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寿的加拿大人去世,享年114岁

http://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19/06/ellen-gibb.jpg

艾伦.吉布(Ellen“Dolly”Gibb)6月5日在安大略省诺斯贝市的一家养老院去世,享年114岁。根据美国Gerontology Research Group的统计,她不仅是全加拿大,也是整个北美最长寿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她排名第9。 艾伦.吉布1905年出生在曼尼托巴省,结婚后搬到安大略省。据艾伦.吉布的家人介绍,她的长寿应归功于经常步行,热爱家庭和基因。她的五个兄弟姐妹也都活到90多岁。另外,她的身体非常好,没有任何慢性病。 她在丈夫1968年去世后一直孀居。她身后留下一个80岁的女儿,还有9个孙辈,22个曾孙辈和12个玄孙辈。她在有年龄记录以来的加拿大人当中是第五长寿的。   来自:RCI  

今晚NBA总决赛 蒙特利尔人可以在这里看

今晚多伦多猛龙队将对战金州勇士队,举行NBA总决赛的第五场比赛,蒙特利尔的球迷可以在PEEL街的电子大屏上欣赏到这场比赛。 上周末由于F1大奖赛庆祝活动的举行,PEEL街的部分路段关闭。一位市府官员表示,为了今晚的比赛,将在以上路段设置大屏幕方便球迷观看。 今年是加拿大的球队第一次进入NBA总决赛,目前猛龙队以3:1领先勇士队,今晚的第五场大战也许这是本季NBA总决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也许勇士能够胜出,会把比赛拖到第六场,两队在奥克兰再战。  

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表示:愿意赴中国破冰

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通过其发言人表示,如果总理特鲁多提出请求,他愿意前往中国谈判,结束加中两国的外交僵局。 Fred Chartrand/Canadian Press 据CBC报道,克雷蒂安的发言人Bruce Hartley表示,如果总理向克雷蒂安提出要求,他愿意在当前困难时刻,前往中国帮助加拿大农民,以及解救两名被拘押的加拿大人。 此前,加拿大前保守党总理马尼龙(Brian Mulroney)建议,特鲁多政府可以考虑一位前总理率领高级别代表团前往中国,争取释放两名被拘押的加拿大人康明凯和斯帕弗。 马尼龙对加通社说,政府应该考虑派出克雷蒂安这样的人选,因为他在中国受到广泛的尊敬。 克雷蒂安的女婿德马雷(André Desmarais)担任蒙特利尔商业巨头鲍尔集团(Power Corporation)的副总裁,也是加中商会的名誉主席。马龙尼称他在中国受到极高的重视,恐怕在加拿大非官方人物中是最了解中国的人。 以下是CBC的报道后,1500多条网友留言中的部分节选: Joseph Adams:这是明智之举。应该尽一切可能修复与中国的关系,除了不要派特鲁多。 Howard Strutt:这是“挽回面子”的一个好计划。 Michael Brothers:换言之,特鲁多太无能。 Al Purves:这正好说明特鲁多不是个称值的领导人,根本不被世界领导人尊重,连加拿大人都不尊重这位假总理。 Johanna Pontin:克雷蒂安是一位伟大的政客和谈判家,他是代表加拿大立场的最合适人选。 George Camelot:应该派克雷蒂安与孟公主同行,在香港谈判换人。 Bernie Hopkins:我感觉派克雷蒂安也没用。让中国放人会被视为软弱的表现。可能克雷蒂安去中国可以让两名被拘押的加拿大人得到稍好的待遇,直到让事件发展结束,但值得试一试。   来自:加国无忧  

