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生命政治”抑或“生物政治”
——关于“biopolitique”的不同意见
步虚
前段时间,我们连续用十几篇文字谈论了“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这个话题。通过这个话题的展开大家已经了解,生命政治是一个现代概念,其基本意涵是政治直接作用于生物性生命及其需要——健康、安全、存活等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技术或管理方式。作为理论概念,“生命政治”最早由法国学界大腕福柯提出,后被西方其他学者如赫勒、奈格里、阿甘本、埃斯波西托等人承接和发展。在意大利哲学家埃斯波西托看来,“自从福柯重新提出并重新定义“生命政治”这个概念(这个词非他所造),政治哲学的整个框架已然深层次地被改变了”。
法国人福柯谈论“生命政治”时,使用的是法语词“biopolitique”。 在汉语语境中,“biopolitique”这个词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译法,一个是“生命政治”,一个是“生物政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福柯思想辞典》(Dictionnaire Foucault)及《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La dernière leçon de Michel Foucault. Sur le néolibéralisme, la théorie et la politique)的中文译者潘培庆曾这样解释:“人们通常把biopolitique译为‘生命政治’,我认为译为‘生物政治’较好。这主要是考虑到福柯对现代社会的看法:现代政治在根本上把人当作一种生物来对待,人的性问题、疾病问题、饮食问题、住居问题、犯罪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作为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人作为一种生物,是和现代生物学、医学、精神病学、犯罪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而现代政治正是以这些现代科学为根据的。把biopolitique译为‘生命政治’,较难体现现代生物科学的含义。古人也是一种生命,但由于古代没有现代生物学等学科,所以古代就没有生物政治,也没有落实生物政治的各种生物权力。此外,‘生命’一词主要强调一种过程,而‘生物’一词不仅包含此过程,而且突出拥有此生命的载体。生物政治针对的正是这样的生命载体。”
另一方面,《生命政治的诞生》(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一书的译者莫伟民则有过这样的表示:“biopolitique”为何译成“生命政治”,而非“生物政治”?主要是结合福柯在多个文本使用该词所要表达的含义,都涉及对生命、健康、卫生、寿命、出生率等人口因素所实施的治理技艺,而且生命和人口的特殊问题都是在自由主义这种政治合理性内部被设问的。政治经济学、统计学是针对人口和生命的治理实践所运用的手段。很显然,“biopolitique”不能译成“生物政治”。
在我们看来,把“biopolitique”译成“生命政治”或“生物政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一种翻译都没办法涵盖它的全部内容,因为“biopolitique”作为政治哲学概念,既关涉人这种生物,又关涉人这种生物的生命。
阿甘本的一些文本中,将biopolitics与form-of-life放在一起谈的。而在埃斯波西托那里,生物科学和医学意义上的味道更浓。福柯本人在个别场合也曾区分了生命与生物,他认为人的肉体不仅仅是生物的母体,也是生命的母体,生物是自然意义上的,生命则是知识论层面上的,是权力为了更好实施而创构出来的。在1971年与乔姆斯基的著名辩论中,福柯曾谈到:“生命这一概念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它一直是认识论的一个标志”,“生命”在18世纪末生物学知识发生嬗变时出现,其价值在于定位某一类话语体系。
可以这么说:政治权力建构了“生命”,它正是借助于关于生命的知识、话语,将人抬举为超越于动物之上、非一般物种的生命体,进而赋予政治权力本身支配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所以,将“biopolitique”翻译成“生命政治”,更能把握这种政治哲学类型的特点,而译成“生物政治”,哲学虽然能突显强调的是生物因素对社会文化政治的影响,但同时也潜含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这种生命政治哲学把人降落为生物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全面把握这种政治哲学的独特性。(2021-01-10)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香辣味浓慰乡情
