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文汇园(8月6日)

热烈祝贺《七天》“文汇园”专栏作家苏凤、索菲诗集出版 【七天讯】《七天》“文汇园”专栏作家苏凤的新诗集《封城》、索菲诗集《倒叙的时光》分别出版,在多姿多彩的海外移民文学百花园中绽开了两朵绚丽的鲜花。其中《封城》用中法两种文字出版,记录了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生活在蒙特利尔的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倒叙的时光》从索菲在过去七年多(2013-2020)发表在《七天》报《文汇园.索菲诗集》专栏里近400多首诗里精选出200首,以倒叙的形式记载了她漂泊旅途中的游吟,对亲情爱情的思忆,对人性的审视和追问,以及在多元文化中的探索和深思。 摄影师、诗人、法国研究学士伊莎贝尔·列夫斯在评价苏凤的诗集时这样写道: 一本读来令人愉悦的诗集。精致的笔触向生活致以甜蜜的敬意。作为读者,我们能触摸到作者的灵性层面,通过她慈爱的目光看世界。我们认识到大美,也认识到失衡世界的痛苦和残酷。然而,对于 那些内心能沉浸在大自然中的人来说,这种痛苦便升华为绵绵爱意。 我特别欣赏以下几行:很多人无辜死去 ……然而,寂静的风景依旧美丽如初。 苏凤的诗集由玛丽·乔斯琳·佩平翻译审校,她说:翻译苏凤诗歌, 乍一看,不知道诗集的内容,以为是一本悲伤和痛苦的文字。相反,当我站在本书的门槛上,我已被这种比个人还巨大,源于生命的能量所吸引,通过阅读这些简洁的文字体会到这一点。诗作信息疗愈了我,我愿读者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它使我不再与2020年的世界有隔阂, 保持距离。 凤的世界无论在任何情况,总在某个地方葱郁如春。 但愿法语系国家的读者都能阅读她的书。” 欲购买苏凤诗集的读者可直接联系苏凤(或通过七天编辑部转达),加拿大境内包邮17加元,欧美18美元,或直接用微信转等值人民币。 索菲诗集最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Amazon网站上架,可直接扫码购买 https://www.amazon.ca/gp/aw/d/1087972698/ref=ox_sc_act_image_1?smid=A1DT36E5O0B045&psc=1 应一些诗友要求,出版方还新推出了Kindle 版本: https://www.amazon.ca/dp/B09BMB5NDT   “2020年封城” 诗集 自序 苏凤 我们常常会在两棵树间徘徊。自两空间里走入河中,行于荒野,歌唱一朵野花,掉进一条深巷找不到出路,即使是一条熟悉的路,人于其中迷失。2020年恰把这些细节都归纳起来,检验一次生存与无常的博弈,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时机,以辨识方向。是否已晚?还是刚刚好?  远古以前传说有一条蛇,它告诉人们如果你愿意食这苹果,你就不死,不再沉睡,还能洞悉善恶,不再悲伤,不畏惧黑。  “2020 ”把人类带到深渊。 在危急之际,有人感到孤独,有人灾难濒临,有人乐在静默中与世隔离,有人创意连篇,有人水深火热不知如何后继, 甚至大迁徙。恐惧与不安来自天性或后天?  有的每天以寂静沐浴,沐浴于晨曦 于微风,于鸟鸣,于雪花,于星辰,于梦中,无声胜有声的生命花开,艳丽含蓄,若远处沉淀的山影。  写诗的人冥想,往内照看实相。写心,在额头中央。听其回溯那古早的声流和律动,引进光的希冀,闭目凝望,面前自有光。   L’isolement de l’année 2020    AVANT-PROPOS par Fung Sou    Parfois nous flânons au gré du temps, entre deux arbres, deux espaces, et nous marchons vers la rivière. Dans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8月6日)

【文化杂谈】 说说德日进的一些概念及其当代意义(1) 步虚 许多年前笔者曾在《七天》和其他一些地方写过一些介绍和纪念思想家德日进的文章。最近一段时间,集中思考生命-心智内在关联问题,其间笔者又一次想起了这位学者,想起了他在构建和论说“宇宙层级进化”思想时,独创或自释的一些概念。 德日进是法国人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在中国工作期间为自己起的一个中文名字。他是上个世纪享誉世界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神学家和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在英国历史和文化史学家汤因比看来,德日进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更是一位“精神界的巨人”,他有关“人的现象”的见解和思想“为我们这个世代提供了亟需的宏大视野”。 作为神学家和耶稣会教士,德日进对现当代西方神学思潮和宗教运动产生过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他的神学见解和教义主张,因触犯了天主教教义和罗马教廷的权威,曾长期被教会、教团和神学界视为异端。正统新托马斯主义者马里坦等人,指责德日进违背天主教基本思想,法国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马塞尔,也对德日进关于物质产生精神的进化论观点提出责难。1950年,教皇甚至专门颁布《人类》通谕,谴责德日进“颠倒本末”,“否定上帝启示的真理”, 无视上帝的“绝对性、规定性和不变注”,“公然为虎作伥,替别人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把进化论作为万物的起源”。通谕的颁布,宣告德日进被剥夺了公开讲学和发表文章的权利,他的一些著作也一度被列为禁书。 作为科学家和精神界的巨人,德日进以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实例为思想资料和理论依据,撰写了《人的现象》《人的出现》《回顾过去》《人的未来》《人的力量》《力的能动性》《人在自然界的位置——论人类动物群》等著作。从这些著作中,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认识到,他本人与德日进的理论立场和思想方法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两人的思想却始终沿着同一路线,朝着同一方向扩展和加深。他曾表示,“德日进的想象是真实的,他的宇宙现和人类观不仅能够使人苏醒过来,而且还能够把人们解放出来,即把碰到无数可怕的钉子而陷入苦境的人们的精神和灵魂解放出来。” 笔者本人在大学读书期间曾对德日进的各类作品有过一段时间的特别关注,并认定他是一位能引导人们去系统而深刻思考“人类现象”及其条件、动力、方式和目的问题的思想大家。(2021-08-01) 【诗文春天】 为爱转行的牛郎 谭文春 这是一位日本小哥的故事。 我在日本读语言学校的时候,课余时间去一家纸箱厂上班,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事有三五位,其中有一位是日本小哥,叫织田城野,我们叫他织田小哥。织田小哥性格挺开朗,说话有礼,声音温和,特别会聊天,上班时间,看见大家干活疲倦了,就讲一些小笑话提神。日本人听得懂,他一讲完笑得高兴。中国员工就需要我口译转述一遍,大家也笑。所以有他在,干活就气氛活跃,大家非常喜欢他。 织田小哥每天下午来上班,跟我一样挣的是时薪。据他自己说,他的本职工作是在自来水公司上班,装管道或者维护管道之类,比这还辛苦。下班之后来这里打第二份工。我想这小哥好拼啊,是我学习的榜样。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说为了爱情。小哥有故事啊!让他讲讲,他说有机会讲给大家听。 由于平时大家相处得挺愉快的,某日周末,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青年相约一起出去聚餐,由织田小哥领着我们,去体验日本的夜生活。 开始是在一个餐厅里面,大家边吃边喝边聊,织田小哥就聊到了之前自己的工作经历。他说他之前也是有第二职业,在一个俱乐部上班,就是我们俗称的“男公关”或者“牛郎”。工作的性质,就是陪女客人聊天喝酒,哄她们高兴,逗她们开心,帮助她们忘记生活上面的压力。女客人心情愉悦起来,情绪亢奋之后,就点贵的酒,这样他的业绩和提成就会水涨船高。织田小哥自豪地说:“很多客人都喜欢我,她们会主动点名请我陪聊!我的业绩在店里排行第二名。”我不解地问他:“收入那么高,那你为什么辞职了呀?”“女朋友不喜欢我干那份工作,吵着闹分手,只好离职了,换到了现在的工作。”没想到织田小哥还是个“情种”,爱美人胜过爱金钱,值得夸赞! 日本人的聚会照例不是吃完就散,而是吃了一家又一家,吃了一轮又一轮,两轮、三轮甚至四轮地进行,不吃到夜深不回家。在第一家餐厅的时候,我们是AA制。到第二家的时候,选了一个居酒屋。进去之后,织田小哥就说:“这一轮我来请客,你们多点一点,不要看价格,就点自己喜欢吃的。”我翻译给大家听了,大家都不赞成,说怎么能让你请客,大家AA嘛,因为在日本就这习惯。织田小哥不肯,他说:“我就要请客!”说着就从自己钱包里掏出来一把现金,全是一万日元一张的,有二三十张的样子,他说这是自来水公司今天发的工资,执意要请客。我们更加不好意思点贵的了,就要了一些下酒小菜。织田小哥不满意,一把抢过菜单,点了两个很贵的刺身套餐,这一下子就花去一两万日元了。我几乎没见过这么大方的日本人,点这么贵的东西请我们,确实让大家过意不去,也很心疼这么花钱。织田小哥除了本身工作还要出来打工,显然并不富裕。我们再三强调AA制,织田小哥就着急了,一边甩着钱,一边大声嚷嚷:“我有的是钱,就让我请一次客吧!” 日本人平时都挺斯文安静的,看他出现这种状况,那就是醉了,跟喝醉了的人没法讲理,只好由着他。织田小哥非要请客,一副豪气干云的样子,也只有在纸醉金迷的场所,见惯了花钱如流水的场面,心理受到挥金如土的诱惑,想要通过请客这种方式,来享受那种一掷千金的快感。