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连花清瘟……留学生:拿到“健康包”感觉很温暖

封面新闻记者 滕瑾 “当领到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健康包’,我忍不住哭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心情。”这是王紫璇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她拿到“健康包”后的一段感想。 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透露,已向中国留学人员比较集中的国家调配50万份“健康包”。 4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在英国的王紫璇和加拿大的董亦杨,已拿到“健康包”的他们表示,从知道祖国为留学生派发“健康包”的时候就很激动,领到“健康包”的时候更感动,身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王紫璇领到的“健康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包装袋会一直保留 王紫璇告诉记者,她是在3月25日接到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通知,填写留守留学人员信息然后等待领取“健康包”,“虽然当时还没拿到手,但填资料那一刻就感觉自己被祖国爱着,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格外骄傲。” 21岁的王紫璇来自河南漯河,目前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摄影专业就读。 “填写信息后的第二天就有同学给我们住所相近的人建了微信群,群名叫‘守望相助’。”王紫璇回忆说,“4月4日下午,留学生志愿者姐姐在群里通知将派发‘健康包’,结果晚上就敲了我公寓的房门送来了。” 王紫璇领到的“健康包”里有一盒连花清瘟胶囊、一只KN95口罩、10只医用外科口罩,“拿到‘健康包’感到背后有国家,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包装袋我会一直保留。” “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照” “我是4月5日领到‘健康包’的。”董亦杨告诉记者,“‘健康包’里有2只KN95口罩、20只医用外科口罩、两盒连花清瘟胶囊、一包80片的消毒纸巾以及一本防疫指南。” 董亦杨领到的“健康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董亦杨来自北京,22岁的他目前在加拿大温哥华西蒙菲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就读。 他告诉记者当时申请“健康包”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学生会的公众号登记信息,一个是按中国驻加拿大使馆通过学校发送给学生的邮件登记信息。“我是4月4日在公众号上登记申请的,1天后就收到留学生志愿者送来的‘健康包’。” 董亦杨说,“拿到‘健康包’很开心,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照。其他国家留学生都没有这样的福利,感觉特别骄傲。” “张文宏主任的建议安抚了我的不安” 王紫璇也曾纠结是否回国,“3月初疫情在英国爆发就很想回到父母身边,但我父母有他们的顾虑。”王紫璇说,“那段时间国内陆续出现输入病例,他们一方面担心回国途中安全问题,一方面我家那里已保持好几天零病例,不想再给城市增加烦恼。” 据央视新闻4月10日消息,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4月9日上午9时,英国确诊病例达65077例,至8日下午5时,死亡病例7978例。 王紫璇告诉记者,是中国医疗专家安抚了她的不安焦虑。“在看了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与留学生连线视频后特别开心,他给了我们很多专业且真诚的建议,后来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的医疗专家又做线上讲座,让我放心很多,感到虽然我们人没有回国,但国家惦记着我们。” 对于是否回国,董亦杨则没有太多纠结。他告诉记者,学校3月16日就开始上网课且还有考试要参加。另外,他注意到身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选择了留守,再加上回国途中也存在感染风险,“所以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先留下。从目前看,这边情况还好,我和室友已在家自我隔离,学校每天都会发至少10封邮件,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如何管理心情。” 据央视消息,截至当地时间9日18时,加拿大累计确诊病例20744例,死亡病例524例。 加拿大温哥华一超市内售卫生纸的货架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隔离期间“钻研”厨艺 英国政府在3月23日告诫公众自觉居家隔离,而王紫璇的居家隔离是从3月18日开始的。“3月13日英国政府宣布群体免疫计划,当时中国留学生群体比较紧张。”于是,3月16日她去超市买了不少东西准备隔离。 “隔离期间进步最大的是厨艺。”王紫璇腼腆的说,“原来做饭还要一边看教程一边做,现在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做顿饭了。” “钻研”厨艺的不止王紫璇,“原本我不怎么做饭,现在因为疫情几乎不出门,开始和室友一块做饭、煮饺子。”董亦杨说,“这也是因为疫情的一种成长吧。” 谈及当地人对疫情的态度,王紫璇讲了一件事,“大概3月13日,我曾劝一位为我送快递的英国大叔戴口罩、做好防护,大叔当时说不需要戴,只要勤洗手就好。”王紫璇说,“一周后我再遇到大叔时,他主动问我哪里还可以买到口罩,问我能否送他两只,我就上楼拿了两只给他,他用中文对我说了‘谢谢’。” 英国西约克郡的街道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这位大叔对待新冠肺炎的态度在一周内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英国人也在进行居家隔离,路上人少了,出门的人也有很多戴上了口罩。”王紫璇说,“最近还注意到一家超市送货APP‘崩溃’了,这说明很多英国人也不出门了。” 董亦杨告诉记者,现在温哥华的餐厅等营业场所基本暂停营业,虽然戴口罩的人还不多,但大家开始自觉保持距离,超市已采取限流措施。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9日)不太爽

