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鲜领导人“病危“说开去

Slide 1 of 24: North Korea’s controversial supreme leader Kim Jong-un has an estimated $5 billion (£3.5 billion) at his disposal, according to the Huffington Post. The UN says this money should be spent on raising standards in this imporverished country and on its people but much of it isn’t. So what exactly does Kim spend a reported $600 million (£422B) a year on?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攻城掠地,每天变化的新增确诊数死亡数看得令人揪心,疫情让世界经济几乎停摆,股市熔断。就在昨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历史上首次飞流直下跌入负数。难怪有网友说,2020年我们呆在家啥也没干,光见证历史了。 今天早晨一睁眼,又有惊天消息映入眼帘: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心脏手术后“病情危重“甚至说“脑死亡”,惊得我目瞪口呆,用流行的中英混合的说法叫I was shocked! 先抛开消息的真伪不说,这条消息之所以引人注目,事出有因。 朝鲜国家通讯社朝中社4月12日发布的金正恩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视察军队的图片 图片来源:朝中社 一是事发突然。根据朝鲜媒体报道,金正恩在4月11日主持了一次重要的劳动党政治局会议,4月12日在朝鲜官方媒体露面。当时朝中社报道,金正恩“近日视察了西部地区人民军航空与防空军旗下攻击联队。”一如既往,朝中社发布的照片上金正恩一身便装、显得轻松自如,但照片没有说明拍摄日期。此后,金正恩就从公众视线消失。4月15日,金正恩没有在纪念他的爷爷、朝鲜国父金日成诞辰108周年的“太阳节”活动期间露面。这是朝鲜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金正恩缺席实属不同寻常。 二是金正恩的名气大。他是世界名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的新闻绝对会登上世界所有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2018年6月12日金正恩与特朗普在新加坡会谈 图片来源:塔斯社 TASS 三是金正恩太年轻了。普通人年纪轻轻得病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更何况名人的“术后病危“、”英年早逝”。他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今年只有36岁,自2012年接班掌权已经近8年。不少人在这个年龄还事业未成、壮志未酬呢。 金正恩向群众挥手,他的外型极像爷爷金日成,长相决定命运? 图片来源:Wong Maye-E/AP/PA Media 四是金正恩权力绝对的大。对这个国家和人民说一不二的程度,全球仅有,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家族内部接班体制,除了封建皇帝和现代皇室当今绝无仅有。 金正恩与其妹妹金与正(右二)和金永南(左二)等领导人合影 图片来源:朝中社 五是朝鲜是政治大国。这可不是玩笑话。朝鲜在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019年数据2566万人)、经济体量上(2018年GDP为321亿美元,2017年全球排名第115位, 人均排名第178位)是小国,但在政治上是大国,影响了得。君不见,因为朝核问题,多年来朝鲜游走于世界几个大国之间,连中美俄也对它无可奈何,拥有的核设施是否削减甚至销毁了鬼都不相信,朝鲜该得的利益却一点没少。说金正恩几乎牵着几个世界大国的鼻子走,恐怕也不算过分。 国际制裁下的朝鲜十年经济增长率 图片来源:statista.com网站 六是朝鲜是个神秘的国度。金正恩患病消息尽管甚嚣尘上,但真假难辨,导致此类消息很难验证。其实,发生在朝鲜的一切似乎都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外国情报机构难以渗透,针插不透,水泼不进,许多消息都从韩国转口,是二手消息。有关金正恩病情的报道首次出现于总部位于首尔的脱北者网站“每日朝鲜”(Daily NK)。韩国、中国官员随后称有关报道不属实,韩国总统府发声,“迄今未监测到朝鲜内部有任何特殊迹象”证实金正恩病情危重。 金正恩在会议上讲话 图片来源:路透社REUTERS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健康状况引发传言和揣测但随后被证实虚惊一场也有先例。可以想象,朝鲜人民都希望这次真的也是虚惊一场。 无风不起浪。从扑朔迷离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第一,这位朝鲜最高领导人身体肯定出了问题,心脏手术恐怕不是空穴来风。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父亲金正日都是病逝于心脏病,其家族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史。二是他工作压力山大,起码比同龄人大的多,据报道金正恩抽烟、吃甜食过量。2016年就有人估测他的体重约有300磅(约136公斤)。根据常识,他属肥胖无疑(BMI指数超过30),属心脏病高危人群。 如果金正恩真的出现意外,朝鲜顺位接班人的安排似乎并不明朗。加拿大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学者、朝鲜问题专家张连贵(音译),报道说“金正恩是该国最高和唯一的领导人。“ 如果金正恩不再任上,“朝鲜的政治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尚不清楚该国政治局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发挥多大作用掌控国家。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看起来是明显人选。金正恩是父亲金正日多年栽培出的接班人,“金家王朝”看起来也比较稳定。她出身正宗的“白头山血统”,近来单独高调亮相也更加频繁。以往朝鲜关键峰会期间,她总是陪在金正恩的身边,是助手角色,上个月金与正更是首次单独发表公开声明,让人浮想联翩。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年纪轻轻、权力巨大、世界名人,又突如其来,这些新闻要素叠加在一起,他得病不成重大新闻都难。眼下外界对金正恩健康状况做出各种揣测,我们只能静观朝鲜当局的反应。 写这个话题,不得不评论一句朝鲜的防疫。元月底朝鲜就采取了封闭国境的措施,官方宣布零感染,尽管西方媒体对此提出质疑,可以说在前一个时期朝鲜疫情防控表现不俗,与一些国家发生大量人员感染、老人死亡的人道主义灾难相比,令人欣慰,值得点赞!  

