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Michel区停电超过48小时 紧急避难中心开放

Le quartier Saint-Michel sans électricité depuis plus de 48 heures

12月16日早晨,蒙特利尔Saint-Michel区的近1000户家庭连续第三次在寒冷和黑暗中醒来,他们的电力在凌晨2点45分被切断,原因是该地区正在进行的一项复杂的地下维修工程。自从当地的一个地下供电设备出现故障以来,该地区停电的时间已经超过48小时,位于25大街和Parc-René-Goupil大街之间的一个社区中心和René-Goupil游泳池已经作为紧急避难中心开放,给受影响的居民提供取暖和其他服务。 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表示电力会在今晚20点恢复,但停电严重妨碍了受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抱怨。就在一个星期前,由于设备故障,蒙特利尔西部地区的Pierrefonds、Kirkland,、Pointe-Claire 和l’Île Bizard的4.6万居民也在冬夜里受到停电的影响。 实际上水电局的内部报告上白纸黑字地写着蒙特利尔的电网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处于令人担忧的状况:电力网络老化严重,绝大多数设备超过使用寿命,在电量超载的时段工作起来越来越困难,迫切需要对蒙特利尔岛的电网采取行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的话,发生事故的风险也在上升,例如,蒙特利尔地铁可能会陷入长时间的停运;还会影响到红绿灯、照明、供暖等等需要电力的方面。

邮政工人明天复工

复工无期!加拿大邮政罢工持续近一个月,工会喊价29亿!谈判僵局陷入政治博弈!

在加拿大邮政劳资矛盾长时间延宕无法通过双方谈判解决后,联邦劳工部长Steven MacKinnon最终在12月13日宣布政府介入纠纷,并指示加拿大工业关系委员会(Canada Industrial Relations Board)在年底前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就命令55,000名罢工人员在几天内复工。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工业关系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听证。而听证会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劳资双方的立场相距甚远,根本不可能在年底前达成协议,最终要求这些罢工的邮政工人在12月17日上去8点开始恢复工作,恢复邮政服务。期间执行原来的工作合同直到明年5月份,以便重新展开谈判。同时成立一个委员会,对邮政工人的工资福利以及工作条件进行调查,以期找到双方分歧之大的具体原因,并找到缩小分歧的解决办法。或许这个联邦政府主导的审查计划能为加拿大邮政的改革提供契机,但是否能真正化解劳资矛盾仍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作为复工协议的一部分,加拿大邮政已与工会达成协议,将邮政工人的工资上涨5%,并追溯至集体协议到期后的第二天。这一让步旨在为谈判创造更有利的氛围,但具体后续谈判安排还不清楚。

Verdun警方寻找冒充警察的骗子

警方发布信息寻找在Verdun地区伪装成女警察行骗的一名女子,希望了解任何有相关信息的民众提供线索。根据警方的介绍,最近发生在Verdun地区的多场骗局的行骗方式如出一辙:犯罪嫌疑人先是给受害者打电话,称其银行卡或者信用卡上出现与诈骗相关的不正常交易,获得受害者的信任后,骗子在电话中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或者信用卡放在一个信封里,称会有一名女警察去取。果然没一会,就会有一名看起来并不太像女警察的人前来敲门,拿到卡后,骗子们会立刻用信用卡去买东西,或者去银行的取款机提款。这种很容易识破的骗局却已经骗了很多人,不仅在Verdun地区,在魁省其他地区和其他省份也有很多这种骗局的受害者。 警方寻找的这名女子是名20来岁的白人女性,留着褐色长发,穿着警察的衣服,身高在1.6米左右,体重超重,右手有纹身,纹身覆盖了食指和中指,任何有相关信息的人都可以联系Info-Crime热线,电话号码是:514 393-1133。

保险局担忧 加拿大可能随时发生9级强震

今年7月份,美国阿拉斯加发生 8.2 级超大型强震,并在90分钟内发生5次余震,该地拉响的海啸警告还波及到临近的卑诗省,最终海啸发生的强度没有预想中的强烈,但也显示西海岸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加拿大保险局(Le Bureau d’assurance du Canada)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预测,温哥华海岸75公里处发生的9.0级地震可能会随时发生,将给加拿大造成956亿元的损失,其中保险损失将达到261 亿美元。即使是遥远的魁北克省发生的小型地震仍将造成数百亿元的损失。严重的地震灾害不会止步于灾区,其经济和社会影响将波及全国。由于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遭到破坏,供应链将受到干扰,从而阻碍全国范围内必需品的运输并阻碍国际贸易,全国各地的企业都会感受到冲击,数千人将流离失所。 目前科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认为,从加利福尼亚到温哥华岛的两大板块交汇处(zone de subduction de Cascadia )估计每200至800年就会发生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上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在1700年,至今已经过去了300多年。一位地震学家曾表示,未来50年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为10%到15%,但一定会在未来200年内发生。由于目前没有确切的方法预测地震,所以从理论上讲,地震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今年春天,卑诗省推出了一套新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强烈震动”发生前“几十秒”发出警报。虽然这听起来不多,但足以挽救生命。 9级强震可掀起20米巨浪,横跨整个太平洋海岸。一旦发生,预计死亡人数将超过10,000人,受伤人数将超过26,000人。从历史资料来看,过去1万年间共发生了约20次超级强地震。

