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科技博览(7月5日)
【本期导读】 世卫组织停止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分支试验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加强病毒传播性 基因治疗又遇挫折 微塑料污染正在全球循环 全球电子垃圾5年增长21% 高分多模卫星成功发射 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获世界第一 世卫组织停止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分支试验 新华社日内瓦7月4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4日宣布停止其“团结试验”项目中羟氯喹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两个分支的试验,理由是这些分支试验中的新冠住院患者病亡率几乎或完全没有下降。 世卫组织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试验结果显示,与标准护理分支相比,羟氯喹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分支几乎或完全没有降低新冠住院患者的病亡率。结合试验结果以及本周召开的第二次新冠全球科研论坛对有关证据的评估,该组织最终决定停止这两个分支的试验。 世卫组织强调,这一决定仅适用于针对新冠住院患者的“团结试验”,并不影响其他对非住院患者使用羟氯喹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研究评估,或作为新冠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的评估。 世卫组织表示,虽然这两个分支的试验结果都未明确显示患者病亡率上升,但在“团结试验”的附加项目——由法国主导的“发现试验”中,临床实验室结果中仍出现一些相关的“安全信号”。 “团结试验”项目由世卫组织于3月启动,旨在通过对比多种新冠疗法为住院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团结试验”项目目前已招募到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500名患者参与。(新华网)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加强病毒传播性 当地时间7月3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实验室研究发现,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导致病毒加速复制,意味着可能加强其传播性。但实验室结果同病毒在实际传播中发生的变化间,还有很大区别,科学家已对该变异进行监测。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其实二月份就已发现D614G变异,欧洲等地发现的早期病毒基因序列中就已出现该变异,有研究显示29%的新冠病毒样本都出现了该变异,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其会导致更严重的病情。(央视网) 基因治疗又遇挫折 两名患有罕见神经肌肉疾病的儿童在接受高剂量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后死亡。该疗法原本打算在今年提交治疗方案,期望年底获得FDA批准,但是现在该计划被叫停。(环球科学) 微塑料污染正在全球循环 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在美国西部偏远的荒野地区和国家公园,每年都会落下大约1000吨或更多的塑料粉尘。多达1/4的微小塑料碎片可能来自附近城市的风暴,而其余的则源自更远的地方。这项研究首次梳理了微塑料的地理起源,进一步证明了此类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 “我们创造了一些不会消失的东西。”犹他州立大学生物地球化学家、该论文主要作者Janice Brahney说,“现在它正在全球流通。” (节选自《中国科学报》) 全球电子垃圾5年增长21% 7月2日,联合国多个机构联合发布《2020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数据显示,全球2019年产生了创纪录的5360万吨电子垃圾,在短短5年内增长了21%。 这份新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子垃圾将达到7400万吨,在16年内几乎翻了一番。电子垃圾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家庭垃圾流,这主要是由相关设备较高的消耗率、较短的生命周期和很少进行维修造成的。 2019年,只有17.4%的电子垃圾被回收。这意味着金、银、铜、铂和其他价值高的可回收材料(保守估计价值为570亿美元)大多被丢弃或焚烧,而不是被收集处理和再利用。 报告还指出,亚洲2019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最多,约2490万吨,其次是美洲(1310万吨)和欧洲(1200万吨),非洲和大洋洲分别产生290万吨和70万吨。去年的电子垃圾重量远远超过了所有欧洲成年人的体重之和。 自2014年以来,通过了国家电子垃圾政策或法规的国家从61个增加到78个。虽然这是一个积极趋势,但远未达到国际电信联盟设定的目标,即将制定电子废物法规的国家比例提高到50%。 该报告由全球电子废物统计伙伴关系(GESP)牵头,世界卫生组织和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等参与完成。GESP由联合国大学、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固体废物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成。 电子垃圾会危害健康、破坏环境,它含有有毒添加剂或汞等有害物质,可能损害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 “这些结果表明,人类没有充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迫切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确保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全球生产、消费和处置更明智和可持续。”联合国大学校长、联合国副秘书长David M.Malone说。(中国科学报) 高分多模卫星成功发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7月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该卫星是具备亚米级分辨率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可实现多种成像模式切换,其在轨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遥感卫星技术水平,满足相关行业用户部门对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的需求。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西柏坡号”青少年科普卫星。 高分多模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分辨率最高的光学遥感卫星,2018年立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PPP)建设实施。 卫星采用了国家航天局组织研发的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配置了高分辨率相机、大气同步校正仪等业务载荷以及激光通信终端试验载荷。在轨运行期间,高分多模卫星将验证敏捷机动控制、敏捷成像、图像处理等多项技术,并实现图像在轨云判、特定区域目标提取等功能。 后续,高分多模卫星将广泛应用于测绘、农业、环保、林业等多个行业的几十种业务,进一步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开发利用、地质勘查以及应急减灾、农业调查、住建监测、林业保护等领域的高精度数据需求。 国家航天局负责工程组织实施和管理,自然资源部等用户部门负责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卫星系统研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中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负责地面系统建设与运行。(新华网) 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获世界第一 科技日报东京6月23日电 (记者陈超)经过多年策划,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终于拿到了世界第一的成绩。23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九州大学、Fixstars公司、富士通同时公布,在超级计算机的国际性能排名“Graph500”中,“富岳”以每秒41.5万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超过美国“顶峰”每秒14.8万万亿次的速度排名世界第一,同时在模拟计算方法、人工智能学习性能、大数据处理性能项目也拿到了第一名。 测试结果,使用“富岳”的一部分即92160个节点(约占全体的58%),对由约1.1万亿个顶点和17.6万亿个分枝构成的超大规模图表计算,平均0.25秒解决了广度优先搜索问题。Graph500的分数是70980GTEPS。2019年6月“京”的测定结果是31302GTEPS,实现了2倍以上的性能提高。 “富岳”是日本超算“京”的后续机型,以解决社会和科学诸多难题,领导世界发明新成果为目的,目标在电力性能、计算性能、用户便利性、创造划时代成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综合能力方面实现世界最高水平的超级计算机。“富岳”投资1300亿日元,使用富士通研发的15万个高性能CPU,计划2021年正式建成。今年4月开始,“富岳”已开始投入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在2000多种既有药物中甄选治疗药物。 在超算领域,中美两国计划在一两年内投入每秒运算速度100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中美超算竞争中现在又加入了日本。在今年末的排名中,“富岳”还有一次登顶的机会。由于日本资金投入不足,今后更多精力或放在充分发挥“富岳”潜力,产生科学成果上。(科技日报) (选编:洪田)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