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百合

战地百合 ——谨以此献给逆行而上的医务人员 作者 : 小桥流水(原创) 朗诵:南飞雁   有这样一种花 她淡雅洁白 清新而美丽 有这样一种花 她开在田野 也开在战地   当疫情袭来 她坚强如钢 在疆场屹立 在没有硝烟的战争里 她就是赤胆忠心的橄榄绿 硝烟散去之时 她守在患者的床旁 送医 送药 送去温柔的话语   口罩遮住了天使的容颜 防护服裹住钢铁般的身躯 战地百合 你无怨无悔 春风化雨 芬芳的气息 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盛开的百合 你开在春天 也开在四季 白衣天使 你行在风中 也走在雨里   负重前行需要的是勇气 责任和担当是永不熄灭的火炬 美丽的百合 你永远 盛开在祖国的神州大地 (2020.2月)  

七天文友抗疫诗朗诵系列(1)

【七天按】连日来,生活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华人华侨们除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为祖籍国抗击疫情出钱出力采购物资外,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们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在心灵上、情感上支持祖籍国。七天文汇园是七天传媒作者发表作品的百花园,最近几期,连续发表了部分文友的抗疫作品。除了书写,大家还希望把作品朗诵出来,用另一种形式致敬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的坚守者。为此,七天文学社洪田社长还提议成立了一个“七天文学社艺术团”。2月23日,“艺术团”部分成员进行了诗歌朗诵,七天传媒编辑部对每一部作品进行了加工,制作成视频,在七天Youtube、Twitter、Facebook 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以系列形式播出,敬请大家关注,欲参与本栏目的文友请发邮件联系七天文学社[email protected],无论是发表作品还是朗诵散文诗歌,无论是自己的作品还是选择他人的作品,均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抗疫,我们并肩作战! 远隔重洋,心在一起!   封城   作者:陆蔚青(蒙特利尔) 朗诵:朱九如(蒙特利尔)   (该诗首发于2020年2月13日出版的第683期《七天》报) 封城,因为渺小而强大的病毒 一座,两座,八座 人们在城里自我隔离 城市突然空旷了 美丽的街道如此冷清, 像空镜头,有人说 像在某个电影中。人们站在 窗前,相互望。有人吗? 有人向着天空喊,有人吗?   奋斗了漫长一段路之后 我们被迫停下脚步 停下脚步,在2020年春节 整个中国,被迫自我封闭   围城里的人,在自救,在寻找,在呐喊 城外的人,在鼓励,在驰援,在奋斗 我们人类,渺小而强大的人类 加缪笔下的故事,再次发生   我们曾经那样自我,有时 甚至宿命,甚至哭泣 悲哀,发出绝望的叫喊 然而人类,不会屈服   于是,星火燃烧 重症和呼吸医生 在年三十抵达,他们是 最后一班停靠武汉的火车   还有在曙光中走向飞机的军医 铿锵玫瑰,坚定脚步 有人说哪有什么天使 只是一群孩子换上身衣服 就去与死神抢人   于是我流下泪 为那些与疾病搏斗的人 那些自我隔离的人 那些与死神抢人的人 那些前赴后继的人   人类的爱意,是光辉灿烂的羽翼 什么也无法将它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2月22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4) 洪田 孔子之后的儒学传承 孔子去世之后,其弟子纷纷自立门户,招收弟子。《论语》中记载,曾子、子夏、子张等都开办了自己的学校。他们之间的理念不完全相同,《论语》中也有所反映。 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需要格外关注。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前402年)成人后的老师,子思的弟子是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的老师,因此,孔子之后曾子这一学派成为儒学的正统,成就了后来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孔孟之道”。子思提倡“五行”学说,孟子的弟子邹衍将这一学说发扬光大,遂成一家之言。 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家是荀子(大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的思想和传统儒家思想有较大的差距,从《儒效》、《天论》等文章中可见一斑。在《儒效》一文中,荀子将孔子所崇敬的周公作为儒家的开山派人物,这和其他学者截然不同。通常人们把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比,来反映二人的不同。其实这只是他们思想不同的一个方面,而且对此人们有些误解。荀子提倡“性恶论”,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化的重要性(见《性恶》一文)。孟子提倡“性善论”,并不是指人性生而善良,而是指“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见《孟子・告子(上)》),即人性是可以变得善良的,从另外的角度阐述了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荀子在《非十二子》一文中对于子思、孟子这一学派进行过批判。他反对子思的“五行”学说,反对“天命”,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是名唯物主义者。孔子盛赞鬼神之德,但秉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赞同“天命”说。荀子的思想与此不同。因此,在一些学者看来,荀子难入正统。荀子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演变,可以看作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结合体,以求在道德治国和法律治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孔子和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较孔子年长,和孔子几乎是同一时代的思想家。老子是周朝的史官,属于官方学者,有机会接触到民间学者不易接触到的历史典籍。孔子是一位民间学者,他要研究古代的文献典籍,研究夏、商、周的礼仪演变,需要四处收集资料,周朝王室的图书馆自然是他要去的地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了孔子和老子的一段对话,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那时的孔子应该还是一名踌躇满志的中年人,老子作为一名长者对他提出了一些言行举止方面的忠告。孔子在当时受到一些学者隐士的讥讽,在《论语》中已经有记载。老子对于孔子的劝诫和这些隐士学者有相似的观点,从《道德经》一书中不难发现老子的这些主张。孔子对于老子的评价,有些模棱两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从这段记载中,很难说孔子从老子那里真正学到什么学术方面的知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指可以给自己提供些许正面或反面借鉴的人。后人有时称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当是相同的含义。《庄子》一书中也有老子和孔子之间的对话,我更乐意将这些记载看作寓言故事,而非史实。(未完待续)(2020年2月)   【鹏翔万里】 回家过年 贺鹏 人肉我?顾青看见群里有人要人肉她,一下就怒了,猛地站起来,把手机重重地摔在沙发上,扯开嗓子可劲地骂。宣泄了好大一会儿,她的情绪才逐渐平缓了下来。心想,老娘不就是一个开小饭馆的吗?还怕你们人肉? 顾青捡起手机,打开微信,翻到小区的那个业主微信群,只一会儿的工夫,就有几十条聊天记录,有声讨她的,也有提供信息的,话都很难听,说是年三十那天,看见快餐店门前有一辆“鄂A”的武汉牌小轿车,她这个老板自然就成了小区唯一接触过武汉人的人,也成了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嫌疑人,所有业主都要人肉她、隔离她。 顾青一下就傻了,年三十那天,的确在快餐店门前停过武汉牌子的车,在武汉肺炎蔓延的关键时刻,一旦和武汉沾上边,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她很害怕,但也很生气,难道武汉人都成瘟疫了?面对武汉人,人们怎么一点善良都没有呢? 顾青二话没说,直接加了群主好友,她想把事情尽快说清楚,顺便也替武汉人说几句公道话。 群主是物业公司的副总贾建国。 贾总直接发起了语音聊天,贾总说,群里许多人检举你,说年三十你家快餐店门前停过一辆武汉牌的小汽车? 顾青没有犹豫,说没错! 贾总一听就急了,你为什么不报告? 报告?为什么要报告?顾青很不高兴地反问贾总。 现在疫情这么紧张,所有人都在围堵武汉人,你难道不知道吗?这个武汉人在你店里吃饭了? 贾总的声音很大,顾青用食指在音量键的下端按了一下,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贾总说,你住哪栋楼?几单元几号?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要报告丰州疾控中心,对你进行监控或隔离。 顾青一听就来了气,你们有病啊? 贾总说,请你冷静,配合我们的工作。 顾青把手放在胸口揉了几下,说也请你相信我,我没有病毒,也没有接触过武汉人。 贾总说,那个武汉人不是去你店里吃饭了吗? 顾青说,他连车都没下! 贾总说,那你还记得那辆车牌号吗?现在去哪里了?我们要把这条线索提供给上级部门。 去哪里了?我也想知道,可我不知道啊!顾青突然一下爆发了,最后一句几乎是歇斯底里般地喊出来的。 贾总一听,也很不客气地说,你不要给我发脾气,有气一会儿给警察发吧,我马上报警。 顾青一听报警,立即就蔫了下来,她听说,只要接触过武汉人,相关部门说隔离就隔离了,那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事,她突然觉得自己很冷,浑身直哆嗦—— 她怕了!的确怕了! 她怕稀里糊涂地被隔离,于是,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咳嗽了两声,算是清理了一下嗓子,对贾总说,他又不是武汉人。 贾总一惊,怎么回事? 他是丰州人,只是在武汉工作,正准备回家过年,武汉却突然封城,他连夜开车跑了出来,好不容易回到丰州,可哪条路都不让他进城,武汉也返不回去,实在没办法,年三十晚上趁着天黑,从一条农村小道上七拐八绕才进了城。 贾总说,在武汉工作也算武汉人!抓他是为大家好,也为你好,你着什么急啊? 顾青一听又急了,说他是我儿子,你说我能不急吗? 你儿子?那他不回家跑什么?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他开着一辆武汉车,能回得了家吗? 他现在在哪里? 他的电话早没电了,好几天都联系不上,在外面吃什么喝什么睡哪里我都不知道!顾青边说边哭出了声。 一阵抽泣后,顾青又说,那天他进城时,在城郊看到“敢从武汉来,坚决打断腿”、“武汉返乡人员,禁止出入”的标语,把他吓得连小区的门口都没敢来,直接把车开到快餐店门口,我们母子隔着玻璃看了一眼,他就开着车走了。 贾总着急地问,住哪家酒店了? 顾青说,现在哪家酒店还肯要武汉人? 贾总立即说,他是丰州人啊! 顾青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他刚换成武汉的身份证。事情就是这样的,麻烦你在群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贾总心想,这娘们讲的到底是真的假的?万一出什么状况,谁来承担责任? … Read more

魁省历史上的极度惊悚新闻,为何至今并不广为人知?

