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艺术不遗余力 –访书画家颜小梅

七天记者 颜宏 2020年2月,就在持续至今的新冠病毒疫情还没肆虐全球时,互联网巨头谷歌宣布扩大在加拿大的业务,在安省的滑铁卢、多伦多和魁省的蒙特利尔增设三个办公室,把员工人数从当时的1500人增加到2022年的5000人。其中位于蒙特利尔的新办公室选址在市中心的唐人街旁边的Viger大街。谷歌不仅要重新装修,还雄心勃勃地表示在未来6、7年间把蒙特利尔的工作人员从200人扩张到1000人。虽然疫情封控一度拖延了谷歌公司的扩张计划,但新办公室还是按计划完成,为了凸显临近唐人街的文化特色,谷歌特意邀请了本地著名书画家颜小梅(Ngan Siu-Mui)为新办公室书写一副书法作品,让因疫情和年龄原因蛰伏许久的她再次引发华人社区的注意。 书画人生 颜小梅1947年出生在香港,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赵少昂、书法家梁子江以及茶道大师林易山,学习书法、绘画、篆刻等中国传统艺术。1981年,她在香港大会堂举行了首个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览,被香港艺术界评为“诗、书、画、印”四绝兼备。之后她多次应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及台湾、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多所大学及文化机构举办展览和讲座。而一次来到位于魁省Sherbrook市主教大学(Bishop’s University)——加拿大最古老的公立英语大学之一的展览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举办展览期间,颜小梅来到蒙特利尔游玩一周,立刻被这里浓郁的艺术氛围和独特的法裔文化所感染。多年后因家庭、孩子教育等因素考虑移民加拿大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蒙特利尔定居,而不是没有语言障碍的多伦多或温哥华等香港人喜欢的英语大城市。从1988年登陆蒙特利尔以来,尽管法语给颜小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不妨碍她通过创作、授课、讲座、举办各种活动来积极推广、扩大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本地社会的影响。 不管原来在香港有多大的名气,刚到蒙特利尔的颜小梅也和许多新移民一样面临层出不穷的各种融入问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了保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唯一可行的谋生方式似乎只剩下授课一条途径。好在多年来勤耕不缀的艺术创作以及到处举办展览、讲座积累的名气让她不愁招不到学生。早期她的学生中90%都是法裔,其他还有英裔、德裔、印度裔、日裔等,不过由于颜小梅的收费与本地艺术老师看齐,价格相对较高,让当时并不太富裕的华裔家庭难以承担,再加上移民过来的华裔家庭更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更快、更好地融入本地社会,一般会选择学习钢琴、芭蕾或西洋画,所以华裔学生并不多。而这些西人学生出于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喜爱,甚至崇拜,放弃自己舒适的母语法语,费力地用颜小梅式的港味英语沟通,既让颜小梅感动,更增加了她对自己艺术的信心。 移民蒙特利尔30多年来,颜小梅自己在艺术领域勤奋耕耘,在蒙特利尔的艺术之都中吸收创作灵感,再以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意境和风格,让很多完全不懂中华艺术的老外惊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艺术,颜小梅就越是惊叹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她骄傲地表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自身足够丰富,无论是从艺术内涵还是创作形式上都可以与西洋画并驾齐驱。比如说广泛认知的西洋画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似乎是国画比不上的,但实际上国画操作简单,仅靠一根毛笔就可以描绘出不同的色泽,展现简单的自然界色彩,更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主观色”,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灵性和动感。再比如简简单单的线条是中国书画的主要构成之一,但线条的曲直、粗细、刚柔、浓淡、缓急等变化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能描绘出物像的形状,还能表现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正是在中国书画巨大宝藏的荫庇之下,让颜小梅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 另辟蹊径 颜小梅在把自己快乐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的同时,也不忘把中国书画的美分享给她的学生。她教西人学生书法的时候既不教他们认识汉字,也不从起步的楷书教起,而是从篆书开始教起,之后才会过渡到隶书、行书、草书等。她甚至开始时不教学生中锋、侧锋什么的,而是让学生先感受字的动感,“你看这个字是不是像跳舞?”这是她经常向学生灌输的,并通过人们熟知的社交舞蹈让学生来了解书法运笔的原理,总结出身体主运、重心站稳、势位攫取、位置还原、去向认定、感应敏锐、节奏流动、留步驻留、直中见曲、身体柔顺等10大要诀,来讲解书画运笔的精妙。如要把体力恰到好处传送至笔锋来写遒劲有力的线条,执笔时不能太紧,太紧便不够灵活;也不能太松,太松则颤抖无力;控制水墨颜色下注的份量和在纸上融合的效果等,再辅以照着原作临写练习,就可以使对汉字毫无所知的西人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她的西人学生虽然大部分以习画为主,但颜小梅认为“书画同源”,学画前先学书法,再把书法运笔实施于画作上,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她的大部分学生都把书画当作业余爱好,但也有人借此成就职业,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再教给更多的人。比如Danièle Grenier在学成之后担任蒙特利尔市政府文化机构的国画教师,至今已有十多年,还时不时回炉找颜小梅提高技艺;再比如师从颜小梅十多年、热爱中华文化的法裔学生Nicole Chenut(中文名李雪娘)被誉为“满地可的米芾”,在2002年举办过个人书法展。 2018年,颜小梅携自己和13名弟子(6名华裔、7名西裔)的70多幅涵盖了绘画、书法和印章的作品回到自己的故乡——广东台山,在台山博物馆举办了“璇闺清才——颜小梅书画篆刻暨弟子作品展”,引发轰动。 弘扬文化 在创作、教书育人的同时,颜小梅也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在蒙特利尔刚刚站稳脚跟后,她就在西人学生的协助下于1991年创立了满地可中华文化促进会(SCCT),参加和主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包括不定期的书画展,直到2006年颜小梅为了有更多时间专注艺术创作才关闭。15年时间里,借助这个平台,颜小梅和她的学生们每年都参加政府主办的“魁北克文化日”活动,推出面向中外人士的中国文化活动,如书法班、国画班、茶道班和道家思想讲座等,因为大部分参加者是本地西人,活动基本以英语或法语进行。 满地可中华文化促进会还在1998年、2000年和2002年举办过三届“中国书法月”活动,得到了联邦、魁省以及蒙特利尔市三级政府的资助。在1998年的第一届“中国书法月”中展出了来自中国两岸三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书法家的三百五十幅作品,还有六十五位书法家飞抵蒙特利尔出席展览开幕式和文艺晚会,本地媒体广泛报道,大大推动了本地社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满地可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另一个贡献是争取到汉语文字拥有与法语同样的地位。根据魁省法语保护法律的规定,公共场所或商业构机的标志和告示必须要突出表现法语,颜小梅和她的学生们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宣传物料需要以中、英、法三语体现。为了凸显法语的地位,一般来说法文字体最大,其他语种文字则比较细小,由此导致中文文字太小难以看清的问题。于是颜小梅直接上书魁省文化部,陈述汉字和拼音文字不同,不只具有语言功能,更独具艺术性,汉字的象形、会意就是汉字的艺术特征,而书法则是汉字的艺术表达。最终政府官员被他说服,允许宣传物料上的中文文字可以大于法语文字。 除了向西人群体弘扬中华文化,颜小梅也为华人社区的二代、三代移民的文化素养每况愈下忧心忡忡。在各个场合呼吁不要放松孩子的中化文化教育,不能让5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在海外迷失。她强调作为家长要努力落实,协助下一辈学习中文的书写和辨认,至少要达到实用的水平。她还亲力亲为多次开办免费的国学班提高在蒙特利尔华裔的文化素养。刚开始,她自费在中文报纸上做广告招生时要求学生必须在40岁以下,结果报名者寥寥。百思不解的她来到报社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是移民二代,能流利地说广东话或者台山话的人本就不多,更不用说读和写了。于是颜小梅在广告中去掉年龄的限制,报名者纷至沓来,大部分是能够阅读中文的新移民或者第一代移民。 如今,颜小梅在社区里虽然不如以往那么活跃,但继续从事着创作、授课、利用各种场合弘扬中华文化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健康情况允许,就要一直发光发热。

