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国之大雅——立冬》所想到的

佳音(加拿大七天编辑) 今天是立冬,想吃大白菜饺子。趁着中午休息吃饭时间,去了办公室附近的中国超市,买了一颗大白菜,准备晚上回家包饺子。 回到办公室浏览新闻,通过“中国电视”栏目推介,看了总台的节目《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节目的画面上东北蔬菜的特殊计量方式好让人羡慕啊:大葱按“捆”卖,土豆按“袋”装,白菜按“车”拉。虽然笔者观看的是关于中国节气文化的节目,但是小小的镜头体现的就是今天中国的人间烟火气——肩扛手提的大包小包,熙来攘往的早市;口袋里有钱,餐桌上有肉有菜,活脱脱的幸福感。幸福感来自哪里?我想,就是幸福生活。  

海外需要这样的节目!

佳音(加拿大七天传媒编辑) 很喜欢《沙海之上:敦煌》这部片子! 曾经去过三次敦煌,每次都是很遗憾地只能参观几个洞窟,就像瞎子摸象,敦煌的记忆就是这些洞窟和洞窟里的壁画。这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喜欢《沙海之上:敦煌》。 当看到片中多个角度拍摄的敦煌全貌时,那种震撼,那种美,的确是想象力所难以达到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吧。试想一下,从陆路,你一下子就到了莫高窟,你看到眼前一片壮观的景象,你开始参观,你不知道它的背后是什么,而在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沙漠瀚海中的一个奇迹,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理解敦煌的伟大! 说到这部片子的英文解说也让我兴奋不已,它给了我们这些在海外生活的华人一个可以与西人朋友街坊邻居共同讨论中国文化的谈资。我有一对本地的朋友,夫妇俩都来自法国,每次去看他们,老先生都会天南地北地和我们讨论,尤其是中国文化,他浏览过很多中国的地理历史时政内容,有许多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这个时候会感到特别窘迫,因为你词穷了,无法和他讨论。下一次会面的时候,可以找老人家一起讨教了。 现在在加拿大通过各种方式都能够看到总台节目,我们有些时候不但自己看,也会让孩子们观看,甚至会把链接发给本地的朋友。而像《沙海之上:敦煌》这样的节目我们最需要,因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特别想了解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文化,因为了解才会热爱根脉记住乡愁,才会影响更多身边的人。

共同繁荣才是人类的和谐之道

小鱼 前不久,我有幸观看了“中国电视”专题推介的6集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从片中了解到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实现互联互通的故事,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影响力。 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受益良多,从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突飞猛进,到互相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到文化、商业、物资的交流、流通,就像一盘大棋,在丝绸之路沿途和蓝色海上丝路所在国运转,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涉及国家的民众从中受益,国家也得到快速发展,真正地实现了互联互通。 看到片中那么多国家的元首政要、权威部委、专家学者以及国际机构负责人,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联通”、民心相交“心相通”等不同角度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我深刻感受到“一带一路”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与书法相关的高考作文说起