黎智英被捕——“该报定报,时辰已到!”

文:国辉 2020年4月18日上午10时许,港岛总区重案组多名警员前往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位置何文田的大宅,有警员随即拍门称要调查,惟黎智英不在家,探员其后返回车上等候。直至下午1时许,黎智英返回何文田大宅,警员紧随其后到场,并于2时许将黎智英拘捕。 警方下午3时45分交代案情指,今日一共拘捕14人,被捕人士涉嫌于去年8月18日、10月1日及10月20日在港岛区及九龙区组织及参与的未经批准集结,违反公安条例。黎智英涉嫌去年8月反修例非法集会、恐吓东方日报记者,以及和前立法会议员李卓人及杨森涉嫌非法集结被捕。 香港警务署署长邓炳强早前說前说:“无论你影响力有多大,是否可以影响媒体,你犯法就是犯法,我有证据就要逮捕你”。他对今次逮捕黎智英的行动称:“一切是基于是否有人犯法,警方不会理会背景,有多少人帮你撑腰。不好意思,我有证据就会逮捕你”邓炳强的讲话充分显示出香港是法治之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黎智英祖籍广东顺德,创办佐丹奴、壹周刊及苹果日报,拥有英国护照及台湾护照等国籍。 黎智英1990年创办壹周刊,以揭露富豪、高官、商界、医生私隐的手法掀起香港传媒歪风,引来了传媒恶性竞争。1995年,黎智英创办苹果日报,他花钱请“陈健康”嫖娼,制作假新闻,令到各界哗然。2011年,黎智英又创办《爽报》,教育评议会于当日发出声明指责《爽报》荼毒学生,内容含不少色情及不雅资讯,并指收到不少家长、教师之投诉,认为该报不宜儿童及青少年阅读,形容该报扭曲儿童的价值观。纵观黎智英的传媒三十二年历史,对香港影向深远,影向了整整两代人。今天香港社会分化、年轻人仇视社会、仇视政府、仇视国家,这一切,黎智英“功”不可没。黎智英经营媒体的三十二年,令香港社会万劫不复,对香港的破坏力恐未来三十二年都恢复不回来,罪不可恕。 法律是香港的核心价值 “法治一直是香港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是香港成功故事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亦是维持香港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法治是社会的瑰宝,所有市民,包括青年人、政府和整个社会,不分岗位或角色,均有责任尽力维护及坚守法治,包括尊重和遵守法院的判决。”这是立法会议员黄定光议员于2015年5月6日的发言。 2014年,香港非法占中运动,对香港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冲突,香港集思会就香港青年人的处境和诉求进行研究,并在今年一月至三月以随机电话访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访问了1,505名15至39岁青年人。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八80%的受访者认为,守法是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 黎智英多次纵容、参与、资助占中行动,多次亲临现场指挥,为行动助力。 据“东方日报”导报,黎智英在过后两年多,先后分廿次向不同的泛民团体秘密捐款四千多万元,令香港从一个清廉的社会走向黑金政治,李卓仁更遭廉政公署调查。黎智英在占中期间花费365万港元,为占中活动宣传。 新闻自由 双重标准 今次黎智英被捕,涉嫌在2017年6月4日傍晚发生,黎在维园凉亭出席六四祈祷会后,突走到一名在场作正常采访的东方记者前,一边用右手指着其面部,一边用粗口辱骂,并以“×你老母×”、“我实会揾人搞×你”、“我影×咗你嘅相”等粗言恐吓,当时黎的恶行已全被录影,有相有片。 黎智英做为一位追求所谓民主、人权、自由的媒体人,却视法律于无物,先是操纵黑金政治、后是知法犯法,参加非法集会。最后,公然残踏新闻自由,令人齿寒。 香港政府于事情发生两年后才对黎智英做出检控,可谓迟来的春天。 据了解,被捕人士有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以及多名泛民主派人士,包括李卓人、梁国雄、何秀兰、李柱铭、杨森、陈皓桓、吴文远、黄浩铭及区诺轩等。

俄罗斯外长:因新冠病毒对中国索赔是不可接受的

当地时间1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就目前国际热点问题接受俄罗斯和外国媒体线上采访时表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流传的所谓“因新冠病毒而向中国索赔”的说法令人“毛骨悚然”,是不可接受的。 拉夫罗夫表示,这一点让人感到十分可悲。我们的中国朋友,克服了本国的疫情高峰,经济也正在回归正常轨道,但是他们并没有“独善其身”。中国正通过分享自己的战疫经验竭尽全力帮助其他国家。当我们听说有言论称中国应该为疫情传播和似乎并未及时通报疫情买单时,我们认为这已经超出了底线并且有失体统。英国有人主张如果中国不支付巨额赔偿就要罚没中国的海外资产,这个说法令人“毛骨悚然”,特别是公开发布该言论的人还是官方面孔。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我们不应擅自臆断,因为这种声音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