普通的日本男生一般是不怎么喜欢请客,别说和同事聚会,就算是和女生单独约会的时候,大多数都是AA制。织田小哥的女朋友让他辞去俱乐部陪富婆聊天儿的工作是对的。 在第二家居酒屋里大概吃了一个多小时,点来的那些菜都还没吃完,包括很贵的刺身拼盘,都还剩下不少,织田小哥站起身来,拉着我们出去。我以为他醉了想回家,不料却是摇摇晃晃进了第三家,那是一个专门卖烤肉串的居酒屋,织田小哥仍然坚持请客,我们这次就点的啤酒。 这一家吃完,才终于尽兴,出门时已是深夜了,大家分手道别,各回各家。我的中国同胞都是白酒培养出来的,日本清酒、啤酒喝了个饱,也只是微醺,不碍事。织田小哥喝得高了,走路都跌跌撞撞。我怕他出事,说要送他回家,织田嘿嘿笑着拒绝我,说:“让朋友送回家,慧子会骂我没出息。不要担心,我没事,以前陪客人聊天,喝得比这多多了。”说完就甩开我向前走了。 夜晚是日本人的特别时间,灯火辉煌的街头,一家家灯红酒绿的居酒屋,散发着丰富靡丽的光辉,摇荡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人们从高节奏和高压力的繁忙工作中解脱出来,他们纵酒忘忧,他们纵情声色。这些对我毫无诱惑,我头脑微晕,心却清醒,我可以体验,并不迷恋。回到自己的住所,把夜色拒之门外,洗去斑斓的霓虹,进入干净的梦乡,明早精神饱满地醒来。努力学习,认真打工,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像日出般冉冉上升。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七)空洞的省试诗 洋中鱼 柳宗元写信给权德舆之后,再次参加考试,这一回他交的试卷内容是一首诗《省试观庆云图诗》: 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高标连汗漫,迴望接虚无。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传说权德舆看了柳宗元的试卷,不禁摇首,叹息说:“此诗谋篇布局和遣词用典虽然有点特色,但是内容不能表达个人思想,没有丝毫真实感受。这种水平的诗作,教我如何关照?若照顾他,岂非出我权某人的丑?”也许是柳宗元在之前给权的信中吹了牛,也许是权德舆过于苛求,总之,这首诗教柳宗元第三次落榜。 我们现在常常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过于落后,培养不出实用人才。其实,早在1200年前柳宗元在给权德舆的信中就发了这样的牢骚。就拿当年他的应试来说吧,在短时间内按照规定的题目来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还要求像齐梁时的文风一样,用词华丽描写工巧,这种在形式格律上均有严格限制的考试实在扼杀了广大应试者的思维,所以鲜有出色试卷。就连王昌龄、贺知章、王维、孟浩然、元结、韩愈等名家也无优秀应试诗作(李白、杜甫一生都未考起进士),更别说他人了。 在柳宗元考试前的半个世纪,诗人祖咏应试时大胆包天,他不按规定写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只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终南望余雪》)就交了卷。同考者问他为什么这么焦急?他说:“我不是急于交卷,而是我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完满了。”结果,这首诗被后人推崇,将它与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并称应试双魁。 钱起是天宝九年(750年)进士及第的,他的《省试湘灵鼓瑟》是严格按照考试的六韵十二句五言排律的要求来写作的: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若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出色的想象力,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成为千古名句。据说百年后的大中十二年(858年),唐宣宗问主考官李藩有关试作,李藩就以钱诗为例进行回答。   【细语微光】 书中自有黄金屋 紫月天 四十不惑之年,渐次重拾书本,便沉迷其中。读书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放下手机,远离电视电脑。寻一处安宁,捧卷释读,读书成为我打开生活、打开世界的钥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爱用笔去寄托情感。当欣喜的看到自己稚嫩的文字印成铅字,人们分享着我的故事。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可是我不是专业的文科生,寄于笔端的情感,缺失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文章单薄没有力度。我翻开书本,与名家“对话”。向季羡林请教,季老在《季羡林散文》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写文章,要炼篇!”从立意到字句,都不可马虎。深思熟虑,博采众长,方得始终。我打开叶圣陶的《文心》,听叶老用对话的方式,娓娓道来:“读书笔记,当有自己的观点。”观古人之见解,写今人之文章。无需相仿,与时俱进,自成观点,便是读书有收获。翻开毕淑敏的书籍,领悟作家与他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不同,方才明白文章来源:“人们共同经历了生活,而作者却要将生活,思考了凝练了,形成有思想的文字。这便形成了和人们异处。”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凝练一篇篇的文章,深思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然更加爱上身边的人和事,更加爱生命的每一天。 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一首歌,如同大多数一样。“少年”: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时光荏苒,青春不在。可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青春情怀任然在。大城巷陌里,我们聚在一起,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言语间,曾记否,青春的苍白里,是直白的述说:“你越来越漂亮了。”匆匆的,书籍里沉淀了一壶好酒,举杯对饮,可说:“时间苍老了容颜,却也自信了笑容。”自我牛掰了一句,同学纷纷会心一笑,甚好。这是李筱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里,用女性的视角去看待人生,得到的豁达与从容。这是吴军《格局》一书中,认清乐观与悲观的本质,学会调整心态,正视生活的难与易,一步步走向成熟。这是《于丹《论语》心得》里,对孔子君子思想的传承,千年沉淀,自我领悟。人生芳华,时不我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泡在书中久了,就有了一展身手的渴求。翻看《茶马古道》,向往湖北武汉的赤壁市新店镇羊楼洞,万里茶马古道的源头。青砖茶的故乡一日游,自驾于白云蓝天间。古镇在字里行间悄悄延展,历史的痕迹打开尘封的繁荣。欢声笑语中,将古朴的茶香余韵泼洒进现代的发展中。武汉市将青砖茶作为城市的礼物送给蒙古国大使。打开《精准伸展》的运动书籍,在健身房或在家里,运动预热或者结束时,按照书中的伸展拉伸之法,拉伸身体的各个部位。看书之余,颈椎腰椎都得以舒展,不至于长坐,伏案看书,身体不适。这可谓运动看书相得益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对读书的方法进行一一讲解,检视阅读、跳读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书籍,这指导读书的法子,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使得读书本身更加清晰明了。读弘丹的《精进写作》,知道了何为之深度阅读。在一个方面,找到五本以上的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就能对这个方面形成较为精深的认知,可谓之深度阅读。放下书本,跑到图书馆里,赶紧借上一个方面的书籍。边读边记,果然是能加深认识。 培根曾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我孜孜以求的,是与书为伴,终生成长。   【乔乔散文】 难忘98抗洪抢险 乔加林 1998年8月7日13时50分,汹涌的长江洪水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西路的4至5号闸口冲破长江大堤,很快撕开一个60米长的豁口,倾刻间九江城区陷入全城灭顶的险情之中。危急之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全国人民给了九江人民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奋勇抢险下,经军民连续几十天的团结协同拼搏,终于化险为夷,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国抗洪史上的奇迹。在抗洪抢险最紧张的关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豪言壮语,“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水长堤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回顾98年九江的抗洪,已有20年了。