续征收碳税;自由党和新民主党部分反对;而保守党和人民党则强烈反对征收碳税。 加拿大是否应该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是个国际事务问题,除了人民党强烈反对继续支持乌克兰外,其他5个政党都强烈同意继续支持乌克兰。 联邦政府对各省处理事务的方式应该有多大的影响力?这又是一个联邦和省级政府权力划分的问题,保守党、魁人政团和人民党都认为,联邦应该对省级事务干预的越少越好;自由党和绿党认为维持现状就好;而新民主党认为应该多干预一些。 加拿大法律是否对言论自由施加了太多限制?在这个涉及社会秩序的问题上,分为左右皆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保守党和人民党都强烈同意加拿大法律在限制言论自由,应该松绑;而其他四个政党都强烈反对加拿大法律限制了言论自由这一说法。 魁省是否应该独立?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主张魁省独立的魁人政团外,其他5个政党都不同意魁省独立,只是程度不同,其中自由党和保守党都强烈反对。 是否应该禁止给青少年开青春期阻滞剂(这是一种延缓青少年青春发育的药物,以留出更长的时间为变性做准备)?这是一个涉及变性的健康问题,自由党、新民主党和绿党都强烈反对禁止阻滞剂;魁人政团则部分同意禁止;而右翼的保守党和人民党则强烈同意禁止。 私营部门应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什么作用?这个健康问题上,自由党和保守党再次意见一致,倾向于保持现状,不需要增减;人民党希望大幅增加私营医疗机构,而新民主党则希望大幅减少现有的私营医疗机构。 加拿大是否应该对美国强加的关税进行反制?在这个问题上,除了极右翼的人民党强烈反对反制外,其他政党都强烈支持采取反制行动。 联邦政府是否应资助安全注射屋?在这个涉及健康和社会秩序的问题上,新民主党和绿党强烈同意,政府应加大资助有监督的安全毒品使用中心的力度;自由党和魁人政团部分同意;而保守党和人民党则强烈发对。 联邦政府是否应该承担所有加拿大人的处方药费用?在这个问题,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态度再次一致,部分同意政府应该承担处方药费用;新民主党和绿党强烈同意;而魁人政团和人民党反对。 是否只有讲英法双语的人才能担任政府高级职位?这是个涉及法语地位的问题,各个政党的意见比较一致,基本都是强烈同意,只有人民党部分同意。 最富有的人应该缴纳多少税?这是个涉及社会公平的问题,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态度一致,维持现状,不需要增减;魁人政团希望富人多缴纳一点;新民主党和绿党则认为富人应缴纳比现在多得多的税;而人民党则希望大幅度减少现在富人缴纳的税款。 联邦政府是否应减少雇员的数量?这是一个关于政府规模的问题,目前联邦政府的雇员约有36.7万人,自由党、保守党、魁人政团和人民党都同意适当减少雇员数量,精兵简政,只是程度不同;而新民主党和绿党则反对,希望再多增加一些公务员数量。 变性人(从男变女)是否可以参加女性体育比赛?这是一个涉及所谓性少数的包容问题,自由党部分同意变性人可以参加女性的比赛,新民主党和绿党强烈同意;魁人政团基本上反对,而保守党和人民党则强烈反对。 回答完这30个问题后,会有一个给各个政党党领领导力、治理能力等打分的选项,从0到10分。最后的小结页面除了上面的图表外,还会有一个你的立场和各个政党的契合度,以及各个政党党领的平均分,帮助你更好地看清自己的站位,做出投给谁的选择。 尽管这30个问题涵盖18个领域,但还是传统的以意识形态划分来设计的问题,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几乎没有针对目前民众普遍关心的经济、住房、生活成本等内容而设计的问题,但不妨碍在大体上理解各个政党出台各种措施的理论基础。 如果你也想通过这个测试来帮助自己做决定,可以前往 Vote Compass … Read more

