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水浒 :“拼命三郎”石秀(5)

上一节我们看到杨雄酒醉骂媳妇,没想到潘巧云反揭露石秀耍流氓。杨雄这下彻底火了,立刻跟老丈人说你们那个肉铺就别开了,让石秀滚蛋。 石秀天明,正将了肉出来门前开店,只见肉案并柜子都拆翻了。石秀是个乖觉的人,如何不省得。笑道“是了。因杨雄醉里出言,走透了消息,倒吃这婆娘使个见识,拟定是反说我无礼,他教杨雄叫收了肉店。我若便和他分辨,教杨雄出丑。我且退一步了,自却别作计较” 咋一看这段描写是石秀看到家里的肉铺被拆了的心里描写。但是各位仔细想想,石秀怎么能猜得这么准?我看如果不是自己做了心里有鬼,那么就是偷偷在窗外偷听别人说话。 于是乎石秀自己再一次收拾好东西跟潘公交了账本,这次潘公听了女婿的话,也不敢留他。 石秀甘心就这样被人扫地出门吗? 石秀相辞去了,却只在近巷内,寻个客店安歇。赁了一间房住下。石秀却自寻思道“杨雄与我结交,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他的性命。他虽一时听信了这妇人说,心中怪我,我也没分别不得,务要与他明白了此一事。我如今且去探听他几时当牢上宿,起个四更,便见分晓 人走了,却在附近住下,要去打探人家的消息。石秀的理由充分吗?怎么能看出杨雄因为媳妇偷情会“枉送了他的性命”?我只觉得面对石秀这种人,任何人都会觉得害怕吧。因为任何一点小事,他都担心你要他的命,反过来说,任何一点小事,他就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石秀一连潜伏了好几天,终于找到机会把打更的头陀和裴如海杀了。这里有一段很长的描写,细致的讲了石秀如何在半夜偷听,杀掉头陀,如何骗出裴如海,把两人衣服剥光杀掉,如何把两人的尸体仍在杨雄家后巷,手法可谓干净利落!杀完人之后,石秀处理完现场, 回客店里,轻轻地开了门进去,悄悄地关上了,自去睡,不在话下。 安心的睡了! 其实这一段描写还有一个很可疑的地方,也就是整个杀人的过程,除了当事人,没有任何第三者。石秀自然会跟杨雄说,和尚偷情,我把他们杀死在现场。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石秀在别的地方杀了和尚,然后扔到现场呢?细思恐极、细思恐极啊…… 对于这桩离奇的双尸命案,官府毫无头绪 知府叫拘本寺首僧,鞫问缘故,俱各不知情由。知府也没个决断。当案孔目禀道“眼见得是这和尚裸形赤体,必是和那头陀干甚不公不法的事。互相杀死,不干王公之事。邻舍都教召保听候。尸首着仰本寺住持,即备棺木盛殓,放在别处。立个互相杀死的文书便了”知府道“也是”随即发落了一干人等,不在话下。 就这么胡乱判了。 这件事满城里都讲动了。那妇人也惊得呆了。自不敢说,只是肚里暗暗地叫苦。杨雄在蓟州府里,有人告道杀死和尚、头陀。心里早瞧了七八分。寻思“此一事准是石秀做出来了。我前日一时间错怪了他。我今日闲些,且去寻他,问他个真实” 事情惊动全城,杨雄的心理活动非常值得探讨一下。 杨雄认定人是石秀杀的,是因为石秀举报过他们,而他最后没有信,而觉得自己错怪了石秀,这就有点缺乏逻辑了,可见杨雄这人并不聪明,很容易被别人做的事情影响和操控。 然而要怎么找石秀呢? 正走过州桥前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哥哥那里去”杨雄回过头来,见是石秀 不用找,人家自己来找你了。两人见面之后不知怎的,一场亲热,尽弃前嫌,不光如此,杨雄再次认定自己媳妇偷人,要杀之而后快 便道“兄弟休怪。我今夜碎割了这贱人出这口恶气”石秀笑道“你又来了。你既是公门中勾当的人,如何不知法度。你又不曾拿得他真奸,如何杀得人。倘或是小弟胡说时,却不错杀了人” 石秀这一回好像变了个人,要杨雄遵守法律没有证据不能乱杀人,而且还提醒杨雄自己如果是胡说八道,杀错了人怎么办,搞得杨雄反而有点纳闷了。 杨雄道“兄弟何必说得。你身上清洁,我已知了,都是那妇人谎说”石秀道“不然,我也要哥哥知道他往来真实的事” 杨雄表示自己很信任石秀,石秀却不依不饶,要让潘巧云对峙。