我与全体战友一起,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大坝,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壮丽凯歌,现在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 1997年8月,我从南通被调到舟桥旅驻安徽繁昌二营汽车连,来到舟桥旅第二年赶上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我们舟桥二营奉命开赴江西九江参加抗洪抢险。作为国家级专业抗洪抢险的舟桥旅官兵,98年我们二营出动170余名冲锋舟操作手连夜奔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成为外省率先到达灾区的第一支援助部队。在抗洪抢险的几十天里,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舟桥二营六连小吴,参军一年半,恰好老家又是江西九江,在抗洪抢险驾驶冲锋舟救援时,被马蜂扎伤眼睛,两眼肿得眯成一条线,当地一位年轻大嫂用自己的乳汁为他消毒止痛,这件事被军地传为美谈。小吴没有休息一天,手脚被洪水泡烂了从不叫苦叫累,一直坚持到抗洪抢险结束。战士小吴火线第一批入了党,抗洪抢险结束后,他荣立一等功,又被南京市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年底被保送军校。我们舟桥二营被南京军区授予“抗洪抢险先进模范营”荣誉称号。 送别抗洪战士的站台上,军列就要出发,一名面容黝黑的将军凝望车窗,看着身上泥巴还没有洗净的士兵们,情不自禁,泪光闪烁。他叫董万瑞,时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那年,56岁的他是原南京军区九江抗洪一线的前线总指挥。九江决口的消息震动全国,他临危受命,飞赴一线,在大堤上坐镇指挥五天五夜。“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这是当年抗洪现场的一条标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中国灾荒史上,长江干提多次溃决,每次决口之后,人们只能望水兴叹。但1998年的夏天,在九江,将军和士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长江干堤决口。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年,全军有110多位将军在一线指挥抗洪,仅原南京军区就先后有60多名将军来到抗洪第一线指挥战斗,原南京军区还有1500多名师团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抗洪大军精神力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每到抗洪的关键时刻,前线军民都能在最危险的地段见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中央和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和慰问,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大堤上为战士们演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的士气,鼓舞了斗志,成为广大官兵顽强拼搏的力量源泉。 那一年,大街小巷不停播放着旋律悠扬的《为了谁》。那些满身泥泞、疲惫不堪却又坚毅无比的身影,在许多孩子心头播下了军绿色的种子。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7月30日)

暴雨中的英雄 李愫生         亲身经历的这场暴雨,发现很多人性的光辉,看到很多的英雄!7月19日,郑州市开始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特大暴雨,变成一座“水城”。从单位匆匆往家赶,马路上已是河流一片,很多人放弃交通工具,徒步在路边的深流里。 和很多人一样,在路边小店搜寻到塑料袋,把手机都裹在了塑料袋里。道路走到一半,有些人阻塞在那里,停滞不前。十字路口的水流更湍急一些,试图前行,身体却站立不稳,被身旁的大哥扶了一把。人群开始三三两两,自发组团,手挽手一起过“河”。“河”中已经停滞了一大堆汽车,逐渐蔓延到车窗;“河”边躺倒着无数的电动车、共享单车,电动车在有气无力的鸣叫。有位大姐骑着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试图穿越过去,差点摔倒在水里。引起周围人群惊呼一片。一位大妈扶住了她,从车上接抱过孩子,劝诫她不要水中骑行。 有位妈妈着急到幼儿园接孩子,找到一块木板,充当救生设备,扶着木板踏入齐胸高的“河”水。旁边的几位群众担心她有危险,陪同她一起趟了过去。。 经过金水河,深刻感受到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平时浅在半尺的河床缓流,怒流奔发,几乎与马路平面持平。我一边小心翼翼探寻回家更便捷的路,一边和家人、朋友联络,知道他们有的安好,有的滞留原地,有的正在努力回家的路上,有的正在救助别人…… 久经曲折回到家,衣服都已经湿透。小区已经停水停电。陆陆续续,接到外地朋友同学们的问候和电话。一直在关注着郑州雨情的进展,关注着郑州这所城市的受影响情况。比起那些受阻,困在路上的人,失去联系的人,再也回不去家的人,我们已经足够幸运。 在朋友圈看到很多温暖的画面!有一位妈妈带着两名孩子跌入积水坑,过路的大哥伸出援手,将其拉出;一名女子被积水冲进水坑,水势湍急,女子几乎全部淹没在水里,周围群众合力拉绳将其救出;郑州一商场地下室被淹,商场工作人员和市民泡在水里,排成一排喊着口号,成功将多名被困人员拉出;暴雨冲走马路上一处井盖,一位市民站在雨中,提醒过往车辆;因郑州暴雨,途经郑州的多列高铁停运,部分乘客滞留郑州东站。其中有从上海展演归来的学生管乐团,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就地演奏《我和我的祖国》,鼓舞士气和安抚人们的情绪……暴雨无情人有情,灾害面前,看到很多人性的光辉!我们除了自救,也要互相救助,共渡难关。“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这些暴雨中的温暖瞬间,让人泪目。 暴雨中还有更多的,交警、环卫、电力、通信、供水、市政……所有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岗位,他们逆行风雨、俯身服务的身影。现在子弟兵以及各方救援力量陆续奔向郑州,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患难与共,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的温暖。每一个挺身而出的人都是英雄!正是由于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充满了爱,才创造了和谐美好! 这些最美的身影,大多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工作者,他们也有对危急险情的恐惧,也有对父母妻儿的不舍,但是他们依然挺身而出!在战争远去的和平年代,英雄从未远去。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我们可以永远相信同胞们的力量。   雨后的乡村  李河新         其实,只要有那么一场夏雨,乡村也就暖和起来了。 村里很少看见垂柳,倒是杨树、槐树成群,不管房前屋后,还是村里路旁,那绿芽胀鼓鼓的,满怀着心事,酝酿着绽放,给人许多生动、力度、憧憬。 几阵雨撒过,几缕惠风拂过,几片阳光亲吻过。许多清新的气息就会从云端唱到庄稼地,从庄稼地唱到低低的小村,唱入软溶的春泥中。 上午九时,村支书徐新春安排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大家畅所欲言,想了很多办法。最开心的就是村里买了两辆电动三轮车,我坐上去找找感觉,骑了一圈就如同开上了宝马。 “老李,这会儿忙吗?”蒋大妈骑着电动车急匆匆的来到大队部。 我说:“大娘有事吗?” 大娘犹豫看着我说:“想让你去地里帮着种花生。” “没问题。”我跟着大娘就下地了。         临近中午,出了大门去程村采购点蔬菜,路边大片大片碧绿的麦浪,绿得很有味道。你会忍俊不禁,俯身去抚摸去亲吻,一股带清香的绿,从掌心,从脸颊流向心房,仿佛每一口气都能吸进这绿的滋味。 又见白老毛了,骑着电动车拉着破烂回到村里,满头白发,七十多了,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人物,走南闯北;年老了干不动体力活,收破烂养活自己。 “老李,喝汤了吗?好几天没见了。”老毛哥停下车问候到。 “老毛哥,刚吃过饭,这把年纪了,你也别那么忙碌了,挣那么多钱干嘛?”我心疼地说到。 “大兄弟,这几年也挣了点钱,都给哥姐孩子们上学用了。你想,我一个孤寡老人在家闲着也着急呀!出去走走,喷喷天,心里畅快呀!”说话间一副衣食无忧的样子。 别看这老毛,相貌平平,可不简单。早年可是个生意经,辛集乡十里八村他走个遍,乡村趣闻如数家珍。他还有一独特绝技,与人交谈时,歇后语妙语连珠,口若悬河,什么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猫哭耗子–假慈悲;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这让我对这个小学没毕业的老人刮目相看。他有个爱好,每天晚上喝点小酒,睡个大头觉,没心没肺地,长长短短地,打发着这孤独的一生。 本来是清清朗朗的天,下午就变了卦,阴冷冷地。我去了贫困户群义哥家看看,推开虚掩的铁门,走进小院,屋里屋外收拾的干干净净。 “老李,你来了,快坐快坐。”