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新叶催陈叶——访第十一届九鼎奖学金获奖者

  第11届九鼎奖学金获得者(前排)与颁奖嘉宾合影 / Angela Liu摄影工作室 七天记者 颜宏 金秋时节,一年一度的九鼎奖学金揭晓,盛大的颁奖晚会在蒙特利尔隆重举行,让8位在全省范围内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获奖者进入公众视线。遵循传统,每年的九鼎奖学金获奖者揭晓后(疫情期间没有举办颁奖晚会的例外),《七天》报都会对获奖者进行集体报道,今年也不例外。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些拔得头筹的获奖者都有哪些过人之处,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笑到最后。 许宏浩:爱拳击、划船的未来整形医生 九鼎奖学金基金会理事长黄丹棻(左)为许宏浩颁奖 / Angela Liu摄影工作室 年轻阳光的许宏浩(Hong Hao Xu)只有23岁,目前正在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 Laval)攻读医学(MD),之前已经在2019年获得了同所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MBA)。在众多的医学领域中,他对整形和重建手术具有特殊的兴趣,觉得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转变性的变化。也因着兴趣,他不仅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在该领域的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深入到第一线,与世界知名的整形外科医生一起工作。他先后在魁北克医学中心(CHU de Québec)担任骨外科研究助理、麦吉尔大学医学中心(Centre universitaire de santé McGill)担任研究助理,从事整形外科人工智能与创新、乳房重建、黑色素瘤检测和管理、皮肤癌预防和知识普及等方面的研究。 在学业之余,他还是多个校园组织的领导者,除了担任过外科兴趣小组负责人、医学研究兴趣小组负责人、国际医学生联合会主席、医学生教学俱乐部主席等与学业相关的组织领导人外,还是多个运动和健身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曾参加过国际级击剑比赛并担任过社区龙舟队队长,还是一名充满激情的拳击手、网球运动员、举重运动员,同时也喜欢其他健身活动。他对艺术也充满兴趣,走台做过模特,做过DJ,还参与过音乐的制作,可谓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邻家孩子。 周毓轩:不拖泥带水 周毓轩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七天传媒记者采访 / 尹灵 摄影 出生在广州,成长在新疆的周毓轩因为就读的中学与加拿大合作办学,可直接拿到中国和加拿大双重学历,因此在中学毕业后就顺理成章来到加拿大读大学,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了麦吉尔大学的材料工程专业。这是麦吉尔大学录取要求比较高的一个专业,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于是在一年后转到了自己更喜欢的数学与统计学和经济学专业,因着对专业的喜欢,他的学术表现非常出色,成绩位列本专业前15%,在2022年成为法国巴黎银行加拿大奖学金的15名获奖者之一。 在周毓轩看来,自己的性格外向,最快的学习方法就是跟更有经验和学识的人聊天。金融专业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社团的活动,努力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结识更多相关领域的顶尖高手,比如新技术方面的区块链社团,再比如为麦吉尔大学写作财经方面文章的财经社团等。他在参与的同时,不满足只是其中的成员,还积极参与竞选,成功当选多个社团的主席。另一方面他还寻找机会参加财经类研讨会、公司面试等,以了解市场的实践情况,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多方面的积累令他在阿尔伯塔省投资管理公司(AIMCo)和PSP投资公司的实习工作获得了好评。 谈到自己申请九鼎奖学金的经历,周毓轩感到收获很大。以前他也申请过其他奖学金,但基本上是本专业领域的,这次是第一次参加全方位领域的评选。整个申请过程中无论是填表、写文章也好,参加面试也罢,实际上都是对自己过往的一个全面审视,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帮助自己更全面的思考,并在思考中更加明确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学会取舍,一旦想明白就会立刻采取行动,绝不拖泥带水。 李开杨:因华裔身份而自豪 李开杨在颁奖典礼现场与七天传媒记者颜宏交谈 / 尹灵 摄影 来自广州的李开杨也是在高中毕业后年仅18岁时就来到蒙特利尔留学,拿到了麦吉尔大学营养学的本科学历,但因为想成为临床医生,又进入麦吉尔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目前是三年级的学生。按照她的职业规划,读完5年的营养学本科后,还需要再读4年的医学专业,毕业后还要完成5年的住院医培训才能最终成为一名理想中的外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之所以要成为一名医生,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的童年是在一个小镇与祖父母一起度过的,从小就被祖父母灌输了善良、利他和正义的价值观,上的中学也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寄宿学校,生活规律,正能量满满,使得她在高中时就产生了希望能更多地帮助他人的愿望。原来就读的营养学虽也能帮助人,但局限在饮食、营养等方面,不像医学可以通过饮食、药物、仪器、手术等多种方式帮助经受病痛折磨的人。 小小年纪就来到异国他乡的求学经历对原本内向的李开杨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只能通过刻苦的学习来排解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门心思学习的李开杨决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强迫自己参加校园社团的活动,竞选学生会的领导职务,让自己成为连接学生会和华裔留学生的桥梁,她还是亚洲青年健康专业协会 (YAHPA) 的活跃董事会成员,负责筹集资金并制定举措,以改善亚洲社区获得护理的机会。这个走出去的过程,不仅让李开杨性格变得开朗,成长了不少,还让她发现作为中国人是一件非常令人骄傲的事情。首先是华裔里面有太多的优秀人才,同学、医院里的华裔医生、护士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通过对比才发现原本习以为常的华人身上常见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难得,这让自己更加坚定了学好本专业,以便更有能力帮助亚裔社区的初步人生目标。 Bernadette Ng:不能闲着 Bernadette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七天传媒记者颜宏采访 / 尹灵 摄影 在蒙特利尔出生的Bernadette父母是从香港移民到蒙特利尔的,她从出生就一直住在同一座房子里。像其他中国父母一样,父母对Bernadette和弟弟的教育特别重视,从小就给他们报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让她小小年纪就培养出执着和坚韧的性格,还养成了一直要有事情做的习惯,不能闲着,每一天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正是基于这种性格,Bernadette在学业上几乎不让父母操心,大学时选择了麦吉尔的机械工程专业,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获得过荣誉学生称号,还积极投身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作为联合创始人和领导者的SOlar-A项目,这是一个在资源紧张地区用于水净化和运输的背包,利用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可让人轻松背起至少10升以上的水行走。背包里面的水净化分为两步,一是过滤掉灰尘、重金属、化学物质、大颗粒等杂质;二是通过太阳光来杀灭水里的病毒、细菌等,这一项目在洪都拉斯进行了实地测试,获得好评。除了学术之外,她还是一名活跃的龙舟运动员和教练,最近代表加拿大参加了世界龙舟锦标赛。 于歌子:唯一缺席的获奖者 于歌子 / 图片由张芷美提供 于歌子今年5月从蒙特利尔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完成学士学位,并获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国攻读硕士,师从世界最负盛名的长笛大师—— … Read more

加拿大与印度交恶为哪般?

