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网络版(11月13日)

编辑绪语: 自“博大文化视野”创刊以来,得到世界各地华文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各种佳作不断涌现。然而,因为报纸版面有限,许多优秀的来稿难以及时刊发,甚至不得不狠心放弃,而所有的诗歌作品也都一律拒绝。这难免挫伤了热心的作者和读者们的积极性,也难以完全反映“博大文化视野”的创刊宗旨,为此,《七天》编辑部决定,在保持印刷版的原有风格的同时,增加网络版的文章数量,同时发表优秀诗歌作品。 对于作者,下述几点请注意: 欢迎原创首发作品,对于在它刊发表过的优秀作品,也可酌情刊发; 作品内容、体裁不限,拒绝违法悖德,拒绝低级庸俗; 欢迎作者在文章后附上自己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和生活照; 文章版权归作者个人所有; 所有来稿都没有稿费,请勿告知银行方面的信息。 自本期开始,”博大文化视野“的网络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面前,欢迎您的继续关注,感谢您的热情支持!   《七天》编辑部 2020年11月11日   【鹏翔万里】 父亲的礼物 贺鹏 弟弟一直想知道当年父亲送给我的那件礼物到底是什么?几十年来,他多次和我说起这件事,我每次都笑一笑说,你不也有一件吗? 弟弟也笑笑,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我很清楚,弟弟并不是在意父亲到底是不是公平,而是因为好奇,想知道父亲给我的那件礼物到底是什么,因为父亲一直没说,我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那年,父亲要进城,问我和弟弟想要啥礼物,父亲第一次这么大方,我们兄弟俩激动得一时都说不出话来,赶快点点头,说啥礼物都行! 父亲摸了摸我俩的头就走了。 父亲从城里回来后,就神秘兮兮地把我俩喊到跟前,说每人给你们买了一件小礼物,不过,只有你们说出你们的一个理想来,这个礼物才能给你们,如果说不出来,礼物就没有了。 弟弟嘴快,说长大以后想当医生。 我当然也有理想,但没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只是腼腆地笑了笑。 父亲一把拉起弟弟进了里屋,让我回避。过了一会儿,又让弟弟回避,把我喊到里屋,从夹袄的侧兜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然后对我说,爹知道你想当作家,给你买的这件礼物非常神奇,只要你肯相信它的魔力,它就一定能够帮你成为作家。 我接过小盒子正要打开,父亲一把挡住了,悄悄告诉我,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开,要在你一个人的时候悄悄打开,里面会出现一位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 父亲最后还告诉我,不要告诉任何人,不然就不灵了。 我认真地收藏了这个小盒子,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给人看过。 如今,我已经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小说家了,说句实话,我的成长,的确和那个神奇的小盒子是分不开的,每当我要懈怠或想放弃,只要打开那个小盒子看一下,那位“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就会立即给我上紧发条,迫使我不得不去读书、写作,因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一直在诱惑着我。 弟弟也早成了一位主任医师,尤其在医院数字化建设方面,是全国很知名的专家,我和弟弟当年的理想都实现了。 前几天弟弟又说起这件事,我笑了笑,你真的想知道我那件礼物是什么吗? 弟弟说,想知道。 我说,其实我也想知道爹给你的那件礼物到底是什么? 弟弟说,那我们就解密吧。 我说,你随身带着吗? 弟弟说,当然,这件宝物从来没有离开过的身子。 我说,我也是! 弟弟说,那我们就拿出来吧! 我把手伸进衣兜里,对着弟弟,轻轻喊了一声“一二”,我俩同时亮出了父亲当年送给我们的宝物。 啊? 原来爹送给我俩的礼物是一样的,都是一面价值只有几毛钱的小镜子!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无词 蓝狐 总有一种声音,更易于流入心怀,产生共鸣。有人说,那是大地的声音,无词的,许久以来一直都在哼唱。 大地的声音和世间万物有关,和喧闹和孤独和降生和死亡和回忆和追索有关……和乔兰娜有关。 乔兰娜,生长在加拿大魁北克。人们称她为大地的女儿。 每天,乔兰娜都会怀抱着她那把大提琴,或拨弦,或拉弓,或击打,一边伴之以无词的哼唱,和所有聆听着的人们,以及人们心中的大地,在轻轻地交谈。 无词,自然无须有过多的辨别,无须传译,所有的听众,像是重又回到曾经陪伴过自己生长岁月的某一处长径上,用心拣拾起熟悉的足音。渐渐的,有人的眼角涌出泪来。泪水划过脸颊,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一如一个个流淌着挚爱深情的音符被植入土壤。乔兰娜笑了,因为她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她无词的哼唱中,以各自的真切情怀,开始了与大地的亲切的交谈。 每当如此,乔兰娜都会由衷感到,那是大地在和她的所有子民们,上演着一场撼动情肠的合唱。这合唱虽然无词,但是却无比嘹亮。 “可是,我原本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呢!”乔兰娜说,“所以,我需要用音乐来妩媚我的心情。” 乔兰娜当然知道,妩媚与鲜花与盛开有关。而她这朵饱含着对大地养育深情的鲜花,每一次唱与大地的无词的颂赞,想必更是会过多地汲取到大地的恩赐,使得她更加感怀充沛,花枝璀璨。或许,这也正是她所以妩媚的根源吧!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1月6日)

【文化杂谈】 谁是当下现实中的“赤裸生命”?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0) 步虚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考告诉我们:当作为例外状态存在的各类“营”(如收容所、拘留所、难民营、集中营、隔离区等)逐渐变成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支撑性构件,即使生活在自由、平等、法律上有人权保障的公民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随时有可能陷入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意义残缺的生存状态,即更具普遍性、隐秘性的赤裸生命存在,也就是说一种存在状态实际上类似古罗马那些被逐出人类社群、处于法律保护之外的“受谴者”(牲人、神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 在今天,“我们所有人潜在地都是受谴者”,我们的生命在更普遍的意义上都是政治身份地位极度不确定、不再拥有基本权利保障的“赤裸生命”。这是阿甘本提请我们大家注意的现代生命政治现实。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已成为当代人类,特别是身处新冠“大流行”中的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生命权是个体生命的最为基本、最为切实的权力。在新冠病毒威胁下,“生命存亡”,即能否有效避免新冠病毒的侵害,能否在遭受病毒侵害时保全性命,理应成为生命政治的至高原则,同时也应该是“赤裸生命”的判断标准。如果仅仅以是否失去自由这一基本权利来区别赤裸生命,实际上就掩盖了真正的生命不平等状况,遮蔽了对真正赤裸生命的展现和救助。在新冠疫情的例外状态中,阿甘本以拥有至高权力的国家管控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对立来思考问题而遮蔽了不同生存状态者在遭遇病毒威胁时“赤裸生命”问题:有医保、有工作、有较强免疫能力的生存者相对于无工作、无医保、免疫能力较弱的生存者。 那么,新冠疫情期间到底谁才属于赤裸生命呢?在我们看来,生命政治的思考不应该停留于抽象的概念层面,而忽视现实中的生命不平等状况。也就是说思考当下现实的赤裸生命,必须重视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过的齐泽克、巴特勒、乔姆斯基等人一再强调指出的疫情中凸显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首先,世界上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等会加深和凸显疫情下个体生命的危急状况。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失业者、流浪汉等可能被遮蔽,即他们比发达国家的人更处于生命的赤裸状态。 其次,社会权力与贫富的不平等:居家隔离但有工资的人与无工作者、失业者等赤裸生命的状态;被迫在饥饿威胁(失业、无工资收入、无粮食储存的人)与新冠病毒感染“病死”之间进行“自由选择”的人。 另外,新冠患者之间的不平等:疫情期间,在一些国家的养老院、长期护理中心及其他一些收容中心,不少患者被视为“社会的废物和累赘”,故而被拔掉呼吸机在医院等死,或者被要求签署放弃治疗声明进而在自家等死。就这样,众多生命个体被排除在他们本应受到保护的空间之外,天然神圣的公民生命权被无情剥夺,原本无辜的生命遭到弃置,单纯地成为了政府疫情发布会上一组组冰冷的统计数字。 最后,抗击疫情人员中的不平等:没有防护的医护人员和一线防控人员。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而自己的生命却被放置在更加危险、更加容易感染的赤裸状态。 因此,新冠大流行中凸显的真正赤裸生命,是那些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被拔去呼吸机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和广大失业者、无业者、流浪汉、底层民众等新的“牲人”、“神圣之人”。他们才是新冠疫情例外状态中的实实在在的赤裸生命的典型代表,是当下政治生命思考中不应该被遗忘和忽视的生命存在。 总而言之,新冠疫情是一个生命政治事件,疫情引起的关于生命政治的反思和探讨对后新冠时代、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有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为了把握这种思考的主旨和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对“生命政治”这个概念及相关理论,特别是对阿甘本本人的生命政治理论有更真切的了解。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分析社会存在的理论范式,生命政治学以一种新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现代社会基本原则的形成及其运作图景,有效地阐释了当代社会经历的诸多政治、经济、种族和人道主义灾难等事件,值得我们作更进一步的关注。2020-11-01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新疆美食拉条子 谭文春 “拉条子”是新疆特色小吃,必须要用新疆自产的小麦磨成面粉来做,才弹性十足,嚼劲十足,味道十足! 新疆产小麦的地方很多,小麦在新疆也叫冬麦,不夸张的说,是中国最好吃的麦子,这个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关系。新疆的麦子每年十一月份播种,整个冬天都在雪的覆盖之下。还记得中学的时候,老师讲过“瑞雪兆丰年”的意思,冬天下大雪,预示着来年大丰收。俗语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洁白的雪盖住了小麦,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雪的冰冷可以冻死土里的害虫虫卵,保护小麦不生病。二是厚厚的雪又像一床被子,给小麦起到保温的作用。三是来年开春,冰雪消融,化为玉液琼浆,汩汩灌进麦子们的身体里,为生长提供水分,促进它们茁壮成长!这样的小麦品质优秀,质量上乘,磨成面粉细腻滑爽,做出面条弹力劲道。 来到新疆,第二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去品尝“拉条子”。“拉条子”又叫“拌面”,街上走一圈,拌面店鳞次栉比,随便选一家进去,都是好味道。“拉条子”吃法跟过桥米线相仿,店家端上来是两个碗,一碗是干爽纯粹的拉条子,每根面条有大拇指宽,另一碗是拌料,也就是我们说的“浇头”,分成荤素两种。