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为加中科研合作设定“禁区”,11个领域85个机构被列入黑名单

七天记者 颜宏 1月16日,联邦创新、科学和工业部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卫生部部长Mark Holland和公共安全、民主机构和地方政府事务部部长Dominic LeBlanc联合发表声明,规定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研究的加拿大大学和研究人员若想获得联邦政府的资金,就不能与某些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机构合作,并公布了一份包括11个研究领域的敏感名单和含有103家被禁止合作机构的“黑名单”,包括85家中国机构、6家俄罗斯机构和12家伊朗机构。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联邦政府认为加拿大的科学研究一直走在许多科技新发现的前沿,能够帮助找到解决人类最紧迫挑战的方法。加拿大的科研工作强调其卓越性和协作性,并因为其开放性成为易受外国势力影响的目标,增加了研发工作被滥用的风险,并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新的政策将于2024年春季生效,适用于向四个科研拨款委员会提出的资金申请,即加拿大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Conseil de recherches en sciences humaines du Canada);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Conseil de recherches en sciences naturelles et en génie du Canada); 加拿大卫生研究院(Instituts de recherche en santé du Canada)以及加拿大创新基金会(Fondation canadienne pour l’innovation)。虽说这次宣布的新规定还没有正式生效,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日益接轨甚至超越,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也日益攀升,已经在其研究资金拨款的决策中考虑到了上述因素。 敏感领域 联邦政府为了帮助研究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这些新的规定是否适用于他们的研究范围和资金申请而发布的《敏感技术研究领域清单》,包括11个领域,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先进武器、量子科技、机器人和自主系统、航空航天和卫星技术、以及医疗和保健技术等。可以说这份清单是未来加拿大乃至全球科技竞争的主要赛道,也是未来科研发展的趋势,无论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还是年轻人的求职方向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被加拿大政府重点保护的研究领域 前沿数字基础设施技术,主要指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存储、传输和安全的设备、系统和技术。包括如下子领域: – 尖端通信技术:可实现快速、安全和可靠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在传统方法无效的偏远地区或频谱拥挤的地区实现通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连接需求以及数据和信息的加速处理和传输。如具有自适应和自我认知的智能无线电;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毫米波频谱、开放或虚拟化无线电接入网络;光学或光子通信以及宽带高频通信等。 – 高超计算技术:具有高超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或计算,如上下文感知计算、网络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和神经形态计算等。 – 密码学:实现数据格式转换、传输或存储等安全通信的方法和技术,如生物识别加密、基于 DNA 的加密、后量子加密、同态加密和隐形光学加密等。 – 网络安全技术:保护互联网连接系统(包括其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恶意活动的技术。 例如:网络防御工具、跨部门解决方案和移动目标防御技术等。 – 数据存储技术:以数字格式安全存储数据或信息的方法、工具、平台和基础设施,如五维 (5D) 光学存储、DNA … Read more

教师罢工结束 学生补课开始 政府为双方买单

Le ministre de l'Éducation du Québec, Bernard Drainville, en conférence de presse.