中国电视-《门楣之上》

2

以门楣传世,子孙保之,以引以续。《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门楣之上》,一同聆听古今家风一脉相传的精彩故事。 “门楣”,狭义上是指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作用;而广义上则指门庭、门第、家族。中国人认为一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光耀门楣”为荣,以“辱没门楣”为耻,故而家族先人往往将仁善之德、教化之意悬于门楣之上、厅堂之中以作家风家训。传前世之法则,作后世之规矩。 (“天地正气”匾) 大型系列纪录片《门楣之上》,以家族门楣为抓手,从当下出发,历史关联现实,从“门楣之内有家人,门楣之外有家乡,门楣之下有家园,门楣之上有家国”四个维度展开节目,以古今故事为叙事切入口,构建浩浩汤汤的历史浪潮:追随左宗棠后人前往湖南湘阴,纵览湘江绕城而过,一如左宗棠终生酝酿的“天地正气”;去庐山脚下寻访以“义”为名的山村,走进“义门陈”的家族史书;去深圳大鹏所城倾听波涛海浪讲述百年赖氏一族“三代五将”的忠义爱国之举等家风相传的故事,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义门陈氏匾牌)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门楣之上》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spapp.cn/30dG  

中国电视-《一字千年》

1

一字书古今,千年耀文明。《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一字千年》,带您穿越千年时光长廊,一起探寻汉字演变脉络,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 《一字千年》节目依托《通用规范汉字表》3500个一级汉字,创新构建“汉字习得—文化认知—价值共鸣”三维传播体系。第一季围绕20个汉字(美、纹、雨、福、星、茶、木、桥、马、雕、龙、牛、人、香、彩、和、禾、老、田、门)展开,以每期8分钟的短视频形态,深度融合现代电视技术,实现汉字演化的可视化呈现,通过中国城市、文博、非遗等场景,结合权威专家解读,深入挖掘汉字的字源、字形演变、字义、书法及文化内涵,生动展现中华汉字的独特魅力。节目中还巧妙植入当代中国发展叙事,构建“一字一文明”的国际化叙事框架,推动中文国际传播从文字符号传递向文明价值共享迈进。 (“龙”字)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一字千年》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spapp.cn/35ed  

中国电视-《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哪吒传奇》

2

AI技术,少年英雄。《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哪吒传奇》,一同见证哪吒的成长之路! 节目面向海外青少年,以“少年英雄宇宙”为主题,运用多种AIGC工具,涉及人物对白、音频驱动、场景可视化动态化等制作全流程,将传统需要超过数月的制作周期缩短至7天,并利用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封神榜》中“哪吒闹海”的经典故事情节,完成剧本改编,生成配音配乐,塑造人物形象等工作。 (哪吒AI形象) 在内容上,节目不仅展示了哪吒成长的艰辛历程,还致敬敦煌、永乐宫壁画及民间年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向全球展现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节目播出后,有外媒报道称:“该作品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影视制作中的突破性融合和里程碑意义。”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哪吒传奇》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spapp.cn/20f6