“素浇”即炒制好的时令蔬菜,包括青菜、豆角、番茄、白菜、辣椒等等;“荤浇”就是在蔬菜里面加入羊肉或者牛肉。吃的时候将“浇头”倒进拉条子碗里,和均匀了吃。弹性耐嚼的拉条子,和着生脆清香的菜蔬,光滑筋道,香辣爽口,越嚼越有滋味,越嚼越香。桌上备有生蒜瓣,剥一颗放进嘴里,另有一番辛辣的刺激,对我们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据说还有一种绝配吃法——劲道拉条子配粗大的孜然羊肉烤串儿再加一瓶新疆的乌苏啤酒,硬是安逸得要命!新疆托克逊还有“拌面之城”的誉称,每年都会举办热闹的“拌面节”,参赛人员会想尽办法做出诱人特色拌面吸引来客,面条的颜色也不仅仅限于面粉的本色,还会增加有其他的五颜六色的水果面及蔬菜面,让吃货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拉条子”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纯手工的制作方式,不用机械擀压等方法,直接用手拉扯而成,这也是“拉条子”名称的来历。制作方法我有所了解,冷水和面,沿着一个方向揉搓。和成的面团,要做到“三光”,即手光、盆光和面光,手上和盆里不能粘留面粉,面团要求均匀光润。做“拉条子”关键的是面团,只要揉搓出面粉的筋力,即使菜蔬(浇头)差一点也不会影响口感。之后面团刷上一层油,醒发三十分钟。这段时间可以将拌菜(浇头)做好,之后大火烧水煮面条。先把面团分成小段,和薄薄一层干面粉防止粘连,双手捏住面条两头向外拉扯,拉长拉细,然后对折,反复数次,面条就由一根变根二,二根变四根,四根变八根,数量越多,体量越细,试个人喜爱粗细程度不同而定。 你一定奇怪我怎么知道“拉条子”的制作方法,那是在离开新疆的头一天,朋友热情的邀请我去家里,亲自做了一碗拉条子给我。拉扯面条也是一种技巧,看人家柔臂轻舒,柳肢款摆,如风中花卉,妩媚动人。我见猎心喜,尝试拉扯,结果笨手笨脚,缠头缠颈,惹人发笑。但是朋友的情谊,直如“拉条子”一样,弹性耐嚼,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十九) 柳宗元之死与柳州无美女有关? 洋中鱼   在网上与一个朋友聊起柳宗元,他说柳宗元之所以到柳州才几年就死了,主要因为柳州不像你们永州一样多美女,他因生活中缺少春色忧郁而死的。 简直石破天惊,匪夷所思。我说,不可能呀!柳宗元一向洁身自爱,生活上很检点,怎么会有这种可能?他说,文人离不开女色,有了女色,文人就会才如泉涌;没有女色,文人就会江郎才尽。我说,这种逻辑很荒唐。他说,荒唐?绝对真实。比如,与柳宗元同一时代的白居易和元稹,都是沉湎于色的代表。白居易留传的诗歌三千余首,忆妓内容多于忆朋友忆百姓;元稹与多名妓女有染,独流传《西厢记》之经典。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倘若没有小妾朝云在身边,他不可能写得出那么多优秀诗篇。 我说,柳宗元在柳州时也找过性伴侣啊,他身后留下了4岁的长子周六,还有遗腹子周七,怎么能说因生活中缺少春色忧郁而死呢?他说,由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两广和海南的女人长相远远没有内地的漂亮。广西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北海女人矮冬瓜,南宁女人黑妈妈,柳州女人母夜叉,桂林女人豆腐花。由此可见,在广西,柳州女人是最泼辣的,而文人需要的是女人的温柔。柳宗元到了柳州找了女人,目的是为了生儿子传代,他在性生活上应该不寂寞,但是在精神上依旧很孤独,所以导致他提前命赴黄泉。 下线后,我陷入了沉思:果真如此吗? 我又去查阅《柳宗元全集》和相关传记,确实发现了这样一个怪问题:柳宗元在长安时就纳妾,那妾为他生下女儿和娘。到永州后又娶马室女雷五的姨娘为妾,而且生了两个小孩。到了柳州后,又纳了妾生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是遗腹子。奇怪的是,柳宗元为原配夫人杨氏和雷五的姨娘写了文章(都是祭文),却没有为另两位写只言片语。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她们还在世? 从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他最寂寞的是初贬永州的那五年,也就是移居愚溪之前的岁月。那段时间,他接连遭受了贬谪、丧母、疾病、亲友疏离等一系列苦难,精神上也是极端寂寞的时刻。但是,他毕竟挺过来了。至于到了柳州,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他有了干点实际工作博取宪宗信任的机会,因而劳心劳力,加上对身体疏于保养对疾病疏于治疗,所以就英年早逝了。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隽不疑“三功”铸名臣 许华凌 隽不疑,中国古代西汉渤海郡(治今河北沧县东)人。 隽不疑精通《春秋》,最初在渤海郡中担任级别很低的文学小官,但其学识渊博,为人正派,言行举止遵循礼仪法度,为当地百姓所称颂,堪为世表,声名闻于州郡。经汉武帝的巡察官暴胜之举荐,被征召任命为青州刺史,后因平定刘泽叛乱有功被提升为京兆尹。上任以来,励精图治,以平叛乱稳固社稷、重法律宽严有度、辨太子一双慧眼建立“三功”,从而奠定了他的一代名臣之美誉。他的“三功”被世人传为千古佳话。 审时度势平叛乱,建立奇功稳社稷。公元前八十七年二月,汉武帝去世,其子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次年八月,齐孝王刘将闾之孙刘泽勾结郡国豪杰阴谋反叛,他们的叛乱计划是先刺杀青州刺史隽不疑,然后夺取帝位。隽不疑及时察觉了刘泽等人的阴谋,将他们全部逮捕,刘泽等人均以法论处。因破获齐孝王之孙刘泽勾结郡国豪杰的阴谋反叛,戡乱有功,被提升为京兆尹。京兆尹,相当于今天首都的市长。此为第一功。 受母命治狱有方,守法律宽严有度。隽不疑被提升为京兆尹,京师的官吏、百姓都敬服他的威信。每次隽不疑到地方州县巡视审查囚徒的罪状后返回京师,他的母亲总要问他:“有没有囚犯被平反?有多少人被你所救而免于冤死?”如果得知隽不疑审案洞察秋毫,多有建树,对案中错误予以纠正,他的母亲就喜形于色,对自己儿子的善行大加称赞;如果得知隽不疑在审案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疏漏,没有使囚犯得到减刑、平反,他的母亲就会不满意,并嘱咐他要审慎办案,切不可草菅人命。因此,隽不疑为官威严但不残忍,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爱戴。精于办案,洗人冤屈,此为第二功。 慧眼识破假太子,国家砥柱佑社稷。公元前82年,有一个男子乘着黄犊车,插着画有龟蛇图案的黄旗帜,身穿黄色长衣,头戴黄帽,来到皇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汉昭帝让文武大臣前去辨认真伪。长安中大小官吏、百姓围观者多达数万人。前来辨认的丞相、御史等官吏不敢表态。隽不疑来到现场立即命令属吏将此人逮捕起来。有人劝他说:”此人是不是卫太子现在还弄不清楚,姑且等等再说吧。”隽不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果断地下令将此人拘捕至皇家监狱。廷尉通过严密审讯,最终认定这个人是个冒充卫太子的骗子,将其处以腰斩之刑。大将风度,关键时刻显身手,定风波,稳乾坤。此为第三功。 隽不疑病故后,天下人都十分怀念他、悼念他、敬慕他。隽不疑以“三功”成就了西汉重臣之名,他的政绩随之亦传为千古佳话。 【作者简介】 许华凌,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有二十余年基层学校工作经历,十余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现为学校工会主席。诗文曾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国工人》《当代辽诗三百首》《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等报刊和诗集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并获奖。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30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10) ——浅析华夏文明的形成 洪田 华夏文明源自何方?源自中国本土!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在华夏文明的早期形成过程中,沿着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文明之花四处开放,最终形成文明百花园。其它区域是否也有文明的种子在萌发、开花?还需要考古资料的证明,但我认为应该是有的。古代的一些故事传说,比如《山海经》里的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故事,或许就是不同区域文明发展的原始记录。长江流域的文明,或许有比河姆渡文化更早的文化,只是迄今还没有被发现。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保障,在人们只能依靠地表水生存的时代,有河流的地方就提供了生命存在的最基础条件。有河流的区域就有植物树林,就有动物,从而可以保障人们的食物供应,这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没有导航仪器的时代,顺着河流迁徙,不会有迷路的风险,也不会有缺少食物的危险,这是不同区域的人们相互交流的地理基础。有了交流,就会有文化的进步,不会陷入孤绝之境。因此,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相似,华夏文明也是在沿河流域逐步形成的。 各自发展,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逐步融合,可以看作那时华夏文明的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有关黄帝和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相互竞争的传说,可以看作不同文明体的交融。虽然有学者认为蚩尤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人物,但我认为他应该是以山东为核心的文明体的代表。黄帝集团战胜炎帝集团,战胜蚩尤集团,便使整个黄河流域的文明实现了交融和统一,为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基础。自黄帝开始,至大禹时期,整个黄河流域已经是统一国家的雏形。夏朝的建立,则进一步形成了一个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大一统的国家。有些人认为自秦朝开始中国才成为统一的国家,是对历史的误解。 华夏文明在早期形成过程中与周边区域的文明体有何关系?比如和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有何关系?推而广之,在华夏文明逐渐成熟后,和后来出现的古玛雅文明、古日本文明等有何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近现代学者把华夏文明看作某些其它文明体的衍生品、附属品,难以令人信服。看过某些人写的这方面的书,只能当作现代版《天方夜谭》看个热闹,不耻之余,一笑了之。有些人则一味否认其它文明体的存在,将华夏文明看作是最早的且一直是独一无二的文明体,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代的人们很容易认为古代的人们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飞机、轮船等,因此难以远距离进行交流,这或许是一个误解。如果我们认为那时的人们纵然远隔高山大洋,却依然有办法进行交流,那么许多文明谜团或许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当我看到美洲大陆玛雅文明的文字符号时,仿佛在阅读八卦六爻的变体,总感觉玛雅文明和那时的华夏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很多资料都来自网络,非笔者本人实地考察后的亲眼所见,所以,有心的读者在一些章节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一贯不喜欢搬用别人现成的文字为我所用,但在这一系列文章里则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有一天,有围绕早期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不同区域的旅游线路,当是很有吸引力的。 