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草台班子 美军绝密作战计划被泄露 无人察觉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Mike Waltz)最近在普通商业聊天软件Signal上,就美国袭击也门的军事行动事件建了18人组成的群进行讨论,这些人中有副总统万斯(J.D. Vance)、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中情局长John Ratcliffe、国家情报总监Tulsi Gabbard、白宫幕僚长Susie Wiles等最高层领导,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沃尔兹在拉人时居然将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主编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也加了进去。于是这位媒体人旁听了几天这些高官们针对袭击也门胡塞武装的讨论后,回头就写了一篇名为《特朗普政府意外地给我发了它的战争计划》的文章,把这个超级大乌龙事件发布了出来。 根据戈德伯格描述,他在这个聊天群见证了这些人对“军事打击胡塞武装”的争辩。简略来说,“与副总统万斯同名”的用户起初不同意马上对胡塞武装展开打击,因为他认为“相比欧洲,美国通过红海的航运量很少,美国民众无法理解为何要打击胡塞武装”。但他随后被其他用户说服。而疑似为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用户在争辩中承认“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胡塞武装是谁”。疑似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的用户则表示要拿这场军事打击行动“向欧洲人收钱”。在美军发起空袭前,空袭行动的所有计划都在群里发布。他起初一直不相信这个聊天群是真的,但空袭事实和群里发布的内容完全对上了。意识到这个 Signal 聊天群几乎肯定是真的后,戈德堡马上退群。之后,他还给华尔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并在他的 Signal 账户上给他发了一条消息,但没有得到回复。 对这一泄密事件,白宫方面予以承认,并称调查正在进行中。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特朗普认为美国对胡塞武装的袭击非常成功,并将继续对华尔兹和国家安全团队保持“极度信任”。

除6家店外 三百年老店今起清仓

Façade du magasin La Baie à Montréal, le 14 novembre 2024.

拥有355年历史,加拿大最古老的商店Hudson’s Bay(魁省俗称的La Baie)最终逃不过时代大潮的变迁,将从3月24日起正式清算除六家店之外的所有门店。从此次清仓出售中逃过一劫的六家门店三家在安省,三家在魁省,都在蒙特利尔,分别是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蒙特利尔西部Pointe-Claire以及购物中心Carrefour Laval的La Baie商店。安省的三家La Baie商店分别是位于多伦多央街(Yonge Street)的旗舰店,位于多伦多 Yorkdale 购物中心的一家门店,以及安省烈治文山Hillcrest购物中心的一家门店。 因为传出要清盘的消息,全国各地的La Baie商店都迎来蜂拥捡漏的客流,抢购该百货公司的经典产品、家居用品和服装,销售带来的现金流暂时挽救了这六家门店。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找到重组方案,这六家店也将会被加到清盘行列中。 目前还没有透露在清盘期间货品会以多大的折扣销售,但相信从3月24日开始,抢便宜货的民众将再次挤满这家老店。因为该公司承诺要在6月30日前腾出所有清算的房产,因此清仓销售将于 6 月 15 日结束。而在4月6日之后,La Baie将不会再接受顾客使用该公司的礼品卡。截至2月1日,顾客未使用的礼品卡总值高达 2,420万元。 公司在加拿大各省共有8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安省,有 32 家(超过半数员工在此工作),卑诗省有16 家,阿尔伯塔省和魁北克省各有13 家,曼尼托巴省、新斯科舍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各有2 家。