亚君 今天,以中国举国瞩目的2021年语文高考已经落下帏幕。 新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刚一出炉,就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书法爱好者的注意,更引发了中国书法界不小的欢呼声,书法报公众号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公布了这个“喜讯”,并且搜罗了近几年来所有与书法篆刻等元素相关的中高考题目,甚至包括数学考卷中的一道填空题,计算一个半正多面体有多少个面,棱长是多长,这样一个题目也忝列其中,只因为这个半正多面体的原型是一个金石印信;似乎中国书法的21世纪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临! 是的,虽然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及地方卷中都陆续出现过与书法相关的题目,但是直接与语文高考占分比最大的作文题目相关,还真的是第一次!也许正是这一点,让书法界的同仁们看到了国家层面对书法艺术的重视,由此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热血沸腾! 我仔细阅读了该作文题目,它给出的材料是4张组图(题目说是漫画,但事实上丝毫没有漫画的夸张变形,与其说是一纸漫画不如说就是一页正规的毛笔书法字帖)。第1张图是撇的起笔写法: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第2幅图是捺的起笔写法: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第3幅图是捺尾收笔的写法: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第4幅图则是把包含了撇和捺的“人”字的完整写法放在一个习字用的描红的田字框中。要求考生从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自选角度和立意,自拟文体和标题来作文章。笔者以为,在图文的提示下,这篇文章其实不难写,命题者的想法显然是要用书法运笔的原理来暗示做人的道理。 没有学习过书法的考生应该也会写这篇作文,只不过,学过练过书法的人可能对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理解得会更加深刻一点,如此而已。对于高考作文试卷的研究,我不在行,在这里也不必置喙,其实我想说的不是作文,而只是想说说这个作文题目引出来的书法及其他弥足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 高中生不练书法久矣,大学生、初中生、小学生以及绝大部分中国人不练书法亦然久矣,指望仅仅因为今年作文题目出现了书法题材就在全国掀起一场学书法练书法的热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高考的指挥棒未必有那么灵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在更广阔的层面作出努力,需要更多中国人重视和参与。 虽然有人说,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砚台早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让位给书写起来更加方便的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了;更何况,在计算机、平板、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好多人都已经习惯作键盘侠甚或语音输入,连需要用笔的地方也不是太多了。 诚然如此,毛笔砚台作为书写工具的没落不可避免,但在艺术层面,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字书写的一门独特艺术,生命长青!中国文字取法于日月山川、草木飞禽,中国书法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它的一笔一划,一字一顿,起承转合,疏密得意,虚实相生,凝神贯气,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日月变换、斗转星移,中国书法走过了篆、隶、楷、行、草的漫长岁月,依然焕发着迷人的魅力!笔墨纸砚的水墨清氛,浸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源远流长、挥之不去、历久弥香。书法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人珍视热爱和大力弘扬!国画、戏曲亦然!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试想,蒙特利尔唐人街的街口如果没有那张京剧的海报壁画,是不是就不那么像唐人街?对于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如果都来学一学书法,练一练国画,唱两嗓子京剧,是不是更能向外国友人展现我们中华文化的美好和独特魅力?  

这一次,华人的眼睛为何湿润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就1911年的“托雷翁惨案”向墨西哥华人社群道歉。在那起排华事件中,超过300名华人被杀,大量华人餐馆、银行、住所被洗劫。洛佩斯表示,道歉的意义在于“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尽管这句道歉迟到了一个世纪,但还是湿润了墨西哥华人的眼睛,也慰藉了全球华人的心灵。 华人海外移民史是一部血泪史。北美一度吸引了大量华人移民。先辈们靠着勤劳和智慧在这些陌生国度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也为北美经济建设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在墨西哥,早期华人参与了中央铁路建设、开渠种植棉花等工作,每开垦10万平方米棉田就有华工死去;在美国,1万多华工用鲜血浇灌出了太平洋铁路,几乎每根枕木下都埋着一名华工;在加拿大,大量华工同样参与了铁路建设,数千亡魂最终沉睡在了铁轨之下。 不过,他们的牺牲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仇恨、驱逐、暴力等排华浪潮反而揭开序幕。美国出台《排华法案》,加拿大推出《华人移民法案》,墨西哥对华人伸出暴力之手……华人先辈们不仅在教育、就业、经商、从政等领域无法享有平等权益,就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 百年光阴漫漫,今年不同往昔。出于国家形象塑造、选举需要,加上华人自身经济地位提升等原因, 21世纪以来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对当年不光彩的历史道歉,加拿大 联邦政府、卑诗省、温哥华市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 推动一些国家就排华历史道歉,的确是华人追求平等与尊严的一次里程碑式胜利,但这绝不是“终点”。道歉案只是就历史排华事件做出的一种政治正确表态,不意味着现实世界中种族主义病毒彻底消亡。美国联邦国会2009年通过了对非洲裔的道歉案,但从非洲裔失业率高、收入低,到NBA快船队老板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再到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杀”, 无不表明对非洲裔的歧视依旧系统性、广泛性地存在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2012年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正式道歉,但有的主流媒体却没有进行新闻报道,这一现象同样耐人寻味,不少人甚至质疑这是隐性歧视。事实上,近年越来越多海外华人感觉到从职场到商界再到政界,很容易触碰到“竹子天花板”。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人类一场灾难,也是一面种族歧视的放大镜。从欧洲到澳洲再到美洲,“中国病毒”“功夫流感”等种族主义的火苗迅速蔓延,海外华人也面临高频的挑衅、谩骂、殴打等言语和人身攻击。 美国密歇根大学近日发布的仇恨亚裔调查报告指出,华人受害者最多,占到了六成。加拿大温哥华、蒙特利尔、渥太华等城市一年来针对华人的仇恨犯罪数量也迅速上升。加拿大华裔百人会创会会长丁果近期刊文警告说,目前反华人事件,与百年前的排华风潮有相当相似之处。 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言:“(奋斗)直到公正像水一样流淌,正义像潮流一样澎湃。” 要消除种族歧视、提升华人地位,道歉案远远不够。海外华人还须在完善反歧视立法、讲述华人历史贡献、积极参政议政等方面做出全方位持续性的努力。  