当我在复述早期黄河流域的文明时,头脑里不禁出现《论语》中孔子时代的描述,出现我儿时家乡的生活样图。文明的传承,可以在几千年里保持着基本的轮廓,其生命力之坚韧令人敬畏!(全文完)(2020年10月) 【作者简介】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老婆骗我 贺鹏 老婆,你在哪里? 我在跳舞啊! 我透过餐厅的窗户玻璃盯着老婆,看见她拿起手机犹豫了好半天才接听了电话。老婆明明是在餐厅,却说跳舞,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她竟然会骗我。 为了生计,我和老婆从乡下来了丰州,按照我的规划,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工挣钱,老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城里人的样子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在我的价值观里,男人与生俱来的功能就是爱女人、无怨无悔地做女人的劳工,而女人与生俱来的功能就是被男人爱、被男人宠的。 可万万没想到,老婆进城没几天就开始骗我。 那天,老婆对我讲,说是晚上没啥事,要去跳舞,我听了很开心,城里的女人晚上不是都在跳舞嘛! 老婆跳了几天,每天都要到10点半以后才回来,回来后汗水几乎湿透了她的衣服,看上去很疲惫。我说,你从小没跳过舞,不要太累,跳一跳就回来,慢慢学。 老婆说,我不怕累。 看着老婆跳舞跳得那么辛苦,我下工回家后,吃完她给我留好的饭,洗刷完毕,便直接去街心公园接她。 街心公园只有三处跳舞的,我找来找去,哪一处也没有看见老婆。 她在哪跳呢? 没有找到老婆,我只好回家。路过一家餐厅,却意外看到了我的老婆。 我一下就懵了。立即掏出手机,问她在哪里,她却告诉我在跳舞。 我非常生气,大声说,你在哪跳舞呢? 老婆怯生生地说,我在广场跳。 她还边说边从那家餐厅走了出来,刚推开餐厅的门,一眼就看见了我,惊得她把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O字。 我扑过去,双手抓住她的两个肩膀,不是我们说好的吗?进城后,我负责挣钱养你,你负责做一个精致的女人,可你为什么要骗我呢?看见你在餐厅洗盘子,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疼吗? 老公,我不是怕你累嘛!在附近找点零工做做,也可以减轻你的一点负担嘛! 我的双眼猛地一下就被泪水淹没了——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谁与谁相约在前尘 蓝狐 深冬干涩的午后我一直有一种无法省却的冲动,尽管许多正在演绎的事情与我并无太多关联。反正我总想呐喊,面对一条宽阔的街道或者根本不能称其为街道的某一个方向——以心叩问尘烟。 我想我已经颠簸了很久,一个人——只一个人,眼含泪水,满心饥渴,最后,定定地站立在一株树下,等待着春天从脚下到头顶重新将我萌动。而此刻,我或许是这深冬的唯一一抹颜色,在随便的一阵风中突现悲悯或者灿烂。 总会有一些冰凌或者雪片渲染我洁白的背叛的,我想。 那一条街道早已经有什么人匆匆走过,潇洒的,倔强的,饮泣乃至苍浪的,走得很真,很纯,很远,很空。只追过来我一人。我知道我终归要在这里驻足的——某一株树下,冬寒的时候,以短促而凄美的歌唱,等一个人,另一个我的化身? 这其实都是无法预见的事情:在我动身之前那街巷还是烟花八月,我背负着满行囊的困乏只想找一处驿站重新打磨精神,怎奈驿路遥迢远不见路人,于是,不住地颠簸不住地探询,偏只在一个枯黄满地的午后走进一个村落。 村口的井畔同样坐着一位旅人。我去汲水,她不动声色;向她问路,她依然沉默。她把头沁得很低,乌发如瀑;她的手嵌入苔藓,两行青筋。 “你去哪里?莫不是你我同路?”我问。 “这方缭乱土壤,你该不会在这里栖身?”我问。 “莫不如我们一起赶路,穿过更多的人群?”我问。问得憋闷。 她的头依然埋得很深,深及井水,那井水——啊!那井水之上倒映的该是一双怎样凄迷的眼睛啊,那双眼,绝尘的双眼哟!正是这双眼,竟让我所有的追逐所有的叩问所有的爱恨都失衡在它闪亮的一瞬。 直到风号鹊起,落叶归根,她开始撑起身来,指给我唯一的必须的注定的一条去路,让我登程。而在我回首的一刻,她竟然蹒跚如一杆弱柳的筋。 又是一程三千六百里的奔波,身后也便积攒了太多的传说。哪怕只有两行脚印,我知道踩下的都是精心。没有人能说情究竟为什么总在追寻,没有谁能说情谁与谁相约在前尘,没有人能说情所有的相约是不是都恰到痛处去伪存真!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23日)

【文化杂谈】 作为“例外状态”存在的各类政治“营”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9) 步虚 在赤裸生命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各类“例外状态”空间——临时性的、被区隔的“营”(camp)对于西方现代政治的范式意义,是阿甘本生命政治思考的基本路径。在阿甘本看来,政治性营落的典型范例莫过于二战中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杂谈中已有所介绍和讨论。 除集中营之外,阿甘本还讨论了收容所、拘留所、难民营、隔离区等作为例外状态空间的“营”形式。比如,美国在9·11之后以国家安全和国家紧急状态下悬置法律而对某些被认为参与恐怖活动的非公民进行“无限期羁押”,也是一种“政治营”的做法,或者说一种新型的集中营操作。另外,被严格隔离管制的无公民身份的难民、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被主流社会以各类方式离弃的少数族裔集中居住点,等等。 在阿甘本的分析中,收容所、难民营、隔离区、集中居住点等政治性营落不是被视为历史过程中的反常,而是将其作为建构政治的隐蔽母体来考量。“这将使我们在审视收容所的时候,不将其当作一种历史事实,不将其当作不过是(尽管我们公认它仍在我们身边)属于过去的一种反常,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将其当作我们一直在其中生活的政治空间的隐秘母基与法。”政治营落与例外状态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或者说,只有从例外状态的角度,才能理解集中营、收容所等政治营落的政治含义。阿甘本认为,收容所和例外状态可以说是相互规定的。政治营落“是例外状态成为规则之时才打开的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例外状态(此状态本质上是对法律状态的一种暂时悬搁)获得了一种永久性的时间安排,而这种安排本身则永远处于正常的法律状态之外。”政治营落是例外状态得以实现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法律被悬置了,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得以发生。进入这个空间的人们的权利被剥夺了,这个空间中的人被还原为赤裸生命。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集中营、难民营、收容所、集中居住点中所发生的一切才是可以理解的。 在阿甘本看来,现代生命政治的悲剧性,在于赤裸生命个体被人为地与社会整体相区隔,其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被剥夺或陷入不确定状态,而这一点导致“营”在西方社会“成为了政治空间的范式”。在“营”的范式之下,每个公民都进入了类似于难民的窘迫状态。阿甘本认为,之所以在西方社会中整体性地出现“营”的状况,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例外状态和至高权力或主权权力的存在,或者说例外状态下拥有至高权力的国家管控主体的存在。 既然主权权力或国家权力能以安全之名剥夺或悬置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那么如果这一情形长期延续的话,拥有至高权力的国家管控主体就可以对安全进行扩大化的解释(譬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或公共卫生都涉及安全)。最终的结果就是,多数群体的基本权利也可以被悬置、被剥夺,而进入更具普遍性的赤裸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认识,阿甘本指出,例外状态常态化已成为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顺着这个逻辑,西方国家的公民就会整体性地进入“营”构成的被治理状态。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阿甘本的赤裸生命概念并不仅仅指称那些基本权利被剥夺的群体,同时也指向那些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意义残缺的群体,即那些生活在所谓自由、平等、有人权“保障”的公民社会的群体。 当作为例外状态存在的各类政治营落逐渐变成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支撑性构件,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沦落至赤裸生命状态。这就是阿甘本试图提醒大家警惕和防止的生命政治的一种异化现实。(2020-10-18)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徜徉赛里木湖 谭文春   到新疆去,赛里木湖是必游之地。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又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仅仅凭借这么诗意的比喻,我们就不能错过。驱车前往的路上,天空阴沉,像要下雨的样子,担心雾气重,看不清湖面。好在我们运气不错,到达赛里木湖边时,天公作美,天气泛晴,阳光撒了下来,气温也很合适。赛里木湖那种开阔的美丽,展现在眼前,阳光一样冲击过来,心情的抑郁,顿时乌云般烟消云散! 微风吹拂,湖水荡漾,碧波涟涟,明媚的阳光在粼粼波光上跳跃,彷佛凌波微步的仙子。湖水幽深若梦,飘渺若梦,天鹅游弋,水鸟浅翔,那是梦中的精灵。 徜徉湖畔,精神愉悦,心情轻松,是一种抛弃了尘世中一切烦忧的愉悦和轻松。目光远眺,环视湖周,湖的周边都是三千米以上的山峰,峰峦白雪皑皑,晶莹闪光。斜长的山坡上,层层叠叠长满墨绿色的松树,笔直挺拔,整齐划一。雪山、草原和蔚蓝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临近湖畔是青翠碧绿的草甸,开满各色鲜花,白色球状的蒲公英、橙黄扎眼的金莲花、小巧别致的格桑花、还有高大丰满的郁金香和在风中舒展身姿的野百合,七彩绚烂,犹如闪耀在青色天幕上的繁星。 蹲下身躯,将手探进湖水,一股清爽的冰寒,浸透肌肤,渗入指骨,钻进脑中,好冷,好舒服。那一瞬间,我的思想一片纯净,我的精神一片纯净,我的意识一片纯净,整个赛里木湖周遭的一切,浓缩成一盆精致的图画,嵌入我的脑海。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水质最清澈的高山冷水湖,最高水面海拔是两千零七十三百米。同时它又是一个地堑湖,因造山运动形成的一个洼地,积水成湖,水源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和雪山融水,一尘不染,清亮见底。赛里木湖还是一个闭塞湖,除了蒸发和少量渗漏外几乎没有流失。整个水域面积是四百五十七平方公里,长三十公里,宽二十公里,环湖一周长达一百公里。每年的环湖竞走比赛、自行车比赛,都会在这里举行。环湖过程中,不单欣赏自然风光,还能欣赏到一些人文遗迹,比如成吉思汗点将台等。伫立观望这些高原湖边的人文建筑,心中悠然升起一股悲凉沧桑之感。 导游颇为遗憾地告诉我们,赛里木湖已经没有从前美了。她说在十几年前,这一片宽阔的湖水,简直就像一枚蓝宝石,蓝得迷人。现在这里成了景区,附近修隧道、修公路,湖水周边还建了酒店,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也比较严重。我们再也看不到蓝宝石一样的蓝色了,虽然湖水依然纯净,只是已经没有早些年那种通透度。那个时候,在岸边摘一朵花抛进湖中,你根本分不清,那花是漂在水面,还是落在湖底。 距离湖泊不远处,就是游客休息区,里面有吃食销售,最受游客喜欢的烤鱼,就是赛里木湖里生长的鱼。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一九九八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二零零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不过,能在这么干旱的地方,看到一个四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已经是奇迹了。如果说赛里木湖是来自大西洋的最后一滴泪水,那么,它也是一滴深情饱满的泪水、一滴眼波充盈的泪水、一滴永不干涸的泪水、一滴来自于上苍的慧眼、感动于人世间还有如此的纯净而流下的泪水!