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母树」带动50亿生意参访团倡打造品牌推广「深闺」黄皮

华媒参访团来到位于郁南县的世界黄皮公园。(点新闻记者李紫妍摄)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15日上午,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团一行先后来到位于广东云浮的世界黄皮公园、郁南县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站在世界黄皮公园的观景平台往下看,只见连片的黄皮树郁郁苍苍,一栋栋洋气的小楼散落在青山之间,那是村民靠种植黄皮致富起家盖起的新房子。当参访团成员得知当年乡贤带回来的两棵黄皮「母树」,成就了一个年产值50亿(人民币,下同)的大产业,纷纷表示「不可思议」!他们建议应该借力打造黄皮品牌,把市场做大,进而带动云浮乃至广东全域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华媒参访团来到位于郁南县的世界黄皮公园。(点新闻记者李紫妍摄)   略有遗憾的是,当下收获季已过,华媒代表们没能第一时间见到黄皮的庐山真面目。不少没见过这种水果的华媒高层好奇地围着当地工作人员,追问关于这颗神秘果实的「十万个问号」。郁南县是无核黄皮的唯一发源地,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无核黄皮之乡」。目前,全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19.2万亩,投产面积达16万亩,产量约10万吨、产值约50亿元。 冷冻鲜果、果脯、饼干、饮料……在郁南县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逾百种各式黄皮深加工产品一字排开,让人目不暇接。郁南县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54.7平方公里,总投资2.65亿元,以构建无核黄皮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为抓手,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很多第一次认识黄皮的参访团成员都忍不住化身「试吃员」,品尝无核黄皮加工产品。 华媒代表们品尝黄皮及各式加工食品,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尝到黄皮的味道。(点新闻记者黄宝仪摄)   「我吃了好几种产品,感觉特别好。」《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说,从两棵母树发展成为这么一个大产业并带动村民致富,非常不容易,但是黄皮在海外的知名度并不高,不少参访团成员通过此行调研才对黄皮有了初印象,因此要拓展海内外市场,首先要打开黄皮的知名度。 加拿大《环球华报》社长司晓红告诉记者,她在温哥华也看到过黄皮,但没有品尝过,这次来郁南是第一次尝到黄皮的味道,「酸甜,微涩,挺好吃的。」她表示,今天了解到黄皮还有不少药用功效,如止咳、化痰、生津等,尤其对疫情之后人们的健康保健很有价值,而且可以开发多种加工产品,很有发展潜力。 参访团成员争相品尝黄皮饮料。(点新闻记者黄宝仪摄) 「这个100%果汁酸酸甜甜的,有回甘。」菲律宾菲龙网中国新闻版主编王瑞禹则对黄皮果汁情有独钟,离开产业园时仍在回味黄皮汁的绵长回甘。他认为黄皮是一种宝藏水果,味道好前景广,但目前面临着市场知名度偏低、运输保鲜较难等问题,阻碍黄皮的产业化发展。「我觉得它非常有前途,口感很独特,只是在营销推广上还要做些工作。」王瑞禹认为,当地可以和食品大品牌合作,先把「黄皮」这一水果打出知名度,等市场培育出来后,云浮和广东就可以再凭借产地优势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继而带动全域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题参访调研活动」在广东举行。活动邀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华文传媒共同会聚广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阵地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是香港文汇报于2009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起成立、邀请五大洲华文传媒机构加入的世界性媒体组织。目前,合作组织成员媒体已发展到逾百家,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

Delta病毒致“战局改变” 今秋恐难恢复正常

七天记者 颜宏 从去年年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行动开始以来,大部分国家包括加拿大都认为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接种率达到群体免疫水平的话即可恢复以往的正常生活,不再需要隔离、保持距离或者戴口罩,但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在经历了短暂疫情放缓后,初次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Delta)变异病毒正在让全球陷入新一轮疫情,即使国民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发达国家都再次爆发了疫情,日新增感染者数量正在创新高。感染和死亡双料冠军的美国再次出现日新增感染者破10万的状况,创半年来的新高峰。更可怕的是在新一轮感染中,很多人是接种了一剂甚至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突破病例”。所谓“突破病例”,指的是完成疫苗接种至少14天后又被感染的病例。研究表明,在疫苗接种率非常高的以色列医护人员当中的“突破感染”病例达到2.6%;而截至7月26日,在美国1.68亿疫苗接种者中,累计报告6587例接种疫苗后住院或病亡的“突破感染”病例。加拿大卫生部7月10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在780万完全接种疫苗的加拿大人中,有85例突破感染死亡案例。换句话说,从加拿大全面推出疫苗接种计划以来的半年间,完全接种的加拿大人中感染者每两天就有一人死亡。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一份内部文件明确指出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出现“改变了战局”,其传染性堪比水痘,比普通感冒、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天花、埃博拉病毒、MERS 和 SARS 都更容易传播,原始的新冠病毒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其重症住院的风险也提高了一倍。目前它正在像野火一样传播,人们“无异于正在与一种全新的病毒搏斗”。截止到8月3日的统计数据,受德尔塔病毒的影响,美国、印度、伊朗、土耳其、俄罗斯是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而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印度、伊朗、美国是新增死亡病例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 新一轮考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相对于其他变异毒株和原始病毒,其传播率增加近100%,也就是增加了一倍,比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传播能力多40%。如果一个人感染了其他几种新冠毒株,平均只会传染给2-3人,而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感染者会传染给6-8人,且潜伏时间短,以往每4、5、6天才会增加两到三倍的病人,现在大概3天左右的时间就有五六倍、六七倍的病人出现,大大增加防控的难度。除了传播控制困难外,感染德尔塔病毒后还在临床上表现出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发病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而不易被察觉、病人转阴速度慢、治疗时间长、容易出现重症等。