1893年5月15日,加拿大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城的法文报纸《L’électeur》刊登了一条豆腐块大小的新闻,篇幅虽短,内容却极度惊悚,在当时的工业文明社会里引爆了一颗舆论的炸弹。 新闻原文 新闻的标题是《一名野蛮人被控食人罪》,整条新闻翻译下来是这样的:“一位住在圣马丁河内岸的居民坦承,因不堪忍受寒冷的冬天,为避免饿死而吃掉了全家其他成员,验尸官FaFard已介入调查。” 1893年的魁北克省,已经完成了工业文明的启蒙,最早建城的魁北克城已经存在了285个年头,加拿大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也已经有了251年的历史,和美国的纽约、波士顿比肩,是北美大陆相对比较发达的大城市。 读者熟知的白求恩大夫曾经工作过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就是在这一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一年,风靡北美大陆的北美冰球职业联赛开赛,蒙特利尔的加拿大人冰球队夺得了第一届的斯坦利杯。 当时的蒙特利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公认的文明社会里居然发生了灭门噬人的惨剧,这不啻于一个炸雷,立马引起了民众的震惊和社会的震撼。 而新闻标题中使用了“野蛮人”一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者都心知肚明指的是现在被称为原住民或第一民族的所谓“土著”。 第二天,也就是1893年5月16日,《L’électeur》进行了追踪报导,刊登了《自相残杀的完全真相》一文。文中说,这位犯事者并没有吃掉全家,而是只吃掉了自己的女儿。而事件被揭露,并非是罪犯自己承认的,而是由另一位土著居民看见了,告诉了别人后迅速传开。这一次的报导更加具体一些,但是和第一次有些出入。 《L’électeur》的连续报导吸引了所有媒体的关注,大家纷纷派出记者,四处打听有没有更劲爆的细节。1893年5月17日,蒙特利尔的英文报纸《The Daily Witness》对事件进行了具体但是颇为血腥的描述:“事情的真相是土著人父亲将女儿割喉,喝掉了血,不过没有吃掉尸体;而旁观的同族人因为极度惊恐,在寒冷中几近窒息。” 同一天,蒙特利尔的另一家法文报纸《La Patrie》也进行了报导,但是他们的报导说的还是“父亲吃掉了女儿的尸体”。各种眼花缭乱、互相矛盾的新闻让读者产生了困惑,有一些理性的读者产生了怀疑:“这则新闻到底真实的来源在哪里?会不会就是一篇假新闻甚至谣言?” 果然,5月18日,事情起了反转;《L’électeur》发表了几行字的声明,声明说:“我们的在Saint-Sauveur地区的以捕鱼和狩猎为生、并保留着传统习俗、被传教士听到经常讲Nascouapi语(一种原住民使用的语言–编者注)的读者,在读到近期的关于他们中一个族人因严寒饥饿而失去人性,在自己配偶眼前吃掉女儿的报导时,肯定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 “现在他们可以放心了,我们的编辑昨天已告知他们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5月19日,《L’électeur》刊登了一篇详尽的报道,声称事情已经有了真相,是魁北克城的总检察官提供的。这个所谓的“灭门噬人”事件在登上新闻之前,因为实在太耸人听闻,各类传言早已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官方经过正式调查,在假新闻播出之前就发现了事实的真相。 然后《L’électeur》在5月15日刊出的第一条报导,仍然只是来源于社会上的传闻,并非官方的调查结果;当本地的一位知道真相的牧师读了《L’électeur》的报导后,立即联系总检察官,要求他向《L’électeur》等媒体澄清事实。 这就是为什么《L’électeur》在连续几天发表新闻,最后又反转的原因。 5月19日《L’électeur》讲述的真实故事画风是这样的: “一个属于Nascouapi族的原住民家庭为了生计,在寒冷的冬天离开城市进入位于魁省腹地的原住民领地进行狩猎。这个家庭的成员包括一名男子、其妻、女儿及男子的父母。 “严酷的野外环境使女儿和男子的母亲很快去世并被埋葬,而男子本人也不幸染病;为了解脱困境,他的父亲决定独自一人继续狩猎以获取食物,而男子的妻子则留下来照顾男子。 “在男子去世之前,已经无可考证他与病魔搏斗了多久;但据后来知情的几个白人描述,他的妻子给予了他一个基督徒式的尽心尽力、不计代价的悉心照料。 “男子去世后,妻子在雪地里寻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男子的父亲;他们也遇上了上述几个后来知道内情的白人,一伙人在雪地里跋涉,终于成功地回到了位于北方的这个家庭的祖先们曾经生活的地方。 “这是一个悲伤、沉重却又值得称道的故事,因为它包含了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可是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播,居然变质成难以置信的灭门噬人的血腥恐怖犯罪,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可是有时也很恶毒。 “而不少人选择相信和传播这个根据谣言创造出来的耸人听闻的故事,也没有推敲和质疑一下这个悲剧中,在艰苦环境下蕴藏着的人的尊严和爱心。” 这个就是事情的真相!之后《The Daily Witness》等报纸也对此进行了报导。耐人寻味的是,《L’électeur》尽管澄清了事实,维护了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和尊严,却又画蛇添足地为自己进行了辩解:“如果说我们传播了错误的消息,让大家产生了负面心理,主要还是因为印第安人以讹传讹。错真的不在我们这里。” 也许就是社会上这种对原住民公然的歧视态度,使其他团体对原住民的负面新闻特别感兴趣;再加上当时通讯条件的限制,真相的澄清远远比不上谣言的传播速度。半个月后的6月1日,渥太华附近Shawville地区的报纸《l’Equity》对“灭门噬人”事件进行了报道,完全没有涉及事件的真相;过了三天,同样的谣言飞跃大西洋,登上了巴黎报纸《L’Intransigeant》的版面。 “灭门噬人”事件,被公认为是魁省历史上最早的假新闻,其来源成疑,内容暗晦,却又能迅速占领本地媒体的版面,还产生巨大的威力,甚至传到大洋彼岸的欧洲,这种情形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新闻环境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我们不妨看看这则新闻在1893年5月15号的《L’électeur》中处在什么样的一个位置:整个版面全部是小豆腐块文章,内容涉及政治、财经、社会、文化、广告、通知、告示、算命、黄历等等,乱七八糟没有分类,各种报道和观点意见混杂在一起,各类消息也都能大行其道,是否真实完全由读者自己判断。 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黄色的豆腐块即是这条新闻 这就象今天的我们打开手机,满满的也是乱七八糟的内容霸屏;最能吸引眼球的同样是惊悚、八卦等劲爆内容;一些消息经读者的手创造、编辑或者转发,瞬间就能传到世界上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时代还真是进步了。 但是除掉科技的因素,我们所经历的,不过是历史的重复;从猎奇的角度来说,人性真的是一点也没有改变。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2月15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正在发生的革命”(下) 步虚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美) 约翰·H·霍兰/著 上海实际出版集团   1984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多名物理学、经济学、理论生物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旨在以复杂性为研究对象的圣菲研究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研究所发起人之一盖尔曼在《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一书中,对圣菲研究所的宗旨有这样的表述:现代科学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沿着阶梯从基本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到复杂系统领域,探索兼具简单性与复杂性、规律性与随机性、有序与无序的混合性事件。 有人因为复杂性理论研究复杂系统的问题,就认为它还是属于系统论范畴的一种方法。盖尔曼则认为,贝塔朗菲在20世纪4 0年代提出的系统论思想从批判还原论出发,主张越是功能强的系统必须越有序,提出系统通过“中心化”而形成一个“愈来愈统一”的“个体”,因而过分强调了整体性原则,以致忽略了系统构成要素的积极作用。换句话讲,贝塔朗菲式的系统只是一种简单系统,复杂性观在它的视域内对经典系统论加以改造才达致复杂系统论。而圣菲研究所主张的复杂性理论把被经典科学的简化理性所排除的多样性、无序性、个体性因素引进科学的视野,借以研究能动系统的复杂的自组织问题。与此相关联,圣菲研究高度重视“混沌的边缘”这一原理,强调“复杂适应系统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运作得最好”。 