【国际锐评】美国“断供”世卫损人害己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美国领导人在当地时间14日的白宫新冠疫情简报会上宣布,美国政府将暂停资助世卫组织,并攻击该组织在处理新冠疫情上不力,导致疫情在全球大暴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之下,美国这一“甩锅”与单边主义行径,无疑将削弱世卫组织能力,冲击国际抗疫合作,最终损害的将是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利益,可谓损人害己。 人们看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最权威、最专业的国际机构,世卫组织在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月3日,中方开始定期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信息,此后两天,世卫组织就向世界拉响了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警报;2月初,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集400多名世界顶级研究人员开会,敲定疫苗研究方向;截至4月中旬,世卫组织已向133个国家运送超过200万件个人防护设备,并向126个国家提供了100多万套诊断测试工具…… 鉴于此,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声明强调,要完全支持并承诺进一步增强世界卫生组织在协调国际抗疫行动方面的职责。3月下旬,联合国启动总金额为20亿美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全球人道主义响应计划》,该计划汇总了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的要求,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和弱势群体应对危机,走出困境。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逼近200万,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关键时刻,美方决定暂停对世卫组织的拨款,不仅是对其国际承诺的再次背叛,也是对国际抗疫合作的严重破坏,特别是将进一步限制世卫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能力,招致国内外广泛批评。 4月15日,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社交媒体上表态,指出美方这种做法“很危险”。他说,世卫组织的工作正在减缓疫情的传播速度,任何其他组织都无法取代他们,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们。美国最大的医生组织“美国医学会”也认为,“面临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之际,停止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资金是朝错误方向迈出的危险一步。”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纷纷谴责美方停止资助世卫组织的错误决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4日晚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指出世卫组织必须得到支持,这对全球战胜新冠疫情的努力绝对关键,“削减世卫组织或任何其他人道主义组织行动所需资源不合时宜”。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当地时间15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现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美方的行为进行辩护,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美国在减缓新冠全球疫情蔓延方面作出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战胜这场没有国界的危机”。 事实上,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政府停止向世卫组织拨款,早有迹象。截至2020年2月29日,美国仍拖欠2019年世卫组织超过70%的会费,且本应在今年1月1日前缴纳的2020年会费,也分文未付。美国著名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文章透露,早在2月中旬,在白宫公布的2021财年预算中,就已明确要求国会削减一半以上的世卫组织拨款。 正因此,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所谓“世卫组织疫情处理不力”,不过是美国政府借机找的一个“赖账”借口。这与两年多前它以“退群”方式赖掉拖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亿美元欠款的操作,如出一辙。更有学者指出,美国对世卫组织的“连番开火”,或是其再次“退群”的伏笔。 更显而易见的是,美国政府在国内抗击疫情的危机时刻向世卫组织发难,无非是想诿过于人,掩盖本身的决策失误。德国《明镜》网站15日评论说,美国这一举动只是一个战术,为了转移公众对政府错误决策的注意力。 然而,“断供”世卫无法挽救美国疫情,“甩锅”也无法掩盖真相。正如Politico所分析的,美国领导人对世卫组织发出的警告轻描淡写,将疫情与流感相提并论,“未能加强检测且未能为冠状病毒患者激增做好医疗系统的准备”,才造成了当前局面。 人们看到,本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固执地以反全球化立场应对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给国际社会不断制造麻烦。