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科技博览(2020年2月16日)

【本期导读】 国家卫健委:武汉重症占确诊病例比例下降至21.6% 科技部:部分针对重症患者的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疗效 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启用 解读钟南山团队新冠病毒论文 血浆治疗大热,还需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 农业农村部:沙漠蝗对我国危害几率很小 人类首次发现稳定周期快速射电暴 中国团队在量子中继与网络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新微型电机可将药物引入特定单细胞   国家卫健委:武汉重症占确诊病例比例下降至21.6%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李亚南)在16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表示,武汉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波动下降至2月15日的21.6%。 据知,截至2月15日24时,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均明显下降,其中武汉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8日的最高点32.4%波动下降至2月15日的21.6%;湖北其他地市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7日的最高点18.4%下降至2月15日的11.1%;全国其他省份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7日的最高点15.9%下降至2月15日的7.2%。 米锋表示,以上变化说明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特别是随着全国对口医疗支援力量的加强,湖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本地区防控措施,扎实做好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明确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这些人的分类集中管理,使大量轻症病例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了转为重症的可能,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最新官方数据,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57416例,其中重症病例112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19例,累计死亡病例166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8500例,现有疑似病例8228例。(完)   科技部:部分针对重症患者的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疗效 央视网消息: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情况。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新民表示,针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关键途径。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截至目前,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第二个方面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张新民称,下一步将积极支持科学家的研究,以期尽快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临床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央视网)   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启用 2月14日,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医院由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改建而成,现有5个病区,约400张床位,将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式治疗病患。当晚,该医院迎来首批50名患者入住。 目前,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率领的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的209人医疗团队已进驻该方舱医院,与江夏区中医院现有医生进行混编,对入住的患者展开救治。这些专家涵盖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护理等专业,将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前一段时间的治疗经验表明,中药对于新冠肺炎轻症病人的治疗有疗效。”张伯礼介绍。 江夏方舱医院的中医团队将使用中医药,配合按摩、灸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开展中医中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临床研究。在对轻症病人进行治疗的同时,江夏方舱医院将甄别出重症病人并迅速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记者在该方舱医院看到,病区已经配备了电热开水器、微波炉等;每个病床均配备了电热毯、电源插座和生活垃圾桶。(人民日报)   解读钟南山团队新冠病毒论文 2月9日,一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论文出现在医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这篇论文的作者涉及30个国内一医院及研究机构,通讯作者为钟南山院士。论文分析了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52家医院的1099个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潜伏期、诊断情况、治疗方式等要素。需要指出的是,这篇论文尚未经过同行评议正式发表,但这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为我们第一时间理解2019-nCoV的诸多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下为论文的重要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3天,个别案例的最长潜伏期可能达到24天。 尽管87.9%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伴随发热症状,但在就诊时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仅占43.9% 在62份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有4人的核酸检测为阳性,再次提示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进行肺部CT检测时,76.4%的患者显现出异常。对于被遗漏的患者,可通过临床症状结合核酸试剂盒进行诊断。 潜伏期与诊断 根据这项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潜伏期的中位数为3.0天,而不久前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对425名患者进行分析后指出,2019-nCoV的潜伏期中位数为5.2天。这项更大规模的最新研究,让我们对2019-nCoV的潜伏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最新研究中的潜伏期范围:患者最快在受感染当天就出现症状,最晚则要经过24天的潜伏期。尽管这样的超长潜伏期只是个例,但仍然提醒我们重视新冠病毒的潜伏能力。 论文作者提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虽然高达87.9%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都出现了发热症状,但若将发热作为诊断或监管的标准,则将遗漏大量病患:在就诊时就发热的患者仅有43.9%。而此前的SARS及MERS患者就诊时,几乎都伴随发热症状。因此,症状的隐蔽性也给新冠病毒的早期发现提出了难题。 目前,核酸试剂盒检测仍为新冠病毒感染诊断的标准手段,而肺部CT检测也被列入湖北省的临床诊断标准。对于检测手段的争议,这篇论文也给出了相应的数据。论文指出,入院时,76.4%患者的肺部CT出现异常,其中最普遍的分别为肺部磨玻璃样阴影(50.0%)和肺部双侧斑样阴影(46.0%)。而23.9%的非重症患者和5.2%的重症患者在CT图像中未显现出异常,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结合核酸试剂盒进行诊断。 临床症状 临床上,发热和咳嗽是最普遍的症状,分别有87.9%和67.7%的患者出现这两种症状。而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腹泻(3.7%)和呕吐(5.0%)则较为罕见。因此作者指出,新冠病毒与SARS的临床症状存在相似之处:发热和咳嗽是主要症状,但不同于SARS、MERS与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较少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此前的报道也指出,尽管新冠病毒与SARS均通过ACE2受体进入细胞,但两者的感染方式存在差异:新冠病毒仅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而SARS病毒却主要感染人体的下呼吸道。研究人员猜测,这是因为有其他的受体或辅助受体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住院期间,79.1%的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休克分别在3.37%和1.00%的患者身上出现。 在细胞层面,分别有82.1%和36.2%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而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此外,绝大多数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机体受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蛋白)显著增加。 治疗手段 在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中,静脉注射抗生素、氧气治疗、奥司他韦与机械通气是目前使用最为频繁的几种疗法,使用比例分别为57.5%、38.0%、35.8%与6.1%。 另外,18.6%的患者接受了全身性糖皮质类固醇治疗。重症患者中,该比例更是达到44.5%。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糖皮质类固醇在此前的MERS等疾病的治疗中,未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对该疗法的有效性提出质疑。此外,在1099名患者中,有5例重症患者采用了体外人工肺膜(ECOM)。 在1099名患者中,有55名患者(5%)进入ICU治疗,15人(1.36%)不幸去世。随着更多数据的补充,新冠病毒致死率的数据还将得到更新。据作者介绍,在这项研究的1099名患者之外,研究者正在收集更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其中,广东省的死亡率很低,作者认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能是广东省死亡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传染方式 在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之外,研究人员也在试图明确,新冠病毒是否存在其他传播方式。此前,报道美国首位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过程的论文指出,由于在患者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为阳性,因此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而这项最新研究,为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再次提供了佐证。在检测的62份样本中,有4人的粪便中2019-nCoV核酸检测为阳性。另外,有4名患者的直肠拭子核酸检测呈阳性。此外,在一例出现消化系统溃疡的患者的食道糜烂处,检测出病毒。 综合这些因素,论文作者认为,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致死率低于SARS与MERS,但传播更加迅速,尤其是感染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这些因素都向疫情的控制提出了挑战。此外,目前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存在的可能性。作者呼吁,将关注的重点投向疾病早期阶段的诊断与治疗。(环球科学)   血浆治疗大热,还需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 恢复期血浆治疗是将从已康复患者身上采集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处理后,输注给其他患者的治疗方法,属于被动免疫治疗的一种。抗体作为体内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能特异性地识别并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在病原体被清除后,抗体还会在人体内存在一定时间。因此,理论上,从康复者的血液里获得这些抗体,再注射给重型、危重型患者,就有可能帮助患者战胜病毒。 