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里的故事

张芷美 参加故事会的朋友们合影 / 七天传媒图片 我站在窗前,望着那雨雪交加的天空、积雪踩实的路面,寥寥无几的行人,心想:这样的天气和路况,恐怕会影响我的故事会,做好心理准备,即使有三五位来宾,照样可以“围炉夜话” 。 不料,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起初我打算搞一个女性故事会,鸿展听后说:“干嘛要‘性别歧视’?”对呀,怎么能排斥异性呢!男性和女性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别,男女混合座谈阴阳气场交融,气氛会更好。 第一次搞故事会,令我想到孩童时端着小板凳,踩着“排排坐吃果果”的节奏向前凑,全神贯注地听讲故事,直到听到 “到点了该睡觉了” 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去。距离那时已很远很远,但心中却抹不掉那个情景。 我从未搞过活动,更不用说主持活动了,不需要什么仪式或开幕词,我只希望每位都有机会发言,不要一言堂,要多言堂。大家各自倒了一杯业主准备的热饮,围着圆桌坐下。我开了个头,从《紫妹》书中“母亲,我的支柱”那一章选了一首我为怀念母亲冒雨送饭的诗。我用英语读了原创 (Our eyes met),后请胡宪读了我的汉语译文。我不会写诗,第一次尝试,诗作小组组长看出我有点儿胆怯,对我说:“写诗是用“心”写,不是用脑写。”一句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之后,玉琴叙述了她对母亲的怀念。玉琴2003年定居加国后,每年都回台湾陪母亲过旧历年,直到 2018 母亲去世,享年105 岁。她谈到母亲晚年拄着拐杖含泪送行,心里明白这一去就不知有没有下一回,很是动人。她很后悔母亲去世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同样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终身遗憾。母亲离世后,我回北京再没有家的感觉,况且老胡同老房子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王府井也变得面貌全非,昔日东安市场的老北京风味一去不复返。高玲准备回国探亲,已经十年没在国内过春节了,她没来参加故事会,但在微信中写道:“感恩妈妈在,家就还在,有家可回的时候就尽所能常回,紧紧地拥抱妈妈。” 今年是尹灵到蒙城 25周年,她谈了全家办理出国和抵达入关的经过,干过傻事儿、走过弯路、遇到好人相助,也做了件后怕的事,把孩子临时托付给一位陌生人看管,不过世上好心人毕竟是多数,孩子平安无事。故事中的细节很有风趣,一家三口拖着六个塞得满满的大箱子,跨过太平洋,到头来发现全是多余的,托运行李的费用可以买到的比带来的好多了。我也有相同的经验,出国时做了许多衣服,怕穿着不够体面,让人瞧不起,呆久了发现这里是以人品取人,不是以貌取人。我这个“好臭美”的人,头一年还可以频繁换装,到了第二年体重略增,裤子提不上,上衣扣不上,勉强穿上的也是紧巴巴的,最后都用来填箱底了。就这样,我还是保存了好多年,没舍得丢掉,这些最后带出来的物件,带着浓浓的乡土味, 保留着我对故土的思念。 宋岚头一天才和我联系上,她是来宾中最年轻的一位, 毕业于蒙特利尔大学图书管理专业。她谈了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文化的冲击。小宋有法语底子,和多数移民相反,无需上法语课。她现在做教学工作。她给我介绍了一家网上的独立中文书店:剩雅客书店SYK Books。我已经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往后购书或售书有了新途径。 轮到胡宪时,我顺口说:“谈谈你和老威的爱情故事吧”她大笑:“那就太多了,我都写了三万多字了。”看来谈这方面的故事,恐怕要专场。她谈了一段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发生的事,当时震级之强已波及到北京、天津。胡宪正在北京东郊一家工厂上夜班。忽然厂房摇晃,大地作响,车间内外漆黑一片,高处东西劈啪下落 ……有人大喊:“地震了!”大家都往外跑,忽听里边传来一位女生的嘶喊求救,胡宪不顾房屋倒塌的危险,转身跑进去把她救了出来。谈到见义勇为的行动,胡宪提出一个令大家思考的问题:在人们做出英勇行为之前的一刹那,会不会有突发的私心,想到自我牺牲的后果,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在此时此刻是如何体现的?她坦白讲在冲进去之前自己曾犹豫过片刻。 大家对此展开了讨论,例举一些英雄事迹,在人性一面进行了探讨,如何摆平私与公,在紧要关头如何决定取舍,这些意义深刻的话题。 谈到英雄人物,令我想到白求恩,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初到加拿大时,和人们谈起白求恩,许多人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一位友人推荐一本50年代初出版的关于白求恩的书:The Scalpel, the Sword (手术刀,军刀) 。书中介绍了白求恩在医学界的成就以及在西班牙和中国战场上的功绩。此时出现在眼前的不再是一位神一般的完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有缺点、有绯闻、有不良嗜好,脾气暴躁、独断独行、不易合作,可这些都没有妨碍他在医学界和反法西斯战场上做出的非凡贡献。白求恩在我的脑海中不再是偶像,而是位有人性、有欲望、有追求的人。他的伟大就在于一位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这才是最值得尊重的。这本书2008 年再版时,增加了一些内容。 谈到舍己救人,谭先生讲了一个少年时在家乡河边游泳发生的一桩惊险救人故事。家乡有一条河,孩子们喜爱在水中玩耍,河中央有一个深坑,不留神掉进就很危险,每年都有孩子在此丧命。一次一位老师为了救学生,最后和学生同归于尽。谭先生水性好,懂得水中救人的方法,曾从坑中救出过一个孩子。可令谭先生失望的是,成年后,这位溺水少年从未提起这桩事,或表示感恩之心。善解人意的玉琴说:“对方应是一辈子感怀在心,只是当年年幼,心灵受创无法启齿。”玉琴的话语中时常会带点佛性。 今年也是雷莉 移民25周年。她回忆抵达后的第二年,参加蒙大与移民部合办的法语班学习法语的乐趣。她非常欣赏老师用情景对话、易于表达的应用方式替代了死记硬背,抠语法的传统教学,学生收效很大。有了双语的资本,雷莉现在魁北克大学历史系工作。魁省政府对新移民举办的法语学习班,非但免费还给学员发经济补贴。我初到时,由于很快找到工作,没机会参加学习,直到67岁退休后,才补上这一课,照样享受到每月的补贴。班上有些同学很认真,后来找到了好工作,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些吊儿郎当,拿钱混日子的,没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损失,限制了未来的发展。大家一直认为,生活在魁省学习法语是必要。若想融入这个社会,没有法语是很大的欠缺。且不谈在政治或经济领域,就是在文化层次也会停留在“外人”的地位。 小映提到文革中发生的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她谈到《紫妹》一书中提到文革中一段感人的故事,我做了些解释。当年我遭到批判被关进牛棚,一天,一位学习中等、常犯点儿小自由主义的学生顶着逆流,趁看管不注意时,偷着来看我,我连忙把他推走,怕他受牵连。五十年后我回北京寻找这位学生,我只记得他姓郭,在多年不联系的学生圈中打听到两位姓郭的,一位在北京,另一位联系不上。这位年过六旬的“小郭”记不得这件事,只记得在批判我的会上,他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一言不发,为此挨过批评,说他与资产阶级划不清界限。我对他说:“不管你是不是当年那个‘小郭’,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认你为他。”打那之后,我们保持了微信联系,逢年过节都相互祝贺。 大家举例了一些曾经遇到过的无法解释的险境和奇迹, 一致认为那是命中注定,无法避免和改变,不管我们信奉什么教,天意无法逆转,天理不能抵抗,保住一颗善良的心是根本。吕鸿顶着风雪从南岸乘一小时一趟的公交车过来,迟到了,但还有机会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友人的母亲送儿子远出,在最后一分钟做出的决定,把孩子送上了不归路,不信命中注定,又能做何解释。 四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大家谈论、交换、分析、探索了许多看似小事却意义深远的话题,要讲的故事太多了。谭先生建议下次在他的画室举办,尹灵打算在线上搞一次《紫妹》专题故事会,Zoom 一下,为蒙城以外的人提供机会。 冰天雪地没能阻挡大伙儿的热情,故事会显出了生命力,开始生根发芽。