泰坦尼克号的“谎言”映射华人生存现实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109年前,号称“永不沉没”的英国“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因撞上冰山沉没于大西洋,2000名乘客中仅有700多名幸存,其中包括6名中国人。然而,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当那些幸存者的故事被媒体、书籍、影视作品津津乐道时,6名中国人却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从人间消失了。直到近日一部名为《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的纪录片在华上映,他们的故事才走进公众视野。 将此海难改编为电影的《泰坦尼克号》曾打破了当年全球影史票房纪录,横扫了10多项奥斯卡大奖。Jack和Rose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放弃逃生持续演奏的乐队、发誓要与巨轮一起沉没的老船长……影片中这些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画面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然而,凄美的背后更藏着一段世纪谎言。当数百名幸存者随救援船抵达纽约港口时,所有人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6名华人却被拒绝踏上美国土地。西媒几乎“一边倒”地声称他们是偷渡者,甚至质疑他们假扮妇女抢占其他人逃生机会。纪录片显示,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抹黑和诬蔑,1名华人在获救后甚至还参与了对其他幸存者的搜救。 他们本是那场世纪海难的幸存者,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更应被歌颂,却被离奇抹黑成“作恶者”,可6人没有自我辩驳的机会和权利。有人颠沛流离来到加拿大,有人梗迹蓬飘去了英国,有人东徙西迁留在了古巴……他们很少向外人或后辈谈起那段往事,西方也有意删减、隐藏那段不光彩的谎言。那场悲壮的灾难被后人收录进书籍、纪录片、博物馆中,但它的故事好像从来与华人无关。 所幸的是,乌云遮不住暖阳,冰雪锁不住春天。这段尘封的历史因这部西方人士拍摄的纪录片而重见天日。6名华人被驱逐、被污名化,归根结底是当时白人优越感和西方中心论在作祟。19世纪初西方人(尤其是白人)将“自我”以外统一视为“他者”。在“黄祸论”宣扬下, 黄种人被视为了白人的威胁,种族主义叙事一度成为西方的政治正确,侮辱歧视华人基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尽管首条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凝结着数万华工的智慧、汗水、生命,尽管“一战”中14万华工赴欧(其中2万人埋骨他乡,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书写了小人物的一段大历史,但当时西方国家直接或隐晦的歧视并未消失。美国1882年反而通过了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针对特定族群的《排华法案》。6名幸存华人的故事就发生在美国排华法案出台之后。那段历史不仅是属于他们几人的悲怆之歌,也是那个时代所有海外华人多舛命运的缩影。 这部纪录片不仅重现了淹没的真相,告慰了那些遭遇歧视的华人,更重要的是传达出了人人平等的人文关怀价值观,也表明西方还有不少正义良知的声音。如今,泰坦尼克号已沉没100多年,华人以及亚裔在西方的处境并未明显改善。疫情暴发后,伴随一些政客或媒体煽动和助长排外情绪,海外华人和亚裔处境雪上加霜。 希望这部影片能唤起西方社会更深刻的反思,也愿“人人生而平等”能真正从梦想走进现实。  