联邦大选中的华裔参选人

Federal General Election Called

七天记者 梓丰 在加拿大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经济和主权危机的动荡时刻,提前举行的这次联邦大选可以说是一场全体加拿大人站在十字路口的生死抉择。最新民调显示,86%的加拿大人认为这次大选比以往都更加重要,而在安大略省和卑诗省,这一观点的支持率接近90%。每次大选中参选的华裔面孔也格外受到华人社区的关注,这次关乎加拿大未来前途命运的大选也不另外。本文统计了在候选人登记截止日期之后主要政党中华裔候选人的情况,供大家在投票时参考。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大选中联邦主要政党中共有约20名华裔参选,主要集中在安省和卑诗省,也是最近15年来参选人数较少的一次。在2011年的联邦大选中,全国共有23位华裔参选,7人当选;2015年的选举中,共25位华裔参选,6人当选;而在2019年的大选中,更创下了40位华裔候选人的记录,最终8人当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联邦自由党、保守党、新民主党和魁北克政团这四个主要政党外,还有至少10名以上华人以绿党、人民党、犀牛党等小党以及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本文没有收录。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初期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以及西方媒体的对中国抗疫的负面报道,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流传,再加上美国政客,比如“不靠谱”总统特朗普的信口雌黄,不断把“中国病毒”、“功夫流感”挂在嘴边,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波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仇恨潮、歧视潮,排斥潮;之后加拿大的政客和媒体则不断炒作中国威胁、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等议题,并延续至今,这种大范围对亚裔的仇恨、不友好的社会氛围给华裔参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由于孟晚舟事件引发的中加关系倒退甚至冲突也让华人在加拿大民众中的原有好印象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给最近两次参加联邦竞选的华裔候选人的竞选之路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即使如此,依然有这么多勇敢的华裔站出来,代表不同的政党争取发出来自华裔的声音,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版图增加一抹亮色。 今年参选的华裔候选人中,2021年大选中获胜的华裔议员继续争取连任的有自由党议员陈圣源(Shaun Chen)、叶嘉丽(Jean Yip)、缪宗晏(Wilson Miao);保守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以及新民主党的关慧贞(Jenny Kwan)。在2019年和2021年大选的报道中,本报对他们已经有所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这次加入的华裔候选人。 自由党: 张玮麟(Wade Chang),卑诗省温哥华Burnaby Central选区 39岁的张玮麟来自台湾,小学6年级时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取得法律学士学位后,曾在澳大利亚执业;后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取得企业管理硕士(MBA)。回到加拿大后从事国际培训律师,并自己创业。他倡导真正改变人们生活的进步政策,包括加强本地商业机会、推动社会创新和全球伙伴关系、保护加拿大的社会服务项目、确保中产阶级能够负担得起住房、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化动物保护等。他将在这个选区与同为华裔的保守党候选人阎洁明(James Yan)和新民主党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作战。 