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Q被要求暂停所有IT合同30天

在魁省审计总长Guylaine Leclerc揭出魁省汽车保险局(SAAQ)数字化平台SAAQclic相关的各种问题后,魁省第一任安全和信息厅厅长Éric Caire被迫辞职,并把SAAQ的执行董事会主席换成省长François Legault的得力助手Dominique Savoie,但似乎什么都没改变。4月10日,魁省公共采购局AMP(Autorité des marchés publics)宣布鉴于SAAQ未能采取任何纠正措施,命令暂停所有与IT相关的合同30天。 AMP在发布的声明中解释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称:“AMP 自上个月以来进行的访谈显示,自魁北克审计长提交有关 CASA/SAAQclic 项目公共资金支出的报告以来,SAAQ 尚未实施任何缓解措施。该报告中令人担忧的调查结果也并未导致这家政府机构的运营方式发生任何重大变化,这表明 SAAQ 将继续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合同管理。”AMP是于 2 月 24 日根据魁省财政委员会主席Sonia LeBel的授权开始对SAAQ进行调查的。 除了暂停合同之外,AMP 还要求SAAQ“采取充分的后续行动,并落实所有必要的监控措施,以确保 CASA/SAAQclic 项目的实施以及与该项目相关合同中的公共资金支出受到严格监管。”包括立即以书面形式提交一份行动计划,明确为执行这些命令而采取的措施和计划实施的最后期限,并提供解释,证明这些措施在质量或数量上响应了这些命令。

大选进入第20天 两党都夸大集会人数

Une foule et un décompte de points.

今年的联邦大选造势已经过半,进入第20天时,自由党党领卡尼继昨天暂时造势一天之后,再一次行驶起总理的职责,暂停竞选与加-美关系团队开会,专心处理美国强征的关税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9日宣布的暂停加税政策中,并没有包括加拿大。也就是说美国对加拿大的汽车、钢铁和铝以及不符合美加墨(CUSMA)贸易协定的商品征收的25%的关税仍然存在,而美国征收关税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继汽车巨头Stellantis决定关闭安省温莎市 (Windsor) 的汽车组装工厂两个星期,导致多达4,500人停工之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位于奥沙瓦(Oshawa)的装配厂也已经停工,影响3,000多名员工,此次生产中断主要与来自托莱多(Toledo)的变速器零件短缺有关。 而在下周的各政党党领电视辩论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 120 多名市长和市政官员联名签署的公开信也在4月11日发布,信中敦促各个政党领导人承诺投资国家电网和高速列车,而不是修建跨加拿大的输油管道。 自联邦大选开打以来,保守党和自由党都举行了大型集会。保守党尤其强调了他们活动的人群规模,比如保守党党领博励志(Pierre Poilievre)就不断炫耀4月7日在阿省埃德蒙顿(Edmonton)召开的竞选造势集会上,称有超过1.5万名保守党的支持者参加。然而,媒体通过手动计数的方式核查了两场保守党和两场自由党的竞选集会人数,核实的结果却是实际参加人数可能远远低于两个政党在社交媒体公布的数字或向记者提供的数字。比如针对保守党大肆宣传的史上最大竞选集会——埃德蒙顿集会,媒体根据博励志的竞选团队分享的全景照片中仅统计出 1,558 人。手动计数是通过将图像分成网格并计算可见的头部数量来完成的。 人群动态和安全专家、萨福克大学客座教授 G. Keith Still 表示,即使假设由于拍摄角度或视觉障碍而看不到大量参与者,达到 15,000 人也是不可能的。