谭文春
在外地谋生的四川人,每次回家过年,桌上必定有一道香辣味浓的家乡菜——宫保鸡丁,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
宫保鸡丁是一道名菜,不仅是四川人爱吃,在川菜中具有代表性,更是声名远播,享誉大江南北和海外。
我第一次吃到宫保鸡丁,还是在三十年前。中学刚毕业,即将跟同学分道扬镳,依依惜别之时,邀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去一家馆子喝离别酒,其中一道菜就是宫保鸡丁,味道干香甜辣,就像芬芳的友情混合着离别的辛辣,很符合我们当时的心境,特别下酒,所以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娶妻生子,自任一家之“煮”,也学会了做这道菜。宫保鸡丁取材简单,主要材料有三种,鸡脯肉、花生米和干红海椒,再辅以其他佐料。做法也不复杂,鸡脯肉切丁,放盐、水淀粉、淋上料酒和食用油,有白胡椒粉更佳,搅拌均匀,腌制十分钟左右。花生米去皮后用油炸脆备用,干红海椒整根洗净去籽。其他的佐料如大葱切段、姜切片、蒜若干、花椒适量备用,再用酱油、香醋、料酒、白砂糖、淀粉等,调制一小碗料汁待用。诸料备齐,锅中放油适量,先下干红海椒和花椒,小火慢炒,香味溢出时,再下大葱段姜片和蒜煸炒,断生之后下鸡丁翻炒至熟,再沿着锅边倒入料汁,充分入味,最后加入油炸花生米,翻炒均匀起锅装盘。这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就完美地呈现在餐桌上,家人为之陶醉!
宫保鸡丁这道菜的来历也有故事,相传至今的说法,是由丁宝桢创制。丁宝桢,原籍贵州人,清咸丰年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丁先生自己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又特别喜欢辣味,兼之对烹饪之道颇有研究,就发明了这道菜肴。丁先生热情好客,每每在家中招待客人,就让家厨做这道菜宴客,肉嫩味美,大受欢迎,闻名当时,广为流传,尽人皆知,民间效仿者众多。照此说来,该菜属丁宝桢的私家菜,最初没有名字。丁宝桢在四川为官十年,清廉刚正,建树卓越,于光绪十一年死于任上。清廷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他“太子太保”的荣誉官衔,别称——“宫保”。后来人们将他创制的这道菜取名“宫保鸡丁”,算是对这位丁大人的一种纪念。
宫保鸡丁声名远播,以其香辣味浓、辣而不猛、肉质滑脆为特色,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大受海内外食客欢迎,市面上各类饭馆,上至星级餐厅,下至路边小店均有制卖,可见该菜在社会各阶层中都是大受欢迎的。只是常常看见部分餐馆将其菜名谬写成“宫爆鸡丁”,颇为不妥。究其原因,大约是这道菜的做法类似“爆炒”吧,而“宫保”跟“宫爆”近音,故被人想当然的误写。
我有一位开饭店的朋友,就是这样认为的,把错写的菜名堂而皇之地印在菜谱上。我诚意指正,但他并不接受,反说一个菜名,错一字而已,不碍事,只要菜品合格,客人爱吃就好。我当然不认同他的观点,这道菜里不但有故事,还蕴含历史文化,即使不甚了解,至少不能写错,这既是对菜品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职业的负责。
春节将至,游子回归,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围坐桌前,一道宫保鸡丁,一杯相思小酒,剪烛西窗,共话心语。酸甜苦辣一饮尽,喜乐安康祝新年。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十三)
薄幸郎君
洋中鱼
对于柳宗元来说,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是个喜忧参半的年头。这年二月,柳宗元进士及第,他邀了几个朋友去游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在塔下与韩愈、孟郊巧合,大家一起登塔并题名,大家高高兴兴开了一个好头。
没想到五月十七日,时任殿中御史的父亲柳镇在亲仁里府第突然一命呜呼,这样就打乱了柳宗元的人生计划。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崇尚儒家孝道,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去世,子女尤其是儿子必须要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间,朝廷不许参加科考,也不许已经进士及第的举子自谋出路。柳宗元恰逢其中,这样就延缓了他的入仕时间。柳宗元从小就很佩服光明磊落的父亲,甚至还拿父亲做榜样,所以柳镇死后,柳宗元只好为父亲守孝三年。
