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展望:持续动荡和衰退

七天记者 颜宏 疫情延宕反复、全球地缘政治激烈冲突同时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高昂的困难的2022年虽然过去了,但已经来到的2023年或许还不如去年:俄乌战争滑向人员伤亡更大、涉及地区更广的深渊;近在咫尺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通胀将会放缓,但还不足以让各国央行松口气,如何能够在不使经济崩溃的情况下抑制通胀将会一直困扰着各国央行的领导者;气候灾难频发,气候危机迫在眉睫……本文将梳理对未来影响深远、改变世界格局的10个方面,作为对2023年的展望。 全球大流行或可能结束 经历了三年多的疫情后,连曾经长期执行“动态清零”的中国都最终放弃了严格防控,采取了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方式,全球各地都有大量人群重新聚集在一起,燃放烟花、观看灯光表演、倒计时进入新年。而在新的一年里,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状态很可能被取消,随之而来的将是普遍的降级管理。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早在去年12月就表示希望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紧急事件。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虽然新冠病毒不会消失,但是疫情会从全球化的流行,变成地方性流行的模式。病毒学家也认为,长期来讲,不排除新冠病毒被消灭的可能性,但是短期内消灭它“几乎不可能,并且不需要”。与其说新冠病毒将像流感一样,不如说它像目前已扎根人类社会的4种常规冠状病毒。虽然这4种病毒通常只引起普通感冒,但有时也会带来死亡,尤其是对年纪较大的人群来说。新冠病毒未来可能也将像它们一样,比如两三年带来一次感染高峰,像现在这样一年带来几个高峰的现象大概率不会出现了。不过,虽然世界正在走出这场疫情的急性期,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仍在积累。数据显示,从儿童免疫接种到癌症筛查,新冠病毒疫情三年来带来的挤兑,已经扰乱了医疗保健的正常程序。一些国家的预期寿命已经下降,而心理健康问题正在飙升,还有“长新冠”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 俄乌战争走向 就在2023年新年的第一天,确切地说是新年零点左右,乌克兰军队利用美国提供的海马斯远程火箭系统摧毁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一个俄军临时部署点,导致至少89名俄军死亡,300多人受伤,这是俄乌开战以来,俄军面临的最血腥攻击。据说是因为部分俄军士兵违反禁令使用手机,让乌克兰方面侦测到大量手机信号,促使乌军认定这是俄军的一个驻扎营地,所以很快锁定目标发动攻击。乌克兰军队的这次成功意味着未来俄罗斯方面更大规模的报复,会有更多的死亡数据,更鲜血淋漓的场景。也意味着双方之间的战争不仅将持续,还有可能将人类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在去年年底再次呼吁俄乌停战,否则世界将陷入大战。而随着美国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的武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冷战有可能转为热战,让整个世界都捏了一把汗。 经济衰退 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创伤,未来仍将动力不足。IMF在2022年10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7%,低于2022年的3.2%。不少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全球加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的结合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就连最近几十年混得风生水起的互联网科技大厂,从去年就开始了裁员大潮,包括亚马逊、Meta平台(Meta Platforms)、推特、网飞、Carvana、Peloton、高盛(Goldman Sachs)、美光科技(Micron)等公司都宣布了大规模裁员,高利率和裁员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滚雪球效应,因为消费者和公司因借贷成本上升和失业人数增加而削减支出,导致商品/服务需求下降。为对抗通货膨胀而逐次提高的利率进一步增加了经济衰退的风险,之前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其他经济衰退都发生在一系列加息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这种情况很可能再次发生。 其实已经有多家机构警告经济衰退情况的发生,比如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曾表示说全球贸易战、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这三重危机叠加,导致当前世界经济“可能处于二战以来最具经济破坏性的时期”。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说,全球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尚未到来,很多国家将在2023年出现衰退。 高通胀不会结束 因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求失衡、供应链混乱,再加上为应对疫情,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再一次开启印钞机天量放水以及超大规模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蛰伏了三十多年的通货膨胀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再次回归,席卷全球。美联储开启了40年来最猛烈的加息势头,幅度最大时一度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的激进转向也带动了一系列央行的集体加息。但随着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2023年各国央行继续要在控制通胀和抑制经济衰退之间保持脆弱的平衡。而高通胀,能否进一步被遏制,依旧考验着各国央行。其实这轮通货膨胀更深层的原因是全球产业链布局变迁、技术进步及全球绿色能源革命的兴起,简单的通过加息来抑制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轮通胀的问题,全球的高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暴力加息引发的经济衰退、债股双杀风险正越来越成为现实。 全球性金融、债务危机 根据国际金融学会的数字统计,2021年全球债务272万亿美元,全球整体债务与全球GDP的比重非常之高,发达经济体占GDP的比重是119.3%,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和GDP的比重是65.8%。IMF数据显示,超过60%的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或者面临债务高风险。其中美国联邦债务上限在2021年底已经突破,经过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的激烈博弈,已提升到31.4万亿美元,目前的联邦赤字规模已达31.1万亿元。美国财长耶伦多次警告,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尽快批准提高国债上限,美国将陷入非常困难的财政状况和可能的危机。IMF总裁Kristalina Georgieva去年就警告说2023年有可能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第三次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政治僵局 就在1月3日,在中期选举中获得众议院控制权的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在连续三轮投票中失利,未能当选众议院议长,这是自1923年以来,美国国会众议院第一次未能在首轮投票产生议长人选,而在选出议长之前,众议院无法展开任何其他议程。面对议长人选“难产”,众议院全会通过休会动议,将于4日中午重新开始会期继续选举议长,而这“百年一遇的僵局凸显了华盛顿前所未有的机能失常”。 今年1月6日就是美国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纪念日,在过去两年,国会山骚乱以及相关调查在美国引发广泛争论,成为激化党派矛盾的重要因素。随着新一届国会开幕,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控制参众两院,形成“分裂国会”格局,新裂痕遇上旧伤疤,美国政治纷争或将变本加厉,社会撕裂和制度困境或将不断加剧。 美国最高法继续引发地震 保守派占多数的美国最高法院在2022年推翻了根据“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建立的堕胎保护权利,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并且可能会在2023年产生更多的地震变化,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案件正在审理中,包括大学平权行动、国会重新划分选区、同性恋权利与言论自由的交叉以及被称为独立州立法理论的宪法解释等多个毫无疑问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震动、重塑政治辩论的案例。 石油美元开始落幕 从历史上看,各国对石油资源和定价权的争夺从未止步。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其军事、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综合实力的崛起,深刻影响着全球石油供给、需求、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创造了以石油美元为代表之一的美式霸权。但随着美国通过页岩油革命实现了其能源独立,并在石油主要产地中东的战略收缩,世界石油市场正在从美国独霸,转向多元平衡。比如作为产油大国的沙特与其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签署的34项投资协议,以及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6个波斯湾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新协定基本围绕人民币结算。而非美元贸易的结算越多,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越不稳定,走上逐步瓦解的道路。 能源危机并未解除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全球都经历了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特别是欧洲地区。现在的冬季是欧洲几十年来第一次尝试着在没有俄罗斯廉价天然气的情况下度过的。好在这个冬天比预想中暖和,欧洲并未出现能源短缺的局面。但到2023年,欧洲依然面临能源短缺的局面,形势甚至比2022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国际能源署也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能源危机”,2023年可能比2022年更困难。 大国对抗加剧 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力量的转移,不甘心失去全球霸主地位的美国会进一步加大围堵中国的力度,导致一些新的联盟形成和一些旧联盟的复苏。比如美国旨在抗衡中国力量崛起的印太战略中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和“澳英美联盟”;而中国方面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扩大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并将加速进行,最近中国与沙特、与阿拉伯国家的互动就是发展新同盟关系的一个例子。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各国将采取两面下注策略,以保护自身利益,避免大国对抗的负面影响。同时,各国还不得不对如何应对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寻求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基于具体问题的“联盟”或者加入这样或那样的联盟–而作出决定。 由于加拿大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经济原因,加拿大已经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多次充当美国的马前卒,通过所谓的民主、人权、疫情防控等主题不断抹黑中国,在中国最终放宽疫情防控后,又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一起宣布对中国旅客实施入境限制,甚至曾不远万里派军机飞到中国附近空域,对中方抵近侦察并挑衅。不少军事专家认为,在俄乌冲突长期化中尝到甜头、本身国内危机重重迫切希望转移矛盾的美国有在亚洲挑起新一场小范围、低烈度的军事冲突的动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台湾、南海以及朝鲜半岛都有可能成为新一场战争的爆发点,而加拿大不会也不能置身事外。 总之,2023年绝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年份,它在继续疫情爆发以来的全球格局重新洗牌、全球力量大转移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进程,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混乱、动荡、冲突将会层出不穷,但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危与机从来都是并存的,大到一个国家,小的个人,都只能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自主回应世界的动荡发展 ——2023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2023年已经开始了。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世界局势以前所未有的跌宕变幻形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其效应波及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现实生活,影响全球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未来选择。 2022年,持续的、一波三折的新冠疫情虽然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再是主流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关注焦点,但疫情造成的产能下降却实际地限隔着原有的全球产业分布,拖滞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经济格局的不同反思和筹划。 2022年,俄乌战争的爆发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地缘板块,严重冲击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这场战争让欧洲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从未如此团结一致对抗俄罗斯,也从未如此依赖美国来阻止俄罗斯”。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能源价格飙升、粮食供应危机、速度超过预期的货币紧缩、补贴和通胀等等,让欧洲大陆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乃至日常生存问题。随着战事的推移以及负面效应的不断展开扩大,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意识到这场所谓的俄乌战争,实际上成为了美国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而主导和操控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其目的不仅在于削弱拖垮俄罗斯,同时更在于增强对欧洲国家多方面的控制。今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发现或者说发现却不敢公开抱怨自己不仅遭受战争负面效应的反噬,同时在能源和军事装备采购时被美国人无情地盘剥。时至冬季,缺油少气的欧洲人想要公开表达或只能深埋心底的切身感受是:“美国人在欧洲发号施令,但最终却是听从美国指令的欧洲人独自面对寒冬”。 前不久法国被迫地或主动地“泄漏”了该国智库“经济战学院”起草的一份报告,其核心内容直截回答了“谁是敌人”这个问题,并借此有意释放出内心追求国家战略自主的信息。该报告告诉大家,法国的敌人在华盛顿和伦敦,而不在莫斯科或北京。其实,一如美国麦克拉蒂咨询公司欧洲区经理热雷米•加隆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专访时所表示,真正的有识之士或者真正讲求实际的人都能把握到法国政府释放出的信息:“拜登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来建立新的霸权联盟,可到目前也仅仅是计划中或模型而已。不仅欧洲不选边站队,其他非西方国家和联盟体也都坚定拒绝。这表明美国说一不二的时代已经过去。” 2022年,世人目睹了与全球变暖相关灾害的成倍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欧洲至少有1.5万人的死亡与2022年夏天创纪录的酷暑直接相关。在巴基斯坦,异常季风引起的历史性洪灾造成1700多人死亡,800万人流离失所,而该国三分之一的地区被水淹没。面对这类灾难及其他一系列的极端气候事件,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22年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发展中国家代表团结一致,积极争取,经过激烈的争辩和艰难的谈判,终于就援助曾长期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欠发达国家达成共识。经过同样的努力,12月19日,190多个《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在蒙特利尔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成果文件——《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中包括制止和扭转自然损失的具体措施,争取到2030年保护30%的地球和30%的退化生态系统等内容。透过这个“框架”,人们能看到各缔约方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决心和将要落实的规划。 2022年,世界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困扰;与此同时,世界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深层次的韧性与活力。 这种韧性与活力首先体现为一些国际合作机制相对有效的运作。上面提到的有关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和协议,正是这方面的直接例证。 这种韧性和活力更体现于诸多区域合作组织一年来的积极表现。面对疫情、战争、气候变化、大国纷争等造成的动荡和困扰,东盟、非盟、阿盟、上合、亚信、海合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组织及成员国为自主掌握自身发展而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譬如,在联合国或其他多个国际场合,明确表达和重申他们追求自主展开合作、自主选择合作方式和合作对象的意愿和决心;在实际作为上,这些组织及其成员国排除干扰、无惧威胁,维持或加强、深化与对自身安全和发展有益的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等)交往和合作等。2022年,在世界经济整体暗淡的情势下,上述区域合作组织中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与中国合作密切的国家不仅有效抵御或减低了暗淡阴影造成的直接影响,有的甚至还能逆风前行,经济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种韧性与活力同样体现于全球经济、贸易和制造大国自身的结构和运作机制。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2022年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美国和欧盟共同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支柱,中国是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份额的三分之一。中国创造了一个制造业生态系统,使其能够主导几乎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国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从世界经济格局来看,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对前沿技术的专注使其在未来的5G和人工智能竞赛中获得主导地位。在中高端研发密集型产业中,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跟随“精明的投资者”(smart money)的步伐,在过去几年里,尽管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世界上最成功的技术、制造业和投资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已获得众多中外专家和国际投资者肯定的另一个事实是:受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确有所放缓,经济问题也催化出了一些社会矛盾,但中国积极主动地加大、加快了产业链结构性转型、自主研发创新的步伐和力度,成功构建并完善着“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经济布局,因而具有吸收当前危机冲击并维持自身稳定和有效运作的巨大能力。 中国具有的韧性与活力,从现实上看,源自于其完整的工业体系、日渐完善的科技体系和创新能力、以内循环为主的超大型经济规模;而就实质而言,中国的韧性与活力则在于中国人骨子里不甘受他人摆布、追求自主选择国家发展道路、自主掌握民族生存命运的群体自由意志。近70多年来,独立自主一直是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所持守的基本价值选择,也是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那些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共同分享的价值。而过去几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的世界形势表明,这种独立自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其中包括部分欧洲国家)所肯定和认同。 自主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本质规定和存在特性,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展现与确证,能自主或者说有自主性是主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主体(个人、群体或国家)自身的一种生存能力和优势。这是哲学上的道理,也为人类生存现实和国际关系现实所一再证实。 2022年已经过去,世界在这一年经历的动荡在新的一年大概率仍将持续出现。今天,回望已经成为过去的2022,由于全球多边合作机制本身的韧性和活力,由于世界主体力量的自主选择、自主谋划和自主行动,曾经呈现于我们眼前的跌宕变幻的世界局势本质上可以概括为:在动荡中发展,在发展中的动荡。而“发展”是向前,向善,向更加合理、更加公正、更加符合主体人存在本质的前景行进。 自主地回应世界的动荡发展,或者说,在动荡发展的世界中自主思考、自主选择、自主谋划和自主行动,是过去一年留给我们的积极经验启示。 2023年已经开始。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是我们的祝愿,亦是我们的信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愿同七天的各位读者朋友,共同分享这种新的希望,一道追求这种新的气象。2023-01-04  

