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约(4)
文图:明居 新疆人 人是万物之灵。赴新疆之约,写新疆故事,不能不写新疆人。 新疆民族众多,风俗各异,文化多元。我首次到新疆邂逅了许多新疆人,他们不分民族、职业、年龄、性别,总体给我的感觉是新疆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勤劳智慧、朴实大方、热情好客,四目相对时眸子里闪现着真诚。 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伽师县铁木力乡幸福村的农户,还是疏附县少数民族乐器村乐器制作师傅;无论是英吉沙县非遗产品文化村土陶村、小刀村的工匠,还是喀什疆果果、昌吉九圣禾农业科技公司的员工;无论是伊犁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家访点的女主人;也无论是博物馆展览馆的讲解员,还是民俗区风景区的歌舞表演人员等等,无不展现出新疆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伊宁市六星街民俗区手风琴收藏馆我们遇到的7岁维族小手风琴手穆妮沙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穆妮沙长相洋气甜美,脸上一对酒窝,一头披肩长发,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特别招人喜爱,成了众人追捧的小明星。当天,她上身穿一件镶有蕾丝边的花格格无袖半长上衣,下身穿明黄色稠裤,脚穿一双有白色线条装饰的黑色运动鞋,一身儿简洁的演出服衬托出她的天真无邪。别看穆妮沙年龄小,举止却落落大方,很有舞台经验。她与哈萨克族帅哥阿曼哈力联袂弹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从指尖流出,伴随着动听的歌声,娴熟的演奏,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同声和唱,深受感染。收藏馆里这个老中幼三代艺人手风琴表演团队成了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7岁维族小手风琴手穆妮沙 这家手风琴珍藏馆的创立者、收藏家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祖林是俄罗斯族,出生于伊宁市,精通汉语、俄罗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语。亚历山大自幼生活在爱好音乐的家庭,10岁起和父亲学习琴艺,15岁开始学修理手风琴,40岁学习音乐简谱并开始创作,至今已有20多首手风琴乐曲问世,代表作有俄语歌曲《伊犁河》《我爱祖国》等。亚历山大执着于手风琴的收藏、修理、演奏和传承,以他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俄罗斯族巴扬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六星街民俗区的俄罗斯风情园,我们见到了现年66岁的亚历山大并合影留念。一个出生在伊宁的俄罗斯族人,一辈子生活在中国,热爱中国,亚历山大就是新疆多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命运与共的生动实例。 本文作者(右)与收藏家亚历山大合影 说了两位我们邂逅的现代新疆人,再说几位我们“遇见”的历史上的新疆人。 一位是左宗棠。可以说没有左宗棠中国就没有现在的新疆版图。清代康乾年间通过70年西征,于1757年灭了准噶尔,西域重回一统,取“故土新归”之意,定名新疆。晚清国力衰微,新疆的大片领土被沙俄蚕食,当时朝廷有海防、塞防大辩论,左宗棠力主海塞并重,塞防收新疆,写下“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极有战略眼光。 当年60多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新疆,根据《清史稿》记载,左宗棠的军队出塞仅20个月,新疆南北各城全部收复。正是由于左公的视死如归,才得以保住了中国西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也正是由于左公的抬棺出征,才让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中华民族的铁骨铮铮。左公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在霍城县伊犁将军府对面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左公雕像,基石上镌刻着一幅他的名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天下”。表达了左公既警戒自己也教育后代要关心天下苍生的宏伟志向,和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尚情怀。 新疆霍城县伊犁将军府对面广场上的左宗棠雕像 海外华侨华人特别要感谢左宗棠给海外中餐带来的一道名菜“左宗棠鸡”,简称“左公鸡(General Tso’s Chicken)”。左公鸡的做法是将鸡肉切成大块,先炸至半焦,再以特制酱料炒制,酸辣甜口味,外酥里嫩,色鲜味美,特别受老外的欢迎。左宗棠鸡虽然以左宗棠命名,但实际上与他本人没有直接关系。据说是一位台湾名厨创制,为纪念左宗棠而以其名字命名,这位大厨到美国发展后,将这道菜带到了国际舞台,使其成为海外中餐的代表菜品之一。 另一位是香妃。在喀什东郊5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墓建筑群,葬有阿巴和卓及其家族五代72人,是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的穆斯林陵寝建筑之一。传说其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遍体生香,后来这位女子成了乾隆皇帝的爱妃,人称“香妃”。据说香妃去世后,她的嫂子将遗体护送回喀什,葬在这座墓内,因此人们又把这里称为香妃墓。香妃即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9月15日,27岁进入皇宫,封号从贵人、容嫔,乾隆33年(1768)6月35岁晋升为容妃,乾隆53年(1788年)容妃在圆明园病逝,终年55岁,同年9月25日葬入裕陵妃园寝,即现在的河北遵化清东陵。虽然喀什香妃墓是一座衣冠冢,但却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活力,每天游人络绎不绝。香妃以她独有的魅力为家乡造福,为多民族融合续写新篇。 香妃画像 再一位是“楼兰美女”。新疆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就是这里可真的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干尸展厅—“逝者越千年”。