七天记者 颜宏 9月18日是加拿大国会复会的第一天,就在反对党挟着多周的民调优势摩拳擦掌准备就民众关心的物价、住房等民生问题对执政党发起进攻时,联邦总理特鲁多却转换了战场:令人震惊地指控印度策划谋杀了一名分离主义领导人。一个外国政府居然跑到加拿大的土地上搞暗杀,这还了得?反对党议员被这个惊天大消息镇住了,一致开始讨论起这个话题,让特鲁多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接下来,联邦政府又宣布因此案驱逐印度驻加拿大外国情报机构印度研究分析室(RAW)负责人Pavan Kumar Raid,限他在5天离境。几个小时后,印度的反击也来了,除了连发两份声明驳斥加方指控的“荒谬”、“动机不良”外,还召见了加拿大驻印度高级专员卡梅伦·麦凯(Cameron MacKay),并通知他印度决定驱逐一名加拿大高级外交官,这还不算,印度政府又对国民发出对加拿大的旅游警报,称印度人在加拿大不受欢迎,有可能受到攻击。加拿大和印度这两个同属英联邦的国家,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作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一直是印度民众移民的首选地之一。更是在最近几年由于加拿大实行“优先吸纳同母语移民”政策导致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潮退后,连续几年成为加拿大的第一移民来源国。根据2021年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的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出生于印度的南亚裔人口约260万,约占总人口的7.2%,且总量和占比还在不断飙升。加拿大也一直在寻求与印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包括一直在谈,但最近暂停的两国自由贸易协议,2022年推出的印太战略等等。特鲁多在2018年当选后首次访问印度时,为了讨好印度,一家五口在不到一周时间里至少三次穿上印度传统服装出镜,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斑斓服饰不仅让外界口瞪目呆,甚至印度人也高呼“受不了”,其中就包括专门穿上了锡克教传统服饰去参观金庙。尽管如此,因为特鲁多的代表团中有不受印度政府欢迎的锡克裔加拿大人而在印度受到冷遇。这种用力过猛而又一厢情愿的讨好成为特鲁多多年来一直摆脱不掉的污点。但无论加拿大如何努力拉近与印度的关系,两国的关系就是一直不冷不热,反而时刻有恶化的风险。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加拿大境内的锡克教徒推动的旨在独立建国的“卡利斯坦运动”(Khalistan)。 锡克教是崛起于15世纪的印度新兴宗教,曾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地域出现过强大的地方性独立政权——锡克帝国。19世纪末,英属印度将锡克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掠到英国充当人质后,锡克教徒开始从印度次大陆向世界各地迁徙,最早是前往英国,后来遍及大英帝国的属地。现在全球的锡克人口大约两千多万,其中一半左右都散布在世界各地。锡克男子尚武,尽管印度人口中锡克人只占2%左右,但是在二战时期的英军印度军团里大约20%都是锡克族人,战后就有一些人留在了英国和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人谋求独立之际,锡克人也谋求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1947年印巴分治并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后,独立梦破灭的部分激进锡克教徒掀起旨在独立建国的“卡利斯坦运动”,采取暴力行动谋求独立,导致印度中央政府和锡克人社区之间的关系紧张。1984年6月,时任印度联邦总理英吉拉·甘地(Indira Gandhi)动用上万军队发动“蓝星行动”(Operation Blue Star),进攻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但因指挥失误造成大约1800名庙内人员死亡,大部分是锡克平民,进一步激化了锡克教徒与印度政府之间的矛盾。英吉拉·甘地本人也在同年的10月31日被自己的锡克人保镖刺杀。在印度政府的强烈镇压和软硬兼施的分化下,印度本土的“卡利斯坦运动”转入地下,但在锡克人社区强大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卡利斯坦运动”仍十分活跃和激烈。 其中加拿大更是被称为海外“卡利斯坦运动”的渊薮,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种情况,还要感谢特鲁多的父亲老特鲁多(Pierre Elliott Trudeau)当时的一项移民政策。印度早在建国前就有发展核武的野心,但1948年转向“和平建设”后,核开发一度停止,不过到第三次印巴战争的1971年,印度人觉察到没有核武器无法保家卫国,于是决定发展核武器,并利用“和平研究核能”名义从加拿大引进的CANDU反应堆在1974年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让加拿大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背叛的时任总理老特鲁多决定放宽条件接受锡克教难民,让大量来自印度的锡克人来到加拿大定居,其中不乏激进分子。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加拿大境内的锡克人总数跃升至77万,主要集中在卑诗省。那些到了加拿大、美国的锡克人一改传统上不问政治、对祖籍国漠不关心的态度,转而变得热衷政治活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再加上有效的组织和抱团行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让每个政客都不敢忽视来自锡克人的选票。比如乘坐航班规定不能携带刀具,但锡克人就以佩戴装饰性的刀具是他们的传统为由得到豁免;再比如历届联邦政府都为讨好锡克人社区而设立锡克人议员候选人,甚至进入内阁,比如联邦新民主党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就是锡克人,而特鲁多政府的前国防部长、现任的发展部长石俊(Harjit Singh Sajjan)也是锡克人,尽管他在任职期间表现乏善可陈,还多次陷入争议,但不妨碍他继续留在内阁。 在加拿大的锡克人不仅争取自己在本地的利益,还在印度国内外各种搞事:在印度国内进行各种分裂运动,包括一系列激进袭击;在海外大张旗鼓举办“独立公投”“建印度大使馆”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发生在1985年6月23日的印度航空182号航班空难。当天,一架印度航空的飞机在执飞多伦多—蒙特利尔—伦敦—新德里—孟买航线时,被一名“卡利斯坦运动”成员放置在行李箱中的炸弹炸毁在爱尔兰领空,导致机上22名机组成员、307名乘客无一生还,其中130多人是不到18岁的儿童,大约有270人为加拿大公民,这起空难是锡克教极端分子在海外策划的最严重恐怖事件,也是有史以来导致机上死亡人数最高的航空恐怖袭击事件和发生于水域上空的最惨重空难,更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谋杀事件,策划这一恐怖行动的Babbar Khalsa组织的创始人就住在温哥华。 尽管如此,加拿大却并不同意印度把“卡利斯坦运动”认定为恐怖组织,而是认为作为民主国家,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只要这个运动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就不是恐怖组织。为了拉拢锡克人的选票,还有政客常常参加他们的各种示威、游行和节庆活动,无形中给锡克人的独立运动站台。加拿大政府因此经常招致印度的不满,而如果加拿大政府面对压力偶尔对印度妥协时,又会引发国内锡克人社区及反对党的批评,因此常常陷入里外不是人的窘境。相当于这些年来,联邦政府一直在印度政府和锡克人社区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总是想打“擦边球”,因此无论怎么做都会被另一方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拿大境内的锡克人更是把“卡利斯坦运动”搞的如火如荼,让“卡利斯坦”的黄色旗帜出现在各种场合,还多次组织毫无约束力的“独立公投”,加拿大政府虽每次都声明“不承认公投结果”,但放任公投本身必然引发印度政府的极度不满。再比如在今年的示威游行中,锡克人公然把英·甘地被刺杀的画面重现,鼓励“复仇”,更是让印度政府大为不满。印度政府也对“卡利斯坦运动”越来越不客气,今年4月份,为了抓获一名声名鹊起的新生代锡克教独立运动领袖,印度警方不仅布下天罗地网,还为了保密给当地断网,导致当地2700万人的正常上网受到影响,可见印度政府的决心。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引发这次加印外交战核心的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出生在旁遮普邦巴尔辛布尔村,今年45岁,1997年持假护照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但在审理过程中被发现造假而被拒。在申请被拒11天后,他与一名同情他的加拿大公民结婚,以团聚名义申请到永久居民,并非是特鲁多说的加拿大公民。他曾以做水管工为生,后来成为“卡利斯坦运动”的领袖,“独立公投”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也是素里锡克教寺庙Guru Nanak Sikh Gurdwara Sahib的负责人。早在2016年,印度当局就指控他与2007年旁遮普邦的一起爆炸案有关;2020年又将他列入恐怖分子名单,指控他“煽动锡克教徒投票支持分裂国家,煽动反对印度政府”,还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他发出了“红色通缉令”。2023年6月18日晚上,做完晚祷的尼贾尔走出寺庙后,在停车场驾车准备离开时受到两名持枪者袭击,身中多枪后身亡,枪手则登上第三人驾驶的车辆逃走,案件至今未破。他被杀后,有关他被印度特工杀害的猜测就在社区内流传,连卑诗省省长David Eby也发声称对“有人在众目睽睽下在宗教场所外被杀”感到不安。 在这次G20峰会期间,联邦总理特鲁多在仅有的与莫迪会晤期间也提到这起案件,主要想表达两点:1、任何有外国政府参与的,在加拿大领土上杀害加拿大公民的行为,都是对加拿大主权的侵犯,这是不可接受的;2、加拿大是一个法治国家,保护加拿大公民是捍卫加拿大主权最基本的要求。随后特鲁多表示加拿大的执法和安全机构将持续确保全体加拿大公民的人身安全,并采取一切手段追究这起谋杀案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特鲁多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莫迪更是不示弱,于是就有了莫迪“训斥”特鲁多的新闻流出,场面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引发印度和加拿大两国国民的不满。更让特鲁多丢脸的是,自己的专机还不争气,居然就坏在了印度,无法按时回国,让他又在印度多看了两天的冷脸。回来之后的特鲁多直接翻脸,以一国领导人的身份指责印度政府特工在加拿大搞暗杀,还一不做二不休,驱逐了印度使馆负责情报的高级外交官,这是一般只针对敌对国家才会采取的措施。 其实,围绕锡克人的一系列争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加印关系,这一次特鲁多突然发难也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联邦公共安全部长Dominic LeBlanc就表示过去几周,包括总理办公室的国家安全和情报顾问Jody Thomas、加拿大情报部门CSIS负责人等多次访问印度,就上述指控和印方情报部门对话,现在看来对话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特鲁多的指控已经说出去3天了,至今没有公开已经掌握的证据。不过特鲁多表示一直在与美国保持着“密切合作”,包括公开披露对印度的指控。按照加拿大人的说法,他们现在已经把他们掌握到的有关尼贾尔之死的内幕消息通报给了加拿大的西方盟友,包括五眼联盟成员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并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开已经掌握的证据。美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也证实说,“我们一直与加拿大同僚就此事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对这些指控感到非常担忧,并且认为进行全面公开的调查很重要,我们敦促印度政府配合调查。”尽管如此,不少时事观察家都认为这场外交纠纷给美国以及盟友出了道难题,因为后者一直试图讨好莫迪以共同反对中国。还有部分英联邦国家也担心,事件会牵动其国内的锡克人社区,从而引发内部政治动荡。如果有关指控得到证实,西方国家将被迫在加拿大和印度之间做出选择,一边是支持法治原则,另一边是现实政治。这件事对在美国推动下的英语系国家间情报共享也是个冲击,加拿大国内要求中断和印度共享情报的呼声也十分高涨。 有分析人士称,加拿大这一段以来的外交心态呈现出一种“挑衅”的激进姿态,如连续炒作外国干预大选的话题,再比如和美国军舰联合过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等。而令人忍俊不住的是,加拿大朝野一直鼓噪中国干涉加拿大选举,结果现在搞僵的反而是它们一直试图联手对付中国的印度。曾一手挑起“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热潮的《环球邮报》也专门发表社评,呼吁“是时候重新检讨”,连日来一些加拿大名流也纷纷在网上发言,称此前加拿大政客“瞄歪了靶子”。 没想到后果如此严重的特鲁多在第二天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口气软化称“并非想激怒印度”,只“希望新德里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但如此“过火”的事岂能是态度软化就能翻篇的?就算是国内的民生问题更紧迫,不去追究了,印度会给他这个台阶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事态的发展吧。  