凌鼎年第60本集子《庚子年笔记》出版

C:\Users\tc\Desktop\《庚子年笔记》封面.jpg

近日,江苏太仓作家凌鼎年又一本新著《庚子年笔记——凌鼎年微型小说新作精选》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每本定价52元,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当当网有邮购。 集子收录73篇作品,18.3万字。这些作品全部是凌鼎年2020年的原创新作,基本没有发表过,涉及的题材有现实的,有历史的,有写文化人的,有写亲情、爱情、乡情的,根据作品题材内容,分为“历史卷”“宫廷卷”“文化卷”“近代卷”“异域卷”“民间卷”“武侠卷”“情感卷”“动物卷”“荒诞卷”“法治卷”等多个小辑。这本集子内容题材涉及面广,创作手法多变,故事好读,寓意深刻,结构精妙,语言洗炼,且封面设计大气、精美。 凌鼎年是目前我国微型小说作家中作品入选海内外教材,与中考高考试卷、模拟试卷、教辅教材最多的一位,他的微型小说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喜欢,阅读之,不但对爱好文学的读者是一种享受,对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也极有参考价值。 海内外文学大咖贾平凹、陈建功、叶辛、孟繁华、范小青、汪政、李晓东、顾建平、刘庆邦、聂鑫森、杨晓敏、夏一鸣,与冰凌(美国)、陈浩泉(加拿大)、冼锦燕(新西兰)、吕顺(澳大利亚)、杨允达(法国)、朱文辉(瑞士)、司马攻(泰国)、袁霓(印尼)、朴宰雨(韩国)、渡边晴夫(日本)等联袂推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副主编徐习军教授撰写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领军人物凌鼎年》选作了代序,这篇文章曾经发表在大型人文刊物《中华英才》上。 凌鼎年曾在微山湖畔的大屯煤矿工作20年,1990年被太仓人才交流中心引进回故乡。他1970年开始文学创作,1975年写一篇微型小说,52年来已创作中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等7818篇(首),1100多万字,被记者、同行称之为微型小说文坛的“劳动模范”,“微型小说创作专业户”,甚至有人说他是“苦行僧”,但他数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创作不辍,坚持以作品说话。尽管他活动多,还是不忘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已出版61本个人专著,作品已翻译成12种文字,在海外出版了英译本4本,还有日译本、韩译本等,正在翻译出版的有法译本、德译本等,有16篇收入海内外大学、中学的教材。 凌鼎年是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会员的,目前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苏州健雄学院娄东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苏小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畅销书创意总监丹飞先生设计的《庚子年笔记》一书的宣传海报之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畅销书创意总监丹飞先生设计的《庚子年笔记》一书的宣传海报之二。  