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十八) 老农教种仙灵毗 洋中鱼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他没有参与任何政务而惹得一身的病。永州偏僻,四季气候反差大,冬天十分寒冷,夏天酷热难耐,加上瘴气重,所以来这里不久,就百病缠身,成了一个药罐子。尤其是他双腿瘘弱无力,不能出门游玩,这令他沮丧不已。 元和四年秋季的一天,他在表弟卢遵的陪同下走出寄住的龙兴寺,来到永州大西门附近的街上闲逛。大西门到小西门一带历来就是永州的粮贸集散地,各种摆买遍地皆是。柳宗元长期寓居,心里十分孤寂,所以他有意识到市民中间感受一下热烈的气氛。 柳宗元当时只有三十多岁,可是走路像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人们不禁讶然,有的人甚至认出了他就是怀才不遇的司马大人柳宗元。忽然,一个老农拦住他们的去路,说:“柳大人,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走路,形象不好啊!”柳宗元叹息:“在下也是无可奈何啊,哪个愿意得病呢?”老农说:“我父亲以前在世时是草医,你这种病他治过很多,只须服用我们本地的仙灵毗就可以了。”卢遵插嘴:“大叔,什么仙灵毗啊?我们不认识,药店有卖吗?”老农摇头:“一般药店是没有的,这种药要长期服用,你还是自己种为好。”柳宗元听说可以种植,欣喜不已:“我们自己都可以种植?”老农说:“对呀,自己种,既省钱,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啊。”柳宗元点头:“好主意!请问到哪里去买这种药苗呢?”老农说:“我后天还会进城,就给你带一些来吧。你后天上午来取,我就在这里等你。”柳宗元说:“谢谢大叔!” 过了两天,老农真的给柳宗元带来了很多仙灵毗,他还教柳宗元如何栽种、采摘和加工,令柳宗元感激不尽。回到龙兴寺,经得重巽上人的同意,柳宗元在寺内一座废弃的殿堂旁边的空地上开始种植仙灵毗,他边种边服用,过了两个月效果确实很明显。 就在柳宗元感到高兴之际,没想到一场火灾令他的希望化为泡影。寺内僧人为了救火,将他的仙灵毗全部踩死了,而且又被倒塌的火木所覆盖。事后,重巽上人劝他搬出去住可能会走好运,于是他搬到了永州西郊的愚溪旁边。因为在郊外,又有田地,他就大量种植仙灵毗,一年后,果真治好了双腿瘘弱无力之病。为此,他还写了《种仙灵毗》诗。 仙灵毗,又名淫羊霍,《本经》言其“治阳瘘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草纲目》言其“性温不寒,能益精气”。老农推荐柳宗元服用,可谓对症下药。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田横岛上说田横 许华凌 在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个神秘的海中之岛,这就是田横岛。田横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极富历史文化内涵。秦末汉初,这里曾发生了惊天动地、壮美凄绝的千古传奇,岛上至今保留着田横五百义士墓,并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当地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旅游资源,重新修复了田横五百义士墓,并在墓冢南侧修建了一尊田横雕像及义士群雕,还修建了一座田横祠和海神娘娘庙,供游人凭吊追思。游人驻足其前,千古悲壮义举如在眼前,令人顿发无限感慨。 田横,战国时期齐国人。据《史记》、《资治通鉴》记载,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随其兄田儋、田荣起兵反秦。秦亡后,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派谋士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齐汉联合抗楚。正当齐国“置酒高会”招待客人之际,韩信却引兵东进,大破齐军,攻陷临淄。田广、田横以为被郦食其出卖,将其下油锅烹死,尔后求救于楚。韩信大破楚军,杀楚将龙且与齐王田广。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害怕刘邦的报复,在走投无路之时只好率其属众500余人入海,居岛藏匿。刘邦称帝后,担心这些人长期留在海岛中会生后患,对汉不利,于是便下诏赦去田横之罪,召他归顺回朝,可享受一生荣华富贵。田横不肯,他说:“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郦生,现在听说郦生的兄弟郦商为汉将,我很恐惧他会报复,所以不敢奉诏。”他表示愿为庶人,与众人在海岛上度过一生。刘邦没有答应,并以如若不从将予以举兵讨伐相威胁。为了让部下免遭屠戮,万般无奈的田横迫于刘邦之威,只好带两门客前赴洛阳。行至洛阳30里外的偃师驿站时,田横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金戈铁马,往事如烟。但他很快平复心情,心如止水,万念俱灰,毅然拔剑自刎。刘邦敬重田横的人格气节,按照侯王的礼仪为田横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掩埋之时,田横的两门客甘为陪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自刎而死。其忠烈义士,感天地而泣鬼神。刘邦大为惊异,认为田横的门客贤能忠义,都是人才,就派使者去召用留在海岛的其余500人。500义士闻田横死讯,皆挥刀殉节。五百义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为历朝历代仁人志士所敬仰,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人格气节。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清代王士祯在《田横客墓》诗中写道:“一剑纵横百战身,楚虽三户能亡秦。拔山力尽虞兮死,争及田横五百人。”对田横大加赞颂。历代文人墨客也都纷纷撰文赋诗,豪叹不已。后人感其忠烈,将遗骨收敛,合葬于岛顶,并将此荒岛取名为“田横岛”,以示缅怀纪念。 现在的田横岛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感知历史、传统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圣地,是国内沿海岛屿中少见的兼具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岛屿,是一座英雄之岛、历史之岛、文化之岛。随着当地政府文化强市、旅游兴区的规模化开发建设,田横及五百义士的英烈故事将更加源远流传,田横岛这颗海上明珠将更加光采夺目,成为世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作者简介】 许华凌,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有二十余年基层学校工作经历,十余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现为学校工会主席。诗文曾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国工人》《当代辽诗三百首》《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等报刊和诗集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并获奖。   【飞鸿传书】 父亲给我上课 西风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16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9) ——二里头文化 从位于河南境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文物资料,我们可以一窥夏朝文化的特色。新砦文化、王城岗文化或许是夏朝文化的渊源和早期存在形式,但因为考古资料缺乏,所以不是本文的探讨重点。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文化的代表,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里头文化存在于公元前1735年-前1530年,属于夏朝的中晚期和商朝的初期。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一处经过缜密规划、布局的大型都邑,和巩义双槐树村发现的河洛古国都城(或许是黄帝时期的都城),以及后代中国都城的城市布局一脉相承。二里头文化的陶器数量繁多,富有特色。除了大批的陶器,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还发掘出石器、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器和漆器等,既显示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也表明文化的传承以及和周边区域的交融。 陶礼器几乎遍及这个文化分布圈。有学者认为这个范围可能是夏王朝秩序架构的中心区,也就是直接疆域。从空间分布上看,盉、爵等具有明显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陶礼器向北可见于长城之外燕山以北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向南经由浙江到四川境内的长江流域都有发现;向西在甘肃、青海等区域可觅踪迹。 除了陶礼器,起源于山东海岱地区的玉璋等玉礼器,又以二里头都邑为扩散起点,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直至越南北部。由此可以判断,作为王权国家,夏朝王室除了直接控制周围区域,还间接控制、影响着大片土地。这种控制,不像三皇五帝时期那样松散,也不像周朝时期那样直接,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夏朝王室不是依靠武力,而是依靠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代表先进文化的礼乐制度来让四方臣服的。 迄今为止,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文字和现代水族人特有的“水文”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当时有着怎样的关系依旧是个谜团。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出现像商代都城遗址发掘出的甲骨文那样大量的文字记录,可能有下述原因:1)因为年代更加久远,大量刻有文字的夏朝文物已经被毁坏;2)现代殷墟中发掘的刻有文字的材料,是夏、商两代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并非商朝所独有;3)文字在夏朝时还依旧是“奢侈品”,在商朝时期才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3)商部落的文字较夏王朝中心区域更为丰富、发达,随着商朝取代夏朝,文字也得以在更大范围流行并流传下来。对于商部落的起源,现在还有争论。我认为这一部落可能来自山东,或者以山东为中心的文化圈。 夏朝时期的文字和“水文”的相似性,或许可以看作是夏文化的影响力向外延伸的结果。位于四川境内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或许是夏文化延伸的另一个例子。因为环境封闭,夏文化和当地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独特性得以维持,并有幸流传至今。 在夏朝建立的时候,华夏文明基本完成了其早期的孕育过程,以数千年黄河流域培育起来的文明为中心,从其它区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影响、促进着其它区域的文化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厚重、广博的独立文明体,开始了其稳步发展的进程。此时的华夏文明宛如旭日初升,发出耀眼的曙光,展现着无穷的潜力。这一文明在其早期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逐步孕育出的优秀的“文化基因”,使其日后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却总能焕发着勃勃生机,至今依旧充满无限活力!