为期三周 魁省启动移民咨询

La Commission des relations avec les citoyens en action.

七天记者 颜宏 9月12日,魁省议会正式复会,经过近两个月休整的议员们再次齐聚魁北克城开始新一轮的唇枪舌剑。持有多数席位的CAQ政党却不轻松,要在短短3个月的会期里通过多项重磅法案,包括对健康和教育进行改革的第15号和第23号法案,帮助魁北克人度过通货膨胀难关的预算更新案, 包括解决住房危机、劳动力短缺、流浪汉问题以及毒品泛滥等多个社会性难题。同一天,针对魁省2024-2027年移民规划的公共咨询也正式开始,为期三周,预计到9月底结束。到11月初,魁省移民厅长Christine Fréchette需要根据这些咨询得到的信息提出一份新的未来三年的移民规划,包括移民数量、移民融合、移民法语化以及移民地区化等富有争议的内容,并最终争取在这期议会结束前得到通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面对现实 众所周知,虽然长期以来加拿大一直是一个移民国家,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与联邦敞开怀抱欢迎新移民不同,魁省从政府到民众对移民的态度非常微妙,充满了各种悖论:既需要移民来提振人口和经济,又担心大量移民的到来冲击魁省独特的法语语言和法语文化;既想到世界各地抢人才,又要给移民申请者提出法语能力、魁省文化价值观等限制条件;既希望新移民能快速融入本地社会,提供各种资源让其学习法语,又为了保住北美这块“莫里哀语”地盘,限制甚至惩罚没有完全遵守《法语宪章》的工商企业,影响移民的融入。2018年当选的CAQ政党本身是一个右翼的偏保守政党,一直倡导限制移民数量,要求外来移民、难民融入以及接受主流社会价值观,禁止公务员佩戴含有宗教标识的服饰等引发广泛争论的主张。 在疫情后经济重启,各个领域都缺人的大背景下,全国的岗位空缺人数近百万,未来10年全国还有约500万人退休,迫切需要填补劳动力短缺,助推经济长久发展。联邦政府在2022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引进新移民计划。当时的移民部长弗雷泽(Sean Fraser)曾宣布未来3年,加拿大将继续按照全国人口1.14%的比例接收移民,2022年计划引进431,645人;2023年447,055人;2024年45.1万人;到2025年达到50万人。虽然在今年6月联邦政府的改组中,这位转任住房部长的部长改了口风,称鉴于加拿大严重的住房危机,政府不排除对其雄心勃勃的移民目标进行调整,但还是强调移民仍然是加拿大在全球经济中最强大的竞争优势之一。 加拿大在2021年接收了超过40.5万名移民,已经打破了历史移民纪录,上一次,也是这之前唯一的一次加拿大一年接收超过40万移民的纪录还是一个世纪前的1913年。2022年接收的新移民数量达到437,180人,再创新高。得益于移民的增长,让加拿大的人口在今年6月迈过了4000万门槛。目前加拿大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是移民,到2036年,移民预计将占加拿大总人口的30%左右。依赖移民人口的不断加入,加拿大的人口增长速度几乎是其他G7经济体的两倍,到2032年,预计移民将占加拿大人口增长的100%;同时,移民也几乎占加拿大劳动力人口(年龄在24-65岁之间)增长的100%。 当加拿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张开手臂欢迎大量新移民的时候,同样受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手短缺困扰的魁北克却因其微妙的态度而陷入尴尬境地。跟随联邦脚步的话,按照目前魁省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算,魁省接收的新移民总数也应该至少占到新移民人口的23%,即11.5万人左右,而不是现在的5万。不跟的话,魁省将因为人口太少失去现有的地位。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如果魁省未来依然按照全国新移民数量10%的比例接收新移民,到2040年,魁北克将从现在的人口第二大省降到第五或第六的位置,人口的减少意味着魁北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在联邦体系中分量的降低,给魁北克的未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甚至负面影响。面对现实,曾在2022年魁省选举中称“如果每年接收的新移民超过5万将是一场灾难”的CAQ政党不得不妥协,明确表示不应该把移民视为问题,而应该视为解决魁省面临挑战的资源,并任命了具有商界背景、希望扩大魁省移民规模的前大蒙特利尔商会CCMM(Chambre de commerce du Montréal métropolitain)主席Christine Fréchette为移民厅长。在实际行动中,魁省在2022年至今也接收35万临时移民(临时外劳、留学生、难民申请者等),创下新的记录。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这位新厅长在今年5月份提交了魁省未来三年移民规划讨论稿,承诺在今年秋天开展针对这一规划的公共咨询。 两种场景 这个移民规划讨论稿对移民问题提出了11个讨论方向和2种场景。讨论方向即政府计划要做的事情,相当于给民众画出一个框架,要求民众在这个框架内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其内容,这11个方向分别是: 提高懂法语的移民人数。法语是魁北克的官方语言,移民能够用法语交流对参与魁北克社会至关重要。如何提高魁省移民的法语能力有两个途径,一是强制经济类移民必须懂法语或者优先选择懂法语的移民申请人,二是提高移民申请人懂法语的比例; 提高法语化,具体办法包括 – 支持抵达的移民学习法语; – 在移民抵达前增加为其提供的法语学习服务; – 提高临时外劳的法语水平; – 与企业合作,提高工作场所的法语能力; 增加魁省挑选移民的比例从72%到77%,根据魁省与联邦政府达成的协议,魁省只能挑选经济类移民,家庭团聚和难民则由联邦管辖; 经济类移民的重要性,同样存在两种场景,一种是维持原来的比例,另一种是增加其占比。在劳动力人口短缺的大环境下,增加经济类移民对魁省来说至关重要。魁省的经济类移民在2011年的时候还占总移民人口的70%以上,到了2019年则掉到57%,到2020年更是降到51%,随着疫情后重启和撤销防控措施,这一比例在2022年回升到66%。在场景1的设想中,这一比例将在2027年重回70%; 吸收更多年轻新移民。鼓励更多的年轻移民到魁省,以对抗魁省老龄化的趋势,考虑到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潜力,更有利于融入本地社会; 缩短移民申请等待时间。和联邦政府协商,确保魁省移民的申请处理能在12个月内完成,魁省移民厅计划90%的魁省移民申请人在6个月内获得CSQ(Certificat de sélection du Québec)。获得CSQ的申请人还需要向联邦移民部(IRCC)递交申请以完成后面的程序,但近几年IRCC处理来自魁省申请人的文件非常慢,多次引发魁省政府的批评; 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寻找魁省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移民申请人,包括缺人严重的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领域; 技能确认,找到确认移民申请人技能的有效办法,以便其能够通过从事与技能相匹配的工作来快速融入魁北克劳动力市场; 移民地区化,找到办法让新移民自愿定居到缺人严重的边远地区,而不是集中在蒙特利尔以及周边城市; 政府间协作,建立完善的机制给新移民提供从安家到融入到法语学习的一条龙服务; 人道承诺,继续魁北克的人道主义承诺,接纳难民和其他需要保护的人。 接下来的意见稿中提出了移民上限的两个场景,场景1是每年增加移民人数,到2027年达到每年6万人;场景2是按计划每年接收5万人不变,见下图: 移民构成-场景1   移民构成-场景2   虽然正式的公共咨询工作才刚刚开始,但已经有77份来自不同的机构涉及移民问题的意见书交到了咨询委员会。在同一天,魁省市政联盟(UMQ)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制定一项移民地区化的全省战略,以便让各地市政当局以及所有相关部门,如住房、劳工等部门提前做好准备。蒙特利尔市政府也呼吁魁省政府作出更多努力,确保有充分的资源接待移民,并给予市政府相关的财政预算。总之,关于魁省的移民问题,无论是省内各个政党之间的人数之争,还是魁省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筛选移民权利之争都是伪命题,因为魁省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民,需要多少移民,但愿这次为期三周的公共咨询结束后,从政府到民众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出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政策。  

