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文苑】
疫情笼罩下的梦城
第六章 没有结束的结局(上)
洪田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晦。虽说已是盛夏季节,但清晨的阴冷,让人有一种身临初秋的感觉。
弗朗西斯先生端坐在驾驶位上,眼望前方,用眼角扫视着稀疏的乘客打卡上车。
作为公交车司机,他已经工作了三十年,再过两个月,在他六十五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就可以退休了。他是一个很本分的人,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想安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和老乔治不同,弗朗西斯先生有自己的家。他的房贷已经偿清,他和妻子已经是房子的真正拥有者。退休以后,他的最大心愿是和妻子一起到世界各地走走。他们一直在梦城生活,他们到过的梦城以外最远的地方是美国的扭城。他们希望去亚洲看看,去欧洲看看,或者,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到了该出发的时刻了。眼看没有乘客再上车,弗朗西斯先生关上了车门。正在这时,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飞快地赶到了车门前,向弗朗西斯先生示意自己要乘车。弗朗西斯先生看着他裸露的脸,就示意他把口罩戴上。青年人犹豫了一下,有些不情愿地从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口罩,慢吞吞地戴在了嘴上。弗朗西斯又示意他把鼻子也遮住,然后才重新打开了车门。
青年人提着背包上了车。虽然他的嘴和鼻子都被口罩遮住了,但他眼睛里的怒火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且格外醒目。他没有走向车后的空座,而是站在驾驶位旁边,嘴里不知嘟囔了一句什么话,然后从包里掏出了一支枪,朝着弗朗西斯的头部“啪、啪”就是两枪。公交车前的宽幅玻璃窗上,登时喷上了几道血污......
枪杀弗朗西斯的黑人青年很快被逮捕,他的犯罪动机也很快被搞清:因为疫情,他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无钱担负房租,现在已经成为街头流浪人。他憎恨社会,憎恨一切轻视他的人。弗朗西斯让他戴上口罩,对他而言是一种羞辱,一种众目睽睽之下的羞辱。他要报复,他要发泄自己的怨恨,于是,他举起了枪......
这起血案的发生,在人们为弗朗西斯先生唏嘘不已的同时,他们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群。
梦城向来不缺少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在外流浪的理由各式各样。虽然有个别流浪者要以此实现自己的“人身自由”,脱离社会俗务的羁绊,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流浪者来说,对于99.9%的流浪者来说,在街头漂泊是一种充满辛酸的无奈选择。
疫情发生以后,因为很多餐馆、工厂关闭,街上流浪者便陡然增加了很多,不少家庭是举家加入了流浪的队伍中。这些失去了住房的人沿着老人河的岸边搭上了简易的帐篷,绵延上百米,形成了自己的“世外部落”。这种世外部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社会治安,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弗朗西斯先生被枪杀一案发生后,这种潜在的威胁则成为了赤裸裸的现实威胁。要知道,犯罪也会像病毒那样四处传播,让那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被“传染发病”的。(未完待续)(2021年7月)
【鹏翔万里】
咋就不震呢?
贺鹏
那年地震。
我们村塌了两间窑洞,死了六口人,剩下的窑也裂了缝,活着的人都像惊弓之鸟,战战兢兢,那时虽然已经立春,可冬季的寒冷还没有退却,全村人都住在外面搭起的小帐篷里。
我们几个孩子刚开始看见六具尸体挺害怕的。过了几天,大家都住在一块,不仅热闹,还能吃上拉了丝的面包,觉得很好,帐篷外倒立在板凳上的那个烧酒瓶子,大人们说是测地震的,可几天也没见它倒过一次,我们就挺失望的。
说实话,我们这些孩子都希望地震,虽然那些月饼和面包等到了我们手里都已拉了丝,但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吃,香得很。
一天晚上,父亲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手上突然拿着一瓶罐头,是苹果的,一句话也没说,坐下来看了我们弟妹几个一眼,又盯着母亲看。我看见父亲有些异样,但不敢出声,看见了罐头也不敢高兴。
母亲声音很低,问了一句:“哪来的钱买罐头?”