文 |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1 4月的蒙特利尔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看今天的温度,估计地上积不起来了,往年有时候4月这场雪还可以积到二三十公分。保险起见,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以免感冒,尤其是疫情关键阶段,感冒了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疑神疑鬼“新冠”疑似,徒然增加不必要的忧虑,现阶段穿得再漂亮也没人看,病了不划算,还是多穿几天棉袄吧。所谓春捂秋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看了后面几天的天气,周五继续下雪,周六多云,周日阴天,周一下雨,周二刮大风,没有一天好的,感觉有点儿气馁。 2 浏览了一下今天的新闻,和天气一样令人压抑。都不想写啥了。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又觉得不吐不快,所以又坐在了电脑前开始码字。 加拿大联邦政府迫于民众压力,今天公布了疫情预测模型,分为“绿”(10%以下感染率)、“蓝”(25-50%)、“红”(70%-80%)三个区。 疫情控制好的情况下,2.5%-5%的感染率,全国就得有93万到190万人感染,这就意味着要死2万2千人,2万3到4万6的人进ICU,上呼吸机(这也是为啥加拿大要准备5万台呼吸机)。据安省医疗专家讲,使用呼吸机后,加拿大目前的情况是仍然会有大部分人被治愈,而不像有些地方,上呼吸机就是帮助病人苟延残喘,说一下临终遗言。 如果控制不了,最糟糕的情况,疫情横扫完,加拿大要有30万人死亡。谭首席卫生官说目前加拿大还处在疫情的初始阶段,由于吸取了别国的教训,算是控制得比较好的,疫情高峰会出现在4月18号,争取把疫情控制在绿色区域内。 针对记者提问,批评政府初始阶段反应不力,小特说政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措施都是当时根据情况做出的最佳应对,结果只能疫情过后再总结、再评说。 3 看到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封面,对于使用“武汉日记”(Wuhan Diary)、 “来自疫情源头震中的特约报道”(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觉得还是有几句话要说。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方方已经说了这是约稿,估计看客们都忽略了,有不少人为她叫好,觉得她说了真话。看到她抱怨,引发不少人同感。所以快速传播起来。我看了左中右三方面对她的采访、报道、评论,也看了她最初的几篇,除了觉得有点儿啰嗦,并不反感。中间有人骂她,还觉得小题大做,让人说说话,没啥大不了的。后来也没咋关注,偶尔有朋友转发一下,又看到一两篇,后续的文章每次发表都配发方方各种姿势的照片,最后一期还有视频,逐渐闻见炒作的味道,觉得有点儿过了。 昨天还有朋友议论这件事儿,说她的日记在某空间从“七”到“十一”,估计被和谐过好多次,但还能发,说明有负责技术层面的人认同,一直让她发,让她说,这也没啥不好,不同声音能让人反思嘛。 今天上网搜到这本书,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肆使用舆论战围剿中国的时候,这本书给人家提供了强有力的及时的炮弹,每一句话都可以拿出来让别有用心的人对着中国打一梭子。 忽然想起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加拿大的媒体希望在中国拍到武汉当地的视频,到处找在武汉可以帮他们拍摄的人,想想没准是一个套路,有人约“方方”写,还有人约“圆圆”拍,以偏概全地从某个他们想要的角度出发,在西方社会一传播,媒体和政客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方方有话说,在家里,可以好好说,一旦授权别人发,尤其是西方媒体,断章取义、曲解、别有用心……各种你想不到的手法层出不穷,这也是我在前面的某篇文章中提到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别掉坑里的原因,有些抱有偏见的记者,会故意挖坑给被采访对象,即便你识破了,没那样说,有时候他只用一个词就完全肢解了你的意思。有好多时候,被采访对象在看到发表的报道时,叫苦不迭,说我没那样说啊,或者说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呀,这种时候已经晚了,你这把“枪”已经被人好好地利用了一下。 遇见不平的事儿,我也会忍不住要说,想批评,甚至想骂人(前面有一篇文章,气不过使用了一句拼音国骂,被姐姐批,说不能说脏话)。但我想说的是,不要给人当子弹,也不要试图利用全民的灾难来成就你的名声,这样的话,就像你自己说的,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怪事儿来了,就在我把这篇流水账贴到网上的时候,出版社和书商网上的武汉日记的封面修改了:英文的来自疫情源头的特约报道修改成了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 可翻译为《来自一座被隔离城市的特约报道》。啥节奏?鬼从哪里来? 修改前后的封面  