三年就是将近一千一百个日日夜夜,柳宗元是做到了。但是,他好象做得并不十分出色,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他不但不太安分,甚至还有一些有违孝道的举动。父亲死了才一年,他就离开长安跑到大叔叔柳缜那里游山玩水去了。柳缜当时在邠州邠宁节度使府中任度支田营副考察,柳宗元趁这个机会遍游邠州、宁州各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当然,除了玩乐,他也做个一些调查,后来还根据调查资料写了一篇《段太尉逸事状》,这可能是他的额外收获。
最让人感到可恶的是,一向以忠孝传世的柳宗元在妻子病危的时间里(和娘生于800年,倘若按照十月怀胎和非一次苟合就怀孕来计算,柳宗元与那女子的交往最迟应该在799年,其时杨氏在世,也许她就是因此而气死的)居然跑出去泡妞,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竟叫那个不知姓名的女子死心塌地屈从并且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和娘。我真佩服柳宗元的色胆,在有老婆的情况下去勾引别人,不但把别人的肚子搞大而且还要她生下来,这种先上车又没补票的行为,在当时社会确实算得上一个创举。
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柳宗元同样沾有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但是他很善于隐藏。若不是和娘在永州佛院病死,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他有这么一个“编外”女儿。即便在祭文中表达了自己痛失女儿和娘的真情,却没有在任何诗文中流露对和娘母亲的思念之情。
古人云,一日夫妻百日恩。和娘的母亲虽非柳宗元的结发妻子,但是她为柳宗元生下一个女儿并抚养了四五年,作为一个未婚先育的女人,她的付出应该是相当艰辛的,也是令人同情的。可是,堂堂的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在这方面没有丝毫念旧之情,连她的姓名也未提及。到了永州后,柳宗元又与与雷五之姨同居后,解决了多年的性饥渴,因而有点乐不思杨(亡妻杨氏)。到了柳州后,又继续纳妾,其风流程度不输给元稹。最绝妙的是,柳宗元勾搭女性,从来不为对方扬名。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柳宗元算得上一个薄幸郎君了。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抗疫胜利赋
许华凌
山川锦绣,蝼蚁思溃万里金堤;栋梁健硕,蚍蜉思撼合围铁树。魔窟未平,怎由几只妖孽作祟;长缨在握,岂容一尊瘟神挡路。大海航行靠舵手,广厦巍峨凭砥柱。党中央制定方针,为解疫情雄兵出;中南海运筹帷幄,但缚孽障罗网布。降魔兵将,集精英于武汉;除害方略,问长技于南山。集众志之成城兮,勇往直前唯恐后;赴疫区作逆行兮,降妖除魔各争先。万难不惧,寸心是捐。一身肝胆,扫阴霾于碧落;周天澄澈,还霁日于人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不计祸福把身捐。挺身而出者何,国家栋梁老院士;执掌帅印者谁,耄耋老人钟南山。国栋健在,为民除害千家福;廉颇未老,千均重任一身担。老骥伏枥,鞠躬尽瘁,执锐披坚;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力挽狂澜;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动地感天。挽狂澜于既倒兮,立丰功之赫赫;救苍生于危难兮,创奇迹之连连。济济英雄,滔滔俊彦。驱逐霸凌之魔,勿使为害一方而祸众;指挥威武之师,誓为救赎百姓而攻关。三军震慑,鬼魅一旦灰灭;多难兴邦,功勋万世石镌。作逆行而立标,树楷模而垂范。刻功名于丰碑,彰厚德于史简。赞精神之可贵,颂品格之大端。
至若白衣天使,尤为可点可圈。医师仁心,救患者于水火,爱大家舍小家难以两全兼顾;大爱妙术,解疫情于危急,处疫区临险境毅然一往无前。旌麾指路,不忘初心,听号令锐意进取;国难当头,牢记使命,舍生死义胆忠肝。“国有战,召必回,回必胜”,不负家国所望;“赴疫区、解危难、作逆行”,敢为天下之先。百支医疗队,竞昼夜奔赴,悬壶济世;万计医护人,作疫区逆行,挺身驰援。张定宇院长直面绝症,舍身忘我,与时间和生命赛跑;李兰娟院士勇战瘟神,废寝忘食,以研究成果向疫病毒菌挞鞭。湖南90后医生宋英杰奋战一线,劳累过度,不幸牺牲;武汉志愿者何辉不避险境,感染病毒,溘然长眠。山东女医护人员为利于武汉防疫工作集体剪掉心爱秀发;天津“十朵金花”美女团队迎难而上勇赴疫区谱写青春诗篇;抗击过非典、埃博拉的女医生陆群再次逆行武汉,悲天悯人,心怀天下;奔赴同一个方向的西安第四医院医师赵立群担忧病母,热泪潸然……诉说不尽的,是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必定歼灭的,是即将逃遁的疫火瘟烟!