在德尔塔病毒的影响下,年轻人的住院率也越来越高,其中以18-49岁的成人住院人数增幅最大。 在抗疫清零方面走在前面的中国一直执行着全球最严格的防控标准,但也在德尔塔病毒的冲击下破防,从南京禄口机场发源的新一轮感染已经波及中国十几个省,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都表示现在需要改变“密切接触者”的概念了。他指出,按照过去的提法,密切接触者是指发病前两天有过与病人、病人的家人同在一个办公室或者在一米之内吃饭、开会等经历的人,但现在密切接触者要包括发病前4天与病人或其家人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单位、同一栋建筑、同一栋楼的都要算密切接触者,因为德尔塔毒株载量高,呼出来的气体毒性大,传染性很强。 第一剂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80%、两剂疫苗接种完成率近60%的加拿大最近的疫情也在上升,联邦公共卫生署首席长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高传染性的Delta变异病毒可能会推动加拿大第四波疫情的爆发,民众还不能放松警惕,要尽快去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所有年龄段的两剂疫苗接种率要至少达到80%才行。如果加拿大人口中的疫苗接种数量不及时增加,病例数量最终可能超过一些社区的卫生保健系统的承受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再次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有的人将不得不等死,而医生也要在有限的医疗设备给谁用之间做痛苦的抉择。 疫苗是关键 针对越来越多的“突破病例”,医学界的共识是任何疫苗都不存在接种后无突破病例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一样会被感染。但是如果没有接种疫苗,获得疫苗的保护作用,感染、住院、死亡的人会更多。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在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当中,超过 99.99%的人未出现导致住院和死亡的“突破病例”,且74%的“突破病例”都出现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只有不到0.004%的完全接种疫苗人群会出现导致住院的“突破病例”,只有不到0.001%的完全接种疫苗人群出现死于新冠病毒的“突破病例”。如果没有疫苗的加持,住院率和死亡率将至少是千倍以上。 加拿大的公共卫生首席长官谭咏诗、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 (Anthony Fauci)都在呼吁民众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指出当一个人完全接种疫苗时,“感染病毒后出现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非常低”,“更有可能的是,要么没有症状,要么只有轻微症状。”面对德尔塔病毒的肆虐,疫苗接种是最主要的防控。 关于达到群体免疫的接种率,越来越多的防疫专家表示原来预期的75%数据是按照原始新冠毒株估算的,并没有考虑到传染性更强、生命力更强的变异毒株,现在看来75%的接种率已经无法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民众的疫苗接种率越高越好。钟南山院士曾于7月31日提出中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世卫组织紧急情况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Mike Ryan)则认为群体免疫需要达到85%的接种率,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达到这一水平。 第三针加持 面对疫情的再次反弹,增加一加强针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界探讨的话题。为何要打加强针?这是因为某些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为了提供额外保护作用而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以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对于许多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打加强针很常见,例如每年打一次加强针的流感疫苗。另外,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已进化到可以避开人体部分免疫反应,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感染那些感染新冠病毒后痊愈或接种过疫苗的人。然而病毒无法避开人体的所有免疫反应,这就需要通过增加一剂疫苗接种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阻断病毒的感染。 全球施打辉瑞疫苗最快、接种比例最高的以色列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Delta毒株的影响,辉瑞疫苗在以色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已经从最初的94.3%下降到七月初的64%,又从七月初的64%下降到现在的39%。该国的卫生部门已经表示将向免疫力弱的成年人提供辉瑞疫苗加强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布接种第三剂疫苗的国家。 新冠疫苗接种率排名“欧洲第一”的西班牙明确表示新的变异病毒正在削弱现有疫苗带来的保护效果,需要为全体国民开展第三剂疫苗的接种,现在要做的就是确认何时可以开始接种第三剂疫苗。另外接种率较高的英国和德国也都表示将从9月份开始为特定国民供应第三针接种。 辉瑞公司则在寻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生产加强针的紧急授权。并在7月28日发布了最新的加强针试验数据。数据显示,18至55岁的人在接种第三剂疫苗后,体内针对Delta病毒的抗体水平是第二剂的五倍以上;65至85岁的人群中接受第三剂疫苗后,体内产生的针对Delta病毒的抗体水平比第二剂提高11倍以上。另外,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以及首次在南非发现的Beta变异病毒,接种第三剂疫苗后的抗体水平也远远高于第二剂。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需要接种第三剂疫苗。美国辉瑞等制药公司应专注于为没有机会获得第一剂疫苗的国家提供疫苗,而不是为富裕国家已接种疫苗者打加强针供应疫苗。世卫组织之所以出来唱“反调”,一个原因就是辉瑞疫苗高昂的价格以及严苛的储存、运输条件,让很多穷国根本买不起。 不管辉瑞公司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针对第三针疫苗的态度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辉瑞公司从这些疫苗中获得了巨大收益。2020年全年,辉瑞总销售额为420亿美元,其中疫苗收入就达到260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今年随着辉瑞疫苗产能的进一步扩大,疫苗销售额也会继续增加。而就在全世界的疫情都因德尔塔病毒而再次恶化时,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不约而同地宣布涨价,辉瑞疫苗从现在的一剂23美金涨到29美金,涨幅25%;莫德纳疫苗从现在的每剂28美元涨到32美元,涨幅10%。虽然这两家公司解释说涨价是因为需求增加,而需要考虑生产、包装和交付新配方疫苗所需的额外投资,但最直接的原因不言自明,一是Delta变异病毒肆虐,全球范围内的疫苗需求都在增加;另一个则是竞争对手的失势,价格较低的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因出现血栓问题而受到市场的冷落,让他们有了坐地起价的底气。  

病毒星火 快速燎原 第二波疫情提前到来?

