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一周年回顾与前瞻: 迷茫且任性 任重而道远

七天记者 颜宏 2020年1月25日,一名50多岁、三天前从湖北武汉返回多伦多的男子被确认感染了新冠病毒,成为加拿大第一例官方感染病例。一周年之后,加拿大已经有75万多人感染,1万9千多人死亡,6万多活跃病例。加拿大各地不仅没有控制住疫情,还将面对濒临崩溃的医疗系统、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变种病毒的威胁。 在看不见的病毒面前,我们几十年习以为常的生活全变了样。飞机、高铁、邮轮、高速公路网和地铁,这些曾带给我们旅行便利的现代交通,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最大帮凶;餐馆、剧院、电影院、主题公园,这些丰富我们业余生活的现代设施成为了社区传播的主要媒介;节庆假期、亲人团聚、朋友欢聚甚至打卡上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都可能带来病毒的大传播……疫情带来的防护、隔离、社会停顿和经济困难,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 抗疫是持久战 在加拿大疫情爆发整整一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描绘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暗淡前景:一年前的今天,全球报告的病例不到1500例,其中只有23例在中国以外;现在全球的感染人数突破了一个亿,死亡人数超过215万,而且这可能是大大被低估的数字,这些冷冰冰数字后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某人的父母、伴侣、孩子或朋友。即使疫情如此严重,除非人们能严格遵守防疫规定,且疫苗覆盖率达到所需标准,否则新冠病毒疫情将会持续传播很长时间,就是说还会有更多的人感染、死亡。 这次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告诉人们不要指望能消灭新冠病毒,只要能尽量减少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死亡、住院和经济损失就算是抗疫成功。曾经大力赞扬中国的抗疫成就,并呼吁各国采取类似严格防疫措施的世卫组织做出如此不乐观的指导意见,正是除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对这个可恶病毒毫无办法的真是写照。 从疫情开始到确诊案例达到1000万用时超过半年,从1000万升至2000万例,仅耗时44天。之后,38天、31天、21天、17天、16天、12天……2020年11月9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突破5000万例;2021年1月26日,全球确诊案例超过1亿。仅美国一个国家的感染者就已经超过2千500万,新冠病毒的传播始终以“加速度”在进行。 不论是科技发达、财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而又人口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已经在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抗疫措施,如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南非等很多国家都实施过封锁、封城、禁止聚集等各种防控措施,甚至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封城,但最终都只能把病毒的传播控制在一定范围:疫情严重时严苛一些,疫情刚刚有所放缓就迫不及待地解封,解封后民众的不在意又会让感染者大增,如此循环往复。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魁北克省就是一个典型:封闭、解封、再封闭、为保证民众过节放宽限制、疫情大爆发、宵禁、计划下周解禁……这种悠悠球似的抗疫方针也注定了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但政府已经做了它所能做的。正如继美国、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之后,第五个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0万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向全国人民所做的道歉:“我对逝去的每一条生命深表歉意,当然,作为首相,我对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担全部责任。我能告诉你们的是,我们真的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 相比南方的邻居,基本上加拿大的政府、专家和民众确实想控制住疫情,并为此做出了努力。联邦政府、各省级、市级政府以及各个党派之间也都互相配合,没有出现类似美国那种联邦政府与民主党州政府之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相信阴谋论民众与防疫专家之间尖锐的对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围绕新冠病毒的各类科学研究,听取专家的意见制定防控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卫生合作,这与美国特朗普政府违背科学的做法形成较大反差。因此,从数据上看,加拿大的抗疫成效好于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但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加拿大的人口密度、政府付出的财力、社会付出的代价等因素,加拿大的抗疫成效并不突出。无论是初期的反应迟钝,错过了有效遏制病毒的关键窗口期,之后又因医疗系统人手严重不足,无法做到快速检测和快速调查,还是现在长时间疫情给民众带来的松懈与倦怠,再加上压力和抑郁情绪增加带来的挑战,预示着加拿大的抗疫之路将会非常漫长。 疫苗不是全部 面对无法控制的病毒,加拿大整个社会都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联邦政府花巨资订购了远远超过民众需要数量的疫苗,但由于本土缺乏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只能受制于疫苗供应商,疫苗紧缺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改善。即使按照联邦政府的预期,在9月底之前为所有愿意接种疫苗的民众接种,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人对疫苗持观望或抵触态度。即使是全体国民都愿意接种疫苗,但新冠疫苗并不是接种之后就一劳永逸,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大部分学者认为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短则数月、长则两年之后就会衰减,达不到保护的效果。更令人揪心的是,疫苗的研发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病毒扩散变异的速度。南非的变异病毒已经确定变异出了“逃逸变异体”E484K,很可能导致疫苗无效。加拿大正在使用的Moderna疫苗公司在实验室测试中发现,其疫苗产生的抗体针对英国变种(B.1.1.7)的保护效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对南非变种(B.1.351)的有效性降低了六倍,为此该公司正在加紧开发针对南非变种病毒的加强版疫苗。 在实施群体免疫、疫情严重的巴西,研究发现亚马逊州首府马瑙斯虽然已经有超过76%的人感染,达到了群体免疫的水平,但新增感染者数量依然没有放缓,因为被感染的病人抗体有效性衰减太快,导致有患者“反复感染”。 超过一亿人的大规模感染,且短期内还将继续快速增加下去,而每一次新的感染发生都会给病毒更多的变异机会,这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病毒发生抵御宿主免疫的突变,并比预期到来的时间要早,这意味着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彻底铲除新冠病毒的窗口正逐渐关闭,新冠病毒极有可能演化为流感一样,年年爆发。 如何“带病”前行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2020年,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距离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结束正好100年。1918年爆发的大流感持续两年有余,感染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接近5000万。 100年前的世界正处于一战末期,整个世界百废待兴,科学水平、医疗水平都非常落后。100年后的今天,整个世界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人类的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科学研究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持续一年多的新冠病毒疫情还看不到“拐点”,无论是人为控制还是借助疫苗,短期内都看不到新冠病毒疫情结束或被消灭,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将会长期“带病”运行。世卫组织的专家去年年底曾发出警告,新冠病毒疫情很严重,但它并非是“最严重的那一类”,人类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重的大流行病,而人类“仍未完全做好准备应对这一切”。 既然病毒要长期伴随人类,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因为疫情就停止运转,如何“带病”继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问题,也是考验执政党智慧和能力的大问题。 为了应对疫情下的经济衰退,加拿大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轮大规模刺激措施“保底”经济,但带来的问题是政府债务飙升,为下一轮债务危机埋下隐患。而且很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未解,新的债务危机又至。 疫情爆发的这一年来,加拿大各级政府的软弱无力和进退失措、医疗系统的管理混乱和低效率、老人院系统的脆弱和人手不足、强调自由权利民众的自私自利、贫富不均对社会的影响等等社会问题显露无疑,但似乎短期内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加拿大的未来充满了灰色和不确定性。  