4月2日的“对等关税”有变?美股全线上扬

Donald Trump tient une copie d'un décret honorant Jocelyn Nungaray, une jeune fille de 12 ans tuée par des immigrés clandestins.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将从4月2日起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还将对汽车、制药和半导体等特定行业征收关税。特朗普对这个“对等关税”可谓非常看重,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将这一天称为“美国的自由日”,认为美国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被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朋友还是敌人)欺负和虐待,现在美国终于通过这个税拿回一些金钱,并获得尊重。 但自特朗普在1月20日以来实施的各种关税政策加剧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和对全面贸易战的担忧,也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截至目前,自去年11月大选以来“特朗普行情”带来的美国股市上涨因3月的暴跌已被完全抵消,让特朗普不得不考虑后果。最新的媒体报道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最终的实施可能比最初设想的更有针对性,可能会将一些国家排除在外;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也可能不会在同一天宣布。此外,被暂缓执行到4月2日的加拿大、墨西哥关税有可能被取消,由“对等关税”措施取而代之。 这一消息出来后,美股似乎迎来了久违的上涨:三大指数全线大涨,纳指大涨超2%,美股大型科技股集体走强,特斯拉一度大涨超10%。

难以想象 这省省长敦促特朗普暂停关税竟是为帮助保守党获胜

在加拿大联邦大选开打的同一天,一篇阿省省长史密斯(Danielle Smith)早前接受美国右翼媒体布赖特巴特(Breitbart)专访的文章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她在采访中指责前总理特鲁多在去年11月底前往特朗普的海湖庄园之行表现软弱,使加拿大显得不堪一击。还向美国观众解释了加拿大议会制度的特殊之处,说明自由党新选出的领导人卡尼如何自动成为加拿大总理。而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加拿大民众中激起的愤怒,导致自由党的支持率在民调中飙升,因此她正在敦促特朗普政府在加拿大大选期间将关税“暂时搁置”直至加拿大联邦大选后,以便帮助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领导的保守党能获胜。史密斯还表示认,博励治会与特朗普政府“更一致”,因此这场“停战”对双方都有利。访谈中史密斯还暗示博励治的政策与特朗普高度契合:”他主张能源开发、低税率、摒弃觉醒主义,虽然边境产业争议仍存,但总体理念与美国新方向高度同步。若二人同期执政,加美关系将迎来黄金期。” 虽然史密斯并没有具体说明她向哪些官员提出这样的请求及获得何种回应,但这一言论还是引发了不少人关于外国人干预加拿大大选的质疑。阿省的新民主党领袖Naheed Nenshi就谴责史密斯”更乐于讨好特朗普而非与加拿大人合作”。 而卡尼在被问到如何评价史密斯的这番言论时表示:“我注意到她将博励治先生与特朗普先生等同起来。我认为这正是加拿大人要做出的决定之一:他们究竟想要一个团结的政府,一个为加拿大挺身而出、专注于建设更好经济的政府,还是一个充满分裂和美式作风的政府。”

迄今都宣布了哪些政策?

Carney vs. Poilievre: who will restore Canada's global independence? - The Hill Times

联邦大选正式于3月23日启动,民众将于4月28日前往投票站投票。这之前的几天以及期间各个联邦主要政党都将发布一系列的政策主张,让我们来看看截止到3月24日自由党、和保守党这两个目前势均力敌的政党都公布了哪些竞选承诺: 自由党: 3月18日:出访欧洲归来的卡尼宣布将在北极地区增建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及加派军队,并投资60亿元与澳大利亚合作建设新预警雷达系统,还承诺为北方原住民和解项目新增2.53亿加元资金。 3月20日:卡尼在埃德蒙顿宣布向贾斯珀(Jasper)国家公园重要基础设施维修重建项目投资1.87亿加元;同一天宣布对于售价在100万加元或以下的新住房,将取消商品服务税(GST),以减轻购房者负担。 3月21日:卡尼在与加拿大各省省长会晤后宣布多项政策,包括:为因美国关税失业的工人取消就业保险(EI)一周等待期;允许加拿大企业暂缓缴纳所得税、商品服务税(GST)和统一销售税(HST),以提高现金流;在7月1日之前提出立法,取消《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所有联邦限制,让商品和劳动力能在全国自由流通,打通省际贸易。这一天他还确认取消去年联邦预算提出的资本利得纳税比例上调计划。 3月23日:卡尼在正式大选后宣布的第一个承诺——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将最低收入税阶从目前的15%下调一个百分点至14%,这将为一个双职工家庭每年节省约825加元。 保守党: 博励治在2月份时就承诺,将成立一个由企业家、投资者、农民和工人组成的“税制改革特别小组”,制定一项减税方案,以降低能源、劳动、住房建设和投资方面的税负。 3月17日:承诺完全废除针对消费者和大型工业的碳定价法案,通过扩大清洁技术和制造业税收抵免资格,并奖励那些排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来减少排放。 3月19日:承诺在担任总理后的六个月内,为安省西北部“火环地区”(Ring of Fire)的所有联邦矿业许可证设定审批期限。他还承诺在三年内投入10亿加元,建设一条连接矿区、安省公路网络及原住民社区的道路系统。 3月20日:希望创建“开工就绪区”(shovel-ready zones),为重大资源或能源项目,如矿山、液化天然气厂、管道等提前核准许可证,以加速项目启动。 3月21日: 承诺将推动技术工人培训和就业计划。他提出“多穿靴子,少穿西装”的口号,承诺扩大培训中心,并为注册技工学徒提供直接补助和更快的就业保险申请通道。 3月24日:和自由党一样提出为中产阶级减税,将把最低税阶的税率从15%下调至12.75%,这将使个人每年少缴约900加元税款,双收入家庭则可节省约1800加元。