父亲把罐头放在地上,拿起切菜刀在罐头盖上切了一个十字口,又用刀尖在盖上撬了撬,完全露出了玻璃瓶里面一块一块的苹果块。
“我把那件羔子皮皮袄卖了,把欠他红叔的钱还上,正好还剩两块钱,听说今天黑夜还有大震,谁知道是啥结果,我寻思买上一个罐头,让娃娃们尝一尝,就是万一有个啥,也不枉来世上一趟。”父亲的声音很低,也很沉重。
我听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大震可能又要死人的。
母亲哭了。
父亲把两个弟弟和妹妹都从睡梦中推起来,用筷子夹起罐头瓶里的苹果块每人一块,轮流着喂我们几个孩子,我因为知道了这是最后的晚餐,眼泪拌着罐头,到底是什么味道一点都没有吃出来,到了最后,父亲用小勺喂我们喝罐头水,我才稍微觉出了一点点甜味。
两个弟弟和妹妹在睡梦中吃东西,东倒西歪的,吃完最后一口就又钻进被窝里睡觉去了,还有最后一勺罐头水,父亲递在了母亲的嘴边,母亲撩起布衫的前襟擦了擦眼睛,伸出手来挡了一下,对父亲说:“就最后一口了,你喝了吧,那年我在城里二姑家还吃过一次罐头呢。”
父亲端着小勺的手被母亲推回来,停了一下又伸在母亲面前,母亲还是遮挡着,并用手推了一下父亲的手,父亲没有抓稳小勺,把罐头水洒了几滴,母亲的脸马上就沉了下来。
“不是和你说过了吗?我在城里吃过罐头,剩下一点点罐头水了,让你喝你就喝了,推来推去,真是的!”
父亲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小勺支在自己嘴上,“滋溜”一声吸了一口,抬起头来对母亲说:“还有一点点,你喝点吧。”
母亲又哭了。
后来我就慢慢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睁眼,立在板凳上的那个烧酒瓶子还立在那里,我知道夜里没有地震,我们还活着,便兴奋地穿上衣裳正要出去,听见母亲在外面正在责怪父亲,“你说你这个人,听上风就是个雨,风风火火卖了一件小羊皮皮袄,看你今年冬天还穿啥?罐头,不就是嘴上香一香,屁股上光一光,顶个啥用?再说,娃娃们盍睡打盹的,连个啥味道也没吃出来,你说你干了个啥事?”
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咋就不震呢?”
【种玉蓝田】
听得见的感动
蓝狐
朗先生习惯在傍晚时分临窗眺望,他的窗外有一座桥。他是摄影记者,他喜欢看桥上的风景,人,或者是车;行走抑或驰过,都是流动的美。
看得久了,朗先生发现,每当桥上的灯盏燃亮了以后,总会有一个身影慢慢来到桥上,依着桥栏,凭空翘望。他甚至不会挪动半步,只定定地站在那盏似乎早已经约定好了的灯下,直到人影皆无,车影渐淡。
“他是在等谁呢?他是在翘望什么?”朗先生揿动快门的手几次停下来,心里在反复追问。然而,他问过了飘落黄叶的秋,又问过了新蕾初绽的春,那个身影依然如期出现。朗先生还有他手中的相机,为之好不困惑。
在那座桥的北侧,时常,朗先生还会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手执一把竹笛,动情地在吹奏。朗先生听得出来,每晚,他吹奏的都是同一支曲子《风之誓言》。许是吹奏得时间久了,他的技法已很是娴熟,就连短暂的停顿、中间的换气、指法的力度,也象是被程序设计了一般,精准得让人惊叹。
“可是,能不能换一支曲子,免得让人听得厌烦。”朗先生这样想着,匆匆跑下楼去,来到桥边,把自己的心愿跟中年男子说了一遍,他还说:“我喜欢听《空谷幽兰》,可是许久没有听到了,你如果能行,我可以给钱……”中年男子摇了摇头,看了一眼站在远处那盏灯下的那个盲人,再次吹起了他所熟悉的《风之誓言》。朗先生很是不解,看了看中年男子,又看了看远处那个已经熟悉了很长时间的身影,怅然若失地返回到家中。那一晚,他俯在窗前,向外凝望了很久……