中国电视-《你可知澳门》

归家廿五载,镜海正扬帆。《中国电视》邀您观看《观览澳门》特别节目——25集系列短视频《你可知澳门》,见证金莲盛放、幸福梦圆的难忘时刻。 系列短视频《你可知澳门》呈现了25个可触可感的故事,讲述澳门在中西文化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高水平推动澳琴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一碗传承三代人的竹升面,一碗融汇中西的土生菜,澳门的味道里,有正宗的粤菜、地道的葡餐,也有寻常的烟火、世界的风味。 机器人下水、火箭升空、“澳车北上”、轻轨贯通,从“一业独大”到“多元”发展,这里在传承中创新、多元里并进,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 《你可知澳门》同步推出中文和葡语两个版本,充分挖掘本土特色,集中展现了回归祖国后,澳门在经济、文化、体育、音乐、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繁荣发展。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你可知澳门》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mp.weixin.qq.com/s/udlK9XSI0VtH1CWC9nEK8A 第二集:https://mp.weixin.qq.com/s/A_T5diN1NqAg4BRdhx2hqA

开放与包容是黄埔精神的重要文化内涵——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

作者:何人 “黄埔军校”对我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名词,它记载着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后人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我对“黄埔军校”的认识是从陌生、了解,再到崇敬、自豪,对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特殊感情。今年年初,我的堂兄在看到一段有关“黄埔军校建校十周年校庆”的历史影像时,特意转发给我,深信他的父亲、我的伯父(黄埔八期)也在队列其中而感慨万千。今年(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海峡两岸,甚至海外许多地方为此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此机会,作为黄埔后人理应写点什么,也算作是一种参与,为纪念黄埔军校的百年华诞增光添彩。 ~~~~~~~~~~~~~~~~~~~~~~~~~~~~~~~~~~~~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有人说,一座黄埔军校,半部中国现代史。黄埔军校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并结合中国军事需求的探索史。无论是军校初创阶段,还是抗战时期,黄埔军校都能根据中国的军事需求主动地吸收各国先进的军事思想与教育模式,不仅体现了这所军校高度的适应能力,也为其自身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开放与包容不仅体现在军事教育上,更塑造了勇于创新、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黄埔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军事指挥官,为中国现代军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摇篮,其发展历程贯穿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广州的初创,到南京的扩展,再到成都的坚守,黄埔军校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了对多元军事文化的吸纳与融合,成为了一所具有开放包容文化的军校。 1)广州时期(1924-1930)——革命与实用的结合 黄埔军校于1924年在广州创立,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其教育模式深受苏俄军事体系和日式教育(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保定军校)的影响。 黄埔军校在创建初期有一个特殊的教官群体,这就是苏联顾问团,他们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通讯、卫生等各个教学岗位上。这些苏联教官大多数都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有的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有的从事军事教育多年,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底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些杰出的教官为黄埔师生带来了苏联红军的优良传统,同时还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式的军事技能。据有关资料表明,从1924年到1926年这两年期间,在校执教的苏联教官及职员约有300人左右。 苏联顾问团在校内推行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的理念,强调革命军队的思想建设与组织能力。课程设计涵盖步兵战术、军事宣传和政治理论,使学生具备革命军人应有的觉悟和实战能力。 除了苏联顾问团之外,黄埔军校的留日士官群体,以及保定军校毕业生始终是军事教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教官,多为保定军校生,如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先后任教授部主任和教育长的王柏龄、先后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的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军事教官顾祝同、刘峙、刘尧宸、钱大钧、季方、金佛庄、郭俊、张治中、周至柔都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除了政治理念以外,黄埔军校在教学、治军、训练上都体现出保定军校严谨的日式训练模式的特点和风格。 