回望2022

Les athlètes canadiens font leur entrée en scène au stade national de Pékin.

七天记者 颜宏 在新冠病毒疫情的暗淡背景下,2022年又走到了尽头,回望这一全球地缘政治激烈冲突同时经济不振、通货膨胀高昂的困难一年,听到的,看到的几乎都是坏消息,如果不是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和年尾的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COP15)还让人看到一点人类团结、共度时艰的希望,给这灰暗的一年增添了一点亮色外,这一年的盘点就几乎全是负面的,让人无法产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以下是七天记者整理的和加拿大有关的十大热点。 年头到年尾病毒不断 2019年12月,一种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SARS-Cov-2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最先在中国武汉地区出现。在卫生部门确定这种肺炎可人传人后,中国政府采取雷霆措施在农历除夕之日宣布有1千万人口的武汉市“封城”,宅家隔离,全国取消春节活动。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西方各国却没有采取任何防控措施。随后新冠病毒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疫情中心从中国转移到欧洲、美洲,一个接一个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一个接一个国家宣布关闭边境。整个世界陷入一场与看不见的病毒作战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模式,且一战就是三年。 相比加拿大其他省份来说,魁北克省采取的防控措施一直以来都是最严格的,在2020年3月,魁省第一个按下暂停键,实行全体“封闭”;2021年1月,也是魁省第一个采取了一般战时才采用的宵禁措施,甚至在2022年1月还执行过宵禁措施,魁省民众配合和支持政府防控措施的比例也很高,但魁省却一直是全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而从2021年11月起,在潜伏期更短、传染性更高、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奥秘克戎及其各种变异子毒株、孙毒株的攻击下,绝大多数的人都在2022年破防,至少感染过一次,甚至感染过多次。 据COVID-19工作组的估计,在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期间,至少有 2500 万加拿大人感染过奥秘克戎,使通过感染新冠病毒获得抗体的民众比例从之前的不到 5% 增加到2022年10月的75% 以上。 面对防不胜防的奥秘克戎毒株,各级政府纷纷躺平,相继取消了强制佩戴口罩、限制公共场所人数、疫苗护照等疫情防控措施,理由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与其他变种相比“症状相对较轻”,但实际上在2022年,仅魁省因COVID-19而死亡的人数就超过5600人,是2021年死亡人数的1.7倍,且主要发生在1、2、3月的奥秘克戎感染高峰期。而与之前大部分死者是住在老人院或长期护理中心CHSLD相比,2022年死亡的老人多是住在自己家中、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同时长新冠(Long Covid)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在10月份公布的一份长新冠调查报告指出,估计大约15%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民众会出现长新冠后遗症,这意味着超过140万加拿大人受长新冠的困扰,而这其中几乎一半人的症状已超过一年。尽管大部分的民众已经接种过2针、3针、4针,甚至针对奥秘克戎毒株的二阶疫苗,依然无法阻挡奥秘克戎病毒攻城略地,医疗系统全年都处于静默的“崩溃”状态,再加上从夏天开始的退烧药、感冒药短缺以及从秋天开始的新冠、流感以及RSV病毒的三重攻击下,健康状况较差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经历了极其困难的一年。 自由卡车抗议 2022年1月15日是联邦政府对穿越美加边境的卡车司机强制疫苗接种正式实施的日子,但这一规定却引发了积蓄两年针对疫情防控措施不满民众的怒火,迅速发展成一场全国动员的抗议大串联。而由西海岸货运协会(West Coast Trucking Association)组织的抗议车队——“自由车队”(Freedom Convoy)从温哥华出发前往首都渥太华抗议示威,沿途得到大量民众和保守党政客的支持,最终占领并瘫痪渥太华市中心、国会山周边地区长达17天之久,并在安省、阿省和萨省多个地区封锁加美边境通道、桥梁,给加拿大的经济、社会、国际声誉和其他方面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面对渥太华市政府、安省政府以及各级警察机构面对示威者毫无办法的情况,联邦政府不得不在2月14日启动《紧急状态法》(Emergencies Act)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且扰民、扰乱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示威。这是《紧急状态法》在1988年通过以来首次使用,通常被认为是整个国家在危急关头所能采用的最后手段。《紧急状态法》启动后,赋予了警方更大的权力和资源,来处理阻断交通的人群以及车辆,对机场、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定点保护,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不需法庭授权的情况下冻结账户,切断示威者的资金来源等,在2月19日进行的“强力清场”之后,这场披着“反疫苗”的皮,实则各种反秩序、反政府、反传统、反科学诉求,被右翼媒体、极端分子和阴谋论者推动的闹剧才最终结束,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长期持续,包括各群体之间观念上的极化和撕裂;严重冲击跨国贸易和经济运行,对经济复苏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损失。 北京冬奥会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内举行了盛大、唯美而浪漫的开幕式,拉开了为期16天的全球体育盛会。一直是冰雪弱国的中国在2015年成功获得冬奥会的主办权后,就提出全项目参赛的宏大目标。在短短7年之后,中国代表队就实现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小项的参赛,再次创造了历史。要知道,由于冰雪运动受场地、环境、器材、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限制,世界上只有一部分国家才会开展冰雪运动,今年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国家达到91个,是历史上参赛国家最多的一次,能实现全部项目参赛的国家除了美国和俄罗斯外,就只有中国这个直到1980年才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后来者。最终以18枚金牌、20枚银牌和23枚铜牌的压倒性优势位列金牌、奖牌双榜首,震惊世界。 在这次冬奥会上,冰雪大国的加拿大队以4金8银14铜共26枚奖牌的优异战绩收官,名列奖牌榜第4,金牌榜第11。加拿大队所取得的成绩可谓喜忧参半,虽然26枚奖牌的成绩是加拿大历届冬奥会的第二好成绩,奖牌数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持平,但金牌数量是1994年挪威冬奥会以来最少的一届,并在传统的优势项目如冰壶、冰球、花样滑冰等表现不佳,花样滑冰更是颗粒无收。 俄乌冲突 如果要问2022年发生的哪一件事对未来会产生最深远的影响,那无疑是2月24日爆发的俄乌军事冲突。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长期的龃龉不仅包括两国在苏联时代甚至更早时期以及苏联解体之后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也包含了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看,吸收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拉拢乌克兰,并以此牵制俄罗斯,可以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但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破坏北约不东扩的承诺,三次大规模扩张,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把俄罗斯逼到墙角,最终导致了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二战后在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战争让整个世界分成了同情和支持俄罗斯以及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分裂。战争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冲突的根源不在俄乌之间,而在俄美之间;冲突的本质不在俄乌对抗,而在俄美角力;冲突的影响不局限于俄乌两国,而是波及全球。给全球的国际秩序、安全形势、经济发展、金融运行和科技合作带来巨大的冲击波,也可以说进一步加快了美国霸权的衰落和多极化世界的形成。 如今俄乌冲突已经超过300天,但双方继续打的意愿还都很强:从乌克兰来看,现在还处在反攻阶段,反攻还没有到位。从美国来讲,还在不断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包括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如海马斯、爱国者导弹等。而对俄罗斯来说,到手的领土不能放弃,并希望通过战争调整和扩大兵员后能够重新获得战场上的优势。战争正在走向长期化、扩大化,这意味着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的大国对抗、大国冲突又重新回来了,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的动荡。 通货膨胀 央行加息 因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求失衡、供应链混乱,再加上为应对疫情,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再一次开启印钞机天量放水以及超大规模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蛰伏了三十多年的通货膨胀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再次回归。