南岸Longueuil鹿多成灾,政府射杀惹怒动保人士;中国撤销加拿大油菜籽禁令;防疫政策太“严”, 阿省省长辞职

中国撤销加拿大油菜籽禁令 被暂停进口3年多后,中国取消了对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canola)的限制。联邦国际贸易部长伍凤仪(Mary Ng)和农业部长 Marie-Claude Bibeau 联合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已通知加拿大限制措施结束。2019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因为在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中发现害虫,暂停了总部位于温尼伯(Winnipeg)的Richardson International Ltd.公司和总部位于里贾纳(Regina)的Viterra Inc.公司的进口许可证。因为这一决定是在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后发生的,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采取的报复行动。在中国与加拿大关系遇冷之前,中国市场占加拿大油菜籽出口的 40%,这一禁令给该行业带来巨大损失。加拿大油菜籽委员会估计,仅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限制措施就使该行业损失了 15.4 亿元至 23.5 亿元。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全国有 43,000 名农民每年生产约 2000 万吨油菜籽。今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农作物欠收、新冠病毒大流行引起的供应链问题以及俄乌军事冲突等等因素不仅造成全球粮食生产短缺,食用油短缺也开始出现,加拿大的油菜籽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价格一再创新高。 新冠未了 “天花亲戚”猴痘又来了 继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后,魁省也开始调查17例疑似的猴痘病例,其中15例都在蒙特利尔岛上,1例在南岸,1例在北岸。魁省卫生部门是被美国机构告知一名猴痘确诊感染者4月底曾到魁省旅行才开始进行调查的,联邦公共卫生部门表示正密切关注魁省的情况。蒙特利尔公共卫生负责人Mylène Drouin在5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情况,指出疑似病例都是年龄在 30 至 55 岁之间的男性,主要症状有生殖器和口腔溃疡、皮疹、淋巴肿大、发烧、发冷、头痛、肌痛、肌肉疼痛等,但都不算严重。目前看感染者主要发生在性伙伴之间,普通人不需要担心。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虽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疾病。英国卫生部门曾在5月16日确认在5月6日至15日,英国已确诊7例猴痘病例,或已形成社区传播。西班牙和葡萄牙则通报了40多起猴痘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多数为自称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 土耳其拦下芬兰、瑞典加入北约投票 5月18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仪式上,芬兰和瑞典驻北约大使向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递交了两国加入北约的申请。斯托尔滕贝格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请求表示欢迎,并称赞这是“历史性的一步”。根据原定计划,申请信递交之后北约将召开北约成员国会议以决定是否启动关于两国的入会程序。如果顺利,瑞典和芬兰的申请协议大约可以在两周内签署,之后两国将获得没有投票权的“被邀请国”身份,可以参加所有北约会议。但土耳其阻止了各国驻北约大使对立即开始谈判的投票,这意味着这两国加入北约进程的第一阶段可能需要比原计划的两周要更长的时间。土耳其指责瑞典和芬兰窝藏它认为是恐怖组织的库尔德武装组织成员,并反对这两个国家2019年因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而禁止向土耳其出口武器的决定。对于土耳其的强烈反应,北约持乐观态度。有分析人士认为,明年将面临选举的埃尔多安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求两国让步以在国内政治上加分,最终不太可能否决瑞典和芬兰的加入申请。 积分捐赠航班,乌克兰人还得等 今年4月,联邦政府连同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美国慈善机构Miles4Migrants和非盈利组织 Shapiro Foundation共同推出由民众捐出Aeroplan飞行积分以协助1万名乌克兰难民来加拿大的计划,原来说最早的免费航班会在5月份执飞,现在这一计划要推迟到至少6月份中旬。Miles4Migrants将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协助乌克兰人利用善款或Aeroplan飞行积分预订航班。尽管筹集到的资金已足以支持客机飞行,但Miles4Migrants跟合作伙伴就整个过程的细节尚待敲定,这意味着不同组织以及联邦政府之间需要持续协调,以确保登上航班的人符合资格,万一航班被取消,他们将有地方安置,并在入境后获得足够支援。 魁省拨款7700万元帮助租客 与去年扭扭捏捏不愿意承认魁省存在严重的住房危机不同,今年魁省政府不仅明确表示住房危机确实存在,特别是14个房屋空置率低于1%的城市情况更严重,还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就宣布了应对措施。市政事务以及住房厅长Andrée Laforest在5月19日宣布政府将拨7700万元帮助民众找到住房。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紧急住房项目,设立找房服务热线等。魁省住房局(Société d’habitation du Québec)会延长服务时间直到7月1日,工作人员也必须一周7天的接电话。去年的租房服务热线到7月4日就截止了,今年也延长到7月18日。 因防疫过严 阿省省长辞职 曾担任哈珀(Stephen Harper)政府时期移民部长的保守党大佬的阿尔伯塔省省长杰森·肯尼(Jason Kenney)在刚刚结束的信任投票中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支持率51.4%,刚刚超过半数)后,突然宣布这个支持率不足以支持自己继续担任阿省联合保守党领导人,因此决定辞职。卸任党领,也意味着肯尼将不再担任阿省的省长。康尼的新闻发言人Justin Brattinga后来补充说在选出临时党领前,康尼继续担任党领和省长,他还会保留省议员的席位。过去一年多来,因为肯尼推出的各种防疫政策而引发无数的批评。阿省联合保守党和核心小组成员觉得他出台的防疫政策过于严格,其实相对于魁省,阿省在防疫方面要宽松得多,比如阿省早在3月2日就取消了聚会、戴口罩等几乎所有的防疫措施,但对保守派大本营的阿省民众来说还是对这些限制措施赶到愤怒,并把这种怒火发到肯尼的个人身上,公开批评他的领导能力,并最终导致了信任投票。 Longueuil的鹿再起波澜 因为要射杀一部分数量过剩的白尾鹿(cerfs … Read more

高通胀下如何省钱?

七天记者 梓丰 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飞涨让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账单的变化,而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数据,也再一次证实了这一点,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再创新高,达到6.8%,比3月份刚刚创造的高点6.7%还高。加拿大的CPI指数在去年11月同比上涨4.72%,是1991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当时的通货膨胀率为6.9%),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随后愈发不可收拾,今年1月份达到5.1%,2月份再创新高达到5.7%,然后3、4月份就迈入了6的门槛。除了高得让人肉疼的油价外,相比一年前,加拿大人4月份在商店购买食品的费用增加了9.7%,这是自1981年9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新鲜水果的成本上升了10%,新鲜蔬菜上升了8.2%,肉类上升了10.1%,面包的成本上升了12.2%,面条等面粉类食物上升了19.6%,大米增加了7.4%。 最近32年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 尽管加拿大央行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已经开启了加息程序,但效果微乎其微,因为这不仅是加拿大独有的问题,而是有着全球性的大趋势。正如大多数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全球各地的民众正处于一场通货膨胀的“完美风暴”中:以俄乌军事冲突为代表的地缘冲突、原材料价格猛涨、能源价格高企、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和运输困境、工人薪酬加速上涨和招工缺口难以填补等多重因素叠加,不管各国政府做出何种努力,都不可能短期内改变通货膨胀高昂的现状。在物价高涨的同时,民众的薪资却无法跟上通货膨胀指数,即使各行业都存在人手短缺的问题,但加拿大的工资涨幅在未来一年预计只有3%左右,民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出各种办法省钱,抵消高物价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生活质量,等待物价回落的那一天。为此不少经济学家给出不少日常生活省钱妙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食物上节省 不要浪费:加拿大人的食物浪费惊人,差不多要扔掉25%购买的食物。根据2020年的数据,每个家庭丢弃的食材,有高达63%是可以食用的,平均每年浪费1100元。被浪费的食品主要是觉得食材不再新鲜;过了“最佳食用期”(Best Before)或每餐剩余的剩饭菜。因此专家建议省钱的第一步就是制定完整的膳食计划,再根据需要购买食物,不要一次买得太多。食物买回来后,要经常整理冰箱,不要遗忘购买的食物。吃的时候也要先吃保质期短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后吃保质期长的食物,比如耐储存的胡萝卜、土豆等。 去低价超市:无论商品价格如何涨,总存在一些低价超市。这些超市大部分的商品要么是食品生产商在每批次产品中的备份产品,要么是距离保质期较近的食品,所以价格比较低廉,比如675克一袋的面包在一般的超市需要4、5元,而在这些超市的价格只有2元一袋,甚至5元三袋;再比如苹果、葡萄、梨等水果常年价格在每磅9毛9或者1.49元之间,对于家有几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可节省不少钱。为了帮助民众找到附近的廉价超市,本地媒体特意为此制作了一份互动地图(网址: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XGpl8Pe_E3wNFgW9JiqAyG6gm4wlwd0C&ll=46.90510683179415%2C-73.95677499999998&z=7),由消费者提交知道的廉价超市信息。点击地图上的图标,可显示这些超市的名称、地址、以及谷歌评价,有的还可以直接链接到超市的官网。根据这份地图,蒙特利尔岛上的廉价超市中,口碑最好的是中部的Épicerie solidaire、Distribution Alimentaire Aubut以及东部的Marché Bonanza Lalumière,其次是多家Sami fruits店。 自己种菜:蒙特利尔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和种菜,属于气候比较温和的5区,一年可以种三季蔬菜,春秋种耐寒的绿叶菜、白菜、萝卜等,夏天种生长期较长的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如果家里有后院,可以选一块一天之中有阳光照射至少4-6个小时的地方,挖掉草坪建一块菜地,也可以自制或购买简易菜床;如果没有后院,也可以使用容器在向阳的阳台或露台上种菜,容器可到一元店购买2加仑以上的花盆或者用过的大可乐瓶、空油桶之类的塑料容器。还可以去申请住所附近的社区菜园,不过由于供不应求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有的社区甚至需要几年才能排到。总之自己种菜成本不高就可以吃到有机蔬菜,既省钱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日常用品上节省 在日常用品上省钱的最佳方法是根据各个商场的打折信息购买物品,不要怕麻烦。还可以去Costco购物,这个以会员会费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仓储式大卖场货品齐全,虽然选择不多,但从汽油到生活用品到食品应有尽有,更主要的是该公司一以贯之的低价政策,任何商品定价后的毛利润率最高不得超过14%,毛利超过14%需要董事长签字,这个毛利率扣除各种费用,人员工资,交完税款等之后纯利润几乎为零了。因此同样的物品在Costco的价格比其他商店都低,这导致Costco会员的粘性非常高,会员续费率在美加达到了91%,全球也有87%。Costco最值得购买的物品包括婴儿奶粉、纸尿裤、化妆品、卫生清洁用品、书籍、玩具、服装鞋袜等。 除了购买打折物品外,还可以购买一些大型商家的自有品牌产品,同样的产品比品牌产品的价格要低得多。比如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产品;沃尔玛的自有品牌Grate Value、George、Equate等;Provigo超市的服装品牌Joe Fresh等。 在购买新产品的同时,还可以经常逛逛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如Facebook的Marketplace、Kijiji、Craigslist等,除了可以淘到一些较新用品外,还可以把家里不再需要使用的东西转卖,增加一点收入。 另外还要尽量减少能源方面的消耗,比如减少出行,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冬天时暖气开得不要太热,夏天时空调开得不要太低;减少前后院的灯光景观;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等。 住房上节省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加拿大,推高通胀上升的最大因素是食品、汽油和住房成本的大幅上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住房。其实不管是在食品上还是在日常用品上的节省都是小钱,真正的巨额花费主要围绕在住房方面,无论是买房支付按揭贷款还是租房支付的每月房租都是民众支出的大头,因此需要对住房方面的支出做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省钱计划,想尽办法让自己少付些利息,特别是在今年还会有至少几次加息的大背景下。 对于已经购买住房的人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厌恶者,那就不妨把浮动利率改为固定利率,在市场波动下保持内心的安静;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偏好者,那就以不变应万变,想着加息来就来吧,或许这是投资的好机会呢。但要注意无论何种情况都要找到办法减少利息的支付,比如:增加付款频率,把月付变为双周付、每周付;增加贷款月供;利用贷款银行每年可提前还款额多偿还部分本金等。 对于正在办理贷款、renew贷款或准备买房的人来说,就要和各个大银行联系,做足功课找到利率最低、换银行成本最低的贷款方,而一旦找到就要先锁定利率,大多数银行都有提前120天的锁定优惠。 如果在银行里面有房屋净值信贷HELOC(Home equity line of c credit),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还上或者把它变成贷款,因为HELOC的利率不仅高,也会随着基础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及时还掉可节省利息的支付。 对于需要租房的人来说,首先要找性价比较高的社区。避开房租较高的区,如Centre-Ville/Île-des-Soeurs,Plateau Mont-Royal,Côte-des-Neiges/Notre-Dame-de-Grâce/Outremont,Verdun等区。通常来说距离市中心越近,房租价格就越高,可适当考虑较远的社区,只要靠近地铁、公交线路,生活一样方便。蒙特利尔房价比较低且以移民较多的社区主要有Montréal-Nord,但这个区黑人较多,治安也不好,虽然租金全市最低,但不建议华裔去住;其他还有东部的Pointe-aux-Trembles/Rivière-des-Prairies/Montréal-Est,Mercier/Hochelaga-Maisonneuve,Anjou;中部的Villeray–Saint-Michel–Parc-Extension;西部的Pierrefonds-Roxboro/Dollard-des-Ormeaux区等。 其次是适当降低舒适要求标准,比如租住较小的房屋,能住4个半就不住5个半,能住一个半就不住三个半;有可能的话与家人同住或者找室友分担房租以及水电网的费用等等。 除了按揭贷款和房租,另一个与住房有关的较大支出是住房维修、改建、庭院美化等工程,在目前各种建筑材料不仅价格高还经常缺货的情况下尤其要精打细算,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工程可适当推后;如果确实需要开工,也要先找好装修师傅,约定好时间,并在开工前把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宁可多买的材料用不完后去退掉,也不要因为材料不足而撂下半路工程。目前魁省的建筑、装修人工急缺,错过档期很难再约或者需要高价预定。如果是些小的维修项目或者庭院美化,完全可以自己学着动手,网上有各种各样教授工具使用、DIY物件甚至装修项目的教学视频,可跟着视频边学边做,即省钱又能获得成就感。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美国68岁华裔老人为何变身冷血杀手?