更兼工程建设,举世瞩目:惊呼神州速度,盛赞中国力量。华夏神工济济,大邦重器铮铮。千军万马选将帅,五湖四海集精英。报效祖国立壮志,危难时刻建奇功。不屑河伯,徒作望洋之叹;力学智叟,竞当基建之星。但持本心烈烈,何惧危难重重。立愚公之壮志,山岳俯首;怀鲁班之长技,陆海联通。为生命而战,与死神赛跑;灭瘟神而来,与疫流逆行。抛舍个人安危,儿女情长置度外;铸就家国情怀,百姓病痛挂心中。不负国家厚望,日夜苦战;担当公民责任,风雨兼程。共克时艰,雷火神山见证奇迹;经天纬地,大国巨匠屡立丰功!
嗟乎,瘟奔疫走,妖祟魔狂。诚哉,危难见节操,生死识忠良。大勇无畏,大爱无疆。伏虎降妖,佑护人民生命;救死扶伤,高擎希望辉光。英雄肝胆,灭瘟神于蚁穴;赤子情怀,建功勋于龙乡。尽绵薄之力,合众力擎社稷之大厦;供丝缕之热,汇洪流驱病患之寒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疫区驱驰,生死荣光。外卖哥与志愿车一道,共襄义举;岑莎莎和朱小强殊途,同送热汤。林汉军者,做宣传走街串巷“三件宝”;冯维君者,守岗位离妻别子“三分郎”…..千千万万的中华好儿女,守护人民安康,点亮黑夜星光。
发挥制度优势,集聚全民力量,铲除瘟疫孽障;召开表彰大会,迎接胜利到来,颁发荣誉勋章。其德堂堂,可表可彰;其功煌煌,可颂可扬。伟哉中华,永承天眷。解困厄而风流,战瘟神而勇悍。扬征帆于万里,恰逢盛世之时;灭瘟疫于三秋,成就黎民之盼。书史册兮慰炎黄,壮国魂兮兴禹甸。只争朝夕兮,同德同心;不负韶华兮,苦干实干。须明日,病毒全歼,国泰民安;待彼时,瘟疫荡尽,河清海晏。四海归心,举国共奋,奏响时代之洪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佑护特色之巨舰。深期千秋功业之早成,切盼中国梦想之实现。
词曰:
把酒伫东风,喜讯犹先到。闻得京城大会时,宣告瘟神剿。
英雄作逆行,涉险凭襟抱。今日勋章胸前烁,万里山河笑。
【作者简介】
许华凌,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有二十余年基层学校工作经历,十余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现为学校工会主席。诗文曾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国工人》《当代辽诗三百首》《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等报刊和诗集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并获奖。
【细语微光】
给父亲剃头
紫月天
这是生平第一次给父亲剃头。
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了,我们被突如其来的封城令困在了武汉,家里的食物紧缺,商场关门,一切靠网上团购。但是对父亲来说更难以接受的是,没有地方可以剃头。所有的理发店都关门了。习惯了每个月都剪发的老爸,在家憋得难受不已,三番五次的向我诉苦。
终于在一个团购群里,发现有男士剃头的电动推子可买。赶紧给老爸购置了一个,没几天就到小区。推子一到,老爸就开心不已。拿起盆子将头发洗得干干净净,大声嚷道:“艳艳,赶紧来给剃头!”丫头好奇地拆开包装盒,将一套推子都给拿了出来。我却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哪用过推子呀!
