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才子教授

尹灵 2005-2006年, 我和朱农教授都在一个叫做蒙特利尔中国文化节的组织做义工,帮助这个组织做一些活动,在蒙特利尔推广中国文化。朱教授因为在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任教的缘故,常常可以提供教室等场地供大家开会、做活动,一来二去,大家不但熟络了起来,还成了好朋友。 2006年9月,刚刚创刊两个多月的《七天》报策划做个人物访谈栏目,我第一个想到的采访对象就是朱农教授。他欣然同意接受采访。 于是在当年10月份的某一天,我和摄影师、记者等在朱教授的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了采访。不记得当时聊的细节了。 文章的草稿我也没有看。 当时告诉朱教授,文章会在10月份的最后一期也就是《七天》总第17期刊登。但编辑部临时决定做个万圣节的策划在封面上,朱教授的这篇访谈推迟一周发。 后来才知道,17期报纸发行后,朱教授告诉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儿子说本周爸爸上了报纸,父子俩赶去取报点儿,把第17期报纸从头到尾翻了个遍,也没找出那篇文章。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朱教授在儿子面前翻阅17期报纸找有自己故事文章而不得的尴尬的。 这篇访谈刊登在了第18期《七天》报的封面。也是报纸出来后,我才读到,当时的心情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可以用“惊讶佩服感概”这几个字来形容。惊讶,是因为当时我也坐在采访现场,看到摄影师拍照,听到记者提问,真的是没有觉得他们聊了啥,但是洋洋洒洒的文章却把一个游子学者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这让我顿生佩服,图片也非常生动震撼,那时的《七天》,用大图是一大特色,文图配合得浑然天成,这样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在平平淡淡的蒙特利尔中文媒体界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波澜,谁也没有想到这股小小的波澜荡漾开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潮流、漩涡,把蒙特利尔乃至魁北克、加拿大优秀的华人、西人都卷进了我们的采访视野,成就了《七天》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栏目:《七天人物》。这是后来的感慨,当时的感慨是没想到平平淡淡中蕴藏着这么巨大的力量,人物自身的,记者、摄影师功力的,以及来自于文章发表后读者如潮好评的。 从此,七天人物访谈栏目一发不可收。 话收回来,我们和朱教授的交往一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时大家都忙,没有过多往来,有时甚至逢年过节也不问候一声,但大家是可以抄起电话不用客气和寒暄就能直奔主题的朋友。我甚至可以忽略他的姓,抄起电话,直呼:教授…… 教授遇到问题,也会跑来问我,不管是买房子如何按揭,还是带妈妈来蒙特利尔探亲,去哪家餐馆吃饭,到来家里借书给妈妈解闷,都是我们和朱教授不多交往中可圈可点的故事。 朱教授除了是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那是他的专业,他的才能在其他方面也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比如摄影,朱教授自己家里墙上的图片全部是他自己在欧洲,主要是法国拍摄的。他非常喜欢法国,几乎每年都去,回来就跟我们分享那里的美景。因此当我们决定去巴黎游玩的时候,还向朱教授请教。朱教授不但给了攻略,甚至还在他留作资料用的地图上做了详细的标识。 朱教授的手工能力出乎常人意料。这样一位大才子,平时在家休闲时,喜欢做手工,他用纸折的玫瑰,迄今还插在我家的花瓶里;纸折的飞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果不是亲眼在他家里看到那些材料,你真的不能相信这些作品是出自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在大学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之手,你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的作品。 朱教授掌握的文学知识也是我这个后来当了《七天》总编的人所望尘莫及的。有一次中国文化节做活动,朱教授居然把所有与会人员的名字全部编了一个谜面,几十条下来,尽管谜底就是这些人的名字,还是让大家破费了一番周折才一一对号入座,让我服气得五体投地。 这个大才子生活中非常地细心。去法国出差,会给朋友们带薰衣草香袋,我家的衣橱里现在放的还是朱教授从法国带来的薰衣草。有一次我女儿过生日,朱教授送的礼物居然是一款法国高级口红,这让我这做妈妈的都自愧弗如。 但是朱教授也有缺点,这只是相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热闹的人来说的。他是个不喜形于色的人,总是很平静,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你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来,而且说话的声音很低,每次接他电话,我都要很吃力地去听。他对那些平时遇到高兴事儿眉飞色舞,遇到不高兴事儿愤愤不平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让大家可以时不时地照照自己。 2018年2月16日农历狗年大年初一于蒙特利尔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从故乡到异乡–移民问题访谈录