嫂子王兰热情地招呼着,把一个木椅递给了我。 群义哥说,你帮我办了那么多好事,我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年初找朋友帮我卖萝卜、白菜,听天晓说,你请别人客自己掏了腰包,前几天又帮我卖了兔子和绿豆…… “群义哥,你可别外气,都是自己人,都是我应该做的,今年有什么打算?” “我现在养的大母兔还有三只,小兔二十多只。今年我准备把兔子棚扩建一下,盖个彩钢瓦房子,扩大养殖规模。另外就是继续种羊角蜜甜瓜,去年种了一亩甜瓜除去投资挣了将近1500元呢!今年准备两亩地。”他说着咧开嘴笑了。 我说,群义哥你种瓜有诀窍没有?他得意地说,种瓜一定选好种子,多上油饼。我还把兔子粉当肥料,全部撒在地里。去年种出来的瓜香甜,还没运到市里在薛庄就被抢完了。我望着眼前这个曾经患白血病的男人,精神饱满地加入到脱贫者的行列,着实让人敬佩。我突然想起田地里很多叫不出名的野菜,它们从石块、泥土中挤出来,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茁壮地成长,开花结果。 “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是的。心田上播下勤劳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勤劳给了土地,终会从土地上收获善意。 夜幕降临,小村里只听见风声,我写着心得体会,想想三年扶贫日子,百感交集,我们每天忙碌着,如同追赶太阳的人。一辈子很长,要路过很多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走到终点。一辈子很短,可能一件事都做不完,比如,多做善事。 感谢扶贫一路同行、不曾失散的人。春的路口,已安然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蓦然回首,总有一份感动,暖在心怀。   善意是一束光 刘玉兰 早上出门去上班,发现有几只啤酒瓶子摔碎在垃圾桶旁,地面上到处都是碎玻璃。隔壁的老太太看到后,弯腰把碎玻璃逐一拾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我对老太说:“阿姨,你年纪大了,视力又不好,我来捡吧!”她笑着说:“你们年轻人要上班,不要迟到了,我反正没事,慢慢捡,这玻璃碎了一地,不捡起来会伤到人的!” 下班后开车回家,车刚从单位开到路口,我发现后面一辆车不断地在我车后打着灯光,并且按着喇叭。我想:这辆车上的驾驶员一定是位新手,催我让道也不是这样开车的呀,我才偏不让呢。过了一会儿,左边车道上没车了,身后的那辆车随即超了过来。在与我车并行时,驾驶员摇下了车窗,冲着我说了一句:“您的右后轮胎快没气了!”他的突然提醒,使我瞬间知道了为何车子有些抖。 于是,我就近找了个汽修店补好了轮胎,然后才安心开车回到家。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7月23日)

【芬芳文苑】 疫情下的梦城 第六章 没有结束的结局 (下) 洪田 梦城政府对此有些伤脑筋,连续开会进行讨论,希望找到解决方法。因为疫情盛行,很多酒店无人居住,便决定把这些酒店租赁一段时间,安置无家可归者。虽然酒店的老板们并不十分乐意,但如果能够有收入,不再每天大把大把地赔钱,也未尝不可。对于老人河畔的一些“流浪家庭”来说,他们拒绝这样的安排,他们希望政府能够给他们提供“永久的居所”,而不是“暂时的收容站”。现在天气炎热,很适合在外宿营,他们要坚守“阵地”,向政府施压,让政府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对于那些常年居无定所的流浪者,尤其是独自一人的流浪者来说,能够有栖身之所,哪怕只是暂时的,也乐于享受一下:重温睡在床铺上的惬意,以及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刷牙的舒适。 在这些愿意接受“招安”的人群中,就有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老乔治先生。他当初不堪忍受被流言蜚语缠身的噩梦,退掉自己已经租住了多年的公寓,告别梦城,到了一个距离梦城三百多公里的乡间小屋,和自己的弟弟居住在一起。但在住了一个月后,一个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乔治,难以适应和别人一起居住时的拘束,又重新回到了梦城。 最近这些年,梦城的房租呈现火箭升空般的涨势。老乔治在二十年前租住的公寓,受到梦城法律的限制,每年租金涨幅不能超过前一年房租的3%,因此,一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好在老乔治是一个守诚信的人,从不拖欠房租,对房屋也很爱惜,房东才没有想法把他挤兑走。现在,当老乔治希望再次租住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养老金已经难以承担那高昂的房租了。在试探了几家挂牌出租公寓的房东后,老乔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无力租房的人了,他的唯一选择,便是申请社会救济,能够在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栖身。但因为申请者众多,公寓资源有限,这一申请和等待的过程将会是很漫长的。在能够被政府批准入住老年公寓以前,老乔治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暂时栖身街头。 在警察对入住酒店的流浪汉进行登记时,老乔治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初,老乔治因为佩带口罩无故挨打,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当打人者得到了政府的慷慨帮助时,被打者却最终却流落街头,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议论。在人们的质疑声中,梦城政府快速批准了老乔治的救济申请,给他安排入住了租金十分低廉的老年公寓,让他不再成为街头流浪大军中的一员。 那位黑人青年的几声枪响,成了老弗朗西斯一家人的噩梦,却让处境窘迫的老乔治能够重新有尊严地生活了。大千世界,命运的安排捉摸不定,几人欢喜,又有几人忧愁? 当媒体记者再次找到老乔治,询问他的感想时,曾经被媒体报道深深伤害过的老乔治,对着镜头,对着记者那探询的目光,沉默着,不肯多说一句话。有时会出于礼貌,偶尔地笑一下。他那已经全白的胡须和乱发,仿佛秋风中摇摆的野草,倔强而又有些无奈…… 是的,他累了,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他不希望受到更多的打扰,不希望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 其实,何止是老乔治,梦城的人们都有些累了。越演越烈的疫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疫情何时能够结束?所有的人都在询问,却没有人真正知道答案。梦城的人们也都清楚如何可以让疫情早日结束,但他们做不来。他们就像荒野中奔跑的野马,宁肯在奔跑中渴死、累死,也不能在大树下安静片刻,更无心去欣赏天上的流云,风中的草芳。 正是:人心绝望变恶魔,小事可成夺命索。世事如云多变幻,常有悲欢与离合。惟愿世人多自律,平安幸福多快活!(2021年7月)(全文完)   【鹏翔万里】 杏 贺鹏 每年的五月,小镇东山上那片杏树花由白色变成粉红色的时候,我便开始幻想那杏子的味道,粉红色下面慢慢坠了一些果实,我嘴里的口水就逐渐多了起来。可一年一年过去了,杏树花开花落,我的口水多了又不得不慢慢咽回去。 记事的头一年,那该死的虫子爬满了杏树林子,粉红色下面的果实在还叫酸毛杏的时候就全谢了;第二年父亲和奶奶就被红卫兵管制了,那滚圆滚圆的杏子,我只有站在远处悄悄看的份儿,口水多了就使劲往肚里咽。 又是一个摘杏的季节,红卫兵用拴牲口的笼嘴戴在了奶奶的头上,用一根大麻绳拉着奶奶去游斗。 奶奶是小脚,我看着奶奶佝偻着的背影,被红卫兵牵着深一脚浅一脚,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地离开了我家的小院,听着红卫兵小将留在院里的笑声,眼泪再一次淹埋了我幼小的心。 我两眼盯着天空,时间过得好慢好慢,慢得就像凝固了似的,那过去了的分分秒秒就像有人用刀子在剜着我的心。 我的两只眼睛是红红的,泪水一个劲往肚子里灌,那味道好苦好涩。 妈妈盘腿坐在炕上,一句话都不说,我说不清她当时是什么感觉,但样子很呆滞。 奶奶被拉出去,怎样接受批斗,我一直不知道,我没有胆量去看,也没有胆量去听,我只愿意看奶奶回来躺在炕上闭着眼睛休息的样子,我觉得那时的奶奶很安详,也愿意听奶奶说“没事儿,我还结实着呢”的话。 那天,我和妈妈都没有吃饭,一直到了西边的天空有了许多暗红,太阳从乌云中悄悄溜进了大山里面,奶奶才慢慢挪动着那双小脚迈进了家门。红卫兵从奶奶的头上取下了生产队的笼嘴,连着喊了一串革命口号就走了。 妈妈从奶奶脖子上摘下挂了一天的大粪罐子,提着出了小院,奶奶把两只干瘪的手在小夹袄的前襟上擦了擦,又翻过来擦了几下手背,才把右手从衣襟的右侧伸到里面,脸上露出了大堆大堆的微笑,我看着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挂上了笑容,心里舒坦了许多,托着炕沿跳在炕上,用小手摸了摸奶奶脖子上被挂大粪罐子的细铁丝勒的那个血印子,问奶奶疼不疼?奶奶没说疼不疼,只是一个劲地笑,当她那颤抖的手从衣襟里伸出来的时候,手上竟有一颗大黄杏。 她把手掌摊开了伸在我面前,说:“你看这是啥?” 我一看,就在炕上跳了起来,差点掉到地下,激动地说:“杏,这是哪儿来的?” 奶奶看我激动的样子,幸福地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我从奶奶手上一把抓过那颗杏,用小手来回擦了几下,正要往嘴里放,又觉得一定要让妈妈看一眼才能吃,毕竟是第一次吃杏嘛! 