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文汇园(2月12日)

【索菲诗集】 职场女性 索菲 “你有一种沉溺悲伤的天性” “悲伤是奢侈品” 深吸一口地下停车场 并不清新的空气 双手胸前交叉,紧紧拥抱自己 仿佛被狂风吹倒的小草 抱紧树干一样 用湿纸巾敷了敷眼睛 匆匆走上办公室。五分钟后 她主持一个会议,谈笑风生   【凤歌】      泪         苏凤 眼泪不会说谎 母亲劝慰儿女 让冬日树木不倒 把寒地的柴担负起来 崎岖险恶的山途 烟硝正旺时 担当带来互谅与和平   【龙在天涯】 月河之女神 龙晓初   走下荷月桥,双脚便踏上 不同于木地板的青石板小路,有的青石板上 甚至已经长出了青苔。站在青石板小路上,感受着 月河的人来人往,临街的商铺 都开张了,里里外外站满了来购物的人。只要 一抬头,你还可以看见每个店铺的 屋檐上都挂着一个个红红的大灯笼。正因为 这些红色的大灯笼,使得月河的味道更加浓烈了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 黑夜与白天最美妙的色彩;都在她的面容和目光里显现。”   【心海荡漾】 生命演绎着永恒的凝望    吕孟申   孤独的世界,因为有爱有阳光 才有相知相伴相随的暖 虽然身上已是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谁在时空中漂泊,谁在异乡痛苦呻吟  借一缕月光,慰籍孤独的灵魂, 游子的心不再流浪 秋雨淅沥,拨动谁的心弦,谁的乡思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新春特辑(二)(2月12日)

张灯结彩过大年 乔加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我国历史悠久。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了春节时人们放爆竹、贴春联的盛况,可见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就有春节的风俗了。 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时间,我居住的苏北泗洪整个县城街道早已把节日的盛装穿戴整齐,到处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子彩灯在商店和树上编织各色图案,走到哪里都是满眼火树银花,“年味儿”十足,整座小城洋溢起浓浓的新年气息。尤其是夜幕降临,小城夜景堪比繁华都市,炫彩的霓虹灿烂夺目,树枝上那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彩灯,好似在欢乐的舞蹈,让寒冬的夜晚,显得温馨又浪漫。在我的老家这里,通常把春节称作为过年。 回想过往对比现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我是见证祖国改革开放和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人。人们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到物质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越。更是见证了伟大的祖国几十年砥砺前行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现在社会生活、百姓日常的各个方面。 在过去物质匮乏年代里,尤其是农村,在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着过年的准备。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除尘(清除屋内蜘蛛网和灰尘)再赶年集。有的把家里节省下来的粮食、柴草或鸡蛋运到集市上卖,然后再买一些日常生活必用品和年货,通常都要赶上几个年集才能把年货备齐。在那时还有个顺口溜:小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花钱,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一年吃不上几顿肉,大人孩子肚子里都缺少油水。过年了,再穷的家庭也要去集市上买上半斤猪肉回家给孩子们解解馋。 腊月二十四祭灶,差不多就是过大年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年了,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和门吊子,屋里也会贴好几张新的年画。小孩子忙活着到各家门前捡拾没有燃放的鞭炮,再就是串门要瓜子和花生小糖,每每把小口袋装满就会兴高采烈屁颠颠地跑回家,让大人们看看自己的收获。 如今,人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人们不再为吃穿住发愁了,过年了,再也不用赶上几个年集才能采购完年货了,现在一次就能完成,想买啥有啥。现在过年就是千家万户享受着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春联楹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灯火阑珊;道路两边路灯杆上悬挂着红红的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到了晚上,太阳钻进喜庆的灯笼,照耀欢喜中国年。夜晚,月亮化作满天飞舞的烟花……电视机前的人们,在这喜庆祥和的气氛里,个个笑逐颜开。广场上开心的锣鼓敲起来,大爷大妈们动人的舞蹈欢快地跳起来……我们期待的美好生活,就在这里。 火树银花不夜天,张灯结彩过大年,离春节还有四十多天,人们早已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夜晚的古徐城在各色霓虹灯光照射下更是热闹非凡,大人小孩欢歌笑语人不眠;城楼上灯谜条条逗人乐,城内杂戏玩耍逗人留,儿童乐园更是孩子欢乐的聚集地。城内的河道里形态各异的花灯和雕塑,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塑料的,有的是纱布做的,十分生动形象。整个古徐城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 随着春节的临近,城区所有街道以及大街小巷已被上万个火红的大小灯笼横挂在道路两旁的路灯杆上,行道两边风景树上早已披上各形各色霓虹彩灯,商家早已在门前挂上喜庆红灯笼、中国结,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年还没到年味儿就已经十足。 一年年的春节变化,一张张喜笑颜开的脸庞,印证着我们期待的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已然到来。   过年的鞭炮 韦荣文 过年的趣事有很多,不胜枚举。但唯一能够在喜欢的事情里根深蒂固的,那就是在过年期间燃放鞭炮! 鞭炮是指用纸包住火药,然后加入引信并压实且编成串的小爆竹,俗称炮仗、炮竹、爆竹等。 在没有发明火药和纸张时代,古代人便用火烧生竹子,使之爆裂发出声音,以达到驱逐瘟神之目的,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更是不可或缺,使用量也是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杀鸡不比放炮!”这是乡村流行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有鸡肉吃都不如燃放鞭炮。有人讲,年味是由鞭炮营造出来的,没有鞭炮声就不像过年,这个我真有同感。在关于年的悠久传统习俗戏台上,鞭炮就是其中的主要演员。放鞭炮的习俗延至今日,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充满年味的鞭炮就从大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身如束帛气如雷,能使妖魔胆尽催。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恢。”一阵阵“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直把人们庆祝丰年的喜庆进行淋漓尽致地表现,直把中国乡村辞旧迎新的标志更加衬托得光彩夺目。 腊八节之前,各家各户秋粮基本完成风干入库。农历廿三小年过后,勤劳的乡村妇女仍有每天下地去铲除农田里的杂草,耕田准备来年的春种。而家里比较清闲的村民,则上街置办年货。在攘熙熙攘攘的腊月街市里穿插添购,他们总不会忘记买几封或几圈鞭炮。街道上卖鞭炮的商家,把大红纸包装的各种各样的鞭炮,一封封、一圈圈摆在市场显眼的位置,还久不久燃放一封以招引顾客。因为卖炮竹的老板深知村民“不看广告看疗效”,光吹牛吹破也无人相信,只有满地红的爆竹碎屑才有人愿买。这里一片响,那里一片响,鞭炮飘落的碎纸片,如同地上铺张的红地毯!一脚踩上蓬松的碎纸花,直让人感觉离过年不远了。 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上街买年货,父亲都会给钱让我自己去买鞭炮。拿着父亲给的钱,独自去商店里选购喜欢的花色电光炮和几支烟花炮。买回来的鞭炮,不是一下子就燃放一干二净,而是把一百响或一千响整挂鞭炮拆开来,一个一个或一小段一小段地留着,想放才放。电光炮响声清脆,很远地方都能听到。烟花炮在夜晚插到砖房的门框上点燃,它会喷出那色彩缤纷、七彩斑斓的烟花,实在是太迷人了。那时候没有什么钱去买更多的鞭炮,自己有限的压岁钱,去代销店一下就花光了。于是在春节期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谁家放鞭炮,就和村里孩子们一拥而上,去抢那些没有放干净的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次过年,乡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团团圆圆,热闹非凡。辞旧迎新,敞怀接福,乡村的年到处伴随着淳厚的乡情。人们放鞭炮,不但给人的感觉热闹,而且给人激动与喜悦。大年三十与新年初一这两天,是放鞭炮最多的时候,更是人们收获幸福感最多的时候。从早到晚,此起彼伏,炮竹声几乎是没见中断过。在绵绵不断的鞭炮声中,一直延续到元宵。 乡村过年燃放鞭炮,沿袭着几千年华夏的传统习俗,浸透着一丝丝纯朴的民风,散发出一股股淡淡的来自田野的泥土气息。 