进入展厅,第一个看到的是铁板河女尸。1980年4月在罗布泊铁板河三角洲的一座墓地中被发现,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被称为“楼兰美女”。据鉴定,她去世时年龄大约在45岁,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千年干尸不腐,面容栩栩如生。新疆地区的干尸之所以历经千年还能保存如此完好,主要是与新疆的气候有关系,新疆的沙漠和戈壁地区气候极端干旱,微生物和细菌难以生存,为干尸的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楼兰美女”是我们能见到的最远古的新疆人。 新疆博物馆里的楼兰美女 新疆新貌 中国有句谚语: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还有人说:不去新疆,就难以体验新疆的壮美。赴过新疆之约,我想说:不去新疆,会错过多少风景,留下多少遗憾。这次新疆之旅让我看到了新疆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目睹了新疆新貌。 作为中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新疆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吸引着无数游客。据官方统计,2023年度,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同比增长117.04%;实现旅游收入2967.15亿元人民币。今年恰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70周年,今年前5个月,伊犁州的游客总数量接近4千万人次。 新疆再也不是西部边陲,而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向西开放的门户。从这里出发的汽车火车飞机向中亚、欧洲、世界其他地方源源不断地运输各类产品,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融合,使得人们既创新又创富。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霍尔果斯口岸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东连内陆,西接中亚,霍尔果斯是因口岸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城市。千年以前,霍尔果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100多年前,公路口岸开通,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代国门到如今的第六代国门,国门的变迁见证着霍尔果斯这座边城的蓬勃发展。经过近70年的发展,年旅客通关量达500万人次,货运通关量达到300万人次。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2.17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等。2023年底,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9月6日,我们一行参观了霍尔果斯口岸的六代国门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体验了轻松走出国门,到哈萨克斯坦一方逛金雕广场、去免税商店购物的便捷。 霍尔果斯口岸第六代国门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第一大城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也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9月8日,我们参观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有限责任集团公司的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公司成立于2018年,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27家,致力于打造国际供应链组织中心,欧亚陆路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布局包括“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年发运能力达7000列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国际陆港区“邮快跨”监管中心、冷链物流中心、铁路口岸快件中心、国际粮油交易中心、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陆港国际客运站及数字陆港智慧平台等。 当天我们还参观了位于新疆昌吉州昌吉市三工镇的九圣禾产业园。九圣禾在全国现有12家分公司、7个分支研究机构,是玉米、小麦、棉花、西瓜、甜瓜等农作物品种培育基地、产品生产基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普实训基地。为九圣禾致力培育中国粮中国碗的精神、誓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气概点赞!看到专家墙上我的校友、我的母校河南农业大学也是九圣禾的合作单位,高兴和自豪之情溢上心头! 九圣禾中国碗中国粮 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在全国独一无二。我的首次新疆之旅尽管没有参观兵团,但是在为我的《新疆之约》系列小文划句号的时候,恰好看到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新闻。忍不住多写几句,权做这篇文章的结尾。经过70年的奋斗,12座屯城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2023年兵团生产总值约占新疆的五分之一,达3696亿元,兵团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锡伯族西迁、左宗棠抬棺,历代屯垦戍边的精神延续至今,兵团是“战略地位不可替代”的存在,在当代新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结出累累硕果。 新疆之美,美在自然,美在风景,美在历史,美在人文,美在活力,美在希望! 新疆,一片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