七天记者 梓丰 自3月份新冠病毒疫情在魁省爆发以来,蒙特利尔一直是疫情的震中。随着天气变暖以及防疫措施效果的显现,魁省的疫情开始放缓,近日来曾经的疫情中心蒙特利尔的每日确诊病例降至2位数时,人们开始放松警惕。但南岸Montérégie地区的确诊案例却突然逆势增长。其中的一个小细节是在Brossard市购物中心DIX30的Mile Public House酒吧爆发的疫情中,坐在一张桌子的5个人检测结果无一例外全部为阳性。而7月5日一天魁省共有79例新增感染案例,其中55名都在这一地区,成为新的疫情爆发中心,当地的公共卫生部门也在7月7日要求所有在6月30日去过该酒吧的人都去进行病毒检测,而这一切的源头只是一场家庭聚会。 十人变百人 南岸Saint-Chrysostome地区一名15岁的女孩跟妈妈商量想请几个朋友来家里聚会,开个小party。妈妈表示只能是最多有10人参加的小聚会,女孩同意了。到了聚会这天,也就是6月28日,女孩的妈妈去了朋友家,女孩的几个朋友也陆续到来,打算开一场围着篝火的chillin。这是一个美式俚语,意思是什么都不做但仍觉得很开心,相当于relax。这期间她的一个朋友表示,魁省政府的防疫规定聚会最多可以有50个人,所以可以邀请更多的朋友到来。实际上,最多50人聚会的规定是指电影院、教堂等公共场所,私人举办的聚会最多只能有10人,参加的人最多只能来自3个家庭。 于是参加这场聚会的少男少女们开始呼朋唤友,邀请更多的人前来。随后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女孩的掌控,一些前来参加聚会的人开始在社交平台Instagram和Snapchat发布女孩家的地址,声称正在举行一场好玩的露天party,要求大家都来玩。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挤到女孩家里狂欢,有认识的,更有根本不知道是谁的,屋里、屋外、后院都是人,没人佩戴口罩,更没有人在意社交距离,最多时有差不多60人同时在场。 随着到来宾客数量的增加,女孩变得越来越紧张,一方面担心参加聚会的人太多,导致邻居报警,招来警察;另一方面也担心新冠病毒,这么多人密集地聚在一起,万一其中有人感染了病毒,后果不堪设想。她试着跟一些人说要保持社交距离,也尝试着表示聚会结束,大家各自回家,但玩Hi起来的年轻人根本没人听。 明知故去 在女孩的紧张、忧心中,这场失去控制的party终于结束了,没有警察上门,也没有出什么意外。但第三天开始,女孩开始感到不舒服,当晚参加聚会的人中有人表示感染了病毒。而她的一个朋友告诉她当晚参加聚会的人中,有个女孩在前几天参加的另一场聚会中感染,检测结果为阳性,但她隐瞒了这一事实,依然和众人狂欢。 一个参加聚会的17岁男孩妈妈对媒体说,当天允许自己的儿子去参加聚会是因为那是一个小规模的、室外围着篝火的聚会,但是没想到party会失控。聚会后的第三天,男孩开始感到特别疲惫,特别不舒服。五天后,一起参加聚会的朋友通知男孩说他们都去了做了病毒检测,有18人的检测结果是阳性。男孩这才跟妈妈描述了当晚的真实情况,其实他当晚只停留了一个小时就出来了,因为太热,人又太多,自己不喜欢,但一个小时足以被感染。 连锁反应 6月28日这场聚会后,毫无察觉的年轻人有的照常逛街,有的照常聚会,打暑期工的则照常上班,这些年轻人的流动致使Montérégie地区爆发多处聚集性疫情,并导致多个场所关闭或彻底消杀: 7月4日,Mercier小镇的一家快餐店Grégoire et fils因一名参加那场聚会的员工被确诊而不得不关闭,什么时候重开不得而知。这名确诊员工还参加了6月30日在Mile Public House酒吧举办的聚会   快餐店Grégoire的老板Jean-François 和Emmanuel Grégoire   7月6日,Mercier 小镇的面包店boulangerie Fantaisie du blé因一名参加那场聚会的员工被确诊而不得不关闭,30多名工作人员回家隔离,给店主带来巨大的损失。同一天,该地区的青少年中心La Maison des jeunes de Mercier因有员工在那场party中被感染而宣布暂时关闭。 7月7日,Mercier 小镇的Resto-Bar Lachapelle因同样的原因宣布暂时关闭。 该地区的IGA Extra Famille Reid-Boursier和IGA Extra de Châteauguay超市都有员工因参加了女孩家的聚会而被确诊,虽然没有关闭商店,却也让几名与确诊员工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回家隔离,还不得不花费人力、物力对整个商店进行彻底消杀,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该地的一家麦当劳店…… 附近市镇Sainte-Clotilde的一名消防员在6月30日的聚会中被感染后,导致10名与他一同出警的同事不得不隔离,占了当地全体消防员的三分之二,在未来的两个星期里,如果那里发生火灾,这个消防站将不得不请求邻近市镇消防人员的援助。 附近的MRC du Roussillon和Jardins-de-Napierville也未能幸免,已经有两家商店因员工被感染而临时关闭。 同时感染还在继续,不得不关闭的商业名单还在延长。 女孩家以及Mile Public House酒吧聚会引爆的疫情也给Montérégie地区的公共卫生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量,特别是负责流行病调查的部门。现在不同于前一阶段宅家、封锁的阶段,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比较固定,与其他人没什么交集。现在已经是解封、重启阶段,这些少男少女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几乎每个人都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密切接触者,而且他们在一起时似乎并不把社交距离当回事,见面时照旧握手、拥抱、吻颊。比如Grégoire快餐店确诊的员工并没有和参加party确诊的一名女孩有密切接触,但他的朋友们则和那个女孩行吻颊礼、拥抱等密切接触,这名员工则和这些朋友们挨个握过手,从而感染了病毒。 网络发酵 随着参加party的年轻人陆续出现症状,party的组织女孩一直配合当地公共部门的工作,先后在自己的Facebook上5次发布信息,要那些参加自己家party的人如果出现症状的话留下姓名、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个人信息,她也同时在社交媒体上收到各式各样的谴责。 7月5日,这名女孩在Facebook发布了道歉信,承认自己组织这样一个party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向所有受到影响的同龄人、他们的家长以及家庭表示深深的歉意。她写道:“我非常理解你们的愤怒,但也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错。确实,主要错误在我,但那些到来的人并不比我好。另外那个明知自己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依然来参加我的party的人也很不好。” … Read more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14日)这个国家还安全吗?

