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之灵 灵之美 ——记为中国赈灾义卖作品的女画家苏凤

 

七天记者胡宪

你见过凤吗?你可目睹过凤的风采?

凤,凝结着东方人对美好与高贵的理解,对色彩与浪漫的追求,对大义与无畏的赞颂。

2008年2月2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人为中国雪灾赈灾义演的舞台上,世界知名女画家苏凤当场拍卖心血之作——“大地回春”。这幅以亮丽的海蓝色为基调的作品,寄托了苏女士对中国深深的祝福,她站在台上,用清晰的国语说:“2008年对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是中国的大事之年,奥运之年,好事总多磨,开年以来的这场大雪,净化了我们祖国的大地,提醒了大家的关爱,体现了全国同心大团结,我期盼温暖的春天早一刻到来!”她至诚的话语和优雅的风度令在场的人们无不为高尚的凤之灵而喝彩,为超俗的灵之美而倾情!

不算她当晚捐出的现金,仅这幅灵气盎然的“大地回春”,苏凤女士就为祖国灾区人民募得2000加元的善款。

为艺术浪迹天涯

一周前大会组委会接到《七天》评论员刘伯松先生来信,告知移民本市不久的世界知名女画家苏凤愿为中国赈灾义演捐献作品。我特随组委会主席前去采访。

苏凤老师的画室兼居所坐落在蒙市东部一幢静谧的公寓里。听到门铃,苏老师含笑迎出,黑衣牛仔裤,洒脱热情。进得屋来,但见满室阳光,那是因天井和玻璃窗又高又大;幽香暗渡,那是因茶几上几株白色的蝴蝶兰;艺术气息扑面而至,那当然是因墙上、架上有苏凤老师的画作,房间的装饰和装修又样样体现出主人匠心的别具一格。

1951年,苏凤出生在西贡(胡志明市)一个祖籍福建的慈善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67年,为避战乱,父母将她送到台湾大学历史系上学,可是由于酷爱画画,天分又好,17岁的苏凤被当代著名画家叶世强大师收为入室弟子,从而为她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大学毕业后,叶老师推荐她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苏凤出类拔萃的艺术造诣,使她成为唯一不用上一、二年级必修课就可直接进入画室的外国考生。

自1978年开始,为生计所迫,苏老师从巴黎到纽约,后转日内瓦,为联合国语文司工作长达29年。在此期间,苏凤虽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但是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她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直到1992年孩子大了,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重拾旧梦,再度进入日内瓦艺术学院学习油画。

这些年中,苏凤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从事艺术创作,其间的辛苦可以从她举的一个例子中看出,她说:“去年,当我决定辞职的时候,语文司不得不雇佣三个人来接替我一个人的工作,到了这时我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实在做得太累了。”

苏凤老师集东西方画艺之长,探索并开拓出一条独特的“色彩”之路,她的瑞士教授们在评语中道:“你是天生的色彩家,任何颜色到你的调色盘上都能调出和谐美丽的氛围。”

苏凤,像彩凤涅磐,在经过了艰苦的学艺、辍艺、探索、升华的历程之后,今天终于可以纵情地向着自己的理想高度腾飞。

 

道不尽的灵之美

在刘伯松先生的来信中,他用“天人合一”这个词来形容苏凤老师的作品,我当时不解其意。在观看了苏老师的画册,聆听了苏老师的谈话之后,我觉得刘老师的形容恰如其分。我惭愧于自己粗浅的笔墨难以描绘出苏凤老师作品之万一,我对艺术的平庸见解更无法揭示苏凤老师作品的天地之灵性。我只能摘录一些艺术大师们的评价,请读者以你们自己对美、对生命历程的理解和感悟去想象。