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倒大粪回来,我急忙举起拿着杏的手,大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杏!杏!” 妈妈边洗手边问:“哪儿来的?” 我说:“奶奶给的!” 妈妈盯着奶奶,奶奶还是在笑,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对妈妈说:“今儿运气好,红卫兵让我跪在大街上,有好几个人扔上杏打我,等批斗完往起站的时候,我趁机捡了一颗,一直攥在手里,人们刚顾喊口号了,我就悄悄装进了兜里,咱娃娃还没吃过呢。”奶奶一脸的满足和幸福。 我看见妈妈的鼻子蠕动了几下,慢慢就变成了红色的,几滴泪珠从眼框里扑簌簌滚了出来,她用擦锅台的抹布擦了擦手,从我的手里拿过那颗杏,说:“分给奶奶和妹妹一点儿,好不好?” 我拍着手跳了几跳,说:“好!好!妈妈,你给我们分吧。” 奶奶急忙说:“我是个大人,还吃啥杏?我不吃,都给娃娃们吃。” 妈妈眼角滚出来的泪珠已经连成了一条线,只见她用手背在眼窝上使劲摸了一把,两手把杏分成了两瓣。 我使劲跳了起来,想看看杏里面的杏囫囫。 妈妈把手往低处放了放,把掰开的两瓣杏儿伸在我面前,一瓣杏里布满了红色颗粒状的东西,另一半里面有条小虫子,虫子头上那双黑黑的小眼睛,分明是在盯着我慢慢地蠕动。 妈妈说:“这杏有虫子,不能吃的。” 我看着看着眼睛就模糊了,怎么也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 奶奶搂着我坐在炕沿边上,说:“不要哭,不要哭,等下次批斗我时,再给你悄悄拣一颗回来。”   【种玉蓝田】 褐色风景 蓝狐 在醉与乏之间,茶其实是最理智的一份感念。或许因为它的形态,色泽,乃至独有的气质,全然来自于某种植物的“神经末梢”,所以一俟撩动,便总会令迷醉反省,让劳顿消弭。 因此,我想,茶就象是一道风景,一道褐色的心的风景。 几乎在绝大多数的闲暇时刻,我总愿意泡一杯茶,燃一支烟,而后静静坐在书案前,让纷纭了整整一个时日的心绪,慢慢梳理开来,再慢慢溢出光彩。这其实是一段美妙的心跳过程,茶香和着烟香和着馨香,足可以熏染了一颗劳碌的心。 坐在书案前也不去看书,尽管有太多的阐释需要检索;手拈笔管也不去写字,尽管有太多的感怀需要表达;甚至无论什么都不去想,不去悟,不问,也不答。只要有一杯茶就好,就有那温情的黄,黄得耐人寻味;就有那沉实的褐,褐成江天一心。同时,只要有一支烟就好,就有那袅袅的云絮,絮成染着茶香的花朵。至于我呢,或许就该是一枚回味的果,是那花朵的根,是一株意象的树,树上长满了茶叶…… 我想,我其实是我自己的茶园啊,在随便的一个驿站,总可以凭借一泓心泉,温一壶香茗。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7月23日)

最惊悚的梦 索菲 最可怕梦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 梦见的也是少年的我 被几个拿枪的人拉去枪毙 像当时许多电影里的恐怖场面 奇怪的是其中一人是邻居的叔叔 现实中这个人并未对我有任何恶意 我想跑却跑不动,想喊发不出声 喊着挣扎着吓醒了,心有余悸 有一些梦我试图解析 这个梦却让我陷入泥潭 生出深深的怀疑与莫名的恐惧 大到对一个时代,小到对一个人   小楼 苏凤 茶居住的阁楼,听 知了寂寥的声线 只差烟雨未至 当云如此温柔 被群山接住 如过客匆匆 夏末蝉鸣已响 乍听若你弹指的馀音 阵阵缭绕于初见的舞台 疑是前尘旧影 远处的水边 蝉与林相处,木与水 相依,归期何处 乡思的蛊将灵魂啃噬      吕孟申 尘封的情愫,是心底流淌的一泓春水 氤氲着冷暖,交织着岁月苦乐相依 阴冷的日子在心中种上太阳 在峰回路转处给你明媚与温暖 把心花种在生命的阳光里 绽放一份别样的娇艳欲滴 漂泊的心始终找不到一个落脚点 当记忆的门扉被拉开一线缝隙 回家的路,遥远的思念 已化成痛彻心扉的虚幻 无数个晨昏中的守望 到最后只剩下一声轻轻的叹息 当青春老去,落日在荒原上悲歌 伤感的眷恋绽放在昨日的废墟 似水流年岁月漂白了华发 匆匆多少年,回眸那些曾经的爱恨情仇 那些痴痴的念,那些伤痛锥心裂肺 在岁月的迷雾里纠缠悄悄失去 爱在旅途,纵然开成一树繁花 也依旧难逃枯萎飘零的痕迹 回不去的原乡,割不断乡思乡愁 童年的的歌谣,童年的印记已融化在血液里 颤抖的心震碎黎明的曙光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7月16日)

追梦 索菲 它常在夜深人静出没,却不踏进睡眠 像不明天体倏然闪现,又倏然消失 被无数双手埋葬过,也被我亲手埋葬过 如深埋冻土里的郁金香球 黑暗中不生长也不干枯 冻不死它的冰雪,成为浇灌它之甘露 又如千里冰封的江河,暗流涌动 从未止息 有一天它突如一条跃出水面的鱼 现出它无比清晰的身影 我如梦初醒—— 它不是梦,它是深埋心底的梦想   祝福 苏凤 静坐日的祝福 祝福爱你和你爱的人们 纯净人心的山泉 人间走向蓬莱的道路 风的纷争瞬间吹过 枝头的疾病零落 如埋在谷底的兽骸 欢欣哦,感恩 曙光从今天启示 诸君早日自沉睡中 醒来   眷眷尘心纤纤凝香     吕孟申 天涯相望,梨花雨又凉 忍寒忍热,忍饥忍渴 忍不住想你念你,静静温暖悄悄落泪 曾经以为的地老天荒,不过是虚无梦一场 当爱走远,我只能聆听它来时的方向 努力寻找记忆中的那缕芬芳 眷眷尘心纤纤凝香 风吹叶落不经意间洒落多少深情 雨丝飞扬不经意间渲染多少悲凉 多少次跌入苦痛的深渊苦苦挣扎 忽明忽暗的日子,苦痛只能一个人忍泪含悲自己硬扛 只剩下一个落寞的身影,一个不屈的灵魂灼热发光   风懂得云的忧伤,云懂得月的寂寞 月懂得水的爱恋,水懂得花的惆怅 花懂得蝶的呢喃,蝶懂得风的温柔 百年光阴似水流,只为红尘梦一方 想一个人就把水变成泪,爱一个人就把泪变成血 一生念为君等,一生情为君殇   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 一念一清净,心里莲生香 一草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红尘三千丈,抵不过年华似水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7月16日)

【文化杂谈】 小议“共同体”和它的思想史建构(7) 步虚 前面,我们谈及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针对滕尼斯共同体思想所表达的一些看法。涂尔干重视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社会分工和个人功能相互依赖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形式,并认为现代个体主义的社会,并不比传统社会建立在集体表象和共同情感基础上的“机械的共同生活”更缺乏道德性,她同样能够在人和人之间“结成强固和持久的关系”。 从滕尼斯与涂尔干两人的共同体思考互动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出,共同体和社会发展是分不开的,但不能用社会或社会共同体指代共同体,这样就缩小了共同体这一概念。事实上,共同体和社会并不能完全等同。人在共同体和社会中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由此,有学者(如齐格蒙特·鲍曼)甚至明确指出:社会不是共同体,“生活圈子或社会可能是坏的,但它们都不是‘共同体’。我们认为共同体总是好东西”。共同体的所有含义都“预示着快乐”。 那么,在当代的土壤上,人们还能否如腾尼斯所期望的那样在新的条件下重建共同体,以实现社会整合乃至人格整合呢?有人悲观地感慨:共同体意味着自然而然、不言而喻的理解,而不是深思熟虑的理性考量。一旦人们开始讴歌共同体,共同体就不再成为共同体。现代人越是抱着追寻共同体的目的,就越是求之不得。也有人乐观地期待,“只要个体的突围没有受阻乃至倒退”,那么借助某种“政治发明”,整合就是可能的。 这里,我们自然想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6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详细阐发的“共同体”思想。在他们看来,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并且人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具有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而共同体则是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人类一产生,原始社会中就存在“天然共同体”、“自然共同体”。同时历史上的“共同体”是发展变化的、具体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共同体”。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无论这个“社会”的形式和规模是家庭、邻里、氏族、教区还是城邦、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只要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对立,只要人与人之间还不能实现完全而切实的(而非有限或仅形式上的)平等关系,个人所隶属于的“共同体”本质上只能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冒充的共同体”。 人们思考和求解共同体问题,最终是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现实社会,是为了一切社会个体的真正自由和完全解放的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根据,以利益关系的存在状态为基础,解构古代和近代出现的各类“共同体”,扬弃和超越其抽象性和虚幻性,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概念。