湖南一家三口联手创作长篇小说《春柳湖》为八百里洞庭立传

由湖南创作家庭杨远新一家三口联手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柳湖》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讲述了西洞庭湖畔一个小小渔村百年来的变化,用老辈渔民的血泪史、新生渔民的创业史、水上红色基因的传承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淡水渔业百年巨变。 《春柳湖》(全四部)长达240万字,作者杨远新、杨一萌、陈双娥来自同一个家庭,均长期坚持文学创作,因成果颇丰,而广受社会关注,有着“湖南第一创作家庭”的美誉。抱定为八百里洞庭立传,替数千万渔民代言的目标,一家三口集中智慧,共同发力,凭借2000多万字的生活素材笔记和搜集到的100多万条群众语言,精雕细刻,十易其稿,多次修改,成功塑造出了浑身带有鱼腥气,内心充满正能量的洞庭湖渔民的英雄群像。 《春柳湖》中反映的百年征途,既有洞庭湖的惊涛骇浪,又有沧浪水的旖旎清澈。有公心与私权的较量,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也有真情与虚伪的搏杀,正义与邪恶的冲突。作品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三代渔民的爱情婚姻,塑造了诸多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上充分保留了地域色彩,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融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体式与现代小说细描精刻的技法于一体,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既现实又浪漫的中国故事。该书被业界称赞,是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一部脱贫攻坚的教科书,是一幅干群共洒汗水众志成城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灿烂画卷,是长征精神的生动再现,是中国力量的真实写照。也是振兴农村的样板,建设美丽乡村的标杆,将为拉动洞庭湖经济带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来源:湖南常德日报记者 徐志雄) 《春柳湖》三位作者简介 杨远新,湖南汉寿县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湖南省首届公安文学艺术协会秘书长、湖南省公安文联理事。迄今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1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变神探》《爱海恨涯》《东追西捕》《拟任厅长》《红颜贪官》《春涌洞庭》,中篇纪实小说《特区警官》《惊天牛案》;中篇纪实小说集《中国刑警大扫黑》《中国刑警在边关》,长篇儿童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中短篇儿童小说集《落空的晚宴》,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走进福山福水》等,2014年出版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首届一等奖、二届二等奖、三届三等奖、四届二等奖,文化部和全国妇联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编辑奖、湖南省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奖等各类奖项58次。 杨一萌,湖南汉寿县人,隆化县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留英博士,生物医学工程(骨骼整合)专家,修哪儿创始人及CEO,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讲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金融学讲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讲师。6岁开始在《小溪流》杂志发表作品,《吃枇杷》《竹园小屋》等多篇作品被《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选载。17岁出版文学专著《朦胧年华》,27岁出版代表作《水晶苹果》并入选《新世纪文学选刊》,列入湖南省委宣传部重点文学工程“小虎娃丛书”。 陈双娥,湖南汉寿县人,国家二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发表处女作《会计之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反绑架》,长篇纪实小说《大追捕》,长篇儿童小说《险走洞庭湖》,法制文学作品集《权与法的较量》《钱与法的碰撞》《义与法的冲突》《生死赌注》《生死抵押》《生死游戏》。《义与法的冲突》获公安部第四届金盾文学奖三等奖、湖南省第二届金盾图书奖一等奖。        

诵读唐诗宋词 发现粤语之美

□赵赵子 最早觉察到乡音粤语很好听,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听香港歌星唱《万水千山总是情》。随后许多粤语歌曲迅速响遍全国,当时大家都觉得很时髦、很高雅。 去岁秋日,陪北京来的同学步上广州南沙的一处山腰。半山凭栏,江口远眺,心旷无边。同学字正腔圆地朗诵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豪情难收,继续朗诵《早发白帝城》。我也不禁大声读出了杜牧的《泊秦淮》。诵着聊着,我觉得很有问题,这三首著名唐诗细品文字的确意境很美,为什么听起来却感觉不到押韵的诗味?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纠结这个问题。直到有一次我用乡音朗诵唐诗,猛然一惊,听上去竟是那么押韵合辙,娓娓动听。我于是四处查证,终于发现奥妙——粤语原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百越”后,华夏族语言开始传入岭南地区,到汉朝时,华夏族融合多民族成为汉族,粤语便有了雏形。到宋朝,粤语方“定型”,因此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清朝的广州,时常是“一口通商”,地位显著,粤语也因此向周边甚至海外深度传播,发展得根深叶茂。这样,古传粤语得以平稳而充实地转变成为现代粤语。据说还有人一度提议把粤语定为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我禁不住再用乡音去诵读,音韵迴绕之间,唐宋时光,蓦然出现在那灯火阑珊处:黄河远上白云间(音:干),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外,还有《登高》《山居秋暝》《西塞山怀古》《渔翁》,首首如此。 由此想到“京腔”。蒙古人迁都至燕京,后改称北京,当地话逐渐形成,有称“京腔”,在元朝时作为官方语言。中原汉语于是急剧地向北京官话方向发展并相互融合,导致中原汉语与中古汉语声音差别不断地扩大,明朝至清朝,“官话”也进一步变异。我那北京同学操一口“京腔”和标准普通话,读《渭城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赤壁》《春晓》时,已不再是原来的音韵与声调了。而他读《登岳阳楼》和《鹿柴》,音韵美感损失尤其大。我还特意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了一下比较,更觉明显。 记载唐朝精彩的唐诗,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次灿烂的高峰期。我竟在这里寻觅到乡音的痕迹。我不禁想,走过这两千多年的,一定还有其他更多原汁原味的东西也被保留了下来,只是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乱读水浒 :“拼命三郎”石秀(6)