2002年6月,法国著名画家、艺评家奥利维耶·瓦尔(OLIVIER WAHL)在他的评论中是这样形容苏凤作品的:“浓重强烈的色彩有无数色块协调拼合构成。那些精心刻画的浮云的造型,抑或表现宇宙在烟云的面纱后面,玩着具象与抽象的游戏。我以为也可以称这些画为想象的风景。但这说法似乎不能确切传达他们不断变换推移着的切切呼唤,因为这些画面让人感觉在观照内心的景象,似乎画家并没有描绘具体的对象树木、云水和天空、而是观赏这些景物然后将自己的情感诉诸画面。”(摘自上海美术馆“灵之美”画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今年,上海戏剧学院画家金家驹教授在参观了苏凤老师的画展后,评论道:“在满足视觉愉悦之时,看到了一个心灵的美丽,生命旅程的精彩。    大气的章法轻盈,鲜明的光色效果,充满灵气的笔触挥洒。画面腾跃着激情但又透析出幽深的心思,引人入胜。可感到画家清静曼妙的心源之光华。在斑斓缤纷的色彩配置中显现出温柔绵长,在奔放激荡的运笔渲泄中超越传统的描摹,却更为传神。三十余幅作品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我无疑是美感的视觉大餐和一种精神的关怀。在浏览中,我回忆我的体验,用心品味生活中的美、亲吻生命中的爱,跟随作品用最抒情最感人的旋律去吟唱,去赞美这个大千世界,去感悟造化的博大爱意。    作品并没有颠覆什么。只是以艺术表现的独到方式拓延了美感视野与心灵体验的疆域。让人在对作品的关注中,在自我投入的体会中,再一次在思想的层面上唤醒对生命的美与历程的记忆。在物我交融的美感熏陶下提升视觉审视的品味,给人一种纯静优雅的享受。”

在苏老师的画室,当我问及一幅作品的主题时,她表示还没有想好,她说:“画的主题往往是一项托辞,它也许并非是我想说的,它只代表我当时的心境,有时却又是和大自然与永恒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苏老师戏称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先生孩子再起名。”

观赏苏凤老师的画,我有一种难言的不知所措,我被那色彩震撼了,但却道不出那色彩表达的是什么。我感觉着清风拂面,但不见有枝叶飘摇;我感觉着天高地阔,但不见有片云寸草;我感觉着春色满园,但找不到桃李芬芳,我只知道自己看着、看着,就把“我”浑然忘了……

海外游子 心系祖国

苏老师三周前才从中国回来。去年11月,她应瑞中友好协会的推荐,在上海美术馆和上海新天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效应。当地的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对她进行了全程报道。苏老师说,除了她在欧洲、美洲的众多亲朋好友能亲自出席开幕式让她非常高兴之外,最令她感动的是,自己的启蒙恩师,在台湾被称为“国宝”的82岁画家叶世强先生和夫人,在离开大陆半个多世纪之后,也专程从台湾赶来,为苏凤的画展挥笔题词——“灵之美”。

   上海画展一结束,苏凤老师即刻被邀请到北京金融街翰林画廊举办同名画展,受到了首都同行、媒体和大众的欢迎。

苏老师并不是第一次踏上中国,早在1977年,她就作为欧美爱国青年访问团的团长到中国访问过了。今日中国的飞速发展,祖国人民的热情友好给予了苏凤极大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她在北京办画展的同时,还不停挥笔作画,她形容自己陶醉在“盛世”之都。

然而,中国历史上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发生了。苏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北京机场,她眼看着一架架飞回上海的飞机被取消;搭乘火车,她也面临了一票难求的窘迫。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同全国人民一道感受民族的灾难,一道来见证民族的不屈,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愿意向世界宣布:我也是一名中国人。

所以苏老师对我说,捐画赈灾的念头早在中国时就形成了,可是她带去的35幅作品都被收藏或者装箱了。这次捐出的“大地回春”本早已许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听说了这次赈灾义演后,苏凤老师非常高兴,她觉得冥冥中似有天意,使她得以实现自己的心愿。她说服了女儿、女婿,奉献出自己的心血之宝,为祖国的灾区人民送上一份凤之大爱。

蒙特利尔是苏凤女士新的家园,她的母亲、姐姐、哥哥和孩子们都住在这里,每次家庭团聚都有好几十口人呢。在赈灾现场,我采访了苏凤女士的母亲,一位可亲可敬的银发老人。她非常赞成女儿的义举,她为女儿而感到骄傲。她还回忆起当年与丈夫在越南兴办“福善医院”的事,告诉我“福”是福建的意思,“善”是善举的意思,她的几个儿女都是从小在积德行善的教育下长大的。

问到苏凤女士近期计划,她说,在三、四月份她将返回上海,在新天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廊展出自己去年岁末和今年年初在上海、北京两地的新作。今年九月份她将参加在上海举行的艺博会,广州美术馆已经邀请她明年开办个人画展。

几天前,苏凤老师给她的上海朋友写了一首诗,我读后很感动。我愿以她诗中心语为本文结尾,也许,你同样会产生共鸣:

“……让我永远领会画布与海洋的联合/自然始终是一样原始的完美/我们将拥有一个永远有趣的话题……”

(原文刊登于2008年2月28日第82期《七天》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