源植勉(Peter Yuen),安省Markham—Unionville选区 该选区的原候选人是争取连任的蒋振宇(Paul Chiang),但他在今年1月间进行的一次少数族裔媒体活动中表示,香港警方对一名保守党候选人郑敬基(Joe Tay)悬赏100万港元(约合18.4万加元),如果在场的任何人将该候选人带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他们可以获得这笔奖励。这一说法引发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后蒋振宇虽然道歉,并得到自由党党领卡尼的力保,但反对党不依不饶,最终他于3月31日深夜主动宣布退选,以帮助自由党止损。之后自由党选定了在多伦多警队服务35年的源植勉出战。源植勉去年10月被选定为安省自由党的候选人参加省选,但最终并没有成功。源植勉于1975年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在2022年退休前曾领导多伦多警察局的社区外展和多元化项目。他在当地的香港侨民和大陆华人社区拥有深厚的联系。他将在这个华人居住集中的选区对阵同为华裔的保守党候选人马荣铮(Michael Ma)和绿党候选人Elvin Kao。 池月(Maggie Chi),安省Don Valley North选区 这个选区的上一届议员就是陷入所谓“中国干涉大选”风波中心的董晗鹏(Han Dong)。董晗鹏被媒体爆料卷入“外国干预大选”风暴后被迫离开自由党党团。由Marie-Josée Hogue法官领导的外国干涉问题公开调查证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董晗鹏曾与外国势力合谋,损害加拿大利益。这一结论直接推翻了此前导致他辞去自由党党团职务的指控。董晗鹏也向《环球新闻》(Global News)、科乐娱乐公司(Corus Entertainment)及最早报道未经证实指控的记者提起诉讼,要求其公开道歉、赔偿名誉损失等。指控被洗清后的董晗鹏虽然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到自由党的意愿,但一直没有获得回应。在这个自由党志在必得的选区,自由党最终选择了同样是华裔,曾在多伦多市府从事公共服务12年,担任市府公园和娱乐部门政策和项目顾问的池月。她之前曾任Don Valley North及Scarborough市议员的资深顾问,被认为是非常了解该选区面临的挑战,知道如何团结民众,找到实际和持续的解决方案,并且善于处理当地关键问题的人,也受到当地居民和社区领袖的信任。 保守党 区泽光(Chak Au),卑诗省Richmond Centre-Marpole 区泽光是来自香港的移民,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移民前任职香港政府社会福利处,负责问题儿童感化教育,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的讲师、助理教授。1988年,区泽光举家移民加拿大,先出任了温哥华沿岸卫生局健康促进辅导组的负责人。在1999年至2011年期间,连续担任4届列治文市教育局的教育委员,是列治文教育局首位可以说中文的教育委员。2011年当选列治文市议员至今。他将在选区对阵自由党的华裔候选人缪宗晏和新民主党的华裔候选人Martin Li。 何诺轩(Vincent Ho),安省Richmond Hill South选区 今年只有32岁的何诺轩(Vincent Ho) 是一名律师,也是多伦多和约克地区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出生在密西沙加市,6岁时搬家到Richmond Hill山市,从小就是一名学霸,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分别在著名的约克大学Schulich商学院和Osgoode法学院深造,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和律师牌照,可以在安省和纽约执业的律师。他的候选人资格在去年3月就已经确定,已经进行了超过一年的竞选拜票活动。 巩俊庭(Greg Kung),安省Kanata选区 巩俊庭是三代移民,出生在卡尔加里,父亲是香港移民,母亲是在萨省出生的大陆移民二代。巩俊庭的父亲在他高中的时候去世,之后他休学一年,并搬到了上海的叔叔家里生活了一年半,在那里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家人都从事医疗保健工作,但巩俊庭却对政治、公共政策和经济方面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参与前总理斯蒂芬·哈珀的竞选工作,后被邀请搬到渥太华担任哈珀政府内阁部长助理及顾问,包括两任财长Jim Flaherty和Joe Oliver,目前是全职医疗辅助人员(Paramedic),同时担任安省假释局、刑事伤害赔偿局、执照上诉仲裁局的高级仲裁员,也是西渥太华社区中心和青年救助基金会的理事。 … Read more