联邦大选正式开打 4月28日投票

Photo montage montrant les portraits de cinq chefs fédéraux.

3月23日,刚刚就任联邦总理9天的卡尼(Mark Carney)按照惯例来到教堂做礼拜后,前往总督府(Rideau Hall)请求总督玛丽·西蒙(Mary Simon)解散国会,正式宣布联邦大选。这意味着国会正式解散,直到新一届政府组建完毕前将不会再开会。这次提前大选的投票日为4月28日,是加拿大竞选局规定的最短时间间隔。提前投票的时间定在4月18日至21日,而各个政党提名候选人或独立候选人提交参选申请的截止时间为4月7日下午2点,选民注册的截止日期为4月22日,如果您已经在上次大选中投票,将会收到选民登记卡。而如果您上次没有投票,或搬家后地址有变,需要或者通过加拿大选举局官网注册或更新信息,或者亲自前往加拿大选举局办公室现场注册。 会见完总督后,卡尼迎着三月罕见的低于零度的寒风,鼻尖冻得通红地在总督官邸外发表讲话,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卡尼在讲话中说:“由于特朗普不合理的贸易举措以及他对我们主权的威胁,我们正面临一生中最严重的危机。作为回应,我们必须打造强大的经济,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加拿大。”他还强调说“特朗普声称加拿大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他想击垮我们,好让美国能够掌控我们,但我们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因此他寻求一个来自加拿大人民的“坚定而积极的授权”。 卡尼将与现年45岁的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展开竞选对决。博励治长期主张摒弃特鲁多执政时期的环境政策,呼吁加拿大加大对石油和天然的开采力度。他还借用特朗普的说法抨击加拿大的“觉醒文化”,呼吁削减对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的资金支持,并表示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性别。 特朗普上任前,保守党在民意调查中一度领先两位数。但特朗普上台后,选民们越来越担心,博励治在意识形态上与特朗普太过相似,难以与特朗普抗衡,许多人则被卡尼的经济经验和在国际舞台上的长期职业生涯所吸引。最新民调显示,卡尼和自由党已经抹平了保守党此前领先 25 个百分点的优势,两党在选举期间的支持率不相上下。