文 |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过了一个复活节长周末,如果是和平时期,大家可能都选择休假去了,疫情特殊阶段,无法出门,待在家里的同事们都没闲着,照例每天关注新闻,更新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我倒是忙里偷闲,没有码多少字。而是看完了一部很应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刚一点完上一本书的最后一页,腾讯读书上立马跳出好几本书,这本赫然在列,想到马尔克斯那本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不知道这本“爱情”书好不好读,犹豫了一下,那“霍乱”竟让人联想到了新冠病毒,于是就点开了。想看看“霍乱时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有多可怕。已经过了谈情说爱年龄的我,倒没看中“爱情”那俩字。看完之后最大的印象:爱情像霍乱。呵呵。 休整几天后,又开始了平时的节奏,浏览新闻,听新闻发布会。围绕疫情,政府宣布政府的政策,记者提问记者的问题,各打各的算盘。 今天联邦政府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小特几分钟的发言主要说了几件事儿:一是刚刚过去的周末又从中国收到110万枚口罩,会很快发到各个省;二是新从海外回来的人如果没地方隔离或者拿不出一个可信的隔离计划,就得强行去酒店隔离14天,具体咋弄,比如去哪个酒店,谁花钱等,没说,但他说这项新规已经加进了“隔离法”,也就是已经成了法律,意味着如果不遵守,是有“后果”的;三是政府宣布了两项花钱计划,计划花1.3亿用于北方地区抗疫。加拿大一共有10个省,3个地区,其中的7260万就是直接给育空、西北和努纳武特地区。政府另拨2千万给联邦食品检验局以保证特殊时期的食品安全。 记者们的提问主要围绕:一老人院整改;二何时复工。关于老人院整改,总理说现在貌似也没有啥好办法,可以向魁北克学习,给护工涨工资,吸引大家到这个行业。魁省爆出老人死于老人院的惊人消息或者说丑闻后,省政府给这个行业的护工每小时工资增加了4块钱。至于复工,全国疫情还没到顶,还得等几周。 加拿大最有独立观点,最受人尊敬的法文媒体《Le Devoir》记者问了一个颇让小特尴尬的问题:全国民众都宅家里,不让去度假屋,你不但出门,还跨省,还是去的度假屋,咋解释?小特含糊其辞说我自己已经隔离了3周,家里人3周来都住在那里,我出门既不违规也不违纪,就是和家人过个复活节嘛,言外之意,饶了我吧。照理说,总理也是人嘛,和家人团聚属人之常情,但是第一夫人在Ins上晒照,估计就是专门把自己老公或者全家置于公众视野之中吧?全家5口人在魁北克的度假屋乐一乐就算了,还跑出来自拍晒照,引发网友羡慕嫉妒恨。呵呵。渥太华和魁北克之间上周起就设立了警察岗哨,严格盘查非必要出行,总理从首都到魁省的度假屋是不是得到了警察的特殊优待予以放行?如果小特说我要回家,恐怕警察也没得说。 特殊时期,往公众枪口上撞的,无独有偶,还有那个已经宣布辞去联邦保守党党魁的谢尔同学,应召回渥太华开内阁会议通过紧急时期救助法案,居然带着老婆和5个孩子一同乘坐包机,他来开会,带着一大家子人,是不是准备在选出新的党魁之前好好花一下纳税人的钱?这些人估计脑子都中了冠毒。中毒的还有保守党影子财经评论员,他的名字我都懒得说,在周日的国会答记者问中说:自由党政府没有认真管好从湖北武汉回来的2千人,其中600人直接发个小册子就让他们回家了,没有量体温,没有隔离,而他们就是加拿大疫情爆发的源头!真是岂有此理!面上是攻击自由党,骨子里却是反中国。这姿势也太难看了点吧?这就是不学习的后果。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的科学家已经说了在武汉流传的B型新冠病毒只在东亚传播,都没走出东亚的圈子。 说到剑桥大学和德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文章,周五匆忙翻译了概要之后发了一条公众号,大部分读者都是理性地讨论,个别一向仇视中国的读者直接张开了大嘴,呵呵,我只能说我是打过狂犬疫苗的。 午饭过后,本来想看一下同事发过来的几篇文章,忽然接到银行的电话,账户被盗,叫我立即到银行去。OMG,这都是啥事儿啊!戴上口罩去了一家比较近的营业网点,门口的工作人员一一盘问前来办事儿的人,能上网解决的,立马打发回家。我说了我的情况,那位工作人员很同情地看着我,赶紧让我进去。了解了一下,原来是银行寄给我的支票被歹人截获,拿着我的支票本给自己开支票。问工作人员,支票是哪个环节丢的?在银行寄出来之前?加拿大邮政寄的过程?在家里的邮箱里?工作人员一脸茫然。如果是前两种,那就说明银行和邮政员工监守自盗啊,如果是在家里的邮箱里……忽然想起来前几天也发生一起儿子信用卡被盗刷的案例,银行给他寄了一张信用卡,他还没收到,卡已经开始在别的地方消费了。……这也太可怕了。 走出银行,不禁怀疑起来,加拿大这个国家,还安全吗? 想起银行工作人员安慰我的话:大家都宅在家里,有些人学的技术就是偷,而且现在有充分的时间作案,真是无语啊。在此提醒小伙伴们,不管你的银行账号里有多少钱,看紧了啊。  

魁省惊现老人被遗弃护理中心 31人死

Le directeur nationale de la santé publique, le Dr Horacio Arruda et la ministre de la Santé Daniele McCann entourent le premier ministre François Legault en conférence de presse.

