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顺利升空,意味中国北斗系统补上了服务全球的最后一块拼图。 北斗系统,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20世纪80年代,中国制定“三步走”战略投身北斗系统研发。2000年,中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主要向国内提供服务;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亮相,服务对象拓展到亚太地区。按照规划,中国希望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埋头研发,中国在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逆袭,北斗系统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的转变。它不仅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正被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等领域。 中国疫情暴发期间,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物流快递、无人机作业等领域为各地精准抗疫、服务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报文通信”则是北斗家族一项特色服务,当灾难导致手机通信基站被破坏以及电力系统瘫痪、有线无线通信中断后,该服务能打通生命救助的通道。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导致通信电力中断后,“短报文通信”及时向外界传递了救援位置与救援信息。近年,北斗系统已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并驾齐驱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伴随近年北斗三号系统渐次完备,它具备了提供服务全球的能力。目前,世界已有一半国家在使用北斗系统,但这些国家基本集中在亚洲、非洲、中东等国。比如,巴基斯坦的港口管理,缅甸的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智慧旅游等,都采用的是北斗系统。可见,尽管近年北斗从国内走向了国外,但与美国GPS相比,北斗系统在全球覆盖率还存在差距。 伴随“收官之星”升空,北斗三号系统正式成型。虽然起步较欧美国家晚,但北斗系统大量运用了新技术,可提供更多特色服务,比如星基增强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地基增强服务、国际搜救服务、减轻地面站维护成本等,其整体稳定性、可靠性、精准性等技术指标也得到显著增强。由此,北斗三号系统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人的局面,也成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真正迈进了服务全球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区块链等技术普及发展,北斗系统也将迎来了与新技术融合的契机,进而为全球各国提供更多元更新颖的服务。 作为中国首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中国北斗系统一直强调包容开放原则,不仅向全球各国提供开放式服务,也一直寻求与全球同行合作,通过兼容共存提高服务精准度与可靠性。近年,北斗已与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建立了合作机制。随着北斗三号吹响服务全球号角,各国也将享受到更更优质的服务。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北斗系统是中国闪耀世界的又一名片,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未来,北斗系统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方方面面,也将广泛而深刻地造福全世界。  

没有中国话题,加拿大总理的新闻发布会该多无趣

文 | 七天记者 独玉    自从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每天在家门口举行的30分钟新闻发布会直播就成了热门电视节目,媒体人从中找出可以传播的新闻点,记者从现场提问中拷问、监督政府;民众捕捉自己关心的话题;土豆粉们忙着欣赏总理各种各样的姿态,在自己的社交账号Po上总理帅呆了照片,一款总理撩头发的动图更是成为热门图片,广为流传。东部大西洋某省一少妇更是把自己的Twitter昵称改为“总理的发型师”,每天截取总理撩头发的优雅姿态加上一句轻轻的、动人心弦的评论,立刻涨粉无数…… 最让人揪心的是每天总理念完幕僚们准备的材料,剩下20几分钟时间里记者的提问,估计这段时间总理的感觉像坐在火盆上,希望快点结束;而记者的感觉则是像谈恋爱,时间过得太快了,都没轮上提问,就结束了。 当各种各样的问题向土豆砸来时,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淡定的,预备好了的台词流利地用英法语说出来,非常顺畅,偶尔也有断片的时候,如果你看到他肩膀耸一下再开始,那就是忘了台词,需要稍加思索;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是关于特朗普在黑人如火如荼的抗争活动中要用军队镇压时记者的提问,帅哥总理沉默了21秒,其中两次欲言又止,让现场和看直播的观众都捏了一把汗,此后这21秒上了热搜,被民众和媒体各种解读。 然而最让总理抓狂的却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提问,从最初的为啥给中国捐16吨防护物资,致使加拿大无口罩可用,到从中国采购的口罩是否合格,为啥姗姗来迟,到孟晚舟,到Micheal Kovrig 和Micheal Spavor。曾经有记者问,为啥你在中国问题上总是躲躲闪闪,你究竟怕啥? 今天的提问更是几乎成了中国问题专场,大概有十几个问题,主要围绕俩迈克尔,我们姑且简称为2Ms,在盘桓了半天后,直击总理的提问便是:你们自由党的John Manley说要用孟晚舟换回2Ms, 换不换?这次土豆很硬,斩钉截铁的说:不换!坚决不干! John Manley是律师、政治家和成功的商人,曾在2002-2003克雷蒂安内阁担任过副总理,他和克雷蒂安都认为应该拿孟晚舟换俩M,但是土豆说这会动摇加拿大的司法独立。 上周中国宣布正式起诉两名在押的加拿大人,加拿大国内的新闻媒体开始疯炒这个话题,七天还收到了加拿大外交部中文版的新闻通稿,说加拿大对此感到十分遗憾与担忧。   每天看总理的新闻发布会,在想,如果那些英、法语的媒体记者不提问和中国有关的问题,不给总理挖个坑,看他嗫嚅着的窘迫,好像这个发布会跟没开完似的,不过瘾。