一部大麻的黑白历史剧 一场毒品的非罪争夺战——加拿大三大城市通过毒品合法化提案

七天记者 梓丰 继温哥华、多伦多市后,蒙特利尔市议会也在1月26日以47票赞成、13票反对通过了Snowdon区独立议员Marvin Rotrand提出的议案:个人用途毒品的非刑事化(décriminaliser),也就是要求联邦政府把所有毒品的个人使用合法化。支持这个提案的多是现任市长Valérie Plante领导的Projet Montréal议员,他们认为这是解决近几年来越演愈烈的阿片或其他毒品吸食过量危机的方法;反对的主要来自Ensemble Montréal的部分议员,他们认为毒品合法化会让毒品的获得变得更容易,会导致更多的人吸毒,产生更多的毒品受害者。 在这个提案通过之前,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魁省公共卫生长官Horacio Arruda、蒙特利尔公共卫生负责人Mylène Drouin、联邦公共卫生署首席长官谭咏诗(Teresa Tam)都已经表示赞同个人用途毒品合法化,甚至一贯持保守态度的保守党党领欧图(Eric O’Toole)都表示“时代变了,一些事情也应该变了”。 大麻在美国的进化史 说到毒品合法化,就不能不提及被认为是“软毒品”的大麻合法化的历史。大麻可能是已知毒品中最早出现的,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长期用于药物、宗教、娱乐等方面。“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大麻就在欧洲作为战略物资被广泛种植,它的纤维用于制造船队的缆绳和船帆,还用于制作衣料,接着它的医疗作用也陆续被发现并应用,欧洲人对它的需求非常巨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甚至颁布过法令,要求拥有超过60英亩的地主必须将大麻作为他们的一种作物,否则将罚款5英镑。 欧洲殖民者到了美洲后,就开始大量扩充大麻的种植。1619年,最早的殖民地弗吉尼亚通过立法,要求每个农民必须种植大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道关于大麻的法令。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很希望美国能建立起自己的大麻工业,所以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麻种植,还在自己的农场里大量种植。他在1756年8月7日的日记中曾写到:“今天的工作是把雄性大麻植株和雌性大麻植株分开,希望没有太迟”,在几周后的日记中他又写到“今天本来计划要做的事情是收获大麻种子,但发觉种子尚未成熟。”除了华盛顿以外,美国总统杰斐逊、罗斯福、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都在自己的农场上种植过大麻。 1854年,美国药典开始把大麻列入国家药品,当大麻被当做药品使用的时候,其当做娱乐性使用的工具也渐渐开始兴起。 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末,大麻作为合法的战略物资、工业原料和医疗娱乐用品,在北美、南美大陆上遍地开花,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墨西哥国内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萧条,许多墨西哥移民纷纷越过边境涌入美国境内寻求政府避难与谋生机会,把吸食大麻作为消遣娱乐的习惯带到美国。由于墨西哥移民廉价的劳动力猛烈冲击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社会治安混乱,引发了美国的种族主义和排外思想,加上传媒的恶意宣传和煽动,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大麻、墨西哥人与犯罪“三位一体”的社会恐慌,于是,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反大麻风潮。现在的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当时的反大麻风潮其实质是为了反移民。 变脸的美国成功召集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国际禁毒大会,即由清政府于1909年承办的上海万国禁烟会。还通过各种法律,如国际禁毒史上第一个国际公约《海牙国际鸦片公约》、著名的《大麻税法》等,对大麻、鸦片、古柯叶及其衍生品等纳入税收控制范围,通过财政手段进行管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工业大麻作为战略物资,可以用于制作战船缆绳、帐篷、旗帜、降落伞等,使得工业大麻再次迎来了扩张。随着二战的结束,工业大麻也被终结了其合法地位,但有关大麻管控政策,特别是对医用大麻和娱乐大麻的管控争论,却从未停止,就连《大麻税法》都曾遭受过美国医学会的强烈反对。 从二战结束后青少年吸食大麻回潮到“嬉皮士运动”的兴起,70年代美国各州都出现大麻“去罪化”运动,旨在减轻对少量持有大麻的刑罚。让很多人认为吸食大麻是一种自由,当时的美国律师协会、全国基督教协会等很有影响的社会团体也都支持大麻合法化的主张。同时因为毒品带来的危害和混乱,特别是引发的艾滋病泛滥,政府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也在提高,1971年6月,时任总统尼克松将毒品滥用宣布为“头号公敌”,正式宣布发起“禁毒战争”;进入80年代,里根政府加强并扩大了尼克松的“禁毒战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美国的禁毒运动屡战屡败,最后缴枪投降:对毒品和成瘾性药物的管制在历经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等历届政府后,从原本的“明令禁止”变成了如今在多州“合法”,甚至“免于处罚”,最终令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国。 随着政府禁毒行动的失败,美国吸食大麻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今有45%的美国人曾经尝试过大麻,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支持大麻合法化。在一个毒品如此泛滥的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中,掌握了相当数量选票的成年人已经开始吸食大麻,政客出于理性的选举考量只会开始慢慢顺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以换取支持。于是有关“毒品合法化”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政府可以获得税收,政客获得了选票,民众获得了自由,整个国家在毒品面前完全放弃抵制,自动躺到。 加拿大对毒品的无奈 鉴于加拿大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加拿大对毒品的态度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但2015年上台的特鲁多政府走的更远:在2018年10月宣布休闲类大麻合法化,只要是持联邦政府颁发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就可以合法出售和购买。一年后又宣布含大麻的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大麻产品也可以合法销售和购买。加拿大实施大麻合法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吸食泛滥,政府无法控制。 加拿大是世界上大麻使用率最高的国家,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根据2019年的统计,全国有530万、占15岁以上人口18%的加拿大人吸食过大麻,人均年花费1200加元。2020年在疫情封闭、居家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外出进行娱乐活动,大麻的需求也直线上升。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加拿大人购买大麻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购买地点也在变化,因为合法的大麻店在急速扩张。在魁省疫情最严重的宵禁期间,销售酒类产品的SAQ和销售大麻产品的SQDC商店被认为是基本民生部门而保持开放,可见大麻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须品。 “大麻合法化”让瘾君子欢呼雀跃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让包括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芬太尼等的合成毒品也合法化。相辅相成的,加拿大国内正经历滥用阿片类药物的大潮,且呈愈演愈烈、年年增长的态势。2016到2019年四年间,全国有1.5万多人死于阿片类毒品,还有1.7万多人因阿片类毒品过量入院治疗。去年的疫情中,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加拿大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人数激增,成为比肩新冠病毒的另一大“健康杀手”,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面对无法控制且日益严重的阿片危机,政府毫无办法,只好提出“以毒攻毒”的理论。于是,2018年7月,多伦多市公共卫生局提交报告,建议市议会通过决议敦促加拿大联邦政府把所有毒品的个人使用合法化。理由是私人拥有及使用毒品是健康而非刑事问题,个人用毒品合法化将有效拯救生命。接着卑诗省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在2019年4月,发表了一份长达49页、有关本省滥用药物引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报告,同样认为现在是时候结束对使用管制药物污名化,帮助更多社区人士进入医疗系统以拯救生命。在2019年的联邦大选中,原绿党领袖Elizabeth May在竞选时承诺如果成为执政党将在加拿大全国实行个人拥有毒品非罪化,以化解全国范围内正越来越严重的阿片类药物泛滥危机。2020年7月,代表全国各地约1300名来自联邦、省和地区的警察局长的加拿大警察局长协会(CACP)也呼吁立法将拥有少量毒品用于个人消费的行为合法化,现在蒙特利尔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合法化:赌博问题解决不了,合法化;卖淫问题解决不了,合法化;毒品问题解决不了,合法化。如果说之前的“大麻合法化”还可在医学范畴内商榷的话,此次的“毒品合法化”充满了太多“乌托邦式”的美好幻想。不论是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还是冰毒、摇头丸、芬太尼等合成型“致幻剂”,在吸食后,都会让人体产生兴奋、麻醉,出现各类幻觉等神经状态,稍有不慎就会严重损害心脏及大脑组织,诱发神经分裂。吸毒后的人若驾驶车辆或在公共场所出现,极容易发生车祸或者暴力行为,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毒品合法化对政府来说除了政治、经济、社会安定的考量外,恐怕还有另一层潜在的“好处”。那就是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首届《世界形势论坛》上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弱民愚民措施——“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大意是说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在未来社会中只需要很少人(与会者认为是20%)就足够全世界的经济活动了,剩下的绝大多数人(80%)将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为了安慰社会中这些“被淘汰”的人,避免阶层冲突,可以用各种成瘾性娱乐活动令他们获得充分的满足,填满他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解不满情绪和精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包括吸毒、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虚假或脱离实际的肥皂剧、过度过量的游戏等。  

陈学明总领事出席加中企业家理事会(CCEC)网络年会

陈学明总领事出席加中企业家理事会(CCEC)网络年会 【七天讯】(记者佳音)1月19日,加中企业家理事会(CCEC)举办年会,通报成立三年半来的情况和第二届理事会选举结果,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陈学明、鲍尔公司副总裁刘宇鸿、CCEC会员、媒体代表等60余人出席网络会议。 陈总领事在致辞中说:“我是2018年7月到任的。这两年半来,正好见证了CCEC的快速发展。更可贵的是,我们患难见真情。新冠疫情暴发这一年多来,大家向国内疫情严重地区和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等捐赠大批防疫物资;在疫情困难中相互支持、关照,还连续第3年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大家克服困难、同舟共济的精神,大家公开的义举、低调的善行,都是华裔企业家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缩影。有这种自强而又团结的文化,进取而又担当的精神,我相信,CCEC未来道路会更加宽广,发展更为可期。 疫情中大家都不容易,但我相信“危中有机”。这机遇不是给所有人的,而是给那些在最黑暗的时刻能挺住的坚强者的,是给那些首先发现隧道尽头并率先发力的先觉者的,是给那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智慧者的,是给那些困苦时刻还不忘为别人伸出援手的仁爱者的。我相信也祝愿王恒宝先生带领下的CCEC能汇聚更多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才。 不久前,中国公布的第十四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也欢迎高质量的外国进口。在去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中魁双边经贸额不降反升,尤其是魁省对华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可以说,中加、中魁贸易市场依旧广阔,还有更大的潜力、更多的机会等待大家去发现、去发掘。第四届进口博览会也将在2021年11月如期举行,希望CCEC继续积极参与,并带动更多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本次网络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会员表彰,表彰那些在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Sinobec Group、Brivia集团、RBC、BMJ木制品公司、英诺森公司等5家企业获奖。其中Sinobec Group 在 2020 年全球抗疫期间,共计捐款和物资约1000 万加币,捐赠对象包括武汉和中国红十字会、加拿大红十字会、一些低收入家庭或病残人士、第一民族社区、Sherbrooke 市政府、医院和慈善组织等。BRIVIA集团的捐赠主要包括安大略省万锦市Stouffville医院、蒙特利尔大学医院基金会、蒙特利尔胸腔外科研究基金会、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基金会、病童基金会、蒙特利尔中华医院基金会等,必雷亚集团CEO兼董事长李国强承诺将在今后的几年中为犹太总医院基金会捐款,支持本地医疗健康事业。英诺森是一个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科技类咨询公司,疫情期间英诺森人本着对项目、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带着数层口罩奔走于各个项目现场,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供最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同时积极推动了企业本地化进程。 CCEC秘书处对过去3年半的活动做了总结,同时公布了第二届理事会成员:理事长王恒宝;副理事长李国强、李中;秘书长郑小峰;理事詹晓波、张潇、廖严。 CCEC理事长王恒宝博士在发言中真诚感谢了各位会员对CCEC 的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对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感谢了那些在CCEC重要活动中给与积极慷慨赞助的会员;感谢了CCEC 理事们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同时感谢CCEC秘书处积极尽职,认真不苟,不辞辛苦的奉献。他说CCEC 三年的经历验证了她存在的必要和必然,CCEC 下面三年的发展期待着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合作。他希望疫情之下,大家多多保重。 会议由陈思主持。  