所谓“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是由一些多元的或多主体组成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大量具有主动性的个体积极地相互竞争和合作,在没有中央指挥的情况下,通过彼此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而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有序状态。基于这样的思路,圣菲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思路是“多主体建模”,“非中心化思维”,由于它主要是从个体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所以又被称为“基于个体的思维范式”。 因此,圣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适应系统,其核心思想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的复杂性起源于其中的主体的适应性,正是这些主体与环境以及与其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它们的自身,同时也改变着环境。复杂适应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适应性,系统中的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不断进行着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各低层个体通过相互的作用、交流,可以在上一层次,在整体层次上涌现出新的结构、现象和更复杂的行为,如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聚合的形成,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属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萌芽时期,各种进化、适应性复杂系统层出不穷。1994年,约翰·H·霍兰出版了《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Hidden order, how adaptation builds complexity),为这些研究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总结。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作者几十年关于主体系统如何演化、适应、凝聚、竞争、合作,以及与此同时如何创造极大的多样性和新颖性等深刻思想的结晶。作为遗传算法和“回声”模型的创始人,霍兰清晰展示了复杂适应系统(特别是基于计算机的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特质,为经济学、生态学、生物演化和思维研究等领域的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宝贵意见。“所有试图理解现在称作“复杂性”之大综合的人们,将长期把它作为指路灯塔。” 就全球范围的复杂性研究而言,圣菲研究所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它是一个以圣菲为平台的流动的研究集体,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参与;另外,它是一个复杂性研究成果的综合集成地,为不同地域的研究者和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交流、融合、升华的平台。在许多人的认识中,圣菲研究所作为“群体智慧”空间,本身就是科学前沿涌现出的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被誉为世界复杂性研究的中枢,对全球范围内的复杂性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预言道,“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在今天看来,作为当代科学巨流中的一大浪潮,复杂性研究的势头在世界不同的地区有起有伏。但可以肯定的是,复杂性思维和方法是为弥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是对以静态和简化的研究方式为特征的经典科学的超越或深化,其革命性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2020-02-09)   【星光如许】 我在春天的芬芳里等你从武汉平安归来 许星 ◎中国最美的脸 消毒,扎针输液;抢救,观测记录。一个手势就是一次生死的博弈,一个眼神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忘记了清冷的街道,咳嗽的江城和阴霾密布的天空;忘记了千里之外家中年迈的老人,痴痴守望和牵挂的孩子;忘记了燕尔新婚的快乐约定;忘记了所有与病痛无关的人和事。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日把魔兽赶出身体的黑夜,还英雄城市一个强健的体魄。 说什么岁月静好,都只是一群执着的8090甚至00后孩子,换了一身天使的衣裳,在一片春风的阴影里忘我地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争和一路逆行,与英雄城市的英雄人民一起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用她们天使的翅膀,挺住武汉,为中国加油! 在摘掉口罩的那一瞬间,那些额头、鼻子、脸颊上深深的勒痕,让我揪心的疼痛和泪奔。在我和世人的眼里,白衣天使们这一张张最美的脸,就是战胜无情病魔的中国形象…… ◎一位丈夫的承诺 “老婆,你平安回来,以后的家务我全包了”。这是一个四川医生出征武汉前丈夫对她的承诺。 女人的心里比春天还温暖,她紧拥着丈夫,轻轻拍打着他的背,“没事,你放心。在家里好好照顾父母和孩子,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女人的眼圈红红的。丈夫的眼圈红红的。一起前行的男人和女人们眼圈都是红红的。期待和祝福在胸中流淌。 汽车已经启动,喇叭的鸣叫声如擂响的战鼓。“我该出发了”,她不忍地松开了丈夫紧紧拉住的手。“你安心去吧,武汉是个英雄城市,一定要把英雄的病治好。屋里有我,千万不要分神牵挂”。丈夫一点一点地松开了老婆的手,他强忍着泪花朝着南行的车队,一个劲地招手再招手…… ◎加油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你说你今年春节一定回来,回来陪我去人民公园,坐碰碰车、看动物世界,或者一家人围坐在烤火炉旁看鼠年春晚、做水果沙拉,给我讲长江、黄鹤楼和大武汉所有英雄的那些事。但我又失望了,妈妈,你不知道三天的守望其实远比这三年都漫长,黄昏的尽头只留下冷冷的站台和我孤独的影子,以及被我揣皱的大红奖状和这学期四个满分的优秀成绩。 我知道妈妈不是骗我。新闻里说,武汉肺部感染,英雄病得不轻,妈妈是江城的医生,全国的叔叔阿姨都去了,妈妈能离开自己的病人吗!在新闻里,我分不清那些戴着护目镜、口罩、穿着笨重防护服的叔叔阿姨,哪个是妈妈,但在我眼里哪个都像妈妈。正月初七,妈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了,像一缕春风透过短短的视频,妈妈兴奋地说:“孩子, 妈妈又挽救了一个英雄的生命”。妈妈天使般的微笑既陌生又熟悉,两滴痛并快乐的眼泪,在妈妈眼眶里中国红一样美丽! 妈妈,过完大年我就11岁我长大了,我也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所以请妈妈放心,我会好好读书,长大了也去当医生,象妈妈一样守护好所有的病人和亲人。妈妈,我还想到大山深处去,做一名真正的奥特曼,把那些敢吃蝙蝠和满身细菌魔兽的入侵者通通放倒在山门之外。妈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明年的今天妈妈一定不要再次误了回家的班期…… 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素口素心】 趣话食堂 李愫生 著名作家叶延滨曾经说过,食堂是中国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城市,有庞大的食堂阶层。虽然社会构成里,有各种各样的单位,但也并不是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好的食堂。除了学校,凡是有食堂的单位,必然是政府、事业机构,或者大型企业。听到某人说起单位食堂,别人必然会羡慕,因为那代表了一种社会身份。 食堂里有形形色色的故事,单位的人在食堂里吃饭,会间接讨论工作,会谈一些八卦,也会传一些小道消息,也会赞几句今天的菜品或骂几句娘。在学校时,大学的食堂是绝对不能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相比的;工作多年,也吃过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食堂,还是河南电视台的食堂最为窗明几净、菜品更人性与科学。 那天中午和电视台的朋友去食堂去得有点早,才11:20。食堂的师傅按部就班地忙碌,餐厅里窗明几净,明黄色的桌椅排列整齐,暂时空无一人,让人疑似走错了地方。但后厨传来的阵阵香气,和餐厅一角摆放的洁净明亮的餐具,却告诉你没有走错。 