(2020年10月)(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我就想要一个男人 贺鹏 太阳刚刚坠入山底,丰州大街上的路灯便发出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张洁算计着小敏应该下班回了家,便风风火火敲开了小敏的家门,她还想最后挽救一下女儿的婚姻。 小敏发现自己怀孕后,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婆婆和她谈完之后,她就下决心要结束自己的婚姻了。 其实,小敏的婚姻在周围人眼里应该说是完美的,女婿人长得帅、精干,大学毕业后就被父母直接安排到了政府部门做了公务员,公公、婆婆在丰州当了一辈子的领导,尽管都已退休,但在丰州还是呼风唤雨的,最关键的是,他们老俩口把小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像亲闺女一样地对待她。可就是这样的婚姻,小敏还不知足,非要闹着离婚不可。 小敏打开门,吃惊地看着母亲,说您怎么来了? 张洁连鞋都没换,直接进屋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两眼直愣愣地盯住小敏,你到底为什么一定要离婚? 小敏淡淡地说,过不下去了呗! 过不下去?你这不是瞎说吗?住上这么大的房子,每天还有阿姨伺候着,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公婆对你也好,女婿言听计从,你还想怎么样? 小敏一听母亲这样说,突然一下就爆发了,几乎是喊了起来,我是女人,我想要一个男人,有错吗? 张洁一惊,他不是男人? 小敏歪着头两眼盯住母亲,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是男人吗? 母亲指了一下小敏的肚子说,那你肚子里的孩子是别人的? 妈,你怎么能这么想你自己的女儿呢? 那他外面有人了? 小敏撇了一下嘴,反问母亲,他有那本事? 那到底是为了啥? 我不是说了嘛,我是一个女人! 小敏,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浪漫,过日子实际就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人要现实一些。 妈,您还不了解我吗?我的生活可以简单一点,日子可以难一些,但我就想要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真的弄不懂你了,孩子都怀上了,他怎么就不是一个男人? 妈,繁衍后代,那是连猪狗都会干的事,可我想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里扛得住、外顶得住,有女人累了可以靠上去休息一下的肩膀,有主见、能担当,而不是连维护自己的婚姻都需要自己母亲一马当先的男人。 听到这里,张洁无奈地说,你怎么一点地气也不接呢? 她知道,在现实环境中,周围哪还有这样的男人?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乡愁,在一只孤雁的翎羽间浮沉 蓝狐   一 如果,给你一条长街,街的两侧所有的窗口都很是静寂,树枝垂落,灯影修长,你是否肯坚持着独自走过呢? 如果,原本和你一同打理行装的人们,忽然决定把你驱逐出他们的队伍,尔后纷纷上路开始了远行,你还要不要追赶他们,重归队列呢? 如果,你的心情很糟,并且腿部还受了伤,那么面对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你是不是还要固执地等待有人前来搀扶,才肯离开呢? 如果…… 二 一直在问,乡愁究竟该是怎样的一种积存,一种发酵,一种况味。 我们时常就可以看到有一些孤独的身影,孤独地从一条又一条的长街上踯蹰而过,他们所踩下的每一步叹息,反而让这一径孤独的旅程更显艰涩。 也还有人被冷落下来,躲在某一株孤独的老树或是结网的屋檐下面,孤独地喟叹出追悔的泪水。 更有人宁愿抱残守缺,一任轰轰烈烈的一个群落愈走愈远,独留下自己孑然地慢慢干枯下去,成为风中永远的忘却……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9日)

【文化杂谈】 隐性的、微观的生命管控机制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8) 步虚   我们在前面通过集中营突显的生命政治机制,谈论了犹太人作为赤裸生命在奥斯维辛遭受的“双重暴力”,即可见的暴力与其背后的不可见的暴力。其实,在有关赤裸生命状态的这种分析中,阿甘本所依循的,基本上还是福柯式的现代国家治理批判逻辑。 福柯和阿甘本的思考都指向一种生命政治异化的现象。生命政治原本是围绕生命展开的,其目的应该是尊重生命。然而,在福柯和阿甘本看来,现代生命政治却出现了异化,使得生命处于一种新的权力形式之下。在这里,暴力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为面对赤裸生命的微观权力。 福柯对“全景式监狱”的研究暗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国家本身是一个内在的、全方位的监视系统,一整套监视装置作为一种“生命管控”的实施机制,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实施权力的现代形态”, 已成为深层管控个体生命过程——“如繁殖、出生、死亡、健康水平和寿命及一切使这些要素发生变化的条件”的现代“治理术”(gouvernementalité)。这种治理术并不是显性的、宏观的阶级统治范式,而是一种隐性的、微观的生命政治范式。不同于传统政治针对肉体的惩戒治理术,新的治理术“所作用的对象不是作为肉体的人(man-as-body),而是活着的人(living man),或者说是,作为生命存在的人(man-as-living-being)”。在对现代治理术的分析中,福柯指出:“分层的、持续的、切实的监督,也许不是18世纪的重大技术‘发明’,但是它的暗中扩展使与之相关的权力机制变得重要。通过这种监督,规训权力变成一种‘内在’体系,与它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那种机制的经济目标有了内在联系。它也被安排成一种复杂的、自动的和匿名的权力。” 阿甘本同福柯一样重视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隐性的、微观的生命管控机制。一方面,对福柯笔下作为现代治理术的“监视机制”, 阿甘本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侧重指出了这种监视社会通过技术手段对人的身体的操控:“今天国家通过信用卡和手机对公民施以控制的、被电子化所提高的可能性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这种对身体的控制和操纵之中、在这种表现为一个新的全球政治条件的入侵之中,存在一个门槛。福柯所言的人的逐步的动物化(通过极端精致的技术),便很可能成为前述观点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指纹的电子注册、皮下的文身和其他的类似实践都定位于这样一个门槛。”美国近年来出现的棱镜事件便是这种监视权力的集中表现。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主权国家对公民私人信息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和廉价。虽然监视本身并没有显性的暴力展示,但是监视暗含的是一种对生命自由的侵犯,因此,监视无疑是一种暴力形式。同时,这种暴力是非常隐蔽的,并且以社会网络的形式自我强化。 另一方面且更为重要的是,阿甘本通过赤裸生命展开的思考更侧重于隐性生命政治的另一种机制——例外状态、紧急状态下政治身份及基本权利的剥夺机制,即“排除机制”或“开除机制”(如上一次提到过的古罗马被从普通社会中开除出去的“神圣人”或“牲人”、“受谴者”)。这种思考不仅指向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还指向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紧急状态”(国土安全法)之下收容所内的生命存在状态、作为赤裸生命或亚赤裸生命存在的“穆斯林”现象,以及被国家控制,但是却得不到法律保护,甚至不被视为国家公民的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状况。 例外状态最重要的特征是将已有的法律条文和政治秩序悬置,进而强硬地实施所谓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则。 “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以安全的名义无所不用其极地实施各种各样的规定和管控。2004年阿甘本在赴美国讲学时曾经有过在护照中留下指纹的经历,最后阿甘本用拒绝入境的方式来抗议这种对生命的隐性暴力。阿甘本对此批评道:“我想再提醒诸位,奥斯维辛的文身看起来无疑是对运进集中营的个人进行登记、注册和管理的最正常也最经济的方式。今天强加在我们(这些希望进入美国的人)身上的生命政治文身很可能在明天成为迫使他们接受的一种工具。假如我们希望被认定为好公民,这些工具将作为一种规范的路径被注册进国家的机制和传送系统中。” 我们知道,阿甘本最为担心的是这种例外状态形式的扩散和长期使用,即一国的主权者及其背后的各种势力可以频繁地和长时间地诉诸紧急状态,以扩大其行政权力的使用,并最终达至对公民生命存在的强力却又隐性的掌控。2020-10-04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星光如许】 顺河而上的花名(组章) 许星   ◎顺河而上的花名 相约在五月的某个黄昏,我以一种感恩的姿势阅读你,阅读我苦苦守候了一生的那个女子和我的爱人,你顺河而上的花名,让我已经干涸的眼睛潮湿,让我枯萎了一个季节的爱情长成秋天或者春天。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赞美你,妹妹,所以我只能凭借诗歌的翅膀,来感受你的内心和幸福的雨点与午夜的月光一起开放。忧伤绕过指尖,思念如幽幽雅兰,久违的期待被厚厚的誓言所覆盖。今夜我们阳光灿烂,今夜我们相约伤痛或者快乐一生,无论分享和给予,长相厮守,不离不弃永不言悔。今夜我们是雨中的歌者。妹妹,遇上你是我前世的福份啊! 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 ◎倾听水和花朵的声音 躺在阳光普照的梦里,我看见你盛开的微笑款款而来。那一衣的紫色如燃烧的七里香,割走了我眼睛的忧伤和黑夜。这一刻,我才知道黄昏原来是多么的生动。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所以尽管秋天还没有到来,但我分明已经感觉到纷纷飘下的落叶,在心底快乐地疼痛。月光流动,对诗作歌,伊人的娇羞好甜好甜,我们就这样静静的躺着,任凭流水和花朵的声音在午夜潮起潮落…… ◎在梦里…… 每天都做着同一个梦,每天都感受同一种心情。一句简短的问候,一个或喜或悲的图案,一声娇羞甚至略带忧伤的回应,都令人如此感动和生动。距离很远很远,我们的心却很近很近。在梦里,我们一起等候日月星辰,一起陶醉雨后夕阳,一起快乐午夜和黄昏;在梦里,我紧紧抓住你的名字,生怕一松手就放走了一片阳光和温馨;在梦里,我们以一种传统的方式演绎生命和爱情…… ◎今夜紫藤花开 走近你,走进一片浓荫,曾经疼痛的心,被你挂满树枝的月光染成幸福的底色。紫藤花开,今夜夜色好美好温暖。在你驿动的窗前,我把思念站成感恩的湖水,我痴痴的守望成为这个季节最动人的诗歌或者誓言。妹妹,今夜我把自己完整地托付给你,让你楚楚动人,让你春暖花开,这样做是我的快乐。 走近你,走进一片浓荫。紫藤花开,今夜夜色好美好温暖。妹妹,今夜我苦苦的思念将随你一起远行,妹妹,你知道吗…… ◎相约天国去看海 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都老了,那我们就牵手去天国,一起看草原上流动的羊群,或者手捧尘埃小声清唱邓丽君和伊的《哭砂》;一起去羌山找寻,我曾经遗落在云朵上的村庄里那一行行感恩的诗歌和沉甸甸的脚印,或者,我们再面朝大海,心仪地对望紫藤花开。你说,是我的诗歌、我的人或者别的什么,在你无助或迷路时,牵着你如牵着一只受伤的羊羔,一路走出了眼泪和茫茫黑夜, 让你单薄的身体成为绿洲。 让你女人比女人,更加纯洁更加透明。所以,你真的很感谢,感谢上天的赐予,感谢生活也感谢你自己。所以,我们的爱情就是来生也绝不会、绝不会被时间无情的杀死…… ◎今夜春暖花开 姐姐,今夜我就在与你咫尺的对岸,享受虚拟或者隐隐约约的抚慰和缠绵,你略带忧伤的言语点燃了整个黑夜,让我玉树临风,让我春暖花开。姐姐,这个季节我想我们都有着一个同样的愿望,让曾经饱受伤痛的心或者几近枯萎的小草重新绽放新绿和爱情,所以一句简短的问候和祝福,甚至一个或喜或悲的图案和开解,虽貌似平凡却总有掏心的实在。月亮从痛苦升起从甜蜜落下。 姐姐,今夜我把你想象成风想象成雨,把我的寂寞和孤独想象成春天,想象成被你花开萌动的小屋。姐姐,在键盘的倾述中其实我们都相见恨晚…… ◎小站黄昏 你款款向我走来,那一衣紫色里裹满了夕阳。