这一时期,黄埔军校将苏俄的革命精神与日式的实战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出了一批具有革命信念和实战技能的军事人才。这种开放姿态奠定了黄埔军校包容多元文化的基础。 2)南京时期(1930-1938)——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引领 北伐战争获取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黄埔军校也从广州、武汉等地迁到南京。这一阶段,国民政府与德国展开了广泛的军事合作,推动了军队现代化的全面改革,黄埔军校迎来了与德国军事体系的深度融合。 1930年,黄埔军校第8期开始调整学制,改革了之前的苏式和日式教育,采用德式教育,并且由原本的1年速成教育转为3年正规教育,其中规定学生在学期间,第一学年为入伍生教育,使之明了军队生活,熟谙军士以下勤务,第二、三学年为学生教育,学习各兵科初级将校必要之学术及指挥技能。新的招生规定,须持高中毕业文凭方能报考,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入学门槛,保证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 以汉斯·冯·塞克特为代表的德国顾问团帮助中国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革,涉及战略规划、装备更新和军事教育。黄埔军校在此阶段融入了德国军校的训练理念,如战术推演、参谋体制和综合战术的运用。德国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战略全局观与部队管理能力。黄埔军校在这一阶段展示了对德国军事文化的吸收和本土化。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黄埔军校开设了“自然科学学科”课程:数学、物理、电工常识、地理、密码通讯、防毒化学、航空、机械常识、有线电通信等;外国语教育也被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英、德、日3种外国语的其中一种。除了德国军事专家之外,军校亦聘请了一批曾在国外大学留学的专家担任相关学科的专科教官。 这段时期,德国顾问团将其科学化的军事教育体系引入黄埔。课程内容涵盖参谋工作、战略规划和现代化战术训练,学员不仅要学习基础战术,还必须深入了解战场指挥与后勤管理。 德国的层级管理模式和精确的战术推演方法被黄埔全面吸收,提高了学员的组织能力和作战素质。 黄埔军校展现出对德国军事文化的高度适应,逐渐确立了其在战略规划与现代化教育中的先进地位。 3)成都时期(1938-1945)——国际化与实战化的融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埔军校迁往成都,继续培养军官以应对抗战的需要。此时,黄埔军校与英美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纳粹德国的军事顾问很快离开中国,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的美国军官。尤其是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军队全面引入美国顾问,军事教育体系也开始了全盘美国化。国民党方面甚至将陆军大学改为参谋学院,又增设了联勤专科学校、副官学校等专科军校,后来美军顾问也大搞短期培训班,连国民党军队检察人员、保密人员乃至普通文书,都由其负责培训。 课程设计以英美军事体系为蓝本,涉及现代化装备操作、空军指挥、机械化作战和联合作战等内容。英美盟国提供的军事援助进一步促进了黄埔的现代化教育。 针对抗日战争的需求,黄埔强化了实战训练,将空地一体化作战、后勤保障和现代化指挥能力作为核心教学内容。 与盟国的合作不仅引入了先进的军事技术,还拓展了学员的国际视野,使其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在这一阶段,黄埔军校不仅实现了对英美军事文化的吸收,还成功地将其本土化,进一步彰显了其包容开放的教育特质。 至抗战结束时,黄埔军校教官的“拼盘”更大。除以上黄埔教官主体部分外,还有留学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苏联等国军事院校的毕业生50余人,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120余人也加入到黄埔军校军事和自然科学学科教官队伍中。 黄埔军校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标杆,正是因为它在不同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本土需求的结合。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素质与战斗力,更为国家的独立和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黄埔军校的历史经验,既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也是其开放文化的真实写照。

终于结束了!联邦政府要求罢工邮政工人复工

Steven MacKinnon en conférence de presse, le 13 décembre 2024.

面对加拿大邮政劳资双方纠纷延宕不决,陷入僵局,而对民众和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一直声称不会介入的联邦政府终于出手。12月13日早上,联邦劳工部长Steve MacKinnon要求劳资关系委员会审查加拿大邮政与工会之间的谈判状况,在认为合适时命令罢工的邮政工人复工,并将现有的集体劳动协议延长至2025年5月。这是联邦政府今年内第三次介入劳资双方谈判僵局。8月,政府强制铁路工人在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复工,当时的争端导致加拿大两大主要铁路停运。11月,联邦政府再次下令劳资关系委员会介入温哥华和蒙特利尔港口工人与资方之间的争端。 Steve MacKinnon表示:“过去一个月里,加拿大从东岸到西岸的国民、小企业,以及偏远地区和原住民社区都遭受了严重影响。对小企业和慈善机构的假日收入流也造成了打击。作为劳工部长,我有责任保护加拿大人和公众利益。” 邮政工人的这次罢工始于11月15日,已经持续29天,而且恰逢黑五及圣诞购物季,严重影响国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指定的政府服务,比如护照、签证、出生纸等政府文件的邮寄,众多民众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诉说自己遭遇的困难,社会上一片批评之声。

小Mariia被撞死2周年

Une manifestation pour réclamer plus de sécurité aux abords des écoles.

