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与印度交恶为哪般?

七天记者 颜宏

Ce que l'on sait des fortes tensions diplomatiques entre l'Inde et la Canada

9月18日是加拿大国会复会的第一天,就在反对党挟着多周的民调优势摩拳擦掌准备就民众关心的物价、住房等民生问题对执政党发起进攻时,联邦总理特鲁多却转换了战场:令人震惊地指控印度策划谋杀了一名分离主义领导人。一个外国政府居然跑到加拿大的土地上搞暗杀,这还了得?反对党议员被这个惊天大消息镇住了,一致开始讨论起这个话题,让特鲁多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接下来,联邦政府又宣布因此案驱逐印度驻加拿大外国情报机构印度研究分析室(RAW)负责人Pavan Kumar Raid,限他在5天离境。几个小时后,印度的反击也来了,除了连发两份声明驳斥加方指控的“荒谬”、“动机不良”外,还召见了加拿大驻印度高级专员卡梅伦·麦凯(Cameron MacKay),并通知他印度决定驱逐一名加拿大高级外交官,这还不算,印度政府又对国民发出对加拿大的旅游警报,称印度人在加拿大不受欢迎,有可能受到攻击。加拿大和印度这两个同属英联邦的国家,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作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一直是印度民众移民的首选地之一。更是在最近几年由于加拿大实行“优先吸纳同母语移民”政策导致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潮退后,连续几年成为加拿大的第一移民来源国。根据2021年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的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出生于印度的南亚裔人口约260万,约占总人口的7.2%,且总量和占比还在不断飙升。加拿大也一直在寻求与印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包括一直在谈,但最近暂停的两国自由贸易协议,2022年推出的印太战略等等。特鲁多在2018年当选后首次访问印度时,为了讨好印度,一家五口在不到一周时间里至少三次穿上印度传统服装出镜,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斑斓服饰不仅让外界口瞪目呆,甚至印度人也高呼“受不了”,其中就包括专门穿上了锡克教传统服饰去参观金庙。尽管如此,因为特鲁多的代表团中有不受印度政府欢迎的锡克裔加拿大人而在印度受到冷遇。这种用力过猛而又一厢情愿的讨好成为特鲁多多年来一直摆脱不掉的污点。但无论加拿大如何努力拉近与印度的关系,两国的关系就是一直不冷不热,反而时刻有恶化的风险。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加拿大境内的锡克教徒推动的旨在独立建国的“卡利斯坦运动”(Khalistan)。

锡克教是崛起于15世纪的印度新兴宗教,曾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地域出现过强大的地方性独立政权——锡克帝国。19世纪末,英属印度将锡克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掠到英国充当人质后,锡克教徒开始从印度次大陆向世界各地迁徙,最早是前往英国,后来遍及大英帝国的属地。现在全球的锡克人口大约两千多万,其中一半左右都散布在世界各地。锡克男子尚武,尽管印度人口中锡克人只占2%左右,但是在二战时期的英军印度军团里大约20%都是锡克族人,战后就有一些人留在了英国和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人谋求独立之际,锡克人也谋求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1947年印巴分治并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后,独立梦破灭的部分激进锡克教徒掀起旨在独立建国的“卡利斯坦运动”,采取暴力行动谋求独立,导致印度中央政府和锡克人社区之间的关系紧张。1984年6月,时任印度联邦总理英吉拉·甘地(Indira Gandhi)动用上万军队发动“蓝星行动”(Operation Blue Star),进攻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但因指挥失误造成大约1800名庙内人员死亡,大部分是锡克平民,进一步激化了锡克教徒与印度政府之间的矛盾。英吉拉·甘地本人也在同年的10月31日被自己的锡克人保镖刺杀。在印度政府的强烈镇压和软硬兼施的分化下,印度本土的“卡利斯坦运动”转入地下,但在锡克人社区强大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卡利斯坦运动”仍十分活跃和激烈。