美国“不当世界警察”的虚与实

Trump, Kim Jong Un expected to sign joint agreement on February 28 ...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称:美军的职责是保卫美国,而不是去“重建他国”、解决别人的冲突,美国不是“世界的警察”。近期,美国遭遇了疫情、游行示威双重危机,加之美国综合实力近年出现下滑,很多人纳闷:难道美国真的打算不再当“世界警察”了? “世界警察”原来并非单指美国。二战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世界警察”的概念,即由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四个大国监管世界。不过,由于其他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等原因,最终“世界警察”实际上由华盛顿独自担当。这也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正式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在二战爆发前,美国历代总统一直将国父华盛顿“孤立主义”思想奉为对外政策的圭皋,即不卷入世界纷争之中,专注于本国经济发展。因此,美国在一战后跻身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不过,二战后美国能够在冷战中获胜,并在科技、军事、经济等所有领域引领全球,“世界警察”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华盛顿将其军力部署在了全球各地,在海外基地驻扎了大量美军,并发动了多次大小规模战争;另一方面,华盛顿还与一些国家构建政治同盟,通过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等方式干预国际重大事件。因此,海外企业、海外公民、驻外使馆、石油资源等美国核心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并为美国超强地位确立奠定了根基。 西点军校的演讲,并非特朗普任内首次提到“不当世界警察”。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便声称“当世界警察是‘冤大头’”。2018年他突访驻伊拉克美军基地时也曾提到“不能继续当世界警察”。2019年在发表中东政策讲话时特朗普再次提到“世界警察不是美国的工作”。近年,华盛顿一些对外政策调整方向,似乎也佐证“美国厌恶世界警察”这一观点。比如军事上,美国3月与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后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近日华盛顿又下令9500美军从德国班师回朝;政治上,华盛顿愈加不合群,与盟友之间不再是铁板一块,多次在双边及多边议题上分庭抗礼。 不过,华盛顿在全球的利益并没有减少,比如美国虽不再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但页岩气革命让它变成了油气出口国。只要美国利益遍及全球这个格局不变,华盛顿便不可能从全球事务中彻底收手。特朗普所谓的美国放弃“世界警察”角色恐怕是虚,换个当警察的方式或为真。 首先,特朗普政府希望为扮演“世界警察”的成本减负。自上任以来,特朗普一直对美国多年来“义务”或“高成本”担当“世界警察”颇为不满,多次要求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盟友负担更多军费。言外之意,如果各国给的保护费令白宫满意的话,华盛顿并不介意继续做“世界警察”。 其次,美国战略收缩目的是将重心投放到全球热点区域。随着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地区,以及亚洲政治格局调整,自奥巴马任内,美国便开始从一些地区抽身,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其目的既要从亚洲分得一杯羹,也要应对中国崛起。特朗普任内,同样沿袭了这一逻辑,并提出了“印太战略”。不过,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他们都不再把战争作为应对外部局势的首要工具,通过军事、经贸、政治、金融等方式干预国际事务,为美国谋取更多利益正成为一种常态。 除了遍及全球的利益,当前华盛顿还面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以及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滑的挑战。美国朝野对维系世界第一的诉求越发强烈。奥巴马任内曾提出要让美国继续领导世界100年,特朗普任内提出“美国优先”战略。这些都说明美国不可能重回“孤立主义”,也不可能不当“世界警察”。  