没收电子设备、罚款、驱逐……多国发布针对美国旅行警告

加拿大联邦政府在3月21日更新了前往美国的旅行建议,提醒旅客如果在美国停留超过30天,需进行登记,并警告民众如果不遵守登记的要求,可能会被处以罚款,甚至面临轻罪指控。其实,不止是加拿大,因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以及个别公民入境美国时被捕或被拘留,德国、英国、芬兰、丹麦等欧洲国家近期均更新了公民赴美旅行的安全提示,告知本国公民在持有签证或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STA)入境许可情况下依然有可能无法入境美国。 英国政府提醒其公民应遵守美国的所有入境条件。如果若违反规定,可能会被逮捕或拘留,并强调美国当局对入境规定的制定与执行都非常严格。 德国也警告称,如果在美国有犯罪记录、提供旅行虚假信息、甚至在旅行时逾期滞留,都有可能导致德国公民入境或离开美国时被逮捕或遭拘押,至今已经发生了至少3起德国公民入境美国被捕驱逐的案件。 芬兰外交部也提醒芬兰公民,由于美国近期颁布了行政命令,规定今后凡以免签资格或持美国签证前往美国的人,必须在性别栏注明“男性”或“女性”,同时,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中注明其出生时的性别。因此,芬兰外交部提醒,如果申请人护照上记录的当前性别与出生时指定的性别不同,美国当局可能会拒绝入境,应提前与美国当局核实入境要求。 丹麦外交部发布旅行警告,建议跨性别人士在前往美国之前,先与美国驻哥本哈根大使馆联系。 而就在3月初,一位法国太空科学家去美国参加国际会议时在边境被拦下,结果在其手机内与同事及朋友的联系历史中,发现他对特朗普政府政策表达个人看法。边境官员认定这些信息“显露对特朗普的仇恨,可被视为恐怖主义”,不仅没收了他的设备,还将他遣返回欧洲。

美副总统夫人访问格陵兰岛 意在加拿大?

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发出要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大背景下,美国白宫确认,副总统万斯的妻子、第二夫人乌莎·万斯(Usha Vance)将率领一个代表团于27日访问丹麦的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乌莎和儿子以及美国代表团将“参观历史遗迹,了解格陵兰岛文化遗产”,并出席格陵兰岛一年一度的狗拉雪橇比赛。有官员确认美国总统的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Mike Waltz)与能源部长赖特(Chris Wright)也将随行,并计划造访位于格陵兰的美军基地。 但美方的这一安排遭到丹麦各方的批评。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Múte Egede)就愤怒地表示,这个访问显然是特朗普曾放言“夺取”的岛屿的施压和挑衅,“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我们展示权力”。其他格陵兰岛官员则指出,此时格陵兰岛刚刚完成议会选举,新政府尚未成立,地方选举也箭在弦上,认为此访涉嫌干涉该岛民主进程。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也表示,丹麦希望与美国合作,但这种合作必须也只能建立在国家间相互尊重主权的基本价值观之上。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靠近加拿大,是世界第一大岛,属于丹麦的自治领地,岛上稀土等资源丰富。特朗普第二次上任总统以来,一直将并吞格陵兰作为主要政策话题之一,除了因为格陵兰的战略位置与丰富矿产资源能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还被认为是特朗普为吞并加拿大而做的准备。因为只要吞并了格陵兰岛,地缘上就可以隔开欧洲和加拿大,美国在格陵兰岛增加驻军的话,加上西边的阿拉斯加,就可以将加拿大彻底包围起来。