其中加拿大更是被称为海外“卡利斯坦运动”的渊薮,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种情况,还要感谢特鲁多的父亲老特鲁多(Pierre Elliott Trudeau)当时的一项移民政策。印度早在建国前就有发展核武的野心,但1948年转向“和平建设”后,核开发一度停止,不过到第三次印巴战争的1971年,印度人觉察到没有核武器无法保家卫国,于是决定发展核武器,并利用“和平研究核能”名义从加拿大引进的CANDU反应堆在1974年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让加拿大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背叛的时任总理老特鲁多决定放宽条件接受锡克教难民,让大量来自印度的锡克人来到加拿大定居,其中不乏激进分子。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加拿大境内的锡克人总数跃升至77万,主要集中在卑诗省。那些到了加拿大、美国的锡克人一改传统上不问政治、对祖籍国漠不关心的态度,转而变得热衷政治活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再加上有效的组织和抱团行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让每个政客都不敢忽视来自锡克人的选票。比如乘坐航班规定不能携带刀具,但锡克人就以佩戴装饰性的刀具是他们的传统为由得到豁免;再比如历届联邦政府都为讨好锡克人社区而设立锡克人议员候选人,甚至进入内阁,比如联邦新民主党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就是锡克人,而特鲁多政府的前国防部长、现任的发展部长石俊(Harjit Singh Sajjan)也是锡克人,尽管他在任职期间表现乏善可陈,还多次陷入争议,但不妨碍他继续留在内阁。

在加拿大的锡克人不仅争取自己在本地的利益,还在印度国内外各种搞事:在印度国内进行各种分裂运动,包括一系列激进袭击;在海外大张旗鼓举办“独立公投”“建印度大使馆”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发生在1985年6月23日的印度航空182号航班空难。当天,一架印度航空的飞机在执飞多伦多—蒙特利尔—伦敦—新德里—孟买航线时,被一名“卡利斯坦运动”成员放置在行李箱中的炸弹炸毁在爱尔兰领空,导致机上22名机组成员、307名乘客无一生还,其中130多人是不到18岁的儿童,大约有270人为加拿大公民,这起空难是锡克教极端分子在海外策划的最严重恐怖事件,也是有史以来导致机上死亡人数最高的航空恐怖袭击事件和发生于水域上空的最惨重空难,更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谋杀事件,策划这一恐怖行动的Babbar Khalsa组织的创始人就住在温哥华。

尽管如此,加拿大却并不同意印度把“卡利斯坦运动”认定为恐怖组织,而是认为作为民主国家,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只要这个运动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就不是恐怖组织。为了拉拢锡克人的选票,还有政客常常参加他们的各种示威、游行和节庆活动,无形中给锡克人的独立运动站台。加拿大政府因此经常招致印度的不满,而如果加拿大政府面对压力偶尔对印度妥协时,又会引发国内锡克人社区及反对党的批评,因此常常陷入里外不是人的窘境。相当于这些年来,联邦政府一直在印度政府和锡克人社区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总是想打“擦边球”,因此无论怎么做都会被另一方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拿大境内的锡克人更是把“卡利斯坦运动”搞的如火如荼,让“卡利斯坦”的黄色旗帜出现在各种场合,还多次组织毫无约束力的“独立公投”,加拿大政府虽每次都声明“不承认公投结果”,但放任公投本身必然引发印度政府的极度不满。再比如在今年的示威游行中,锡克人公然把英·甘地被刺杀的画面重现,鼓励“复仇”,更是让印度政府大为不满。印度政府也对“卡利斯坦运动”越来越不客气,今年4月份,为了抓获一名声名鹊起的新生代锡克教独立运动领袖,印度警方不仅布下天罗地网,还为了保密给当地断网,导致当地2700万人的正常上网受到影响,可见印度政府的决心。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引发这次加印外交战核心的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出生在旁遮普邦巴尔辛布尔村,今年45岁,1997年持假护照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但在审理过程中被发现造假而被拒。在申请被拒11天后,他与一名同情他的加拿大公民结婚,以团聚名义申请到永久居民,并非是特鲁多说的加拿大公民。他曾以做水管工为生,后来成为“卡利斯坦运动”的领袖,“独立公投”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也是素里锡克教寺庙Guru Nanak Sikh Gurdwara Sahib的负责人。早在2016年,印度当局就指控他与2007年旁遮普邦的一起爆炸案有关;2020年又将他列入恐怖分子名单,指控他“煽动锡克教徒投票支持分裂国家,煽动反对印度政府”,还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他发出了“红色通缉令”。2023年6月18日晚上,做完晚祷的尼贾尔走出寺庙后,在停车场驾车准备离开时受到两名持枪者袭击,身中多枪后身亡,枪手则登上第三人驾驶的车辆逃走,案件至今未破。他被杀后,有关他被印度特工杀害的猜测就在社区内流传,连卑诗省省长David Eby也发声称对“有人在众目睽睽下在宗教场所外被杀”感到不安。