20220516l0w3l

七天记者 颜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橙县(Orange County)北临洛杉矶,西濒太平洋,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区域内许多小城市为新兴规划之市郊型住宅区,特别是著名建筑师William Pereira规划设计的尔湾(Irvine)区被誉为是“世界宜居城市之王”“旅游度假天堂”,吸引了不少中上阶层家庭定居于此,比较富裕的亚裔家庭占总人口的4成。在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橙县是加州人口第三多的县,也是全美人口第六多的县。尔湾区的拉古纳伍兹(Laguna Woods)小镇是个新兴的退休村或老人中心,超过80%的居民年龄在65岁及以上。市镇规划中80%是住宅区、20%是商业区,周边还设有购物中心、大型综合医院以及林立的各种小诊所。镇政府提供给55岁及以上年纪者的住房有80多种不同房型可供选择,购房者可根据各自需要选择舒适的住房。室外四季如春,植被丰富,街道整洁干净,社区内还组建有合唱团、舞蹈队、台球、网球等两百多种小型俱乐部、同乡会,让各种兴趣爱好或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可以找到同伴,吸引了越来越多退休老人来这里生活。这个退休镇最初为犹太人规划建设,所以当地的犹太人住户最多,但人口构成越来越多元,比较富裕的亚裔已经占了这个人口不到2万人的“退休者天堂”中的30%,其中以韩裔、日裔以及来自台湾的华裔为最多。但这宁静、美好的生活在5月15日被一阵枪声打破。 案发 在拉古纳伍兹镇有一处名叫日内瓦长老会的教堂(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由尔湾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Irvine Taiwanese Presbyterian Church)与其他教会使用。台湾教会一般在上午的10点开始礼拜聚会,但5月15日这天,为了欢迎回到台湾服务两年归来的张姓牧师,有40多人在礼拜后留下来共进午餐,大部分是7、8、90岁的老人,这也是该教会的教友在今年疫情后的首次聚会。68岁的拉斯维加斯居民周文伟(David Wenwei Chou)一早就抵达教堂,说自己以前来做过礼拜,尽管现场所有的人都想不起来曾见过他,但还是允许他跟着教友们一起活动,礼拜后他留下来参加聚会,也看不出什么异常。但在聚餐快结束的时候,周文伟开始用铁链锁住房间的每一个出口,锁不了的就把强力胶灌入锁孔,期间还推走一位询问的教友、并训斥道“不关你的事”,随后他拿出两把小型手枪对着在场的人无差别开枪,多人应声倒下。枪声响起之后,陪着母亲前来的53岁医生郑达志(John Cheng)迅速行动,从背后扑向周文伟,试图阻止他继续开抢并抢夺手枪,可惜被凶嫌抢先转身,对他连开数枪,郑医生身中数弹倒在地上,当场身亡。但他的勇敢行为为教会里的其他人争取了时间,周文伟射光了所有子弹后换弹匣时,教会的张宣信牧师(Billy Chang)果断抄起一把椅子砸向他,周围的另外三名教友则一拥而上,合力将他制服,并用电线将他绑住直到警察赶到现场。受伤的5人中有4名男性和1名女性,年龄分别为92岁、82岁、75岁、66岁和86岁。其中4人伤势严重,1人伤势较轻。 警方后来在房间内还找到3个袋子,里面装着额外的弹药和四只自制燃烧瓶(Molotov)。显然周文伟是精心策划并实施了这场令人震惊的针对同胞的屠杀。 周文伟被制服的瞬间 英雄 这场有预谋的屠杀因为郑医生的见义勇为和其他教友的正确处置而避免了更大的伤亡。橙县副警长杰夫‧哈洛克(Jeff Hallock)给予了高度赞赏,他指出教堂里面虽然都是老人,但是他们却为了避免更大的流血,表现出“特殊的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如果不是他们迅速、得当的行动,可能会有更多伤亡。 被称为“英雄”的郑医生出生在台湾,1岁时随父母前往美国,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在德州行医多年。郑医生在德州长大,大学进入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习,并最终在橙县执业。他在Aliso Viejo开了一家运动医学诊所,是南加医疗集团(South Coast Medical Group)的联合创始人。他还是一名武术教练,多次教大家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郑医生的家人表示郑先生的父亲一个月前刚刚去世,这是在父亲去世后,他第一次带母亲去教堂和熟人见面,他也是在场所有人中年纪最轻的。于是他勇敢地冲了出去,以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其他在场的人。郑医生身后留下年迈丧偶的母亲、妻子和一儿一女。儿子18岁,今年刚考上医学预科,女儿仍在读高中。 见义勇为、付出生命的医生郑达志 凶手 关于凶嫌周文伟的身份,橙县警方刚开始介绍说他是美国公民,出生在大陆。但驻洛杉矶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指出,周文伟并非出生在大陆,而是于1953年在台湾出生。被美国警察误认为出生于中国大陆,是因为大约50年前,台湾民众护照上的出生地,英文为“Repubilc of China”(即中华民国)。当时申请到美国的台湾移民,官方文件的出生地也多写“中国”(China)。周文伟在申请美国证件时大概率也是这么写的,故让美方有此认定。橙县地方检察官斯皮策(Todd Spitzer)说,周文伟的家族是在1948年之后从中国大陆迁往台湾的,而台湾媒体则把周文伟称为“外省第二代”。“外省人”指的是1949年随国民党迁往台湾的120万军民,约占当时台湾人口的13%,他们的孩子被称为“外省第二代”。 由于早期的对日抗战经验,还有国共内战中所遗留下来的记忆,许多第一代的“外省人”对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存有高度的认同,并且对日本与中国大陆采取敌视甚至是仇恨的立场,反对台独以及捍卫“中华民国”是他们所坚持的最大共识,“外省”人也普遍被台湾本地人排挤、孤立甚至仇视。 周文伟毕业于市立台中第一高级中等学校,是该校在美国内华达州的联络人,目前美国台中一中校友会官网已将他的个人信息移除。他以硕士毕业的学历在中华科技大学观光系、辅仁大学生活应用科学系,屏东技术学院生活应用科学系等多所大学执教18年之久,还出版了数本书籍,包括《国际调酒学》(1985年)《买家的隐形密探》(1986年)《空姐导游托福美语听力必胜秘诀》(1993年)《调酒师的圣经》(1994年)《心灵调酒学》(2001年)等。不过据说他在任教期间,因观念不同、性格执拗等原因与同事相处不佳,还经常请假缺课。在中华科大的前身中华技术学校任教时曾因缺勤遭解聘,但他不服,扬言要背着十字架到总统府、教育部、立法院门前去示威抗议。为了安抚他,时任校长、董事长允许他不用上课,薪水照领,并派人多次与其在美国的妹妹联系,用时半年多并给他增发一年工资才让此事告一段落。 周文伟移民到美国后,除了在多家公司担任保安外,还从事调酒师、外卖员等多份工作。2009年在拉斯维加斯购买了多间联排公寓房出租。他的出租公寓在Cambridge街,位于会展中心后方,可以眺望永利度假中心(Wynn Las Vegas)。他为这八套三卧室的联栋公寓取名叫“良心客栈”,除了长租外,还有来参加会展的中国租客短期租住。为了争取更多一间房出租来供念牙医系的儿子完成学业,周文伟从三卧公寓里搬出来住进原来存放杂物的贮藏室,但却给他带来安全隐患。2012年4月3日,一对西班牙男女房客假装要他晚上去取房租,却在他抵达时对他发动袭击,他遭到铁器打击头部,剪刀刺伤身体,最后醒来时已躺在医院缝了好几针,左手肘被打断、打了8根钢钉,右耳失去听力,贮藏室包里装着的6000多元刚收上来的房租也不翼而飞。 周文伟出事后,在佛罗里达的妻子李女士赶来照顾,并把他从出事前居住的贮藏室内搬回公寓里面。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很心疼周文伟为了让家人无后顾之忧努力争取增加收入的机会。这次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周文伟后面的生活,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不仅生活自理上遇到困难,情绪也变得不稳定,更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周文伟在台湾的老邻居回忆说,因为他们一家是“外省人”,而且学历都比较高,所以没人和他们合得来。周文伟的朋友听他诉说过在台湾成长时期经常受台湾本地人欺负:被本地同学群殴,被骂“中国猪”。还有人在网上爆料说周文伟原名叫“周胜扁”,但在上个世纪8、90年代陈水扁崛起年代因“名字犯忌”而遭受欺凌,不得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 2018年3月,周文伟返台时曾因举止古怪受到邻居侧目,当时他在家门口贴出标语,其中一部分写的是“周文伟流浪美国做牛做马做奴隶,十分凄惨以致一时无法回乡整理老父老母遗物,请宽谅美国卑微奴隶的无能为力”。并署名“周文伟 湘军难民 台湾长大的第一代台湾人。” 据周文伟原来的房客Balmore Orellana说,周文伟是个好房东,但和妻子感情不好,两人经常大声吵架。这名房客表示周文伟5年来从未涨过租金,还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询问房客是否需要减房租,但去年12月以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妻子被发现患了肺癌晚期后,两人最终决定把所有投资房卖掉,他的妻子回台湾治病(有报道称他妻子已经去世),周文伟则继续租住在原来的公寓内,但新房主把租金一下子提高到每月1400元,周文伟曾跟他抱怨付不起这么高的房租,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又有残疾,找不到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而向政府申请补贴又遭到拒绝,让他更是愤怒,心智似乎也在衰退。 周文伟拥有合法的保安执照,可合法拥有枪支,他行凶时用的两把9厘米手枪就是他在2015年和2017年合法购买的,他在退休后还为了生计在当地的金沙(Sands)和威尼斯人(Venetian)赌场里任临时保安。今年2月的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在所住公寓内开抢,虽然没有伤到人,但最终被驱逐出住房。他的邻居表示周文伟曾在拉斯维加斯询问多间教会是否能收留他住宿,但都被拒绝,推测他最近两个月来都是住在自己的车里。而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些同乡聚会的场合里,周文伟表现得对人友善,并没有什么不良恶习。还有认识他的人说他平时为人谦和有礼,说话轻声细语,但是有严重的抑郁症和幻想症,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容不下他。他还说过要消灭台独,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 家国 除了“外省人”身份外,周文伟另一个被广泛报道的身份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促统会)2019年4月份拉斯维加斯分会成立时的理事。他在成立大会时的照片显示他正拿着麦克风念出支持韩国瑜的标语,横幅上写道:“顺势速追击,迅猛灭独妖!佑侬韩国瑜,飙选定夺标!”彼时以“庶民”自居,辅以民粹的政治语言的韩国瑜正掀起一股“韩流”,让国民党回光返照了一把。但促统会拉斯维加斯分会的创会会长顾雅文表示,周文伟是在促统会成立时不请自到的,因为周文伟以前是多所大学的教授,还是《调酒师的圣经》一书的作者,而促统会欢迎任何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的人,因此就给了他发言的机会。后来和周文伟谈了2次话,觉得他思想太偏激,就开始同他保持距离。到2019年下半年后,周文伟再没有参加促统会的任何活动,包括促统会建的微信群,从来也没有邀请过他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周文伟挑选的枪击地点是台湾基督教长老会,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865年英国长老教会牧师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在台湾南部及1872年加拿大长老教会牧师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在台湾北部开展的宣教工作。但由于东西文化的冲突,宣教工作没有太大进展。1951年3月,在台当局的支持下,南北两个不同源的长老教会合并成立“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其规模迅速扩张,组织也愈加完善,至今在岛上已经有20万教众。 长老会平时传道时也注重兴办学校、医院等慈善事业,再加上具有国际背景,无论在政坛还是民间都有相当的影响力。长老会教义里强调“钉根本土,认同所有住民”,加上平时采用闽南语宣教,有着深厚的本土色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长老教会的民主、自决运动很自然与具有相似诉求的党外运动结合在一起。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大佬如尤清、张俊雄、黄天福、翁金珠、张俊宏、洪奇昌等在1970年代初皆是长老教会的教友。长老教会还在1977年发表震撼性的《人权宣言》,明确要求政府“使台湾成为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或许正是“外省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面对国民党的烂泥扶不上墙,民进党的台独势力却如日中天而产生的失落和怨恨,再加上个人的不幸遭遇最终造就了这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剧。 … Read more

