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党委怎么控制《纽约时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原美国驻华联络处一等秘书、建交后担任美国驻华使馆新闻与文化参赞的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中文名唐占晞)负责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 我国新时期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 1979年初在送走和迎来中美双方第一批留学人员后,汤姆森还要落实美国的“国际访问计划”,即每年选几十个中国人到美国访问,包括媒体、教育等方面的人士。第一批,他邀请了北京5家颇有影响的媒体的国际新闻编辑。 他当时想,“媒体很重要,访问美国后,可以写文章报道,传播信息。”出发前,汤姆森和美国使馆的几个官员请这几位编辑吃饭,跟他们确定访问路线,并安排在各个地点的访问内容。 在汤姆森看来,媒体人士一定要访问纽约,因为那里是美国的媒体中心。他介绍完纽约的情况后,问眼前的编辑: “你们到纽约想看什么?” 编辑们相互拐了拐胳膊肘,确定由一位稍微年长者发言。他非常郑重地说: “我们到纽约去,最主要是想了解纽约市党委怎么控制《纽约时报》。” 33年后的2011年11月15日,汤姆森这位前外交官以美国加州大学北京中心主任身份接受了中青报记者王波的采访,他回忆说: “我当时告诉他们,美国有两大党,但《纽约时报》不属于任何一个党,跟政府没有关系。但他们不相信,一脸疑虑。” 这段现在看似荒诞可笑的旧闻,却真实地反映出经历长期闭塞之后的国人对西方国家的无知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其实,相似的旧闻还有不少,如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政府派遣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留学的部分中国学生,由于出国前长期受到的政治教育是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出国后的见闻立即使他们的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结果相当多数的中国留学生学成(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滞留不归。 然而,这段旧闻让我想到的主要是,就在北京5家有影响的媒体编辑访美之前的十多年间,《纽约时报》恰好经历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诉讼。两次诉讼都涉及到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护问题。 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也是宪法修正案的重要促成者,他在1804年的一封信件中指出:“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 《纽约时报》公司诉沙利文案 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诉讼是1964年“《纽约时报》公司诉沙利文案”。 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声援马丁·路德·金和南方争取自由委员会的名为“关注他们的呐喊”的广告,广告描述了南部地区肆虐的种族歧视现象,不点名地批评了当地警方打压民权人士与示威学生的行为。 由于审查者把关不严,广告部分细节失实。事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在当地法院起诉了《纽约时报》,初审最终判处《纽约时报》和四名牧师赔偿沙利文50万美元。 1962年8月30日,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驳回《纽约时报》的上诉,指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不保护诽谤言论”,维持原判。两审失利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几乎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请求联邦最高法院复审此案。1963年1月,联邦最高法院同意复审该案。 1964年3月9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9票对0票,撤销了下级法院的裁判。这是在联邦法庭上首次将宪法第一修正案原则应用于州诽谤法。 由布伦南大法官主笔的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对公共事务的辩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它很可能包含了对政府或官员的热烈、刻薄、甚至尖锐的攻击……本案中的那则广告,抗议的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公共议题,它显然有权得到宪法保护。” 这段话成为日后被频繁引用的经典判词。判决宣布了在美国,针对政府官员的诽谤言论,同样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美国不存在诽谤政府罪;强调批评政府和批评官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个判决也改造了普通法中诽谤诉讼程序。此后,原告必须证明被告明知所言不实,存在重大过错,或者罔顾真相,明显不负责任。 关于该案始末,曾担任过《纽约时报》编辑和记者的安东尼• 刘易斯所写的《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值得一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译本)。 该判决显然受到美国哲学家米克尔·约翰的影响,他在1948年出版的《言论自由与人民自治之关系》里提出,人民讨论公共事务的言论应当享有绝对的自由,不受限制,公共言论是人民自治的基础,政府不应干预。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设人权事务委员会,在2011年7月的第34号一般性意见中也指出:“在涉及政治领域和公共机构公众人物的公开辩论情况下,《公约》尤其高度重视不受限制的言论。”对政府或其官员的批评,即政治批评的自由正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纽约时报》公司诉合众国案 第二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诉讼是1971年“《纽约时报》公司诉合众国案”(俗称“五角大楼文件案”)。 1967年,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为了检讨陷入泥潭的越南战争的教训,命人组织了一个“越战历史专题组”,收集了几十年来的各种资料,1969年汇集成7000多页的研究报告并被列为绝密文件,这就是后来被称的“五角大楼文件”。 1971年3月中旬,《纽约时报》获得了这些文件的复印件。为了揭露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对美国人民的欺骗行为,《纽约时报》决定自1969年6月13日起以连载形式公布“五角大楼文件”的主要内容。 6月16日尼克松政府以触犯联邦反间谍法为由,将《纽约时报》告到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根据政府要求下达了禁止进一步发表文件的临时禁令。同日《纽约时报》在原来计划连载文件的地方换上了这条新闻:“应美国政府申请,法官下令《纽约时报》停止刊登越战文件,等待听证。” 在《纽约时报》停止刊登越战文件期间,也获得“五角大楼文件”的《华盛顿邮报》6月18日又接着连载文件。尼克松政府又把《华盛顿邮报》也告到华盛顿的联邦地区法院。之后其他一些报纸如《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太阳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相继刊登“五角大楼文件”。 6月25日,《纽约时报》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上诉败诉后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在这个案件中担任《纽约时报》辩护律师的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所著《第一修正案辩护记》也有了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1971年6月3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6票对3票支持《纽约时报》。“五角大楼文件案”最常被引用的经典内容是由布莱克大法官执笔、道格拉斯大法官加入的法律意见。其中指出:“报刊是服务于被管理者的,而不是服务于管理者或统治者们的。政府审查报刊的权力已被废除,所以报刊将永远保持对政府进行谴责的自由。‘安全’这个词是广泛而含糊的概念,不应被用来废除体现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基本法。以牺牲信息自由的代议制政府为代价保守军事和外交秘密,并不能为我们的共和国提供真正的安全。” “五角大楼文件案”后,十分恼火的尼克松总统建立了一个调查泄密的专门机构,“管子工小组”,这个小组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调查为上述报刊提供“五角大楼文件”的艾尔斯伯格。艾尔斯伯格是原兰德公司雇员、曾参与过文件制作。这些不正当行为在后来的“水门事件”中曝光。 在1972年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暴露后,尼克松总统有无直接责任问题成了焦点。尼克松的亲信用一切手段对付调查。《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穷追不舍,通过与代号为“深喉”的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事件33年后公开身份)的秘密接头,找到一些重要线索,并通过调查式报道曝光出来,最终对促使尼克松总统辞职起到关键作用。 《华盛顿邮报》这两位记者的成就开创了美国新闻报道的新时代,因为他们摧毁了新闻业的一项潜规则:对“敏感”信息保持沉默,比如肯尼迪总统的不检点行为和约翰逊总统的不道德交易。 在“水门事件”两年后的1974年7月24日“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以8比0的全体一致投票结果(伦奎斯特大法官因曾在尼克松政府任职回避),裁决命令尼克松总统交出有关窃听的录音磁带,从而促使面临弹劾的尼克松被迫辞职。 当时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4名是尼克松总统在任期间任命的,但在宪法原则问题上没有一位大法官对总统报恩。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为终身制——没有任期和法定退休年龄,因此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中高龄者居多。这个案件经典地体现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独立和权威:没有一兵一卒、手无缚鸡之力的9位老人竟有权对美国总统——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总司令下达命令! 记得1995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时,著名国际法和宪法学者路易斯•亨金教授就多次以这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有尊重宪法和服从法院决定的“宪法文化”。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美国也不例外,总统及其政府滥用权力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过,在遏制总统及其政府滥用权力上,美国新闻出版自由和司法独立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7日第12版《国门开》(冰点特稿第820期)