关税战升级:一场注定失败的政治表演?

Bas les pattes!": comment la contestation contre Donald Trump monte en puissance aux États-Unis

七天记者 颜宏 4月5日在美国白宫前抗议特朗普政策的示威人群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还不到3个月,就已经把世界搅得血雨腥风。从加拿大是“第51州”的说辞到格陵兰岛、巴拿马,再到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乃至袭击胡塞武装,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展,反而让加拿大这样的忠实盟友寒心、愤怒,让全世界看出美国的虚弱:号称天下无敌的2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居然和被誉为“拖鞋军”的中东小国反政府武装——胡塞武装打得有来有回,甚至逼得“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后撤400公里躲进红海北部。 而在国内,马斯克领导的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对多个联邦机构进行大规模裁员和预算削减,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特朗普的激进驱赶移民政策和不透明的执法行动,甚至针对合法居留者的驱逐行动引发侵犯人权的批评;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的削减,威胁着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而针对性少数的LGBTQ+群体、女性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政策变化,也引发对公民权利倒退的担忧…… 面对无法解决的内外困境,自认为“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的特朗普居然异想天开地对全球“开战”,连无人居住的企鹅岛都未能幸免,妄想着出现美国“一发话,万国来朝”的场景。2025年4月2日,特朗普以“解放日”为名签署“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涉及185个国家和地区,并对60个“贸易逆差严重国”加征更高关税,包括几乎是世界最穷国之一的莱索托都被征收最高50%的“霸凌关税”。这一于4月9日零时1分生效的政策被称为“自二战以来国际贸易秩序的最大变动”,不仅引发全球股市震荡,近6万亿美元市值蒸发,更激起多国反制,将世界推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对抗漩涡。 螺旋上升 自4月2日“特朗普关税”落地后,立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仅有中国、加拿大等少数经济体,大部分国家都在保持观望、出言含糊:要么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举棋不定,要么打算用零关税换特朗普收回成命。有些国家政客或明或暗提醒美国“对手是中国而不是我们”,希望美国“专心整中国”从而放他们一马。甚至有国家一面给美国产品降关税,一面给中国产品加关税,希望以此“诚意”换来美方“谅解”,更多国家和政客则试图“坐山观虎斗”,希望中美激烈的关税碰撞两败俱伤,自己则待价而沽,无本博利。但他们却招来特朗普的嘲讽:“这些国家都在给我打电话,拍我马屁(kissing my ass),他们迫切地想要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他们说,‘先生,请让我达成一项协议,我愿意做任何事,我愿意做任何事,先生’。” 理论上讲,如果各国政府能联合起来,运用各自的办法对美国经济进行战略打击,让美国感受到痛苦,肯定会让特朗普三思而后行,甚至可能会让特朗普在面对国内、国外的压力下而撤回不合时宜的关税政策。现实的情况则是,目前各国的反应应验了经典的“囚徒困境”,即当面临两难境地时,个体往往会趋向于背叛集体、做出更利己的决定。不过,曾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经历过特朗普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判苦头的加拿大、中国等经济体却是例外,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多次特朗普式的“极限施压”:各让一步,海阔天空?不存在的。你让步就证明我施压是对的,如果加压就能获得更多让步;刚刚达成的协议,哪怕是特朗普亲自签署的,都可以随时推翻,毫无心理负担。比如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他就毫无顾忌地推翻已经实施了很多年的北美自贸协定(NAFTA),强迫加拿大和墨西哥按照自己的心意、吞下“毒丸”条款签订新的美、加、墨贸易协定(USMCA)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就被再次无情撕毁,甚至,根据USMCA附加条款从加拿大大量进口石油而导致的美国对加贸易逆差,居然成了美国对加拿大实施“花式关税打击”的首要借口。 正是基于如此惨痛的经验,这次在特朗普以关税为手段对全球“开战”后,联邦总理卡尼隔天(4月3日)就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加拿大政府将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措施,对所有不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CUSMA)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在4月8日,财政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又宣布,加拿大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零时1分生效。商鹏飞特意指出这是加拿大继续对美国向加方征收的所有不合理关税作出的有力回应。加拿大政府将坚定致力于尽快取消这些美国关税,以保护加拿大的工人、企业、经济和工业。 在特朗普按下“关税核弹”按钮后,中国政府在4月4日一口气宣布了11项连环反击政策,包括自2025年4月9日零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同时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接着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将斯凯迪奥公司(Skydio Inc.)等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1家美国企业高粱输华资质,3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并暂停2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产品输华;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等等。 不少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击力度“强于预期”,这是中国在贸易紧张局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密集规划的战术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相较于2018年特朗普挑起第一次贸易战时已有所降低。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厉兵秣马,做好了准备,也意味着中国不太可能与华盛顿展开任何谈判。 但如“巨婴”般的特朗普和他的草台班子班子不仅看不清现实,反而脑羞成怒地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在4月8日撤销其征收34%关税的反制措施,否则将取消与中国的一切预定谈判,并从4月9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50%的额外关税,总税额达到104%。