我在大早上就嘻嘻哈哈地和儿孙们放炮竹玩,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时代。我喜不自禁地对他们说:以前在外地过年,鞭炮越放越是思念家乡和亲人。现在全家人一起在老家,吃馅饼,穿新衣,扫房子、贴窗花、挂年画、煎油馍、杀鸡炖肉、放鞭炮赏烟花……过团团圆圆的年,就是爽!   古老的仪式传统的年 王效太 春节临近,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过年,但同时又不得不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即使在广大的农村,也大不如从前了。然而,在沂蒙山这个地方,却依然民风淳朴,依就保留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过年习俗——请家堂! 年三十儿一大早,天刚朦朦亮,全村人就开始忙活开了,年轻的家庭,端上几碗炸货,到本家长辈那里去参加请家堂仪式。首先在堂屋正中靠墙处,放一张八仙桌,然后将家堂轴子悬挂于八仙桌正上方。家堂轴子上画有琼楼玉宇等图案,寓意仙人住所,然后将五服宗亲牌位,摆放于八仙桌上端,每个牌位前,置一酒盅,一茶碗,一双筷子,并斟满酒茶,以方便先人享用。再依次端上蒸鸡蒸鱼方子肉,两个形如向日葵大小的花馍馍,以及各种水果,再将各家送去的贡菜,按辈份大小长幼依次摆放上桌。 接下来,燃香三炉,在长辈引领下,来到门外大道上,长辈冲着先人长眠的方向,连喊三声:“恭请诸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啦!”之后回来,一进大门,立即将早已准备好的一根木棍,放在大门口,俗称拦门棍,意即不让外鬼进家。之后进屋将三炉香插入供桌香炉内,以示先人就位,众人纷纷叩头跪拜,至此请家堂仪式结束。 拜家堂。大年初一,人们在早早放了一阵鞭炮之后,吃罢早饭,穿着一新,纷纷走出家门,于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拜家堂仪式正式开始,一般以一个家族的一支为单位,男女有别,大姑娘小媳妇、青壮年半大小子各自成团。此时大街上早已花花绿绿,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了。每到一家,主人便会出来迎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过年好!”大家来到家堂前,行叩头跪拜大礼。主人会端出瓜子、花生糖果等,往大家手里塞。直到天色渐晚,大家也都跑累了,第一天的拜家堂活动才算结束。 大年初二一大早,各家又拿上刚炒出锅的几碗炒菜,送长辈那里,换回那桌上老祖宗已经吃过了的炸货。做到荤素搭配,酒茶也要一天三时浇奠,好让先人吃好喝好。守家堂的长辈,这天要换一下班,也要去拜家堂了,年轻人则尽情的去玩。 送家堂。太阳离山还有一杆子高的时候,远处的村庄隐约传来鞭炮声,由远及近,至此,送家堂的时刻到了。本族长辈家的天井里,早已聚满了前来送家堂的人群,每家都会拿上一份火纸鞭炮,将火纸分成若干份,拿来纸窝子(印制冥钱的模具),放在纸上打印,俗称打纸钱。 长辈来到贡桌前,手举香火,口中念念有词:“诸位列祖列宗吃饱喝足,准备上路吧!”说罢,将桌上供奉的酒茶慢慢的洒于地上,名曰浇奠。将桌上祖宗的牌位轻轻地逐个收起,放入簸箕内,这时大家纷纷磕头,致送行礼。长辈族人,怀抱牌位,手举香火,引领众人浩浩荡荡向村外走去。来到村外的空地上,发现已有好几家早已经到了。地上熙熙攘攘,布满了前来送家堂的人群,选择一处宽阔平坦地带,冲着祖林方向,整齐摆好一堆堆火纸,每堆火纸上面放一个牌位。一切收拾妥当,长辈族人手举香火,高声喊道:“诸位列祖列宗,一路走好啊!” 随后,纸烟燃起,顿时火光冲天,映红了傍晚沂蒙山那蔚蓝深邃的天空,“砰砰砰”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在场的所有人纷纷磕头跪拜,目送先人上路。我在想,或许先人们在鞭炮声中,正乘着火光,到达另一个世界,但愿烧(捎)去的钱,路上够花!   照张相片过个年 蒋光平 关于儿时过年的许多记忆,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了,但唯独难忘的是儿时过年前照相的情景,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 那时,农村生活紧张,一年内难得吃两顿饱饭,肉更是少得可怜,只有逢年过节时家里才会买回那么一两斤五花肉来打回“牙祭”,这便算是一年内难得的好日子了。于是那时,作为孩子的我们,天天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在过年时,不仅可以美美地打上一回“牙祭”,而且更让我们向往的是说不定还可以照一回相呢! 那时,照相在农村还是个新鲜事儿,很多人活一辈子都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过年前,偶尔会有一两个照相的师傅下乡来,师傅每到一个村庄,屁股后面准会跟上一大群的男女老少,都看热闹似的围着他转,小孩更是形影不离地在师傅旁边跑来跑去,别提有多开心了。但那时都是看的多,实际上真正照相的没几个。那时人们穷得叮当响,哪还有多余的钱拿出来玩这种“洋革”啊!不过,也有玩得起这“洋革”的。那天,我的邻居何二就玩了一回这种“洋革”。何二和我同岁,平时我们一起到处跑着疯玩,他父亲是个杀猪匠,虽说不上是有钱人,但当时在我们眼里绝对是个“大款”了。那次,何二成了我们村上唯一一个玩过这种“洋革”的小孩,几天后,相片拿下来了,照片上的那个何二笑得一脸灿烂,掉了的两颗门牙非常夸张地露着,何二一时间成了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于是更加的神气起来。那时,孩子的心底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的,看到何二玩了这种“洋革”后,我也向父母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说:“爸,快过年了,人家何二都有自己的照片了,我也要照相”。父亲看了我一眼,眉头顿时紧锁了起来,父亲叹着气说:“人家何二他爸有手艺,挣得来钱,我们家现在连饭都吃不起,哪还有钱去玩那种洋革哦!”,我知道家里的现状,知道母亲多病,父亲一个人支撑这个家的里里外外还要供我和姐姐读书有多难,我知道自己不该给他们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突然,我不禁委屈地哭了出来,我哭为什么何二家就有钱,为什么何二成绩没有我的好他却能照相。 那天,我的哭声引来了一家人的眼泪。首先是姐姐,姐姐成绩也很好,而且长得非常的漂亮,一直以来,姐姐都希望有一件花格子的新衣服,这是她好久以来的梦想了,她身上穿的那件蓝布衣服还是城里的表姐不要了送给她的,都好几年了,现在已经又旧又烂了。可由于家里穷,姐姐的愿望也一直没能实现。也许是看到我的眼泪后触景生情的缘故,那天,姐姐也跟着我大哭了起来。而此时,我那勤劳却又多病的母亲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三个人就这样抱在一起,任眼泪肆意横流地痛哭了起来。看到我们流泪,平时坚强的父亲也在旁边悄悄地抹起了眼泪。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我们哭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听到哭声的邻居们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都纷纷前来看个究竟,父亲不好意思地向邻居们解释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邻居们听后都不禁笑出了声来,都说:“我们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就是孩子们想买件衣服照个相吗,再困难也不缺那几个钱啊,要是实在没钱的话我们先借给你们就是了嘛”。很快,父亲的手里便有了一大把的零钞,那时邻居们也都不宽裕,那些钱都是邻居们一分一厘地从自己的柴米油盐中省吃俭用而积攒下来的。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阳历的2月8号,也就是农历的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就在一家人的眼泪中度过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在那一天,靠着在邻居们那借来的钱,我有了平生的第一张照片,一张属于自己的2寸的黑白照片,一个理着小平头,两眼还挂着泪珠却仍然傻傻地笑着的小男生永远地定格在了记忆中。 那年,我8岁,姐姐11岁。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挂着眼泪珠子还一脸傻笑的小男生了。如今我和姐姐都已大学毕业,我已不记得自己这些年来已照过多少张背景不同,色彩各异的照片了,而姐姐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件光鲜时尚的衣服了。但那年,我们全家相拥而泣的一幕却永远的让人难忘,那张2寸的黑白照片也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知道,我是永远无法把它从我的记忆中抹去的了。现在,每年过年回家,我都要和姐姐带上相机,为全家人照一张全家福。我要让一切美好和温暖的回忆都定格下来。 因为我知道,一切的幸福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新春发笔 刘先卫 父亲有在新春动笔的习惯,且一持坚持了很多年。农历大年初一,是我们全家大团圆的日子,待“纳财”、“敬神”、“挂红”仪式过后,父亲必在这天“发笔”,神情庄重正襟危坐端坐案前,一边磨墨一边挥毫,然后在红宣纸上一丝不苟,书写“新春发笔,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等吉语,并写下一年的希望、计划、理想,诸如全家健康,子孙平安,事业顺利等。 “新春发笔,万事如意。”这是大年初一早起,民间新春发笔写的一副对联。清朝雍正元年以后,各帝王也要新岁发笔,他们以朱笔黄笺,写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之类的话。这些元旦开笔吉语现珍藏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室,其中尤以乾隆皇帝的最为完整和具有代表性,言吉意佳。 