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 魁省也要躺平了?

疫情到拐点了? 去年11月底出现的奥米克戎(Omicron)变异病毒以来,其扩张速度前所未见,迅速成为多国、多地的主流毒株,让很多地方的疫情数据一再创新高。但防疫专家们也观察到,奥米克戎疫情似乎来的快,去的也快,经过6-8个星期的流行后,最早爆发奥米克戎疫情地区的日增感染者曲线开始掉头,比如最早发现奥米克戎的非洲地区本周新增病例降低了60%,疫情剧烈爆发的英国降低了14%,魁省公共卫生研究所INSPQ(Institut national de santé publique du Québec )发布的疫情数据也显示魁省的新增感染者数量出现稳定下降趋势,特别是曾经感染人数众多的蒙特利尔下降趋势明显,因此乐观预计魁省这一波疫情已经达到高峰,住院者人数虽然还会在未来几天继续增长,但达到顶峰后就会开始下降,魁北克人将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亮。不过不少民众表示INSPQ过去乐观,到下周学校复课、宵禁取消,肯定会增加人员流动和接触,到时候新增感染者是否降低还不一定。而联邦公共卫生长官谭咏诗(Theresa Tam)今天发布的疫情模型表明奥米克戎疫情预计将在本月底达到峰值,而目前的检测阳性率高达28%,如此高的阳性率意味着奥米克戎病毒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真正的感染数字是被大大低估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 魁省也要躺平了?! 新的魁省公共卫生临时长官Luc Boileau上任刚刚两天就发布了一系列重磅的抗疫措施,显示魁省的疫情防控政策正在转型。首先Luc Boileau同意魁省放松一部分防控措施,比如魁省中小学按照原定1月17日返校并不构成大的风险,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只需隔离5天、自用快速检测获得阴性的结果就可返校,不再需要PCR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所在的班级也不需要关闭,不管一个班里有1例还是多例感染者,还同意学校人手不足的时候,可允许家长来当志愿者等;从1月17日起,宵禁取消;从1月23日开始,周日关闭的商店可重新开门;从1月24日起,面积超过的1500平方米大商场,包括基础民生物资商场都需要出示疫苗护照等等;其次Luc Boileau还明确表示奥米克戎和别的变异毒株不同,可能大部分的人已经感染了这种病毒,因此采取的防控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在充分利用接种疫苗带给民众保护能力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小防控措施对民众生活和健康的影响,意思是说不用再严格要求保持社交距离。第三,本地媒体开始报道一些医生的诉求,即本地的医疗机构不再以疫情为中心运转,而是在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恢复以往的运转方式,因为感染新冠病毒给民众造成的健康危害远远低于一切围绕防疫、抗疫带来的健康危害,比如医院不再区分感染区和非感染区,感染新冠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也照常工作和治疗等等。其实这之前已经有多个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建议与奥米克戎病毒共存,西班牙政府甚至公开提倡把奥米克戎当成“流感”看待,其实这些人都在赌新冠病毒从奥密克戎开始会变得越来越温和,赌赢了,皆大欢喜;万一赌输了,却根本就没有plan B,只能是普通民众付出代价。 围绕N95口罩的争论 距离魁省中小学返校的日期渐近,魁省的教育工作人员强烈呼吁政府提供安全性更高的N95口罩以及改善教室的通风情况,但魁省教育厅长Jean-François Roberge坚持表示N95口罩只能提供给在特殊环境中为残疾学生工作的教师,因为这些学生可能无法正确佩戴口罩。而新任公共卫生负责人Luc Boileau也坚持其前任 Horacio Arruda的立场,称“没有理由相信N95口罩可以为普通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好的保护。”但联邦公共卫生部门早在12月份就建议三层的医用口罩不足以防范奥米克戎病毒,应该使用 N95口罩。美国疾控中心(CDC)也表示会更新防疫指南,建议民众佩戴防护效果更好的N95或KN95口罩。N95口罩,是指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规定的空气过滤“N95”评级、可阻挡 95%直径 0.3 微米以上非油性颗粒的口罩。KN95口罩则是按照中国国家标准GB2626-2006中生产的“N95”型口罩。 所有成年人都可接种加强针 魁省的疫情继续恶化,不仅住院人数首次超过3000人,全省80%的ICU病床也被COVID-19患者所占据,政府能做就是把希望寄托到疫苗接种上,原定1月21日才对18岁以上群体开放疫苗接种的计划先是被提前到1月17日, 接着又提前到1月14日,至此所有18岁以上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接种加强针。魁省之所以这么着急进行第三剂疫苗接种行动,一方面是魁省的疫情严重,政府找不到其他的办法控制疫情;另一方面也是魁省的第三剂疫苗接种落后于其他地区,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责问政府在去年11月、12月的时候为什么人为放缓疫苗接种行动,没有未雨绸缪地推进第三剂的疫苗接种。 卡车司机必须接种疫苗 联邦政府早就去年11月份就宣布自今年1月15日起穿越美加边境的卡车司机必须接种疫苗,否则美国国籍的司机将不被允许入境;加拿大籍的司机入境后需要自我隔离。但由于美、加两国严重的疫情以及人手严重短缺的原因,两地的商业协会都在试图说服政府推迟这项规定,但经历一波三折后,联邦政府坚持了这项规定。在往来美加两国的卡车司机中,加拿大的司机中大约有10%的司机没有接种疫苗,这意味着路上将减少1.2名司机;而美国货车运输协会估计,在2.8万名定期穿越边境运输货物的美国司机中,有近一半人将因为这项新的限制而无法上路,这无疑给本就不顺畅的供应链带来更大困难,进一步加重两地货物短缺的问题。在加拿大和美国每年6,880亿元的贸易往来,货车运输占了近80%。 一工厂发生爆炸 1死5失联 1月13日下午,位于渥太华南部的一间工厂发生爆炸巨响,随后长达15米的火苗窜出建筑的屋顶,接到警报赶到现场的急救人员找到3名伤者,但到周五上午,其中一人不治身亡。警方表示还有5人失联,据信爆炸发生时,他们都在该建筑内。这家名为Eastway Tank, Pump & Meter Ltd.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北美和国际市场的油罐车客户定制产品。而据身亡工人的家人表示,死者生前多次表示该工厂的工作环境非常危险,雇主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早晚会死人。目前,安省劳动部、安省消防局和尸检部门的相关人员都在进行调查,具体的事故原因还不清楚。 冰钓可以开始了 因着最近几天的寒流,魁省地区的冰面厚度达到安全要求,受人欢迎的冰钓活动也随之展开。由于冬天的天气寒冷,水温很低,再加上有很厚的冰层覆盖,水中的鱼类处于半睡眠状态,对外界反应迟钝,警惕性很低,在冰上开个洞就以很容易的钓上来。一般的冰钓分为露天和室内两种,露天就是在冰面上凿个洞钓鱼,但舒适度较差。一般人会选择租用冰上小屋在室内冰钓,出租者会提供各种工具、证件以及取暖用具等,让冰钓的人不受寒冷之苦。按照目前实施的疫情防控规定,今年的冰钓小屋只允许同一个家庭“气泡”的成员使用。蒙特利尔附近较近的冰钓场所包括著名的Ste-Anne-de-la-Pérade冰钓小镇、Lac St-Pierre的Îles de Berthier、Vaudreuil-Dorion 市的Lac St-Louis湖等。  

抗疫不力 魁省公共卫生官辞职 重拳出击 魁省对未接种者征税

Le Dr Luc Boileau, le premier ministre François Legault et le ministre de la Santé Christian Dubé participent à 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le mardi 11 janvier 2022.

