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文汇

博大文化视野(4月25日)

博大文化视野(4月25日)

【星光如许】 云朵上的村庄(5) 许星     也许是老天眷顾,至入冬以来,沉闷了几天的气温开始回升,早晨起来,一抹和煦的阳光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难得惬意和温暖。 8时30分,当我们来到老场村罗家院子安置点时,隆隆的搅拌机的声音和民工们快乐的鼓劲声象一首清脆明快的抒情曲,弥漫了整个工地。“我这里需要灰浆、我这里需要红砖、我这里需要钢筋,来快点……”我们看到的是,砖刀在冬日的阳光下飞舞,运砖的小斗车快速地旋转,忙碌的民工们来往穿梭,脸上充满了幸福和甜蜜的表情。 而承担统规联建的周老板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一会儿砖工面前指导技术,一会儿又来到搅拌机旁查看水泥的比例,一会又到已经打好圈梁前检查凝固程度,嘴里不住地为大家鼓劲“兄弟们,今天天气好,加油干哈!” “其实,我们的心里更着急啊,一天不把老百姓的房子修好,我们的心里就一天也放不下。”虽然工地上热火朝天,但周老板还是有些不安地对我们说。在众多施工队伍中,周老板也是一个外地老板,按他的说法就是,赚不赚钱是小事,作为汉族人能够为灾区人民、为羌族受灾同胞尽一份心,献一份力,才是他最大的心愿。所以尽管签定施工合同后各种建筑材料一路飙升,但我们还是决定坚决按照合同办,一切为灾区老百姓着想。 二社村民董绍双说:“这个老板选得好,材料天天涨价都丝毫没有怨言,民工多、砖匠技术过硬,施工进度也很快,工地一天一个样。特别是市、县两级部门的领导和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克服了寒冷和生活困难,来到我们这里帮助和关心我们,为我们灾区人民服务,我们心里塌实放心!” “师傅,来喝口水,抽只烟歇歇,你们太辛苦了。”一社因灾失地农民母贤永热情地给师傅们送水递烟。母贤永属于自建,老板是他和另外几户村民自己找的,材料也是自己负责,老板只是挣工钱,按理他除了组织材料,其它的完全可以不管。但他却不这样想,他说,看到他们这么辛苦,这么认真,说实在的,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所以我觉得没有啥,“羌汉人民都是一家人嘛!” 中午12时,两家自建户还把备好的饭菜端到工地上,与几位师傅一起吃。户主小董告诉我们说:“我的房子已经快砌到一楼了,质量和进度都让我很满意,所以我请他们几个师傅吃顿我们的老腊肉和土特产,也算是庆贺吧!” “老人家,还满意不?有什么要求你可要尽管提出来,我们好改正啊!”“大姐,为什么今天不高兴啊,是不是我们有哪里没有做好惹你生气了?”“满意,满意!你们有啥需要的也请尽管说哈。”“没有啊,今天我是身体有些不舒服,你们修这么好,我高兴还来不及哩。”在这里,无论是统规联建户,还是自建户;也无论是汉人还是羌家人,是老板、民工和农户,见面都要互致问候,招呼热情,即便是提出问题也都很友善,整个工地上洋溢着友善和谐的气氛。 老板们也都纷纷向我们表示:按照这个进度,12月20日左右,17户集中安置户的新房完全可以完成主体施工,2010年1月31日前可保证全部搬进新居过年。 是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都是能克服的。 2010年1月3日,时令刚刚入春,山区的气候乍暖还寒。但在罗家院子集中安置点却是一片沸腾。搬进新家的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家家张灯结彩,贴春联,煮老蜡肉,唱酒歌,跳锅庄,在安置点宽阔的广场上摆起了热闹祥和的坝坝宴,喜庆入住新居。 激情的鞭炮响起来、大碗的包谷酒喝起来、大块的老腊肉嚼起来、疯狂的锅庄跳起来;饱受灾难之痛的村民陶醉了,长满新居的樱桃沟陶醉了,悠悠羌韵又回到了云朵上的村庄。 清悠悠的咂酒哎, 依呀得索勒, 党和政府送温暖哎, 心里比蜜甜勒, 羌汉同胞一家亲哎, 世代永相传勒!…… 夜幕降临,但整个樱桃沟却仍然是一片沸腾。我们的心里也一片沸腾。虽然帮扶工作业已结束。灾区老百姓如今都搬进了比过去更加美丽的新家,早已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但这几个月来,我们所经历的:老百姓的不解、抵触,老百姓与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的痛苦亦或惊喜的过往,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甚至相约在若干年后我们再来陈家坝乡樱桃沟村、罗家院子相聚,一起喝咂酒、一起跳锅庄,一起怀念我们曾经友好相处的短暂岁月和难忘的瞬间,一起祝愿羌家人美好的幸福生活,一起把羌汉同胞在灾难中用血泪和坚强铸造的纯真友谊世世代代永传下去。 是的,这一天已经到来了。(全文完) 【诗文春天】 垂钓的收获 谭文春 一阵清朗的鸟鸣传入耳朵,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睁开眼睛,从窗帘的缝隙望见屋外,已经是白花花一片。打开手机看看时间,才早上四点多,心中由衷地叹一句:海边的天亮得真早啊!我一骨碌爬起来,盥洗完毕,去海边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 来到石岛已经有几天了,这地方三面环海,一面靠山,风景秀丽,空气纯净,气候宜人,是一个休闲养静的好地方。我的住处离大海不远,慢慢走,三十分钟就到达海边。太阳正从海平面升起来,将大把大把的阳光撒入海水中,波光粼粼,色彩绚烂,缤纷闪耀,跳入眼帘,看得我眼花缭乱,不敢逼视!沿着海边堤坝蜿蜒而行,阳光白亮亮的,晒在身上并不感觉炽热,因为有海风缓缓的吹拂,贴在皮肤上,凉凉的。海水清澈,轻轻的舔着坝脚,心里也凉凉的,舒适。 莫道我行早,更有早行人。堤坝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先到者,向海水里挥舞着鱼杆。我以为是在钓鱼,走近一看,才知是在钓蟹。我好奇,驻足观看。堤坝下的海水中,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螃蟹,赤红色的背脊,小的有一角硬币大,大的有一元硬币大,最大的有巴掌大。钓蟹的诱饵是火腿肠,切成米粒大小,挂在鱼钩上,直接垂放在蟹的旁边,蟹摇动大钳夹住诱饵,往嘴里放,钓者一提溜,就把蟹提上岸来,按住蟹的背脊,把它捉住放进旁边的桶里。钓蟹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当蟹夹住食饵时,钓者要果断迅速的提拉,如果动作稍慢,蟹的大钳就会松开,拉上来就是空钩,蟹又会重新掉进水里。不过蟹这东西比较蠢,记吃不记打,掉进水里缓缓爬动几步,就会停下来,呆在那里。钓者可以再次抛饵引诱,它依然会挥舞大钳,前来夹食,最终被钓上岸来。 也有聪明的大蟹,整个身子藏在自己的洞穴,只露出头部和两只大钳在洞外,夹住食饵立刻身体一沉,钻进洞里,全身用力,把鱼线儿拉得笔直,颤悠悠的跟钓者拔河。这种拉锯战钓者是必输无疑的,不单会损失诱饵,搞不好还会失去一截鱼线儿。所以有经验的钓者不会钓这种藏身在洞穴里的蟹。海边堤坝上螃蟹很多,一个早上可以轻轻松松的钓几十只。此时已是日上三竿,旁边一位钓者已经大大小小钓上来大半桶,兴致已尽,正在收杆。 我问他:“老哥,这蟹拿回家怎么弄?太小了,没肉啊!”钓者淡淡一笑说:“我不拿回家,只是钓着玩儿。”说完这话,他提起桶来,哗啦一声把螃蟹倒回海水里面。蟹们劫后余生,腿脚齐划,跑得那个欢咯! 他的动作出乎意料,令我心生敬佩,明白他是一个懂得垂钓乐趣的人!在家乡我也认识一些爱好垂钓的朋友,他们功利心太强,不钓上大鱼不开心的居多。我觉得钓鱼的真正乐趣在于“钓”而非“鱼”,过程的乐趣大于收获,可惜懂得这一点的人很少,能从垂钓之乐中悟出人生智慧者更是凤毛麟角。 我有个热爱旅行的朋友,喜欢去世界各地开阔眼界,观察不同人的不同活法。在希腊米克诺斯岛上,看见一个老头在海边垂钓下午的时光。钓上一条,个头还很大,老头看看,把它扔回海里去。再钓上一条,看看,又扔回海里去。如此这般,最后钓上一条体重较小的鱼,才满意地提着回家。 朋友看不明白老头是什么意思,忍不住追上去问:“你怎么把大鱼扔了,只留下一条小鱼呢?”老头呵呵一笑,说:“先生,今天的晚餐只有我一人,一条小鱼足矣!” 随随便便一句话,体现了人生的哲理,抨击了人性的弱点。适度获取,拒绝贪婪!这钓叟堪称智者。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其五) 见习御史 洋中鱼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闰十月,由于李汶的推荐,30岁的柳宗元由蓝田尉(实际上他并没呆在蓝田,而是长期留在京兆府)入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御史台这个部门不可小觑,它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和监察部,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属官,“里行”是见习的意思,按照当时规定,常由资历不高或新进者充任,相当于现在的实习官。 作为在御使台打杂跑腿的里行,柳宗元还没有资格每天上朝去朝见天子,但是这毕竟让他接近了政治核心,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官员。柳宗元任里行前后约一年半时间,即从贞元十九年闰十月到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崩太子李诵(顺宗)即位。从《柳宗元集》来看,柳宗元没有记录与他工作有关的事情(比如查办了哪些案子,惩治了哪些污吏),韩愈和刘禹锡的文集里也没提到,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柳宗元干了一些什么。不过,与韩愈、刘禹锡同事,这就是柳宗元人生中的最大收获,这两个人后来成了他的好友,尤其是刘禹锡,可谓生死弟兄。 其实,这段时间的另一收获就是结识了“二王”(王伾、王叔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柳宗元的政治命运。《旧唐书》载:王伾是杭州人,时任太子侍书;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时任太子侍棋。由于德宗是一个昏庸、贪婪、刚愎自用的人,当时社会政治十分黑暗,也太子也表示不满,“二王”终日侍候太子,便纵恿他即位后改革,太子默许,“二王”开始物色人才,这样就将刘禹锡、柳宗元等“愤青”网罗了到自己麾下。 柳宗元为何能引起“二王”的注意?大概跟他在这段时间写的几篇文章有关。这期间,柳宗元结合朝廷具体行事写了《蜡说》、《天说》、《时令论》、《断刑论》、《守道论》、《六逆论》等,内容既有宣传无神论的,也有主张政治革新的。比如,他在《守道论》中说“故自天子至于庶民,咸守其经分,而无有失道者,和之至也。”“且夫官所以行道也,而曰守道不如守官,盖丧其本矣。”在《六逆论》中,他对《左传》记载的“六逆”之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所谓的“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乃乱本之说是错误的,对于人才,只要“圣且贤”,那么即使贱、远、新,都应重用;反之,如果是“愚”,即便是贵、亲、旧,都不宜重用。他的这些观点与王叔文不谋而合,王叔文掌权后的一系列“拔新”举措就是证明。 【华峰凌云】 春来群芳赋 许华凌 其一 槐花赋 一线银河,飘千里玉带,恩波普惠,泽被万物;千年古塔,蕴百代芳华,灵光四射,福佑苍生;华夏龙脉,群山连绵,峰峦叠翠,钟毓神秀,招财聚宝;佛家圣地,殿阁肃穆,楼台富丽,纳祥送瑞,沐雨凌风。仙山灵秀,倾倒四海骚人,争吟“登山欲上古浮图,碧蹬朱岩迷烟树”之律;碧水潺湲,邀来八方宾客,沉醉“到此已穷千里目,何需再上一层楼”之情。 疫情渐消,春风浩荡;锦绣中华,朗丽乾坤。天公眷顾,恩赐仙界漫山雪;地母爱怜,纷披槐林满树银。山峦逶迤,峻岭耸翠,香火鼎盛,悠悠哉古邑福地,生机勃发;石阶迢递,曲径通幽,层林静穆,烈烈兮芳林馨香,落蕊缤纷。槐山圣雪,结伴赏花,清香馥郁沁肺腑;宋韵唐诗,填词入律,才华横溢醉金樽。佛殿禅堂,求田问舍祈好运;云台水榭,含笑拈花美佳人。醉里依栏,山林映雪,银装素裹,疑似人在仙界;吟边捉笔,襟袖飘香,蝶舞蜂回,仿佛身卧花心。 登高而望远兮,彤云缭绕,银河奔流,夕阳西下;抚槛而昂首兮,高塔耸峙,风云激荡,诗意飞扬。