“政治化”解读中国援助他国抗疫当休矣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海外疫情告急,多国抗疫物资匮乏,中国成为这些国家倚重的物资供应方。近日,舆论场上流传中国防疫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的讨论,一些外媒继抨击中国援欧抗疫“心怀地缘政治心机”后,又以“中国防疫物资不合格论”“掠夺性援助”等议题向中国问罪,政治化解读中国的善意令外界反感。 近日,斯洛伐克、菲律宾等国质疑中国生产的检测试剂盒不达标,有媒体攻击中国“用错误的试剂盒误导全世界”,但真相却是外国医务人员操作方法不当所致”。最新的纠纷发生在中国和荷兰之间,后者已召回从华进口的数十万只口罩,理由是质量不合格。目前,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已关注此事,相关调查已经展开。 这段时间,中国竭尽所能为全球战疫提供物资保障。一方面,中国各界向多国捐赠物资,中国政府已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防疫物资援助,中国企业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了防疫物资。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了防疫产品的出口力度,不少中国企业开足马力、夜以继日生产口罩、防护服等急缺防疫产品,努力想办法满足海外采购。 目前,中国依旧面临着内防反弹和外防输入的双重压力,对相关医疗物资需求仍然很大。但全球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只有世界取得战疫胜利,中国才能真正安全。无论是对外援助,还是加大出口,都彰显中国的真诚和善意。降低防疫物资品质(尤其刻意造假),只会降低全球战疫效率、推迟全球恢复秩序的时间,不符合中国利益,还有损中国形象,中国岂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由于各国订单扎堆且不停催单,加之不少中国企业又是临时转产,对相关行业规范了解不足,没有对接上客户要求也在所难免。如医用产品标准,中外之间、国与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英联邦国家的一些医用产品标准就与世卫组织存在差异。此外,不排除有的企业由于不熟悉出口规范,或者出于节省费用心理,在不良中介的诱导下办理假认证,导致货不对路。 中国主要依赖自产的防疫产品取得战疫阶段性胜利,说明中国防疫物资质量整体上可靠的。不过这次“防疫产品风波”也提醒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防疫产品质量监督力度,企业也应高度重视与海外客户的沟通协调和标准对接。 根据中国官方的信息,在中国抗疫初期阶段,中国收到其他国家援助的物资中也有一些不合格产品,但中国更愿相信这是一种善意和无心之失,并给予了低调处理。此次中国产品质量风波,中国官方多次表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表明了产品不合格不包庇、产品操作有误会及时澄清的态度。 对中国防疫产品随意打差评、扣帽子,并非严谨的科学态度;跟着一些媒体起哄、被其带偏了节奏,更非理性客观之态。将心比心,就事论事,理性面对,妥善解决,才是上策。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31日)

