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魁北克华人华侨云上春晚正月初二精彩上演

C:\Users\pc\Desktop\同乡总会春晚\海报\312k.jpg

在魁北克这片土地上,我们共同走过最艰难的一年;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们内心焦灼也难免惊慌,在忧虑中保持理性,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抗击新冠,我们打满全场,底气源于基因里的韧性,源于内心的能量;我们胸怀大局,用尽全力,我们保护家人,守望邻里;我们甘于奉献,严于律己,我们是枫叶之下最富责任感的一群——魁北克华侨华人。 所有困苦终将过去,没有一个黎明不会来临;2021年的新春佳节如约而至,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在歌声中传递希望。由加拿大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主办的“2021魁北克华人华侨云上春节晚会”因此拉开了帷幕。 暂时告别炫丽的舞台,我们身边的华人艺术家、参演者通过网络,为同胞送去新春的祝福。虽没有昔日的高朋满座,网络间大家传达的依然是彼此间最真诚的惦念。 这是魁北克华人自己的春晚,一次魁北克华人社区的云聚总动员!我们砥砺前行,道声珍重,给您拜年! 本次晚会,由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主办。联合总会成立于2019年5月,是由魁省27个华人同乡会联合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晚会除了同乡会的参与,还有专业艺术团体的加持,文艺表演+社区联欢雅俗共赏。 晚会得到了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陈学明以及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也将在晚会上给华人拜年,还有多位联邦、省、市政要也为晚会送来祝福。 此外,晚会另一个看点是: 幸运彩蛋不断砸来,有奖红包发个不停! 整场晚会将有48枚彩蛋抛出,每个彩蛋关联一个问题,答案都在节目中,非常轻松就可找到,第一个把正确答案输入直播平台的聊天区的观众,就可获得最高¥588的现金红包!如何收看晚会?扫描下面二维码(二维码,亦随附件发送) 春晚彩蛋抢红包游戏规则: 1、彩蛋共48枚,每个彩蛋里有一个红包,彩蛋分布于节目全程; 2、彩蛋以提问形式出现,最先把正确答案发送到直播聊天区的观众获得红包; 3、红包金额从¥28元到¥588元不等(总计¥2093人民币);仅通过微信红包形式支付,不折合其他币种发放; 4、本节目结束24小时内,赢得红包的参与者名单将在魁北客TV平台确认; 5、得到确认的观众,主动联系主办方,加微信ad-care领取红包; 6、红包在3天内领取,过期无效; 7、活动解释权在主办单位; 如何收看晚会?   看到下面的页面,点击订阅,设置提醒,您就不会错过这场晚会了! 主办: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 支持: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 赞助:皇家银行 RBC  博大集团 播出时间: 2月13日(初二)晚7:00(加东) 2月14日(初三)早8:00点(北京) 播出平台:魁北客TV 由魁北克河南同乡会、河南商会选送、七天传媒制作的豫剧《花木兰》剧照 文艺演出节目单 乐之声艺术团  《鼓舞腾飞》 福建同乡会推荐  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山西同乡会推荐  戏曲MV《关公》 四川同乡会推荐  独唱《人间星河》 上海同乡会推荐  歌曲古筝钢管舞拉丁舞组合 江苏同乡会推荐  京剧《贵妃醉酒》 湖南同乡会推荐  独唱《春暖花开》 甘肃同乡会推荐  舞蹈《千手观音》 海南同乡会推荐  钢琴表演《幻想即兴曲》 北美文苑   乐舞诗朗诵《家》 广西同乡会推荐  独唱《幸福万年长》 北京同乡会推荐  京剧《穆桂英挂帅》 云南同乡会推荐  … Read more

特鲁多总理向加拿大人祝贺农历新年

春节是对新的一年充满乐观和希望的时候。传统上,这个节日是亲朋好友相聚之时,并启动为期两周的庆祝活动,包括节日宴会及游行等。由于全球性的 COVID-19 疫情大流 行,今年的庆祝活动将有所不同,但我们从牛身上汲取的启迪将帮助我们在当前逆境中前行——牛年象征着勤奋、坚持和诚实。 华裔加拿大人世世代代为全国各地的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今年也不例外。 许多人 一直工作在抗击全球性 COVID-19 疫情大流行的一线,守护着我们所有人的安全和健康。 从捐献个人防护设备到支持老年人,华裔加拿大人的社区组织也为抗击这种病毒和支持其 他加拿大同胞做出了贡献。今天就是表彰华裔加拿大人的好日子,表彰他们的这些贡献以 及其他所有的努力,这些贡献和努力继续使我们的国家更美好,造福所有人。 2 月 12 日,联邦公共服务和采购部长安妮塔·阿南德(Anita Anand)阁下宣布,加拿大 政府已谈判达成协议,辉瑞-BioNTech 的 COVID-19 疫苗将实行加速的交付时间表,加 拿大将在 9 月底前从辉瑞-BioNTech 收到已保障供应的全部 4,000 万剂疫苗。 此举意味着加拿大将在 4 月至 6 月之间比原计划接收 280 万剂更多的辉瑞疫苗,而在 7 月至 9 月之间再收到 620 万剂更多疫苗。 此外,在2月10日,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总理宣布,未来八年内将向公共交通项目投 入 149 亿加元,其中包括从 2026 年至 27 年开始每年为加拿大社区提供的 30 亿加元永 久性资金。此次宣布的投资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提供了可预见的公共交通资金,城市 及社区需要这些可预见资金来规划它们的未来。这些投资也是我们联邦政府创造 100 万 就业机会、抗击气候变化、并重建更具可持续性和韧性国民经济之计划的一部分。