谁者言,“三槐只许三公面”?我却说,“槐花仙子降山乡”!何人称道,“强随举子踏槐花”故事;唯吾陈诉,“但喜槐仙访僻壤”衷肠。土酥草醒兮,风和日暖;蜂回蝶舞哉,鸟语花香。“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每得一静境,思与故人言”。得此美景也,白居易诗传千古;乘此雅兴也,众宾朋续句一章: 槐花圣洁满山芳,群鸟啁啾奏管簧。 往复金蜂亲蜜蕊,回环彩蝶嗅幽香。 举头当赞三冬雪,俯首堪怜一地霜。 墨客骚人诗意发,高情抚醉写华章。 山河瑰丽,九州俊朗;家国宏富,百业隆昌;四十载拚搏,功勋卓著;七十年奋斗,事业煇煌。乾坤如此清明,堪夸盛世;风景这边独好,当赞殊方。政通人和,穷山沟今成旅游圣地;车水马龙,荒草岭已是朝拜天堂。景区繁荣,催生百业兴起;山庄富庶,赢取万户吉祥。 诗曰: 槐花一品自芬芳,恩赐林泉福泽长。 圣洁偏从瑜为伍,清醇但与雪同香。 慕名云集千城客,拈韵诗成七律章。 试问蓝图谁绘得,宏韬伟略富山乡。 其二 梨花赋 钟灵毓秀地,物华天宝;政平民阜乡,雪树银纱。四海雅客,九州嘉宾,驱车览胜偏趁旭日;西域经办,东洋商旅,临水观山犹恋夕霞。规划落实,景区初成规模;经略传承,声名远播天涯。八达交通,车水马龙兮,人在驿路;遍山林海,玉树琼葩兮,春在梨花! 梨花清纯兮,浩气明澈,仙材卓荦,天姿灵秀,去粉桃之艳冶,藐红杏之柔弱;梨花坚贞兮,花蕊光华,姿容庄重,品德高洁,发脱俗之绝响,唱醒世之清音。幽幽独立,一腔豪情冲霄汉;依依群处,满怀柔情沁芳馨。皎洁无华,灵秀素雅,天然去雕饰;张驰有度,不矜不伐,虬枝任屈伸。粹炼三冬,雨后寒轻,听春神召唤,花蕾萌发奇丽怒放;繁华数日,枝头香软,任东风漫卷,仙袂翩跹落英缤纷。 梨花多传奇,“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知与谁人?梨花更多情,“梨花一枝春带雨”,若个“白妆素袖碧纱裙”。梨花多挚友,“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哪个是君?梨花最相思,“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绕梦牵魂。唐诗宋韵,墨宝风流,皆成遗迹;辽山抚水,风物馨荣,还看当今! 梨花枝上层层雪,梨花谷中处处春。曲径通幽谷,道旁农家特产琳琅满目;玉树开奇葩,坡上梨花芳蕊清秀绝尘。千尺长廊,花伞与风车共舞;万人快闪,游人携歌者同吟。梨花石边,佳人俊美入镜;梨木桥上,倩女娉婷秀身。彩旗招展,诗文大赛弘扬国粹;锣鼓铿锵,文艺节目推陈出新...... 乾坤如此清明,堪夸盛世;风景这边独好,当赞仙乡。政通人和,偏僻处今成集市;国富民丰,茅草屋已换楼房。穷乡僻壤除旧迹,荒山野岭建康庄。景区繁荣,催生百业兴起;农家富庶,赢取万户吉祥。 诗曰: 乡村旧貌换新颜,绿水青山值万钱。 一谷梨花兴百业,赢得沧海变桑田。 其三 水岸桃花赋 造化瞩意,山水入城。钟灵毓秀境,物华天宝;政平民阜乡,人杰地灵。洪福肇兴于此,风调雨顺;大业奠基之所,人和政通。一线银河如玉带,两岸金堤共幽清。雅士嘉宾,驱车览胜当趁旭日;市民乡黎,临水观山犹恋夕霞。规划落实,滨水公园景区初成规模;公益普惠,绿色环保建设堪称大家。八达交通,人行康庄大道;风光旖旎,春晖万树桃花! 桃花不与东风约,却占群芳第一春。粹炼三冬,乍暖还寒之际,花蕾萌发,奇丽怒放;繁华数日,东风漫卷之时,仙袂翩跹,落英缤纷。承腊梅之清奇,具夏荷之高洁;远秋菊之孤傲,蕴兰花之香馨。桃花芬芳,香气明澈,仙材卓荦,天姿灵秀,去紫槐之艳冶,藐红杏之柔弱;桃花秀丽,枝蕊光华,姿容庄重,窈窕玲珑,发妩媚之绝响,唱缠绵之清音。舞榭歌台,依栏送目,万树琼花映碧水;杨堤柳岸,随风致意,满怀柔情谢游人。 桃花自古多故事,千载流传到如今。崔护多情,“人面桃花”是何家女子?日休推最,第一尊崇为哪位花神。桃之夭夭灼其华,执子于归孰相亲。晋人思避世,为寻桃源迷归路;孙猴欲成仙,便赴天宫醉桃林......悠悠五千年历史,光华璀璨;脉脉数百代传承,万象更新。秦砖汉瓦,唐诗宋韵,墨宝风流,皆成陈迹;青山碧水,玉宇琼楼,风物欣荣,还看当今! 桃花万树层层雪,银河两岸处处春。桃花石边,青山秀美入镜;桃花桥上,倩女娉婷秀身。长堤延客,花伞与桃林竞秀;碧水浮舟,红裙为诗客捧觞:“十里长堤万树花,春风嬝娜秀奇葩。朝迎旭日千层雪,晚映金辉七彩霞。尘秽难侵犹自洁,坚贞独守不虚夸。归途忽忆南庄事,一任诗情醉酒家。”掌声、水声、歌声,声声入耳;诗笔、墨笔、画笔,笔笔流香。人杰地灵兮,华章争写;社会和谐兮,诸事呈祥。乾坤如此清明,堪夸盛世;风景这边独好,当赞仙乡。 词曰: 酥雨桃花润,柳岸景光新。春风和畅,快意乘兴赏花人。枝上琼芳锦簇,水畔长林倒影,一曲醉红尘。忘返留连处,风物两相珍。 瘟神遁,疫情灭,凯歌频。崔郎安在,应是到处说情真。恋汝初心不改,念汝情怀依旧,妩媚且清纯。福地风光好,劫后更欣欣。 其四 丁香赋 枝笼烟霞,风吹绿浪浑如海;花聚神韵,蕊含清馨冠群芳。娇不及柔弱幽兰,缘自饱尝凌寒之苦;艳不比妩媚夭桃,但却不乏雪梅之香。结丁以成势,铸冰魂玉骨之魄;抱团而束蔟,沐丽日艳阳之光。朝接阳气,暮幻夕烟,浩瀚花海涌彩浪;花引蜂蝶,枝擎云雀,婉转歌喉奏管簧。逢春既发,香彻天地;遇雨由衷,情漫山江。凌寒傲雪,赢得川原三春早;超凡脱俗,修来气度十分强。品质修为,表鉴可瞩;俯仰行止,喻启悠长。此花者何,名曰丁香。 丁香,花之清丽者也。洁魂素颜,绿浪耸翠;霓裳烂漫,香气缠绵。艳阳丽日,莺飞草长;风吟水唱,生机盎然。金枝玉叶一相逢,动人楚楚;冠伞花云结连理,铺绿茵茵。习习春风,送氤氲香笼丛树;层层绿叶,寄厚爱护佑花心。不求闻达,众香国里真君子;但守芳华,百卉丛中玉花魂。仙姿卓颖,白白紫紫;气势轩昂,郁郁芬芬。玲珑精致,美仑美奂;素装淡裹,卓尔不群。倩影邀风,缕缕清香成阵;芳容动魄,悠悠雅韵牵魂。 丁香,花之高洁者也。品质自天成,简约归自然。任运流转,得势不显;荣枯消长,随遇而安。不分沟渠,甘于和风月同醉;不问肥瘠,乐自与灌丛齐肩。花语清扬,繁枝茂叶;禅心耿介,脱俗超凡。春风万里花如海,馨香一片春满园。滚滚红尘,凭境界而出众;悠悠岁月,拥芳华以安禅。不争娇艳,但愿花开风景异,岂学牡丹攀富贵;偏求淡泊,休要人夸颜色好,只留馨香满坤乾。 丁香,花之钟情者也。百结心,素客身,情归何处?三更梦,梧桐雨,泪洒谁边?钟情肠有千千结,幽怨心怀寸寸寒。“芭蕉不展丁香结”,义山积怨赋《代赠》;“愁肠岂异丁香结”,李珣多情写《河传》。李璟痛吟:丁香空结雨中愁,青鸟不传云外信;李贺浩叹:“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可圈可点,绝代风流说唐宋;或诗或赋,千年幽怨读古贤。诗传情,字字弥足珍贵;文寄意,句句千古流传。 丁香,花之集大成者也。丁香烹饪,美味佳肴适众口;丁香煮茶,气爽神清养身心。丁香入药,世藏良方,美容养颜,舒筋活血;丁香泡酒,暖肾助阳,消瘟抑毒,醒目安神。餐后一壶茶,头脑激越;午间三杯酒,气象更新。丁香伟岸,断无趋炎附势之媚骨;丁香高节,深蕴韬光养晦之精神。丁香谕人,不忘初衷,莫做亏心之事;丁香寄语,休怀邪念,当铸省身之魂。丁香警醒,求进当去献媚取宠之想;丁香教喻,修身应育怀仁行善之根。 吾爱丁香。万缕清风,一品香馨。祛忧怨不自艾,籍盛世而自新。仰慕其高洁品格,赞颂其淡泊精神。一赋既成,新词相随。 词曰: 丁香不结雨中愁,展歌喉,唱神州。绿水青山,无处觅荒丘。送罢瘟神风景异,心烈烈,梦悠悠。 江山如画一望收,写风流,待从头。众志成城,再上一层楼。功业千秋休自许,当俯首,效耕牛。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
/ 七天文汇, 世界读书日, 读书
读书与艺术之美

读书与艺术之美

世界上的节日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圈的都有。仅联合国倡导的国际性节日就不下140多个,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月23日我们又迎来了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世界读书日。 关于读书,老祖宗留下不少名言警句。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到毛主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人人能颂。 关于读书,外国文豪也留下了不少佳作名篇。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留下传世之作《论读书》,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谆谆教诲,代代相传。 今天咱们一起聊聊读书之美,带大家欣赏一幅幅以读书为主题的油画艺术品。阅读愉快!Happy Reading! Children Reading, Hugo Salmson, second half 1800s. 《读书中的儿童》 作者:雨果·萨尔姆森,创作年代:十九世纪后期 A Young Girl Reading, oil painting by Jean-Honoré Fragnonard, c. 177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读书的小女孩儿》 作者:让-霍诺雷·弗拉格诺纳德,创作年代:1770年,藏于国家美术馆 Girl Reading, oil painting on canvas, by Fritz vonUhde. 1889 Frye Art Museum 《读书的小女孩儿》 帆布油画 作者:让-霍诺雷·弗拉格诺纳德,创作年代:1770年,藏于国家美术馆 A Woman Reading, Claude Monet, 1872 《读书的少女》 作者:克劳德·莫奈,创作年代:1872年 Pause for Thought, Pierre-Auguste Cot, 1870 《读与思》 作者:皮埃尔·奥古斯特·柯特,创作年代:1870年 Isle of Shoals, Childe Hassam, 1892 《浅滩岛岸边》 作者:柴尔德·哈桑,创作年代:1892年 Miss Auras, by John Lavery, depicts a Woman Reading a book, year unknown 《读书中的灵气少女》 作者:约翰·拉维里,创作年代:不详 Youth Reading, Persian miniature by Reza Abbasi (1625-6) 《读书中的女青年》 波斯微型壁挂 作者:雷扎·阿巴斯,创作年代:约1625-6年 Young Man Reading, Octavian Smigelschi, date unknown. 《读书中的年轻人》 作者:屋大维,创作年代:不详 Reader, a painting by Honoré Daumier, The Yorck Project (2002). 《读者》 作者:奥诺雷·杜米埃,创作年代:2002年 Lesender Mann, ...
/ 七天文汇, 折叠的时光
折叠的时光

折叠的时光

文 | 王浩 从来没有这样静过。世界的时钟好似已经停摆。从前的喧嚣突然像枯竭的水罐,没有了水滴的声响。一天过了,黑暗从夜之翼坠落,羽毛向下飘动。悲伤和渴望,如薄雾缠绕。不安的脚步回荡在时间的走廊。黑白相间的脸皱起来,凝望墙上过时的一张乐队海报。   生活与从前不同。但是世界从未停止过,我们都在继续。滑过去的时间段充满了重要的时刻,有时我们只是不在乎。多少担心和恐惧困扰着,但最后,都会消失。任何类型的未来,都如瓦砾般是希望的碎片,你可能会挣扎,你可能会跌倒,但你一定会站起来。 泛舟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Conne River 摄影:独山独玉我们为生存而战,即使我们注定要死。但人生好比陀螺——转动着生命的忙碌,时不时地,也驻脚歇一歇。转的时候勇猛,不转的时候安静。勇猛与安静时常替换。总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让你重来,建构人生态度,回味人生百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你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一位朋友说,“无论怎么对待事业、亲情或生活,都可以选择你的态度,但是必须承受你的结局。”一生的路只是一个方向,快慢则由自己决定。不可能总是得到想要的,但如果试过你会发现,你得到了你需要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静观流云。还生活原有的样子,原有的精彩。 ...