七天记者 胡宪 接到编辑部通知,要采访魁北克大学城市、文化和社会研究所的移民专家,脑中立即勾勒出一个白人老头儿的形象,走进研究所的办公大楼才知道:朱农教授(不是译音,本人就姓朱名农),为一介华人。见了面又是一个意外,这位硕果累累,在中国、法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已近20年的学者,竟是如此年轻。 朱教授着装随意,举止儒雅,轻声慢语,不苟言笑,采访尚未开始,记者已能感觉到一股浓厚的书卷之气与严谨的治学之风扑面而来。 从中国走向世界 朱农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取得理学士(数学)和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工作了九年之后,于1997年赴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先后获得了发展经济学DEA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长江地区的人口问题与持续发展》、《21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他在法国完成的博士论文,最近被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发行的《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等,在中国、法国和加拿大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80余篇。 访谈是从朱教授的研究课题开始的。朱教授介绍说,自己原来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口迁移,特别是中国的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应聘来到魁北克大学后才致力于移民问题的研究。这一转向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移民问题是人口学中与自己的经济学背景最接近的方向。第二,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改变,导致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移民数量的迅速上升,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第三,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带来了加拿大产业结构的重大变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业)的萎缩,给移民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第四,一些制度性的障碍和歧视,导致许多移民的国外文凭得不到承认,使一些高素质的移民无法在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效力。 移民整体处于劣势的根源 朱教授研究的内容就是要解释一些现象,例如,为什么移民在整体上处于劣势地位?是什么因素决定移民的就业和收入?等等。就蒙特利尔的劳动力市场来说,根据2001年的普查数据,非移民的就业率为72%,移民只有61%,而中国移民只有51%。由此造成了收入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中国移民的收入只占非移民收入的55%;同所有移民相比,也只有70%。据照普查的定义,蒙特利尔的中国移民有47%属于低收入家庭,而该比重在蒙特利尔的移民总体中为33%,在非移民中仅为17%。 对于这个比重,记者表示吃惊,朱教授于是拿出了更加具体的数据。他说: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蒙特利尔地区非移民平均年收入是28,800加元;移民是22,651;而中国移民仅为16,041,来自香港的移民的收入略高,但也只有17,151。 朱教授说,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目前有四种理论解释:第一是同化过程,该理论认为移民先天处于劣势地位。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移民必然面临语言障碍、信息不通、社会资源缺乏等困难,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目的地的劳动力市场。至于这个时间有多长则说法不一,从现有数据来看,20世纪60年代来的中国移民的平均收入要到现在才能达到非移民的水平,香港来的移民比大陆来的移民要略强一点。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按照该理论,工资由劳动力自身的素质决定,移民的低收入可能来源于移民较低文化素质或技能。即使一些移民持有较高的国外文凭,但由于国外与本地在教育、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移民的个人能力面临一个“转移”过程,也就是说其个人能力不一定能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上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发挥。而近年来本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对移民劳动力的就业造成了更强的竞争。第三是歧视理论,该理论假设移民的低就业率和低工资是源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和一些制度因素。例如出于保护本地劳动力的目的,许多行业规定了严格的“门槛”,将新移民排斥于大门之外,最典型的就是医生、会计师等高智能、高收入的工作领域。第四是外部经济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移民常常只能占据一些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的岗位,职业保障较差,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如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的影响。 “飞地”经济的利弊 上述原因造成的主要后果是:首先,移民就业率低、收入低。其次,移民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不得不廉价出卖劳动力,从事一些本地人不愿意干的体力劳动。最后,由于在工资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困难,大量移民转为自雇,如开杂货店、餐馆等。 朱教授讲到这里,引用了一个经济学术语:“飞地经济(enclave economy)”。其涵义可以被解释为一个群体在非本土居住,却以本土文化生存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人街:华人群体在加拿大社会中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乃至相对封闭的生活圈,许多华人可以完全不需要当地语言而生活在异国他乡,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孤岛”现象。这种现象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移民避开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利用本族裔内部的资源,较为轻松地生存下去;其弊端是使自己长期孤立于外部世界,不利于移民对当地社会和经济融合,许多宝贵的人力资源也被浪费掉。 朱教授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用各种调查和普查数据来验证这些理论,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为改善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做出贡献。 中国移民减少的主要原因 面对移民问题专家,记者问起了一个近来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中国移民来加拿大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朱教授认为,研究中国移民问题不能离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中国国内的就业机会多于国外,甚至收入高于国外,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加拿大社会的吸引力。迁移是一种自愿行为,移民首先要权衡迁移的收益与成本,当成本过高,弊大于利时,理性的选择当然是留在中国国内。朱教授认为这才是造成中国移民连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最后,朱教授谈到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高在总体上改善了海外中国移民的生活状况。加拿大与中国贸易的增长,必然会给在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带来更多的创业机会,移民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加拿大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一显身手。 采访结束时,记者荣幸地获得一本朱教授亲笔签名的著作,喜不自胜。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朱教授将在下月26日“蒙特利尔中国文化节”的信息交流会上作题为“生存与生活:魁北克的中国移民”的讲座。朱教授认为,移民就是应当通过诸如文化节这类的平台,加强华人社区与魁北克社会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原文刊登于2006年11月3日第18期《七天》报)  