变异病毒将改变疫情防控形势

七天记者 颜宏 1月19日,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魁北克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举行今年第三次疫情发布会,他在会上表示尽管各级政府都发布了疫情下不适合出国旅行的建议,但仍然有大量的民众出国探亲、度假;同时,多个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正在50多个国家蔓延,且蔓延的速度还在加快,为此正式要求联邦政府禁止非必要的跨境出行,也就是禁止非必要的国际航班以避免更多的变异病毒进入魁省。其实不止魁省省长,疫情第二严重的安省省长福特(Doug Ford)在去年12月英国宣布发现新的变异毒株后就批评联邦政府在防止国际旅客带入病毒方面的应对措施不力,卑诗省的省长也有过类似的说法。按照目前的规定,管理和控制旅客进出境的事物是联邦政府的责任,各省、地区乃至设有出入境口岸的市镇都无权制定或实施自己的抗疫政策。面对来自各地的要求和建议,联邦总理特鲁多在当天稍早时刻进行的发布会上也放了重话,再次敦促加拿大人不要出国旅行,如果已经订票请尽快取消,因为随着在英国、南非、巴西等地发现的传染性更强的变异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联邦政府有可能施行新的边境封闭措施,且很可能不会提前宣布,这意味着已经出国的加拿大人有可能无法按照原计划回国。 病毒变异 新冠病毒作为病毒的一种,是非常简单的生物,只有两种物质构成:蛋白质外壳(衣壳)和里面包着的核糖核酸(RNA)。病毒并没有独立的生命系统,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而当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时,要为每个“子”病毒复制一份遗传物质,而在这些复制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即发生基因突变。这些不断的变异,会帮助病毒逃避抗体的识别,同时为适应不同的宿主,变异就成为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的“常态”。通常来说,感染人群的数量越大,病毒发生的变异就会越多,按照病毒生存的唯一目标就是复制自我这一属性来看,在不断优胜劣汰的变异过程中,病毒必定会向着传染性更强或更容易传播的方向发展,比如表现为无症状,以便让感染者无法察觉,从而没有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不过与流感病毒等其他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稳定性更高。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曾指出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病毒要慢得多。至今上报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有8种。 第一次变异出现在2020年1月底或2月初,新冠病毒出现D614G突变,随后逐渐取代了最初发现的毒株,到2020年6月成为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形式。在人类呼吸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与初始病毒株相比,D614G突变毒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但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也不会改变现有实验室诊断、治疗方法、疫苗或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8月和9月,在丹麦北日德兰半岛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种,该变种与养殖的水貂之间的感染有关,随后传播给了人类。这种被丹麦当局称为“Cluster 5”的变异毒株包含了以前没有观察到的突变组合。但经过广泛的调查和监测,丹麦的卫生部门仅发现了12例“Cluster 5”变种感染病例,而且这种病毒似乎没有广泛传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B.1.1.7突变株或者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体。这种变异病毒在去年9月20日首次在英国南部和伦敦的样本中被发现,到了11月份,伦敦约有四分之一的新增确诊病例来自这一病毒;到了12月中旬,由这一病毒引发的新增感染者已经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但英国的研究人员直到12月14日才将有关这一变异病毒的信息上报给世卫组织,英国政府也是到12月19日才发出封锁令,隐瞒了三个月的时间。初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种变异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但其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以住院时间和28天死亡率评估)及再感染情况并没有变化,大多数诊断工具不受影响。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出现了N501Y突变,南非将其命名为501Y.V2变体,该病毒正在南非三个省迅速传播。初步评估显示这个变异毒株与英国发现的变种相似,不会增加疾病的严重性,但因其传播性更强会导致更高的发病率,产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 时间进入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冠病毒的变种又增加了四种,分别是日本、巴西报告1种,美国报告2种,德国报告1种。这些变异病毒的传染性更强,预计很快成为一些国家感染者增加的主要原因,直接导致2021年的疫情比去年更加严峻。 加拿大情况堪忧 尽管加拿大在英国宣布变异病毒的消息后,加拿大立即停止了两国之间的航班,但为时已晚,安省、卑诗省、阿尔伯塔省和魁省都在去年12月发现了该病毒毒株感染的病例,迄今已经发现了25例,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同时,仅英国报告的新毒株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被发现,只停止一个国家的航班根本无济于事。一些病毒专家认为鉴于加拿大民众与欧洲以及美国的密切往来关系,圣诞节之后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大爆发很可能部分是由这种变异病毒引发的,意味着变异病毒早就在社区悄然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日前所做的有关英国新毒株潜在影响的模型预测显示今年年初,英国新毒株B117感染的病例会在美国呈快速增长趋势,并在3月成为在美国传播的主要毒株。如果美国不采取更多措施阻止其扩散,那这种病毒将导致新增病例“呈指数级增长”。问题是不管美国的CDC还是刚刚上台的总统拜登如何强调采取防控措施的重要性,都无法改变近一半、曾投票给前总统特朗普的美国国民面对疫情的态度,连佩戴口罩都被上升到自由、人权的高度,他们怎么会遵守保持距离、宅家不外出等防控措施呢?如果不能做到大范围的人与人之间隔离、避免接触,就无法控制住病毒的传播。 虽说加拿大、美国、欧盟等都开始接种疫苗,但是从世界疫情的形势来看,疫苗并不能起到让疫情戛然而止的作用,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个过程不会太短,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种疫苗,想要通过疫苗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是不现实的。譬如受到各国追捧的辉瑞-BioNTech疫苗1月15日突然宣布,由于辉瑞公司在欧洲的生产厂正在进行提高产能扩建,对加拿大及其他国家的疫苗交付数量将削减,一下子打乱了各国的疫苗接种计划。加拿大将经历一场平均每周减少50%疫苗供应的延迟,而且下周将不会配送任何疫苗。负责疫苗接种行动的Dany Fortin少将表示加拿大原计划在接下来两周内接收到41.7万剂疫苗,现在,预计未来两周内只能收到17.1万剂。不过辉瑞公司承诺将在2月份的前两周重新开始发货,“但数量仍有待进一步核实”。 除了发现英国新毒株,阿尔伯塔省还发现了一例感染南非变异病毒的病例。更令人担忧的是,至少有4例变异病毒感染者找不到感染源头,即这些人既没有旅行史,也没有和外国旅行者的接触史,不知道从哪里感染到的病毒。目前,整个加拿大只有萨省一个省份对所有新冠病毒样本都进行了B117变异病毒检测,其他省份只有在其他条件都符合时才会对新冠阳性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测,无疑会漏掉一些感染者。另外,目前所用的检测变异病毒方法既昂贵,又花时间,要几天到一周才能得到结果,足够造成超级传播。按照B117变异病毒目前的传播速度,如果不控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加强防控的话,新感染者的增长率有可能达到近乎垂直的可怕水平。 面对变异病毒带来的噩梦,加拿大公共卫生署首席长官谭咏诗(Theresa Tam)多次警告如果政府不采取严厉的封闭措施,民众不注重保持社交距离,注意防护,要不了多久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就将崩溃,医生将不得不在救哪些人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  