新冠特免血浆制品就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对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多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后制备而成,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订版)》中提到“有条件时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2月15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正在发生的革命”(下) 步虚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美) 约翰·H·霍兰/著 上海实际出版集团   1984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多名物理学、经济学、理论生物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旨在以复杂性为研究对象的圣菲研究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研究所发起人之一盖尔曼在《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一书中,对圣菲研究所的宗旨有这样的表述:现代科学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沿着阶梯从基本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到复杂系统领域,探索兼具简单性与复杂性、规律性与随机性、有序与无序的混合性事件。 有人因为复杂性理论研究复杂系统的问题,就认为它还是属于系统论范畴的一种方法。盖尔曼则认为,贝塔朗菲在20世纪4 0年代提出的系统论思想从批判还原论出发,主张越是功能强的系统必须越有序,提出系统通过“中心化”而形成一个“愈来愈统一”的“个体”,因而过分强调了整体性原则,以致忽略了系统构成要素的积极作用。换句话讲,贝塔朗菲式的系统只是一种简单系统,复杂性观在它的视域内对经典系统论加以改造才达致复杂系统论。而圣菲研究所主张的复杂性理论把被经典科学的简化理性所排除的多样性、无序性、个体性因素引进科学的视野,借以研究能动系统的复杂的自组织问题。与此相关联,圣菲研究高度重视“混沌的边缘”这一原理,强调“复杂适应系统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运作得最好”。 所谓“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是由一些多元的或多主体组成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大量具有主动性的个体积极地相互竞争和合作,在没有中央指挥的情况下,通过彼此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而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有序状态。基于这样的思路,圣菲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思路是“多主体建模”,“非中心化思维”,由于它主要是从个体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所以又被称为“基于个体的思维范式”。 因此,圣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适应系统,其核心思想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的复杂性起源于其中的主体的适应性,正是这些主体与环境以及与其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它们的自身,同时也改变着环境。复杂适应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适应性,系统中的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不断进行着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各低层个体通过相互的作用、交流,可以在上一层次,在整体层次上涌现出新的结构、现象和更复杂的行为,如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聚合的形成,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属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萌芽时期,各种进化、适应性复杂系统层出不穷。1994年,约翰·H·霍兰出版了《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Hidden order, how adaptation builds complexity),为这些研究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总结。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作者几十年关于主体系统如何演化、适应、凝聚、竞争、合作,以及与此同时如何创造极大的多样性和新颖性等深刻思想的结晶。作为遗传算法和“回声”模型的创始人,霍兰清晰展示了复杂适应系统(特别是基于计算机的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特质,为经济学、生态学、生物演化和思维研究等领域的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宝贵意见。“所有试图理解现在称作“复杂性”之大综合的人们,将长期把它作为指路灯塔。” 就全球范围的复杂性研究而言,圣菲研究所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它是一个以圣菲为平台的流动的研究集体,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参与;另外,它是一个复杂性研究成果的综合集成地,为不同地域的研究者和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交流、融合、升华的平台。在许多人的认识中,圣菲研究所作为“群体智慧”空间,本身就是科学前沿涌现出的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被誉为世界复杂性研究的中枢,对全球范围内的复杂性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预言道,“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在今天看来,作为当代科学巨流中的一大浪潮,复杂性研究的势头在世界不同的地区有起有伏。但可以肯定的是,复杂性思维和方法是为弥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是对以静态和简化的研究方式为特征的经典科学的超越或深化,其革命性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2020-02-09)   【星光如许】 我在春天的芬芳里等你从武汉平安归来 许星 ◎中国最美的脸 消毒,扎针输液;抢救,观测记录。一个手势就是一次生死的博弈,一个眼神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忘记了清冷的街道,咳嗽的江城和阴霾密布的天空;忘记了千里之外家中年迈的老人,痴痴守望和牵挂的孩子;忘记了燕尔新婚的快乐约定;忘记了所有与病痛无关的人和事。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日把魔兽赶出身体的黑夜,还英雄城市一个强健的体魄。 说什么岁月静好,都只是一群执着的8090甚至00后孩子,换了一身天使的衣裳,在一片春风的阴影里忘我地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争和一路逆行,与英雄城市的英雄人民一起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用她们天使的翅膀,挺住武汉,为中国加油! 在摘掉口罩的那一瞬间,那些额头、鼻子、脸颊上深深的勒痕,让我揪心的疼痛和泪奔。在我和世人的眼里,白衣天使们这一张张最美的脸,就是战胜无情病魔的中国形象…… ◎一位丈夫的承诺 “老婆,你平安回来,以后的家务我全包了”。这是一个四川医生出征武汉前丈夫对她的承诺。 女人的心里比春天还温暖,她紧拥着丈夫,轻轻拍打着他的背,“没事,你放心。在家里好好照顾父母和孩子,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女人的眼圈红红的。丈夫的眼圈红红的。一起前行的男人和女人们眼圈都是红红的。期待和祝福在胸中流淌。 汽车已经启动,喇叭的鸣叫声如擂响的战鼓。“我该出发了”,她不忍地松开了丈夫紧紧拉住的手。“你安心去吧,武汉是个英雄城市,一定要把英雄的病治好。屋里有我,千万不要分神牵挂”。丈夫一点一点地松开了老婆的手,他强忍着泪花朝着南行的车队,一个劲地招手再招手…… ◎加油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你说你今年春节一定回来,回来陪我去人民公园,坐碰碰车、看动物世界,或者一家人围坐在烤火炉旁看鼠年春晚、做水果沙拉,给我讲长江、黄鹤楼和大武汉所有英雄的那些事。但我又失望了,妈妈,你不知道三天的守望其实远比这三年都漫长,黄昏的尽头只留下冷冷的站台和我孤独的影子,以及被我揣皱的大红奖状和这学期四个满分的优秀成绩。 我知道妈妈不是骗我。新闻里说,武汉肺部感染,英雄病得不轻,妈妈是江城的医生,全国的叔叔阿姨都去了,妈妈能离开自己的病人吗!在新闻里,我分不清那些戴着护目镜、口罩、穿着笨重防护服的叔叔阿姨,哪个是妈妈,但在我眼里哪个都像妈妈。正月初七,妈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了,像一缕春风透过短短的视频,妈妈兴奋地说:“孩子, 妈妈又挽救了一个英雄的生命”。妈妈天使般的微笑既陌生又熟悉,两滴痛并快乐的眼泪,在妈妈眼眶里中国红一样美丽! 妈妈,过完大年我就11岁我长大了,我也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所以请妈妈放心,我会好好读书,长大了也去当医生,象妈妈一样守护好所有的病人和亲人。妈妈,我还想到大山深处去,做一名真正的奥特曼,把那些敢吃蝙蝠和满身细菌魔兽的入侵者通通放倒在山门之外。妈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明年的今天妈妈一定不要再次误了回家的班期…… 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素口素心】 趣话食堂 李愫生 著名作家叶延滨曾经说过,食堂是中国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城市,有庞大的食堂阶层。虽然社会构成里,有各种各样的单位,但也并不是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好的食堂。除了学校,凡是有食堂的单位,必然是政府、事业机构,或者大型企业。听到某人说起单位食堂,别人必然会羡慕,因为那代表了一种社会身份。 食堂里有形形色色的故事,单位的人在食堂里吃饭,会间接讨论工作,会谈一些八卦,也会传一些小道消息,也会赞几句今天的菜品或骂几句娘。在学校时,大学的食堂是绝对不能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相比的;工作多年,也吃过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食堂,还是河南电视台的食堂最为窗明几净、菜品更人性与科学。 那天中午和电视台的朋友去食堂去得有点早,才11:20。食堂的师傅按部就班地忙碌,餐厅里窗明几净,明黄色的桌椅排列整齐,暂时空无一人,让人疑似走错了地方。但后厨传来的阵阵香气,和餐厅一角摆放的洁净明亮的餐具,却告诉你没有走错。 食堂的师傅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菜品、汤料、主食,还要注意每天菜品的不同,他们会提前把一周的菜谱挂在单位局域网上,也会在食堂大厅的告示栏张贴,便于职工自行搭配营养餐。他们经营的是一日三餐,早、中、晚,河南电视台的职工很多,为了方便他们的工作,食堂还设立了外卖部,他们可以选购成品或半成品,直接带回家。食堂的师傅们也很辛苦,常年无休,只要电视台里还有人在上班,哪怕是一人,他们也得值班在岗。 食堂是刷卡消费,但仅限于电视台里的正式员工。河南电视台人太多了,仅正式员工就3000多人,还不包括那些栏目聘的工作人员。电视台会把每月的餐补费,每月按时打到正式员工的就餐卡上,员工是凭卡消费。没有这张就餐卡,你是无法在食堂消费的,即使你想抱怨食堂的菜品,也没有机会。 食堂的菜品定价,很低,依荤素不同,都是3元、4元、5元或8元,比外面的饭店(即使是小店)便宜了一半还多。这也是电视台里的福利吧。拿起餐盘,走进选餐区,可以在相应的窗口排队,按需索取。在餐厅的一角,有每天免费供应的汤粥,每次品种不同。 到中午12:00时,人流增多,是就餐的高峰。虽然食堂的师傅们接受过营养与健康、科学膳食等方面的培训,但众口难调,限于菜品成本和定价的原因,还是会有很多员工会抱怨食物不够美味。食堂的师傅,也是愁眉不展,只能尽力改善。好在食堂经营多年,从未出现过食物中毒等卫生不良事件。食堂的师傅特别注意食品的源头和制作工序,如果出了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到人。 时间久了,有人不想每天都去食堂,电视台旁边的餐厅也比较多,可以轮换着吃,不过还是食堂的饭菜吃着最干净、舒服。食堂体现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予以个人以安全。你知道,在今天食品安全有多重要。一个廉价、美味、安全的食堂,几乎是每一个上班族的梦想;但再好的食堂,总是有吃腻的那一天。 食堂也是一座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本质上,它是关于安全与自由的隐喻。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2月8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3) 洪田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时代及其之前黄河流域文明和世界其它主要文明的比较 在孔子时代,中国文化已经高度发达,因而催生了“诸子百家”。现在的考古发现表明,彼时的中国和世界其它区域的国家存在着交往,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互相隔绝。因此,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是很自然的结果。然而,从文明的发达程度而言,“戎狄之邦”远远落后于华夏各个诸侯国。因此,孔子曾经感慨“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无)也。”那种认为华夏文明“西来”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为了方便读者对到孔子时代为止世界一些主要文明的发展有大体的了解,特作如下简略对比: 黄帝时期(大约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古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前2815-前2294年) 尧(约前2377-前2359年):《尚书·尧典》记录了帝尧的事迹。 舜(约前2277-前2178年):《尚书·皋陶谟》记载了帝舜时期的事迹。 禹(约前2123-前2055年):《尚书·禹贡》记载了帝禹时期的事迹。 夏朝(约前2200-前1600年):《尚书·甘誓》记载了夏朝建国初期的事迹;埃及进入法老统治时期(前2200-前525年) 商朝(前1600-前1046年): 摩西带领利维人出埃及,创建一神教犹太教。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这是两河流域以及古埃及区域第三次一神教的兴起。以前的两次最终都被多神教取代。