一个雨天的傍晚,在外归来的朗先生刚刚走上桥面时,惊讶地发现,那个盲人居然毫无遮掩地站立在那盏路灯下,他的身旁还有不知是谁给丢下的几枚硬币。雨水,一滴一滴自他的发尖划落下来,他依然双目微合,面向远方。朗先生一步一步走上前去,拉过他一只手来,将伞撑起在他头上。他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随即又平静下来;那被雨水割裂了的灯光,悄然地在他的面庞上勾画出几丝暖意。
氤氲在风中的时光依旧在吹,飘散在风中的心事依旧在交织,在纠缠,而那个伫立在桥栏边的身影依旧如期出现,那一曲唱叙给岁月的誓言依旧响彻在耳畔。转眼已是夏季了,已然习惯了这些的朗先生已开始把关注的视角转向了别处。
大约是在半个月后的一天傍晚,朗先生为几位友人送行后偶然来到桥上。就在他逐渐走近那个盲人的时候,只见那盲人慢慢地转过身来,随手拿着一把雨伞,冲着朗先生说道:“好人,谢谢你!你来了,这伞该还给你了!”朗先生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问:“什么?我,你怎么知道是我?”“你的脚步,是你的脚步告诉我,你就是那个好人!”朗先生愣怔了,一边下意识地接过雨伞,一边用力地抓过他的双手,握了又握。
远处,一曲让朗先生久违了的《空谷幽兰》的笛音恰在此刻响了起来。他拉着他的手,不由得向桥头望去,但见那个中年男子正手执竹笛,在倾情地吹奏……
【杨柳依依】
都市夏夜流萤
杨邹雨薇
晚饭后去湘江边散步,只想欣赏一下湘江夜色,感受一下长沙的心跳,不料,在绿化带附近,被一只流萤闯入视野,让我大吃一惊:这都市中心的流萤来自哪里?它只身单影,会不会十分孤独?看它在绿化带上飞来飞去的样子,便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
来长沙读高中之前,我一直在生活在潇湘二水交汇处的乡下。村南是田野,村东村西都是菜园,村北是河流。去村西的菜园,要经过一条溪流,那就是柳宗元笔下的石涧,上面有两座古石拱桥。
儿时的夏天,由于中午太热,爷爷奶奶常常早晚出去干活,而父母在外地务工。每天放学回来,去菜园或田野找爷爷奶奶拿钥匙就成了我的习惯。如果是往田野上走,清风会送来缕缕稻香;往菜园里走,则会闻到一股果蔬香味。无论是到田野或菜园,我都先要大声呼喊,听到爷爷奶奶的应答之后,才循着声音找去。那时候,月光如水,有萤火虫在附近飞来飞去,仿佛要跟空中的星星争辉。走到菜园,特别是豆角架和丝瓜棚下,萤火虫比较多,由于人的惊动,它们会急速飞离,让人感觉到“流萤”一词的贴切。
对于农家来说,萤火虫是不受欢迎的。因为爷爷奶奶每年春夏之交种西瓜、丝瓜、南瓜等作物时,要往幼苗上洒火灰,以防止萤火虫蚕食瓜秧。而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萤火虫是很好玩的伙伴。孩子们喜欢捕捉萤火虫,在父亲的示范下,我曾学习两种捕捉流萤的方法,一种是用垃圾袋系在铁丝做的圆圈上,再把它固定到一根短小的竹条上,当成捞网凌空捕捉;另一种是空手抓流萤,动作很简单,人站在夜幕里一动不动,待萤火虫飞近时,右手突然出击,先是用手掌扫出去,待接近流萤时变成握拳,把它捕捉到手心,然后把它们装进透明的塑料瓶,仿佛是一支小手电,摇晃照射,特别有趣。如果有小伙伴们一起竞赛,那场面更是有趣。记得有一次,我站在村前的溪水边等奶奶洗猪草,看流萤在水边飞舞,感觉很有一种 “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余光照水飞。”的意境。
其实,如果只是坐在那里或躺在那里静静地观望流萤,看它们在星光下和蝉鸣中来来去去地飞舞,也是一件乐事。天上星光灿烂,地上流萤闪烁,中间凉风习习,交织成乡间独特的风景线。微蓝的天空上有星星在闪烁,幽暗的夜幕里萤火虫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闪烁的星星衬托起忽明忽暗的荧光,再加上虫子的呢喃来伴奏,顿时有了几分诗意。有晚风轻拂,夕露沾衣,更有河汉清浅,皓月千里,怎不教人如痴似醉?