求人不如求己 加拿大生产疫苗自救

七天记者 颜宏 进入新的一年后,很多人因为去年12月中旬开始的新冠疫苗接种行动而对2021年充满了希望,但1月15日,先是辉瑞公司宣布欧洲工厂产能调整暂时减少给加拿大提供的疫苗数量,让很多加拿大人焦虑不安,反对党也公开批评特鲁多政府无能;接着原来一再跟联邦政府保证按时交货的莫德纳(Moderna)公司又表示将减少2月份交付原定疫苗数量的20%到25%,同时欧盟又计划实施疫苗出口管制,这让严重依赖欧洲疫苗的加拿大人深切感到生死攸关问题受制于人的无奈。 好在联邦政府已经未雨绸缪,开辟“自给自足”之路。2月2日,总理特鲁多激动地宣布与美国药企Novavax达成协议,在蒙特利尔Royalmount的疫苗工厂生产疫苗。目前,Royalmount工厂的扩建工程还未完工,完工后还需得到加拿大卫生部的验收才能开始生产,而Novavax在1月31日才向加拿大卫生部提交了疫苗审批申请,加拿大卫生部需要几周时间审核才能批准该疫苗,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今年夏末才会有本土生产的疫苗可供使用。 曲折的自产之路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相比南方的邻居,加拿大的政府、专家和民众基本上都在很努力地控制疫情,并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早在去年一月份,中国武汉的疫情刚刚爆发,加拿大的科研人员就是行动最早的一批人,加拿大政府也是最早给予新冠病毒研究支持的政府,一月份就拨出650万加元的研究资金。 三月份疫情在加拿大爆发后,联邦政府先是在3月6日宣布对全国49位科研人员及其团队追加投资2580万元用于研发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的试剂、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办法、寻找治疗COVID-19的药物和方法等,后又追加资金到5260万元,资助的团队也达到96个;在3月23日宣布投资1.92亿元设立一项新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基金,来加快疫苗方面的研究;4月24日再宣布拨款近11亿加元用于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医学研究,包括1.15亿元用于进行中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研究,6.62亿加元用于临床试验,3.5亿加元用于新冠病毒检测和建模;8月31日,宣布投资1.26亿元为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相当于加拿大的中科院)扩建蒙特利尔Royalmount的生物制造设施,可将NRC的疫苗产能在今年提高到每月200万剂;10月24日再次宣布拨款2.14亿元,用于支持加拿大本土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向魁省的Medicago公司投资1.73亿加元,帮助他们改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以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下的接种需要,并承诺一旦其疫苗获批,将花费2.14亿元采购7600万剂,相当于每个加拿大人两剂。 而早在去年5月13日,联邦卫生部就宣布批准中国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CanSino Biologics Inc,以下简称康希诺)与NRC开展合作,在哈利法克斯进行该公司与中国军事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联合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的临床试验,并在NRC的蒙特利尔生产基地来生产这款疫苗。这是被联邦卫生部批准的第一款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当时这款疫苗的研发进展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候选疫苗。联邦政府还为此提供了4400万加币来升级蒙特利尔的生产基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款疫苗可以在12-15个月内实现彻底商业化。 但由于加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原本应该在6月运到加拿大的临床试验样本一直没能从中国运到加拿大,临床试验无法开展,后面的进展也就几乎没有。拖到了8月27日,NRC宣布由于康希诺的新冠疫苗无法在窗口期运到,针对这项合作的机会窗口已经关闭,不得不放弃这项合作。 现在回看这次夭折的合作对加拿大的抗疫确实是个很大的损失和打击。加拿大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源于康希诺公司与加拿大的特殊渊源。这家于2009年在天津滨海新区注册成立的创新公司,四位联合创始人宇学峰、毛慧华、邱东旭、朱涛都有在加拿大学习、工作的经历,除了朱涛的永久居民身份外,其他三人都已经入籍加拿大。他们都曾在不同跨国生物制药巨头企业中担任疫苗研发的技术骨干,与加拿大的疫苗研究和生产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康希诺也早在2013年研发抗击埃博拉病毒疫苗时就开始和NRC合作,并采用NRC设计和开发的HEK293细胞系来生产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但在孟晚舟事件后,中加关系降至冰点的大背景下,即使有着如此深厚的合作基础,两国的科研界也在竭力争取,最终还是竹篮打水。 尽管与康希诺公司合作在本土生产疫苗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加拿大一直在寻找其他的机会。过去一年来,NRC几乎与全球所有领先的疫苗研发企业都进行了会谈,有的还谈了好几个月,试图与至少其中之一达成合作协议,但都没有结果,包括这次合作的Novavax公司,NRC从去年秋天就开始和他们接洽合作事宜,但当时并没有谈成。 艰难的华丽转身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Novavax公司创立于1987 年,是一家疫苗研发公司,只有500多名员工,专注于实验疫苗的开发,开发过针对老人、孕产妇以及小儿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埃博拉疫苗、狂犬病G蛋白候选疫苗等。2013年,这家公司通过收购瑞典Isconova AB获得了Matrix-M佐剂专利,这种佐剂由40纳米颗粒组成,是从一种南美洲皂角树中提取的物质,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和活化免疫细胞,使得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应答;2016年,该公司研发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RSV-F候选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未达到预期目标曾引起该公司股票大幅跳水85%。 成立33年来,这家公司从未成功将任何药物或疫苗推向市场,且遭受了反复的临床试验失败,可以算作“僵尸生物技术公司”的一员。多年来累计亏损14亿美元,最后不得不被迫出售制造资产以筹集运营资金,如果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这家小公司很可能会在2020年破产。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了Novavax一个扭转局面的机会,先是获得了美国国防部的6000万美元科研资金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的3.88亿美元资助,接着入选“神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特朗普去年5月份推出的快速疫苗研发援助计划),获得了16亿美元的政府资助,该公司的股票也从去年年初的交易价格一度低于每股5美元,飙升到现在的超过260美元。 在当时全球研发的100多种候选疫苗中,Novavax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选手,与辉瑞、强生和阿斯利康等大牌竞争对手相比,Novavax在规模和资源上都相形见绌,但它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机会。这家公司研发的疫苗NVX-CoV2373与目前加拿大已经批准使用的辉瑞和摩德纳RNA疫苗完全不同,它是采用重组蛋白技术生产的疫苗,就是给体内注射一些病毒的“零件”来刺激抗体的产生。去年9月公布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而Matrix-M佐剂的加入明显增强了免疫反应,这个结果一公布就让Novavax疫苗备受关注。加拿大也决定购买最高7600万剂,这是加拿大达成的第四笔疫苗购买意向。 今年1月28日,Novavax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英国II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有效率达到了89.3%,这是全球第一个公布III期临床试验数据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相比于采用RNA技术的辉瑞、摩德纳疫苗超过95%的有效率,Novavax疫苗的数据并不算太惊艳,但它统计了目前全球最关注的数据——针对新冠病毒变异体的有效率。结果显示它对英国变种病毒B.1.1.7的保护力为85.6%,对南非变种病毒的有效性降低,约有49.4%。但这并不是这款疫苗本身的问题,而是病毒变异导致的。而随着更多可能产生的抗疫苗性变种病毒毒株出现,现在已经上市的疫苗可能面临更大的窘境,急需针对这种情况研发加强版疫苗。 历史的经验教训 新冠疫苗爆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拿大政府逐渐意识到这场疫情的严重性,于是超前从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大批量预订了多支正在研发中的疫苗。虽然加拿大花巨资订购了远远超过民众需要的疫苗,但不是自己生产的,就不得不受制于外国政府乃至制药商的摆布,一旦外国政府禁止或是限制疫苗出口,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疫苗接种计划,给遏制疫情带来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疫苗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物资,求远远大于供的时刻,加拿大正面临疫苗断供的风险。 其实加拿大并不是一直没有疫苗生产能力的,相反在过去拥有过强大的国内疫苗产业。记录显示,1973年,加拿大的药品需求(包括疫苗和治疗药)中只有五分之一来自进口,绝大多数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但在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市场思潮兴起,逐利的资本奉行全球配置资源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后,该行业开始衰落,多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其在加拿大的业务,包括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和强生。如今,加拿大的疫苗和其它药品85%依赖进口。 如果说这次疫情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让加拿大人认识到在生死面前,什么商业合同啊,信誉啊,盟友啊都靠不住,无论是疫情初期的口罩、呼吸机还是现在的疫苗都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保持最低限度的自给份额,不能完全依赖进口。 在宣布和Novavax合作在蒙特利尔生产新冠病毒疫苗的同时,联邦政府还宣布投资位于温哥华的生物技术公司Precision NanoSystems Incorporated(PNI),来扩大生产新型RNA疫苗和未来遗传药物的产能,新的工厂2023年建成后,每年可生产2.4亿剂RNA疫苗;投资总部位于安省万锦市的生物制药公司Edesa Biotech Inc.,以推进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手段的研究,这种综合征是导致COVID-19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与Novavax达成的合作协议有些远水不解近渴,短期内无法解决加拿大疫苗短缺的问题,但正如特鲁多所说的:这是给加拿大人的未来上了一份保险。新冠病毒疫情再次提醒我们,拥有自己的生物制造能力是多么重要,把握自己的战略资源是多么重要。  