/ 七天文汇, 博大文化视野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4月18日)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4月18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8) 洪田 孔子在元朝和清朝的影响 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初,把不同的职业进行了等级划分,儒生被列为“臭老九”,地位仅在妓女之上。但一旦国家趋于安定,依旧需要这些“臭老九”来担任管理者,孔子依旧受到蒙古统治阶层的尊崇。有的人认为这是为了统治的需要,是蒙古贵族的一种统治策略而已。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和功利了。 满族人建立清朝以后,满族的统治阶层没有像蒙古族的统治阶层那样对儒学先贬后扬,而是直接继承,将儒家学说奉为正统思想,对孔子及其后人尊崇有加。 儒家学说之所以被这些所谓的“异族”尊崇,因为它的合理性难以被否定。孔子之所以被礼敬,是因为他的思想和人格难以被摒弃。这些曾经的“异族”之所以甘心被“同化”,是因为华夏文明那不可抗拒的魅力。这种魅力,既来自于士大夫阶层睿智文雅,公正坚贞的君子之风,也来自于普通民众勤劳勇敢,豁达友爱的淳朴美德。 孔子在近代所遭受的非议 自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军事上屡战屡败,不得不屡屡割地赔款;在经济上遭受列强的层层盘剥,由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变得一贫如洗,最终需要从侵略者那里借贷度日。面对日益深重的国难,一些知识分子将矛头对准了孔子,认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应该为当时中国的贫弱负责。这就像一个无能的人,被强盗抢劫之后没有埋怨强盗的凶残,却抱怨自己的祖先没有给自己庇佑。 纵观历史上的战争,古今中外,在冷兵器时代,往往是野蛮落后的国家战胜文明发达的国家。何以如此?在文明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和平日久,逐渐失去了战争的意志和实战的技术。而在野蛮落后的环境中,征战频繁,那里的人们反倒保持了这些意志和技术。当时的清朝远离战事日久,远远不是那些四处征讨的列强们的对手,而列强的武器装备又先进发达,远远超出大刀长矛的战斗力,中国军队怎能不败?这种军事上的巨大差距常常被忽视,而政治和文化上的因素常常被夸大、渲染。孔子就是在这样一种偏颇愚见中遭受了种种非议。 在对孔子鞭挞、摧毁的过程中,宗教的力量不容忽视,一些在欧美国家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充当了中坚力量。 欧洲传教士于明末清初开始在中国传教,明朝时期的利玛窦(1552-1660年)开传教之先河。他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教会的传教士,在欧洲商团的秘密资助下在中国传教。利玛窦以及后来的传教士通常采用相似的手段:打着仰慕、学习中华文化的旗号来华,通过介绍一些中国人还不知道的科学知识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崇拜,然后再逐渐发展教徒。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又通过设立医院,建立学校等手段来发展教徒。 清朝初年的康熙皇帝和当时的一些传教士是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他从传教士那里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同时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他们,二者和平相处。当时的一些传教士如汤若望、郎世宁等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踪迹。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不满宗教对政治的干涉,也不满宗教对于人们原有伦理思想的破坏,因此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当欧洲列强的大炮重新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允许传教是清政府必需接纳的条件,这些传教士便又堂而皇之地粉墨登场了。中国人在物质上被掠夺的同时,思想上也开始被有计划地“洗脑”。(注:笔者已经于“喜马拉雅”开通“宏田广播”,对《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等古典名著原文朗读和讲解,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收听。)(未完待续)(2020年4月) 【鹏翔万里】 丰州驿站 贺鹏 三星已经偏西了,皮三趴在炕上还在盘算,唐湾镇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干工程的,大部分都是跟着自己起的家,谁在背后捅他的刀子呢? 皮三是唐湾镇实力最强、唯一一个拥有建筑资质的包工队头儿,就在镇里正要发包丰州驿站工程的关键时候,利用到处张贴小字报的下三滥手段,传播他当年一件不守信用的事情,无疑就是在他背后捅刀子,这把刀子绝对能把他挡在这个工程的门外。 多年前,皮三协助丰州一家农业公司在唐湾镇推广大豆种植业务,没想到那家公司中途破产,皮三就地坐蜡,秋后农民的大豆卖不出去,引发了农民到丰州上访的事件。 现在重提这件事,目的不是明摆的嘛! 尽管他在镇里也有靠山,镇党委书记就是他的老同学,但对于丰州全额拨款建设的一个大工程来说,直接交给一个信用有问题的人,无疑没有了可能。他再三思考,如果他皮三出局,工程自然而然就会落到镇长弟弟的手里,可他得到工程唯一的办法就是党委书记挺身而出、鼎力相助,但书记帮一个信用有问题的人,会不会被人怀疑有腐败问题呢?书记出了问题,工程不仅还是镇长弟弟的,镇长还多了一个成为乡镇一把手的可能。 皮三想到这里,心脏感觉一阵抽搐,这捅在他背后的可不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刀子,分明就是一支射双雕的箭啊—— 他想了几种可能,无论结果怎样,受益者总是镇长。 可皮三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个工程,他听丰州的朋友说起过,丰州驿站是个大工程,总造价好几千万,只是没想到这个丰州驿站竟然在唐湾镇建设,发包方还是唐湾镇政府,他很清楚,镇里能够拿得起这个工程的人也只有他皮三一个人,再说,家门口的工程,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可如何才能扭转局面呢? 去年,他在书记的帮助下和镇长弟弟共同承揽过新农村重建工程,工程完成后验收人员都说皮三承揽的那部分工程质量全丰州都数一数二;而镇长弟弟的那部分工程差一点过不了丰州的统一验收,但他不仅没看见镇长弟弟的返工,也没听说被扣款,这还不是因为他有镇长这座靠山吗? 皮三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第二天,丰州纪检委就收到了唐湾镇在重建新农村工程中,镇长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举报;纪检委的干部很快就进驻了唐湾镇。 唐湾镇32个自然村,全部工程和其他乡镇一样,不是在窑洞面上涂点颜色,就是粉刷一下猪圈、厕所,最多也就把塌了的的院墙给重新垒起来。纪检干部在唐湾镇住了好几天,走访了十几个自然村,老百姓对重建新农村工程粉刷的均匀不均匀、墙垒得好看不好看并不在意,都说农村现在连个人都没有了,还粉刷个头?上面要查的话,就应该查一查是谁让他们这么糟践公家的钱的? 纪检干部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个腐败的具体事情来,最后不得不离开。 尽管纪检干部走了,但皮三坚信镇长弟弟不敢独吃这个工程了。 只要他不独吃,皮三就有机会。 皮三真是料事如神,纪检组走后没几天,他就接到了镇里的通知,让他去签承建丰州驿站的工程协议。皮三心里很惬意,自己只使了一个小小的手段,就得到了这个工程,好不开心! 他风风火火赶到镇里,门卫让他直接到行政科签约,皮三不信,门卫说这么大一个事,我哪敢瞎说。皮三一下觉得心里亮堂了许多,如今真是政治清明,官员清廉了,这么大一个工程,书记、镇长都不介入,再也不用在暗地里使蛮劲了。 可当他从行政科张科长手上接过合同一看,差一点跳起脚来,愤怒地一把把合同摔在地上。 张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要激动,请你理解,狼多肉少,我们只能把工程分解了,镇里几个搞建筑的,每人都分点,大家或多或少都赚一点嘛,你这两万多的工程不算少了。 几千万的工程,给我两万多,这不是玩人吗? 张科长笑了,几千万是指丰州驿站整个工程,可这驿站要分布在全丰州几百个地方的。他边说边把丰州驿站的建筑图纸摊在桌子上,用嘴冲着图纸努了努说,你自己看吧。 皮三走抬起头瞟了一眼,这只是一个公共厕所啊? 【种玉蓝田】 一个小虫子爬过去了 蓝狐 女儿刚刚进入梦乡。 看着小家伙熟睡的样子,我的心里才稍稍平静下来。 还是在午后时候,突然接到远在外地的爱人打来的电话,说孩子的老师刚刚电话通知她,孩子在学校滚了楼梯。天!那么小的孩子从楼梯上滚下该摔成啥样?我忙打车赶到女儿所在的学校,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二楼的教室,推门一看——谢天谢地,女儿正在和老师还有先前赶到的小姨在一起交谈,见我进来,女儿随口喊了声爸爸,扑到我的怀中。我心疼地四下打量,一边忙不迭地问:“女儿,摔着哪了?快让爸看看!”女儿这才扬起脸来,抬手把捂在下颌上的一块白纱布移开,我定睛一看,一道半寸长的伤口正往外渗着鲜血,以至她白色羽绒服的衣领上也滴上了几星血迹。 “这,这是怎么搞得啊!” 印象中,女儿长到八岁,像是遭遇这样的伤痛,应该还是第一次。虽然在以往难免会感染个伤风感冒之类,但归根结底都比较常规,一般用几粒药或是打两个点滴也就好了。可是外伤却截然不同了,特别是看着有鲜血从女儿细嫩的皮肤中流出,我的眼睛随即泛起酸来。 女儿说是上楼梯时,一脚踩空,磕到了下巴。 老师也走上来说,学校卫生室已经给简单处置了一下,不过看那伤口,最好还是应该倒医院看看才好。 情急的小姨立时拉过孩子,一边说着:“这孩子伤了,比我自己的孩子伤了更叫人舍不得,快去医院吧!” 路上,懂事的女儿坚持着跟我搭讪,一会说市场旁边的电线架设得太难看,一会又说那片新建的大高楼够气派,我问她伤口是不是很疼,女儿反而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不疼。”但转而她又问起妈妈来。我低头安慰她说妈妈一会儿就到,可就在这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女儿的身上还满是跌倒时粘上的灰尘。唉,一定的,女儿在那一阵一定很痛的,要不,她的脸颊又怎会留有泪痕? 到了医院,大夫只是简单清洗了下伤口,便冲着站在一旁的我说:“光上点药已经不行了,必须要缝合。” “缝合?缝多少?” “少说也得三针。” “不缝不行吗?” “也行啊,可是那样,一是不利于伤口愈合,再有就是会留下疤痕。” “那……还是缝吧。” 就这会儿,女儿猛地站起身来:“不,不要,爸爸,阿姨,我不要缝针不要缝针!”大颗大颗的泪珠从女儿的两眼内涌出来。 我既心疼又无奈地冲女儿摇了摇头。 女儿拉着我的衣襟哭出声来。 一边哭,女儿一边开始跟大夫商量:“阿姨,你能给我用麻药吗?” 大夫说:“当然,会给你用麻药的。” 女儿问:“用过麻药还会疼吗?” 大夫答:“一点也不会疼的,就像,就像……” 女儿接过话头:“像小蚂蚁咬?” 大夫连忙回应:“对对,就像小蚂蚁咬。” 女儿这才平躺下来,大睁着双眼,满是茫然地等待她所面临的这一次充满了无数未知和好奇的小小的手术。 大夫拿起一个面罩,刚要蒙在女儿的脸上,小家伙立时坐了起来:“阿姨,能让我看一眼你用的针线吗?” 大夫笑了:“放心,阿姨一定给你用最小最细的针线,只是你不要乱动,好吗?” 女儿只得再次躺下来,同样是一脸的不安和疑惑。 手术开始了。大夫的动作很娴熟。女儿像是也真的没觉得过于疼痛,蒙在面罩下的小嘴甚至也没有忘了向站在一旁的爸爸同步传递着感受:“真的不疼,就像小虫子在那儿爬似的,不疼。” 可是我疼,心疼。但我却只能紧紧抿着嘴唇,告诉女儿:“不能动,别乱动,让阿姨快点给缝好啊。” 果然,我的乖女儿非常配合,硬是忍着疼痛,任大夫左穿右挑好一阵忙碌,终于把已经绽开了的伤口缝合到了一块。 女儿再次站到我面前时,下颌上已经多了一块厚厚的纱布。许是看到我依然一脸忧虑的样子,小家伙反而说道:“没事,老爸,正好这几天有点冷,我这样就不用戴口罩了哈!” 听罢女儿这一句开朗的笑话,我居然跟个孩子似的,咧了咧嘴,尴尬地笑了。 不只如此,返回的路上,我一个同事见到她脸上的纱布并问明了缘由后追问道:“是不是哭得够呛啊?”我说:“可不,还能不哭?”不想女儿连忙答道:“没哭,真的,我一声都没哭。”说完,转身拉了我一把,小声嗔怪道:“怎么不给我留点面子呢!” 晚上,见到妈妈的女儿同样一脸平静地说:“缝了三针,太像一个小虫子爬过去了,就是有一点麻,可是一点也不疼呢!”妈妈还要追问什么,女儿却转身跑到计算机旁,一边轻轻抚着下颌,画下了一幅轻快的《跳绳》。 【杨柳依依】 与古人一起品尝韭菜 杨邹雨薇 作为一个菜农的后代,我对韭菜情有独钟。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好,而且它还带有文学的胎痕。爷爷奶奶种了一辈子的蔬菜,对韭菜十分熟稔。奶奶说:韭菜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因此早春时节的韭菜最鲜嫩可口。爷爷说:韭菜本来叫“久菜”, 只需栽种一次,就可一茬一茬地连续收割,只要根在,就能勃发生长,且无穷尽。《说文解字》曰:“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者,谐音“久”,乃生生不息、长长久久之意。我想,这大概可以应证爷爷的说法。 俗话说:“头茬韭菜比肉香。”开春的第一茬韭菜,从冬天的沉睡中醒来,吸足了一冬的养分,长出来的韭叶格外青绿肥润,吃起来特别清香鲜美,口感超好,所以,在我的味蕾上,还有许多韭菜的记忆。 因为太爱吃韭菜,我就认真地研究了一回韭菜,发现不少古人跟我一样,也有爱吃韭菜的嗜好。甚至,在遥远的古代,韭菜还一度成为祭品,地位颇高。 《诗经·七月》载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也就是说,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拿韭菜来来敬神祭祖,可见其尊贵的地位。《礼记》说:“庶人春荐韭,配之以卵。”说的是春天的韭菜风华正盛,配以鸡蛋烹饪用来祭祀先人。传说六朝的周颙隐居于钟山,清贫寡欲,终年食蔬。有人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韭菜,秋末晚菘。他的意思是,早春的韭菜和秋末的白菜是最佳的时蔬。 在唐代诗人中,我喜欢诗仙李白的浪漫,更喜欢诗圣杜甫的写实。我觉得一个作家和诗人,最重要的是把笔触对准底层百姓,表达民众呼声。所以,我特别敬重杜甫。遗憾的是他一辈子穷困潦倒,东奔西走,晚景特别凄凉。但他也爱吃韭菜,在《赠卫八处士》中这样写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通过这首诗,我仿佛看见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杜甫与一个老友久别重逢,主人披蓑戴笠,到菜地里割来几把头刀韭菜,烹煮黄粱聊作新炊,虽是粗茶淡饭,却是情真意切,主宾开怀畅饮,吃得齿颊生香。奶奶说,雨天不宜割韭菜,不然不利于生长。但杜甫这个朋友很仗义,一盘韭菜,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值得眷恋啊! 唐五代时期的著名宰相杨凝式,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也爱吃韭菜。有一回,他吃了朋友送来的羊肉和韭花后,立即提笔赞道:“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后人把这幅书法称之为《韭花帖》。从帖中看,这位大书法家吃的韭花酱佐羊肉,香,鲜,回味是那样悠长,竟然书札以记之并赠送朋友,以示谢意。 宋代文人爱吃韭菜的人很多,并以诗文进行了表达。例如:苏轼《送范德孺》中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刘克庄《念奴娇·并游英俊》云“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方岳的《豆苗》云:“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云:“春韭夏菘谁复种,绿葵红蓼尚堪羹。”等等。此外,还有刘辰翁、黄庭坚、辛弃疾、汪元量、赵长卿、张耒等人,吃了韭菜之后,也写下了诗词。 在宋代所有的文人中,我特别喜欢陆游。喜欢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让人感慨万千的人生遭遇及诗词。就是这个很有男子汉气概、令后人无比敬重的诗人,居然在31首诗词中写到了韭菜,诸如“青菘绿韭古嘉蔬,蓴丝菰白名三吴。”、“同尝春韭秋菘味,共听朝猿夜鹤声。”、“ 登盘绝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等等,让人们看到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对韭菜的痴迷。 至于后来元代欧阳玄的“十月都人家旨蓄。霜菘雪韭冰芦菔。暖炕煤炉香豆熟。”,明代高启的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清代郑板桥的“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清代吴伟业的“人倦马亦疲,剪韭炊黄粱。”清代朱彝尊的“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等等,都是赋予了韭菜更多的文化内涵。 大约受前人的影响,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特意让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时,不禁感慨:这就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啊! 【华峰凌云】 我的父亲 许华凌 父亲是一名矿工,小时候喝黄河之水长大,当年未满二十岁的他,就来到了矿山,当上了矿工,在千尺井下,在煤的洞穴里,点燃了一盏矿灯。从此,父亲矿帽上的这盏灯,便陪伴了他三十多个春夏秋冬。 父亲是一面旗帜,父亲点燃的,不仅是一盏矿灯,而是一盏心灯。在漆黑的矿井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面对艰险,谈笑从容;业绩卓越,不以为功。 父亲是一位老者,他总是非常健谈地向我们讲述,讲述巍峨的竖井,讲述深邃的矿坑,讲述工友的感人故事,讲述矿山的前世今生。病休后的他常常到矿里看看,看看那熟悉的的矿区,仰望那直耸云霄的竖井。父亲情系矿区,那厂房、那竖井、那坑道,还有那身处危境不惧生死共享荣光的工友,都铭记在父亲的心中。 父亲是一座丰碑,他用自己平凡而踏实的工作,演绎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煤矿干部的初心。献身煤海,矢志不悔,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用自己的坚定、踏实、执着,带领工友们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今天,请让您的孩子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您是我们最可敬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