岁月匆匆,人生如梦。转眼间,我已长大成人,来到省城求学并扎根于斯。长时间在外,偶尔回去探亲,就发现爷爷奶奶渐渐老了,感觉乡情乡音渐渐淡了,唯有那乡愁反而越来越浓了。
而今,在都市里邂逅一只流萤,如同邂逅一个命运相似的漂泊者。我不知道这只流萤来自哪里,但明显嗅到了它羽翼上沾着的熟悉而温暖的泥土气息。想起它从遥远的乡下,振翅飞翔到这都市的中心,我十分钦佩它的胆识与勇气,甚至忽然为它的安危感到担忧。我在想,它为什么不是结伴而行呢?为什么要临水而翔呢?想了一下,忽然明白:就算它是一个负气出走的孩子,一定找得到回家的路。就像我们这些外来的漂泊者,无论轻松自如或身心疲惫,也依然惦记着老家门口的那盏路灯。
是的,很多时候,我看见家门口的那盏路灯在渐渐缩小,最终变成一只流萤,变成一支流萤电筒,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诸子一家】
生死觉悟
高洋斌
第一节 初次偶遇
山村的早晨,空气格外的好,深深的呼吸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飞了起来。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的人大都与世无争,思想单纯。可是就在今天,一对青梅竹马的青年即将离开这里,去往大都市迎接新的挑战。因为他们被同一所重点大学——觉悟大学录取了。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惊动了一直默默无闻的山村。录取的两个人,男的叫李梓风,女的叫樊晓雨。
李梓风与樊晓雨从从小一起长大,是长辈心理默认的娃娃亲,也许是受了大人们影响,李梓风与樊晓雨从不为彼此的特殊关系感到困惑,相互都觉得一对异性朋友在一起很快乐。两人一起看日出、看星星、看月亮,几乎天天都呆在一起,并不觉得厌烦。经过十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他俩被同一多所重点大学录取,不知有多高兴。告别乡村父母,坐上去往大都市的火车,看着两边的树木向后走去,心里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正当梵晓雨靠在李梓风的肩上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时,看到从未见过的高楼大厦时,这时,一小对青年男女朝他们走了过来,看他们的穿着华丽,男的帅气英俊,女的高贵优雅,一看就是天生的一对。跟李梓风和樊晓雨的穿着打扮形成天壤之别。突然,新上车的女孩面向她身边的男友说道:“老公,这是我们的座位,在这里。”说着,女孩的脸上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这真是天使的笑容。也许是异性相吸的缘故,或者也为女孩一句“老公。。。。。。”的原因,樊晓雨无疑是被吓着了,在在来自相对贫穷落后的山村的樊晓雨心理,这个女孩的言行举止太大胆了,下了她一跳。
樊晓雨转过脸去望着自己从小青梅竹马的李梓风,只见李梓风目光斜视着那个男孩,半天不说话。樊晓雨轻声问了一句:“梓风,你怎么了?”李梓风半天回过神来,说了一句:“没什么”,然后望着窗外。樊晓雨只是哦了一声,便也转过头去,望着窗外,说不出为什么。只是一向细心的她此刻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一直坐在李梓风与樊晓雨对面的青年,也许感觉到了此刻气氛的异样,突然对自己身边的女孩说:“让你坐飞机,你不听,现在好了,人这么多。”小女孩笑着说:“我好喜欢坐火车,坐火车跟你在一起真好。”说着靠在了男的身上,顺手从裤子里拿出一款手机,玩了起来。男孩翘起了二郎腿,听着音乐,喝着李梓风与樊晓雨都不认识的饮料。
此时,李梓风与樊晓雨的心里都不平静,樊晓雨的裤子里装着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她也想有一个手机,那么漂亮,亮晶晶的。可是,可是她做不到。樊晓雨回头望了李梓风一眼,不知不觉的靠得更紧了,想说什么又说不出口,李梓风心里想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李梓风假装什么也听不见,没有对樊晓雨说一句话,只是望着窗外,不知道在看着什么。对面的青年男女有说有笑,似乎完全不在乎世俗人的想法。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对面坐着的是让他们一生又爱又恨的人,他们四人的未来在此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一辈都不会忘记对方,注定要生死相随。
【飞鸿传书】
爆米花,儿时最美的“花”