如今面对疫情,美国依旧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正成为国际防疫合作的破坏性力量。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系教授约翰·伊肯伯里批评说,疫情之下,“美国不能只躲在自己的边界内,要想在开放的战后秩序中运作,就需要为全球性多边合作架构贡献力量。” 确实,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任何一国在病毒面前失守,全球都难言安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奉劝美国的决策者们,尽快迷途知返,回归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的正道。若一意孤行在单边主义道路上狂奔,最终只会吞下损人害己的苦果。(国际锐评评论员)

白宫连番向美国媒体“开炮”暴露了什么?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你这么说太可耻了!”“你知道你做的是假新闻,你工作的机构都在做假新闻”…… 当地时间13日召开的白宫记者会上,在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保拉·里德反复质疑整个2月美国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后,美国领导人再次对记者进行了猛烈的回击。 这已是他连续几天“炮轰”美国媒体了。从《纽约时报》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全国广播公司(NBC),从反华先锋“美国之音”,到“铁粉”福克斯新闻,都一一被美国领导人怒怼过。为什么他近来对媒体的火气这么大呢?不妨以《纽约时报》为例说起。 日前,《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基因组显示,大多数纽约新冠病毒病例来自欧洲》的文章,认为纽约的新冠病毒主要来自从欧洲过来的旅行者,并指出如果实施积极的检测程序,美国就可以更早发现病毒。结果,这篇报道遭到美国领导人的痛批。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现在假新闻《纽约时报》正在将冠状病毒的起源追溯到欧洲,而不是中国。这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我想知道,《纽约时报》这样失败的媒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是有名有姓的信息源吗?” 然而,读完这篇文章就会发现,《纽约时报》引用了十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观点作为佐证,其中包括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遗传学家哈姆·范·巴克尔、纽约大学病毒学家阿德里亚娜·黑古伊等,不仅有名有姓,信源也可靠。 再往前看,在《纽约时报》被批的前两天,白宫罕见地指责“美国之音”花美国纳税人的钱“为中国做宣传”。众所周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美国之音”是反华先锋,在攻击抹黑中国方面劣迹斑斑。不过,在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美国之音”发了篇报道,肯定中国采取武汉“封城”措施是疫情防控成功的“典范”,已被世界许多地方效仿。同时,该报道还转发了武汉“解封”当晚的灯光秀。好不容易讲了次真话,“美国之音”就遭到白宫的口诛笔伐。这不仅兜出了“美国之音”的老底,也让美国政府在所谓言论自由方面的虚伪与“双标”暴露无疑。 人们进一步看清:惹怒美国政府的从来不是什么事实的不准确,而是观点的“政治不正确”。在白宫眼里,批评中国才是“报道事实”,肯定中国就变成了“为中国宣传”。比如,《纽约时报》在疫情报道初期,以推测口吻污蔑“武汉是新冠病毒的源头”,当时美国政府未有任何异议;而当它现在引用多位科学家的观点指出大多数纽约新冠肺炎病例来自欧洲时,美国领导人就将其定义为“假新闻”。 这种前后无法自洽的逻辑,暴露出所谓的“新闻自由”在美国政府眼里其实是政治工具。《华盛顿邮报》一针见血地指出,本届美国政府赋予了“假新闻”新的定义,那就是“非常准确的报道但损坏了美国最高领导人的声誉”。 人们注意到,疫情发生以来,“假新闻”是白宫给美国媒体贴的最多的标签。表面上看,这是白宫对媒体质疑的回击,实际上暴露了其掩饰错误、转移焦点的心虚恐慌,以及被媒体揭批“甩锅”图谋后的恼羞成怒。 近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纷纷发布长篇调查报道,复盘美国疫情防控形势,将疫情失控的责任直指政府的领导不力和对疫情应对不足。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出的,一些美国媒体的报道打乱了美国政府“甩锅”的节奏,戳穿了“病毒源自中国”的谎言,触动了美国政府想方设法摆脱应对失当责任的敏感神经,遭到痛批也就不可避免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领导人在13日的记者会上播放了一段视频,介绍了他在过去几个月抗疫中采取的决定性举措。这段被看作是“竞选广告式”的视频招致了媒体和民众的批评。 CNN在视频播放时直接掐断直播;英国广播公司资深记者乔·索贝尔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参加过的最令人头晕目眩、瞠目结舌的发布会。”网友评价道,“在美国已经有两万多人死亡的当下,领导人还在用纳税人的钱浪费宝贵的时间为自己的形象做宣传,真是让人失望!” 截至北京时间4月15日11时,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超过60万例,死亡26003例,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在这个紧要关头,无论是“扯皮”“甩锅”“作秀”还是“炮轰”媒体,都无法掩盖美国政府的连连失误,以及将政治私利置于生命之上的冷血逻辑。奉劝美国一些人赶紧把精力聚焦疫情防控本身,要知道,时间和生命是永远无法挽回的。(国际锐评评论员)