宣誓:拜登就任美国新总统 警惕:特朗普主义余毒流传

七天记者 颜宏 经过今年1月6日试图推翻选举结果的“国会大厦骚乱”后,一直不认输的“倔老头”特朗普低调了很多,只在1月19日离开的前夕发布了一个预先录好的告别视频,只字不提接任总统拜登,却细数自己四年来的政绩,并夸赞自己是从未发动过战争的总统。1月20日早上8点,特朗普在夫人梅拉尼娅(Melania Trump)陪同下离开白宫,正式结束了他四年的白宫生活。 按照美国的传统,卸任总统会在新总统就职仪式的一早邀请后者一家到白宫做客,即将离任的第一夫人会领着继任者参观白宫,并做一些必要的交接,随后两家人同乘一辆车前往国会大厦出席就职典礼。但面对至今没有正式承认败选、没有祝贺拜登胜选并拒绝出席就职典礼的特朗普,这些传统都历史性地不会在今年出现。 打破历史传统的还有拜登的就职典礼,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既没有传统的就职大游行(改为线上),以往要发放20万张入场“入场券”,今年只发出1000张,代之以20万面美国旗帜代表无法到场的民众。到场观礼的1000多人中,大部分是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同时处于紧急状态的首都华盛顿也是如临大敌,戒备森严。不仅部署了超过21,500名国民警卫队成员,还在国会大厦四周树立起7英尺高的铁栅栏,原本应该人头攒动的美国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关闭,并在就职典礼的前几天前就开始阻止民众靠近。 拜登宣誓就任 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安保措施下,第46届美国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顺利举行,除了重病不能出席的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和赌气不愿意献身的特朗普外,所有美国活着的前总统包括民主党的克林顿夫妇、奥巴马夫妇以及共和党的小布什夫妇悉数到场,共和党方面有前副总统彭斯以及部分共和党政要,再加上现场演唱美国国歌的Lady Gaga、詹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以及乡村歌手Garth Brooks等演艺明星的加持也算是一种圆满。 就职典礼结束后,拜登一口气签署了17道行政令,几乎把特朗普四年的政治遗产全部翻了个儿,包括重回《巴黎气候协定》、重回世界卫生组织、联邦场所和雇员口罩令、停止“禁穆令”、停止修建美墨边境墙等等。 拜登在29岁时第一次当选众议院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众议员,又在78岁时当选为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总统,度过了近50年曲折坎坷的政治历程,最终登上大位的拜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无论是防控疫情、重启经济、弥合撕裂还是恢复美国在国际上的威望都几乎是不可能在他四年任期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特朗普余毒未消 搭乘直升机离开白宫的特朗普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转机,最后一次乘坐总统专属的空中一号飞机前往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Mar-a-Lago)之前,对着疏落的人群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除了再次简短回顾自己的政绩外,他还喊话支持者们:“再见!我们爱你们,我们将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好好享受生活吧。再见。”另一种形式的回归指的是什么,特朗普没有做详细说明,但美国媒体和学者表示他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政党或发起一种新的媒体。 由于特朗普始终不承认败选,并毫无根据地指责选举作弊,特别是1月6日发生的国会大厦暴力事件,让成为众矢之的的特朗普最后两个星期白宫生活变得非常困难,就连他自己的政党——共和党里都有不少人公开与他分割,甚至指责他煽动暴乱,包括他四年来的忠诚助手副总统彭斯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 特朗普在最后一次乘坐空中一号总统专机前演讲 不管特朗普的言行如何出格,现实是败选的特朗普获得了7400多万美国选民的支持,获得了历史第二高的选票,仅次于当选的拜登,而且投他票的人坚定地认为自己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获益,愿意继续生活在他的统治框架下。即使发生了1月6日的骚乱,最新的民调依然显示在共和党基层选民中,对特朗普的支持率高达80%,远远高于其他共和党前任总统如杜鲁门、尼克松、布什等。通常情况下,获得超过60%支持率的共和党人,一般会赢得下次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不过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建制派精英已经达成共识,不会让像“大象进入瓷器店”的特朗普有再统治美国四年的机会。 无法获得党内提名的特朗普似乎只有另成立一个政党才能参加下届总统的竞争,但看起困难重重。在美国,传统上不会有第三个政党有足够的实力来挑战民主党和共和党。特朗普面临的形势也更严峻,首先,现在的共和党领导人绝不会允许特朗普建立另一个政党来分走其他共和党候选人的选票;其次,民主党也会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把特朗普及其追随者赶尽杀绝,绝对不会让他有反扑的机会;第三,被建制派、资本家和互联网巨头联合封杀的特朗普可能发不出“声”或者找不到如推特那样廉价而又直达底层的传播工具;第四,1946年出生的特朗普今年74岁,四年后是78岁的老人,竞选总统对他的精神和体力都将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不管特朗普本人是否会在4年后回归,他代表的贫穷、被遗忘、没希望的白人底层民众不会消失,他的“反联邦党人”的政治底色和右翼民粹主义的极化政治定位,带有“美国优先”的独霸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及新霸权构想所构成的特朗普主义(Trumpism)不仅不会衰落,反而会随着美国国内种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强化。 加拿大需格外警惕 在美国特朗普结束四年任期离开白宫之际,不少加拿大本地媒体都表现出一种五味杂陈的如释重负,纷纷用“持续四年的美国白宫情景剧结束了”,“特朗普的大型马戏表演到头了”,“堪比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的总统走了”(编者注:布坎南在1857年-1861年担任美国总统,被大部分人认为其能力低下,处理国内事物不当导致了南北战争,其实用现在辩证的眼光看,南北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南方作为欧洲殖民主义经济附庸的种植园经济与北方独立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尖锐对立。)大家都把这几年来发生在美国内外、特朗普身上的各种闹剧甩锅到他身上,似乎只要他一走,一切都可恢复从前,却很少有人反思标榜着可作为“历史终结”的优秀民主制度何以能滋生出特朗普这样的人物?特立独行四、五年,引发各种轩然大波,给美国的内政、外交甚至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特朗普为什么还会获得近一半选民的支持和拥护?那些在1月6日暴力冲击国会大厦的特朗普支持者是真的愤怒和焦虑,因坚信原本属于特朗普的选举胜利被“偷走”而愤怒;为失去特朗普的美国前途而焦虑。 这次美国大选过程的跌宕起伏,对选举结果的不同解读以及让人惊掉下巴并导致多人死亡的“国会大厦骚乱”第一次让我们看到在所谓的发达国家同样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的危机:失败的一方有可能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他们可能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无视规则就加以排斥的那种“少数”,而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相当的社会力量。这次美国的大选也提醒人们民主选举或者说竞争性的民主选举制度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竞争性各方要有基本的认同基础,否则什么都无从谈起。 加拿大和美国的亲近不仅是地理上的,还是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乃至精神上的,两国民众同宗、同源、同一信仰。两国对彼此的定位为“恼人的兄弟”,即不管如何纷争、吵闹甚至打架,但本质上是同属于一个家庭的两兄弟。同样采用美国那样的竞争性民主选举制度、受美国影响极大的加拿大此时此刻更要警惕类似的危机和挑战。 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里,加拿大同样有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所有在美国出现的民粹主义、种族歧视、贫富不均、挑战权威乃至反智的阴谋论现象也都在加拿大有所体现,只不过不是主流,而且一出现就受到民众的谴责,没有发展壮大而已。 从短期来看,加拿大不会出现特朗普式的政客,但如果加拿大不能很好地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比如各个主要政党都在走向极端,无法就国家发展方向找到共识;东、西部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向的分歧;经济发展乏力、民众生活水平徘徊不前、家庭债务沉重、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问题恶化都会成为催生特朗普式政客的土壤。 有美国的前车之鉴,加拿大各界也应该提高警惕,对任何极端主义现象说“不”。“国会大厦骚乱”发生后,对标美国共和党的联邦保守党党领欧图(Erin O’Toole)表态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恐怖的”,相当于主动与特朗普主义划清界限,同时强调自己领导的政党“是一个温和、务实、主流的政党”。接着利用接受白人至上主义者捐款的由头,驱逐了具有极端思想的议员Derek Sloan。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Derek Sloan的言行一直非常引人瞩目:去年4月份加拿大疫情正严重时,他毫无根据地指责华裔公共卫生首席长官谭咏诗(Theresa Tam)与中国政府有关,质疑她对加拿大的忠诚度,并要求她辞职,他这番种族歧视性言论引发强烈的批评,最终国会通过动议要求他为自己的言论道歉;他自己不戴口罩,也反对别人戴口罩,还参加过在魁省、安省举行的多场反口罩游行;他也反对接种疫苗,还在12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有2.4万人签名的反疫苗请愿书,并指责特鲁多的疫苗接种行动是把加拿大人当成实验的“小白鼠”。 围绕这名富有争议的议员,有一个小细节意味深长,那就是在国会就Derek Sloan无端指责谭咏诗应道歉的动议投票时,只有两个人投了反对票,一个是Sloan本人,另一个是还未当选党领的欧图。现在,当选了党领的欧图不仅把Sloan驱逐出党,还掷地有声地表示“极右在保守党内没有容身之地”,这些现象预示着欧图的右翼立场在向中间靠拢或者表面上向中间靠拢,姑且不论是不是特朗普的破坏性让加拿大的政客开始反思,对加拿大来说至少不算坏消息。  

2021:职场需要什么人?