乔加林
中午下班回家,还没到小区门口,就听到轰的一声,寻声望去,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小区大门北边爆米花,五六个大人小孩站在旁边嘻嘻哈哈。这久违的一幕,那香甜的味道让我思绪翩然,儿时爆米花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农村物质极度匮乏,对于儿童时代来说,零食成了我们的奢侈品。不像现在的孩子各种零食应有尽有。记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零食都是来自地里,像黄瓜、西红柿、辣萝卜、胡萝卜、爆米花、炒黄豆等等。
爆米花是冬天里我们农村孩子最期盼、最流行的零食,一锅爆米花节省着吃,能吃上一个礼拜呢。在冬天里,男女老少站在晒场上等待爆米花出炉的队伍排得长长的,有的用缸瓢盛玉米,有的用大茶缸盛玉米;有的拿着布袋,有的挎着篮子……这是农村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每到冬天,我们村的老孟就会挑着风箱炉灶和黑黝黝的爆米花机从前庄来我家晒场上爆米花。老孟头戴雷锋帽,穿着一件被焦烟熏得油亮亮的军绿黄棉袄,腰间束着黑褐色的围裙,在我们家晒场上放下担子便慢条斯理地摆开阵势。
老孟通常都是把爆米花机架在我家草垛朝阳的一面,一是挡风,二是取暖。在我家麦草垛扯上一大把麦草引火,生起火炉,架上烧得黑黝黝的爆米花机,再把长布条袋子拉伸好,爆花机两头窄,中间高高鼓起,第一锅都是免费给我家爆米花。一是我们家的玉米瓤免费给他烧炉灶,二是随着爆米花的响声吸引人们前来爆米花。冬日里,老孟挑着爆米花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最热闹、最开心的地方。
老孟架好爆米花机,我把一大茶缸玉米递过去,老孟把茶缸里的玉米倒进爆米花机肚里,把铁罐子盖好,拧紧,再把木柴塞进炉子里点燃,一只手匀速地转动着爆米花机的手柄,一只手拉着风箱,还不时地叫旁边的人往炉里添加玉米瓤或木柴,炉上的火焰在风箱的鼓动下,欢快地亲吻着爆米花机的大肚子,也映红了老孟黝黑的脸。随着第一锅爆米花的响声,不一会,就招引好多大人或小孩端着玉米或大米前来,让原本宁静的村子热闹起来。有的家长不想爆米花,小孩子就开始央求父母,如果父母不同意,就开始哭闹,直到大人同意为止。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爆米花就是农村娃娃脑海里最为绝妙的美食。
在寒风中,熊熊炉火照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虽然冰冷的寒风一个劲地往脖子里面钻,可是孩子们的脸上却绽出了春天般的花朵,心里盛满了收获的期待,荡漾着爆米花炸响的欢乐。孩子们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着不停旋转的爆筒,有的相互嬉笑调闹,但心里都在急切地等着、等着……老孟一手拉着风箱,让炉灶内柴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一手顺时针摇着米花机,身子不紧不慢地一仰一摆,似乎在考验孩子们的耐心。
孩子们歪着头望着爆米花机时针表,眼睛盯着老孟的举动,等到他做逆时针摇转时,伙伴们知道要“开炮了”,女孩子有的跑得老远,有的捂着耳朵……只见老孟用脚猛地一踩闸门,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一股蒸汽带着热浪升腾起来,无数爆米花一骨碌飞进了张着大嘴的长长的麻袋里,空气中顿时弥漫着玉米花的甜香,爆米花的香气缕缕飘来,晒场四周都氤氲着浓郁的玉米的醇香。大伙都皱起鼻子,贪婪地嗅着空气中淡淡飘散着的米香。“馋嘴”的孩子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窝蜂似地围上去争抢掉出袋子的爆米花。他们闪亮着双眼,飞快地搜寻着飞落在地的爆米花,捡起一粒粒香甜可口的爆米花,顾不上吹掉浮尘,便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还来不及细嚼,甜而酥脆的爆米花便化到了肚子里。女孩们行动稍慢,往往很吃亏,没有抢到的不甘心地哭闹起来,有的男孩子就会把自己捡拾的米花送到女孩子手上,有的小伙伴在排队等到自家爆米花的时候,就已经吃得饱饱的,衣服口袋塞得满满的了,满晒场上都飘荡着孩子们幸福的欢笑。
时光荏苒,岁月如河。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很少见到爆米花了。儿时的爆米花,缕缕清香中夹杂着童年幸福的味道,已经永远沉淀在我的心底!