天资聪颖的父亲4岁丧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55年父亲只有17岁,靠一手打得滴溜溜转的十珠算盘,幸运地被临时招进了国家粮管站,可谓少年得志。父亲虽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在永兴寺伍祠堂父亲任粮仓保管员、资料员,诸如扇谷,过磅,做饭等脏活累活抢着干,且样样在行都是里手,后得以留用转正捧上“铁饭碗”,眼看似乎一路青云直上。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其间因饥饿年代怜悯农民,父亲偷偷接济百姓,61年反右倾被处分回家种田。值到20年后的1982年拨乱反正,父亲平反重返粮站恢复工作,被原鸡笼区公所领导赏识,也就是说父亲从业务单位改到行政部门,进入乡镇机关任办公室秘书、组织委员。 虽说父亲是脱产干部,秘书看起来也算是一个闲职,但人民公社人手不够,父亲像一个螺坨连轴转。每天除了处理繁冗的公务,上传下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一个人管理公社食堂,还得调解民事纠纷,办理结婚证登记等杂七杂八的事。一般没有节假日,既使春节过年也不休息,为的是不让老百姓吃闭门羹走冤枉路。 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电灯更是个稀罕物,电压不稳定且经常断电。没有照明电的时候,父亲晚上就着煤油灯在钢板上刻腊纸油印,所以父亲运用毛笔、钢笔的字有些生硬,有板有眼,行得正端得正恰似父亲做人的原则。父亲的毛笔字虽达不到艺术家的高度,也谈不上神形兼备,但字字遒劲有力不媚俗不奉迎,两袖清风刚直不阿直至副主任科员退休。 父亲任组织委员期间分片包点,走遍了泉湖的山山坳坳。由于父亲不会踩单车,清早头领草帽脚穿草鞋去农户家指导生产,同时要家家户户催收粮款,还有计生对象结扎、引产的落实,下午很晚才回到黑灯瞎火的机关大院里,上山下乡几年磨烂了好几双解放鞋。七、八十年代上至政府领导,下至机关干部,亲民廉政穿着十分朴素,进村入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可谓渔水情深。 退休后的父亲,总爱在大年初一写几副字帖、对子,老人家的孙子和外甥围坐在旁边,那些小不点不但入迷看得津津有味,写字一招一式也模仿得有板有眼。父亲每年新春发笔,对我的人生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获益非浅。我过早踏入世俗社会不愿随波逐流,奉行光明磊落心怀坦荡处世,由于一副硬骨头吃尽了苦头,可我依然改变不了正直做人、诚实做事的本份。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 2021新春特辑(一)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新春特辑 春节来临话喝酒 杨邹雨薇 春节放假,从省城回到家乡,看见家乡的日报公众号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倡导文明饮酒的文章,读了之后,深为赞许。 家乡酒文化甚浓,浓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一般人不敢相信。在禁酒令没有出台之前,家乡不少地方有喝早酒的习惯。至于婚丧嫁娶、满月祝寿,更是行令猜拳、觥筹交错,令人飘飘欲仙。那时候的正月,交通事故特别多,经常可见汽车在公路上呈S形行进,吓得路人纷纷避让。有些人家,常常在正月遭受飞来之祸,导致亲人受伤致残,乃至阴阳两隔。在官场,曾醉死数人,包括一位市长也因饮酒去职。由此可见,没有节制的饮酒,确实害人不浅。 家里有两位酒仙:爷爷和父亲。爷爷年轻时曾经患有胃溃疡,但他酒瘾甚大,一日两餐酒,是必不可少的。直到三年前,突然患了脑梗,才把酒戒掉。父亲没有酒瘾,但酒量甚好。他要么不喝酒,一旦喝起来,架势挺吓人的,喜欢用大杯乃至海碗来喝,令那些所谓的酒神酒鬼在他面前黯然失色。不过,自从两年前他的一位文友在文化活动期间与人斗酒,回家后摔跤导致颅骨骨折,拖了一年半之后去世,从此,父亲就见酒胆怯,不敢再豪饮了。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酒的历史也渊远流长。曹操诗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往今来,酒,一直相伴在历史和文化左右,须臾不曾离开过。这其中,文学界最负盛名者当属大诗人李白,能饮能诗,有“斗酒诗百篇”之美誉流传于后世,书法界则有“颠张醉素”的草书,墨香与酒香并重。 记得小时候我常听奶奶念诵“饭胀蠢脓包,酒醉英雄汉”,还曾问她是什么意思。奶奶说,男人喝得酒才是英雄,像电视上的鲁智深、武松等人,就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吃饭,而且吃得很多饭,一定是个蠢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女子,我从不沾酒,只是喝茶。但在家里的宴会和一些对外应酬中,经常目睹一些人喝酒,因此对本地的酒文化多少有点了解。 据我观察,喝酒一般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传统文化中的婚丧嫁娶、满月祝寿、建房乔迁、金榜题名(小孩考取大学)、光荣入伍之类;二是结交新朋友,常常以酒为媒嘛;三是自己做东,酒深才见主人诚,这是待客的礼数;四是遇上好友,与对方赌酒;五是借酒浇愁,释放心中不快,等等。 当然,对于瘾君子来说,喝酒的理由有千条万条,春天踏青、夏日垂钓、秋夜赏月、冬日赏雪,乃至打牌赢钱、买彩票中奖,等等,均可以喝酒。有时候,只要酒好,或者只要有酒,哪怕菜差一点,都没有关系,甚至连一碟花生米、一盘萝卜干,也照样可以送酒,并且津津有味。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酒至半酣,往往形象尽露,众态毕现。或猜拳行令,罚酒增兴;或双方相互搂抱,说什么“只要感情深,就是一口闷”、“弟兄们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等等,最后连走路都是摇摇晃晃、云里雾里的,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尽显于杯盏之中,平时隐藏很深的个人性格瑕疵,一览无余。 如果你走过去搀扶瘾君子,对他说喝酒对身体危害极大,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肝癌、胃炎、胃溃疡、胃癌、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并伤害心脏、胰腺等组织器官,还会损伤皮肤,容易衰老,等等。他会跟你说喝酒有很多好处,至少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能够愉悦身心,乃至预防一些传染病,等等。清醒之人与醉酒者论酒,你永远无法说服对方。 其实,现实生活中喝点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只是,喝酒一定要注意一个度,那就是适可而止,尽兴不尽量,更不要斗酒。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本钱,一个人特别是中青年男子,肩负单位和家庭的重任,在酒桌上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要逞一时之英雄,而留下一生之悔恨。 又是一年佳节时,让我们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在春节假期中尽量不喝酒,以茶代酒,茶香胜酒。如果实在要喝,也要文明饮酒,注意勿坏了自己的形象伤了自己的身体。   逛 大 集 李占忠  过了腊八就是年,老伴儿嚷嚷着去乡村赶大集,置办年货。这是我们老两口坚持多年的传统活动。 东北乡村大集,全国闻名。腊月里去赶大集,是辽西塞外乡村那嘎达传承己久的风俗习惯。每逢阳历一、四、七,是于寺镇赶集的日子。这天一大早儿,我和老伴儿冒着零星的雪花,自驾直奔于寺镇。50多公里的路程,仅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 虽是数九寒冬,天飘雪花,放眼望去,绵延一里路的街道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叫卖声,吆喝声,喧闹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水果蔬菜,服装鞋帽,山货特产,锹镐锄镰,牲畜家禽,粮食油类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春联、年画、福字、剪纸、灯笼、焰花、鞭炮,红红的一排排堆在地上,映红了大集的半边天,赋予了东北大地以春的气息,承载着中国浓郁的新春“年味儿”。 我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年货预备必须充足。肉品永远是过年时餐桌上的主角,猪肉羊肉定是首选。这里邻近内蒙大草原,很多做羊生意的商贩,把活羊贩运到辽宁赚钱,货真价实,天然绿色,地域色彩异常鲜明。而且“现杀现卖”,这在都市里见不到的。卖羊肉摊主得知我是“大卖主”,就带我来到后街的她家。三个大羊圈里足足囤养着二百来只活羊。我跳进羊圈,选中了一只不大不小的。只见她麻利地逮羊、捆脚、宰杀。然后把羊倒吊在固定的铁架上,剥皮、开膛、清腔,仅半个小时的功夫,两只“白条羊”就收拾得立整的。她那麻利娴熟地劲儿,看的我在一旁直发呆。 猪肉铺子火极了,有冻的,还有早上刚杀的,任你随意挑选。由于天冷,有的临时用帆布支个棚子,电灯把顶棚映得红彤彤的,案板上的猪肉白里透粉,卖主的皮围裙油光锃亮,头戴狐狸皮棉帽子,嘴不闲着声声地叫卖着。“溜达猪出没”的牌子和带毛的黑猪皮挂在棚子上端的中央。我刚往跟前一走,他就把尖刀熟练地在磨刀棍上刷刷刷磨几下,做出要切肉的架势吆喝:“相中哪块了,来几斤?”我看中后,说要买半扇猪(半个猪),这样,排骨、五花、前后蹄带筋儿、后丘、肘子、猪蹄就齐全了。称好后,他帮我装进大编织袋,一甩上肩,轻松小跑着把肉送到车旁,装进了后备箱。嘴里还不停地叨咕着:“这肉嚼着味道、口感和别的猪肉绝对不一样,贵是贵了点,城里人好这口儿。再说过年了嘛,该花就得花。” 一家挨一家的山货、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冻秋梨、干豆角、大萝卜、红萝卜、大葱、山野菜、核桃、山枣、葵花籽、南瓜子、松籽、榛子、花生、干豆腐、豆皮儿、松蘑、草蘑。。。,让你眼花缭乱,爱不择手。如今,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心盛,靠塑料大棚种蔬菜发家致富,赶上过年时收获几茬新鲜蔬菜,都能卖上好价钱。