文 |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现在除了联邦政府祭出的抗疫经费和补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以外,其他满天飞的数字已经完全没有意义。这对加拿大南面的邻居美国就更是如此。加拿大增加了监测力度,好几个省每天都在开足马力检测,才检测了22万多人,邻居老特说因为他检测了100多万,所以确诊人数才坐了火箭。现在他开始呼吁民众重视,并行动起来,“要不然就得有220万美国人丧命”,这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吓唬人。老特同时把美国放松警惕的时间定在了4月30号,欧洲人进入美国开放时间为4月13,加拿大人则为4月20号,前几天说的在美加边境陈兵的事儿,也因为加拿大的强烈反对而取消。由于加拿大和美国非常紧密的经济、人员、贸易往来,美国不好了,加拿大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飙升到32%,加拿大则是一下子收到130万份失业保险申请,政府申领失业金的网站几近瘫痪,政府把人员都撤退回家,还是线上办公。 由于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出口都是去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停滞,加拿大经济就得遭受重创。目前情况下美加两国人已经感到了往来不变的痛苦,地球村时代,真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所以我也不再看哪儿哪儿又确认了多少例,因为标准不一样,橘子和苹果没法比。 美国打算使用军舰建方舱医院,一艘已经开到纽约港的军舰据说可以容纳1000张病床,记得国内疫情胶着时也有人建议在长江的邮轮上隔离病人,建方舱医院。 魁北克卫生厅长说在过去的4周,魁省已经用完了一年的医疗防护物资储备,再过几天就没啥可用的了。省长说好在安大略省省长答应这就给魁省送一点儿来,坚持撑到小特给物资。 小特今天说联邦政府将拨款20亿加元用于支持PPE项目,政府锁定了几家魁省的生产商,赶制口罩、防护服、呼吸机、面罩等个人防护物资。两周前政府宣布增加国内生产和国际采购时,一下子收到3000多加拿大厂家、6000多供货商的申请,政府增加工作人员都处理不过来。 整体上说来,如果不是已经和联邦政府做过生意的大的进出口商,很难在这个混乱时期做成啥生意。据国内成产口罩的厂家说,他们一天可以接到好多华人的询价,这些都是毫无进出口经验的华人,除了造成价格混乱,还会对生产环节造成伤害,扰乱厂家的生产计划。再加上各国都减少甚至取消航班,运输成本大增,生意根本做不成。 好在加拿大国内已经开足马力生产,供应应该很快会充足起来。 昨天魁省的警察开出了两张各1000加元的罚单给两个青年人。一开始时是三个年轻人在街上闲逛,因为魁省规定超过两人一起聚就算违法,警察说了他们一下,三个人答应各自回家。随后警察在检查其他地方是否遵守规定时,又碰到了其中的两人,这就不能怪谁了,警察蜀黍只能递上罚单。 病毒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圈子里流传着感染的案例,一名感染了病毒的妈妈因为没有旅行史又相对较轻,不但不被计算在确诊患者之列,还要求回家隔离,家里有孩子也一同隔离。好在健康部门及时给送去药物,症状缓解。希望大家谨慎出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在带还是不戴口罩这个问题上公共卫生专家仍然在争论,加拿大的首席卫生官就坚持健康的人不应该戴,《科学》杂志追问了中国CDC的一把手高福(英文名 George Gao)西方能从中国抗疫中学到什么或者西方为啥没有控制住爆发曲线,高福强调区别就是“没戴口罩”。世卫组织(WHO)网站上还坚持说如果不是照顾感染病人,一个健康人就没必要戴。所以现在吃瓜群众真是莫衷一是,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好在华人几乎人人都有口罩,驻蒙特利尔总领馆也给领区内的留学生们发了健康包,里面就有口罩,同学们出门根据情况谨慎使用。 大家都很关心我的口罩的问题,那批从国内订购的口罩已经10几天了,至今还是没有着落。昨天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些,目前七天的记者们都有口罩用,感谢大家的挂念。同时也有很多朋友和读者留言让我们不要出门,我们会谨记朋友们的嘱咐,小心应对。  

中国通过抗疫援助施加影响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3月30日的记者会上就某国官员表示中国在利用抗疫援助对外施加影响力作出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 华春莹:我就很想问一问他,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他们是不是希望中国这个时候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呢?或者说他认为他们自己可以比中国做得更多、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非常欢迎国际社会一起来加强团结。多为一些在遭受疫情折磨或者深受这种灾难痛苦的其他国家的人民,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更多的、宝贵的、及时的帮助。其实大家已经看的非常清楚,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再次证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面对疫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了我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 我很想问问这些阴阳怪气说风凉话的人,他们到底为抗击疫情做了什么?难道他们真的希望中国此时无动于衷吗?见死不救吗?疫情发生之后,中方有关企业通过复工、复产、扩能、增产,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生产医疗防护物资,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当前中国国内防控形势趋好、趋稳的情况下,中国的有关的企业依然在加班加点,时不我待,夜以继日地持续的生产,为的就是能够向其他的国家去提供更多的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为其他国家的抗击疫情努力,能够尽一份力、出一份力。我想这正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展现的担当和中国人民的善良和无私的奉献。我想他们是值得尊敬而不是诋毁。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客观看待中方对于国际合作,对其他国家抗疫提供援助的事实。能够多说一些也多做一些有利于国际抗疫合作的事情。

回国后的华侨华人,依然活跃于全球抗疫“火线”

Une travailleuse de la santé discute avec une femme à la sortie de la clinique de dépistage.