七天记者 颜宏 魁省教育厅长Bernard Drainville介绍补课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罢工,自去年11月21日开始短则9个上学日,多则24个上学日(涉及举行无限期罢工的独立教育联盟FAE的学校)没有去学校的魁省中小学生终于可以暂时回校了。尽管目前魁省政府与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工会达成的原则性集体协议还需要得到全体工会会员的投票批准,此次影响巨大的劳资纠纷并没有完全结束,但魁省教育厅长Bernard Drainville还是几乎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同时公布了一份罢工后补课计划,以尽可能减少罢工给魁省学生带来的教育损失。 3亿 在这场影响了全省近50万中小学生的劳资纠纷告一段落后,魁省政府决定不因为学生缺课而放弃原来制定的教学目标,为此计划投入3亿元,甚至更多的资金来给学生补课,也就是说在自愿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春假以及暑假,帮助受罢工影响的学生完成本学年的教学计划。这次的补课计划是在魁省教育厅与教育相关领域代表们开会商议之后的最终结果,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老师、家长、学校管理层、特殊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及教委负责人等,涵盖了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采纳了各方代表所提出的意见与要求。 由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缺了同样天数的课,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这次的补课计划不由魁省教育厅负责,而是各个教委、各个学校根据其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来“灵活决定”相应的补课计划,特别是为有学习障碍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辅导课,并为来自移民家庭的学生提供法语额外补习。 这笔资金将分配给全省的2700所学校,平均每个学校可分得11万元,其中的大部分资源将向曾举行无限期罢工的教师工会——独立教育联盟FAE(Fédération autonome de l’enseignement)有关的学校和学生倾斜。因为在这次罢工中,与其他工会相关的学生只在11月和12月缺了9个上学日,而与FAE有关的学校则从11月23日起关闭至12月28日,缺课日高达24天,受影响最大。除了教育系统内的补课计划,一些帮助做作业的相关组织,如Alloprof 、 Tel-jeunes 等也获得了4200万元的资金来提供额外的教育服务。 这次高达3亿元资金的补课计划将分几个阶段进行。从1月9日开始的未来两周内是补课计划的筹备阶段,包括确定需要补课的学生,愿意提供补课服务的教师,准备提供补课的场所,商讨最大公约数的补课时间等等;从1月22日开始的那一周将联系需要补课的学生家长,并征得家长的同意。最终补课将从从1月29日开始,适用于本学年剩下的所有时间,包括春假和暑假。补课时间可以是午餐时间、下课后或者春假期间。 除了大手笔的补课计划,今年的部级省考将推迟几天举行,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对于没有通过部级省考的学生,政府将提供免费的暑期补课。鉴于罢工带来的教育损失,魁省政府还决定调整部级省考在学生成绩上的权重,其中今年小学部级省考成绩在总成绩的权重从原来的占比20%降低到10%;而中学部级省考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将从原来的占比50%下调到20%。 自愿 魁省政府为弥补学生缺课9至24天而制定的计划看起来非常可靠,照顾了方方面面,包括必要的基础课辅导,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为新移民儿童提供的法语支持、为中学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暑期课程、为春假期间提供补习的学校和组织提供经济援助等等,但都建立在教师以及其他教育专家的善意之上,建立在一群至今并未完全摆脱与政府对峙情绪工作人员的自愿承诺之上。而政府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的原因一是认为魁省的老师都爱他们的学生,会为了学生的益处而愿意拿出自己的业余时间;二是经过这么长的罢工,特别是罢工期间没有任何收入的FAE工会成员来说,增加收入的诱惑可以大到足以让他们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来赚取额外的收入。其实,这种自愿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涉及到教师和家长两个不确定量。小学教师Catherine Baril就表示这个计划的初衷虽好,但必须要找到相应的补课人员,她很怀疑自己的许多同事是否愿意在课后继续工作,即使是在有加班费的情况下。蒙特利尔教师联盟主席Catherine Beauvais-St-Pierre 也表示,魁省教育系统本来就因为工作条件不具备吸引力而严重缺人,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已经很不容易,如何能找到那么多愿意提供补课服务的人。 不过多年来一直呼吁政府提供资源支持学生教育的家长和教师都非常支持这一举措,甚至希望这些措施能够长期化执行。多年来,公立学校学生的家长没有如私立学校学生家长般的经济能力来给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或补课,这一次则是魁省政府颁布法令,并为课外补习提供资金,相当于使用公共资金缓解被人诟病的教育公平问题。 其实不仅是魁省的公立学校存在教育公平的问题,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都相当于是一个分层机制,只对大众提供最基本、有限的公立教育,而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如上私立学校,买不起的就被自然而然淘汰。换种说法,公立学校的“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就需要更多的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这都需要金钱铺路,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这次魁省政府为学生的课外辅导提供费用当然受到家长的欢迎,尤其是Drainville厅长还承诺如果未来两周的评估发现需求高于预期,还会增加资金。 反应 总体而言,这次公布的补课计划在社会各界得到了普遍好评。在教育领域内部,魁北克学校服务中心联合会 (FCSSQ)、魁北克总学校理事会协会 (ADGSQ) 和蒙特利尔学校校长协会 (AMDES) 等都对这种通过补课而不降低成绩评估的措施持欢迎态度。在学生家长层面,魁北克省家长委员会联合会 (FCPQ)和魁北克省家长委员会重组组织 (RCPAQ) 也对政府肯放权,让各个学校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决定适合自己的补课计划而感到高兴。 工会方面虽然对政府措施的“预期结果保持谨慎和现实”态度,但还是对此表示欣慰。FAE主席Mélanie Hubert表示:“罢工花了大约 20 天的时间,终于落实了 20 年前就应该采取的措施。”魁省儿童教育和健康观察负责人Sylvana Côté也表示,科学研究表明,追赶学业的最佳策略是在正常时间表和学校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等到假期或学年结束后再补,她呼吁家长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帮助自己的孩子赶上学业。“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2024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2024年已经启动,挂带着过往时光的多重印痕,承载着人们的热切祈盼和真诚祝愿,开始在我们的身边运行。 过往时光多重印痕中,浓缩有我们大家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的一切。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加拿大《排华法》出台100周年之际,联邦各地的华人不约而同地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系列活动,为维护自身权益和促进加拿大多元社会建设大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意志;面对社会上不断炒作的明显带有反华、仇华和污华色彩的各类议题,在加华人群体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旗帜鲜明地彰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面对中加关系遭遇的波折和困境,许多华人朋友主动积极地展开工作,为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有着千年教派争斗和民族恩怨的伊朗和沙特两个地区大国,在东方文明伟力的牵引下终于获得了和解;在不断发生的地区武装冲突及个别国家的野蛮行径和有恃无恐的态度面前,追求和平与公正的全球正义力量没有退缩,没有沉默;为应对西方国家势力的欺凌和盘剥,“全球南方”、“金砖国家”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同频发声、同步行动而让国际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大会过程中展现的环保意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环保意志,让人感受到了希望与可能。 同样,也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不无遗憾和忧虑地经历和见证了:持续保持高位的银行利率,不断上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此起彼伏的罢工事件和群众抗议集会,北美大地上空肆虐的森林大火,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当然更有全球多处经历的战争和冲突。 202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的网站(法语),用“动荡不安”一词来概括2023年。法国权威财经类媒体《回声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世界动荡的风险日益增长》的年终专栏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兼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里安。文章指出: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在2023年经历了糟糕的一年。而首要原因是现有秩序内部的紧张导致全世界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产生了更多的怀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决定建立替代西方主导秩序的选项来保障自身利益,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碎片化的风险,美国的领导地位将被削弱,朝着失序发展的系统性转变正在加速进行。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人们普遍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一种疑虑和悲观氛围在全球四处弥漫。欧洲政府资助的精英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委托民调机构在全球21个国家(11个欧洲国家以及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印尼、沙特、南非等在内的10个非欧洲国家) 进行的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人对未来比印度人、印尼和中国人更为悲观”。 如何驱散弥漫全球的悲观氛围,怎样才能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获取稳定的力量,这是摆在2024年全球民众面前的大问题。而思考和争取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路径,就存在于过往时光的印痕之中,因为2023的“动荡不安”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过往一系列危机的叠加所造成的。 2023年的美国国家战略智囊圈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亊,它被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视为一件极具“时代意义”的事件。而西方主流学界和媒体,基于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和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想也不能对此进行大肆宣讲。这个事件就是所谓的“新旧华盛顿共识交替”,而在我们看来,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华盛顿共识内爆”,因为新旧共识的共同实质——巩固华盛顿及华尔街霸权的宗旨没有变。 所谓“华盛顿共识”,用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大市场、小政府为制度安排,以最大幅度地放宽政府管制、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为基本内涵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华盛顿共识”确立了华盛顿(美国政府)与华尔街(金融资本集团)之间的互为共生关系,其基本内涵是:华盛顿护卫却依靠华尔街,华尔街巩固并规范华盛顿。它让整个世界变成了美国资本,其中首先是自由金融资本超速增值的天堂,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全部资源和核心国有资产在失去政府保护之后成为美国资本的猎物。美国资本的强盛连带着美国霸权的强盛,南美和东欧几乎彻底被收割,“单极化世界格局”由此逐步形成。然而,自由资本的本质是无尽的贪婪和藐视一切的狂傲。由此造成的事实是:资本巨头的海量收益非但没有惠及美国社会和美国中下层人民,而且还造成了美国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快速空洞与衰落。 于是在2023年4月末的一天,人们看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有着美国“未来政治之星”名号的沙利文在美国顶端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一次题为《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演讲,提出了自己的所谓“新华盛顿共识”。