用保守主义参与魁北克政治生活 ——访魁北克保守党党领Éric Duhaime

文 / 七天记者 颜宏 摄影 / 德昊 尹灵 Éric Duhaime 接受七天传媒记者采访 / 七天传媒图片 2022年10月,曾经在2018年魁北克省选中只获得1.46% 选票的魁北克保守党,忽然以13.1%的选票、黑马般的姿态冲进了魁北克人的视野,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这个党,投向它的党领。 这位曾经的电台主持人虽然成为党领的时间不长,却几乎仅凭一己之力使得魁省保守党党员人数从原来的500人增加到6.5万人, 他究竟是谁?他是如何让一个边缘小党短时间内在魁省政坛上让人刮目相看,占有一席之地的? 2023年9月1日,七天记者在编辑部专访了这位年轻的魁省保守党(PCQ)党领Éric Duhaime。 经历 Éric Duhaime于1969年4月15日出生在蒙特利尔,后在Laval长大,是家中的独生子。父亲原本在建筑行业工作,从事俗话说的“锡匠”工作,母亲则是校车司机,后来两人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通风系统安装公司。虽然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却从小学开始就把Éric送入英语的私立学校,使得他从小就受到英法双语教育。或许因为自己的祖父是一名时政记者的缘故,Éric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最喜欢看省议会或联邦议会的辩论直播,这些在很多成年人看来枯燥乏味、高级吵架的电视画面却让小Éric看得津津有味,稍微长大一些就会把严肃的《新闻报》(La Presse)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连广告都不放过。 对政治感兴趣的Éric随后进入蒙特利尔大学学习政治,本科毕业后又到国家公共管理学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publique)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在他的青少年和大学期间,正是魁北克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Éric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当时的社会风气陷入了魁北克独立运动的风潮之中,是致力于谋求魁省独立的魁北克人党(Parti québécois)的积极分子。1991年魁北克政团(Bloc québécois)创立,他又同时服务于两个政党,并在1993-1999年长达6年的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担任魁北克政团党领的国会助理和政治顾问。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他的右翼保守和崇尚个人自由的思想理念逐渐形成。 和很多热衷于魁北克独立的热血青年一样,经历了1980和1995年两次魁北克独立公投和“米奇湖法案”(Accord du lac Meech)失败的挫折后,很多人都意识到魁北克独立建国根本不现实,从而转向更实际的谋求在统一的加拿大中获得独立特殊地位和更多权利的妥协状态,于是支持魁北克在加拿大联邦框架内获得更多自治权的民主行动党ADQ (Action démocratique du Québec)应运而生,Éric 也受该政党的吸引,在2003年进行的魁省选举中第一次从幕后的顾问、执笔、新闻联络人等角色走到台前,作为ADQ政党在Deux-Montagnes选区的候选人参选,可惜初战折戟,得票率只排第三。不过,由于他在竞选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他在之后的两年里担任了ADQ政党的政治顾问,为领导人出谋划策。 2005年到2009年,受雇于美国非盈利组织——国际事务全国民主研究所(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期间,Éric 先后前往摩洛哥和伊拉克等地推广民主制度,组织和鼓励当地民众参与到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政治辩论、民主治理等活动中,让他的政治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回到魁北克后,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建了一个非盈利组织——魁北克自由网络(Réseau Liberté-Québec),并决定不再躲在其他政客的阴影里,而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若要倡导自己的思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成为媒体工作者。于是他给自己规划先成为电台的主持人,再找机会进入魁省最大传媒公司Québecor旗下的某个报纸担任时事评论员,通过自己的节目和评论文章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之后的剧本完全按照他的规划实现了。 2010年,魁北克城Radio X电台主持人Jérôme Landry看到Éric的潜力,建议聘任他担任该台早间节目主持人,从此开启了Éric长达十年的主持人生涯。从2010年到2020年,他先后在Radio X、CHOI Radio X 91.9 Montréal、FM93、FM98.5等电台担任主持人,搭档越来越大牌,节目时间段越来越黄金,他同时开始在魁北克日报(Journal de … Read more

魁省“狩猎天堂”距世界遗产又进一步

L'île d'Anticosti.

七天记者 颜宏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大会”确认地球上有些地方具有“杰出的普世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应该构成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自1975年12月17日生效的《世界遗产公约》,正式把这些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使其免受人类或动物入侵,非经授权、不受监控、行政疏忽等造成的各种破坏。到今天,这份世界遗产名录共有157个成员国的962处遗址(745处文化遗址,188处自然遗址和29处综合遗址)。加拿大自1976年7月23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2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加拿大世界遗产共有20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9项、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1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14位。魁北克老城因着法式风情而入选文化遗产,是北美唯一一座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城市;位于加斯佩半岛、拥有136万年历史鱼化石的Miguasha National Park则被列入自然资源遗产,如今魁省又有一处可能被列入自然遗产名录,那就是被称为“狩猎天堂”的 Anticosti岛。 历史演变 Anticosti岛是位于圣劳伦斯湾东部的一个天然岛屿,长222公里,宽在16到48公里之间,总面积达到7900平方公里,比爱德华王子岛省还要大,与地中海的科西嘉岛相当,是魁北克省第一大岛,加拿大第 20 大岛,在世界上排名第 90位。这个岛虽然很大,居民却很少,至今只有300人左右,大部分居住在岛西端的Paul Menier村,由Cote Nord市Mingany District Municipality市政管辖。目前抵达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坐船,二是乘飞机。乘船可从Sept-Îles、Havre-Saint-Pierre 、或者Rimouskidi 等市镇出发;乘飞机则可以从Sept-Îles、Havre-Saint-Pierre或Mont-Joli出发,都可以到达岛上的Paul Menier港口小镇,不过一年中只有4月到次年的1月通航,中间有3个月无法抵达。 该岛位于北纬 49°和 50°之间,西经 61°40′ 和 64°30′ 之间,北面被Jacques-Cartier海峡与拉布拉多半岛隔开,南面被Honguedo海峡与加斯佩半岛隔开。全岛的海岸线长达520 公里,布满岩石且非常险恶,除了 Gamache Bay、Ellis Bay 和 Fox Bay 外,几乎没有可供船只避险的地方。它有时也被称为“圣劳伦斯海湾公墓”,因为有400多艘船在其海岸线附近沉没。岛上河流众多,其中不少河流穿过深邃的峡谷和沟壑流向南北海岸。根据地形,Anticosti岛可分成泾渭分明的三个不同区域,东西两侧是与海岸相连的海拔不超过150米的低洼地区,中间则是海拔高300多米的、由起伏的山丘构成的高原。岛上的岩石形成一个连续的沉积层,厚度超过2000 米,是奥陶纪(Ordovician,距今4.85亿到4.43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距今4.44亿到4.13亿年前)时期北美东部最完整的地层。 几千年来,Anticosti岛一直是居住在陆地上的原住民领地,将其作为狩猎和捕鱼的场所。 伊努人(Les Innus)将它称之为 Notisquan,意思是“猎杀熊的地方”;米克马克人(Micmacs)则把它称之为Natigosteg,意思是“前面的土地”。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公元前75年的迦太基人文献,称有朝圣者每隔三十年会离开英国去往宙斯之父Cronos的避难处朝拜,而这个避难所可能就位于Cap-Breton岛或者Anticosti岛。探索北美新大陆的开拓者Jacques Cartier是在1534年的航海日志中第一个提到这个岛的欧洲人。到了1535年8月15日,他再次路过这个岛,并给这个岛命名为Assomption(因为那天是法国的圣母升天节Fête de l’Assomption)。160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表彰发现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地区的探险家Louis Jolliet而把这个岛赠给了他,他带着第一批定居者来到岛上,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小型的加固的商店,可避免其皮毛货物和家人不受爱斯基摩人的袭击。在他死后,他把这个岛赠予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但他们都没有像父亲那样呆在岛上,而是很快离开。法国在与英国争夺北美殖民地失利后,这个岛于1763年被并入纽芬兰的英属殖民地,后在1774年并入魁北克。 1873年,来自法国的Pierre Doucet和Elisabeth Bezeau夫妇以及Bezeau的弟弟François Bezeau来到这个岛定居。他们靠农耕、捕猎和捕鱼为生,一直生活了34年,养育了7个孩子,期间不断有别的家庭来到这里,到1896年,岛上的居民已经有15户之多。这期间岛上没有医生或护士,一年有6个月与外界断开联系,每年只有一个牧师来到岛上做客,直到1895年,在法国靠卖巧克力起家的富商Henri Menier以12.5万元的价格将这个岛整个买下,作为他个人的狩猎和捕鱼场所。他让人到处搜寻能适应岛上恶劣气候的北美动物物种带到岛上:海狸、野兔、驼鹿、狍子、野牛、水貂、驯鹿和麋鹿等等。他在岛的北部建造了以他母亲命名的Baie-Sainte-Claire小村庄,后来发现岸边的珊瑚礁和岩石阻碍船只停靠,他又把整个村庄搬迁到了大约12公里远的地方,并修建了现在的Port-Menier港口。他还在岛上修建了一座城堡,给当地人配备了捕鱼设施,并准备在采矿、木材采伐以及开发泥炭资源方面大显身手,不幸的是在1913年,他因肺结核而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孩子,这个岛的所有权转到了他弟弟Gaston Menier的名下。但他觉得这个岛没什么价值,就在1926年把它卖给了一家造纸厂Wayagamack Pulp and Paper Company。但在1953年10月3日,这家公司的负责人Frank Wilcox借口火灾风险高、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为由,亲自动手在Henri … Read more