上一节我们看到石秀杨雄两人商量要如何与潘巧云对峙,杨雄听了石秀的说辞已经是火冒三丈,恨不得当场就要去杀了媳妇,但他终于还是按照石秀的办法来做了。 第二天杨雄借口还愿,让潘巧云带着丫鬟跟自己一起。潘巧云对此完全没有戒心,吃过早饭一行人按照杨雄的安排来到了郊外翠屏山。 这座山名字倒是好听,实际上是个乱葬岗,上面根本没有寺院,全是古墓。杨雄让抬轿子的人在山下休息,只带了潘巧云和丫鬟迎儿步行上山,三个人翻过了好几层山坡,潘巧云虽然有些疑惑,都被杨雄敷衍过去了。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石秀出现。 杨雄引着那妇人并迎儿,三个人上了四五层山坡,只见石秀坐在上面。那妇人道“香纸如何不将来”杨雄道“我自先使人将上去了”把妇人一扶,扶到一处古墓里。 这一段描写短短的几句话,镜头感十足!三个人在荒山上突然看见石秀坐在那里,各位来体会下潘巧云当时的心情是如何,可能跟见了死神也没两样了吧。 她第一句话没问石秀为什么在这里,而是问“香纸如何不将来”,把她内心的恐惧与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杨雄答说我让人先带上去了,没有任何表情描写,我却仿佛可以看到杨雄脸上的冷笑和眼中的杀意,而潘巧云无疑更是看得一清二楚。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一句杨雄“把妇人一扶,扶到一处古墓里”为什么要用扶的呢?因为潘巧云这时候连站直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全身已经吓软了。 接着, 石秀便把包裹、腰刀、杆棒,都放在树根前来,道“嫂嫂拜揖”那妇人连忙应道“叔叔怎地也在这里”一头说,一面肚里吃了一惊。 石秀把刀、棒放在潘巧云的面前,嘴里却向她请安,潘巧云吓得呆了,才回过神来赶紧回答。 这时,杨雄开口要潘巧云就被调戏这件事与石秀对峙,潘巧云非常慌张,说事情都过去了,还提他做什么。 石秀睁着眼来道“嫂嫂,你怎么说这般闲话。正要哥哥面前说个明白” 石秀脸不红心不跳,非要当面对峙。他胆子这么大,就不怕说穿吗?且看: 石秀道“嫂嫂,你休要硬诤,教你看个证见”便去包裹里取出海暗黎并头陀的衣服来,撒放地下,道“你认得么”那妇人看了,飞红了脸,无言可对。 石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调戏潘巧云,拿出的什么东西呢?和尚的血衣。这东西跟石秀调戏潘巧云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石秀把这衣服扔在潘巧云面前,潘巧云能不认识吗?两个和尚被杀的事情全城都闹得沸沸扬扬,石秀此举无非就只有一个含义,是要向潘巧云证明自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你要是不按我说的说老子就要宰了你!而且石秀立刻达到了目的,作者用“飞红了脸,无言可对”来描写潘巧云的反应真是有点黑色幽默,搞得好像是为了偷情的事情被揭穿而害羞一样。潘巧云此时此刻,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不过当然,石秀要威胁的不只是潘巧云,还有丫鬟迎儿, 石秀飕地掣出腰刀,便与杨雄说道“此事只问迎儿,便知端的” 杨雄便揪过那丫头,跪在面前,喝道“你这小贱人,快好好实说,怎地在和尚房里入奸。怎生约会把香卓儿为号。如何教头陀来敲木鱼。实对我说,饶你这条性命。但瞒了一句,先把你剁做肉泥”迎儿叫道“官人,不干我事,不要杀我。我说与你” 石秀拔出刀来,说只要问问迎儿就知道了,杨雄一把抓了迎儿,要她交代偷情的事情。迎儿早已吓得魂飞天外,为了要保命恐怕什么都能说得出来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警察查案的时候,都需要回避两件事:第一刑讯逼供;第二诱导提问。这都是避免犯人被屈打成招。而巧不巧,杨雄石秀两兄弟这两样都占齐了。 丫鬟迎儿接下来说的供词,如果不是按照“在和尚房里入奸。约会把香卓儿为号。教头陀来敲木鱼”这个情节来展开,会不会就被杨雄“剁做肉泥”呢?我想恐怕大多数人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都会顺着说把。 于是我们看到迎儿为了撇清自己,把石秀版本的故事又再说了一遍。 石秀便道“哥哥得知么。这般言语,须不是兄弟教他如此说。请哥哥却问嫂嫂备细缘由”杨雄揪过那妇人来,喝道“贼贱人,丫头已都招了,便你一些儿休赖。再把实情对我说了,饶了这贱人一条性命” 既然丫鬟都招了,再抓潘巧云这个正主如法炮制。杨雄真不是个清醒人,此时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也不想想这种阵仗下大部分人都只会为了保命胡说八道,更何况两个弱女子。 毫无悬念的,潘巧云也招认了。等待潘巧云的是怎样的命运呢?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聊。 ​

乱读水浒 :“拼命三郎”石秀(5)