/ 七天文汇, 博大文化视野
博大文化视野(4月11日)

博大文化视野(4月11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的中国路径(上) 步虚 着眼于当代,只要人们愿意,便能很容易地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复杂性研究实际上存在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并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论特征。 2004年初,中国第一份有关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中文学术期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面世。中国科学院士戴汝为教授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然史的探索得到空前发展,80年代一场跨科学、交叉学科融汇的科学革命冉冉升起。人们不再依赖牛顿式的宇宙观——隐喻世界如钟表的规律一样可预测。生命科学家以其研究主题的“复杂性”而首先冲破还原论的束缚。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非线性现象、小概率自然异常事件、众多的不确定性不断出现。这些全在孕育着21世纪一门新科学的诞生。……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几十年来睿智地埋头于跨学科的研究。他全面展开了对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的深入研究,自1983年开始指导人体科学研讨会、系统学讨论班、思维科学讨论班,使得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广泛交流,持续研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参与了这场人类共同的科学革命。 毛泽东是当代中国复杂性研究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是“复杂性研究中由钱学森领军的中国学派”及其他许多从事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的一个共同认识。 在2014年8月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复杂性研究中国路径”研讨会的开幕词中,中心主任赵光武教授指出:毛泽东是中国复杂性研究的开拓者。他的复杂性理论首先是复杂性研究的哲学理论,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他的理论探索始终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的变革实践,当然包括有关社会历史复杂性的具体理论成果。如极富特色的系统思想、军事理论、文艺理论、历史观点、地理政治思想等,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探索,既富含对中国社会本质特征的真知灼见,又贴进现代科学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苗东升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复杂性科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对毛泽东复杂性思想与当代中国复杂性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亦有较为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他认为,毛泽东的复杂性研究发生在世界系统一个重要分系统——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实践过程中,是此一过程的观念形态反映。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毛泽东对复杂性与矛盾的关系就已经有了相当自觉的体认。基于艰巨复杂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同教条主义简单化思维展开尖锐复杂斗争的理论思考,在写作于那一时期的“两论”——《实践论》《矛盾论》中,毛泽东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区分了简单运动形式和复杂运动形式、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简单过程和复杂过程等。这一点反映的是,在20世纪的中国讲矛盾辩证法不能不联系复杂性,讲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不能不联系矛盾辩证法。它表明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复杂性与矛盾性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切复杂性都需要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把握。1945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正是这些在今天看来再通俗不过的话,成为了当代复杂性科学家们的基本认识,或者说成为了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核心前提。 后来(1957),毛泽东更是把“复杂”概括为“对立统一”。应该说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概括是有道理的。当然,毛泽东所说的对立统一,绝不意味着矛盾在一个更高的统一体中被化解、被取消的“黑格尔式的统一”,而是辩证的,发展着、转换着的对立统一。笔者同意许多复杂性科学研究者的意见,可以把“对立统一”,或者说超出一般认识水平的“对立统一”作为关于复杂性的哲学定义。这个定义的提出明显走在世界复杂性研究的前面(比法国人莫兰的定义更早、更简洁精准),其深刻意义至今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 首先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确立复杂性研究需要的认识论,通过社会革命的实践检验,待人民掌握国家命运后,再用这种理论指导科技工作中的复杂性研究,乃是现当代中国复杂性科学研究展开的独特路径。(未完待续)(2020-04-05) 【星光如许】 云朵上的村庄(4) 许星     11月12日,本打算这天到罗家院子集中安置点去给承担统规联建的周老板上上课,希望他多上些民工,以确保2010年1月31日前樱桃沟村安置在这里的17户农民按期搬进新家过年,然而,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早晨醒来时,大片大片的雪片满天飞舞,寒冷从窗口漫进来。我们所住的学校里白茫茫一片,连停在学校坝子上的汽车都在一夜间变了颜色。“走,我们到山上去看看,不知那里的老百姓怎么样了?” 8时10分,我们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边啃着开始变冷的馒头与樱桃沟村村主任一起上路。“好多年都没有下这么大的雪了,不知是不是老天爷故意跟樱桃沟过不去?真是作孽啊!”村主任老苟一边拍打着身上的雪片,一边无奈的说。 9时10分,我们来到老场村张家沟,虽然上樱桃沟村的路已经抢通,刚刚翻修过的道路还充满着感恩的气息,然而走在被厚厚的雪花覆盖的路上,看到山上洁白的景象,我们的心里既着急也不免伤感。是啊,2008年“5.12”大地震和“9.24”洪灾,山上农民的家园,震倒了房屋、冲毁了土地和道路、中断了通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曾经美好的家园。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因灾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才刚刚起步,老百姓重建家园的信心却被这一场大雪给冷冻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老人家,天这么冷,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在二社母大爷临时居住的窝棚里,我们一个为老人拍打被盖上的雪花,一个为老人烧开水,同行的村主任还找来了一把锄头,给老人的窝棚四周开沟,以防化雪后的雨水进入棚里。老人激动地告诉我们,为了修新房,他们一家四口人最先从陈家坝红岩村的板房里回到山上,在准备修建新房的旁边搭起了这座临时窝棚,一是为了施工方便,二是为了守材料。当我们问修房有什么困难时,老人马上说:“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已经知足了,我只希望每天有个好天气,这样就不会影响我们修房了。” 在三社小李家,我们一起与小伙子清除已砌到一楼砖上覆盖的雪花,把零乱的砖和建筑材料堆放整齐。小伙子向记者说:“要不是这场大雪,我今天就可以打线浇了,但不妨事,按计划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进度的。”看到小伙子这么有信心,我们的心里也非常高兴。 “天这么冷,你们还来这里看望我们,慰问我们,我们真的很感动啊!”在四社棚子梁,主体即将完工的吴大林流着热泪对我们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时年47岁的吴大林是四社的社长,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不仅自己带头回原址修建新房,还逐户逐户做社上其他三户人的工作,有时看到其他农户人手忙不过来,他便抽出自己家的劳动力去帮忙。他说:“我是社长,不能只顾我自己一家,其他老百姓都能按期把新房修好,新年搬进新家过新年,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当已年满50的四社杜大爷从我们手中接过方便食品和棉被时,老人顿时老泪纵横,他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泣不成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了!”在因灾失地农民安置中,杜大爷属于回原址散建户,目前砖已快砌完一楼,虽然这天因下雪停工了,但老人一点也不担心。他还跟我们摆他家的情况,摆儿子、媳妇如何孝顺,摆孙儿如何懂事,摆新房修起后一家人的宏伟打算。 我们从上午看到下午,一家家、一户户,所到之处看到的是老百姓不畏灾难的勇气和坚强信心,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老百姓向我们掏心窝的热情与话语。到晚上8时回到驻地时,虽然我们的腿脚早已被冻得不听使唤,身体也非常寒冷,但我们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象五月的艳阳天。 【素口素心】 一座城的旧梦 李愫生   想起邯郸,那是我的故乡。从小在那里长大,却从未靠近过他。他是飘渺云烟里的宫阙朱阁,是征战沙场的猎猎风沙,是王侯将相的寂寞枯骨,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的赵国美人,是白衣胜雪、苦读寒窗的书生,是历史传说、仙踪已去的一个梦。 这梦,也就是城的一生了;这梦,也是你我的一生了。 走在回车巷,那条蔺相如回避廉颇的小巷,仿佛多年的光阴没有散去,蔺相如的马车还停驻在那里。廉颇背负荆条,殷切地等待蔺相如的原谅。那曲将相和,才唱得圆满。也铭记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岁月磨蚀掉一个老人的雄心,剩下的叹息,也淹没在历史的洪流。 曾经,这里的很多老房子,深宅大院,转换了多少历史光阴。那也有民国时期邯郸市府的院落,王谢终归百姓家。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丛台,还有着赵武灵王检阅军队霸气的身影。他是怎样的男子,摈弃历史的成见,第一个学习胡人的优长。胡服骑射,也成就了赵国,我宛若看见他白马英姿、清朗一笑。他是一道酒,冷冽过后,还带着花香的余温。我能与你,对饮一杯无?所以,邯郸人才喜欢把他们自己酿造的酒也叫“丛台”吧,仿佛喝了那酒,就看到了千军万马的豪情。 握一杯酒,对一座城。如果说男人是城的骨骼血肉,那么女人是城的灵魂。有了骨骼血肉,这城才立于旷世;有了灵魂,这城才变得生动。比如罗敷,比如赵姬,比如蔡文姬。我想象着罗敷明珠一样的美,在李白登临过并写下“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诗句的照眉池照眉,在汉乐府《陌上桑》中“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她的歌舞,风闻整座城。虽然她智拒了使君,后来却被赵王逼得跳了潭,现曰“罗敷潭”。 美女的情史是那么凉薄,如城的历史更迭。就连那后来成为秦始皇母亲的赵姬,也是被吕不韦送给秦异人,尽管她有很多诟病,她只是一个渴求爱情的可怜女人。即使聪慧如写出《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也被曹操锁在邯郸的铜雀台,抚琴吟诗,叹恨长生。尽管,燕国寿陵有个少年,专门来邯郸学习她们的舞步,落下“邯郸学步”的笑柄,也挡不住红颜西山。 现在,城还在,人已故。城也不是原先的那座城。 熙熙攘攘的大街和人群,灯红酒绿的现代建筑,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过。恰如当年,那个赶考路过邯郸的卢生,遇见吕仙,梦了一场人生。我们,也只是邯郸的一个梦境。 如果,这梦,够美,够真实,就让我们好好地做完。新梦不断地续入,旧梦都会远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也是这座城的人生。 【诗文春天】 “最”爱吐鲁番 谭文春 旅游发现惊喜,吐鲁番之行,感受极具地方特色的“最”爱。 “最热”。从清凉的空调车里下来,每一个人都猝不及防被一股大力的热气把身体紧紧箍住!不由自主发出一声尖厉又短促的惊叫——啊!吐鲁番是国内最热的地方,又称“火洲”。特别是横亘盆地中心的火焰山,就是一团凝固的赭红色火焰。火焰山山体富含三氧化二铁,强烈吸收太阳热量,地处低洼不能散热,所有热量郁积于此。吐鲁番有三座火焰山,没有水没有树,连根草都没有一棵,无处遮阴,很考验游客的忍耐力。我们游览的是《西游记》里挡阻唐僧师徒无法通行的那一座火焰山,景区标志性建筑物是芭蕉扇和金箍棒。两者做得很有创意,不仅是景区标志,还是地表温度计。今天四十三度,导游说山体内部温度最高可达一百度,到了八十度以上可以烤熟鸡蛋。我们买几个尝鲜,有一点茶叶蛋的味道。 “最干燥”。吐鲁番年降雨量平均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最干旱的一年降雨量仅仅只有0.5毫米。好不容易下几颗雨,地皮没有淋湿,就被热气蒸发干了。极度干燥的气候,有助于文物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里面很多干尸陈列,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遗体。令人惊讶的是,遗体上头发胡须眉毛等都清清楚楚,衣饰色彩分明,丰富的花纹可辨,这可比外国的木乃伊有价值多了。还有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均是得益于这种干燥的气候。 “最低”。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盆地,盆地最低点是艾丁湖,在海平面154米下。导游带我们去到那里,只看见一片干地,有一溜儿房子,旁边竖一木牌,上书“芒硝厂”三个字儿。当地维吾尔族工人告诉我们,艾丁湖没有了,从这个地方向南,有另一片水。我们按照指示行驶三十公里,还真看见一片被圈起来的湖水。难道是艾丁湖漂移到这里了?大家聊以自慰地想,自娱自乐拍照留念,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到过海平面负150多米的地方。 “最甜”。吐鲁番盛产葡萄,在当地旅游,我们去农家做客,坐在葡萄架下,身上落满一片一片阳光,一面品尝瓜果一面欣赏维吾尔族姑娘热情的歌舞:“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吐鲁番的葡萄种类多达五百多种,色彩缤纷,如同一串一串珍珠玛瑙,吊坠在我们头上,仰脸就能含食,紫的、红的、绿的,赏心悦目。最甜的葡萄叫无核白葡萄,果实翠绿晶莹,甜而不腻,色、形、味俱美,素有“水晶葡萄”之美称。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也产葡萄,曾经拿着自己最甜的葡萄来对比,经过糖分测量,结果“水晶葡萄”比他们最甜的葡萄的糖分要高出二十倍。这得利于当地独特气候,白天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有利养分的积累;夜晚温度低,葡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葡萄特别甜。但它的新鲜度只能保持三到五天,成熟之后必须快速的制成葡萄干避免糖分流失,大家临走时别忘了买点回家。 “最香”。吐鲁番有最香哈密瓜。很多人认为哈密瓜产自哈密地区,其实这是个误会,要追溯到西域三十六国的时候。那时的哈密是个小国,国王为了讨好中原皇上,拿着吐鲁番的瓜去进献。皇上吃了连连夸奖,将该瓜赐名为“哈密瓜”,一直沿用到今天。另外还有一香——最香的烤全羊。冬天吐鲁番的葡萄架子都剪掉了枝丫,用这些葡萄的枝丫来烤吐鲁番特有的小山羊,要比哈萨克族的大尾羊香嫩得多。我想象着一边吃烤全羊,一边啃哈密瓜,晕素搭配,相得益彰,实在美妙! 旅游就是在太阳底下找新鲜、寻迥异、增见闻、长知识,吐鲁番之“最”,我爱!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其四) 恩公李汶 洋中鱼 贞元十九年(803)闰十月,30岁的柳宗元由蓝田尉(实际上他并没呆在蓝田,而是长期留在京兆府)入朝任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属官,“里行”是见习的意思,按照当时规定,常由资历不高或新进者充任,相当于现在的实习官。 