在文字中寻找快乐
苏作成
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是文字。若是没有文字,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一种怎样的形态呢?我真不知道。
上小学前,姐姐就教我识字。上一年级时,我就认识了好些字。人家看连环画,我也会在一旁偷偷地津津有味地看。起初,书里的文字,我还有很多不认识。渐渐地,随着识字的增多,小人书里的大半文字,我就认识了。如此一来,我对看书的兴趣就越来越高。
那时,我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若想买小人书,父母绝不会支持。上学后,我有个同学,他外婆与我们是邻居。他住在他外婆家。他父母在省城工作,时常给他寄小人书来。由于经常看书,他比其他同龄孩子懂得的东西更多。我对他十分羡慕。对看书已经很有兴趣的我,就经常到他那里去。他若是看小人书,我就会站到一旁看。那样,我在他那里跟着他看,竟然也看了好些小人书。只是在他那里看,确实有些不自由:有时他看得太快,我就是没有看完,他也不会管我。有时我若看过了,他若没有看完,我也不敢催他看快一些。
随着看书的增多,我对文字越来越敏感。我喜欢诵读老师教的古诗、古文和现代散文。虽说我普通话水平差,但我仍然读得津津有味。那时我记性好,读三四遍,一篇几百字的古文就能背下来。我还能背一些优美的现代散文。
也许由于对语言的这种迷恋,我特别喜欢优美语段和优美文章,我常常将优美语段抄到一个本子上。对于抄的那些优美语段,有时我也会拿出来朗读一会儿。
后来,我写的作文常常受老师表扬,有的文章还被老师推荐为班里的范文。这对我的鼓舞很大,我对语文的学习就越来越感兴趣。除了学好课本知识,我还尽一切努力借课外书看。我养成了习惯,无论借谁的书,我都会及时将书上的优美语段抄到本子上,有时还会写心得体会。
我对优美文章的喜爱,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看过的书较多,我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太粗俗。这种认识,又进一步促使我下功夫多看书。
到了如今,我仍然还是特别喜爱看书。有时听到女儿朗读古文,我也会产生朗诵美文的冲动。我还与她一块儿朗读过古诗和现代散文。
鲁迅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行美以感目,三也。”贺拉斯说:“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炒,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可见要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也绝非易事。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我愿意永远沉溺于文字的美里,我也会继续努力在阅读中外名著中前行,我也会继续在优美文字中寻找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快乐。
【岁月悠扬】
父亲是个“小气鬼”
王建强
一枚咸鸭蛋,就是他最好的菜了。他一大早把咸鸭蛋在缸沿边磕开个口后,早晨吃,中午吃,晚上还吃,一根筷子在鸭蛋里轻盈地拨拉着,既可以下酒,也可以下饭,可谓一举两得。
“您平时就不能大方一些,您感觉不到别人都在笑话我们一家!”上了中学的我,忍不住向父亲发牢骚。
他淡定地说:“做人呐,该小气时就得小气,该大方时,才能大方……”
“我就从来没见您大方过!”我有些怨恨地粗鲁地打断了他的话,转身走了。
父亲尴尬地站在原地,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但我仍然不能容忍他一整个夏天穿着一件满是窟窿的汗衫。我已经是大姑娘了,把面子和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不惜为此伤害和父亲之间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出嫁的那一天,父亲在腰间摸索了好一会儿,把紧握着的手,放在我的手间。他抽手后,我低头一看:是两百块钱。他羞愧地说:“孩子,你别嫌少,家里只有这么多钱了!”他的话,我信!我忍住泪,冲他笑了一下,这两百元钱,就是我全部的嫁妆了!
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回一趟娘家看望双亲。父母一天天一点一点地变老,就像秋天的树叶在寒风中颤抖。唯一不变的是父亲的小气,他依旧穿着破旧的衣服,我给他的钱不舍得花一分,买给他的衣物,他都让母亲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箱子里。
一天,孩子感冒了,和母亲在电话中聊天时,无意间告诉了她。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敲门。我打开房门,没想到竟然是父亲。
“爸爸,您怎么来了?”