上一节我们看到杨雄酒醉骂媳妇,没想到潘巧云反揭露石秀耍流氓。杨雄这下彻底火了,立刻跟老丈人说你们那个肉铺就别开了,让石秀滚蛋。 石秀天明,正将了肉出来门前开店,只见肉案并柜子都拆翻了。石秀是个乖觉的人,如何不省得。笑道“是了。因杨雄醉里出言,走透了消息,倒吃这婆娘使个见识,拟定是反说我无礼,他教杨雄叫收了肉店。我若便和他分辨,教杨雄出丑。我且退一步了,自却别作计较” 咋一看这段描写是石秀看到家里的肉铺被拆了的心里描写。但是各位仔细想想,石秀怎么能猜得这么准?我看如果不是自己做了心里有鬼,那么就是偷偷在窗外偷听别人说话。 于是乎石秀自己再一次收拾好东西跟潘公交了账本,这次潘公听了女婿的话,也不敢留他。 石秀甘心就这样被人扫地出门吗? 石秀相辞去了,却只在近巷内,寻个客店安歇。赁了一间房住下。石秀却自寻思道“杨雄与我结交,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他的性命。他虽一时听信了这妇人说,心中怪我,我也没分别不得,务要与他明白了此一事。我如今且去探听他几时当牢上宿,起个四更,便见分晓 人走了,却在附近住下,要去打探人家的消息。石秀的理由充分吗?怎么能看出杨雄因为媳妇偷情会“枉送了他的性命”?我只觉得面对石秀这种人,任何人都会觉得害怕吧。因为任何一点小事,他都担心你要他的命,反过来说,任何一点小事,他就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石秀一连潜伏了好几天,终于找到机会把打更的头陀和裴如海杀了。这里有一段很长的描写,细致的讲了石秀如何在半夜偷听,杀掉头陀,如何骗出裴如海,把两人衣服剥光杀掉,如何把两人的尸体仍在杨雄家后巷,手法可谓干净利落!杀完人之后,石秀处理完现场, 回客店里,轻轻地开了门进去,悄悄地关上了,自去睡,不在话下。 安心的睡了! 其实这一段描写还有一个很可疑的地方,也就是整个杀人的过程,除了当事人,没有任何第三者。石秀自然会跟杨雄说,和尚偷情,我把他们杀死在现场。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石秀在别的地方杀了和尚,然后扔到现场呢?细思恐极、细思恐极啊…… 对于这桩离奇的双尸命案,官府毫无头绪 知府叫拘本寺首僧,鞫问缘故,俱各不知情由。知府也没个决断。当案孔目禀道“眼见得是这和尚裸形赤体,必是和那头陀干甚不公不法的事。互相杀死,不干王公之事。邻舍都教召保听候。尸首着仰本寺住持,即备棺木盛殓,放在别处。立个互相杀死的文书便了”知府道“也是”随即发落了一干人等,不在话下。 就这么胡乱判了。 这件事满城里都讲动了。那妇人也惊得呆了。自不敢说,只是肚里暗暗地叫苦。杨雄在蓟州府里,有人告道杀死和尚、头陀。心里早瞧了七八分。寻思“此一事准是石秀做出来了。我前日一时间错怪了他。我今日闲些,且去寻他,问他个真实” 事情惊动全城,杨雄的心理活动非常值得探讨一下。 杨雄认定人是石秀杀的,是因为石秀举报过他们,而他最后没有信,而觉得自己错怪了石秀,这就有点缺乏逻辑了,可见杨雄这人并不聪明,很容易被别人做的事情影响和操控。 然而要怎么找石秀呢? 正走过州桥前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哥哥那里去”杨雄回过头来,见是石秀 不用找,人家自己来找你了。两人见面之后不知怎的,一场亲热,尽弃前嫌,不光如此,杨雄再次认定自己媳妇偷人,要杀之而后快 便道“兄弟休怪。我今夜碎割了这贱人出这口恶气”石秀笑道“你又来了。你既是公门中勾当的人,如何不知法度。你又不曾拿得他真奸,如何杀得人。倘或是小弟胡说时,却不错杀了人” 石秀这一回好像变了个人,要杨雄遵守法律没有证据不能乱杀人,而且还提醒杨雄自己如果是胡说八道,杀错了人怎么办,搞得杨雄反而有点纳闷了。 杨雄道“兄弟何必说得。你身上清洁,我已知了,都是那妇人谎说”石秀道“不然,我也要哥哥知道他往来真实的事” 杨雄表示自己很信任石秀,石秀却不依不饶,要让潘巧云对峙。他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石秀道“此间东门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静。哥哥到明日,只说道:我多时不曾烧香。我今来和大嫂同去。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等候着。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那时许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 石秀教杨雄把潘巧云骗到荒山,当面对质。当面对质,哪里不可以?要到没人的地方去,石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聊。

乱读水浒 :“拼命三郎”石秀(4)​

上一节我们聊到,潘公和女儿要去庙里烧香,留石秀看店。“石秀肚里已知了”。这个描写若是读者不去深究,那仿佛是石秀通过察言观色推理,得出了潘巧云与和尚偷情的结论,显得石秀十分了得。然而仔细想想,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石秀自肚里已知了。且说潘公和迎儿跟着轿子,一迳望报恩寺里来。有诗为证: 眉眼传情意不分,秃奴绻恋女钗裙。 设言宝刹还经愿,却向僧房会雨云。 作者这个写法非常有趣,紧接着写了一首打油诗,坐实了潘巧云偷情的事实。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部分很可能是对石秀内心的描写呢?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一些似是而非不能算作证据的证据,什么样的名侦探能做出这么大胆的推理?抑或这仅仅是石秀自己的恶意呢? 接下来小说中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潘巧云借着还愿如何与裴如海偷情。我们接下来看石秀的情况: 且说这石秀每日收拾了店时,自在坊里歇宿。常有这件事挂心,每日委决不下。却又不曾见这和尚往来。每日五更睡觉,不时跳将起来,料度这件事。 石秀每天在家,既没有证据证明潘巧云偷情,也没看见和尚来,每天都在为这个事情烦恼,而且常常半夜醒来,就想着这件事。这件事是什么事呢?那当然是潘巧云跟和尚偷情的事。杨雄看见过这事吗?没有!那他怎么这么肯定?我有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也许有些过度解读,那就是作者用相当大篇幅的描写的潘巧云与裴如海偷情的事情,完全是石秀自己脑补出来的!他每天“料度这件事”给这个故事添砖加瓦,不觉已经深信不疑。我们先继续看后面的部分,然后再回过头来说这里。 接下来小说写石秀半夜老不睡,终于发现有个头陀从后门溜出去,潘巧云的丫鬟关了门。 隔天,石秀就去找杨雄了。两个人找了个酒楼,石秀做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在杨雄的追问下, 石秀道“哥哥每日出来,只顾承当官府,却不知背后之事。这个嫂嫂不是良人。兄弟已看在眼里多遍了。且未敢说。今日见得仔细,忍不住来寻哥哥,直言休怪” 还讲了很多细节,气得杨雄差点没背过气去。但是石秀还是撺掇着杨雄先不要声张,要到晚上跟他一起捉个现场。杨雄气得立刻去准备好了杀人的刀。 不成想这时领导召唤杨雄,这哥们儿当天就又喝多了,回到家后开始撒酒疯骂潘巧云,然后倒头睡了。 杨雄一头上床睡,一面口里恨恨地骂道“你这贱人,腌臜泼妇。那厮敢大虫口里到涎。我手里不到得轻轻地放了你” 潘巧云看他这样子也没接话,一夜没睡就在旁边服侍着他。 到了下半夜,杨雄醒过来,潘巧云给他喝了水,他气也消了些,两人聊了几句, 杨雄又问道“石秀兄弟,这几日不曾和他快活吃得三杯,你家里也自安排些请他”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床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杨雄又说道“大嫂,我夜来醉了,又不曾恼你,做什么了烦恼” 潘巧云这时候也摆出一副委屈受尽,欲言又止的样子,杨雄当然不会把这一节略过,在杨雄的逼问下, 那妇人道“我说与你,你不要气苦。自从你认义了这个石秀家来,初时也好。向后看看放出刺来。见你不归时,如常看了我,说道“哥哥今日又不来,嫂嫂自睡也好冷落”我只不采他。不是一日了。这个且休说。昨日早晨,我在厨下洗脖项。这厮从后走出来,看见没人,从背后伸只手,来摸我胸前道:嫂嫂,你有孕也无。被我打脱了手。本待要声张起来,又怕邻舍得知笑话,装你的幌子。巴得你归来,却又滥泥也似醉了,又不敢说。我恨不得吃了他。你兀自来问石秀兄弟怎的” 这妇人反坐石秀。 我们看这一段潘巧云的话,许多读者心里可能都在想,石秀揭发潘巧云,潘巧云现在要反而要诬陷石秀,连作者都写了“这妇人反坐石秀”。 施耐庵真的很善于在小说中把人带偏,他却又故意处处留下线索,让人回过头去一看原来感觉跟事实并不吻合。我们且来看,小说里潘巧云有没有诬陷石秀的动机?石秀至始至终是自己在偷窥和臆想,杨雄也没有透露半句是石秀检举了你,潘巧云有什么道理在杨雄突然骂了自己之后来举发石秀?很显然,潘巧云误以为杨雄认为自己跟石秀在搞暧昧,借着关心石秀的话题来套话呢! 所以,我判断潘巧云所说的话,真实性是非常高的。从潘巧云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石秀?在义兄不在家的日子,常常言语调戏嫂子,更为甚者,竟然发展到动手动脚耍流氓了! 在耍流氓不成,心慌之下反而去向义兄检举嫂子跟和尚偷情,来个恶人先告状。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我觉得可能性非常高! 杨雄听媳妇这样说,一下醒悟过来。 杨雄听了,心中火起,便骂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厮倒来我面前又说海阇黎许多事,说得个没巴鼻。眼见得那厮慌了,便先来说破,使个见识”口里恨恨地道“他又不是我亲兄弟,赶了出去便罢” 看来是要翻脸了,杨雄接下来做了什么,咱们下一节继续聊。