我们反复对望,心里都试想着如何开启,这本曾经写满伤痛的诗页以及度日如年的期盼和想象。站台上人来人往,喧嚣的盛夏瞬间不再迷茫。回家吧,你说。回家一起去数星星,一起去燃烧午夜寂寞的月亮。于是我们省略了多余的语言和恋爱的折磨。 在小站的出口,你直白的眼神挽住我,就象挽住整个多情的黄昏,让所有受伤的花朵,都感到安慰以及紫藤花开那温暖的芳香…… ◎你是我美丽的诗歌和花朵 那句话说出来时,夜已经很深了。窗外异常安静祥和,天空似乎正下着萌动的小雨。我躺在你的芬芳之上,看你美丽的忧伤从眼眶里幸福地流出来,穿越酷暑和内心,思念和守望在手指哽咽缠绵,你如一朵冰冷洁净的莲被我温暖融化,为我层层盛开。所以,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感恩和灵动,每一种情怀都心岸无边。 这个夜晚,你终于成为我一生最美丽的诗歌和花朵…… 【作者简介】 许星,男,1962年生,大学文化,现供职于四川绵阳日报社。美国芝加哥华人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十月》《四川文学》《星星》《上海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西部》《延河》《文学界》《边疆文学》《中华文学》《星岛日报》《Prosopisia》等国内外150余家报刊发表,曾获2008-2011中华宝石文学奖,加拿大第三届国际大雅风文学奖,著有诗集《顺河而上的花名》《虚掩的村庄》《诗歌里的故乡》。 【编者按:许星先生因为在家中摔倒,严重受伤,需要专心治疗修养,本专栏将暂时休刊一段时间。我们感谢许星先生为广大《七天》读者奉献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文章,同时祝愿他早日完全康复。】   【诗文春天】 绿杉白杏神奇雨 谭文春   果子沟是伊犁第一景,山势陡峻,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树林茂密,野果繁多,尤以野苹果、野杏子为盛,药材资源也很丰富。春天山花盈崖,秋季果实香林。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2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8) ——良渚文化 洪田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间进入公元前3300年-前2000年的时候,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良渚文化。这一时期,正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其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迄今似乎还没有定论。如果从两个文化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出现的时间顺序考察,我们很难排除河姆渡文化影响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可能。 良渚文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成就是其精美的玉器,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琢制的玉器尤其引人注目,数量繁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主要是神人兽面纹,或许表现出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在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或许是中国文字的重要来源之一。 良渚文化的陶器不如玉器那样惹人注目,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早期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器形包括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晚期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良渚黑陶和龙山黑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很值得考察的问题。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发达,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犁耕是良渚文化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石犁。从河姆渡时期的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夏代以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除了玉石制作、制陶工艺以外,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有学者推断,这座古城应该是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以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为中心,其影响力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因此,有学者认为“良渚国”是和当时黄河流域黄帝所统辖的部落联盟并存的东部邦联国,即以蚩尤为首的国家。历史上黄帝和蚩尤之间的竞争,是这两大文化集团的竞争。这一假说是否属实,还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良渚文化之后,是和中原夏商时期同期的马桥文化,并最终演变为后人熟知的吴越文化。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朝王室的成员,是周文王的两位伯父,《史记》中有详细的记录。当周武王一统天下,大封诸侯的时候,曾经作为黄河文明旁观者的吴越文化,正式融入华夏文明的浩浩长河!(2020年9月) 【作者简介】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报修 贺鹏 进入楼道,一片漆黑,我使劲跺了跺脚,灯没有亮起来,我又用力咳嗽了两声,灯还是没有亮起来—— 坏了,楼道的声控灯坏了! 慢慢挪到电梯口,在墙上摸了好几把,才摸到电梯按钮,按了一下,电梯门开了,我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走进了电梯。 进了家门,我拿起手机想给物业打电话报修,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手机。 这栋楼是二十层的独栋高层,每层住着十户人家,这么多人,一定会有人报修的,我干嘛要多管闲事呢? 第二天、第三天,直到不知道是第几天了,楼道仍然黑乎乎的,进出的人还是只能摸着黑慢慢挪动着脚步,楼道内天天弥漫着一堆又一堆的抱怨声。 那天蹓弯回来,我下意识地伸前手臂,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电梯口移动,没想到伸在前面的手碰到了前面一个女人的后背,那女人尖叫了一声,我不好意思地直给对方道歉。 对方并没有呵斥我,只是对物业又一顿抱怨。 我说物业可能不知道我们楼道的灯坏了。 那女人就说,全楼住着二百多户人家,难道没有一个报修的人? 瞬间,我只觉得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但转念一想,你不是也没有报修吗? 出于礼貌,我还是随意呵呵了几声没有再说话。 说话间,电梯到了,从电梯上下来不少人,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这么多天了,怎么就没有人报修呢?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久,物业终于派人来维修了。 人们站在楼道纷纷指责物业维修人员,这么久了,你们怎么才来维修? 维修人员边干活边说,不管坏了什么,大家都要及时报修,我们在接到报修后会第一时间进行维修的。这不,两小时前,一层2号的老李给物业报了修,我们不就马上来维修了嘛! 一层2号的老李? 不会吧? 怎么可能? 物业维修人员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维修单,顺手递给我,我仔细一看,报修人一栏,的确写的是一层2号老李的名字。 我把维修单递给大伙看,大伙看完,都不说话默默地走开了,我也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悄悄离开了。 一层2号的老李,全楼人都认识,他是这栋楼唯一一位盲人。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心痕 蓝狐 那一刻,我的心尖,隐隐地痛了一下。 随即,又平静下来。 只有山风,悠然地,顺着山势,一波一波地,哼着歌声,掠过。 我原本是要试着听清它们的唱词的,可偏偏那一声悄然的响动,让我的心,我的心尖,开始了疼痛。 那不是常规的痛呢!常规的痛往往自下而上,或是连接成片,再或是从心壤的某一处骤然而起,直至覆盖了整个心胸。 但这次不然。 准确地说,它是自上而下,由一个点起始,尔后突然下划,并随即加速,以绝对线性的、分蘖的、裂帛般的轨迹,瞬间令一颗完整的肉心痛作了两瓣儿! 心神的反应,俨然也赶不上它的急速。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9月25日)

【文化杂谈】 “集中营”作为赤裸生命空间的深层意涵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7) 步虚   前面我们谈论了阿甘本从历史视角中得出的几种赤裸生命样态,其中有古罗马的“牲人”(或“神圣人”、“ 受谴者”)、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活死人”和各种各样的“无国家的人民”(“难民”)。 阅读阿甘本关于赤裸生命的论述,人们不难发现,赤裸生命概念内涵的关键,更多地存在于、体现于他本人对集中营,特别是纳粹集中营这一极端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阿甘本曾有过这样的表示:今天西方的政治范式的基础不再是国家而是集中营,人们从雅典走到了奥斯维辛。这类作为政治范式的集中营,是支配我们今天生活“公与私的无差别区域以及我们生活其中的政治空间的隐藏母体”。 在关于集中营现象的论述中,阿甘本提醒我们注意:关于集中营这一现象本身,历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到底是1896年古巴的西班牙人为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而创设的campos de concentraciones,还是20世纪英国人用于集中管理南非布尔人的concentration camps,才应该被确认为最初出现的集中营。但关键的事实是,两者都“与殖民战争相联系的例外状态向平民人口的扩展”这一政治行为相关。 德国的首批集中营不是纳粹政权的杰作,而是社会民主主义政府的杰作。社会民主主义政府于1923年根据“保护性拘留”把数以千计的共产主义战士拘留起来,并且在科特罗斯-西罗建立了主要收容东欧难民并因此可能会被视为20世纪第一个犹太人营落。保护性拘留的起源是1851年6月4日颁布的关于紧急状态的普鲁士法,其司法基础是宣称围剿状态或例外状态,并且相应地悬置保证诸项个人自由的德国宪法条款。于是,例外状态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关于事实性危险的外在的、暂时性的状态,并且变得同司法常规本身混淆了起来。集中营是一个当例外状态开始变成常规时就会被打开的赤裸生命空间。 在阿甘本的理解和分析中,赤裸生命的典型案例无疑是二战时期针对犹太人的隔离和监禁。希特勒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手段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让他们回到赤裸生命的状态,成为了纳粹宣传中“使整体生命更加健康更加纯粹”而需要被清理的“污浊的存在”和“不值得活着的生命”。作为已经被排除在共同体生活之外、失去政治保护的犹太人被投入专门的隔离营落——集中营,进而遭受严酷的管制,甚至被毒气杀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此承担法律责任。犹太人遭受着“双重的排除”,即既被排除在国家法律秩序(“人法”秩序)之外,同时也因“污浊”而被排除在圣洁的“神法”秩序之外。 