食堂的师傅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菜品、汤料、主食,还要注意每天菜品的不同,他们会提前把一周的菜谱挂在单位局域网上,也会在食堂大厅的告示栏张贴,便于职工自行搭配营养餐。他们经营的是一日三餐,早、中、晚,河南电视台的职工很多,为了方便他们的工作,食堂还设立了外卖部,他们可以选购成品或半成品,直接带回家。食堂的师傅们也很辛苦,常年无休,只要电视台里还有人在上班,哪怕是一人,他们也得值班在岗。 食堂是刷卡消费,但仅限于电视台里的正式员工。河南电视台人太多了,仅正式员工就3000多人,还不包括那些栏目聘的工作人员。电视台会把每月的餐补费,每月按时打到正式员工的就餐卡上,员工是凭卡消费。没有这张就餐卡,你是无法在食堂消费的,即使你想抱怨食堂的菜品,也没有机会。 食堂的菜品定价,很低,依荤素不同,都是3元、4元、5元或8元,比外面的饭店(即使是小店)便宜了一半还多。这也是电视台里的福利吧。拿起餐盘,走进选餐区,可以在相应的窗口排队,按需索取。在餐厅的一角,有每天免费供应的汤粥,每次品种不同。 到中午12:00时,人流增多,是就餐的高峰。虽然食堂的师傅们接受过营养与健康、科学膳食等方面的培训,但众口难调,限于菜品成本和定价的原因,还是会有很多员工会抱怨食物不够美味。食堂的师傅,也是愁眉不展,只能尽力改善。好在食堂经营多年,从未出现过食物中毒等卫生不良事件。食堂的师傅特别注意食品的源头和制作工序,如果出了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到人。 时间久了,有人不想每天都去食堂,电视台旁边的餐厅也比较多,可以轮换着吃,不过还是食堂的饭菜吃着最干净、舒服。食堂体现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予以个人以安全。你知道,在今天食品安全有多重要。一个廉价、美味、安全的食堂,几乎是每一个上班族的梦想;但再好的食堂,总是有吃腻的那一天。 食堂也是一座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本质上,它是关于安全与自由的隐喻。   … Read more

庚子年初记随笔实录

  刘慈欣在《流浪地球》里说: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福兮祸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句。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海外的游子们从世界各地也纷纷加入到“春运”的行列。 春节回国,举家团圆,已成为我近十年固定的曲目了。初一的家庭大聚会、初七的老爷子寿辰,十五的元宵节,当然也会穿插着儿时伙伴和同学的小聚。从蒙城走时,就已经知道武汉的疫情,但各种官方消息表明是可控的、不会人传人,因此我也认为没有足够的理由而取消老父老母一年一盼望的行程。还赶在临走的头上一天鲁同学去药房买了一盒口罩,有备无患。 1月22日,晴,难得的好天,九点半,搭乘朋友的车直奔机场,车上还和朋友母亲聊到疫情和03年的SARS, 从国内反馈过来的消息看,我们都认为问题不大。 国航check in 柜台正在搞活动,总是脱不了国内的套路:剪彩、拍照、头头们合影留念,等等,还派发小吉祥物……到了候机大厅内,更是热闹,活动延续到登机口处了,原来是有轮盘抽奖活动,小到糖果,大到升舱,哇。开始还是谨记鲁同学的话: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找个犄角旮旯得了,好吧。一阵惊呼还是吸引了我,有人中了升舱;蠢蠢欲动了,外围观望一番,决定也试试手气(我一贯自诩出大力、流大汗是我挣钱的法宝,运气和我无缘),轮到我,我直指升舱说我希望是这个,一左一右两位老外“护法”,示意我要大力地摇,轮盘走起,哗啦啦地转,快要接近目标,我喊着:“stop、stop”,俩护法张着嘴、笑容可鞠地望着我,“yes”,我居然中了,豪华经济舱,一片惊呼,人群更踊跃……一通拍照留念,就差获奖感言了,幸福来得太突然,心满意足地回我的旮旯儿去了。候机的人不算多,三十头一天到北京,如果再转机或高铁什么的,真就是踩着点儿进门过大年了。 准时检票登机,这个舱大概有六七排,人不多,我一人占一排,惬意,环顾四周,大概只有两三个人戴口罩,我这么好的身体,肯定不能戴呀。看两三个电影,睡两三个电影时间的觉,间或吃吃喝喝,酒吗?一个人不喝酒的,睁眼,准点降落,一切是那么美好(头两天,朋友回蒙晚点五个多小时)。 排队,出关,几乎没人戴口罩,嗯,只有海关的工作人员戴,没注意戴没戴手套。在飞机上就把国内的手机号换上了,忙里偷闲,看一眼微信,大吃一惊,武汉被封城了?这消息,真的假的!有点懵,没时间思考,急忙往免税店走,依然是门庭若市人挤人、人挨人,依然是大声喊着:这货没了,那货也抢光了,依然是游走的零散的口罩……和家人联系上了,说一定要戴上口罩,怕我没有还给我带来了几个口罩,门口接机的可真就不一样了,人人口罩,全副武装,门里门外,差别好大,接机的人也不如往年多,这时才隐隐感到事情不妙。 回家途中,二姐夫告诉我大年初一的家庭聚餐取消了,初七的老爷子的生日宴待定;外甥也取消了去日本旅游,说单位发文:不准外出!否则后果自负。不会这么严重吧,我临出门还说是可控呢,你们不会小题大做吧,就盼着回家过年呢,一通发问;进门就看央视新闻,已经在播报了,疫情爆发、武汉封城……没想到半天的飞行,竟然发生了如此严重、猝不及防的大事件。家人大部分在航天系统上班,各单位已经正式下文:节日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外出回来自觉隔离14天,总之就是别出门,否则会处分或除名(当然是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 看明代文征明的诗句: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这分明就是网络拜年的前身。 大年初一,照例家人相互拜年,小辈给长辈拜年,发红包,大姐、大姐夫的饺子可以说是一年一盼呀,在家里聚,也是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每天的新闻成了头等大事:北京的一切娱乐活动取消(全国也是一样的),家人单位的微信群里发通知:尽量减少家庭聚会。所有同学、朋友聚会取消。破五(大年初五)也仅仅是家里小聚一下(我本是大家庭的);和大姐二姐商量,初七老爷子的寿辰还是一定要过的,这本是我坚持春节回国过年的原因之一,从老爷子花甲开始至耄耋之年(八十有七),从未间断。 疫情不断蔓延、升级,恐慌大于疫情 各种资讯迅速传播,正面的、负面的,国际的、国内的,太多太多,加上强大的朋友圈、各个群每天播报着各种消息、渲染着各种气氛,我有限的脑容量呀,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信息,塞得满满,呼之欲出,最初的两天,感觉像是过了两周。在家人的各种劝说、游说下,最终劝住了执意要去菲律宾旅游的外甥女两口子,“一年累得跟狗一样,就盼着出去放松放松呢”,不满、怨忿挂在脸上,菲律宾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停飞。不幸中的万幸。 看到很多封城之前离开武汉去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旅游的人,亦或回家探亲的人,进退两难,有家不能回、甚至无家可归,突然记起好多好多年前看过一个译制片,好像叫《一个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只记得其中一个人因没有护照,只能在飞机上飞来飞去……明明是喜剧,却上演着悲剧,其他剧情全然忘记。 要真的有神灵,快来庇护我中华大地的芸芸众生吧。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增病例、新增疑似、新增死亡、新增治愈。 物资、设备匮乏,医护人员紧缺,肉搏、裸奔、身心俱疲、崩溃、 疫情、爆发、拐点、撤侨、停飞、关闭国门 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吹哨第一人、逆行者 中国速度、驰援武汉 、湖北加油、武汉加油 美国流感、死亡过万,澳洲大火、蝙蝠成灾,非洲蝗灾 中医、西医、特效药、全球的华人、华侨努力捐款、捐物 …..各种各样的消息呈焦灼态势 奇迹没有发生,疫情越发严重,时不我待,全国乃至世界的驰援行动开始,加拿大再次刷屏成为世界的焦点,华人的焦点;蒙城的华人也是空前的团结,第一时间组织募捐,口罩、防护用品等等,出钱,出力,也出现了很多华人互助群,暖心的群,非常时期蒙城互助义工群就是其中之一,为那些回来后主动隔离而需要帮助的同胞提供义务服务、共渡难关。 我睡着了吗?漆黑的夜里,各种张牙舞爪的影子在眼前飘呀飘,我极力张大双眼,和它们对峙,它们忽远忽近,挥之不去,我明明是醒着的,看到了魑魅魍魉…… 我的国呀,繁华依旧,霓虹闪烁,可少了喧嚣、熙攘,少了繁忙、哪怕是烦躁,没了人气,阴霾笼罩,山河哭泣、日月无光…… 想起来文天祥的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心乱了,不安了 美国一宣布停飞、关闭国门、撤侨,引发了蝴蝶效应…… 每每我说要回国过年,都会有朋友羡慕、嫉妒(呵呵),我也是早早就订了国航的往返机票的特价机票,特价机票,你明白的。 改签、退票、改道他国,总之,很多认识的朋友都在想办法尽早返回,各航空公司电话打到爆,焦虑、不安、期待,期盼的奇迹没有发生。其实我想留,可又不得不走。我要回来上班,上班就要隔离,隔离就需要时间,之前看到蒙村里有人从疫区回来没主动隔离而被人肉,舆论哗然,言语之犀利,太可怕。隔离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社会负责,好吧,决定改票,怎么也要陪老父老母过完十五再走,鲁同学多次催促我尽快改票,“越早越好,最好升舱”,国航电话始终处于语音状态,我真的没有耐心等,联系蒙村出票的经纪,经纪还是很给力,半夜三更的终于把票搞定,大年初十六返程,升舱成功。 归去来兮 前所未有地顺畅到机场,大门口一次过红外测体温,然后二次测温,准备去check in,行李箱就歪歪扭扭的了,连点皮,直接揪下来,这么大垃圾,非常时期怎敢乱扔!