美国政客的信口雌黄掩饰不了抗疫上的三大失误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诊人数与病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政客对中国的攻击与“甩锅”越发疯狂。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到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再到参议员汤姆·科顿、林赛·格雷厄姆,这些人轮番上场,信口雌黄,说什么“病毒源于中国”,污蔑中国“隐瞒疫情信息”,叫嚣要中国为疫情在全球蔓延负责,甚至鼓动个别组织搞出所谓“向中国索赔”的闹剧。 事实就是事实。中国这次疫情防控做得怎么样,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早已做出公允评价。特别是日前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自然》杂志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为题发表社论,连续三天为曾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关联道歉,从科学态度驳斥了美国政客对中国的污名化攻击。同时,社论批评少数西方政客“抱残守缺”,指出“执意将一种病毒及其所致疾病与某个地方关联在一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立即停止。” 确实,战胜病毒需要科学理性,而不是造谣中伤。美国新闻评论网站《每日野兽》12日指出,美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新的大选战略,即企图把中国当作全球流行病的“罪魁祸首”。这一观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美国“甩锅”中国的最主要企图。可见,美国政客再怎么信口雌黄,也蒙骗不了国际社会,更掩饰不了自身在抗疫上的三大失误。 第一大失误:无知傲慢导致漠视拖延,浪费了近两个月时间。 美联社12日报道称,五角大楼最早12月从中国的公开报告中了解到新冠病毒,1月初美国政府内部已关注病毒相关消息,1月3日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接到了中国官方的预警电话。但是,直到1月18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阿扎尔才有机会向美国领导人汇报相关情况。报道称,美国政府一度试图淡化疫情对美国的威胁,不仅未储存充足医疗物资,还将来自中国的信息定义为“不可信”。 美方为什么这么认为?这与其惯性反华思维与无知傲慢不无关系。疫情初期,美国一些人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对中国的防控措施指指点点,嘲讽抹黑,甚至将疫情视作遏制中国以及与中国“脱钩”的一种手段。也正是因为傲慢,美国领导人一度将新冠肺炎疫情比作“大号流感”,这在相当程度上麻痹了社会情绪。而美国白白浪费的近两个月时间,就是为无知与傲慢付出的沉重代价。 第二大失误,党争内斗导致精力转移,无法聚焦疫情本身。 《纽约时报》11日发布长文,复盘美国新冠疫情的应对情况,剖析美国领导人为何忽视警告、一错再错。文章提到,在整个1月,美国领导人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问题上,对高级官员的警告置之不理。整个2月,总统的高级助手们一直在传达一致的信息,但没有采取任何具体步骤来为可能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做准备。文章指出,白宫不同幕僚间的意见分歧、政府不同利益群体以及美国最高领导人的犹豫不决、掉以轻心都导致此次疫情防控的失败。美联社也在12日的报道中指出,美国政府初期忽视疫情预警的部分原因在于政治内斗,其想将更多精力放在应对“弹劾案”上。 与此同时,美国两党之间、卫生部门和白宫预算部门之间,为疫情预算拨款问题争执不休,直到3月6日美国领导人才签署紧急追加拨款法案,但为时已晚。此外,据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报道,自2018年春,白宫不仅推动国会削减对奥巴马时代疾病安全计划的资金投入,还减少了150亿美元的国家卫生支出,取消了3000万美元的“复杂危机基金”。 CNN报道指出,党派之争不仅影响美国各州的疫情防控工作,甚至左右民众对联邦政府工作认可度,以及对疫情的认识程度。报道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无法控制新冠疫情的根源在于政治极端两极化。 第三大失误,“美国优先”破坏防疫合作,损人又害己。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在《中东报》上撰文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的概念,抗击疫情需要团结与协作,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然而,美国在全球防疫合作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从公然抢劫多国口罩,到意图独占德国企业正在研制的疫苗,再到威胁停止给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资金,美国的所作所为,将其“民族自私主义”展露无疑。 