七天记者 颜宏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自11月29日在加拿大首次发现以来,在40天时间里感染人数达到77.8万人,超过2020年一整年的感染人数总和,也让相应的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连创新高,让原本就因人手不足而脆弱的医疗系统压力巨大,不得不取消或推迟非必要的手术。在第一波疫情中屈辱的居于加拿大全国疫情严重之首的魁北克尽管采取了看起来较严格的措施,甚至祭出了宵禁这样的极端措施,依然没能幸免:从去年12月24日开始日增突破万例之后,直到今年1月8日才回落到1万以内;住院人数从12月24日的369人在一个星期内就超过1000人,之后一路攀升到截止1月12日的2877人;死亡人数则从去年5月一直保持到12月25日低于10人的情况,一路飙升到1月11日的62人,创一年来新纪录。 出台新政,重拳抗疫 面对严峻的疫情以及仍在实施的防控政策,民众也越来越不满,不断有人质疑政府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还有很多民众把魁省的疫情归咎于政府的无能以及公共卫生长官Horacio Arruda做出的错误决定,就连一向倾向于支持政府防控措施的法语媒体都开始发出各种抱怨。12月30日,魁省著名的媒体人Patrick Lagacé发表重磅评论文章,历数Horacio Arruda在过去近两年时间犯的错误,在民间获得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逼得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不得不出面力挺,表示自己依然对Arruda充满信心,但这并没有平息舆论,最终Arruda自己在1月10日提出了辞呈,指出对于他的争论已经损害到科学抗疫的严谨性和可信度,对抗疫不利,因此是时候提前结束自己的任期。Legault省长也立刻就接受了他的辞职,虽然对他22个月来的工作表示感谢,但还是在第二天就任命了接任者——现魁省公共卫生与保健研究所(INESSS)负责人Luc Boileau博士,他也曾是Arruda的前任,因此比较熟悉公共卫生方面的事务。 尽管做为替罪羊的Arruda辞职了,但魁省如此严重的疫情,还是让自诩为严格抗疫的Legault省长无法自圆其说,只好使出杀手锏。他在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与魁省财政厅长Éric Girard共同商定、推出一个对未接种疫苗者征收“相当数目”(montant significatif)的税款。理由是魁省目前坚持不接种疫苗的人只占全体民众的10%,却占据了超过50%的重症监护病床以及相关医疗资源。按照Legault省长的说法,那些选择不接种疫苗的应该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不能让90%的接种民众去支付这些人对公共医疗造成的负担,不过具体的征收形式还有征收数额还在商议中,而多少算“巨额”也还没有定,但肯定不会是50、100这样无关疼痒的小数目。这个类似“魔术师帽子下突然出现一只兔子”的消息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引发巨大的舆论反响,从法律层面到道德层面的讨论层出不穷,甚至连Arruda辞职这样的大消息都被民众忽略了。 这并不是魁省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收健康税。早在2010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当时的Jean Charest自由党政府财政厅长Raymond Bachand就提出对每位成年魁北克人征收额外的健康税,不管年收入如何,每人征收25元;2011年涨到每人100元;2012年上涨到每人200元,这笔额外的健康税金将投入到一个基金会中以对冲逐年巨额增长的健康系统投入,但这笔不看收入的固定金额税款让很多人不满,低收入的人群觉得这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根本无力交付;而中产阶级的人觉得即使每人200元对富人来说都太少,也对健康支出的巨大缺口于事无补。不过这项充满争议的政策因为自由党政府在2012年的魁省选举中被魁北克人党战胜,沦为反对党后而不了了之。这次CAQ政府再次提出对未接种疫苗的人征收健康税,却明确排除了对未接种疫苗者征收医疗费用,而是要对每一位非医疗原因却未接种疫苗的人征税,可见政府惩罚那些未接种者的决心。不过魁省并不是第一个处罚未接种疫苗者的地方,奥地利早在去年12月就宣布从今年3月中旬起对拒绝接种疫苗者罚款3600欧元;希腊则对6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者每月罚款100欧元,直到其接种疫苗。魁省首提的这项政策还得到了全国民众的支持,特别是在魁北克省和卑诗省,民众的支持率都超过60%。 抗疫不力,民众抱怨 其实早在去年秋季,医疗系统就不断爆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和在ICU接受治疗的人大部分都是未接种疫苗的人。当时就不断有人提出不应该对这些人继续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既然他们决定不接种疫苗,就应该自行承担后果,而不是由全体纳税人负担他们任性的费用。在加拿大,感染新冠住院而不需要进ICU的,平均需要花费1.5万元;而住院后又需要进ICU治疗的,平均需要的费用可达到5万元;换句话说,纳税人要为每一名COVID-19住院者平均支付2.3万元治疗费用。而为了鼓励民众接种疫苗,各级政府都舍得巨额投入,可算使出了浑身解数:设立尽可能多的接种中心,甚至设立流动接种车、流动接种点深入到公园、学校、机构等等;为了让民众更便利地接种疫苗,取消部分接种点的预约,提供免费停车位;还设立接种疫苗“抽奖活动”,提供重金以鼓励更多的人接种疫苗,但依然有10%左右的人就是不肯去接种,这些反疫苗的人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还需要全体纳税人为他们的自私买单,这让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愤怒。 魁省CAQ政府自2018年执政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很注意倾听民意,并能根据民意做出快速反应的政府。正因为这一点,CAQ也是很少见的动不动就推翻自己曾经做出决定的执政党。比如在疫情中连续两年的圣诞假期防控措施设立方面,魁省政府都是在节前非常乐观地宣布了假期期间的宽松防控措施,又都在疫情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改口,推翻以前的决定,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允许更少的人聚会。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更是离谱,魁省政府先是宣布可最多允许20-25人同时聚会,但随着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大爆发,疫情曲线不断攀升,又不得不多次改口最多允许20人、15人、10人、6人到最后只允许一个家庭内成员聚会,也正是因为政府在疫情防控措施规定上反复无常,如同儿戏,让很多人认为Arruda做为疫情防控措施的专业内建议人士既不够科学,也不够严谨而呼吁他辞职,但实际上,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上有很多政治、经济考量,当科学和政治发生冲突的时候,科学经常就被抛到脑后了。 其实Arruda并不是第一个中途退场的公共卫生负责人,另一个疫情大省——安省的公共卫生负责人David Williams也在去年6月决定提前退休。从疫情爆发以来,几乎各个省份的公共卫生负责人都经历了一个突然被公众所熟知,很快成为受人信任和赞赏的网红类公众人物,然后很快在疫情严重时又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的过程。随着去年年底以来奥密克戎疫情在加拿大全面失控,原本因为抗疫受到民众欢迎的各省政府支持率都在下降,魁省现执政党还面临今年10月份的大选,压力更大。 疫情失控,抗疫失败 相比加拿大其他省份来说,魁省采取的防控措施一直以来都是最严格的。2020年3月,魁省是第一个按下暂停键,实行全体“封闭”措施的省份;2021年1月,也是魁省第一个采取了一般战时才采用的宵禁措施,魁省民众配合和支持政府防控措施的比例也很高,但魁省却一直是全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虽然从感染总数上看,安省排第一,但若按照每10万人口的相对感染者数量、住院者数量以及死亡数量看,魁省都确定无疑地居全国第一,实在让人费解。原本Arruda的离职是一个拷问深层问题的机会,让政府和民众重新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魁省的抗议模式是否需要改变等,但由于Legault省长有意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放出了对未接种者征税的消息,分流了媒体和民众对疫情防控失败深层思考的注意力,也再一次成功地把民众的怨气转移到那些未接种疫苗者身上,而不是政府防控措施设定和执行的失败上。不过这也带来意外之喜,在魁省发出威胁后,仅在1月11日一天就有7000人预约了第一剂疫苗的接种,而且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全省各地的接种点给10.7万人接种了疫苗,也是近期的最高峰,好长时间来工作人员比接种者多的接种中心门口又排起了长队,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尽管病毒变异产生了抗药性,但接种疫苗依旧可以大幅提升免疫力,至少只要变异株只有部分耐药性,接种疫苗就能够帮助避免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奥密克戎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现有证据已经表明,这种变异毒株比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德尔塔变异毒株更容易传播,而因为其突变更容易附着在人类细胞上,所以即使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或者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也很难说获得了保护力,同样容易感染或再次感染,这让原来预想的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群体免疫从而阻断疫情的设想瞬间破产,一夜回到解放前。更令人忧虑的是,按照现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的大范围感染,很多病毒学家都认为大概率会催生更危险的变异毒株。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兼免疫学家、Enochian BioSciences公司CEO Mark Dybul就明确表示让现有疫苗完全失效的变异毒株出现“不可避免”,并预计最早在2022年3月至5月期间就可能出现对疫苗具有完全耐药性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人类目前唯一的希望似乎只剩下医疗科学方面的进展,比如与病毒变异赛跑的疫苗研发能跑在前面,提前研发出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再比如找到有效治疗COVID-19 、又能便利推广的廉价特效药,否则在看不见尽头的未来,人们还将继续生活在疫情的桎梏中。  

俊采星驰,妙构纷呈 ——序《星闪瀚宇──国际中文闪小说精选》

程思良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在这基于移动互联网文化与技术的时代,文学也在发生深刻的嬗变。在文学的多路突进中,译自英文“Flash  Fiction”,将篇幅限定在600字之内,瘦成一道闪电的闪小说,2007年在中国兴起。这种小说新样式,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化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它是精妙的微雕艺术,是内美外炫的指尖之舞,是驰骋在文学原野上的轻骑兵。如果说小小说是诗,那么闪小说则是诗中的绝句。它追求精湛化写作,讲究文学性、大众性、时代性的结合,是瘦了身的文学书写,浓缩的都是精华。 因为适应当代生活节奏、传播方式和阅读需求,应运而生、顺时而长的闪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成为引领阅读新潮流的小说家族新成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首席专家肖惊鸿这样评价:“闪小说很特别。闪小说的提法源自西方文学样式,然而在中国,一群作家评论家竟将其光大成一片闪亮的海……闪小说学家‘创造’了一个‘网格化’的华语闪小说世界。这‘网格’既是文学组织,也是作家群体,还是传播方式。它昭示了闪小说的文学性、大众性、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夸张地讲,人民在哪里,闪小说就在哪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首任会长江曾培也剀切地指出:“闪小说作为小说家族的新成员,是顺应世情和文情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受中国闪小说崛起与风行的影响,海外华文文坛也掀起闪小说创作风潮。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华文作家、学者、编辑等,纷纷投身闪小说的推介、创作与评论。其中,北美洲的加拿大华文闪小说的兴起颇引人注目。《香港文学》2014年第6期“世界华文闪小说展”上,便有加拿大的五位作家入展。自2021年年初以来,加拿大《七天》报与加华知名作家红山玉女士在加华文坛积极推介闪小说。 海外的华文闪小说名家,不仅发动作家从事闪小说创作,还推动形式多样的闪小说活动。例如,2019年4月的中国溧阳市“中加闪小说交流座谈会”,就邀请海外闪小说作家代表出席;还有大量的海外闪小说作家,先后参与协办在中国举行的“赤系杯”2019年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重宇杯”2020年第二届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等;一些海外的闪小说作家也在各类闪小说大赛中获奖,加拿大的红山玉女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0年以来,红山玉女士在加拿大及欧美华文文坛以各种方式力推闪小说,成绩斐然,带动了一批加拿大与欧美的华文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加入闪小说创作队伍。她不仅身体力行创作闪小说,还创建闪小说创作交流微信群,介绍闪小说经典作品,交流创作经验与体会,并应邀为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开设闪小说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的闪小说名家作为嘉宾助推闪小说,将闪小说推向更宽广的领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加拿大七天传媒主席尹灵鼎力支持下,红山玉女士以《七天》为发表阵地,为该报副刊义务编发了全球各地华文作家的大量闪小说作品。据统计,自2021年2月开始,《七天》连续推出闪小说专版,迄今已发表了近50个专刊,400多篇闪小说作品与评论文章。其中,有各地闪小说作家的作品精选,也有闪小说名家的作品专版。还根据不同的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安排节日特刊,各省专刊等以多种多样鲜活的方式,在海外掀起了闪小说的一股新潮,同时也带动和助推了国内闪小说作家们主动将作品推至海外华文报纸的热潮。 2021年底,为了进一步激发闪小说作者的创作激情,促进世界华文闪小说的繁荣,“七天传媒”决定在加拿大出版《星闪瀚宇──国际华文闪小说精选》,并赠送给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魁北克省立图书馆、蒙特利尔市图书馆以及一些著名大学收藏。同时“七天传媒”还发行电子版,上线亚马逊图书平台,供广大读者阅读。该书由红山玉女士和尹灵女士担任主编,面向全球华文作者征稿,同时也从《七天》已发表的闪小说作品中遴选佳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书稿便编定,荟萃了来自加拿大、中国、新加坡、德国、奥地利、挪威等国62位作者的200篇闪小说作品。 纵览这部精选集,既有闪小说名家的精品,也有新人新秀的力作,俊采星驰,妙构纷呈。这些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或对人性之美热情讴歌,或对社会时事予以聚焦,或对民生疾苦加以关注,或对草根人事深入描写,或对纷纭世象烛幽洞微,或对两性情仇精心营构,或对奇人异事巧妙演绎,或对人生哲理叩问探索,或对故土乡愁深情表露,或对异域风情细腻刻画……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纷纭繁杂的社会生活,生动再现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真实存在与生存之道。这些作品,表现手法不一,风格多种多样。或意境优美,或情韵绵长,或言简意赅,或含蓄蕴藉,或幽默风趣,或讽刺辛辣……一花一世界,摇曳多姿。踅入书中,不啻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星闪瀚宇──国际华文闪小说精选》(第一卷)的出版,意义非凡。该书既是加拿大出版的第一部国际性的华文闪小说精选集,在加拿大乃至北美洲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又是管窥世界华文文学创作新潮流的一个窗口。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红山玉女士等加华闪小说倡导者与“七天传媒”的倾力推动下,风生水起的加华闪小说,一定会为世界华文闪小说增添更多光彩。   2022年1月6日 程思良,汉语闪小说倡导者,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出版《迷宫》《仕在人为》《走向世界的闪小说》等10余部文集。获金江寓言文学奖、2015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2018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十大致敬人物等奖项。曾应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之邀,赴北京与曼谷主讲闪小说。                                        