雪上加霜的是俄乌军事冲突让能源、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也急剧上涨,进一步助长了通货膨胀的飙升。欧美发达国家的CPI同比增速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其中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通胀创下40年来新高,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胀水平已超过70%,濒临恶性通胀边缘,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对抗飙升到7、8%的通货膨胀,加拿大央行率先在3月2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开始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且一发不可收,在9个月内连续7次暴力加息,把之前接近零的0.25%基础利率提高到4.25%,达到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致力于将通胀降到2%的目标。而带头长期采取超低利率加量化宽松的刺激经济措施导致金融市场货币泛滥的美联储也不得不进入加息周期,一年内连续加息7次,总计达到425个基点。但这轮通货膨胀更深层的原因是全球产业链布局变迁、技术进步及全球绿色能源革命的兴起,简单的通过加息来抑制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轮通胀的问题,全球的高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暴力加息引发的经济衰退、债股双杀风险正越来越成为现实。 护照危机和机场混乱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取消,“宅家”近乎三年的民众开始报复性出游,但很多人发现好久没用的护照要过期或已经过期了,于是蜂拥前往Service Canada办理新的护照或更新护照,让毫无准备的护照办理部门措手不及。从2月份开始,就开始有人抱怨办理或更新护照需要排队很久,拿到护照也需要更多时间。特别是对于已经购买了出行机票的人来说,更新护照所需要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往的认知,影响了很多人的行程。尽管联邦政府随后宣布了增加人手、简化护照申请程序等多项措施,但或远水不救近火,或杯水车薪,使得加拿大的护照危机一直持续到下半年,大量申请被积压,在护照办公室门口排队几十个小时甚至几天就为及时拿到护照的案例比比皆是,一度成为国际上的笑话,而更让加拿大在国际上丢脸的是由于人手严重不足,加拿大的多个国际机场陷入崩溃状态:飞机滞留、航班延误、行李丢失、安检海关人群积压,等待时间过长……让旅行者怨声载道。加拿大的护照和机场危机,再加上联邦政府一再变化、荒腔走板的入境疫情防控措施让很多人的出行成为噩梦,一直持续到9月份才有所缓解。这其中既有民众出行需求的暴增、各行各业人手短缺、全球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原因,更有联邦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无能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保守党又换党领 今年9月10日,经过半年多的竞选,联邦保守党的明星候选人Pierre Poilievre只经过一轮投票就赢得了胜利,以68.15%支持率的绝对优势获胜。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党领竞选期间,保守党新增了近40万党员,是之前党员人数的两倍,大部分新党员是因为Pierre Poilievre的个人因素而选择加入保守党的。 在加拿大联邦层面的政治版图中虽有六党角逐,但实际上只有自由党和保守党有执政的可能性。目前特鲁多的自由党在2015年获得绝对优势的胜利到2019年和2021年两次以少数政府执政,显示出选民对自由党的好感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降。而他还能在去年的大选中获胜不是自由党有多么优秀,只是对手太烂,选民只能选一个不那么差的。一旦有个优秀的保守党党领出现,下次大选变天是大概率的事情,因此今年保守党党领竞选可以说关系着加拿大的未来。但新党魁却是个扰乱社会秩序的反疫苗自由卡车示威的支持者,还是个比特币的拥趸,不仅自己投资比特币,还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地推广比特币,称赞它是“自由”和“权利”的象征,绝口不提它带来的风险和犯罪问题。让政治学者担心他的言行会削弱民众对金融和银行机构以及加元的信心,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在动摇加拿大的立国之本,非常危险。 顶着特鲁多最强对手、右翼、极端、加拿大的“特朗普”等多个标签上位的Pierre Poilievre以比18年前的哈珀更为决定性的支持率成为新的领导后,被认为拥有足够的道德权威,可以去改变过去保守党内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他上任超过3个多月,除了在议会辩论环节怼自由党人外,却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只在11月9日召开过上任以来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阐述高通货膨胀给加拿大民众带来的巨大影响和食品安全,抨击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的联盟政府在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治理犯罪、解决移民积压与国际事务等问题上毫无办法,只会不负责任地大把撒钱,但他除了指出问题,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12月12日在安省密西沙加-湖景(Mississauga-Lakeshore)选区进行的补选中,保守党候选人Ron Chhinzer以37.3%的支持率落败,让这个摇摆选区再一次被自由党收入囊中,显示保守党新党领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基本盘,算是上任以来的第一个较大挫折。 英女王去世 刚刚在9月6日给英国新任首相,也是今年第二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举行正式任命仪式的96岁英国女王、加拿大名义上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于9月8日去世,第一顺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自动成为新的英国国王。女王在70年中经历了15位英国首相、14位美国总统、12位加拿大联邦总理(要知道加拿大自成立以来一共才有23位联邦总理)早已让她超越了一个象征性的国家领导人。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全球哀悼如潮,几乎所有的西方媒体每天都在直播她的后事安排,关注着她灵柩的一举一动。葬礼长达12天时间,全球政要云集伦敦,让这场葬礼成为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安保活动。这场盛大庄严、极尽哀荣的国葬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除了在英国街头排队哀悼送行的民众,还有全球范围内数十亿人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同步观看。 伊丽莎白二世的盛大葬礼终结了独属她的辉煌时代,在某种层面上更像是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她亲手“加冕”的首相特斯拉在一个多月后因推行激进财政政策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而不得不辞职,唐宁宫在7个星期内换了三位主人,其实英国首相“走马灯”式的更替是这个国家陷入内忧外患而无解的具体写照。这位对内凝聚、对外维系的女王走了,不仅是英国的“伦敦桥”(London Bridge)倒了,54个国家组成的松散的英联邦的“伦敦桥”也倒了,不管是英伦三岛还是英联邦都面临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而前景对英国来说并不美妙。 魁省大选 10月3日举行的魁省四年一度的大选中,省长François Legault领导的魁北克未来联盟CAQ(Coalition avenir Québec)政党以40.97%的支持率赢得全部125个议会议席中的90个,这是自1989年魁省自由党在Robert Bourassa领导下获得92个席位以来的最高记录。而这次选举选民的投票率只有66.14%,是自2008年历史低点(57.43%)以来最低的,也就是说三名选民中就有一人没有去投票,却给CAQ带来了压倒性胜利,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施行的选举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 这次选举中,CAQ政党之所以能以不到41%的选票赢得72%的席位,是因为非CAQ政党的选票被其他四个政党瓜分。更引人深思的是,魁省自由党以历史上最低的14.4%的支持率排在第四名,仅比第五名的魁省保守党高出一点点,但却获得了21个席位和官方反对党的位置;保守党以大致相同的支持率,但没有获得任何席位。魁人党和魁北克团结党的表现也都好于自由党,但却只分别获得3个和11个席位。换句话说,对CAQ政党来说,只要获得18706张选票就能赢得一个席位。同样一个议员席位,自由党候选人需要获得28000张选票;魁北克团结党候选人需要57600张选票;而魁人党候选人需要近20万张选票的支持才能当选;投票给保守党的53万多选民的选票则打了水漂,没有为他们赢得一席之地。这种看起来每个选民每人一票的公平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却并不公平,往往让一半甚至低于三分之一的选民就代表了100%的民意。 其实不止加拿大,美国的选举制度也决定了其每人一票并不具有相同的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杰利蝾螈”的选区划分。美国一般在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后结合人口变化情况重新划分选区。美国宪法将划分选区的权力赋予各州立法机构,为州议会多数党借此操纵选举提供了空间。其手段有二:一是“集中”,尽可能将少数党选民划入少数特定选区,牺牲这些席位以换取多数党在其他大多数选区的绝对优势;二是“分散”,将少数党选民相对集中的地区拆分划入周边不同选区,从而稀释少数党选票。而这种制度性缺陷造成的不公平正在让民主制度失去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投票,特别是年轻人,宁愿去参加群体活动(比如环境保护、男女平权、动物保护等)、罢工、抵制外国产品、游行示威、签名请愿等与传统选举活动不一样的政治活动来表达诉求,增加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 Read more