再看蔬菜的摊位五花八门,铺在地面的塑料纸、布单花花绿绿,摆放的筐、笼、三轮车、小推车、小货车、大赁车等物什各式各样。雾气蒙蒙的大西红柿、顶花挂刺的黄瓜、愣头愣脑的紫茄子、白绿相映的大葱、个大皮黄的土豆、紫红为一的地瓜,一捆捆、一堆堆、一把把排列整齐有序,繁而不乱。有的摊主把装满钞票的腰包糸在腹部。有的在摊上放个小纸壳箱子,称完菜,顾客把钱往箱里一扔,走人。也有的摊主跟上时尚,将微信二维码塑封放在摊上,顾客对着二维码一扫,微信支付,精确到分,钱立马到账。 卖活家禽的区域紧靠大集的西侧,这旮旯更是红火热闹。鸡、鸭、鹅、兔、家鸽分别关在铁笼子和柳条筐里,装在农用三轮车、小型拖拉机、或轿车后备箱上,咕咕呱呱地叫声,回荡在集市的上空,听得清晰悦耳。 老伴儿拽着我来到卖土鸡的摊位,大声嚷道:“给我小孙女买两只土鸡,能便宜点不?”卖主戴着个不干不净的大口罩,说话直爽不拖泥带水:“一看就知道你们老两口从城里来赶集的,大老远的,便宜你19元一斤。”随后,两只土鸡装进了编织袋子里。老伴儿顺手又称了10斤土鸡蛋。卖主顺杆爬说:“土鸡炖蘑菇,可少不了红蘑呀?”我果断地说:“对,再称一斤红蘑。”接着,我俩又买了草编锅盖、高粱秸做的盖帘、“捣酱耙子”和儿时玩的“嘎拉哈”,这些“原生态”的老物件,会让我们寄放乡愁,恋旧那方水土那方人,或者那年那月的故事。又买了粘豆苞、冻豆腐、冻秋梨、干豆角、大萝卜、红萝卜、紫皮大蒜和花样繁多的山野菜。用老伴的话讲,这些东西比城里超市便宜不说,关键是不上化肥,吃着放心。 不远处,锣鼓喧天,大喇叭嗷嗷山响。走近一看,是县里组织的抗疫和科普下乡搞宣传呢。撒宣传单的、与农户互动的,几个年轻人围着农技专家咨询研讨的,好像是在商量招商引资的开发林业项目,忙得不亦乐乎。对面的是市曲艺团来大集慰问演出的,大姑娘小媳夫,老头老太,老少爷们儿把戏台子围拢得水泄不通。东北二人转、评剧、京剧、数来宝、拉场戏、小品,一拨一拨轮番地唱着演着。人人笑逐颜开,火爆喜庆,我和老伴儿看入了神儿,不舍离去。因为我们喜欢看这些踏实的笑容,每一张脸上,都映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更镌刻着乡村小康梦想的富足岁月。 半天下来,满载而归,我和老伴儿又累又快活,体验到的不光有丰富的特色商品和热闹的场面,还感同身受了浓浓的东北“年味儿”,厚重的乡土文化和淳朴的乡风,对于踯躅于暮年岁月的我们老两口来说,更是赋予除了赶集以外的意义。既是瞻望乐享晚年幸福的皈依,更是一种厚重和割舍不去的乡愁。   锣鼓闹春 惠军明   每年春节来临,故乡的各村各寨都会响起欢快的锣鼓声。鼓声雄浑,锣声清脆,铙钹激越,声振四野。敲打者浑然忘我,激情演绎,极富感染力。农村里的锣鼓队一般没有固定的人员,老中青搭配,能者入列,但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锣鼓队里的家伙物件有大皮鼓、小铜锣、铜制铙钹、鼓槌、锣槌等等。 关中地区各村各寨的锣鼓队都有自己的曲谱,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敲法绝不雷同。由于时代的局限,曲谱没有记录在纸上,而是通过一代代口口相传来延续传承。“咚咚,锵锵锵,咚咚,锵锵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铛铛铛铛铛,锵锵锵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我们村的鼓点节奏感强,欢快有力,别具一格,每次听到它,我都会不由自主手舞足蹈起来。 经过春节前一遍遍演练,锣鼓队队员配合逐渐默契,可以粉墨登场了。大年初一,村委会便会邀请上锣鼓队,带上春联、糕点、米、面等礼物,到各家各户去拜年。锣鼓队走进村民小院,狂放高亢的鼓乐声如巨雷轰鸣,驱走了一切阴霾,几乎将院落的空气点燃。村民们笑语盈盈,燃放起鞭炮,欢迎着客人们到来。在锣鼓声中握手,点头,微笑,祝福,感谢,招待,告别,干群关系变得和谐融洽。锣鼓拜年溢满了喜庆的气氛,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将初一的年味推向高潮。 每年正月十五,乡政府都会举办全乡“锣鼓表演赛”,那可是事关全村脸面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锣鼓队不但要加紧练习,而且还要和妇女舞蹈队良好配合。为了取得佳绩,每个村都会精心准备,拿出看家绝活儿来。村里为锣鼓队和舞蹈队配置好统一服装,红红绿绿,彩带飞舞,长袖飘扬,煞是好看! 正月十五元宵节很快到来,村里的大喇叭一大早便喧嚣个不停。除了锣鼓队和舞蹈队的人员,村里闲暇的男女老幼都被动员起来,一块去给锣鼓比赛呐喊助威。村里租来了几辆大卡车,盛装的演员和其他村民坐上卡车,浩浩荡荡开赴赛场。 “乡文艺活动中心”在乡政府旁边,平日里寂寞冷清,元宵节这天却热火朝天。安排好观众落座,主持人介绍完德高望重的评委,宣布完比赛规则,比赛正式开始。各村各寨的表演者在舞台竞相亮相,他们服装新颖,准备充分,精神抖擞,依次上场。锣鼓敲响,乐声高低起伏,有时如高声歌唱,有时如低声倾诉,有时如笑逐颜开,有时如痛苦呻吟……锣鼓演绎着村民的生活,宣泄着村民的情感,飞扬着村民的豪情壮志。表演者倾情演绎,激情澎湃,浑然忘我,全力以赴诠释着祖先的智慧。各村的舞蹈队伴着鼓点,翩翩起舞,展示才情,博人眼球。每轮到一个锣鼓队表演,本村的观众便会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为自己的表演队壮胆打气。不同的鼓点跳跃,精彩的表演不断,高潮一个接一个,“乡文艺活动中心”成为欢乐的海洋。比赛全部完成,主持人宣布奖项,每个参赛队都不虚此行,皆大欢喜。比赛结束,曲终人散,但观众意犹未尽,依旧热议评论不休。坐大卡车回到村里,趁着热乎劲,锣鼓队舞蹈队马不卸鞍,身着演出服,又开始欢天喜给村民们进行汇报演出。 春节锣鼓,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民俗活动,它唤醒了血脉传承的意志和力量,记录着人生奋力挣扎的轨迹,宣泄着乡民奔放不羁的情感,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锣鼓闹春,辞旧迎新,欢欢乐乐又一年!   老家台上屋场的年味 刘先卫 蜡烛亮堂堂,红灯笼高高挂;鞭炮响连天,欢喜过大年。整个台上屋场因为年的到来渐渐热闹起来。挂灯笼、挂年画、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舞狮耍龙,贺年、团年、拜年,老家台上屋场连空气也飘散着一股浓浓的香甜味。年是用来回味的,年就躲在那几角钱的红纸包里,藏在那身蓝粗布新棉袱上,还有腊鱼腊肉的香味,诱惑着物质贫乏的童年,温暖着我儿时珍藏的记忆。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那时台上只有刘、李两户姓氏。李姓是大户,邻居李家有两位大伯在外当工人吃皇粮,老乡回家过年,自然必带回大包小包的年货,将年过得丰富而有仪式感。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祭灶祭祖、祭天祭地,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非常隆重又非常讲究。大年三十达到高潮,且爆竹又放得格外多,大地红鞭炮响个不停,晚上冲天的礼花照亮了半个夜空。一盏矿灯挂在李家神堂屋的阶基横梁上,照着台上的角角落落,整个屋场亮如白昼,直到十五元霄节散节后才会渐渐熄灭。 邻居如此风光地过新年,几乎把嘴馋眼热的我羡慕得要死。我家餐餐拿红薯当饭,汤水里没有一丝油腥,要等到过年才能打一次牙祭。在青黄不接的初夏,我们经常饿得头发晕两眼发花。所以,每逢过年节我总有一个小小心愿,盼望着也能吃上大鱼大肉。更盼望邻居李培喜大哥回家过年,并且从郴州带回来很多故事书、连环画。我最喜欢故事书刊《365夜》,我借了一次又一次,数九寒冬我可以坐在凳子上看一整天而不觉饥饿。 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1980年拨乱反正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后,我家喜事临门,父亲恢复公职走上行政工作岗位,不久二兄招工进了村办皮鞋厂。由于父亲工资少薪水低,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生活依然好不到哪儿去。日子略有好转,是二兄先增在村办皮鞋厂搞供销跑业务的那几年,过年时二哥会买回来成捆成箱的炮竹和礼花,但我已是个上学的大小孩了,只能羡慕地看着小侄子玩花炮,什么二踢脚、窜天猴、麻雷子、大地红、飞天鼠、宝宝乐、魔术弹、地老鼠、电焊条、震天响、摔炮等,这些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炮竹,几乎都是我小时候从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我忘不了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勤快的母亲在灶房里起早摸黑地忙碌,磨完豆腐后又做酿豆腐,熟练地炒瓜子炒薯片炸年糕。在微弱煤油灯亮光映照下,她的鼻尖上闪着汗珠,煞是晶莹光亮。虽然天气寒冷,我们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灶火旁,感觉浑身从内到外冒着热气。半夜后,我听着父亲收音机里沙沙响的歌曲声,迷糊睡到第二天金鸡报晓金吠报春。大年初一,父亲打开柴门接财纳福,早上在家里吃过红枣茶,然后到邻居家窜门向长辈拜年。一般说些“新年好”、“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客气祝福的话,嘴甜的小孩子多半能讨到几粒糖果、几块饼干之类。先年还有些人际关系紧张的乡亲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相逢一笑泯恩仇”,双方大多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年忙。我们台上有一个好客的传统,春节期间凡是谁家来了贵客,主人都会请本屋场的长辈作陪、敬酒。初三初四后我可以跟随大人一起外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春节期间还有舞狮子、耍龙灯的来台上屋场,大人们忙着放鞭炮、敬香烟、递茶水,乐呵呵地接待。盼望来年农业更大丰收,户纳瑞气,子孙发达,家业昌兴,人丁兴旺。 我们小孩子只顾玩草龙。草龙又叫草把龙,据说草龙是正龙,不管是什么场合,什么地方见到它,大龙和小彩龙都得让道。