以新的生命态度迎导“正常生活”的回归 ——2022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2022年已经到来,带着过往的全部经验和启迪,进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新年伊始,我们真诚地祈盼,并愿在此同大家分享这种祈盼:经过近两年新冠疫情考验和锻炼的人类社会,能在新的一年里展现新的智慧和力量,争取做到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控制,争取走出疫情最危急阶段,并逐步迎来正常生活的全面回归。 我们相信,此时此刻,这样的祈盼是人寰共通的,是普遍热切而诚朴的。因为,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于我们身边或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许多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一些地区的加速肆虐,整体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跌宕蔓延,毒株变异本身包含的巨大不确定性,持续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存在,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交往方式和内容,更加弥散而深重地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身心疲惫,使“疫情何时才能结束”成为了日益在人际间流布传染的追问和念想。 我们相信,这样的祈盼是人寰共通的,是诚朴而有一定依凭和一定条件限制的。根据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作为一种“完美级病毒”,新冠病毒进化的方向在于争取在体内存活时间更长一些,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传播性增强、致病率降低”的生存和适应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2021年年底举行的多场疫情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和负责人告诉大家:“在现有防疫手段能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如果能继续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减少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2022年是我们能够结束新冠大流行的一年,……我对2022年充满了希望。”   对2022年充满了希望,在我们看来,更为基本、也更加具有积极意义的关键因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存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在影响和改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交往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深刻摇撼并日益重塑着人们的生命态度。生命是根本,是人们看待世界、应对万物的基点与指归,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和生活价值的支撑和主导。所谓生活态度,一方面是指人们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指人们基于对生命本质和特性的把握而对其他事物所采取的态度。 威胁人类生命的新冠疫情,不同国家或地区应对疫情采取的方式及所产生的结果,让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对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对生命价值的优先性,对生命体自身组织水平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体认和把握。   生命本质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启示我们:你健康,我才能健康;他安全,我才能安全;整体安全健康生存发展,个体才能安全健康生存发展。“从实力地位出发”以邻为壑、以己优先,换不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共克时艰。魁北克首席科学家雷米·奎里翁在2021年年终谈话中强调了新冠大流行以来魁北克社会日益表现出的“私人与公共之间的密切合作”。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同奎里翁先生一样已经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面对疫情或面对其他事务,人际间或国际间的相互关照、彼此合作不是选择而是必然。今天,真正挑战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是单个国家的崛起兴盛或不同文明的矛盾冲突,而是人类无节制活动和不健康行为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和病害快速滋生蔓延。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威胁,只有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才能保障真正的安全生存,实现真正的健康发展。 工业巨头西门子的候任总裁博乐仁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体认到:“在这个面对许多巨大挑战的时代,无论是在气候保护、数字化、新冠疫情和人口结构变化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答案只能在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中找到,尤其是在中国。”而现在正身居中国西安的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加拿大人约翰·卡尔迈克同样认为,“彼此合作是克服困难的最好方式,中国在疫情防控上表现出的社区组织能力,远远好于其他地方,防疫举措及时有效。” 一个国家或社会有如一个生命体,其安全生存和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结构关系和组织水平。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前不久进行的一次媒体访谈中,介绍了他“诊断”有关国家的“健康状况”时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目前中美之间展开的竞争较量,各自的“内部秩序”将会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所在。的确,自新冠大流行爆发以来,不同国家应对疫情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效已经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一个国家能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该国的内部秩序或自身的结构关系、组织程度、组织规模、组织能力。 一位中国伟人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生命本身的价值是最真实最根本的价值。在生命价值面前,一切其他的价值都只具有从属性和相对意义。新冠疫情无疑是对人类价值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人类良知和德性的一次深刻考验。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一个国家在新冠大流行中,因其政治管理无能和价值取向(生命至上还是经济效益优先) 偏恣,而轻易地让十万、甚至几十万国民丧失生命,却全力谋划着对其他国家展开“价值外交”这一事实,实在显得过于虚幻和荒唐。德国学者弗里德贝特•普吕格认为,这种所谓的价值外交,完全是一种“没有道理”的“道德十字军讨伐”,实质上是某些“过度热衷于道德优越感”的人“高人一等和自以为是”的表现。在这位曾经担任过德国国防部国务秘书的学者看来,那些“伸出食指对世界上的新兴国家进行说教”的人似乎忘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恶化了”“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及阿富汗”等“国家人民的处境,无数人伤亡、遭受酷刑和流离失所”;那些人甚至可能更忘记了“宗教异端裁判所、灭绝印第安人、贩卖奴隶、殖民主义、迫害犹太人、在越南投放化学武器、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和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等,都还去之不远,历历在目。” 生命存在是真实的。在随时都有可能遭病毒侵害、被疫疾殄灭的新冠大流行面前,真实的生命存在容不得半点虚假。然而,依照西方学术界的解释,当代人类社会似乎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关心、不探寻真实和真相本身,而只注重、只追求新闻事件带来的效果、影响及人们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和意见表达。媒体和公共舆论平台频繁编织、推出的,不是事实和事实真相验证,而是能引起广泛情绪反应和意见表达的各类信息。一本正经地胡编乱说来激爆舆情成为了一种时尚。这样的时代特征,在西方主流媒体和舆论空间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和俄国)情况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值得庆幸并让人们对未来世界怀抱更多希望的是,全球抗疫过程以及中国应对疫情的积极表现,疫情中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生命存在的真实,让西方的一些自媒体和独立思考者开始了反思。法国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在出版《维吾尔假新闻的终结》一书后,遭受了来自法国媒体的群体攻击,从报纸、广播到电视,到处充斥着对他的谩骂和中伤。“感到十分痛苦”却并不气馁的他,以求真求实、不屈不挠的生命态度,接着与法国工会活动家让-皮埃尔·帕奇合作主编了《开眼看中国》一书,邀请16位来自历史、外交、新闻、免疫学、经济学、西藏问题等领域的国际专家学者,用他们切身获得的详实论据,矫正西方舆论空间充斥着的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与解说,平衡西方大众对中国的偏颇想象和臆测。人们知道,这一类带有明显“后真相时代”色彩的舆情表现,正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思想者苏格拉底曾经言说的“雅典人的悲剧”,是雅典式衰落的典型征象。 人们的生命态度决定人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规定着人们未来的生命存在状态。 2022,我们大家一起,承接过往的经验和启迪,以新的生命态度,重拾希望、信心和勇气,再展生命的智慧、伟力和精彩。 2022,我们大家一起,迎接和导引正常生活的回归,并相信回归的将是新的、更加葆有生命真实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和生活价值取向。2022-01-03  