凤之灵 灵之美 ——记为中国赈灾义卖作品的女画家苏凤

  七天记者胡宪 你见过凤吗?你可目睹过凤的风采? 凤,凝结着东方人对美好与高贵的理解,对色彩与浪漫的追求,对大义与无畏的赞颂。 2008年2月2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人为中国雪灾赈灾义演的舞台上,世界知名女画家苏凤当场拍卖心血之作——“大地回春”。这幅以亮丽的海蓝色为基调的作品,寄托了苏女士对中国深深的祝福,她站在台上,用清晰的国语说:“2008年对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是中国的大事之年,奥运之年,好事总多磨,开年以来的这场大雪,净化了我们祖国的大地,提醒了大家的关爱,体现了全国同心大团结,我期盼温暖的春天早一刻到来!”她至诚的话语和优雅的风度令在场的人们无不为高尚的凤之灵而喝彩,为超俗的灵之美而倾情! 不算她当晚捐出的现金,仅这幅灵气盎然的“大地回春”,苏凤女士就为祖国灾区人民募得2000加元的善款。 为艺术浪迹天涯 一周前大会组委会接到《七天》评论员刘伯松先生来信,告知移民本市不久的世界知名女画家苏凤愿为中国赈灾义演捐献作品。我特随组委会主席前去采访。 苏凤老师的画室兼居所坐落在蒙市东部一幢静谧的公寓里。听到门铃,苏老师含笑迎出,黑衣牛仔裤,洒脱热情。进得屋来,但见满室阳光,那是因天井和玻璃窗又高又大;幽香暗渡,那是因茶几上几株白色的蝴蝶兰;艺术气息扑面而至,那当然是因墙上、架上有苏凤老师的画作,房间的装饰和装修又样样体现出主人匠心的别具一格。 1951年,苏凤出生在西贡(胡志明市)一个祖籍福建的慈善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67年,为避战乱,父母将她送到台湾大学历史系上学,可是由于酷爱画画,天分又好,17岁的苏凤被当代著名画家叶世强大师收为入室弟子,从而为她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大学毕业后,叶老师推荐她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苏凤出类拔萃的艺术造诣,使她成为唯一不用上一、二年级必修课就可直接进入画室的外国考生。 自1978年开始,为生计所迫,苏老师从巴黎到纽约,后转日内瓦,为联合国语文司工作长达29年。在此期间,苏凤虽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但是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她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直到1992年孩子大了,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重拾旧梦,再度进入日内瓦艺术学院学习油画。 这些年中,苏凤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从事艺术创作,其间的辛苦可以从她举的一个例子中看出,她说:“去年,当我决定辞职的时候,语文司不得不雇佣三个人来接替我一个人的工作,到了这时我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实在做得太累了。” 苏凤老师集东西方画艺之长,探索并开拓出一条独特的“色彩”之路,她的瑞士教授们在评语中道:“你是天生的色彩家,任何颜色到你的调色盘上都能调出和谐美丽的氛围。” 苏凤,像彩凤涅磐,在经过了艰苦的学艺、辍艺、探索、升华的历程之后,今天终于可以纵情地向着自己的理想高度腾飞。   道不尽的灵之美 在刘伯松先生的来信中,他用“天人合一”这个词来形容苏凤老师的作品,我当时不解其意。在观看了苏老师的画册,聆听了苏老师的谈话之后,我觉得刘老师的形容恰如其分。我惭愧于自己粗浅的笔墨难以描绘出苏凤老师作品之万一,我对艺术的平庸见解更无法揭示苏凤老师作品的天地之灵性。我只能摘录一些艺术大师们的评价,请读者以你们自己对美、对生命历程的理解和感悟去想象。 2002年6月,法国著名画家、艺评家奥利维耶·瓦尔(OLIVIER WAHL)在他的评论中是这样形容苏凤作品的:“浓重强烈的色彩有无数色块协调拼合构成。那些精心刻画的浮云的造型,抑或表现宇宙在烟云的面纱后面,玩着具象与抽象的游戏。我以为也可以称这些画为想象的风景。但这说法似乎不能确切传达他们不断变换推移着的切切呼唤,因为这些画面让人感觉在观照内心的景象,似乎画家并没有描绘具体的对象树木、云水和天空、而是观赏这些景物然后将自己的情感诉诸画面。”(摘自上海美术馆“灵之美”画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今年,上海戏剧学院画家金家驹教授在参观了苏凤老师的画展后,评论道:“在满足视觉愉悦之时,看到了一个心灵的美丽,生命旅程的精彩。    