七天传媒特约评论员 贾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升级,一些华侨华人、留学生出于种种原因返回中国,一些春节前夕回中国探亲的华侨华人也暂时留在了中国。网络上,一些人给他们贴上了逃避责任、养尊处优的标签,事实是否如此呢? 近期返回中国的华侨华人中,有商人、医生、媒体人、工程师、企业员工……他们遍布各大行业,分散在中国大小城市和乡村中。由于近期个别回国人员被曝在中国不配合防控政策,社会上出现了针对华侨华人的负面言辞,但其实这些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华侨华人群体;不少人返华后,也并非沉迷于个人的“小确幸”,而是依然活跃在全球抗疫的“火线”上。 在华侨华人心中,住在国和祖(籍)国手心手背都是肉,同样分量同样眷恋。太平时期,华侨华人是“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的纽带和桥梁;患难时刻,华侨华人是住在国和祖(籍)国的及时雨和疗伤药。无论是疫情蔓延全球之前回中国的,还是各国拉响疫情警报后回国的,都想方设法出自己一份力。当前,身在中国的华侨华人与留守“住在国”的华人群体一样,时刻惦念着“第二故乡”,并用各种方式参与住在国抗疫。 浙江青田是中国侨乡,农历新年也是华侨华人归国省亲的高峰期。中国疫情爆发后,他们积极与海外侨社、商会等沟通,为家乡及中国重灾区募捐防疫物资。当海外疫情蔓延时,他们又为住在国公共机构筹措防疫物资、向海外华侨华人分享防疫知识、协助中国医生为侨胞视频问诊……得益于这些行动,留守第二故乡的华侨华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防疫物资供应也相对充裕。更重要的是,包括意大利等国在内的民众,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种种善意,对华侨华人态度发生了转变,不少人摘下了歧视华人的有色眼镜,开始感激华人。 人们也不会忘记,在此前中国疫情告急的阶段,华侨华人不仅包机送口罩,还不顾危险积极出力。疫情在华爆发初期出现医护人员紧缺现象,一些有医护特长的华侨华人闻讯加入到医疗救护大军中。当看到社区防控人员不足后,一些在海外有志愿者经验的华侨华人踊跃报名补缺。 华侨华人既是中国这场战疫的见证者,也是住在国战疫的参与者。参与北京疫情防控的一位华侨表示,回住在国后将举办展览和报告会,让当地民众了解中国在战疫中所做的努力。这些宏大的国家叙事以及微观的个人叙事,都是加深各国相互了解的好素材。华侨华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在海内外之间的桥梁角色,让他们能将全球战疫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与祖(籍)国同气连枝,同住在国荣辱与共。正因他们对“两个故乡”爱得深沉,才会如此投入地为“两个故乡”源源输送暖心能量。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22-23日)

/var/folders/cp/sg6d90_s34s12p8t82bqqlp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9f640fbd-6c43-11ea-b33c-02fe89184577.jpg