手里拿着轱辘,问警察小哥,小哥一指垃圾桶,我说“放旁边吗?”“里面”,“放不下呀”“行李箱不要了吗”,一会保洁大姐来了,“东西拿出去了”?“没东西”,大姐异样的眼光盯着箱子,不会怀疑这空箱子里藏着什么吧,我赶紧解释道:“大箱套小箱,非常时期没出门”,这位姐姐还是奇怪地看了我几眼,拖着三只脚的箱子走了。嗨,临走我还要给首都人民添点乱,真不应该!想是要留下我与祖国人民共患难吧。 全程口罩(包括空乘),又是躺着回来的,舱内十余人左右,安全、准时抵蒙,只有刚下飞机为数不多的国人还戴着口罩,机场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戴口罩,包括出飞机后的通道,给我们派发送传单的人(胆大),入乡随俗,我也是麻利儿的把口罩摘了(明知这样不对而为之,检讨一下),这一路把我憋屈的。 下雪了,洁白的世界,每个人心中期盼着瑞雪纷飞的丰年,期盼着可以重新开启时间的按钮,重新来过这个2020亦可20200202甲子第一年的庚子金鼠年! 终于在闭关的第三天凌晨完成 2020,0212 凌晨6时 后记: 本想着春节期间去看看老同学的父母,但非常时期不敢妄动,同学也说:来日方长。 来日真的方长吗?一转身,也许就是生离死别,都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来。 不要再说没时间。时间是不会抛弃你的,如果你要放弃,那放弃的就不只是时间而是你有限的生命。随心而动,想做什么、该做什么,放手去吧,哪怕是享受一下片刻的暖阳;珍惜自己、爱惜家人,尊重生命。敬畏大自然! 桃花源中,陶翁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2月8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3) 洪田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时代及其之前黄河流域文明和世界其它主要文明的比较 在孔子时代,中国文化已经高度发达,因而催生了“诸子百家”。现在的考古发现表明,彼时的中国和世界其它区域的国家存在着交往,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互相隔绝。因此,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是很自然的结果。然而,从文明的发达程度而言,“戎狄之邦”远远落后于华夏各个诸侯国。因此,孔子曾经感慨“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无)也。”那种认为华夏文明“西来”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为了方便读者对到孔子时代为止世界一些主要文明的发展有大体的了解,特作如下简略对比: 黄帝时期(大约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古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前2815-前2294年) 尧(约前2377-前2359年):《尚书·尧典》记录了帝尧的事迹。 舜(约前2277-前2178年):《尚书·皋陶谟》记载了帝舜时期的事迹。 禹(约前2123-前2055年):《尚书·禹贡》记载了帝禹时期的事迹。 夏朝(约前2200-前1600年):《尚书·甘誓》记载了夏朝建国初期的事迹;埃及进入法老统治时期(前2200-前525年) 商朝(前1600-前1046年): 摩西带领利维人出埃及,创建一神教犹太教。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这是两河流域以及古埃及区域第三次一神教的兴起。以前的两次最终都被多神教取代。有历史学家认为摩西是当时埃及法老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西周 (前1046-前771年): 埃及第23个王朝(前800-前730年);索尔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个国王(前1002-前1000年);大卫(前1000-前960年)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前960-前925年)相继成为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立犹太神庙。希伯来语出现。 东周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罗马城开始建立(前753年),成为日后罗马帝国的基础;以色列被巴比伦灭亡,犹太人被集体迁移到巴比伦;后来古巴比伦被波斯灭亡;因为犹太教徒内应有功,波斯国王允许被拘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波斯国王被犹太人视作救世主;经历亡国之痛的犹太学者担心文化湮灭,开始集体撰写《旧约》;波斯拜火教创立;印度佛教创立;玛雅文明在墨西哥开始兴起。 东周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柏拉图(前428/427 or 424/423-前348/347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古希腊兴起新的学派,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称霸欧亚大陆;古埃及第三十届王朝(前380-前343年)是古埃及最后一届本土王室主宰的王朝;《旧约》中的《摩西五书》最终版本确定。 秦朝(前221-前206年): 罗马军队最终击败迦太基王国的汉尼拔将军,奠定了区域霸主的地位。(数十年后罗马军队害怕迦太基再度崛起,对已经完全解除武装的迦太基王国进行了种族灭绝,彻底摧毁。) 在我们比较了几个文明体的发展情况后,对于华夏文明在当时的国际地位应该有直观的了解。孔子去世的时候,正当华夏文明已经走过早期辉煌,开始新一轮变革的时候,此时的犹太教学者还在忙着修撰《旧约》;罗马帝国还在忙着确立自己的区域霸主地位;古希腊还漂浮在荷马史诗编撰的神话中;如今的英国、法国、德国还是原始社会状态;基督教的出现还是五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伊斯兰教的出现则在更加遥远的未来……(2010年2月)(未完待续)   【鹏翔万里】 绥南华佗 贺鹏 民国8年,河口传染病肆虐,死人无数,许多人家破人亡,谈病色变,人人自危。 在北平国立中医学堂学习的白世凯,知道家乡缺医少药,老百姓只要得了病,靠的全是自愈,如不能自愈,就是死路一条。他听说传染病在河口蔓延,百姓束手无策,几天几夜都无法入眠,思前想后,毅然辞学返乡,在河口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面对传染病,白世凯不管患者有钱没钱,一律先看病,一些实在没钱的穷苦人家,全部免费,重病患者,无论远近,随叫随到。春季过后,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谁都说不清他到底挽救了多少条生命,但都说白大夫人品好,讲医德,医术还高明,敲锣打鼓送了白大夫一块“绥南华佗”的牌子悬挂在诊所的门头。 白大夫非常感动,深怕自己中途辍学,学业不精,愧对“绥南华佗”这四个字,便忙里偷闲大量读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反复阅读、背诵,孜孜不倦,医术越来越精湛。一次,黄河对面的十二连城送来一位昏迷不醒的女孩,脉搏似有似无,生命危在旦夕,白大夫二话没说,拿出针包,抽出几根银针,就在脑户穴下了针,针深至一寸半时,孩子突然深深呼吸了一下,他便加快了捻针次数,逐渐孩子的心跳有劲了,白大夫又开了中药灌下,半个时辰,患儿便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后来一些医家讲,“脑户穴”是医家禁区,没有哪个大夫敢轻易突破这个禁区的,白大夫却突破了。 河口首富韩掌柜的头上长了一个疮,痛痒难耐,无法外出,耽误了不少生意。 他推开诊所的门,请白大夫赶快为他诊治,白大夫问他想快好,还是慢好? 韩掌柜说当然要快一点了。 白大夫说,快呢,一个时辰见效,但说不定会留疖疤;慢呢,可以用膏药慢慢把毒气逼出,以后不留疖疤。 韩掌柜说要快。 白大夫便将一张自制的膏药在酒精灯上烤软,贴在韩掌柜头顶的疮上,不大一会儿,韩掌柜的头上脓血俱下,吓得直嚷嚷,白大夫笑了笑,问还疼吗?韩掌柜说不疼了,有点痒。 不到七天,韩掌柜就好了,只有一点疖疤。为了感谢白大夫,韩掌柜派人送去小半袋子银元,白大夫却只留了一个,说够了。 民国20年,绥远省举行中医师会考,白大夫得了全省状元,“绥南华佗”的称号就此名副其实了。名气大了,就诊的患者也多了,不仅河口本地的,河东、河西,前山、后山,都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诊所天天车马盈门。 托城一位患者慕名来河口看病,白大夫三根手指在那患者手腕上搭了一会儿,让患者伸出舌头看了看,说是肝阳上亢,无大碍,便开了方子,病人在诊所的药房抓了药,回去一连吃了半个月也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最后竟奄奄一息了;家人着急,载着病人又去归化请大夫把脉,大夫说,这个病需要泻,却被补了,因为用反了药,病情才加重了。 几天功夫,绥南华佗用反了药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在绥南地区迅速蔓延,百姓沸沸扬扬,都说白大夫毕竟没有在北平学完,属于半瓶子晃荡的那种,用反药实属正常,当然也有不信的。 白大夫愤愤不平,反唇相稽,良药善医,医术求精,医德求厚,用药求真,行医从善,作为一名大夫,我怎么能把药用反呢?如果反了,我还有何脸面继续开诊所呢? 不少好事的人笑笑,难道白大夫还真能把日进斗金的买卖给关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白大夫邀请河口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起去托城查验药渣,在病人用过的药渣里随手一翻,白大夫突然脸色巨变,额头上还密密麻麻渗出许多汗来,用颤抖的手从药渣里捡出几个红枣核,仰天长叹,明明开的是山楂,怎么变成了红枣呢? 回到诊所严查三天,最后查明是伙计酒后迷迷糊糊,错把红枣当山楂放在了药里,红枣的药性大补。 白大夫二话没说,狠狠瞪了伙计一眼,就出去亲自把“绥南华佗”的牌子摘了下来,扔到地上跺了几脚,命人送到厨房当柴火烧了,诊所从此关门大吉。   【种玉蓝田】 碎了的音符和泪水混做一团 蓝狐 有时,欣赏音乐,也会叫人感心动容。 今天早晨 我给孩子们做了一顿饭 我希望明天早晨还能给孩子们做饭 … Read more