不过,御史台这个部门不可小觑,它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唐六典》称:“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凡将帅战伐,大克杀获,数其俘馘,审其功赏,辨其真伪……”可见,是很有实权的部门,而且是影响他人官运的权力。作为里行,柳宗元还没有资格每天上朝去朝见天子,但是这毕竟让他接近了政治核心,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官员,了解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为他后来在政治舞台上放发昙花一现般的光环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荐柳宗元做监察御史里行把他推向政治核心边缘的人叫李汶,时任御史中丞。不过,他第二年就死了。关于这个李汶,我查阅了《旧唐书》、《新唐书》、《唐纪要》等史料和《刘禹锡全集》,均无记载。不过,《柳宗元文集》卷四十里倒有一篇《祭李中丞文》,就是写他的。写作时间是贞元二十年(804)五月二十二日,柳宗元和同僚王播、穆贽、冯邈、韩泰、范传正、刘禹锡、李程等人以薄酒祭奠李汶。柳宗元在祭文中称“惟公坚贞守道,廉洁成德。当官秉彝,卓尔孤直”等等,充满了溢美之辞。 有的柳学研究者根据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尤其是还有“永贞革新”核心人物韩泰、刘禹锡在内的文字,认定李汶是“永贞革新”的运动先驱,或者至少是倾向革新在当朝颇有影响的人物。我以为不然。但他慧眼识珠奖掖后人,提拔过王播、穆贽、冯邈、韩泰、范传正、刘禹锡、李程等人却是事实。 查阅柳宗元早年在长安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当时他的立场并不十分明确和坚定,为了仕途的应景之作浮夸之作比比皆是。关于这篇《祭李中丞文》,我想,大约是出于对恩公推荐自己的感激之情吧,柳宗元因而用了不少夸饰之辞。至于好友刘禹锡、韩泰等人,可能是应柳宗元的邀请,来表达自己对已故领导的缅怀之情的。不过,因为李汶并不怎么杰出,所以他们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刘禹锡也懒得写祭文了。 【龙腾凤翔】 野有蔓草兮 钱国宏 许是恋村之故,我经常回到农村老家,抽空到野地里转一转,亲近一下记忆中的百草。在我看来,百草皆是有生命的活体,它们与人类唇齿相依,相濡以沫。 野外是名副其实的百草园,目之所及,到处是青青的草,艳艳的花,翠翠的菜,“万草千花一晌开”,“平冈细草鸣黄犊”,古人之谓,丝毫不差哩!单说开花的草吧,常见的就有开白花的车轱轳菜、苦麻菜,开黄花的蒲公英、野葵;开紫花的地丁、刺儿菜;开杂花的牵牛花、野菊……再说结果实的,有藕色的甜沙果,有紫色的天葵,有鹅黄的蒲黄,有红玛瑙似的野菇娘……它们从春到夏,生生不息,百般红紫斗芳菲,草路幽香不动尘。 百草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可以果腹和治病。在野外劳动饿了,随手就可以捞到一些野菜进肚,“酸巴溜”让人品咂出生活的多滋多味,“毛毛菌”让人玩味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咀嚼的。小根蒜和野葱虽然有些辛辣,薅上一把,洗净,也足可解饥的;“甜根”和“水荠菜”的人参一样白白净净的根须嚼起来甜得很呢!据老辈人讲,在“低标准”那年月,这些百草曾救了很多乡下人的命呢!至于疗疾,百草的功用就更大了,“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在乡下,很多小病小灾在野地里就可以自行疗治!手上拉个口子,薅把刺儿菜,洗净,把叶子揉烂了敷在伤口上,既可止血止痛,又可消炎消肿;不小心让马蜂蜇了,把苦麻菜的白浆涂抹在患处,不消一刻钟,痛感迅即消失;现在,很多人对糖尿病束手无策,吃点马渍菜啊!那可是天底下最廉价的“糖尿康”啦!……在乡下,许多草的根、茎、花、果、叶都是药材,“草药”一词概源于此。在那贫瘠的年月里,缺衣少药的“草芥阶层”——农民,就是靠着这些天然的廉价草药来疗伤活命的。 草还可以用来作炊柴。烧柴不足的年月,百草也派上了用场。黄蒿、刺棵的秆又粗又高,晒干后特别禁烧。用作炊柴时,百草还往往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譬如:艾蒿编成绳子,夏夜点燃,可以用来熏跑蚊蚋;野辣椒叶燃后的灰烬洒在墙角,附近的蛇类闻风而逃…… 草还可以用来为人类遮雨御寒。“蓑衣”是农村过去最常见的“雨衣”,那就是用有名的蓑衣草编织的。蒲草和扒拉草晾干后编成床垫、坐垫,既暄乎又舒适还隔凉,出口到国外,喜得老外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夸“霍罗绍”(好)!……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每当百草蓬勃之季,我的心便也长出了草芽,恨不能肋生双翅立马飞回乡下,闻一闻草香,嚼一嚼草叶,在百草的簇拥中体味生命的美好和美好的生命……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
/ 七天文汇, 博大文化视野
博大文化视野(4月3日)

博大文化视野(4月3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7) 洪田 孔子和释迦穆尼佛祖 释迦穆尼佛祖是大约和孔子同一时期的人。他生前认为自己是一名人生的觉悟者,去世后被奉为神明而受到礼拜。他是通过苦行而顿悟人生的真谛,属于“出世”者;孔子则是通过吸取以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积极参与的方式来传承文化,改造社会,是“入世”者,和释迦穆尼佛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悟道”方法。佛教中的一些思想和儒家思想是相通的,这也是日后佛教能够在中国被接受的原因,当然中国的佛教是被中国化了的佛教,形成不同的流派。 佛教推崇宽容,儒家人也推崇宽容,但不是看破红尘,不问世俗的宽容,而是有原则的宽容。孔子认为一名君子应该有所喜爱,也要有所厌恶,要爱憎分明。如果释迦穆尼佛那时在中国传教来劝导众人,在孔子看来是属于“素隐行怪”一类,是他难以认可的。 孔子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晚于孔子出生。他本人没有著述,我们今天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来了解他的。和孔子相比,苏格拉底更喜欢进行纯概念的思辨。这种思维方式,讲究逻辑上的完美,却未必切合实际。因此,对于纯粹的学术研究,苏格拉底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但对于具体的社会管理,他很可能是不称职的教条主义者。苏格拉底擅长辩论,因此得罪了人,被判处死刑。他巧舌如簧,却没能通过自我辩护说服众人免除对自己的处罚。他的辩护冗长繁琐,我很怀疑当时的雅典公民们是否有耐心聆听和理解他的辩词。总之,他的能言善辩惹火烧身,并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孔子向来反感“佞人”,提倡“辞达而已矣”,如果孔子看到苏格拉底那冗长繁琐的辩护,一定会皱眉叹息的。(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式文风冗长繁琐,追求逻辑严密,概念精准,却缺乏简练,难称优雅,直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欧美学者的写作风格。 儒家思想对基督教的影响 在孔子去世后五百年左右,即在西汉末年,基督教的最早教派天主教开始在古罗马帝国萌芽。又经过二百多年,大约在魏晋时期,天主教在被长期打压后,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天主教的“转正”和当时古罗马帝国的政治斗争有关。天主教后来随着罗马军队的扩张而扩张,很快在现在的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区域一统天下。这一方面和罗马帝国的强大实力有关,同时也是因为这些区域尚属蛮荒之地,没有自己像样的文化,因此容易接受外来文化。 对于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后人知之甚少。有关耶稣基督的事迹,后人都是通过圣徒保罗来了解的。而保罗并没有见过耶稣本人,只是见过“死后复生”的耶稣,受到他的感化后成为最早的基督徒并开始传教。 从基督教的诞生过程和早期传教的方法来看,似乎从佛教那里受益很多。但如果考察《新约》中有关耶稣的诞生、耶稣所行的神迹以及基督教的思想,和儒家、墨家等思想有很多的相通处。虽然基督教把犹太教《旧约》奉作自己经典的一部分,但《新约》中所反映的以人为本,神应该爱护众人的思想,可以看作孔子“仁爱”理念的延续。基督教中人人平等的思想,可以看作墨家“兼爱”思想的衍生。 孟子、荀子都曾抨击过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认为,人都有亲疏之别,如果对每一个人都给予相同的爱,何以区别父母兄弟和陌生人?事实上,墨子的兼爱思想并没有抹杀亲疏之别,他所强调的是人要有爱人之心,这和某些基督教徒所提倡的父母子女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都要以兄弟姊妹相称有着天壤之别。 孔子推崇“中庸”,崇拜祖先,相信鬼神之圣德,认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攻其异端,斯害也已!”对于任何宗教中的偏执和狭隘,是坚决反对的。(注:笔者已经于“喜马拉雅”开通“宏田广播”,对《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等古典名著原文朗读和讲解,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收听。)(2020年3月)(未完待续) 【鹏翔万里】 掌勺人 贺鹏 张三四十多岁了,一直都是干啥啥不行,谁也没有想到,他竟在丰州步行商业街上开了一家名叫“鱼宴府”的饭店,专卖鱼。不少人都笑他,这条街上哪种做法的鱼没有?你一家单独卖鱼,还能卖出一朵花来? 张三笑了,我不需要卖出花来,我要卖出钱来。 大伙儿都笑了,异想天开! 张三的饭店还是如期开了张。 开张那天,张三一没有邀请亲朋,二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只在门口左侧放了一个挂着宣传画的易拉宝就不声不响地营业了,易拉宝的宣传画也很简单,一张普通红纸上印了“开业大吉”几个金色大字, 第二行的几个字,尽管小,但很醒目:钓鱼台国宾馆名厨主勺薛师傅。 人们一看就惊呆了,这么个小饭店,花多少钱才能从钓鱼台国宾馆请来名厨掌勺啊? 熟悉张三的人都说他有点野路子。很快,在丰州城就传开了,新开张的“鱼宴府”是钓鱼台国宾馆名厨掌勺。 一传十、十传百,丰州城有头有脸的人们都纷纷前来品尝,一时间,“鱼宴府”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想在“鱼宴府”吃上一顿饭,不提前十天半月预定是万万吃不到的;“鱼宴府”和其他饭店不同,预约需要支付定金,刚定金就要1000元,每吃一顿鱼宴,没有几千元是下不来的。 虽然“鱼宴府”价格高得离谱,但还是阻挡不住那些好吃的食客们,每次从里面出来,嘴里刁着一根牙签,巴咂巴咂嘴巴,好吃,好吃,的确比其他饭店的鱼好吃,钓鱼台国宾馆的名厨就是不一样。 很快,在“鱼宴府”宴请客人成为丰州城的一种时尚、面子和身份,张三也成了丰州城的名人。 丰州百年老店“老归化”的高老板提前预约了一桌,带着他的大厨李师傅亲自品尝这钓鱼台国宾馆名厨掌勺的鱼宴,也想偷偷艺、改进改进自己饭店鱼的做法。 高老板和李师傅按照预约进入一个小包间,点了茶水和凉菜,主菜当然是不同做法的鱼了。第一道是红烧鲤鱼,这是丰州城人们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大众做法,高老板让李师傅先尝,李师傅小心翼翼地用筷子从鱼背上夹了一块肉,小心翼翼地放在嘴里,细细品尝。 高老板两眼盯着李师傅,问怎么样? 李师傅又从鱼的尾巴处夹了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品。 高老板急了,你说话呀,到底怎么样? 李师傅说,您也吃一吃,亲自感觉感觉味道。 高老板从鱼背上夹了一块放在嘴里,轻轻嚼了几下说,和你李师傅做出来的味道的确有点不一样。 李师傅又夹了一块继续品,没有说话。 高老板说,到底人家是钓鱼台国宾馆的名厨,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好。边说边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说我们也享受一下国家领导人的美味待遇。 点的几种鱼都上齐了,高老板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说不管多贵,都值,都值! 李师傅一直没说话,一脸凝重,吃到中途,对高老板说,我出去看看。 李师傅走出包间,顺着服务员上菜的方向,想到厨房瞅一瞅。厨房是开放式厨房,李师傅没走几步,正好遇到张三,张三说这不是“老归化”的李师傅吗? 李师傅马上抱拳,说张老板,生意这么好,恭喜恭喜! 张三也连忙抱拳鞠躬,谢谢!谢谢! 李师傅说,我刚才品了贵店的好几种鱼…… 没等李师傅说完,张三立即打断李师傅的话,您是丰州厨艺大赛的冠军,您的厨艺可是没人比得了啊! 岂敢岂敢,可您的主勺是钓鱼台国宾馆主勺啊。 张三没再说什么,轻轻地笑了笑就走开了…… 张三心想,我一个小饭店,能请得起钓鱼台国宾馆的名厨吗?现在的人也真是的,就凭钓鱼台国宾馆名厨薛师傅在开业时发来一个“开业大吉”的祝福语,所有人就认定是钓鱼台国宾馆的名厨掌勺。看来这鱼的味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勺人身份啊—— 于是,张三当天晚上就把厨房封了起来。 【种玉蓝田】 一地清辉 蓝狐 傍晚,偶然抬眼看向窗外的时候,不禁为接天连壤的月光所深深地吸引了,那份纯净,那份细腻,还有那份朗然,让人一经面对,立时从忙乱和烦躁中平静下来,仿佛那月华已然盈满了心坎,且正以它所独有的意蕴抚慰着难宁的心跳。 我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地清辉,竟然同样可以安抚心情。我直感到,多日以来积存在内心里的太多烦闷,似乎就在与那月华猛然相照的瞬间,便全然地给融化了。于是便想,如此清净的月色里,怕是早已经被掺揉进了某种心绪的“解药”,但凡与之面对,那所谓的“心病”自是会被一一消却了吧? 细细想来,其实如此皎洁的月华从来就不曾缺少,只不过,太多的夜下,已然习惯了蛰伏的心灵,总是不肯去打开心灵的“天窗”,不肯直面漫天朗照的清辉,不肯让它的纯洁和静美将心野上的尘垢彻底地清洗干净。 如今回头来看,自己似乎正是这样。 心里知道,一段时间以来,好像从没有抬眼看一下天际,无论它是晴好,还是阴雨,无论它是星光遍布,还是天光寡淡,更无论它是云蒸霞蔚,还是雪舞蹁跹……尤其在夜下,在秋季——我不仰视,也不正视,只是低沉着头颅,兀自抚摩着心灵上难愈的伤痕。 我甚至在想,即便伤痕在夜下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忧戚的、悲苦的歌唱,即便唱叙过后整个人会因为伤痛的疲惫冰凉地睡去,即便沉沉的睡梦之中可以暂且不再感知烧灼的滋味,然而,当眼角再次被熹微点亮,当晨风再次自耳际拂过,当心下的叹喟再次涌向喉咙,我明确地知道,一切的忧愁又开始了轮回,昨夜的伤犹在,昨日的痛依然。 有时候,会痴痴地想,月升月落之间,清辉倾洒抑或弯月收敛之时,是不是也会有心灵的伤痛随之抚平了呢?因为,天空的澄澈,以及那宝蓝的蕴藏,还有无垠的、宽广的心胸,怎地不能收留了一个孩子的彻夜的孤独,冷凝的泪水呢?! 我虽孤独,却只孤独了这半生,但是比我更孤独的还有月亮,它已然孤独了亿万斯年! 亿万斯年,清辉不减,皎洁依然。那清辉,那一地清辉,或许就是它恒久无言的长叹,但是却无人能够听见。一地清辉,或许就是它感悟之后的了然,但是却无人能够领会。一地清辉,或许就是它自我慰藉的心绪,但是却无人能够懂得。然而它依然不厌其烦、毫无悔愧地静静倾洒着,倾洒着,直晴明了整个寰宇,整个江天,也澄澈、朗丽了我的心扉。 明月高挂,月华如洗的夜晚,总难免会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思,而一旦迎向月光看去,那细密如膏的清辉也便会轻敷开来,让你的双眼立时折射出感激的光芒。 就是在这个傍晚,当我终于抬眼看向窗外的时候,蓦地发觉,一地清辉已经静静地等了我很久。一夜又一夜,它就这样守在我的窗外,仿佛在说:“孩子,安静下来,好么?你看这苍辽夜空,该有多美!擦干眼泪,用你真实的双眼折射一缕星光吧!”直到此刻,深夜了,我依旧感动于如此盛情的邀约,虔诚地,安详地,深情地伏在窗前,大睁着双眼,直把那一地清辉吻了又吻。我感知,那清辉,清爽中隐含着淡淡的甜…… 我开始不再以为清辉是冷的了。在夜下,但凡清辉可撒播到的地方,我想一定会有如我一样一度沉寂的身影。我们悲戚过,忧愁过,失意过,痛悔过,然而,纵是让世界上的所有压抑一同充斥在同一个心田,远天上的月影与星盏,也只能平静地、一如既往地衍射出它温和的光华,静静地把个人世间所有的苦痛一应包容。它从来不会予人太多,也从来没有吝啬纤毫。它的每一颗因子都是岑静,它的每一番放送都是姣好。由此,我开始明了,悲戚,忧愁,失意,痛悔,终归都只能是自己的,朗朗乾坤,世间万物,永远不会有任何一个愿意并且能够为你背负为你承担。自己的痛只能自己来消;自己的苦只能自己来尝;自己的毒只能自己来解;自己的伤只能自己来抗。痛苦只能孤独地消受,幸福却可以任意地分享。 渐渐地,月影偏西了,好在那一地清辉仍在,就像我挚情的真爱远遁了,但是她的美好犹在。 是的,我晓得了啊,尽管更加长久的孤独和伤痛还会前来袭扰,可是只要有一地清辉相伴,我自朗然。 你看,一地清辉,一地华彩…… 【杨柳依依】 春分柳絮漫天飞 杨邹雨薇 双休日宅在家里看书,不经意间抬头往窗外一望,发现已是春和景明季节,便想起家乡那河湾一带的杨柳来。 家乡那清清的潇水,传说是上古时期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不遇、万年流淌不竭的泪水。儿时的我们,不知谁是舜帝谁是二妃,只知道村民们一年四季都爱往河边跑,洗衣、洗菜、洗澡、捕鱼,等等。奶奶去河边洗东西很频繁,爷爷便要我给奶奶作伴,所以,我也经常去河边。 村民们洗衣服的地方通常在唐家湾那一带,石头多,且狭长,可以分散成好几处。河坡上表层都是沙土,下层为黄土,坡面长着小草,还有一些村民们若干年前种的诸多柳树,夹杂着一两棵樟树。在我看来,樟树给男孩子的印象较深,因为他们喜欢攀爬上去采摘樟树籽玩耍。而柳树留给我们女孩子的印象较深,我总是把它想象成大姐姐们婀娜多姿的身材。 记得有一年春季开学不久,河坡上的柳枝长出了长长的细叶,像一根根串起来的一对对绿色的小耳朵,千丝万缕的柳条垂下来,将那来来往往的村民衬托得更有生机。一天早上,爷爷将刚从鸡笼里捡来的一个鸡蛋立在桌面,告诉我说春分到了。中午放学归来,爷爷做饭菜,我就跟奶奶去河边洗衣服。到了河边,由于担心我掉进河里,奶奶照例要我坐在河坡上的柳树下等她。我扯了一根小草在手里玩耍,不时透过下面那棵柳树的柳条缝隙看她在石头上捣衣搓洗。春风轻轻,柳条微动,很有诗情画意。忽然,我感觉眼前有一团小小的东西飘落而下。自己没有看清楚,正要去寻找,不料,又是一团飘落而下。