台湾“干渴”,水从哪里来?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日月潭潭底龟裂成块状、多个水库储水率不足一成、部分县市启动“供五停二”限水、免洗衣裤被抢光……这些是台湾遭受50多年来最严重旱灾下的场景。提到台湾,很多人想到的是四面环海、降雨充沛,它怎么会遭遇如此旱情呢? 台湾遭遇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的确有“天公不作美”的缘故。台湾特殊的地貌构造下河川短小、溪流湍急,虽然年降雨相当丰沛,但大都流入大海。为此,台湾通常会在丰水期(每年5月至10月)通过水库蓄水,以应对枯水期(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不足的困境。不过,2020年丰水期台湾50多年首次无台风登陆,梅雨季也随之缩短。丰水期没有充沛降水,水库便没足够储水量,水荒随之而来。 这次水荒固然是岛内闹旱灾的原因,但“人祸”更难辞其咎。回顾历史,旱灾在台湾并非新鲜事。自1973年至2017年,台湾便闹了10多次旱灾。解决旱情的思路是兴修水利、广储水源。不过,岛内18个主要水库中,只有两个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后。言外之意,台湾近年非但没有修建新水库,旧的蓄水库也普遍服役时间较长,进而导致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储水功能大打折扣。此外,自来水管漏水率偏高,又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台当局几十年来未对这一民生问题给予足够关注。 蔡英文当局2017年提出“前瞻基础建设”,编列2500多亿元新台币用于水环境建设,声称要打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亲近水的优质水环境。但如今1000多亿新台币花出去了,台湾民众面临的依旧是缺水危机。 民进党当局经常把“清廉、勤政、爱乡土”的口号挂在嘴边,但现实中民生问题却一直让位于政治选举。新冠疫情暴发后,民进党打起“抹黑大陆”“以疫谋独”“依美谋独”的算盘。面对岛内气象专家的干旱预警,民进党官员要么不以为意,要么反应迟缓。正如岛内一位水利专家所言,民进党当局缺乏水资源利用长期规划,未能超前部署应对旱情,才是屡屡陷入“多雨贫水”窘境的关键肇因。 旱灾发生后,民进党不是自我深刻反省,而是一面临时抱佛脚,一面忙为自己开脱。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甚至抛出“台湾与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处于同一纬度,缺水是应该的”这种言论。民进党当局为确保台积电用水,切断了岛内1/5农田灌溉系统。美媒都忍不住批评民进党当局官僚机制严重僵化。 更荒唐的是,无计可施的绿营政客接连搞起“祈雨法会”。连蔡英文本人也表示,自己走访各地不忘进庙参拜,祈祷老天爷早日给台湾降雨。本来可以通过周密安排、提前部署避免或缓解的旱灾,如今却要烧香拜佛“问鬼神”,这种不作为、乱作为的反智行为令人啼笑皆非。有台媒指出,官员们看起来很关心旱情,但实际上凸显民进党的施政无能。 与岛内旱情警报形成对比的是,受益于2018年的两岸供水工程,水资源同样紧张且受干旱波及的金门,民众用水无须再看老天爷脸色。这再次表明,两岸保持沟通对话和交流合作对台湾是利好。蔡英文当局谋求与大陆“脱钩”,最终伤害的恰恰是岛内福祉。  