从央行暂停加息看危机并存的加拿大房地产市场

七天记者 颜宏 今年夏天以来,在民调中持续领先于自由党的联邦保守党加强了对自由党现行政策的攻击。在筹款中同样领先的保守党还利用总理特鲁多官宣与妻子分居的时机,打造党领、也是下届联邦总理候选人Pierre Poilievre“好男人”人设,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投入300多万元在全国各地的社交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和刊登广告来树立其好丈夫、好父亲形象。其中一个广告由其妻子Anaida Poilievre (婚前姓氏为Galindo)配以画外音,展示Pierre Poilievre小时候的照片以及他与妻子儿女相处的温馨场面,介绍他在邻居、孩子和她本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在另一个广告中,Pierre Poilievre本人的画外音在抨击自由党政府,称他们把加拿大搞的一团糟,一切都是支离破碎的:高昂负担不起的生活成本,社会不安全,民众分裂……画面却依然是他和年幼的儿子玩拼图游戏的温馨画面,言外之意保守党可以把碎片整合在一起。除了通货膨胀、央行加息、治安混乱、住房危机等,他又警告说加拿大正在和时间赛跑,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抑制通货膨胀,把贷款利率降到较低水平,加拿大可能面临比美国08年次贷危机还严重的房地产危机。理由是很多加拿大民众在2020、2021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房地产市场逆势繁荣时购买的房屋,房价虽然比疫情前高出10-20%,但当时的贷款利率低,等到了2025、2026年,贷款到期续约时如果利率像现在这么高,他们将面临断供的风险,导致新一轮甚至比08年更严重的房地产危机。 事实真有他说的这么严重吗? 暂停加息 Pierre Poilievre言之凿凿,并佐以数据。2023年加拿大家庭的负债率高达185%,也就是说每个家庭收入100元钱,对应的支出会达到185。当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美国的家庭负债率只有170%,而当时的房屋贷款利率比现在低多了。在加拿大,为了对抗通货膨胀,央行从去年三月开始,把基础利率从0.25%经过10次加息提高到了5%,使得加拿大的5年固定房屋贷款利率从2020年的1.7%直接涨到今天的6%左右,增幅接近300%。在这位党领看来,如果房屋贷款率在这些人的5年贷款到期时没有降下来,会有大量的人无力偿还,不得不忍痛出售自己的房产,而他们的房产因为在价高时购买,估计想卖也没人肯买,届时会有大量的家庭破产。更严重的,由于民众的大部分抵押贷款均由国有的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 (CMHC) 承保,如果出现一系列破产,最终是纳税人买单。 不过加拿大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并不同意他的说法,在经济学家看来,加拿大央行的高息周期无法持续,原来预测央行会在2023年年底开始进入降息周期,但由于通货膨胀比预期的顽固,现在的预期改为2024 年降息,不会出现Pierre Poilievre假定的到2025、2026年依然高达5%以上的利率,毕竟加拿大的经济在第二季度已经出现大幅放缓的迹象,年化增长收缩0.2%。连原本计划再加息25个基点的加拿大央行也在9月6日议息会议上决定不加息,维持5%的基础利率。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Pierre Poilievre这些夸张的言论非常令人不安。更值得注意的是,Pierre Poilievre对加拿大央行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受政府控制一直颇有微词,他更希望央行为执政者服务。之前他曾明确说过,如果自己当选总理,会因为不同意央行的加息决定而解雇央行行长。他会采取其他的降低通胀政策,并促使加拿大央行降低利率。 其实作为G7 国家之一,加拿大的疫情后经济复苏表现并不算太差,拥有 AAA 信用评级,金融基本面稳定,机构稳定。Pierre Poilievre通过威胁解雇行长或想要指导货币政策来攻击加拿大央行,无异于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后尘,当时特朗普为了保持美国股市的高位以便体现自己的政绩,曾不断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施压不成后,又言辞激烈地批评美联储加息太快。 住房金融 至于加拿大是否会发生如Pierre Poilievre预测的那样比美国次贷危机更严重的住房危机,经济学家则认为不可能,因为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安全与美国市场完全不同,上次能躲过次贷危机,未来也会采取措施防范。 15年后回望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经过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和911袭击,美联储开启了宽松的政策来刺激经济,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一路被下调到1%。这导致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开始向低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不强的购房者提供低首付并且没有追索权的房贷,也就是次级贷款,而量化宽松直接导致了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带来更多的投机行为;之后,房价出现下跌,许多借贷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不高的违约成本让这些人选择违约。最后,违约潮愈演愈烈,蔓延到整个房地产市场。许多贷款人以很低的首付购买房屋之后,遇到房价开始下跌的情况,选择违约弃贷,因为违约的成本非常低,除了信用分数下降之外,银行并不能追索其损失,直接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大量银行破产。 但在加拿大,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首先加拿大的国有贷款担保机构CMHC在保障房产金融体制安全、为房产金融提供充足资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CMHC不仅承作贷款违约保险,更重要的是“监管”按揭资产证券化,为房地产贷款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在加拿大,如果首付低于20%,联邦监管下(统一由加拿大金融管理局OSFI负责)的金融机构依法必须投保贷款违约保险。而在美国对金融的监管则政出多门,联邦可通过美国货币总核查办公室(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美联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而在各州注册的银行则归州政府监管,不强制要求首付不足20%的贷款投保违约保险,导致美国业主的资金能力良莠不齐,一有风吹草动,立刻陷入断供的风险。其次加拿大的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审批非常严格,虽然不能排除一些市场上存在的弄虚作假行为。总体来说,从贷款违约率看,加拿大目前的房屋贷款市场还是非常健康的; 第二,加拿大的违约成本非常高,一旦不能如期付款,银行有权追缴借款人所有个人财产直至借款人宣布个人破产;第三,加拿大的次级贷款市场非常小,按照CMHC的估计,即使在最顶峰时也不到总贷款的5%,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23.5%不可同日而语。 回调有限 虽然加拿大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比较安全,但加拿大房地产市场还是出现了泡沫化的迹象。在G7国家的房价变化中(见下图)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前,加拿大的房地产价格涨幅与其他国家基本保持一致,但2015之后,加拿大的房地产上涨势头就一骑绝尘,把其他国家甩在后面。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在失业人数以及中小企业倒闭率创新高的同时,加拿大民众家庭的财务状况却获得极大改善。在疫情期间,得益于政府所发放的各种紧急救助以及活跃的股票和住房市场,几乎所有收入阶层的家庭财富都在增加。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前9个月中,整体家庭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长了5.2%。而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最低收入家庭和年轻家庭(主要打工者年龄在35岁以下)的财富增幅最大,分别达到6.3%和7.7%。尽管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上的低薪工人和年轻人打击严重,让很多人失业,但联邦政府的救助计划不仅让他们衣食无忧,甚至足以抵消其失去的工资。再加上史上低利率导致的更宽松信贷条件,鼓励这批人加入房地产市场的狂潮,成为购房的主力军,间接推高了房地产的热度。 G7国家房价趋势 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央行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开始“暴力”加息,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才出现回调的迹象,但也比很多业内人士预期的要慢,因为加拿大正处在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为了填补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极度短缺,疫情后经济重启,联邦和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吸引外来移民和劳工的力度,使得加拿大的人口增长率达到3.14%,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战后婴儿潮以来最高的增长幅度,加拿大的人口在2022年创纪录地增加了105万,其中大约96%来自移民,今年7月人口又跨过了4000万的门槛。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加拿大,住房的刚需也越来越迫切,因为人口增长强劲和新上市房源有限,即使在高利率下的房地产市场回调也会在有限的区间进行,不可能回到2015年之前。 加拿大人口增长趋势 总之,按照目前的状况,加拿大出现如Pierre Poilievre所说的房地产危机可能性不大,但并不等于没有风险。很多人之所以愿意投资房地产,是因为它杠杆大,相比实业投资周期短,回报率高,而且相对于现金和其他金融产品,房地产属于固定资产,在通胀发生时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经济持续性的增长,如果经济陷入衰退或滞涨,这些杠杆就会从利润变成巨大的窟窿,成为负担。