疫情爆发一周年回顾与前瞻: 迷茫且任性 任重而道远

七天记者 颜宏 2020年1月25日,一名50多岁、三天前从湖北武汉返回多伦多的男子被确认感染了新冠病毒,成为加拿大第一例官方感染病例。一周年之后,加拿大已经有75万多人感染,1万9千多人死亡,6万多活跃病例。加拿大各地不仅没有控制住疫情,还将面对濒临崩溃的医疗系统、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变种病毒的威胁。 在看不见的病毒面前,我们几十年习以为常的生活全变了样。飞机、高铁、邮轮、高速公路网和地铁,这些曾带给我们旅行便利的现代交通,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最大帮凶;餐馆、剧院、电影院、主题公园,这些丰富我们业余生活的现代设施成为了社区传播的主要媒介;节庆假期、亲人团聚、朋友欢聚甚至打卡上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都可能带来病毒的大传播……疫情带来的防护、隔离、社会停顿和经济困难,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 抗疫是持久战 在加拿大疫情爆发整整一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描绘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暗淡前景:一年前的今天,全球报告的病例不到1500例,其中只有23例在中国以外;现在全球的感染人数突破了一个亿,死亡人数超过215万,而且这可能是大大被低估的数字,这些冷冰冰数字后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某人的父母、伴侣、孩子或朋友。即使疫情如此严重,除非人们能严格遵守防疫规定,且疫苗覆盖率达到所需标准,否则新冠病毒疫情将会持续传播很长时间,就是说还会有更多的人感染、死亡。 这次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告诉人们不要指望能消灭新冠病毒,只要能尽量减少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死亡、住院和经济损失就算是抗疫成功。曾经大力赞扬中国的抗疫成就,并呼吁各国采取类似严格防疫措施的世卫组织做出如此不乐观的指导意见,正是除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对这个可恶病毒毫无办法的真是写照。 从疫情开始到确诊案例达到1000万用时超过半年,从1000万升至2000万例,仅耗时44天。之后,38天、31天、21天、17天、16天、12天……2020年11月9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突破5000万例;2021年1月26日,全球确诊案例超过1亿。仅美国一个国家的感染者就已经超过2千500万,新冠病毒的传播始终以“加速度”在进行。 不论是科技发达、财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而又人口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已经在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抗疫措施,如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南非等很多国家都实施过封锁、封城、禁止聚集等各种防控措施,甚至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封城,但最终都只能把病毒的传播控制在一定范围:疫情严重时严苛一些,疫情刚刚有所放缓就迫不及待地解封,解封后民众的不在意又会让感染者大增,如此循环往复。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魁北克省就是一个典型:封闭、解封、再封闭、为保证民众过节放宽限制、疫情大爆发、宵禁、计划下周解禁……这种悠悠球似的抗疫方针也注定了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但政府已经做了它所能做的。正如继美国、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之后,第五个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0万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向全国人民所做的道歉:“我对逝去的每一条生命深表歉意,当然,作为首相,我对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担全部责任。我能告诉你们的是,我们真的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 相比南方的邻居,基本上加拿大的政府、专家和民众确实想控制住疫情,并为此做出了努力。联邦政府、各省级、市级政府以及各个党派之间也都互相配合,没有出现类似美国那种联邦政府与民主党州政府之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相信阴谋论民众与防疫专家之间尖锐的对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围绕新冠病毒的各类科学研究,听取专家的意见制定防控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卫生合作,这与美国特朗普政府违背科学的做法形成较大反差。因此,从数据上看,加拿大的抗疫成效好于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但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加拿大的人口密度、政府付出的财力、社会付出的代价等因素,加拿大的抗疫成效并不突出。无论是初期的反应迟钝,错过了有效遏制病毒的关键窗口期,之后又因医疗系统人手严重不足,无法做到快速检测和快速调查,还是现在长时间疫情给民众带来的松懈与倦怠,再加上压力和抑郁情绪增加带来的挑战,预示着加拿大的抗疫之路将会非常漫长。 疫苗不是全部 面对无法控制的病毒,加拿大整个社会都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联邦政府花巨资订购了远远超过民众需要数量的疫苗,但由于本土缺乏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只能受制于疫苗供应商,疫苗紧缺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改善。即使按照联邦政府的预期,在9月底之前为所有愿意接种疫苗的民众接种,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人对疫苗持观望或抵触态度。即使是全体国民都愿意接种疫苗,但新冠疫苗并不是接种之后就一劳永逸,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大部分学者认为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短则数月、长则两年之后就会衰减,达不到保护的效果。更令人揪心的是,疫苗的研发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病毒扩散变异的速度。南非的变异病毒已经确定变异出了“逃逸变异体”E484K,很可能导致疫苗无效。加拿大正在使用的Moderna疫苗公司在实验室测试中发现,其疫苗产生的抗体针对英国变种(B.1.1.7)的保护效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对南非变种(B.1.351)的有效性降低了六倍,为此该公司正在加紧开发针对南非变种病毒的加强版疫苗。 在实施群体免疫、疫情严重的巴西,研究发现亚马逊州首府马瑙斯虽然已经有超过76%的人感染,达到了群体免疫的水平,但新增感染者数量依然没有放缓,因为被感染的病人抗体有效性衰减太快,导致有患者“反复感染”。 超过一亿人的大规模感染,且短期内还将继续快速增加下去,而每一次新的感染发生都会给病毒更多的变异机会,这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病毒发生抵御宿主免疫的突变,并比预期到来的时间要早,这意味着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彻底铲除新冠病毒的窗口正逐渐关闭,新冠病毒极有可能演化为流感一样,年年爆发。 如何“带病”前行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2020年,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距离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结束正好100年。1918年爆发的大流感持续两年有余,感染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接近5000万。 100年前的世界正处于一战末期,整个世界百废待兴,科学水平、医疗水平都非常落后。100年后的今天,整个世界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人类的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科学研究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持续一年多的新冠病毒疫情还看不到“拐点”,无论是人为控制还是借助疫苗,短期内都看不到新冠病毒疫情结束或被消灭,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将会长期“带病”运行。世卫组织的专家去年年底曾发出警告,新冠病毒疫情很严重,但它并非是“最严重的那一类”,人类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重的大流行病,而人类“仍未完全做好准备应对这一切”。 既然病毒要长期伴随人类,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因为疫情就停止运转,如何“带病”继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问题,也是考验执政党智慧和能力的大问题。 为了应对疫情下的经济衰退,加拿大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轮大规模刺激措施“保底”经济,但带来的问题是政府债务飙升,为下一轮债务危机埋下隐患。而且很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未解,新的债务危机又至。 疫情爆发的这一年来,加拿大各级政府的软弱无力和进退失措、医疗系统的管理混乱和低效率、老人院系统的脆弱和人手不足、强调自由权利民众的自私自利、贫富不均对社会的影响等等社会问题显露无疑,但似乎短期内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加拿大的未来充满了灰色和不确定性。  

一部大麻的黑白历史剧 一场毒品的非罪争夺战——加拿大三大城市通过毒品合法化提案

七天记者 梓丰 继温哥华、多伦多市后,蒙特利尔市议会也在1月26日以47票赞成、13票反对通过了Snowdon区独立议员Marvin Rotrand提出的议案:个人用途毒品的非刑事化(décriminaliser),也就是要求联邦政府把所有毒品的个人使用合法化。支持这个提案的多是现任市长Valérie Plante领导的Projet Montréal议员,他们认为这是解决近几年来越演愈烈的阿片或其他毒品吸食过量危机的方法;反对的主要来自Ensemble Montréal的部分议员,他们认为毒品合法化会让毒品的获得变得更容易,会导致更多的人吸毒,产生更多的毒品受害者。 在这个提案通过之前,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魁省公共卫生长官Horacio Arruda、蒙特利尔公共卫生负责人Mylène Drouin、联邦公共卫生署首席长官谭咏诗(Teresa Tam)都已经表示赞同个人用途毒品合法化,甚至一贯持保守态度的保守党党领欧图(Eric O’Toole)都表示“时代变了,一些事情也应该变了”。 大麻在美国的进化史 说到毒品合法化,就不能不提及被认为是“软毒品”的大麻合法化的历史。大麻可能是已知毒品中最早出现的,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长期用于药物、宗教、娱乐等方面。“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大麻就在欧洲作为战略物资被广泛种植,它的纤维用于制造船队的缆绳和船帆,还用于制作衣料,接着它的医疗作用也陆续被发现并应用,欧洲人对它的需求非常巨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甚至颁布过法令,要求拥有超过60英亩的地主必须将大麻作为他们的一种作物,否则将罚款5英镑。 欧洲殖民者到了美洲后,就开始大量扩充大麻的种植。1619年,最早的殖民地弗吉尼亚通过立法,要求每个农民必须种植大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道关于大麻的法令。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很希望美国能建立起自己的大麻工业,所以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麻种植,还在自己的农场里大量种植。他在1756年8月7日的日记中曾写到:“今天的工作是把雄性大麻植株和雌性大麻植株分开,希望没有太迟”,在几周后的日记中他又写到“今天本来计划要做的事情是收获大麻种子,但发觉种子尚未成熟。”除了华盛顿以外,美国总统杰斐逊、罗斯福、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都在自己的农场上种植过大麻。 1854年,美国药典开始把大麻列入国家药品,当大麻被当做药品使用的时候,其当做娱乐性使用的工具也渐渐开始兴起。 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末,大麻作为合法的战略物资、工业原料和医疗娱乐用品,在北美、南美大陆上遍地开花,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墨西哥国内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萧条,许多墨西哥移民纷纷越过边境涌入美国境内寻求政府避难与谋生机会,把吸食大麻作为消遣娱乐的习惯带到美国。由于墨西哥移民廉价的劳动力猛烈冲击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社会治安混乱,引发了美国的种族主义和排外思想,加上传媒的恶意宣传和煽动,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大麻、墨西哥人与犯罪“三位一体”的社会恐慌,于是,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反大麻风潮。现在的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当时的反大麻风潮其实质是为了反移民。 变脸的美国成功召集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国际禁毒大会,即由清政府于1909年承办的上海万国禁烟会。还通过各种法律,如国际禁毒史上第一个国际公约《海牙国际鸦片公约》、著名的《大麻税法》等,对大麻、鸦片、古柯叶及其衍生品等纳入税收控制范围,通过财政手段进行管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工业大麻作为战略物资,可以用于制作战船缆绳、帐篷、旗帜、降落伞等,使得工业大麻再次迎来了扩张。随着二战的结束,工业大麻也被终结了其合法地位,但有关大麻管控政策,特别是对医用大麻和娱乐大麻的管控争论,却从未停止,就连《大麻税法》都曾遭受过美国医学会的强烈反对。 从二战结束后青少年吸食大麻回潮到“嬉皮士运动”的兴起,70年代美国各州都出现大麻“去罪化”运动,旨在减轻对少量持有大麻的刑罚。让很多人认为吸食大麻是一种自由,当时的美国律师协会、全国基督教协会等很有影响的社会团体也都支持大麻合法化的主张。同时因为毒品带来的危害和混乱,特别是引发的艾滋病泛滥,政府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也在提高,1971年6月,时任总统尼克松将毒品滥用宣布为“头号公敌”,正式宣布发起“禁毒战争”;进入80年代,里根政府加强并扩大了尼克松的“禁毒战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美国的禁毒运动屡战屡败,最后缴枪投降:对毒品和成瘾性药物的管制在历经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等历届政府后,从原本的“明令禁止”变成了如今在多州“合法”,甚至“免于处罚”,最终令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国。 随着政府禁毒行动的失败,美国吸食大麻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今有45%的美国人曾经尝试过大麻,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支持大麻合法化。在一个毒品如此泛滥的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中,掌握了相当数量选票的成年人已经开始吸食大麻,政客出于理性的选举考量只会开始慢慢顺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以换取支持。于是有关“毒品合法化”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政府可以获得税收,政客获得了选票,民众获得了自由,整个国家在毒品面前完全放弃抵制,自动躺到。 加拿大对毒品的无奈 鉴于加拿大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加拿大对毒品的态度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但2015年上台的特鲁多政府走的更远:在2018年10月宣布休闲类大麻合法化,只要是持联邦政府颁发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就可以合法出售和购买。一年后又宣布含大麻的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大麻产品也可以合法销售和购买。加拿大实施大麻合法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吸食泛滥,政府无法控制。 加拿大是世界上大麻使用率最高的国家,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根据2019年的统计,全国有530万、占15岁以上人口18%的加拿大人吸食过大麻,人均年花费1200加元。2020年在疫情封闭、居家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外出进行娱乐活动,大麻的需求也直线上升。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加拿大人购买大麻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购买地点也在变化,因为合法的大麻店在急速扩张。在魁省疫情最严重的宵禁期间,销售酒类产品的SAQ和销售大麻产品的SQDC商店被认为是基本民生部门而保持开放,可见大麻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须品。 “大麻合法化”让瘾君子欢呼雀跃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让包括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芬太尼等的合成毒品也合法化。相辅相成的,加拿大国内正经历滥用阿片类药物的大潮,且呈愈演愈烈、年年增长的态势。2016到2019年四年间,全国有1.5万多人死于阿片类毒品,还有1.7万多人因阿片类毒品过量入院治疗。去年的疫情中,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加拿大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人数激增,成为比肩新冠病毒的另一大“健康杀手”,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面对无法控制且日益严重的阿片危机,政府毫无办法,只好提出“以毒攻毒”的理论。于是,2018年7月,多伦多市公共卫生局提交报告,建议市议会通过决议敦促加拿大联邦政府把所有毒品的个人使用合法化。理由是私人拥有及使用毒品是健康而非刑事问题,个人用毒品合法化将有效拯救生命。接着卑诗省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在2019年4月,发表了一份长达49页、有关本省滥用药物引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报告,同样认为现在是时候结束对使用管制药物污名化,帮助更多社区人士进入医疗系统以拯救生命。在2019年的联邦大选中,原绿党领袖Elizabeth May在竞选时承诺如果成为执政党将在加拿大全国实行个人拥有毒品非罪化,以化解全国范围内正越来越严重的阿片类药物泛滥危机。2020年7月,代表全国各地约1300名来自联邦、省和地区的警察局长的加拿大警察局长协会(CACP)也呼吁立法将拥有少量毒品用于个人消费的行为合法化,现在蒙特利尔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合法化:赌博问题解决不了,合法化;卖淫问题解决不了,合法化;毒品问题解决不了,合法化。如果说之前的“大麻合法化”还可在医学范畴内商榷的话,此次的“毒品合法化”充满了太多“乌托邦式”的美好幻想。不论是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还是冰毒、摇头丸、芬太尼等合成型“致幻剂”,在吸食后,都会让人体产生兴奋、麻醉,出现各类幻觉等神经状态,稍有不慎就会严重损害心脏及大脑组织,诱发神经分裂。吸毒后的人若驾驶车辆或在公共场所出现,极容易发生车祸或者暴力行为,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毒品合法化对政府来说除了政治、经济、社会安定的考量外,恐怕还有另一层潜在的“好处”。那就是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首届《世界形势论坛》上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弱民愚民措施——“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大意是说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在未来社会中只需要很少人(与会者认为是20%)就足够全世界的经济活动了,剩下的绝大多数人(80%)将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为了安慰社会中这些“被淘汰”的人,避免阶层冲突,可以用各种成瘾性娱乐活动令他们获得充分的满足,填满他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解不满情绪和精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包括吸毒、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虚假或脱离实际的肥皂剧、过度过量的游戏等。  