自由党候选人获胜 保守党新党领遇挫

Charles Sousa, entouré de son équipe, célèbre avec les bras dans les airs.

  2022年11月6日,联邦总理特鲁多宣布了安省密西沙加-湖景(Mississauga-Lakeshore)选区的补选日期为12月12日,选民可在这一天前往投票站补选出新的国会议员。这个选区对自由党和保守党来说都是摇摆区,虽然前议员属于自由党的阵营,但因为最近民调显示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支持率持续走低,会不会换颜色就成为外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这次的补选结果对自由党来说很重要,但对保守党来说更加重要,这是新党领Pierre Poilievre自9月份当选新党领以来的首次大考,考试结果对他在党内的威望具有重大影响。投票结束后,自由党候选人、前安省财政厅长Charles Sousa 以51.2%的支持率赢得了选举,成功晋级国会议员;保守党候选人、前警察Ron Chhinzer以37.3%的支持率落败。这个选举结果表明虽然民调显示自由党支持率疲软,但也没有那么不堪;而对保守党新党领Pierre Poilievre来说,这显示他上任三个月来并没有提出更多新的想法,没有扩大保守党的基本盘。 摇摆选区 在美国的历次大选中,最终的选举结果其实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摇摆州决定的,而在加拿大也存在类似的摇摆选区决定着执政党到底是以多数党执政还是少数党执政,密西沙加-湖景选区就是一个摇摆选区,历史上就一直在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摇摆不定。 这个选区位于多伦多的北部,安大略湖边上,人口约12万人。最早在1976年从密西沙加和密西沙加中心两个选区中被分离出来,叫做南密西沙加选区,2015年改名为密西沙加-湖景选区。 密西沙加-湖景选选区的地理位置 这个选区在1979到1993年之间一直为现在保守党的前身——进步保守党候选人Don Blenkarn所赢得,但在1993年的联邦大选中被自由党候选人Paul Szabo成功翻盘,并一直保持到2011 年。自从前保守党哈珀(Stephen Harper)政府在2006年赢得选举,以少数政府执政后,保守党花了很大力气来争取这个选区转归保守党阵营,并在2011年让曾担任英年早逝的联邦财政部长Jim Flaherty大多伦多地区事务主任的Stella Ambler成功当选。不过到2015年,厌倦保守党多年统治的加拿大选民以较大优势将当年意气风发的特鲁多送入总理宝座,并在全国掀起一场特鲁多旋风时,这个选区也未能免俗,被自由党候选人Sven Spengemann收入囊中。之后他再接再厉,分别在2019和2021年的联邦大选中成功连任,不过他在后两次大选中与第二名的差距缩小到4000张选票,优势微弱。 议员空缺 Sven Spengemann 1966年出生在德国,14岁时随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后就住在密西沙加地区。1990年在多伦多大学的密西沙加校区获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约克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学士;第二年获得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欧盟法法学硕士学位;又在2006年获得哈佛法学院政治和宪法理论领域的法学博士学位。 Sven大学毕业在银行工作多年后,自2003年开始担任联邦政府枢密院办公室的高级政策分析师,研究加拿大与美国双边关系中的国家安全法和国际监管等问题。而从2005年开始直到2012年,Sven担任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的法律顾问和高级宪法官员,为联合国在该国的活动提供安全、医疗和运营方面的支持。此外,他还领导了一个由国际和伊拉克专家组成的团队,协助伊拉克新议会和库尔德斯坦地区政府进行宪法和立法改革,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管理、人权、制度设计等。 从联合国退职后,他成为约克大学的客座教授,教授公共和国际事务,并担任蒙特利尔银行(BMO)的客座研究员。2014年投身政坛,并在2015年的联邦大选中成功战胜保守党候选人而当选。但到2022年5月,Sven接受了一个联合国的工作,辞去了国会议员的职位,使得这个选区的议员位置空缺出来,不得不进行补选。 冰火两重天 密西沙加-湖景选区补选的日期确定后,各个政党开始紧锣密鼓地推出各自的候选人。除了联邦6大政党都推出了候选人外,其他的小党以及独立候选人也纷纷报名,使得这次被加拿大选举局(Election Canada)认可的候选人达到创纪录的40名,为了把这40个名字显示在选票上而不得不分两栏印刷,选票纸也特别长。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层级的选举,大部分的候选人都是打酱油的,竞争主要在其中的2到3名候选人之间展开,这次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是自由党候选人和保守党候选人之间的角逐。 为了保住这个摇摆选区的自由党席位,自由党可谓全力以赴。不仅推出了曾连续11年担任安省省议员、并担任过安省财政厅长的明星候选人Charles Sousa,还从总理特鲁多本人到多个联邦部长轮番前往该选区给他站台。 如同美国的中期选举一样,补选通常对执政党不利。因为孤立的补选不需要选民考虑未来 4 年谁应该执政,所以会让选民更加专注于对现任政府的不满。保守党推出的候选人Ron Chhinzer 是有着20多年执法经验的警官,并积极投身社区服务,20多年来担任多个青年运动的教练,担任过多个社区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原本是有希望的。但他只是打了保守党的旗号,却没有得到来自保守党的官方支持,整个竞选造势期间,基本是他本人和志愿者们在单打独斗,与前呼后拥得到自由党从上到下全面支持的Charles Sousa形成鲜明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选区的登记选民有89863人,但出来投票的只有23800人,投票率只有26.48%。其中Charles Sousa得到12194张选票,Ron Chhinzer得票8873张,相差只有3300多张选票,如果保守党能动员更多的人出来投票,最终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说。 不断分裂的保守党 从历史来看,即使遭遇各种各样的丑闻,自由党一直以来相对比较团结;而保守党最大的问题就是分裂。众所周知,现在联邦保守党是2003年12月,由加拿大联盟党(Alliance réformiste-conservatrice canadienne)和加拿大进步保守党(Parti progressiste-conservateur du Canada)合并而成的,主要代表银行保险业、铁路运输业、能源工业垄断资本和大农场主利益,历来就有“红色保守派”(tories rouges)和“蓝色保守派(Blue Tories)之争。“红色保守派”倾向于社会自由主义;小政府低税收;对犯罪采取强硬的态度;军事化;反对堕胎、同性婚姻及卖淫的合法化;支持君主立宪制;和英联邦国家保持密切的来往等。“蓝色保守派”则比较温和,虽然在社会和经济上都比较保守,秉承传统,但不将这种个人选择强加于政治或社会,关注经济良性发展,不抵触增加社会福利,但也不愿意借债,代表人物就是在2006年到2015间担任联邦总理的哈珀。 相比联邦自由党党内比较稳定和团结而言,保守党的内斗明显和不够团结可能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在西方社会整体左倾化的大背景中,各种极端思潮涌现,导致同在保守光谱下的主张日趋分化;二是在过去120年中,保守党仅执政40年,每次竞选失败都是一次大动荡、大洗牌;三是保守党等右派的根本理念就是提倡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也注定了不容易团结起来。联邦保守党也是如此,各色保守派之间存在各种纷争,红、蓝两色之间的保守派在很多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甚至针锋相对。尽管自哈珀之后,保守党已经换了三任党领,还把党内元老Maxime Bernier逼出了党,创立了人民党,使得保守派势力再一次被分流。但无论是谢尔(Andrew Scheer)还是欧图(Erin O’Toole)都没能做到团结保守党的大多数。 再看新党领其人 刚刚在今年9月当选的Pierre Poilievre则是罕见地在第一轮投票中就以68.15%支持率的绝对优势获胜。更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党领竞选期间,保守党新增了近40万党员,是之前现有党员人数的两倍,大部分新党员都是因为Pierre … Read more