他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石秀道“此间东门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静。哥哥到明日,只说道:我多时不曾烧香。我今来和大嫂同去。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等候着。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那时许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 石秀教杨雄把潘巧云骗到荒山,当面对质。当面对质,哪里不可以?要到没人的地方去,石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聊。

乱读水浒 :“拼命三郎”石秀(3)​

上一节说到和尚裴如海来杨雄家送礼,潘巧云听了就出来见他,这时候石秀做了什么呢?我们来看小说原文: 那妇人便下楼来见和尚。石秀却背叉着手,随后跟出来。布帘里张看…… 他没跟着潘巧云一起出去接待和尚,而是在门外偷看。接下来潘巧云跟和尚说了不少客气的话,石秀在门口仔细地观察着两人间的每一个细节。 那妇人拿起一盏茶来,把帕子去茶锺口边抹一抹,双手递与和尚。那和尚一头接茶,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看那妇人身上。这妇人也嘻嘻的笑着看这和尚。人道色胆如天,却不妨石秀在布帘里张见。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里,敢替杨雄做个出场,也不见的”石秀此时,已有三分在意了。 这一段描写先说了两人眉来眼去,接着写了石秀心中的想法,如果大家把这看成是作者站在上帝视角来描述的内容,就上了施大师的套了!大家还记得潘巧云出场时石秀看她时,那首不堪入目的诗歌吧?如果不是作者一早就揭示了石秀猥琐的内心,这段描写看起来石秀简直是个伟光正。 《水浒》这部书妙就妙在很多描写都是拐弯抹角,让读者自己细细品味里面的矛盾,之后才能恍然大悟。 裴如海和潘巧云的动作,是谁看见的呢?当然是石秀了。那石秀内心的想法别人知道吗?显然他要怎么讲别人就只能怎么信啊。这一段貌似客观的描写,恰恰是透过石秀性格的矛盾来揭示了:所有内容,奸夫淫妇的不堪,石秀的仗义,都是出自石秀的嘴,至于他讲给了谁听,大家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杨雄咯。 接下来的文章部分,非常有趣,作者花了好大篇幅描写和尚这个种族非常色情,从好几个方面论证了和尚平时吃饱喝足就好色的原理。 ……石秀却在门前,低了头只顾寻思。 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且说这石秀自在门前,寻思了半响,又且去支持管待。 大家发现这段描写的前后分别是什么了吗?前面写,和尚走了,潘巧云回屋了,石秀自己在门口低头琢磨;后面写,石秀寻思了半晌,才去帮忙干活。那和尚如此不堪的解说,是作者自己的意思吗?分明是石秀内心的描写啊! 接下来,当晚和尚来念经,潘巧云也一起接待,本来是一坛正儿八经的法事,在石秀眼里是怎么样的呢? 但见: 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阇黎没乱,诵真言岂顾高低。烧香行者,推倒花瓶。秉烛头陀,错拿香盒。宣名表白,大宋国称做大唐。忏罪沙弥,王押司念为押禁。动铙的望空便撇,打钹的落地不知。敲铦子的软做一团,击响磬的酥做一块。满堂喧哄,绕席纵横。藏主心忙,击鼓错敲了徒弟手。维那眼乱,磬槌打破了老僧头。十年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 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以此上德行高僧,世间难得。石秀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 一帮和尚都被潘巧云迷得颠三倒四了,这个场面要是拍成电视剧,恐怕比喜剧还要喜剧,事实上和尚们真的被迷倒了吗?