不确定性比新冠疫情更可怕

美国总统特朗普用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肆意妄为、反复无常,不仅让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也令全球的供应链陷入混乱,特别是全球化高度集中的高科技产业。英伟达、苹果、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的供应商连日来先是被叫停出货,接着在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180度大转弯后要么被要求加班加点赶货,要么被迫重新审查所有订单,已经“没有前景可预测”。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仿佛“没有明天”的政策环境,比新冠疫情还难以承受。更有专家指出,如今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比起关税带来的直接成本,今后更大的挑战可能在于整个市场秩序都被打乱。 知情人士说,在这90天的“缓冲期”内,惠普、戴尔和Meta等巨头要求供应商加快准备零部件,并在越南和泰国尽可能多地组装产品,以应对7月之后可能再次发生的供应中断。与此同时,还有供应商反映,之前和客户商定好的订单全部作废。某主要笔记本电脑品牌的供应商高管说,以往客户都会至少提前给出两个季度的需求预测,但现在“所有客户品牌都告诉我们,5月份的所有订单和预测都不算数,计划需要彻底审查”。 表面看起来,目前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在升级,但由于北美的许多商业企业之间都有关系,进出口货源都和中国有关系,运销网络更是涉及加拿大和美国两国,因此关税问题深深伤害的企业利润。特别是那些直接从中国采购产品,然后从加拿大销往美国的中小企业,受到的损害更加严重。

魁省省长呼吁抗可以考虑转向中国

François Legault parle devant un lutrin.

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乱拳,魁省正在发起一项新的广告活动,以促进民众购买本地生产的产品并鼓励该省的企业,相当于在魁北克本地的范围内创造一个小的内循环。 在魁省各种媒体上刊登的广告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法语错误“se tromper”一词和特朗普的姓氏“Trump”联系在一起,宣传“购买魁北克本地的东西,就不会出错”。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不仅呼吁民众尽可能购买本地产品,帮助本地企业渡过目前不确定的经济难关,还表示本地的企业可以考虑转向中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贸易战中获利。 这是省长在Montérégie地区宣布向魁北克主要农业生产商 Produits Frais FMS 投资 500 万元,帮助其能够生产 100% 满足魁省自给的小胡萝卜集会上做出上述表态的。省长表示,我们传统上一直认为自己的是美国的盟友,以前也并不是中国的粉丝,但现在面临被美国市场封锁的威胁时,就不能不考虑任何可能性,欧洲、亚洲……这对某些企业来说是个机会,即使他们的成本略高于美国企业,但依然有很强大的竞争力。 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高级经济学家、北美著名宏观经济学专家Dean Baker近日也表示,加拿大应当尽快在此前为追随美国而向中国出口电动汽车追加关税的决定上做出更改。他认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疯狂行为让达成真正持久协议的前景变得十分暗淡。卡尼必须寻求与更稳定的合作伙伴达成更强有力的贸易协议。欧洲和拉丁美洲显然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需要参与其中”。 他指出,“与中国的贸易有机会带来巨大收益,尤其是在汽车行业,该行业与美国和墨西哥紧密相连。卡尼必须假设这些联系可能会在无限期的未来被切断”,而“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为加拿大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现在销售高质量、低成本的电动汽车。中国还开发了电池技术,电池可以在六分钟内充满电,与加满一箱汽油的时间相差无几”。“原则上,加拿大可以与中国谈判贸易协议,部分开放电动汽车市场,以换取技术转让的承诺,那么几年后,加拿大制造商将采用最新的中国技术,并自行供应大部分市场”。

特朗普2.0让加拿大正与美国全面脱钩

温哥华人站出来抗议特朗普 反加拿大主权遭侵害

自去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以来,因其毫不掩饰的吞并加拿大企图以及严重损害加拿大经济的关税政策成功让加拿大人的关注点从近十年自由党的执政表现转移到如何应对“特朗普2.0”版本的邻居上。 最近一段时间,加拿大社会“硬刚”美国的“名场面”可谓屡见不鲜。从加美两国冰球运动员在赛场大打出手、现场观众齐嘘美国国歌,到加拿大各地下架美国酒类商品,再到“雪鸟”一族卖掉美国度假的房屋,大批加拿大人取消去美国的旅游计划……很多人将“We resist 51st(我们反对成为第51个)”字样贴纸贴在各类物品上,抵制特朗普扬言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州”的挑衅言论。“Elbows Up”(肘部向上,寓意反抗)成为加拿大时下最火的口号,出现在T恤、棒球帽和汽车保险杠等各类物品上。这一短语源于冰球赛场上的肢体对抗,被热爱冰球的加拿大人挪用来表达对特朗普政府向邻国施压的强烈不满。 不仅主张对抗美国霸陵的自由党总理卡尼明确表示“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结束……美国在过去80年领导全球经济的时代已结束,加拿大必须做出改变。”原来特朗普的小迷弟——保守党党领博励志也不得不改弦更张,喊话称:“我们将不再依赖美国,加拿大会彻底重建。我们将重建经济,拥有新的海外贸易伙伴,把我们的商品送到世界各大洋彼岸的朋友手中。”