“真正的共同体超越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功利关系,使人从经济人达到社会人,也只有在这里,人的自由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才能真正而全面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communis”,即我们在本文最前面提及的由拉丁文前缀“com”(“一起”“共同”)和伊特鲁里亚语单词“munis”(“承担”)组合而成的共同体。用今天人们熟悉的话讲,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们共为、共担、共享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共同体理念。在我们看来,这样的一种共同体或社会理念,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和追寻。(2021-07-11) 【诗文春天】 日本人眼中的鲁迅 谭文春 旅居日本的友人说福井是日本最幸福的县,教育水平在日本名列前茅,男女平均寿命也是日本最长,名胜古迹众多,居民们彬彬有礼。出了福井火车站,去参观藤野严九郎的故居。此人是鲁迅当年在仙台学医的老师,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这篇散文里记叙了与藤野的师生情谊,赞颂藤野的崇高品德。该文长期入选中学课文,让“藤野先生”在中国广为人知。 而我们尊敬的鲁迅先生,也在日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日本人对他极其崇拜,尊为偶像,他的《故乡》等多篇文章还被选入日本的中学教科书里面的必读课目。那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跟中国学生一样,已成为日本中学生的励志名言。 不仅如此,友人早年来日本,看过一出日本民间的话剧,主角正是由日本人自己扮演的鲁迅形象。话剧的名字已然忘却,但里面有一句台词让友人心神震荡,难以忘怀——在这出日本的话剧当中,日本人居然大声喊出:“让日本人滚出中国!”日本四格漫画书《内山完造的生涯》里也有鲁迅形象。内山完造曾在中国经营书店,是鲁迅的挚友,日记里有记载,显见鲁迅先生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日本,鲁迅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因为鲁迅的作品最先翻译成外文的是日文。在鲁迅去世之后不到一年间,日本就出版了七卷本的《大鲁迅全集》,比中国出版第一套《鲁迅全集》还早了近一年。一个日本人,他可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可是他能通过鲁迅的作品,懂得中国人的精神!鲁迅是日本的“国民作家”,对日本作家影响深远。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的母亲却严肃地向前来祝贺的宾客们说:“他比鲁迅还差得远“!对母亲这一句评价,大江健三郎欣然接受。大江认为鲁迅是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鲁迅的作品对他影响太多,是他的精神导师。他说:“我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换言之,在我思考文学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鲁迅。”大江多次来访中国,在鲁迅石像前泪流满面。 鲁迅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学医的仙台医科大学,是现在日本东北大学的前身,对鲁迅十分尊敬。大学校园内树立有鲁迅塑像,2004年鲁迅到仙台留学100周年之际,将鲁迅当年读书时的一间阶梯教室名为“鲁迅的阶梯教室”,并对外开放参观。离教室不远的东北大学史料馆,陈列着鲁迅的入学申请书、成绩单、学习笔记、退学申请等重要的历史资料。该校发出的招生手册中,介绍学校光辉历史的那一页,鲁迅先生的照片比其他的名人都大,而且是排在第一位。 在日本,鲁迅已成为一种象征,鲁迅的作品已成为经典,对时事的针砭,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依然发人深省。鲁迅一生都在关注着走向殖民地化的中国,一直呼唤国民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呼唤国民的自立。鲁迅的文字,不仅仅是犀利的匕首、投枪,还包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爱和盛意拳拳的赤子之心。他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他更是中华之魂! 我上中学的时候,课本中有好多篇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一直陪伴着我的学生时代。老师也一直强调,鲁迅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近几年听说由于“不合时宜”的原因减少了。但我还是喜欢读鲁迅,年轻的时候买过一套《鲁迅全集》,读得振聋发聩,醍醐灌顶。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的作品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以鲁迅精神为国魂的民族,是有尊严的、善于自省的、不可战胜的民族!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六)登大雁塔无诗? 洋中鱼 长安南郊有一座雄伟的建筑——大雁塔,又名慈恩寺,是唐永徽三年(652年)高宗李治为了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造的,初建五层,后朽毁,重建时增至十层。武则天时代,改建成方形角锥,砖表图心,共七层,内有扶梯,可盘旋而上。塔连基座高64米,磨砖对缝,气势雄伟,坚固异常。因塔基呈船形,塔身在船中,可抗地震。塔南门的东西两侧镶嵌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 自塔建成以来,尤其是武则天改建以后,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都要在此举行传统庙会,俗称雁塔庙会。长安附近群众无不赶来参与,场面极为繁华兴盛。同时,这里也是文人骚客荟萃之地,举子及第后都要登塔题名,以求仕途步步高升,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 贞元九年(793年)二月,柳宗元和后来的终身好友刘禹锡、以及穆寂、苑论、谈元茂、张复元等32人进士及第,柳宗元看榜后邀了几个人一起效仿前人同游大雁塔。大家一起登塔并在塔上题名,其中一人提出登高吟诗,这时候柳宗元说了一句:“昔日太白游黄鹤搂曾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这大雁塔也有岑参和少陵诗在上,我等还要在此自寻没趣不成?”刘禹锡也说:“今日我等及第,只为来日庶民安宁。”结果,没人再提吟诗之事。 柳宗元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当时的最大理想是从政,是“利安元元”,再说,他自己也感觉到一下子不能写出岑参和杜甫登大雁塔的那种气势磅礴的诗来。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秋,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和薛据同登大雁塔,各人都有诗作,其中岑参诗中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峰峰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的句子,气势恢宏,被公认为题咏雁塔的名篇。可惜的是,结尾有退隐宗佛之念,未免过于消极。而杜甫“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正云愁。”“黄鹤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等句子,以其为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而忧心的博大情怀成为流传千古的黄钟大吕。在这种高姿态的诗作面前,涉世不深的柳宗元自然感到有些拘谨了。 下来后,恰巧与前来游览的韩愈、孟郊、李翱等人巧合,宗元与韩愈早就熟悉,就应邀再次登塔,此事《韩愈全集》遗文卷有记载。   【细语微光】 雨如决和倾 紫月天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滴成了沫子,透明水滴折射着淡淡的光芒。泡上一壶清茶,品着夏雨中的思念,一缕深深的眷恋从记忆的尘埃里缓缓走将出来。 滠水河环绕着古老的黄陂城,静静的流淌着,迎来了日出朝阳的绚烂,也送走了落日瑰丽的余晖。我生于斯,最爱秋日早起时分,黎明未至。高筑的堤坝上影影倬倬的是晨跑的人们。平坦的水泥地延伸向乡镇的那头。我奔跑的节奏在岔路口打转,看看手表,六点!晨光是耀眼的光芒,从地平线瞬间散发出来。微笑会悄悄然绽开,想对着朝阳喊上一句:我们一起奔跑吧。仿佛希望的力量在一瞬间升腾,一整天都能量满满。 匆匆的春夏秋冬里,滠水河守护着一城安生,是母亲河,是我们血脉流淌的见证。可是,她咆哮了!五四年,听父辈沉重的回忆,一城的积水,浑浊的黄。多少家人痛哭流涕,多少家人流离失所!久久的,等到洪水褪去,人们齐心协力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堤坝,城里的人们爱称它为:黄陂大堤。成排的柳树依水而立,河水川流不止,与之相映成趣。父辈的忆苦思甜里,我读到的终究只是眼前的和风丽日,直到九八年,洪水再次来袭。 