华人富二代加拿大杀人后逃回国 逍遥十年终服法

在香港电影里,经常会听到“跑路”一词,罪犯在杀人犯法之后会想方设法逃离当地,以此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件也比比皆是,不少贪污犯罪的都卷款潜逃到欧美国家过着奢侈的生活。 十多年前,一位名叫翁李佳华人富二代在加拿大一间夜店外开枪杀人,害怕遭受牢狱之灾的翁李佳第一时间购买机票。当加拿大警方的通缉令发出时,他已身在飞往台湾的飞机上。 被翁李佳开枪打死的是一位19岁的华人学生,名叫张绍鑫(Shaoxin Zhang 音译),此外还有一位名叫Ralph Wu的华人受伤,而事件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一次退票纠纷。 逃回台湾的翁李佳过着逍遥法外的生活,昔日的命案并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身为富二代的他在职场中混的如鱼得水。经人介绍在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做销售经理,并且很快娶妻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也许是天意,过了12平静生活的翁李佳突然萌发雄心壮志,虽然此时已经四十余岁,但他却一心想要去韩国攻读一个音乐学位。他并不知道,韩国和加拿大是有引渡协议的。因此在翁刚刚到达韩国境内,还未走出机场的他就已经被韩国警方带走。 之后翁李佳在韩国经历了几个月的引渡聆讯,于2018年7月被引渡回加拿大受审,飞机降落的地方正是12年前他出逃的温哥华YVR机场。 在接受加拿大警方审讯期间,翁李佳表示他一直对12年前的枪杀案耿耿于怀,当时他之所以潜逃回台湾,是为了见自己奶奶最后一面,但这个说法只是他的一面之词。 今年6月3日,翁李佳在BC省最高法院接受审判。对于十多年前犯下的罪行,翁李佳供认不讳,当庭认罪。 这场持续十多年的凶案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自:约克论坛  

朋友圈发帖小心!加拿大军方可能查你的信息

据CTV最新报道,加通社通过资讯自由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得到的军方文件显示,联邦国防部情报机构一直在搜集并与有关部门分享加拿大公民的信息,特别是从社交网络收集的信息! 加通社已经得到军方情报机构这份于2018年8月发给情报人员,总共有8页的操作指南(Guidance on the Collection of Canadian Citizen Information)。 (THE CANADIAN PRESS/Adrian Wyld) 报道说,按照这份指南,如果与军方的军事行动或活动有直接和重要关系,军方人员可以收集加拿大人的信息,包括从社交网络收集信息。 但是加拿大维权组织对此非常担忧,担心情报人员一旦获得这样的授权,鉴于现代技术的先进与强大,军方情报人员可能搜集加拿大公民的隐私信息,特别是他们可能利用这种特权,无意甚至有意地针对某些群体或个人收集在社交网站发布的信息。 加通社表示,事件已经引起国会国家安全和情报委员会的注意,他们正对这份军方的指南进行审议,以研究国防部及军方如何收集、储存、使用及分享这些信息。 国会国家安全和情报委员会在一份考察报告中指出,国防部及军方在这个方面耗资甚巨,是联邦政府所资助的最大情报收集项目之一,但很少得到外部监督。 该委员会审查了数千页资料,以及多次闭门会议的备忘录,发现国防机构在收集情报的过程中,通过敏感方法收集来信息,包括技术手段,动用大量人力资源,以及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等。 国会的这个委员会在审议之后认为,军方的很多做法有越界之嫌,也存在侵犯公民权力的风险。 该委员会表示,一方面,将在国会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军方针对公民的间谍行为要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另外一方面,该委员会也将向加拿大总理提供研究结果的专门报告,以引起最高层的关注。   来自:加国无忧  

加拿大失业率掉到5.4%,43年来最低

http://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19/06/jobless-635x357.png

加拿大的失业率降至5.4%,为43年来的最低水平 加拿大统计局周五(6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在5月份增加了27,700个就业职位,大大超过了经济学家们的预期(5000个职位)。 5月份的数字意味着加拿大经济在过去12个月中增加了453,000 个工作岗位。 新增的就业职位主要在安大略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以及爱德华王子岛的就业出现萎缩,其他省份的就业状况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就业率升高。 加拿大统计局说,5月份20-24岁学生的就业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2,000人,17岁-19岁年龄组的就业人数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000人。   来自:RCI  

先减后增:魁北克省政府计划增加接收移民

http://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19/06/20848594-e1559938699949-635x357.jpg