赤裸生命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同样是集中营中的犹太人,确切地说是集中营中那些作为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害者而存在的犹太人。阿甘本对于这一典型案例的思考,是从一份藏匿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第三火葬场下、直到奥斯维辛解放十几年后才重见天日的几页遗书开始的。遗书的作者是一位叫雷文塔尔的集中营囚犯,他和其他一些同为犹太人的囚犯一样,被选出来在囚犯中间维持秩序并协助执行处决、清理死者、收集死者身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从尸体口中拔出金牙”、“剪掉女人的头发”,……等等。身为奥斯维辛受害者的雷文塔尔们,就这样同时也成为了奥斯威辛机制掌控下的杀人工具。“你不能把我们当成怪物;我们和你一样,只是更加地不幸。”雷文塔尔在遗书中如此这般地辩解和控诉着。我们在以前发表的《由“空心病”说到“意义治疗”》一文中,也曾提到过精神病学家、有过集中营经历的弗兰克尔笔下的这类囚犯。 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被迫杀人,而且是杀和自己同为一族、同样不幸的人。就这样,生存的价值被扭曲,生命的尊严遭践踏,人被转化为怪物,而怪物又转化为同你我一样的人。阿甘本曾借助《狼人之歌》这个文学作品中的“狼人”形象,把“人被转化为狼而狼被转化为人”这一现象归纳为“狼-人”的无区分。而奥斯维辛所构成的,正是这样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无区分空间”,也就是一个“牲人”、“兽人”、“活死人”的赤裸生命空间。这才是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真正恐怖所在”,阿甘本如此强调。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深层生命政治意涵,阿甘本指出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见证者所无法见证和言说的、真正令人恐怖的东西,其实是一种非人的、人与动物无区分的生命存在境况。这种生存境况中的生命个体虽然是自然活着的人,其实已经死去,或者说已经不在像人一样活着。之所以会这样,其要害在于可见的暴力背后的不可见的暴力,即赤裸生命遭受的“双重的暴力。而这正是奥斯维辛作为集中营原型背后存在着的生命政治机制。关于双重暴力,我们在后面还会谈及。(2020-09-20)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星光如许】 北川,永远的感恩情结(组章) 许星   ◎青岛,一个兵哥哥的故事 你从遥远的大海边来,带着胶东半岛丰腴的水声和有些潮湿的花香,走进北川、走进陈家坝樱桃沟惊慌失措的黑夜。那一刻,青岛阳光的手紧紧握住我已经浑浊的眼神,让我生命中最后的花朵,在挤满天空的呻吟和泥泞中不至滴血怡尽。 你不知道,在你没有悬念的军歌里,我最疼痛的肢体远比你伟岸的呼吸更疼痛、更揪心,仿佛来自一个远古的寓言或者童话。但那时我并不知道,同样因为灾难,你其实早已错过了一个又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花期和爱情。所以我一直期望明天,假如还有明天,我想那些意会的花朵能否弥补一段关于感恩的约定,但你却走了,哼着长满新居的羌歌坦然上了西北,据说不久又下了西南。我这时才发觉,在青岛、在兵哥哥眼里,所有灾区的疼痛都是你的兄弟姐妹,都是你倍受尊敬的父亲和母亲。 所以,面对满山花开的日子,我常常在每个清晨或者黄昏,长跪于张家沟守望的山口,以一杯杯咂酒的纯净和一个普通羌家少女直白的表情,遥寄我和羌山切切的思念于你温暖的脚印…… ◎临沂,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 一个人上沂蒙山是在那年九月,我的伤痛翻过秦岭大山再过了一天一夜,来到红嫂的故乡。我没有想到,过了那么多年红嫂的奶汁还是那么鲜甜。 这里的月光真好,与红嫂的子孙一样。他们美丽的天空,融化了我残留在体内那些不忍的忧伤和云朵。我学会了机加工技术,学会了跟他们一起用沂蒙煎饼,裹着幸福的日子饱尝生活的春天。 偶尔也想起家乡离去的父母,想起樱桃沟,想起令我心碎的茫茫羌山。但我知道,其实这些年来,红嫂的子孙早已为我们抚平了灾难的伤口和内心的疼痛。庄稼如诗歌般疯长,机器甜蜜地运转,废墟上重建起一座座比过去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明天,我就要告别我的第二故乡,回到曾经生我养我三十载的那方水土。临走时,我以一个红嫂子孙的名义向沂蒙山起誓,那首沂蒙小调定能再次唱红整个新北川 ,川鲁友谊之情 我们将永远世代相传…… ◎潍坊,永远的牵挂 那一天你来道别,你含着不忍的泪水说:妈妈,我要归队了但请你记住,北川桂溪也是我的故乡,你就象这鲜艳美丽的羊角花,我会珍藏在心底,让她与那个远在潍坊的妈妈一起, 每天都在儿子的窗前开放。妈妈,雪域高原和绿色军营里有你永开不败的母爱和慈祥。但你哪里知道,此时妈妈裹满咂酒的目光,就是你两个妈妈对儿子一生的祝福和牵挂啊!短短一年,你用长大的手从废墟上掏出了妈妈被泥土掩埋的微笑,你用抗枪的肩撑起了妈妈的信念和坚强,你用军人的情怀为妈妈带来了声声感动和片片阳光! 妈妈当然记得,帐篷里你就着油灯替妈妈缝补被树枝撕破的衣裳;妈妈永远记得,烈日下你悄悄送到妈妈床前的热汤;妈妈更记得,你一天没有吃饭也为村民拿出自己的那份干粮。 你病倒在山道上,嘴里还呼喊着战友:快去,林子里还有被困的老乡。这些妈妈怎么能忘记呢?孩子,妈妈虽然年龄大了,但妈妈的心永远不老,就象从前妈妈纳的鞋垫,一针一脚、一点一滴都铭记在心啊! 在黄昏的站台上,妈妈化作传统的羌歌为你送别:“清悠悠的咂酒哎!伊呀得嗦勒!盼望我儿早回还哎!亲人团聚 幸福日子长又长……” ◎济南,与孩子和城市有关的那些事 安昌河,其实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沉寂了多年后有了自己最亲近的朋友。那些操着山东口音的济南军团,擦干北川的眼泪,在一片浅丘和田野上,演绎齐鲁雄风,大写无价情义。 小桥流水人家,楼台亭榭,悠悠羌韵道不尽人间几多温暖与神奇,成群的鸟儿站在黄昏的枝头,以祥和的声部把湔江曾经的悲伤,在这里重新诠释。繁华的街市,人们的心情与收割秋天一样喜悦,南来北往的商客,在羌歌中象品尝咂酒一样品尝羌货以及北川古朴的民风和友谊。其实,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比花朵更美丽。 花开北川,感恩济南。永昌,将永远铭记这段不朽的历史! 【作者简介】 许星,男,1962年生,大学文化,现供职于四川绵阳日报社。美国芝加哥华人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十月》《四川文学》《星星》《上海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西部》《延河》《文学界》《边疆文学》《中华文学》《星岛日报》《Prosopisia》等国内外150余家报刊发表,曾获2008-2011中华宝石文学奖,加拿大第三届国际大雅风文学奖,著有诗集《顺河而上的花名》《虚掩的村庄》《诗歌里的故乡》。   【诗文春天】 少数民族的散漫性子 谭文春   内地人做事麻溜儿干脆,绝不拖泥带水。来新疆旅游,最受不了的就是少数民族的慢性子。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9月18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7) ——河姆渡文化 洪田 当文明之花在黄河流域西起陕甘(仰韶文化),东至山东(北辛文化)争相吐艳的时候,在长江流域,另一片文明之花也在灼灼开放,兴盛于公元前5000年-前3300年的河姆渡文化,是那时长江流域下游文化的典型代表。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这一文化区域至少分布于中国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地区至舟山群岛。 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特色,河姆渡古人没有像黄河流域的古人那样采取半地穴式住宅,而是发明了干阑式建筑,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很好地保持屋内干度。建筑中所采取的木构衔接法,至今还在沿用。因为水域众多,河姆渡人已经具备使用舟楫的能力。因为气候适宜,动物种类繁多,河姆渡人善用骨器,而石器较少,他们使用的农具也主要以骨耜为主。黄河流域的古人主食粟,即小米,而河姆渡人的主食是水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考古史上首屈一指,可以想见当时农业之发达,生活之富足。河姆渡古人已经养殖狗和猪,这点和黄河流域的古人相同;他们已经开始养殖、利用水牛,这点和黄河古人不同。 对于文化发达地区的人们来说,富裕的物质生活必定产生丰富的文化生活。河姆渡人有发达的象牙雕刻技术,制陶业、纺织业、骨器制作、竹木器加工等也一应俱全。陶器制作工艺还属于较基础的水平,但人们已经把动物、植物以及大自然刻画于陶器表面,表现出高度的艺术修养。他们用玉石和萤石制成璜、管、珠、环、饼等不同花样的装饰品,表现出对美的向往。河姆渡陶器以黑陶为主,其审美情趣或许对后来的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总而言之,生活在5000年-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有着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水上运输技术,有着发达的文化和艺术情操,创造出有自己的特色,和黄河流域的先民同样丰富灿烂的文化生活。(未完待续)(2020年9月) 【作者简介】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你老婆真能干 贺鹏 你老婆真能干! 就是总监这么一句话让王浩下了决心。 他马上找到总裁要求转岗,总裁却不同意。 总裁说,你在市场部干得好好的,业绩也是全公司最好的,为什么要转岗? 我需要足够的时间照顾家里。 总裁一惊,你家里出什么事了? 没出什么事! 既然什么事也没有,一个大男人,一点事业心也没有,才会儿女情长、每天琢磨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总裁说完,不仅从牙缝里挤出一句“真没出息”,脸上还挂满了鄙视。 王浩不在乎这些,既然已经想明白了,还是软磨硬泡说服了总裁。 总裁同意转岗后,他欢天喜地地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婆小彩,小彩却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骂了王浩一顿,说你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着?市场部一个月几万块的收入你不干,转到别的岗位,一个月才几千块,你难道不会算账吗? 王浩说,生活本来就是生活,我们现在有车有房,干嘛非要那么拼呢?腾出一点时间来,我帮你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不好吗? 小彩一听王浩这么说,气就更大了,你还是男人吗?怎么现在没有一点进取心呢?你赶快回公司承认错误,反悔,好好在市场部干,每个月多拿点钱比什么都好! 亲爱的,你又上班,又带孩子、做家务,我心疼啊,只要我在市场部工作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家陪你,你太辛苦了! 只要能多挣钱,辛苦一点又怎么样? 我们好好享受生活不行吗? 没有钱,怎么好好享受生活?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不存一些钱能过踏实吗? 亲爱的,你知道吗?上午总监对我说,你老婆真能干,我听到这句话,就像他拿刀子捅我的心似的。 小彩说,我能干不好吗? 你还记得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发誓要让你成为我的一个小宠物;结果这些年下来,你忙里忙外的,俨然就是一个女强人了。 小彩笑了,这就是生活嘛! 不,亲爱的,假如我在你眼里还算是个男人,你就让我从现在开始宠你吧,我一定要你做我的小宠物,小宠物,我爱你! 小彩的喉咙里瞬间像是被什么堵住似的,只觉两眼热辣辣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褐色风景 蓝狐   在醉与乏之间,茶其实是最理智的一份感念。或许因为它的形态,色泽,乃至独有的气质,全然来自于某种植物的“神经末梢”,所以一俟撩动,便总会令迷醉反省,让劳顿消弭。 因此,我想,茶就像是一道风景,一道褐色的心的风景。 几乎在绝大多数的闲暇时刻,我总愿意泡一杯茶,燃一支烟,而后静静坐在书案前,让纷纭了整整一个时日的心绪,慢慢梳理开来,再慢慢溢出光彩。这其实是一段美妙的心跳过程,茶香和着烟香和着馨香,足可以熏染了一颗劳碌的心。 