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持续发力生态建设加速脱贫步伐:绿水青山化身“金山银山”
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城北上,草原风光逐渐“褪去”,行至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处,群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映入眼帘。若尔盖县铁布镇腊子沟村就坐落在这里。临近傍晚,村里的生态护林员俄尖泽里巡山归来,脚上的鞋子沾满泥巴。腊子沟村有2.48万亩森林,由俄尖泽里等16名生态护林员悉心呵护。 生态护林员是阿坝州专门为州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的生态公益岗位之一。设置生态公益岗位,连同各项扶贫政策,让阿坝州贫困家庭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2018年以来,阿坝州开发生态公益岗位2.6万个,其中2.4万名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当上生态管护员。 “生态公益岗位的工资每年都在涨,2018年有6000余元(人民币,下同),今年能达到1万元。”贫困户扎西措是若尔盖县红星镇塔洼村村民。作为当地生态管护员之一,她负责近200亩草地的环卫、防火与生态保护。有了稳定工资后,扎西措与朋友在村里合开了一家藏式服装店,加上店面营收,扎西措每年有约2.3万元收入。 (若尔盖县红星镇塔洼村村民扎西措是当地生态管护员之一,负责近200亩草地的环卫、防火与生态保护。) 在阿坝州红原县达邛溪镇达格龙村,村党支部书记瓦布登说,自2018年达格龙村开设88个生态公益岗位后,村里贫困家庭过上了好日子。 除了收入提高,生态公益岗位还带动了阿坝州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逐渐成为民众的共识。“在以前,经常有人潜入森林偷偷砍伐树木。”瓦布登说,如今,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有生态护林员的巡逻和监督,另一方面,护林员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播者,他们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村民培养起生态环保意识。 近年来,四川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镇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绿色。与此同时,生态扶贫正加快脱贫步伐。不少地区探索出极具本地特色的“绿色”脱贫之路,让贫困民众走向小康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夏日里,在遂宁市面积1.52平方公里的圣莲岛,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种荷花次第开放。而多年前,这里却是“晴天风沙扑面,雨天积水成洼”。圣莲岛岛民过去以种地为生。每遇汛期,江水漫岛而过,农作物和自然植被受损严重。“完全‘靠天吃饭’,只要发大水,一年的活路都白做了。”50岁的林建国是土生土长的圣莲岛岛民,他对过往的苦日子唏嘘不已。 (今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圣莲岛上的居民在搬运摆放莲花。) 2009年遂宁市启动圣莲岛生态修复工程,建防洪堤,修连通市区的隧道,开展生态治理和保护性开发,圣莲岛因之逐渐“重生”:绿地率37.9%,绿化覆盖率60%以上。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人创造出新工作机会。如今,林建国在岛上当保安,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一家人搬进了新楼房。“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一放假就往屋头跑,说回家比度假还安逸。”林建国喜笑颜开。 在广安市华蓥市天池镇,天池湖畔是当地人锻炼身体、欣赏美景的地方,天池镇居民罗仕银每天都要到天池湖畔走一走。“上世纪五十年代天池湖很美,后来湖边的工厂和畜禽养殖场越来越多,湖水及周边变得又脏又臭。”罗仕银回忆说,这几年政府搞生态修复,工厂搬走了,记忆中的天池湖又回来了。 2018年,华蓥市启动天池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污水管网建设、石漠化整治等措施,天池湖水质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周边15万人饮用水的来源。依托修复后的生态景观,当地发展起生态旅游。“以前我没事就到处旅游,现在觉得哪里都没有家乡好。”罗仕银爽朗地笑称。 华蓥市高顶山矿区则经历了从废弃矿区到矿山公园的“变身”。常年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和生态功能造成巨大破坏。2017年底,该矿区12座矿山已全部关停。经规划,华蓥市投资逾1.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植被复绿、河道整治、民房改造等项目,以矿山文化为依托打造高顶山矿山公园,让这片荒山重焕生机。 望着正在建设的矿山公园,村民余安馨眼神里充满期待。等景区开放,他打算在附近做点小生意赚钱。他说:“在这里住了一辈子,能看到这些变化,觉得值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