宣誓:拜登就任美国新总统 警惕:特朗普主义余毒流传

七天记者 颜宏 经过今年1月6日试图推翻选举结果的“国会大厦骚乱”后,一直不认输的“倔老头”特朗普低调了很多,只在1月19日离开的前夕发布了一个预先录好的告别视频,只字不提接任总统拜登,却细数自己四年来的政绩,并夸赞自己是从未发动过战争的总统。1月20日早上8点,特朗普在夫人梅拉尼娅(Melania Trump)陪同下离开白宫,正式结束了他四年的白宫生活。 按照美国的传统,卸任总统会在新总统就职仪式的一早邀请后者一家到白宫做客,即将离任的第一夫人会领着继任者参观白宫,并做一些必要的交接,随后两家人同乘一辆车前往国会大厦出席就职典礼。但面对至今没有正式承认败选、没有祝贺拜登胜选并拒绝出席就职典礼的特朗普,这些传统都历史性地不会在今年出现。 打破历史传统的还有拜登的就职典礼,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既没有传统的就职大游行(改为线上),以往要发放20万张入场“入场券”,今年只发出1000张,代之以20万面美国旗帜代表无法到场的民众。到场观礼的1000多人中,大部分是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同时处于紧急状态的首都华盛顿也是如临大敌,戒备森严。不仅部署了超过21,500名国民警卫队成员,还在国会大厦四周树立起7英尺高的铁栅栏,原本应该人头攒动的美国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关闭,并在就职典礼的前几天前就开始阻止民众靠近。 拜登宣誓就任 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安保措施下,第46届美国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顺利举行,除了重病不能出席的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和赌气不愿意献身的特朗普外,所有美国活着的前总统包括民主党的克林顿夫妇、奥巴马夫妇以及共和党的小布什夫妇悉数到场,共和党方面有前副总统彭斯以及部分共和党政要,再加上现场演唱美国国歌的Lady Gaga、詹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以及乡村歌手Garth Brooks等演艺明星的加持也算是一种圆满。 就职典礼结束后,拜登一口气签署了17道行政令,几乎把特朗普四年的政治遗产全部翻了个儿,包括重回《巴黎气候协定》、重回世界卫生组织、联邦场所和雇员口罩令、停止“禁穆令”、停止修建美墨边境墙等等。 拜登在29岁时第一次当选众议院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众议员,又在78岁时当选为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总统,度过了近50年曲折坎坷的政治历程,最终登上大位的拜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无论是防控疫情、重启经济、弥合撕裂还是恢复美国在国际上的威望都几乎是不可能在他四年任期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特朗普余毒未消 搭乘直升机离开白宫的特朗普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转机,最后一次乘坐总统专属的空中一号飞机前往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Mar-a-Lago)之前,对着疏落的人群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除了再次简短回顾自己的政绩外,他还喊话支持者们:“再见!我们爱你们,我们将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好好享受生活吧。再见。”另一种形式的回归指的是什么,特朗普没有做详细说明,但美国媒体和学者表示他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政党或发起一种新的媒体。 由于特朗普始终不承认败选,并毫无根据地指责选举作弊,特别是1月6日发生的国会大厦暴力事件,让成为众矢之的的特朗普最后两个星期白宫生活变得非常困难,就连他自己的政党——共和党里都有不少人公开与他分割,甚至指责他煽动暴乱,包括他四年来的忠诚助手副总统彭斯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 特朗普在最后一次乘坐空中一号总统专机前演讲 不管特朗普的言行如何出格,现实是败选的特朗普获得了7400多万美国选民的支持,获得了历史第二高的选票,仅次于当选的拜登,而且投他票的人坚定地认为自己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获益,愿意继续生活在他的统治框架下。即使发生了1月6日的骚乱,最新的民调依然显示在共和党基层选民中,对特朗普的支持率高达80%,远远高于其他共和党前任总统如杜鲁门、尼克松、布什等。通常情况下,获得超过60%支持率的共和党人,一般会赢得下次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不过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建制派精英已经达成共识,不会让像“大象进入瓷器店”的特朗普有再统治美国四年的机会。 无法获得党内提名的特朗普似乎只有另成立一个政党才能参加下届总统的竞争,但看起困难重重。在美国,传统上不会有第三个政党有足够的实力来挑战民主党和共和党。特朗普面临的形势也更严峻,首先,现在的共和党领导人绝不会允许特朗普建立另一个政党来分走其他共和党候选人的选票;其次,民主党也会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把特朗普及其追随者赶尽杀绝,绝对不会让他有反扑的机会;第三,被建制派、资本家和互联网巨头联合封杀的特朗普可能发不出“声”或者找不到如推特那样廉价而又直达底层的传播工具;第四,1946年出生的特朗普今年74岁,四年后是78岁的老人,竞选总统对他的精神和体力都将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不管特朗普本人是否会在4年后回归,他代表的贫穷、被遗忘、没希望的白人底层民众不会消失,他的“反联邦党人”的政治底色和右翼民粹主义的极化政治定位,带有“美国优先”的独霸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及新霸权构想所构成的特朗普主义(Trumpism)不仅不会衰落,反而会随着美国国内种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强化。 加拿大需格外警惕 在美国特朗普结束四年任期离开白宫之际,不少加拿大本地媒体都表现出一种五味杂陈的如释重负,纷纷用“持续四年的美国白宫情景剧结束了”,“特朗普的大型马戏表演到头了”,“堪比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的总统走了”(编者注:布坎南在1857年-1861年担任美国总统,被大部分人认为其能力低下,处理国内事物不当导致了南北战争,其实用现在辩证的眼光看,南北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南方作为欧洲殖民主义经济附庸的种植园经济与北方独立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尖锐对立。)大家都把这几年来发生在美国内外、特朗普身上的各种闹剧甩锅到他身上,似乎只要他一走,一切都可恢复从前,却很少有人反思标榜着可作为“历史终结”的优秀民主制度何以能滋生出特朗普这样的人物?特立独行四、五年,引发各种轩然大波,给美国的内政、外交甚至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特朗普为什么还会获得近一半选民的支持和拥护?那些在1月6日暴力冲击国会大厦的特朗普支持者是真的愤怒和焦虑,因坚信原本属于特朗普的选举胜利被“偷走”而愤怒;为失去特朗普的美国前途而焦虑。 这次美国大选过程的跌宕起伏,对选举结果的不同解读以及让人惊掉下巴并导致多人死亡的“国会大厦骚乱”第一次让我们看到在所谓的发达国家同样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的危机:失败的一方有可能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他们可能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无视规则就加以排斥的那种“少数”,而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相当的社会力量。这次美国的大选也提醒人们民主选举或者说竞争性的民主选举制度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竞争性各方要有基本的认同基础,否则什么都无从谈起。 加拿大和美国的亲近不仅是地理上的,还是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乃至精神上的,两国民众同宗、同源、同一信仰。两国对彼此的定位为“恼人的兄弟”,即不管如何纷争、吵闹甚至打架,但本质上是同属于一个家庭的两兄弟。同样采用美国那样的竞争性民主选举制度、受美国影响极大的加拿大此时此刻更要警惕类似的危机和挑战。 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里,加拿大同样有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所有在美国出现的民粹主义、种族歧视、贫富不均、挑战权威乃至反智的阴谋论现象也都在加拿大有所体现,只不过不是主流,而且一出现就受到民众的谴责,没有发展壮大而已。 从短期来看,加拿大不会出现特朗普式的政客,但如果加拿大不能很好地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比如各个主要政党都在走向极端,无法就国家发展方向找到共识;东、西部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向的分歧;经济发展乏力、民众生活水平徘徊不前、家庭债务沉重、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问题恶化都会成为催生特朗普式政客的土壤。 有美国的前车之鉴,加拿大各界也应该提高警惕,对任何极端主义现象说“不”。“国会大厦骚乱”发生后,对标美国共和党的联邦保守党党领欧图(Erin O’Toole)表态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恐怖的”,相当于主动与特朗普主义划清界限,同时强调自己领导的政党“是一个温和、务实、主流的政党”。接着利用接受白人至上主义者捐款的由头,驱逐了具有极端思想的议员Derek Sloan。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Derek Sloan的言行一直非常引人瞩目:去年4月份加拿大疫情正严重时,他毫无根据地指责华裔公共卫生首席长官谭咏诗(Theresa Tam)与中国政府有关,质疑她对加拿大的忠诚度,并要求她辞职,他这番种族歧视性言论引发强烈的批评,最终国会通过动议要求他为自己的言论道歉;他自己不戴口罩,也反对别人戴口罩,还参加过在魁省、安省举行的多场反口罩游行;他也反对接种疫苗,还在12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有2.4万人签名的反疫苗请愿书,并指责特鲁多的疫苗接种行动是把加拿大人当成实验的“小白鼠”。 围绕这名富有争议的议员,有一个小细节意味深长,那就是在国会就Derek Sloan无端指责谭咏诗应道歉的动议投票时,只有两个人投了反对票,一个是Sloan本人,另一个是还未当选党领的欧图。现在,当选了党领的欧图不仅把Sloan驱逐出党,还掷地有声地表示“极右在保守党内没有容身之地”,这些现象预示着欧图的右翼立场在向中间靠拢或者表面上向中间靠拢,姑且不论是不是特朗普的破坏性让加拿大的政客开始反思,对加拿大来说至少不算坏消息。  