2021:疫情中的挣扎

图片

七天记者 颜宏 新世纪第三个10年的开头整个世界在新冠病毒疫情中彷徨、挣扎,看不到尽头。疫情持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同的领域显现,在岁末年终的时刻回望这曾充满希望又归于暗淡的一年,几乎加拿大发生的所有大事都或多或少地与新冠病毒疫情有关或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 1 疫苗接种 2019年12月,一种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SARS-Cov-2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最先在中国武汉地区出现。在卫生部门确定这种肺炎可人传人后,中国政府采取雷霆措施在农历除夕之日宣布有1千万人口的武汉市“封城”,宅家隔离,全国取消春节活动。隔岸观火的西方各国幸灾乐祸,没有采取任何防控措施。随后新冠病毒开始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疫情中心从中国转移到欧洲、美洲,一个接一个地区沦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一个接一个的国家闭关锁国。整个世界陷入一场与看不见的病毒作战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国按下“暂停键”后很快控制了疫情,虽然后来一直有零星的感染案例发生,但在“动态清零”措施的指导下,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间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其他国家在防不住病毒的情况下,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疫苗接种上,于是从2021年1月开始,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富裕国家都开始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行动,但疫苗“民族主义”也带来疫苗接种的极大不平衡:富裕国家大量囤积疫苗,全民接种,还要接种第三针、第四针;贫穷国家却连第一线的医务人员都得不到疫苗。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截止到12月29日,全球57.6%的民众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而贫穷国家中这一比例只有8.4%;而在加拿大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比例已经达到81.79%,魁省更是高达84.5%。 早在1月疫苗接种行动启动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感叹疫苗接种的不公平现象,富裕国家在规划疫苗接种行动时不愿意考虑其他国家的情况,美国甚至明目张胆地提出“美国人优先”,导致截止今年9月25日,美国累计剩余疫苗高达5亿剂(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报告数据),还有至少100万剂疫苗因过期而被销毁。到了10月7日,古特雷斯再次呼吁疫苗公平分配并直言:不公平分配疫苗不仅不道德,也很愚蠢。“非洲只有不到5%的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而全世界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已经使用了2021年生产疫苗总数的75%。”可美国依然故我,在民众接种意愿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又购买了2亿剂摩德纳疫苗作为加强针的储备,继续让这些可救人性命、延缓疫情的疫苗囤积落灰。 2 病毒“迭代” 新冠病毒作为病毒的一种,是非常简单的生物,只有两种物质构成:蛋白质外壳(衣壳)和里面包着的核糖核酸(RNA)。病毒并没有独立的生命系统,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而当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时,要为每个“子”病毒复制一份遗传物质,而在复制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即发生基因突变。这些不断的变异,会帮助病毒逃避抗体的识别,同时为适应不同的宿主,变异就成为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的“常态”。通常来说,感染人群的数量越大,病毒发生的变异就会越多,按照病毒生存的唯一目标就是复制自我这一属性来看,在不断优胜劣汰的变异过程中,病毒必定会向着传染性更强或更容易传播的方向发展,比如表现为无症状,以便让感染者无法察觉,从而没有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而几乎在疫苗分配不均问题被关注的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就预见性地警告称,抑制新冠病毒传播所花的时间越长,出现对疫苗更具抗性的新变异毒株的风险就越大。世卫组织在几个月时间里不厌其烦的警告很快得到验证,继阿尔法(Alpha,B.1.1.7,英国首次发现,传播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贝塔(Beta,B.1.351,南非首次发现,扩散到至少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伽马(Gamma,P.1,巴西首次发现,扩散到至少10个国家和地区)后,德尔塔(Delta,B.1.617.2,印度首次发现)在7月份成为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主导毒株,直接让全球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上了一个新台阶;而11月底出现的奥密克戎(Omicron,B.1.1.529,最早由南非上报)仅仅几天就让全球瞩目,不到1个月就蔓延至全球110个国家,并成为全球主导毒株,让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日增感染人数连续创造纪录。 在疫情看似趋缓、很多人以为已经看到隧道尽头的微光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再次将世界推入了疫情之初的恐慌中,一切彷佛“昨日重现”:封锁再现,减少聚集,航班取消,经济活动萧条……政府一如既往地为抑制病毒传播而焦头烂额,伴随着感染者的成倍增加以及住院人数的持续上升,唯一不同的是病毒变成了奥密克戎毒株。在与病毒搏斗了快两年后,这个世界彷佛什么都没有学到。 病毒却在传播过程中“进化”出多种“技巧”来让自己更容易传播。例如更有效地侵入人体细胞;更深地潜入人体细胞内的预警机制;在空中存活更长时间;增加感染者呼吸、咳嗽释放的病毒含量等等。被誉为“完美级病毒”的新冠病毒的“迭代”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且各方面变量太多,完全不可控。而遏制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层出不穷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减少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因为每次新的感染就是病毒发生变异改变行为的机会。 另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新冠病毒比人们认知中更危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对44具患COVID-19死亡的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新冠病毒在感染一个人后,可能会在其体内存留数个月之久,最长一例存活长达230天,并会扩散到包括心脏和脑部的全身各个位置。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可以从呼吸系统蔓延到几乎全部器官,在身体内部广泛扩散,感染全身各处细胞,包括大脑、眼部组织、肌肉、皮肤、周围神经、心血管、胃肠道、内分泌和淋巴系统。 3 反华议案 2021年2月22日,加拿大众议院以266票通过,0票反对的比数通过了由保守党外交影子内阁庄文浩(Michael Chong)提出的确认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动议,使得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议会层级明确给中国定下“种族灭绝”罪名的国家。而这一动议的缘起是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初发布所谓“重磅调查报道”,通过采访几名自称曾在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西方媒体称之为再教育营)目睹“性侵”的女性以及一名“警卫”,炮制出“中国新疆‘再教育营’中的妇女遭到系统性强奸和酷刑”这一耸人听闻且漏洞百出的“大新闻”,急于获得抹黑中国“弹药”的西方媒体如获至宝,不做任何求证迅速跟进,一边倒地大肆炒作。报道里出镜的这几名爆料者要么被证实谎话连篇,要么是在中国涉嫌犯罪,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的非法出境者或者正在申请政治庇护的难民。这些报道一出来,美国国务院、英国议会、澳大利亚外长纷纷表态谴责中国,加拿大的行动更为迅速,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接着在3月21日,当时的外交部长Marc Garneau宣布,与欧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际盟友一起,对四名新疆官员和一家经济实体实施制裁,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厅长陈明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明山;新疆自治区前政法委书记、前公安厅厅长朱海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王君正,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除了涉疆议题,保守党党领、被称为“加拿大的蓬佩奥”的欧图(Erin O’Toole)还一个劲儿地抛出“因人权问题,中国不适合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提议。结果遭到中国的迅速反击,中国没有遵循外交惯例的对等原则,而是加大了制裁力度,宣布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个人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则直接发文谴责加方的涉疆错误行径,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加方一而再、再而三在涉疆问题上制造事端,对中方人权状况说三道四。中国人权状况怎么样,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倒是加拿大应该对其劣迹斑斑的人权纪录进行深刻反省。历史上,加方对原住民实施的“寄宿学校”,就是种族灭绝制度。今天,很多原住民甚至连安全的饮用水都没有保障。加国内系统性种族歧视严重,疫情期间针对亚裔的暴力活动大幅增加。最近一项调查还显示,加监狱系统充满歧视和种族主义。加方根本没有资格在人权问题上充当“教师爷”,根本没有资格对中方指手画脚!” 4 极端气候 2021年,全世界持续出现罕见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加拿大也不例外。先是2月份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冰气团席卷全国直抵美国得克萨斯州,造成这个南方州因冰冻引发了大面积停电断水的重大灾难,引发人道危机。加拿大的400个气象站录得破纪录低温,西北特区(Northwest Territories)更纪录下摄氏零下52度的极低温度。 春天开始,加拿大又遭遇罕见的干旱,特别是在5月到7月之间的耕种季节,全国各地的降雨量只占全年总量的6%,许多地方的降水量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卑诗省内陆的南部地区、大草原省份的东部地区以及安省西北部经历了 75 年来最干燥的夏季之一,而魁省境内的湖泊、河流水位都非常低,魁北克城甚至因为已经用尽了自然界水储量的80%而在8月份宣布要节约用水,禁止用水浇草地、洗车、给游泳池注水等。 到了6月底,一股热浪席卷美加西部,各地开启“烧烤模式”,卑诗省弗雷泽峡谷(Fraser)地区的小城利顿(Lytton)的最高温度一再创纪录,最高达到49.6度,是北纬45度以北前所未见的高温。其实不止美加,莫斯科在6月26日录得35度的高温,创120年来的记录;在6月20日,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Verkhoyansk测得38度的高温,打破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卑诗省、阿尔伯塔省、曼尼托巴省的高温导致近600人死亡,超过一半发生在最高温的两天内,还直接导致了1500多起破坏性的山火,烧毁一个半爱德华王子岛面积的森林,比前一年的过火面积增加了60倍。相比往年一般的山火季会持续1到2周的情况,今年异常高温引发的山火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范围广,从加利福尼亚到加拿大多省几乎覆盖整个北美地区。山火产生的浓烟不断向东蔓延,横跨北美,东部的纽约、费城、多伦多、蒙特利尔甚至远到魁北克城都被笼罩在雾霾的“穹顶”内,多个城市的PM2.5(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不健康”级别,甚至有城市的污染水平达到“危险”水平。 2021年还是龙卷风肆虐的一年,东部地区多次出现风速高达每小时180公里至220公里EF2级龙卷风。其中6月21日出现在蒙特利尔北郊的Mascouche地区的龙卷风造成一人死亡,是27年来首次有人死于龙卷风,而7月15日发生在安省巴里(Barrie)及附近地区的龙卷风造成1亿元的财物损失,温哥华在11月份也出现了40年来的首个龙卷风。 这还没完,从11月13开始的百年一遇暴雨在卑诗省南部地区引发严重的水灾和多处山体滑坡,多地居民被困,桥梁被毁,道路中断,2万多人被紧急疏散,还有5人确认遇难,财产损失可达数十亿元,一些基础设施要到2022年年初才能恢复,这一洪灾可能会成为加拿大史上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 5 联邦大选 8月15日上午,一身西装的特鲁多牵着妻子苏菲(Sophie Gregoire Trudeau)的手,带着三个孩子,Xavier、Ella-Grace 和Hadrien前往加拿大总督府(Rideau Hall),一家人幸福甜蜜地手牵手、意气风发地在媒体镜头的注视下进入总督府,与他前不久提名并获得英女王批准的新总督西蒙(Mary Simon)见面,会面57分钟后,如大家预测的那样,特鲁多出来宣布总督已经接受了他提出的解散第43届议会的要求,新一轮大选正式开始。其实按照4年的任期算,特鲁多的自由党任期要到2023年10月才结束,但为了借着抗疫积累起来的人气以及对手的脆弱达到谋求一个多数政府的目的,基于政治算计的自由党在根本没有倒台风险的情况下,不顾其他政党的反对和民众的不情愿,一意孤行地发动了一场没人希望看到的大选,其实特鲁多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赌一把。从疫情爆发开始,加拿大各地政府发布的“封闭令”、各种防疫限聚令以及全球经济下行都给加拿大的经济造成重创,而联邦政府除了大笔撒钱就找不到其他的抗击疫情办法:援助民众、援助企业、提高社会福利、大手笔购买疫苗、大手笔刺激产业复苏等等,导致加拿大的财政赤字非常严重。仅仅在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间,加拿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飙升到4700亿元,扩张了291.7%,通俗地说就是加拿大基础货币存量在6个月内增加了近3倍,引发无数的担忧和争议,也受到反对党的批评。 在耗时36天、耗资6亿多加元后,今年的联邦大选得到了一个几乎和2019年大选一摸一样的选举结果,自由党获得160个席位,虽然比上次大选多了3个席位,但距离特鲁多梦寐以求的多数党执政还是差了10个席位;而欧图领导的保守党虽然得票率比自由党高,但却只获得119个席位,不仅没有夺回权利,还比上次大选减少2个席位。本次大选中除了自2004年以来连续当选的资深保守党议员庄文浩连任成功外,其余的保守党华裔候选人全部折戟,包括已经连任四届国会议员的资深政客黄陈小萍(Alice Wong),这与保守党对华的强硬立场有着紧密关系。大选结束后,保守党内华裔党员指责欧图对中国采取的抗中、仇中态度,是导致加拿大华裔选民疏远该党的主要原因从而要求他辞职,萨斯喀彻温省的保守党议员Denise Batters也在党内发起了一项罢免欧图的请愿,但很快被欧图踢出保守党核心圈子(caucus)。 如果说这场劳民伤财的选举让保守党看到华人选民的力量算是一个亮点外,仅有的可取之处可能就是选民对置国民利益不顾而捞取政治资本表现出来的愤怒会让一部分政客冷静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尽管是少数政府执政,但加拿大政坛将会相对稳定,因为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不敢轻易再发动新的大选。 6 孟晚舟回国 9月25日,应美国要求被扣留在加拿大1028天的华为前CFO、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终于脱困,乘坐中国政府的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央视全程直播,现场迎接的上万民众挥舞中国国旗,高唱《歌唱祖国》,打出横幅标语,高呼“欢迎回家”。这三年来,孟晚舟及其律师团队经历了30余次出庭和无数次激烈博弈,使这起以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为目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最终以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PA)而告终,孟晚舟既未认罪也未接受罚款,而美国将在14个月后放弃指控,加拿大的引渡程序也因此终止,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的加拿大也终于解套。 回顾孟晚舟事件,有学者表示“中国有句老话叫火中取栗,加拿大就是那只把爪子伸到火里面去替别人取栗的角色,结果就是毛被烧焦、爪子被烫伤。任何不自量力想要挤到中美战略博弈框架中去的、要站在中间被当成夹击对象的,都要做好类似的思想准备。”但孟晚舟的回国以及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康明凯(Michael Kovrig)的被假释并没有让渥太华、华盛顿以及北京之间长达三年的紧张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主要是因为美国虽然面临疫情严峻、经济下行以及通胀高企等重重困难而有求于中国,但在抓紧时间窗口围堵中国、阻止中国崛起的战略思想下不可能和中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而作为美国“小弟”的加拿大则别无选择,只能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甚至充当马前卒或炮灰的角色。 7 蒙特利尔市选 … Read more