疫情放缓 旅游重启 办护照却难了

七天记者 梓丰 疫情爆发三个年头了,随着民众对隔离、封闭抗疫的厌倦,再加上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毒性的逐渐减弱,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了“躺平”,要像过去一样没有限制地生活,外出旅游成为刚需,开始报复性地增长。但经历近两年的宅家后,很多人突然发现好久没用的护照要过期或已经过期了,于是蜂拥前往Service Canada办理新的护照或更新护照。 突然增加的巨大需求让护照办理部门措手不及。从今年2月份开始,就有人开始抱怨,在Service Canada办理或更新护照需要排队很久,拿到护照也需要更多时间。特别是对已经购买了出行机票的人来说,更新护照所需要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往的认知。以往如果亲自前往办理,一般只需要5天;如果是通过邮寄文件来申请,则需要17天,现在则要等待几周甚至两个月以上,影响了很多人的出行。一些担心来不及的加拿大人不得不从凌晨就开始排队等候预约,甚至有人以每小时50元的价格替人排队。与此同时,办理护照的热线电话也出现拥堵,经常占线,即使打进去了,也需要等上几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才能与工作人员说上话。 需求暴增 在疫情前的2019年,Service Canada共办理和更新了230万本护照,相当于一个月要办理19万本。但2020年因疫情的影响,全年只办理了36万本;2021年的情况稍好一点,全年办理了127万多本,但也只是平常年份的一半左右。因为工作量不足,一些Service Canada的工作人员没有满负荷工作,甚至有人转去做其他工作。但到了今年情况大变,办理护照的人突然大增,3、4两个月份的申请人数就达到了50万,让仓促应对的Service Canada来不及反应,只能拖延。不仅全国各地的处理护照申领网点人满为患,队伍长得让人怀疑人生。因为Service Canada除了办理护照外,还办理社会保险号码(SIN)、失业金领取等业务,更是让每个办公室都拥挤不堪。 除了线下办理,护照热线电话的拨打次数也大幅增加,从疫情前的每天5000个左右,跃升到20万,是以往的40倍,工作人员不堪负重。 简化程序 面对汹涌而至的申请,联邦政府除了表示将增雇500名工作人员外,还简化了护照申领程序,取消了需要担保人和提供身份证明原始文件的要求,使护照更新更加容易。新规定指出从2022年3月31日起,只要持有的加拿大护照是在过去15年签发的,都可以使用新的简化流程来更新护照,护照丢失、被盗或损坏的情况也可以使用简化流程。通过简化流程,申请人无需提供本人或推荐人的原始文件,例如公民身份证明或带照片的身份证明。只需要提交2张照片、2个认识2年以上的推荐人信息、填写完整的表格和相关费用即可。申请表要求提供诸如原有的护照号码、签发日期和过期日期等信息。申请费用从儿童护照的57元到10年期成人护照的160元不等,加急的话会有其他费用。 政府还为持有48小时内机票的人士提供了现场办理的加急服务。不过有民众表示在蒙特利尔市中心的Guy-Favreau大楼网点办理护照时,保安只允许持24小时内机票的人入场,超过24小时被要求第二天再来,看来也不是每个网点都采取相同的政策。 怎么申请 面对民众的抱怨,联邦政府护照更新指导网页提醒申请人说如果在未来两周内没有旅行计划,可耐心等等再来办理。还要求护照申请人首先填写一个问卷,其中重要一条是申请人选择希望拿到护照的3个时间段:2个、3到25个和26个以上工作日。如果申请人选择26个工作日以上,可以选择邮寄或到指定的Service Canada网点办理。办理的方式有2种:一是通过邮寄,并给出了邮寄地址;二是网上预约后再前往网点办理。 如果申请人选择3到25个工作日,页面会指示点击预约链接,进入后选择服务语言、姓名、电话、居住省份以及预约类型等内容,最后给提供一个距离最近的Service Canada网点地址和办理日期。 如果申请人选择2个工作日内拿到护照,系统会指示前往一个特别的护照办公室(Passport Office)办理,无需预约,但必须携带需要紧急办理理由的证明。 另外,申请人输入居住地邮政编码,系统会罗列出距离较近的拥有护照办公室的Service Canada网点。 指导网页还显示,无论选择哪一个拿到护照的时间段,都需要下载并填写完成申请表格、准备好所有被要求的文件、以及完成付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支持网上付款,申请人可选择赴现场付款或者邮寄支票方式。 政府护照申请网站还显示,16岁以下人士需要申请新的儿童版护照,不能更新护照。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否有资格更新护照,网站内有一个小测验“谁能更新”(Renew your passport: Who can renew),填写后会给出答案。 特别提醒,如果原有护照被偷、丢失或已过期15年,需要申请护照更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需要申请新护照。 早做准备 尽管政府提出将通过增加人手、延长Service Canada接待顾客的上班时间、甚至星期六加班等方式来减缓办理护照的拥堵,但要看到成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年有出行计划的民众,应提前查看自己护照的到期情况。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国家要求护照至少有6个月的有效期;部分航空公司根据目的地国家的相关规定,会拒绝护照有效期少于6个月的乘客登机。因此如果有出行计划,就要在护照到期日之前的至少6个月考虑更新护照,给申请时间打出至少2、3个月提前量。 除了护照,还要注意持有疫苗接种证明才能搭乘飞机。根据联邦政府的规定,所有年满12岁4个月的旅行者必须完全接种新冠疫苗,并且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才能以联邦政府所监管的方式出行,包括从加拿大的任何机场出发、乘坐VIA Rail和Rocky Mountaineer的火车进行旅行、乘坐非必要客船超过24小时(如游轮等)。而且护照和接种证明上的姓名必须一致。如果护照上的姓名,与疫苗接种证明上的姓名不符,也需要更新护照。  