有历史学家认为摩西是当时埃及法老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西周 (前1046-前771年): 埃及第23个王朝(前800-前730年);索尔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个国王(前1002-前1000年);大卫(前1000-前960年)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前960-前925年)相继成为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立犹太神庙。希伯来语出现。 东周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罗马城开始建立(前753年),成为日后罗马帝国的基础;以色列被巴比伦灭亡,犹太人被集体迁移到巴比伦;后来古巴比伦被波斯灭亡;因为犹太教徒内应有功,波斯国王允许被拘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波斯国王被犹太人视作救世主;经历亡国之痛的犹太学者担心文化湮灭,开始集体撰写《旧约》;波斯拜火教创立;印度佛教创立;玛雅文明在墨西哥开始兴起。 东周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柏拉图(前428/427 or 424/423-前348/347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古希腊兴起新的学派,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称霸欧亚大陆;古埃及第三十届王朝(前380-前343年)是古埃及最后一届本土王室主宰的王朝;《旧约》中的《摩西五书》最终版本确定。 秦朝(前221-前206年): 罗马军队最终击败迦太基王国的汉尼拔将军,奠定了区域霸主的地位。(数十年后罗马军队害怕迦太基再度崛起,对已经完全解除武装的迦太基王国进行了种族灭绝,彻底摧毁。) 在我们比较了几个文明体的发展情况后,对于华夏文明在当时的国际地位应该有直观的了解。孔子去世的时候,正当华夏文明已经走过早期辉煌,开始新一轮变革的时候,此时的犹太教学者还在忙着修撰《旧约》;罗马帝国还在忙着确立自己的区域霸主地位;古希腊还漂浮在荷马史诗编撰的神话中;如今的英国、法国、德国还是原始社会状态;基督教的出现还是五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伊斯兰教的出现则在更加遥远的未来……(2010年2月)(未完待续)   【鹏翔万里】 绥南华佗 贺鹏 民国8年,河口传染病肆虐,死人无数,许多人家破人亡,谈病色变,人人自危。 在北平国立中医学堂学习的白世凯,知道家乡缺医少药,老百姓只要得了病,靠的全是自愈,如不能自愈,就是死路一条。他听说传染病在河口蔓延,百姓束手无策,几天几夜都无法入眠,思前想后,毅然辞学返乡,在河口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面对传染病,白世凯不管患者有钱没钱,一律先看病,一些实在没钱的穷苦人家,全部免费,重病患者,无论远近,随叫随到。春季过后,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谁都说不清他到底挽救了多少条生命,但都说白大夫人品好,讲医德,医术还高明,敲锣打鼓送了白大夫一块“绥南华佗”的牌子悬挂在诊所的门头。 白大夫非常感动,深怕自己中途辍学,学业不精,愧对“绥南华佗”这四个字,便忙里偷闲大量读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反复阅读、背诵,孜孜不倦,医术越来越精湛。一次,黄河对面的十二连城送来一位昏迷不醒的女孩,脉搏似有似无,生命危在旦夕,白大夫二话没说,拿出针包,抽出几根银针,就在脑户穴下了针,针深至一寸半时,孩子突然深深呼吸了一下,他便加快了捻针次数,逐渐孩子的心跳有劲了,白大夫又开了中药灌下,半个时辰,患儿便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后来一些医家讲,“脑户穴”是医家禁区,没有哪个大夫敢轻易突破这个禁区的,白大夫却突破了。 河口首富韩掌柜的头上长了一个疮,痛痒难耐,无法外出,耽误了不少生意。 他推开诊所的门,请白大夫赶快为他诊治,白大夫问他想快好,还是慢好? 韩掌柜说当然要快一点了。 白大夫说,快呢,一个时辰见效,但说不定会留疖疤;慢呢,可以用膏药慢慢把毒气逼出,以后不留疖疤。 韩掌柜说要快。 白大夫便将一张自制的膏药在酒精灯上烤软,贴在韩掌柜头顶的疮上,不大一会儿,韩掌柜的头上脓血俱下,吓得直嚷嚷,白大夫笑了笑,问还疼吗?韩掌柜说不疼了,有点痒。 不到七天,韩掌柜就好了,只有一点疖疤。为了感谢白大夫,韩掌柜派人送去小半袋子银元,白大夫却只留了一个,说够了。 民国20年,绥远省举行中医师会考,白大夫得了全省状元,“绥南华佗”的称号就此名副其实了。名气大了,就诊的患者也多了,不仅河口本地的,河东、河西,前山、后山,都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诊所天天车马盈门。 托城一位患者慕名来河口看病,白大夫三根手指在那患者手腕上搭了一会儿,让患者伸出舌头看了看,说是肝阳上亢,无大碍,便开了方子,病人在诊所的药房抓了药,回去一连吃了半个月也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最后竟奄奄一息了;家人着急,载着病人又去归化请大夫把脉,大夫说,这个病需要泻,却被补了,因为用反了药,病情才加重了。 几天功夫,绥南华佗用反了药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在绥南地区迅速蔓延,百姓沸沸扬扬,都说白大夫毕竟没有在北平学完,属于半瓶子晃荡的那种,用反药实属正常,当然也有不信的。 白大夫愤愤不平,反唇相稽,良药善医,医术求精,医德求厚,用药求真,行医从善,作为一名大夫,我怎么能把药用反呢?如果反了,我还有何脸面继续开诊所呢? 不少好事的人笑笑,难道白大夫还真能把日进斗金的买卖给关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白大夫邀请河口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起去托城查验药渣,在病人用过的药渣里随手一翻,白大夫突然脸色巨变,额头上还密密麻麻渗出许多汗来,用颤抖的手从药渣里捡出几个红枣核,仰天长叹,明明开的是山楂,怎么变成了红枣呢? 回到诊所严查三天,最后查明是伙计酒后迷迷糊糊,错把红枣当山楂放在了药里,红枣的药性大补。 白大夫二话没说,狠狠瞪了伙计一眼,就出去亲自把“绥南华佗”的牌子摘了下来,扔到地上跺了几脚,命人送到厨房当柴火烧了,诊所从此关门大吉。   【种玉蓝田】 碎了的音符和泪水混做一团 蓝狐 有时,欣赏音乐,也会叫人感心动容。 今天早晨 我给孩子们做了一顿饭 我希望明天早晨还能给孩子们做饭 … Read more

七天科技博览(2020年2月2日)

【本期导读】 中国政府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 澳大利亚林火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影响 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 防疫期间,生活中的随身小物件你会消毒吗? 压力导致“一夜白头”的机制 警惕疫情引发的“替代性创伤” 新加坡教授王林发专访:舆论很疯狂!     市场监管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 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 2020年第4号 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一、各地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 二、各地农(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电商平台等经营场所,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三、社会各界发现违法违规交易野生动物的,可通过 12315 热线或平台举报。 四、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检查,发现有违反本公告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经营者、经营场所分别予以停业整顿、查封,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五、消费者要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健康饮食。 市场监管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 2020年1月26日   澳大利亚林火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影响 2019年7月以来,高温天气和干旱导致澳大利亚多地林火肆虐。截至目前,林火灾害已致28人死亡,2600多栋民居被毁,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持续数月的森林大火对当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更是造成了巨大影响。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悉尼蓝山地区,占地103万公顷,这里有包括“活化石”植物瓦勒迈松在内的大量珍稀濒危物种。悉尼大学环境科学讲师阿伦·格林维尔日前表示,蓝山八成区域已经被林火烧毁。据格林维尔计算,自去年10月以来,蓝山地区植被已被累计烧毁83.7万公顷。他表示,林火沿着新南威尔士州大部分海岸线肆虐,许多地方的野生动物被夹在火焰与海水之间,难以找到庇护之处。 悉尼大学生态学家克里斯·迪克曼教授估算,2019年9月以来,林火已造成超过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其中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迪克曼在计算时使用了高度保守的估计,且他的计算不包括蝙蝠、青蛙、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野生动物的真实死亡数字,只有等林火完全扑灭后才能展开实地评估。但不少专家认为,在林火中丧生的野生动物数量远超10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森林生态学教授戴维·林登迈尔表示,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不仅仅是火海,“它们必须应对火灾前的高温期、火灾本身、火灾后栖息地和食物的减少,以及其他动物的入侵。” 迪克曼告诉新华社记者,林火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我们估计有20到100个物种已经受到威胁,其中包括脊椎动物和植物,它们的全部或大部分栖息地都受到火灾影响。” 澳大利亚国宝考拉是受灾最严重的动物之一。考拉行动迟缓,只吃桉树叶,而含油量高的桉树极其易燃。新南威尔士州中北部海岸是该州考拉的主要栖息地,分布着1.5万至2.8万只考拉。澳大利亚环境部长苏珊·利表示,当地30%的考拉在持续的林火中丧生。而在南澳大利亚州的袋鼠岛上,林火烧焦了超过20万公顷、近半个岛屿的面积,大约3万只考拉死亡。 迪克曼表示,媒体中经常出现令人痛心的关于考拉的报道,但还有很多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小型动物在林火中死伤惨重,“从百分比来看,在林火中丧生的野生动物中有77%是爬行动物,像小蜥蜴、壁虎等。” 维多利亚州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莉莉·丹布罗西奥表示,本次的林火规模空前,正在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毁灭性影响。 《悉尼先驱晨报》从维多利亚州政府获取的关于“林火紧急状态”的生物多样性应对方案草案副本显示,该州70%的温带雨林遭到林火袭击。在该州被列为濒危物种的澳洲巨型穴居蛙,大约三分之二的栖息地被烧毁,被列为近危物种的澳棕短鼻袋狸则丧失了近四分之一的栖息地。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经宣布,将投入5000万澳元(1澳元约合4.7元人民币)帮助澳大利亚的动植物恢复,减轻大火造成的损失。其中一半资金用作紧急干预基金;另一半用于支持野生动物救援,以及动物园和自然资源管理组织等开展实地活动。 苏珊·利表示,帮助受伤的野生动物康复、控制野生捕食者、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测绘以及利用未烧毁的区域来保护动物将是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和昆士兰州政府也纷纷宣布将为野生动物收容所和看护者紧急拨款,以支持受林火影响的野生动物救援等工作。 迪克曼表示,去年所见的极端高温和干燥条件很可能再次出现,此类火灾还可能重演。那么,如何确保濒危动物可以继续存活下来? 迪克曼说:“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寻找答案,但最明显的是,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工具,以寻找未被烧毁的栖息地。”“随后我们应该进入这些地区,并优先进入已知存在濒危物种的区域,如果有残存的物种,尤其是濒危物种,我们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确保它们能够生存下去。” 他表示,从长远来看,科学界必须认真对待生物多样性问题。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下降,特别是哺乳动物灭绝率在世界上居于前列。这类林火事件很可能加速某些物种的灭绝进程。(新华网)   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勤洗手、勤消毒很重要。那么,一般来讲,日常生活物品中哪些是适合病毒存活的“温床”?病毒又能在这些物体表面存活多久?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网站介绍,病毒离开人体后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其所依附物体的表面情况,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状况。总体来看,病毒在非渗透性(防水)表面存活时间更长,比如不锈钢或塑料表面;病毒在纤维织物或纸巾等渗透性表面存活时间相对较短。不同种类病毒存活时间也有差异,一些病毒可以在室内物体表面存活超过7天,不过其致病能力会在24小时内显著下降。所以,电梯按键和门把手等硬质物体,是需要加倍小心的病毒载体。 2014年由英国、法国、美国、中国等多国科学家发表在《美国感染控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4种常见物体表面的存活期限。研究者针对家庭中的木头、不锈钢、塑料和织物表面进行了多点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木质表面是这种病毒的最佳“温床”,病毒可持续48小时保持感染能力;病毒在不锈钢和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一般为24小时左右;依附于织物表面的病毒存活时间最短,病毒活性在8小时内会迅速下降为零。 2016年发表在美国《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的另一篇论文更细致地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H1N1流感病毒在不锈钢表面的存活情况。研究显示,流感病毒在不锈钢表面最长竟可存活7天并依然具备传染能力。