你好,香港!

独山 1 日前,借着到深圳出差的机会,笔者搭乘京九高铁去了一趟香港。主要是去看朋友,同时我也很关心这个昔日的浪漫之都,璀璨的东方明珠,在经过了大半年的折腾后是否风采依旧,浪漫依然。 从深圳福田高铁站出发,10来分钟的时间里,只来得及向朋友报告一声,我已上了高铁,还没来得及望向窗外,列车已平稳停靠在香港西九龙车站。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先办理出境手续,再办理入关手续,比起前几次去香港入关窗口长长的队伍,这次排队的人少了很多,心里不禁一声叹息。 1998年春天,我和家人第一次到香港,那时的香港还沉浸在刚刚回归祖国的喜悦和热闹中,繁华的大街,有序的车流,礼貌有加的人群,都让我们这些长期在内地生活的人有一种新鲜甚至羡慕的感觉,即使在地铁里穿行,都是一种享受。 可是这次去香港,这种感觉没有了。 众所周知,香港有四大支柱行业: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持服务,这四个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是香港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所在。但是在修例引发暴乱的冲击下,全球22个国家对港发出旅游提示,警告国民谨慎出行。2019年“6.12”金钟暴乱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率先呼吁国民注意赴港旅游安全,之后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地相继跟随。2019年“7.21”元朗袭击和包围冲击中联办后,更多国家对港发出旅游提示。香港入境旅客数量应声而跌。旅游业作为香港经济4大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是港府重要的税收来源,还为香港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香港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及消费数据显示,2019年6月访港旅客人次同比骤降77万。当我在聊天时说出我要前往香港时,有朋友马上警告我:要非常小心,可能发生危险。而我多么希望看到一个还像以前一样繁华的香港啊。 办完入关手续,值班的警员彬彬有礼地指了指车站出口,稀稀拉拉的人群中,看到来接我的朋友。从左侧后门上车,下意识地看了看前面的司机座位,看到司机师傅坐在右边,猛然感到这已经是到了香港,不再是左舵驾驶。 车子驶出车站,我望向窗外,极力捕捉这个一直心向往之的往日活力四射的城市的每一寸空间,然而看到的却是空荡荡的街道和不再引起我遐思和好奇的建筑。回想刚刚离开的深圳,虽然也是冬天,却花团锦簇,车流如织,行人悠闲,两厢对比,再一次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多年来,香港比较安稳的生活是香江两岸人民集体努力的成果,现在有人将700万香港人的安稳生活作为筹码,对比深圳河对岸的深圳和近在咫尺的澳门,香港再乱下去,很容易走向不归路。 前不久,中国中央政府高调在澳门举办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活动,同时给予澳门和深圳更多的优惠措施和发展机遇,香港,你看到了吗?你看懂了吗? 2 对香港的第一次听闻是在中学时代。回顾历史,在大清帝国最高光的时候,远在欧洲的英国为了丰富贵族上流阶层的生活,不断地向中国购买茶叶、丝绸、瓷器,而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大清朝,向英国购买的生活用品甚少,一是没见过,当然也就没有吸引力,二是当时还处在农耕文化中的天朝大国,很难想象工业文明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出现了巨大贸易逆差的英国便挖空心思地想改变这一局面,借助印度、孟加拉国盛产大麻和东印度公司的力量,英国想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主意,既赚你的钱,又损坏你的身体,还麻痹你的意志。从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专门的往返中国的海运公司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140年间,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英国从贸易逆差到顺差,从向中国付出白银换取、购买货物,到从中国大批运走白银,巨大的诱惑让其胃口不断增大。继1820年夺得马六甲和新加坡作为贸易港后,英国又将眼光投向了拥有良好停泊条件的香港。其实早在181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珠江口香港一代勘察地形、绘制地图,1834-1839年间英国商船更是直接停靠香港水域。港阔水深的天然良港,让英国人爱不释手。 但那毕竟是中国的地盘。停靠总是有些心里发虚。强硬的大清政府除了广州,不愿意开放更多的口岸。说服不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于是英国向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此后又通过其他不平等条约,逐渐占领香港岛以外、九龙、新界和周边地区,一步步地使香港离开母亲的怀抱,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3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没有忘记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最近在读原哈佛大学教授、学者傅高义撰写的《邓小平时代》。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现。回顾列强瓜分中国的屈辱历史,国家不强大,就只能挨打,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够有能力和魄力收回被列强抢去的土地。对于生活在加拿大的广大的华人华侨来说,祖籍国的强大,大洋彼岸人民生活的稳定,是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祖籍国好,人民好,所在国与祖籍国关系好,人人才会有希望和最美好的生活。 而自去年春天在香港开始的由反修例而引发的暴乱给香港社会带来的撕裂和国际形象的损失很是令人痛心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委屈、有眼泪却依然坚守岗位、严正执法的香港警察值得我们点赞。 任何一国的警察都负有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维护治安、帮助群众的义务。笔者在《七天》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有一位读者冒雪到编辑部访问,在迷路的情况下,请求在路上值班的警察帮助,警察用警车将老人家送到报社,并且从路人手中借了一把铁锹给老人家从大雪中铲出一条“雪路”。长期在西方生活的民众都清楚,在处置突发事件、执勤时警察拥有绝对的权利。从媒体发出的报道中,可以看到香港警察是受了很多委屈的。比如,有些建筑禁止警察进入使用洗手间;更有抹黑警察的报道,挑拨警民关系的,香港警察都采取了非常克制的态度,专业执法、尽职尽责,竭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市民正常生活。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港警的克制并不代表软弱。 虽然远离大陆,远离香港,我们也看到了暴乱中坚守正义的香港市民的活动: 2019年7月20日,超过30万香港民众参与了“守护香港”大型集会活动,在香港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各界人士普遍认为,“守护香港”行动体现了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和最大心声。 2019年8月3日至5日晚,香港尖沙咀码头旗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被激进示威者两次扯下,并扔到海里。为了守护国旗,很多香港民众自发来到尖沙咀码头,将随身带来的五星红旗2次重新升起。他们表示,五星红旗是国家的尊严和象征,不容任何人侵犯。 2019年8月10日,香港市民组织发起爱国爱港及撑警活动,50多名香港旅游业从业人员自发到尖沙咀守护香港,呼吁香港尽快恢复平静。