大气的章法轻盈,鲜明的光色效果,充满灵气的笔触挥洒。画面腾跃着激情但又透析出幽深的心思,引人入胜。可感到画家清静曼妙的心源之光华。在斑斓缤纷的色彩配置中显现出温柔绵长,在奔放激荡的运笔渲泄中超越传统的描摹,却更为传神。三十余幅作品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我无疑是美感的视觉大餐和一种精神的关怀。在浏览中,我回忆我的体验,用心品味生活中的美、亲吻生命中的爱,跟随作品用最抒情最感人的旋律去吟唱,去赞美这个大千世界,去感悟造化的博大爱意。    作品并没有颠覆什么。只是以艺术表现的独到方式拓延了美感视野与心灵体验的疆域。让人在对作品的关注中,在自我投入的体会中,再一次在思想的层面上唤醒对生命的美与历程的记忆。在物我交融的美感熏陶下提升视觉审视的品味,给人一种纯静优雅的享受。” 在苏老师的画室,当我问及一幅作品的主题时,她表示还没有想好,她说:“画的主题往往是一项托辞,它也许并非是我想说的,它只代表我当时的心境,有时却又是和大自然与永恒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苏老师戏称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先生孩子再起名。” 观赏苏凤老师的画,我有一种难言的不知所措,我被那色彩震撼了,但却道不出那色彩表达的是什么。我感觉着清风拂面,但不见有枝叶飘摇;我感觉着天高地阔,但不见有片云寸草;我感觉着春色满园,但找不到桃李芬芳,我只知道自己看着、看着,就把“我”浑然忘了…… 海外游子 心系祖国 苏老师三周前才从中国回来。去年11月,她应瑞中友好协会的推荐,在上海美术馆和上海新天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效应。当地的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对她进行了全程报道。苏老师说,除了她在欧洲、美洲的众多亲朋好友能亲自出席开幕式让她非常高兴之外,最令她感动的是,自己的启蒙恩师,在台湾被称为“国宝”的82岁画家叶世强先生和夫人,在离开大陆半个多世纪之后,也专程从台湾赶来,为苏凤的画展挥笔题词——“灵之美”。    上海画展一结束,苏凤老师即刻被邀请到北京金融街翰林画廊举办同名画展,受到了首都同行、媒体和大众的欢迎。 苏老师并不是第一次踏上中国,早在1977年,她就作为欧美爱国青年访问团的团长到中国访问过了。今日中国的飞速发展,祖国人民的热情友好给予了苏凤极大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她在北京办画展的同时,还不停挥笔作画,她形容自己陶醉在“盛世”之都。 然而,中国历史上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发生了。苏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北京机场,她眼看着一架架飞回上海的飞机被取消;搭乘火车,她也面临了一票难求的窘迫。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同全国人民一道感受民族的灾难,一道来见证民族的不屈,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愿意向世界宣布:我也是一名中国人。 所以苏老师对我说,捐画赈灾的念头早在中国时就形成了,可是她带去的35幅作品都被收藏或者装箱了。这次捐出的“大地回春”本早已许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听说了这次赈灾义演后,苏凤老师非常高兴,她觉得冥冥中似有天意,使她得以实现自己的心愿。她说服了女儿、女婿,奉献出自己的心血之宝,为祖国的灾区人民送上一份凤之大爱。 蒙特利尔是苏凤女士新的家园,她的母亲、姐姐、哥哥和孩子们都住在这里,每次家庭团聚都有好几十口人呢。在赈灾现场,我采访了苏凤女士的母亲,一位可亲可敬的银发老人。她非常赞成女儿的义举,她为女儿而感到骄傲。她还回忆起当年与丈夫在越南兴办“福善医院”的事,告诉我“福”是福建的意思,“善”是善举的意思,她的几个儿女都是从小在积德行善的教育下长大的。 问到苏凤女士近期计划,她说,在三、四月份她将返回上海,在新天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廊展出自己去年岁末和今年年初在上海、北京两地的新作。今年九月份她将参加在上海举行的艺博会,广州美术馆已经邀请她明年开办个人画展。 几天前,苏凤老师给她的上海朋友写了一首诗,我读后很感动。我愿以她诗中心语为本文结尾,也许,你同样会产生共鸣: “……让我永远领会画布与海洋的联合/自然始终是一样原始的完美/我们将拥有一个永远有趣的话题……” (原文刊登于2008年2月28日第82期《七天》报上)  