“爱国者治理”是国际通识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中国修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之举,获得国际社会的诸多理解,却也遇到一些质疑。结合西方国家对公职人员忠诚度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爱国者治港”原则与其基于同样的价值认识。 中国中央政府主导修订香港选举办法,是不是对地方选举制度的干涉?事实上,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完善也主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完成。美国众议院近日通过的选举改革法案涉及设立州独立选举委员会等内容;法国地方议会选举制度也一直由国民议会通过法律规定;英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选举制度,对英格兰、苏格兰等地议员、市长的选举作出规定。中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符合国际惯例,所谓“干涉”说,有点扣帽子了? 对参选者设置门槛,将一些人排除在外,是不是合适?“爱国者治港”的门槛高吗?显然不高。在欧美国家,移民入籍尚要行效忠国家的宣誓,更遑论担任公职了。环顾国际社会,参政人既为公职人员,其职责是为国效力,爱国(即忠于国家)自然就是他们的基本底线和门槛,“爱国者治理”也是全球共识和通行做法。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对公职人员的爱国立场和相应政治资格有着严格要求。 加拿大政府10多年前强化了公务人员对政府的忠诚义务,限制公务人员公开批评政府,否则可能被解雇;加拿大宪法也规定,联邦国会议员就职前应在总督或总督授权的人面前宣誓并签署誓词,如果宣誓、发表声明效忠外国政权或犯有叛国罪,将丧失议员资格;美国法律要求所有公职人员都必须是“爱国者”,禁止有违效忠义务的人出任公职。美国还制定了议员宣誓效忠和资格丧失的严格法律规定,历史上多次据此取消国会议员资格。英国也通过一系列法律对公职人员忠于国家的操守作出了明确规定。 “爱国者治港”并非新提法、新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曾提到“必须由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但因个中原因,“爱国者治港”原则始终未获得有效落实。近年,一批“反中”者利用公职人员身份制造撕裂、煽动对立,刻意阻挠港府施政,尤其2019年“修例风波”后,这些人支持暴力,炒作“揽炒香港”,破坏公序,扰乱百姓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暗中联络海外反华势力制裁中国,干预香港事务,对普通市民擅用“私刑”等等……哪些国家或地区对此可容? 如今推动“爱国者治港”加速落地,既为香港长治久安设置了一道安全阀,也是对国际通识的一次回归。既然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会容忍治理机构成员背叛国家,中国香港同样理应如此。

蒙特利尔华人社区关于反对联邦保守党涉疆动议的联合声明

做为加拿大的合法社团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省大蒙特利尔地区十几万华裔加拿大人社团的代表,我们一致反对加拿大联邦众议院2月22日通过的由在野的保守党提出的涉疆动议。我们认为该动议罔顾事实,有违加拿大自身的价值观。加拿大个别政客和政党,借用中国新疆议题进行政治炒作,意在捞取其自身的政治资本,这类自私狭隘的行径也有违加拿大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包容开放的人文传统。 涉疆动议本来是一个未能被事实证明的指责,不应在国会上作政治投票表决,如果加拿大保守党和个别政客对此议题有所关注,应寻求对这一事项的进一步了解,而不是利用一些未经证实的一面之词和充满争议的政治词汇,然后让加拿大联邦议员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进行投票。 加拿大国会众议院共有338名议员,对此议案投赞成票的为226票,2票弃权,其余的议员没有参加投票,所以不能称该议案“全票通过”。其次,该议案不具任何约束力,亦不能代表加拿大政府的立场。因此,我们也反对任何不负责任的媒体关于该议案获加拿大议会全票通过的错误和不实报道。 做为华裔加拿大人,我们对一些加拿大政客不断借各种中国议题来挑唆中加矛盾以获取其自身政治利益的做法感到忧虑重重,因为这种不负责的做法会造成不了解真相的其他族裔加拿大人对整个华裔甚至亚洲裔的负面看法,给一百七十多万华裔加拿大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众所周知,目前中加关系因种种原因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个别加拿大政客并没有朝着试图消除误解,缓和矛盾,改善中加关系的方向做建设性的努力,反而是罔顾事实,借中国新疆议题继续激化中加矛盾,我们对此也深感失望和担忧。 我们一致认为,做为加拿大民选代表的议事机构,加拿大议会应该将更多精 力着眼于加拿大本国的疫情、经济、民生、环境和各族裔生存状况等等国内事务,而不是利用和炒作个别外国议题,推卸其自身所应当负起的国内问题的责任,转嫁加拿大本国的矛盾,转移加拿大国内的问题。 最后,我们也反对加拿大在野的保守党党魁呼吁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动国际奥委会撤回中国2022年冬奥主办权的荒唐做法。 对话沟通和彼此尊重符合加拿大的价值观,而保守党党魁试图用政治干预奥林匹克精神,干预有200多个会员的国际奥委会的议事程序,这种做法非常荒唐,也极度不负责任,会给加拿大的国际形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印象。 JOINT STATEMENT As Canada’s legitimate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represent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Canadians in greater Montréal, Canada, we oppose Xinjiang-related motion passed by Canada’s House of Commons on February 22. This motion was put forward by the opposition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 and it ignored … Read more