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在行动——第3届中魁合作论坛在蒙特利尔举行

七天记者 颜宏 德昊 独玉 第三届中魁合作论坛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15次大会在蒙特利尔召开之际于12月8日在蒙特利尔举办。中国驻蒙特利尔新任总领事戴玉明、魁北克国际关系厅助理副厅长Marie-Josée Audet 分别致开幕词。市长论坛环节,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市长刘佳晨、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市长洪湖鹏分别讲述了各自的地方实践。地方圆桌论坛由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心主任François Bédard主持。魁北克自然行动组织主任Pascal Bigras, 梅干提山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主任Dany Gareau,阿比蒂比-特米斯卡明格旅游局主任 Randa Napky ,阿帕拉契亚绿色走廊主任Mélanie Lelièvre, 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分别发言。由华裔青年专业者协会主席Serena Zhang 主持的青年领袖圆桌论坛,邀请年轻学者和专业人士讨论了青年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担当。主旨演讲阶段,由戴玉明总领事主持,COP15 大会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分别致辞。 黄润秋部长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情况,各种数据如数家珍,并强调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完善了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颁布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20余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 中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目前受到保护的陆路区域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30%以上。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保护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基础。2015年以来,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整合相关自然保护地划入国家公园范围,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还从2016年以来布置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200余万公顷。中国在2021年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达到24.2%,而在刚刚建国的时候只有8%。 黄部长最后表示虽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全球各地的情况一样,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的威胁,希望这次大会能在近半个月的磋商中各方弥合分歧,达成共识,为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指导和目标。 穆雷玛则在演讲中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每个地方参与的重要性,并列举了魁省梅干提克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RICEMM(Réserve internationale du ciel étoilé du Mont-Mégantic)和阿巴拉契亚绿色走廊(Corridor Appalachien)这样的地方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因为没有另一个地球。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星球,而且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则表示加拿大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愿意加强中国和加拿大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中加两国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比如魁北克省就与中国的山东省和上海市结为友好省市,多年来,中国一直是魁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教育、文化、环保等领域合作成果斐然,日益成为中加地方交流合作的典范。希望中国和加拿大以及各地方政府能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增进两国民众的福祉作出贡献。 论坛还举行了专家学者论坛以及工商圆桌论坛等。 本次中魁合作论坛是蒙特利尔总领事馆主办的第三届,前两届分别是北京冬奥会前夕,2019年8月9日在翠湖山庄(Mont-Tremblant)举办的、以“文旅融合与冬季运动”为主题的首届,和在2021年线上举办的、主题为“城市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第二届。每次论坛的主题设定都紧跟时事,并充分考虑中国和加拿大、魁北克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互补。这次也不例外,借着正在蒙特利尔召开、中国作为主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大会的契机,这届论坛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在行动”为主题,进一步探索中国与魁北克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机遇。

联邦政府46亿元疫情补助错付 覆水难收

七天记者 梓丰 根据媒体从特鲁多政府相关部门获得的信息,联邦政府在疫情爆发后紧急推出的疫情补助金 (CERB) 以及后续推出的加拿大紧急学生补助金和加拿大经济刺激计划中,联邦税局(CRA)为不符合领取资格或盗用他人身份冒领的人错误发出了32亿元,而现在CRA正在试图收回这笔多发的资金,但进展并不顺利,追回工作可能要延长到2025年。 慷慨被利用 2020年3月底,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在加拿大的大爆发,加拿大各个省都先后采取了“居家隔离”的封闭措施,除了保证基本民生的必要部门外,全社会都按下了“暂停键”,而为了帮助受到影响的加拿大民众和企业,联邦政府行动迅速,很快就在2020年3月25日通过了特鲁多提出的价值820亿加元的救市计划,提供270亿元现金和550亿元税务延付来帮助加拿大人度过COVID-19疫情危机,这之后与新冠病毒疫情相关的救助资金一再提高,并增加了租房补助、工资补贴、学生补助、低息商业贷款等多个补助项目。其中最著名,也是申请人数最多的就是简化流程并几乎没有任何审查机制的加拿大紧急应对补助CERB (Canada Emergency Response Benefit)。这项补助在推出时规定了领取资格,有资格领取补助的人包括 – 失业者,包括全职、合同工和自雇人士,无论是否曾支付就业保险EI; – 没有被解雇,但因疫情导致工作情况变化,停工停薪的人; –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和因感染高风险需要隔离而无法工作的人; – 需要照顾COVID-19患者而不能工作的人; – 本来有工作,但因孩子生病、学校停课、幼儿园关闭等原因需要在家照顾孩子的人等。但由于当时为了尽快把钱发到申请人的手中,负责发钱的联邦税局天真地本着“人心都是善良”的原则,如同每年报税那样完全基于本人提交的信息,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审查,就把钱发了出去,基本上只要申请就能得到补助。 CERB开始实施后不久,政府工作人员就发现了问题。早在2020年5月,Service Canada的一位官员就对国会议员表示,该部门已经确定至少有20万人违规领取CERB。毕竟领取CERB太过容易,就连魁省三河监狱的两名囚犯都收到了CERB支票,甚至还有1200万元发给1600名海外住址的申请人。而随着联邦政府开始调查以欺诈手段领取CERB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除了不符合资格的普通民众滥领外,有组织犯罪团伙以及窃取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也是部分滥领、冒领背后的黑手。联邦税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发现了一些税务局熟悉的欺诈人士,其中有的人提交过超过100份的CERB申请。加拿大审计长则在2021年3月底透露说,在受惠于CREB补助金的900万加拿大人中,至少发现了3万个潜在身份欺诈案例,而魁北克省是重灾区。许多受害者的身份信息被犯罪分子掌握都可以归结于2019年魁省加鼎银行(Desjardins)发生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这起信息泄露事件导致97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泄露,部分个人信息在暗网上被低价售卖。 其实在联邦政府发现领取补助金的漏洞后,曾一度想办法去补救。当年6月,自由党政府提出第C-17号法案,对涉嫌以欺诈手段领取CERB的民众予以惩罚,欺诈者可能面临最高5000元的罚款,甚至可能坐牢6个月。还对拒绝复工者提出惩罚,包括正常情况下或雇主要求复工情况下,拒绝复工的;或正常情况下可复工的自雇人士拒绝复工的;或具备正常工作能力、有工作不做的人,都不再符合CERB救助金的申领资格。故意违反这些申领资格的人,面临申请金额3倍的罚款等处罚措施。但这一法案在提交到众议院后,遭到保守党、新民主党和魁北克政团三个政党的反对,而面临被投不信任票,有可能导致政府解散、提前大选的特鲁多政府最终妥协,不仅不再提第C-17号法案,还应新民主党的要求在2020年6月16日宣布延长CERB补助金8周时间,以换取新民主党的支持,避免政府倒台。 发出容易收回难 面对政府的善意被滥用的问题,加拿大联邦税局曾表示大部分加拿大人是诚实的。对于那一小部分不诚实的人,我们有一个有效的核查系统。而在提醒发出后,联邦税局在2020年6月前收到了19万人退回的错领或冒领的疫情补助款。 2020年下半年,联邦税局CRA开始给不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发通知,要求他们在12月31日前退回已经发放的CERB,引发很多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是联邦税局没有明确说明申请条件之一的收入不低于5000元指的是税后收入,导致很多税前收入超过5000元而税后收入不到5000元的申请人因不符合申领资格而被要求退款。最终联邦政府让步,特鲁多在2021年2月9日宣布由于联邦税局在申请资格中信息表述不明确,一些没有资格获得CERB福利的自雇者可不会被强迫偿还这笔钱,已经自愿偿还了CERB的人,联邦税局和Service Canada将把相关款项退还给这些人。 这之后就是各种扯皮,联邦税局和加拿大服务局不断地向错领的申请人发出疫情补助金的核查信件,要求申请人证明自己符合领取资格,并要求收到信的人在45天内及时回复,并按照要求提供需要的信息。截止到2020年底,一共给44万人发出过核查信;而在2021年,加拿大就业与社区发展部(ESDC)也曾向170万人发过一份CERB申领追讨还钱的通知;到了2022年1月,联邦税局又发出一轮核查信;而在2022年5月10日至11月18日期间,联邦税局共发出了825000 份疫情补助金的核查信件,意味着32亿元多发的资金需要追回,而已经被联邦税局确认与身份盗窃有关的补助金申请则有2.5万个。但追回款项的工作并不顺利,截止到今年9月,只有1600万元款项收回。不仅那些错误领到补助款的申请人不肯还钱,联邦新民主党还主张补助既然已经错发,政府就不应该再想着要回来。因为对多数人来说,少到2000元,多到1.6万元不是个小数目,钱被要回去会让民众陷入经济困境和心理焦虑。而有了前次联邦政府让步的先例,估计很多人都会尽量拖延,能不还钱就不还。 实际情况更糟 而加拿大审计总长Karen Hogan在12月6日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联邦政府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提供了大约2110亿元的各种疫情补助,帮助了数以万计因疫情陷入经济困境的加拿大人。但由于未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验证,导致向不符合申领资格的个人错付了46亿元。实际上,审计报告中还指出联邦政府所发放的所有疫情补助中至少有274亿元存疑,除了已经确定是错发并试图追回的46亿元外,还需要对其他付款进行调查,其中就包括通过工资补贴计划CEWS(Canada Emergency Wage Subsidy)支付给不符合申领条件雇主的155亿元。 自2020年4月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陆续发出了748亿元的CERB 、1000亿元的工资补贴和284亿元的加拿大复苏补助金(CRB)等疫情补助,而为了尽快向需要的人提供资金补助,在审批申领资格时完全基于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再做审查。另外,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政策制定得非常仓促,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自雇人士是否有资格申请这一问题花了近1年时间才厘清。而在疫情早期因“封闭”而开始领失业金的人后来又转领CERB,但因为没有核查机制让许多人领取了双份福利。根据规定,申请补助的人只能在CERB、CEWS和EI这三种补助形式中申领一种,重复领取补助的人需要将从其他补助计划领取的补助金退还。 但在已经确认的46亿元多付款项中,有31亿元付给了180万名已经领取EI补助的人,15亿元付给了超过71万名重复领取补助者。更令人震惊的是,联邦政府还向被监禁的犯人支付了610万元CERB,向已经死去的人支付了120万元CERB,还向在疫情前就已经辞职,并非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发出了16亿元补助款。 审计长还指出虽然这些疫情补助计划早已停止,但负责的联邦多个机构仍在统计有多少资金错付给那些不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同时,政府追回错付款项的努力成果非常有限,截止到今年夏天追回的23亿元基本上是民众自愿退回的,而政府要求错领人的还款通知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联邦税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来减轻这种风险。  