郴州“一”瞥

C:\Users\Administrateur\Desktop\中国行2017\湖南资兴\5、资兴风光图片\东江湖\曹广文:东江湖.jpg

文图:明居 九月五日,乘坐时速达300公里的“和谐号”G73次高铁南下,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曾经熟悉而今又变得陌生的风景,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直奔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湖南郴州。 出发前对郴州的了解是有限的,只知道她是湖南的南大门,是老一代中国女排成就“五连冠”伟业的福地。通过几天的走访,我对郴州的认识和了解逐渐“立体”起来,她的美让我惊诧,她的建设成就让我惊讶,我有点羞于自己以前对她的“无知” ,甚而至于怪罪起她的低调来了。 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全市森林覆盖率70%,名副其实。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1500个时,是空气清新的标准,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则具有医疗保健的功效。郴州别名“福城” ,生活在每平方厘米高达数万个负氧离子的森林之城的郴州人,实在有福气。查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郴字除了地名和姓氏,也没有别的意思,这一点倒是和我的家乡河南濮阳有一比,濮字独属濮阳,郴字独属郴州。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郴州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是湖南省重点打造的“新增长极”。 魅力东江湖 曹广文 摄 按照当地人的权威概括,湖南郴州的特色可以用“一山一湖一泉、一城一岭一会”这六个“一”来描述 :“一山”是莽山,中国南方面积最大、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的国家森林公园;“一湖”是东江湖,有“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美誉;“一泉”是汝城热水温泉,号称“中国华南第一泉”,高温98度,可直接煮鸡蛋花生,富含保健成分“氡”;“一城”是桂东县,森林覆盖率达86.4%,负氧离子平均每平方厘米2.25万个,还是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发源地;“一岭”是书仙岭,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一会”是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无愧于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 雾锁小东江 渔民撒网忙 飞天山绝壁悬棺 “一山、一水、一泉”是郴州山水风光的精髓。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无缘去登临莽山、拜谒桂东、书岭求仙,遗憾只能下次来弥补。几天来,飞天山的奇(“无一山不奇,无寸土不丽”(徐霞客语), 东江湖的秀,小东江的雾(“仙境原来非梦幻,随风飘落在人间!”厉以宁语),资兴古八景之首的兜率灵岩的幽,汝城热水温泉的润已经令人流连忘返了。 兜率灵岩 钟灵毓秀 曹广文 摄 汝城中华温泉博览馆 或许用几天时间全面认识一个城市有点太短暂,所以这种“立体感”也许算不上全面,那么现在就允许我对郴州的所见所闻,不妨再多用几个“一”来做补充。就象一幅美丽的拼图,放上最后几块,在山水美景之外,添加些人文色彩。 一台昆曲 这次南下旅途中正好有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一书相伴,跟着大学者的思绪梳理中国文脉。从远古的《诗经》,到先秦时期的屈原和《离骚》,从司马迁的《史记》,到唐诗宋词的文学高地,一直到元代,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一个重大缺漏—戏剧,才得到了填补,明清两代五百四十余年,中国文脉严重衰弱,昆曲是明代的一个传奇,是与古希腊悲剧和印度梵剧齐肩的文化奇迹。 郴州在文化上没有让我失望,来到第一天就让我邂逅了戏剧的活化石—昆曲。昆曲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是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中独存于舞台的剧种,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国七大昆剧院之一的湖南省昆剧团(湘昆)居然在郴州! 昆曲《游园惊梦》剧照 在昆曲系统中,虽“腔出吴中”,但“声各有变”。湘昆音乐既有文雅的共性,又有质朴的个性,表演上优美细腻中显出粗犷豪放的风格。受本土地域文化的影响,湘昆接地气、节奏明快,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田汉称湘昆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近年来,湘昆成了一张推介郴州、宣传湖南、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名片。当晚演出的是描写鲁智深醉酒模仿十八罗汉的《醉打山门》和《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片段,一武一文,相得益彰。没想到,在郴州,我还把了一下中国文脉!   一座书院 一座城市没有水就会缺少灵气,一个地方没有书院就缺少厚重。汝城县是理学鼻祖周敦颐著述《爱莲说》、《太极图说》、《拙赋》等千古名篇之地,汝城濂溪书院为郴州增添了文化上的厚度。濂溪书院是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宋明理学的文化宝地。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濂溪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哲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在理学发展史上,更处于其他书院无法比拟的核心、灵魂和渊源的显赫位置。 周敦颐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肇始者。与其理学思想的后世传承者朱熹相比,周敦颐的著作现存世的并不多,但影响深远,都是名篇,其中《太极图说》仅二百多字,《通书》也不满三千字。相传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其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更是人人称颂。 理学鼻祖周敦颐 《爱莲说》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中表示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据介绍, 濂溪书院现在还是郴州市干部的廉政教育基地,正是恰如其分的选择。 一个故事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述了一个“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这件体现军民鱼水情的真实故事, 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湖南汝城县沙洲村。 习总书记讲话原文如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个故事经习总引述后变得家喻户晓,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给平静的小山村带来了许多变化。如今, 沙洲村正在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文化基地, 徽派民居鳞次栉比,修通了公路,建设了文化广场,”半条被子”的故事通过舞台以艺术的形式向游客和来访者再现。 “半条被子的故事”实景演出 9月9日上午,我们走访了沙洲村,参观了徐解秀故居,与年逾八旬的徐解秀的两个儿子进行了交流。旧故事,千里寻,新故事,尤感人。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位团友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两位老人嘘寒问暖,并悄悄地留下了一笔慰问金,这件事还是后来才听说的,感动了许多人。 在参观访问现场,几天来在其他场合,我们注意到郴州当地许多干部胸前都别了一枚党徽,叫做”共产党员岗”,意在作出表率,接受监督,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拒腐防变。这种现象以前回国没见过,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没见过,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来自日本的团友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有一种论点,如果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共产党就不一定会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全国政权;现在可以更加肯定地说, 如果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共产党也一定会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全国政权,因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为民族解放而不惜牺牲的仁人志士。在新形势下,由习总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只要做到不忘初心,精诚团结,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将是全国人民之福,也是海外华人华侨之福,更世界和平之福。 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大儿子朱中武(左)和二儿子朱中雄(右) 在沙洲村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很快就要结束了,在郴州4-5天的参观访问也接近了尾声,下午大家各自乘高铁踏上归途,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太多友情……几天时间内爱上一个城市是否有点太短暂了?但扑面而来的美景、美食、美好感受、美丽见闻和动人故事由不得你自己,我再一次相信什么是一见钟情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郴州再见!我会再来的!到那时候,你的美丽、你的发展变化别让我这位海外游子认不出来了啊!