洪博其长 光大其亮——记法铭德(Fasken)律师事务所亚裔合伙人、2021年40位40岁以下律师新星之一洪博亮

七天记者 颜宏 2021年11月8日,位于唐人街附近,拥有百年历史的蒙特利尔中华医院因为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方面作出的卓越成就而获得了魁省国民议会荣誉奖章(Médaille de l’Assemblée nationale)。在本地媒体的大量报道中,采访对象除了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住客代表外,一位精神帅气的华裔,频繁出现在镜头或报端,介绍这家拥有128位住客的长期护理中心是如何做到迄今只出现4例感染者、无院内传染的成功经验。这位聚光灯下的年轻人,就是现任中华医院基金会主席洪博亮(Ponora Ang)。在中华医院颁奖现场,七天记者同洪博亮进行了简短交谈。前不久他又获得了2021年加拿大40名40岁以下杰出“新星”律师(Lexpert Rising Stars)之一的荣誉。借着这次获奖的契机,七天记者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 剑走偏锋学法律 洪博亮出生在蒙特利尔,祖父母是早年移民柬埔寨的华裔,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为逃避柬埔寨内战的影响而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移民过来后,父亲以化学工程师的背景找到魁省酒业专卖局SAQ的工作,后来升到中层领导的位置,母亲则从事房地产租赁业务。青少年时期的洪博亮并没有遇到大部分移民子女通常会经历的困顿而拮据的生活,也没有因为语言、长相或其他与本地孩子不一样的地方而感到焦虑,甚至受到歧视,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毫无约束地快乐成长着。到了中学时才开始思考未来将要学习的专业以及从事的职业。因为自己家族的成员大部分从医,有做医生的,有做药剂师的,有从事药品研发的,就连自己的姐姐都在医疗部门工作,当时在CEGEP读书的洪博亮就想着换一个领域,换一个和商业有关且需要一定知识储备的行业。权衡一番后觉得法律是一门既融合知识性又与商业联系紧密的专业,于是申请了加拿大法律教育界具有领军地位的麦吉尔大学法学院,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面试发挥被直接录取。要知道,麦吉尔大学法学院每年从CEGEP直接录取的本科新生非常少,能被直接录取是非常难得的。 初试牛刀办大案 经过四年的民法法系(Civil Law)和普通法系(Common Law)学习,考取了律师执业资格的洪博亮来到学习时就曾实习过的律师所Fishman, Flanz Meland & Paquin LLP工作,一呆就是5年多,期间参与了该律师所近年来最引人瞩目的诉讼“大案”——标的520亿元的贝尔集团私有化交易案(L’Affaire BCE)。 2007年夏天,加拿大最大的电信公司贝尔电信集团(BCE)宣布同意以520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由“安省教师退休基金”(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和两个美国基金组成的财团。如果收购成功,该案将成为加拿大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收购案,也让贝尔集团的股东获得很大收益,但却会让持有贝尔集团的债券投资人受到损失,一旦交易完成,股权的收购价格会高于市场价格40%,而贝尔公司债券的短期交易价格将下降20%而且可能失去其投资级地位。洪博亮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受到债券持有人的委托反对这起收购计划的负债安排,对阵贝尔集团以及财大气粗的收购财团聘请的顶尖律师。这场司法大战从魁省法院、魁省上诉法院一直打到联邦高等法院,最终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双方取消了这一私有化计划。在这个律所,洪博亮参与的重大案件还包括加拿大以及魁北克历史上最长的司法诉讼案Castor Holdings。 2008年,洪博亮离开原来的律师事务所,入职McMillan事务所,深耕商业诉讼、房地产法、建筑法以及与制造业相关的各种法律。凭着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洪博亮在2010年赢得蒙特利尔青年律师协会(Young Bar of Montreal)民法和商业法类的“明日领导者”奖 (Leaders of Tomorrow),这一奖项是发给具有10年以内从业经验的优秀律师的。当年这一奖项设有公司法、民法和商业法、家庭法、刑法、诉讼实务以及公益/社会参与共6个类别,最终的获胜者从同一类别的三名入围者中胜出。2011年,洪博亮开始在蒙特利尔大学法律专业担任讲师至今。从2014年起,洪博亮成为蒙特利尔法铭德律师事务所(Fasken)的合伙人,负责加东地区的事务。他的专项在房地产、制造业以及营销领域,并优先承担全国范围内涉及中国的业务。上个月,他以精湛的诉讼技能、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为社区作出的贡献获得2021年加拿大40名40岁以下新星奖。(Lexpert Rising Stars Top 40 Under 40)奖。 投身社区做慈善 在个人事业领域不断努力、拼搏的同时,洪博亮还意识到除了埋头专注于职业领域的发展外,年轻人还需要通过不断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获得激情和成就感,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由于自己的华裔背景,洪博亮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华人社区的情况,通过Google搜索看到了当时的蒙特利尔华裔青年专业者协会(YCPA)举办活动的消息,于是直接打电话要求加入。原本以一个普通参与者加入的洪博亮很快脱颖而出,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担任该协会的副主席,从2012年开始担任协会主席。 在他加入时,YCPA的会员还不是很多,通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成员们相互分享经验和知识,相互帮助,一步步扩大亚裔专业人士网络,会员数量迅速上升,促进了亚裔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的贡献。他策划、组织的的2012年会(Orchid Ball)更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首次在皇家山山顶的观景台举行,还请到了当时的魁省总督Pierre Duchesne、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DPQ)副总裁Bernard Morency、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赵江平等重磅嘉宾。同一年,YCPA还被授予“2012年魁北克最佳青年商会”(Best Young Chamber of Commerce of Québec 2012)称号,大大提升了YCPA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而由于他在社区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于2013年入选新闻媒体Media Mosaique和Radio-Canada联合评出的魁省多元文化最具影响20人(TOP 20 de … Read more

