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3月28日)

【文化杂谈】

复杂性研究与中国思想传统(下)

步虚

在《复杂性中的思维》一书中,德国哲学家克劳斯.迈因策尔把“古代中国的道家自然哲学”视为人类复杂性思想的东方先导而与古希腊哲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自然哲学中没有原子微粒概念,因而没有发展出西方文艺复兴意义上的数理力学。相反,(中国自然哲学的)核心是自然界和谐的模型,其中节律波和场使得所有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联。”“道家把自然描述为巨大的有机体,受控于循环运动和节律,诸如世代、朝代和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的生命循环,由植物、动物和人类构成的食物链,季节的更替,白天和黑夜,行星的升起和降落,如此等等。所有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联系之中。一个节律跟着一个节律犹如水波。”决定这种自然模式的终极因是什么呢?迈因策尔指出,“道家理论中区别了两种相反的力量,即阴和阳,随其节律的增加或减少就支配着这个世界。”“阳循环返回其起点。阴极大时就返回到阳。”“阴阳之道决定着个体的内部节律,那些能量也总是要返回其起点。”

在迈因策尔看来,“道的循环运转模型,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解释:天文学中历法的制订,气象学中的水循环、食物链和生理学中的循环系统。它对于自然中的生命节律是极富说服力的,人们天天都在体验着这种循环,并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自然界表现为一个目的性的机体。”而老子的“有物混成”、“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表达了“从复杂、无规和混沌的物质状态中出现有序”的思想。世间万物,变化万千,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变化中观察重复的规律来加以归纳。

“道家的启发性”让迈因策尔看到:“中国文化总是具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不同于西方的线性的机械论的世界观。”作为西方人,他相信“复杂系统探究方式就不仅能战胜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隔阂,而且也能缩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距离。”

另外,我们知道,中医学与中国哲学相互贯通,构成中国思想传统的一部分。中医学所研究的人,并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在社会中生活着的人,是与自然环境、他人、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人。借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概念,我们可以说,人具有复杂性结构和功能,是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因此,中医关于人体的思想认识与复杂性研究之间的关系早就引起了中外研究者们的注意。

曾长期在钱学森领导下从事科研工作、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苗东升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出还原论科学,也就没有走上崇尚简单性、否定复杂性之本体论意义的道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中医没有复杂性这个现代术语,也从未试图简化掉人体系统健病关系所固有的复杂性,它从来都是把复杂性当成复杂性来认识和处理的,因而在精神实质上与复杂性科学有许多合拍之处。在他发表的“从复杂性科学看中医”一文中,苗东升从开放性、涌现性、非线性论、自组织论和他组织论等方面考查了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一次题为“从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看中医学的科学性”的报告中指出:“西方‘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在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后,已经显露出了不足。从整体上研究复杂体系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特点。当前我国传统的中医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这并非偶然。

中医学并不等同于复杂性科学,因为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存在着若干差异。但是,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医学在研究对象、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复杂性科学的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整体涌现性、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辩证统一性等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贯通之处。而且,中医学研究的问题与复杂性科学的前沿问题,诸如规律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理性认识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主体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等等方面也存在着若干一致的地方。”因此,探究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不能仅从两者表面之区别着眼,而应当更着重于两者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深层次联系,从科学文化的复杂网络系统的交互作用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探讨它们之间的深刻的一致性。

从前面的论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西方,在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思考复杂和复杂性(至少同样)有着古老的传统并留下了不少值得我们中国人自己阐释和发扬的思想智慧。(2020-03-22)

 

【星光如许】

云朵上的村庄(3)

许星  

 

或许是运气不好,头天还阳光普照,第二天一起来,老天就开始下雨。虽然这样,但樱桃沟村已经选择在罗家院子集中安置点的部分村民一大早就纷纷来到安置点,冒着大雨义务悬挂标语和插彩旗,情绪非常高涨。特别是这天,报社领导还专门派员来到现场看望和慰问村民,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和村民都深受感动。三社村民赵德兵激动地说:“我们是樱桃沟的村民,到罗家院子来虽然是本乡异地安置,但毕竟在农村修新房是件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热闹一下,这点雨算不了什么!”二社村民母贤清说:“绵阳日报的领导和同志那么辛苦,对我们又这么关心,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啊!”