独玉 过了个安安静静地周末,蒙特利尔两天的温度都不高,零下,不适合出门运动,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饭是中西合璧,饺子、热狗、萨拉、咸水鸭、鸭汤粉丝、羊肉炖萝卜、八宝粥、牛奶、麦片、香蕉草莓牛奶蜂蜜凉饮,反正没有社交生活,不用减肥,不怕长胖。 然而温哥华等地由于气温升高,艳阳高照,人们忍不住要出门,社交媒体图片一晒,激怒了市长、省长和总理,23号上午11点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小特鲁多总理严肃地说:够了!有评论说,这是小时候做错事时听到爸爸妈妈批评的那种语调,是最严厉的也是最后的警告,如果再不听话,政府就会祭出大招,那个时候,用法律牺牲个人的自由,你别抱怨!听从公共卫生专家意见是你的责任,待在家里就是在服务社会!每个人都要明白关键时刻个人必须服从政府号令,个人的自由不能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概莫能外。 紧急时刻,总理每天的新闻发布会都向全国直播,并且接受现场记者和远程记者的提问,表现了一个付责任政府的担当。22号晚上加拿大奥委会率先作出不参加东京夏季奥运会的决定,这在全世界是第一例(呵呵,“例”,现在作为量词很敏感),澳大利亚随后也表示不派运动员出征,国际奥委会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决定是否推迟本届东京奥运会。 入春以后,天气仿佛体会人们的心情,不太好,周一早上还下起了小雪。总理站在自家门口,穿着大衣、戴着围巾和手套,唯一不同的是周末新闻发布会不打领带,周一穿戴整齐。讲话的重点还是围绕经济、科研(主要是疫苗)等。总理宣布政府将拿出5亿农业援助资金,帮助粮食生产、食品行业,他说“我们(政府)要保证把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摆到各家的餐桌上,把钱装到你的口袋里”;同时他还宣布了1亿9千2百万加元的疫苗专项基金,帮助在温哥华、蒙特利尔的几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研发疫苗。他说疫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没有疫苗之前,大家杜绝感染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距离。Please! 4家航空公司还在满世界接人,主要是摩洛哥(再派两架飞机)、秘鲁、西班牙、厄瓜多尔、加勒比海区域。航空公司说完成接人任务,就裁员70%! 在美国南方的“雪鸟”一族,不需要政府接,自己回来,让后自我隔离14天! 蒙特利尔周一早上在市中心演艺区开设了户外不需要预约的免费检测中心,每天可以检测600-800人,政府说不会拒绝任何人,但提醒对大家不要坐公交去。开车去的人可以坐在车里排队。最糟糕的消息是魁北克24小时暴增409例,在加拿大勇夺第一,我估计省长一定要哭了!随着检测速度的加快,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案例浮出水面,那时医疗资源一定告急。所以请求大家不要添乱,保护好自己!省里已经实施了卫生紧急法案(暂时在4月13号),超过两人以上的聚会罚款1千元!请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关键时候这就是救命钱,不要送给警察! 上周联邦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政府采购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的计划,几天来政府收到了6000家供货商的申请,政府负责采购的人说,目前政府会优先已经跟政府做过生意的、有经验的、有货源的、价格低廉的、符合要求的企业。 周一上午全加拿大范围确诊案例已经超过了2000人,死亡21人,记者反复追问总理在全国实施紧急法案的问题,他说那样的话就是把各个市、各个省的权利收缴到联邦政府,各个省市目前做得都挺好的,23号晚上他还要和各个省的省长开电话会议,他不想让联邦政府的权利叠加在各个省市上。 我去了一趟银行,与往日不同的是,银行的门没有大开,而是只留了一道小门,门口的工作人员盘问每一个要进去办事的人:过去14天有没有旅行?是否有症状?回答没有后,就放进去。营业大厅里的人并不比往常少,我看到人们在提现金,在做某种准备。 路上的车流看起来并不比往日这个时段少,我一般都是在高峰过后,上午9点多才出门,建筑工地上依然在施工。路过一处政府救济站,门口有几个人在排队。 温哥华市长说那座城市里有1万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不知道蒙特利尔的具体数字,听起来挺吓人的。我总是想不明白,那些人身强力壮,为什么不去工作?听人说,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一般有精神疾病,他们已经放弃尊严,自暴自弃,心安理得地过着要饭的流浪生活,是一种自我放逐。 天气太冷了,记者们都戴着帽子,总理在室外讲话,每一句话都伴随着白色的气体呼出来,但他今天特意向全国的老人家问好,然后话锋一转,说今天是他岳父77岁生日,老人家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祝老人家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20-21日)

3月20日是加拿大春分过后的第二天。蒙特利尔最高温度达到了17度,天空碧蓝如洗,街上仍然有少量散步、遛狗、遛娃的人,也有一些跑步的人。一辆加拿大国家铁路CN公司的火车从老港的铁轨上驶过,正好有一个锻炼的人在铁轨旁边反方向跑过,给寂静的城市增添了一点儿鲜活感。我顺手拍了一段10几秒的视频,放到微信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留言要借走视频,估计大家也都闷得慌,需要一点儿鲜亮的东西提神。

 