罕见:加拿大公开指责美国

七天记者 颜宏 8月29日,加拿大环球事物部在更新旅行警告时罕见地提醒性小众社区(LGBTQ+)人士若前往美国某些州,可能会面临歧视,建议前往美国旅游时提前核查下目的州的法律规定,并避免做出违反这些法律规定的举动。通常来说,此类警告主要针对的是被加拿大认为对性小众群体不友好的国家,如颁布了禁止同性恋法律的俄罗斯、埃及等。为了避免惹火烧身,这次的旅行警告总体上比较笼统,没有像以前类似的警告给出具体的信息,更没有标明哪个州,或者哪部法律法规有可能给性少数群体带来影响。联邦副总理、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还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这份警告是基于环球事务部监察特定风险专家的建议而制定的,不涉及政治或党派利益,只是为了保护海外加拿大人。不过她拒绝透露在发布警告前是否和拜登政府讨论过相关问题,并重申处好加美关系对联邦政府来说非常重要,加拿大将继续在各个方面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 面对这个少见的针对美国的旅行警告,不仅加拿大这边在极力淡化它对两国政治上的影响,美国方面也在尽可能冷处理。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科恩(David Cohen)在其后的一份书面声明中,没有直接提及旅游警告一事,只是表态称美国“主张平等并会平等对待所有人。美国致力于促进宽容、包容、正义和尊严,同时帮助促进性小众群体的平等。我们必须继续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这项工作,不仅在美国和加拿大,而且在全世界。” 保守之风 如今在美国民主党阵营中,支持包括性少数群体的所谓“弱势群体”不仅是政治正确,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有不惜大肆侵犯其他普通人权利的趋势。其实美国的政治正确之说,源自上个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自由派政治家、学术界和媒体生发出的话语体系,其内涵是保护弱势群体不受歧视和侵犯。但究竟谁是弱势群体、什么样的言行算是歧视和侵犯,则完全由自由派的政客、媒体和学术界说了算,逐渐成为左派政治思想体系中最具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核心元素,并日渐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按照目前的理解,弱势群体一般包括性少数群体LGBT+、少数族裔(主要指黑人、说西班牙语的人和原住民等)、非法移民、非基督教的宗教(在特定条件下指伊斯兰教),甚至气候变化、动物保护、素食主义……等等不一而足。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自由派曾长期影响美国的政界、学术界和新闻界,保守派则主要在基层、民间、商界及南方地区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派这种上纲上线的政治正确逐渐演变成在某些方面对普通人基本权利、乃至自由的限制和压迫,激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反感,并团结在保守的宗教势力周围。宗教势力影响强大后,开始有意识通过与政党的结盟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于是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来表达自己的世俗关怀,政客需要借助宗教来赢得选民,以实现自己对权力的诉求,最终形成了宗教右翼与日趋保守的共和党的深度绑定,其结果就是宗教保守主义日益共和党化,共和党正逐渐宗教保守化,最终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选出了总是让自己被一小群福音派牧师包围着的特朗普。特朗普执政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带来的破坏性却是长久的。凭借着难以想象的运气,特朗普居然在任内任命了3位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让最高法院保守派和自由派法官的比例由原来的5比4,变成了6比3。这些保守派大法官裁定的一系列涉及枪支、堕胎、学校里祷告、大学录取平权、性少数群体包容等案件让全世界惊呼“美国到底怎么了?”而有了最高法院的背书,保守派执政的各个州政府更是推出了一系列限制和禁止性少数群体的法律和规定。目前美国已经有18个州通过了限制或彻底禁止对未成年人提供性别确认医疗服务,10多个州在酝酿出台限制或禁止在学校内教授性取向的法律。支持性少数群体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表示正在追踪美国494项州立法机构制定的反LGBTQ法案,在这些法案中,230项将影响学校和教育政策,130项影响医疗保健的提供,40项影响公民权利,如法律规定的平等待遇,8项影响公共洗手间和其他共享设施。其中有83个法律提案已经获得通过并正式开始执行,包括禁止变装秀表演、限制跨性別者的自我认可(gender affirming care)护照以及禁止变性人参加运动赛事等。如今年3月佛罗里达州通过了全面禁止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讲授或探讨有关性取向及性别认同内容的法律。再比如田纳西州自7月份开始禁止在公开场合进行变装表演、不得为儿童提供自我性别认可医疗干预等。 过去五年间有关限制或禁止性少数群体的法案数量 于此同时,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暴力行为也在增加,比如在2022 年 11 月,一名 22 岁男子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一家 LGBTQ+ 夜总会开枪,造成5 人死亡、18 人受伤。美国纽约市2018年年度安全报告也显示,自特朗普上台以来,针对性少数群体成员的凶杀和暴力行为增加了86%。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加拿大环球事务部处发出上述旅行警告,既是出于对海外加拿大人的保护,也是出于对美国保守风气日盛的担忧。 加拿大的忧虑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原因,无论在现实利益还是遵循传统,加拿大都是美国的小弟,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乃至精神上都高度依赖美国。而对美国来说,一方面为保持大后方的平安、稳定,另一方面也为了以低廉的价格享用加拿大丰富的资源,对加拿大也算是照顾有加,双方形成了长期以来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但这一切在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完全变了。 秉承“美国优先”而上台的特朗普六亲不认,只顾美国,不仅在北美自贸协定上逼迫加拿大让步,而且毫不留情面地对加拿大的钢铝等产品加征关税,让加拿大的经济损失惨重。更严重地是,要求加拿大抓捕、引渡华为公司的前CFO孟晚舟。在十几个国家接到同样要求都“鸡贼”地不理不同,没什么大国外交经验、“傻白甜”的加拿大政府竟然毫无防范地照办了,结果引发中国的剧烈反应,几十年友好的加中关系一朝回到解放前,至今没有解套。 历史上,实力偏弱却在有些时候桀骜不驯的加拿大与美国发生过战争,有过不和,也和新中国敌对过,但是同时遭到美国、中国两个世界大国的厌弃还是第一次,书生气十足的特鲁多以及单纯的自由党政府毫无办法,在外交上陷入僵局,迟迟找不到摆脱泥潭的办法。同时面对超级“能打”的特朗普,特鲁多简直是“秀才遇到兵”,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寄托于2020年的大选把特朗普选下去,换上一位正常、顾全大局的新总统上来重塑加美关系。大选结果出来后,美国总统如特鲁多所愿换上了民主党建制派精英乔·拜登。可惜的是,拜登总统在上任三年多来不仅没有把美国团结起来,反而让美国的政治极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经济增长乏力,令人头痛的供应链危机和40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率,不断创新高的城市暴力犯罪、吸毒和无家可归者以及非法移民浪潮等等问题,不但没有减轻美国内部的保守风气,反而让美国社会更加撕裂,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邻国加拿大。加拿大保守党在党员大会上提出了多项涉及未成年人的性别认同提案,希望学校和家长在未成年人的性别认同上有发言权,而不是由未成年人自己决定,还希望禁止对希望性别转变的未成年人进行改变生活的医疗或外科手术。党领Pierre Poilievre也表示,学校应坚持教授基础知识,并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解决性别认同或性取向问题。而在保守党执政的新不伦瑞克省新修订的713法案(也称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法案)中规定16岁以下的学生如果使用不同的名字或代词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 联邦政府这次发布的最新旅行建议是在美国最大的LGBT权利组织人权运动(HRC)与其他民权组织一起于5月发布了佛罗里达州的旅行警告以及联合国人权组织对美国的批评之后,站队意味明显。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地点信息,但根据HRC发出的警告,主要集中共和党执政的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田纳西州、密苏里州和爱荷华州等州。旅游警告涉及虽然只是很少一部分性少数群体,但却显示出加拿大对目前美国社会风气的不认同,以及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忧虑,特别是这个美国两党都在竞争明年总统候选人的特殊大背景下,加拿大选择直面指责老大哥,相当于在给保守派的共和党撤火,增加自由派民主党的竞选优势。