开启人与自然新未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在蒙特利尔开幕

七天记者 颜宏 德昊 独玉 2022年12月6日,《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活动在蒙特利尔会展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 de Montréal)开幕,来自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将在未来12天里商讨如何确保支撑人类文明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联邦总理特鲁多、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等政要的陪同下发表重要讲话,令人震惊的言辞接二连三。古特雷斯首先指出“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没有自然,我们一无所有;没有自然,我们一无是处。”然而,人类正在向自然“发起战争”。由于对不节制和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毫无底线的追求,人类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灭绝性武器”,而这场大会是结束这场破坏狂欢的机会。他还尖锐地警告说“忘掉一些亿万富翁的白日梦吧:不存在B星球。因此我们必须与自然签订和平协议。”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三项行动措施:首先便是各国政府必须制定跨部委的国家行动方案,覆盖财政、粮食、能源和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其次是加强私营部门对自然的保护,各行各业必须要考虑到其经济模式对自然产生的影响,朝着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型;发达国家应当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因为他们恰恰是地球自然财富的守护者,这也回应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上提出的“气候正义”基金。 COP15 开幕式上发言的嘉宾。左起:Onondage 民族酋长Tadodaho Sid Hill、加拿大联邦总理特鲁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国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 蒙特利尔市长Valerie Plante 、昆明市长刘佳晨 / 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关于COP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即缔约方大会,除了我们熟悉的、刚刚于11月20日在埃及的Charm el-Cheikh结束的COP27气候大会外,还有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也会定期举办缔约方大会,这次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就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COP大会。这两个COP有什么区别呢?COP27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这个COP大会第一次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被列为COP1,之后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经举办了27届,所以被称为COP27,这个大会要解决的是全球变暖问题,目标是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同时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也就是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的气候目标。 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得到通过,并于当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得到150多个国家的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被签署之后第一次缔约国大会(COP1)于1994年在巴哈马举行,大会通过了1995年-1997年中期工作方案;COP2于199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设在蒙特利尔。与气候大会每年举办不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COP会议除了刚开始的前三年每年举办外,后面基本上是每两年举办一次,正在进行的就是第15届。这届COP大会早在2016年的COP13上就确定了中国为主办国,本该于2020年秋季在昆明进行,但由于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原因而不得不推迟到2021年,并主要通过线上进行。这次大会还被拆分成两个阶段,在昆明举办的线上会议为第一个阶段,而需要各界代表见面讨论、各国政府代表磋商的线下会议则为第二阶段。由于中国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无法接待那么多的外国来宾,不得不考虑易地举行,而蒙特利尔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就成为默认选项,再加上加拿大政府也很支持大会移师蒙特利尔,因此在今年6月份做出决定后只给了蒙特利尔不到5个月的筹备时间。第二阶段会议虽然换到蒙特利尔举行,但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而这次大会之所以格外重要,是因为这次大会将会产生一份全新的框架公约或新协议。与气候大会的关注点不同,《生物多样性公约》COP大会要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的问题,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等。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也就是说从基因到个体,再到物种和种群,到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生命系统的全部层次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这个概念最早于1984年由美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提出,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之后被世界各国所认可。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生命网,其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地点所有生物(或称生物群落)与群落生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既包括生物、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等,也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因此生物多样性是支持陆地和水下所有生命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方方面面。它为我们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富有营养的食物,加强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并提供医药资源,帮助我们抵抗疾病和缓解气候变化。因此生物多样性关系着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现在的地球正在经历自恐龙以来最大的生命损失。首先,因为农业活动的增强、过度捕捞和各种污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碎化、损害或改变。其次,土地转变为建造各类构筑物、道路、停车场、建筑物等的人类用地,生物栖息地被种上经济作物,改造成公园、露营地等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最后,运输和贸易的发展也加重了各地外来生物的入侵,严重破坏了本地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总之,人类的活动改变甚至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涵盖了从景观格局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方方面面,而有些生态系统在遭到破坏后可能会完全丧失恢复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在2019年的估计指出,世界近四分之三的陆地表面和近66%的海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警告称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如果不采取严肃行动,那么“在几十年内将会有许多物种灭绝”。一些科学家也断言,地质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数十亿的个体种群正在消失。其中以昆虫数量直线下降的趋势最为惊人,甚至有人说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昆虫末日”;还有超过500种陆地动物濒临灭绝,可能在20年内消失;五分之一的爬行动物面临灭绝;八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受到威胁;世界上40%的植物物种正处于危险之中。 更可怕的是,与气候变化不同的是,即使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气候变化也可能是可逆的,物种灭绝却是永久性的。 生物多样性目标 虽然,每次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都会制定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但人类从来没有实现过,比如在2010年制定的全球十年框架协议中提出的20个目标,到2020年之际,无论是治理污染还是保护珊瑚礁,还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得到完全实现,在这之前的十年的情况也差不多。但现在的情势以已经完全不同,不管愿不愿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话题。在刚刚结束的COP27大会上,尽管南北矛盾重重,参与方各打各的小算盘,但还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包括重申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目标,以及全球需要在20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更重要的是为创立“损失和损害”(loss and damage)基金达成共识,让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气候资金问题,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 而旨在扭转自然生态破坏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协议》最新一版草案也在去年发布,提出了“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重视、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维持一个健康的地球,并为所有人带来必要的惠益”的2050愿景,而在2030使命中指出“在全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养护和可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确保公平和平等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的惠益,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造福地球和人类”。为此,这个草案提出了雄心勃勃的21项具体目标,如: 确保至少有20%的退化的淡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确保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地区得到保护; 减少各种来源的污染,使其降低到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无害的水平,包括将流失到环境中的营养物(nutrients)至少减少一半,杀虫剂(pesticides)至少减少三分之二,并消除塑料废弃物(plastic waste)的排放; 管理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途径,防止或减少至少50%的引入率(rate of introduction)和建立种群的概率(rate of … Read more