七天记者 梓丰 开始于19世纪的全球化在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0年的定义,全球化包括贸易和国际往来、资本与投资的流动、人口流动、知识传播四个主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化创造了一个繁荣且蓬勃发展的国际市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产网络与全球供应链,但这架高速飞奔的列车却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一开头就迎头撞上了新冠病毒疫情,不得不减速、调整,重新思考前进的方向。 2020年突然爆发并很快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防控措施造成的经济停摆使世界经济陷入堪比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严重衰退,不仅正在深刻改变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也给全球化进程、社会治理、经济形态、发展理念、能源和粮食安全、观念习俗等人类诸多领域带来深刻影响,也在重塑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环境和职场。 加拿大大型人力资源公司Randstad Canada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2021年将是加拿大,乃至世界经济从危机中向疫情后“新常态”的过度阶段。新常态意味着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的健康与安全措施,包括工作岗位向远程方式广泛转移,熟练使用数字协作工具成为职场的入门技能,办公室和工作场所的重新规划以及工作和家庭的重新平衡等。好消息是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加拿大的经济正处在恢复中,70%的雇主都计划在疫情得以控制后重新招人,其中具备电子商贸、通讯科技、安保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相关技能的应聘者最受青睐。 最抢手的15个职位 Randstad通过梳理各类职位空缺,列举出2021年雇主最需要的15个职位: 行政助理:这一职位一度被认为将由机器人代替,但是它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文书工作,还增加了会计、簿记、统计等工作。 客户服务:不仅要解决客户的问题,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还要熟悉电话系统和电脑,管理公司的社交账户等。 销售助理:尽管网上购物正在成为潮流,但消费者在网上搜索商品后,依然会去实体店咨询和了解。 卡车司机:经济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除了卡车司机,拥有商用驾照、叉车操作证书、挖掘机证书等的人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应付和应收账款文员:负责供应商和客户的应付和应收账款的登记、审核、整理、兑付等工作。 注册护士: 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在疫情前就已经出现注册护士人手短缺的问题,疫情爆发后,各个医院、诊所、长期护理中心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数量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有大量的空岗亟待填补。 项目负责人:包括商业、文化、旅游等项目的负责人,最急迫需要的是商业领域的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在实体零售业转向虚拟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承担着连接实施团队与运维团队之间的桥梁,是保障店铺业务持续性和拓展性的关键人员。 打杂工:根据雇主需要随时承担各种打杂事物的“万能工”也是职场需求的人员,工作内容可能包括搬运、清洁、运输等,但由于入职门槛低、工资不高同时工作时间长而难以找到合适的人。 焊工:焊工一直是加拿大严重缺乏的从业人员。一方面焊接可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车辆、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管道,机械制造等很多领域,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之一,并不容易掌握。焊工有几个级别,级别越高,工作越轻松,工资也越高。 电气工程师:在从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需要进行办公室改造或者数字化升级,负责勘查、规划、设计、改造、施工等的电气工程师的需求也大增。 程序员:数字经济的运行靠代码以及写代码的人,目前对各类程序员的需要都很大,而对能处理前端和后端业务程序员的需求最高。 消费品跟单员:这是一个近几年新出现的职业,指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以客户订单为依据,跟踪产品或服务流向的专职人员,是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枢纽。 会计:这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依然是目前职场需求的。 人力资源经理:现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竞争,负责管理好员工、留住好的员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部门也成为企业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而好的人力资源经理并不多,也一直是加拿大紧缺的职位之一。 财务顾问: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财务顾问的帮助来探讨如何赚钱、如何投资的话题。 除了以上这些职位,与往年一直抢手的零售业员工和收银员分部在各行各业不同,今年将集中于食品杂货、药房、散装店(Bulk Store)和打折店等基本民生必需行业。同时,网上购物的流行也带动了从货仓、商店、餐馆等地运送商品到消费者手上的客户服务员、仓库理货员和快递人员的需求。 而在向数字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通讯科技的技术人员、网络安全人员以及技术支持和保障人员将会是未来几年最吃香的职业。目前,由于加拿大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正面临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疫情也阻碍了具有相关技能移民的到来。 远程办公成主流 从去年3月疫情在加拿大爆发以来,远程在家工作就成为新的职场形态。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劳动力调查》的数据,疫情爆发使大约 340 万加拿大人在家工作,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人目前仍然在家工作。同时,另一项针对员工的调查表明45%的人愿意疫情过后也每周至少3天在家工作,另有15%的人希望每周能1到2天在家工作,也就是说有6成人期望继续远程工作。 这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远程办公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包括减少传染风险、雇主节约办公室租金和物业成本、招聘员工范围更大、员工节省交通时间、时间安排更灵活等;缺点是安全风险升高、员工纪律性受到考验、沟通和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等。同时,远程办公还会进一步增大贫富分化的鸿沟。卡尔加里一家智库workshift的一项调查表明加拿大只有44%的工作岗位符合远程办公的要求,并在大学毕业生、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等高薪人士中较为普遍,而那些不适合远程办公的人员,如餐厅服务员、零售店工作人员、制造业工人等恰好是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严重并可能失业的人员。好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援助措施帮助缓解受影响行业工作人员的经济困境。 无论远程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下四个方面都将成为未来的职场主流。从企业业务的发展来看,边远地区消费兴起,海外市场布局,全球化的生产和采购都需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区进行远程协同办公;从企业的办公效率看,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跨平台交流和移动办公的能力,可大幅提高办公效率;从企业的运维成本看,远程办公可显著降低公司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从而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产品优化、研发等的核心业务,同时降低员工招聘、雇用和培训的费用;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看,远程办公可保护环境,降低碳减排,更好地平衡员工的工作和家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等。 Randstad筛选出2021年最受欢迎的远程工作岗位有: 呼叫中心接线人员 行政助理 帮助台和IT支持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员 IT顾问 数据分析师 数字营销人员 会计 社交媒体经理 项目经理 还有一个重磅消息是根据联邦政府的估计,医疗行业将在未来十年取代零售业,成为加拿大雇佣最多员工的领域。  

留学风向在变,加拿大如何未雨绸缪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2021年,欧美国家疫情持续。疫情反弹叠加变异病毒,欧洲多国如临大敌;加拿大疫情也不乐观,确诊人数逼近70万;美国进入1月前10天,新增死亡人数2.7万。当海外中国留学生们继续忍受着生活不便、心理煎熬、健康威胁时,一位留美中国博士生被枪杀事件再次刺痛公众神经。一些有留学意向的中国学生不由思考:留学欧美还是最优选择吗? 由于西方的“先进、发达”,欧美国家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向往之地。但近年这种传统留学风向有所变动。2020年中国某留学机构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显示,日本、新加坡等亚洲高校正成为中国学生的“新宠”。 传统国际留学格局松动,原因有三:其一,亚洲高校自身实力提升迅速。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中,有26所大学来自亚洲,这也是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二,留学家庭背景从精英阶层转变为普通家庭。学费相对低廉的亚洲高校对这些家庭更具吸引力。其三,欧美国家不稳定因子增加。近年频现的恐怖袭击打破了欧美安全神话,难民危机又带来了文化冲突、社会治安等问题。 疫情在欧美“失控”的2020年,是海外留学生无奈、纠结、迷茫、不安的一年。一方面,他们面临着病毒感染风险、学习模式变化、精神压力骤增等“天灾”挑战,另一方面面临着“言语侮辱”“肢体暴力”“被驱逐”等“人祸”威胁。尽管欧美国家疫苗已经开打,但各国普遍未能解决疫苗短缺问题。加之注射器短缺、人手不足等多重影响,西方疫苗接种速度远低预期。此外“不想打”“偷偷打”“储存混乱”等乱象也令各国焦头烂额。在何时远离疫情“震中”这一问题上,欧美再次给世界留下了大大的问号。 中国近年多份留学报告显示,教育水平仍是意向留学人群选择留学目的国的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认它的权重较以往有所下滑。2020年英国文化协会对万名中国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学生们开始更加重视“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两项因素。这两方面显然是欧美近年的“减分项”。 加拿大是近年西方国家中在“安全稳定”“开放包容”方面表现不俗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吸引国际留学生上也展现了很强竞争力,中国留学生占到了留学生总数的三成以上。近期,澳洲一家教育咨询机构调查显示,加国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心中“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但这并等于说加拿大便可稳坐钓鱼台。 首先,亚洲疫情控制整体较好,中国更是基本遏制住疫情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亚洲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号召力有望持续走强。2020年不少中国留学生选择就读于中国的上海纽约大学等“中外合作模式的高校”。有分析认为,就近留学或回国“留学”或成中国留学新趋势。其次,出于提振经济、缓解劳力不足等因素,西方教育大国未来在留学生争夺上势必更加激烈。近年,英国重新开放了PSW签证(留学生毕业后可留英两年找工作),受疫情影响但对教育产业非常依赖的澳洲也正摩拳擦掌要从中国招揽留学生。 要保持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加拿大还须未雨绸缪,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消除一些不稳定因素。2020年一份民调显示,疫情下有近半数华裔在加拿大遭受歧视。2020年12月“加拿大华裔百人会”上,政界及华人学者呼吁,加国在反种族歧视问题上仍需继续努力,更需警惕“麦卡锡主义”重新浮现。近年加国帮派文化、贩毒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些都提醒加拿大需要拿出更多有力行动。首先,在疫情防控上加强国际合作,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其次,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服务工作,出台更多便利中国留学生求学、就业等福利政策;最后,可以尝试联合办学等模式加强与亚洲国家教育合作。  