演讲中,沙利文言辞激烈地抨击了美国过去40多年一直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彻底否定了市场可以自动有效配置资本和资源的论断,明确指出了金融资本过度发展打击了美国的工业和创新能力,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威胁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等事实。与此同时,沙利文还指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认为美国也要搞自己的产业政策,要筑建“小院高墙”以保护美国基础技术;要联合盟友来组建由美国主导的产业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要将技术优势武器化,以阻止中国的强大发展,进而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 刚刚过去的2023年清楚地告诉我们,华盛顿共识的内爆造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整体性动荡不安和深层次双重安全焦虑,即(1)西方国家内部的“民主危机”引起的“社会安全焦虑”,(2)全球格局中西方自身“霸权危机”引起的“国家安全焦虑”。这种动荡感和深层安全焦虑的影响波及全球,形成了全球弥漫的悲观氛围。这就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留给我们大家的主要印象,也是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基本现实。 不过,如果人们愿意定心旷怀,从另一个角度,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华盛顿共识内爆及其所产生的双重安全焦虑,实际上从反方向上证实了中国道路的正确及其所拥有的内在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中国道路潜含的全球共通性意义。所谓中国道路,概而言之就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推动“国有资本增效”、“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与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同步展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实践。而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要求和敦促中国加快民营化、私有化、自由化步伐,以求将金融资本在美国国内的巨大破坏性作用进一步外引,同时让美国资本有更多更大的机会收割中国利益、强大美国国力。如此毫不遮掩的企图表达,恰恰说明美国的双重安全焦虑的严重程度。极度焦虑的美国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这是值得我们在2024年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然而,不管怎样,2023年已经过去,华盛顿共识内爆的影响虽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华盛顿共识的权威性正在成为过去。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华盛顿共识变了,华盛顿变了,世界更变了。 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在新的一年里,新的生活现实,将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和作用下逐步展开;新的全球未来,将在现实展开的过程中日渐清晰地呈现。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这是我们的生活态度,亦是我们与世交往的方式。在2024年刚刚开始不久的今天,我们愿以此和七天的各位读者和朋友一道,合力迎接属于我们大家的新未来。2024-01-02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 — 2024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2024年已经启动,挂带着过往时光的多重印痕,承载着人们的热切祈盼和真诚祝愿,开始在我们的身边运行。 过往时光多重印痕中,浓缩有我们大家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的一切。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加拿大《排华法》出台100周年之际,联邦各地的华人不约而同地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系列活动,为维护自身权益和促进加拿大多元社会建设大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意志;面对社会上不断炒作的明显带有反华、仇华和污华色彩的各类议题,在加华人群体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旗帜鲜明地彰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面对中加关系遭遇的波折和困境,许多华人朋友主动积极地展开工作,为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有着千年教派争斗和民族恩怨的伊朗和沙特两个地区大国,在东方文明伟力的牵引下终于获得了和解;在不断发生的地区武装冲突及个别国家的野蛮行径和有恃无恐的态度面前,追求和平与公正的全球正义力量没有退缩,没有沉默;为应对西方国家势力的欺凌和盘剥,“全球南方”、“金砖国家”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同频发声、同步行动而让国际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大会过程中展现的环保意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环保意志,让人感受到了希望与可能。 同样,也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不无遗憾和忧虑地经历和见证了:持续保持高位的银行利率,不断上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此起彼伏的罢工事件和群众抗议集会,北美大地上空肆虐的森林大火,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当然更有全球多处经历的战争和冲突。 202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的网站(法语),用“动荡不安”一词来概括2023年。法国权威财经类媒体《回声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世界动荡的风险日益增长》的年终专栏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兼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里安。文章指出: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在2023年经历了糟糕的一年。而首要原因是现有秩序内部的紧张导致全世界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产生了更多的怀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决定建立替代西方主导秩序的选项来保障自身利益,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碎片化的风险,美国的领导地位将被削弱,朝着失序发展的系统性转变正在加速进行。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人们普遍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一种疑虑和悲观氛围在全球四处弥漫。欧洲政府资助的精英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委托民调机构在全球21个国家(11个欧洲国家以及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印尼、沙特、南非等在内的10个非欧洲国家) 进行的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人对未来比印度人、印尼和中国人更为悲观”。 如何驱散弥漫全球的悲观氛围,怎样才能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获取稳定的力量,这是摆在2024年全球民众面前的大问题。而思考和争取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路径,就存在于过往时光的印痕之中,因为2023的“动荡不安”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过往一系列危机的叠加所造成的。 2023年的美国国家战略智囊圈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亊,它被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视为一件极具“时代意义”的事件。而西方主流学界和媒体,基于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和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想也不能对此进行大肆宣讲。这个事件就是所谓的“新旧华盛顿共识交替”,而在我们看来,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华盛顿共识内爆”,因为新旧共识的共同实质——巩固华盛顿及华尔街霸权的宗旨没有变。 所谓“华盛顿共识”,用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大市场、小政府为制度安排,以最大幅度地放宽政府管制、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为基本内涵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华盛顿共识”确立了华盛顿(美国政府)与华尔街(金融资本集团)之间的互为共生关系,其基本内涵是:华盛顿护卫却依靠华尔街,华尔街巩固并规范华盛顿。它让整个世界变成了美国资本,其中首先是自由金融资本超速增值的天堂,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全部资源和核心国有资产在失去政府保护之后成为美国资本的猎物。美国资本的强盛连带着美国霸权的强盛,南美和东欧几乎彻底被收割,“单极化世界格局”由此逐步形成。然而,自由资本的本质是无尽的贪婪和藐视一切的狂傲。由此造成的事实是:资本巨头的海量收益非但没有惠及美国社会和美国中下层人民,而且还造成了美国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快速空洞与衰落。 于是在2023年4月末的一天,人们看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有着美国“未来政治之星”名号的沙利文在美国顶端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一次题为《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演讲,提出了自己的所谓“新华盛顿共识”。演讲中,沙利文言辞激烈地抨击了美国过去40多年一直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彻底否定了市场可以自动有效配置资本和资源的论断,明确指出了金融资本过度发展打击了美国的工业和创新能力,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威胁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等事实。与此同时,沙利文还指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认为美国也要搞自己的产业政策,要筑建“小院高墙”以保护美国基础技术;要联合盟友来组建由美国主导的产业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要将技术优势武器化,以阻止中国的强大发展,进而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 刚刚过去的2023年清楚地告诉我们,华盛顿共识的内爆造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整体性动荡不安和深层次双重安全焦虑,即(1)西方国家内部的“民主危机”引起的“社会安全焦虑”,(2)全球格局中西方自身“霸权危机”引起的“国家安全焦虑”。这种动荡感和深层安全焦虑的影响波及全球,形成了全球弥漫的悲观氛围。这就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留给我们大家的主要印象,也是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基本现实。 不过,如果人们愿意定心旷怀,从另一个角度,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华盛顿共识内爆及其所产生的双重安全焦虑,实际上从反方向上证实了中国道路的正确及其所拥有的内在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中国道路潜含的全球共通性意义。所谓中国道路,概而言之就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推动“国有资本增效”、“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与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同步展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实践。而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要求和敦促中国加快民营化、私有化、自由化步伐,以求将金融资本在美国国内的巨大破坏性作用进一步外引,同时让美国资本有更多更大的机会收割中国利益、强大美国国力。如此毫不遮掩的企图表达,恰恰说明美国的双重安全焦虑的严重程度。极度焦虑的美国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这是值得我们在2024年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然而,不管怎样,2023年已经过去,华盛顿共识内爆的影响虽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华盛顿共识的权威性正在成为过去。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华盛顿共识变了,华盛顿变了,世界更变了。 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在新的一年里,新的生活现实,将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和作用下逐步展开;新的全球未来,将在现实展开的过程中日渐清晰地呈现。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这是我们的生活态度,亦是我们与世交往的方式。在2024年刚刚开始不久的今天,我们愿以此和七天的各位读者和朋友一道,合力迎接属于我们大家的新未来。2024-01-02  