我看被迷倒的是石秀自己才对吧。 石秀对兄弟的媳妇有着异样的感情,这种变异的心理让接近潘巧云的人全都在石秀眼中沦为败类。我这么说不是空穴来风,小说接下来描写了法事之后: 潘公道“众师父饱斋则个”众和尚说道“感承施主虔心,足矣了”少刻,众僧斋罢,都起身行食去了。转过一遭,再入道场。石秀心中好生不快意。只推肚疼,自去睡在板壁后了。 石秀说自己去睡了。 接着潘、裴两人有一番关于还愿安排的对话,其实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最后裴如海抱怨了一句说你家这个兄弟,怎么这么不客气,潘巧云也没好气地说别理他,不是亲兄弟。没想到石秀睡觉是假,偷听是真! 不想石秀却在板壁后假睡,正张得着,都看在肚里了。当夜五更,道场满散,送佛化纸已了,众僧作谢回去。那妇人自上楼去睡了。石秀却自寻思了,气道“哥哥恁的豪杰,却恨撞了这个淫妇”忍了一肚皮鸟气,自去作坊里睡了。 别人什么也没做,石秀倒是已经把帽子给人家都做好了。 第二天和尚裴如海来和潘巧云父女商量还愿的事情,潘巧云建议安排石秀在家看店,自己与老爹去庙里。到了第三天,杨雄一早去上班,潘巧云和潘公两个去庙里还愿,石秀自己看店,小说中这样描写: 石秀起来,自理会做买卖。只见那妇人起来,浓妆艳饰,包了香盒,买了纸烛,讨了一乘轿子。石秀自一早晨顾买卖,也不来管他。饭罢,把丫鬟迎儿也打扮了。已牌时候,潘公换了一身衣裳,来对石秀道“小弟相烦叔叔照管门前。老汉和拙女同去还些愿心便回”。石秀笑道“多烧些好香,早早来”石秀自肚里已知了。 石秀说自己忙着看店,眼里可是没闲着,石秀说不管他,心里已经有了结论了。 到底“石秀肚里已知了”什么?咱么下一节继续聊。

乱读水浒 : “拼命三郎”石秀(2)

上一节咱们聊到石秀与杨雄结拜,杨雄的老丈人赶来助阵,三个人坐一起喝酒吃饭,这老爷子一眼就喜欢上了石秀。 潘公见了石秀这等英雄长大,心中甚喜 杨雄的老丈人潘公是个退休的屠夫,言谈中知道石秀家里原来也是屠户,现在生活没有着落,非常热心地要把石秀带回家,帮石秀在自家开个档口卖肉。小说中并没有描写杨雄当时的反应,只说一行人吃喝完毕就一起回家了。 一到家,杨雄就叫自己的媳妇潘巧云赶紧出来见见新认的兄弟,石秀上来见礼,这潘巧云比石秀还年轻,我们看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石秀见那妇人出来,慌忙向前施礼道“嫂嫂请坐,石秀便拜” 那妇人道“奴家年轻,如何敢受礼” 杨雄道“这个是我今日新认义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礼” 当下石秀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那妇人还了两礼。 看了这段,石秀的表现彬彬有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说在潘巧云出场的时候,对她的形象有一首诗来描写: 布帘起处,摇摇摆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石秀看时,但见: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蔟蔟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搊搊、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在很多版本的水浒中被删除了,或许是因为这描写实在是有些不堪?在《水浒》中极少有对女性如此露骨的描写,几乎可以说是非常之下流了! 这段描写是作者自己对潘巧云的描述吗?很显然不是。其实,咱们仔细一看原文:“石秀看时,但见……”这首诗明明白白写的是石秀看到的潘巧云,描写的是石秀内心感受。 潘巧云能穿得这样乱七八糟的出来见人吗?显然不能!这首诗分明是作者要告诉大家,石秀文质彬彬的外表下,看潘巧云的眼光是何等的猥琐,这也为石秀之后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基调。 