跟着,眼前或一片又一片,或一团又一团的小东西,飘飘渺渺,在微风中轻轻飞扬。我发现它们像棉花,非棉花;似雪花,非雪花,但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纯净,十分动人,十分美丽。于是,我对着奶奶大声喊:“奶奶,快回家,下雪了!”奶奶听见,在河里仰起头来看了看我,笑道:“哪里来的雪花?那是柳絮!” 柳絮?十岁左右的我一听,感觉好惊奇,便仰首看柳树。果然,那柳树的枝条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些细细的棉絮出来,好像是被风吹上去的,或者是神仙之手轻轻黏贴上去的,它们真正的弱不禁风,只要有一点点风,它们就被轻轻晃动的柳枝抖落,飞离柳树,飘落而下。如果风较大,它们会飞得比较远。就在我凝望柳絮时,忽然感觉面颊微微发痒,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团柳絮落在了自己脸上,紧挨着鼻子右边,仿佛树神派出的一个顽皮小精灵,来陪我一起等奶奶。那种微痒,好像是它在向我倾诉。而我呼出的气息,就是自己对它的回答。我们像一对知心朋友,无话不谈,感觉十分惬意。只是,后来一阵风就把它刮跑了。它飞走的时候,我还陶醉在那种感觉之中,没有及时发现,因为无处寻找。直到奶奶叫我回家,那种美好的感觉依然存在。 奶奶说我刚出生时,她曾建议父亲为我取名杨柳。但是,父亲不肯,说杨柳每年春分前后的柳絮,会让人联想到离别。所以舍了杨柳,给我取名雨薇,加上父母姓氏,我便有了四个字的姓名。这在我们村里,到目前还是唯一。 只是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没有给我取名杨柳,但我从读高中起,还是像柳絮飞离柳枝一样离开了家乡,转眼就是八年。其实,八年来,身在他乡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还有家乡的亲人们。 如今,又是一年春分时节,又到了柳絮漫天飞扬的日子,我透过那一片片、一团团的柳絮罅隙,依稀看见了昔日河坡柳树下的自己,还有在河里洗衣服的奶奶。于是,赶紧打电话回去问候,询问奶奶是否还去河边洗衣服。爷爷在电话里说:“都说老人健忘,没想到我的大孙女年纪轻轻也健忘,我们搬到异蛇山庄一年多了,离河边那么远,你奶奶哪里还能去河里洗衣服呢?” 哦,我怎么忘了老家的房子被拆迁之后,爷爷奶奶就被从河边的古村搬迁到离河里三里以外的山下去了? 也许,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是永远不会老的,亲情也永远不会老。奶奶依然惦记着去河里洗菜洗衣服,而我依然乐意陪着奶奶去,坐在柳树下看柳絮漫天飞扬。 【华峰凌云】 袁枚以诗巧邀客 许华凌 邀请客人要讲究技巧和方法,不同的客人要采用不同的邀请方式,否则客人就有可能拒绝邀请,使你陷入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邀请客人看似简单,关键是能把客人邀请来,不拒绝你,就不那么简单了,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在邀请客人时,你需要充分考虑客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以及客人的处境,然后再向客人发出合适的邀请。同是邀请,但方式、方法不同,语言艺术性差异,所起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清代大才子袁枚邀客的艺术,可以给大家很多的启迪和借鉴。 据《随园诗话》记载。有一次大才子袁枚泛舟横塘(今南京秦淮河),与一位名叫蕊仙的美女歌手偶遇。瑶琴悠扬,歌声婉啭,妙音遏云,仙姿落雁。窈窕淑女立船头,红袖添香唱春风,让大才子称羡不已。蕊仙歌女的兰舟只与袁枚诸诗友酒友的小船遥相对望,却不近前。与袁枚同游的朋友邀请蕊仙能来自己船上唱歌共酒,遭到蕊仙婉拒。当蕊仙得知船上有自己久慕大名的袁才子时,于是萌发了向袁枚题扇索诗的想法。渔舟唱晚,月朗风清,万船灯火之际,蕊仙持扇求诗。袁枚不计众诗友邀请遭拒之嫌,慨然应允,挥笔而就。 横塘宵泛酒如淮,十里桃花四面开。 只恨锦帆竿上月,夜深不肯下舱来。 仙蕊歌女持扇观之,笔法苍劲,诗才横溢。才子胸襟,大度情怀,令人感佩。尤其结句“只恨锦帆竿上月,夜深不肯下舱来”用词精巧,暗含深意,无疑于再次发现邀请。仙蕊于是欣然上船,为袁枚和他的众诗友歌舞一曲。这一曲,直唱得画舫与星河共灿;这一舞,直舞得舟人与鱼龙同痴。而袁枚,以自己独居匠心、极富艺术性的邀请,成就了“袁枚以诗巧邀客”这一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我们当然不能人人都像袁大才子那样相邀,但我们从中似乎应该悟出一个道理。邀请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也是自己身心修养程度的体现。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邀请的情况是很多的,要想成功邀请,就要懂得尊重对方,要根据不同的邀请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邀请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你的邀请才会成功。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
周游读书 |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周游读书 |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文 | 小玲 《周游》电子杂志读书沙龙特稿 这是一本标准的标题党的书,文不对题;这是一本哲学书,有点儿枯燥,有点儿累赘。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 我看的是2015年的版本,时间又过去了5年,华为还没有倒下,正在经历又一次挑战。孟公主如今就在加拿大。 也许,使用这个标题,就是反映了华为人的危机意识,随时会倒下,随时要努力,不懈怠,不安逸。 印象深刻的几点: -任正非是孤独的,正因为孤独,他才能思考,才能在夹缝中孤独求败地带领华为走到现在。成功以后在聚光灯下被各种光环加冕的企业家如今好多都灰飞烟灭了,76岁的任正非还在,他非常清楚自己是谁。 -华为是条变色龙,依时、依势、依事而变,顽强生存; -华为又是不变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华为的员工“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不断扩大自己的阵地,拉长客户名单,从对手手里抢夺市场;就像一匹狼,一匹来自东方的狼。许多做市场的人,都说要有点儿“狼性”,软绵绵的羊,总是会被吃掉。这里不是《喜洋洋与灰太狼》。 -华为的危机意识,当你总是在想你要活不下去了,你就会顽强求生。“狼性”除了在攻城掠地抢占市场与客户方面,另一面还体现在员工和领导层进取心方面,员工疲乏、领导疲乏,企业慢慢就没有了活力,书中提到的销售部集体辞职,7000人集体辞职,大概就是要用这样的“地震”重新唤起大家的“狼性”。同时还要“与狼共舞”,跟同行大公司暨竞争又合作。 -华为的拿来主义。弯道超车,后来居上,食五谷杂粮,壮自身肌肉,古今中外,皆为我用,适者留之,不适者弃之。 - 灰度与妥协。一般意义上,是非曲直,非白即黑,但是华为却讲“灰度”,讲妥协,这是一个很好的很大的哲学命题,需要好好咀嚼,对人、对己、对企业。 -华为的开放,向美国学习,向对手学习,引进IBM管理哲学。 ...
/ 七天文汇, 博大文化视野
博大文化视野(3月28日)

博大文化视野(3月28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与中国思想传统(下) 步虚 在《复杂性中的思维》一书中,德国哲学家克劳斯.迈因策尔把“古代中国的道家自然哲学”视为人类复杂性思想的东方先导而与古希腊哲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自然哲学中没有原子微粒概念,因而没有发展出西方文艺复兴意义上的数理力学。相反,(中国自然哲学的)核心是自然界和谐的模型,其中节律波和场使得所有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联。”“道家把自然描述为巨大的有机体,受控于循环运动和节律,诸如世代、朝代和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的生命循环,由植物、动物和人类构成的食物链,季节的更替,白天和黑夜,行星的升起和降落,如此等等。所有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联系之中。一个节律跟着一个节律犹如水波。”决定这种自然模式的终极因是什么呢?迈因策尔指出,“道家理论中区别了两种相反的力量,即阴和阳,随其节律的增加或减少就支配着这个世界。”“阳循环返回其起点。阴极大时就返回到阳。”“阴阳之道决定着个体的内部节律,那些能量也总是要返回其起点。” 在迈因策尔看来,“道的循环运转模型,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解释:天文学中历法的制订,气象学中的水循环、食物链和生理学中的循环系统。它对于自然中的生命节律是极富说服力的,人们天天都在体验着这种循环,并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自然界表现为一个目的性的机体。”而老子的“有物混成”、“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表达了“从复杂、无规和混沌的物质状态中出现有序”的思想。世间万物,变化万千,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变化中观察重复的规律来加以归纳。 “道家的启发性”让迈因策尔看到:“中国文化总是具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不同于西方的线性的机械论的世界观。”作为西方人,他相信“复杂系统探究方式就不仅能战胜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隔阂,而且也能缩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距离。” 另外,我们知道,中医学与中国哲学相互贯通,构成中国思想传统的一部分。中医学所研究的人,并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在社会中生活着的人,是与自然环境、他人、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人。借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概念,我们可以说,人具有复杂性结构和功能,是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因此,中医关于人体的思想认识与复杂性研究之间的关系早就引起了中外研究者们的注意。 曾长期在钱学森领导下从事科研工作、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苗东升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出还原论科学,也就没有走上崇尚简单性、否定复杂性之本体论意义的道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中医没有复杂性这个现代术语,也从未试图简化掉人体系统健病关系所固有的复杂性,它从来都是把复杂性当成复杂性来认识和处理的,因而在精神实质上与复杂性科学有许多合拍之处。在他发表的“从复杂性科学看中医”一文中,苗东升从开放性、涌现性、非线性论、自组织论和他组织论等方面考查了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一次题为“从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看中医学的科学性”的报告中指出:“西方‘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在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后,已经显露出了不足。从整体上研究复杂体系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特点。当前我国传统的中医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这并非偶然。 中医学并不等同于复杂性科学,因为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存在着若干差异。但是,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医学在研究对象、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复杂性科学的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整体涌现性、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辩证统一性等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贯通之处。而且,中医学研究的问题与复杂性科学的前沿问题,诸如规律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理性认识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主体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等等方面也存在着若干一致的地方。”因此,探究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不能仅从两者表面之区别着眼,而应当更着重于两者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深层次联系,从科学文化的复杂网络系统的交互作用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探讨它们之间的深刻的一致性。 从前面的论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西方,在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思考复杂和复杂性(至少同样)有着古老的传统并留下了不少值得我们中国人自己阐释和发扬的思想智慧。(2020-03-22) 【星光如许】 云朵上的村庄(3) 许星     或许是运气不好,头天还阳光普照,第二天一起来,老天就开始下雨。虽然这样,但樱桃沟村已经选择在罗家院子集中安置点的部分村民一大早就纷纷来到安置点,冒着大雨义务悬挂标语和插彩旗,情绪非常高涨。特别是这天,报社领导还专门派员来到现场看望和慰问村民,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和村民都深受感动。三社村民赵德兵激动地说:“我们是樱桃沟的村民,到罗家院子来虽然是本乡异地安置,但毕竟在农村修新房是件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热闹一下,这点雨算不了什么!”二社村民母贤清说:“绵阳日报的领导和同志那么辛苦,对我们又这么关心,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啊!” 看到村民们在雨中劳作的那份感恩和激情的场面,看到安置点上五颜六色的彩旗和令人鼓舞的标语,说实在话,我们的心里涌出一股股感动的暖流。是啊,从有抵触情绪和不理解到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从等靠要依赖思想到积极主动参与新家园重建,我们和老百姓都有太多太多的困惑和感慨。 按照陈家坝乡统一安排,樱桃沟村2社、3社和1社、4社部分村民由于无法就地安置,选择在老场村大河坝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虽然好不容易把老百姓的工作做通了,但由于大河坝集中安置点场地安置不下,乡政府又不得不重新选点安置。通过专家勘测,10月26日,决定将非常安全的老场村罗家院子作为樱桃沟村因灾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点。 我们工作组也当即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向老百姓宣传,然而,当老百姓得知新的安置点时,不仅集体反对还明确表示坚决不去罗家院子,使宣传动员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了做好老百姓的工作,10月27、28、29日,我们先后采取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先从党员、积极分子入手,鼓励他们带头响应政府的决定,又连夜逐户深入到农户临时居住的住所,对村民进行耐心反复地宣传政策,让他们安心和放心。 为了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就是到深夜12点在农民临时住所里做完宣传解释也坚持回到乡上去吃晚饭。同时,报社党组也马上作出承诺,对家庭困难的农户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为因灾失地农民选择在罗家院子建房的农户每户给予1500匹砖的无尝支持。 已经37岁的一社村民母贤永,由于个头矮小,至今未婚,家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一个收养的小女儿,本身对回乡安置就有看法,加之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所以对政府改变安置点有严重的抵触情绪。报社工作组的两位同志知道情况后,四次到他家中做工作。同时还号召社会为其献爱心。在绵阳日报的感动下,母贤永不仅自己愉快地签下了到罗家院子的“承诺书”,还主动向其他村做宣传发动工作。他流着激动的泪水说:“感谢绵阳日报,感谢工作组,我一定把全身心投入到新房建设中,争取春节搬进新家过新年。到时我一定请绵阳日报的领导和工作组的同志到我新家喝玉米酒,唱酒歌,作贵客!” 通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工作,老百姓一方面对政策有了清楚彻底的了解,另一方面,被我们认真负责和辛苦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原来思想有抵触的村民思想通了,原来态度坚决的村民开始转变,到10月29日晚,计划被安置在罗家院子集中安置点的17户村民愉快地签定了《承诺书》。 虽然到这一天已成过去,后面紧张的施工和建设还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为为老百姓做大量甚至艰苦的工作,但通过这件事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们以心换心,老百姓就会理解我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从而与我们一道齐心协力,共同打好樱桃沟村因灾失地农民安置的翻身仗。 