关税战 中国是认真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看到美国股市、债市、汇市都因他无理无据、异想天开地对全世界征收“霸陵关税”而剧烈下跌后不得不屈服,宣布只对中国征收总额高达145%的关税,暂缓对其他国家征税90天,而不少贸易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自欺欺人的政策,相当于给那些做转口贸易的人提供了一个可获得最高145%(对中国产品征收)-10%(进入美国市场需缴纳的的基本关税)的获利空间,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查清楚哪些产品是转口贸易。 反观中国,既然已经宣布对来自美国的产品征收125%的关税后,立刻推出了多种是否美国产品的核查机制。比如中国海关总署联合巴西、阿根廷建立跨境区块链溯源平台,要求大豆供应链中的港口、航运公司、贸易商上传全流程数据,包括种植地GPS坐标、收割时间、运输路径等。任何试图通过第三国“洗产地”的美国大豆,均需提供完整的非转基因认证及原产地证明。针对南美大豆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即随机抽取货物、随机指派检查人员,并公开违规案例。例如,若发现巴西某批次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杂质率与美国中西部大豆特征高度吻合,将启动深度检测并追溯资金流向。 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在4月11日发布关于紧急通知,明确半导体产品以“集成电路”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的规则。集成电路的制造链比较长,供应链复杂。从芯片设计开始,到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涉及大量环节,这个原产地认证规定相当于是明确了以芯片制造产地为原产地的规则,意味着在美国以外地区代工的芯片将不受反制关税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德州仪器以及一些模拟芯片IDM生产商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而英特尔、博通等近年来也开始分散了全球供应链,美国生产芯片的比重相对降低了,可能会对冲一部分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产品也征收125% 球又到特朗普脚下

Vue aérienne de centaines de conteneurs dans un port.

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除10%的基础对等关税外暂缓90天的额外关税时,因为中国反制美国的“霸陵关税”而被惩罚性的追加到125%,加上已经实施的20%,总额达到145%。但中国并没有后退,而是在4月11日宣布自4月12日起,对所有美国输华商品加征125%关税,以反制美国对华的加征关税措施。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称,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重申,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只会更加暴露出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胁迫的伎俩,并沦为笑话。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但是,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同时,中国还在世贸组织(WTO)就美国进一步提高所谓“对等关税”追加提起诉讼。而中国在WTO的发言中强调美国的措施已将全球经济拖入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一天都带来新的干扰,破坏了企业和所有经济体赖以生存的稳定。