坐在书案前也不去看书,尽管有太多的阐释需要检索;手拈笔管也不去写字,尽管有太多的感怀需要表达;甚至无论什么都不去想,不去悟,不问,也不答。只要有一杯茶就好,就有那温情的黄,黄得耐人寻味;就有那沉实的褐,褐成江天一心。同时,只要有一支烟就好,就有那袅袅的云絮,絮成染着茶香的花朵。至于我呢,或许就该是一枚回味的果,是那花朵的根,是一株意象的树,树上长满了茶叶…… 我想,我其实是我自己的茶园啊,在随便的一个驿站,总可以凭借一泓心泉,温一壶香茗。 于是,我也便是那褐色的风景了,依着天籁地樽,好一番怡然。 褐色的风景往往高傲。不是所有的山水间都可以滋润出它的葱翠,不是所有的葱翠都洋溢清丽芬芳的调配。灵山未必茗香,秀水难得回味。其实真正的好茶也许就好在一面平静的山坡,一湾平淡的湖上。 褐色的风景往往独到。哪怕是同在彼此相连的一行山脉,偏左的便是千古流芳,偏右的便是半晌浅白。它甚至任由你如何嫁接如何移植如何授粉如何示爱,终究不改本色,馨香难再。它是最执拗的钟情,也是最纯粹的辨证。山因了茶修得正果,茶因了山求得本真。 褐色的风景往往微妙。只允许东方的北回归线生长这一类“异草”,只能够由东方人的巧手采撷这一种情调,并且,哪怕是极其相似的两枚叶片,因为炒作的方式不同,它们的个性演化也会自成一派,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茶融入不同的心怀,自然也有不同的感沛。所谓清虚栖心,神恬心清,清虚则不诱于外,神恬则形无累。这是古人的禅机,前世的“茶话”,轮到我等坐在茶坊或者书斋案前品而论道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举起了先人的杯盏。至于在品味茶香烟香馨香的当儿,其实早已经有太多的至理箴言芬芳在轻呷浅啜之中。既然如此,我们又何须深沉,何必忧烦,何苦再去议论得失,判定是非,分解爱恨,丈量冷暖?以我看来,茶香本无味,烟云亦无凭,与其驾一颗疲惫的凡心颠簸在馨香雾里,不如就做一片闲云。而天的澄明可以为水,心的闲淡可以是茶,泡一片白云在杯盏,我想,再沉重的愁绪也该化了…… 面对褐色风景,唐代僧人皎然慨叹:“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9月11日)

【文化杂谈】 “神圣之人”的“赤裸生命”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6) 步虚 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到,阿甘本之所以坚持自己对意大利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做法持批评态度,是因为在他看来,今天西方国家的权力仍然是一种需要通过“例外状态”( 紧急状态) 而施行的权力。除了紧急状态,国家权力在今天不再有任何其它的正当化形态,任何地方的权力都在不断地指向并诉求紧急状态,并且暗中用尽力道在制造紧急状态。这是一种政治权力垄断者们惯用的一种“生命政治逻辑”。我们认为,出于民主政治的一种前瞻性的担忧——新冠时期的“例外状态”有可能成为以后西方国家的一种常态化社会管理模式,即例外状态常态化趋势,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人们警惕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中国学者已经指出,那种认为“阿甘本从一个左翼的思想家,今天沦为一个保守的、面目丑陋的人物”的观点,其实是对阿甘本的严重误读。也就是说,对于阿甘本关于生命政治的思考,人们需要有一个更为全面一点的了解。 我们知道,福柯开创了生命政治研究的先河,而阿甘本延续并扩展了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讨论。与福柯对生命政治的宏观观照不同,阿甘本更为细致地考察了生命政治中生命的困难处境。阿甘本对生命政治讨论的核心概念是“赤裸生命”(bare life),即所有的生命形式都被剥夺、毫无自由的自然生命个体。在《神圣之人》系列——《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例外状态》《王国与荣耀》《奥斯维辛的残余》《最高的贫困》等作品中,阿甘本从历史学的视角考察了赤裸生命的几种典型样态。 首先且最基本的赤裸生命样态,是古罗马的“神圣之人”(Homo Sacer)。在古罗马法律中,拉丁文的sacer一词本意指任何从普通社会中“排除”出来的人或事物,其内涵既包括“神圣”的,也包括“被咒诅”、“受谴责”的。所谓“神圣”,因为这样的人曾经以神之名起誓:“若违誓言,愿受神罚”。而当他违背了誓言,就理所当然地“被咒诅”、“受谴责”,同时也就被视为该神祇的私有财产。因为他已是该神祇的财产,便不能再属于别的神祇,因此不能当作人祭的祭品;也不能再属于人类社会,因此不受人类社会的法律保护;若他被杀了,便被解读为该神祇透过凶手之手降罚,杀人者因此无罪。总而言之,在古罗马法中,“神圣之人”或者说“牲人”、“ 受谴者”,是一种被逐出人类社群的人。这类人不再受人法的保护,而任何针对他们的暴力行为都不受到惩罚。 赤裸生命的第二个典型样态,是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活死人”。由于生理上的营养失调或心理上的极度恐怖等原因,这些人变成对外部刺激不再有任何反应的行尸走肉。第三个赤裸生命的典型样态,是各种各样的“难民”。作为群体现象的难民,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数百万的白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离开故土进入法德等国,而法德等国则采取了“去自然化”或“剥夺公民身份”(denaturalization)的政策,取消那些来自敌国者或出身不正者的国籍。这些难民由于缺乏公民身份,而处于法律保护之外。最后一个赤裸生命样态,是美国关塔那摩军事基地中的被拘留者。这些被拘留者不仅不享有《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战俘地位,甚至也不享有根据美国法律所控诉的犯罪人地位。 在上述四种样态中,神圣之人是赤裸生命的古典形象,而后三种则是赤裸生命的现代形象。四种赤裸生命样态的共性特征是,生命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剥夺或悬置。按理说,“神圣之人”仍然是人,他们本应该受到人法的保护,但他们所经历的实际遭遇是:随时都可能遭受暴力欺凌而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法律保护;其次,集中营中的“活死人”也是生命,但是这些生命的政治属性已经丧失,而仅仅留下自然生命的特征,从而处于一种无人保护、任人摆布的状态;再次,难民的处境也是类似,其由于缺乏公民身份,而处于所在国的法律秩序之外;最后,关塔那摩的拘留者由于缺乏身份,不享有任何国际人权法上的保护,同时关塔那摩处在美军在海外的基地,而在这一领土上,美国的人权保护法也不予适用。总而言之,赤裸生命中蕴含了一种生命与暴力之间的悖谬。产生赤裸生命的主权机制往往会以本民族的生命安全之名宣布例外状态。在这种例外状态下,原有的法律秩序和社会关系在被排斥和抛弃的赤裸生命身上消失,同时这些生命则暴露于显性的或隐性的暴力之下。 阿甘本赤裸生命概念的深意还不仅止于此。尽管阿甘本列举的赤裸生命案例都是一些特殊的形象,但是赤裸生命这一概念却具有更为普遍的含义。后面我们将谈论这一普遍的含义及其与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关系。(2020-09-06)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星光如许】 用新闻视觉考量诗人社会责任 许星 客观地说,当代诗歌是一个纷繁复杂和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文学载体,其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令人目不暇接。但就个人而言,无论是唯美主义、现实主义、批判主义,还是纯粹的个体体验和表达甚至释放,我更趋向于诗歌的精神和理性追求,更择重于用新闻的视觉来考量诗人的社会责任。 首先,诗歌是对生活的再创造,仅仅生活在诗歌里的诗人是无法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从而选择具有自己正确思维的想像空间,去对那些感悟、感知的过程进行有效地表述和描绘。诗歌最初的冲动往往是受某种生活瞬间的启发,情感的、社会的,伤痛的、正能量的,无疑都有急切宣泄和表达的愿望,都有传递一种理念和精神的核心价值,或者说主题和思想。这正好与新闻的视觉、新闻的观点、新闻的功用价值观不谋而合。其次,诗歌是写给人看的,(当然,那些仅供自己欣赏的日记诗歌自然是另当别论和无可厚非的)所以,既然要给人看就要让人看后感同身受、看后有艺术、思想和教益启迪,就象小品让人捧腹大笑后有冷静思考,电影、电视英雄形象让人震撼敬仰一样。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诗人有担当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社会责任感。 诗人要有新闻的感知。在面对不同的体念对象时,诗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和“震撼”。“5.12”汶川特大地震时我46岁,作为绵阳日报的一名记者和诗歌爱好者,我自告奋勇参加了报社报道突击队,与一帮年青记者一起深入绵阳极重灾区北川县城采访。面对满目沧痍的废墟和伤痛的土地,白天我穿行在五月忧伤的阳光下,用镜头笔触忠实地记录灾区可歌可泣的抢险场面和精彩瞬间,晚上我就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燥热潮湿和不断余震的帐篷里写诗。“乱石如雨 残忍/自天上而来 那摇摆中的城市/瞬间如花凋谢 那一刻/生命 在废墟中紧咬牙关/风无顾忌 黑夜很沉/五月 与北川一起陷落//泪水在废墟中流淌 / 瓦砾中的一朵朵小花/ 异常平静和顽强/ 倒塌的屋顶上 鲜红的旗帜/在五月的天空 高高飘扬/脚步匆匆 机器和铁锹/ 屏住呼吸 手和水甚至/一句直白的话语 便成为/生命的奇迹/……//”——《五月,那个滴血的下午》。应该说,这是当时我在极重灾区北川老县城最为真实也最为震撼的体念,一个彰显大爱的新闻感知。 诗人要有新闻的冲动。诗人的冲动不是 “伪抒情”和“无病呻吟”,而是来自一种“正能量”的激情所致。2009年9月,受报社派遣,我和报社另一名记者作为绵阳十个市级部门与极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樱桃沟村因灾失地农民安置对口帮扶单位之一的绵阳日报社工作组的成员,首次来到曾经被誉为“云朵上的村庄”的樱桃沟村,开展为期一年的因灾失地农民安置帮扶工作。一年里,我和同事冒着随时滑坡的生命危险,上千次上下海拔2000多米的樱桃沟村,选址、重建、安抚村民。亲眼目睹和亲身体会了灾区人民不畏灾难的坚强意志和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每天都被那一幕幕如火如荼的重建场面所感动和感染,而这一切也无疑给予了我诗歌创作的充动和灵感。“趟过忧伤的土地/我听见血液在骨络里顽强的声音/不难想象 樱桃沟/这个曾经被灾难所掩埋的/黄土下面当然不仅仅是/子女 牛羊 房屋或者亲情/抚摩带泪的伤口 蘸满阳光的手指/与泥土一起疼痛//山道刚刚修过/翻新的泥土里满含感恩的气息/鸟儿的歌声跃过头顶/生活与负累站在母亲的肩上/怀念那个滴血的下午或者更远的岁月/悬崖下 花朵般的帐篷/艰难地支撑起被冰雪覆盖的日子/汗水打湿夏天/喝醉咂酒的土地轰轰烈烈/在我眼里 母亲孱弱的形象同样楚楚动人/所以 即或是一匹砖 一坯土粒/也都是她一生的全部和心得啊/土地 就是母亲的太阳//趟过振作的土地/我听见庄稼拔节和疯长的声音/樱桃沟 满山桃花盛开/长满新居的羌山阳光普照/金子般的微笑重新挂满信念的枝头/而母亲却越发苍老了……”——《羌山黄土魂》。毫无疑问,正是这些揪心和感人的场面让我真正看到了北川灾区和樱桃沟人面对灾难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诗人要有新闻的责任。诗人在艺术地再现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不仅仅属于是自己的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担当,这也包括发现某些不尽人意的瑕疵。2010—2012年,我作为绵阳日报社的下派干部,从北川陈家坝乡樱桃沟村来到北川香泉乡光明村挂职,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开展为期三年的“挂包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千方百计带领光明村老百姓共同增收致富的同时,我对北川人民生活和生存状态,从诗歌的角度有了更新的认识。 “这个下午 很低的天空/软软地躺在刚刚栽下的/稻田之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