留学风向在变,加拿大如何未雨绸缪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2021年,欧美国家疫情持续。疫情反弹叠加变异病毒,欧洲多国如临大敌;加拿大疫情也不乐观,确诊人数逼近70万;美国进入1月前10天,新增死亡人数2.7万。当海外中国留学生们继续忍受着生活不便、心理煎熬、健康威胁时,一位留美中国博士生被枪杀事件再次刺痛公众神经。一些有留学意向的中国学生不由思考:留学欧美还是最优选择吗? 由于西方的“先进、发达”,欧美国家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向往之地。但近年这种传统留学风向有所变动。2020年中国某留学机构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显示,日本、新加坡等亚洲高校正成为中国学生的“新宠”。 传统国际留学格局松动,原因有三:其一,亚洲高校自身实力提升迅速。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中,有26所大学来自亚洲,这也是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二,留学家庭背景从精英阶层转变为普通家庭。学费相对低廉的亚洲高校对这些家庭更具吸引力。其三,欧美国家不稳定因子增加。近年频现的恐怖袭击打破了欧美安全神话,难民危机又带来了文化冲突、社会治安等问题。 疫情在欧美“失控”的2020年,是海外留学生无奈、纠结、迷茫、不安的一年。一方面,他们面临着病毒感染风险、学习模式变化、精神压力骤增等“天灾”挑战,另一方面面临着“言语侮辱”“肢体暴力”“被驱逐”等“人祸”威胁。尽管欧美国家疫苗已经开打,但各国普遍未能解决疫苗短缺问题。加之注射器短缺、人手不足等多重影响,西方疫苗接种速度远低预期。此外“不想打”“偷偷打”“储存混乱”等乱象也令各国焦头烂额。在何时远离疫情“震中”这一问题上,欧美再次给世界留下了大大的问号。 中国近年多份留学报告显示,教育水平仍是意向留学人群选择留学目的国的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认它的权重较以往有所下滑。2020年英国文化协会对万名中国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学生们开始更加重视“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两项因素。这两方面显然是欧美近年的“减分项”。 加拿大是近年西方国家中在“安全稳定”“开放包容”方面表现不俗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吸引国际留学生上也展现了很强竞争力,中国留学生占到了留学生总数的三成以上。近期,澳洲一家教育咨询机构调查显示,加国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心中“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但这并等于说加拿大便可稳坐钓鱼台。 首先,亚洲疫情控制整体较好,中国更是基本遏制住疫情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亚洲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号召力有望持续走强。2020年不少中国留学生选择就读于中国的上海纽约大学等“中外合作模式的高校”。有分析认为,就近留学或回国“留学”或成中国留学新趋势。其次,出于提振经济、缓解劳力不足等因素,西方教育大国未来在留学生争夺上势必更加激烈。近年,英国重新开放了PSW签证(留学生毕业后可留英两年找工作),受疫情影响但对教育产业非常依赖的澳洲也正摩拳擦掌要从中国招揽留学生。 要保持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加拿大还须未雨绸缪,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消除一些不稳定因素。2020年一份民调显示,疫情下有近半数华裔在加拿大遭受歧视。2020年12月“加拿大华裔百人会”上,政界及华人学者呼吁,加国在反种族歧视问题上仍需继续努力,更需警惕“麦卡锡主义”重新浮现。近年加国帮派文化、贩毒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些都提醒加拿大需要拿出更多有力行动。首先,在疫情防控上加强国际合作,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其次,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服务工作,出台更多便利中国留学生求学、就业等福利政策;最后,可以尝试联合办学等模式加强与亚洲国家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