病毒百变疫情肆虐 今年圣诞依然难过

七天记者 颜宏 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近两年的时间点上,正在全球蔓延的、传播性更高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病毒正在把世界打回原形,经过近两年的抗疫努力,除了坚持“清零”的中国外,大部分国家不得不再次面对居家、封城、封国的局面。魁省政府12月14日紧急叫停了正在筹备的公务员明年1月10日回到办公室的准备工作,还要求医疗系统内的工作人员能远程工作的立即全部回家工作。就在距离圣诞节还有10天的节日气氛中,魁省卫生厅长恳请民众伸出援手,帮忙加速疫苗的接种速度,呼吁那些在春季大规模疫苗行动中曾前来支援的人再回来帮忙,以便把现在每周疫苗接种30万人次的能力提高到60万人次,由此可见情势的紧急。 联邦总理特鲁多也和各省省长就减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社区传播和防控而紧急磋商,并于12月15日重新发布避免非必要国际旅行的建议,并恢复入境者必须提供72小时以内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这个建议在去年3月份新冠病毒疫情开始大爆发的时候宣布,刚刚在今年10月份悄悄被取消,现在又回来了。至于是否会如去年一样关闭国门,禁止国际旅行,联邦政府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 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带来的潜在冲击,副总理、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在12月14日发布的秋季财政更新报告中,特意提出要在未来六年里拨款300亿加元用于抗击疫情,其中包括50亿元的预留款,专门针对奥密克戎这种人们还知之不多的变异毒株导致的潜在影响。 恐慌再现 去年疫情爆发时,尽管各行各业遭遇种种困难,但人们心里充满了希望:等待着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等待着疫苗的接种,而今年春季开始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也确实给民众带来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力,不仅让新增感染者的数量减少,重症者、需要住院以及需要重症监护的人数更是大幅减少,一度让民众感到生活恢复正常的错觉,但奥密克戎的出现再次打碎了这一错觉,再一次回到冷冰冰的现实。 尽管从南非向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上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至今不过三周,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12月14日的疫情更新中明确表示,“奥密克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虽然截止到目前只有77个国家报告了奥密克戎感染案例,但现实是奥密克戎可能已传播到了大多数国家,只是在有些地方尚未被发现而已。”更令人忧心的是面对奥密克戎这种最新变异毒株,世界主流疫苗的保护效力堪忧。 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12月14日发布的针对疫苗保护力的初步研究显示,辉瑞、莫德纳和强生等新冠疫苗的常规剂量,对奥密克戎的抗体中和率“低到不存在”,阿斯利康疫苗也没有办法产生足够的抗体;而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国科兴和复必泰(即中国版辉瑞)疫苗的抗体水平也不足以抵抗奥密克戎。唯一可让人稍微安心的是这些研究均发现,接种第三剂加强针,可有效增强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保护性,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南非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分析9月1日至12月7日期间,超过21万人次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发现,针对奥密克戎毒株,辉瑞疫苗防止感染的效力有所减弱,但对防止接种者感染病毒后发展为重症仍有一定保护作用。相比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群体,接种两剂辉瑞疫苗后对奥密克戎毒株可起到33%的免疫保护作用,对防止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保护效力为70%。而在另一个新冠变种——德尔塔毒株在南非传播期间,辉瑞疫苗防止重症的保护效力可达到93%。 根据现有的研究,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速度相比之前所有变种都更快,但似乎相对温和,住院率和重症率似都没有明显上升。在疫情最先爆发的南非,虽然奥密克戎感染者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但与2020年第一波疫情发生时相比,目前住院治疗的成年新冠病毒感染者仍减少29%,不过这也可能与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有关。奥密克戎毒株的快速传播是否会导致现有医疗资源遭遇挤兑、崩溃的情况,研究人员还无法预测。不过已经有一些专家警告说,因为这种变异毒株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而感染后的住院情况或许要滞后数周才会显现,所以现阶段很难对其潜在影响下结论,还是要小心应对才是。 巨资抗疫 在加拿大人面临新的疫情恐慌之时,发布《2021年经济和财政更新报告》(Economic and Fiscal Update 2021)的财政部长方慧兰也因为其团队的两名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而不得不临时决定取消公开露面,改为线上进行,彷佛验证了恐怖的现实。她在报告中虽然描绘了一幅经济增长比预期要强劲,因疫情而失去的工作岗位都已经恢复,出口贸易正在增加,新企业不断涌现,财政赤字会比预期要少100多亿等美好景象,仍掩盖不了疫情给加拿大带来的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以及巨大的财政压力。 这份96页的报告中,主要内容都和抗击疫情有关,而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大部分也都与疫情有关。 – 鉴于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 (NACI) 建议所有18岁以上民众都应该接种第三剂加强针,联邦政府将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年投入73亿元采购疫苗加强针; – 投入17亿元给各省和地区采购1.8亿个快速检测包,免费分发给学校、单位以及个人,帮助尽早发现病例,阻断传播链,减少疫情爆发; – 承诺20亿元采购正在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新药,包括已经公布临床试验数据的默克(Merck)和辉瑞(Pfizer)公司研制的新药; – 3亿元用于帮助各省实施疫苗接种证明方案; – 应反对党的要求,预留7.424亿元用于给收入减少的老人和青年人提供补助金,包括因申领加拿大紧急补助金(CERB)或复苏补助(CRB)而导致其保证入息补助金(GIS)减少的老人;因疫情封闭而失去临时工作收入或没有资格申请CERB的学生,可转向加拿大紧急学生补助(Canada Emergency Student Benefit, CESB)等; – 1亿加元用于安全复课基金(Safe Return to Class Fund),外加1000万加元用于第一民族保留地学校,以改善学校的通风状况,保护学生、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和家长免受疫情爆发的影响; – 扩大“合资格教育工作者学校用品税务抵免”(Eligible Educator School Supply Tax Credit),以便教师可以申请最低15%,最高25%的可退还税务抵免,每人最高可达1,000元; – 7000万加元用于改善医院、图书馆和社区中心等公共和社区建筑的通风系统; – 设立新的“小企业空气质量改善税务抵免”(Small Businesses … Read more