疫情后的大蒙特利尔:充满活力 潜力无穷

七天记者 颜宏 蒙特利尔都会区(Communauté métropolitaine de Montréal,简称CMM)创立于2001年,是一个负责大蒙特利尔地区的土地规划、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的规划、咨询、协调和融资的机构。而大蒙特利尔地区则由北岸、南岸、Longueuil、蒙特利尔岛等82个市镇组成,面积4360平方公里,人口在2021年达到410万,占了全省人口的47.3%,也就是差不多每两个魁北克人中就有一个住在这一地区。现在这个魁省经济和发展的引擎正在从疫情的打击中恢复,被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 du Canada)评为2022年全国经济恢复最好、北美地区第二的地区。 CMM地域 低失业率高薪资 受疫情边境关闭以及旅行受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蒙特利尔地区的人口增长在2020年、2021年有所降低,但从2022年开始随着大量被延误的国际移民以及留学生的抵达,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追回疫情前的水平。根据魁省统计局(Institut de la statistique du Québec (ISQ)的人口统计长期趋势来看,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将在未来20年里超过其他地区,达到460万人。1961年,CMM地区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2.6%,到2021年增加到47.3%,到2041年将占到48.7%。 人口增长的同时,大蒙特利尔地区的就业情况持续向好。即使是在几波疫情爆发期间,CMM地区的就业也非常强劲,整体失业率只有4.8%,是该数据自纪录开始以来最低的,而没有受到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就业主要来自可远程工作的数字经济领域。 调研机构Tortoise Intelligence去年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研究排名中,把加拿大排在美国、中国和英国之后,位列第四名,而加拿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滑铁卢、蒙特利尔、埃德蒙顿三大区域。其中蒙特利尔不仅被誉为“人工智能的世界之都”,拥有“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Yoshua Bengio这样的大神,还始终坚守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为蒙特利尔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以蒙特利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为基础的魁省人工智能研究机构MILA(Montre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lgorithms)目前汇集了87名资深教授,是2019年的两倍多,还拥有800多名研究人员和学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深度学习学术社区,类似IBM的合作机构从42家增加84家,其中46家是新兴技术公司。除了魁省本地的机构,看中蒙特利尔人工智能研究的资源储备,Facebook、谷歌、爱立信、微软、三星等约30家科技巨头也在蒙特利尔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仅在2020年,魁省的人工智能领域就创造了3500个新增职位,同比增加22%,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岗位高达2万个以上,在魁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2018年到2020年,魁省的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了17亿元的风险投资,给研究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以保证其研究自由。 除了发展潜力无限的人工智能外,成熟且发展迅速的游戏产业更创造了大量的高薪职位。根据2019年的数据,魁省5人以下的游戏公司有119家,5人到99人的游戏公司有82家,超过100人的游戏公司有17家,大部分在蒙特利尔,包括世界闻名的美国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育碧软件公司(Ubisoft)、华纳兄弟(Warner Bros Games)、Google Stadia、Behaviour、Gameloft、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等大型公司。而在2021年,魁省的游戏公司数量已经增长到298家,与2019年相比增幅高达33%,包括中国的网易、腾讯等游戏大厂也相继来到蒙特利尔设立工作室,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人财富矿。 目前魁省的游戏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8000人,占加拿大全国游戏从业人员的53%,最近15年来每年新职位数量增长幅度为16%,从业人员平均年薪6.4万余元,比全省平均工资多出2万多元。而从去年年底至今,230个游戏工作室中还有2000个高级职位等待填充,这些空缺职位的平均年薪高达7.59万元。蒙特利尔的游戏产业及周边生态链已经成为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和电影特效、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经济一道正在改变着蒙特利尔经济生态的版图。 除了新型数字经济领域,蒙特利尔传统的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也在持续发力。相继出售了大飞机、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庞巴迪瘦身成功,专注于制造私人商务飞机,并在疫情中商业航班受限后受到追捧,订单不断增加,股价也在2021年一年内增长了4倍。而大蒙特利尔地区的生物、健康领域更是因疫情获得了来自联邦、省市三级政府以及私人企业的巨量投资,从最开始的研发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的试剂和手段、寻找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办法、到寻找治疗COVID-19的药物和方法等等不一而足,比如2020年8月31日,联邦政府宣布投资1.26亿元为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相当于加拿大的中科院)扩建蒙特利尔Royalmount的生物制造设施;再比如今年4月29日,联邦总理特鲁多、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以及多名部长、厅长喜气洋洋地宣布莫德纳公司的首家海外疫苗工厂落户蒙特利尔,配套这家疫苗工厂的还有一个研发中心,总投资将达到1.8亿元,由魁省、联邦政府和莫德纳公司共同分担,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年产量将达到1亿剂疫苗。初期可创造200-300个职位。 这些欣欣向荣的经济领域不仅创造出大量的职位,而且都是高薪职位。而高收入带来的财富和高消费在帮助城市GDP增长的同时,也使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更具活力。加拿大会议委员会预计蒙特利尔的GDP增长在2022年会达到3%,而在2023年则为2.7%,相比其他地区徘徊在1-2%的经济增长率无疑非常亮眼。 外国投资持续增加 蒙特利尔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虽然在疫情爆发之初受到一点影响,但很快恢复,并且已经超出了疫情前的水平。负责招商引资的蒙特利尔投资局(Montréal International)副总裁Christian Bernard表示,得益于蒙特利尔健全的公共财政,稳定且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以及省市两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选择落户蒙特利尔。 最近4年直接投资蒙特利尔的外国资金 在2021年,仅在蒙特利尔投资局帮助下的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在蒙特利尔投资的项目就有100个,总投资金额高达3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69%,也远远超出了疫情前的水平,创造了11550个新职位。而新投资的领域恰恰是行情看好的数字信息、生命科学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其中软件行业占18%,游戏行业占17%,交通物流占14%,航空航天、金融以及数据中心各占8%,医疗科技占6%。 除了新型行业,传统企业也在争相布局蒙特利尔。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Inc.)早在2018年就与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aisse de dépô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的子公司Ivanhoé Cambridge … Read more