记忆里的九八年,我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屁孩子。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跟在大院里几个的同龄人疯玩。洪水来之前的几个星期,老天爷无休无止的打雷闪电,下着倾盆大雨。可谓:“风如拔山努,雨如决和倾”。被圈在屋子里,我心里甚是毛躁。大人们则是另一派焦急如焚的担忧。父亲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有回家了。妈妈说是到大堤上防汛抗洪去了。小小的我哪知道什么是防汛?只见父亲偶有一晚回家休息,拿换洗的衣物。他坐在家里的靠椅上,没一会儿功夫,就鼾声如雷。我想叫醒他,问问防汛是什么情况。摸摸老爸鼻子,捏捏耳朵,除了鼾声不断。愣是一点反映没有。仔细看去,他的胳膊上有一层薄薄的皮子,我轻轻戳了一下,皮子就可以揭开。背心以外的地方全部都晒得通红。表皮都晒破了,我静静地坐在爸爸身边,轻轻的撕着开裂的表皮。 就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洪水的威力。爸爸醒了对妈妈嘱咐到:“洪水一旦守不住,你要立刻带着孩子跑到院子的高处。那里更安全!”“那你呢?”妈妈急切的问。爸爸沉默片刻,斩钉截铁说道:我会坚守住!说完,冒着大雨重又回到防汛抗灾第一线。 洪水最终停在了最高警戒水位。天亮了,雨停了。大院里积攒了一层楼高的浑水。但人们的心情是出奇的开心。二楼的小哥哥坐在洗澡的大木盆里捕鱼,唱着歌。一首“小燕子,穿花衣”没调没音的穿破天空,将我给召唤了出来。我也准备下水扑鱼。却见另一个大哥哥一瘸一拐的从昏黄的水中爬行上来。一只脚拉了一道口子,鲜红的血汩汩流出来。水里有鱼,也有从各处冲来的利器、玻璃碴子。吓得我不敢下水了,只能羡慕,家里应该有个大大的木盆。回家拉着妈妈的衣袖,说:“妈妈,有家哥哥捞了好多鱼。我也想捞鱼吃。”妈妈开心的说道:“等你爸爸回来了,我们去买鱼吃。也好给你爸爸补身体。这段时间他可累着了。” 后来,爸爸防汛有功,荣获了“五一劳动”奖章。 三峡大坝修筑后,黄陂再也没有发过大水了。道路新修筑,城区发展,景区开发。家乡美成花园一般的存在。 在城市的高楼里,眺望远方,一道闪电闪过,天边黑将过来。武汉的夏雨里透着人定胜天的信念,此时,当吟咏毛主席的一首诗:“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飞鸿传书】 人为什么会无聊 戴俊马 十九世纪,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说:“人在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痛苦,得到满足时便无聊。”他把人的精神状态与人对欲望的满足与否联系了起来,似乎颇有道理,其实很片面。欲望即使得不到满足人也不一定就痛苦,在有些人看来实现欲望的过程是艰辛的,却也是美好的;欲望满足了人也不一定就无聊,在有些人看来经营欲望的过程是复杂的,却也是幸福的。这里的关键点是看各人对此的认知和感受了。 人的欲望一般来讲很难得到满足,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欲望满足了,还会有另外一个欲望,小的欲望满足了,还会有大的欲望,大的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大的欲望,并且对欲望追求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对金钱追求的欲望,有对美色追求的欲望,有对仕途追求的欲望,有对娱乐追求的欲望,有对健康追求的欲望等等,怎么能说人的欲望会满足呢?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同一时期他(她)的心里可能存在着多种欲望,即使满足了一个,也不代表满足了所有。因此,用欲望的满足与否来界定人是否会无聊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按照亚瑟·叔本华的说法,人应该时时处于痛苦或无聊当中,毫无幸福和快乐可言。 人是否会无聊应该与人长时间处于某种状态有关系,比如长时间无所事事、长时间孤独、长时间重复某项工作(某个动作、某种程序)等等。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很重要,即“长时间”“处于某种状态”,非此,一般情况下人不会感觉无聊。比如,一个人今年干出纳,明年站柜台,后年做采购,他(她)是不会感觉到无聊的,哪怕他(她)再不愿意干这种活。因为“新鲜感”在起作用,人是喜爱追求新奇的动物,只要他(她)能经常接触“新鲜”,打破“单一”和“重复”,一般都不会感觉无聊。为什么政府政务部门里的工作人员只会感觉到劳累,不会感觉到无聊呢?就是因为他们每天接待的人和处理的事都不一样,日日“新鲜”罢了。 社会上流行一句“审美疲劳”的话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一个再美的女孩子,如果欣赏她的人天天面对她都是固定的模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视觉上的“疲劳”,就会感觉她不漂亮了。这也就是住在风景区里的人感觉不到本地有“风景”的道理。 要想减少人们的无聊情绪,着重点应该放在改变其生活或工作状态及其时间上,不让其长时间地处于某种状态之中,打破感觉上的疲劳。比如对于国家工作人员,一段时间内应该交流工作岗位、更换工作方式、调整工作职务等等。这里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二至三年,或四至五年,最好不要超过六年,否则,难免不无聊。干其他工作的人也是如此,适当地调整一下,灵活地改变一下,对于调节工作情绪,活跃生活状态都会有好处。因此,要想使人不无聊或减少无聊,就得增加工作或生活中的“新鲜感”,用“新鲜”刺激“新奇”,进而不断“新生”。 这么说也显绝对,有的人长时间处于某种状态,也不会感觉无聊,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取得愉悦身心、乐观工作和生活的效果。可见,心态很重要,一个人痛苦与否、无聊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对待工作或生活的心态,阳光生活、心态积极的人是不会痛苦或无聊的,顶多有时感觉遗憾。   赞美的力量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7月9日0

【芬芳文苑】 疫情笼罩下的梦城 第六章 没有结束的结局(上) 洪田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晦。虽说已是盛夏季节,但清晨的阴冷,让人有一种身临初秋的感觉。 弗朗西斯先生端坐在驾驶位上,眼望前方,用眼角扫视着稀疏的乘客打卡上车。 作为公交车司机,他已经工作了三十年,再过两个月,在他六十五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就可以退休了。他是一个很本分的人,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想安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和老乔治不同,弗朗西斯先生有自己的家。他的房贷已经偿清,他和妻子已经是房子的真正拥有者。退休以后,他的最大心愿是和妻子一起到世界各地走走。他们一直在梦城生活,他们到过的梦城以外最远的地方是美国的扭城。他们希望去亚洲看看,去欧洲看看,或者,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到了该出发的时刻了。眼看没有乘客再上车,弗朗西斯先生关上了车门。正在这时,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飞快地赶到了车门前,向弗朗西斯先生示意自己要乘车。弗朗西斯先生看着他裸露的脸,就示意他把口罩戴上。青年人犹豫了一下,有些不情愿地从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口罩,慢吞吞地戴在了嘴上。弗朗西斯又示意他把鼻子也遮住,然后才重新打开了车门。 青年人提着背包上了车。虽然他的嘴和鼻子都被口罩遮住了,但他眼睛里的怒火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且格外醒目。他没有走向车后的空座,而是站在驾驶位旁边,嘴里不知嘟囔了一句什么话,然后从包里掏出了一支枪,朝着弗朗西斯的头部“啪、啪”就是两枪。公交车前的宽幅玻璃窗上,登时喷上了几道血污...... 枪杀弗朗西斯的黑人青年很快被逮捕,他的犯罪动机也很快被搞清:因为疫情,他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无钱担负房租,现在已经成为街头流浪人。他憎恨社会,憎恨一切轻视他的人。弗朗西斯让他戴上口罩,对他而言是一种羞辱,一种众目睽睽之下的羞辱。他要报复,他要发泄自己的怨恨,于是,他举起了枪...... 这起血案的发生,在人们为弗朗西斯先生唏嘘不已的同时,他们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群。 梦城向来不缺少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在外流浪的理由各式各样。虽然有个别流浪者要以此实现自己的“人身自由”,脱离社会俗务的羁绊,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流浪者来说,对于99.9%的流浪者来说,在街头漂泊是一种充满辛酸的无奈选择。 疫情发生以后,因为很多餐馆、工厂关闭,街上流浪者便陡然增加了很多,不少家庭是举家加入了流浪的队伍中。这些失去了住房的人沿着老人河的岸边搭上了简易的帐篷,绵延上百米,形成了自己的“世外部落”。