屏住呼吸 且看美国大戏如何上演

七天记者 颜宏 1月6日,成百上千的特朗普支持者在即将离任的特朗普总统的鼓动下前往美国国会大厦抗议,试图打断或改变当时正在进行的拜登胜选认证工作,但是标榜和平抗议的示威活动很快变味:示威者们暴力冲击国会大厦设立的安保防线,搬开护栏、爬上墙头、打碎玻璃,强行进入大厦内部,示威者登上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刚刚站过的参议院讲台摆pose,还有人在讲台上大喊:“特朗普赢得了选举!”有人搬走众议院的发言台;有人闯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办公室摆拍,还有人顺走了她的手提电脑……正在进行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清点538张选举人票刚刚开到第12张就不得不暂停,议员们被紧急疏散。而一些深入国会大厦内部的示威者甚至一度阻断了议员们撤离的通道,与警察展开对峙,警察则打死了一名试图闯入参议院会议大厅的女示威者——一名曾在空军服务14年的退伍军人。一时来不及撤走的议员们则被保安人员要求带上防毒面具,躲藏在会议室的椅子、桌子之下。 在美国最高权力象征的国会大厦,冲进去的示威者在大楼里几乎遇不到什么像样的拦阻,他们在几个小时里随心所欲地游逛,拍照、摄影、涂鸦、搞破坏,而正在参加联席会议的议员们则或趴在地上自保,或戴上防毒面具疏散,那些通过社交媒体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揭示出这件令人匪夷所思、难以想象的事确确实实发生了,也让全世界的民众发出疑问:这还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号称“民主灯塔”的美国吗?美国这是怎么了? 正试图进入参议会一侧的示威者 病入膏肓 美国病了,而且确实病得不轻。正如曾经执政八年的前总统奥巴马所说,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的举动,是美国“巨大的耻辱和蒙羞时刻”,但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在疫情和大选的叠加影响下,美国的政治极化、财富不均、种族冲突、意识形态分歧等“老问题”集中暴发,即使特朗普的总统职权在1月20日转交给拜登,特朗普所代表的“特朗普主义”也不会消亡,因为导致出现特朗普主义的土壤并没有改变。在刚刚过去的总统选举投票中,拜登获得了史无前例的8100多万张投票,但败选的特朗普也获得了7400多万美国选民的支持,并且坚定地认为自己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获益,愿意继续生活在他的统治框架下。 特朗普主义的定义目前在学术和媒体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简而言之就是特朗普及其执政团队这四年来践行的价值观以及基于此价值观之下的政策组合,即反对建制派和自由主义,让生产和工作回到美国,坚持与他国开展对等贸易,强化美国的军队建设,回归美国精神,目标是保持“美国优先”或“美国第一”。而特朗普执政的四年,其核心目标就是确保自己连任,并试图建立一个永久的“特朗普王朝”,因此他需要不断地动员支持者并扩大支持者的队伍,以保证自己能够连任成功。特朗普这四年从来就没做过所有美国人的总统,他只做自己选民基本盘的总统,他被盛赞的“兑现竞选承诺”,也只针对他的支持者,从不考虑对其他人群和国际盟友的伤害,以及对美国民主的破坏。他不仅从未想过要弥合国内分歧和团结全体人民,反而是主动扩大分歧,撕裂美国,在社交媒体用炒热分歧把自己每天变成争议话题中心的方式吸引眼球,扩大拥趸。 但特朗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特朗普主义也符合差不多一半美国人的愿望。正如一些国际政治观察学者指出的,特朗普主义在美国的流行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精英集团共同对美国社会不负责任造成的。过去几十年,美国内部经济严重市场化,推崇资本趋利自由流动,吸纳就业人口的制造业流到成本更低的地区,直接导致大量人口失业,中产遭到压迫快速萎缩;而在外部,美国利用其强大的金融优势在国际上收割韭菜,金融业一家独大,严重挤压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但收获的利润却没有分配给美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导致社会贫富高度分化,结果造成民众不满。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产生特朗普主义的社会基础就会一直存在,没准四年后,另一个持特朗普相同观点但比特朗普更有文化、更有谋略和手段的新“特朗普”会再次利用这样的社会基础谋取政治权力。 角力进入临界点 1月6日的骚乱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美国精英都把矛头指向特朗普,巧妙地绕过了美国的基本矛盾,而是通过“封口、断钱、缴枪”的一套组合拳对特朗普进行全面绞杀。首先,美国政商两界反应迅速,空前团结,联手网络平台全面封禁了特朗普的推特、脸书等所有社交账号,包括一些与他相关的及其家人、支持者的账号,让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连一向和特朗普不对付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封号”都看不下去了,指出“这一基本权利可以被干预,但要根据法律和立法者定义的框架,而不是根据社交媒体平台管理层的决定。”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1月11日正式提交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决议,并在1月13日的表决中被通过,使之成为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两次的总统,决议还要求副总统彭斯动用宪法第25号修正案提前罢免特朗普,但遭到彭斯的拒绝。 其次,佩洛西就有关“核按钮”问题炒作,让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确保不会发生“一位不稳定的总统发动军事战争行为,或接触核代码、下令发动核打击”的状况后,通常很少在政治问题上表态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高层领导人也打破了近一周的沉默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参与骚乱的示威者违背美国法律、挑战美国宪法制定的程序,并强调拜登已赢得美国大选,即将成为新一任美军总司令。另外,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开始调查美国执法人员和现役军人是否参与了此前的骚乱,多个地方警察部门也开始对下辖人员展开调查,不惜借助曾被他们大力批评“只有中国那样的威权国家”才会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来甄别示威者,还鼓励民众大力举报身边的特朗普支持者,尤其是参与过1月6日示威活动的人。这样从上到下全方位的操作,让身为海陆空三军武装力量总司令的特朗普现在连一兵一卒都无法调动。 更狠的是,包括酒店运营商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保险公司十字蓝盾(Blue Cross Blue Shield)、华尔街巨头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 Morgan)、科技巨头微软等大型机构纷纷决定停止提供给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政治献金。线上支付处理商Stripe表示不再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处理信用卡支付,跨境电商Shopify宣布下架与特朗普相关的在线商店,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GA)也取消了原定于2022年在“特朗普高尔夫俱乐部”举办赛事的计划。Signature银行甚至关闭特朗普的两个个人账户,账户内还有约530万美元余额。而在特朗普几度破产的人生“至暗时刻”唯一肯给他贷款的德意志银行也宣布不再和特朗普集团及其本人有任何业务往来,除了监督特朗普集团偿还3亿多美元债务。 但认输从来不是特朗普的性格,他在骚乱后的首次露面就是去视察他的”政治遗产“——象征性强但毫无作用的美墨边境墙,这是特朗普试图通过“炫耀”其标志性成就来挽回形象,巩固“政治遗产”的作秀。他在视察期间发表的简短讲话坚称自己在骚乱前的讲话“完全合适”,痛骂对他的弹劾“可笑至极”,指责推特等社交网络封禁他的账号是”灾难性错误”。倔强的特朗普还意味深长地表示对他的弹劾会“引发巨大的愤怒,这对美国来说非常危险,尤其是在这个非常脆弱的时刻。” FBI一份内部公告警示,从本周起直至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日,全美所有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可能爆发“武装抗议”活动。有信息表明为了阻止特朗普被罢免,一个神秘民兵组织正在谋划一场规模更大、席卷全美的“武装风暴”。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Chad Wolf已经在1月11日宣布要求美国特勤局提前在1月13日启动原本19日才展开的总统就职典礼的“国家特别安全事件”行动,参加人数高达1.5万人,华盛顿特区即日起直到1月24日进入紧急状态。 FBI还收到消息说,有人号召在20日前冲入争议州的地方政府和法院,不管这些州是否决定重新计票。安全部门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猜测,示威者可能枪击政要,或者以无人机袭击拜登的就职典礼。 而在推特、脸书、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进行彻底封杀的同时,一些极端组织转战到加密通讯应用Telegram等平台进行组织、串联、教授军事技能等活动。比如右翼极端组织“骄傲男孩”(Proud Boys)在Telegram的一个频道几天内增“粉”1万多人。在频道内,他们分享如何制作、隐藏和使用自制枪支和炸弹的知识;传播《美国陆军爆炸物和拆除手册》《美国陆军工程师课程》以及“枪杀政客”、“鼓励武装斗争”的“革命”口号。 对此,美国的安全部门及各州政府如临大敌,除了征调1.5万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保卫就职典礼外,还特别在国会大厦部署4000名士兵,陆军部长已经同意这些负责保卫国会大厦的军人配备武器,允许他们根据需要随时开抢。安全部门誓言“决不会让上次的事情再次发生。”一些州政府也在州议会大楼之前加装了新的围栏,甚至有的把一层窗户全部装上木板,并增派了武装警卫。 国民警卫队士兵达到国会大厦 从特朗普“非常危险”的警告,到华盛顿进入紧急状态,再到拜登“我不害怕”的誓言,新的暴风骤雨正在来临,到拜登上台的这一个星期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全球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展望2021: 全球面临10大风险