246倍!加拿大高管年薪创新高,新年第2天上班27分钟,挣完普通人一年的工资6万元,你相信这是通货膨胀惹的祸吗?

  据最新报告,加拿大最高薪酬的首席执行官的年薪是普通工人的246倍,报告作者说通货膨胀是工人和高管薪酬差距扩大的一个因素,你信吗? 根据加拿大政策选择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CCPA)的一份最新研究,对于加拿大最高薪酬的100名首席执行官来说,这又是一个创纪录的一年。 根据这份报告,在新的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确切地说,是27分钟内——加拿大最高薪酬的100名首席执行官已经赚取到普通工人的年薪。 根据这份报告,如果将周一算作带薪假日,这相当于在1月2日上午9:27之前,他们已经赚取了大约60,600加元。 总部位于渥太华的CCPA是一家专注于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智库,他们发现加拿大最高薪酬的100名首席执行官现在赚取的是典型工人收入的246倍。这个数字打破了去年创下的243倍的平均工人薪酬纪录。 CCPA的高级经济学家、该报告的作者大卫·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表示:“这100名首席执行官,绝大多数是男性,在2022年平均获得了1490万加元的薪酬。这一数额超过了他们在2021年创下的破纪录薪酬1430万加元,创下了我们数据系列的新纪录。” 这令人愤怒!有人说。 “这主要是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故事……首席执行官主要通过奖金支付,而这些奖金是基于诸如营收和利润等因素的。当由于通货膨胀而导致营收和利润飙升时,奖金也会激增。” 麦克唐纳表示,尽管如此,普通工人的工资通常跟不上通货膨胀。 “在2022年,加拿大的普通工人平均获得了1800加元或3%的平均工资涨幅。但2022年物价上涨了6.8%,这意味着与2021年相比,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了近4%。” 相比之下,根据该报告,前100名首席执行官在2022年平均获得了62.3万美元,涨幅为4.4%。 一位经济学家表示,CCPA提出的这类研究是“有缺陷的”。 “你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的方式是你正在将橙子与苹果进行比较,”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助理教授文森特·杰洛索(Vincent Geloso)说。 杰洛索表示,像这样的报告未能包括其他形式的员工补偿,比如福利。 “人们获得更多的辅助福利,比如保险、弹性工时等。雇主支付的这些费用并未被视为补偿。当你将它们纳入考虑,而不仅仅是工资,你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 在为加拿大私营部门解决方案促进的智库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itute)于2020年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杰洛索还提出,首席执行官是因为拥有日益受到需求的独特技能而获得薪酬。 “今天你会发现首席执行官拥有更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以及理工科学位。因此,就纯知识而言,他们在更难的科学和领域中更具技能。” CCPA的报告提出了减少薪酬差距的一些建议。比如引入更高的最高边际税收档次,取消超过100万加元薪酬的企业所得税可抵扣性,对富人征收财富税,并提高资本收益纳税率(让首席执行官在出售股票所得款项上支付更多税款)。 加拿大高管最高年薪  

正能量满满

张芷美 在细雨蒙蒙的初冬,《紫妹》在一家宽敞的café bistro 举办了签书会。我和鸿儿提前去布置会场,不料廉莉比我们还早到,她和先生已在那里拖地、擦桌、准备热饮料。和廉莉初次见面,犹如 déjà vu。 玉琴头天来探过路,今天也早早赶来帮忙。不久前她回台湾探亲,返程前,在《紫妹》还没有正式上架的情况下,她“走后门” 弄到了两本,回来后即刻交到我手中。今天我请她当收款人,她有备而来,带来个小本本,登记入账。 好友、家人、作协的文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陆陆续续入场。老作家古沙刚从古巴回来,不顾疲劳冒着小雨乘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车,从西岛赶过来,我感动不已。凤力送孩子上课不能久留,捧了把红玫瑰表表心意。事后我对她说:“你人不在,可花代表了你,出现在许多照片中。”七年前买了我房子的小孙也来了,当年我们一口价成交,通过买卖房子成了朋友。比我小一轮管我叫“伯母”的老周,多年不见,依旧谈笑风生。已故老同事的女儿晓冰带着成年的孩子过来,她说:“从襁褓到现在,我和张阿姨已经认识五十几年了。”生活中动人的插曲无需豪言壮语,朴实的人性交流最温馨。 我有幸请到郑南川作会议主持人,他的魅力活跃了会场,大家都非常放松,像是“到家“了。南川的发言充满活力和幽默,即兴自如。我请了两位好友,胡宪和冰蓝,作为来宾发言。胡宪是华人媒体第一位采访我的人,也是日后采访我最多的媒体人,有人曾私下说她是我的“小棉袄”;冰蓝是作协的“常驻”理事,多少年来,兢兢业业为作协做贡献,不图名不为利。冰蓝为《紫妹》留下一句名言:“她将年龄变成了年轮”。 他们的发言激发了听众的热情,许多人举手即兴发言,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大家对我的鼓励,令我心潮澎湃,更感动我的是听到比我年轻几十岁的人谈《紫妹》 对她们的启发,我的故事告诉她们任何事都可以从头来,不受年龄限制,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原以为同龄人会喜欢看我的书, 对隔代人或许距离远了些。可是不然,我发现自己和隔代人,甚至隔两代人的距离远比我想象的近。 云涛,这位读书人,在一旁不停地用铅笔在书中画线、在小本上做笔记,估计她在习惯性地做人物分析,或许会有些问题要问。 遗憾的是,好友陆蔚青出外旅行,不能来。会长董岩回国探亲也不能出席,委托副会长林怡君代读了祝词。《紫妹》很荣幸请到董岩为责任编辑,为本书润色不少。 封面设计人刘荣黔先生的出现使会场顿时升温,大家围着他问长问短,请他解释封面设计的意图,他风趣地说:“我的老师曾对我说,如果你的设计要自己来解释,那就不是个好设计。”一时引起哄堂大笑。 我对封面的理解是粗线条的:“既有东方色彩又结合了中西理念, 同时也艺术性地显示了紫妹的多彩人生。”而刘先生的解释是细线条的:“封面画龙点睛处应是,花在瓶子里而不是插在瓶子里,那香味由瓶中慢慢地散出,就像我们所说的内在美那是没有年龄段的,引发无限的想象空间 ……” 因为其他事情,尹灵与先生迟到片刻,一进屋就被一群好友围上, 她认识的,或者说认识她的,人太多了。南川即兴点尹灵发言,她也不推脱,上来就讲。多年来,我给《七天》报社投过不少稿件,曾经在该报上有过一个小专栏,《七天》 是接受我用母语写作的唯一报刊,给过我许多鼓励。会后尹灵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发了一个短视频,扑捉了签书会上许多精彩镜头。我转发到国内外的朋友群,包括我曾教过的学生,点赞源源不断。 会后,我收到不少反馈,点赞签书会的成功,其中最感动的一条是刘先生发来的:“昨天是我见过的最美好的新书发表会。参加的朋友都非常有气质,这也是我参加大陆同胞聚会中最有品味的。” 我想这次签书会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赞美之词,它是一次朴素的民间交流,一种“到家”的感觉。 大家不受套路约束,没有官样文章,不唱高调,随心所欲,体现了聚会应有的面貌。一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此相遇格外亲切;一些曾经有过误会或小摩擦的朋友在此化解了误会、恢复了旧情,到处洋溢着正能量,围绕着我们的是一股强大的气场。 我再次感谢作协对我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会长和各位理事们的付出。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的坚强后盾,无私的后勤补给。  