  【七天讯】(记者 颜宏)魁省省长Francois Legault本来计划今天休息一天,由副省长代替自己,但由于Dorval私立Herron CHLSD出现医护人员逃跑,放弃老人的悲惨事件,再加上他昨天说有可能在5月4日前开放学校和幼儿园以重启经济活动引发了民众的极大争议,遭到普通民众、防疫专家、教育领域等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自昨天开始上网的要求学校关闭直到9月份的请愿书已经获得了20多万的签名,所以决定取消休假,亲自回答媒体的提问。 护工逃离 业主不配合 魁省的Herron CHLSD被爆出出现意大利那样护工逃跑,扔下老人不管的人间惨剧,震惊了整个社会。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 3月26日,这家长期护理中心出现一名CONVID-19确诊患者,被送入定点医院犹太医院,后来去世; 中间的某一天,St. Mary医院的一名护理试图联系这家护理中心通告患者新冠检测阳性的消息,可怎么都联系不上,于是报告了公共卫生部门; 3月29日,负责这个护理中心的西部社会和健康部门CIUSSS派人前去查看,结果看到了如恐怖电影般可怕的一幕:里面几乎没有护理人员,里面的老人又饿又渴;几天没换的纸尿裤已经完全湿透,有的老人就躺着自己的粪便里;有两名已经在床上死亡……CUISS组织了10多名护士紧急赶来接管了这家护理中心; 这家定位豪华的私人护理中心收费不菲,大约有150名住客 但这家护理中心的业主不愿意配合,拒绝提供住客情况的信息,政府不得不申请法庭令,才拿到了这家中心的住客资料,显示自3月13日起,已经有31名老人在这里去世,其中至少5人死于COVID-19。 省长表示在现代社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决不可能接受的,管理者犯有严重的疏忽行为,已经要求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的严重犯罪调查部门对业主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魁省卫生部门11日早上派出调查小组去往全省40个非政府补贴的私立养老机构CHLSD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并根据各自的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 其实,老人的家属反映这家CHLSD出现问题已经很久了。一名家属表示她的妈妈住在里面,每月要支付4000元,政府还给750元补助,因为她妈妈需要特殊的照顾,但由于护理人员严重不够,她妈妈表示经常连热水都喝不上。早在2017年,魁省公民保护(protectrice du citoyen)机构就对这个CHLSD发出过预警报告,认为这里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没有维持正常的护理,老人生活情况恶劣等。对此,卫生厅长表示,将会彻查。 魁省反思 魁省省长表示,魁省的老人照顾系统如CHLSD、老人院等场所的问题已经谈论了好几年。在疫情出现前就已经出现人手短缺、服务差、饮食差等各种问题,CAQ政府上台后,老年部长曾去100多个CHLSD进行调研,发现了一大推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目前先把疫情的危机度过,等疫情过去,魁省会对整个的老年护理体系设计进行反思,开展全面的改革,找出更适合的方式,设定相关的标准,保证老人们得到应得的照顾和护理。 学校重开只是一个选项 针对引起广泛争议的提前开放学校问题,省长强调这只是未来重启所有选项中的一个,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不过也要找到如何托管孩子的办法,以便于其父母能够回去工作。对于未来的社会活动重启,一切都要根据魁省疫情发展的情况,由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和各方面协商而定,力求找到最优的方案。 药品短缺 随着各路物资的到达,目前魁省的防护物资的情况较好,不需要担心。但有20多种用于镇静的药品出现短缺,只够1个星期,正在和联邦和药品供应商商讨以找到补充药品的办法。 疫情概览 截止到今天13点,魁省的确诊感染患者为12 292,比昨天增加615人; 778人住院治疗,比昨天增加43人,住院率维持在6.2%; 211人在ICU治疗,增加25人,危重症率达到1.7%; 新增48例死亡案例,总死亡案例达到289例,使得目前魁省的死亡率上升到2.4%,死者依然以7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魁省统计的死亡案例不仅包括死后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还包括与COVID-19确诊者密切接触的死者,即使死于其他疾病,也会根据流行病的原则纳入统计数据。 魁省目前有2500人,在等待检测结果,110 823人的测试结果为阴性。 魁省各地疫情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10日)Good Friday

A picture containing map, man, skiing, tabl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文 |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Good Friday是一个宗教特定说法,就像Ash Wednesday, Holy Saturday 一样,被翻译为“圣周五”,是耶稣基督的受难日,这一天他在各各他山(Calvary或Golgotha)被钉在 十字架上殉道而死。   Holy Saturday,翻译为神圣礼拜六、圣周六等,是教徒们为耶稣基督守灵之日,到了周日,基督复活了,为了庆祝基督复活,人们把这一天定为复活节(Easter),是在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周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复活,意味着希望、活力、重生等,在宗教上的意义甚至比圣诞节还重大。   