联邦大选中的华裔参选人

Federal General Election Called

七天记者 梓丰 在加拿大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经济和主权危机的动荡时刻,提前举行的这次联邦大选可以说是一场全体加拿大人站在十字路口的生死抉择。最新民调显示,86%的加拿大人认为这次大选比以往都更加重要,而在安大略省和卑诗省,这一观点的支持率接近90%。每次大选中参选的华裔面孔也格外受到华人社区的关注,这次关乎加拿大未来前途命运的大选也不另外。本文统计了在候选人登记截止日期之后主要政党中华裔候选人的情况,供大家在投票时参考。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大选中联邦主要政党中共有约20名华裔参选,主要集中在安省和卑诗省,也是最近15年来参选人数较少的一次。在2011年的联邦大选中,全国共有23位华裔参选,7人当选;2015年的选举中,共25位华裔参选,6人当选;而在2019年的大选中,更创下了40位华裔候选人的记录,最终8人当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联邦自由党、保守党、新民主党和魁北克政团这四个主要政党外,还有至少10名以上华人以绿党、人民党、犀牛党等小党以及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本文没有收录。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初期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以及西方媒体的对中国抗疫的负面报道,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流传,再加上美国政客,比如“不靠谱”总统特朗普的信口雌黄,不断把“中国病毒”、“功夫流感”挂在嘴边,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波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仇恨潮、歧视潮,排斥潮;之后加拿大的政客和媒体则不断炒作中国威胁、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等议题,并延续至今,这种大范围对亚裔的仇恨、不友好的社会氛围给华裔参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由于孟晚舟事件引发的中加关系倒退甚至冲突也让华人在加拿大民众中的原有好印象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给最近两次参加联邦竞选的华裔候选人的竞选之路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即使如此,依然有这么多勇敢的华裔站出来,代表不同的政党争取发出来自华裔的声音,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版图增加一抹亮色。 今年参选的华裔候选人中,2021年大选中获胜的华裔议员继续争取连任的有自由党议员陈圣源(Shaun Chen)、叶嘉丽(Jean Yip)、缪宗晏(Wilson Miao);保守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以及新民主党的关慧贞(Jenny Kwan)。在2019年和2021年大选的报道中,本报对他们已经有所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这次加入的华裔候选人。 自由党: 张玮麟(Wade Chang),卑诗省温哥华Burnaby Central选区 39岁的张玮麟来自台湾,小学6年级时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取得法律学士学位后,曾在澳大利亚执业;后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取得企业管理硕士(MBA)。回到加拿大后从事国际培训律师,并自己创业。他倡导真正改变人们生活的进步政策,包括加强本地商业机会、推动社会创新和全球伙伴关系、保护加拿大的社会服务项目、确保中产阶级能够负担得起住房、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化动物保护等。他将在这个选区与同为华裔的保守党候选人阎洁明(James Yan)和新民主党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作战。 