江泽民去世 一个时代落幕

七天记者梓丰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因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中国官方迅速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之名发布讣告,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讣告中称他是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还用较长篇幅历数了他一生的作为以及带来的影响。自讣告发布日起至其追悼大会举行之间,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和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这期间,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驻外使领馆设灵堂,接待港澳地区和驻在国吊唁。如此高规格的国葬待遇可以说是自邓小平去世后绝无仅有的。 江泽民的去世也在海外产生重大的反响,联合国安理会11月30日就不扩散问题举行会议前,全体代表起立,为江泽民默哀一分钟;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世界各国领导人都第一时间致电哀悼。 开挂的人生 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原本出生在今天的扬州,祖父江石溪原来是行医的,1915年弃医从商,进入航运领域工作,家境颇为富裕;父亲江世俊曾是一家电气公司的会计,后来成为一个渡轮公司的经理,两位叔父都参加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共产主义运动,并成为共产党员。1939年其叔叔江上青遇到地主武装袭击牺牲,因为家里只有两个女儿,江泽民的父亲就决定把13岁的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而江上青的部下就有后来提携江泽民的汪道涵、张爱萍等开国领导人,这个举动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江泽民的生命轨迹,也为他今后成为中共的最高领导人打下了基础。 江泽民学习能力强,语言能力强,天生的“学霸”,而唐诗宋词、书法、音乐等各类教育的熏陶又给他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基础。他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考入以西方教育为模版、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扬州中学,当时这所学校的录取率是在1800名申请人中录取50人,非常难考。而过继给江上青后,他又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积极参与到抗日爱国活动中,20岁时入党。一九四七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江泽民前往一家生产冰淇淋的中美合资企业——上海海宁洋行工作,在工人群众中和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一九四九年还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等职。1951年,江泽民与同为扬州人的王冶坪结婚,两人育有二子。 一九五四年,国家在长春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需要大批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江泽民应调前往,一九五五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 一九五六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 一九六二年,江泽民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 一九六六年,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后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也同样受到冲击。 一九七〇年,江泽民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一九七一年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组长,一九七三年回国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 一九八〇年,江泽民开始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等开创性工作。 一九八二年,江泽民先后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为中国电子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八五年,江泽民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一九八七年,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江泽民带领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勇于探索,推动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浦东开发开放蓄势谋篇,推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江泽民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决策,维护了上海稳定。 一九八九年,在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同年成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九九〇年,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九九三年起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二零零二年卸任总书记,二零零三年卸任国家主席。 力挽狂澜 江泽民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正是苏联解体后整个世界动荡之时,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走向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转型之时,面对的挑战和困难非常多,但江泽民审时度势,任内努力修复了因八九政治风波事件而限于孤立的国际关系,维持了美国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经过7年多艰苦的谈判,最终成功让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打下基础。 江泽民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中学历最高,又是技术出身,既受过中国传统教育,也受过西方式的教育,还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视野更开阔。他还能够运用英文、俄文、罗马尼亚文与人交流,还粗通德语和日语。一个风趣幽默,会演奏多种乐器,能够向美国听众背诵林肯的演讲,向西方人熟练背诵《哈姆雷特》中的片段和雪莱的《西风颂》诗句,即兴会唱起猫王的名曲——《温柔地爱我》的中国国家领导人让当时的西方政界耳目一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外交。 他在处理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被炸事件以及2001年南海撞机等各种危机中都表现出富有智慧、灵活务实的作风。面对群情激愤,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他领导的中国政府一方面坚持原则立场,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选择了隐忍,平稳度过可能引发的冲突式危机,给中国换来了至少20年的“战略机遇期”。正是抓住了这黄金20年的战略机遇期,使得中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11”事件发生后他的反应。中美要和平共处,主要是基于两个前提:一个是两国有着共同的敌人或“共享的敌人”(shared enemy),尼克松访华至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正是基于这一基础;另一个是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两国“共享利益”(shared interests)的机会。但到了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的一家独大,美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开始有意识限制中国的发展,并开始有把中国视为威胁的苗头。而“911”事件的发生让江泽民敏锐意识到中美可以面对新的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扩大了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因此,中美不仅有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必要,还很有紧迫感。于是他第一时间向美国表达了中方将跟美国一起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奠定了新世纪中美合作的基础。根据已故外交官吴建民在《外交案例》一书中的披露,“9·11”事件发生后,江泽民立刻召开会议商讨局势和对策,在事发后五个小时就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打电话,强烈谴责恐怖主义,对美国人民表示慰问和哀悼,并表示愿意加强和美国的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江泽民的这一举动,使中国成为最早向美国表明共同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立场的大国之一,而美国也在“911”事件之后战略转移向反恐。江泽民成功利用“9·11”事件扭转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态势,增加中美合作的因子,改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让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抓住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回顾江泽民的一生有数不清的类似事例,甚至有不少决定让当时的国人很不满,甚至口出不逊,但过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正是当年看似忍耐甚至屈辱的决定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期,可以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让中国强大起来。当然也有很多人批评说他当政期间,中国腐败横行,经济野蛮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等。 逝者已逝,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税税税!蒙特利尔2023财政预算出炉

七天记者 颜宏 11月29日,蒙特利尔市市长普朗特(Valérie Plante)以及执行委员会主席兼财务官(président du comité exécutif)Dominique Ollivier在marché Bonsecours向蒙特利尔人公布了蒙特利尔市2023年的财政预算以及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programme décennal d’immobilisations)。同以往一样,连任的普朗特政府的这份财政预算案再创蒙特利尔财政预算新高,达到67.6亿元,比去年多出3亿元,增幅为4.7%,还包括了自2011年以来的最大地税增幅。而在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中,预算同样高达220亿加元,2021年则为195.4 亿加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蒙特利尔每年在交通、民生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超过20亿元。自普朗特在2017年成为蒙特利尔市长以来,蒙特利尔市政府每年的运营费就一直在快速增长,从原来的52亿元涨到今年67.6亿元,5年时间内增长了30%。 新预算中最大的一块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占到总预算的18.4%,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来自于魁省政府为改善蒙特利尔治安情况而提供的一项五年资助2.25亿元的计划。另外,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的预算将增加6320万元,达到7.871亿元,并计划从现在起到2025年再额外招收270名警察,使得警察人数达到4793人。同时,额外增加的资源,包括资金和警力将加大打击涉枪犯罪和有组织犯罪,进一步扩大ARRET (Action-Répression-Résolution- Engagement-Terrain)项目,即从犯罪源头抓起的“沉入式执法”的警察服务改革试点项目,让警察在既不佩戴武器也不穿制服的情况下到社区去工作,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等到事情发展到要拨打911的程度再去解决。沉入社区的警察靠近那些流浪汉、瘾君子、家庭暴力受害者、精神病人、独居老人等弱势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和他们沟通交流,给他们提供社会资源并解决其问题,甚至和他们一起买菜、做家务以便了解他们的日常并理解他们的思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将极大缓解民众与警察的对立情绪,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警察还会和社会工作者以及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一起沉入到年轻人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有可能的犯罪行为掐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是偿还债务方面的支出,达到17.6%;再下来就是行政方面的支出,占11%,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10.3%;紧接着就是公共交通方面的支出,占9.9%,包括上个星期宣布的自明年7月1日起65岁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而预留的预算。 2023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明细 地税大增 这次预算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蒙特利尔业主明年的地税账单平均增幅度达到4.1%,其中3.4%由市政府决定,0.7%由各个行政区决定,这个增幅或多或少与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 du Canada)预测的2023 年蒙特利尔的通货膨胀率将为4%基本相符,但也创造了自2011年的最高峰,当年的地税增长幅度高达4.3%。更比去年(2%)高出一倍多。非住宅物业的地税将增长2.9%,也比去年的1.5%高出近两倍。这之前,大蒙特利尔地区商会(Chambre de commerce du Montréal métropolitain)曾要求市政府对非住宅物业地税的增幅不要超过3%,因此这份预算一推出就得到蒙特利尔商界的欢迎,并对增加的水费表示理解。 在市政府决定的3.4%增幅中,包括了地税增幅2.7%,与水相关的税增加了0.6%;与市政府债务相关的税增加了0.1%;而在各个行政区决定的0.7%增幅中,0.6%是与各种市政服务相关的税,剩下的0.1%是与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税。虽然全市地税的平均增长幅度确定为4.1%,但因物业所在的区以及该区给出的评估价格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以Ile-Bizard的增幅最高,为6%;东部的Mercier-Hochelaga-Maisonneuve以5.7%位居第二;增幅第三的是新移民居住集中的Côte-des-Neiges-Notre-Dame-de-Grâce区,为5.4%;而市中心Ville-Marie地税涨幅最小,为1.7%,具体见下图: 2023年各区地税增幅情况 对于一座市政评估价格为56.7万元的住房来说,如果按照地税平均增幅来算的话,明年业主需要支付的地税将提高164元,从2022年的3989元上涨到4153元。而市政府在今年9月份提交的未来三年的地产价格评估报告中,全市待评估单位的建筑物和土地总价值达到 5263 亿元,比上一次的3845 亿元高出1418 亿元,大涨了32.4%,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的涨幅。其中尤以蒙特利尔东部(52.5%)、Senneville(45.9%)和Dollard-des-Ormeaux(45.1%)等地的涨幅最高。各个行政区不仅在房屋市政价格评估的增幅上有所不同,也在地税上涨幅度的制定上有所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业主支付额外地税的数额也各有千秋。例如,Outremont地区的住宅市政评估价格大涨30、40%之后,地税增幅确定为4.8%,这些业主的平均地税涨幅将达到542 元,而治安环境堪忧的Montreal Nord地区的物业评估价格并没有涨多少,地税增幅也只有3.2%,一间小型公寓业主明年的地税账单平均增加26元。 两项新税 今年的预算中,商业、工业、办公等非住宅物业的地税增幅再次少于住宅类物业的增幅,但市政府决定对非住宅物业收取两项新的生态税。一是水费,另一个是停车税。 对非住宅物业征收水费早在2000年时就由当时的市长Gérald Tremblay提出过,要在蒙特利尔辖区内给所有非住宅物业安装水表来计算用水量,并根据用水量缴费,虽然每年都在讨论这件事,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能实施,20多年后终于将由普朗特政府实施。 从2023年起,非住宅物业的用水量超过1000立方米需要缴纳水费,用量在1千到1万立方米之间的,每立方米用水费用为10分;1万到10万立方米之间的,每立方米水需缴纳20分;超过10万立方米以上的每立方米费用为60分。明年一月,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就会收到一张无需缴纳水费的“虚拟账单”,账单显示的是他们在2022年的用水量,以便让业主有个心理预期,明白减少用水的重要性。到明年12月才会发出真实的水费账单,让业主在2024年支付。这项新税将让市政府一年可获得1500万元的额外收入,而根据蒙特利尔市政府的测算,大约50%的非住宅物业用水量不会超过1千立方米,也就不会接到水费账单。 停车税则是另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财政措施,今年已经开始在市中心执行,并为蒙特利尔市政府带来了近500万元的收入。这项措施是对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室外停车场征税,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把征收来的部分资金用于公共交通的建设上;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税让停车场业主反思所占土地的使用情况,找到最佳的土地用途。 生态转型 今年6月市政府发布的涵盖46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气候计划(Plan climat Montréal)将在2023年加速实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在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也有大量资金用于生态转型,主要包括: – 1.03亿元用于购买电动或混动的政府用车,以及安装充电桩; – 5.071 亿元用于鼓励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量,其中3亿元用于扩展快速自行车网络(Réseau Express Vélo),1亿元用于维护现有自行车道; – … Read more