这种世外部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社会治安,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弗朗西斯先生被枪杀一案发生后,这种潜在的威胁则成为了赤裸裸的现实威胁。要知道,犯罪也会像病毒那样四处传播,让那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被“传染发病”的。(未完待续)(2021年7月)   【鹏翔万里】 咋就不震呢? 贺鹏 那年地震。 我们村塌了两间窑洞,死了六口人,剩下的窑也裂了缝,活着的人都像惊弓之鸟,战战兢兢,那时虽然已经立春,可冬季的寒冷还没有退却,全村人都住在外面搭起的小帐篷里。 我们几个孩子刚开始看见六具尸体挺害怕的。过了几天,大家都住在一块,不仅热闹,还能吃上拉了丝的面包,觉得很好,帐篷外倒立在板凳上的那个烧酒瓶子,大人们说是测地震的,可几天也没见它倒过一次,我们就挺失望的。 说实话,我们这些孩子都希望地震,虽然那些月饼和面包等到了我们手里都已拉了丝,但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吃,香得很。 一天晚上,父亲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手上突然拿着一瓶罐头,是苹果的,一句话也没说,坐下来看了我们弟妹几个一眼,又盯着母亲看。我看见父亲有些异样,但不敢出声,看见了罐头也不敢高兴。 母亲声音很低,问了一句:“哪来的钱买罐头?” 父亲把罐头放在地上,拿起切菜刀在罐头盖上切了一个十字口,又用刀尖在盖上撬了撬,完全露出了玻璃瓶里面一块一块的苹果块。 “我把那件羔子皮皮袄卖了,把欠他红叔的钱还上,正好还剩两块钱,听说今天黑夜还有大震,谁知道是啥结果,我寻思买上一个罐头,让娃娃们尝一尝,就是万一有个啥,也不枉来世上一趟。”父亲的声音很低,也很沉重。 我听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大震可能又要死人的。 母亲哭了。 父亲把两个弟弟和妹妹都从睡梦中推起来,用筷子夹起罐头瓶里的苹果块每人一块,轮流着喂我们几个孩子,我因为知道了这是最后的晚餐,眼泪拌着罐头,到底是什么味道一点都没有吃出来,到了最后,父亲用小勺喂我们喝罐头水,我才稍微觉出了一点点甜味。 两个弟弟和妹妹在睡梦中吃东西,东倒西歪的,吃完最后一口就又钻进被窝里睡觉去了,还有最后一勺罐头水,父亲递在了母亲的嘴边,母亲撩起布衫的前襟擦了擦眼睛,伸出手来挡了一下,对父亲说:“就最后一口了,你喝了吧,那年我在城里二姑家还吃过一次罐头呢。” 父亲端着小勺的手被母亲推回来,停了一下又伸在母亲面前,母亲还是遮挡着,并用手推了一下父亲的手,父亲没有抓稳小勺,把罐头水洒了几滴,母亲的脸马上就沉了下来。 “不是和你说过了吗?我在城里吃过罐头,剩下一点点罐头水了,让你喝你就喝了,推来推去,真是的!” 父亲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小勺支在自己嘴上,“滋溜”一声吸了一口,抬起头来对母亲说:“还有一点点,你喝点吧。” 母亲又哭了。 后来我就慢慢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睁眼,立在板凳上的那个烧酒瓶子还立在那里,我知道夜里没有地震,我们还活着,便兴奋地穿上衣裳正要出去,听见母亲在外面正在责怪父亲,“你说你这个人,听上风就是个雨,风风火火卖了一件小羊皮皮袄,看你今年冬天还穿啥?罐头,不就是嘴上香一香,屁股上光一光,顶个啥用?再说,娃娃们盍睡打盹的,连个啥味道也没吃出来,你说你干了个啥事?” 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咋就不震呢?”   【种玉蓝田】 听得见的感动 蓝狐 朗先生习惯在傍晚时分临窗眺望,他的窗外有一座桥。他是摄影记者,他喜欢看桥上的风景,人,或者是车;行走抑或驰过,都是流动的美。 看得久了,朗先生发现,每当桥上的灯盏燃亮了以后,总会有一个身影慢慢来到桥上,依着桥栏,凭空翘望。他甚至不会挪动半步,只定定地站在那盏似乎早已经约定好了的灯下,直到人影皆无,车影渐淡。 “他是在等谁呢?他是在翘望什么?”朗先生揿动快门的手几次停下来,心里在反复追问。然而,他问过了飘落黄叶的秋,又问过了新蕾初绽的春,那个身影依然如期出现。朗先生还有他手中的相机,为之好不困惑。 在那座桥的北侧,时常,朗先生还会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手执一把竹笛,动情地在吹奏。朗先生听得出来,每晚,他吹奏的都是同一支曲子《风之誓言》。许是吹奏得时间久了,他的技法已很是娴熟,就连短暂的停顿、中间的换气、指法的力度,也象是被程序设计了一般,精准得让人惊叹。 “可是,能不能换一支曲子,免得让人听得厌烦。”朗先生这样想着,匆匆跑下楼去,来到桥边,把自己的心愿跟中年男子说了一遍,他还说:“我喜欢听《空谷幽兰》,可是许久没有听到了,你如果能行,我可以给钱……”中年男子摇了摇头,看了一眼站在远处那盏灯下的那个盲人,再次吹起了他所熟悉的《风之誓言》。朗先生很是不解,看了看中年男子,又看了看远处那个已经熟悉了很长时间的身影,怅然若失地返回到家中。那一晚,他俯在窗前,向外凝望了很久…… 一个雨天的傍晚,在外归来的朗先生刚刚走上桥面时,惊讶地发现,那个盲人居然毫无遮掩地站立在那盏路灯下,他的身旁还有不知是谁给丢下的几枚硬币。雨水,一滴一滴自他的发尖划落下来,他依然双目微合,面向远方。朗先生一步一步走上前去,拉过他一只手来,将伞撑起在他头上。他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随即又平静下来;那被雨水割裂了的灯光,悄然地在他的面庞上勾画出几丝暖意。 氤氲在风中的时光依旧在吹,飘散在风中的心事依旧在交织,在纠缠,而那个伫立在桥栏边的身影依旧如期出现,那一曲唱叙给岁月的誓言依旧响彻在耳畔。转眼已是夏季了,已然习惯了这些的朗先生已开始把关注的视角转向了别处。 大约是在半个月后的一天傍晚,朗先生为几位友人送行后偶然来到桥上。就在他逐渐走近那个盲人的时候,只见那盲人慢慢地转过身来,随手拿着一把雨伞,冲着朗先生说道:“好人,谢谢你!你来了,这伞该还给你了!”朗先生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问:“什么?我,你怎么知道是我?”“你的脚步,是你的脚步告诉我,你就是那个好人!”朗先生愣怔了,一边下意识地接过雨伞,一边用力地抓过他的双手,握了又握。 远处,一曲让朗先生久违了的《空谷幽兰》的笛音恰在此刻响了起来。他拉着他的手,不由得向桥头望去,但见那个中年男子正手执竹笛,在倾情地吹奏……   【杨柳依依】 都市夏夜流萤 杨邹雨薇  晚饭后去湘江边散步,只想欣赏一下湘江夜色,感受一下长沙的心跳,不料,在绿化带附近,被一只流萤闯入视野,让我大吃一惊:这都市中心的流萤来自哪里?它只身单影,会不会十分孤独?看它在绿化带上飞来飞去的样子,便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7月9日)

  一朵花的凋零 索菲   一朵花的凋零 是从香气消减那一刻开始的 没有人嗅到 一朵花的凋零 从颜色渐变就已经开始了 它美态依然,无人察觉 一朵花的凋零 从深夜就开始了。直到拂晓前 露水打在即将飘落的花瓣上 无人看见   门堂稀落     苏凤 没有车马与往来 风吹拂过门廊 人气稀少的日子 无歌无酒,云裳宅家 细语轻声慢慢度日 花草相伴,难得 清静自然香   推着我们向前 朱九如         今天在微信里收到滕新华老师发来的诗歌《支持我们看中的人》,诗歌表达了一位选民对选举的重视与参与。有感,对七月一号 “请求FREE孟晚舟请愿“的宣传活动也写一首。 沏杯咖啡, 包好午餐, 打点行装, 重任在肩。 追逐明亮的太阳, 哪怕阴霾重重, 路途曲折艰险。 铺好桌子, 挂上横幅, 放齐文件, 准备就绪。 鲜艳的旗帜, 照亮了迷失的眼睛, 激荡麻木的神经。 大大小小的风车在转, 向东向西,向北向南。 只要根基坚固稳健, 再大的风, 也只是助力 推着我们向前!   向前笑看风雨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7月2日)

真相 索菲 浮在水面上的 不过是冰山的十分之一 即使夏天,也不一定会融化 即使融化,你也分辨不出 海水与曾经的冰 只有死守一片冰心的人 才以为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物质 才惊讶于它们一夜之间 早已波涛暗涌 或水乳交融   门堂稀落  苏凤 没有车马与往来 风吹拂过门廊 人气稀少的日子 无歌无酒,云裳宅家 细语轻声慢慢度日 花草相伴,难得 清静自然香   生命是漂泊的云    吕孟申 辗转红尘长河,不停地在时空中打捞 可捞起的镜花水月苍凉了谁的等待,谁的梦 一坛雕花老酒,撂倒了谁的忧伤,醉了谁的痴念 几度轮回,红尘里许多人成了故事,许多事成了风景 一切放逐终将万千心事酿成一杯沉香 一个回眸已将山山水水凝成流年的永恒 穿行于风尘俗世,轻吟着平仄流年 习惯了在淡淡疼痛中寻找真实自我的放纵 风清月明的子夜,倾听灵魂的呼唤 任指尖轻触的时光,荡漾成温软的风 想你,我宁愿在黑暗中寻求一种孤寂 任暗夜的精灵飞舞,任周遭的漆黑把我淹没无声 想你,你走进我的梦里,在朦胧的幻觉里让思念作帆 生命是漂泊的云,心是执着的风 在漆黑的夜里,寻找失落角落里的回忆 你走远的身后,是一串串渐行渐远的脚印踏歌而行   山一程水一程戴月披星 每每怀想这撩人心魄的炊烟 也会把一颗流浪的心焐热 经不住老泪横流,顿生思乡的情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磨难才是历练 凤凰涅磐才能浴火重生,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 那些叠印血痂处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用微笑的韵律伴随每一个春夏秋冬 我呐喊,我不眠,我奔跑,奔跑在荒原野岭 今晚的月亮好大好圆,挂在宁静硕大的上空 无数个夜晚,月是倾诉的对象,盼月望月两相知 我想把自己刻进你的年轮,你活在我的眸里深邃空灵 那些无法挽留的叹惋让心蒙上了忧郁的色彩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