12月13日,是来自乌克兰的七岁女孩Mariia在上学路上被撞死的2周年,一个倡导道路安全的组织——“不再多一个人死亡”(Pas une mort de plus)举行集会游行,称魁省在今年5月1日刚刚开始执行的《道路安全法》修订案中虽然要求学校周围环境“安全”,但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成立一个类似于未成年人保护者的机构来保障道路安全。过去几个月以来的交通事故报告也显示,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因为很多人不遵守限速的规定,也不遵守交通安全规定,比如违章转向。 2022年的12月13日早上8点左右,在市中心Ville-Marie区的Parthenais大街和 Rouen大街的交口处,跟着哥哥姐姐走路去上学的Mariia被一辆汽车撞到,受伤严重,而肇事车辆连停都没停,就逃逸而去。后来肇事司机在法庭上表示,当时在路口的停牌停车后,感觉到车后部好像碰到了什么东西,往后视镜里面看了看,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于是就离开了现场。直到事故被曝光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就是肇事者,才向警方自首。而这名肇事者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事发时也没有酗酒、吸毒、服药等导致驾车能力低下的因素,可以说是一场纯粹的意外。 事发之后,不断有民众和组织提出孩子上学路上的道路安全问题,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措施来加强道路安全,特别是在学校周边。去年8月,魁省交通厅长 Geneviève Guilbault 宣布了一项在五年内投入 1.8 亿加元的行动计划,将魁北克省各地行人安全比如脆弱地区,如学校、老人院周围等,限速下降至每小时30 公里。

原则协议达成 魁省将花20倍的钱购买丘吉尔大坝发的电

Andrew Furey, le poing en l'air, et François Legault.

经过2年多的谈判,魁省和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就未来50年的水电大坝丘吉尔瀑布(Churchill Falls)水电工程使用合同达成新的原则协议,以取代现有的原定到2041年的协议。如果这个协议得到两省的批准,魁省将在未来 50 年内平均支付每千瓦时 (kWh) 4 分,这是目前价格的20倍。 这个水电工程于1967年8月开工建设,用了5年时间才最后建成,装机容量可达到5428 兆瓦,占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装机总容量的14%。根据1969年签订的合同,这个水电工程的发电量被魁省水电局以每千瓦0.2分钱买断,合同年限直到2041年。而随着因对气候变化而发展的新能源转向,被认为是绿色能源的水电正变得越来越抢手,价格也越来越高,让这份半个多世纪前签定的合同显得并不公平,要知道去年魁省水电局的电卖到了每千瓦时8.2分钱,该省内要求重谈合同,或者合同到期后结束合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这次双方再次达成双赢的协议,如果最终获得批准,得益于新的发电涡轮机,丘吉尔大坝的发电量将从 2028 年开始逐步增加,将额外产生 550 兆瓦 (MW) 的电力。而一座名为 Churchill Falls 2 的新发电站也将建在同一水库上,容量为 1100 兆瓦,计划将于2035年投入使用。

市中心豪华酒店因罢工将从12月21日起关闭

由于劳资矛盾,今年8月的时候,蒙特利尔三家知名酒店的近1,000 名员工为了施加压力举行了24小时的罢工,包括市中心的豪华蒙伊丽莎白女王酒店(Fairmont Le Reine Elizabeth),之后这里又进行了多次停工,包括在接待参加高尔夫总裁赛(Coupe des Présidents)客人期间罢工7天。如今几个月过去,劳资双方因为分歧太大,不仅没有达成协议,反而有升级的迹象。 12月12日,酒店管理方表示劳资冲突已经“使酒店无法向顾客提供其一直以来享有盛誉的卓越服务水平”,因此宣布将在入住高峰的圣诞新年期间关闭,也就是从2024 年 12 月 21 日开始关闭,什么时候重开不确定。这个决定引发代表600名工作人员工会的愤怒,称这是资方一系列糟糕决定的最新一个,不仅没有努力结束冲突,反而在火上浇油。而酒店方则表示责任完全不在资方,而是蒙特利尔的工会拒绝该连锁酒店的全球涨薪提议,这个全球基本都接受的涨薪幅度是在四年内加薪 21%,其中第一年加薪 10%,并限制使用劳务公司派遣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