七天记者 颜宏 多灾多难、见证历史而又充满了魔幻色彩的2020年终于还是过完了,饱受新冠病毒疫情困扰和经济下行的世界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会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愿望,但也面临着迫在眉睫的10大风险。 疫情失控 被新冠病毒蹂躏接近一年的世界至今也没有有效控制它的传播,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政府至今还在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之间犹豫不决,始终没有建立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抗疫政策,更难以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民选体制下,政客们把疫情政治化,或是因自己的利益,或是因党争的缘故,罔顾科学,任意曲解病毒和防控措施,直接助长了反口罩、反封闭、反疫苗等反智行为滋生和蔓延,全民无法团结一致抗疫。 在反复几轮的失败后,现在大部分国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部的力量来拯救自己,那就是新冠病毒肺炎疫苗的成功研制和量产。尽管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研发的疫苗都已经上市,加拿大、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开始接种,但事实证明接种疫苗并不能起到让疫情戛然而止的作用,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会太短。除了目前能用的疫苗储存、运输复杂,无法快速分发、接种外,长期超高负荷运转、人手严重不足的医疗系统也无法快速完成疫苗的接种,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迄今的接种速度都远远低于预设目标,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等都为各自国家的疫苗接种速度缓慢而发脾气,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即使疫苗的接种速度上去,疫苗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将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就算疫苗的产能上来了,动辄20美元一剂的疫苗恐怕也只有富裕国家才买得起,穷国依然无法靠疫苗来控制疫情。按照新冠病毒的高传染特性,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只有所有国家都控制住病毒的传播才能最终赢得这场看不见“敌人”的世界大战。 众所周知,病毒传播得越多,变异的概率就越大,目前已经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超过了4000种。去年12月,英国、南非等国都出现了传染性更高的新冠病毒变种,充分证明了病毒是在不断升级。科学界普遍担心,已经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既然能够变异成这种类型,也有可能变异成其他类型;这次是变异后传染率提高了,下一次可能是变异后致病率提高了或者致死率提高了,最终甚至可能让原来有效的疫苗彻底无效,变异成一种新的病毒。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病毒目前似乎正在赢得“胜利”。 经济衰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算,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4.4%,除了中国正增长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都是负增长,其中美国全年GDP将缩水3.5%,总额约为20.1万亿美元;加拿大的经济将萎缩7.1%;整个欧盟将萎缩7.5%;东盟将萎缩4.4%;俄罗斯将萎缩4%;GDP终于突破5万亿美元的日本又跌回到4.9万亿美元,下跌5%左右,回到1994年的水平,整整三十年在原地踏步。2020年全球经济之惨,是08、09年金融危机时跌幅的七倍,也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后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IMF的这份报告虽然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但也强调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取决于疫情控制、公共卫生、债务管理、预算政策、央行和结构性改革等多个方面。加拿大智库——加拿大会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的预测报告指出如果加拿大能够在夏天完成广泛的疫苗接种,加拿大的经济增长有望达到4.5%,抵消2020年的经济萎缩,但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给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加拿大经济带来巨大压力,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很高。 有经济学家表示,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抗疫胜利的希望聚焦于疫苗接种,而不是采取严格的集体防控措施,不动员民众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不根据抗疫的情况对产业、经济进行调整,将最终导致全球的经济深度衰退。换句话说,疫情一天不被有效控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启就是无稽之谈,也根本无法持续。 金融危机 在2020年,为了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和由之带来的经济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增发货币约14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16%。其中美国一个国家就增发了将近10万亿美元。为争取总统连任的特朗普逼迫美联储实行美元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以保持股市的虚假繁荣,而即将就任的美国新一届总统拜登已经承诺,上任之后还将推出总额高达近3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和高达2.2万亿美元的新一轮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就是说有至少5万亿美元冲进市场。疫情下全球实体经济一蹶不振的情况下,资本通胀却正在到来。 金融资本一家独大不仅造成了美国经济的严重畸形,还绑架了美国政府和民众:谁都知道美国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如此巨大规模的债务,美国已经“弹尽粮绝”,但是给美国经济的“输血”依旧不能停止。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繁荣似乎已经成为美国安慰自己的幻象。一旦这场依托“美元放水”维持的金融盛宴结束,世界经济将出现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灾难。与巴菲特、索罗斯并称为“华尔街三巨头”的投资家罗杰斯 (Jim Rogers)在去年12月就警告说美国史无前例的债务规模、美联储的疯狂印钞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是2021年最大的风险。 上次金融危机时,加拿大凭借金融行业的保守、资源出口和外资不断流入的对冲躲过一劫,但也打断了加拿大之前连续16年经济增长的节奏,这次加拿大还能独善其身吗?不要忘了,在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慷慨而不设限的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下,联邦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创纪录的近4000亿元,利率也已经降到无可再降的地步。 总统交接 美国大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而败选总统特朗普至今不认输,拒绝和平交接权利,让全世界在“吃瓜”的同时亦胆战心惊。从投票结束至今,特朗普及其追随者从不承认己方的失败,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极力地指责拜登的当选存在作弊行为,各种小动作不断试图推翻选举结果。 距离1月20日的新总统宣誓就职仪式越来越近,各种办法用尽却没有发挥作用的特朗普愈加焦虑,新年第一日就通过自己的推特号召近7千万的支持者“进京勤王”。从1月5日开始陆续赶到首都华盛顿的支持者已经与“黑名贵”团体、拜登的支持者等群体发生了暴力冲突。本文发稿时,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生了特朗普支持者和警察的肢体冲突,部分区域封禁。美国佐治亚州参议员选举的初步结果显示两名民主党候选人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再加上副总统哈里斯作为参议院议长的一票,意味着民主党掌握了参议院的主导权,让特朗普更是不爽,更不承认选举结果。 在美国近240年的选举历史上,1月6日举行的国会参议两院联席会议上认证选举结果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例行程序,但今年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已经近150名共和党众议员和12名参议员表示联席会议上拒绝认证选举结果,阻挠拜登当选;外面还有成百上千的特朗普支持者进涌入华盛顿,不少人还带上了武器,这种史无先例的情况最终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无怪乎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公布的一份2021年全球十大风险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美国的新旧总统交接,因为约有一半的美国人认为新的国家元首是非法的。 中美对抗 秉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上台之后,仅仅四年就通过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战、舆论战、军事摩擦等各种敌对方式把中美关系推到了悬崖边缘,并利用孟晚舟事件给加拿大挖了个大坑,使得几十年友好的中加关系陷入冰点,至今无法解套。 虽说即将上台的拜登有可能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目前整个美国精英阵营都把中国列为竞争对手,打压中国已经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识,因此中美关系的修复、缓和等进展都将非常有限,也不排除中美对抗加剧、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海发生交锋的可能。而中美对抗越激烈,夹在两个打架巨人之间的加拿大就越尴尬:站队不行,不站队也不行。 气候危机 地球的温度正在上升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各个地区不同时期的高温纪录屡屡被打破都已经不再是新闻,而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暴雨、山火、虫灾、飓风等各种极端天气灾难更是已经成为常态,但2021年还有一个重要节点。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预估到2021年后,热带雨林的降雨将不足维持自身生存,也就是整个雨林将会面临崩溃的边缘,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将数十亿吨碳释放出来,从而引发温室气体快速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 地球破坏带来气候危机的主要区域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在极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之下,如果地球的温度比工业化前的温度高出5°C,随之而来的是海平面会上升10到60米,从而加剧破坏现有的海岸线,对农业生产、居民生存带来新的威胁,也会有更多的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好消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承诺加大碳减排力度和幅度,相继设立碳中和目标;同时,为了对冲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多政府投资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等绿色经济项目以期拯救和振兴本地经济。 数据控制 2002年的新冠病毒疫情使得病毒感染者追踪、远程教学、远程办公、智能配送等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在一切都需借助互联网的2021年,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和网络安全脆弱带来的风险也在加剧,如何安全收集数据、保护数据安全、避免黑客攻击基础设施等将是各国政府、各个组织和个人面临的问题。 而在产业层面上,数据和算法将是21世纪经济的驱动力。伴随“互联网主权”概念的流行,数字货币的快速推进,互联网技术反垄断正在全球展开。同时,已经有30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已经或者计划向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缩写为GAFA)等国际互联网巨头征数字税,而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美国公司,美国绝对不会轻易容许别人染指,伴随数字经济的贸易争端战火有可能再次点燃。另外,涉及多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伦理、透明度、问责、隐私保护等亟待达成国际共识的问题上,基于目前东西方对抗的大背景下将很难进行沟通、协商,者无疑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多潜在风险。 粮食危机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已经多次警告比新冠病毒疫情更严重的粮食危机将在2021年到来。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遭受严重饥饿的人数将增至2.65亿,特别是在也门、委内瑞拉、南苏丹、阿富汗等30多个国家,粮食不足造成的饥荒将非常严重,有可能酿成最近75年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也表示世界正处在五十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边缘。