“你妈妈不放心,让我来看看孩子!”秋季的早晚,寒风萧瑟,他竟然满头大汗。
“您是怎么来的?”我赶紧把父亲拉进屋里,递了一块毛巾给他。
“我,我骑着三轮车来的!”他气喘吁吁地说。
父亲居住的村庄离我的住处,足有八十多里路。他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竟然是一脚一脚蹬着三轮车来的。
我心疼地埋怨道:“孩子只是感冒罢了,您用不着大老远来看他。再说了,您就是来,也要坐公交啊!您这么大年纪了,这近百里的路,累着您不说,要是路上出什么意外,可如何是好呢!”
“不累,不累,我干了一辈子农活,骑个百十里路,就像玩儿似的!”
“是心疼那几十块的车票钱吧!”我一下戳中了他的软肋,“您先坐着,我给您做早饭去!”
“你不用做饭,我已经吃过了!”他拉住了我的手臂,“我凌晨三点起的床,吃了一张煎饼,然后就赶过来了!”
我看了一下时间,来一趟城里,他整整骑了三个多小时的路。我可敬可亲又可怜的父亲啊!我不顾他的反对,下了一碗鸡蛋面,强制着他吃了下去。临走,他竟然强行留下了1000元钱,让我给孩子买点吃的。
再回娘家,我忍不住数落母亲:“现在日子都好过了,您就别让爸那么小气了!”
母亲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谁笑话你爸小气,你都不能笑话他!在我们村里,你是第一个大学生,你好好想想,当时乡邻都不舍得把钱投到孩子的学业上,和你同龄的孩子最多只上到初中就不继续上了。只有你爸,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一路把你供到了中学、大学……你见过这样小气的父亲吗?”
我听得面红耳赤……
那年高考,我欠父母一个拥抱
李钊
高考已离我过去十余年,但我始终记得那年高考结束,父母守在考场外焦急等候的身影。我走出考场后,一言不发,父亲也不敢多问,远远地跟着我走回家。回到家后,我将自己关进房间,始终没给父母一个拥抱。
父亲心中一直有个大学梦,因为家贫,高一未读完他就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奶奶是最知晓父亲心思的人,她说服了爷爷,跑到亲戚家好说歹说才借来学费,让停学一年的父亲重新读高中。可世事弄人,在父亲参加高考的前一个月,奶奶因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发挥失常,没能考上大学,最后回到乡中学当代课老师。
大学梦一直藏在父亲的心里,延续到我的身上。知道我的英语成绩不好,父亲用微薄的工资为我请家教,想尽办法给我买教辅书;为了让我好好学习,父亲把家里最大的房间让给我,给我买来书桌和台灯。而母亲,知道我因为压力大而睡不好,听闻医院来了一名中医,特意排队两个多小时,为我开了七剂中药。
那个夏天,全家所有的重心都围绕着我。一个寂静的夜晚,我偶然听到父母的小声对话,母亲说:“儿子考上大学,第一年学费就得不少钱,刚买了房子,给爸看病也花了不少钱,家里已经没钱了。”父亲的声音传来:“钱到时去借,借不到就把房子卖了,儿子的前途最重要。”那一刻,我默默许下心愿,等高考结束,要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他们为我付出。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坐在考场里,本以为复习得很好,可原本会的题都做得磕磕巴巴,不断怀疑自己演算的答案,甚至觉得这次高考我将以惨败告终。每一场考试结束,我都用沉默来回应父母急切的目光。
该面对的终究要面对,在父母连续敲几次门,催我吃晚饭时,我走出房门,告知父母我可能考得不好。我看到了父母脸上的失望和藏起来的伤心。父亲拍拍我的肩膀说:“儿子,没事,成绩不是还没出吗?说不定会有惊喜……”那一夜,父亲和我不停地说话,说着说着,眼泪不听话地滑落下来。
两个多月后,父亲送我到一所本科院校报到,他拉着我在校园里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对我说:“儿子,你比爸强,考上大学了,恭喜你。”离别时,看着父亲苍白的头发,我很想给他一个拥抱,可当我犹豫着走上前时,父亲已坐上班车,对我挥挥手:“快点回去吧,好好读书。”
家庭账单的幸福变化
武华民
下班路上,我接到女儿的电话,问何时能到家,女儿和妻子等着我一起去健身房。
姑娘爱美,上班后一直重视健身。妻子平时上班很忙,没时间健身,年初退休后到健身房办了年卡,请了私教,每天坚持进行器械和长跑训练,用她们的话说,是进行强肌和减脂训练。我看她们并不胖,但她们自己感觉需要减肥。在近期健康检查时,我的血脂、血糖等数值已达或接近正常峰值,医生建议先不吃药,调节饮食,加强锻炼。于是,我也办了健身卡。我们家每月健身要花费两、三千多元,健身成了我们一家三口今年的共同习惯。