一路向北,驾车去北极!

一路向北 “这里有不可思议的景色和极具魔幻色彩的北极光,可是,却只有万分之一的人到达过。”——题记   在加拿大,看见过多伦多的繁华、体味过蒙特利尔的浪漫、经历过温哥华的休闲,却不知道在遥远的西北边陲,还有一片未经开垦的荒野,被大多数人遗忘在了旅行清单中。 加拿大是北美唯一可以驱车进入北极圈的国家,这里拥有北美唯一一条通往北极的公路。 当天幕拉开,流星划过,极光女神悄然而至,这也许就是自然界赐予北方极寒之地漫漫长夜的神秘礼物。不能预期,只可遇见,吸引着每一个热爱冒险的灵魂前往。 江湖上传说:全球每年想去北极的有一百万人,其中十万人做了准备,三万人出发了,却只有一万人走完全程。 想不想成为这万分之一? 机会来啦! 周游联合极地旅行专家C2U,带你奔赴一场豪迈壮阔的旅行,从此跻身万分之一幸运人群!   Day 1 从蒙特利尔或渥太华出发,纵横云端,飞过蓝天白云和无数寂寥的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头,悠然降落在加拿大育空地区首府白马。帅气的当地向导在机场专车相迎;注意: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了北纬60度极昼永夜的另一个空间。 旅行手记: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是加拿大三大地区之一,位于加拿大西北边陲,约十分之一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严寒,是北美唯一有公路通往北极圈的地区。面积约48.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75%居住在首府白马市;第二、三大城市分别为道森市(Dawson City)和瓦森湖镇(Watson Lake)。 坐落在育空西南部圣艾利雅斯山脉的克劳恩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园区内的洛根山,为加拿大最高峰。育空地区为亚极地气候,主要的旅游项目有:欣赏极光、淘金、与野生动物邂逅、泛独木舟、了解原住民文化、狗拉雪橇、滑雪等。 极光是育空地区最著名的自然奇景。 育空的名字来自流经该地区的育空河,首府白马(Whitehorse)的名字也来自于育空河--河上游有急流,水花溅起高如白马,故得名。1898年6月13日育空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 白马市是世界上最佳极光观赏地之一,风光与名字一样浪漫。从这里出发,我们将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中,体会一场宁静、神秘而又浪漫、雄壮的北极之旅。   Day 2 早晨在酒店品尝过当地美食后,在导游带领下,到市中心户外用品店购买此次旅行的装备,把自己武装起来(相对加拿大其他地方,育空地区只交一个消费税)。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市区参观。 旅行手记:白马极具极地特色。清澈见底的育空河、原住民风格的民宿、悠闲地在路边闲逛的动物、好吃的印第安美食、漂亮的野生动物皮毛、精美的动物制品、因纽特人的皮毛工艺品、装在木刻画框里的烟熏三文鱼等都是白马的标志。这一切吸引了每年逾30万的游客前来探访,超出白马市常住人口的10倍,难得是白马热闹却不喧闹,依然保持着纯净的本色。 每年的9月,是三文鱼的回流潮,白马市在育空河专门修建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三文鱼回流堤,在帮助三文鱼回流的同时方便游客观看这一盛况。在奔腾的河水里,成千上万条三文鱼逆流而上,蔚为壮观。跃过堤坝的三文鱼,将游至上游产卵。 除了三文鱼,这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里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达拉斯绵羊、北美黑尾鹿、麋鹿、森林驯鹿、麝香牛,甚至猞猁。狩猎是这里的传统,岩羊、野牛甚至熊肉都是居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对于来自于大都市的游客来说,品尝纯正的野味大餐、享受味蕾上的快乐也是来北极独特的享受之一。 除了三文鱼回流堤外,白马的著名景点还有白马铁塑、S.S. Klondike蒸汽船和麦克博蒂育空历史博物馆。 白马铁塑:二战后艺术家用市民捐赠的铁器制作,成为白马的地标,一直镇守着这里。 S.S. Klondike蒸汽船:曾在大淘金时代航行在白马与道森之间,建了高速公路后改为历史遗迹~展示的这艘是当时舰队中最大的,为运输货物和人起了决定性作用,承载了许多当时人民的梦想,现在作为展示,也是向大淘金时代的致敬! 麦克博蒂育空历史博物馆:展示了白马镇曾经的淘金热以及加拿大北部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原住民的传统展览,加拿大诗人Robert Service的遗物,Klondike时期的文物和各种野生动物标本。   Day 3 告别城市,正式踏入北极之旅,风景开始奇幻,人迹罕至,空旷寂寥;自己动手生火做饭,品尝荒野午餐,夜晚到达淘金古镇——道森。 勇敢者的游戏来啦:敢不敢品尝一下泡过脚趾的威士忌?经典游戏,花钱又恶心,但几乎可以说一生只此一次机会呦。 旅行手记:第三天,作别白马,正式踏入北极之旅。由于路途遥远,午餐只好用随身携带的食物解决。傍晚,我们将到达育空第二大城市——道森。驱车过程中有许多简易的休息、拍照点,沿途风光优美、景色各异。 道森是育空第二大城市,面积仅32.45平方公里。然而,当1897年一艘载有200万美元黄金(相当于现在10亿美金)的轮船由育空抵达西雅图时,整个世界轰动了,随之也癫狂起来,育空淘金热从此席卷北美乃至全球。 很快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10多万人扑向育空,道森成为淘金的中心地带,也一度是育空的首府。 淘金时代充满了血腥、掠夺与杀戮,据统计,前来淘金的人中仅有4%找到了黄金,有很多人既没淘到金子,也没能返回家园,很多人甚至葬身荒野、永远躺在了这片酷寒荒芜的土地上。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于1897年从旧金山来到道森,二十几岁的他在这里挣扎生活了两年,虽然没能淘到黄金,但成就了他的名作《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名声。 今天道森仍然保留着杰克·伦敦当年居住的小屋,据说他作品中的故事很多是有真实的人物与动物原形的。对这段历史有了了解后,重读他的《野性的呼唤》,应该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感受书中的描述。 来到道森,除了参观淘金时代的遗迹,还有一项重口味的挑战等着你——酸脚趾鸡尾酒。这种酒由道森Downtown Hotel一层的酒吧提供,可谓是一款世界上最恶心的重口味饮料。说它恶心,是因为这杯酒里泡着一截货真价实的脚趾。酸脚趾鸡尾酒的来历极富传奇色彩,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烈酒走私商为免受法律的制裁逃跑了,在逃跑途中,脚趾因天气寒冷而长了冻疮。为了不耽误逃跑,他不得不用斧头把脚趾砍了下来,之后他把脚趾头放进一瓶酒中保存了下来。 多年以后,在1973年9月的某一天,这瓶酒被一位名叫迪克·史蒂文森的船长发现。船长把这瓶酒带到了附近的酒吧,宣称“敢喝下这瓶酒并让酒里面的脚趾碰到嘴唇的人能得到奖赏。” 当时到底有没有人出来挑战船长所要求的活动已不得而知。不过自此以后,不仅酸脚趾鸡尾酒被当作这家酒吧的招牌酒保留了下来,此项脚趾头触碰嘴唇的挑战活动也流传开来。现今的基本活动内容是来到这家酒吧,挑战喝下酸脚趾鸡尾酒,让脚趾头碰到自己嘴唇的客人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从此成为酸脚趾鸡尾酒协会的荣誉会员。 … Read more