或许,美方有些人以为,在疫情防控上同样要“美国优先”。但事实证明,战胜这一蔓延全球的疫情,单靠一国之力是无法成功的,必须要团结合作。只要有一个国家没有消除疫情,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难言安全。而美国的所作所为,“向全球展示了华盛顿的丑陋面貌”,不但阻碍了国际抗疫合作,客观上也损害了其自身防疫努力,可谓损人又害己。 “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这是《自然》杂志在向中国道歉的社论中发出的告诫。美国在应对疫情上的屡屡失误表明,华盛顿的决策者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始终未将焦点对准“拯救生命”本身,而这正是导致其疫情防控一地鸡毛的根本原因。(国际锐评评论员)

新冠病毒源于美国!剑桥大学等权威研究如是说

A picture containing map, man, skiing, tabl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编译 | 七天传媒记者 明居 2020年4月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重磅研究论文,揭示正在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COVID-19 (SARS-Cov-2)更大概率溯源于美国。研究人员用系统进化树分析(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方法发现,美国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毒基因组与该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及其中间宿主穿山甲携带的病毒基因组最为相似,同属一类。该研究报告为新冠病毒源于何地的国际争执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 论文标题和作者信息 当地时间4月9日,来自英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在剑桥大学官网上也发表这篇关于新冠病毒的几个变种和传播路径的研究报告。 论文摘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自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间从世界各地采集的160个完整病毒基因组数据,发现了新冠病毒的三个不同但又紧密相关的“变种(variants)”,将其分别标记为“A”、“B”和“C”。 他们发现,A类病毒与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类型最为接近,研究人员称其为“疫情的根源”。B类病毒从A类经由两次突变而来,而C类又来自于B类。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A类病毒的变种在据称曾经在武汉居住过的美国人身上检测到,同时该病毒本身也在大量美国和澳大利亚感染者中检测到;B类是中国境内(即武汉)以及东亚地区的主要类型;C类是欧洲主要类型,在早期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新冠肺炎患者中检测到,且在中国大陆没有发现此类型的样本。 研究人员认为,“B型病毒可以在免疫学或环境方面适应东亚大部分人口。” 这是否可以解释海外华人华侨对A型和B型感染率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研究人员还表示,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和人际传播或可最早追溯至2019年9月中旬至12月初。 研究人员使用的系统进化网络方法—可以在一幅简单的图中同时显示数百棵进化树—于1979年在新西兰开创,然后由德国数学家在1990年代开发。 Scientists have tracked COVID-19’s movement /Peter Forster, Lucy Forster, Colin Renfrew, and Michael Forster /PNAS 这些技术引起了考古学家Colin Renfrew教授的注意,他是PNAS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于1998年提出。Renfrew继而在剑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考古学研究小组之一。 领导这项研究的Forster教授表示,“系统进化树分析有可能帮助识别未记录的COVID-19感染源,然后将其隔离以遏制该病在全球的进一步传播。”  

口罩、连花清瘟……留学生:拿到“健康包”感觉很温暖