屏住呼吸 且看美国大戏如何上演

七天记者 颜宏 1月6日,成百上千的特朗普支持者在即将离任的特朗普总统的鼓动下前往美国国会大厦抗议,试图打断或改变当时正在进行的拜登胜选认证工作,但是标榜和平抗议的示威活动很快变味:示威者们暴力冲击国会大厦设立的安保防线,搬开护栏、爬上墙头、打碎玻璃,强行进入大厦内部,示威者登上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刚刚站过的参议院讲台摆pose,还有人在讲台上大喊:“特朗普赢得了选举!”有人搬走众议院的发言台;有人闯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办公室摆拍,还有人顺走了她的手提电脑……正在进行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清点538张选举人票刚刚开到第12张就不得不暂停,议员们被紧急疏散。而一些深入国会大厦内部的示威者甚至一度阻断了议员们撤离的通道,与警察展开对峙,警察则打死了一名试图闯入参议院会议大厅的女示威者——一名曾在空军服务14年的退伍军人。一时来不及撤走的议员们则被保安人员要求带上防毒面具,躲藏在会议室的椅子、桌子之下。 在美国最高权力象征的国会大厦,冲进去的示威者在大楼里几乎遇不到什么像样的拦阻,他们在几个小时里随心所欲地游逛,拍照、摄影、涂鸦、搞破坏,而正在参加联席会议的议员们则或趴在地上自保,或戴上防毒面具疏散,那些通过社交媒体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揭示出这件令人匪夷所思、难以想象的事确确实实发生了,也让全世界的民众发出疑问:这还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号称“民主灯塔”的美国吗?美国这是怎么了? 正试图进入参议会一侧的示威者 病入膏肓 美国病了,而且确实病得不轻。正如曾经执政八年的前总统奥巴马所说,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的举动,是美国“巨大的耻辱和蒙羞时刻”,但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在疫情和大选的叠加影响下,美国的政治极化、财富不均、种族冲突、意识形态分歧等“老问题”集中暴发,即使特朗普的总统职权在1月20日转交给拜登,特朗普所代表的“特朗普主义”也不会消亡,因为导致出现特朗普主义的土壤并没有改变。在刚刚过去的总统选举投票中,拜登获得了史无前例的8100多万张投票,但败选的特朗普也获得了7400多万美国选民的支持,并且坚定地认为自己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获益,愿意继续生活在他的统治框架下。 特朗普主义的定义目前在学术和媒体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简而言之就是特朗普及其执政团队这四年来践行的价值观以及基于此价值观之下的政策组合,即反对建制派和自由主义,让生产和工作回到美国,坚持与他国开展对等贸易,强化美国的军队建设,回归美国精神,目标是保持“美国优先”或“美国第一”。而特朗普执政的四年,其核心目标就是确保自己连任,并试图建立一个永久的“特朗普王朝”,因此他需要不断地动员支持者并扩大支持者的队伍,以保证自己能够连任成功。特朗普这四年从来就没做过所有美国人的总统,他只做自己选民基本盘的总统,他被盛赞的“兑现竞选承诺”,也只针对他的支持者,从不考虑对其他人群和国际盟友的伤害,以及对美国民主的破坏。他不仅从未想过要弥合国内分歧和团结全体人民,反而是主动扩大分歧,撕裂美国,在社交媒体用炒热分歧把自己每天变成争议话题中心的方式吸引眼球,扩大拥趸。 但特朗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特朗普主义也符合差不多一半美国人的愿望。正如一些国际政治观察学者指出的,特朗普主义在美国的流行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精英集团共同对美国社会不负责任造成的。过去几十年,美国内部经济严重市场化,推崇资本趋利自由流动,吸纳就业人口的制造业流到成本更低的地区,直接导致大量人口失业,中产遭到压迫快速萎缩;而在外部,美国利用其强大的金融优势在国际上收割韭菜,金融业一家独大,严重挤压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但收获的利润却没有分配给美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导致社会贫富高度分化,结果造成民众不满。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产生特朗普主义的社会基础就会一直存在,没准四年后,另一个持特朗普相同观点但比特朗普更有文化、更有谋略和手段的新“特朗普”会再次利用这样的社会基础谋取政治权力。 角力进入临界点 1月6日的骚乱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美国精英都把矛头指向特朗普,巧妙地绕过了美国的基本矛盾,而是通过“封口、断钱、缴枪”的一套组合拳对特朗普进行全面绞杀。首先,美国政商两界反应迅速,空前团结,联手网络平台全面封禁了特朗普的推特、脸书等所有社交账号,包括一些与他相关的及其家人、支持者的账号,让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连一向和特朗普不对付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封号”都看不下去了,指出“这一基本权利可以被干预,但要根据法律和立法者定义的框架,而不是根据社交媒体平台管理层的决定。”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1月11日正式提交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决议,并在1月13日的表决中被通过,使之成为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两次的总统,决议还要求副总统彭斯动用宪法第25号修正案提前罢免特朗普,但遭到彭斯的拒绝。 其次,佩洛西就有关“核按钮”问题炒作,让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确保不会发生“一位不稳定的总统发动军事战争行为,或接触核代码、下令发动核打击”的状况后,通常很少在政治问题上表态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高层领导人也打破了近一周的沉默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参与骚乱的示威者违背美国法律、挑战美国宪法制定的程序,并强调拜登已赢得美国大选,即将成为新一任美军总司令。另外,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开始调查美国执法人员和现役军人是否参与了此前的骚乱,多个地方警察部门也开始对下辖人员展开调查,不惜借助曾被他们大力批评“只有中国那样的威权国家”才会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来甄别示威者,还鼓励民众大力举报身边的特朗普支持者,尤其是参与过1月6日示威活动的人。这样从上到下全方位的操作,让身为海陆空三军武装力量总司令的特朗普现在连一兵一卒都无法调动。 更狠的是,包括酒店运营商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保险公司十字蓝盾(Blue Cross Blue Shield)、华尔街巨头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 Morgan)、科技巨头微软等大型机构纷纷决定停止提供给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政治献金。线上支付处理商Stripe表示不再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处理信用卡支付,跨境电商Shopify宣布下架与特朗普相关的在线商店,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GA)也取消了原定于2022年在“特朗普高尔夫俱乐部”举办赛事的计划。Signature银行甚至关闭特朗普的两个个人账户,账户内还有约530万美元余额。而在特朗普几度破产的人生“至暗时刻”唯一肯给他贷款的德意志银行也宣布不再和特朗普集团及其本人有任何业务往来,除了监督特朗普集团偿还3亿多美元债务。 但认输从来不是特朗普的性格,他在骚乱后的首次露面就是去视察他的”政治遗产“——象征性强但毫无作用的美墨边境墙,这是特朗普试图通过“炫耀”其标志性成就来挽回形象,巩固“政治遗产”的作秀。他在视察期间发表的简短讲话坚称自己在骚乱前的讲话“完全合适”,痛骂对他的弹劾“可笑至极”,指责推特等社交网络封禁他的账号是”灾难性错误”。倔强的特朗普还意味深长地表示对他的弹劾会“引发巨大的愤怒,这对美国来说非常危险,尤其是在这个非常脆弱的时刻。” FBI一份内部公告警示,从本周起直至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日,全美所有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可能爆发“武装抗议”活动。有信息表明为了阻止特朗普被罢免,一个神秘民兵组织正在谋划一场规模更大、席卷全美的“武装风暴”。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Chad Wolf已经在1月11日宣布要求美国特勤局提前在1月13日启动原本19日才展开的总统就职典礼的“国家特别安全事件”行动,参加人数高达1.5万人,华盛顿特区即日起直到1月24日进入紧急状态。 FBI还收到消息说,有人号召在20日前冲入争议州的地方政府和法院,不管这些州是否决定重新计票。安全部门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猜测,示威者可能枪击政要,或者以无人机袭击拜登的就职典礼。 而在推特、脸书、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进行彻底封杀的同时,一些极端组织转战到加密通讯应用Telegram等平台进行组织、串联、教授军事技能等活动。比如右翼极端组织“骄傲男孩”(Proud Boys)在Telegram的一个频道几天内增“粉”1万多人。在频道内,他们分享如何制作、隐藏和使用自制枪支和炸弹的知识;传播《美国陆军爆炸物和拆除手册》《美国陆军工程师课程》以及“枪杀政客”、“鼓励武装斗争”的“革命”口号。 对此,美国的安全部门及各州政府如临大敌,除了征调1.5万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保卫就职典礼外,还特别在国会大厦部署4000名士兵,陆军部长已经同意这些负责保卫国会大厦的军人配备武器,允许他们根据需要随时开抢。安全部门誓言“决不会让上次的事情再次发生。”一些州政府也在州议会大楼之前加装了新的围栏,甚至有的把一层窗户全部装上木板,并增派了武装警卫。 国民警卫队士兵达到国会大厦 从特朗普“非常危险”的警告,到华盛顿进入紧急状态,再到拜登“我不害怕”的誓言,新的暴风骤雨正在来临,到拜登上台的这一个星期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全球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应该归还孟晚舟女士的自由了!