乱读水浒 :“拼命三郎”石秀(3)​

上一节说到和尚裴如海来杨雄家送礼,潘巧云听了就出来见他,这时候石秀做了什么呢?我们来看小说原文: 那妇人便下楼来见和尚。石秀却背叉着手,随后跟出来。布帘里张看…… 他没跟着潘巧云一起出去接待和尚,而是在门外偷看。接下来潘巧云跟和尚说了不少客气的话,石秀在门口仔细地观察着两人间的每一个细节。 那妇人拿起一盏茶来,把帕子去茶锺口边抹一抹,双手递与和尚。那和尚一头接茶,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看那妇人身上。这妇人也嘻嘻的笑着看这和尚。人道色胆如天,却不妨石秀在布帘里张见。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里,敢替杨雄做个出场,也不见的”石秀此时,已有三分在意了。 这一段描写先说了两人眉来眼去,接着写了石秀心中的想法,如果大家把这看成是作者站在上帝视角来描述的内容,就上了施大师的套了!大家还记得潘巧云出场时石秀看她时,那首不堪入目的诗歌吧?如果不是作者一早就揭示了石秀猥琐的内心,这段描写看起来石秀简直是个伟光正。 《水浒》这部书妙就妙在很多描写都是拐弯抹角,让读者自己细细品味里面的矛盾,之后才能恍然大悟。 裴如海和潘巧云的动作,是谁看见的呢?当然是石秀了。那石秀内心的想法别人知道吗?显然他要怎么讲别人就只能怎么信啊。这一段貌似客观的描写,恰恰是透过石秀性格的矛盾来揭示了:所有内容,奸夫淫妇的不堪,石秀的仗义,都是出自石秀的嘴,至于他讲给了谁听,大家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杨雄咯。 接下来的文章部分,非常有趣,作者花了好大篇幅描写和尚这个种族非常色情,从好几个方面论证了和尚平时吃饱喝足就好色的原理。 ……石秀却在门前,低了头只顾寻思。 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且说这石秀自在门前,寻思了半响,又且去支持管待。 大家发现这段描写的前后分别是什么了吗?前面写,和尚走了,潘巧云回屋了,石秀自己在门口低头琢磨;后面写,石秀寻思了半晌,才去帮忙干活。那和尚如此不堪的解说,是作者自己的意思吗?分明是石秀内心的描写啊! 接下来,当晚和尚来念经,潘巧云也一起接待,本来是一坛正儿八经的法事,在石秀眼里是怎么样的呢? 但见: 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阇黎没乱,诵真言岂顾高低。烧香行者,推倒花瓶。秉烛头陀,错拿香盒。宣名表白,大宋国称做大唐。忏罪沙弥,王押司念为押禁。动铙的望空便撇,打钹的落地不知。敲铦子的软做一团,击响磬的酥做一块。满堂喧哄,绕席纵横。藏主心忙,击鼓错敲了徒弟手。维那眼乱,磬槌打破了老僧头。十年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 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以此上德行高僧,世间难得。石秀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 一帮和尚都被潘巧云迷得颠三倒四了,这个场面要是拍成电视剧,恐怕比喜剧还要喜剧,事实上和尚们真的被迷倒了吗?我看被迷倒的是石秀自己才对吧。 石秀对兄弟的媳妇有着异样的感情,这种变异的心理让接近潘巧云的人全都在石秀眼中沦为败类。我这么说不是空穴来风,小说接下来描写了法事之后: 潘公道“众师父饱斋则个”众和尚说道“感承施主虔心,足矣了”少刻,众僧斋罢,都起身行食去了。转过一遭,再入道场。石秀心中好生不快意。只推肚疼,自去睡在板壁后了。 石秀说自己去睡了。 接着潘、裴两人有一番关于还愿安排的对话,其实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最后裴如海抱怨了一句说你家这个兄弟,怎么这么不客气,潘巧云也没好气地说别理他,不是亲兄弟。没想到石秀睡觉是假,偷听是真! 不想石秀却在板壁后假睡,正张得着,都看在肚里了。当夜五更,道场满散,送佛化纸已了,众僧作谢回去。那妇人自上楼去睡了。石秀却自寻思了,气道“哥哥恁的豪杰,却恨撞了这个淫妇”忍了一肚皮鸟气,自去作坊里睡了。 别人什么也没做,石秀倒是已经把帽子给人家都做好了。 第二天和尚裴如海来和潘巧云父女商量还愿的事情,潘巧云建议安排石秀在家看店,自己与老爹去庙里。到了第三天,杨雄一早去上班,潘巧云和潘公两个去庙里还愿,石秀自己看店,小说中这样描写: 石秀起来,自理会做买卖。只见那妇人起来,浓妆艳饰,包了香盒,买了纸烛,讨了一乘轿子。石秀自一早晨顾买卖,也不来管他。饭罢,把丫鬟迎儿也打扮了。已牌时候,潘公换了一身衣裳,来对石秀道“小弟相烦叔叔照管门前。老汉和拙女同去还些愿心便回”。石秀笑道“多烧些好香,早早来”石秀自肚里已知了。 石秀说自己忙着看店,眼里可是没闲着,石秀说不管他,心里已经有了结论了。 到底“石秀肚里已知了”什么?咱么下一节继续聊。