活动家、作家、艺术家、土著领导人……加拿大总督玛丽·西蒙(Mary Simon)办公室公布78位新晋加拿大勋章获得者

Image

  岁末年终,加拿大总督西蒙办公室宣布有78位杰出加拿大人获得加拿大勋章,其中包括三位勋章最高级别Companion获得者,15名Officer获得者,和59名普通获奖人。 今年有多名记者获奖,其中包括两位批评川普总统的记者。 Susanne Craig在卡尔加里先驱报(Calgary Herald)开始其职业生涯,后来在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工作, 因其调查记者身份而获奖。 Susanne Craig Craig、David Barstow和Russ Buettner于2019年因对川普财务状况的联合调查报告而共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Pulitzer Prize网站称,他们进行的为期18个月的调查揭穿了川普“自我创造财富”的谎言,揭露了一个充满逃税手段的商业帝国的发家史。 Crai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她接到总督办公室电话时,以为他们打错了人。她说:“我不住在加拿大,但我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加拿大人,当我接到电话时我哭了……我简直不敢相信。” Craig表示她希望这次获奖能引起大众对记者工作的关注,她将记者描述为全球“濒临灭绝”的行业。 她说:“我们的工作,尤其是在调查川普及其财务状况方面,表明一个记者或一个调查记者小组的确可以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她说:“当记者被解雇,或者不去揭露事实,真相就无人知晓。我们受益于一个健康的新闻界。” 驻在新不伦瑞克省蒙克顿的社论漫画家迈克尔·德·阿德(Michael de Adder)因多年来的“艺术贡献和尖锐评论”而获奖,他与Craig一同入选。 Michael de Adder 在分享一幅描绘美国总统川普在两名萨尔瓦多移民的尸体旁打高尔夫的漫画几天后,德·阿德与Brunswick News Inc.(BNI)的自由合同被终止。 虽然BNI没有发布这幅漫画,但它在网上迅速传播。虽然他与BNI的自由工作结束了,但德·阿德在两年后被华盛顿邮报雇佣,至今仍在该职位工作。 他对获奖感到非常高兴,他说:“我觉得这太棒了,我无法表达这让我多么高兴。你最初的感觉是觉得自己不配,但这的确很棒。” 德·阿德表示他不知道未来编辑漫画的前景,但加拿大勋章奖项可以引起人们对这一职业重要性的关注。 他说:“每次一位漫画家获得加拿大勋章时……都强调了编辑漫画对民主的重要性。” 威利·亚当斯(Willie Adams),89岁,是加拿大参议院中第一位因纹身而获奖的因纽特人,因其“长期支持土著利益以及推动土著在加拿大法律中的代表性而受到表彰。”亚当斯表示这个消息很“震惊”,因为他没有期望会得到如此“重要的奖项”。 迪安莎·瑞·埃德蒙兹(Deantha Rae Edmunds),加拿大的第一位因纽特歌剧演员,因她的原创作品和对年轻土著音乐家的指导而获奖。她表示,被认可对她来说意义重大,她对获奖感到难以置信。 Deantha Rae Edmund 理查德·韦恩·希尔(Richard Wayne Hill)是一位土著知识传承者,他因“努力恢复和保护哈德诺萨尼印第安部落的文物和生活方式”而获得荣誉Officer。希尔生于纽约布法罗,现居住在安大略省的Ohsweken。总督每年可以向五名非加拿大公民颁发荣誉奖。 另一位获奖者是蒙特利尔小说家金·吴伊(Kim Thúy),她是越南裔,10岁时与父母和两个兄弟逃离越南。先是被安置在马来西亚的联合国难民营,后被重新安置在魁北克省的Granby。她在学习语言学后成为翻译,随后获得法学学位。她于2009年出版的处女作《Ru》成为畅销书,获得了总督文学奖,并入围吉勒奖,此后被翻译成15种语言。她告诉记者,对于有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被认可,感到非常荣幸。 Kim Thúy 今年还表彰了退役将军雷蒙德·亨诺(Raymond Henault),前国防参谋长和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亨诺已经是加拿大军事优秀勋章的Officer,他告诉记者,获得加拿大勋章让他感到“受宠若惊和荣幸”,这一荣誉是对其工作的认可和赞赏。 Raymond Henault 此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主席弗拉维奥·沃尔佩(Flavio Volpe)也因其在“国家贸易和产业竞争中的领先政策专家”工作而获奖。他表示,希望至少普通、过着日常生活的加拿大人知道,国家关注努力、谦逊的劳动者,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 Flavio … Read more