加拿大代际财富转移将引发社会海啸

七天记者 梓丰 在蒙特利尔市中心一间咖啡馆里,45岁的小学老师Kim滑动着手机屏幕上的房产App,她刚收到母亲的病危通知,而父亲留下的遗产——一栋位于Outrement的独立屋,此刻在屏幕上显示价值220万加元。这个数字是Kim年薪的27倍,也是她同龄朋友平均存款的160倍。”我感觉自己在参加一场诡异的彩票游戏,中奖条件是父母的死亡。”她苦笑着对记者说。 其实Kim的经历并不罕见,这场静默的财富迁徙正在加拿大全境,乃至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上演。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Baby Boomers)一代中的多数人已步入人生的晚年阶段,他们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工作和时代趋势积累了巨额财富,总价值可高达数十万亿元的财富将在未来的25年里从婴儿潮手中转移给他们的下一代,也就是X世代与千禧世代手中。根据加拿大会计师组织CPA(Charter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of Canada)的数据,仅在2023到2026年年间,加拿大就有1万亿元财富从婴儿潮一代转移到其子女的手中,而如此短时间的世纪财富大转移潮流无疑会重塑社会的面貌,对经济、政治影响深远。 世代划分 和中国简单粗暴的十年一代划分有所不同,美国的世代划分一般是十五年至二十年一个分水岭,而加拿大由于受共同文化、经济和社会事件的影响基本遵循相似的框架,但略有差异。根据社会学家威廉·斯特劳斯(William Strauss)和尼尔·赫伊(Neil Howe)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世代:1584年到2069年的美国未来历史》(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 1584 to 2069)、澳大利亚人口统计学家马克·麦克林德尔(Mark McCrindle)2009年出版的《从ABC到XYZ:理解全球世代》(The ABC of XYZ: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Generations)中提出的世代划分理论,并得到广泛接受的世代有: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指出生在1883年到1900年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成长于世纪之交,正逢美国各种道德观念交织碰撞,其“迷惘”的最大表现为精神虚无主义。在这代人的成长中,旧金山大地震、“泰坦尼克号”沉没、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等灾难频出,及时行乐成为社会普遍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在这代人成年后爆发,战争的冷酷无情使得这代人对现实深感失望。在传统价值观念崩塌后,这代人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最后只能陷入精神虚空之中,同时普遍对美国社会发展失望不满。作家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和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描写这一代人的代表作。 伟大的一代(Greatest Generation):1901年代至192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人。这一代人见证且参与了美国的崛起。与上一代经历一战后的空虚不同,这一代人成长于大萧条时期,受尽了贫困,成年后又迎来了人类史上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男性上战场打仗,女性在大后方工厂挥汗,亲历战争锻炼了这代人的意志。同时二战胜利与美国崛起又给了这代人自豪与自信,使其成为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坚力量。从肯尼迪到布什,这代人产生了7位美国总统。 沉默的一代(Silent Generation):指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都没赶上,很没有存在感,从小就被教导要循规蹈矩、惟命是从。同时由于经济大萧条和战争造成的低生育率,这一代人口锐减,前后都比不上。他们保守而传统,鲜有梦想,默默干活,注重隐私,莫谈国事。但是从大环境角度来看,他们所处的美国繁荣且稳定,就业率高、收入增长也高、社会价值观巩固。 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s):指在194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最有名的一代人,在二战后随之而来的生育大潮中出生,从小就拥有更多同伴与更多样选择,他们同时赶上了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传统价值观的又一次颠覆变迁。反越战、嬉皮士、人权运动,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推动社会变革的一代。描述这一代人的文学作品相当多,这一代人也深刻的改变了整个世界,至今世界仍处于这代人影响余波之中。 X世代(Generation X):指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出生的人,这代人是婴儿潮一代毒品泛滥、家庭破碎的环境中长大的,“怀疑一切”和“虚无主义”在这一代身上回潮,尽管这一代人物质生活更丰富、受教育程度也更高,但是当他们长大时,主要的工作岗位都被年富力强的婴儿潮一代占着,让他们对未来普遍无所适从,内心往往封闭而苦闷。同时美国霸主地位下降与经济危机频发更是增加了这代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怀疑现有的体制。 千禧一代(Millennials):指198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出生的人。这一代人的出生恰逢新千年到来之际,这一代人生育率又大幅回升,所以又被称作回音潮世代(Echo Boomers)。这个世代目前正在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与之前世代最大差别在于经历了互联网革命,同时也经历了911与恐怖主义。