洪田 特鲁多政府之所以拒绝解除对孟晚舟女士的拘禁,其理由包括:1)加拿大是一个法制国家,政府不宜也无权干涉司法独立;2)中国把两名加拿大公民扣作人质,如果释放孟晚舟来换取这两名加拿大公民的自由,则会鼓励其它国家仿效中国,那么,在世界各地的加拿大公民随时都有被扣作人质的危险;3)中国在对待新疆维吾尔族居民、香港市民等问题上严重侵犯了人权,对于这样的国家,加拿大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妥协。 上述理由,如果只看理论陈述,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原则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加拿大重视保护人权,将其视作自己重要的价值观。加拿大同时关注其他国家保护人权的状况,并且坚持不会因为经济利益或者其它利益牺牲自己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对待人权问题的时候,应该明辨什么是“侵犯人权”,不能将“打击犯罪”和“侵犯人权”混淆;在宣扬自己的人权价值观时,不要摆出教师爷的姿态,四处指手画脚,令人反感。假如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动辄拿加拿大境内原居民的遭遇和其它少数族裔的遭遇对加拿大进行批评或者说教,加拿大人会是什么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拿大政府对此应该反思。 把孟晚舟一案和中国政府是否侵犯人权相联系,这本身是在把司法问题和政治问题挂钩,是不可取的。孟晚舟一案和人权问题没有任何瓜葛,孟本人并非政府官员,和中国政府没有任何行政关联,无论加拿大政府官员如何评价中国政府的行为,都没有道理把这种评判作为释放孟晚舟的前提条件。 因此,第三条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在孟晚舟女士于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突然拘留不久,中国政府以间谍罪逮捕了境内的两名加拿大公民。在加拿大政府看来,这是中国政府的蓄意报复,是将两名加拿大公民扣作了人质。这又将司法问题政治化了。加拿大政府应该从法律角度来帮助这两名公民,而不是通过政治途径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加拿大警察应美国司法部门的秘密要求突然拘捕孟晚舟是正当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把有间谍嫌疑的加拿大公民拘捕是在蓄意报复,是在扣留人质呢?这种“臆测”只会激化矛盾,而无助于解决矛盾。 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中国政府逮捕了中国境内的两名加拿大公民,加拿大政府都不应该将其视作不能释放孟晚舟的理由。是否释放孟晚舟,关键在于孟本人是否真的触犯了美加两国的法律,是否依法要被引渡到美国。如果担心其他国家效仿中国把加拿大公民扣作人质而拒绝释放孟晚舟,那加拿大政府是把孟晚舟当作了人质,向中国和世界各国宣示加拿大的强硬。你本身反对其他国家把加拿大公民扣作人质,却又为了自己的目的把他国公民扣作人质,这种自相矛盾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第二条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加拿大拘捕孟晚舟是应美国司法部的秘密要求进行的。美国司法部向世界几十个国家发出了这种要求,加拿大政府是唯一的执行者。为什么其他国家予以拒绝呢?因为孟晚舟本人无罪,拘捕孟晚舟是美国政府打压华为公司的一个手段。特朗普本人的所作所为,早已向世人表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无论什么人,如果不听他的话,只能离开政府部门。美国的司法部不是净土,它的所作所为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拘捕孟晚舟与其说是出于司法目的,不如说是出于政治目的、商业利益目的。这是稍有头脑的人都可以明白的。 那加拿大警察为何还要听从美国司法部的调遣逮捕孟晚舟呢?如果此事是在加拿大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那加拿大政府的内部运作出现了问题。如果此事是在加拿大政府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那最可能的解释是,加拿大政府希望以此缓和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减缓来自美国方面的贸易压力。 我们难以肯定特鲁多政府是否预料到中国政府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是否预料到中加关系会由此而跌至深谷。如果没有预料到这种结局,那说明相关的政府官员和智囊团体出现了问题。如果明知结果如此却依旧如此行事,把自己卷入本可以避免的政治漩涡中,让自己的国家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来满足他国的自私自利,实在是得不偿失。 当特鲁多本人三番五次请求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请求特朗普本人向中国政府施压释放两名加拿大公民的时候,让人匪夷所思。别说美国政府无力干预,特朗普本人无力干预,即使有力干预,他们会干预吗?他们会关心加拿大公民的安危吗?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理,公开请求藐视、辱骂自己的人去解救自己的公民,实在让人脸红! 孟晚舟案本事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商业利益色彩的案件。加拿大政府以不干涉司法独立为由而置身事外是难以成立的。 假如孟晚舟一案是纯粹的法律问题,那么加拿大政府是否就可以置身度外了呢? 美国政府对于伊朗的制裁,美国政府的“长臂管辖”政策都是蛮不讲理的。但既然这是美国的既成法律,具有法律效力,我们姑且将其视作“合理”。 作为华为的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为了向汇丰银行贷款,向银行的有关人员说明华为和伊朗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她所用的PPT文件至今还保留在汇丰银行。这一过程都是清清楚楚,有案可查的。如果孟晚舟女士明知自己在作假却还要亲自去进行游说,把“犯罪证据”留在受害人那里,是不会有人相信一名高智商和情商的“罪犯”会如此愚蠢的。孟之所以这样做,因为她自己并没有要有意欺诈对方。况且,她有什么必要冒着身败名裂甚至身陷囹圄的风险去欺诈对方呢? 从相关法律的记录看,我认为孟晚舟女士没有撒谎,而且她的陈述也没有给汇丰银行带来任何风险,因为最终华为从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的资金,并没有从汇丰银行贷款。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司法部依旧认定孟晚舟犯有“欺诈罪”,而且加拿大的法官也认定,此事如果发生在加拿大,孟晚舟也犯有“欺诈罪”。这一判定结果,令人难以信服。如果我是孟的辩护律师,对此我会上诉反驳的。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孟晚舟“欺诈”?一个跨国大笑话!》一文) 更有甚者,在进一步的法庭调查过程中发现,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转机的时候,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拘捕,其拘捕程序是违反了加拿大的相关法律规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孟晚舟女士的拘捕和指控就更加可疑,更加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单纯从法律角度而言,孟晚舟女士是以可疑的罪名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捕的,她应该被释放。结果如何,是律师和法官之间交锋的结果,我们姑且不予过多置评。然而,存在这样多的疑点,存在这样多的法律漏洞,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加拿大的司法部有权对此进行干预。遗憾的是,加拿大司法部对此却不置一词。 姑且认为孟晚舟女士纯粹是因为法律原因被捕,对其审判过程加拿大政府部门无意干涉,那么事到如今,加拿大政府是否依旧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呢? 在2020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的特朗普总统公开表示,美国政府会把孟晚舟作为美、中贸易谈判的一个筹码,公开将孟晚舟一案政治化;2020年年底,美国司法部门通知孟晚舟,如果孟本人承认自己有不当行为,会考虑免除对她的法律追究,这有公开进行司法诱骗的嫌疑,同时说明孟的“罪行”并不严重,是可以被免除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加拿大政府是否有必要坚持孟晚舟一案是司法案件,政府无权干涉呢?是否还要宁肯损害加拿大自身的利益,也要坚持把孟引渡到美国去呢?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如果司法部长认为引渡案件的背后含有政治动机,是有权予以干涉并终止的。 因此,无论从哪种情况进行分析,加拿大政府不应以司法独立为借口,对孟晚舟一案不闻不问,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担负中、美两国冲突带来的压力;以加中两国的关系为筹码,替一个不讲道理的邻居买单。 因此,本文开头所提及的第一条理由也是不成立的。 随着美国政府的更替,特朗普的任性妄为可以告一段落了。他的一些荒唐甚至疯狂的举措也将成为历史。加拿大和中国的任何公民都没有理由因为特朗普的任性而受到牵连,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不应因为美国的蝇头小利而遭受损害。特鲁多政府应该依法释放孟晚舟,结束引渡的闹剧,结束无辜家庭的悲剧,这是在维护无辜者的人权,在捍卫加拿大自身的价值观。 是的,该让孟晚舟女士回到中国了,该让孟晚舟女士回到自己家人的身边,自由生活了!(2021年1月11日)  

