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 药物残留给生态和野生动物带来威胁
最近发布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现代制药和药物残留污染正在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论文的作者之一,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助理教授Michael Bertram指出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对一些动物的行为和解剖结构造成了重大的、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雌性椋鸟服用了如百忧解等抗抑郁药后,对潜在配偶的吸引力下降,与未服用的同类相比,雄性椋鸟表现得更有攻击性,更少通过唱歌来吸引它们。而进入水中的避孕药已经在一些鱼类种群中造成了性别逆转,导致数量锐减和局部灭绝事件,因为雄性鱼类恢复出雌性器官。还有的鱼类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而失去对捕食者的恐惧。再比如著名的双氯芬酸,一种当时在南亚经常给牛服用的消炎药,导致印度秃鹫数量在1992年至2007年间下降了97%以上。与此同时,该国狂犬病病例激增,原因是狗以鸟类不再食用的牛尸体为食而让这种化学成分进入了体内。 这项研究从104个国家的1052个地点的河流中测量了61种不同的药物,结果发现43.5%的地点至少有一种药物的残留超过了生态健康的安全水平。而最常见是卡马西平(一种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二甲双胍(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和咖啡因,其他的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药物,以及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等毒品也在进入生态系统。论文呼吁应对药物生产进行改革,生产含有更容易分解成分的药物,同时扩大污水的处理,以遏制其对生态系统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药剂师、医生、护士和兽医都应该接受药物对环境潜在影响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