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疫情下的加拿大(3月26日)
在中国订的口罩一再延误。3月17号付款出去,18号从国内启运,说是3-4天就会到,也就是说20号左右。然而货物上了飞机之后,就开始自由飞翔。从UPS上追踪,先是预告3月24日可以到,这是个可以接受的时间,你不接受又能怎样?这中间追踪了几次,看到货物从国内启程,先是到了香港,然后到了美国,然后到了温哥华,看起来一路挺顺。中间听说美国政府征用了一些入境美国的口罩,很担心这批口罩会是同样的命运,看UPS网站显示到了温哥华,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不料UPS又改口说26号才能到,也不说原因,上网查了一下,消息有点儿让人沮丧,8个包裹,4个地方,有些已经到了本地,有些在温哥华,还有些竟然在美国的西雅图和安卡拉奇!好不容易到了26号,UPS又一次改口:“因为全球疫情不可控的因素,您的货物将会推迟送达。”至于说啥时候,无可奉告。 第一次看见加拿大对美国“强烈反对”(总理和副总理原话),因为美国要在两国8891公里的边境上部署军队。虽然美国说军人的主要职责是检查过往人员是否携带病毒,这仍然引起了加拿大的强烈不满,小特总理说:两国不设防的边境已经几十年了,好处多多,不管是人员往来,还是货物、贸易,极大地便利两国的经济,希望边境保持过去的状况不变。不仅是边境问题,在G7国家外长会议上,包括加拿大在内的除美国以外的6个国家也强烈反对美国非要把病毒标注为“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其实这次会议也是为了应对疫情召开的,由美国主持,美国国务院的Twitter上贴的会议主题就是“武汉病毒”,但那6国外长一致不同意这个说法,拒绝签署联合声明,使得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老特已经改口,不再说“中国病毒”了,他同时也呼吁美国民众停止对亚裔的歧视。这些玩弄伎俩的政客,你引个火,火烧起来了, 你说:算了,不玩了。那火能一下子熄了吗? 昨天说的多伦多医院口罩紧张的事儿,那是真的紧张,一线医护人员除了口罩不够,也没有像样的防护服,一层像一次性雨衣的黄色塑料透明衣服能保护他们吗?很为他们担心。但是目前好像也真的没有啥办法,华人开始反向捐助,但捐过去的物资医院内部有使用规则,仍然不能及时到一线人员手中。 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表达他们急切的心情。一位读者说中国为啥还不给加拿大送来物资,是不是因为孟晚舟的事儿故意把加拿大晾一边?这也不单单是华裔民众的想法,一向反华的加拿大媒体《环球邮报》的记者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质问小特总理,你把物资给了中国,现在加拿大物资短缺,你咋办?小特为加拿大辩护说,疫情是全球的,当初中国有难,加拿大不能袖手旁观。现在中国也没说不帮我们。就此事儿微信问了中国驻蒙特利尔陈学明总领事,他回信儿说中国援助加拿大的物资已经在路上了。 还有读者说他们想去机场等地做义工,帮助查体温等,另外一些读者呼吁给医院捐款,华人社区也有组织和个人行动起来给中华医院捐口罩。这间医院是加拿大唯二的以“中华”命名的医院之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因为1918年的传染病大流行,修女们为了帮助病人开始的。如今这家医院接待的大部分是需要长期护理的华裔老者,如果谁手里有多的物资,请捐给他们。 蒙特利尔上海同乡会一直在给大家发口罩,每人5个;上海市侨联还给他们寄来了500个,看来“上海”事事处处都想得周到,做得周到。 魁省今天又有两名确诊患者死亡。省长呼吁健康的人士,尤其是失业的,家里如果没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出来做义工,因为魁省的食物银行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帮助分发食物。同时省长也说,如果谁家里揭不开锅了,也别不好意思,尽管到食物银行去领吃的。他保证每个人都不会饿肚子。省长呼吁魁北克人团结一致,战胜病毒,他说:全体魁北人就像一支部队。 出门去了一趟银行。进去之前犹豫了一下是否要戴上口罩,想到多伦多3名亚裔戴口罩被赶出超市的情形,决定不戴。银行原来可以自由进去的两个门改为一进一出。里面的工作人员90%都戴着口罩,我默默地拿出自己的,戴上。办完事儿,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张消毒纸巾,彼此心领神会。 接下来去了一趟超市,人不多,几乎100%都戴着口罩,这次我是下了车就开始戴的。食物涨价了不少。 车的仪表盘不断提醒更换钥匙电池,买完菜去了一趟车行,但是吃了闭门羹,不是说车行不关吗?油价已经跌得让人有种大萧条来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