这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与上一代相比又出现了反转,“注重自我”是最大特点,常常显得冷静与物质,梦想改变世界的理念通过互联网革命再一次重回,对于理想格外重视。 Z世代(Generation Z):指1997到2012年期间出生的人。作为首代从小接触互联网和数字移动设备的社会群体,他们花在数字设备上的时间比先前世代多得多,阅读时间则相对减少,这对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词汇、学业成就,以及未来的经济贡献等造成影响。在许多国家,Z世代比先前世代更容易被诊断出患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疾患。 α世代(Generation Alpha):通常指2010年以后出生的人,他们出生、成长在数字时代,有与其他代际的明显不同特征:对上网搜索信息、线上学习娱乐习以为常;亲身经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享受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共享经济的发展红利;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宠溺”下,对各类事物的体验要求更高……不过他们也正面临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新秩序重建、生活成本高昂、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高度不稳定时期。 财富断层 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婴儿潮一代都是最富有的一代人。以加拿大为例,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婴儿潮一代(既年龄超过65岁)的人均平均资产为1,121,020加元,他们的资产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增值,特别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而与此相应的是千禧一代目前的平均个人资产只有约10万元左右,不及婴儿潮的十分之一,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目前婴儿潮一代的人口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7%,却掌握了全国54%的净资产。他们的财富核心是近四十年来房地产市场牛市膨胀的房产,再加上疫情期间美国股票市场的增长又助推了一波新的财富增长,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财富的不平等。加拿大最富有的20%家庭拥有的财富平均超过340万,而最底层20%家庭的平均净资产为负值。 不同加拿大家庭拥有的财富 在过去几十年里,婴儿潮一代因为他们庞大的规模和度过经济扩张时期之后积累的财富在市场和制定政治议程方面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们的财富积累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建立在战后特殊的经济结构、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之上,后世代的人无法复制,因此很难再形成类似大范围地集中在某一代人手中的情形。到2030年,所有婴儿潮一代的人都将超过65岁,而随着他们一步步进入老年,乃至去世,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包括人口结构、经济重构、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技能传承等。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断崖式转型。加拿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在2041年达25.4%的峰值后开始下降,但劳动人口随着最后一批“婴儿潮一代”年满65岁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继续减少,特别是对水利、环境、公共管理、建筑、能源、采矿业和居民服务业等领域的劳动力供给影响较大。随着婴儿潮一代的离场,15岁至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加拿大总人口的比例将持续下降,可能会导致更多移民和人口政策的转变,如为应对老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类移民的配额;再比如,人口结构的变化重塑目前的人口地理,中小城镇面临双重的收缩(年轻人离开,老年人去世),全国人口更多地集中在魁北克城到安省温莎走廊一带。 其次是经济地震级的重构。婴儿潮一代持有全国41%的自住房产,其遗产释放将使2035-2045年间年均新增二手房供应量达18万套,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婴儿潮一代的财富代际遗产继承将创造加拿大史上最大规模的非劳动性财富转移,但前10%家庭将获得68%的遗产总额,加剧贫富差距;婴儿潮一代人的需求还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变迁,比如随着他们的年老体衰,全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预计减少43%,古典音乐现场观众预计减少72%,;而防病抗衰、临终关怀等行业将快速增长。 再次是社会服务体系的范式革命。随着婴儿潮一代老去,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面临崩溃与重生。虽然全国的医疗方面支出占GDP比重在逐年增加,但远远赶不上医疗、护理等服务成本每年至少5%的涨幅,再加上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环境不安全、对工资不满等各种原因,医疗护理系统留不住人,让全国的医疗系统和老人护理机构因为人手短缺处于崩溃的边缘,且常年得不到改善,亟待进行改革。 总之,婴儿潮一代的退场将迫使加拿大启动“社会2.0”系统的升级:从养老金现收现付制转向“代际贡献账户”、从住房私有制主导向“代际共享产权+模块化住宅”转型、从医疗延长寿命转向“健康寿命最大化”等等诸多变革,而最大风险在于:当承载社会记忆的一代人离去,加拿大可能陷入“集体身份认知障碍”,如何在数字原住民时代重建国家叙事,保持民众的国家认同或将是比经济转型更困难、更严峻的挑战。  