源植勉(Peter Yuen),安省Markham—Unionville选区 该选区的原候选人是争取连任的蒋振宇(Paul Chiang),但他在今年1月间进行的一次少数族裔媒体活动中表示,香港警方对一名保守党候选人郑敬基(Joe Tay)悬赏100万港元(约合18.4万加元),如果在场的任何人将该候选人带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他们可以获得这笔奖励。这一说法引发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后蒋振宇虽然道歉,并得到自由党党领卡尼的力保,但反对党不依不饶,最终他于3月31日深夜主动宣布退选,以帮助自由党止损。之后自由党选定了在多伦多警队服务35年的源植勉出战。源植勉去年10月被选定为安省自由党的候选人参加省选,但最终并没有成功。源植勉于1975年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在2022年退休前曾领导多伦多警察局的社区外展和多元化项目。他在当地的香港侨民和大陆华人社区拥有深厚的联系。他将在这个华人居住集中的选区对阵同为华裔的保守党候选人马荣铮(Michael Ma)和绿党候选人Elvin Kao。 池月(Maggie Chi),安省Don Valley North选区 这个选区的上一届议员就是陷入所谓“中国干涉大选”风波中心的董晗鹏(Han Dong)。董晗鹏被媒体爆料卷入“外国干预大选”风暴后被迫离开自由党党团。由Marie-Josée Hogue法官领导的外国干涉问题公开调查证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董晗鹏曾与外国势力合谋,损害加拿大利益。这一结论直接推翻了此前导致他辞去自由党党团职务的指控。董晗鹏也向《环球新闻》(Global News)、科乐娱乐公司(Corus Entertainment)及最早报道未经证实指控的记者提起诉讼,要求其公开道歉、赔偿名誉损失等。指控被洗清后的董晗鹏虽然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到自由党的意愿,但一直没有获得回应。在这个自由党志在必得的选区,自由党最终选择了同样是华裔,曾在多伦多市府从事公共服务12年,担任市府公园和娱乐部门政策和项目顾问的池月。她之前曾任Don Valley North及Scarborough市议员的资深顾问,被认为是非常了解该选区面临的挑战,知道如何团结民众,找到实际和持续的解决方案,并且善于处理当地关键问题的人,也受到当地居民和社区领袖的信任。 保守党 区泽光(Chak Au),卑诗省Richmond Centre-Marpole 区泽光是来自香港的移民,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移民前任职香港政府社会福利处,负责问题儿童感化教育,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的讲师、助理教授。1988年,区泽光举家移民加拿大,先出任了温哥华沿岸卫生局健康促进辅导组的负责人。在1999年至2011年期间,连续担任4届列治文市教育局的教育委员,是列治文教育局首位可以说中文的教育委员。2011年当选列治文市议员至今。他将在选区对阵自由党的华裔候选人缪宗晏和新民主党的华裔候选人Martin Li。 何诺轩(Vincent Ho),安省Richmond Hill South选区 今年只有32岁的何诺轩(Vincent Ho) 是一名律师,也是多伦多和约克地区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出生在密西沙加市,6岁时搬家到Richmond Hill山市,从小就是一名学霸,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分别在著名的约克大学Schulich商学院和Osgoode法学院深造,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和律师牌照,可以在安省和纽约执业的律师。他的候选人资格在去年3月就已经确定,已经进行了超过一年的竞选拜票活动。 巩俊庭(Greg Kung),安省Kanata选区 巩俊庭是三代移民,出生在卡尔加里,父亲是香港移民,母亲是在萨省出生的大陆移民二代。巩俊庭的父亲在他高中的时候去世,之后他休学一年,并搬到了上海的叔叔家里生活了一年半,在那里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家人都从事医疗保健工作,但巩俊庭却对政治、公共政策和经济方面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参与前总理斯蒂芬·哈珀的竞选工作,后被邀请搬到渥太华担任哈珀政府内阁部长助理及顾问,包括两任财长Jim Flaherty和Joe Oliver,目前是全职医疗辅助人员(Paramedic),同时担任安省假释局、刑事伤害赔偿局、执照上诉仲裁局的高级仲裁员,也是西渥太华社区中心和青年救助基金会的理事。 … Read more