当下在潘公的张罗下,找了以前干活的伙计来帮忙,择良辰吉日开了猪肉档,而石秀做什么呢?管账!不得不说潘老头对石秀简直是好得过头了,让他做的都是不脏手的工作。 这肉档一开张,杨雄一家皆大欢喜,一转眼过了两个月,生意也上了正轨。石秀手里有了钱,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换新的了。 一次石秀出去外县买猪,走了三天,回家一看肉档没有开张,他心里就开始纳闷了: 自心中忖道“常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以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自古道:那得长远心的人。” 什么人都没有问,自己觉得是别人嫌弃他,想要辞职不干回老家去。一般人会这么想问题吗?这是得多自卑多玻璃心啊!更何况人家一家待你这么好,“那得长远心的人”你倒先嫌弃起人来了。 石秀一不做二不休: 把猪赶在圈里,却去房中换了脚手,收拾了包裹行李,细细写了一本清帐 准备撂挑子走人了,没想到潘公已经给他安排了一席素菜: 潘公道“叔叔远出劳心,自赶猪来辛苦” 石秀道“礼当。丈丈且收过了这本明白帐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潘公道“叔叔何故出此言。并不曾有个甚事” 石秀道“小人离乡五七年了,今欲要回家去走一遭,特地交还帐目。今晚辞了哥哥,明早便行” 有话不直说,特别别扭!我是自己要回家,不是你们要开除我。潘公一看这个架势,哑然失笑,跟石秀解释说,他女儿潘巧云原来有个前夫,不幸两年前死了后来改嫁给杨雄,如今是这前夫的忌日所以要做道场,买卖暂停。 潘公说夜里有和尚来作坛念经,要石秀帮他守夜,今后也不要乱想。而杨雄到了下午下班的时间,回家打了一趟,跟石秀说自己要加班,家里交给他照应。这些人都没把石秀当外人,石秀一看这样就都应承下来了。 没多久,一个年轻白净的和尚来了,且看石秀他是怎么看这个和尚的: 石秀看那和尚时,端的整齐。但见: 一个青旋旋光头新剃,把麝香松子匀搽。一领黄烘烘直裰初缝,使沉速梅檀香染。山根鞋履,是福州染到深青。九缕丝绦,系西地买来真紫。那和尚光溜溜一双贼眼,只睃趁施主娇娘。这秃驴美甘甘满口甜言,专说诱丧家少妇。淫情发处,草庵中去觅尼姑。色胆动时,方丈内来寻行者,仰观神女思同寝,每见嫦娥要讲欢。 石秀一眼就觉得这个和尚不是好东西,他脑海里还脑补了许多不堪入目的画面。咱们常说“以己度人”,石秀内在里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不妨考虑考虑。 这和尚跟石秀和潘公见了面,潘巧云听到有人来,问石秀: “叔叔,谁送物事来” 石秀道“一个和尚,叫丈丈做乾爷的送来” 那妇人便笑道“是师兄海阇黎裴如海,一个老诚的和尚。他是裴家绒线铺里小官人,出家在报恩寺中。因他师父是家里门徒,结拜我父做乾爷,长奴两岁。因此上叫他做师兄。他法名叫做海公。叔叔,晚间你只听他请佛念经,有这般好声音” 石秀道“缘来恁地”自肚里已有些瞧科。 石秀自肚里有些瞧科,啥意思呢?他听潘巧云赞和尚,心里特别不得劲,觉得里面有问题。石秀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的心思很细腻,一点点蛛丝马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那接下来他要做什么?我们下一节再聊。

乱读水浒 : “拼命三郎”石秀(1)