魁北克省政府计划在今后几年增加每年接收移民的数量。移民部长巴莱特(Simon Jolin-Barrette)星期五(6月7日)表示,到2022年,魁北克省将接受49500到52500名新移民。这个数量和上一任自由党政府过去三年里每年接受的移民数量相仿。 但是,本届魁省政府自竞选时期就信誓旦旦,要把该省每年接受的移民数量减少五分之一,即从五万多减少到四万。这也是省移民部为今年定下的移民接受指标,为此不惜把以前收到的1万8千份技术移民申请作废(后因受到法律挑战而作罢)。省政府今年2月份提交的移民法改革2号法案尚在审议中。 减少新移民是魁北克未来联盟领导人,省长勒格的重要竞选承诺之一。(CP/Jacques Boissinot) 魁省政府计划增加接受的主要是经济类移民,家庭团聚移民和难民属于联邦管辖范围。今年魁省接受的经济类移民预计最多占59%。省政府的目标是在2022年把这个比例提高到65%。 巴莱特表示,今天宣布的计划只是一个供省议会讨论的草案,公众咨询将从8月12日开始。 魁北克省计划每年接受的移民数量: 2019年:38000人到42000人 2020年:41500人到44500人 2021年:44500人到47500人 2022年:49500人到52500人   来自:RCI  

重要时刻,习主席和普京总统把中俄关系领进新时代

新华社莫斯科6月6日电 莫斯科时间5日下午,克里姆林宫,中俄关系定格新的高光时刻。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这是会谈前,两国元首紧紧握手,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两个传统友好的大国,两位深交已久的领导人,向世界宣示:中俄关系迎来新的里程碑。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这是两国元首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是什么推动中俄再次对双边关系做出重大提升?习近平主席说,“加强中俄关系是历史的召唤,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普京总统说,“我们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要把两国关系发展得更好”。 这一幕,注定将写进中俄关系的历史篇章。 “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里?习近平主席当天在莫斯科长达10多个小时的访问活动,已开始为中俄关系这一新定位作出深刻而又生动的阐释。 新高度 此次访问,是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他2013年以来第八次到访俄罗斯。 这是一场“惯例”访问,更是一场“特殊”访问,在两国建交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主席此行的各项活动无不凸显着中俄关系的新高度。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俄方为习近平主席在机场举行迎接仪式。习近平检阅俄罗斯三军仪仗队及分列式。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高度体现在高规格礼遇之中。 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隆重欢迎仪式上,伴随着雄壮激昂的迎宾曲,一个多月前才在北京见过的两位老朋友,红毯上相向而行,双手又一次紧握在一起。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这是两国元首在会谈前握手。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高度体现在两国元首会谈之中。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中俄关系的新定位和新表述,来自对双边合作的谋划和全球视角的运筹。两位领导人在会谈中听取了两国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各重点领域双边合作情况,并就朝鲜半岛形势、伊朗核、委内瑞拉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场合的沟通配合。 新高度更体现在两份重磅声明之中。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并见证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的签署,为中俄合作点明了目标和方向: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的签署,体现中俄的担当精神和两国战略协作的积极效应。 新机遇 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也迎来更大发展的新机遇。 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 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在蓬勃开展,“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国家级大型活动,拉近了两国民众距离,促进了民间友好交流。 这是克里姆林宫亚历山大厅,中俄两国元首大范围会谈在这里举行。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在与普京总统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为中俄合作划出的重点一个接着一个: ——双方要增进战略沟通和协作,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 ——要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全面提质升级,推进两国战略性大项目和新兴领域合作同步发展。加强经贸、投资、能源、科技、航空航天、互联互通、农业、金融、地方等领域合作。 ——要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致力于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要加强人文交流,设计好2020年至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方案。 …… 会谈后,两国元首还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普京总统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意义重大,将为新时代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习近平主席如此强调。 新担当 新定位也彰显出中俄携手应对挑战的新担当。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更加担当有为,两位元首的表态掷地有声。 这是克里姆林宫孔雀石厅。两国元首在这里签署联合声明并共见记者。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一个词尤为令人关注——在国际事务中贡献更多的“中俄方案”。 习近平主席说,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强大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普京总统说,俄中两国要继续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协作,共同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多亮点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俄关系历久弥新,离不开不断焕发新意的人文交往。 尽管访问安排满满当当,习近平主席仍为这几场人文交流活动留出了时间。 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当地时间晚上8时许,习近平主席抵达莫斯科动物园,与普京总统一道出席了熊猫馆开馆仪式。 这是大熊猫“丁丁”。4月29日,中国大熊猫“如意”和“丁丁”乘俄罗斯航星航空公司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启为期15年的中俄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项目。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如意”和“丁丁”的到来,让有着155年历史的莫斯科动物园刮起了中国风。 习近平主席对两位特殊“外交官”寄予期待:大熊猫“丁丁”和“如意”落户莫斯科动物园,相信将为俄罗斯人民特别是小朋友们带来欢乐,成为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佳话。 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开始前的莫斯科大剧院。新华社记者郑晓奕摄 当晚在莫斯科大剧院,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还一同出席了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并观看文艺演出。 … Read more