宁付罚款不愿建房——蒙特利尔混住计划失败

七天记者 梓丰 过去几年来,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许多魁北克城市都在住房危机的泥潭中挣扎,不仅房屋的价格不断飙升,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承受而不得不推迟甚至放弃成为业主的梦想,租房的价格更是以年增长两位数的速度在上扬,让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以至于每年的7月1日搬家日前后,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都需要把注意力放到找房难、以及如何帮助因找不到合适的房子而面临露宿街头风险的家庭上。 衡量找房是否困难的一个指标是房屋的空置率。 加拿大抵押和住房公司(CMHC)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出租房的空置率从2021年的3.1%下降到1.9%,蒙特利尔的出租房空置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空置率是指在某一时刻无人居住的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一般来说健康房地产市场的房屋空置率应该控制在10%以内。空置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和住房富裕的表现,说明住房不紧缺,人们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调到其他城市可以很容易地租到房子或者买房,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反之,空置率越低,说明可供出租的空房数量越少,就越难找到合适的房子出租,一般来说低于3%的空置率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可能导致租房荒。而蒙特利尔超低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让蒙特利尔地区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特别是适合于家庭居住的4个半和5个半,比如5个半的房屋空置率已经低到了0.2%。 相应的,租房短缺的现实催生了房租的上涨和房主对房客的挑选。蒙特利尔的平均房租在2022到2023年这一年间上涨了13.7%,是过去4年来最高的涨幅,其中尤以一个半或2个半的小户型上涨幅度最大。在疫情前的2019年,这种单间房屋的平均租金约为770元,现在则达到了1118元,大幅增长了45%。因一套房子有多位竞争者,房主也会对租房人提出各种有利于自己条件,有些甚至添加了歧视性的条款,反正自己的房子不愁租。 今年6月,与全国各地的住房协会和市政协会合作,根据 2021 年最新人口普查编制的全国出租房屋指数 (Indice du logement locatif)显示,加拿大租房市场的社会经济状况正在以令人担忧的方式恶化,人们越来越难以负担得起的价格找到健康安全的住房。根据这个指数,加拿大的房屋租金价格在 2016 年至 2021 年期间平均上涨了 21%。其中以卑诗省的增幅最大,增长了30%;其次是安省,增长了27%;育空地区增长了24%排在第三。魁北克的租金平均涨幅为14%。也就是说在房屋价格和贷款利率飙升等因素让住房成本大大提高的大背景下,民众不得不在高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为住房支付更多费用,而那些租房家庭则越来越难以找到可以负担得起的住房,甚至根本找不到能住得起的房屋。在 2016 年和 2021 年,全国490 万租房住家庭中有 160 万户 (33%)将超过 30% 的收入用于住房,总收入的 30% 或更多用于住房的家庭被认为存在负担能力问题。在魁省,居民的业主率全国最低,40%的家庭要租房住,在全国各省中比例最高,更有高达四分之一的租房家庭将其总收入的 30% 以上用于住房的开支,让魁省的住房危机显得格外严重。面对困扰民众的住房问题,自诩为选民代表的各级政客也纷纷出台各种解决办法,但都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雄心勃勃的20-20-20 蒙特利尔历史上第一女市长普朗特(Valérie Plante)在2018年的市政选举中承诺自己上任后会解决蒙特利尔愈演愈烈的住房危机,如“粉色地铁”这样博人眼球更胜于可行性的方案一样,提出了著名的20-20-20政策,即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应预留出20%的面积用来建造经济适用房(指价格不高的房屋),20%面积用于社会廉租房(即由政府或非盈利组织拥有或管理的房屋),20%的面积用于家庭房(拥有3个卧室以上的大房),以此来解决可负担性住房的供应问题。 但当选后的普朗特市长很快发现这个雄心勃勃的20-20-20计划遭到房地产商的集体反对,根本推不下去,不得已在2019年提出了一个精简版的方案供市政议会讨论,并美化为北美第一个“商住共赢方案”的所谓“混合大都市方案”(une métropole mixte),即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一个新项目时,必须预留出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或者为社会住房预留出资金。其中把20%的家庭房比例降到了5%,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比例降到了10%到15%之间,还只适用5套以上住房的大型房地产项目。之后又经过多次辩论和修改,原本计划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方案拖到2021年4月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并缩水到建设5-49套住房的中小型房地产项目可以不建设按比例分配的经济适用房,但需要向社会住房基金缴纳相应数额的资金或提供建设相应住房的土地;而必须配备社会廉租房和家庭房的门槛也提高到建筑面积达到或超过4,843 平方英尺。 如今距离这项缓解蒙特利尔住房危机的措施实施已经超过两年,成果如何呢?根据本地媒体核实过的数据,自2021年4月1日以来,蒙特利尔共完成了150个房地产项目、总计7100套住房的建设,而其中的经济适用房和社会廉租房的套数为零,面积较大可以被视为家庭房的数量只有550套,占总数的7.7%。这些住房项目的开发商不约而同地选择向社会住房基金提供资金,也不愿意在自己的住房项目中加入经济适用房和社会廉租房。过去两年来,房地产开发商们给这个基金缴纳了2450万元,还有5家开发商联合向政府转让了一块土地,不够建设任何一个社会型住房项目。 一直对自己的“混合大都市规定”信心满满的普朗特市长在这个数据面前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计划还不成熟,市政府将尽快对其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改进方案。 谁的责任 普朗特在承认这个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同时,辩解说之所以不成功,是错误地预估了魁省政府在住房上的投资。如果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魁省过去在社会住房上的投资为制定该计划的基础,但实际上执政的魁省未来联盟(CAQ)政党做出了与之前执政党不同的选择,批评魁省政府在过去三年来没有给社会性住房建设拨款,使得“混合大都市计划”没能进行下去。但魁省政府早在今年3月份就指出,蒙特利尔的社会性住房问题并不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市政府的官僚机构效率太低,建设速度太慢导致的。省长François Legault直言不讳地指出,任何通过蒙特利尔住房办公室(Office municipal d’habitation de Montréal)主导的建设项目需要至少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魁省政府多次追加的建房经费,特别是在财政预算中预留的加快工地建设的经费,至今还在帐上没有花出去。 除了魁省省长对蒙特利尔的社会性住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颇有微词外,魁北克住房厅长 France-Élaine Duranceau也认为,这个雄心勃勃的“混合性大都市”计划不一定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而是希望通过创建一个新的魁北克经济适用住房计划(Programme d’habitation abordable Québec)来加快社会性住房的建设,增加供给端。也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普朗特市长的“混合大都市”计划太过理想化,注定失败,因为这既不符合市场规律,更违反人性。试想,一个新的房地产项目发售,花了大价钱购买新房的购房者肯定不希望与低收入或申领社会救济的家庭为伍,而如果一个房地产项目加入了社会性住房的部分也会拉低整个项目的档次,降低房产的价值,降低房屋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任何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宁愿付钱也不愿意在自己的项目中规划出一部分社会性住房。而房地产商对蒙特利尔市政府更是多有抱怨,称市政府并不欢迎房地产投资,否则就不会制定各种难以达成的、令人窒息的规则,令开发商的建设成本大幅增加。房地产商Nicola Padulo表示政府不应该要求房地产商承担社会责任,他们投资房地产项目就是为了赚钱,而市政府出台的各种与社会性住房相关的限制措施给房地产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市政府应该给予赔偿。在他看来,城市就是为那些能负担得起自己住房的人而建设的,而负担不起住房的人就应该搬到别处能负担的地方去住。如果市政府非要给民众提供可负担得起的住房,就应该自己购买土地、雇用建筑商、建好住房并负责管理它,为什么要把这份责任推给房地产开发商呢。 … Read more

加国居首,魁省通胀何时回落?