草龙是由稻草扎成的龙,选择干稻草扎成龙头,又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分三至五节连成龙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稻草束作龙尾,每段之间用绳系着,每人持木棍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飞舞翻腾,非常壮观。我个子矮力气少,跟着大哥哥大姐姐耍龙尾,跑得气喘嘘嘘。可惜后来没人再愿意组织耍草龙,我只玩了一回根本不过瘾。 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转眼已至古稀之年的父母亲,老态龙钟身体需要儿女照顾,行动迟缓不能再操办年货了。在当地,父亲以前写得一首结构稳健、笔画刚毅的毛笔字,大凡村里每当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也是父亲最忙的时候,都请他去写字,春节也会请他去写对联。求字的人踏破了门槛,免费送人深受四乡八邻喜欢。不过,现在的春联被印刷品代替后,既美观又便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市面上买对联和年画。 过年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回忆儿时穷过年穷开心,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现在市场上的过年物资应有尽有,日子滋润多了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快乐和精神的愉悦。每年回老家台上与父母团聚,几乎很难见到同龄人。年还是那个年,只是我们老了。儿时的玩伴有的已经是爷字辈的人了,他们大多是忙忙碌碌,坐下来乡音未改鬓毛衰,见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只有在大年夜,灯火阑珊处,在老家彻夜的鞭炮声里和祝福声中,我会感到世上乡情、亲情、友情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特殊的新年礼物 蔡志龙 时光的深浅处,我曾收获过很多礼物,也馈赠出不少礼物。这些礼物让人怦然心动,让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温度。它不仅是送者与收者之间的精神纽带,而且把人间美好摆渡,在周全对方的同时,也丰盈着自己的灵魂。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2月5日)

【索菲诗集】   新年,我补了件旧毛衣 索菲 这么多年过去,我仍深爱着 开司米,柔软而脆弱之物 翻出一件褪色的海蓝色毛衣 居然有十多个可见不可见的小洞 仍记得第一次穿它的感觉 却不知何时有了一个接一个的 窟窿。部分是被岁月之齿啃噬 部分是疏于我的无知 灯光下,一针一线缝补它 仿佛缝补破碎的记忆 (记忆却是个骗子,它发给我们 不同的底牌和牌面) 明知难有机会再穿这件 满是伤痕的羊绒衫,只是不忍 看着所爱的事物,漏洞百出 却不做点什么     【凤歌】 寺院里的花 苏凤 直立的松枝 从左从右都是正面 伸展山中气韵 除了花 不考虑其他 寺庙里插花 任其变幻 幽禁升华, 忠实于 每天的日课 镜花水月浮于面 无边闲暇里 静听鸟飞过 *  (京都银阁寺花道)   【心海荡漾】 心若无尘岁月香 吕孟申 生命只是宇宙里一粒尘埃 只能依靠相携,而不是错开放手 林梢的雁儿远了,最后的回眸还带着眼泪的感动 枫叶似火而落,芦花如絮逐水流 魂无依,在灰色的天幕游荡 心随你走了,走进寒风无怨忧 即使梦冻僵,痴心未了 即使孤独难熬,也噙着泪上路朝前走 自从你走后,我的思念没有尽头 寂寞黄昏盼归雁,风雨里泪湿衣袖 想你就像这落叶的秋,片片惆怅越集越厚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1月29日)

【文化杂谈】 “让人活”的权力与“使人活”的技术 ——现代个体是如何被生产的出来的(上) 步虚 我们在前面谈论“生命政治”问题时曾多次提到法国思想家福柯,并引用意大利哲学家埃斯波西托的话表示:自从福柯重新提出并定义“生命政治”这个概念,西方政治哲学的整个框架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 在现当代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福柯的名字常常与“权力”、“权力批判”紧密关联在一起。然而,福柯本人则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他所做的,仅仅在于对权力运作的机制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分析研究的总主题并非权力本身,而是主体,或者说作为主体的生命个体。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个体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是福柯生命政治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这次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个体存在及个人自由与整体(国家、社会群体)利益(公共卫生、集体生命安全等)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引起的反应来看,只注重自身利益和权力,以个人自由的神圣名义而不惜危及和损害他人和公共健康,这样的个体存在,对于整体利益的维护,不是一种有效的动力,而是一种威胁和障碍。 在福柯的生命政治分析中,这样的个体存在实际上体现了现代生命政治的一大特征,即通过政治权力运作,生产或塑造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现代型个体。 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中,现代意义上的个体是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然而,在福柯看来,人们通常所说的“启蒙”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体力量所编造的一个神话。现代型个体决不是什么观念启蒙的产物,而只是政治权力对个人身体规训和督视的结果。而现代型个体的生产正是现代生命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理解福柯的这一论断,是今天的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并争取有效地化解上述个体存在及个人自由与整体利益矛盾冲突的一个关键。 “规训”是福柯生命政治思考的一个核心概念。这是一个与“惩戒”与“控制”相联系并中介于两者的概念。 我们知道,福柯的生命政治思考起始于他对西方世界从传统的“君主国家”向现代的“民族国家”转变过程的考察和反思。福柯曾比较了君主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区别,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在于两类国家在处置“生”与“死”的权力上的不同。处置生与死的权力,即后来各种生命政治理论中所强调的“生命权力”。福柯指出:君主国家处置生死的特点是“重死轻生”,凸显的是“惩罚”和“惩治”。普通的生与死并不在君主权力的管辖范围之内,君主的权力并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不过,在一定的特殊时刻,君主显示出他在王国范围内的权力,即他对其臣民的生死予夺权。“君主的权力只能从君主可以开始剥夺生命才有效果。归根结底,他手中掌握着的生与死的权力的本质,就是剥夺生命的权力。只有在君主杀人的时候,他才行使对生命的权力。这本质上是刀刃的权力。”也就是说,传统君主国家的权力运作以君主本人为至尊,而任何触犯君主至尊存在的行为都会促使君主实施权力,以消除任何危害他至尊地位的可能性存在,其手段和方法是惩戒性的酷刑或直接处决。与之相对应,任何不触及君主本人及权威的臣民,其生活或生命都不在权力直接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特性。 这里,人们不难看出,惩罚性的君主权力貌似强大,而实际上的整体作用力却十分有限。因为,君主权力运作主要是通过肆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来对整体生命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本质上是消极的,不具有生产性。当影响强度达到上限,即惩罚对象被处决(死亡),君主权力也就随即失去了自己的影响力,它在达到目的的同时而自我消失——失去自身的能力和作用。 而现代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治理方式,其特点是“重生轻死”。(未完待续)2021-01-24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喜鹊 谭文春 轿车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奔驰。时令已经立冬,路边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干戳着灰色的天空。但是风景并不单调,不少杨树的枝丫间突兀地耸立着一个个大如篮球的鸟巢,有的树上甚至还奇妙地出现两个,实属难得一见。 “这是什么鸟儿的巢穴啊?”同行的女伴发出惊讶万分的声音。给我们开车的山东朋友,随口答道:“那是喜鹊的窝。”好像为了印证他的话,几只黑羽白腹的大鸟,从相邻的几棵杨树上飞了出来,组成一个小队,排列有序地越过我们车顶,爽利地呱呱叫着,消失在视线的远方。 “真的是喜鹊啊!”女伴喜上眉梢,“出门看见喜鹊,叫‘出门见喜,大吉大利’!” 女伴的话得到赞同。在我们的文化中,喜鹊是吉祥的鸟儿,是喜事的代表。“喜鹊叫,喜事到!”这是传统的好话儿。还有“双喜临门”、“喜上枝头”等等以喜鹊为体裁的画作,也是特别的受人喜欢。 山东朋友把嘴一撇,说:“瞎扯!这些都是你们文化人儿自欺欺人编出来的说辞。在我们农民眼里,喜鹊是一种民愤极大的坏鸟。你到我们北方农村打听打听,老百姓恨之入骨呢!” “为什么呢?喜鹊怎么招惹你们了?”女伴惊讶极了,刨根问底。我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讲述,不明就里。 