Good Friday在加拿大是法定假期,和后面的周六、周日组成复活节长周末。加拿大联邦其他省份都是这一天放假,而说法语的魁北克省为了区别于其他省,一般采用复活节后的周一作为假期。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办公,我们尽可以周五、周一都放假,然而七天的同事们今天都在努力工作。   如果在以前,经过了漫长冬天的煎熬,虽然乍暖还寒,但人们早已按耐不住对春天的向往,早就跑出家门了,这一天的庆祝活动包括聚餐、找彩蛋、演出等多种盛大活动。与宗教人士的庆祝活动不同,非宗教人士一般选择出门休假、旅行。回顾了一下,前两年的复活节因为孩子们的学校在这前后会放一周假,加起来差不多有10天左右时间,是全家出门旅行的最好机会,而今年成了一个无处可去的复活节假期。   早上醒来就看到朋友发来的一篇文章,说是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的学者刚发表了一篇论坛,先发在美国科学院院刊(是不是相当于中科院院刊,呵呵)上,隔天发在剑桥大学网站,我自己读了一遍,又找了一个科学家翻译。文章表明新冠病毒分为A、B、C三个变种,在美国、澳洲传播的是A,亚洲传播的是B,欧洲传播的是C,这是否说明目前在加拿大基本上没有华人感染的消息,是因为华人对B免疫?   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一个Good Friday!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9日)不太爽

文 |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1 4月的蒙特利尔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看今天的温度,估计地上积不起来了,往年有时候4月这场雪还可以积到二三十公分。保险起见,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以免感冒,尤其是疫情关键阶段,感冒了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疑神疑鬼“新冠”疑似,徒然增加不必要的忧虑,现阶段穿得再漂亮也没人看,病了不划算,还是多穿几天棉袄吧。所谓春捂秋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看了后面几天的天气,周五继续下雪,周六多云,周日阴天,周一下雨,周二刮大风,没有一天好的,感觉有点儿气馁。 2 浏览了一下今天的新闻,和天气一样令人压抑。都不想写啥了。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又觉得不吐不快,所以又坐在了电脑前开始码字。 加拿大联邦政府迫于民众压力,今天公布了疫情预测模型,分为“绿”(10%以下感染率)、“蓝”(25-50%)、“红”(70%-80%)三个区。 疫情控制好的情况下,2.5%-5%的感染率,全国就得有93万到190万人感染,这就意味着要死2万2千人,2万3到4万6的人进ICU,上呼吸机(这也是为啥加拿大要准备5万台呼吸机)。据安省医疗专家讲,使用呼吸机后,加拿大目前的情况是仍然会有大部分人被治愈,而不像有些地方,上呼吸机就是帮助病人苟延残喘,说一下临终遗言。 如果控制不了,最糟糕的情况,疫情横扫完,加拿大要有30万人死亡。谭首席卫生官说目前加拿大还处在疫情的初始阶段,由于吸取了别国的教训,算是控制得比较好的,疫情高峰会出现在4月18号,争取把疫情控制在绿色区域内。 针对记者提问,批评政府初始阶段反应不力,小特说政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措施都是当时根据情况做出的最佳应对,结果只能疫情过后再总结、再评说。 3 看到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封面,对于使用“武汉日记”(Wuhan Diary)、 “来自疫情源头震中的特约报道”(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觉得还是有几句话要说。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方方已经说了这是约稿,估计看客们都忽略了,有不少人为她叫好,觉得她说了真话。看到她抱怨,引发不少人同感。所以快速传播起来。我看了左中右三方面对她的采访、报道、评论,也看了她最初的几篇,除了觉得有点儿啰嗦,并不反感。中间有人骂她,还觉得小题大做,让人说说话,没啥大不了的。后来也没咋关注,偶尔有朋友转发一下,又看到一两篇,后续的文章每次发表都配发方方各种姿势的照片,最后一期还有视频,逐渐闻见炒作的味道,觉得有点儿过了。 昨天还有朋友议论这件事儿,说她的日记在某空间从“七”到“十一”,估计被和谐过好多次,但还能发,说明有负责技术层面的人认同,一直让她发,让她说,这也没啥不好,不同声音能让人反思嘛。 今天上网搜到这本书,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肆使用舆论战围剿中国的时候,这本书给人家提供了强有力的及时的炮弹,每一句话都可以拿出来让别有用心的人对着中国打一梭子。 忽然想起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加拿大的媒体希望在中国拍到武汉当地的视频,到处找在武汉可以帮他们拍摄的人,想想没准是一个套路,有人约“方方”写,还有人约“圆圆”拍,以偏概全地从某个他们想要的角度出发,在西方社会一传播,媒体和政客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方方有话说,在家里,可以好好说,一旦授权别人发,尤其是西方媒体,断章取义、曲解、别有用心……各种你想不到的手法层出不穷,这也是我在前面的某篇文章中提到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别掉坑里的原因,有些抱有偏见的记者,会故意挖坑给被采访对象,即便你识破了,没那样说,有时候他只用一个词就完全肢解了你的意思。