新冠疫情中,我们的共同记忆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 陈学明 近日,我看到了两条关于新冠疫情的好消息:一是在所有魁北克人的努力和奉献下,魁北克的疫情曲线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变化。二是中、加等国相关药物及疫苗研发均取得了积极进展,蒙特利尔研究生产机构参与其中。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已导致600多万人感染,40万人不幸丧生。但如同这两则消息所展示的,疫情也将给我们留下很多超越悲痛、恐慌、焦虑的共同记忆。 生命至上。无论在中国还是魁北克,拯救生命都是政府抗疫的第一要务。当看到9万多名志愿者报名担任护工,参与老年护理中心疫情防控时,我深受感动。在中国刚刚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也提到,中国的疫情“震中”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挽回了老人生命,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通过拯救这些最脆弱群体的生命,我们的社会良知都经受住了考验。每一位医生、护士、志愿者都是天使,无论在中国还是魁北克。 科学理性。此次新冠疫情不会是人类社会遭遇的最后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我们唯有担起责任,科学理性应对。疫情以来,出现了很多针对中国的污名化攻击。对此,钟南山院士说:“我们用事实来解释”。5月14日至6月1日,最先汇报疫情的武汉市990万人集中接受核酸检测,发现确诊患者为零,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人,且无传染他人的情况。如果不追求了解真相,不坚持公开透明,中国政府会做这件事吗?会有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清晰列举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和行动。这些事实烙印在中国的大地上,记录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心中,是对谣言最好的回应。谣言不会随疫情结束,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谁在推诿责任、散播假消息、玩弄双重标准。 团结合作。病毒无国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中国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在抗疫物资领域,中国想方设法为加拿大等各国采购防疫物资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便利,这也是我们总领馆的重点工作之一。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已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仅口罩就达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我们还将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 支持抗疫能力脆弱国家,体现着国际社会的良知。中国呼吁全球大国承担起责任,共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筑牢防线,同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积极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及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 全球疫情防控战,是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战,是维护世界繁荣发展之战,也是维护国际道义良知之战。坚持团结、合作、科学、理性,胜利将是我们最终的共同记忆。

人类需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中国官方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呼吁世界各国以此次疫情为鉴,反思教训,化危为机,建设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这并非首次中国倡导“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5月18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便曾呼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3月21日,习近平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时也曾提到这一倡议。 中国呼吁全球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其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也是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所需。作为地球主宰者的人类,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上取得极大成就,但新冠病毒却让人类陷入至暗时刻。 其一,人类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目前,全球累计确诊超过700万,死亡40多万。科技、医学领先全球的美国,死亡人数超过11万。这一数字超过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波斯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9·11”恐袭死亡人数之和。其二,人类付出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代价。有统计显示,全球经济将损失23万亿美元,2020年世界GDP将下降6%。其三,疫情还给很多国家带来次生灾害。疫情冲击下,各国积累的矛盾暴发,并演化为了席卷全球的示威游行或暴力骚乱。 新冠危机凸显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尽管人类已掌握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部分传染规律,并总结出了一些防护和抗疫经验,但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起源依旧未知;尽管人类过去50年也研制出了一些疫苗,但成功率仅有14%;尽管一些国家靠着资金、技术、医疗等实力压制住了病毒传播势头,但还有不少国家因经济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依旧为病毒肆虐而焦头烂额;尽管人类有着完善的防疫物资生产体系,但疫情冲击下产业链中断以及物流链阻塞,全球一度闹起了“防疫物资荒”。 新冠病毒已成为人类社会不能承受之重,但谁也不敢断定它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疫情。即便人类躲过这次疫情,下一次疫情来袭时,各国该如何应对呢?各自为战、以邻为壑的弊端,显而易见。它只能延缓病毒对某国的侵袭速度,但最终逃不过“疫”劫。 出任奥巴马2008年总统竞选团队的国安顾问丹泽格曾指出,21世纪的技术在分布上是全球性的,在后果上同样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人工智能、计算机病毒、核泄漏……是所有人的麻烦。国际社会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协商的情报共享机制,以及共同的危机应对计划、规范和条约,这样才能充分缓解风险。新冠病毒的跨境传播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顺畅的国际航线,可以让病毒短时间内传至全球。阻击传染疾病,各国需从思想上达成共识,也需行动统一,协调一致。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是要打造各国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使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它一则强调治理对象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二则强调治理主体是世界各国,通过团结合作、集体行动、共同治理应对健康威胁。这一倡议解答了人类面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时如何行动的紧迫性问题,也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又一智慧。