回望2023——加拿大10大新闻

七天记者 颜宏 时光荏苒,2023年又要过去了。在今年年初的展望文章中,记者曾写道:已经来到的2023年或许还不如2022,包括新冠病毒疫情依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俄乌战争滑向人员伤亡更大、涉及地区更广的深渊,还可能引发更多地缘政治危机;近在咫尺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通胀虽会放缓,但还不足以让各国央行松口气,如何能够在不使经济崩溃的情况下抑制通胀将会一直困扰着各国央行的领导者;气候灾难频发,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如今岁尾年终时刻回头再看,居然发现大差不差。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整体上暗淡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剔除了那些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全球性大事件,只选取了加拿大本地以及和华裔社区关系较为密切的十大事件,算是七天编辑部评出的加拿大10大新闻吧。 反华小动作不断 华人社区受牵连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华裔是加拿大除英、法、德裔等白人以外最大的少数族裔,全国华裔人口近180多万,占加拿大总人口的4.7%。由于华裔移民重视教育,除了早期打工的移民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的移民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广泛分布在加拿大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职场、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美国出于打压中国崛起的目的而试图开展的新冷战铁幕徐徐拉开,本地的华人社区也陷入尴尬境地。 过去几年来,美国拉上盟友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围追堵截,批评抹黑,让华人社区在本地民众眼中的观感日趋下降,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仇恨事件层出不穷。而生怕被美国嫌弃没用的加拿大更是盟友中少数几个争当马前卒的角色之一,从新冠溯源、涉港、涉台、涉疆、涉藏到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中国在加拿大设立秘密“警务站”等等西方设置的反华议题上频频挑衅。 2023年一开年,保守党和媒体延续去年年底的议题,不断炒作外国,特别是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干涉加拿大大选。试图效仿澳大利亚设立外国代理人登记法的联邦政府在3月份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公共咨询活动。5月份公共咨询一结束后就宣布将着手设立外国代理人注册制,以帮助防止中国及其它国家干预加拿大事务。但由于这件事情引发的争论巨大,联邦政府至今还在思考中,没有提交相关的提案。 而从加中关系交恶以来,加拿大最大的日报、保守派大本营的英文报纸《环球邮报》(Global and Mail)及其旗下环球新闻(Global News)网就对中国充满敌意,报道的内容几乎全是负面的,更是从去年开始根据一些所谓的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CSIS)的秘密文件或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不断炒作中国干涉加拿大最近两次的大选,接连爆料指控华裔自由党议员董晗鹏(Han Dong)的当选与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有关。面对反对党日复一日的施压和媒体炒作激起的民愤,执政的自由党少数政府最终迫于压力,于5月8日宣布将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馆领事赵巍认定为“不受欢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限期离境。几个小时后,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宣布将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领事甄逸慧(Jennifer Lynn Lalonde)同样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限令她其离境。针对中国干涉加拿大大选的问题,特鲁多任命的特别报告员、前总督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也在5月份发布了他的第一阶段报告,因其报告结论不建议联邦政府对外国干预进行公开调查而被反对党严辞指责其立场有问题,后不得不辞职。其后的整个夏天,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一直在和反对党反复协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公共调查的框架和任务。最终在民调中连续几周都低于保守党的特鲁多政府妥协,同意对此展开公共调查,在9月初任命来自魁省的法官Marie-Josée Hogue主持这项公开调查。 除了在国内炒作国家安全、涉港、涉疆、间谍等等涉及中国的各种抹黑议题外,加拿大也没忘在中国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挑衅。多次派跨党派议员访问台湾,跟随美国派遣军机、军舰在中国南海、东海、台湾海峡等地搞演习,搞所谓的“自由航行”,甚至在时隔31年首次允许台湾当局在蒙特利尔设立所谓的“代表处”。而在菲律宾凭借美国的支持不断在南海挑起与中国的争端,其他国家尽量不趟浑水之时,加拿大却“大方”地向菲律宾提供了卫星探测系统,还参与了美国与菲律宾组织的联合军事演习。 纵观2023年,西方主要国家都在改善和中国关系,就连之前在反华上跳得最高的澳大利亚都转换态度,美国也派出一系列高官访问中国,包括让100岁高龄的基辛格生前最后一次访华,最终实现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的会晤,只有加拿大毫无动作,坚持充当“炮灰”。 蒙特利尔老港致命大火 今年3月16日深夜,位于蒙特利尔老港的一栋历史遗产型建筑发生大火,导致7人死亡,9人受伤的惨重后果。7名遇难者中除了76岁的退休摄影师Camille Maheux是常住居民外,其他6人都是来蒙特利尔开会或旅游的Airbnb租客,包括31岁前来蒙特利尔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吴岸(An WU),35岁也是来蒙特利尔参加一场国际会议的多伦多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Nathan Sears等精英人才,引发全球关注。这场蒙特利尔过去50年来最严重的火灾不仅启动验尸官调查和公共调查,还推动魁省出台并实施针对Airbnb的严格监管立法。其实这座起火建筑自2009年起就因为各种消防隐患而接到市政府的整改通知,隐患包括缺乏疏散路线标志、死胡同走廊、不符合建筑规范的火警系统、无功能的紧急楼梯等。但这栋建筑的业主、律师Émile Benamor不仅把责任全推到违规出租Airbnb的二房东Tariq Hassan身上,还起诉蒙特利尔市政府的消防安全规范不足才导致了这起致命火灾。负责调查的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在8月28日召开发布会指出这场火灾并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纵火,现场发现至少一处汽油的痕迹,这也解释了这场火灾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的原因。然而更令人震惊的反转还在后面,随后有本地媒体爆出,警方早就锁定了纵火嫌疑人,但由于自身工作上的失误,违反抓捕程序,导致无法起诉这名嫌疑人。不过SPVM局长Fady Dagher表示看到报道后,立刻进行了内部审查,否认在这场火灾调查过程存在任何不当行为,真不知道该相信谁,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名罪行累累、曾被列入魁省十大通缉犯之一的嫌疑人至今没有被指控任何与火灾相关的罪名,可怜那些无辜惨死在大火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也难怪受害人吴岸的父亲吴飞把蒙特利尔称为“悲痛与愤慨之地。” 火灾中的7名受害人 魁省与联邦移民数量之争 加拿大在疫情后经济重启时发现各个领域都缺人,最高时全国岗位空缺人数近百万,而未来10年全国还有约500万人退休。为了填补劳动力短缺和助推经济长久发展,联邦政府在疫情后张开手臂欢迎新移民,先后在2021年、2022年都创下1957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记录,使得加拿大人口在2023年6月超过4000万门槛。联邦政府雄心勃勃按照全国人口1.14%的比例接收移民的计划,让魁省陷入了尴尬境地。如果跟随联邦脚步的话,按照目前魁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算,魁省接收的新移民总数应该至少占到全国新移民人口的23%,即11.5万人左右,而不是现在的5万。不跟的话,魁省将因为人口太少而失去现有的地位,从现在的人口第二大省降到第五或第六的位置,人口的减少意味着魁北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多领域在联邦体系中分量的降低,给魁北克的未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尽管魁省省长、移民厅长一再站出来批评联邦的移民政策,斥责联邦政府的“世纪倡议”(Century Initiative,即到2100年让加拿大人口达到1亿人以增加加拿大的经济体量和在世界舞台上的重量)不考虑魁省的实际情况,非常不负责任,但面对加拿大人口快速增长的现实,魁省最终不得不妥协,表面上维持了每年5万人的天花板不变,却增加了6500名经验类PEQ移民,再加上其他突发情况的移民,明后两年魁省接收的移民数量在每年6万左右。另外,魁省也和加拿大其他地方一样,疫情后大幅增加了非永久居民的人数。不过,随着加拿大严重的住房危机日益发酵,联邦政府表示不排除对其雄心勃勃的移民目标进行调整,或许会让魁省缓口气。 史无前例的山火 由于加拿大地广人稀,大部分区域都被林木覆盖着,每年爆发个几场山火并不罕见,都会有个所谓的“山火季”,但进入2023年后,情况完全不同于往年,有关山火的新闻几乎没停过,“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等惊呼不断,而从5月份开始一直烧到秋天的野火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今年加拿大的山火从东烧到西、从南烧到北,全国13个省和地区无一幸免,甚至让位于北极圈附近的西北地区首府黄刀镇(Yellowknife)的两万多居民紧急撤离。多地因山火进入紧急状态,近2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是过去6年来因自然灾害疏散人数的总和,造成包括两名消防员在内的四人死亡;全国至今爆发6623起山火,18.4万平方公里林木被毁,是1995年创下山火纪录的两倍;持续燃烧的大火向大气中排放出2.9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总量的四分之一,还给美加多地多次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一度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除了山火外,今年加拿大还经历蒙特利尔自“1998年冰灾”以来最严重的冻雨,局部高温、多雨、飓风等极端天气的侵扰,给民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多伦多选出首位华裔女市长 6月26日晚上9点左右,多伦多市长补选落下帷幕。已故联邦新民主党党领杰克·林顿(Jack Layton)的遗孀、前国会议员邹至蕙(Olivia Chow)以261,550张选票、37.2%的得票率,击败其他101名竞争对手,成功当选新一任多伦多市长,这是多伦多建市189年来的首位有色人种市长,也是继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选出华裔市长沈观健(Ken Sim)之后的又一位重要城市华裔市长。 本来多伦多市长的任期是四年,可是邹至蕙只有三年半(被因丑闻辞职的前市长John Tory用掉半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邹至蕙面对的挑战却十分巨大,包括且不限于约10万亿元的财政预算缺口、严重的住房短缺和高房价、愈演愈烈的随机暴力犯罪、公交系统的老化和财政压力……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和她的政治理念格格不入的省长和几乎没有盟友的市议会。邹至蕙是左派的新民主党(NDP)背景,而安省政府是右派的保守党当政。在多伦多市政选举前,福特省长(Doug Ford)罕见地就市选表态,支持邹至蕙的对手,称如果选民投票给她,将是场“灾难”。多伦多市议员中只有6人支持邹至蕙,另有9人支持邹至蕙的主要对手,而邹至蕙若想让她的提案获得通过,至少需要26名市议员中的13人的支持。要处理这些棘手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着实考验邹至蕙的智慧。好在作为资深政客的她长袖善舞,上任不到半年以来就完成了不少事,包括争取到联邦政府提供9700万加元资金解决难民问题;成功通过提高房屋空置税议案,以阻止人们让房屋闲置;改善多伦多公交系统的安全问题;成功改善与福特省长的关系,两人不仅谈笑风生,还承诺共同为多伦多这座城市而努力工作。 赢得选举胜利的邹至蕙 特鲁多内阁大换血 今年7月,在特鲁多的少数政府执政期即将过半,民调支持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特鲁多决定重组内阁。原来的38名内阁部长,只有八人没有发生职位变动,“洗牌”力度巨大。这次重组依然设置了38个部长,和前几次组阁时一样,男女各占一半,这样加上特鲁多本人,这一届的内阁还是规模较大的39人,除了没有任何自由党议员当选的萨斯喀彻温省外,全国所有省份都有进入内阁的议员,其中7人为新面孔。这次重组没有发生职位变动的8人基本上是特鲁多的心腹和铁杆支持者,包括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外交部长乔美兰(Mélanie Joly );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Steven Guilbeault;创新、科学和工业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 Read more