物业评估价大涨,不满意怎么办?

七天记者 梓丰 今年9月14日,蒙特利尔市政评估和财产评估服务局局长Bernard Côté提交了未来三年的地产价格评估报告,报告中列出的全市502789 个评估单位的建筑物和土地总价值达到 5263 亿元,比上一次的3845 亿元高出1418 亿元,大涨了32.4%,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的涨幅。其中以蒙特利尔东部(52.5%)、Senneville(45.9%)和Dollard-des-Ormeaux(45.1%)等地的涨幅最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的工业建筑在所评估地产中占比较大。随后蒙特利尔的业主也相继收到了未来三年的房屋价值评估通知(Property Assessment Notice),房屋价格一下子上涨几万、十几万甚至直接翻倍的通知让很多业主感到惊讶。虽然市政府一直在安慰民众说评估价格只是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征收地税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市政府将按照这个评估价格来提高地税金额。具体的地税计算办法还要等到今年秋天的年度市政预算中才会确定计算办法和适用税率,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既然房产评估价格大涨,那么房主应缴纳的地税也会确定无疑上涨。 果然,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先是在接受采访时说明年蒙特利尔的地税增长幅度在3%-6%之间;之后,蒙特利尔市政府的二号人物、市政执行委员会主席Dominique Ollivier在11月7日举行的首届蒙特利尔税收论坛上叫苦,称鉴于住房建筑成本、除雪作业所需能源成本的上升以及跟随通货膨胀的员工工资等,蒙特利尔正面临艰难的财政措施选择。如果得不到魁省政府的资金帮助,蒙特利尔将很难将地税的上涨幅度维持在2%,上涨幅度可能要达到3%到6%之间。不过她强调为了减少对民众的冲击,地税增幅将分三年进行,逐渐增加。 市政评估 所谓政府评估价,就是以税务为目的对辖区内的物业以货币的形式量化,成为计算地税的基础。尽管说省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和销售税,但地税依然是市镇等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用以维持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垃圾回收、供水、排水、除雪、公园及娱乐设施、消防等。从法律上来讲,政府评估价不是房地产市场买卖的指导价格,也不是土地和房屋的实际价值,它只是政府征收物业税的参考值。一般来说,物业的市政评估每3年更新一次,这次发布的是2023-2025三年的评估值。 影响物业市政评估价格的因素有200多种,其中构成85%决定因素的有5种,分别是地段(Location)、占地面积(Lot Dimensions)、居住面积(Living Area)、房龄等(Age of the property, adjusted for any major renovations or additions)、建筑质量(Quality of Construction)等。在同一个区域里,新房子的市政评估价要高一些,占地面积和居住面积大的价格也要贵一些。影响物业评估的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说,在高压线附近、在铁路附近、机场附近、交通灯附近的物业,在评估时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反之,房屋附近有树林、自然保护区、高尔夫球场等,在物业评估时会有正面的影响。 蒙特利尔的市政评估做法是每年审查2.5万笔房地产交易的情况,这些房屋的成交价格从而成为不同建筑类型(住宅、商业和工业)市政评估的参照价格。而自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以来,蒙特利尔的房地产市场如同其他城市一样不仅没有如预期的那样下跌,反而异常火爆,逆势增长。购房者不仅争先恐后地加价抢offer,还自动去掉房屋贷款批准、验房、不要求法律保障等条款以便获得卖主的青睐,也让蒙特利尔及其周边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在疫情两年中飙升了39%。最新的市政评估报告就是根据截止到2021年7月蒙特利尔以及周边15个地区这2.5万家房屋的交易价格算出来的,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新的市政评估中,蒙特利尔独立屋的平均评估价格达到84万,高出三年前平均估价(60万)24万,因此各家各户接到的通知中评估价格大幅上涨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蒙特利尔采用的这套物业评估办法并不完美,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可能降低物业价值的特殊因素。比如一所常年不维修升级的房屋和一所刚刚做完翻修升级的房屋仅仅因为处于同一地区或同一条街上就使其评估价格相差不多,但对那个翻修房屋的业主来说并不公平。 如何申诉 一般来说,业主们都不希望看见市政评估价格上涨,因为这意味着多交地税。但当地政府的财务健康状况也同样至关重要,否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上下水、治安、交通、消防、图书馆、公园及康乐设施、除雪作业、垃圾收集及街道清洁等事情谁来管呢。因此接到评估通知后,可以简单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当下,我的房屋是否可以以政府评估价售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评估就是正确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业主就可以联系市政府进行申诉,要求重新评估。但是之前要想好申诉的理由,比如曾经漏过水,被污染,有噪音,发生过火灾,靠近高压线等,这才能让政府重新审查这个物业。 针对最新的市政评估通知,在生效日期开始后的5月1日前都可以提出申诉,也就是说到2023年4月30日之前都可以。具体做法可以到市政府的网站http://ville.montreal.qc.ca/portal/page?_pageid=3077,3531693&_dad=portal&_schema=PORTAL下载申诉表格或者去Accès Montréal的办公室索要申诉表格,填好并附上相关的材料,然后寄到房地产评估审议办公室。具体的费用根据物业评估价格不同而不同,评估价格低于50万的物业,申诉费为75元;房屋评估价格在50万元到200万之间的,申诉费用为300元;200万到500万之间的物业,费用为525元;超过5百万的豪宅,申诉费用为1050元。政府收到申诉请求之后,会先发一封确认回执表示受理了你的申诉,并告诉你会在180天以内做出重新评估,最多不超过240天。期间,市政府可能会在征得业主的同意后派出专业人员入户检查评估,也可能根据你提交的材料就做出决定。 根据资料,在2017-2019 年市政评估通知发出后,蒙特利尔共有2774 业主对评估不满,提出申诉,其中56%的申诉得到了支持,他们的物业价格得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不同程度的下调;而在2020-2022年市政评估通知发出后,蒙特利尔有1842 名业主提出了申诉,这次的成功率为46%。简而言之,如果对物业市政评估不满,业主选择申诉的话会有一半左右的成功率。 如果对重新评估的结果仍不满意,业主还可以在接到结果60天内向魁省行政法庭(Tribunal administratif du Québe)的房地产事务部门(Section des affaires immobilières)上诉,这是个独立的类似法院的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