急人所急,雪中送炭 – 上海同乡会免费发放口罩

仿佛是昨天,当2月中旬,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分,蒙特利尔上海老乡们纷纷解囊而出、捐赠物资及时发往了上海抗疫一线,谁料想,一周后,加拿大的疫情也陡然严峻起来,2月28日,蒙特利尔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确诊。 一时间,口罩价格飞涨,甚至一罩难求。为应急解决口罩购置的困难,经蒙特利尔上海同乡会理事会讨论决定,以实际行动来解决实际困难。沈会长紧急采购到了一千个口罩,由会费支出,供我们的捐赠者、赞助者、上海同乡会媒体支持单位、2020年会员和2019年龙舟队员免费领取,每位五个,以备急用。消息一出,群情振奋,大家分走相告,为上海同乡会的这一义举纷纷击节叫好。 口罩发放活动安排在2020年3月1日星期天上午十时举行,感谢琢玉启智教育的胡老师无偿提供这次活动场地。 星期天一大早刚刚9时半,就有会员前来帮忙了。看到会长从车上抬下来好几箱物资,陈思晴和丁鸿城二话不说,立刻帮着一起将物资搬上了三楼。而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一千个口罩已经被五个一组分别装到密封袋中了,像上海同乡会其他的活动一样,点滴处都能见到组织者的细致认真、周到负责。 十时不到,领取者陆续到达,口罩登记及发放工作即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起来。谢本立在门口发放号码,方便大家能坐着等候,叫到号码者即可上前领取口罩。义工们会首先核对领取者的姓名是否已在有资格领取者的名单中,然后请他们在发放表格上签下自己的大名,这就做到了每个发放的口罩都有据可查、公平公正。 沈谦会员专程为义工们带来她自己烘培的法式贝壳蛋糕,还有彭文珍会员特意奉上从上海带来的珍贵的大白兔奶糖百年纪念伴手礼一盒。些许心意,代表了大家对同乡会浓浓的情谊。 在领取口罩的同时,还有老会员续费,更有新会员入会,大家还申购或认领了千里迢迢海运来的同乡会五周年纪念品智能体脂秤和陶瓷刀套装。 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五时,截至发稿时间,共有170位领取了免费口罩。参与这次发放口罩活动的有沈会长、马君侃、马君俪、谢本立、陈思晴、杨敏,他们不仅是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也是义工的一份子,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在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守望相助、抱团取暖”,让我们期待春天的脚步快点到来,驱赶一切病魔和严寒,让一切恢复原来该有的美好,期待五月三日同乡会五周年庆典的盛会,我们一起举杯庆贺! 文:吴楠 图:沈俊华