两周艰苦谈判 COP28达成历史性协议

史上第一次COP28達協議推動化石燃料轉型|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七天记者 颜宏 最终协议落槌后大家起立鼓掌 12月13日凌晨,经过一整夜的激烈磋商,出席在阿联酋最大城市迪拜举行的COP28会议的194个缔约方最终达成历史性协议,同意开始减少全球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的使用,推动各国从化石燃料过渡到其他类型能源,以避免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冲击。这个协议被称为“阿联酋共识”,历史上首次包含了有关化石燃料的措辞,各缔约方同意采取行动,“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在关键十年加速行动,以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历史性协议 COP的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最高决策机构。该公约于1992年通过,是全球首个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框架。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被列为COP1,之后每年举办一次,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到今年已经举办了28届,所以被称为COP28。其中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的COP会议主要有: COP 3(1997年举办):这次大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京都议定书》,其中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COP13 (2007年举办):通过的《巴厘路线图》为引导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并为达成全球气候协议(最终成为巴黎协定)奠定基础。 COP 15(2009年举办):在《巴厘路线图》框架下发展出的《哥本哈根协议》强调了各国的自愿性行动和国际财政支持,突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承诺。 COP 21(2015年举办):通过《巴黎协定》,以取代《京都议定书》,要求缔约国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遏阻全球暖化失控趋势,目标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同时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COP27 (2022年举办):首次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风暴、洪水、干旱和野火而遭受“损失和损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赔付。 今年的COP28会议是迄今规模最大、盛况空前的一届气候大会,也被认为是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气候大会。这次大会是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签署8年后首次“盘点各国的气候目标进展”情况,各缔约方将基于全球盘点的成果探讨如何进一步落实全球温控目标,并通过盘点识别气候资金缺口,改变传统气候资金的定义,创新气候资金的来源。而始于2015年的《巴黎协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今年参会的缔约方达到198个,有140多位国家元首和高级政府官员出席,注册参会人数高达10万人,总参会人数高达近8万人,是去年COP27会议规模的两倍。与历届COP相比,都是规模最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代表团的加入,从中国中央政府到各个地方政府,再到各类企业,以及开设的“中国角”场馆,都使参展人数和活动数量创下纪录。 参会的部分国家领导人 本次大会的口号虽是“团结、行动、交付”,但各国谈判博弈的主要焦点集中于难以达成共识的能源转型和资金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从COP26一直吵到去年在埃及举行的COP27会议上都未能达成共识的化石能源逐步淘汰(phase out)还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的问题。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意味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逐渐放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确保全球能源使用100%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目前有一众海洋岛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支持这个方向。逐步减少指各国承诺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但并不完全结束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盟友则支持这一派的观点。 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谈判和激烈磋商,在临近闭幕前一天发布的、多次修改后的协议草案还是引发了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和一系列海洋岛国的反对,原因在于这份21页的协议草案并未直接使用“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表述。在延期磋商的过程中,各国代表团相互会面,并会见负责起草最终协议的东道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各方在午夜穿梭外交中表明诉求,一度让外界担心最终的协议可能无法达成。 好在在务实外交、灵活变通的思想指导下,最终的协议版本采用了折衷文字,避免使用引发产油国反对的“逐步淘汰”字眼;借鉴了太平洋岛国所提出的语言,即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同时又提出比初版文字更为明确的诉求,满足推行较为激进气候政策国家的诉求,包括要求各国有责任采取步骤,加速减少煤炭使用的努力,加快碳捕获和储存等技术的发展,清理难以脱碳的产业,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两倍等。 这一协定敲定后,包括欧洲国家、加拿大、丹麦等国的环境部长都认为是一项鼓舞人心的突破,首次明确了减少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方向。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本次会议上八位“超级谈判代表”(指会议主席的联合协调人)之一 Steven Guilbeault就认为或许这个最后文本不够野心勃勃,但至少是30多年来气候谈判中首次在国际协议中提及化石燃料。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也表达赞许称“这是多边主义真正团结的时刻,人们从个人利益出发,并试图定义共同利益。”由20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发言人Rachel Cleetus表示,这份文件“相当不错”,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持续施压的情况下。 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海洋岛国和部分环保人士则表示“文本存在一系列的漏洞”,主要指协议文本的措辞极其含糊,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只是“邀请”会员国从一系列措施中选择减排措施,缺乏整体连贯性。 成果不菲 不管大家对最终协议的看法如何出现分歧,这次大会还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COP28开幕第一天,大会就正式达成关于“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协议,让这项延宕已久的安排突然成为现实,令人惊喜。按照通过的决议,该基金将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先由世界银行托管4年,并要求各国自愿捐赠。东道主的阿联酋首先宣布提供1亿美元的资金,随后各国开始了现场认捐的环节,德国表示捐款1亿美元,后来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认捐2.45 亿元;英国表示至少5050万美元,后提高到7500万元;日本承诺捐款1000万美元;美国给出的数额为1700万美元,被一些国家认为这与美国的实力和责任不匹配,并且质疑交由世界银行托管是否能保证公平性;不敢僭越的加拿大紧随美国其后,承诺捐款1600万元,至今多国已承诺提供的资金合计超过7.2亿美元。 实际上,首日“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的达成,已经奠定了这次大会的基调,达成了多项资金安排。主办国阿联酋推出了气候投资工具Altérra,旨在到2030年筹集 2500亿美元来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的气候行动。作为先行者,阿联酋承诺提供 300 亿美元的催化资本,并为特别提款权释放2亿美元,其中的“Altérra Accélération”项目将筹集 250 亿美元,引导私人资本进行大规模气候投资,从而支持向净零排放经济的转型;“Altérra … Read more