乱读水浒 : “拼命三郎”石秀(2)

上一节咱们聊到石秀与杨雄结拜,杨雄的老丈人赶来助阵,三个人坐一起喝酒吃饭,这老爷子一眼就喜欢上了石秀。 潘公见了石秀这等英雄长大,心中甚喜 杨雄的老丈人潘公是个退休的屠夫,言谈中知道石秀家里原来也是屠户,现在生活没有着落,非常热心地要把石秀带回家,帮石秀在自家开个档口卖肉。小说中并没有描写杨雄当时的反应,只说一行人吃喝完毕就一起回家了。 一到家,杨雄就叫自己的媳妇潘巧云赶紧出来见见新认的兄弟,石秀上来见礼,这潘巧云比石秀还年轻,我们看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石秀见那妇人出来,慌忙向前施礼道“嫂嫂请坐,石秀便拜” 那妇人道“奴家年轻,如何敢受礼” 杨雄道“这个是我今日新认义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礼” 当下石秀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那妇人还了两礼。 看了这段,石秀的表现彬彬有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说在潘巧云出场的时候,对她的形象有一首诗来描写: 布帘起处,摇摇摆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石秀看时,但见: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蔟蔟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搊搊、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在很多版本的水浒中被删除了,或许是因为这描写实在是有些不堪?在《水浒》中极少有对女性如此露骨的描写,几乎可以说是非常之下流了! 这段描写是作者自己对潘巧云的描述吗?很显然不是。其实,咱们仔细一看原文:“石秀看时,但见……”这首诗明明白白写的是石秀看到的潘巧云,描写的是石秀内心感受。 潘巧云能穿得这样乱七八糟的出来见人吗?显然不能!这首诗分明是作者要告诉大家,石秀文质彬彬的外表下,看潘巧云的眼光是何等的猥琐,这也为石秀之后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基调。 当下在潘公的张罗下,找了以前干活的伙计来帮忙,择良辰吉日开了猪肉档,而石秀做什么呢?管账!不得不说潘老头对石秀简直是好得过头了,让他做的都是不脏手的工作。 这肉档一开张,杨雄一家皆大欢喜,一转眼过了两个月,生意也上了正轨。石秀手里有了钱,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换新的了。 一次石秀出去外县买猪,走了三天,回家一看肉档没有开张,他心里就开始纳闷了: 自心中忖道“常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以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自古道:那得长远心的人。” 什么人都没有问,自己觉得是别人嫌弃他,想要辞职不干回老家去。一般人会这么想问题吗?这是得多自卑多玻璃心啊!更何况人家一家待你这么好,“那得长远心的人”你倒先嫌弃起人来了。 石秀一不做二不休: 把猪赶在圈里,却去房中换了脚手,收拾了包裹行李,细细写了一本清帐 准备撂挑子走人了,没想到潘公已经给他安排了一席素菜: 潘公道“叔叔远出劳心,自赶猪来辛苦” 石秀道“礼当。丈丈且收过了这本明白帐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潘公道“叔叔何故出此言。并不曾有个甚事” 石秀道“小人离乡五七年了,今欲要回家去走一遭,特地交还帐目。今晚辞了哥哥,明早便行” 有话不直说,特别别扭!我是自己要回家,不是你们要开除我。潘公一看这个架势,哑然失笑,跟石秀解释说,他女儿潘巧云原来有个前夫,不幸两年前死了后来改嫁给杨雄,如今是这前夫的忌日所以要做道场,买卖暂停。 潘公说夜里有和尚来作坛念经,要石秀帮他守夜,今后也不要乱想。而杨雄到了下午下班的时间,回家打了一趟,跟石秀说自己要加班,家里交给他照应。这些人都没把石秀当外人,石秀一看这样就都应承下来了。 没多久,一个年轻白净的和尚来了,且看石秀他是怎么看这个和尚的: 石秀看那和尚时,端的整齐。但见: 一个青旋旋光头新剃,把麝香松子匀搽。一领黄烘烘直裰初缝,使沉速梅檀香染。山根鞋履,是福州染到深青。九缕丝绦,系西地买来真紫。那和尚光溜溜一双贼眼,只睃趁施主娇娘。这秃驴美甘甘满口甜言,专说诱丧家少妇。淫情发处,草庵中去觅尼姑。色胆动时,方丈内来寻行者,仰观神女思同寝,每见嫦娥要讲欢。 石秀一眼就觉得这个和尚不是好东西,他脑海里还脑补了许多不堪入目的画面。咱们常说“以己度人”,石秀内在里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不妨考虑考虑。 这和尚跟石秀和潘公见了面,潘巧云听到有人来,问石秀: “叔叔,谁送物事来” 石秀道“一个和尚,叫丈丈做乾爷的送来” 那妇人便笑道“是师兄海阇黎裴如海,一个老诚的和尚。他是裴家绒线铺里小官人,出家在报恩寺中。因他师父是家里门徒,结拜我父做乾爷,长奴两岁。因此上叫他做师兄。他法名叫做海公。叔叔,晚间你只听他请佛念经,有这般好声音” 石秀道“缘来恁地”自肚里已有些瞧科。 石秀自肚里有些瞧科,啥意思呢?他听潘巧云赞和尚,心里特别不得劲,觉得里面有问题。石秀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的心思很细腻,一点点蛛丝马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那接下来他要做什么?我们下一节再聊。