中国南大门疫情防控告急 蒙城花都人火速增援

庚子年的初春无疑是令人难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千千万万人不得不暂停了脚步,但这个2020年的春天又是令人感动的。 加拿大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的理事会成员在接到来自花都政府向归侨侨眷及海内外侨办侨联朋友发出倡议,广泛动员海内外侨胞发扬爱国爱乡精神,积极行动,支援祖国疫情防控工作。 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由夏绍满名誉会长、江永枋名誉会长、邵凌洲会长、曾广成常务副会长、黄锦灵副会长、罗桂生副会长、邱新培副会长、王福如副会长、张家翔监察长、梁宝文秘书长、夏岳华青年会会长牵头发起,由理事们及乡親们响应,截止到2月25日共筹得善款加拿大元$19100,人民币¥43000元。 其实蒙城的花都人和同乡会的理事们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已经积极参与到蒙城湖北同乡会、华总会、中山同乡会、华商会以及北京海外联谊会等协会的捐款活动。 此次,当再接到家乡人民的倡议,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到全国各地,广东省也已经升级为一级疫区。多少的无名英雄默默奋斗在战“疫”第一线,又有多少海外赤子的心被牵动着…… 截至2020年2月28日24时,广东省内累计确认病例已经高达1349例。广州花都区已经有21人确疹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医院的医护人员急需要医药用品N95口罩,防护服,医药眼镜,消毒液等。瘟疫无情,人间有爱,我们海外华人华侨华人团结-心,众志成城,-方有难,八方支援,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呼吁大家同心协力展开筹款购买所需物资支援家乡,确保要以最快的速度助战-场无硝烟的战役。 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在发起倡议的第一时间,就立即四处寻找与当地匹配的医疗物资,与筹集善款同时进行。邵会长与同乡会的主要负责人在口罩等物资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渠道寻找货源。大家親自开車到离蒙城二个多小时的三河市寻找医疗物资,还包括周边的小城镇。只要一听到说有货,就立即前往去親自查看,因为整个加拿大市面都很缺货,就这样,越找越远。第一批医疗物资要找到离蒙城六百公里多伦多。共2万个医用Isolation face口罩,而且卖家要求馬上付款,否则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这期间来来回回,各种琐碎事项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办货物出关、进关的手续、当地大使馆协调,以及中国慈善机构对接人的协调,大家经常做到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月10日,第一批由加拿大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捐赠的医用物资由南韩的航班运空运回中国广州白云机场。在2月13日,这批带着对家乡人民的心意的物资,辗转万里,已经到达花都慈善总会,并顺利移交到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使用。整个过程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效率之快令人鼓舞! 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的理事们似乎不知道疲倦,刚刚送走第一波物资,又继续寻找第二批防护服和防护鞋物资。当邵凌洲会长知到西人有-间公司有防护服出售,大家就立刻出发前往去购买。巧的是,当一行人去到了购物的货舱地点時,刚好遇见其他社团的负责人,原来大家都是想去购买护服,就這样我们华人就把现场的全部防护服抢购-空,随后,还有很多社团想买都没有货了。加上当天的急忙和兴奋,待大家购完医疗物资,付了钱后才记得中午饭还没有吃,那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截至发稿为止,第二批防护服、防护鞋正在办理中国国际航空空运手续中,在2月22日已发货提运,预计2月28日能顺利运送回中国,此外,蒙特利尔花都同乡会的同仁们还会发扬爱心传递、继续寻找并购买所需医疗物资捐赠中国,希望可以为祖(籍)国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献出-份微薄之力。 血浓于水的乡情,惟愿一同共克时艰。

预防华人社区青少年性暴力 –满城华人服务中心推出新项目

魁北克公共健康研究院在2016-2017年间做过调查,有36%的年轻(13-17岁)情侣遭受过暴力侵害。在受害人中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遭受心理和性暴力。几乎有六分之一的女孩(16.8%),在情侣关系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性暴力事件,而男孩为5.4%。 满城华人服务中心始终致力于社区所有成员的健康和发展,在魁省司法部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关于《预防华人社区青少年性暴力》的项目。借此项目,以期使得华人社区对青少年性暴力问题得以警醒,使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学校、家长及华人社区全体成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危害性,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得我们社区得以可持续的、长久的、健康的发展。 性暴力是指任何具有性性质的,非故意的口头或身体行为。它会使你感到尴尬,被冒犯,被威胁或处于危险之中,因此不应被忽视。性暴力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无论是在学校,办公室还是在公共场所。比如,不怀好意地盯着你看,讲性爱的笑话,显示或发送(包括在线)性照片,图画等;强行要求拥抱,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发生性行为等。再有就是频繁地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甚至尾随或监视某人去学校,返回家等等。 如果你是性骚扰的受害者,记住,你没有什么可被责备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对施虐者的行为负责。你必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可用的补救措施,诸如,找老师,朋友,家长,社工, 律师, 警察等等。 青少年情侣关系中发生性暴力的后果是严重的,并影响多个方面:人身伤害,压力,恐惧,心理、精神问题,饮食失调,酗酒和吸毒,逃学,辍学等。在青春期若出现由情侣关系而产生的暴力会增加成年后受害的风险。 因此,华人服务中心在此提醒所有社区成员注意,性暴力是违法行为。在魁北克有诸多法律可以保护青少年,也有很多帮助资源。 欲了解项目更多信息或索取帮助材料可直接联系满城华人服务中心。 987, Cote, 4楼,Montreal, 514-861-5244, 分机:260

庚子春节回乡探亲战“疫”记(1)