“特朗普衰退”要来了 加拿大怎么办?

七天记者 颜宏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白宫的官网跟拜登时期的完全不同,不再是政策发布或活动新闻,而是成了特朗普的光荣榜:几乎每天都是特朗普“赢”的新闻,题目都是如《美国的黄金时代来了》《史上最透明的政府》《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我们永远不会厌倦胜利》《周一清晨的胜利》《特朗普总统又让政府为你工作了》《特朗普总统正在释放美国的能量》、《特朗普总统以实力引领和平》、《总统历史性演讲让民众着迷》……而集大成者则是在3月10日发布的这篇《50天50赢:特朗普总统为美国人兑现承诺》。 美国白宫官网的文章 这篇新闻稿详细记述了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人民如何在非法移民、边境、关税、芬太尼危机等五十个问题上“大赢特赢”。其实不仅是白宫官网,包括副总统万斯、各内阁部长、政府高官、共和党议员,几乎人人都在竞争谁最会夸赞特朗普的赛道上内卷着,就连特朗普住所所在的佛罗里达州还于3月18日晚上在迈阿密举行了一场大型无人机表演,成百上千架的无人机构成特朗普的形象,在空中随着《Y.M.C.A.》的音乐跳起了特朗普特色的舞蹈。无人机组成的字幕显示“新的黄金时代”“世界上最好的交易者”“世界上最好的和平缔造者”“史无前例的总统”“释放人质的总统”“保卫自由的总统”……最后组成一个地球仪画面,上面写着:感谢您,特朗普总统。 在迈阿密举行的夸赞特朗普的无人机表演 与此同时,包括美国最大三个贸易伙伴的加拿大、中国、墨西哥,还是美国的长期传统盟友——欧洲都在和美国打贸易战,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之中。各种国际机构都在警告特朗普带来的风险,而一些4个多月前因为特朗普创造历史的再次当选而欢呼雀跃的人们也感到幻灭,从商界、学术界到普通选民,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声音谴责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和对加拿大征收关税。 特朗普衰退 上周,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Jeffrey Sonnenfeld组织了一场包括多家美国大公司负责人出席的峰会。大家纷纷表示,特朗普当选后弥漫的乐观展望已经荡然无存,原本以为的特朗普宣扬的放松监管、减税等“亲增长、亲商业”政策没看到,“保护主义政府的负面措施”却层出不穷: 不管不顾加征关税的举措可能导致商业成本上涨、推高通货膨胀、损害消费者信心,继而压制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增长核心的股市遭遇大跌,对利好信息敏感的科技股连日来承受重压; 暴力驱逐非法移民,不仅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也给劳动力市场增加成本压力; 大幅裁减联邦政府员工,不仅导致失业率上升,还让最基本的政府日常运作陷入困难; …… Sonnenfeld教授就指出,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一系列以“美国优先”为旗帜的单边主义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商品大幅加征关税,已在私下引起了商界领袖们的强烈不安。这些政策虽然初衷在于保护国内制造业和缩小贸易逆差,但其负面效应正逐步显现,不仅扰乱了国际供应链,也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造成投资者信心动摇。总体来说,特朗普的经济策略更多依赖于煽动性和短视的民粹主义,而非基于长远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科学判断。他还指出,企业领导人们私下讨论时普遍担忧,如果政策不出现重大逆转,可能会在市场下跌达到20%或以上时迫使他们不得不公开发声,但在目前情况下,企业领导人更倾向于保持沉默,以避免成为特朗普政府或其支持者攻击的目标。 参加这次峰会的约有100位企业的负责人或CEO、60位主要城市的市长和议员,这些人中有60% 的人自称是共和党选民,另40% 自称是民主党选民。不管党派如何,一项会议期间进行的快速调查显示,85% 的受访者反对特朗普征收关税的做法,92% 的受访者担心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其实不仅是与会的人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经济界人士也在担心:特朗普的关税等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会让美国陷入一场人为制造的衰退——“特朗普衰退”。 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由美国知名贸易组织消费科技协会主席加里·夏皮罗(Gary Shapiro)提出。特朗普在2018年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提出对进口到美国的钢铝产品征税时,夏皮罗就认为,如果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威胁成真,美国经济可能陷入“特朗普衰退”。