就在4月8日当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还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特朗普总统让我告诉大家,如果中国主动提出要达成协议,他会表现得非常大度,但他会以美国人民的利益为优先。所以必须是中国先打电话来。”特朗普则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也非常想达成协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我们正在等待他们的电话。它会发生!”可特朗普等了一夜的“求饶”电话没等到,等到的却是中国的强硬反击,中国在美国股市开盘前宣布对等增加50%的关税,也就是从4月9日凌晨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84%的关税,以及更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和管制名单的企业,并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升级对华关税措施。至此,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互征关税的总水平都超过100%。在本文截稿之前,特朗普又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暂停除了中国以外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但会继续征收10%的基础关税,同时将中国的关税立刻追加到125%。还处于深夜的中国醒来后自然会出台相应的反击措施,看来两国的关税战还有得打呢。 美国的长期盟友——欧盟27个成员国也在9日投票表决通过了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产品涉及大豆、钻石、橙汁、家禽、摩托车、钢铁、铝、烟草等红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表示“必要时”可动用“所有可用工具”进行反制,包括一项于2023年推出但从未被触发的反胁迫工具(ACI),对美国的科技、银行等服务业进行打击。 注定失败 “特朗普关税”政策看起来鲁莽,但自有其逻辑。首先就是向外国收钱,弥补财政缺口,解决已经难以为继的债务危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这项收税政策到2034年可为美国带来2.2万亿美元收入,非常可观。美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量举债。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此后债务规模不断攀升。截至目前,美国的国家债务已经超过36.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12.2万美元。即便如此,共和党人还在推动延长2017年底通过的《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这或进一步加重美国未来数年的债务负担。而美国债务的无限扩大,举新债还旧债终将难以为继,市场早晚无法消化不断增长的美债供应量,高昂的偿债成本也让美国无法承受。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所谓“改革”也是为这一目标开源节流的措施之一。 其次是减少贸易顺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个对等关税政策一方面重点保护钢铁、铝制品、汽车、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削弱外国产品竞争力。例如,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可迫使车企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另一方面回应美国“铁锈地带”蓝领工人,也是特朗普铁杆支持者(MAGA)的诉求,这些群体因全球化流失大量制造业岗位。特朗普政府的高官,比如对等关税的推手之一,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表示希望出现“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在拧小螺丝来制造iPhone”的场景。按照他们的逻辑,高关税下,企业觉得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出口美国产品不赚钱,就会选择回美国建厂,从而提供就业和税收。 第三就是打压世界工厂、出口大国的中国。在特朗普的关税蓝图里,关税是一个“分级”手段,通过关税的高低和多少,确定谁是盟友,谁是伙伴,谁是对手国或敌对国,确定他们在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里的地位。再利用重新梳理和重置确立的盟友关系和生态体系将中国排挤出去,还想当然地强制中国为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霸权缴纳费用。其如意算盘是,从中国征收的每一分关税,获取的每一分收益,都可以投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单极生态体系的池子里,作为“遏制中国的公益基金”。 但这三个目标其实都是特朗普和其团队的臆想,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都无法实现。就说特朗普一直指责各国占美国便宜的贸易逆差问题,这其实是美元霸权决定的,他在故意回避逆差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需要美元来结算,那么美国就必须通过逆差向世界输出美元,这样才能保证世界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但反过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就是经济学界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但这个无解的难题对以前的美国政府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美国输出的是不值钱的美元绿纸,换来的是他国辛勤劳作生产的商品,保证了美国人的高品质生活。但特朗普政府却不愿意接受了,他既想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享受美元霸权,又想要贸易顺差从他国赚钱,这怎么可能? 再比如说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问题,制造业外流是过去40年资本逐利与全球化分工的结果,企业已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网络。关税虽提高进口成本,但重建本土供应链需数十年时间和数万亿美元投资,而特朗普当政只能持续四年,估计没有企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另外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的主因是太高的人力成本和自动化,而非单纯的“外国竞争”。即使企业被迫迁回,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也不可逆转。2018-2023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制造业岗位仅增加不到50万,且集中在自动化程度高的石化、军工领域,依然无法解决铁锈地带蓝领工人的就业需求。 多年来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研究的著名学者郑永年就表示美国的问题很清楚:经济导致社会不公平,导致民粹,演化成政治党争,再把国内问题国际化。美国从全球化获利最多,但是没搞好收入分配,这是他们自己的治理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美国企业从全球赚了很多钱,但政府没能力制衡资本、搞社会分配,反而向全球分摊成本。特朗普这一下“休克疗法”用力很猛,美国能不能醒过来,恐怕要打个大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