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干渴”,水从哪里来?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日月潭潭底龟裂成块状、多个水库储水率不足一成、部分县市启动“供五停二”限水、免洗衣裤被抢光……这些是台湾遭受50多年来最严重旱灾下的场景。提到台湾,很多人想到的是四面环海、降雨充沛,它怎么会遭遇如此旱情呢? 台湾遭遇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的确有“天公不作美”的缘故。台湾特殊的地貌构造下河川短小、溪流湍急,虽然年降雨相当丰沛,但大都流入大海。为此,台湾通常会在丰水期(每年5月至10月)通过水库蓄水,以应对枯水期(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不足的困境。不过,2020年丰水期台湾50多年首次无台风登陆,梅雨季也随之缩短。丰水期没有充沛降水,水库便没足够储水量,水荒随之而来。 这次水荒固然是岛内闹旱灾的原因,但“人祸”更难辞其咎。回顾历史,旱灾在台湾并非新鲜事。自1973年至2017年,台湾便闹了10多次旱灾。解决旱情的思路是兴修水利、广储水源。不过,岛内18个主要水库中,只有两个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后。言外之意,台湾近年非但没有修建新水库,旧的蓄水库也普遍服役时间较长,进而导致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储水功能大打折扣。此外,自来水管漏水率偏高,又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台当局几十年来未对这一民生问题给予足够关注。 蔡英文当局2017年提出“前瞻基础建设”,编列2500多亿元新台币用于水环境建设,声称要打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亲近水的优质水环境。但如今1000多亿新台币花出去了,台湾民众面临的依旧是缺水危机。 民进党当局经常把“清廉、勤政、爱乡土”的口号挂在嘴边,但现实中民生问题却一直让位于政治选举。新冠疫情暴发后,民进党打起“抹黑大陆”“以疫谋独”“依美谋独”的算盘。面对岛内气象专家的干旱预警,民进党官员要么不以为意,要么反应迟缓。正如岛内一位水利专家所言,民进党当局缺乏水资源利用长期规划,未能超前部署应对旱情,才是屡屡陷入“多雨贫水”窘境的关键肇因。 旱灾发生后,民进党不是自我深刻反省,而是一面临时抱佛脚,一面忙为自己开脱。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甚至抛出“台湾与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处于同一纬度,缺水是应该的”这种言论。民进党当局为确保台积电用水,切断了岛内1/5农田灌溉系统。美媒都忍不住批评民进党当局官僚机制严重僵化。 更荒唐的是,无计可施的绿营政客接连搞起“祈雨法会”。连蔡英文本人也表示,自己走访各地不忘进庙参拜,祈祷老天爷早日给台湾降雨。本来可以通过周密安排、提前部署避免或缓解的旱灾,如今却要烧香拜佛“问鬼神”,这种不作为、乱作为的反智行为令人啼笑皆非。有台媒指出,官员们看起来很关心旱情,但实际上凸显民进党的施政无能。 与岛内旱情警报形成对比的是,受益于2018年的两岸供水工程,水资源同样紧张且受干旱波及的金门,民众用水无须再看老天爷脸色。这再次表明,两岸保持沟通对话和交流合作对台湾是利好。蔡英文当局谋求与大陆“脱钩”,最终伤害的恰恰是岛内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