明居   回家   已有七年没有回故乡了,上次回乡过春节更是十六年前的事了。虽然说不上是“少小离家老大回”,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倒是真的。老早就计划今年陪父母一起回乡过年,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三人一起从蒙特利尔直飞北京。临近过年,同机的绝大部分同胞相信都是回乡探亲团聚的吧,看得出来,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回乡的兴奋,即使航班晚点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影响大家的心情。   顺利抵达北京。机场内人来人往,花花绿绿的广告灯箱和欢度春节的标语牌令人感到浓烈的春节气息。侄女在接机口迎候着我们,表侄也从河南老家专程来北京接我们。经过6个多小时的连夜驾驶,第二天凌晨三点半左右抵达濮阳。凌晨的濮阳市区安静而美丽,各主要街道被五颜六色的彩灯装点得五彩缤纷,一片节日的气氛,让我们这些从加拿大回乡的游子感叹不已。在濮阳市停留休息半天。在外面工作的侄子、侄女也都回来了,大家许久不见,一直聊到次日天亮才休息了一会儿。   热闹   第二天上午,与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同学全家一起午餐。席间多年不见的老人们言谈甚欢。下午回到老家。这次返乡距我上次回来已经有七年了,父母也有三年半没有回来过了,许多街坊邻居过来拉家常,一直持续到深夜。母亲总是热情地拿出从加拿大带来的巧克力、坚果、糖果让大家品尝,临走时还心细地给每家带上一包儿。   次日上午又有亲戚到家里看望。下午与父亲、弟弟一起走访几个姑姑家。印象最深的是大姑家所在村崭新的面貌,村室、文化广场、室外健身设施建设的令人耳目一新,感觉像是来到了城市的小区。姑姑的住房与我十余年前来时比也全部翻新,建设的高大气派。   隔日, 弟弟骑电动车带我一起去镇上采购年货,顺路看望了其他亲戚。下午表哥们来看望父母。 后来听说当天因为爆发新冠病毒肺炎武汉封城,河南农村乡下老百姓的生活开始未受影响。 除夕   湖北武汉发生的一切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关注,老百姓的春节还按传统的习俗来过。 上午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包饺子,贴春联,忙活了一大晌。现在农村房子盖得越来越好,门也多,贴春联工作量挺大。粗略算了一下,老家房子大大小小10个门,门框的楹联、门头的横批、门芯的秦琼敬德关公张飞,或特大号的福字,院子里的“满园春色”,门口的“出门见喜”,堂屋外坐北朝南的老天爷牌位,厨房的老灶爷牌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房内的财神爷、鲁班爷牌位(手艺人家要供的)等等,不一而足,哪个神都要照顾到。 下午与弟弟上家族老坟去请逝去的先祖回家过年。带着包好的纸钱和香火,祖坟地里埋着我的祖父母、曾祖父母、高曾祖父母,三座坟茔,三包纸钱,六根香,焚烧纸钱,点燃香,跪拜,每座坟上插上一根,带回三根插在堂屋中堂的家族“轴子”前,跪拜,算是把逝去的亲人都请回了家。我家是掌门,所以家族族谱及俗称“轴子”的逝去亲人的牌位就由我家保存并供奉。说起这个“轴子”,还有一段历史,这是我爷爷的同门师兄石连成爷爷亲笔画的,画工精美,有表现一年四季的四幅花草和动物图案,惟妙惟肖,距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了,色彩依旧。我现在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爷爷他们创作这个作品的情景。这当然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作品,它纪录着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晚上邀请家族近亲都来聚会,女的在堂屋拉家常吃糖嗑瓜子,男的在东屋喝酒,一共摆了三桌,共二十多位,成年的未成年的都来了。除夕家族男人喝酒是近几年形成的新年俗,轮流坐庄,今年本来没有轮到弟弟家,因为我和父母多年没有回来,特意安排在弟弟家。大家一起先品尝了一瓶我去多米尼加旅游时买的罗姆酒,然后主要喝了安徽的枝江王酒,外加一瓶哪位堂弟带来的用竹筒装的白酒,当晚总共喝了八九瓶酒。大家兴致都很高。   过年   大年初一早起拜年是习俗。近几年移风易俗,政府不让磕头,拜年也就仅限于给“轴子”上奉供的先祖和父母、近亲长辈磕头,原来磕头跑遍全村的传统就改了。除了与时俱进的潮流,当下年轻人出外打工的多了,见了世面,也受外边的影响,磕头的老规矩能坚持下来的越来越少了。 中午又有外村的亲戚来拜年。 春节期间从加拿大回国探亲的朋友发微信提醒:你也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呢?勤洗手,戴口罩,没事儿哪儿都别去。我回复:我在河南农村乡下,所在村庄没有病例,比较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听说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不允许串门、更不允许聚餐和聚会。村口开始有人把守,拉上横幅标语,堆积土石瓦块,外来人员和车辆严禁进村。值班处有消毒液供进出的本村村民使用。 初二同学打电话通知我,原定正月初四的同学聚会取消了,我很失望,把希望寄托在14天后,待疫情缓解,再见老同学也不迟。   从初三起出门必戴口罩。早上出门去西边的田间地头路上走了一圈,在村口与值班的村干部聊天,然后参观了一个种植丝瓜的塑料大棚和一个养肉鸭的大棚。这次回乡,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村庄都建有塑料大棚,镇政府给新建的大棚有配套资金或补贴,大棚内不仅搞传统的蔬菜种植、生产蘑菇,还养猪养鸭。年轻一代的农民不再靠天吃饭,不仅外出打工挣钱,在家乡也搞多种经营,收入来源多元化。在村里我看到几乎家家盖新房(其中不少楼房)、有近一半的家庭有小轿车。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农村的小康正逐步实现。 通过与村民聊天得知,我们村虽然早已脱贫,但是对收入相对较低、或因种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还采取帮助措施,防止返贫。譬如村委会会安排低收入家庭的成员在公益岗就业,如包区包片打扫街道卫生等形式,变相帮助他们就业,通过劳动获得工资,增加收入,有学龄儿童的减免学杂费。每个低收入家庭都与县一级机关干部结成对子,在致富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群众对政府采取的措施满意度很高。   初五大清早村里的广播反复播放,不让村民在街上扎堆闲聊;不要聚众打麻将赌博;不要走亲戚或者接待亲戚,本村的闺女来走娘家也不行;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尤其是从武汉地区回来的一定要主动上报,一旦被查出来后果很严重,后来对从湖北务工回来的人员采取了封门措施,由党员带头把门,镇卫生院派医务人员每周来抽血化验一次,检测新冠病毒。据市卫健委消息,本市有一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十个。这是形势又紧张起来的原因。 连日来,因为武汉疫情引发的愁云惨雾让春节变得灰暗。持续攀升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的死亡人数,一时间,武汉疫情似有全球爆发的趋势。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说,加拿大在中国的所有签证申请中心都被暂时关闭,领事馆将仅提供基本服务。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当地时间1月29日下午发表声明宣布,遵照加拿大政府有关避免前往中国大陆的非必要旅行的建议,从1月30日起到2月29日期间,暂停往来中国北京和上海的航班。同样是回国探亲的那位朋友说,她果断改变行程,已于26早上买了摩洛哥航空经卡萨布兰卡回蒙特利尔的票,经过四十多小时跨越亚洲、欧洲和非洲回到了蒙城,现在家自我隔离中。(未完待续)