看到村民们在雨中劳作的那份感恩和激情的场面,看到安置点上五颜六色的彩旗和令人鼓舞的标语,说实在话,我们的心里涌出一股股感动的暖流。是啊,从有抵触情绪和不理解到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从等靠要依赖思想到积极主动参与新家园重建,我们和老百姓都有太多太多的困惑和感慨。

按照陈家坝乡统一安排,樱桃沟村2社、3社和1社、4社部分村民由于无法就地安置,选择在老场村大河坝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虽然好不容易把老百姓的工作做通了,但由于大河坝集中安置点场地安置不下,乡政府又不得不重新选点安置。通过专家勘测,10月26日,决定将非常安全的老场村罗家院子作为樱桃沟村因灾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点。

我们工作组也当即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向老百姓宣传,然而,当老百姓得知新的安置点时,不仅集体反对还明确表示坚决不去罗家院子,使宣传动员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了做好老百姓的工作,10月27、28、29日,我们先后采取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先从党员、积极分子入手,鼓励他们带头响应政府的决定,又连夜逐户深入到农户临时居住的住所,对村民进行耐心反复地宣传政策,让他们安心和放心。

为了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就是到深夜12点在农民临时住所里做完宣传解释也坚持回到乡上去吃晚饭。同时,报社党组也马上作出承诺,对家庭困难的农户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为因灾失地农民选择在罗家院子建房的农户每户给予1500匹砖的无尝支持。

已经37岁的一社村民母贤永,由于个头矮小,至今未婚,家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一个收养的小女儿,本身对回乡安置就有看法,加之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所以对政府改变安置点有严重的抵触情绪。报社工作组的两位同志知道情况后,四次到他家中做工作。同时还号召社会为其献爱心。在绵阳日报的感动下,母贤永不仅自己愉快地签下了到罗家院子的“承诺书”,还主动向其他村做宣传发动工作。他流着激动的泪水说:“感谢绵阳日报,感谢工作组,我一定把全身心投入到新房建设中,争取春节搬进新家过新年。到时我一定请绵阳日报的领导和工作组的同志到我新家喝玉米酒,唱酒歌,作贵客!”

通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工作,老百姓一方面对政策有了清楚彻底的了解,另一方面,被我们认真负责和辛苦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原来思想有抵触的村民思想通了,原来态度坚决的村民开始转变,到10月29日晚,计划被安置在罗家院子集中安置点的17户村民愉快地签定了《承诺书》。

虽然到这一天已成过去,后面紧张的施工和建设还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为为老百姓做大量甚至艰苦的工作,但通过这件事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们以心换心,老百姓就会理解我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从而与我们一道齐心协力,共同打好樱桃沟村因灾失地农民安置的翻身仗。

 

【素口素心】

莲 事

李愫生

 

喜欢莲,是源于母亲的刺绣图样吧。小时候在母亲刺绣的时光里,那些枝枝蔓蔓、清而不妖,或盛开,或合苞,或颓去的莲,在母亲的手里变得鲜活。家里的沙发罩,桌布,枕套,被罩,一片姿态各异、摇曳芳香的莲。她们都夸母亲手巧心善,母亲也是一株千丝百孔的莲呢。也许,那时,莲就成为我的情人,时常在我的梦里莲叶翩浮。

后来,在我还是少年时,母亲突然病逝。我喜欢枕着绣着莲花图案的枕套,而那枕套时常被梦里的清泪浸湿。

自此,我就爱上莲了吧。幻想在江南水乡,渔舟唱晚,采莲徐徐归。幻想是《聊斋志异》里的书生,被荷花三娘子深情相看。幻想是北宋写出《爱莲说》的周敦颐,驻足莲塘月色,低吟浅唱。幻想自己是一朵莲,被母亲绣在了心上。

低眉时光,与莲为伴。我独爱画莲,颂莲,梦莲。那些尺幅不同、色彩各异的莲,在画纸上描眉画目,浅吟低唱,吟咏关于爱、关于品格的故事。我喜欢过度的夸张,把莲花的花瓣画得肥厚、硕大,镜头拉近,淹没莲叶,遮止了天空的月亮。尽管,美术老师一再强调我画的莲过于艺术、过于想象,我却仍爱那我心目中的那朵莲花。

为何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为何莲花只存在于图画和故事的想象里?为何莲花的纯净不属于尘世?为何独莲花出现于慈悲的佛祖身边?为何莲花得到那么多世人的歌颂?为何莲花只生长在洁净的水中?