而新冠病毒疫情正是如此大范围粮食危机的催化剂,对一些国家的农业生产、销售和贸易都产生了严重影响,直接导致粮食短缺,催升粮食价格,再加上蝗灾、旱灾、山火等天灾的影响,多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严重下降。 虽然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民众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但受疫情的影响,基本生活成本也会增加。根据加拿大食品价格报告(Canada’s Food Price Report)预测,2021年加拿大的食品价格将上涨3-5%,其中餐桌必须的肉类和蔬菜价格将上涨4.5-6.5%,水果的价格将上涨2-4%,一个四口之家的食品花费将比以往增加近700元。 朝核危机 进入2021年,随着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以及朝鲜劳动党八大新一轮领导班子的确立乃至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路线的确定,在2020年保持了意外稳定的朝鲜半岛形势可能会出现新的动荡。过去每当美国新一届总统上任时,朝鲜都会开展导弹或核试验以表“问候”,从而对美国政府施压解决朝核问题。 作为特朗普任内重大“外交遗产”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2018年的会面曾给世界带来希望,以为会开启一场解决危机的谈判进程,结果却是特朗普的个人秀。今年的3月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届时,韩美是否会重启大规模军演,将对朝鲜的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战争风险 全球都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中挣扎度过的2020年,世界上多个地方爆发了军事冲突,埃塞俄比亚内战、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战争、也门内战等等,新一年的到来并不会带走战争,还有可能让更多的政府、组织为转移内部、外部矛盾发起更多的挑衅、暴力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性。 其中最大风险可能来自于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特朗普在1月20日总统交接之前做最后的疯狂,早在去年11月的一次国防会议,特朗普就曾亲自提议对伊朗核基地发动导弹袭击,震惊的美国官员们纷纷劝阻,才让特朗普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但他炒掉了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把五角大楼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因此很多美国官员担心,特朗普在离开白宫前,很可能挑起一场对伊朗或其他对手的战争。这样,他就会以战时总统的身份暂时赖在总统的位子。包括刚刚被解雇的埃斯珀在内的所有在世的10位前美国国防部长,不管是共和党政府的还是民主党政府的联名在1月3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措辞严厉的公开信,警告军队不要卷入选举纠纷,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除了美国可能引发的战争风险外,其他存在战争风险的地区还包括中国和印度的边境之争、伊朗和以色列、土耳其与希腊、美军撤走后的阿富汗、中东地区等等。 总之,2021年绝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年份,它会继续2020年的全球格局重新洗牌、全球力量大转移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进程,混乱、动荡、冲突将会层出不穷,但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危与机从来都是并存的,大到一个国家,小的个人,都只能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在世界的超常变化中拥抱新的希望 ——2021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在全球抗疫进入关键阶段和国际力量格局变化加速的特殊氛围中,世界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时有天意同人意。我们祈盼,我们祝愿,为社群,为国家,亦为天下众生。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与内容,打乱了社会既有的经济及其他活动的节奏和力度,导致了社会成员的普遍困窘、焦虑、孤寂、痛苦及众多生命的丧失,让刚刚过去的2020年整体呈现为一段艰难而不平凡的岁月。这种艰难和不平凡的内容和滋味,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亲身体验和感受。这种艰难与不平凡的程度和意蕴引起了世界各国、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切思索和评论。几乎所有的评论都一致认为,新冠疫情作为近百年来罕见的巨大危机或灾难,将对我们的生活及世界带来深刻而长久的改变。 生活及世界发生变化,是常态;变化因新变量的出现而加剧、加速,这便是超常态,便是不平凡。正是基于对这种新变量的肯定性理解和把握,一位大思想家曾如此断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而这一论断所提示的“历史进步”,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即是世界正经历着的国际力量格局的积极改变和人类社会状况趋向的整体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正是上面所说的“新变量”。它最根本地冲击了人们的生命存在,最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根本的、直接的作用性,对于人们的感知和意识而言,具有超乎寻常的放大效应;对实际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生产,会产生超乎寻常的倍增效应。 在新冠疫情的放大或倍增作用下,我们重新认识和觉悟到了许多我们过去不曾明确认识和觉悟的东西,我们经历和见证了许多以往没有经历过、没有看到过的变化。前些日子,魁北克人类学家塞尔日•布沙尔在媒体活动中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重新提醒我们一些基本的东西:生与死。谁生,谁死,成为了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新冠疫情作为放大镜,它凸显了常常被我们忽视或轻视的基本问题——生命存在问题,也暴露了在许多国家和社会普遍存在着的关键矛盾——因生命存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在新冠疫情的放大或倍增作用下,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遵守防疫限制措施并不是丧失自由,而是为了保护他人的责任,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试想,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国家的领导者和媒体精英能早一点认识并明确向公众强调这个基本的道理,早一点把这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落实到实处,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何以会泛滥到今天这个地步。 在新冠疫情的放大或倍增作用下,一度被新自由主义思潮严重侵蚀和扰动的人类社会的裂痕从未像今天这样一览无余,民粹盛行、政治极化、社会分裂、公平缺失、合作乏力、治理失效等问题尤为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作用被凸显和强化。国家的根本职责,在于为其国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条件保障和公平、公正的社会稳定保障。然而,一些国家其中包括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和管控疫情的政策和举措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使这些国家中的许多人不但体会不到这种保障,而且还看到了更加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与不公正,真切感受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固有的缺陷和弊端。正是基于自身的观察和感受,美国名人亨利·基辛格才如此表示:“国家能团结和繁荣,是因为人们相信政府各部门能预见灾难,阻止灾难的影响,并让国家恢复稳定。这次的新冠疫情结束时,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在公众眼中就会变成失败者”。 在新冠疫情的放大或倍增作用下,世界主要大国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经济负增长,财政收入锐减,金融情势严峻。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其恢复速度和程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尤为突出,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带来难能可贵的亮色。不同国家应对和管控疫情的态度和方式及其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影响,催化了世界主要力量对比(即国际格局)在原有轨迹上的加速变化,世界主要力量加快重新组合。两位美国学者在一本名为《警钟——大流行何以暴露西方的弱点,以及如何解决》的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新冠疫情本来被认为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结果看上去更像是西方的滑铁卢。如今,中国变得更好,而我们则病得更重。 这里有必要明确的是:当新冠病毒袭击人类时,中国是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早确定并公布病毒性质、最早协同世卫组织迎战新冠疫情的国家。中国首先在武汉检测到病毒,进而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如果接着用西方人熟悉的词语来表述,2020年初决定“封城”的武汉决不是作为灾难发源地的“切尔诺贝利”,而是西方文明话语中的那个通过“封村”举措来阻截黑死病蔓延的“亚姆村”。武汉人民为阻止疫情在中国及其他国家蔓延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这是新冠疫情叙事的事实基础,而尊重事实的正确的疫情叙事,在“后疫情”阶段和“疫后”时代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新冠疫情的作用下,大国力量的对比博弈,不仅表现在经济、财政和金融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政治、社会和思想理念方面。美国学者乔姆斯基就认为,新冠病毒危机根自巨大的新自由主义框架下的市场失败。它进一步凸现了一些国家及国家集团自身理念、制度和政策的短板。与之相对照,中国在应对思路、治理理念和实际效果等方面优于美欧国家。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则更为透彻地指出,事实证明,中国的治理体系在应对疫情和随后的经济挑战方面更胜一筹,中国文化在面对疫情时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今天,人们必须承认,在新冠疫情的直接作用下,中国抗疫过程所体现的“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所遵循的生命至上、生命权利平等不二、万众一心集体协作共克时艰等社会理念和文明价值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日前,美国多个主流媒体人在热闹非凡的武汉街头走访并直接询问了多名武汉居民,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今天的“武汉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地方之一”。透过武汉这扇窗,人们应该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强大复苏活力和光明发展前景。新冠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国,为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为大洋这边的我们投送了信心和希望。 从传统且狭隘的种族文明、宗教文明、地域文明的角度来看,加拿大与中国的确有着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追求。然而,即便如此,基于全球协同抗疫和加拿大自身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加拿大与中国维持正常关系,两国一起展开双边或多边合作,对加拿大国家和人民而言,有着毋容置疑的正面作用。我们应当正视和承认中国在此次新冠疫情应对处理过程中的良好表现,正视和承认这种良好表现所产生的有益于全球贸易、产业和经济复苏的积极效果。我们应当听听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办人达里欧的忠告:美国及以它为首的国家集团不可能遏止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再次兴起,除了和平竞争、局部合作与在G20架构下谋求共治外,别无坦途。 更何况,如果立足于社会公正与进步(或社会文明)、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或生态文明)、全球治理与发展(或全球整体文明)的立场,我们一定能看到,加中两国实际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两国之间有着且还可以发展形成许多利益共同点。在这方面,加中两国的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并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在应对和管控新冠疫情中的不同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实际效果差异,既是世界多维度、多层面全球力量格局变化的具体展开,又反过来使这种力量格局变化来得更迅速、更深入、更有机会显示其普遍性的意义。 今天,世界力量格局超常变化正伴随着人类社会多方面的改变,其趋势已然形成且难以扭转,其过程本身对于所有的国家或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有待发现和把握的机遇和希望。 今天,我们已经迎来了2021年。 新年新气象,我们相信,我们把握,我们努力。我们一起,在世界的常超变化中拥抱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