【素口素心】 莲 事 李愫生 喜欢莲,是源于母亲的刺绣图样吧。小时候在母亲刺绣的时光里,那些枝枝蔓蔓、清而不妖,或盛开,或合苞,或颓去的莲,在母亲的手里变得鲜活。家里的沙发罩,桌布,枕套,被罩,一片姿态各异、摇曳芳香的莲。她们都夸母亲手巧心善,母亲也是一株千丝百孔的莲呢。也许,那时,莲就成为我的情人,时常在我的梦里莲叶翩浮。 后来,在我还是少年时,母亲突然病逝。我喜欢枕着绣着莲花图案的枕套,而那枕套时常被梦里的清泪浸湿。 自此,我就爱上莲了吧。幻想在江南水乡,渔舟唱晚,采莲徐徐归。幻想是《聊斋志异》里的书生,被荷花三娘子深情相看。幻想是北宋写出《爱莲说》的周敦颐,驻足莲塘月色,低吟浅唱。幻想自己是一朵莲,被母亲绣在了心上。 低眉时光,与莲为伴。我独爱画莲,颂莲,梦莲。那些尺幅不同、色彩各异的莲,在画纸上描眉画目,浅吟低唱,吟咏关于爱、关于品格的故事。我喜欢过度的夸张,把莲花的花瓣画得肥厚、硕大,镜头拉近,淹没莲叶,遮止了天空的月亮。尽管,美术老师一再强调我画的莲过于艺术、过于想象,我却仍爱那我心目中的那朵莲花。 为何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为何莲花只存在于图画和故事的想象里?为何莲花的纯净不属于尘世?为何独莲花出现于慈悲的佛祖身边?为何莲花得到那么多世人的歌颂?为何莲花只生长在洁净的水中? 有太多赞美、吟诵莲花的文字和古诗,我不敢僭越,我怕自己肤浅的语言,说不出莲的万分之一美、万分之一品格。古人语,莲是花中君子,也是花之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说莲,不仅是花,也是洁净的爱。 尘世久不见莲花,始觉牡丹美。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工作太累,感情太累,攀比太累,地位太累,心灵太累……想起很早年,临摹《红楼梦诗词字帖》时,就很喜欢那首描写妙玉的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每个人初生时,都是一朵洁净的莲花,充满喜悦;只是,后来的遭遇,后来的习气,后来的嗔恚,后来的魔障,生生把我们的初心拉入尘世的泥淖,想长成一株牡丹。 牡丹何其难养。而保持那一份莲的心境,更是不易。 混在都市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蜗居,可以盛放自己的爱。千辛万苦的装修,把家里的沙发背景墙、洗手间整面墙砖、家具细小处,就连厨房的灶具,都装成了莲的造型和风格。所幸,心爱的她,也是爱莲的人。也许,这也是莲给我们的缘分。 爱莲的人,都有一点精神洁癖,追求纯粹、纯净、唯美,哪怕在灰暗无光的尘埃里,也期望开出一朵希望的莲花来。 【诗文春天】 有信仰的人值得尊敬 谭文春 在阿联酋旅游,遇上一位在那边做生意的穆斯林朋友。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段时间正是伊斯兰教的斋月,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伊斯兰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斋月是穆斯林封斋的一个月,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九月。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全世界十几亿穆斯林,不管身在何处,无论身家富贵或是身世贫困,都要自觉履行斋戒的义务,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吃饱喝足,然后在其后一整天时间里,粒米不进滴水不沾,既使生病了连药都不能吃,甚至连吞咽唾沫都是对圣人的大不敬。不干活,不做生意,不做坏事,不胡思乱想,不尔虞我诈,不争吵斗殴,夫妻不同房。因为这一个月里是真主安拉降落人间传授《古兰经》的月份,住在人的家里,不想看见一些不能控制七情六欲的不雅的事情。所有穆斯林要在生活中保持纯净的状态,到清真寺作祷告,学习祷文。一直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进食。连续三十天的封斋,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练,唯有真信仰的人能够坚持下来! 穆斯林朋友告诉我,封斋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戒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冶性格,克制私欲,不分贫富贵贱,体验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以资济贫行善。在斋月里,富裕的家庭必须要给予附近特别贫困的人家以支持和帮助。穷困的人家也不会觉得悲伤和羞惭,会心安理得的接受,因为这是有信仰的人的规矩。每年开斋的时候,必须给清真寺捐钱,每一个人都要捐,十块或者二十块。贫穷人家里特别困难,捐五块也没人说你,但是必须要有表示,必须经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奉献虔诚。穆斯林到世界各国旅游,只要有清真寺的地方,也要捐钱,为清真寺的扩建出一份力,是最大的积德。信仰的力量,教人懂得奉献比获取重要。 朋友的妈妈经常教育他,钱永远是赚不完的,赚钱不花,真主会鄙视你、惩罚你,安拉会把你这些光进不出的钱,花在必须花出去的地方。到安拉逼着你花的时候,肯定是花到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医院啊灾难啊伤害啊病痛啊这些地方。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当得到一笔收入或者一单生意做成功的时候,在高兴的同时,要发自内心的拿出至少是百分之一的钱,来帮助你身边需要救急的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信仰的人,绝对不会发生老人倒地不扶的现象。乘坐公共汽车的年轻人,都会自然的给老人让座。在社会活动中,男性会自觉的给予女性优待。在阿联酋,女人去政府或者其他任何单位办事不用排队,男人就算等了一天,女人去了直接站到前面去。如果男人没给女人让开,女人只要看他一眼,男人就会一脸羞惭。女人不用排队,因为女人是一个家里的女主人,是一个男人的老婆,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还是公公婆婆的儿媳妇,家里有很多事等着她做,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她照顾,她肩负的职责太多,承担的责任很重,所以她不能够在公众场合呆的太久,她的时间比金子还宝贵! 一个女人,无论是扮演的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她都有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在新疆的哈萨克朋友,也是虔诚的穆斯林,他曾经告诉我,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早死,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不大,但是妈妈早死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会很大很大。因为孩子的生活、教育、成长等等各方面的照料,都是由母亲来完成的。 同行的一位年轻朋友,想试一试乘坐公交车不让座有没有人干涉,他上车就自顾自坐那儿玩手机,任凭旁边女人站着。下一个站上了一个壮男,径直走过去指着年青人的鼻子呱叽。穆斯林朋友翻译:“你没看见旁边站一位女士吗?你赶快给站起来!”虽然全车都是外国人,年轻的朋友依然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三) 长安的家 洋中鱼 柳宗元虽然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但是他家从唐初就因受封而移居长安。他之所以自称河东,大约与父亲教导他不要忘记祖先的根系有关。 柳氏家族是世代仕宦,到柳宗元时代在长安还有三处产业:城内两幢旧宅和城郊一处庄园。一幢旧宅在善和里,一幢旧宅在亲仁里。庄园则在长安南郊。 从柳宗元的有关诗文来看,他主要是在亲仁里旧宅长大的,这可能跟亲仁里的地理位置有关,那地方就相当于现在北京的中南海周围,是当官人和有钱人聚住的地方。柳宗元从出生到因参加“永贞革新”得罪官宦而被贬永州之前,在他32年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建中四年(783年)至贞元四年(788年),随父亲柳镇到柳镇的任所夏口(今武汉武昌)避难将近五年以外,其余27年几乎没有离开过长安半步。就算他29岁调任蓝田县尉时,他实际上并没有去蓝田,而是留在京兆尹韦夏卿的府中。 善和里旧宅可能是柳宗元的几个叔叔所住。因为柳镇兄弟五人,他为长且官职最高,所以住在亲仁里这边。但是不排除柳镇在善和里也占有房间的可能,因为柳宗元和某市井女子的女儿和娘就出生在这里。善和里当初应该十分宽敞和雍华,后来因兄弟之间相互推诿年久失修导致破败。中国古代的书籍大量印刷和发行,起始于宋代才发明的活字印刷,所以在唐代,一般的士大夫家藏书逾千就不容易。可是,柳氏的善和里旧宅居然“家有赐书三千卷”。这本来是柳宗元梦寐以求的人生营养,但是他无缘消受。我怀疑柳宗元对于旧宅中的藏书籍可能没有认真通览过,从他写父母的祭文来看,他童年由于战乱影响并没有进私塾读书,所有学识主要源自母亲卢氏所授。 柳宗元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说:“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沉坳。”在《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说:“卜室有鄠杜,名田占沣涝。磻溪近余基,阿城连故壕。”他在《寄京兆许孟容书》中说:“城西有数顷田,树果数百株,”由此可见,柳氏这个庄园在长安南郊的鄠、杜之间,沣水、涝水两岸,台馆房舍筑在沣水岸边的小山丘上,周围有良田数亩果树数百,低洼处还有几个池塘。 亲仁里虽然是柳宗元的出生地和主要成长地,但是他最留恋的却是长安南郊的庄园,所以,他在贬谪永州的第五个年头,觉得回朝无望之后,就打算做一个死在永州的普通人,因此筑庐愚溪之滨,而架构设计均与长安南郊庄园相似,还亲手种了不少果树。 【龙腾凤翔】 宅家抗疫的日子 程连华   窗外细雨绵绵,我们闲居在家,依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温润暖人,我们不是在封闭,而是在战斗。放下所有的一切,静享难得的慢生活,往后余生,你会为曾经的这段时光中的自己而感到骄傲。 闲居的日子,古人赋予了它高雅的神韵。如司马光,虽然遇到了坎坷,但并不自暴自弃、自怨自艾,闲居之时,沉淀心境,专心致志编写巨著《资治通鉴》。还有像高适那样,身闲心闲,他在《小窗幽记》中写道,避开世事凡俗,真正去享受闲的快乐。也可以像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这样的闲居,就有一种更大的乐趣,更有历史的意义,把闲居提高了一个层次。 今年的春节,非同寻常,突发的疫情,让我们封城封村封小区,为了减轻疫情的扩散,我们只有宅在家里,尽量减少外出,不给社会添乱。我在家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疫情的发展变化,看是否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看数字是否有所下降。在家抗疫的日子,有了充足的时间,因爱好写稿,散文、诗歌和诗词是我的最爱,于是写作成了我每天的重要任务。 年初二我便制定了写作计划。每天至少写一篇(首)。看到为大爱逆行的医护人员,看到和家人隔空拥抱的孩子和母亲,看到耄耋老人的忘我之举等画面,无不让我感动落泪。过了年一月时间,我写了抗疫诗歌、诗词和抒情散文三十余篇(首),在滨州日报滨州网,市诗词学会网、我县作协惠民文学艺术公众号、杏林诗社公众号等公众平台发表二十余篇(首),还有几篇(首)在《中国煤炭报》、《七天》、《快乐老人报》、《兵团日报》、《山东商报》、《惠民大众》等纸媒发表。据邮箱回复得知,也有几首诗词将被《诗词月刊》选发。 这个特殊的春节,关起门来,静下心来,享受这片刻安宁。更要在心里感谢那些为你我不惧生死、负重前行的人,因为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这份安宁弥足珍贵,这份幸福悠远绵长。 宅家的这段日子,虽说很寂寞,不自由,但是我觉得很充实,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回首过去,感悟和自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今疫情有所控制,治愈率大大提高,感染数字也在不断下降,我坚信不用多久我们就会解除封闭的束缚,恢复一切的正常生活。走出户外,感受春天的暖意融融,温馨惬意。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
A person posing for the camera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邓小平时代:我亲历过

小玲 在上期《爱上微信读书》一文里,说到我正在微信读书App上阅读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倾10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作为那个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亲历者,看到这本书,很是吃了一惊。因为他披露了大量作为吃瓜群众无法知道的中国领导层的想法、做法,像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陈云等,还包括了高层领导尤其是和邓小平有交集的高层领导的个性、特点、领导方法以及他们和邓小平的矛盾冲突等,像毛泽东、周恩来。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国崎岖不平的建设道路做了全景式的细致入微的剖析。这是一般的中国作家或者说传记作家所做不到的,有些史料外国人可以接触,中国人未必能。没有丰富的史料和胆量,当然就无法还原、靠近、接近历史的真实。虽然许多资料都陆续解禁,但一般人还是无法企及。傅高义作为外来的和尚,获得了充分的采访高层领导、他们的秘书、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等的权利,作为一个功力深厚、治学严谨的学者,尤其是作为汉学家和美国政府东亚事务顾问甚至美国中情局专家,这本书充分展示了他的研究功力、文字功力。书中抛弃了枯燥的时间、事件的罗列,加入了许多对人性的拷问,使得我们曾经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读起来大快朵颐。虽然据说大陆版比港版少了5万多字,去掉了一些更敏感的内容(在微信读书上,应该读的是大陆版),即便如此,料,仍然相当丰富,读起来相当过瘾,值得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和想要理解中国的人认真阅读。 邓小平与胡耀邦 这本书分了20多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概括介绍了邓小平从出生到上世纪60年末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革命者、建设者的成长轨迹。介绍了他去法国留学、到前苏联避难、回到中国参与中国解放前后各个阶段的革命活动。 从第二章开始写得细腻起来。对他的三起三落做了深刻的描述,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介绍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之间微妙的相处之道。让人充分了解在那个高处不胜寒的地带,如履薄冰的高层政治斗争。 中国对前苏联、越南、日本、美国、欧洲等的态度、政策的演变,邓小平如何成为中国的一号领导人,怎样处心积虑地让中国改革开放,广东、福建的实验,安徽的包产到户等那个我们亲历过的时代的历史背景或者说内幕一一浮出水面。给台湾设计的一国两制如何用在了香港身上,对西藏问题的态度等那些小民百姓只看到表面的东西都一一揭开了神秘面纱。 作为小民百姓,懵里懵懂生活在那个时代,被那个时代所挟裹、所塑造,在时代洪流中为个人命运而努力挣扎……即便你亲历那个时代,却未必懂得那个时代,读完了书,关上手机,一声叹息。暗自庆幸,没有被时代洪流冲到找不到的地方。部分地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走到了现在,也理解了当年的中美蜜月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反目成仇。 傅高义给了邓小平8/2 的功过评价,作为被邓小平时代改变命运的普通人,我认为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我们应该感激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应该说我是邓小平时代的受益者。我常常想,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现在一定ended up在中国农村某个角落里面朝黄土背朝天。阶级的固化,让像我这样农民出身的孩子无法跨越农村和城市的鸿沟,而高考让我们鲤鱼跳了龙门。可以说,邓小平时代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遗憾的是,他在处理上世纪80年代末那场同样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悲剧中过于强硬,给历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如今,《春天的故事》已经过去了40多年,邓小平当年画的那个圈已经在中国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圳短短的历史证明了他的伟大。很可惜老人家没有看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画面。前不久,我去了一趟深圳和香港,邓小平这个名字不时浮现在脑海里。这三个字会和深圳这两个字一起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对于历史,普通的人,就像一粒沙子,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对于我们自己,亲历历史、记住历史、记住改变你命运的那些人,认真活在当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自己,多做善事、好事儿,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儿,无愧于给了你滋养的国家和土地,无愧于历史和时代便是对命运最好的表达。 ...