该研究证明了流感病毒在非渗透性表面的“超长待机时间”。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网站还说,流感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低温会增加其存活能力。不过,流感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很短,大约5分钟手上的病毒数量就会降到很低水平。 科研人员说,在流感季等流行性病毒疫情肆虐时,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和对常用物品表面定期消毒,对于减缓病毒传播十分重要。研究显示,使用一定浓度的漂白剂、醋、洗洁精清理物品表面,均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病毒活性。(新华网)   防疫期间,生活中的随身小物件你会消毒吗? 当前,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常识,我们会记得用84消毒液等消毒剂对家里的桌椅、门把手、地面等进行擦拭。但生活中的一些随身小物件您是不是就忽视了他们的存呢?注意以下这些东西也需要消毒哦: 1.手机等电子产品 取下保护套,用医用酒精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以及其他部分,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哦!别忘了保护套也需要清洁,注意!不要把手机和钱包、钱币、钥匙等放在一起相互污染。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2019年2月1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正在发生的革命”(中) 步虚 从混沌到有序:“我们确实处于一个新科学时代的开端”   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是现代热力学的奠基人,因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普里高津推动下的从热力学到耗散结构理论的发展,引起了科学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即从简单性到复杂性的转变。 1978年,普里高津与斯唐热合作撰写了《新的联盟——科学的形变》(La Nouvelle Alliance, metamorphose de la science),并因此荣获法兰西语言高级理事会的奖章和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荣誉称号。1984年,该书英文版《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Order out of Chaos: Man’s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出版,整个西方思想界为之震动。 《新的联盟》一书的核心论点是:文化是一个整体,自然与人、科学与哲学都不能离开对方单独发展。古典理性在打碎神学权威的同时,却高扬着自己的绝对权威,从而把自己从文化这一整体中孤立出来,最终得到的是自身的空前“寂寞”。新的非古典的理性追求在以往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达成科学与哲学、道德、艺术的新联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普里高津首次提出了“复杂性科学”这一概念。 简单与复杂,对立而又统一。然而,长期以来,科学的发展似乎一直在追求简单性。“自然界喜欢简单化”——牛顿的这一名言,构成科学发展的基本信念。十七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剖,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研究,简单性原则成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并因此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可否认,简单性原则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仍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片面强调事物的简单性方面,忽视、甚至否认事物的复杂性,必然导致简单化倾向。普利高津主要从时间探索的角度批评了这种简单化观点。在他看来,牛顿范式的近代科学,如牛顿运动方程所表明的,把t换为-t有相同的结果,即是以可逆时间为重要标志的。而真实的自然和历史进程中,时光一去不复返,即时间是不可逆的,把t换为-t就会大相径庭。前者描述了一个存在的机械的世界,后者展示了一个演化的组织的世界。近代科学的诞生,形成了“存在世界”和“演化世界”两种世界图景,加剧了人和自然的对立,造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分裂。 站在普里高津所揭示的立场,人类今天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同时更是一个具有复杂过程的自然,一个不能再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时间或单调机能增减的时间所能描绘的自然,一个其全部复杂过程不能再被归结为几条基本规律的自然。 普利高津指出,简单性概念在历史上曾经是西方科学的一个推动力,但这种简单性概念,今天却很难再维持下去了。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无论向哪里看去,遇到的却是自然界的不可约化的复杂性。把复杂的系统归之于简单要素的机械组合,这相当于把一座大楼归结为砖头的堆砌,但是用同样一些砖头,我们可以建造工厂,也可以修筑宫殿和教堂。在整个建筑物水平上,我们看到了整体性和复杂性。系统论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这主要是因为各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而是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反馈、自催化、自组织、自复制等。因此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必须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热力学就是对复杂系统作整体研究的开端。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可以处于包含大量要素协同动作的相干状态。因此必须进行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研究。 1980年,普里高津的另一部著作《从存在到演化》(From Being to Becoming)出版。世界著名未来学大师托夫勒高度重视这本书,认为它是“当今科学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代表着第三次浪潮的文化。 如果说《从混沌到有序》试图回答自然界是怎样演化发展的这个问题,《从存在到演化》的主题则在于构建一座连通“存在”与“演化”的桥梁。作者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等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成果,结合当代科学的其他新成果,并放到科学史和文化史中进行考察,指出自然系统从混沌到有序、从已有的有序演化到新的有序的过程,是“活”物质的自组织过程。作者志在把热力学嵌入到动力学之中,重新发现时间的意义,进而消除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对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在更高的起点上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新联盟。 普里高津曾多次指出:“我们确实处于一个新科学时代的开端。我们正在目睹一种科学的诞生,这种科学不再局限于理想化与简单化情形,而是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科学的兴趣,正从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变”。他认为,“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是科学的革命。” 谈论复杂性研究引发的革命,我们在后面当然需要重点说说这个地方——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2020-01-26)   【星光如许】 蜀道蓝 许星 我看见一湾河水在云端流动,被鸟鸣碾碎的月光像一个怀春的老人,伫立在剑门的背影里,盘点一路花开的岁月和他不朽的爱情和芬芳。我的内心穿越千年,喧嚣的黄昏掩埋了历史的忧伤和叹息,温暖的蜀道像一棵伟岸的树站起来。 寒冷穿过秋天,风的手臂象一把利斧,劈开了大山存封的悬念,开满栈道的鸟鸣倾诉着南北两地的缕缕乡愁。在我的眼里,那些被炊烟缝补的黄昏与受伤的落日一样隐隐作痛,悲鸣的马车总不忍还原走失的青春和蜀道坚硬的血。 在剑门蜀道,我不敢去想满脸泪痕的枫叶,曾经是怎样经历那一场场破败、劫难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片片苍凉和几经啼血的黑夜,清瘦的阳光把疲软的栈道挤得很窄,蔷薇虚无的脚印面对荒芜风化成埃。 存在是为了求索,所以努力地挣脱也要甩掉命运的锁链。在一片幽深的黑暗中明晰方向,看见唯一的光线,蜀道被利州温暖的雨水修复了折断的翅膀,一群候鸟在感恩的笑容中,扬起嘴角一次次柔和地歌唱。 在蜀道的眼角,我用雨水遮盖泪水,用神经转动穿梭时空的钟,让失落的时间回转,我的血染红了手中的长剑,回忆涌来我不再不知所措。站在命运交会点,我也不再只能孤单地任凭泪水汹涌,那些复活的誓言在羽翼之下越长越丰满。 有白色眩目的阳光隐入天际,上弦月露出含情的微笑。在蜀道的头顶,开光的镰刀割走了山妖诱惑的歌声,割走了蜀道苦难的微笑和林荫深处悲伤哭泣的云朵。那些风啊,吹醒了被黑夜沉睡的星辰和目光。 在蜀道的指尖,一缕清泉点绿了重生的草丛。远古的钟声,回响在永不停息的天空看繁星闪烁光辉。这些西施豆腐一样的美丽,让人心颤的美丽,蝴蝶般地舞蹈和飞翔,我紧闭双眼去聆听一些灵魂美丽的歌唱。 记忆的目录中,一些花朵总是对着雨后的苍穹抿嘴微笑。肥沃的阳光照着剑门,照着蜀道和利州背影的秀美。那些从梦中溜走的落日,像走失的花朵开始原路返回。一壶久别重逢的春酒,点赞蜀道越走越近的生活。 安静的月光下,我听见蜀道流动的呼吸和拔节发育的声音从地心长出来,一碗烈酒让两双邂逅的眼睛看得很近,想得很远,忘年的钟声一次次敲打着重逢的黄昏,把涨潮的岁月和日子编织成最美丽的花环,赠给心爱的大山和森林。 在剑门蜀道,我看见冬天早已解冻,被雪花冷藏的身体开满了鸟鸣和花朵,发胖的钟声拧干历史悲催的尘埃,以一个水手的姿势轻轻划动着三月,划动着春天茂盛的阳光和甜蜜的生活。蜀道,被梦想点燃的灯火站在黑夜的最高处,照亮所有回家的路……   【素口素心】 生活需要一颗巧克力 李愫生 那天逛街,看到一个巧克力店。很精致的店面,里面陈设简单而干净。温暖的橙色装饰下,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店的主人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干净明朗,温文尔雅,一直微微笑的样子。男男女女,顾客往来中,觉得他是那么从容自如。 实在想象不出,在这样的一条小街,居然有这么一家很别致的小店。而那样的一个男人,内心应该是多么的丰厚与甜美,他满脸的笑意都流露着内心的幸福。他的身后,一定有着一个智慧而温暖的女子吧。巧克力,多么甜美的字眼,多么丰实的爱情啊! 完美的爱,一般都出现在电影里。因为只有在电影里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才会真的比较完美。电影打造的完美情人需要道具,有的时候是泰塔尼克,有的时候仅仅是一块巧克力,就可以让一个男孩身上闪烁出光芒,在阳光的草坪上喂嚼巧克力,应该是男女对于青春的不灭记忆。 静静的某一个午后,连空气都弥漫这甜蜜的爱情。时光在我们相碰的眼神中缓缓的流淌下去……浓郁的玫瑰、唇齿间香槟的余香以及枕边蕾丝缎带包裹着的精美巧克力,都在一一提醒我们的爱情。那一把把盛开的花和星星一起在这个时间闪耀。我和他(她)举着烟花,踏着初春的干爽清朗,一起微笑。 最浪漫的墨西哥人拍出了《浓情巧克力》,《云中漫步》里面基诺·李维斯也是巧克力推销商,法国小镇的巧克力甚至成为一种柔和春药,连伟大的母亲阿甘妈妈都做过巧克力的广告。往往,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生活,而他们身上都透出了文化气息。 在《浓情巧克力》里,美丽的薇安带着她6岁的小女儿来到一个平静而闭塞法国小镇,打算在此落地生根。谁也想象不到她和她的活泼女儿会给这个传统的小镇子带来深刻的影响。不久,薇安在小镇教堂的街对面开了一家风味独特的巧克力店,她店里供应的甜品好吃得让居民们垂涎欲滴。而且,薇安还特别善于发现和记住每一个客人的特殊口味,并尽可能地以自己的手艺满足客人们对美味的欲求。渐渐的,薇安用她可口的巧克力和鲜活的思想打动了小镇上的居民,长期被老一套传统思想禁锢的人们开始变得温暖了。 … Read more

七天科技博览(2020年1月25日)

【本期导读】 新型肺炎疫情最新通报(1月25日) 来自武汉人员应居家医学观察14天 中国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新型肺炎传播速率很可能不亚于SARS,消毒至关重要 新型肺炎已出现无武汉旅行史确诊病例 北京又一名新型肺炎患者痊愈出院 中科院药物所和上科大发现药或可治新型肺炎 抗艾滋药物对新型肺炎有效?疫苗何时到来? 多名院士联名呼吁:杜绝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交易 院士专家提案:尽快修法禁食野生动物!   新型肺炎疫情最新通报 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2020年1月25日0-24时,29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88例,新增重症病例87例,新增死亡病例15例(湖北省13例、上海市1例、河南省1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1例,新增疑似病例1309例。 截至1月25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75例,现有重症病例324例。累计死亡病例5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9例。现有疑似病例2684例。 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3431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25人,现有21556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香港特别行政区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例,台湾地区3例。 另外,累计收到国外通报确诊病例:泰国4例,日本2例,韩国2例,美国2例,越南2例,新加坡3例,马来西亚3例,尼泊尔1例,法国3例,澳大利亚1例   应对新型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来自武汉人员应居家医学观察14天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25日晚发布《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通知》,要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来自武汉的人员应到社区卫生机构登记并居家医学观察14天。 