乱读水浒 : “拼命三郎”石秀(1)

水泊梁山位列天罡第三十三,外号“拼命三郎”的天慧星石秀,聪明、果断、胆色过人,从他的外号和星宿就能体现出来。然而人们对他的评价却颇为复杂。   石秀为素不相识的杨雄打抱不平,为救卢俊义只身劫法场,明代文人余象斗这样评价石秀:“观石秀路见不平,真可为拼命三郎矣”。而大文豪金圣叹在他的批本里写道:“石秀可畏,我恶其人”、“石秀可畏之极”、“石秀节节精细, 节节狠毒,我畏其人”。 2011版《水浒传》石秀(刘冠翔饰) 石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影视剧里常常把他塑造成忠义的形象,而我却比较赞成金圣叹的观点,此人城府极深,心狠手辣,然而我更进一步地认为,石秀还是一个心理极度变态的亡命之徒,是那种你绝对不会想要沾上关系的人。大家要是不以为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施耐庵先生是怎样一步步塑造出这样的一个可怕形象的。 在小说里我们从石秀的自我介绍知道,他祖籍金陵,从小习武,好打抱不平。叔父是个牲口贩子,带着年轻的石秀北上做买卖的时候不幸亡故,而石秀根本不懂经商,把牲口和本钱全都赔光,流落在蓟州。他自己除了很能打,也没啥专业技能,只能靠砍点柴来卖勉强混口饭吃。 平生性直,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以此都唤小人做拚命三郎。 石秀一登场,就是在大街上替杨雄打抱不平。 杨雄与石秀一样是外地人,但是家里是官二代所以在本地混了个好差事,做了蓟州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监狱长兼任行刑官。 当时的风俗,刽子手是为民除害的代表,杀人是要接受老百姓献礼祝贺的。这天杨雄执行了一例死刑回家,后面跟着捧屠刀的小弟,一路走着都有熟人送他些礼品,不成想当地军队一个军痞张保,一向跟他看不对眼,借酒撒泼带了几个混子上来要找杨雄借钱,几个人一言不合就动了手。杨雄的跟班非常窝囊,看对方人多势众,转身就跑了,杨雄虽然有一身武艺,但是被几个混子抱腰抓手的,被人抢了礼物,功夫施展不开。 这伙人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石秀挑着柴路过,只见他: 放下柴担,分开众人,前来劝道:“你们因甚打这节级?” 节级是杨雄的官阶,别看石秀只是个卖柴的,一看杨雄的穿着就知道他的身份,心思不可谓不细。 这伙混子嘴巴也不干净,骂石秀是乞丐多管闲事,瞬间激怒了石秀,二话不说把带头的张保给撂倒了。 将张保匹头只一提,一交颠翻在地。那几个帮闲的见了,却待要来动手,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的东倒西歪。 其实石秀和杨雄两人的功夫比这伙混子要强得太多了,杨雄脱了身,跟石秀一起打得这群流氓四处逃窜。闹事的头子张保见势不妙转身溜了,杨雄还追着去打了。 石秀也没闲着,玩命地狠揍没跑了的混子时,人群中出来两个人把他拉开来,表示对他非常佩服,但是闹出人命就不好了。石秀一看这两人自带气场,就非常有礼貌地跟他们一起上饭店吃饭了。 大汉道“多得二位仁兄解拆小人这场,却又蒙赐酒相待,实是不当” 这一聊不要紧,才发现拉开他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山好汉“神行太保”戴宗,另一个是“锦豹子”杨林。石秀对这位戴宗非常敬佩,戴宗也很欣赏石秀,当场掏出十两银子送给他,要介绍他到梁山入伙。那时候十两银子,按购买力算,得值个一两万人民币。 三个人聊得很嗨,石秀正准备跟对方兜兜底,谈谈入伙的细节。 欲要和戴宗、杨林说些心腹之话,投托入夥 您想想,加入黑帮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普通人有跟黑老大一见如故,就要入伙的吗?我只能说,我觉得石秀就是那种时时都准备好要干点大事的人。但他平时言谈克制得体,路见不平却就要跟人玩命,这样的性格,您自己体会下…… 而这个时候杨雄带着二十多个兄弟杀回来了。两位黑帮大哥见人多了,匆忙溜号了。杨雄找到了石秀,一众又喝了一通酒,他知恩图报,跟石秀结拜做了义兄弟。这时候杨雄的老丈人也带了一伙人来撑场子,三个在一起又吃又喝。 我看到很多解读说杨雄为了报答石秀把他带回家里,但是其实仔细读小说,大家会发现,杨雄虽然主动找石秀结拜,却没有提出要带他回家。 杨雄对石秀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石秀又是因为什么契机去杨雄家的呢?下一期咱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