封面新闻记者 滕瑾 “当领到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健康包’,我忍不住哭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心情。”这是王紫璇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她拿到“健康包”后的一段感想。 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透露,已向中国留学人员比较集中的国家调配50万份“健康包”。 4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在英国的王紫璇和加拿大的董亦杨,已拿到“健康包”的他们表示,从知道祖国为留学生派发“健康包”的时候就很激动,领到“健康包”的时候更感动,身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王紫璇领到的“健康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包装袋会一直保留 王紫璇告诉记者,她是在3月25日接到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通知,填写留守留学人员信息然后等待领取“健康包”,“虽然当时还没拿到手,但填资料那一刻就感觉自己被祖国爱着,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格外骄傲。” 21岁的王紫璇来自河南漯河,目前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摄影专业就读。 “填写信息后的第二天就有同学给我们住所相近的人建了微信群,群名叫‘守望相助’。”王紫璇回忆说,“4月4日下午,留学生志愿者姐姐在群里通知将派发‘健康包’,结果晚上就敲了我公寓的房门送来了。” 王紫璇领到的“健康包”里有一盒连花清瘟胶囊、一只KN95口罩、10只医用外科口罩,“拿到‘健康包’感到背后有国家,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包装袋我会一直保留。” “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照” “我是4月5日领到‘健康包’的。”董亦杨告诉记者,“‘健康包’里有2只KN95口罩、20只医用外科口罩、两盒连花清瘟胶囊、一包80片的消毒纸巾以及一本防疫指南。” 董亦杨领到的“健康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董亦杨来自北京,22岁的他目前在加拿大温哥华西蒙菲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就读。 他告诉记者当时申请“健康包”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学生会的公众号登记信息,一个是按中国驻加拿大使馆通过学校发送给学生的邮件登记信息。“我是4月4日在公众号上登记申请的,1天后就收到留学生志愿者送来的‘健康包’。” 董亦杨说,“拿到‘健康包’很开心,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照。其他国家留学生都没有这样的福利,感觉特别骄傲。” “张文宏主任的建议安抚了我的不安” 王紫璇也曾纠结是否回国,“3月初疫情在英国爆发就很想回到父母身边,但我父母有他们的顾虑。”王紫璇说,“那段时间国内陆续出现输入病例,他们一方面担心回国途中安全问题,一方面我家那里已保持好几天零病例,不想再给城市增加烦恼。” 据央视新闻4月10日消息,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4月9日上午9时,英国确诊病例达65077例,至8日下午5时,死亡病例7978例。 王紫璇告诉记者,是中国医疗专家安抚了她的不安焦虑。“在看了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与留学生连线视频后特别开心,他给了我们很多专业且真诚的建议,后来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的医疗专家又做线上讲座,让我放心很多,感到虽然我们人没有回国,但国家惦记着我们。” 对于是否回国,董亦杨则没有太多纠结。他告诉记者,学校3月16日就开始上网课且还有考试要参加。另外,他注意到身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选择了留守,再加上回国途中也存在感染风险,“所以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先留下。从目前看,这边情况还好,我和室友已在家自我隔离,学校每天都会发至少10封邮件,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如何管理心情。” 据央视消息,截至当地时间9日18时,加拿大累计确诊病例20744例,死亡病例524例。 加拿大温哥华一超市内售卫生纸的货架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隔离期间“钻研”厨艺 英国政府在3月23日告诫公众自觉居家隔离,而王紫璇的居家隔离是从3月18日开始的。“3月13日英国政府宣布群体免疫计划,当时中国留学生群体比较紧张。”于是,3月16日她去超市买了不少东西准备隔离。 “隔离期间进步最大的是厨艺。”王紫璇腼腆的说,“原来做饭还要一边看教程一边做,现在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做顿饭了。” “钻研”厨艺的不止王紫璇,“原本我不怎么做饭,现在因为疫情几乎不出门,开始和室友一块做饭、煮饺子。”董亦杨说,“这也是因为疫情的一种成长吧。” 谈及当地人对疫情的态度,王紫璇讲了一件事,“大概3月13日,我曾劝一位为我送快递的英国大叔戴口罩、做好防护,大叔当时说不需要戴,只要勤洗手就好。”王紫璇说,“一周后我再遇到大叔时,他主动问我哪里还可以买到口罩,问我能否送他两只,我就上楼拿了两只给他,他用中文对我说了‘谢谢’。” 英国西约克郡的街道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这位大叔对待新冠肺炎的态度在一周内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英国人也在进行居家隔离,路上人少了,出门的人也有很多戴上了口罩。”王紫璇说,“最近还注意到一家超市送货APP‘崩溃’了,这说明很多英国人也不出门了。” 董亦杨告诉记者,现在温哥华的餐厅等营业场所基本暂停营业,虽然戴口罩的人还不多,但大家开始自觉保持距离,超市已采取限流措施。

