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 ——走进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中/ 中新社四川分社图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变“现场建造”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既是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对于推动行业生产方式创新,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引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意义非凡。 作为建筑业全新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是如何从工厂中生产出来的?5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的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深入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智慧生产基地,探访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秘密”。 第一站: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 “网红建筑”从这里诞生 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环球中心、亚洲最大室内场馆成都大魔方、世界最大的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魔幻网红五岔子大桥、大邑空铁试验线……这些成都人耳熟能详的网红地标,都有着或壮观、或奇异的钢结构造型,成为各大平台的“爆款”。 笨重粗糙的钢材如何从“大块头”变成造型百变的建筑产品?秘密就藏在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里。 该基地由中国五冶集团与成都交投集团联合打造,厂房规模达12万平方米,下设16条各类自动化钢结构生产线,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明亮的天窗、宽敞的走廊……这座装配式钢结构工厂,完全没有传统建筑生产的踪迹,反倒是一个个加工设备有序排列,构成一道道精密的工业生产线。 生产基地负责人魏建峰介绍到,钢结构制造环节就像裁布制衣,钢材需要被切割成大小、形状各异的零件,切割面的角度也不尽相同。传统的钢结构制造常用人工进行火焰切割,对工人技艺要求极高。而这里的生产线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控切割机,配备了等离子无限回转头,几乎可以实现任何异形零件边缘坡口的切割与加工的切割,速度是普通火焰切割的5倍以上,切割质量也大幅提升。 切割完成后还需要对零件进行焊接组装,这时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就派上了用场。魏建峰介绍,该机器人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配备了“焊接专家条件数据库”和“用户焊接条件数据库”两颗大脑,工程师仅需要将编制工件轨迹程序输入“大脑”就能实现全自动焊接,同时,机器人还拥有电弧跟踪和焊丝接触传感两大先进技术,可以轻松“擦掉”焊接后的焊缝,“祛疤”不留痕。 此外,这条生产线还拥有钢结构制造行业最大的重型矫正机,校正厚度达到常规矫正机的2倍;用于桥梁运输作业重型平板车,额定载重达100吨,西南第一,有360度转向等8种行驶模式,并集合双向及遥控驾驶功能。此外,还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钢结构预处理线,可在30秒内实现上料、清理、除尘、喷漆、加热、烘干、下料等近10项预处理工序,堪比上百名熟练工人的协作效果。 第二站: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最强大脑”造就独门绝技 “除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外,五冶还拥有强大的钢结构研发和施工水平,目前已建成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西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中国五冶集团首席专家、钢结构及装配式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姜友荣介绍,先进的技术让产品不仅能造得出,还能装得上,用得好,做到“所想即所见”。 据悉,四川省部分“网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就应用了五冶的“独门绝技”。例如,在成都五岔子大桥的钢结构制作及安装施工中,为了确保双曲抛物面异形大跨度钢箱梁结构成功呈现出“∞”的造型,技术人员通过潜心研究,突破了大跨度双螺旋装配式钢箱梁桥制安过程中焊接变形大和结构应力分布不均等难题,打造出了科幻的造型和“无痕桥身”。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五冶研发的双曲钢箱拱+马鞍型预应力索结构施工技术,让建筑仅用两条腿,就撑起了成都最大的穹顶天幕。而在正在建设的大邑空铁试验线上,五冶研发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倒U形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组合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及其加工工艺”等19件发明及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目前,中国五冶在装配式钢结构领域已获专利超200件,省部级以上工法14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2项;形成了核心技术成果14项,其中2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3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9项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对我国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创新突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三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 智能管理大幅提升建造效率 后疫情时代,对建筑行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和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在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便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促进行业提档升级的重要“火车头”。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下设5条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年设计产能将达到25万平方米,可用于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来到车间内部,生产线采用的电动布料及振捣设备由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可根据产品长度、宽度、厚度这些数据计算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用量。在自动浇筑完成后“排气”“塑型”的振捣环节,生产线选用了具有三维立体振动模式的振动台,经实测在同等情况下,振动时间可由40秒缩短至20秒,并显著提升振捣后的混凝土质量。而在混凝土智能蒸汽养护环节,“大烤箱”一般的养护窑中,温度、湿度都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参数曲线进行自动控制,过程中传感器还会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调整,与传统人工养护相比,智能蒸汽养护不仅一次成优率显著提高,养护时间也大幅缩短。 更为重要的是,厂内采用了智慧化生产管理系统,能提供基于云端、数据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多平台实时协同,用轻量高效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打通信息孤岛,能通过车间大屏及管理看板,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车间管理。 生产基地负责人孟鹤飞介绍,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成品质量优、现场拼装快、环境污染低。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据统计,高层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形式可缩短35%左右的工期,多层和低层则可缩短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