美国民主最黑暗的一天

We're here to save America' - Trump supporters protest ahead of Senate certifying Biden win - YouTube

七天记者 颜宏 美国大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而败选总统特朗普至今拒不认输,拒绝和平交接权利,让全世界在“吃瓜”的同时亦胆战心惊。果然,2021年1月6日在美国最高权力象征的国会大厦发生的骚乱注定会被载入史册。 按照美国总统的选举流程,1月6日举行的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认证选举结果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例行程序,为2020年的世纪大选正式画上句号。但今年的情况完全不同,从去年11月3日投票结束至今,特朗普及其追随者从不承认己方的失败,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极力地指责拜登的当选存在作弊行为,各种小动作不断试图推翻选举结果。 距离1月20日的新总统宣誓就职仪式越来越近,各种办法用尽却没有发挥作用的特朗普愈加焦虑,新年第一日就通过自己的推特号召近7千万的支持者“进京勤王”。为了准备这最后一博,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们很早就开始忙活了。从1月5日开始,成千上万的特朗普支持者进入华盛顿,不少人还带上了武器。他们都没有戴口罩。甚至有一名牧师组织者宣扬“拥抱陌生人,以创造一个超级传播事件”。示威后来演变成了一场混战,特朗普的一位女支持者还被打得满脸是血。 一名特朗普的粉丝受伤 按照特朗普公布的行程,特朗普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认证选举结果之前在白宫门外举行“拯救美国”(Save America)的大型集会,再次批评大选舞弊,选举不公,高调宣布自己永远不会放弃,更不会承认败选,号召自己的支持者前往议会大厦,让那些投票的议员改变主意。于是听从偶像召唤的支持者们就向国会大厦前进,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群众示威一样最后演变成令人震惊的骚乱,美国最高权力机构被示威者占据,正在进行国家领导人投票的议员被示威者威胁投票给特朗普,一名女性在议会大厦里被枪击后死亡……让我们用照片来看一下这一令人震惊的一天: 集会现场 特朗普在白宫草坪发表讲话,号召支持者去国会大厦 示威者试图接近国会大厦 示威者和警察冲突 冲破防线的示威者 进入国会大厦的示威者 警察和试图进入参议院的示威者对峙 一名示威者占据来参议院主席的位置 进入国会大厦的示威者 到了下午4点20分左右,特朗普的多名现任或前幕僚都呼吁支持者保持理性,同时,华盛顿的国民警卫队赶来支援,示威者虽然撤出了国会大厦,但仍在外围与警方对峙。下午5点,当选总统拜登发表讲话,形容美国遇到“史无前例的袭击”,并要求特朗普现身,遵守誓词,阻止情况恶化。15分钟后,特朗普通过推特发表讲话,要求示威者应离开回家,称大家需要和平及守法,但他仍坚持宣称选举舞弊。  