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4月9日)不太爽

文 | 七天传媒记者 独玉 1 4月的蒙特利尔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看今天的温度,估计地上积不起来了,往年有时候4月这场雪还可以积到二三十公分。保险起见,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以免感冒,尤其是疫情关键阶段,感冒了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疑神疑鬼“新冠”疑似,徒然增加不必要的忧虑,现阶段穿得再漂亮也没人看,病了不划算,还是多穿几天棉袄吧。所谓春捂秋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看了后面几天的天气,周五继续下雪,周六多云,周日阴天,周一下雨,周二刮大风,没有一天好的,感觉有点儿气馁。 2 浏览了一下今天的新闻,和天气一样令人压抑。都不想写啥了。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又觉得不吐不快,所以又坐在了电脑前开始码字。 加拿大联邦政府迫于民众压力,今天公布了疫情预测模型,分为“绿”(10%以下感染率)、“蓝”(25-50%)、“红”(70%-80%)三个区。 疫情控制好的情况下,2.5%-5%的感染率,全国就得有93万到190万人感染,这就意味着要死2万2千人,2万3到4万6的人进ICU,上呼吸机(这也是为啥加拿大要准备5万台呼吸机)。据安省医疗专家讲,使用呼吸机后,加拿大目前的情况是仍然会有大部分人被治愈,而不像有些地方,上呼吸机就是帮助病人苟延残喘,说一下临终遗言。 如果控制不了,最糟糕的情况,疫情横扫完,加拿大要有30万人死亡。谭首席卫生官说目前加拿大还处在疫情的初始阶段,由于吸取了别国的教训,算是控制得比较好的,疫情高峰会出现在4月18号,争取把疫情控制在绿色区域内。 针对记者提问,批评政府初始阶段反应不力,小特说政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措施都是当时根据情况做出的最佳应对,结果只能疫情过后再总结、再评说。 3 看到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封面,对于使用“武汉日记”(Wuhan Diary)、 “来自疫情源头震中的特约报道”(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觉得还是有几句话要说。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方方已经说了这是约稿,估计看客们都忽略了,有不少人为她叫好,觉得她说了真话。看到她抱怨,引发不少人同感。所以快速传播起来。我看了左中右三方面对她的采访、报道、评论,也看了她最初的几篇,除了觉得有点儿啰嗦,并不反感。中间有人骂她,还觉得小题大做,让人说说话,没啥大不了的。后来也没咋关注,偶尔有朋友转发一下,又看到一两篇,后续的文章每次发表都配发方方各种姿势的照片,最后一期还有视频,逐渐闻见炒作的味道,觉得有点儿过了。 昨天还有朋友议论这件事儿,说她的日记在某空间从“七”到“十一”,估计被和谐过好多次,但还能发,说明有负责技术层面的人认同,一直让她发,让她说,这也没啥不好,不同声音能让人反思嘛。 今天上网搜到这本书,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肆使用舆论战围剿中国的时候,这本书给人家提供了强有力的及时的炮弹,每一句话都可以拿出来让别有用心的人对着中国打一梭子。 忽然想起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加拿大的媒体希望在中国拍到武汉当地的视频,到处找在武汉可以帮他们拍摄的人,想想没准是一个套路,有人约“方方”写,还有人约“圆圆”拍,以偏概全地从某个他们想要的角度出发,在西方社会一传播,媒体和政客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方方有话说,在家里,可以好好说,一旦授权别人发,尤其是西方媒体,断章取义、曲解、别有用心……各种你想不到的手法层出不穷,这也是我在前面的某篇文章中提到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别掉坑里的原因,有些抱有偏见的记者,会故意挖坑给被采访对象,即便你识破了,没那样说,有时候他只用一个词就完全肢解了你的意思。有好多时候,被采访对象在看到发表的报道时,叫苦不迭,说我没那样说啊,或者说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呀,这种时候已经晚了,你这把“枪”已经被人好好地利用了一下。 遇见不平的事儿,我也会忍不住要说,想批评,甚至想骂人(前面有一篇文章,气不过使用了一句拼音国骂,被姐姐批,说不能说脏话)。但我想说的是,不要给人当子弹,也不要试图利用全民的灾难来成就你的名声,这样的话,就像你自己说的,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怪事儿来了,就在我把这篇流水账贴到网上的时候,出版社和书商网上的武汉日记的封面修改了:英文的来自疫情源头的特约报道修改成了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 可翻译为《来自一座被隔离城市的特约报道》。啥节奏?鬼从哪里来? 修改前后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