共抗新冠肺炎论坛在多伦多成功举办

文 / 周源 图/ 王瑞军 由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BMDAC)主办的“Combat Against Covid-19 in the World ” (全球共抗新冠肺炎)公众论坛暨媒体发布会于2月24日在多伦多大学Dalla Lana 公共卫生学院举行。   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会长、多伦多大学全球外科部主任Lee Errett 教授主持了此次论坛。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外科学与生理学刘明耀教授;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多伦多总医院传染科专家Dr. Isaac Bogoch 医生;多伦多大学Dalla Lana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Dalla Lana 全球健康政策委员会主席、国际防治结核及肺部疾病联盟副主席魏晓林博士以及多伦多大学教授、西奈山医院微生物学与感染控制科Allison McGeer医生等。   Lee Errett医生在欢迎词中指出,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作为一个医学专业人士协会,十年来,与多伦多大学环球外科合作,共同致力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医学交流,每年两次组织医学专家去中国访问。二是医学教育,将中国医生邀请到加拿大进行短期进修,同时举行公众活动,以促进医学水平的发展。协会还努力开展一些国际间合作项目。 在这次新冠病毒肺炎发生后协会核心成员一致认为要有所作为,与中国共渡难关。协会成立了募捐微信组。在短短的十天内,得到本地及中国许多同事与朋友的响应,有近400人为此活动捐了款。根据武汉的需要以及医生们的专业知识,除了购买医用N95口罩外,还提出了购买ECMO的计划。经过与供应商反复的沟通和谈判,德国Maquet 公司同意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售卖三台示教主机,全力支持协会的“支援武汉,精准捐献”活动。同时协会也分别从美国与中国购置了高档次的正压面罩以保护工作在第一线担任最危险的工作的(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医务人员的安全。作为一位心脏外科专家,Errett医生以他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大家讲解了ECMO 人工肺的工作原理,临床适应以及在救治COVID-19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Errett医生表示在各国的合作下,在有关部门及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像当年战胜SARS 一样,战胜COVID-19。 刘明耀教授,作为肺损伤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先给大家介绍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ARS)以及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 )的病原特征和症状,重点介绍了COVID-19与SARS病毒的区别。他指出SARS病人大多都有很严重的呼吸窘迫最后死于呼吸系统,而新冠状病毒的病人则有百分之八十属于轻症,或是无症状的病人。只有小于20%的病人属于比较严重的病人。这些严重病人除了呼吸道的症状以外,还会有其他脏器的衰竭。他谈到命名很重要,WHO把这个定为COVID-19后,对整个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都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虽然我们对这个病还有许多未知,但相关科研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刘教授指出,世界各国包括加拿大政府都对疫情非常重视,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IHR)非常重视对此病的研究。他本人也已经接到CIHR的紧急电话,通知他们集中科研力量开展研究。刘教授所在的多伦多总医院是世界知名的肺移植中心,刘教授团队发明了肺损伤的评价标准,已用于临床实践。目前他们正与广州钟南山院士与武汉同济医院的医生合作,将此评价标准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查应用到COVID-19的诊断与治疗中。同时刘教授的团队也在联合药学院教授共同研制针对此病毒有效治疗的药物实验。 刘教授指出所有这些研究现在还不算晚。因为在中国这个病还依然在蔓延,近日也传播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包括加拿大。病毒没有国籍,所以我们目前的研究一定会对整个世界共同对抗病毒起到一定的作用。 Bogoch 医生从临床表现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此病的最初临床表现主要是轻微的发烧、咳嗽和气短,只有少数人出现严重的症状,需要入院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种表现有利有弊。好处是大部分人可以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利的一面则是对于病情恶化的病人难以做出及时的诊断。   关于对此病的临床治疗,他特别指出,应该十分感谢中国的医生、护士以及研究人员。他们在对此病的治疗中贡献与付出了很多,给同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治疗方面,对于这个病没有任何的特效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办法帮助病人缓解症状,生命支持!”  Bogoch医生进一步说,如果病人脱水的话,我们给他补水;如果病人血液电解质紊乱的话,我们给他调正电解质;一旦呼吸衰竭的话,就给他吸氧,采用呼吸机甚至用ECMO 进行支持。就目前来看,所有的办法都是对症治疗的,没有特效。 因为人类面临着许多病毒侵袭,几乎也都没有病毒的特效药。病人能恢复健康,最主要的通过各种支持疗法帮助恢复体内的正常环境,使体内的免疫力抵抗力慢慢发挥作用,以克服病毒,达到痊癒。 魏晓林教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到了中国的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是对全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个病会在全球传播并引起很大恐慌,同时也会对公共卫生方面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应对,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魏教授说,我们面对新冠肺炎需要一个卫生体系从社区到医院的全链条应对策略。医院需要有一个预警机制,让专业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行政迅速决策,启动不同级别应对方案。在医院病人分流,发热病人集中处理,社区家庭医生、护士和社工对病人自我隔离提供必要医学和心理支持,并有个监督反馈机制,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魏教授还特别指出,中国在处理新冠疫情上做了很多临床和公共卫生策略尝试,这些对世界应对大流行有很多启发和帮助。现在世界上争议比较大的是封城,然而中国的封城确实在很短时间内阻断了疫情传播,给世界赢得了时间。但各国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阻断传播的方式。应该知道在任何时刻消除歧视,降低恐慌是首要任务。全社会应对不同级别挑战调动资源是应对疫情的根本。 McGeer医生是2003年多伦多应付SARS的一个核心人物,很有权威性。结合治疗SARS 的经验,她讲了一些治疗方面和诊断问题。从治疗方面来讲,她提到了一定要防止过度治疗,这是当年从SARS传播学到的,那时产生过很多的过度治疗,导致病人死亡。医生要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她讲到中国在这次防范疫情过程中,用强大的自我牺牲来为全人类延缓了至少6到8周黄金时间。我们利用这6到8周的时间做好更多的防范和更多的准备。她又讲这个病毒在全球一定会传播开的,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一些可能的诊断方法一定要尽快建立起来。一旦发生流行的话,可以通过这些检测手段来确诊病人。   … Read more