让慈善与健康同行

【七天讯】(记者颜宏 德昊 独玉 摄影李明 慎重)6月1日晚,由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MUHC)基金会与蒙特利尔华人社区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福禄寿慈善晚宴在蒙特利尔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友谊架金桥”。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陈学明、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Alexandra Mendes 、魁省自由党Westmount–Saint-Louis选区议员Jennifer Maccarone 、魁省前健康及卫生部长 Gaétan Barrette、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基金会主席Julie Quenneville、被誉为“当代白求恩”的MUHC心外科专家岑颖干(DominiqueShum–Tim)、加拿大国家银行总裁兼慈善业办公室主任Thi Be Nguyen、Broccolini建筑公司住宅项目主任AdamMartelli及各界善心人士、专业人士、企业家和社团代表等500余人盛装出席活动。 晚宴执行主席黄新文在致辞中感谢大家对活动的大力支持。主要赞助商加拿大国家银行代表Thi Be Nguyen、Broccolini建筑公司住宅项目主任AdamMartelli在致辞中,表示国家银行很荣幸支持此类慈善活动。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陈学明在致辞中首先对活动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是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MUHC)基金会和华人社区连续第三年举办这样的慈善活动,为中国医生来麦吉尔大学进行研修筹集款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慈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是白求恩医生在中国逝世80周年。81年前,他不远万里去到中国,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员,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事绩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也促进加拿大涌现了许多“当代白求恩”。他们每年多次赴中国偏远地区义诊,为推动当地基层医疗建设、民众的健康福祉以及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陈总领事说明年是白求恩医生诞辰1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计划联合多方制作一部纪录片,拍摄蒙特利尔的一批医生为中国农村地区提供医疗服务、为中国医学从业人员提供实践培训的事迹。该纪录片将由加拿大导演执导,并将在加拿大主流媒体渠道播出。为此,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基金会、总领馆和蒙特利尔华人社区将合作举办一场筹款活动,支持这一计划。陈总鼓励包括今晚在座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让白求恩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让中加传统友谊世代相传。 晚会特别设置了义工表彰环节。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基金会主席Julie Quenneville邀请当代白求恩心脏外科基金执行主席王李芹美(Pierrette Wong)和她特地从美国赶来参加活动的两个女儿上台,Julie回顾了王李芹美对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MUHC)基金会长期的支持和历史贡献,用特殊的义工奖牌对她予以感谢和表彰。王李芹美服务蒙特利尔华社多年,她的家族是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的长期支持者和志愿者,曾多次对医院作出大额捐赠。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还有一间以她名字命名的会议室。自2003年起,王李芹美女士成为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MUHC)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做为当代白求恩基金执行主席与大家一道成功组织了前两届福禄寿慈善晚会,筹得善款近50万元。 有“当代白求恩”之称的岑颖干医生在发言中感谢了他的家人、朋友、病人以及同事给予自己的支持,高度评价了当代白求恩基金的工作,感谢华人社区及赞助商的慷慨。曾接受岑颖干治疗的患者上台讲述了自己的切身经历,经过岑医生的精心治疗,复杂的病症得到诊治,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 晚会精心安排了鸡尾酒会、西式餐点、精彩的文艺和武术表演等环节答谢来宾。来宾还可通过现场的静拍、购买抽奖彩票和认购每桌上的漂亮蝴蝶兰中再一次表达自己的爱心,最终由加航提供的两张蒙特利尔-上海往返两张机票大奖被幸运来宾抽得,整个晚会在依依不舍的气氛中落下帷幕,大家相约明年再聚。 七天传媒从2011年起跟踪报道岑颖干医生在中国义诊活动,2012年将这一活动命名为“当代白求恩在行动”,并于2014年推出《当代白求恩在行动》一书,全面介绍这一活动。2017年起和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基金会合作推出福禄寿慈善晚宴,筹集更多资金帮助中国医生来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跟随岑颖干医生进修。借此机会,七天传媒感谢社会各界对这一活动、对七天传媒的支持!感谢赞助商、义工对活动的无私奉献!  