关税战升级:一场注定失败的政治表演?

Bas les pattes!": comment la contestation contre Donald Trump monte en puissance aux États-Unis

七天记者 颜宏 4月5日在美国白宫前抗议特朗普政策的示威人群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还不到3个月,就已经把世界搅得血雨腥风。从加拿大是“第51州”的说辞到格陵兰岛、巴拿马,再到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乃至袭击胡塞武装,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展,反而让加拿大这样的忠实盟友寒心、愤怒,让全世界看出美国的虚弱:号称天下无敌的2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居然和被誉为“拖鞋军”的中东小国反政府武装——胡塞武装打得有来有回,甚至逼得“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后撤400公里躲进红海北部。 而在国内,马斯克领导的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对多个联邦机构进行大规模裁员和预算削减,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特朗普的激进驱赶移民政策和不透明的执法行动,甚至针对合法居留者的驱逐行动引发侵犯人权的批评;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的削减,威胁着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而针对性少数的LGBTQ+群体、女性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政策变化,也引发对公民权利倒退的担忧…… 面对无法解决的内外困境,自认为“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的特朗普居然异想天开地对全球“开战”,连无人居住的企鹅岛都未能幸免,妄想着出现美国“一发话,万国来朝”的场景。2025年4月2日,特朗普以“解放日”为名签署“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涉及185个国家和地区,并对60个“贸易逆差严重国”加征更高关税,包括几乎是世界最穷国之一的莱索托都被征收最高50%的“霸凌关税”。这一于4月9日零时1分生效的政策被称为“自二战以来国际贸易秩序的最大变动”,不仅引发全球股市震荡,近6万亿美元市值蒸发,更激起多国反制,将世界推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对抗漩涡。 螺旋上升 自4月2日“特朗普关税”落地后,立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仅有中国、加拿大等少数经济体,大部分国家都在保持观望、出言含糊:要么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举棋不定,要么打算用零关税换特朗普收回成命。有些国家政客或明或暗提醒美国“对手是中国而不是我们”,希望美国“专心整中国”从而放他们一马。甚至有国家一面给美国产品降关税,一面给中国产品加关税,希望以此“诚意”换来美方“谅解”,更多国家和政客则试图“坐山观虎斗”,希望中美激烈的关税碰撞两败俱伤,自己则待价而沽,无本博利。但他们却招来特朗普的嘲讽:“这些国家都在给我打电话,拍我马屁(kissing my ass),他们迫切地想要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他们说,‘先生,请让我达成一项协议,我愿意做任何事,我愿意做任何事,先生’。” 理论上讲,如果各国政府能联合起来,运用各自的办法对美国经济进行战略打击,让美国感受到痛苦,肯定会让特朗普三思而后行,甚至可能会让特朗普在面对国内、国外的压力下而撤回不合时宜的关税政策。现实的情况则是,目前各国的反应应验了经典的“囚徒困境”,即当面临两难境地时,个体往往会趋向于背叛集体、做出更利己的决定。不过,曾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经历过特朗普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判苦头的加拿大、中国等经济体却是例外,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多次特朗普式的“极限施压”:各让一步,海阔天空?不存在的。你让步就证明我施压是对的,如果加压就能获得更多让步;刚刚达成的协议,哪怕是特朗普亲自签署的,都可以随时推翻,毫无心理负担。比如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他就毫无顾忌地推翻已经实施了很多年的北美自贸协定(NAFTA),强迫加拿大和墨西哥按照自己的心意、吞下“毒丸”条款签订新的美、加、墨贸易协定(USMCA)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就被再次无情撕毁,甚至,根据USMCA附加条款从加拿大大量进口石油而导致的美国对加贸易逆差,居然成了美国对加拿大实施“花式关税打击”的首要借口。 正是基于如此惨痛的经验,这次在特朗普以关税为手段对全球“开战”后,联邦总理卡尼隔天(4月3日)就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加拿大政府将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措施,对所有不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CUSMA)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在4月8日,财政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又宣布,加拿大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零时1分生效。商鹏飞特意指出这是加拿大继续对美国向加方征收的所有不合理关税作出的有力回应。加拿大政府将坚定致力于尽快取消这些美国关税,以保护加拿大的工人、企业、经济和工业。 在特朗普按下“关税核弹”按钮后,中国政府在4月4日一口气宣布了11项连环反击政策,包括自2025年4月9日零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同时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接着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将斯凯迪奥公司(Skydio Inc.)等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1家美国企业高粱输华资质,3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并暂停2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产品输华;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等等。 不少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击力度“强于预期”,这是中国在贸易紧张局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密集规划的战术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相较于2018年特朗普挑起第一次贸易战时已有所降低。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厉兵秣马,做好了准备,也意味着中国不太可能与华盛顿展开任何谈判。 但如“巨婴”般的特朗普和他的草台班子班子不仅看不清现实,反而脑羞成怒地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在4月8日撤销其征收34%关税的反制措施,否则将取消与中国的一切预定谈判,并从4月9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50%的额外关税,总税额达到104%。就在4月8日当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还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特朗普总统让我告诉大家,如果中国主动提出要达成协议,他会表现得非常大度,但他会以美国人民的利益为优先。所以必须是中国先打电话来。”特朗普则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也非常想达成协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我们正在等待他们的电话。