魁省强行通过医疗改革法案

七天记者 颜宏 15号法案投票结果 在临近圣诞节休会的最后一分钟,魁省议会经过长达15个小时通宵达旦的辩论,并在“终止辩论(bâillon)”程序下于12月9日凌晨5点以75票赞成、27票反对、0票弃权强行通过了魁省卫生厅长Christian Dubé主导的医疗改革法案(第15号法案)。这也是自2018年CAQ政党执政以来,通过这一特殊程序(procédure d’exception)强行通过的第4个富有争议的法案。根据词典Petit Robert,Bâillon是指用来堵嘴以防止人说话或呼喊的东西,政治上则意味着剥夺言论自由。这是魁省国民议会的一项特殊程序,这个程序允许执政党政府通过限制辩论时间的方式来促成某项法案的通过,以避免无休无止的辩论。这个程序第一次运用是在1939年,在1985年到2015年,魁人党(Parti québécois)执政11年,共使用70次这个程序,最主要的使用者是Lucien Bouchard,在他执政的5年时间内,运用这个程序通过了53项法案;魁省自由党(Parti libéral du Québec)执政19年,使用了79次。值得一提的Christian Dubé的前任,也对魁省的医疗系统进行过重大改革的前自由党卫生厅长Philippe Couillard (2003年)和Gaétan Barrette(2015年)的改革方案最终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才得以通过的。但前两次的改革不仅没有更好地解决问题,还成功地让医疗系统更加失调,这次Christian Dubé的改革能否走出这个循环还是未知数。 迄今为止,CAQ政党并没有倚仗自己的绝对优势议会席位而滥用这个特殊程序,采用这种程序通过的法案全部是争议巨大的:拥护者拍手称快,反对者愤怒游行。最著名的包括2019年通过的移民法改革的第9号法案(详见本报第633期)和魁省世俗化的第21号法案(本报第640期详细报道过这个法案的来龙去脉),都曾引起了巨大和广泛的社会反响。而这次医疗改革法案是CAQ政党至今推出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改革法案,既是深受魁省医疗系统运行不畅之苦民众的众望所归,也可以说赌上了卫生厅长Christian Dubé的名声以及魁省CAQ政党的政治前途,最迟到2026年见不到效果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法承受之重。 Santé Québec 魁省政府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医疗健康方面的支出都是预算中的大头,且持续增长,但魁北克民众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却每况愈下,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的突然到来彻底扯下了魁省医疗系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民众真实地看到健康医疗服务网络的脆弱不堪和积弊重重:医疗系统臃肿笨拙,毫无效率;官僚作风严重,层级过多;人员严重不足的同时又人浮于事,人手分配严重不均;公立、私立医疗机构之间利益冲突,降低医疗效率;而各个医护机构、各个地区之间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无统一指令、无统一领导等弊端也妨碍了魁省政府的抗疫行动,使得魁省的疫情一直是全国最严重的地方。 其实不仅是这次疫情的冲击,魁省医疗系统的效率低、人手短缺、管理不善、设施老旧、官僚作风严重等问题给魁省民众带来的看病难、看病慢等问题早就引起了民众和政府的关注,几乎每一届政府的卫生厅长都在上任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对医疗进行改革,但却至今没有一人的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这次魁省政府推出的医疗改革计划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一方面经历新冠病毒疫情的危机,人人都认识到医疗系统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另一方面执政的CAQ政党在议会中拥有绝对多数席位,操刀的又是被称为“救火队长”的Christian Dubé。他是CAQ政党赢得第二个任期后唯一一个被省长肯定之前的工作并确认继续担任原职的人。他自CAQ党2018年上台以来曾担任国库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du trésor),与医疗卫生八杆子打不着,2020年6月22日接任因应对疫情漏洞百出而被调职的前卫生厅长Danielle McCann。他以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肯定和称赞,被认为是一个能够团结所有魁省医护领域各个机构的精英,以维护医疗系统正常运作的不二人选。 在Christian Dubé主导的改革派看来,新冠病毒疫情已经验证了魁省的卫生与社会服务部(MSSS)不应同时负责卫生与社会服务网络的规划管理和日常运营,不应该既担任裁判员又担任运动员的角色,结果是哪个都做不好,更严重的是出了问题没人评判,没人会受到惩罚,因此MSSS将专注于医疗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规划、指导、绩效考核和财政预算等宏观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网络内工作交给新创建的准政府机构Santé Québec,以保障医疗和社会服务网络的可预测性、可及性、高效率和持久性。Santé Québec虽然行使政府职能,却要像一个私营公司那般运行,以保障效率和追责,设有总裁、副总裁和董事会,受到“国有”企业管理相关法案的制约,并对魁北克国民议会负责。MSSS现有的1200名工作人员中,将有30%至40%需要转移到Santé Québec。 魁省目前30多个CISSS 和 CIUSSS名称将不复存在,代之以Santé Québec加地区名称。全省现有系统内的1600个机构(包括医院、医疗中心、CHSLD、 CLSC等)都将设立一个负责人,负责指挥和协调日常运作,对上对下负责,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可以方便地推脱责任。Santé Québec也将成为卫生和社会服务网络工作人员的唯一雇主,医护人员将能够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而不会失去他们的工作年限和相关福利,方便人员流动,简化人员招聘和工资支付,更方便医护人员集体合同的谈判。在目前的医疗系统中,魁省政府需要和136个不同的医疗行业工会进行谈判,而改革后的行业工会经过合并后将只剩下6个。 创建这一新机构的立法既然已经获得通过,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私营领域的“顶级人才”来领导这个新机构,这将是决定成败的重要一环。这个首席执行官将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担任,有权根据每个地区和机构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协调行动,不仅要贴近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具备灵活行和适应性,同时对合作伙伴和魁北克人负责。 Santé Québec还要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改善民众获取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便利性,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缩短手术、急诊或与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咨询的等待时间,更公平地分配临床和医疗资源,缩小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差距。比如迫使专科医生(Médecins spécialistes)做更多的事情,例如缩短等候名单、提供周末或晚上的工作时间、参与值班等。 这次的医疗改革除了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革外,还强调患者的满意度和意见应该是各级医疗机构决策的核心,因此设计了一系列反馈机制。最上面的全省范围内,将设立一个投诉专员及办公室,以便更好地收集民众意见,协调投诉流程。中间层面设立具有强烈地方代表性的机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可包括地方政府代表、社区代表等,向首席执行官和各个医疗机构负责人提出具有区域个性化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而在基层执行层面,每个服务设施都会设立负责人,保证其正常运行,而针对患者的每个决策都应该在最低的那一层做出,即由患者最近的工作人员或管理者决定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便切实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加速信息化转型 这次的改革还把医疗和社会服务系统的信息化转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必将极大改善民众的医疗体验。这次转型的内容包括: 电子病历。将传统的纸质病历转换为电子病历,使医疗专业人员能够更轻松地记录、共享和访问患者的医疗信息。 健康记录共享。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电子健康记录共享,提高卫生信息的流动性,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协调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电子处方。实施电子处方系统,允许医生通过电子方式开具处方,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预约和排队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医疗服务的预约和排队管理,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也让患者知道自己正处于整个等待名单上位置,更合理地安排时间。 远程医疗服务。利用远程技术,包括视频会议和远程监测,提供医疗服务,使患者能够远程咨询医生、接受远程监测或进行在线诊断。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将医疗设备连接到信息系统,实现对设备数据的实时监测、追踪和分析,提高医疗设备的效率和精确性。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医疗数据的潜在信息,支持医学决策、疾病预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患者门户和移动应用。提供患者门户和移动应用,使患者能够访问个人健康信息、预约、处方更新等服务,并更主动参与管理自己的健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