傍晚时分,开中医诊所的老乡送来了几包她自己配置的解毒清肺颗粒冲剂,是她亲手用21种中药搭配而成的,在唐人街所有药铺都关门的情况下,不知道她从哪儿弄来的药材,很感动地收下。微信圈子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中药方子,但是已经无处可购买中药材。

 

忽然想起来朋友看了我前天的日记非要给我寄口罩被我劝阻的事儿,于是在微信上给她留言,请她给我寄点儿板蓝根和金银花。朋友反应迅速,不但买了我要的这两样,还加了重庆小面,哈哈,大约是我晒过多次在重庆吃小面的场景吧,这位在重庆的朋友前天非要给我寄口罩时说不定已经想好了同时寄小面,被我劝阻后,一定有一种失落感,正好我要中成药,于是赶紧在包裹里加上了小面。想想就是很温暖的画风。

 

踏踏实实带着这种暖意睡了8个小时。醒来时这幅画面却被泼了凉水:国内不准药物、保健品出国!板蓝根、金银花也在限制之列。嗯,国家捐赠可以,民间不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香港捐赠了5000盒石家庄以岭药业生产的莲花清瘟,给意大利捐赠了148万元的这种中成药。意大利是重灾区,已经死了4800多人了,国家出动军车运送尸体,形势非常严峻,支援他们是应该的。我们庆幸能够自保,留下更多的物资给需要的人。

 

21日是周六,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儿子要到沃尔玛去上班,要求开我的车,让他开走了。自从加拿大实行学校听课、民众宅家的国策后,上大学预科的儿子也放假在家,由于他上学时就在沃尔玛兼职工作,现在时间充裕,商场里要求大家更多的工作时间,我们同意了,因为这个时候更需要为民众提供基本服务的人。在各大公司都裁员的情况下,沃尔玛逆向运行,在全加拿大范围内又多招聘了1万名员工,提供更多的服务,这又是另外一种暖心的作风。当然了,我们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自从疫情爆发,平时乘坐地铁的儿子也改为开车上下班,但凡我待在家里,他就不想开他的车,大约是因为老妈的车更让人有一种安心、安全的感觉。

 

写这篇流水账的时候,加拿大在摩洛哥的滞留人员刚刚起飞,联邦政府动用了加航的飞机到卡萨布兰卡接人,预计几个小时后在蒙特利尔机场降落。虽然这不是撤侨飞机,是商业飞行,乘客要自费,但政府千方百计派出飞机接民众回家,总是让人感动,任何时候只要有政府在你身后,就有底气。

 

相比较于在非洲的那些加拿大人,800名滞留在秘鲁的加拿大人可能就不那么幸运。秘鲁政府3月16号关闭了所有机场,宣布不再对任何国家的撤侨也好,商业也罢的飞行提供便利。小土豆总理很着急地在和各航空公司协商。尽管宣布裁员5100人,加拿大航空还是在关键时刻听从政府安排,世界各地飞着接人,总理在每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不断喊话滞留在外的300万加拿大人:回家回家!

 

加勒比海区域是加拿大人最喜欢去的度假场所,那里被太阳亲吻的海滩太有诱惑了。3月份是加拿大学校的春假,所以大批民众选择前往加勒比海地区度假。太阳之翼(Sunwing)航空除了接回买自己公司套餐的人以外,也允许买其他公司服务的人上飞机,这个值得点赞。

 

七天记者拨打了魁省新冠肺炎热线电话,等待时间已降低到45分钟,政府新增了人手和线路,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测试,目前测试的重点是有旅行史的,已经有近1万人检测结果呈阴性,还有1500多个样品等结果。蒙特利尔目前是确诊人数最多的魁省城市,有41例确诊患者,市政府公布了其中两人的公交线路,希望身边的朋友无缘这两趟公交。

 

由于试剂盒有限,政府的测其主要针对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的人,而且需要听从安排到指定地点,其他人不要添乱,老实在家发呆。

 

魁省今天新增了4例死亡案例,都是和第一例死亡患者在同一家老人院的老人。新冠病毒在攻击人的肺部的同时,也破坏人体其他器官,目前意大利4825人的死亡案例中70%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虽然如此,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轻心,国家医疗资源有限,不要以身试医。

 

家长们都在焦急等待学校复课的通知,省长说疫情才刚刚爆发,乐观估计5月份。

 

那么不乐观的估计是这学期直接跨过去,等秋季学期了。

 

感谢那些困难时期还在为大家服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