水泊梁山位列天罡第三十三,外号“拼命三郎”的天慧星石秀,聪明、果断、胆色过人,从他的外号和星宿就能体现出来。然而人们对他的评价却颇为复杂。   石秀为素不相识的杨雄打抱不平,为救卢俊义只身劫法场,明代文人余象斗这样评价石秀:“观石秀路见不平,真可为拼命三郎矣”。而大文豪金圣叹在他的批本里写道:“石秀可畏,我恶其人”、“石秀可畏之极”、“石秀节节精细, 节节狠毒,我畏其人”。 2011版《水浒传》石秀(刘冠翔饰) 石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影视剧里常常把他塑造成忠义的形象,而我却比较赞成金圣叹的观点,此人城府极深,心狠手辣,然而我更进一步地认为,石秀还是一个心理极度变态的亡命之徒,是那种你绝对不会想要沾上关系的人。大家要是不以为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施耐庵先生是怎样一步步塑造出这样的一个可怕形象的。 在小说里我们从石秀的自我介绍知道,他祖籍金陵,从小习武,好打抱不平。叔父是个牲口贩子,带着年轻的石秀北上做买卖的时候不幸亡故,而石秀根本不懂经商,把牲口和本钱全都赔光,流落在蓟州。他自己除了很能打,也没啥专业技能,只能靠砍点柴来卖勉强混口饭吃。 平生性直,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以此都唤小人做拚命三郎。 石秀一登场,就是在大街上替杨雄打抱不平。 杨雄与石秀一样是外地人,但是家里是官二代所以在本地混了个好差事,做了蓟州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监狱长兼任行刑官。 当时的风俗,刽子手是为民除害的代表,杀人是要接受老百姓献礼祝贺的。这天杨雄执行了一例死刑回家,后面跟着捧屠刀的小弟,一路走着都有熟人送他些礼品,不成想当地军队一个军痞张保,一向跟他看不对眼,借酒撒泼带了几个混子上来要找杨雄借钱,几个人一言不合就动了手。杨雄的跟班非常窝囊,看对方人多势众,转身就跑了,杨雄虽然有一身武艺,但是被几个混子抱腰抓手的,被人抢了礼物,功夫施展不开。 这伙人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石秀挑着柴路过,只见他: 放下柴担,分开众人,前来劝道:“你们因甚打这节级?” 节级是杨雄的官阶,别看石秀只是个卖柴的,一看杨雄的穿着就知道他的身份,心思不可谓不细。 这伙混子嘴巴也不干净,骂石秀是乞丐多管闲事,瞬间激怒了石秀,二话不说把带头的张保给撂倒了。 将张保匹头只一提,一交颠翻在地。那几个帮闲的见了,却待要来动手,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的东倒西歪。 其实石秀和杨雄两人的功夫比这伙混子要强得太多了,杨雄脱了身,跟石秀一起打得这群流氓四处逃窜。闹事的头子张保见势不妙转身溜了,杨雄还追着去打了。 石秀也没闲着,玩命地狠揍没跑了的混子时,人群中出来两个人把他拉开来,表示对他非常佩服,但是闹出人命就不好了。石秀一看这两人自带气场,就非常有礼貌地跟他们一起上饭店吃饭了。 大汉道“多得二位仁兄解拆小人这场,却又蒙赐酒相待,实是不当” 这一聊不要紧,才发现拉开他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山好汉“神行太保”戴宗,另一个是“锦豹子”杨林。石秀对这位戴宗非常敬佩,戴宗也很欣赏石秀,当场掏出十两银子送给他,要介绍他到梁山入伙。那时候十两银子,按购买力算,得值个一两万人民币。 三个人聊得很嗨,石秀正准备跟对方兜兜底,谈谈入伙的细节。 欲要和戴宗、杨林说些心腹之话,投托入夥 您想想,加入黑帮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普通人有跟黑老大一见如故,就要入伙的吗?我只能说,我觉得石秀就是那种时时都准备好要干点大事的人。但他平时言谈克制得体,路见不平却就要跟人玩命,这样的性格,您自己体会下…… 而这个时候杨雄带着二十多个兄弟杀回来了。两位黑帮大哥见人多了,匆忙溜号了。杨雄找到了石秀,一众又喝了一通酒,他知恩图报,跟石秀结拜做了义兄弟。这时候杨雄的老丈人也带了一伙人来撑场子,三个在一起又吃又喝。 我看到很多解读说杨雄为了报答石秀把他带回家里,但是其实仔细读小说,大家会发现,杨雄虽然主动找石秀结拜,却没有提出要带他回家。 杨雄对石秀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石秀又是因为什么契机去杨雄家的呢?下一期咱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