展望2021: 全球面临10大风险

七天记者 颜宏 多灾多难、见证历史而又充满了魔幻色彩的2020年终于还是过完了,饱受新冠病毒疫情困扰和经济下行的世界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会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愿望,但也面临着迫在眉睫的10大风险。 疫情失控 被新冠病毒蹂躏接近一年的世界至今也没有有效控制它的传播,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政府至今还在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之间犹豫不决,始终没有建立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抗疫政策,更难以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民选体制下,政客们把疫情政治化,或是因自己的利益,或是因党争的缘故,罔顾科学,任意曲解病毒和防控措施,直接助长了反口罩、反封闭、反疫苗等反智行为滋生和蔓延,全民无法团结一致抗疫。 在反复几轮的失败后,现在大部分国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部的力量来拯救自己,那就是新冠病毒肺炎疫苗的成功研制和量产。尽管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研发的疫苗都已经上市,加拿大、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开始接种,但事实证明接种疫苗并不能起到让疫情戛然而止的作用,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会太短。除了目前能用的疫苗储存、运输复杂,无法快速分发、接种外,长期超高负荷运转、人手严重不足的医疗系统也无法快速完成疫苗的接种,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迄今的接种速度都远远低于预设目标,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等都为各自国家的疫苗接种速度缓慢而发脾气,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即使疫苗的接种速度上去,疫苗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将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就算疫苗的产能上来了,动辄20美元一剂的疫苗恐怕也只有富裕国家才买得起,穷国依然无法靠疫苗来控制疫情。按照新冠病毒的高传染特性,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只有所有国家都控制住病毒的传播才能最终赢得这场看不见“敌人”的世界大战。 众所周知,病毒传播得越多,变异的概率就越大,目前已经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超过了4000种。去年12月,英国、南非等国都出现了传染性更高的新冠病毒变种,充分证明了病毒是在不断升级。科学界普遍担心,已经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既然能够变异成这种类型,也有可能变异成其他类型;这次是变异后传染率提高了,下一次可能是变异后致病率提高了或者致死率提高了,最终甚至可能让原来有效的疫苗彻底无效,变异成一种新的病毒。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病毒目前似乎正在赢得“胜利”。 经济衰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算,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4.4%,除了中国正增长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都是负增长,其中美国全年GDP将缩水3.5%,总额约为20.1万亿美元;加拿大的经济将萎缩7.1%;整个欧盟将萎缩7.5%;东盟将萎缩4.4%;俄罗斯将萎缩4%;GDP终于突破5万亿美元的日本又跌回到4.9万亿美元,下跌5%左右,回到1994年的水平,整整三十年在原地踏步。2020年全球经济之惨,是08、09年金融危机时跌幅的七倍,也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后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IMF的这份报告虽然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但也强调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取决于疫情控制、公共卫生、债务管理、预算政策、央行和结构性改革等多个方面。加拿大智库——加拿大会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的预测报告指出如果加拿大能够在夏天完成广泛的疫苗接种,加拿大的经济增长有望达到4.5%,抵消2020年的经济萎缩,但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给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加拿大经济带来巨大压力,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很高。 有经济学家表示,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抗疫胜利的希望聚焦于疫苗接种,而不是采取严格的集体防控措施,不动员民众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不根据抗疫的情况对产业、经济进行调整,将最终导致全球的经济深度衰退。换句话说,疫情一天不被有效控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启就是无稽之谈,也根本无法持续。 金融危机 在2020年,为了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和由之带来的经济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增发货币约14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16%。其中美国一个国家就增发了将近10万亿美元。为争取总统连任的特朗普逼迫美联储实行美元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以保持股市的虚假繁荣,而即将就任的美国新一届总统拜登已经承诺,上任之后还将推出总额高达近3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和高达2.2万亿美元的新一轮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就是说有至少5万亿美元冲进市场。疫情下全球实体经济一蹶不振的情况下,资本通胀却正在到来。 金融资本一家独大不仅造成了美国经济的严重畸形,还绑架了美国政府和民众:谁都知道美国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如此巨大规模的债务,美国已经“弹尽粮绝”,但是给美国经济的“输血”依旧不能停止。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繁荣似乎已经成为美国安慰自己的幻象。一旦这场依托“美元放水”维持的金融盛宴结束,世界经济将出现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灾难。与巴菲特、索罗斯并称为“华尔街三巨头”的投资家罗杰斯 (Jim Rogers)在去年12月就警告说美国史无前例的债务规模、美联储的疯狂印钞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是2021年最大的风险。 上次金融危机时,加拿大凭借金融行业的保守、资源出口和外资不断流入的对冲躲过一劫,但也打断了加拿大之前连续16年经济增长的节奏,这次加拿大还能独善其身吗?不要忘了,在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慷慨而不设限的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下,联邦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创纪录的近4000亿元,利率也已经降到无可再降的地步。 总统交接 美国大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而败选总统特朗普至今不认输,拒绝和平交接权利,让全世界在“吃瓜”的同时亦胆战心惊。从投票结束至今,特朗普及其追随者从不承认己方的失败,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极力地指责拜登的当选存在作弊行为,各种小动作不断试图推翻选举结果。 距离1月20日的新总统宣誓就职仪式越来越近,各种办法用尽却没有发挥作用的特朗普愈加焦虑,新年第一日就通过自己的推特号召近7千万的支持者“进京勤王”。从1月5日开始陆续赶到首都华盛顿的支持者已经与“黑名贵”团体、拜登的支持者等群体发生了暴力冲突。本文发稿时,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生了特朗普支持者和警察的肢体冲突,部分区域封禁。美国佐治亚州参议员选举的初步结果显示两名民主党候选人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再加上副总统哈里斯作为参议院议长的一票,意味着民主党掌握了参议院的主导权,让特朗普更是不爽,更不承认选举结果。 在美国近240年的选举历史上,1月6日举行的国会参议两院联席会议上认证选举结果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例行程序,但今年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已经近150名共和党众议员和12名参议员表示联席会议上拒绝认证选举结果,阻挠拜登当选;外面还有成百上千的特朗普支持者进涌入华盛顿,不少人还带上了武器,这种史无先例的情况最终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无怪乎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公布的一份2021年全球十大风险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美国的新旧总统交接,因为约有一半的美国人认为新的国家元首是非法的。 中美对抗 秉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上台之后,仅仅四年就通过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战、舆论战、军事摩擦等各种敌对方式把中美关系推到了悬崖边缘,并利用孟晚舟事件给加拿大挖了个大坑,使得几十年友好的中加关系陷入冰点,至今无法解套。 虽说即将上台的拜登有可能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目前整个美国精英阵营都把中国列为竞争对手,打压中国已经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识,因此中美关系的修复、缓和等进展都将非常有限,也不排除中美对抗加剧、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海发生交锋的可能。而中美对抗越激烈,夹在两个打架巨人之间的加拿大就越尴尬:站队不行,不站队也不行。 气候危机 地球的温度正在上升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各个地区不同时期的高温纪录屡屡被打破都已经不再是新闻,而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暴雨、山火、虫灾、飓风等各种极端天气灾难更是已经成为常态,但2021年还有一个重要节点。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预估到2021年后,热带雨林的降雨将不足维持自身生存,也就是整个雨林将会面临崩溃的边缘,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将数十亿吨碳释放出来,从而引发温室气体快速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 地球破坏带来气候危机的主要区域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在极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之下,如果地球的温度比工业化前的温度高出5°C,随之而来的是海平面会上升10到60米,从而加剧破坏现有的海岸线,对农业生产、居民生存带来新的威胁,也会有更多的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好消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承诺加大碳减排力度和幅度,相继设立碳中和目标;同时,为了对冲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多政府投资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等绿色经济项目以期拯救和振兴本地经济。 数据控制 2002年的新冠病毒疫情使得病毒感染者追踪、远程教学、远程办公、智能配送等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在一切都需借助互联网的2021年,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和网络安全脆弱带来的风险也在加剧,如何安全收集数据、保护数据安全、避免黑客攻击基础设施等将是各国政府、各个组织和个人面临的问题。 而在产业层面上,数据和算法将是21世纪经济的驱动力。伴随“互联网主权”概念的流行,数字货币的快速推进,互联网技术反垄断正在全球展开。同时,已经有30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已经或者计划向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缩写为GAFA)等国际互联网巨头征数字税,而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美国公司,美国绝对不会轻易容许别人染指,伴随数字经济的贸易争端战火有可能再次点燃。另外,涉及多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伦理、透明度、问责、隐私保护等亟待达成国际共识的问题上,基于目前东西方对抗的大背景下将很难进行沟通、协商,者无疑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多潜在风险。 粮食危机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已经多次警告比新冠病毒疫情更严重的粮食危机将在2021年到来。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遭受严重饥饿的人数将增至2.65亿,特别是在也门、委内瑞拉、南苏丹、阿富汗等30多个国家,粮食不足造成的饥荒将非常严重,有可能酿成最近75年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也表示世界正处在五十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边缘。而新冠病毒疫情正是如此大范围粮食危机的催化剂,对一些国家的农业生产、销售和贸易都产生了严重影响,直接导致粮食短缺,催升粮食价格,再加上蝗灾、旱灾、山火等天灾的影响,多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严重下降。 虽然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民众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但受疫情的影响,基本生活成本也会增加。根据加拿大食品价格报告(Canada’s Food Price Report)预测,2021年加拿大的食品价格将上涨3-5%,其中餐桌必须的肉类和蔬菜价格将上涨4.5-6.5%,水果的价格将上涨2-4%,一个四口之家的食品花费将比以往增加近700元。 朝核危机 进入2021年,随着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以及朝鲜劳动党八大新一轮领导班子的确立乃至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路线的确定,在2020年保持了意外稳定的朝鲜半岛形势可能会出现新的动荡。过去每当美国新一届总统上任时,朝鲜都会开展导弹或核试验以表“问候”,从而对美国政府施压解决朝核问题。 作为特朗普任内重大“外交遗产”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2018年的会面曾给世界带来希望,以为会开启一场解决危机的谈判进程,结果却是特朗普的个人秀。今年的3月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届时,韩美是否会重启大规模军演,将对朝鲜的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战争风险 全球都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中挣扎度过的2020年,世界上多个地方爆发了军事冲突,埃塞俄比亚内战、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战争、也门内战等等,新一年的到来并不会带走战争,还有可能让更多的政府、组织为转移内部、外部矛盾发起更多的挑衅、暴力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性。 其中最大风险可能来自于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特朗普在1月20日总统交接之前做最后的疯狂,早在去年11月的一次国防会议,特朗普就曾亲自提议对伊朗核基地发动导弹袭击,震惊的美国官员们纷纷劝阻,才让特朗普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但他炒掉了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把五角大楼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因此很多美国官员担心,特朗普在离开白宫前,很可能挑起一场对伊朗或其他对手的战争。这样,他就会以战时总统的身份暂时赖在总统的位子。包括刚刚被解雇的埃斯珀在内的所有在世的10位前美国国防部长,不管是共和党政府的还是民主党政府的联名在1月3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措辞严厉的公开信,警告军队不要卷入选举纠纷,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除了美国可能引发的战争风险外,其他存在战争风险的地区还包括中国和印度的边境之争、伊朗和以色列、土耳其与希腊、美军撤走后的阿富汗、中东地区等等。 总之,2021年绝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年份,它会继续2020年的全球格局重新洗牌、全球力量大转移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进程,混乱、动荡、冲突将会层出不穷,但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危与机从来都是并存的,大到一个国家,小的个人,都只能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