我们家近期在健身上消费支出较多,而同事唐雪则对健康食品和智能产品情有独钟。一大早她,唐雪就晒从网上订购的绿色水果、蔬菜等。她手机下单的牛油果、猕猴桃、蔬菜等生活用品,很快就送货上门了。周末,唐雪在多个电商平台,给一岁的宝宝凑单采买做辅食的生鲜蔬菜,免去了开车带娃去超市采买的麻烦了。“100元包邮”“一小时送达”。唐雪说,消费体验太好了,每次上网买菜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月她们的家庭消费四千五百元。“智能化”已成了她们家消费趋势,手机控制起夜喂奶的“小夜灯”,连接手机24小时观察儿子的摄像头,播放儿歌的AI智能语音终端,用来留住儿子影像资料的手持云台相机……用了七千六百多元。生活中日新月异的智能产品,让育儿期的唐雪感受到了细节升级带来的幸福。
每周一吃过早饭后,家在沈阳的李健都会去果蔬超市买一盒12个装的笨鸡蛋。“农村散户养的笨鸡,鸡蛋摊饼最好吃。”一说起附近的蔬菜新鲜、肉蛋,李健门清。李健退休4年,儿女在外地生活。生活条件好了,他与老伴儿的消费观念也变了,舍得为自己花钱。“吃东西既要绿色、养生、健康,还要口味好。”旅游则是李健老两口另一大开销,平均每年约2万元,餐饮和旅游支出占他们收入的40%左右。他老伴常说:“趁着能走就多走,等走不动时就来不及了”。他们从沈阳出发,初夏开车去丹东吃黄蚬子,秋天去本溪看枫叶,冬天去辽阳泡温泉。除了省内,李健老两口还去过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疫情之后,国内交通、住宿便利,两人坐高铁境内游,女儿帮着报团去风景区游玩。
统计部门持续十多年对我国居民消费进行跟踪观测发现,十多年前,家电还是普通中国家庭消费的顶流产品,2019年开始,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随着脱贫政策显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蓄力爆发。从十年前家庭消费账单的前五名看,产品型和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1,到了2015年,占比已到3:2;2020年又调整到2:3,家庭消费逐渐形成从具体的温饱、购买产品到购买社会服务的升级。去年底以来,旅游、保健和教育成为家庭消费新的“三驾马车”,中国普通人的家庭消费,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普通家庭消费理念、结构和方式的变化,反映出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建党100年来,无数人团结奋斗、牺牲奉献,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由满足温饱性向质量更高、需求多元化的个性化消费转变,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这也是中国强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诗海泛舟】
红船揺
林振宇
揺啊揺
你从公元一九二一年七月起锚
不惧夜黑 不怕暗礁
高扬起解放全人类的帆樯
辟出一条前无古人的航道
朝着光明的彼岸
揺啊揺
红船哟
一只小小的船
却载着宏大的使命
你从嘉兴南湖起锚
顺着历史的潮流
乘风破浪 一路领跑
航路漫漫 烟波浩渺
你无畏浪浊风哮
一往无前 百折不挠
渡过万水 飞越千山
终于从苦难的历史深处
揺出一个新中国
揺出一幅锦绣中华多妖娆
红船哟
你是旗帜
你是形象
你是航标
你载着十四亿中国同胞
领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红船哟
揺啊揺
……
一道菜(外二首)
季官伟
今天,我不再附在你的耳边
絮絮叨叨地说很多情话
今天,我想做一道菜
以庆祝
顺便把空泛做成殷实
每一道菜里
都凝聚着我的心血
每放一勺盐
都力求点到为止
每一次翻炒
都精准地拿捏着火候
力求入味
更
入你的心
至于
好不好吃
你说了算
路囗
路囗
是用来选择的
他
从来不给彷徨任何机会
每一个指向
都有绝美的风景
欲罢不能那种
而你,或者我
却只能坐拥一处
即便稍纵即
生命之光
是生命之光
打开黑暗之门
为良知引路
是生命之光
泅过血河
为正义引路
是生命之光
唤醒清脆的鸟鸣
为春风引路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