这份通知日前由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布。此前,国家卫健委牵头建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共32个部门。 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具体来看,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发布公告,对辖区内来自武汉的人员进行警示,要求到社区卫生机构登记并实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 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引导患者至专门的发热呼吸道门诊就诊。为就诊病人提供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品,减少通过医院传播机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转诊至定点医院诊治收治,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通知还要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社区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不留死角。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防控活动。 以社区为网格,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管理来自武汉的人员,确保追踪到位,实施医学观察。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新华网)   中国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北京时间25日凌晨,国际知名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国团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论文称,通过对武汉新型肺炎患者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乙型冠状病毒属病毒,它成为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科中的第七个成员。由中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资助,对该病毒的加强监控和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最新发表论文的研究团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衔来自北京地坛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论文通讯作者为高福、武桂珍和谭文杰。 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研究团队在武汉住院患者中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存在的证据包括在3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用全基因组测序、直接PCR和培养方法均鉴定出此病毒。这种可能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完整的基因组已提交给全球流感序列数据库(GISAID)网站。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2019-nCoV属于乙型冠状病毒属;乙型冠状病毒属包括在人、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中发现的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蝙蝠类SARS冠状病毒等)。 基于研究中得到的3条完整基因组,研究团队设计出几个针对2019-nCoV基因组的ORF1ab、N和E区域的特异和敏感的检测,可以检测出临床样本中的病毒RNA。引物集和标准操作程序已与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用于在全球和中国监测和检测2019-nCoV感染。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他们的分析提供了武汉爆发2019-nCoV的证据,还需提供有关2019-nCoV引起武汉疫情的其他证据,包括在患者的肺组织中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2019-nCoV抗原,从同一患者两个时间点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出可证实血清转化的抗病毒IgM和IgG抗体,以及来自动物(猴子)实验的致病性证据。至关重要的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感染的传播方式、繁殖间隔期和感染的临床症状谱,从而为制定预防、控制和制止2019-nCoV传播的战略提供指导。 研究团队提醒说,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宿主,可以导致呼吸道、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疾病。基于冠状病毒的高流行率和广泛分布,其基因组的巨大遗传多样性和频繁重组,以及人-动物间接触活动的增加,加之频繁的跨物种感染和偶尔的动物传人事件,新的冠状病毒可能会周期性地出现在人类面前。(中国新闻网)   新型肺炎传播速率很可能不亚于SARS,消毒至关重要 1月24日,提出“只有大隔离、大消毒,才能遏制武汉肺炎”这一观点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联系《中国科学报》提出,根据最新数据,新型冠状病毒比我们原先认识的要更危险,家庭消毒和公共场所消毒对于这次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以下为陈继明撰写的文章: 过去24小时内国内外发布的数据提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比我们原先认识要更危险。 第一,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传播能力。 世卫组织1月23日晚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平均每个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感染了1.4到2.5个病例,这说明了我们在1月20日之前的措施没有遏制该病毒在人群中扩散蔓延的态势。 另外,2003年SARS从首个病例发病到发现第500个确诊病例,用了110多天,而这次不到50天,说明这次疫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率很可能不亚于SARS。 考虑到现在检测能力已经显著提升,我们也不能说这次疫情传播速率大于SARS的传播速率。 第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具有相当高的致病性。 1月23日,Eurosurveillance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依据1月10日到21日已经治愈出院的人数和死亡的人数,这次疫情的病死率95%置信区间为3.9%至32%,均值为14%。 世卫组织1月23日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在确诊病例中,重症病例占到25%。国家卫健委1月24日通报,截止到1月23日24时,内地已经确诊830例,已经治愈出院34例,已经死亡25例,重症177例,按照这三个数据计算的病死率更高,而重症率约为21%。另外,从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17个死亡病例看,80%以上的死者年龄都不低于65岁,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说明的是,病死率等于死亡数除以治愈出院人数与死亡人数之和,正在治疗的病例由于结局未定,所以不纳入计算。这个数值还在变化之中。上述计算没有考虑到那些没有住院的轻症病例。) 虽然目前看,这个病毒对儿童侵袭力弱,但是这个病毒是容易变异的,目前不能断定这个病毒以后对儿童侵袭力不会上升。 第三,确诊病例在快速上升。 截止到1月24日,中国一共报告了835个确诊病例(包括港澳台地区),而这些病例超过60%是在1月20号以后确诊的。由于这个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人们普遍对它没有预存的特异性免疫力,所以都容易感染。正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这个病毒在人间定殖下来,有可能引发人间大流行,其后变成人类的一种常在的重要传染病。 冠状病毒在猪群中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在猫群中引起猫传染性腹膜炎,在鸡群中引起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些冠状病毒病都是对应动物的主要传染病,感染力和致病性都比较强,并且用疫苗和药物都很难控制。不仅如此,这些冠状病毒变异较快,部分变异株能够显著改变其流行特征。2010年,猪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一个变异株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美国等地的猪群中大流行,导致大量的猪发病死亡,其中美国约有700万头猪死亡。 这些家养动物的冠状病毒对人都不致病,与这次疫情毫无关系,确实毫无关系,但是它们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冠状病毒的致病能力。 综合上述新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少出行,少聚会,勤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只有每个人都重视自我防护,我们才能尽早消灭这个疫病。 在这个寒冷季节,病毒在外界能够存活较长时间,所以家庭消毒和公共场所消毒,对于这次疫情的防控,非常重要。(科学网)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1月25日)

猪年别去,鼠年来临,祝所有的作者和读者们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肺炎病毒咄咄逼人,希望这一新型病毒早日销声匿迹,祝所有的人们远离疾病,身体健康!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2) 洪田 今天的人们要了解孔子,最直接的方法是阅读《论语》一书,同时参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文。魏晋时期的经学大师王肃整理的《孔子家语》一书也是直接了解孔子的可贵材料。这部书一度被认为是王肃编撰的伪书,但近些年的考古材料表明,这应该是先秦旧籍,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笔者阅读《孔子家语》的时候,曾经深深为之感动。 以前曾经写过《风雨沧桑话夫子》一文,可以看作是为这位饱受现代某些人诟病的历史巨人打抱不平的文章。在《历史的评判》一文中,对于孔子的历史地位有所阐述。迄今为止,我依旧秉持在这两篇文章中对于孔子的观点,而且随着岁月的沉淀,对于孔子的伟大也认识得更深刻了。 我认为,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事迹,最直接的办法是阅读上述的两书一文,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阅众多介绍孔子身世的书和文章。前些年于丹教授讲解的《论语》心得曾经引起巨大的反响,唤醒了人们重新认识孔子的热情。于丹教授为此受到某些人的攻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对某些观点持有异议,为此进行学术争论是无可厚非的,但因为于丹教授向大众传播阳光的生活态度而饱受非议,则只能是现代某些人心灵扭曲的表现。 有关孔子的生平以及他的思想等论述很多,我这里想从整个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的视野,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孔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但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这是他成为教育家的前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繁荣的时期,名家辈出,孔子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孔子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系统地梳理了他之前的中国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孔子称自己“述而不作”,是他的谦虚,也部分体现了他的治学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将这些丰硕的文化成果广而授之,面向平民传承下去,这是其他人都没有做到的。孔子之前,系统的文化教育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孔子将教育面向大众普及,是了不起的壮举。可以说,孔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 贫瘠的土壤难以结出丰硕的果实,落后的文化难以培育出文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那个时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文化大家涌现,是文化发达的体现,也是发达文化的必然结果。当我们在盛赞孔子在文化传承上的贡献时,千万不应忘记当时中国文化的发达。可惜的是,很多现代中国人对此缺少基本的认识,也缺乏起码的尊重。 从考古发现的结果可以看出,早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全面开花,一枝独秀的特色。这独秀的一枝便是黄河流域的文明,而黄河流域的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一者得益于很早就有规范的文字,二者也得益于这一文明的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者。从《论语》的记载中可知,自尧、舜、禹时期的文化成就直到西周初期的文武之道,都是孔子研究和教导的内容。作为一名文化大师,孔子对于这些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胸,并具有通过占卜先知,甚至未卜先知的前瞻性,这也是当时很多其他学者难以具备的能力。