在这次G20峰会期间,联邦总理特鲁多在仅有的与莫迪会晤期间也提到这起案件,主要想表达两点:1、任何有外国政府参与的,在加拿大领土上杀害加拿大公民的行为,都是对加拿大主权的侵犯,这是不可接受的;2、加拿大是一个法治国家,保护加拿大公民是捍卫加拿大主权最基本的要求。随后特鲁多表示加拿大的执法和安全机构将持续确保全体加拿大公民的人身安全,并采取一切手段追究这起谋杀案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特鲁多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莫迪更是不示弱,于是就有了莫迪“训斥”特鲁多的新闻流出,场面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引发印度和加拿大两国国民的不满。更让特鲁多丢脸的是,自己的专机还不争气,居然就坏在了印度,无法按时回国,让他又在印度多看了两天的冷脸。回来之后的特鲁多直接翻脸,以一国领导人的身份指责印度政府特工在加拿大搞暗杀,还一不做二不休,驱逐了印度使馆负责情报的高级外交官,这是一般只针对敌对国家才会采取的措施。

其实,围绕锡克人的一系列争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加印关系,这一次特鲁多突然发难也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联邦公共安全部长Dominic LeBlanc就表示过去几周,包括总理办公室的国家安全和情报顾问Jody Thomas、加拿大情报部门CSIS负责人等多次访问印度,就上述指控和印方情报部门对话,现在看来对话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特鲁多的指控已经说出去3天了,至今没有公开已经掌握的证据。不过特鲁多表示一直在与美国保持着“密切合作”,包括公开披露对印度的指控。按照加拿大人的说法,他们现在已经把他们掌握到的有关尼贾尔之死的内幕消息通报给了加拿大的西方盟友,包括五眼联盟成员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并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开已经掌握的证据。美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也证实说,“我们一直与加拿大同僚就此事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对这些指控感到非常担忧,并且认为进行全面公开的调查很重要,我们敦促印度政府配合调查。”尽管如此,不少时事观察家都认为这场外交纠纷给美国以及盟友出了道难题,因为后者一直试图讨好莫迪以共同反对中国。还有部分英联邦国家也担心,事件会牵动其国内的锡克人社区,从而引发内部政治动荡。如果有关指控得到证实,西方国家将被迫在加拿大和印度之间做出选择,一边是支持法治原则,另一边是现实政治。这件事对在美国推动下的英语系国家间情报共享也是个冲击,加拿大国内要求中断和印度共享情报的呼声也十分高涨。

有分析人士称,加拿大这一段以来的外交心态呈现出一种“挑衅”的激进姿态,如连续炒作外国干预大选的话题,再比如和美国军舰联合过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等。而令人忍俊不住的是,加拿大朝野一直鼓噪中国干涉加拿大选举,结果现在搞僵的反而是它们一直试图联手对付中国的印度。曾一手挑起“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热潮的《环球邮报》也专门发表社评,呼吁“是时候重新检讨”,连日来一些加拿大名流也纷纷在网上发言,称此前加拿大政客“瞄歪了靶子”。

没想到后果如此严重的特鲁多在第二天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口气软化称“并非想激怒印度”,只“希望新德里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但如此“过火”的事岂能是态度软化就能翻篇的?就算是国内的民生问题更紧迫,不去追究了,印度会给他这个台阶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事态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