女神节来临,看加拿大女性参政

七天特约记者 明居 今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10周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的法定假日,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一百多年来,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走过了十分漫长的道路。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平等和权益。 性别平等体现在不同层面,譬如女性贫困、家暴风险、职场性侵、工作机会、同工同酬、职场升迁及发挥领导作用等等。近年来,随着全球“米兔”(me too)运动的兴起,职场女性的权益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今,这个节日的政治意义逐渐淡化,文化和思想上的象征意味更强。 加拿大政坛:妇女顶了半边天 加拿大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进展也差强人意。在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s Forum) 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 (Global Gender Gap) 指数排名中,加拿大位列第35位。 据非盈利组织加拿大妇女基金会 (Canadian Women’s Foundation ) 资料显示,目前加国仍有190万妇女在低收入条件下维持生活;每天还有300名妇女和儿童无家可归,甚至连庇护所也没有位置提供给她们;每6天就会有一名妇女被她们的配偶或伴侣家暴并夺去性命;许多性侵犯和性骚扰仍然被隐瞒不报和被人误解;80%的加拿大人认为,下一代女性遭受性侵犯的可能性并不会降低甚至还会升高;妇女从管理机构中层晋升为高管的可能性比男性低60%;整体而言,在政界和职业领域领导职位中的女性人数仍然不多,比例偏低。 可喜的是,加拿大女性从政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为其它领域和行业的男女平等事业开了先河。在2019年十月联邦大选中,有创纪录的98位女议员进入国会,在338名众议院总数中占29%,比上一届分别增加10人和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届特鲁多总理领导的自由党联邦政府内阁成员中,女性人数都占到了一半,特别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象征意义。无独有偶,由弗朗索瓦·勒构(François Legault)领导的魁北克未来党((CAQ) 首次赢得了2018年十月的省选后,新一届省政府26名部长中有13名女性成员,刚好也占了总数的一半,体现了加拿大联邦和魁省执政党在男女平等问题上的高度一致和政治正确性。 在2017年11月5日的魁省市政选举中,在大蒙特利尔地区华人居民较多、或华人比较关注的几个市镇,女性候选人纷纷胜选上位,当上了所在城市的市长,在加拿大乃至全球政坛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瓦蕾黑·普朗特 (Valérie Plante) 更是历史性地当选了蒙特利尔这座加拿大第二大城市的市长,成了这道风景线上的一颗明星。当年年仅30岁的黄嘉玲(Cathy Wong) 当选为蒙特利尔市首位华裔议员,并被推举为议长,成为蒙特利尔历史上首位女议长。一座大城市的市长、议长的重要职位双双被女性拥有,不得不说,她们创造了历史。 大蒙特利尔:女市长黑马频出 蒙特利尔市(Montréal)市长: 瓦蕾黑·普朗特(Valérie Plante) 在2017年11月5日的市政选举中瓦蕾黑·普朗特 (Valérie Plante) 出乎意料地击败呼声很高、打算竞选连任的前市长丹尼·科德尔当选为蒙特利尔市第45任市长,成为蒙特利尔成立375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市长。 七天传媒当时用“女神来了!蒙特利尔迎来首位女市长!”为题做了报道。 在蒙特利尔市府官网上,有一页市长写给公众的誓词,表达了这位新市长的施政纲领:我将以自豪、尊严和热情履行职责;致力于确保在未来四年中做出的决定将始终为人民的最大利益服务;致力于确保蒙特利尔满足其公民的需求和愿望;致力于把蒙特利尔打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希望在这座城市落户的家庭,希望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人民以及选择在这座城市发展的企业。作为市长,我的目标是与蒙特利尔市民一起开拓城市的明天, 我准备谱写蒙特利尔历史的新篇章,我感到我的市民同胞们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好了准备。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鼓舞人心、开放多元的城市,让我们一起和蒙特利尔一起成长、梦想成真。 1974年6月14日出生于魁北克Rouyn-Noranda小城的普朗特拥有人类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的教育背景,大学毕业后在几个非盈利组织工作,曾任女子行动基金会(Girls Action Foundation) 组织的联络部主任。1990年代,她在位于法国的加拿大著名的维米岭战场公园做过导游。普朗特2013年首次进入蒙特利尔市议会,被任命为市议会副主席兼Ville-Marie 区长。自2016年12月起普朗特担任当时的蒙特利尔反对党Project Montreal的党魁。 普朗特市长的施政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注重环保,她的团队承诺提升公共交通包括新建一条“粉色”地铁线,并提出在蒙特利尔岛的西部建设全加最大的公园项目。在她的领导下,蒙特利尔多样性与包容性咨询小组成立。这些都体现了这位市长的施政理念和施政重点。她是一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喜欢骑自行车上班,大选前更是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蒙特利尔的大街小巷,给市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普朗特及其丈夫育有两个孩子。 龙阁驿市(Longueuil)市长:西勒维·巴杭(Sylvie Parent ): 在2017年11月5日当选龙阁驿(Longueuil)市市长以前,西勒维·巴杭曾担任法蒂玛·杜·帕库尔斯·杜·瑟尔夫区(Fatima-du Parcours-du-Cerf)市政议员长达8年。她在三河 (Trois-Rivières) … Read more