(未完待续)(2020年1月)   【鹏翔万里】 换茬 贺鹏 刘成这几天想的主要一件事就是换茬。 他是刘家窑的种植大户,市里派来主抓扶贫的第一书记进村的第一天就找到他,希望他发挥种植大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协助第一书记做好扶贫工作,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刘成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既然第一书记这么看重他,他也的确想为村民们做点事。可他只会种地,其它的啥都不会,怎么才能在村里发挥带头作用、为村民做点事呢?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换茬,村里几十年一直都种玉米,年头长了,化肥用得多了,土地板夹严重,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产量也开始下降了。换茬,应该是村民们当务之急的事了,对于这点,庄户人心知肚明。 第一书记一听要换茬,就在村里组织了好几次会议,让刘成给大伙讲换茬的必要性,其实不用刘成讲,大伙都明白。 换什么茬呢?刘成专门去县里跑了几次,请教农业专家,还对秋后的农产品市场进行了预估,左调研、右考察,可还是不知道到底该种什么好。 就在刘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第一书记说他衔接了一个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扶贫项目,刘成知道豆茬是好茬,根部有根瘤菌,对改良土地有很好的作用,可大豆的产量过低啊! 第一书记说,这是一种高产大豆,保底产量500斤,他已和这家公司谈好了,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技术指导,秋后按2元的保底价回收大豆,2毛钱回收秸秆,为了鼓励种植,公司每亩还赠送一张300元的购物卡和一份农业保险。 刘成一算,天大的好事啊,按亩产500斤算,就比种玉米强,还有保底亩产和保底价收购,这不是好事是什么? 刘成觉得天上真还有掉馅饼的事情,最关键的是这馅饼又偏偏砸中了自己的头,他悄悄问第一书记,种子、化肥、农药要钱吗? 第一书记笑了笑说,要,秋后从农户卖大豆的钱里扣,总共258元。 那也合适! 这么好的事,起初刘成是不信的,好事怎么还能轮上农民呢?可第一书记把胸脯拍得山响,说我用党性担保这是实实在在的扶贫项目。 刘成信了,不是信这件事情,而是信市里派下来的第一书记。 签署种植合同的时候,刘成拿着公司提供的合同反复看了好几遍,合同的内容和先前讲的都差不多,只是先要农民向公司每亩缴纳88元的种植保证金,秋后结算时,只扣农民170元,理由是防止农户领了种子、化肥后又不肯种大豆。 刘成稍加思忖,现在的社会,的确少了许多诚信,公司也不信咱农民嘛,相互制约,也算公平。 谷雨一过,刘成和村民们就按公司指导的墒情、株距、行距、深度进行了种植,可种进去都40天了,还是没有看见一棵破土的苗。 刘成开始急了,村民们也急了,如果耽误了,那可是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啊!刘成的嘴角一夜之间就渗出了许多水泡—— 他给公司打电话,电话没人接,他立即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好在还有第一书记,不然他就要疯了。 常言道,十天学一个买卖人,一辈子也学不成一个庄户人。这话一点都不假;刘成在庄户地里摸爬滚打了五十多年,春耕时候,左考察、右打听,盘算来、盘算去,结果还是栽了。 这可怎么办呢? 突然,刘成想起了公司赠送的那份农业保险,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保险垫底,就是栽了,农户也不致于过于凄惨。 于是,刘成就拿着保险单正要进城,却遇上市里来了几位警察找他,警察是对大豆种植进行调查的,说那家公司是第一书记小舅子注册的公司,因为没有启动资金,利用第一书记在附近村里的影响,提前收取农户88元种植保证金进行原始资金积累,他们派发的种子、化肥、农药都是假的,就连赠送农户的购物卡和农业保险也是假的。 刘成没等听完,只觉得天旋地转,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绝望地呼喊,换茬,换茬,本希望越换越好,可换来换去,倒霉的怎么还是农民啊? 警察扶起刘成,说我们已经查封了这家公司并立案侦查,请相信党,相信政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种玉蓝田】 溜进梦里的阳光 蓝狐 这是哒哒娃讲给我的一个故事。 她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妻,两个人经常吵架。通常都是老大爷比较凶,大家都叫他倔老头。前年大妈生病,是癌症晚期,为了给大妈治病,女儿索性把新房卖了,可还是没能挽留住老人。 居们开始嘀咕,就是那个倔老头儿,脾气太臭,生生把老太太给气死了。老头儿对这些却并不理会,只是整个人变得越来越沉默。 离小区不远有一座山,种了很多植物,空气很好,老人们都喜欢到那边锻炼。 有天早上爸爸爬山回来问妈妈,那个倔老头儿的老伴名字是不是叫什么梅?妈妈说,是吧,好像是月梅。唉,怪不得。爸爸叹口气,这些天来,总能看到那个倔老头儿爬到山顶放开嗓子喊:梅啊,我来了!梅啊,能听到我嘛!…… 哒哒娃在讲述完这个故事后含着眼泪反问,一直不太明白我们上一辈人的感情,他们的婚姻里,有爱情嘛?甚至包括爸妈的。他们那一代人经历了太多我们无法想像的东西,他们的婚姻是和那一段历史,和永远轻松不下来的生活,和两个人的家族和十分沉重的道德感紧紧纠缠在一起的——他们永远不可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可以谈一场纯粹的恋爱。 “他们的婚姻里有爱吗?” “如果没有,又怎么可以相对这么这么久?” … Read more

七天科技博览(1月18日)

【本期导读】 脑科学时代正在走来 银杏如何可以活千年? 塑化剂如何影响生殖功能? 如何打赢冬季心脏保卫战? 开展“人类屏幕组计划” 生活中的小窍门儿 2019年,海洋温度创历史新高 全球海洋氧气含量正迅速下降   脑科学时代正在走来 心随所想。天津大学医学部的白色小楼中,墙上的大屏幕显示着“欢迎来到医学部,你们是今天上午第五拨参观者。”佩戴着电极帽的志愿者静默无声,墙上的字是他的心声。这段文字同样可以发送给千里之外的接受者。 随心所动。在手臂上贴上几个电极片,心里默念“出拳”,手臂不自觉地真的打出一拳。这项技术成为瘫痪病人的福音。 新年伊始,在天津大学医学部,一场“黑科技”展悄然举行。这种“黑科技”捕捉人脑发出的脑电信息,经过解读、处理,转变为控制机器的信号。这个展览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生-机智能交互与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样机展示会。 瘫痪者的福音 5年前,当自己的左腿在意念的控制下终于“踢”出去的时候,77岁的脑中风患者郑桂荣惊喜地发现,自己“瘫”了8个月的腿,竟然又“听使唤”了:“心思一动,腿就可以开始抬起来了。” 在天津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47岁的患者王杨佩戴好脑-机接口设备后,根据电脑提示,进行手腕功能康复训练。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他已经能自行进行腕关节旋转、踝关节背曲等。 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研发团队领导者、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介绍:“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不但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还有千变万化的动态信息。每说一句话,大脑里都可能有上亿个神经细胞在不断发放电脉冲。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正在将大脑的信号接收下来、解读出来。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的医疗康复,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2014年天津大学研制成功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融合了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和物理训练康复疗法,该系统在中风患者体外仿生构筑了一条人工神经通路,经过模拟解码患者的运动康复意念信息,进而驱动多级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产生对应动作。随着“神工二号”、“神工三号”相继研发成功,目前,“神工”已经在天津、山东多地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为数千名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 意念的交流 2016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中,两位航天员完成了一项颇具科幻色彩的前瞻性实验: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现了静默的交流。这套实验系统研制正是由明东团队与中国航天员中心合作完成。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进行脑-机交互技术空间适应性测试。该系统通过大量地基实验深入揭示失重、噪声、情绪等对脑电影响,实现了高识别度、高稳定性、适于空间环境的脑-机接口自适应分类技术;建立了针对航天特征的实验策略和训练方法,大幅提高系统识别正确率,为有效开展天地差异对比建立稳定基线。人机融合将是未来航天医学与人因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脑-机接口为航天员等特殊人群提供肢体约束环境下的“第三只手”和神经功能层面融合的自适应自动化人机协作,帮助他们完成更多更复杂的工作任务。该系统的建立和成功测试将为未来深入开展先进交互技术在轨适应性研究和技术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一代医学与人因保障系统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从军事航天到生活娱乐,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脑科学时代正在走来。(科技日报)   银杏如何可以活千年? 与自然界中旺盛生长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某些树木相比,动物的长寿不算什么。但人们此前对树木,例如银杏的长寿机制却一直不清楚。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外科学家团队截止目前最为全面的树木长寿机制研究成果。他们选用银杏树干维管形成层为主要研究材料,综合运用细胞学、生理学、多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揭示了银杏古树长寿的内在机制。 论文作者、扬州大学教授王莉告诉《中国科学报》,树木生长主要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和侧向维管形成层的分裂分化,但树木生长到一定年龄以后就不再升高,因而无法反映年龄的变化。树木主干维管形成层每年都能分裂分化出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维系着树体的生长,是研究古树长寿机制的理想材料。 该研究通过年轮测定技术结合DBHs的分析,确定了34株银杏树的真实树龄,其树龄分布在15年—1353年,并将其中不同树龄的树木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成年树相比,古树组(193年-667年)形成层细胞层数变少,新产生的年轮宽度变窄,生长素(IAA) 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上升,细胞分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下降,表明古树中维管组织生长变缓。然而古树树干的横截面积增加量(BAI)仍处于高水平,显示银杏古树形成层干细胞仍具有较强的持续不断的分裂能力。 该研究进一步测定了古树叶片光合指标、种子繁殖能力、衰老相关的标记基因、miRNA及靶基因、自噬基因等,均未发现有显著变化。此外,研究人员还在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以及更多年龄段的其他银杏植株中,进行了相关基因的验证。这些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结果揭示,银杏古树在整体上仍处在健康的成年状态,依旧保持“青春活力”,尚未进入衰老阶段。“银杏古树维管形成层细胞的持续分裂能力,在避免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莉说。 论文作者、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金星介绍,树木最终大多因为环境胁迫或病害而导致衰老和死亡。为了了解树木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容易受到这种压力的影响,他们检查了与病原体抗性和保护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基因。结果,他们在银杏古树维管形成层细胞中鉴定到62个FLS2、EFR的成员和457个R基因,尤其是R基因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物种。此外,木质素单体、类黄酮和芪类化合物代谢通路的基因数量和表达在古树组中也没有下降。 论文作者、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丹顿分校教授Richard Dixon说,这是一种“惊人的”能力,可以帮助银杏健康生长数千年。银杏古树可能通过持续合成木质素等物质,增加树干的密度和强度,以支撑不断增粗的树体,同时通过大量R基因的持续表达,以及积累具有特殊保护功能的代谢物来提高树体抗性,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从而大大延长了树体的寿命。 综上所述,科学家认为,银杏古树长寿并非某单一的长寿基因调控,而是生长与衰老过程中多个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对揭示树木在个体水平上的生长与衰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中国科学报)   塑化剂如何影响生殖功能? 美国研究人员9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一种常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会在线虫生殖过程中引起过多的DNA断裂,并干扰修复系统的运作,从而导致卵子形成和胚胎早期发育的缺陷。这一新机制的发现对于理解DEHP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DEHP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塑化剂,每年全球总产量高达400万吨,人们会通过玩具,服装、食品包装、医疗器械、个人护理用品等各种产品接触到它。有大量研究表明,暴露于DEHP会导致男女各种生育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无法确认该化学物质是如何发挥其有害作用的。 