朋友呵呵一笑:“你们真想听吗?我怕损毁喜鹊在你们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没关系,说来听听吧,当是旅途闲聊,增加见闻。”我们很想知道喜鹊为什么成为“民愤极大的坏鸟”,愿闻其详。 朋友伸手向车窗外指了指,说:—— 喜鹊这种鸟儿,祸害农作物太厉害了。玉米刚刚成熟,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扑进地里,熟练的剥壳,大吃特吃。就连刚播下的花生种,深埋在土里,一样躲不过喜鹊的利爪,掏出来吃掉。还有苹果、梨、柿子,也是它们破坏的对象,而且专挑熟的和甜的啄,啄一个洞洞就放弃,又去啄下一个!喜鹊啄洞目的并不是为了吃瓜,而是让瓜烂掉长虫子,让自己大块吃肉。你看看这做法多损、多可恨! 我插了一句嘴,说:“这可能跟现代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有关,消灭了害虫,提高了产量,却也断了喜鹊的口粮。喜鹊也是迫于无奈啊!” 朋友继续说:—— 也许有这些因素吧。但老乡只是对这些家伙祸害庄稼深恶痛绝,想尽办法剿灭它们,有的用药毒、有的用笼抓、有的用网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喜鹊聪明得很,据说是所有鸟类智商最高的,能够辨识毒药和陷阱。而且记仇,会报复!前几年邻村里一个种西瓜的,瓜快要熟的时候喜鹊把瓜掏洞。瓜主在田中间搭个棚子,守在里面赶鸟儿。东边一挥杆,喜鹊就呱一声飞到西边,南边一扑打,喜鹊一翅膀就到了北边,累得够呛,还不奏效。后来弄了一个弹弓打死了一只,扔到离瓜地有四百米远的粪凼凼边。第二天清晨无数喜鹊嘈杂的叫声把他吵醒,他从瓜棚里出来,看见一群喜鹊围着那只死喜鹊呱呱叫,好像开追悼会一样,叫声越来越大,喜鹊越聚越多。他心中得意地想:“我这是杀鸡儆猴!看你们还敢来糟蹋我的瓜!”突然,开完追悼会的喜鹊呼呼啦啦扑了过来,一起冲向他的瓜田,见瓜就啄。他急忙舞动杆子驱赶。有十数只喜鹊组成一个小队进攻他,在头顶盘旋俯冲,有的用爪抓、有的用嘴啄,还有的朝他头上拉屎。最后是他满脸伤痕、一身污秽、抱头鼠窜仓皇逃出围攻。 我们不禁唏嘘,同时疑惑:“喜鹊这么厉害?” 朋友叹了口气,说:—— 喜鹊是杂食鸟,性格残忍,手段凶猛。冬天还会捕食麻雀和老乡家的鸡雏,动作稳准狠,基本上被喜鹊盯上都逃不掉,抓住后就被啄得鲜血淋漓,只剩下惨叫的份,活生生地撕裂而死。我亲眼看见喜鹊追赶一只麻雀,麻雀惊慌失措,一头撞在我家的窗户上,撞晕了掉下来,喜鹊跟着落下就要叼走,我冲上前一脚踢去,把它吓跑。我把可怜的麻雀捡起来放在窗台上,醒过来飞走了。隔几天我老妈养的一窝小鸡雏,被这家伙叼走一只,第二天早上我在院子里发现吃得剩下的鸡头和尾梢的羽毛。我敢肯定是喜鹊故意丢下来气我的,赶紧清扫干净,别让我老妈看见了,说不定真会气病了。真是太可恶了! “难道它们没有天敌吗?比如鹰。”女伴好奇地问。 朋友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 对于鹰而言,喜鹊是一个难搞的敌人,不会去招惹它们。喜鹊体形虽然比鹰娇小,飞翔灵活,速度也快,耐力也好,老鹰想抓也不一定撵得上。即使抓住了,喜鹊的肉不好吃,尤其死了以后,肉马上变臭,真是奇了怪了。鹰跟喜鹊作战得不偿失,这一点认识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已经植入鹰的基因。喜鹊同样拥有尖嘴利爪这种锋利武器,武力值跟鹰有得一拼。鹰是单打独斗,喜鹊喜欢群攻,数量不占优势。鹰跟喜鹊相比,还有天然的弱势——智商比不过喜鹊,一群喜鹊斗鹰,简直跟玩儿似的。我小时候在山里放羊,亲眼看见三只喜鹊跟一只游隼争抢野鸡,攻防退守,阻截包抄,合围打击,简直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配合有序,整个过程比“三英战吕布”还精彩!最后游隼铩羽而逃。 喜鹊基本上没有天敌,敌人倒是有,就是野猫!野猫也仅限于偷偷上树去掏喜鹊窝里的蛋,遇上成年喜鹊也只有溜的份儿,两只喜鹊绝对打败一只猫!去年我们村头有三只喜鹊跟两只猫打架,有人录了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出名堂来,不是真的找猫晦气,而是一只老喜鹊带领两只刚刚成年的喜鹊拿猫当沙袋练功呢。一旦猫想逃出战场,老喜鹊就把它赶回去当陪练。最后两只猫都被揍得筋疲力尽、浑身血痕,村民看不过了,挥棒子赶走鸟儿。 朋友的讲述让我想起多年以前,游玩杭州灵隐寺,在寺外的松树林里目睹过喜鹊大战松鼠的激烈场面。一对松鼠夫妇想扒窝里的鸟蛋,喜鹊夫妇奋勇反击。松鼠也很聪明,一前一后,分兵突袭,或左或右,故布疑阵。喜鹊夫妇冷静相待,配合默契,敌进我退,敌退我追,一攻一守,攻守兼备,此起彼落,查遗补缺,填补空挡,绝不给对方机会。双方激斗数十分钟,最后以松鼠夫妇带伤逃走结束。 我对喜鹊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文化上的吉祥鸟。尽管喜鹊在实际的生存环境中遭人唾骂,但是,这些都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前提来决定一个生命的好与坏。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喜鹊是留鸟,一年的食物当中,大部分都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活的权利,冬季食物减少,喜鹊侵扰人类家园也是为了生存。地球并不仅仅属于人类,它属于所有的生命。我们将喜鹊赋予吉祥的文化寓意,也体现了尊重自然、包容万物和众生平等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十四) 柳宗元的管理意识 洋中鱼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对一个种树人的经验描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吏治问题。如果种树时违反树的本性,“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样就会恰得其反。移之官理,管理者政令繁出,对百姓的生产、生活诸多干预,百姓就会疲于应付,生产、生活反而变得不安宁,“故病且怠”,这种做法对老百姓“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可见,他发现了官场冗员的问题,含蓄地表达了精简官僚松绑百姓的意图。这就是当今社会提倡的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的翻版。 在《梓人传》里,通过对梓人(都料匠)杨潜的描写,提出了一个如何为相的问题。杨潜本来是个连自己歪了脚的床都不会修理的人,但是他凭一把尺子一幅墨都在满堆的木料中从容指挥其他木匠锯、砍、刨、凿、嵌,能够造出与设计图丝毫不差的房屋来。倘若是私人的房屋,那么他要一半的报酬;倘若是官府建筑,他的薪酬是其他木匠的三倍。令人难以信服的是,每建好一栋房子他就在屋柱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杨潜建”,将其他人干出来的活归揽到自己的名下,其他人却不敢有异议。 古时候建房子不像现在这样分工精细,那时候设计和施工没有分开,所以建筑轮廓都在杨潜这样的首席木匠的脑海里,他只需量尺寸画墨,其余的均无须自己亲自动手,大家按照他画的墨去锯去砍去刨去凿,再按照他在现场的口令加以组合镶嵌就能造就房屋。 杨潜这种运筹帷幄的本领,实在令柳宗元钦佩,他甚至说这种本领“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他人为宰相就好比梓人杨潜,职责是举荐人才,任用官职,下达命令,肃整纲纪,统一法制,奖掖贤能和罢免无能之辈,与天下贤士讨论治国方略,而不应该插手琐碎事务,不该侵犯各级主管官员的职权,只需监督他们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就是了。倘若凡事亲为,势必因力量不支而增添助手,上行下效,这样一来,国家所供养的闲职副职倍增,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往往因人多嘴杂而迟于决策,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会加重百姓税赋。 因此,可以说柳宗元的“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之言,实际上就是在倡导官场的目标管理。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1月29日)

【索菲诗集】 一个人走路是和地球的单独约会 索菲   这借来的句子,想必 出自一颗单纯的心 站在拐弯处, 与它相遇 不知何去何从 在文字里穿梭,向来都比 行走在路上节能 玫瑰不长,就种蔷薇 或是极寒之地更现实的选择 上帝引领你踏过雪地 是让你配得上,它的苍茫   【凤歌】 闭关 苏凤 疾病打破了几座 愁城 春天暂住墙内 形影早已散去 作茧自缚的巢 蜘蛛般的网互通 每时的大爆炸 听听哪里还有个 安全的沙滩 哪里还有浮动的 海鸟 【心海荡漾】 漂泊的岁月里 吕孟申   岁月在季节风里漂泊 漂泊的岁月里,遥望故乡万家灯火 那里是梦飞的起点 天空的孤雁展翅奋飞,在美丽的夕阳下放歌 岁月的背影,变成了记忆里的风筝 黑暗的世界有一盏灯,长长的夜星雨如昨 叠你在春天,藏你在夏季,思你在秋日,缠绵在冬至 山月比唐风西窗更冷,遗世独立的我不改清瘦嶙峋的骨骼 圆了又缺的月光,照着思念的小窗 期盼中的梦想,早就孕育了春花的婆娑 走过一个又一个长长的夏,秋又经历了无边风霜 在寒冬中眺望故乡,鸿雁不堪愁里听,昨夜微霜初度河 多少过往抵不了分分秒秒的现在 还有那飒飒的秋风把万千思念吹落 没有月亮的天空,迷失了思绪 浆声灯影,兰舟枕月载不动一腔柔情向谁说 梦未醒,一样迷茫,一样的恋恋不舍 不知情寄何处,当梦飘渺,孤独无助的我 渴望魂归故里,真情相伴 带着希望,像尘埃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任热泪滂沱 人这一生起落浮沉,唯有初心不堕 … Read more

七天博大文化视野(1月22日)