克雷蒂安医生的中国情缘

七天记者 颜宏 右起:IRCM荣誉教授Michel Chrétien、研究助手Annie Roy、合作研究员Majambu Mbikay /七天传媒图片 摄影 / 德昊   上期《七天》报发表了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IRCM(Institut de Recherche Clinique de Montreal)前所长克雷蒂安医生(Michel Chrétien)及其团队把他们研制的一种抗病毒新药试用在武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报道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读者希望对这位医生、这个研究所以及这种新药有更多的了解,为此,七天传媒记者特地在3月3日前往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的临床研究所,在克雷蒂安医生的办公室兼实验室对他及其团队进行了走访。 中国情缘 克雷蒂安医生是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的弟弟,采访一开始,他就表示他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情感,最早可以追溯到196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时,指导老师就是著名的华裔生物学家李卓皓(Choh Hao Li)。 李卓皓1913年出生在中国广东一个拥有10个孩子的成功企业家家中,1933年毕业于由美国教会卫斯理宗于1888年在南京创建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该校1952年被并入南京大学)。毕业后的李卓皓在金陵大学教了二年书,1935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1938年,李卓皓取得了化学动力学博士学位,研究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但当时伯克利分校的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却打算招募一位研究激素的化学家。为了生存,李卓皓不得不做出妥协,放弃观察化学物质之间的互动,转而向化学物质本身进军,到生理学家Herbert Evans教授主持的实验生理学研究所从事脑垂体的研究,历史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把脑垂体激素逐一分离纯化。他长期从事人体生长激素的研究、合成及医学运用,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并合成人体生长激素的人,被誉为“荷尔蒙之父”,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克雷蒂安医生表示正是在跟随导师李卓皓学习和工作的三年中,让自己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也对华裔产生了特殊的情感。1980年左右他第一次去中国交流有关多肽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情况,是第一批与中国在医学科技领域展开交流的加拿大人,从此经常到中国交流和访问。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要大量派遣留学生,启动新中国第一次出国潮后,克雷蒂安医生就利用自己的人脉,牵线搭桥让自己所在的IRCM研究所接纳来自中国的学生,特别是他担任所长的1984-1994年之间,该所培养了50多名来自中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相比之前每年约5人的培养规模,克雷蒂安医生表示现在在该研究所从事研究的中国学子数量增加了很多,差不多每年都有15人左右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开展不同医学领域的研究。 IRCM研究所 说到培养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就不能不先说一说IRCM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是由加拿大著名医学家格内斯特(Jacques Genest)在1967年创立的,是魁北克第一个将基础科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聚集在一起的研究中心。 上世纪50年代初,格内斯特医生结束在纽约洛克菲勒医院研究院(Rockefeller Hospital for Medical Research)的工作回到魁北克后,受魁北克政府的委托研究魁省的医学研究状况。他走访了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大学和研究中心后得出结论,魁北克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严重落后,亟待成立一种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结合起来的医学研究模式,于是开始多方奔走在魁省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在这里医生既可以不受临床业务干扰、全身心投入研究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介入临床治疗,从而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药品。 1952年,当时蒙特利尔l’Hôtel-Dieu de Montréal医院的院长Marie-Louise Allard修女为格内斯特医生在医院内部设立了第一个临床研究部门,主攻高血压研究,因为当时高血压是不治之症。刚开始,这个部门并不受欢迎,因为好多人觉得那些领取医生工资的人不去看病人,而把时间放在所谓的研究上是劳民伤财。好在顶着压力的格内斯特医生及其团队很快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现食盐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如果能通过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或者通过利尿药物让食盐排出体外就可以控制高血压,而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有了这次的成功,格内斯特医生又开始邀请其他领域的医生加入进来。1955年,这个研究部门被加拿大皇家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学院(Collège royal des médecins et chirurgiens du Canada)认可为“基础科学培训”点,成为加拿大法裔唯一一个为医生提供临床培训和研究培训的地方。 1958年,格内斯特医生当选l’Hôtel-Dieu de Montréal医院的医学委员会主席,继续为临床研究部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1964年,他被任命为蒙特利尔大学医学系主任,同一年,魁北克政府同意提供120万元资金建设新的临床研究中心,购买相关医学研究设备,并在未来的8年里每年拨出10万元维持研究中心的日常运作。 1967年,位于Avenue des Pins大街的研究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成为蒙特利尔大学的直属单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配合蒙特利尔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并指导、培训蒙特利尔大学硕士和博士层级的学生,还与麦吉尔大学保持长期的合作。通过1975年和1992年的两次扩建,今天的IRCM已经发展成为加拿大领先的研究中心之一,设立有5个研究领域,33个研究单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人员,每年有超过100名硕士和博士生以及约50名博士后在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指导下进行各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 中医带来的灵感 结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卓皓实验室的研究后,克雷蒂安医生已经以他的激素原(prohormone)理论在科学界脱颖而出,并在后续的人类生物学研究中发挥了诸多作用。1967年加入IRCM之后,他组建了魁北克第一个蛋白质化学实验室。 在他众多的中国学生里面,最著名的两人一位是前中国卫生部部长、现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另一位则是在90年代担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的内分泌大家陆兆麟医生,这层关系也让克雷蒂安医生自1986年至今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名誉教授,而这次以槲皮素为主要成分的抗病毒药物的试用也是由协和医学院承担的。 以自然成分槲皮素作为抗病毒成分的灵感来自陈竺的研究。克雷蒂安医生回忆说,80年代陈竺在IRCM做访问学者时,就和自己谈论过中药里某些自然成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其后的十几年中,双方在禽流感、艾滋病等病毒感染研究领域共同工作,不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还让自己对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Read more

楼阳生: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体现山西担当

人民日报——山西省委书记 楼阳生: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体现山西担当 《人民日报》2月27日“声音”栏目,撷取了省委书记楼阳生日前在省委专题会议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内容,题目是《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体现山西担当》。 楼阳生强调必须始终保持定力、毅力、耐力,各项工作要谨慎、稳慎、审慎,坚定又科学、坚决又精准、坚持又有力地推动各项防控举措落地落实。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统筹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责任、经受考验,用落实诠释忠诚担当,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丝毫不松抓防控。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处于棋到中局、不慎则败,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关键期、攻坚期、考验期,必须始终保持定力、毅力、耐力,各项工作要谨慎、稳慎、审慎,坚定又科学、坚决又精准、坚持又有力地推动各项防控举措落地落实,做到一天不胜、一刻不松,一抓到底直至全胜。始终把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放在最重位置,尽锐出战,科学施治。在落实前期严把入口关防输入、严把医治关防感染、严把扩散关防蔓延、严把聚集关防失控、严把宣传关防恐慌“五严五防”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返程返工“双返”以及假期后、上班后、复工后、开学后“四后”防控预案,坚决守住防止疫情输入的底线。加快防疫科研攻关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力争相关科研成果早日进入临床试验。深入研究全省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加快制定前瞻、系统、管用、可操作的工作方案。 时不我待抓发展。在抓好防控“第一任务”的同时,紧紧抓牢发展“第一要务”。精准防控,有序加快复工。抓好开复工企业的防护用品特别是口罩的供应保障。不能简单地严、简单地停、简单地说不,而是应该指出怎么行、怎么办,指导企业加快复工。精准办理,有序加快开工。狠抓重大项目开工准备,对武宿机场改扩建、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抓紧项目前期、创造条件、早日开工。落实企业项目投资承诺制,点对点精准办理相关手续,成熟一个开工一个,成熟一批开工一批。精准服务,有序加快达产。现在有的企业开复工遇到了一些困难,人来不了、货出不去,省市县要各级联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运输、资金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释放产能。精准招商,有序加快项目签约。招商工作不应受当地疫情影响,可以通过网上谈判、线上签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抓好项目签约。精准施策,有序加快恢复社会生活正常运转。封闭式管理不是封死,不能搞简单一关了之、一停了之,要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做到精准调节、精准调控、精准防控。 不讲条件助湖北。人心齐,泰山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西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先后派出13批次医疗队1505名医务工作者进驻湖北仙桃、潜江、天门三市和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江汉区方舱医院、硚口区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光谷方舱医院、优抚医院开展救治工作。他们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和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同全国各路医疗大军一道,解燃眉之急、点希望之灯,夜以继日、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大爱情怀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