此次,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州卫生署的研究人员对DEHP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DEHP会在线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造成过多的双链DNA断裂,并干扰修复系统的运作,使这些断裂无法得到适当的修复,最终会影响染色体形态,导致卵子中染色体数目不正确,胚胎存活能力下降。 分析显示,这些线虫仅处于低水平的DEHP暴露和代谢(与普通人群尿液样本中检测到的DEHP水平相当)就会受到影响。这表明,即使是少量的DEHP也能破坏细胞的减数分裂。 秀丽隐杆线虫是研究人类遗传学和生物学的常见模式生物,其模型很有借鉴意义。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新研究提供了有关环境中DEHP水平如何损害动物生殖系统的新见解,对于进一步理解DEHP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殖健康的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DEHP污染问题,必须要减少DEHP的使用或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体暴露于这种化学物质的风险。(科技日报)   如何打赢冬季心脏保卫战? 我国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并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并上升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在气温骤降的时节,心血管科急诊室、病房里总是人满为患。而天气温度变化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常常被低估。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所以冠心病在冬季高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孙宏涛表示,寒冷会刺激冠状动脉,致其易痉挛收缩,若冠状动脉原有严重狭窄,则并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增大。此外,寒冷会令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还有很多北方老人有去南方进行“候鸟式”迁徙避寒的习惯。孙宏涛说,由于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处理突发情况能力有限,突发温度变异会带来人体相应变化,例如血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均增加,则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一日内较大的温度变化可以导致心脏病发作。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要尤其注意定期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绞痛的发生。”孙宏涛建议,在气温骤降及季节更替时,高血压患者务必要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测,密切关注血压值,警惕因外界温度变化所致的血压急剧变化。如果发生血压值急剧升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随意用药酿成危险。 此外,针对准备在冬季由寒冷地区到温暖地区居住、休闲旅游的中老年人,孙宏涛建议,应该在出发前全面接受体格检查,有心脑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者应遵从医生的指导。(新华社)   开展“人类屏幕组计划” 在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数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人类屏幕组计划”,因为关于数字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可能是不全面、不相关或被误解的。文中写道,针对数字生活的详细记录展开大规模分析,比单纯计算屏幕时间能带来更多见解。 过去10年里,有成千上万分析媒体影响的研究,其中绝大部分是根据“智能手类,分析人们在这些技术或平台上所花费的时间。但是此次,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百伦·里弗斯在内的多位科学家指出,目前人们可能接触到的内容范畴宽泛性、消费模式碎片化、信息食粮异质性、体验交互性以及设备移动机”“社交媒体”和“娱乐媒体”等几大化的程度均过高,不适合使用这种简化的归纳。此外,人们很容易少报或多报自己在某个媒体平台上所花费的时间,误差一般可达每天数小时。 为此,科学家呼吁协作开展“人类屏幕组计划”,对人们在屏幕上浏览的内容和各种操作以及浏览和操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分析。 评论作者解释道,现有技术“让研究人员可以非常详尽地记录人们的数字生活”。得益于数据共享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其他领域不断积累的经验和工具——比如基因组学,在满足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等各种预期和法规要求下,进行数据收集正变得越来越容易。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1月18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正在发生的革命”(上) 步虚 《迷失的范式:人之自然》 (法) 埃德加·莫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前些日子,我们在这里谈论了“复杂:一个人们共同关心的时代话题”。我们知道,大家熟悉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普通词语——“复杂”,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有着特定含义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前沿领域——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的关注对象。对复杂性的研究构成了当代科学巨流中的一大浪潮。有学者用“正在发生的革命”来形容这一巨浪在世界学术研究领域及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当然,复杂和复杂性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复杂性研究也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当代人对复杂及复杂性的思考和探索肇始于科学与哲学的对话。今天,这种对话已经辐射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这种对话涉及一整套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可以用来解释各个领域出现的关联性、系统性问题。 在西方,复杂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1948年,美国数学家瓦伦·韦弗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科学与复杂性》(Science and complexity)一文。文章主题凸显了世界万物的复杂性,宣称科学应该从主要研究(只有很少几个变量)简单问题的科学转向主要研究无秩序的复杂问题(有数不清的变量)的科学,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解决有秩序的复杂问题(变量数有限)的科学。 笔者比较熟悉且曾受其教导的法国哲学家兼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是系统提出“复杂性”课题的第一人。他在出版于1973年的《迷失的范式:人之自然》(Le Paradigme perdu:La Nature humaine))一书中提出,人之文化的核心存在于自然,而人之自然的关键离不开文化,自然与文化密不可分。而现代化以来的短短五百年间,人类急速破坏了成亿年累积沉淀而成的自然界财富,捣毁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在思维和实践过程中,把本来复杂的、密不可分的事物割裂开来,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危机。“复杂性”一词的词源是complexus,由com和plexus两部分组成,前者意思是“共在地交织”,后者则指“错综地纠缠”。 在这个基础上,莫兰提出必须充分考虑到“宏观的物质能量”、“生命体的物质能量”及“生命体的心理能量”三者之间的“三极交错,循环生成”的可能性。鼓励人们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清算启蒙以来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复杂性思维的方法,使自己首先成为自身生命及周围生活环境的主人,并对世界和生命的未来给予实际的和有效的关切,在自身实践可及的范围内,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及智慧,监督和影响自己和社会及文化的发展。 莫兰认为存在的复杂性、人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要求今天的我们在思想领域实现一次关于“复杂性范式”的革命。为了促进复杂性范式革命的展开,莫兰完成了六卷本的《方法论》巨著,构建了一套立足于“来自噪声的有序”原理之上的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论。“来自噪声的有序”原理(order from noise,也可译为“有序生自噪声”)最早由美国控制论学家冯•弗尔斯特在1960年提出。噪声本是一个信息论的术语,本意指在信道中使被传输的信息发生差错的干扰,因而它表示无序性。从这一原理中,莫兰看到了一种他称之为“无序的组织作用”的原理并赋予其哲学上的方法论意义:将一些具有磁性的小立方体散乱地搁置在一个盒子里,然后任意摇动这个盒子,最后人们看到盒子中的小立方体在充分运动之后根据磁极的取向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在这个例子中,任意地摇动盒子是无序的表现,显然单靠它不能导致小立方体形成整体的有序结构。小立方体本身具有磁性,是产生有序性的潜能,但是这个潜能借助了无序因素的辅助或中介而得以实现。在这个原理里,无序性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必须与已有的有序性因素配合才能产生现实的有序性或更高级的有序性。这条原理打破了有关有序性和无序性相互对立和排斥的传统观念,指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为用,共同促进系统的组织复杂性的增长。 在经典物理学里,“有序的观念压倒一切,也压碎了组织观念”。而莫兰所认定的“关于宇宙的复杂性原理”则是:有序与无序,互动生成组织。组织若要自我组织和进行组织就必须在自身内包含有序与无序。在宇宙局域的进化过程中,一方面,有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另一方面,有序和组织化越是向前发展就越是复杂,越能容忍、利用甚至迫切需要无序。对于生物组织而言,它的特征在于:不仅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无序而且产生再生的反过程,从而从内部退化和衰变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更新的好处,进而使它具有活体的柔韧性,能够进化和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适应。 从物理科学到生命科学再到认识论和人文科学,莫兰的复杂性研究及其对方法论的开拓,对于理解当今我们的时代,对于把握和利用我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2020-01-12)   【星光如许】 绵阳,正开启一场浩浩荡荡的春天盛宴 许星 为这一天的到来,涪江像一个梳妆打扮多日的新娘。现在她已披上了漂亮的红盖头,纤细的杨柳腰,粉嫩的桃花脸,三江清澈的河水,富乐山迷人的花香,温暖的乡音里,母亲绵阳已为她备好十里红妆。 出入画屏的女子,以一步一回眸的风姿,走进喜庆的花房,花房上是祥云、飞鸟和被樟树簇拥的月光。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期待已久的时刻,一份百年守望的依恋时光,一首诗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春天,已发出最真挚的邀请,一封喜帖由绵阳出发,像一只红嘴鸥轻轻停在你的手心。 你来了,笑脸盈盈的亲朋,各色服饰的客人,从天南地北来,见证绵阳所有的惊喜和美丽。现在,蝶变的阳光下,仙海展开双翅迎接你,鼓楼发福的钟声迎接你,鲜艳的绣品、坚硬的咂酒和感恩的羌红献给你。现在,就请你用月季的清香,用春潮涌动的雄风,用古绵州容光焕发的微笑,轻轻启开西部硅谷的首日封,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典雅别致的绵阳,看到一个生机旺盛的绵阳,一个诗意盎然的绵阳。 所有的感动都在这里,绵阳人无与伦比的梦想静静地躺在这里,请你吟诵涪江涛声的壮观和柔情,越王楼的气魄和雄伟,马踏飞燕的英姿,金鸡报晓的歌喉,长满智慧和情商的太阳,子云挥毫的遒劲,宋公抗倭的家国情怀和赤胆忠义,李杜祠的诗意旁白,刘关张兄弟的义结情分,以及两弹元勋、风洞群、跃进路1958翻新红墙的魅力与荣光,你会鼓掌、点赞、称颂。 窦圌山的险峻与挺拔,一代诗仙李白故里豪放的月光,报恩寺深邃的历史,大禹的治水情怀,嫘祖的母仪天下和文昌洞经的高雅、淳厚,翠云廊神奇的皇柏,古蜀道的旖旎风光,郪江古镇的百态人生和白马姑娘的风情万种,白水湖波光粼粼的湖水,龙隐山月和沙老七香居茶语,西科大、四川文旅、绵师院被春风吹拂的朗朗校园,川剧变脸的艺术瑰宝,巧夺天工的皮影戏和吉娜羌寨垒石而居的喜庆祥和,你会鼓掌、点赞、称颂。 东津渡的变迁,湿地公园的崛起,肥胖的街道和门前花开一圈又一圈的池水,夕阳下候鸟快乐的舞蹈和歌唱,喧嚣的街市和谐的社区,把一片片温馨与宁静守望。那些刀砍斧劈的雕塑和长满阳光的绿地,你仿佛走进罗浮山惬意的温泉,王朗雪山彩林和九皇的瑶池洞天;走进涪江六峡激情的漂流,小寨子沟迷人的绮丽;你仿佛走进花城果乡,香草园和爱情谷新婚的花房,还有九州、长虹、和炫彩的三江与科技城日新月异的智慧杰作,你会鼓掌、点赞 、称颂。 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绵阳,请你一页一页翻阅,一字一句欣赏。感恩的心跳在温柔的黄昏里流淌律动。人文荟萃的绵阳,请你浅唱低吟,请你融进绵阳科技城腾飞的脚步,融入这方水土的博大胸怀,把万千回味化作嘴角那最娇美的上扬,眼里那最甜蜜的醉意。 让百年琴声在这个春天高亢,让扬帆的号角一次次写在我们每一个绵阳人的心里。朋友,现在请你轻轻地放下温润的喜帖,放下所有的惊叹与感动。一家人围坐在绵山之南,面朝滔滔河水和春暖花开的三江两岸,斟满诗仙阁和丰谷酒皇,用川普同贺春天的喜悦。