团结的力量 社区的胜利——访李西西竞选志愿者团队

  七天记者 颜宏 在11月7日进行的魁省市政选举中,第二次参选的满城华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西西以883票成功当选南岸Brossard市第八区市政议员,仅比第二名多出32票,可谓惊险获胜。但也就是这个微小差距,让我们看到了动员、团结起来的华人所显示的活力以及可改变竞选结果的巨大力量。今年Brossard市选的投票率只有可怜的29%,但李西西所在选区的投票率却达到了37%,而几条有助选志愿者居住的街道投票率更高,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最终的投票结果可能会改写。 李西西(中)及其志愿助选团队在投票日之夜等待投票结果 (图片由助选团队提供)   未雨绸缪 李西西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差不多120多人组成的助选团队,既包括华人,也包括当地西人和李西西的西人邻居,外加前联邦议员Hoang Mai、前市政议员等竞选顾问,而其中的20多名核心成员更是发挥了主导作用。尽管经历上次败选却没有气馁的李西西在今年1月份就已经决定继续参加今年的市政选举,但也只是和几个比较熟的朋友以及上次帮自己竞选的志愿者们打了招呼。不过在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会长黄星的牵头下,蒙特利尔中山同乡会、花都同乡会、山西同乡会、湖北同乡会等多个同乡会都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帮忙。会长们开会讨论后,一个有着不同分工,协调一致的指挥中枢就在8月份建立起来,并团结起一批愿意各尽其能的志愿者。山西同乡会会长殷自力作为助选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从助选办公室场地的选择到统筹、安排、联络、沟通……事无巨细地劳心劳力,不管是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挂牌,还是自己打电话催票、投票日当天的接送等,他都尽心尽力,仿佛在做自己的事情。 志愿者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摸清李西西所在选区的选民情况。按理说选举局的数据库里有每个选区选民的信息,但要到10月份才能拿到,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也是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既不具时效性,也没有细节,无法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工作。而一份完整的对选民资料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自2013年就开始担任市政议员而决定今年退休的该选区议员Pierre Jetté教给李西西很多竞选小技巧,还把自己这些年来搜集到的区内选民资料无私地给了李西西,并加以详细介绍。比如选区内有十几家来自葡萄牙的选民家庭,看起来数量不多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葡萄牙裔家庭成员关系密切,非常团结,如果能说服家庭中的一个人投票给自己,往往能带来一家人乃至亲戚朋友的7、8张甚至10几张选票,在激烈的选举中,有时候1、2张选票就能决定成败,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工作。所以西西志愿团队前期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区内选民资料的收集整理上。 在志愿者们各显神通搜集选民情况的过程中,同乡会以及朋友圈发挥了重要作用。邵凌洲介绍说,由于花都同乡会的会员资料库里不仅有姓名、联系电话等,还有住址信息,可以一目了然地确认该会员是否住在西西所在的选区,可有的放矢地联系到这些人。邵凌洲不仅给住在该选区的同乡会会员们专门建群,向他们推介李西西参选的政治理念,建议他们串起自己认识的选民,搜集邻居以及同一选区熟人的情况,还亲自和李西西一起到30多个会员家中拜票。黄善康会长则表示,中山同乡会的会员数据库里虽没有地址信息,但会联系自己认识的人,要求他们帮忙搜集区内选民的情况,对于群发的信息,也希望会员们尽可能多地分享、转发,以扩大李西西参选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个拜票小组陪着李西西拜访选民,和选民们建立起初步的联系;还有一个电话小组给选区内的选民打电话介绍候选人李西西的情况。 分工协作 到了9月17日,魁省市政选举正式启动的那一天,就轮到早就摩拳擦掌的挂牌组上阵了。按照选举规定,竞选的宣传广告牌要在规定时间内、在特定的地点挂好,不能提前,这就要比每个候选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了,速度越快越能抢占好的位置、越早获得民众的关注,抢占到先机。在殷自力、邵凌洲以及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秘书长赵亮等骨干成员的统筹安排下,挂牌小组的十几个人分成几个小组早就整装待命,时间一到立马奔赴事先踩过点的挂牌地点,一时间满街都是忙碌的中国人。人多力量大,再加上登高梯子、锤子、捆绑条、胶带等施工材料齐全,尽管在天气寒冷、风大的情况下,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选区内挂好了所有的宣传牌,比其他竞选人早了很多。挂好了宣传牌,并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定期检查是否有损毁或破坏。在接下来的竞选过程中,挂牌小组需要每周一次轮流巡视宣传牌,发现掉落、歪斜的要及时挂上扶正,破损的进行修补。在投票结果出来后,还要在每一张宣传牌上贴上“感谢”标签;之后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这些宣传牌。挂牌小组的团结和高效率让很多当地居民感叹,也让很多人第一次见识到华人社区的力量。 9月17日晚上,李西西和其中一个挂牌小组成员合影。 (图片由助选团队提供) 市政选举正式开始后,李西西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和选民的沟通上。全选区有5000多人,2300多户,要一家一家敲门拜票,有的人家甚至要去好几次,而这都离不开拜票团队的支持和陪伴。不管是晚上下班后还是周末的休息时间,经常有志愿者问李西西是否需要陪同拜票,而只要李西西在群里说自己要去拜票,就会有人自告奋勇前来陪同,有时候一来就是好几个,不管是高温天还是风雨天,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经常陪同李西西拜票的义工除了赫明清、金兰、刘凯、李洁、蔡依文、赫兵、Jessica等外,李西西还特意提到一位通过团聚移民过来的曹秀梅大姐,还是永久居民身份的她虽然目前没有投票权,但特别具有奉献精神,一有时间就帮李西西拉票。她虽然说不好法语或者英语,但凭着开朗热情、契而不舍的性格还是通过表情、肢体语言与邻居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辛勤的劳动自然带来丰硕的成果,最终的选举结果表明她所住街道居民的投票率比该市的平均投票率高出不少,给李西西的获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当李西西向她表示感谢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不算啥,中国人就应该帮中国人”,就连李西西胜选后举办的答谢聚餐都没有参加。 除了拜票小组,由20多名华人和当地西人组成的电话小组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华人社区的活跃分子许仁宇就是这个小组中的一员,其他还有林平、Ann Chan、Brenda Kwan、Gloria、Joanna、Philip、Jianbing、Cindy、Ming、Ali等虽然不那么活跃,却总是在需要的时候默默付出。许仁宇长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慈善筹款啊,各级选举助选啦,有华人参选的时候更是觉得责无旁贷。在她看来,目前华人所拥有的政治、社会影响力远远低于实际情况,处于弱势地位,而要改变这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状,就必须在政治上有所突破,让华人的声音能够发出来,并能被听到。所以每当有华人参选时,无论是两次参加联邦选举的余昌涛(Jimmy Yu)还是李西西的上次选举,她都是助选志愿者之一,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而在政治选举中,经验丰富与否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环。在李西西的上次选举中,就因为经验不足出现了很多失误,比如没有实际摸清选民的情况,弄错或遗漏了一些选举信息;再比如说拜票时很多人因各种原因答应去投票,志愿者就以为万事大吉,而没有再去提醒或催促,实际上却有一些人根本没去投票等。 细致入微 吸取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每一票都很重要之后,这次助选志愿团队很早就开始做准备,制定了分工细致、明确的工作事项,并把选民的意见或者建议及时转给李西西,让选民尽快得到答复。除了李西西的上门拜票和发到每一家的宣传单外,一般一个选民还会至少接到3次助选团队拨打的电话,第一次是相互介绍,让选民知道李西西的参选及其理念;第二次是投票前的提醒,以免选民忘记去投票;第三次是在投票日当天,根据选举局每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传来的投票情况列表,给还没有去投票的选民打电话催促。许仁宇就清楚地记得其中一个选民是开店的,早上走的时候投票点还没开门,晚上关店的时候投票点已经关门,店里又不能没有人,但在义工们的提醒和帮助下,那位选民最终抽时间去投了票。 针对一些华人不重视投票的现象,助选义工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除了通过电话、微信以及面对面的交流反复解释投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外,还积极回应选民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倾听和被重视。比如有一个选民直白地说虽然知道李西西,但对她所在的政党一点不了解,所以没兴趣关注。义工们立刻把这个信息转达给李西西,西西花了15分钟时间给这个选民详细解释了自己参政的由来,所在政党的理念和主张,让这个原本对政治不感兴趣的选民由衷地表示一定会去投票。 还有一些选民虽然口头上说了会去投票,但实际上并没有当回事,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在投票日那天没去投票。这次助选志愿者们除了常见的电话催促外,还让选民的熟人去打电话提醒,特别是让各个同乡会的会长、老华侨以及社区里德高望重的人去提醒他们;还在投票日专门组成了接送小组,把十多名因各种原因不能出门的选民送到投票点投票,然后再送他们回家。比如一个年纪很大的老人独自居住,无法自己出门,而第一个去接她的志愿者因为不说法语无法沟通而无功而返,李西西又亲自带着一个志愿者去接送她,让她顺利地投了票。 珍惜权力 经历了这次竞选过程,李西西及其助选团队深刻意识到选民投票的重要性。她所在的政党中,很多候选人都表示会直接放弃华人选民,原因是华人选民对政治不感兴趣,而且投票率太低,不值得花费精力,而他们之所以有这个印象则源于历次投票的数据分析。每次选举投票后,每一个政党、每一个候选人都会对选民的投票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文化、宗教、族裔等特点,其中,族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因为每次选举中华人的票数少,让只注重选票的政客们或放弃华人社区,或虚与委蛇,华人社区有活动的时候就来露个脸,华人社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连举手之劳都懒得做。在已经宣誓就职的市政议员李西西看来,选票就是选民对各级政客,即议员的授权书,授权他们在议会中为自己发声,代表自己表达意见和态度。选民投票时相当于与候选人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候选人当选后就要对选民负责,而华人不去投票,相当于自己放弃了与政客们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在各级政府里就不会有政客主动站出来为华人的利益发声。同时,华人长期投票率低,也不与政客互动,既让政客们无法了解华人社区的诉求,无法建立起信任和良性沟通,也让他们看不到华人社区的力量,所以就不会在意华人的权益是否受到损害。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穆斯林社区学习,这个群体长期以来都有高达90%的投票率,让他们的诉求在各级政府中得到更多的重视,而华人的投票率只有不到20%。 今年的市政选举中,李西西的胜利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胜利,更是华人社区的胜利。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政治选举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就有可能改变一场选举的结果。当然相比范围更大的省级选举、联邦选举,市政选举由于主要涉及地方性事务,如学校周边安全、上下水、建筑条例、物业税、公园及康乐设施、治安、交通、消防、图书馆、除雪作业、垃圾收集及街道清洁等,非常琐碎,同时选区划片较小,选民数量有限,所以相对容易与选民个体产生联系和共鸣,也方便做选民的工作。但要上升到更高层面的选举,仅仅做选民的工作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选择对的政党。这就需要参选人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政治理念加入某一政党,成为其党员;其次还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区影响力,才能在各个政党党内同样竞争激烈的选区候选人筛选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该党的某选区候选人。 李西西和部分志愿者在胜选答谢聚会上 摄影:黄建国 寄望未来 由于文化、传统、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华人参政、议政的数量,甚至愿意出门投票的人数都在各大少数族裔中垫底,既远远低于华裔人口在加拿大总人口中的比例,更与华裔在加拿大社会中的经济影响力无法匹配。但随着高学历、高素质的新一代华裔移民以及接受本地精英教育的二代、三代移民越来越多地在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祖籍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华裔对参与政治、获取更大的话语权以及对自身权益的追求正在觉醒,在各个级别的选举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华裔参选人的身影及其身后来自华人社区、西人社区的支持,就连华裔选民的投票率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虽然还不能与本地西人相提并论,但华裔不喜欢投票的刻板印象正在改观。 相比于第一代华裔移民所遇到的语言障碍、文化断层以及养家糊口的压力,在魁省长大、受教育的二代、三代移民往往是毕业于名校的精英,具有良好的工作背景,熟练掌握英法双语,在本地社会中的活跃度也较高,希望他们也能不过分关注经济利益,培养起对参政、议政的兴趣,积极参与各级竞选投票活动、筹款活动、公众咨询等,在各种活动上献计献策。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华裔参政人数以及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的助选团队数量都还很少,即使参选也还处于初始阶段,远远没有形成与华人人口相应的政治力量,更没有本地选民应对大选的经验,很容易犯投机、幼稚、轻信、疏忽等错误,所以华裔参政既是大势所趋,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正是不存在语言障碍,并在本地社区深耕不辍的华裔移民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宣誓就职后,Brossard市全体市政议员合影。(Brossard市政府图片)  

无理且无益的抵制

洪田 2021年11月16日,中美两国的国家元首举行了视频会谈。会谈后不久,美国总统府就放出风声说,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抵制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此言一出,某些国家的政府也蠢蠢欲动,声言也将考虑抵制。抵制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的人权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在新疆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侵犯了人权。 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新疆地区各个民族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等远远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更不用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了。声称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的人,既不了解新疆的现实,也不了解新疆的历史,更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人们早已熟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没有“侵略他国”的编码,其实,同样不存在“种族灭绝”的编码。这源于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善良,同时也来自进步发达的中国文化的自信。一个善良自信的人,是不会滥杀无辜的;同样,一个善良自信的文明,也不会容忍“种族灭绝”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着五十六个各有特色,同时又有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民族,他们和谐相处,共同前进;他们是中国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明这一悠久灿烂文明的共同塑造者。 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支持和帮助,值得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借鉴学习。倘若能够如此,则这个世界会有更多的和平与正义,人民会享有更多的幸福和公平,历史会少很多的黑暗、血泪、悔恨和道歉。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后,中国政府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实行了特殊的“一国两制”政策。除了在香港驻扎军队,以便保卫国土,宣示主权外,中国中央政府对于香港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等一律不加变更和干涉,也不从香港收取任何赋税,让富裕的香港能够自主地管理,自主地提高民生。种种优惠有加的政策措施,使香港更像是“国中之国”,甚至一些损害中国安全和利益的事情也可以在香港“合法”而公开地发生。中国政府对于香港的优惠政策,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做到,也很难做到的,这再一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无私、宽厚、容忍。可是,2020年在香港发生的连续不断的暴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这些优惠政策的反思。这种反思,对于日后台湾地区的管理会有益处的。 中国人是善良和宽厚的,但这种善良和宽厚不是没有底线的。无论对于任何地区,无论对于任何民族和个人,中国政府和人民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能以任何借口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进行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法律是所有国家的道德底线,同样也是中国国内政策的底线。 在新疆和香港发生的暴乱以及违法犯罪活动,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力手段拨乱反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避免社会再次陷入混乱,人们的生命财产再次遭受损失,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法规,防止暴乱再次发生。“防微杜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智慧,却是不少人至今也不明白的道理。由于缺少这样的智慧,世界上不少国家因此动荡频发。 然而,中国政府的所有这些举措,在某些人看来是侵犯了“人权”。殊不知,那些所谓“人权斗士”们在保卫违法犯罪者的人权的同时,实际是对无辜受害者人权的侵害,是对人权更加严重的侵害。何其荒谬! 所以,以所谓“人权”为借口抵制北京冬奥会,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无理行为。 美国总统在和中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后不久就宣称要考虑抵制北京冬奥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演戏给国内反对派看的,不然的话那些“正义而勇敢的”反对派又要指责美国政府和年迈的总统对中国太软弱。所以,我们不必太当真。遗憾的是,某些国家的领导人也跟着起哄,捡起石头准备“参战”,到头来那石头砸的还是自己的脑袋,所以还是应该有些政治智慧的好,否则自己头破血流,百姓跟着遭殃。 对于那些反华人士而言,大声鼓噪因为人权问题而抵制北京冬奥会是有其深层考虑的。他们并不在意明年是否真的抵制,而是希望由此来抹黑中国,让那些不明事实真相的人憎恨中国,甚至让世界其他国家的穆斯林仇恨中国。对于这一险恶用心,需要特别关注和及时揭发,用事实真相来戳穿谎言。对于身居海外的华人,应该在社交媒体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明辨事实,昭示真相。 202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上,两名年轻的中国运动员在登台领奖的时候,胸前佩戴着毛主席纪念章。某些人对此大为光火,认为体育比赛不该和政治有牵连,非要中国体育代表团对此解释清楚,否则要收回奖牌。这些人士的思维太狭隘,他们不懂得,毛主席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是一种意志力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早已不再局限于政治的范畴。只是,当某些国家借口“人权”问题要抵制北京冬奥会的时候,算不算政治“污染”体育呢?这些人士是否应该站出来大声制止呢? 假如某些国家真的要抵制怎么办?体育原本是赏心悦目的活动,人多有人多的乐趣,人少也有人少的乐趣。中国欢迎你,北京欢迎你,如果有人不肯来,那就不必再请。少一些人参加又能怎样?场地会更宽敞,人们玩儿得会更从容,中国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忧从何来?无以为忧!(2021年11月29日)    