/ 七天文汇, 博大文化视野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3月21日)

博大文化视野(2020年3月21日)

【芬芳文苑】 水流千遭归大海(6) 洪田 儒家学说的一枝独秀 今天有不少的人认为中国自秦朝开始才成为大一统的国家,这是一种误解。秦朝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采取郡县制的中央高度集权的朝代,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但并不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朝代。自黄帝时期开始,中国就已经采取大一统的国家组织方式。在不同的时期,这种方式所管辖的范围不同,所实现的方式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通过中央政权的存在,来协调、管理不同区域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富裕和谐,避免战争,避免自然灾害的冲击。 实现大一统的组织方式在各个时期不同,自黄帝至禹,可以看作一个时期,是松散的联盟方式。自夏至商,是一种较以前更为紧凑的邦联制度。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的权力已经很大,有权决定各个诸侯国国君的合法性。诸侯国有高度的自治权力,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必需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听候周天子的调遣。春秋时期,这种大一统的方式开始出现混乱,但周天子的法律权威依旧在。诸侯国内大臣专权,但不敢谮越取代国君;诸侯争霸,依旧以维护周天子的名义进行。到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随着实力增强,开始事实上的独立,那时的中国进入诸侯割据,国家混乱的局面。国家重新统一,又成为新的主题。 国家如何重新实现统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有着不同的答案。 自有明确历史记录的尧帝时期以至于周,万邦之主的确立以“德”为标准,即君王以道德修养和治国能力来取得众人的心服口服,这一点直到秦朝的建立也大体适用。对此,司马迁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进行了简要总结: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馀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於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这种积聚数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来获取政权的方式,自汉朝以后彻底改变,帝王的获取完全是通过战争来决定,胜者为王。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希冀以文武之道来避免国家的进一步分裂,其思想主旨在于通过个人、家庭、区域、国家几个层面的努力,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足。在群雄割据,武力为大的时期,他的思想在短期内或许难以有效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但当国家实现了统一,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主流的时候,孔子的思想便成为重要的甚至是不二的选择。 无论从文化的传承,从治国经验的传承,从其适用性而言,在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生活基本实现安定的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儒家思想的博大渊源,务实向善,是任何其它思想流派都难以取代的。 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进行指导,同时又为这一思想的实现提供了地域和政治上的保证。而对于古希腊城市国家以及其它面积狭小,人口稀疏的国家而言,缺乏进行思想统一的紧迫,也无大范围实施的可能。对于像古罗马帝国这样和中国有着类似条件的国家而言,则采用大一统的宗教方式来实现整个国家在思想上的统一。 当今天的人们在评价历史,分析政治制度的选择时,需要具体考虑当时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注:笔者已经于“喜马拉雅”开通“宏田广播”,对《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等古典名著原文朗读和讲解,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收听。)(未完待续)(2020年3月) 【鹏翔万里】 董事长 贺鹏 马总轻轻抬起手在董事长的额头上摸了摸,董事长一把推开马总的手说,你干嘛呢? 马总说,你睡了一个晚上,是不是在说梦话? 董事长说,说什么梦话?我是认真的! 公司账上满打满算,只有十几万,购买丰州黄金地段四千八百平米的大厦,这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昨天,马总和董事长闲聊时,说起七星商贸因为股东不和,低价转让七星大厦的事情,董事长用怀疑的目光盯着马总,真的吗? 马总说真的! 当时,董事长什么也没说,可睡了一觉起来,就让马总赶快去签协议,说这栋大厦我们要了。 马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使低价,也要五六千万哪,钱在哪儿呢? 董事长说,王行长支持,行吗? 王行长是丰州建行的行长,和董事长关系不错,有王行长在身后撑着,马总二话没说就去了。 可等马总带着签好的协议兴冲冲回到公司后,却怎么也找不到董事长,打了他几次电话,他竟把手机也关了。 三天内支付预付款,钱在哪儿?马总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如果贷款不能按时下来,按照协议还要给对方一百万的违约金,对于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小公司来说,一百万可不是个小数字啊! 马总叹了一口气,心烦意乱地拉开办公室的门,正好看见几个员工围住樊会计闹哄哄的,他铁着个脸,问怎么回事? 樊会计说董事长按两万元的价格卖给员工七星大厦的底层商铺,两天内交清全款再优惠两千。 七星大厦所处的地段,房价已过两万,商铺价至少三万一平,员工们一听这个价格都很兴奋,可马总的心里却“咯噔”一下就慌了! 董事长这是在员工中筹款啊,员工有这个实力吗?银行的贷款呢? 马总真有点手足无措了,联系不上董事长,连个准信儿都没有,怎么办呢?他只好小心翼翼地拨通了王行长的电话,王行长说评估完抵押物并公证后,马上就给贷款。 马总没再说什么,他知道贷款没有指望了,因为公司最值钱的只有一辆董事长开的小汽车。 真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啊! 马总的嘴角很快渗出了不少水泡,就是因为他多嘴,公司一夜之间遭遇了这灭顶之灾。晚上,他一口饭也没吃,躺在床上眼睛哗啦哗啦一直转到天明,他想好了,只有毁约的代价是最小的。可天不遂人愿,马总算计来算计去,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他刚进公司的门,樊会计就告诉他已经打了预付款。 他一惊,哪来的钱? 员工—— 没等樊会计说完,马总就直哆嗦,只觉头晕眼花,一阵天旋地转—— 他双手托住墙壁,跌跌撞撞推开自己的办公室,如果后续资金不能按时支付的话,协议规定预付款是不退的。 窟窿越捅越大了—— 马总抱着脑袋在办公室瘫了一整天,快下班的时候,董事长突然推开了他的办公室,说五千万明天到账! 马总立即跳起,一把抓住董事长,什么情况? 董事长从包里掏出一份协议,搞定一个小贷公司。 马总接过协议一看百分之百股权质押的标题,就傻了。 董事长咧嘴笑了,你不要急,一个月内原价回购股权。 马总抬起迷茫的眼睛盯着董事长。董事长撇了一下嘴角说,小贷公司断定我没有能力回购股权,想吃独食,用一个月原价回购的条款换取百分之百的股权质押,给我下了一个套。 那你也不能钻啊! 钻他的套?我已请专业部门对大厦评估过了,市值一亿三,交易后,用大厦抵押,建行放贷一亿,原价回购股权,钻套的是小贷公司。 董事长从烟盒里弹出一支烟,含到嘴上,说地产涨价,就转售大厦;如果地产下滑,银行收走,我们怎么做都赚! 马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说明天款一到,我就开始办交易手续。 董事长急忙摆了摆手,把嘴靠近马总的耳朵,不要交易,把七星公司的股东换成我和我老婆就可以了,规避一大笔交易税费。 马总一听,就在董事长面前竖了一个大拇指,您真是天才企业家!不过这次员工的购买,也帮了我们大忙。 董事长一拍脑门说,对了,明天款一到账,立即把员工的钱退掉。 退掉?为啥? 就说那是一栋快要到期的商业地产,风险太大! 可大厦有五十年—— 董事长立即抬起食指竖在撅起的嘴唇前“嘘”了一声。 马总啥也没说,把手放在胸口,轻轻按住隐隐作痛的心—— 【种玉蓝田】 半个夜晚的春风 蓝狐 纷纷扬扬的夜风执拗地吹了半宿,临近午夜时分才逐渐平息下来。星星和月亮在我眼前的距离显得近了许多,只是光晕依然,朦胧依然。那光晕,那朦胧,就像是给谁的思绪洇开了一般,相交或是相切地弥漫了整个夜空,倒让本来并无意追索什么的自己,也一张一弛地泛起了光晕,朦胧起来。 我其实一直守在窗前的,侧耳听着,听着,生怕那匆促的风儿倏忽间就将某一句关于我的呼唤张扬开去,一任我如何追赶,早已无影无踪。是的,我相信春风深处总会闪烁着一些隐含。我担心,哪怕是谁随口说出的一句简单的问寻,也会给她吹到哪片林间或者山岗,尔后,有心无意的长成一种性格,固执且风光。在我看来,再美妙的风景也都是给一只无形的手“播种”而成的。 于是,听夜风唱和的时候,也自会有人在与我轻轻叙说,我想。 我其实是早春的心事啊,尽管并不青葱,毕竟意稠情浓。 而这该是怎样一个前夜啊——半间空寂的居室里只有我一人。门反锁着。心下有丝丝的阵痛。酽茶凉成了深褐。失眠的双眼血丝交错。静止之后短促的呼吸。几乎连灰尘都无力飘动……只有那喋喋不休万语千言百感交集的夜的风风的夜弥天痉挛,穿过思维乃至神经的任意一丝末梢,浩然划过。心跳在此刻绝对是撩动的,中空的,鼓胀的,她所传感的血流也一定忽大忽小,回肠荡气,无狭无隘,惊魂摄魄。我发现我俨然成了摇曳在风口的一挂蓝旗,在猎猎抖颤间收拢着属于自己的风信,高峻而悲壮。 谁的脸为我涨红呢?谁的手又会因我沁凉? 仿佛,在曾经旋转陀螺的那片冰层上面,童年以及像童年一样天真的过去都渐渐淡去。此刻,我所拥有的本应该是极其广阔的疆域,乃至莽原,丛林,河流,山脉,还有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每一个需要萌动的生命,想必都热爱春天期冀温情企盼感动。正因如此,春风吹拂时刻,我们每每听到冰凌的脆响,每每看到冰片下的溪流,每每想到冰川深处的崩溃,到头来都会激起心绪的一阵阵狂跳。生命所能完成和追逐的,似乎面对春季时候,砝码最重! 你知道早春的风信该有多么缜密?因为动人,她便喜欢婀娜;因为动情,她便喜欢深挚;因为动感,她便喜欢飘逸。有的时候,她把自己悬挂在谁家的屋檐,珠泪串串;有的时候,她让自己融入伊人的纱巾,随意欢舞;有的时候,她将自己潜入久盼的心田,情潮翻滚;而有的时候,她就是你悄然舒展的眉梢,激动难宁的心跳,梦中流露的浅笑……春风,心事浩漫,无遮无拦。 你知道早春的风信该有多么风情?在原野,她就是绿茵茵的嫩草,一丝丝的抒情;在河泽,她就是清澈澈的水流,一波波的吟唱;在蓝天,她就是飘荡荡的白云,一簇簇的礼赞。她是诗,是歌;是诗中曼妙的意象,是歌里华彩的乐章……春风,风情的心事,充填了所有心房。 你知道早春的风信该有多么深厚?她深藏在季节的深处,以难宁以醒策以撩动,鼓荡出深掩的冰雪的封冻,把无限的深情传播给四面八方。而她所到之处,一切寒凝都将得以融化,一切无奈都将得以解脱,一切隐痛都将得以抚慰,一切的——一切的爱和恨,都将得以升华。 升华了的爱,是酒。 升华了的恨,是茶。 刚刚吹过的这半个夜晚的春风,即便不能传送出怎样的天籁地语,也自会让依然滞留在残梦中的一切的犹疑一切的揣度一切的寒凝的痼疾一切的狭隘的忧戚——幡然警醒,且伴着那春水流向温厚的河床,进而滤出鲜亮的豪迈的春汛,去滋养精心播种的希望…… 半个夜晚的春风,一直守在窗前,忘了始终。 【杨柳依依】 最爱村前梨花开 杨邹雨薇 又是一年春风来,最爱村前梨花开。 家乡的村子名曰涧子边,一千二百多年前,谪居永州的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偶然郊游至此,发现一条涧水,写下《石涧记》,乃《永州八记》之一。村子因为在石涧的旁边,故名涧子边。千余年来,村庄人事更替,风月同天。从我有记忆起,就喜爱村庄的风情风物,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在村巷里捉迷藏、打弹弓,但也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村前石涧旁边捉蜻蜓,到村北的河坡上采摘野花。而每年春天,更留恋村前的果园,那里桃树和梨树各半,桃红梨白,特别惹我们女孩子喜欢。其他女孩子大多喜欢桃花的红艳,唯我喜欢梨花的洁白。 梨花,是梨树的花朵,它的花瓣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花色洁白,如同雪花,具有淡淡的香味。古人歌咏梨花的诗词,堆积如山,闲暇之际慢慢品读,但觉花枝摇曳,花香弥漫,馨香扑鼻,眩目迷醉,如饮下一杯陈年老酒,醇香甜绵,余味悠长。记得十岁那年一个春天的晚上,晚饭时奶奶忽然想起一把锄头遗留在菜园忘记带回来,便匆匆丢下饭碗带着我去菜园寻找。抵近菜园时,我看见相邻的果园在星光下特别美丽,那些白白的梨花真像枝头白雪。几天后的一个皓月当空之夜,奶奶煮菜时发现没有大蒜于是带着我去菜园扯,我发现在月夜观赏梨花,月色是白的,梨花也是白的,两白相间,有些色差,而月光下的梨花特别晶莹剔透,意境极为幽美。几年后,读《红楼梦》读到元妃省亲中命名的四字匾额,头一个就是“梨花春雨”时,才想起那是一种天然的冷艳,更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历代诗人文人喜欢把梨花比作女人,如唐代诗人武元衡《左掖梨花》的诗句:“巧笑解迎人,晴雪香堪惜。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在他的笔下,梨花是面带微笑的美人,清晨迎接大臣们上朝。她洁白如雪,香气飘逸,真值得人怜惜。她像蝴蝶因风飞舞,有的误落在大臣们的朝衣里。诗人将殿前的梨花写得轻盈灵巧,美艳动人,富有情趣。而在元代诗人元好问眼里,梨花好像一位娴静的女子,寂寞地出现在晚春之中(“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 小时候,只觉得梨花的洁白让人不忍玷污,故而当小伙伴们喜欢围着桃花追逐时,自己独自徜徉在梨园,似要对花倾诉。有时候,看见被人摇落的梨花,感觉特别的心疼,捡起来带回家。父亲见了,说:“梨花可以酿酒,也可以用来泡酒喝。酿出来的梨花酒很醇,泡出来的很清淡。”母亲听了,就派我去梨园摘来六七朵梨花,父亲将它们洗净,放入玻璃缸的米酒中。过了两三天,他倒出来喝时,我闻到了一股清香,但心里为自己的采摘而感到羞愧,甚至对父亲用梨花泡酒而感到有些抵触。 外出求学时,我一度痴迷于绘画,学习花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但我画的最多的还是梨花,那些绽放在枝头、摇曳在春风里的花朵。我喜欢它的内敛,它不像油菜花开得轰轰烈烈、遍地金黄,而是从一朵到一簇,从一簇到一片,开得白里透绿,十分浅小的绿。我观察过,梨花的浅绿是十分隐秘的,就好像熬夜人的眼睛有些血丝一样,是一种巧妙的渗透,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所以,在绘画时,我最头痛的是如何表现那种透出来的浅绿。有一次,我请父亲去果园拍梨花的照片发来,他说网上多的是。自己在网上查,但总感觉那些图片与我的印象有太远太远的差距。 他乡求学七年,将近大学毕业时,因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村前的菜园和果园被征收,自己家的房子被拆迁,仿佛是电脑操作失误,删了十分重要的文件而又无法恢复,想起那些洁白的梨花,还有儿时美好的记忆,我的心里充满了惆怅。 而今,又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我好想回家乡去探亲访友,好想在回去的时候,在徐徐的春风中,置身于梨树下,呼吸一下花香,体验一下“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豪情。 【华峰凌云】 千古诗文一字师 许华凌 文学是语言艺术,诗是文字的精灵。诗人们对一字一词都要进行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力求工稳精炼,意境高远。千古诗文一字师。有时一字之改,往往有“点石成金”之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无不彰显着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文坛上曾产生过不少“一字师”趣闻。 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俯首拜他为“一字师”。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过一首赞颂东汉初年著名隐士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湍湍,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的友人李泰伯看过此诗后,坦诚地说:“我想改改先生的一个字。”范仲淹忙问怎改,李泰伯说:“‘云山’、‘江水’等词句,立意宏伟,用词气派,然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来承接,似乎显得局促,换成‘风’字怎么样?”范仲淹听后低声吟诵,果然韵味不大相同,“风”字比起“德”字来更能反映出对严子陵崇敬的心情。 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出现了两个“浪”:“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浪拍云崖暖”,认为这种重复历来为诗家所忌,便提笔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将“金沙浪拍云崖暖”的“浪”字改为“水”字。毛泽东欣然接受并复信,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师”。 中国诗歌史上,诗人们为了一字一词的工稳和精炼而上下求索的事例不胜枚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增强“四力”的要求,要求大家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内涵丰富,标准高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作为新时代的文字工作者,应该少一份浮躁,静下心来斟酌;多一分精致,埋下头来求索。要学习古人的“推敲”精神,更要践行“四力”,推动写作水平攀登新高,写出更多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无悔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报效祖国和人民。 随文附词一首,希望早日战“疫”成功。 水调歌头·打赢战“疫”百花开         祖国山河秀,雨润应时新。百花争艳,满园桃李喜迎春。水畔熏风和煦,林上琼枝婀娜,群鸟啭歌频。自觉天恩厚,相约谢东君。 战新冠,纾危难,勇三军。长缨在手,缚得瘟疫救臣民。圆梦初心不改,尽瘁高情常在,盛世建殊勋。奏凯凌烟阁,把酒杏花村。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