加拿大政府再次承认原住民遭受“种族灭绝”

/var/folders/36/j0v__13j5bb3f5thssjr8m5c0000gq/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TSA8D-0604-696x495.jpg

被杀原住民女子Tanya Holyk的家人穿着纪念T恤 七天记者 颜宏 经过两年半的调查,《加拿大失踪和被谋杀原住民女性全国调查报告》ENFFADA(Enquête nationale sur les femmes et les filles autochtones disparues et assassinées),6月3日在位于Gatineau的加拿大历史博物馆发布。这份长达1,200页的报告收录了超过2,000人的证词,结论指出各级政府在处理原住民女性失踪及被杀案件上,存在严重的偏见及“结构性问题”,甚至已经达到种族灭绝(Genocide)的程度。 在加拿大民众的眼里,“种族灭绝”是指像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或者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在乌克兰的大饥荒,再或是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相对于这些动辄死亡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历史事件,该报告使用“种族灭绝”这个字眼(在报告中出现了122次)来描述几千名原住民女性被杀或失踪案让很多加拿大人无法接受,就连魁省和拉布拉多第一民族领袖Ghislain Picard以及Atikamekw族的大酋长Constant Awashish都不认同。 在报告发布会上,总理特鲁多先避免使用这个字眼,只说没有必要在用词上纠缠,而应该更注重事实和解决办法,但第二天在温哥华召开的Women Deliver大会上又表示接受该报告的结论使用“种族灭绝”一词,并再次强调不要把着眼点放在用词上,要放在具体的措施上。 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中列举了构成种族灭绝之行为:“杀害该团体的成员;致使该团体的成员在身体上或精神上遭受严重伤害;故意使该团体处于某种生活状况下,以毁灭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强制施行办法,意图防止该团体内的生育;强迫转移该团体的儿童至另一团体。”但如何界定某些历史事件是否构成种族灭绝并非易事,几乎每一起被指控为种族灭绝的案件中,由于观点和立场的不同,对于事件细节的描述和事件解释都会存在激烈的争议,不同立场的人甚至于对事实的描述也可能大相径庭。 调查 加拿大原住民女性在人口中只占4%,但在1980年至2012年间,全加拿大被谋杀的女性人口中,原住民女性占16%。根据警方的记录,在1980-2012年间,被谋杀和失踪的原住民女性有1,181人,其中被谋杀的有1,017人,失踪的164人。原住民被害女性多以30岁以下年轻女性为主,甚至包括一部分未成年人。但原住民社区一直不认同这一数字,认为被害和失踪的女性远远不止这些,估计有4千人,认为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敦促政府进行公开研讯。 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认为原住民女性被害或失踪问题只是刑事犯罪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因此拒绝进行公开研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曾就此问题专门到加拿大调查,并在报告中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原住民家庭、社区和机构也敦促加拿大采取行动,展开全国性的调查。 2015年,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上台,作为竞选承诺的一部分,宣布启动原住民女性失踪及被杀害问题的全国性调查,并用3个月的时间举行了18场围绕调查制度设计等问题的听证会,这也是以原住民身份当选的前司法部长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上任后首先并优先处理的议题。 2016年8月,由卑诗省首位女性原住民法官Marion Buller为首的5人调查委员会成立,其余4位分别为原住民妇女协会前主席Michèle Audette、原住民律师Qajaq Robinson、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大学的原住民法律研究专家Marilyn Poitras以及原住民人权律师Brian Eyolfson。该委员会当时获得拨款5386万元,计划从当年的9月1日开始调查,持续两年,至2018年12月31日结束。这个委员会依据加拿大的《听证法》获得法律授权,有权传唤目击证人及搜索证据,有权查阅涉案卷宗,还可以检视和报告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系统性以及深层因素,检视政府机构的政策及执行所造成的影响,包括政策的制定、儿童福利以及社会及经济状况等。 