有好多时候,被采访对象在看到发表的报道时,叫苦不迭,说我没那样说啊,或者说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呀,这种时候已经晚了,你这把“枪”已经被人好好地利用了一下。 遇见不平的事儿,我也会忍不住要说,想批评,甚至想骂人(前面有一篇文章,气不过使用了一句拼音国骂,被姐姐批,说不能说脏话)。但我想说的是,不要给人当子弹,也不要试图利用全民的灾难来成就你的名声,这样的话,就像你自己说的,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怪事儿来了,就在我把这篇流水账贴到网上的时候,出版社和书商网上的武汉日记的封面修改了:英文的来自疫情源头的特约报道修改成了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 可翻译为《来自一座被隔离城市的特约报道》。啥节奏?鬼从哪里来? 修改前后的封面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8日)钻空子?5年牢狱之灾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在反对党的批评和民众的强烈呼吁下,自由党政府迅速而又缓慢地调整着抗疫补贴政策,主要是咋发钱。   反对党尤其是官方反对党保守党,批评政府行动得太慢了,再这样下去,社会非发生更大的灾难不可: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倒闭,更多的人失业,更多的人揭不开锅,更多的人穷困潦倒,更多的人无家可归……简直就是世界末日!美国政府给企业补贴了几百万了,加拿大的企业一个子还没见!   抹黑一下执政党,反对党的存在感刷起来爽多了。   民众的呼声主要是2000块钱补贴要求太严格,有些人可能还在工作,但工作时间减少了;有些人每月工资不足2000,反而不如待在家里不干活,但他们又不敢辞职,一是辞职的人不能申请,二是拿完4个月的补贴找不到工作咋办?他们不敢自主失业;许多学生通过兼职或者暑假工作挣秋天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的情形,眼看着挣不到了……小特说:我也知道啊,我的人在加班加点,争取覆盖到更多的人,争取让大家都有饭吃,我今天下午就亲自去国会,和议员们讨论这件事儿。凡是雇佣学生的单位,补贴100%工资!   话说,这是总理自3月12日宣布自动隔离后第一次离开家。   企业主们也在抱怨:和去年比,营收下降30%才能申请75%工资补贴,我现在都经营不下去了,都要裁员了, 咋和去年比啊?小特说,别慌啊,不让你和去年整年比,不和去年同期比,就比你今年前两个月,如果你的营收降15%就去申请吧。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申请,小特希望3周以后,但这要取决于国会批准,据估计需要6周,其实这已经算是快的了,政府需要再把议员们召回来开一次讨论会。这其实是小特目前最不愿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面对反对党的质问,面对记者们辛辣的提问,内心再崩溃也得绷着!   这就是政府的迅速而缓慢:一方面政府需要迅速应对各种呼声,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启动立法程序、国会程序来使政策变成条文,然后再执行。每个人都急,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是没用的,日子只能慢慢过,宅家、洗手、保持距离……   不断有记者提问、有其他政党提议干脆还是全国人民都发钱算了,秋后或者明年报税时再算账,不合格到时候再以税收的形式收回来,财长说那样太费钱,还是相信大家,让自己申请、自己报。他说原计划的710亿工资补贴,眼看着是不够了,需要730亿。还有政府给小企业的4万无息贷款,只要你到2022年底还,还3万就行。不过他也说了,谁要是钻空子,罚款可能高达225%,甚至还有5年牢狱之灾!   政府的钱,谁可以领,谁不能领,七天记者梓丰明天将会给与深度解答,敬请关注。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7日)最好的和最坏的

1   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魁北克省也公布了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预测模型。4月18号疫情将在魁省达到高峰,理想状态下会有约3万人确诊,1200多人死亡,而坏的情况下,会有近6万人确诊,约9千人死亡。   目前魁省确诊9340例,死亡150人。欧洲情况最好的是德国和葡萄牙,比较差的是意大利,省长和省首席卫生官一再强调,未来两周大家要继续宅家、保持社交距离,这样可以向着最理想的状态发展,如果大家不守规矩,情况变坏,魁省甚至没有那么多病床来收治病人。   2   全球口罩大战有所缓解。美国最终同意3M继续向加拿大和拉美国家出口口罩。昨天加拿大收到了来自中国的800万枚外科手术口罩,新斯科舍省和魁省订的货物都在这趟飞机上。加拿大前几天已经在天津租赁了货仓,归拢在中国的采购物资,光外科手术口罩就订了2亿3千枚,已经交付1千6百万枚。   小特今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还说加拿大制造商将会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生产出3万台呼吸机,有备无患,加拿大如果控制疫情得好,用不了,就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但必须事先准备好,未雨绸缪,现在全加拿大只有5千台呼吸机。