七天记者 颜宏 加拿大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降到3%以下之后,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再次上扬,超过3%,达到3.3%,和5月份的3.4%相差无几,这意味着加拿大央行采取的激进加息手段并未能如预期那样奏效。统计局把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与6月相比有所上涨归结为汽油价格下降的幅度有所放缓。数据中体现的积极一面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杂货价格虽然仍在上升,但增幅开始出现回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低于6月的数据,主要是由于水果和烘焙食品价格涨幅放缓。 下图为过去一年来魁省通货膨胀的情况,可以清晰看到食品杂货(红线)和住房(绿线)的通货膨胀都高于平均值(蓝线),且波动不大,而影响通货膨胀平均值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也就是汽油价格的起伏。当能源的价格开始上涨,或者“下降不那么多”时,就会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施加新的压力。 魁省过去12个月的通胀情况 通胀可能长期存在 尽管在2021年通胀开始抬头时,从美联储的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到加拿大央行行长Tiff Macklem都一直强调通胀是暂时的,民众不必恐慌,但事实却很快打脸。为了对抗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加、美等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加息的抑制措施。从去年3月开始,加拿大央行经过11次加息后,基础利率从0.25%增长到 5%,达到 22 年来的最高水平,但也没有达到将通胀降至1%至3%的目标区间。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Moshe Lander甚至表示,上个月较低的通胀数据可能是一个“幻觉”,加拿大将长期与通胀做斗争,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判断。 首先,早在去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二代经济学领军人物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曾对通胀做出论断:“一切通胀问题的根源都是货币问题”,这一轮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同样是货币超发的结果。特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抗疫无能的情况下,美联储、各国央行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大肆发钱给民众以帮助他们对抗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影响,造成流动性泛滥,人们在享受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在推高物价水平。 其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启的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使得各国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日渐加深。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国制造的崛起,竞争不过的美国又开始高举保护主义大旗,带领盟友掀起逆全球化浪潮,严重扰乱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又进一步给已经开始紧张的供应链带来延误、混乱乃至断裂,直接导致各类商品成本上升。 再者,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都出现了自二战以来的首度萎缩,同时人口出生率也开始下滑,各国面对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劳动力短缺同样会推高通货膨胀,因为劳动力紧缺,员工就会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而当工资增长并不符合劳动生产率或是利润率的增长,被增加出来的工资费用,势必会迫使雇主为转移成本而抬高商品价格,进而推动通胀。其次,同样因为劳动力紧张,企业会更倾向于进行更多生产和投资,以此弥补劳动力短缺、抑制全球化之下的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压力,但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并且提高员工在薪资上的议价能力,为高通胀埋下伏笔。 第四,已经僵持了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也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明显的推高作用,原油、天然气等价格都出现暴涨。再加上发达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制裁和经济限制措施,覆盖经济、金融、能源、科技等诸多领域。制裁不仅使俄罗斯经济受到打击,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让通货膨胀更加雪上加霜。比如俄罗斯是重要的化肥出口国,对俄出口的制裁提高了食品生产中最重要投入之一的成本。 食品杂货首当其冲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食品杂货的通货膨胀一直高居各个领域榜首,特别是肉类、烘培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其中肉类产品生产是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受到潜在劳动力短缺、物流中断、食品工厂和配送中心运作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为了防控疫情,农产品生产者不得不在防疫、消毒等设备和人员上花费更多,多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而烘培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交战中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都盛产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谷物,因此被称为 “欧洲粮仓”。对于烘培食品的基本原料小麦来说,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第一和第七大出口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严重推高了粮食产品的价格。其次是各种制作烘培食物的其他原材料也在大幅上涨。美国面包师协会曾跟踪包括甜味剂和可可在内的核心原料价格,发现前50种原料中有49种的价格都在不到一年内上涨了5%到10%。例如,甜味剂成本全面上升,无论是飓风让路易斯安那州的甘蔗提炼厂关闭,还是干旱使中西部地区的甜菜产量萎缩,都从各个方面增加了烘培产品的成本。 对新鲜水果蔬菜来说,除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手短缺导致人力成本增加、能源价格上扬代来的交通成本飙升等因素外,极端气候的影响也不可小窥。加拿大和美国创纪录的高温,创纪录的洪水和干旱等严重扰乱了农产品的生产。比如加拿大人食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大多数进口于墨西哥和美国,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中央山谷,而中央山谷目前正在经历严重的干旱天气,农户们严重依赖的地下水也正在枯竭。 2023年7月将成为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极端天气事件对粮食供应的影响已经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202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三分之二的卡路里来自四种主食: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这些作物中至少72%是在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和阿根廷这5个国家种植的,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国家发生气候灾难都可能使整个世界陷入粮食危机。这也是为什么前一段时间印度政府决定停止所有非香米大米的出口,直接导致加拿大发生哄抢大米的原因。 魁省通胀最高 魁省因其低廉的房价和能源价格,一直是加拿大主要人口大省中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一直追随加拿大全国的平均走势,但这一情况从去年12月份开始出现偏离。2023年至今,魁省的通货膨胀指数为4.7%,安省和阿省则只有4%和3.4%。在7月份的统计报告中,魁省的通胀率为3.9%,全国第一。具体细分,魁省的食品杂货通胀全国第一,住房通胀全国第三。 过去两年魁省与加拿大通胀对比 包括魁省在内的全国各个地区,商店中食品杂货的通货膨胀要高于餐馆的通货膨胀,但恰恰是餐馆就餐成本的大幅增加拉开了魁省与其他省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换句话说,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在魁省餐馆吃饭的费用增长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魁省餐馆行业的从业人员极其短缺,导致有的餐馆不得不一周只营业3、4天。而餐馆为了留住人,不得不大幅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增加的成本自然转移到消费者的账单中。除了食品外,魁省的住房成本上涨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年以来,魁省消费者指数中的住房部分上涨5.8%,特别是蒙特利尔上涨7.1%,魁北克城上涨6.7%。与此同时,安大略省的涨幅为 5.3%,卑诗省的增幅为 5.4%。看来,魁省政府在降低住房成本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下图所示。 过去两年来魁省住房通胀指数对比 好消息是,7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食品杂货的通胀率出现放缓的迹象。RBC银行经济学家Claire Fan表示,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供应链压力缓解影响传至零售产品,预计未来几个月食品价格通胀将继续放缓。预计到今年年底,总体食品价格通胀将下降至接近5%的水平。

中国电视-重点关注:《乘着大巴看中国|为大自然办场音乐节》

微信图片_20230808100136

8月11日(北京时间),大型融媒体节目《乘着大巴看中国|为大自然办场音乐节》登陆央视频APP、纽约时代广场巨屏。《中国电视》邀您关注。 这档直播节目是应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之邀,立足2023 年“青海湖”音乐节开幕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中心联合打造。 在青海湖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现场执棒,郭艳华、马全、奥登格日乐等歌唱家倾情演唱《青藏高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阿尔山的姑娘》。同时,中国交响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青海省演艺集团共计480人组成了强大的演出阵容,以气势宏达的交响乐、合唱组合演出的形式,展现青海的美丽与神奇。 直播立体化呈现了青海的景、情、乐。您可以在节目中通过央视频大巴车的多路“特种设备”、8k航拍视角、“菁彩声”音频技术身临其境领略青海优美的生态,多角度全方位欣赏青海湖和周围的壮美景色,以及各类栖居在青海湖的野生动物,还可以与主持人一起深度沉浸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乘着大巴看中国|为大自然办场音乐节》更多内容: https://yspapp.cn/1h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