加拿大英文媒体派卧底记者打入华人微信群 揭“微信黑市”惊动政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gM4jVqPtfYMhPd1toJERF9Pe0ADctxicibaibMViaQlkeh3ia5awsTLG8Yd38YhX87LicXsBVCnCeqU1WYzCcGYGsT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华人聚居的列治文市英文媒体《Richmond News》派出卧底记者,加入一个叫做“买得起的海鲜(Affordable Seafood)”的微信群,群里共有120名成员。群主每天更新出售的食品信息,种类最多时可达30多种,包括海鲜、饺子、干货、甜品、奶粉等各种商品。 据报道,买家将订单放在社交媒体上,然后大家约好地点交易。这种交易通常就是给现金,完全不向政府交税。买家还可以订购一些不寻常的东西,比如235克的“海狗”(一种海豹)鞭,有些人认为它有营养,售价为290加元。 卧底记者买水饺 卧底记者加入微信群后,订了一袋速冻水饺,并在列治文市中心的一个停车场与一名自称为“大卫”的男子会面。大卫说,他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一年,在整个大温有数百名活跃的客户。 “但现在的生意更有竞争力了,因为有更多的人这么做(在微信上卖食品)。”他自称与一些当地的工厂有“特殊的联系”,可以在超市外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食品,“例如,我卖的饺子通常只卖给餐馆。” 速冻饺子是装在塑料袋里的,里面没有姓名标签、配料、过期日期、工厂名称或收据。“我可以保证质量。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请打电话给我,”大卫说。 当被问及商业许可和税收问题时,大卫说:“我赚不了多少钱,帮帮忙吧!” “私人厨房”客户多 除了食品杂货和海鲜购物,“私人厨房”在微信上也很受欢迎。卖家在家烹饪食物,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卖。甜点、菜、汤、火锅和海鲜都可以直接送到客户家里。 科林在2015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曾是一家位于列治文的“私人厨房”的厨师,专门从事甜点的工作。起初,他开了一家餐馆,但在5个月后就关门了,他开设了一家名为“私人厨房”的微信群。他告诉记者,有大约1600名活跃顾客,每天卖15到20个自制的甜点。科林说:“相比于一家餐馆,私人厨房对经营者来说更灵活,成本更低,而且起步更快。” 其实很多家庭厨房的老板,原来都是餐馆大厨。Yiren Wang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中餐大厨做家庭厨房之后,坦言喜欢上了这种“不受规管、不用经历繁杂检查的自由”,而且不用交税后,他挣的比以前更多了。 华人Dorothy Yue向记者展示自己买来的这一桌食物,全部来自家庭厨房。 “微信私卖”惊动政府 去年,30多名中国留学生因在微信上做私厨外卖,被当地中餐馆老板举报,惨遭遣返!而现在加拿大华人“微信团购”和“家庭厨房”的兴旺,也惊动了政府和警方。 列治文市政府发言人Ted Townsend表示,如果有人想在列治文经营生意,那么他们必须拿到许可,无论是送餐服务,还是在某个地点进行生产、销售、办公等环节。 温哥华海岸卫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也已经知道了“食品黑市”的情况,并称食品安全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你从这种渠道购买食物,你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得到的食材,食材是如何被处理和储藏的,你也不知道他们的厨房里都发生了什么。”温哥华海岸卫生局媒体关系高级专员Anna表示。 不过,对于这种无证经营,想要查处却十分困难,这成为了一个灰色地带。 食检局也表示,他们只能检查商业餐馆的卫生情况。但是,他们倒是接到了两三起有关家庭厨房的投诉。 华人:我们会继续买买买 而不少华人顾客则表示,虽然知道这种地下生意不合规定,但还会继续在微信上或家庭厨房购买食物,“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 Dorothy Yue表示,她自己可以尽量确保买来的东西卫生安全,比如说,她从不在微信上买生肉,只买水果、点心之类,另外,家庭厨房的话她更倾向于已婚妇女,因为她们比年轻的留学生更有经验。 Han Bao则表示,他只相信朋友的推荐,因为朋友们已经帮他“验证”过了。   (来源:Canada News Today) 编辑:文佳

难民申请者每个月从省政府拿生活费,反对党批特鲁多词不达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gM4jVqPtfYMhPd1toJERF9Pe0ADctxicUtplYBd0a3fqGaecN8icshEBfdJhqYe2I0MXLvicHBTT0Psyic0iaTK4a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特鲁多与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在蒙特利尔 星期日(8月20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加了在蒙特利尔举办的同性恋大游行,特鲁多对记者谈及难民问题时表示,那些用非法越境的方式进入加拿大申请政治避难的人不会在是否得到难民身份方面得到特殊的照顾;所有向加拿大申请难民的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加拿大的法规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来自美国的非法越境者成群结队进入魁北克 在7月份3千非法越境者从美国进入加拿大魁北克省要求政治避难之后,8月份头两个星期又有超过3800人非法越境进入魁北克境内,他们中大部分是已经在美国居住多年的海地人。 非法越境进入魁北克的难民申请者中主要是海地人 去年申请在加拿大政治避难的海地人中有差不多一半被拒。 加拿大联邦反对党保守党的移民事务发言人兰贝尔Michelle Rempel 批评特鲁多没有更清楚、更直截了当的讲明加拿大对待非法越境难民申请者的立场,应该说“非法越境进入加拿大的难民申请者在冒会被加拿大遣送回原籍国的风险”。 此外,兰贝尔要求特鲁多政府增加拨款给加拿大难民委员会、加速对难民申请者的甄别审理过程,以防止大量难民申请者要等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其难民审批结果的局面。 难民申请者在等待审批期间每个月可以从省政府得到610加元到750加元的生活费,具体的生活费数量取决于所在的省份。 记者 文佳综合报道 编辑:董岩 独玉