美国围绕妇女堕胎权再起争执 新一轮政治和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七天记者 颜宏 5月3日,美国知名政治媒体——政治新闻网(Politico)刊发的一篇文章声称,根据一份泄露的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书草稿,最高法院将彻底推翻1973年的“罗伊案”(Roe v. Wade),全面否认美国宪法保护妇女的堕胎权。这意味着经过多代女性的抗争、已经被承认49年之久的女性合法堕胎权正面临被取缔的危险,美国女性人权或将倒退回一个世纪之前。这份最高法“多数派意见初稿”的披露立刻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成千上万的人当天就来到最高法大楼、得克萨斯州议会大厦等具有标志性的机构门前抗议示威,整整持续了一天,全国各地更是涌现出各种形式的以堕胎权支持人士为主的抗议活动。 不仅民间反应强烈,大批政治人物、两党议员、社会精英也纷纷表态,但明显分为两个阵营:以民主党为代表的支持派(pro-choice)和以共和党为代表的反对派(pro-life),进一步显示出美国从上到下的撕裂。 堕胎权演进 实际上,堕胎问题在西方并非从古至今都像现在这样充满争议。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并不认为堕胎是什么严重的罪行,当时的法律和宗教都没有明确地禁止堕胎。相比胎儿未成形的“生命”,当时的人们更注重孕妇的安危和孩子父亲的继承问题。但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早期护教士、“西方神学奠基人”特土良(Tertullian)认为从受孕的瞬间开始,新生命就已经出现了(immediate animation)。受精卵里就有“灵魂”存在,所以任何阶段的堕胎都相当于谋杀一条无辜的生命。尽管其他的基督教神学家曾提出过在胚胎形成早期实施堕胎应该被谴责但不应算谋杀的温和建议,但可惜的是教会最终采取了最严格的态度。1869年,罗马天主教皇庇护九世(Pie IX)颁布“诏书”正式废除了早期和晚期胚胎的区分,规定在受孕之后的任何时间内堕胎都是犯罪,都会受到惩罚。自那以后至今,天主教不再区分怀孕的各个阶段,而是禁止一切堕胎行为。其他非天主教的基督教教徒(比如新教福音主义)通常直接援引《圣经》的内容反对堕胎。在很多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教会法”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法律。例如在巴西,除非是强奸所致或孕妇生命受到威胁,妊娠任何阶段的堕胎行为皆属刑事罪行,堕胎者及执行手术的医生皆有可能被判入狱。 而在美国建国早期,堕胎只是个道德问题,当时的13个殖民地都普遍采用英国的习惯法,直到19世纪初都允许胎动(即怀孕18周)之前的堕胎,只是禁止胎动后的堕胎。但到1803年,英格兰及威尔士首席法官、虔诚的基督徒艾伦伯勒提出并通过了《艾伦伯勒法》(Lord Ellenborough’s Act),开始对堕胎视为非法,实施更多限制,受此影响,美国殖民地各州纷纷效仿。到了1849年,美国有20个州将胎动前的堕胎定为轻罪,将胎动后的堕胎,定为二级谋杀。当时,只有为挽救孕妇生命的治疗性堕胎才被允许。1859年,美国医学会年会通过决议,敦促各州立法限制堕胎,到了1910年,除了肯塔基州以外,美国所有的州都对堕胎进行了限制。同时,即使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堕胎权也是掌握在医院的审查委员会中,由医生,而不是怀孕的女性说了算。当时限制堕胎除了宗教和社会思潮的因素外,也是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能保证堕胎安全。 但二战结束后的世界风气变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殖民地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泛滥,西方也出现了黑人民权运动、男女平等的妇女运动、新左派运动、反传统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新思潮,各种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自由主义逐渐占据了上风。人们更加看中现实中人的权益,而不是传统基督教信仰中的条条框框,人人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女权主义者更认为,如果一名女性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控制,遑论获得其它的自由,更不可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争取堕胎自由的言论和行动日益增多。 1969年8月,美国德州的餐馆服务员Norma McCorvey意外怀孕,21岁的她刚刚离婚,又失去了工作所以决定堕胎。但因为堕胎非法,她找不到可以做手术的医生,她的朋友建议她谎称遭到强奸,以便合法堕胎,但因没有警方的报告而失败。后在两名女权主义者的鼓舞下,她决定起诉。1970年,在律师Linda Coffee和Sarah Weddington的帮助下,她化名简·罗伊(Jane Roe)指控德州禁止堕胎的法律,侵犯了她的“隐私权”。经过各级司法大战,最终在1973年1月22日,美国最高法院以7比2的比数,认定德州刑法限制妇女堕胎权的规定,违反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这就是著名的“罗伊案”的由来。 化名“简·罗伊”的Norma McCorvey(左)和她的律师(右)在美国最高法院前举着“让堕胎合法”牌子 同时最高法院在判决中还提出了著名的“妊娠三段论”:在怀孕前三个月(first trimester)政府不得禁止堕胎,孕妇可以参考主治医师的意见自行决定;在怀孕三个月到六个月(second trimester),政府可以从保护孕妇健康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规定;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third trimester),出于保护潜在生命的目的,除非母亲的生命受到重大威胁,否则禁止堕胎,这也成为近50年来有关堕胎争论的司法判例。 争论再起 随着堕胎的合法化,美国妇女堕胎的人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这引发了很多传统美国人的不安,反对堕胎的观念随着保守主义的复兴重新崛起。而随着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等一批共和党人上台执政,反堕胎运动再次兴起。其实在“罗伊案”以前,堕胎问题并不是社会讨论的主流问题,不会引起政客和选民的过多关注。但民主和共和两党在极化的竞争中反复炒作这一话题使之成为“核心价值”之一,使得双方在堕胎的问题上渐渐丧失了良性对话的基础,走向各自的极端,剩下的只有相互攻讦。 “罗伊案”裁定出台后,在法学界也引发很大的争议。耶鲁大学教授、美国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约翰·埃利(John Hart Ely),现任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老师、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特赖布(Laurence Tribe)等很多司法大牛都曾批评过这条裁决“非常糟糕”,因为宪法根本没有提过堕胎的问题,当时判决的7位大法官脑洞大开,“无中生有”把堕胎归类为宪法保护的“隐私权”之列,无论是在司法届还是民间要求推翻这一判例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且随着保守主义思潮的回归而日益强大。 共和党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最高法院拿到多数席位之后,推翻这个判例,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进攻。近几年来共和党把持的州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更严格的堕胎法案,其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遏制本州的堕胎行为,而是让支持堕胎权的自由派对手以违宪为理由将这些州告到最高法院,然后等最高法院推翻“罗伊案”支持堕胎权的判决。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一天会来到,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的9个现任大法官中有3名是民主党总统任命的,6名是共和党总统任命的(其中一半是前总统特朗普任命的),共和党任命的保守派法官占绝对多数。 美国最高法的9名大法官 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比例为6:3 这份被泄露的判决书草稿的执笔人为小布什在2006年任命的塞缪尔·阿利托法官,草稿上已经有托马斯、戈萨奇、卡瓦诺、巴雷特等四位法官的签名同意,唯一态度不明朗的是同是共和党的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但5比4已经意味着这份判决完全可能生效。这个判决的起因是密西西比州出台了一部非常严苛的禁止堕胎法案(怀孕15周以后不许堕胎),然后被第五巡回区上诉法院判定违反了“罗伊案”确立的先例;然后这个判决被继续上诉到最高法院,去年年底最高法院庭审理了这个案子,最终的判决结果将在今年6月底、7月初正式公布。而这次意外泄露将陷法官们两难:按原计划判决,必然导致抗议不断,社会动荡;而如果他们改变主意,看起来就像是屈服于公众压力,而不是按照最高法律标准的指导来做出决定,留下职业上的污点。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已经承认这份被泄露的文件是“真实的”,但强调“它不代表法院的决定或任何成员对案件问题的最终立场。” 殃及池鱼 近年来随着美国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中产阶层萎缩、平权运动的兴起、选区划分制度的变迁以及互联网的出现,社会矛盾变得愈发难以调和,多元的社会矛盾逐渐凝结并转变为两极的矛盾:保守派更保守,自由派更自由。为了获得选票,两党的政客还有意无意地为选民的政治极化火上浇油,不断地贩卖焦虑和制造仇恨。选民和政客的政治极化互为表里、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美国最高法院运作的两百多年历史中,第一次有判决书草稿被泄露出来引发的动荡中,美国政治的这种极化也表现得非常明显。自由派表示要全力阻止最高法的判决草案成为事实,或帮助女性获得堕胎权。美国总统拜登强烈谴责保守派大法官试图推翻“罗伊案”的举动是“激进的”,认为这不仅影响女性的堕胎权利,还会连带影响到同性婚姻等其他公民自由。拜登还借此为自己的政党拉票,指出如果最高法院真的推翻了罗伊案,希望民主党支持者们能投票让更多支持女性堕胎权利的官员入选参众两院。他们将在国会当中提案把“罗伊案”编入法典,拜登总统则将尽力助其通过,并签署使之成为法律。国会地位最高的两名民主党人,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如果报导准确,最高法院准备对过去五十年来最大的权利施加限制——这不仅是对女性,而是对所有美国人(的限制)。”纽约州首位女州长霍赫尔(Kathleen Hochul)和纽约市曼哈顿区长莱文(Mark Levine)在一场数千人参与的抗议集会上大声疾呼“我的身体我做主”,“堕胎是一项人权,要战斗!”,并表示纽约应在这场运动中成为全美领导者。 而共和党人则把焦点集中在了泄密上,多名议员言辞激烈的谴责“草案泄露”行为是为了恐吓法官,攻击最高法院,誓言彻查以找到泄密者。还有议员担心此事将助力民主党,影响11月份的中期选举。 而美国围绕堕胎权的斗争让加拿大以及欧洲都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担心自己国家女性的堕胎权受到影响,更看到极右翼回归的苗头。很多政治观察员都指出这事件表明特朗普及其数千万支持者仍然是美国强大的政治力量,他很有可能会在2025年重返白宫。 在1988年把堕胎合法化的加拿大算是在堕胎权保护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加拿大最高法院历年来审理过的四起与堕胎权利有关的上诉案中,都给出了女性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中断妊娠的明晰裁定。针对美国堕胎权可能发生的变故,总理特鲁多也表态要坚决捍卫女性的堕胎权,联邦妇幼与社会服务部长Karina Gould甚至还邀请受到堕胎限制的美国女性到加拿大来做手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右翼在很多社会问题上是联动的,比如过去两年多来的反疫苗运动,再比如在今年2月“占领渥太华”的“自由卡车”示威活动,都能看到双方互嵌的影子。目前正在进行的联邦保守党党领竞选中,6名候选人中除了Jean Charest和Patrick Brown明确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堕胎权外, Leslyn Lewis明确反对堕胎,而热门候选人Pierre Poilievre以及其他两名候选人则拒绝就此问题表态。保守党临时党领Candice Bergen则要求党员不要就堕胎问题发表意见,以免引发争论。 总之,围绕堕胎权的争论将像2020年5月的“弗洛伊德案”一样引发美国新一轮的社会动荡,作为邻国的加拿大将不得不跟着承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后果。 … Read more