海南会不会是下一个新加坡、香港或迪拜?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中国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对部分产品零关税、通关便利、人才引进、极简审批、跨境服务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更加便利的免签入境、企业税个税降至15%等内容引起海内外舆论热议。海南会不会是下一个新加坡、香港或迪拜?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绝非一个字的改变那么简单。首先,中国自贸区多达数十个,但自贸港此前仅有香港一个。其次,自贸港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开放领域和程度高于自贸区。可见,自贸区到自贸港,是一个升级迭代的过程。 近年,在逆全球化、地缘博弈、 英国脱欧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下,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冲击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逆风,中国外贸企业进入寒冬,外资企业也面临新选择。不少国家酝酿将一些产业链搬回国内。比如,日本、美国都出现了吸引本国企业回国设厂的声音。外贸和外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不小分量。其一,两者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二,两者对中国财政税收贡献比例超过25%;其三,两者为中国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亿。如果外贸外资基本盘不稳,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和压力将更为严峻。 外资究竟是去还是留,各自心中有本账。不可否认,经此一“疫”,有一些产业链可能要重塑,个别特殊行业外资可能必须“回国”,但对于更多外资来说,它们终究需要在政治和商业之间做权衡,需要在资本和权力之间做取舍。二战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向它们开放了市场——这个有着众多中产阶级的庞大市场,为这几个国家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引擎。中国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市场,外资一直也很看重。中国需要做的便是,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让外资看到更多投资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态度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中国通过举办两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活力。此外,中国还在努力推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向各国传递捍卫全球化的积极信号。 海南自贸港的开放程度直接比肩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甚至在某些领域有所超越。比如,2025年海南自贸港的企业所得税和个税均按照15%征收,而目前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是17%,个税则为22%。伴随海南自贸港落地,中国外贸外资的基本盘得到加固,让外界看到中国高层次开放的承诺“口惠实也至”。 中国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总理李克强多次重申要持续扩大开放。海南自贸港绝非中国对外开放的终点站。未来,中国还可能有更多开放举措相继出台,在助力中国经济危中寻机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确定性。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就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在彭博社发表文章

2020年5月30日,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彭博社网站发表题为《保“一国两制”前途,还香港稳定发展》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香港是传统清雅碰撞现代繁华之地,是东方遇见西方的熠熠之珠,叮叮车穿越百年缓缓行驶,茶餐厅从不打烊谈笑风生。我一直是香港的“粉丝”。 因此,当看到去年“修例风波”后的香港,看到暴徒用尖利的铁枝攻击警员、私藏枪械和弹药,在机场围殴和非法拘禁无辜旅客、点燃泼到无辜老人身上的汽油,看到因受冲击破坏而满目疮痍的政府大楼,看到火痕过后百业萧条的街道,我们痛心疾首。 长期以来,香港在国家安全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有人公然鼓吹“港独”,煽动暴力,屡屡突破中央政府底线;外部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插手和捣乱,干预香港事务。香港陷入乱局,中国国家安全受到危害。 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堵住香港国家安全的风险漏洞已是刻不容缓。基本法第23条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就维护国家安全自行立法,但回归近23年来,囿于反对派百般阻挠,有关立法至今无法完成。日前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这个决定得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因为香港的国家安全立法势在必行,早该有之,是民心所向。如果在付出如此沉重代价后还不行动,那才是真正的对人民不负责任。 有人质疑由中央层面立法是否有法理依据?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是实行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国家安全立法都属于国家立法权力。中央政府对维护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的责任。全国人大是中国最高立法机关。 也有人“担心”相关立法会动摇“一国两制”。恰恰相反,这一立法将保障“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这次全国人大的立法建议,开宗明义阐明国家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而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国家安全根基牢固,社会大局稳定,才能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才能够解决经济民生等深层次矛盾问题,为香港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无从谈起。 很多长期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美国朋友可能会问,立法对我意味着什么?回答是可以让你更安全、更放心。有关立法针对的是分裂国家、颠覆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等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任何人只要同这样的行为无关,那大可放心地在香港安居乐业、投资兴业。事实上,惩恶是为了更好地扬善。立法将更好地保障香港守法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利和自由,也将更好地保障香港特区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权,有利于维护香港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香港长期稳定发展的红利将带来更多机遇,惠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愿意在香港工作、投资、生活的人们。 根基稳方能叶繁茂。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将保“一国两制”前途,还香港稳定发展。相信香港还会是那个我们记忆中的美好城市。