快讯:暴风雨袭击魁省,树倒路阻,15万户居民断电

七天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1个小时前袭击了魁北克省,暴风雨所到之处,大树折断,汽车被压,电力中断,目前已经造成魁省15万多户停电,蒙特利尔岛上6万2千户居民处在黑暗之中,魁省电力局已派出200名工作人员进行抢修。第二轮暴风雨将于1个小时后6点左右再次袭击魁省,但强度比第一次有所缓解。 由于断电,多处交通信号灯停止工作,造成进出蒙特利尔的多条高速受阻,交通部门已关闭了多处高速入口,受损最严重的Cote-Saint-Luc,NDG 区多处街道被倒下的大树阻断。魁省安全厅提醒广大市民尽量留在家中,不要出门,如发生紧急情况,请拨打911. 截至记者发稿时,无人员伤亡报告。 摄影:七天记者 独玉

国际雕塑营加拿大站在魁省降下帷幕

J:\Users\Redbird\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QQ图片20170823215646.jpg

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Linda Lapointe(右1)向刘洋赠送加拿大国旗,Boisbriand市长Marlene Cordato(左2)陪同一起合影 摄影:尹灵 【七天讯】(记者 独玉)国际雕塑营加拿大站活动2017年8月17日在魁省小镇Boisbriand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的雕塑家刘洋代表国际雕塑营向参加本届创作营的加拿大艺术家一一颁发了证书。 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Linda Lapointe女士在闭营仪式上向刘洋赠送了加拿大国旗。Boisbriand市长Marlene Cordato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中国艺术家对本届创作营的贡献。 刘洋的作品《墙头草》获得当地群众和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创作期间,不断有当地居民前往现场“探班”,跟刘洋交谈。刘洋在接受七天记者采访时说:“在魁北克工作的两周非常开心。蒙特利尔、Boisbriand和哈尔滨在同一个维度上,感觉植被、食品都是一样的,非常亲切。目前我正在致力于Boisbriand和山东即墨建立友好城市,同时我也是魁北克雕塑协会唯一的中国成员,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访问魁北克。“ 魁北克雕塑协会负责人、雕塑家Marie-Josée Leroux、Blainville市长Richard Perreault以及参加此次雕塑营的加拿大雕塑家和当地居民200多人参加了闭营仪式,刘洋应邀在Boisbriand市金册上签名留念。 本次雕塑营的作品,将放置在Boisbriand市内一处自然公园内。 据市长Marlene Cordato介绍,这个只有2万6千人的小城是个艺术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加上本届雕塑营的作品,目前共有雕塑17件。刘洋作品将是入住该市的第一位中国雕塑家创作。

中国导演孙一曦电影作品《Susu》入围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SUSU》剧照 【七天讯】2017年8月1日,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Montreal World Film Festival) 公布本年度电影入围名单,旅英中国女导演孙一曦电影处女作《Susu》获选将于8月25日至9月4日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进行全球首映,并将参加处女作竞赛单元(First Fiction Film World Competition) ,角逐天极奖。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 认证的A 类电影节,与戛纳、柏林、威尼斯、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并称“国际五大电影节”,同时也是北美唯一被FIAPF承认的竞赛性电影节。历年蒙节获奖作品包括1999年马吉德·马吉迪《天堂的颜色》(伊朗)、2008年泷田洋二郎《入殓师》(日本)、2009年王全安《纺织姑娘》(中国)等。 8月24日,影片导演孙一曦将携主演吴紫彤、朱琳、弗里德里克·斯蔻达及中英两国主创人员应邀赴蒙特利尔参加电影节开幕式和首映礼。 对于处女作即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竞赛单元,孙一曦导演说:“我一直非常喜欢五六十年代的英国电影,旅居英国十余年也受到一些英国影像风格的影响,比较熟悉英国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入围是意外惊喜,但比起参加电影节,更希望影片拥有尽可能多的观众。” 孙一曦是英国导演协会唯一的华侨会员。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已在伦敦从事多年广告和纪录片的编导和剪辑工作,也有丰富的电影策展和制片经验,并在伦敦电影学院讲授创作类课程。2007年,她创立了英国东⽅国际电影节,迄今活跃十年,持续为华语电影的传播和交流作出贡献。 《SUSU》是孙一曦自编、自导的文艺轻惊悚片,她也是影片剪辑师,创作团队成员来自七个国家。影片融入了很多中英两国文化元素,这种有机结合来自她在北京长大又在伦敦工作、生活多年的独特视角和经验。 电影讲述了留学在英国学习珠宝设计的女生七安(吴紫彤 饰)与爱墨(朱琳 饰)的故事。她们找到了一份周末兼职,帮英国乡村一个大户家庭做影像资料整理,而影像记录的是几十年前嫁来这户人家的中国昆曲明星素素(毛俊杰 饰)的练唱。在古堡中,她们逐渐发现了关于素素神秘的故事,以及深埋在此的阴森秘密。然而,当她们尝试逃跑时,却发现那家人却并不想让她们离开…… 剧情几次反转,密布悬疑气氛。孙一曦导演说:“我确实见证着一批又一批留学生如当年的自己,充满勇气而懵懂地踏入外面的世界。年轻、善良、充满好奇心,被家庭保护得很好,但是毫无防备,难辨真伪善恶,而世界是如何精彩,又是如何险恶?我想,这个话题终将有一天不得不为大家关注。” 《SUSU》也具有对历史的致敬。影片主拍摄地为《国王的演讲》景地之一的国家级文物16世纪古堡及英式花园实景,其他拍摄地包括伦敦泰晤士河千禧大桥、风光迷人的乡野以及《帕丁顿熊》拍摄地伦敦乔治王朝时期连排别墅等,附赠观众一场精妙绝伦的英伦深度游。 同时,影片也积极展现了西方电影史。取景伦敦电影博物馆、卓别林故居、英国电影协会南岸中心等电影爱好者们的朝圣地,并且使用16mm胶片实拍昆曲演唱素材,再现施腾贝克剪辑器剪辑胶片电影,特邀英剧老戏骨演员参演,邀请法国风格独具的作曲家歌罗西和香港的作曲新星“二胡王子”朱芸编联袂创作中西合璧的电影原创音乐,后期则聘请了伦敦影视行业评价最高的后期公司之一以及屡获大奖的音效设计团队担纲,可谓精雕细琢、“影迷式”的电影创作。 此外,影片对时尚的把握也是精彩看点之一。折桂珠宝界“奥斯卡”奖项的旅英中国设计师Isabella Liu的获奖系列作品成为电影故事中“活”的角色,而外形令人印象深刻的男主角弗里德里克.斯蔻达曾为多家英伦知名服饰品牌的代言模特,影片拍摄地也包括被欧美时尚青年热捧的品牌Les Néréides的伦敦旗舰店。 电影制片人表示蒙节仅仅是《SUSU》世界电影节之旅的开端,希望电影早日和中国观众见面,相信影片涉及的海外留学安全话题将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爱情、家族秘密、悬疑和轻惊悚将获得青年观众的喜爱,其中关于社会人性的思考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观影人士的青睐。 蒙特利尔展映时间: 8月25日(星期五)下午3时 8月26日(星期六)下午5时 地点: Cinéma Impérial,1430 Rue de Bleury, Montréal, QC H3A 2J1 购票链接:https://ffm.ticketpro.ca/#def_1169753615