它会发生!”可特朗普等了一夜的“求饶”电话没等到,等到的却是中国的强硬反击,中国在美国股市开盘前宣布对等增加50%的关税,也就是从4月9日凌晨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84%的关税,以及更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和管制名单的企业,并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升级对华关税措施。至此,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互征关税的总水平都超过100%。在本文截稿之前,特朗普又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暂停除了中国以外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但会继续征收10%的基础关税,同时将中国的关税立刻追加到125%。还处于深夜的中国醒来后自然会出台相应的反击措施,看来两国的关税战还有得打呢。 美国的长期盟友——欧盟27个成员国也在9日投票表决通过了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产品涉及大豆、钻石、橙汁、家禽、摩托车、钢铁、铝、烟草等红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表示“必要时”可动用“所有可用工具”进行反制,包括一项于2023年推出但从未被触发的反胁迫工具(ACI),对美国的科技、银行等服务业进行打击。 注定失败 “特朗普关税”政策看起来鲁莽,但自有其逻辑。首先就是向外国收钱,弥补财政缺口,解决已经难以为继的债务危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这项收税政策到2034年可为美国带来2.2万亿美元收入,非常可观。美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量举债。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此后债务规模不断攀升。截至目前,美国的国家债务已经超过36.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12.2万美元。即便如此,共和党人还在推动延长2017年底通过的《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这或进一步加重美国未来数年的债务负担。而美国债务的无限扩大,举新债还旧债终将难以为继,市场早晚无法消化不断增长的美债供应量,高昂的偿债成本也让美国无法承受。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所谓“改革”也是为这一目标开源节流的措施之一。 其次是减少贸易顺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个对等关税政策一方面重点保护钢铁、铝制品、汽车、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削弱外国产品竞争力。例如,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可迫使车企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另一方面回应美国“铁锈地带”蓝领工人,也是特朗普铁杆支持者(MAGA)的诉求,这些群体因全球化流失大量制造业岗位。特朗普政府的高官,比如对等关税的推手之一,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表示希望出现“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在拧小螺丝来制造iPhone”的场景。按照他们的逻辑,高关税下,企业觉得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出口美国产品不赚钱,就会选择回美国建厂,从而提供就业和税收。 第三就是打压世界工厂、出口大国的中国。在特朗普的关税蓝图里,关税是一个“分级”手段,通过关税的高低和多少,确定谁是盟友,谁是伙伴,谁是对手国或敌对国,确定他们在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里的地位。再利用重新梳理和重置确立的盟友关系和生态体系将中国排挤出去,还想当然地强制中国为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霸权缴纳费用。其如意算盘是,从中国征收的每一分关税,获取的每一分收益,都可以投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单极生态体系的池子里,作为“遏制中国的公益基金”。 但这三个目标其实都是特朗普和其团队的臆想,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都无法实现。就说特朗普一直指责各国占美国便宜的贸易逆差问题,这其实是美元霸权决定的,他在故意回避逆差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需要美元来结算,那么美国就必须通过逆差向世界输出美元,这样才能保证世界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但反过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就是经济学界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但这个无解的难题对以前的美国政府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美国输出的是不值钱的美元绿纸,换来的是他国辛勤劳作生产的商品,保证了美国人的高品质生活。但特朗普政府却不愿意接受了,他既想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享受美元霸权,又想要贸易顺差从他国赚钱,这怎么可能? 再比如说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问题,制造业外流是过去40年资本逐利与全球化分工的结果,企业已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网络。关税虽提高进口成本,但重建本土供应链需数十年时间和数万亿美元投资,而特朗普当政只能持续四年,估计没有企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另外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的主因是太高的人力成本和自动化,而非单纯的“外国竞争”。即使企业被迫迁回,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也不可逆转。2018-2023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制造业岗位仅增加不到50万,且集中在自动化程度高的石化、军工领域,依然无法解决铁锈地带蓝领工人的就业需求。 多年来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研究的著名学者郑永年就表示美国的问题很清楚:经济导致社会不公平,导致民粹,演化成政治党争,再把国内问题国际化。美国从全球化获利最多,但是没搞好收入分配,这是他们自己的治理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美国企业从全球赚了很多钱,但政府没能力制衡资本、搞社会分配,反而向全球分摊成本。特朗普这一下“休克疗法”用力很猛,美国能不能醒过来,恐怕要打个大问号。

Sainte-Catherine 西大街步行街项目 市政府让步

Des piétons marchent sur la rue Sainte-Catherine, à Montréal.

因为蒙特利尔市必须更换19世纪末建造的Sainte-Catherine 西大街的地下基础设施,因此市政府决定借此机会重新开发这一区域,计划在今年夏天将Sainte-Catherine 西大街位于Guy 和 Saint-Marc大街之间的部分改造成纯步行街,但在一些商家的抱怨和市政反对党的反对下,市政府宣布取消这个步行街试点项目。 针对Sainte-Catherine这条商业大街改造三期工程的修订也在4月10日发布,调整的部分包括允许汽车继续在街道上行驶以给商家送货;进行地下工程改造时要想办法减少对商家的影响;优先考虑商家和消费者的方便等。这之前,当市政议员Soraya Martinez Ferrada公开反对这个步行街改造计划时,执政的Projet Montréal政党态度强硬,表示不会考虑更改计划。但随着Luc Rabouin当选为Projet Montréal的新党领,态度开始出现松动,并在和反对的议员多次交流后,最终后退一步,更改了原来的步行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