美国宣布终止与世卫组织关系 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质疑与抨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29日宣布“美国将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并将本该缴纳的会费调配至别处,这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与抨击。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萨维3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美国却终止与世卫组织的关系,翻开了其“退群”系列的新篇章。 穆萨维还说,在违背了对人民的承诺之后,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找替罪羊来掩盖自己的崩溃。但是,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欺骗不了全世界。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9日表示,在世界面对疫情最需要团结的时候,美国破坏了世界医疗卫生合作的法律基础。而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在此次疫情中的糟糕成绩,让美国没有资格谈论他们在卫生领域的领导地位。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30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欧盟对世卫组织领导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支持,敦促美国重新考虑其终止与世卫组织关系的决定。 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3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抨击特朗普宣布与世卫组织断绝关系,称这“令人失望”,是全球卫生事业经受的一次挫折。施潘还指出,欧盟应在世卫组织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财政投入,这将是德国在7月1日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的优先事项之一。 德国外长马斯30日也谴责美国终止与世卫组织关系的决定。马斯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局势下,美国这么做相当于“在倾盆暴雨中拆掉了防洪堤”,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英国卫生部发言人30日表示,与新冠病毒作斗争是一项全球挑战,而世卫组织在领导全球抗击疫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不打算追随美国从世卫组织撤资。 爱尔兰卫生部长西蒙·哈里斯29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美国的决定是一个“糟糕的决定”。现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多边主义。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世界需要一起应对,各国应加强团结,而不应相互攻击。

亚裔如何摆脱“疫”外伤害?

Sex & Gender in Research 101 | CHEOS: Centre for Health Evaluation ...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对全球亚裔而言,这几个月是他们的“至暗时刻”。每个人除了要提防新冠病毒的攻击外,还面临着生意不景气或失业风险,同时更面临着种族歧视。在德国、加拿大等地都出现了亚裔遭歧视现象,美国尤为严重。统计显示,美国每天针对亚裔的歧视事件超过百起。 在新冠病毒突袭下,全球投资贸易骤降,物流运输陷入停顿,零售、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无不叫苦不迭。无差别攻击下,失业和裁员现象在各国陆续上演。在美国,亚裔失业率通常都处于低位,新冠病毒却打破了常规。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亚裔失业率为14.3%,而去年同期则为2.1%。 美国亚裔相较其他国家遭遇更多的语言和肢体的歧视,一则是美国依旧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种族不平等问题。尽管马丁•路德•金发起的民权运动已过去50多年,但美国各族裔之间并未实现真正平等相待,白人至上思潮、教育种族鸿沟等现象始终未消弭。 第二,亚裔遭歧视与一些美国政客给中国“扣帽子”“贴标签”大有关联。自疫情暴发以来,为推卸“防控不力”责任,避免拖累美国大选选情,以国务卿蓬佩奥等为代表的美国政客选择“祸水东引”。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接连抛出“中国病毒论”“武汉肺炎论”“中国道歉论”“追责中国论”等“甩锅”言论,将标靶指向中国同时,也祸及整个亚裔群体。 第三,与美国历史上喜欢找替罪羊的传统有关。意大利历史学者金斯伯格在其著作《迷醉:揭开巫师咒语之谜》中总结说,瘟疫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刺激了人们偏爱寻找替罪羊,好让自己的恐惧和绝望得以释放。美国将瘟疫归结于外来移民和少数族裔的传统由来已久。在霍乱暴发时,爱尔兰人曾被指为“罪魁祸首”;小儿麻痹出现后,意大利移民“背锅”;天花蔓延时,日本、墨西哥人成为“替罪羊”。 无论以何种方式歧视亚裔,美国都讨不到好处。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发展和繁荣建立在不断有外来新鲜血液输入的基础上。亚裔作为少数族裔之一,早已全面参与到美国经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美国华裔交通部长赵小兰2019年曾表示,亚裔企业为美国提供了360万人的就业岗位,领先于所有少数族裔。 疫情期间,美国亚裔在协助各地防控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美国医生和护士中的亚裔占比分别为18%和10%。目前,尽管美国50个州宣布经济社会“重启”,但其疫情防控并不理想,确诊人数超过170万,死亡人数突破10万,且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此刻的美国需要一边打好防疫战,一边打好经济战,这正是亚裔大展身手的契机。倘使一些美国政客继续在种族主义问题上火上浇油,只会进一步割裂美国,让种族之间走向对抗,医护力量的捉襟见肘恐雪上加霜,稳经济的期望恐也要大打折扣。政客们赔上的可能是政治生命,所有民众的日子也将更加难熬。 希望歧视亚裔的一些人算清这道“算术题”,踩下种族主义的刹车,也希望更多美国政界、学界的有识之士各施所长,能为美国高烧的歧视亚裔情绪“降温祛火”。 对亚裔来说,首先要“抱团取暖”,相互帮扶共渡经济难关。比如,亚裔社团可发起对亚裔餐饮等行业的救助活动、帮助解决资金或客源问题。亚裔社团要统筹资源,提高族裔自我保护意识和反歧视能力,并通过法律途径抱团发声,为自身争取合法权益。亚裔国会议员、各州议员、政府官员、学界人士则要积极发声,通过自身身份和地位,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保护亚裔群体不受伤害。 其次,亚裔还要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和提振经济活动中。大疫当前,亚裔一言一行都会被空前放大。亚裔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各展所能为当地继续做贡献,用行动攻破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抹黑企图,用事实赢得更多美国主流社会理解和认可。 反亚裔的“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杀伤力更大,歧视亚裔的短视行为只会给病毒更多可乘之机。当病毒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时,各族裔必须抱以团结给予回击。歧视亚裔,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赌博。