着眼未来——魁省花大力气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3,9 M$ pour s'attaquer à la rareté de la main-d'œuvre

七天记者 颜宏 以魁省、安省为代表的加拿大劳动力短缺问题由来已久,但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下,包括医疗、教育、运输等多个基础民生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困境:医院急诊室因为缺少护士而关闭,预定的手术因没有足够的人手而一推再推;餐馆、零售商等因缺少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前关门或一周只开门3、4天;缺少卡车司机和物流工作人员短缺让大批货物堆积在码头和仓库,商城货架上却空空如也;就连临近圣诞节购物季,圣诞老人的扮演者都供不应求,让不少商场陷入尴尬的局面,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que Canada)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共有101.46万个找不到人的空职位,其中食品服务业有19.61万个,医疗保健业有13.12万个,比疫情前增加了2倍;加拿大主要经济引擎的三个大省劳动力短缺情况尤为严重,其中安省找不到人的空职位高达36.32万,魁省紧随其后,达27.92万,卑诗省也有17.3万个。而联邦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研究也发现,多达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企业面临员工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人手不足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乃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劳动力短缺情况最严重的行业集中在医疗保健、餐饮服务、制造业和建筑业。 加拿大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并不只是加拿大的问题,美国以及欧洲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疫情期间各地政府提供的慷慨补助让一些人不愿意出来工作的小部分原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人口逐渐老化,使得劳动力人口(15-64岁)的总基数减少。而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各地采取的各种防控措施,包括移民无法入境以及民众因对病毒传播的担忧而呆在家里等各方面因素的叠加让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史无前例地显现出来。 加拿大、美国以及欧洲的劳动力人口数量都在下降 虽然魁省和加拿大其他地区一样面临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但魁省需要爬的坡更为陡峭,因为魁省的疫情后经济复苏速度比大部分地区都要迅速,而魁省的老龄化问题又比其他地方更严重。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魁省有194,145个职位找不到人,占总职位的5.3%。解决办法无非这么几种: 促进失业者、领取救济者、原住民和残疾人回到劳动力市场; 增加托儿服务位置,让照顾孩子的女性大量返回职场; 大力投资职场培训,让更多的人获得与时俱进的职业技能; 重新调整职业认证要求,让更多有海外经历的人获得同等工作; 大力投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劳动效率; 鼓励到退休年龄的人留在岗位,已经退休的人重返工作岗位; 接受更多的新移民; 但CAQ政府对移民的保守立场人尽皆知,执政前就曾宣扬要减少魁省的移民数量,执政后也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才不情不愿地维持了原有的水平,省长还多次表示魁省在移民融合方面能力已达到极限,言下之意不能再增加新移民数量,所以能做就是在教育、培训以及退休人员重返职场等几个方面入手。 具体措施 为解决魁省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在魁省劳工厅长、移民厅长Jean Boulet以及高等教育厅长Danielle McCann的陪同下于11月30日召开名为“劳工行动”(Opération main-d’œuvre)项目的新闻发布会,宣布魁省政府将在5年内投资39亿元培养17万名高素质劳动者以缓解魁省的劳动力紧缺问题。 这项规模宏大的“劳工行动”项目包括85项具体措施,主要针对魁省政府设定的6个优先领域,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给学院和大学教育提供支持;培训升级现有职场人员和培训无业者;鼓励退休者返回职场以及有针对性地筛选移民。 魁省政府设定的6个资助行业中,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教育以及托儿服务三个行业被认为是劳动力短缺最严重的领域,而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业则被认为是关系到魁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并能为就职者提供高薪。根据魁省政府的设计,通过“劳工行动”项目,给劳动力最短缺的行业提供6万名高素质从业人员,其中,医疗和社会服务领域2.7万人,教师8千人,1.8万名幼儿教师以及升级培训7千名现有幼儿园从业人员;给魁省经济发展关键领域提供11万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其中信息技术领域5万人,高素质建筑工人5.5万人,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 “劳工行动”项目中最大的支出部分是为这六个劳动力紧缺领域的学生提供丰厚的、现行学生贷款补助(prêts et bourses)之外的额外助学金,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些领域工作。有资格享受这笔助学金的专业有34个,包括护士、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教师、幼儿教师等,但完整的名单稍后才会公布。 助学金计划从2022年秋季入学开始执行,只要是注册这些专业的魁省全职学生(包括移民)即可申请,具体金额为学院层次每年3000元,大学层次为每年5000元。这里以一个教育专业为例,如果申请一个幼儿教育(Technique d’éducation à l’enfacne)专业,如果读学院(college)层次的需要三年,那么从下个学年开始每个注册学生成功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可获1500元补助金,还不包括原有的学生贷款补助,一年就是3000元,三年读下来可获得额外的9000元补助;如果同一个专业读大学层次的,那么每成功完成一个学期可获得2500元补助,一年可获得5000元,如果是三年的科目可额外获得1.5万元补助金,如果是四年的学习项目可获得额外的2万元补助。除了全职学生,魁省还将对那些目前既没有上学,也没有上班的年轻人伸出援手,这样的年轻人全省大约有20万人。凡是愿意接受这6个领域相关专业学习或培训的,培训期间魁省给每人提供每周475元的津贴,相当于最低时薪的工资,以帮助他们安心学习,不必为生计发愁。 除了在教育、培训上加大投资外,魁省还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这些职业的入门门槛,增加这些职业的吸引力。比如在教育领域,魁省将把入门级别的教师工资提高16%,年薪从46 115 元提高到53 541元,并可回溯到2019-2020财年;鼓励缺人严重的托儿机构雇佣学生,例如用两个学生来满足一个全职岗位的需求,每个人一周工作,一周学习,交替进行或者一个上午,一个下午交替进行,而魁省政府会协调提供培训的学校调整授课模式,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同时政府还会给雇主报销支付给学生工作人员的工资以鼓励他们雇佣学生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报销的时薪最高可到每小时15元,一个人可最多报销1.5万元。再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除了现有的帮助企业进行员工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外,还鼓励学员和企业早早建立雇佣关系,魁省将支付该人在学习或者实习期间的工资,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政府支付的薪水最高可达到每小时20元,最多一个人可支付2万元。为了帮助相对较难的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和培训课程,魁省政府还将额外聘请500名教师担当起陪伴、辅导的角色。 不光是在教育、培训领域发力,魁省政府为缓解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的努力还包括多个方面。在吸引和接收移民上,既是劳工厅长又加了移民厅长担子的Jean Boulet表示,已经与联邦政府就移民问题达成协议,可让魁省获得更大的移民筛选自主权,并让获得魁省移民证书(CSQ)的移民申请人的联邦程序得到加快处理,但移民的上限5万人没有计划突破。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信息化、自动化上,魁省投资局(Investissement Québec)将继续干预并支持魁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提高魁省公司的生产力。投资的领域包括自动生产线、机器人替代、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培训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工作人员等。魁省还将创立类似中国的高新技术园,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科研人员与企业的直接合作,让技术能够尽快落地并转化成产品,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正在谋求明年魁省选举中赢得第二个任期的Legault省长的雄心绝不仅仅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上,他还想在魁省推行更深刻的改革,包括医疗领域的去中心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缩小与邻居安省的财富差距;采取强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快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步伐;大力投资高等教育,增设职场需要的专业,让魁省青年获得学历的人数提高到90%等等。因此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罢,绝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到2030年,魁省的适龄劳动人口将降到历史低点,而老年人的比例也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比例,必须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进取,贡献出解决办法,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Legault省长还表示提出的这个“劳工行动”项目并没有得到相关研究部门的分析、审查,而是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现有的资料、数据以及从实地获得的基本信息而制定的,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技术发展(如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应用等)和经济模式(如网络经济、绿色经济等)都是全新的,只能摸索着前进,先想出办法,开始执行,再根据执行的效果进行调整。他还喊话魁省的中小企业不要墨守成规,时代变了,有些行业、有些岗位终究是要被淘汰的,而有些岗位必须要花高薪才能招到人,要舍得投入、投资,放眼未来,只有顺应时代的大潮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否则谁也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