有太多赞美、吟诵莲花的文字和古诗,我不敢僭越,我怕自己肤浅的语言,说不出莲的万分之一美、万分之一品格。古人语,莲是花中君子,也是花之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说莲,不仅是花,也是洁净的爱。

尘世久不见莲花,始觉牡丹美。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工作太累,感情太累,攀比太累,地位太累,心灵太累……想起很早年,临摹《红楼梦诗词字帖》时,就很喜欢那首描写妙玉的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每个人初生时,都是一朵洁净的莲花,充满喜悦;只是,后来的遭遇,后来的习气,后来的嗔恚,后来的魔障,生生把我们的初心拉入尘世的泥淖,想长成一株牡丹。

牡丹何其难养。而保持那一份莲的心境,更是不易。

混在都市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蜗居,可以盛放自己的爱。千辛万苦的装修,把家里的沙发背景墙、洗手间整面墙砖、家具细小处,就连厨房的灶具,都装成了莲的造型和风格。所幸,心爱的她,也是爱莲的人。也许,这也是莲给我们的缘分。

爱莲的人,都有一点精神洁癖,追求纯粹、纯净、唯美,哪怕在灰暗无光的尘埃里,也期望开出一朵希望的莲花来。

 

【诗文春天】

有信仰的人值得尊敬

谭文春

在阿联酋旅游,遇上一位在那边做生意的穆斯林朋友。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段时间正是伊斯兰教的斋月,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伊斯兰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斋月是穆斯林封斋的一个月,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九月。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全世界十几亿穆斯林,不管身在何处,无论身家富贵或是身世贫困,都要自觉履行斋戒的义务,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吃饱喝足,然后在其后一整天时间里,粒米不进滴水不沾,既使生病了连药都不能吃,甚至连吞咽唾沫都是对圣人的大不敬。不干活,不做生意,不做坏事,不胡思乱想,不尔虞我诈,不争吵斗殴,夫妻不同房。因为这一个月里是真主安拉降落人间传授《古兰经》的月份,住在人的家里,不想看见一些不能控制七情六欲的不雅的事情。所有穆斯林要在生活中保持纯净的状态,到清真寺作祷告,学习祷文。一直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进食。连续三十天的封斋,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练,唯有真信仰的人能够坚持下来!

穆斯林朋友告诉我,封斋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戒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冶性格,克制私欲,不分贫富贵贱,体验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以资济贫行善。在斋月里,富裕的家庭必须要给予附近特别贫困的人家以支持和帮助。穷困的人家也不会觉得悲伤和羞惭,会心安理得的接受,因为这是有信仰的人的规矩。每年开斋的时候,必须给清真寺捐钱,每一个人都要捐,十块或者二十块。贫穷人家里特别困难,捐五块也没人说你,但是必须要有表示,必须经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奉献虔诚。穆斯林到世界各国旅游,只要有清真寺的地方,也要捐钱,为清真寺的扩建出一份力,是最大的积德。信仰的力量,教人懂得奉献比获取重要。

朋友的妈妈经常教育他,钱永远是赚不完的,赚钱不花,真主会鄙视你、惩罚你,安拉会把你这些光进不出的钱,花在必须花出去的地方。到安拉逼着你花的时候,肯定是花到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医院啊灾难啊伤害啊病痛啊这些地方。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当得到一笔收入或者一单生意做成功的时候,在高兴的同时,要发自内心的拿出至少是百分之一的钱,来帮助你身边需要救急的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信仰的人,绝对不会发生老人倒地不扶的现象。乘坐公共汽车的年轻人,都会自然的给老人让座。在社会活动中,男性会自觉的给予女性优待。在阿联酋,女人去政府或者其他任何单位办事不用排队,男人就算等了一天,女人去了直接站到前面去。如果男人没给女人让开,女人只要看他一眼,男人就会一脸羞惭。女人不用排队,因为女人是一个家里的女主人,是一个男人的老婆,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还是公公婆婆的儿媳妇,家里有很多事等着她做,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她照顾,她肩负的职责太多,承担的责任很重,所以她不能够在公众场合呆的太久,她的时间比金子还宝贵!

一个女人,无论是扮演的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她都有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在新疆的哈萨克朋友,也是虔诚的穆斯林,他曾经告诉我,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早死,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不大,但是妈妈早死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会很大很大。因为孩子的生活、教育、成长等等各方面的照料,都是由母亲来完成的。

同行的一位年轻朋友,想试一试乘坐公交车不让座有没有人干涉,他上车就自顾自坐那儿玩手机,任凭旁边女人站着。下一个站上了一个壮男,径直走过去指着年青人的鼻子呱叽。穆斯林朋友翻译:“你没看见旁边站一位女士吗?你赶快给站起来!”虽然全车都是外国人,年轻的朋友依然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三)

长安的家

洋中鱼

 

柳宗元虽然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但是他家从唐初就因受封而移居长安。他之所以自称河东,大约与父亲教导他不要忘记祖先的根系有关。