美“逼宫”世卫组织,要闹哪样?

近日,各国以视频方式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共商战疫大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给世卫组织(WHO)发了一封“逼宫信”——要求WHO在30天内作出重大实质性改革,否则将永久断供,并重新考虑美国的成员身份。 华盛顿近期跟WHO杠上了。近日,美国在安理会一份呼吁冲突地区停火抗疫的决议中投了反对票,理由仅是因为该决议草案间接提到了支持WHO的措辞。这种“任性”引发了包括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逼宫”WHO后,华盛顿盟友们再次选择了不跟进。欧盟对外事务发言人亨里克森19日发表声明说:“全球合作与团结是赢得这场战斗的唯一有效且可行选择。欧盟支持WHO遏制疫情的努力,已为其提供额外资金。” CNN也发文称,华盛顿的做法让他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 华盛顿在多个场合以“行动不力”“以中国为中心”等理由要求WHO改革,既可以转移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也可以借敲打WHO攻击中国,可谓一石二鸟。 “2030世界卫生”智库也曾以WHO机能有些失调、程序有些繁多等原因敦促改革。这些呼吁者大多是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比如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世界基金会前执行长卡扎奇金,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基尼等。不过,与华盛顿态度不同,这些专家声明必须支持WHO继续完成现有任期任务,必须承认WHO在协调全球卫生危机中的作用。言外之意,业内人士认为“临阵换将是大忌”,改革问题需留待“后疫情时代”去解决。 WHO在领导这场全球战疫中的作为或许并不完美,但不能抹杀它的统筹和协调作用。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正是WHO在疫情预警、信息通报、联合防控、共享诊治方法、阻击信息疫情、抗病毒科学研究、培训医务人员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各国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病毒基因序列,厘清病毒传播规律,参考更多治疗方案,并依据国情制定防控措施。在WHO统筹下,欠发达地区的检测、防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比如疫情暴发初期,非洲只有两个国家具有核酸检测能力,在WHO调配和援助下,4月底非洲已有47个国家具备检测能力。 正如“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艾利森所说:“病毒没有护照,没有意识形态,不受国界限制”。人类要想战胜病毒,一需去意识形态和政治化,二是建立跨国界的全球合作。所以国际主流声音在疫情暴发后一直选择支持WHO。中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等六大建议,并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等五大举措,同样也是在以自身作用推进国际抗疫合作。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呼吁,全球各国战疫越团结,胜利就将来临得越早、质量也越高。现在是各国在WHO引领下合力抗疫的时候,并非对这一国际卫生机构“逼宫”的时刻。冷战期间,华盛顿与莫斯科尚能在WHO领导下用时十几年在全球消灭了天花。面临这场“二战”以来人类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世界期待华盛顿能以人类福祉为重,用团结取代分歧,用科学应对疫情,在WHO领导下对病毒发起“总攻”。若持续“搅局”下去,只会给病毒更多可乘之机,华盛顿也不会成为赢家。(完) 本报特约评论员 贾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