同时,市民还前往香港各区数十个警署向警察送去鲜花、水果、贺卡、感谢信等礼物,并对他们连续两个月的艰辛执法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以肉身抵挡蒙面暴徒,履行守护香港、守护市民的使命。 香港机场快线车厢里也有香港市民自发组织爱心行为,给全世界人民道歉。他们一边给外地游客发巧克力和卡片,一边用流利的普通话、英文、日语和粤语说“对不起”,希望用行动挽救香港最近的恶性事件带给香港的不良影响,争取把香港带回昔日的美好! 相较于美国动用武装警察和铲车、催泪弹对“占领华尔街”进行清场,法国出动催泪弹、橡胶子弹、水炮、装甲车驱散“黄马甲”示威者,香港警方在行动中一直坚守着自律和克制,只通过辣椒喷雾、警棍、催泪弹等进行回击,严格按照《警察通例》的规定,“除非有绝对需要及没有其他办法可完成合法任务,都则不得使用武力”。但暴力分子却使用铁棍、雨伞尖、腐蚀性液体、有毒的化学粉末等频频攻击警方,甚至抹黑警方“滥用权力镇压和平示威”,近千名警员的家人也因遭受骚扰、恐吓而生活在不安与忧虑之中。反对派示威者正是想利用“寒蝉效应”,瓦解警队士气,打击香港警察坚持的法治与正义信仰,进而实现他们瘫痪特区政府,夺取管治权的图谋。 自去年6月以来,香港警队受尽暴徒分子的侮辱、污蔑以及人身攻击,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没有怨言。他们的专业、坚守、执着、忠诚、坚贞,为世人所敬仰。香港警察为了维护香港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暴乱分子对抗,值得称道。 4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对内要健全法律,对外要公平正义!一个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石,任何人只有在法律框架下、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而不是剥夺其他人工作、学习、正常生活的自由。长期以来,那些打着自由、人权的幌子,行干涉别国内政的人在香港肆意妄为,要知道,香港已经在1997年回到了中国的怀抱,任何涉及香港的事务,都是中国的内政。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国两制是中国22年前收回香港时制定的政策,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不仅对香港自身、对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香港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那些试图火中取栗的人就是想通过搞乱香港来达到阻挠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一个强大的祖籍国是海外华人骄傲与自豪的源泉,衷心希望香港好、中国好,在大洋彼岸的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有能力在“一国两制“、《基本法》的框架内保持香港自由港的国际地位和发展,任何以牺牲香港700万人福祉为代价的行为终将被识破,一个没有法制的社会是脆弱的、强大不起来的,那些乱港、甚至煽动香港独立的人都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香港人一定要警醒。 撑警、守卫好香港、保护好家园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博大文化视野(2019年2月1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正在发生的革命”(中) 步虚 从混沌到有序:“我们确实处于一个新科学时代的开端”   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是现代热力学的奠基人,因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普里高津推动下的从热力学到耗散结构理论的发展,引起了科学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即从简单性到复杂性的转变。 1978年,普里高津与斯唐热合作撰写了《新的联盟——科学的形变》(La Nouvelle Alliance, metamorphose de la science),并因此荣获法兰西语言高级理事会的奖章和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荣誉称号。1984年,该书英文版《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Order out of Chaos: Man’s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出版,整个西方思想界为之震动。 《新的联盟》一书的核心论点是:文化是一个整体,自然与人、科学与哲学都不能离开对方单独发展。古典理性在打碎神学权威的同时,却高扬着自己的绝对权威,从而把自己从文化这一整体中孤立出来,最终得到的是自身的空前“寂寞”。新的非古典的理性追求在以往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达成科学与哲学、道德、艺术的新联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普里高津首次提出了“复杂性科学”这一概念。 简单与复杂,对立而又统一。然而,长期以来,科学的发展似乎一直在追求简单性。“自然界喜欢简单化”——牛顿的这一名言,构成科学发展的基本信念。十七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剖,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研究,简单性原则成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并因此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可否认,简单性原则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仍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片面强调事物的简单性方面,忽视、甚至否认事物的复杂性,必然导致简单化倾向。普利高津主要从时间探索的角度批评了这种简单化观点。在他看来,牛顿范式的近代科学,如牛顿运动方程所表明的,把t换为-t有相同的结果,即是以可逆时间为重要标志的。而真实的自然和历史进程中,时光一去不复返,即时间是不可逆的,把t换为-t就会大相径庭。前者描述了一个存在的机械的世界,后者展示了一个演化的组织的世界。近代科学的诞生,形成了“存在世界”和“演化世界”两种世界图景,加剧了人和自然的对立,造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分裂。 站在普里高津所揭示的立场,人类今天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同时更是一个具有复杂过程的自然,一个不能再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时间或单调机能增减的时间所能描绘的自然,一个其全部复杂过程不能再被归结为几条基本规律的自然。 普利高津指出,简单性概念在历史上曾经是西方科学的一个推动力,但这种简单性概念,今天却很难再维持下去了。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无论向哪里看去,遇到的却是自然界的不可约化的复杂性。把复杂的系统归之于简单要素的机械组合,这相当于把一座大楼归结为砖头的堆砌,但是用同样一些砖头,我们可以建造工厂,也可以修筑宫殿和教堂。在整个建筑物水平上,我们看到了整体性和复杂性。系统论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这主要是因为各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而是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反馈、自催化、自组织、自复制等。因此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必须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热力学就是对复杂系统作整体研究的开端。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可以处于包含大量要素协同动作的相干状态。因此必须进行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研究。 1980年,普里高津的另一部著作《从存在到演化》(From Being to Becoming)出版。世界著名未来学大师托夫勒高度重视这本书,认为它是“当今科学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代表着第三次浪潮的文化。 如果说《从混沌到有序》试图回答自然界是怎样演化发展的这个问题,《从存在到演化》的主题则在于构建一座连通“存在”与“演化”的桥梁。作者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等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成果,结合当代科学的其他新成果,并放到科学史和文化史中进行考察,指出自然系统从混沌到有序、从已有的有序演化到新的有序的过程,是“活”物质的自组织过程。