柳氏家族是世代仕宦,到柳宗元时代在长安还有三处产业:城内两幢旧宅和城郊一处庄园。一幢旧宅在善和里,一幢旧宅在亲仁里。庄园则在长安南郊。

从柳宗元的有关诗文来看,他主要是在亲仁里旧宅长大的,这可能跟亲仁里的地理位置有关,那地方就相当于现在北京的中南海周围,是当官人和有钱人聚住的地方。柳宗元从出生到因参加“永贞革新”得罪官宦而被贬永州之前,在他32年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建中四年(783年)至贞元四年(788年),随父亲柳镇到柳镇的任所夏口(今武汉武昌)避难将近五年以外,其余27年几乎没有离开过长安半步。就算他29岁调任蓝田县尉时,他实际上并没有去蓝田,而是留在京兆尹韦夏卿的府中。

善和里旧宅可能是柳宗元的几个叔叔所住。因为柳镇兄弟五人,他为长且官职最高,所以住在亲仁里这边。但是不排除柳镇在善和里也占有房间的可能,因为柳宗元和某市井女子的女儿和娘就出生在这里。善和里当初应该十分宽敞和雍华,后来因兄弟之间相互推诿年久失修导致破败。中国古代的书籍大量印刷和发行,起始于宋代才发明的活字印刷,所以在唐代,一般的士大夫家藏书逾千就不容易。可是,柳氏的善和里旧宅居然“家有赐书三千卷”。这本来是柳宗元梦寐以求的人生营养,但是他无缘消受。我怀疑柳宗元对于旧宅中的藏书籍可能没有认真通览过,从他写父母的祭文来看,他童年由于战乱影响并没有进私塾读书,所有学识主要源自母亲卢氏所授。

柳宗元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说:“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沉坳。”在《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说:“卜室有鄠杜,名田占沣涝。磻溪近余基,阿城连故壕。”他在《寄京兆许孟容书》中说:“城西有数顷田,树果数百株,”由此可见,柳氏这个庄园在长安南郊的鄠、杜之间,沣水、涝水两岸,台馆房舍筑在沣水岸边的小山丘上,周围有良田数亩果树数百,低洼处还有几个池塘。

亲仁里虽然是柳宗元的出生地和主要成长地,但是他最留恋的却是长安南郊的庄园,所以,他在贬谪永州的第五个年头,觉得回朝无望之后,就打算做一个死在永州的普通人,因此筑庐愚溪之滨,而架构设计均与长安南郊庄园相似,还亲手种了不少果树。

 

【龙腾凤翔】

宅家抗疫的日子

程连华

  窗外细雨绵绵,我们闲居在家,依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温润暖人,我们不是在封闭,而是在战斗。放下所有的一切,静享难得的慢生活,往后余生,你会为曾经的这段时光中的自己而感到骄傲。

闲居的日子,古人赋予了它高雅的神韵。如司马光,虽然遇到了坎坷,但并不自暴自弃、自怨自艾,闲居之时,沉淀心境,专心致志编写巨著《资治通鉴》。还有像高适那样,身闲心闲,他在《小窗幽记》中写道,避开世事凡俗,真正去享受闲的快乐。也可以像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这样的闲居,就有一种更大的乐趣,更有历史的意义,把闲居提高了一个层次。

今年的春节,非同寻常,突发的疫情,让我们封城封村封小区,为了减轻疫情的扩散,我们只有宅在家里,尽量减少外出,不给社会添乱。我在家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疫情的发展变化,看是否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看数字是否有所下降。在家抗疫的日子,有了充足的时间,因爱好写稿,散文、诗歌和诗词是我的最爱,于是写作成了我每天的重要任务。

年初二我便制定了写作计划。每天至少写一篇(首)。看到为大爱逆行的医护人员,看到和家人隔空拥抱的孩子和母亲,看到耄耋老人的忘我之举等画面,无不让我感动落泪。过了年一月时间,我写了抗疫诗歌、诗词和抒情散文三十余篇(首),在滨州日报滨州网,市诗词学会网、我县作协惠民文学艺术公众号、杏林诗社公众号等公众平台发表二十余篇(首),还有几篇(首)在《中国煤炭报》、《七天》、《快乐老人报》、《兵团日报》、《山东商报》、《惠民大众》等纸媒发表。据邮箱回复得知,也有几首诗词将被《诗词月刊》选发。

这个特殊的春节,关起门来,静下心来,享受这片刻安宁。更要在心里感谢那些为你我不惧生死、负重前行的人,因为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这份安宁弥足珍贵,这份幸福悠远绵长。

宅家的这段日子,虽说很寂寞,不自由,但是我觉得很充实,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回首过去,感悟和自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今疫情有所控制,治愈率大大提高,感染数字也在不断下降,我坚信不用多久我们就会解除封闭的束缚,恢复一切的正常生活。走出户外,感受春天的暖意融融,温馨惬意。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