让我们高举酒杯,高举太阳和月亮,高举绵阳百年不变的求索和梦想,开启一场更盛大更美好的筵席……   【素口素心】 《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里的多彩世界 李愫生 于月仙老师的导演处女作《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开年上映,这是新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这里称呼于月仙“老师”,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她在当演员之前曾从事过五年教育工作,对孩子充满了感情,是一位真正的“老师”。 于月仙曾塑造过很多经典的角色,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剧中热情、泼辣的“谢大脚”更是让她火遍全国。在《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中于月仙饰演的草原母亲塔娜,真实朴素的造型,老戏骨的演技精湛而充满感情,正直、憨厚、勤劳、坚毅,完全颠覆了观众印象中的“谢大脚”形象,让人感动到落泪。让我觉得她就是原原本本的“草原母亲”。 影片以内蒙古大草原的旖旎风光开场,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蓝天白云,绿草茵茵,野花摇曳,牛羊成群,牧歌飞扬。少年阿云嘎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听妹妹讲这个世界的颜色,“黄色,是什么颜色?”他对妹妹的询问,让人心疼与揪心,也传递出阿云嘎“色盲”的现实状况。色盲少年想像草原上的骏马一样奔驰,人们不知道在他们的眼睛里世界是什么颜色,是满目的灰色,还是深深的蓝色?影片充满了对残障儿童的关爱。 因为意外,少年阿云嘎摔坏了弱视妹妹的眼镜,亲手打破了自己的“快乐”,也将妹妹带入了“看不清”的世界。因为家境贫困,心疼母亲塔娜的日夜辛劳,阿云嘎决定独自承担自己的错误。在草原小伙伴的陪同下,他开始了意想不到的“赚钱”之旅。每位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考验:是作假赚钱?还是守住品德?作为一个少年,应该如何抉择呢?小演员真切的演技,真实再现了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纠结的表现。 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育。“草原母亲”于月仙那一句“贫门出孝子,骏马出良驹。我们家就算穷,也要穷的有骨气”铿锵有力,说出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和焦急,也说出了草原母亲的高尚气节,让人深刻感受到“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正直、善良、真诚、勤劳这些品质正是草原母亲留给孩子的最宝贵财富! 在母亲塔娜的“当头棒喝”下,少年阿云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阿云嘎是怎么突破困境,解决问题的呢?观看完《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当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作为母亲,如何善意引导、智慧启发、正确教育,是这部电影留给我们的思考。 著名导演李安说:“一部好的电影,足以改变孩子对世界的看法!”这大概就是“榜样的力量”吧。《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是一部真实还原少数民族民俗风貌的儿童电影,也是一部关注草原孩子成长的教育题材电影。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更多艺术的张力,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充满治愈人心的力量。 片尾阿云嘎和母亲及妹妹一家人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嬉戏追逐。阿云嘎对马“朋友”承诺:“等着我,我的好朋友!”带给人温暖和更多希望。 在影片《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里,我看到了于月仙老师不仅演技精湛,更有一颗慈悲心。她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热爱孩子,常年偕同老公张学松一起参与公益活动。《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有一种人生的大气、大爱在里面,它给“无色世界”注入了一个“多彩世界”,这是它的灵魂和内涵所在,堪称为中国优秀儿童电影之一!   【诗文春天】 最美中国路,独库走一遭 谭文春 2019年6月5日,封闭了半年之久的新疆独库公路正式开通,引来了大量按耐不住激动心情的自驾游客,其中就有我一个,兴奋地踏上了独库公路的年度首次穿越之旅。 独库公路被网友称赞为中国最美的公路,是每一位喜欢自驾的朋友都向往走一遭的路,是一条走了一次还想再走很多次的路。数百辆自驾游小型轿车在独库公路迤逦而行,一面是利如刀锋的峭壁,一面是深若幽梦的峡谷,一面领略峰回路转的惊险,一面欣赏目不暇接的美景。沿途历经从荒漠戈壁到雪山草原、从雨雪河湖到丹霞深谷等不同景观,饱览风格迥异的景色,体验四季的奇异切换,感受冰火两重天的刺激。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畅快,行为上的喜悦,融汇成生命的欢乐,跟随旋转的车轮,一刻都停不下来。那种只有在独库公路才能品尝到的“一日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和景色,具有莫大神奇魅力! 独库公路全长五百六十一公里,北起石油新城独山子,南至大漠重镇库车县,是连接南北疆的重要通道。穿过天山之门,经过海拔一千六百米的巴音沟检查站,车辆爬坡进山,真正踏上独库之旅。翻越海拔一千二百五十米的守望天山景点,攀上著名的老虎口,驶过悬挂在山间一道银光闪闪的天瀑,前方就看到雪山了,那里就是著名的哈希勒根达坂。 … Read more

七天科技博览(2020年1月12日)

    【本期导读】 专家称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可防可控       2. 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黑匣子正在缓缓打开?       3. 德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4. “四大空天工程”圆满收官       5.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拟于2021年重启       6. 美能源部计划新建一台粒子对撞机     专家称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可防可控 2020年1月10日晚,针对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记者专访了国家医疗专家组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广发。 王广发说,目前病人的病情和整体疫情处于可控状态,大部分患者病情属于轻到中度。确诊的病例中,重症所占比与普通肺炎重症所占比差别不大,目前也没有出现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经治疗,有部分患者已经治愈出院,其他患者还在积极治疗过程中。 王广发说,确定病原对于疾病防治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初步认定了病原体,不仅可以用于临床甄别,设计PCR检测试剂盒,而且对后续的治疗方案和疫情防控都很重要。和一般性的细菌性肺炎相比,目前该病患者除了发烧、咳嗽之外,痰不多、白细胞不太多,有些病人出现淋巴细胞减少情况,胸部影像中双肺呈现散在的毛玻璃斑片状阴影,具有一定的特征。 王广发说,目前对于治疗方面,还是采取临床上常规治疗手段,进行对症治疗。通过积极治疗并发症,防止器官功能障碍;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提升肌体免疫力。今后能否摸索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还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一般来说,一种疾病的溯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公众应秉承科学的态度,对此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任何疾病重在预防。”他提醒说,现在各地进入春运时间, 又是流感多发季节,老百姓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可戴上口罩,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卫生常识。(新华网)   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黑匣子正在缓缓打开? 人的生命起源于早期胚胎,但人类胚胎着床后发育是怎样进行的?胎儿形成即原肠前人胚胎和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过程有没有图迹可循?科学家们一直在为这些生命难题找寻答案。 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日前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维智院士等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维培养系统,首次系统揭示了原肠前人胚胎和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过程。他们所绘制的分子和形态发育全景图,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研究胚胎着床后早期发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从受精卵着床到第14天原肠胚形成前 人类胚胎发育仍是神秘“黑匣子” 人类受精卵的发育,始于一系列卵裂和形态发生重排,形成囊胚。晚期囊胚包含三个不同的细胞谱系,即上胚层细胞及内胚层细胞和滋养外胚层两个胚外组织。在进入子宫后,上胚层细胞产生三胚层细胞以及整个胎儿,而后两者分别产生卵黄囊和胎盘。对囊胚前胚胎的发育,科学家们已经开展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在发育的第7天,人胚胎需植入母亲的子宫中才能继续存活和发育。这个阶段胚胎在宫体发育时三维时空上受到复杂而精细的调控,受限于伦理和研究技术的限制,研究材料无法获得,同时又缺乏相应的体外研究体系,从受精卵着床到第14天的原肠胚形成前,胚胎的发育长期以来是一个神秘的“黑匣子”。 “原肠开始形成以后,神经系统开始形成,逐渐形成胎儿,就不是胚胎了。早期胚胎在子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分子机制可以调控和维持它的正常发育?哪些因素又可以影响它的正常发育?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天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其实人怀孕的前2至3周,是保证胎儿发育的核心关键期。 其中囊胚的产生,约在第5至6天时间内,形成了生命的第一次谱系分化;第二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开始着床的阶段,这是决定胚胎能不能往下发育的核心关键过程,如果着床后胚胎发育营养跟上、发育正常,就可以顺利长成一个胎儿;第三个阶段就是原肠的形成,如果三胚层出现问题了,那么胎儿发育肯定会出现先天性发育缺陷,很多情况下会形成神经管发育不全、脑瘫、脊柱发育不全等疾病。第一个阶段当前研究比较多,对第三个阶段,由于存在较大的伦理问题,目前还无法开展相关研究。 因此,原肠前着床阶段的研究,对人胚胎发育关键事件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干细胞、组织器官再生研究和应用,同时对不孕症、早期发育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键。 绘制分子和形态发育全景图 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认知有望突破 “实际上,我们的研究,就是把人原肠前胚胎关键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它的形态学发育过程画出一个完整的图,反映这个过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有望打开人类胚胎最初阶段的‘黑匣子’,有望对生命的认知获得突破。”李天晴说。 研究组首次将人囊胚在三维(3D)条件下培养到第14天的原条阶段,但未出现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符合胚胎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研究取得的突破,主要是揭示了上胚层细胞、下胚层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谱系分化和发育的动态及分子调控网络;其次,研究发现羊膜上皮细胞是上胚层细胞分离出来的第一类细胞系,不同于啮齿类动物,人羊膜上皮细胞发生于原条形成之前,但其特性和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研究组发现,与上胚层细胞相比,羊膜上皮细胞显著地下调多能性基因,其形成与基底膜的缺失显著相关,并有独特的分子表达谱。他们还首次阐明细胞滋养层、绒毛外细胞滋养层和合胞体滋养细胞在胚胎着床后的分化以及引起分化的信号和转录因子,揭示了绒毛外细胞滋养层在早期胚胎中不同于中、后期胎盘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揭示了上胚层细胞即多能干细胞着床后,就很快从“原始态”向“始发态”的转变。其多能干细胞表达谱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内细胞团到着床前上胚层细胞以及原条产生的两个阶段。多能干细胞在着床到第14天期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发育和转化是由不同的多能因子协调作用所决定的。通过人和猴子胚胎的转录组分析,研究组发现猴子和人上胚层细胞在代谢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在维持干细胞多能性以及发育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上具有保守性。 李天晴表示,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对人生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未来,人们可以由此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解决人类生殖发育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可能找到一些早期的标志物,比如如何筛选优质的胚胎实现优生优育;再次,这一研究还初步搞清了干细胞发育这一再生医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 三维人囊胚培养体系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