历史 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加拿大的原住民人口约169万,占总人口4.9%,一般被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因纽特人(Inuit)和梅蒂人(Métis)。原住民深受贫困、忧郁、暴力犯罪、高失业率和酒精毒品问题困扰,平均寿命明显低于加拿大全国水平。 “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由于这些原住民不喜欢“印第安人”这个被认为带有歧视性的名称,因此二战后逐渐在官方场合被“第一民族”(意即最早在加拿大定居的民族)所代替,人数最多,全国有97万多人。 因纽特人即华人所熟知的“爱斯基摩人”,因为“爱斯基摩”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被因纽特人认为是歧视性语言,因此近代以来他们一直自称“因纽特”,意思是“人”,这个名称也渐渐成为正式的族裔名称。因纽特人分布广泛,但在加拿大境内仅有不到10万人。 梅蒂人较为特殊,他们是殖民时代早期由法国移民和原住民通婚形成的、按照原住民部落形式组织、生活的混血民族,人口40多万。 这些原住民在加拿大联邦原住民及北方事务部登记立案的部落约有600个,语言有53种,原住民居留保护区2250个,72%左右的原住民居住在这些保留区内。 原住民是加拿大这片土地上本来的主人,公元1500年时,他们的人口超过35万,分为北极族、东林地部落、平原族、高原族、西北族、中西族等6大族群,大族群下又分为无数个小族群,拥有语言近百种。 到了17世纪,欧洲白人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和美国。不久,加拿大形成英法争霸的局面,1760年,英国战胜法国,独霸加拿大,开始逐步蚕食原住民的领地。英国人把天花等疾病带到北美,缺乏抵抗力的原住民因此而伤亡惨重。再加上通过巧取豪夺,他们攫取了大片属原住民的土地,并残杀了许多原住民。据文献记载,由于殖民活动、种族冲突和疾病流行,加拿大西部98%的印第安人口消亡,许多部落不复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羽翼丰满的英国殖民者和加拿大政府开始通过一系列法律,试图对剩余的原住民进行同化,根据1876年出台的《印第安人法》,印第安人必须居住在贫瘠、狭小的2250个“保留地”上,凡不居住在这些“保留地”的原住民被一律称为“不合作者”,被剥夺了理应享有的公民权。 在白人优越论思想的指导下,当时的加拿大政府居然通过了一项“土著同化”的原则,主张通过文化隔绝和毁灭,在数代人之内,将原住民“彻底融入主流社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自1870年开始,在当局的鼓励、资助甚至强制下,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置了数以千计的“原住民寄宿学校”,将原住民学龄儿童强行从家里带走,剥夺其父母和家庭对他们的监护权,由教会统一管理和教育。孩子们被送入寄宿学校隔绝起来,被勒令不许讲本民族语言,不许保留本民族的宗教与习惯,而只能说英语或法语,并“培养和保持符合文明规范的言行”。 由于白人优越论思想的作祟,寄宿学校对这些原住民儿童采取了诸多粗暴手段,敢于抵制其文化洗脑的孩子会遭到各种各样的体罚、性虐待;而如果孩子的父母家人反对或表示不满,当局就会以“违反《印第安人法》”的罪名,将他们逮捕治罪。 更有甚者,一些寄宿学校的管理者出于所谓“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原则,对这些原住民孩子进行了一系列荒唐的医学试验,如电击、饥饿试验,甚至强迫绝育和“优生试验”。 据不完全统计,自1870年第一所寄宿学校诞生,到1996年最后一所关闭,共有超过15万原住民儿童被强迫送入,其中被虐待致死的据信超过5万,另有5.5万混血儿被强制送给白人家庭寄养,而他们的父母却再也得不到他们的音信。 由于这种“断子绝孙”的文化灭绝政策,加上对原住民经济的扼杀、土地的掠夺,原住民不但人口减少,而且经济命脉断绝,前途渺茫,许多人因此染上了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更加剧了自身和民族命运的悲惨。 加拿大政府直到1984年才承认这种做法“不人道”,1996年最后一所寄宿学校才被关闭,1998年政府才首次表示“应该道歉”,而正式向原住民道歉却一直等到2008年6月11日。 2007年,英国拯救儿童组织对加拿大原住民保留地进行了长时间探访,结果发现情况“令人沮丧”,由于缺乏经济来源和生活希望,保留地不但设施残破,住房简陋,而且充斥着吸毒、酗酒和暴力,自杀率高达0.13%(比全国平均水平0.017%高出近10倍),由于无力抚养,多达2.7万儿童被寄养他处。 渊源 前司法部长王州迪的父亲Bill Wilson是卑诗省著名的原住民领袖和律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原住民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她的家人也很彪悍:奶奶曾因积极参加维护女性权益和原住民权益运动而坐过牢;母亲在得知两个女儿因原住民身份被学校歧视后直接杀到学校怒怼校长;王州迪从小就对学法律非常感兴趣,并且立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