作者志在把热力学嵌入到动力学之中,重新发现时间的意义,进而消除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对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在更高的起点上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新联盟。 普里高津曾多次指出:“我们确实处于一个新科学时代的开端。我们正在目睹一种科学的诞生,这种科学不再局限于理想化与简单化情形,而是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科学的兴趣,正从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变”。他认为,“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是科学的革命。” 谈论复杂性研究引发的革命,我们在后面当然需要重点说说这个地方——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2020-01-26)   【星光如许】 蜀道蓝 许星 我看见一湾河水在云端流动,被鸟鸣碾碎的月光像一个怀春的老人,伫立在剑门的背影里,盘点一路花开的岁月和他不朽的爱情和芬芳。我的内心穿越千年,喧嚣的黄昏掩埋了历史的忧伤和叹息,温暖的蜀道像一棵伟岸的树站起来。 寒冷穿过秋天,风的手臂象一把利斧,劈开了大山存封的悬念,开满栈道的鸟鸣倾诉着南北两地的缕缕乡愁。在我的眼里,那些被炊烟缝补的黄昏与受伤的落日一样隐隐作痛,悲鸣的马车总不忍还原走失的青春和蜀道坚硬的血。 在剑门蜀道,我不敢去想满脸泪痕的枫叶,曾经是怎样经历那一场场破败、劫难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片片苍凉和几经啼血的黑夜,清瘦的阳光把疲软的栈道挤得很窄,蔷薇虚无的脚印面对荒芜风化成埃。 存在是为了求索,所以努力地挣脱也要甩掉命运的锁链。在一片幽深的黑暗中明晰方向,看见唯一的光线,蜀道被利州温暖的雨水修复了折断的翅膀,一群候鸟在感恩的笑容中,扬起嘴角一次次柔和地歌唱。 在蜀道的眼角,我用雨水遮盖泪水,用神经转动穿梭时空的钟,让失落的时间回转,我的血染红了手中的长剑,回忆涌来我不再不知所措。站在命运交会点,我也不再只能孤单地任凭泪水汹涌,那些复活的誓言在羽翼之下越长越丰满。 有白色眩目的阳光隐入天际,上弦月露出含情的微笑。在蜀道的头顶,开光的镰刀割走了山妖诱惑的歌声,割走了蜀道苦难的微笑和林荫深处悲伤哭泣的云朵。那些风啊,吹醒了被黑夜沉睡的星辰和目光。 在蜀道的指尖,一缕清泉点绿了重生的草丛。远古的钟声,回响在永不停息的天空看繁星闪烁光辉。这些西施豆腐一样的美丽,让人心颤的美丽,蝴蝶般地舞蹈和飞翔,我紧闭双眼去聆听一些灵魂美丽的歌唱。 记忆的目录中,一些花朵总是对着雨后的苍穹抿嘴微笑。肥沃的阳光照着剑门,照着蜀道和利州背影的秀美。那些从梦中溜走的落日,像走失的花朵开始原路返回。一壶久别重逢的春酒,点赞蜀道越走越近的生活。 安静的月光下,我听见蜀道流动的呼吸和拔节发育的声音从地心长出来,一碗烈酒让两双邂逅的眼睛看得很近,想得很远,忘年的钟声一次次敲打着重逢的黄昏,把涨潮的岁月和日子编织成最美丽的花环,赠给心爱的大山和森林。 在剑门蜀道,我看见冬天早已解冻,被雪花冷藏的身体开满了鸟鸣和花朵,发胖的钟声拧干历史悲催的尘埃,以一个水手的姿势轻轻划动着三月,划动着春天茂盛的阳光和甜蜜的生活。蜀道,被梦想点燃的灯火站在黑夜的最高处,照亮所有回家的路……   【素口素心】 生活需要一颗巧克力 李愫生 那天逛街,看到一个巧克力店。很精致的店面,里面陈设简单而干净。温暖的橙色装饰下,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店的主人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干净明朗,温文尔雅,一直微微笑的样子。男男女女,顾客往来中,觉得他是那么从容自如。 实在想象不出,在这样的一条小街,居然有这么一家很别致的小店。而那样的一个男人,内心应该是多么的丰厚与甜美,他满脸的笑意都流露着内心的幸福。他的身后,一定有着一个智慧而温暖的女子吧。巧克力,多么甜美的字眼,多么丰实的爱情啊! 完美的爱,一般都出现在电影里。因为只有在电影里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才会真的比较完美。电影打造的完美情人需要道具,有的时候是泰塔尼克,有的时候仅仅是一块巧克力,就可以让一个男孩身上闪烁出光芒,在阳光的草坪上喂嚼巧克力,应该是男女对于青春的不灭记忆。 静静的某一个午后,连空气都弥漫这甜蜜的爱情。时光在我们相碰的眼神中缓缓的流淌下去……浓郁的玫瑰、唇齿间香槟的余香以及枕边蕾丝缎带包裹着的精美巧克力,都在一一提醒我们的爱情。那一把把盛开的花和星星一起在这个时间闪耀。我和他(她)举着烟花,踏着初春的干爽清朗,一起微笑。 最浪漫的墨西哥人拍出了《浓情巧克力》,《云中漫步》里面基诺·李维斯也是巧克力推销商,法国小镇的巧克力甚至成为一种柔和春药,连伟大的母亲阿甘妈妈都做过巧克力的广告。往往,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生活,而他们身上都透出了文化气息。 在《浓情巧克力》里,美丽的薇安带着她6岁的小女儿来到一个平静而闭塞法国小镇,打算在此落地生根。谁也想象不到她和她的活泼女儿会给这个传统的小镇子带来深刻的影响。不久,薇安在小镇教堂的街对面开了一家风味独特的巧克力店,她店里供应的甜品好吃得让居民们垂涎欲滴。而且,薇安还特别善于发现和记住每一个客人的特殊口味,并尽可能地以自己的手艺满足客人们对美味的欲求。渐渐的,薇安用她可口的巧克力和鲜活的思想打动了小镇上的居民,长期被老一套传统思想禁锢的人们开始变得温暖了。 … Read more

美锦不厌添芳华

文/洪田 每年春节前后,蒙城华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给悍雪纷飞的蒙城带来春天般的暖意,给冰封乏味的蒙城生活带来鲜活的气息。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若有可能,我总是和家人一起参加这些文化盛宴,品味文化美餐。在观看演出的时候,我也不会吝惜自己的掌声和欢呼,致敬舞台上的演员。 毫无疑问,各个华人文艺团队的演出可圈可点,可歌可赞,仿佛一片片美丽的锦绣点缀着蒙城人们的生活。但也应该看到,锦绣配以芳妍,将会更加绚烂;这些优秀的演出如果能够精益求精,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对此,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我想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节目的形式需要多样化。轻歌曼舞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如果这类表演过多,则往往使整场演出显得贫乏。如果演出中能够多一些戏剧、小品、相声等其它形式的表演,将会使整场演出更加丰富生动。就歌舞类节目而言,也可以让形式多样化,动静结合,雅俗共赏。比如,就歌唱而言,让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歌手分别一展歌喉,让歌手们不但演唱中文歌曲,也演唱一些大家熟悉的英语歌曲和法语歌曲,那将会使整场演出更加丰富多彩。 表演的水平需要多一些专业化。蒙城的文艺团体大多是由业余爱好者组成,而非由专业演员组成。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指望一场演出中所有的节目都是高水平的专业演出,但需要至少有那么一两个高水平的专业演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提升整场演出的效果。这需要蒙城文艺团队之间强强合作,必要时可以请中国或加拿大或其它文化背景的专业演出人员参与。 对于观众的需求需要精准化。春节期间看演出,成为很多华人家庭欢庆春节的方式。因此,在节目内容和演出顺序的安排上,需要照顾到不同年龄家庭成员的需求。比如,青少年更喜欢节奏欢快的节目,不妨安排武术、街舞、摇滚类表演;中老年人故乡情结浓厚,不妨安排些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说唱表演。诸如此类,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又可以让不同年龄的观众各享所好。 需要注意观众的文化多元性。虽说观看演出的观众以华人为主,但其它族裔的观众也不少。在演出的安排上,需要照顾到观众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一方面,在节目单的制作上,应该同时有英语、法语的介绍;另一方面,在语言类的节目中,配以英法语的简要说明,这既是对不会中文的观众的尊重,也是扩大演出知名度的良好手段。在演出节目的安排上,莫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规律,突出中国文化特色,可以丰富其他文化背景观众的阅历,让他们享受别处难有的新鲜体验。与此同时,演出中穿插一两个他们熟悉的节目,比如用中文、法文演唱一首大家熟悉的魁北克歌曲,既可以丰富华人观众的体验,又可以增加其它文化背景观众的亲切感。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节目的文化内涵,又会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诸项观点,权作抛砖引玉之谈。希望在蒙城的文化同仁们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华人春节演出化作闪亮的恒星,照耀寒冷的夜空,一如春节喜庆的气氛,温暖冰雪遍地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