【芬芳文苑】 老乔治出门记(下) 洪田 谁在咳嗽?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盘算,但都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老乔治用眼角扫视着四周,在等待着新的咳嗽,就像匍匐在丛林中的狮子,在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直到公交车开到地铁站跟前儿,这第二声咳嗽也没有出现。乘客如释重负又若有所失地离开了汽车,向四面八方散去。老乔治拖着自己的购物车,慢腾腾地向地铁方向走去。刚走了五六步,身后便传来一阵响亮的咳嗽声,仿佛沉睡了千年的火山突然就爆发了一般。一位肥肥胖胖的老夫人痛痛快快地咳嗽完以后,轻声细语地连说了几个“对不起”,然后就满脸轻松地向远方飘去。 这位夫人在车上坐在自己的身后,车上的那声咳嗽应该是她发出来的。她一定是憋了许久后,才终于把剩余的废气从肺里排挤了出来,在这空旷的车站没有引发轩然大波。如果是在车上连咳数声,足可以酿成一场原子弹量级的冲击波,让所有的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老乔治为那老夫人的忍耐力颇感到钦佩,同时又不禁有些担心:万一那位老夫人真的是因为疫情引发的咳嗽,那自己岂不是潜在的受害者?想到此,心里又不禁悚然一惊。如果自己在车上就戴上了口罩,不是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吗?想到这里,老乔治不禁用手捏了捏口袋里的口罩,可是看看周围的人大都裸漏着自己的脸,犹豫再三之后,把手又空空地拿了出来。 地铁站里的人比大街上和公交车上的人要多一些,但较以前还是凋零了很多。绵长的候车站里,大约能有二十几个人的样子,大家远远地隔开站着,防止别人的呼吸不小心触及自己的肌肤。一对年轻的恋人站在一起,也不像平常那样热度四射,只是两手相联,沉默不语。 这口罩,戴,还是不戴?老乔治的脑海里又浮现出这个问题。他向四周又望了几眼,发现对面候车站上的几个人还是戴了口罩的。地铁广播也在不断提醒人们要保持社交距离,并提倡人们戴上口罩,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这样做就对了!嗯,还不够,应该要求乘坐地铁的人们一律佩戴口罩,而不仅仅是提倡戴口罩。”这样想着,老乔治鼓起勇气,从口袋里掏出口罩,毅然给自己戴上,很有些奔赴沙场的豪情,壮士断腕的悲壮。虽然呼吸不是那么顺畅,但心里已然踏实了很多。 终于,地铁带着巨风到站了,并缓缓地停了下来。地铁里面的人并不多,人们都远远地站着或者坐着。等地铁完全停稳后,老乔治拖着自己的购物车,来到地铁门口。这时,从地铁里下来一个人,嘴上戴着雪白的口罩,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老乔治一眼,突然朝老乔治的左脸颊打了一拳,然后飞速地跑开了。 在老乔治将要摔倒的那一刻,他看到那雪白的口罩上,印着一个黑色的骷髅,正冲着他不怀好意地冷笑…… 这正是:疫情严重人心慌,出门也得费思量。犹豫再三把门出,一记横拳从天降。唉,真是很冤枉! 【作者简介】 洪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吃口 贺鹏 父亲给公社书记送了一麻袋劈柴,中学毕业以后,我就到公社的拖拉机站当了拖拉机学徒。 上车的时候,正是秋翻季节,公社开了党委会,把拖拉机站的几台拖拉机都派到各个生产队支持生产队的秋翻。师傅驾着铁牛—55,在去我们要去的那个生产队的路上对我说:我们开拖拉机,玩得就是技术,是靠技术吃饭的,你玩得好就吃得好,玩得不好,就吃得不好。 我似懂非懂地说:我好好跟着您学呗! 去了生产队的当天晚上,在队长家吃饭,是白面面片儿。 白面面片儿是比较上讲究的饭,我高兴得一连吃了三大碗,觉得吃技术饭就是好。 可当我咽完最后一口饭抬头看师傅的时候,只见师傅的眉头上皱了几个皱,没有一点说笑,盘腿坐在队长家的炕上,一碗饭端在手里还在“细嚼慢咽”着,队长和他的老婆一边把剥了皮的煮山药往自己嘴里塞,一边对师傅说着生产队穷,招待不好之类的话。师傅没有表情,吃完一碗就不再吃了。问队长这几天的伙食怎么安排,队长说:派饭吧,尽量让社员们给吃得好一点。 师傅没吱声就领着我到了五保户的家里睡觉了。 第二天就开始吃派饭,派饭还是白面,乐得我合不上嘴,这不是天天过大年吗? 可师傅还是说那句话:我们玩得是技术,玩得好了,你就吃得好,玩得不好就吃得不好。 我的确有点不知所云,这不是吃得很好吗?但因为是师傅的话,我还是点了点头。 下午,师傅开始教我技术,让我把拖拉机开在地头沿着地梗向前走,按着升降器把犁放下去。我手握方向盘,脚踩着油门,拖拉机“突突突”地拉着五铧犁往前走,拖拉机后面被翻起来一拢一拢的土,像一道一道的波浪,煞是好看,我特别兴奋。 突然,师傅让我往高提一提升降器,耕得浅一些。 我不解地问:不是说地要深翻吗? 先浅一点! 我抬起头看着师傅那没有表情的脸,把升降器往起提了提。 师傅轻轻拍了拍我的膀子说:这就是技术!得留个吃口。 技术饭?吃口? 对!这就是技术饭! 我依着师傅根据地形控制着升降器,耕得浅浅的,拖拉机开到地头的时候,师傅又让早一点升起犁来,地头的空地留得要大一些。 快收工的时候,队长到了地头,伸出手往翻起的土里插了插,又回头望瞭望大片大片没有翻过的地头,啥话也没说,扭头就走了。 晚上我和师傅刚钻进被窝里面,几声凄厉的羊叫声就传了过来。 第二天的饭是炖羊肉。 饭后,还是我驾车,师傅让我把升降器往下按一按,耕得深一些。 我说这耕地的学问还是满大的,师傅说行行出状元嘛,哪行都是有学问的,哪行都有个吃口。 我把拖拉机的升降器又往下按了按,问师傅,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的吃口在哪呢? 师傅一下就把脸沉了下来……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谁与谁相约在前尘 蓝狐 深冬干涩的午后我一直有一种无法省却的冲动,尽管许多正在演绎的事情与我并无太多关联。反正我总想呐喊,面对一条宽阔的街道或者根本不能称其为街道的某一个方向——以心叩问尘烟。 我想我已经颠簸了很久,一个人——只一个人,眼含泪水,满心饥渴,最后,定定地站立在一株树下,等待着春天从脚下到头顶重新将我萌动。而此刻,我或许是这深冬的唯一一抹颜色,在随便的一阵风中突现悲悯或者灿烂。 总会有一些冰凌或者雪片渲染我洁白的背叛的,我想。 那一条街道早已经有什么人匆匆走过,潇洒的,倔强的,饮泣乃至苍浪的,走得很真,很纯,很远,很空。只追过来我一人。我知道我终归要在这里驻足的——某一株树下,冬寒的时候,以短促而凄美的歌唱,等一个人,另一个我的化身?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1月22日)

  蒙特利尔市长致信华人服务中心,感谢抗疫期间突出贡献   疫情期间,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女士(右)曾在中心荣誉主席Pauline Wong女士(中)和李西西主任(左)的陪同下走访唐人街   【七天讯】(记者葱岭)日前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给华人服务中心李西西主任发来感谢信,感谢中心带领华人社区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贡献。 疫情造成的社会隔离,迫使华人服务中心通过远程办公方式成功实现了线上服务及线上管理的目标。其中包括为弱势社群提供特别服务,帮助困难的留学生,帮助受疫情影响的移民,捐口罩和帽子到医院,积极参与反种族主义活动,与市政府警察部门紧密联系维持唐人街治安等。 满城及南岸华人服务中心是魁北克省唯一一家受加拿大三级政府部门资助,服务魁北克华裔社区的具备完整组织架构、正规选举程序和健全的管理流程的,经过正式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同时也是是魁省移民部、就业部正式授权、具备专业资质的新移民安置、融入服务机构。 在新的一年里,中心全体员工将继续努力,以最优质和最专业的服务,支持和帮助新移民、妇女、年轻人及华人社区的老年人融入和参与进入魁北克社会。(中心电话:514-861-8244)   【索菲诗集】 新雪 索菲 一半挂树上,像棉花 一半落地上,等待两行脚印 踏着新雪,我深陷其中 却不想破坏它的松软 堆砌成硬梆梆的雪人 造一个假象 以为真能捏出一个人 一边咧着嘴笑 一边替你抵御寒冬   【凤歌】 万能看不见 苏凤 看不见的倒是 致命的杀手 我们也拥有看不见的 强大信念 那段看不见的存在如今 登场 证实了物质的脆弱 死亡之神亦为 悄悄降临的看不见 花是如何一夜盛开 他俩皆来自同一个家族 生与死   【心海荡漾】 心寂如初 江月澄明 吕孟申 天空闪烁,不仅是星星 还有滑动金子般的梦境 太阳的光芒不仅照耀达官贵人华屋高堂 而且还温暖着在风雪中为生活挣扎人们的身影 心寂如初,江月澄明, 隔水的沙岸,隔着雾般的帘笼 这不舍昼夜,奔流不息的寒江, 千帆过后皎然犹在,耳边依然澎湃着阵阵涛声 只有心和冷月照见今夜的寒江 … Read more

七天文化视野(1月16日)

【文化杂谈】 “生命政治”抑或“生物政治” ——关于“biopolitique”的不同意见 步虚 前段时间,我们连续用十几篇文字谈论了“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这个话题。通过这个话题的展开大家已经了解,生命政治是一个现代概念,其基本意涵是政治直接作用于生物性生命及其需要——健康、安全、存活等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技术或管理方式。作为理论概念,“生命政治”最早由法国学界大腕福柯提出,后被西方其他学者如赫勒、奈格里、阿甘本、埃斯波西托等人承接和发展。在意大利哲学家埃斯波西托看来,“自从福柯重新提出并重新定义“生命政治”这个概念(这个词非他所造),政治哲学的整个框架已然深层次地被改变了”。 法国人福柯谈论“生命政治”时,使用的是法语词“biopolitique”。 在汉语语境中,“biopolitique”这个词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译法,一个是“生命政治”,一个是“生物政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福柯思想辞典》(Dictionnaire Foucault)及《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La dernière leçon de Michel Foucault. Sur le néolibéralisme, la théorie et la politique)的中文译者潘培庆曾这样解释:“人们通常把biopolitique译为‘生命政治’,我认为译为‘生物政治’较好。这主要是考虑到福柯对现代社会的看法:现代政治在根本上把人当作一种生物来对待,人的性问题、疾病问题、饮食问题、住居问题、犯罪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作为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人作为一种生物,是和现代生物学、医学、精神病学、犯罪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而现代政治正是以这些现代科学为根据的。