七日情/愿你有直面世界的底气,也能有大声说爱的勇气

  “我还是很喜欢你 像风走了八千里 不问归期’’ 重温《初恋50次》 故事开始于风情浪漫的夏威夷岛。 亨利是海洋馆的驯兽师。自诩情场高手的他,有条恋爱原则,便是:“绝不跟本地女孩约会。”因为不想被爱情的责任束缚。 一次偶然,亨利邂逅了露茜,这个坦诚率真的女孩,让亨利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但露茜因为一年前的车祸,患有短暂性失忆症,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的前一天,从此之后不会再有任何新的记忆。 于是,一场漫长的恋爱告白开始了。每天,亨利用不同的方式与露茜巧遇,试图打动她的心,然后表白,有时候会获得佳人芳心,而有时候又会被当做登徒子而铩羽而归。夜晚过去,露茜再将他忘记,第二天他重新开始…… 电影虽然设定离奇,却也没有什么爱情神话,路西没有因为亨利的努力而变得记忆力好起来。亨利对露西的爱每天都在加深,而露西对亨利的感觉却是每天都是第一次。 但是恰恰是这样几乎会令普通人抓狂的恋爱模式,却因为两人的努力,奇迹般的延续了下去。不光是亨利孜孜不倦的追求,哪怕是爱情记忆只有一天的露茜也在尽可能的做着努力。 露茜会用心的记录日记,拍摄DV,即使爱亨利的日子只有一天,也会加倍珍惜;亨利会在剩下的岁月里不断地重复对露茜的追求,直到露茜一次又一次的爱上他…… 没有什么动心比得上初次见你,也没有什么甜蜜比得上初次吻你。即便你对我的爱只有一天,这段感情维持下去很艰难,我也会勇敢的为你表白和坚持。日复一日,直到垂垂老矣,也只有死亡可以让我们不再联系。 电影将失忆的麻烦与初恋的甜蜜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但是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却有7.9分,有人将它称为“表白教科书”。实际上我看到的并不是教人如何博得芳心的技巧,而是在触碰恋爱的本质。 喜欢一个人很简单,但是要承诺自己能持续不断的为这段感情精心付出却需要耐心和勇气。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的心情吗? 那种感觉,就是像是一个笨拙的孩子第一次触碰白鸽落在玫瑰上的羽毛。害怕力量太重惊动了花蕊上的露珠,又害怕手指太轻让温柔从指间滑落。辗转反侧而又挥之不去对心动之人的想念,“去见他,不去见他;告诉她,不告诉她……”因为喜欢,小心翼翼的试探对方的心意,因为喜欢用心执着的寻找对方的喜好,因为喜欢,所有的星座、八卦都开始留意。 真爱并非无敌,但是伤害它绝对不是柴米油盐,而是身处恋爱的人逐渐退却的热情和新鲜以及不断滋长的惰性。 生活并不是纯白宁静的象牙塔,而是一片未知复杂的雨林。其中,激情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指情绪上的着迷,主要包括深厚的情感和性欲;亲密是爱情的动机成分,指心理上喜欢的感觉,主要包括联结感、紧密感和喜爱;承诺才是爱情的核心,一起勇敢的去经历生活的打磨,才是爱情最本质的东西。 为了助力大家过上精致甜蜜七夕8月22日—8月28日,凡关注七天微信平台,留下你想对TA说的一句情话,一首情诗,或者分享一段爱情故事,均有机会获得七天为您给TA准备的神秘浓情礼物,希望这个七夕你的身边有人相伴,希望你们的爱情甜蜜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