随机暴恐频发 外出如何注意安全

七天记者 颜宏 4月17日晚上9点半左右,多伦多地铁位于Bloor和Yonge大街交口的地铁站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女子毫无缘故地把一名正在站台上等车的女子推落到铁轨上,所幸这名被推落的39岁女子虽然受了伤,但反应迅速,机智地拖着受伤的身体爬到了月台下方的一处凹陷空间,紧接着进站的列车呼啸驶过,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警方在最初的信息发布中称这名女子被列车撞到,后来才更正说先前的信息有误,可见当时的紧急、混乱情况。当急救人员赶到时,这名受伤女子仍有意识和呼吸.她被紧急送往创伤中心,除了肋骨骨折,并没有生命危险,但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地铁的监控录像显示推人女子似乎是随意选取的作案目标,她在袭击前甚至没有看受害者,就突然转身180度,大力出手把人推下站台。多伦多警方随即发布嫌犯的照片,并呼吁公众提供线索,后在4月18日宣布抓住了推人的女子:45岁的Edith Frayne。而她在作案后居然大摇大摆地继续乘坐公共交通,是多伦多公车局(TTC)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嫌犯,通知了警方。警方表示目前还不清楚这名女子的推人动机,但可以确信两人并不认识。 无独有偶,魁省法院正在审理的2020年万圣节之夜发生的袭击案也是一起随机杀人案。当年的万圣节之夜,住在蒙特利尔以北20公里Sainte-Thérèse小镇的24岁男子Carl Girouard装扮成“忍者”,驾车前往魁北克城,在暗黑的夜里拿着一把日本武士刀在魁北克老城区大开杀戒。在家门口吸烟的Suzanne Clermont,61岁,是深受区内民众喜爱的理发师,外出跑步的François Duchesne,56岁,魁北克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u Québec)传播部门主任,他们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不幸伤重不治而去世。他们和另外被砍伤的5人一起成为这起至今不知道作案动机的暴恐袭击的受害者。接到报警后,警方在事发地附近搜寻了近2个半小时,才在一名港口保安的举报下找到依然在游荡、光着脚、体温过低的犯罪嫌疑人。他之后曾口头承认之所以来到魁北克城作案就是想着这里人多,可以杀更多的人。他驾驶的车辆就停在著名的Château Frontenac酒店门前,车中还发现了一桶汽油,不过幸好因为疫情的原因,万圣节的夜晚街上没什么人,否则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受害者。 就在一个星期前的4月12日,纽约布鲁克林区地铁站发生枪击案,犯罪嫌疑人詹姆斯 (Frank R. James)至少开了33枪,击中10人,还造成其他19人因碎片、吸入烟雾、踩踏等受伤。据一名就坐在嫌犯身边的乘客描述,嫌犯就像普通人一样坐在座位上,在坐了六站地铁之后,突然把手伸进一个袋子,拿出防毒面具戴上,接着掏出一个烟雾装置。随后说了一句奇怪的话:“哎呀,这是我的错。”当浓烟开始弥漫车厢时,他站起来开始开枪。随后走向另一头,打开下一节车厢的门继续射击,整个枪击过程持续了五分钟,直到列车进站开门,他才迅速跑到月台上逃离现场。警方透露,在这场血腥的枪击案中,嫌犯的枪曾经卡壳,否则可能造成更多伤亡。 4月7日,多伦多市中心也发生一起随机杀人案。刚刚抵达加拿大三个月的21岁印度留学生Kartik Vasudev在多伦多晚高峰期间、人流密集的一地铁站入口处被人多枪打死。警方随后在4月10日抓获了枪击嫌疑人,39岁的埃德温(Richard Jonathan Edwin)。恐怖的是,这名合法拥有枪支、没有任何犯罪记录的嫌疑人家中有一个“军火库(arsenal)”,里面有手枪、步枪、上膛的弹匣和其他弹药。更恐怖的是,警方发现埃德温还在4月9日,也就是射杀印度留学生两天后在多伦多市中心Dundas St. East和George St.十字路口处用多发子弹射杀了35岁的Elijah Eleazar Mahepath。他同样与两名受害人完全不认识,两名受害者之间也没有任何关联,纯粹就是随机杀人。 这是最近两周内发生的几起有代表性的随机暴恐案件,而世界各地发生的随机杀人、恐怖袭击等数不胜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无时不刻不在威胁着普通平民的生命。而无论是地铁推人案、万圣节砍杀案还是枪击案,嫌疑人在犯罪前要么没有任何犯罪记录,要么合法持枪,就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我们中间,根本无法预知犯罪活动,让负责治安的各个部门防不胜防,而随着各地民粹主义盛行、涉枪案频发、治安情况持续恶化,民众除了祈祷这种随机暴恐袭击不要落到自己头上外,似乎只能尽量谨慎行事,尽可能让自己免遭伤害。 跑、躲、战 犯罪学家表示,目前治安情况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短期内无法扭转。这既有两年多的疫情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也有几十年来追求资本利益最大的全球化带来的更深层次的贫富差距、社会撕裂、原教旨主义盛行、极右翼崛起;同时也是多年来大市场、小政府思潮下在警力建设、犯罪干预、社会公平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具体表现。无论政府承诺如何反击,如何采取措施预防,现有的体制已经无法遏制。随机犯罪的几率会继续提升,民众能做的只能是提升自身的危机意识、警觉性及灵敏度,让自己不成为袭击者选择的目标或在暴恐袭击发生时把自身伤害降低到最小。 有研究指出,在公共场所突然发生暴力事件或者恐怖袭击时,只有约15%的民众在生命遭遇威胁时能及时自救,75%的人则完全被“吓傻”,不会采取任何自救措施,另外还有10%的人不但不会自保,反而可能引火上身,甚至妨碍他人。因此果断反应,将会使生存几率增加。在危急时刻能快速做出果断反应除了来自动物本能外,更多的来自于人们的危机意识,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多了解一些防恐基本知识以及观看警方录制的自保视频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另外还需要记住的是,在几乎所有暴恐袭击活动发生时,警方的力量都是滞后的,犯罪行为粹不及防,通常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结束了。因此民众不要指望能有警察来保护自己,而是要时刻具有自保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性和灵活性,外出时要时刻注意通过眼神、举止来观察身边的人,一旦发生危险信号,要毫不犹豫地执行自救三原则:逃跑、躲藏和战斗(Run!Hide!Fight!)。 首先,迅速逃离现场是遇到暴恐事件发生后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但暴恐活动有不同的类型,如枪击、砍杀、碾压、爆炸、劫持、纵火等,因此,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有不同的逃跑方式。要尽可能迅速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手段、方式和作案工具,并考量周边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自救策略。比如说发生枪击或爆炸案时就不能盲目奔跑,反而成了枪击者的“活靶子”,而是要就地趴下,缩小自身目标,使得枪击者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打击对象。但如果遇到刀、棒等冷兵器袭击时,就不能选择趴下或缩小目标,等于让恐怖分子更容易施加伤害,而是要尽可能躲避,并利用周边工具和器材阻挡刀砍,同时还可以与周围群众自发结成团队。 其次是跑不掉的话就需要找掩体躲藏。实施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一般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杀伤更多的人,因此躲藏起来可能就会逃过一劫。可利用树木、墙壁、柱子、汽车、围栏、建筑物等为掩体,但不要躲在子弹可以贯穿的玻璃窗、木板、门后面或者灌木丛、垃圾桶、路灯杆等掩护效果不好的地方。如果有爆炸物,要倒地远离,尽量缩成一团且背对它,双手捂住耳朵,保护好头部,以减少被炸伤面积。一旦找到可以躲藏的地方,应该保持安静,并将手机调到静音,打电话报警,告知案发地点,嫌犯长相,现场状况,人数、特征、衣服、武器等。如果实在找不到躲藏的地方,还可以顺势倒地,佯装受袭晕倒,弓身俯地,两手抱头,用手保护后脑,或许能躲过袭击。 第三就是在无法逃跑和躲藏的情况下,而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就只能奋起搏斗了:大喊大叫;向暴恐分子投掷能找到的物品;用衣物干扰犯罪份子的视线;借助能找到的工具攻击,乃至身体攻击等等,这是在生命濒危时的最后手段,让人身上的动物本能发挥作用,必要时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实际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暴恐袭击的概率非常低,成为袭击目标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但这种可能性实实在在地存在,外出时还是要时刻注意安全,比如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人少黑暗的小巷,在机场、车站等易发生随机暴恐活动的场所时应快速通过,避免长期停留。还应尽量避免去酒吧、舞厅等较为复杂的场所,因为一旦发生暴恐活动,这些场所往往最容易成为袭击目标。另外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时刻关注人群动向,发现异常尽早离开,不要好奇看热闹;如发现可疑的人员或物体,迅速避开并尽快报警。而一旦发生暴恐袭击,首先想到就是要自保,千万不可顾及贵重物品而耽误逃生的时间。  

投资房地产不是梦——访蒙特利尔联合房产证券交易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方盈晴(Andrew Fang)