根据媒体对生产厂家的采访,大概需要1个多月才能开始生产,现在是准备生产线和原材料阶段。     3   继马云、中国银行给加拿大捐出防疫物资之后,华为也为加拿大运来了急需物资。包括口罩600万枚,护目镜3万个和5万付手套。 平时一贯喜欢批评中国的媒体也积极报道了这次捐助,当然了还会有媒体想把这件事跟孟公主事件联系起来,问小特华为是不是想通过捐助让加拿大放人。   中国银行日前的捐赠由多伦多的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接收,协会慷慨地分享了1万枚外科手术口罩、5千N95、1千件防护服、500个护目镜和2千付手套给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充分体现了困难时期一种高尚的品格,同这几天笼罩在全世界人头上的口罩大战形成强烈反差。真的是患难才能见真情。     4   不同于那些财大气粗的大机构,蒙特利尔华人社区早在疫情刚刚开始在加拿大拉响警报时就开始了向当地医院的捐助活动。有一批人是为国内抢购的物资因为运输的问题还没来得及运出去,他们直接转身从上一个队伍的队尾变成了另一个捐助加拿大本地的长长华人队伍的排头兵。各种微信群也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捐赠活动,大家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物资捐出来,解本地医院的燃眉之急。   查看每天的流水账,都有一些机构涌现出来,他们的爱心感染和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奉献。今天我又加入了刚成立的“蒙特利尔华人社区抗疫基金筹款群”, 短短的半天时间,蒙特利尔华人联合总会、北美华人信息技术协会、枫叶学院、潮州会馆、越华三机构、柬华协会、花都同乡会等认捐了1千加币或以上,还有许多个人捐款;而在今天上午,魁北克广西同乡会已经把从国内采购的口罩分别捐赠给了本地3所医院;昨天,魁北克中山同乡会向蒙特利尔中华医院捐赠了口罩;在另一个叫做“华人爱心捐赠加拿大医院“的微信群里,组织者在完成第一次捐助后,正在组织第二次捐赠。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上述社团机构外,前几天我还提到了一个“妈妈微信群“40位妈妈的爱心捐赠、蒙特利尔龙舟节2020组委会、满城华人服务中心、中加语言学院、世纪超市,Hampstead捐赠群等等,这个名单很长,挂一漏万。这里体现的是华人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融入本地社会的姿态,哪怕只是一枚口罩,也是华人社会的爱心。   5   特殊时期,口罩成了最珍贵的礼物。昨天,因为宅家的原因,一位久不见面的同事跟我一起去找口罩时,送给了我一盒家里寄给她的口罩;前几天我收到朋友给的,分享给了一位同事;今天和另一位同事出门去拍一个捐赠活动,我也顺手送给她一盒,而她刚刚把国内寄来的口罩送了一盒给西人邻居。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6日)钱+口罩

上午的第一件事就是去UPS找口罩。经过了10倍于原计划的时间和种种的惊吓,觉得不能坐以待毙,还是要主动出击。 约了一位同事一同前往,我早到了几分钟,坐在车里等她的时候,看见一辆又一辆的UPS大货车依次出发,不像是停止或者削减营业的样子,诺大个院子停满了货车和小车,看起来很气派。真走进去,却是一阵气馁。这情形和想象中的货运大佬地位实在是太不相称了。一间小门脸里,只有一个人、一台电脑,基本上一问三不知。主要意思是说疫情期间许多人或者隔离,或者不上班,至于说货在哪里,大概也许可能在司机的车上,今天或许送。OMG,全部是不确定用语,稍微让人宽慰的是,今天有可能送这几个字。没办法,只能去办公室等,令人惊讶的是,到办公室大楼刚一走出楼梯,就看见4个箱子堆在门口,拆开看了,是口罩,接着疑问就来了,另外的4个盒子呢?一共是8件呀。想想不甘心,又去UPS,希望他们的电脑已经更新了,至少可以看见那4件在哪里吧?还是早上那位工作人员,仍然一脸茫然:系统没更新,东西不知道在哪里。呵呵,这可真是个磨练人意志的好途径。 随着疫情的发展,加拿大的逐级卫生官们终于开口“建议”大家戴“非医用”口罩,说主要是保护他人,是的,你没听错或看错,“主要是保护他人”。好吧,不管保护谁吧,终于有“专家”说可以戴了,戴了的人们不再造遭受歧视。 除了自己买的口罩迟迟收不到以外,安大略省的300万枚口罩也被美国人拦在了美加边境美国一边,进不了加拿大。这几天听到了的看到的都是美国人和口罩的故事,我都懒得说了。 美国人除了全球拦截,还动用了新英格兰橄榄球队的包机去深圳运回120万枚中国造N95口罩。据新英格兰爱国者橄榄球队自己发布的消息,这架包机是球队老板应马塞诸塞州州长的请求派出的,经过批准,飞机只能在深圳机场停留3小时,机组人员不得下飞机,装货用了2小时57分,消息里特别提到飞机里装载了“珍贵的稀缺贵重的个人防护物品(PPE)”。据悉,麻省会匀出来30万个支援纽约。 今天是联邦政府抗疫特殊补贴可以申请的第一天,联邦税务局开闸6个小时,30万人涌进去申请。据已经申请的人说,这次联邦政府的网站和电话出奇地好使,申请也比较简单,这真是出人意料,过去政府的电话一般都要等不短的时间才能接通。我浏览了一下政府的网站,貌似除了直接登陆,还可以从政府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第三方登录。也就是说用自己银行的信息登录自己的银行账号间接登录联邦税务局?这个不太Sure,有哪位读者有这方面的经验,请赐教。 英国首相约翰逊进了重症监护室,这就是全民免疫的结果?对比欧洲,加拿大社会还算是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