把biopolitique译为‘生命政治’,较难体现现代生物科学的含义。古人也是一种生命,但由于古代没有现代生物学等学科,所以古代就没有生物政治,也没有落实生物政治的各种生物权力。此外,‘生命’一词主要强调一种过程,而‘生物’一词不仅包含此过程,而且突出拥有此生命的载体。生物政治针对的正是这样的生命载体。” 另一方面,《生命政治的诞生》(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一书的译者莫伟民则有过这样的表示:“biopolitique”为何译成“生命政治”,而非“生物政治”?主要是结合福柯在多个文本使用该词所要表达的含义,都涉及对生命、健康、卫生、寿命、出生率等人口因素所实施的治理技艺,而且生命和人口的特殊问题都是在自由主义这种政治合理性内部被设问的。政治经济学、统计学是针对人口和生命的治理实践所运用的手段。很显然,“biopolitique”不能译成“生物政治”。 在我们看来,把“biopolitique”译成“生命政治”或“生物政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一种翻译都没办法涵盖它的全部内容,因为“biopolitique”作为政治哲学概念,既关涉人这种生物,又关涉人这种生物的生命。 阿甘本的一些文本中,将biopolitics与form-of-life放在一起谈的。而在埃斯波西托那里,生物科学和医学意义上的味道更浓。福柯本人在个别场合也曾区分了生命与生物,他认为人的肉体不仅仅是生物的母体,也是生命的母体,生物是自然意义上的,生命则是知识论层面上的,是权力为了更好实施而创构出来的。在1971年与乔姆斯基的著名辩论中,福柯曾谈到:“生命这一概念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它一直是认识论的一个标志”,“生命”在18世纪末生物学知识发生嬗变时出现,其价值在于定位某一类话语体系。 可以这么说:政治权力建构了“生命”,它正是借助于关于生命的知识、话语,将人抬举为超越于动物之上、非一般物种的生命体,进而赋予政治权力本身支配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所以,将“biopolitique”翻译成“生命政治”,更能把握这种政治哲学类型的特点,而译成“生物政治”,哲学虽然能突显强调的是生物因素对社会文化政治的影响,但同时也潜含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这种生命政治哲学把人降落为生物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全面把握这种政治哲学的独特性。(2021-01-10)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香辣味浓慰乡情 谭文春 在外地谋生的四川人,每次回家过年,桌上必定有一道香辣味浓的家乡菜——宫保鸡丁,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 宫保鸡丁是一道名菜,不仅是四川人爱吃,在川菜中具有代表性,更是声名远播,享誉大江南北和海外。 我第一次吃到宫保鸡丁,还是在三十年前。中学刚毕业,即将跟同学分道扬镳,依依惜别之时,邀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去一家馆子喝离别酒,其中一道菜就是宫保鸡丁,味道干香甜辣,就像芬芳的友情混合着离别的辛辣,很符合我们当时的心境,特别下酒,所以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娶妻生子,自任一家之“煮”,也学会了做这道菜。宫保鸡丁取材简单,主要材料有三种,鸡脯肉、花生米和干红海椒,再辅以其他佐料。做法也不复杂,鸡脯肉切丁,放盐、水淀粉、淋上料酒和食用油,有白胡椒粉更佳,搅拌均匀,腌制十分钟左右。花生米去皮后用油炸脆备用,干红海椒整根洗净去籽。其他的佐料如大葱切段、姜切片、蒜若干、花椒适量备用,再用酱油、香醋、料酒、白砂糖、淀粉等,调制一小碗料汁待用。诸料备齐,锅中放油适量,先下干红海椒和花椒,小火慢炒,香味溢出时,再下大葱段姜片和蒜煸炒,断生之后下鸡丁翻炒至熟,再沿着锅边倒入料汁,充分入味,最后加入油炸花生米,翻炒均匀起锅装盘。这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就完美地呈现在餐桌上,家人为之陶醉! 宫保鸡丁这道菜的来历也有故事,相传至今的说法,是由丁宝桢创制。丁宝桢,原籍贵州人,清咸丰年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丁先生自己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又特别喜欢辣味,兼之对烹饪之道颇有研究,就发明了这道菜肴。丁先生热情好客,每每在家中招待客人,就让家厨做这道菜宴客,肉嫩味美,大受欢迎,闻名当时,广为流传,尽人皆知,民间效仿者众多。照此说来,该菜属丁宝桢的私家菜,最初没有名字。丁宝桢在四川为官十年,清廉刚正,建树卓越,于光绪十一年死于任上。清廷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他“太子太保”的荣誉官衔,别称——“宫保”。后来人们将他创制的这道菜取名“宫保鸡丁”,算是对这位丁大人的一种纪念。 宫保鸡丁声名远播,以其香辣味浓、辣而不猛、肉质滑脆为特色,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大受海内外食客欢迎,市面上各类饭馆,上至星级餐厅,下至路边小店均有制卖,可见该菜在社会各阶层中都是大受欢迎的。只是常常看见部分餐馆将其菜名谬写成“宫爆鸡丁”,颇为不妥。究其原因,大约是这道菜的做法类似“爆炒”吧,而“宫保”跟“宫爆”近音,故被人想当然的误写。 我有一位开饭店的朋友,就是这样认为的,把错写的菜名堂而皇之地印在菜谱上。我诚意指正,但他并不接受,反说一个菜名,错一字而已,不碍事,只要菜品合格,客人爱吃就好。我当然不认同他的观点,这道菜里不但有故事,还蕴含历史文化,即使不甚了解,至少不能写错,这既是对菜品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职业的负责。 春节将至,游子回归,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围坐桌前,一道宫保鸡丁,一杯相思小酒,剪烛西窗,共话心语。酸甜苦辣一饮尽,喜乐安康祝新年。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十三) 薄幸郎君 洋中鱼   对于柳宗元来说,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是个喜忧参半的年头。这年二月,柳宗元进士及第,他邀了几个朋友去游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在塔下与韩愈、孟郊巧合,大家一起登塔并题名,大家高高兴兴开了一个好头。 没想到五月十七日,时任殿中御史的父亲柳镇在亲仁里府第突然一命呜呼,这样就打乱了柳宗元的人生计划。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崇尚儒家孝道,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去世,子女尤其是儿子必须要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间,朝廷不许参加科考,也不许已经进士及第的举子自谋出路。柳宗元恰逢其中,这样就延缓了他的入仕时间。柳宗元从小就很佩服光明磊落的父亲,甚至还拿父亲做榜样,所以柳镇死后,柳宗元只好为父亲守孝三年。 三年就是将近一千一百个日日夜夜,柳宗元是做到了。但是,他好象做得并不十分出色,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他不但不太安分,甚至还有一些有违孝道的举动。父亲死了才一年,他就离开长安跑到大叔叔柳缜那里游山玩水去了。柳缜当时在邠州邠宁节度使府中任度支田营副考察,柳宗元趁这个机会遍游邠州、宁州各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当然,除了玩乐,他也做个一些调查,后来还根据调查资料写了一篇《段太尉逸事状》,这可能是他的额外收获。 最让人感到可恶的是,一向以忠孝传世的柳宗元在妻子病危的时间里(和娘生于800年,倘若按照十月怀胎和非一次苟合就怀孕来计算,柳宗元与那女子的交往最迟应该在799年,其时杨氏在世,也许她就是因此而气死的)居然跑出去泡妞,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竟叫那个不知姓名的女子死心塌地屈从并且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和娘。我真佩服柳宗元的色胆,在有老婆的情况下去勾引别人,不但把别人的肚子搞大而且还要她生下来,这种先上车又没补票的行为,在当时社会确实算得上一个创举。 … Read more

七天文汇园(1月16日)

【索菲诗集】 大爆炸 索菲 宇宙大爆炸,只需三秒裂变出氢 这极具毁灭性的元素,却是 万物之本。从一到无穷大 三分钟造就一个宇宙 愚人节玩笑还是科学论证 无需探究。一颗原子 与另一颗原子,或一个人 与另一个人的碰撞 热度有多高,它的蜕变 就有多快 昨日的恒星,坍缩成 今日的黑洞   【凤歌】 唱遍阳台 苏凤 “可爱的太阳,雨后呈现辉煌, 映射花上水珠,粒粒闪金光….” 阳台音乐会 惊飞广场落日群鸟 唱吧,唱吧! 意大利橙色屋墙更艳 今夜无人能睡 图兰朵无以入眠 高檐冰冷寝宫 为爱与希望颤抖 悲悯之声将打破沉默 击退春天的敌人 消失吧,科伦娜!   【龙在天涯】 北庭怀想 龙晓初 漫步于这片古老的热土, 我似乎又听到了空心古琴催雨的锐响, 似乎又看到了车辘辘、马萧萧、将军剑气驰骋疆场的画卷。 北庭历史,就在车辙里、剑气上。 这里田野成片,水道纵横,池塘交错,农舍掩映在一片水域之间。 遥想当年,戍边将士长年累月,与日月为伴, 在这葱茏无边、清水长流的护城河畔,伐树割草,开荒劈地, 他们擂鼓吹角,用勤劳的双手开垦了这片肥沃的土地。   【月光下的凤尾竹】 兔四先生 红山玉 家里来了它 我和两个娃都围着它转 先生说叫它四先生吧 我排第五 四先生走路总是小心翼翼 从不踏足楼梯旁一步 即便还有一米远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