七天记者 颜宏 葱岭 不知何时起,蒙特利尔人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你家的房子涨了多少多少钱;我家的房子涨了多少;哪哪的房子又涨了”等等。 房价的飞涨,几乎成了各种聚会必谈的话题。加拿大地产协会(CREA)公布的数据牵动了一众人的神经,有感慨叹息的,有得意偷笑的,有悔青肠子的……而有那么一拨具有敏锐眼光的人也在其中嗅到了各种各样的商机。方盈晴就是其中的一位。说起他的中文名字,可能读者会觉得陌生,如果提到Andrew Fang, 蒙城投资界眼睛会一亮。 这位资深的金融专家,30多岁就成为蒙特利尔银行(BMO)的首位华人分行行长;后来他又创建了BMO私人银行,在金融行业深耕了20余年,是华人在金融投资领域的佼佼者。 “安得广厦千万间,一助人圆房东梦”。秉承这个理念,方盈晴参与发起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房产交易平台“蒙特利尔联合房产证券交易所(Montréal United Real Estate Stock Exchange Inc.)”。(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联房交易所)。 项目计划一经公开,立即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关注。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七天记者在编辑部对他进行了采访,就交易所项目中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与方先生进行了探讨。 七天:方先生你好,我们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您参与发起创建了“蒙特利尔联合房产证券交易所”,想从您这里进一步了解一下相关的普通投资人关心的问题。 方盈晴:您好。十分感谢《七天》对我们这个项目的关注。我们也想借贵刊宝地向有意投资房地产领域的华人朋友介绍一下项目的初衷和计划。 七天: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方盈晴:这个项目说白了是在固定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一个崭新探索。实质是打造一个全新的资本交易平台。通过特殊规划,为不具备到证券市场上市的大、中型房地产项目建立一个公开流通的场所, 既解决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性差的问题,又使持有小规模资金的投资人,通过股份买卖、持有等方式,参与优质房地产项目的流通,为投资人带来更高的回报,同时也为原来持有这些优质资产的投资人带来更大的资金助力和回报,兼具流动性。 七天:交易所对楼主和普通投资人的吸引点在哪里? 方盈晴:楼宇我们一般称之为固定资产,字面意思已经说明了它的流动性较低。那对资产持有者楼主来说,增加流动性的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除了出售,就是抵押,灵活性低,很难兼顾长久利益和当下资金流通。将其证券化后,可通过灵活决定持股数量两者兼顾。从投资者角度,房价越来越高,选择一个优质楼盘越来越难,而一旦买下一个楼,就会面临和现有楼主同样的问题,而资金的捉襟见肘,让普通投资者即使发现更好的投资对象,也只能望房兴叹。房地产交易所的建立直接将两方面的顾虑解决或缓解。我们特殊的交易规则,使得规模较小的资金也能接触到优质的楼盘。同时也能使优质楼盘的持有人获得更多的超值利益。 七天:项目涉及的楼盘是只有蒙特利尔吗? 方盈晴:我们以蒙特利尔为项目起点,发展方向是从魁省到全加拿大,再到北美,最终吸引全球范围的优质固定资产(楼盘)来此上市交易。 七天:考虑到资本市场的主力大多为机构资金,贵项目是否对他们有吸引力? 方盈晴:我们在计划之初,就着重考量机构投资问题。我认为我们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在蒙特利尔联房交易所上市的主体是楼宇,价值清晰,收益稳定,相较于普通股票,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这是一般股票所不具备的特点。刨除楼盘发展的局限性,楼宇投资不失为大型机构资本对冲风险的一个优质选择。同时我们管理层也计划加大散户投资者的开发力度,将以相应的政策吸引更多散户入场,以降低对机构资金的依赖比例。 七天:企业上市需要极高的费用,一般楼主能承受吗? 方盈晴:蒙特利尔联房交易所的交易目标为价值明确的固定资产,收益亦可明晰。我们计划建立一套独特的上市规则,最大限度降低资产持有人的上市成本,如能达到目标,届时楼宇股票上市费用可能和出售房产的经纪费相当。达到一般楼主的承受能力。 七天:这个交易所项目,目前是只在计划中,还是已开始实施? 方盈晴:项目目前已进入具体实施中,公司的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七天:加拿大有同类型的交易所吗? 方盈晴:作为专项股票交易所,蒙特利尔联房交易所是全球独家。我们拟定计划为交易专项普通股票,一元一股。这是没有先例的。 七天:这个是需要资质和许可的吧? 方盈晴:在加拿大,此类许可执照的申请是开放性的,只要申请人的资金、从业人员的资质及交易规则的制定等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即可发放。当然整个审批过程非常严瑾、繁复,会相当耗时。但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已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七天:这个项目解决了普通投资者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欣赏你们的眼光和勇气,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对此感兴趣。《七天》报会追踪报道, 这篇文章见报后,读者一定会有不少问题,届时再邀请您聊。 方盈晴:感谢《七天》把这个投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华人读者。我想强调的是交易所名字中的“联合”二字,就是希望有更多有相同理念的同道中人加入我们。 附: 方盈晴简介 柜员起步 台湾出生的方盈晴10岁时跟随父母去往阿根廷,后辗转来到加拿大,定居蒙特利尔。1999年加入蒙特利尔银行(BMO)。在近20年时间里几乎做遍了从柜员到行长的每一个岗位。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多种语言优势(英语、法语、普通话、闽南话、西班牙语),他仅用6年多时间在30多岁时就成为蒙特利尔银行第一位华人分行行长。在近7年时间里,分别在三间分行做行长,负责的分行规模越来越大。 2011年,他为蒙特利尔银行开发出第一套针对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服务(Private Banking),现在已经成为加拿大6大主要商业银行争夺高端客户的标配。 专业顾问 2016年,方盈晴在经过多方审慎的考虑后,决定离开蒙特利尔银行,创建安德投资咨询公司(AF Investments & Consulting Group Inc),专注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商业服务。 经过努力,他打造起一个涉猎广泛的资本网络,成为域外资金和在地优质资本的沟通管道。同时也把自己锻造成了金融行业的翘楚,在投资人心目中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新的开端 2021年,方盈晴参与发起创建蒙特利尔联合房产证券交易所(Montréal … Read more

美国通胀迈入8时代 经济衰退似不可避免

七天记者 梓丰 美国的通货膨胀持续高烧不退。 美国劳工部4月12日刚刚发布的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数据,如所有人预期的那样,超过8%,同比上涨8.5%,高出预期的8.4%,也高于今年1月份的7.5%和2月份的7.9%,再创40年来新高,飙升至上世纪7、80年代美国“滞涨危机”中里根政府上台初期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3月份的CPI环比上涨1.2%,这已经是连续22个月的环比上涨,为2005年9月以来最大涨幅,汽油价格贡献了环比涨幅的一半。即使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3月份核心CPI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5%,涨幅高于2月份的6.4%,也是自1982年8月以来的最快涨幅。 由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美国持续高通胀带来的风险会通过各种方式传导到加拿大。加拿大的CPI指数在去年11月同比上涨4.72%,是1991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随后愈发不可收拾,今年1月份达到5.1%,2月份再创新高达到5.7%,3月份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应该会更高。 英国官方的数据也显示,今年3月,英国的年度CPI指数从2月的6.2%攀升至7.0%,为199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了大多数经济学家之前的预期。这同时也是自英国国家统计局从1988年开始记录该项数据以来,月度环比增幅最高的一次。 除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外,还有德国、土耳其、印度、巴西等80多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创新高,其中部分国家的通胀水平达到三十年或近三十年来的新高。显示这一轮通胀波及全球,从水电煤气等生活必需品到住房,几乎无一不在涨价,让多国民众的生活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能源和食品 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推高通胀的最大因素是食品、汽油和住房成本的大幅上升,而自2月底开始的俄乌军事冲突让通货膨胀情况更加恶化,因为这场冲突正通过能源、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助长了通货膨胀率的飙升,而供应链问题的恶化也在刺激这些价格上涨。 为了缓解因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的各种制裁所导致的俄罗斯能源供应减少,稳定能源价格,美国联合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总共释放了2.4亿桶石油储备,以期填补俄罗斯石油产量下降的缺口。遗憾的是原油储备的释放对国际油价影响不大,就连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表示,要弥补俄罗斯如此巨大的出口量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4月12日,一则沙特电视台嘲笑美国政府的视频在推特上被网民疯转,其来源是沙特中东广播中心旗下一档名为“22号工作室”的搞笑节目。短短1分钟的时间,两名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美国现任总统发言时出现的一系列尴尬场面。过去几十年,作为传统的盟友,石油生产大国的沙特政府一直非常尊重美国。但此条视频的流出表明如今沙特对美国日益不满,显然其不会为了美国利益而增产石油。虽说欧盟提出了能源独立路线图,希望通过开发光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提高能效,节约使用能源等各项措施来克服这场能源危机,但这些措施要么远水不救近火,要么难以持久,总不能要求民众长期不取暖、不洗澡吧? 为了压低油价,美国政府的新一步举措是暂时解除对高乙醇比例汽油的季节性销售限制。乙醇混合汽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减缓燃油供应压力的手段,很多国家都有过相关尝试。乙醇通常由玉米制成,是一种可再生燃料,可与汽油混合,减少所需汽油使用量,在油价高企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降低汽油成本的手段。不过,由于在炎热的夏季燃烧大量乙醇会导致烟雾,造成环境污染,加之乙醇汽油有膨胀问题,在夏季高温下浓度逾15%的乙醇易腐蚀油管,所以美国从2011年开始,禁止在6月1日至9月15日期间销售E15汽油。但在高通胀以及中期选举的压力下,拜登总统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不过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美国30个州中只有约2300个加油站销售E15汽油,仅占全国约15万个加油站的一小部分,这一措施产生的效果有限,却更有可能推高粮食价格。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今年3月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大幅跃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玉米价格环比增长19.1%,与大麦和高粱价格一起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尽管在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就已经播种了小麦,但现在由于战争的因素,至少有20%的小麦因为毁坏、进入农田受限或缺乏收割的人力物力而无法收获入仓。3月9日乌克兰宣布禁止出口黑麦、大麦、荞麦、小米、糖、盐和肉,直到2022年底。而俄罗斯除了是能源出口大国,还是谷物粮食出口大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比重为16.93%。与谷物粮食生产相关的肥料,俄罗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第三大磷肥出口国。同时,能源危机引发的化肥价格飙涨也将进一步推升农业成本,2022年全球粮食价格大概率还将继续上涨。 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油价和粮价在一段时间内都将居高不下,再加上过去多年美联储带头采取超低利率加量化宽松的刺激经济措施,让金融市场实实在在地充斥着泛滥的货币;以及依然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生产和物流中断、供应链混乱、运输效率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因素都使得高通胀在短期内很难回落,对经济的影响将日益显著。 衰退在眼前 从经济学原理上看,当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3%)时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因为物价的小幅上涨可以提升企业家的收入,刺激他们进一步投资,增加经济活力。较低水平的通胀率如同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带来企业利润增长,员工工资增加,社会总消费扩大,这种由需求提升快于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小,是良性的通胀。而现在的情况是产业链中断,大宗商品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员工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企业只能压缩利润给员工涨薪,这种由于供给收缩引起的通胀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是恶性的通胀。同时,在冷战结束后加入经济全球化的俄罗斯已经深深卷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供应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俄乌军事冲突迟迟看不到尽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的各种制裁更会严重影响到能源和原材料交易,全球市场必将受到连带影响。 在高通胀、地缘冲突、疫情持续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不少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最新的调查显示,25%的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美国将经历经济衰退,40%的经济学家认为衰退会在未来24个月内到来。不仅是经济学家悲观情绪加重,雇佣最大量人员的中小企业也对通胀带来的后果更加担忧。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4月12日发布的小企业乐观指数显示,72%的受访企业主表示将在今年提高产品价格,因为通胀继续削减利润,这一比例打破了历史纪录。乐观情绪指数在3月继续下降至93.2,预期未来商业情况会变好的小企业主数量也达到了4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企业利润除了受到高通胀的挤压外,利率水平的提升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随着美联储的加息,无投资风险的各期限美国国债利率都在提升,导致企业债券融资和贷款成本也在提高。通胀和资金成本上行将使美国企业通过融资扩大生产的动力减弱。而随着高通胀的持续,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加大加息幅度的担忧也在上升,很多人警告美联储为应对高通胀而迅速提高利率的计划有可能“触发美国经济全面的衰退”。 无论是经济活动减少引发还是美联储升息“矫枉过正”触发,不少经济学家预测美国可能在2022年第二到第三季度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衰退,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的加拿大也无法避免。但如果在此期间,俄乌冲突缓和,俄罗斯的能源和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美国通胀下降,也许衰退就不会出现,普通民众能做的或许只能交叉着手指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