好不容易根据说明将推子安装好,插上插头,我却下不了手。“老爸,我不会给男士剃头呀!我要是把你这头给剃得不成样子,怎么办?”拿着推子的手犹豫不决。老爸着急得不得了:“男士的头么,再难看不就是个光头么!你尽管剃!”
我只得一手拿梳子,一手拿推子,好像很专业的样子。看着老爸的满头白发,心里真不是滋味。妈妈三年前过世之后,老爸的头发在思念中,全白了!才七十的老头,看着却已经老得如同八九十的年龄。老爸为了我操劳了一辈子,到老了,我却忙于工作,不能每天在家照顾。这两年一个人过日子的老爸,苍老了,也消瘦了!
小心翼翼地推去脖颈后的头发,再是耳后,哎呀!一不小心,稍微用大了一点力气。左边头上的头发给剃多了,好像空出个空洞。这可怎么办?我不敢再继续了。老爸却鼓励我:“不要紧,一点点剃多了,不影响。继续!”我只得硬着头皮,轻轻的、一点点的用梳子顶着推。细细的白发中,夹着几缕黑发,我好奇地问:“老爸,你返老还童了!白发中长出黑发了?”老爸也乐了:“我也是奇怪咧,大家都说我这是好事做多了!”“呵呵,是呀,尤其是心情好了。有陆阿姨在,成天陪你聊天!”我揶揄老爸。经同学牵线搭桥,老爸和四十多年没见的女同学走到了一起。老了有个伴,我们看见老爸开心,也都真心地替他感到高兴。
从左边推到右边,老爸转动坐过来。腰背已略有些弯曲,那是时光的痕迹。记得小时候,爸爸厚实的肩膀是我眺望舞台节目的高台,小小的我坐在爸爸的肩膀吃上一串糖葫芦是过年过节最美的时刻。忽然间,我的眼眶噙满泪水,什么时候我心中山一般存在的爸爸,老了?老年斑悄悄爬上脸庞,曾经英俊的脸,皱纹已经布满了眼角和额头!
爸爸,我有多久没有这么近的凝视你!你的白发、老年斑、皱纹……每日匆匆的行走在路上,孩子的喜怒哀乐,工作的烦恼忧愁,家庭的琐碎家务,唯独没有走近你们的身边,去倾听你们的需求。直到妈妈一个人先离开人世,我才从梦中惊醒,才长大……
头发剃完了,我简直不忍直视。可是您却说人轻松了一大截,还挺好看的。只有丫头实话实说:“脑门上剃了个大洞,真难看,妈妈剃头发太差劲!”我真是无语,早知道会有给老爸剃头发的一天,我一定早一点学一两手。可是您不但没有责怪我,到了第二天都特别开心,说剃头了,瞌睡都睡得香香的。
岁月沧桑,时光荏苒。给爸爸剃头,拉近了我们父女间心的距离,小小的付出,却是爸爸老年渴望的快乐。孝顺其实不是金钱的补偿,而是平凡的日子里平淡的陪伴。
【作者简介】
紫月天, 本名肖艳,70后,湖北武汉人,武汉市常青一中中教一级教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 喜好读书旅游,乐于执笔写作,作品散见于《思维与智慧》、《中国石油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等报纸杂志。
(责任编辑:洪田)
———汇聚八方英才,创建优秀写作园地,我们一直在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