如今,再度入主白宫的特朗普再次举起“关税大棒”在世界范围内“大杀四方”,让这个担忧越来越成真,各大银行的经济学家要么上调了经济衰退预测,要么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调高后的衰退预期大致在20%—50%之间: 高盛公司经济学家把今后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15%上调至20%; 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把今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从年初预期的30%上调至40%; 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Pimco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主管认为,美国在2025年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大幅增至约35%,这一数字较去年12月预估的15%翻了一倍有余; 穆迪分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也将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从15%上调至35%;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预期,美国通胀水平可能面临2021年以来的最严重局面,经济衰退概率已接近50%。 首当其冲 一般来说,连续两个季度经济产出下降即被认为是衰退。但根据非营利组织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定义,经济衰退是“经济活动的显著下降,影响整个经济体系,并且持续时间超过几个月”。衡量标准包括就业、收入、消费者支出和工业生产等多项指标,经济下行通常伴随着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净就业岗位流失。虽然目前的经济数据尚不足以证明美国经济即将陷入衰退,但美国经济的各项指标确实亮起了“红灯”。 上周,特朗普接受采访时为其关税政策辩护,但拒绝排除经济衰退的可能,称美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而他“讨厌”预测潜在衰退的可能性。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本周一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政府正在制定“强有力的政策”,经济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强调美国的基本经济状况“健康”,没有理由陷入衰退,不过他“无法保证”美国经济不会在特朗普任期内出现衰退。特朗普和其政府高官的言行让投资者愈发怀疑,特朗普正以加征关税、削减开支等措施制造一场“不得不经历”的衰退,迫使美联储降息,以期化解债务,让美国经济向“高关税、小联邦政府”政策模式转型。 如果美国经济真的因为特朗普的高关税、单边主义和政策不确定性等激进措施而陷入衰退,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而加拿大作为与美国经济高度一体化的重要贸易伙伴,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甚至也陷入衰退。首先美国经济一旦进入衰退,其进口需求必然大幅减少,这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加拿大来说,意味着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不少企业将不得不裁员降本,甚至关闭,因为很多行业的大量就业岗位都与与美国的贸易直接或间接相关。加拿大商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约有 230 万加拿大人从事与美国出口直接相关的工作,而 140 万美国人从事与加拿大出口相关的工作。而研究也指出若美国需求萎缩10%,将直接拖累加拿大GDP增长0.8-1.2个百分点。 其次,美国经济不景气往往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作为与美国金融市场高度联动的国家,加拿大的股市、汇率和资本流动可能都会受到较大冲击。比如美元避险属性增强将导致加元兑美元汇率将从现在的1.36跌破1.45,输入型通胀推高CPI从现在的2.6%推高至5.8%等。投资者信心的下滑还会使得外资撤离,加剧加元贬值,同时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加拿大企业可能因此放缓投资步伐,进一步影响就业和整体经济活力。 第三,更为严峻的是,面对美国经济的风险,加拿大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政策方面都没有什么可操作空间。政府层面,自由党的支持率虽然因为换了新党领,并采取针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而有所回升,但依然脆弱。即将提前进行的联邦选举,保守党和自由党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最可怕的后果则是两党谁都无法赢得多数执政,继续以少数政府执政的话将无法团结起来应对特朗普。而在刺激政策方面,目前联邦债务与GDP比率已达到高点,没有更多的借贷空间,如若启动哪怕300亿加元的刺激计划,加拿大的信用评级都可能从AAA降至AA+;而若加拿大央行降息至2%以刺激经济,将加剧本就已经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让加拿大的住房可负担性进一步恶化。 总之,2025年北美经济在关税冲击、贸易战摩擦和政策不确定性下,整体面临增长放缓、供应链重构、通胀加剧等多重挑战。加拿大难以独善其身,短期内的动荡与风险无法避免。面对这些外部不确定性,加拿大政府和企业需要迅速调整战略,拓展多元化市场,同时在国内采取有效刺激措施,如消除省内贸易壁垒,以减轻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