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数据更新,加拿大10省全部失守,魁省防疫热线1200条线路每天17000次接入

【七天讯】(记者彦宏)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继续在加拿大攻城略地,3月15日上午,Nova Soctia省宣布三例确诊,再加上14日爱德华王子岛省和纽芬兰省宣布发现确诊病例,加拿大10个省份全部失守,15日上午安省暴增39例,魁省增加11例,使得加拿大的确诊总数达到317例。 魁省截止到15日12点,又增加11例,使得总数达到35。详细分布如下: 魁省认为最主要的防控地点是机场,禁止外国旅客,特别是来自欧洲的旅客入境,并呼吁目前在南方度假的“雪鸟”一族趁着还有航班赶快回国。但联邦层面的公共卫生部门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关闭边境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而是应该尽早确定感染人员,隔离密切接触者,减少聚集,减少传播。 正在进行隔离的总理特鲁多再次走出家门和媒体见面,只说要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帮助加拿大度过这场危机,但没有公布任何具体措施,表示正在和各个部门协商,探讨可能采取的防控措施。面对魁省要求的关闭边境,特鲁多表示中国的疫情开始的时候,美国、意大利等国曾经对中国关闭边检,但没有成果,新冠病毒疫情依然传播到这些国家,意大利更是成为新的疫情中心,加拿大不希望重蹈覆辙,会采取不同的办法,不过他也表示会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调整政府的措施。 特鲁多还表示,接连两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沟通,目前没有关闭美加边境的计划。新闻发布会后,本地的时事评论人员都在批评联邦政府行动迟缓,应对不利。特别是上周五,特鲁多就表示将出台抗疫措施,但在这个危机时刻,48小时过后,联邦政府还没有拿出任何具体的政策,一切都还在商讨中。魁省自3月12日起,就已经进入紧急状态,不仅省长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加班加点,出台各类政策控制疫情的蔓延,而联邦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在过周末,一切要等周一上班再说。 上周五,加拿大公共安全和紧急应变部长布莱尔( Bill Blair)表示,全国各地的机场都在采取筛查和检测措施,以确保新冠病毒的感染者不进入社区,但不少进出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旅客在社交网站回应了部长的说法,纷纷抱怨皮尔逊机场缺乏检疫规程,也没有筛查措施到位。皮尔逊机场方面则表示机场已经加强了清洁工作,但检疫和筛查则是由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负责。 面对加拿大爆发式的增长,疫情最严重的安省因为病毒检测试剂紧张,将减少检测人数,把检测机会留给弱势群体。根据安省的新规定,由于病毒鼻咽拭剂供应有限,将不再对出国旅行并表现出疾病症状的个人进行检查。不过那些被认为是“可能”病例的患者可以接受检测。 多个防疫专家都表示,检测试剂紧张只是开始,很快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病床甚至防护用品都会出现短缺。 3月15日通报要点: 自今天起,关闭所有公共聚集场所,包括电影院、博物馆、健身房、游泳馆、娱乐中心等等,对于餐馆,可以开业,但要保证顾客间隔一米以上; 对于大型写字楼,不会关闭,但呼吁尽可能采用远程办公; 无论在什么场合,超市、购物中心等都要保持距离,尽可能保持在1米以外,特别注意远离有流感症状的人; 美加边境问题,再一次和特鲁多商讨,双方同意将保持货物运输通畅;对旅行者是否进行限制,双方意见不一致,魁省坚持认为应该禁止外国旅行者入境; 呼吁全省民众尽可能对医护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因为这些人是我们的安全守护者; 再次重申魁省目前没有进入危机状态,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避免陷入类似意大利的危机状态,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推迟和降低感染高峰; 针对一些人认为的魁省防疫反应过度,省长和卫生部长都再次表示目前采取的措施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紧急,否则就太晚了,并恳求魁北克人遵守政府的规定,保证整个社会的安全; 因为自周一开始,所有的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关门两个星期,但为了帮助医护人员能正常上班,特意豁免了那些照顾有医护人员子女的幼儿园。相关部门自上周五就开始呼吁有资历的人员做志愿者来照顾这些孩子,以保证明天幼儿园能够开门,今天魁省再次发出类似的呼吁。 新的病毒热线1-877-644-4545共有1200条电话线,已经安排了400名接线员,又增加了88名护士,很快将增加到2000条,目前每天的接听电话达到17000 个,但大部分是和新冠病毒无关的。 目前魁省的新冠病毒检测每天约400次,卫生部门将加大检测力度,计划将在月底达到每天6400次。

【我的移民故事】 钱在婚姻中到底重不重要

  “我移民到加拿大的时候已经35岁了,在国内也算有个好工作,但个人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主要就是没有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又觉得这是关系到一生的大事,不想将就,所以就想着出来碰碰运气,也好远离那些打着关心的名义每天在我耳边“聒噪”的亲戚朋友们。”坐在我对面的婕(化名)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坐在Guy-Concordia地铁站附近的一家Second Cup咖啡店里聊着困扰她的问题。 到了加拿大以后,除了去上法语课,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交朋友上面,也认识了一些单身的男士。不过所有碰到的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士都看不上我,或者觉得我年龄太大,外貌不够靓丽,或者觉得我初来乍到,语言不好,没有前途。总之登陆都快一年了,个人问题没有丝毫进展。正当我感到绝望的时候,在法语班同学和她本地男朋友举办的圣诞party上认识了Pierre。一个大我4岁,又高又瘦,外形上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的男人。但他非常有耐心地听我说着或不连贯或词不达意的法语,还有意识地教我说新的单词,纠正我的发音,给我解释其他人谈话里的俗语或者文化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融入到本地人正常的社交中。 电话交往 这之后我们互换了电话号码,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给我打电话。我那个时候在上Full time的法语课,下了课也一般呆在学校里,晚上还在一家快餐店做3个小时的收银,非常忙,很少能接到他的电话,他就给我留言,早上祝我一天过得愉快,晚上则絮絮叨叨地说自己都干了什么,一天怎么过的,同时问我怎么样,希望我一天过得愉快之类。我几乎没回过他的留言,一方面是因为我到家的时候基本上都很晚了,不适合打电话;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和他走得太近,我那时候还期望着找个中国人。有的时候,他打来电话时我正好在家,就和他聊一会儿,他每次都夸我的法语进步很快,我也禁不住会卖弄一下,聊些日常生活以外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话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谈话开始深入起来,谈话的时间也逐渐拉长。 这样的电话交往持续了近三个月时间,我们才见了第二面。虽说是第二次见面,我却觉得和他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很自然的开始了交往。他是个很绅士的人,每次见面都把我照顾得很好,还把我介绍给他的邻居、朋友甚至是路人,好像很以我在他身边感到骄傲,每次都说我来自中国,一个人勇敢的来到这里,已经可以说很好的法语,blablabla…让一直单身的我第一次感到被一个男人惦记、宠爱的感觉真好。认识了快7个月的时候,他住的房子到期了,我们商量后决定搬到一起住,因为我租的房子价格便宜,离他上班的地方也近,还可以节省一个人的房租。 相恋容易生活难 住到一起后才发现文化上的差异真的是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第一次发生争吵居然是因为“请”或者“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他觉得让别人帮忙做什么,哪怕递个东西也应该说“请”,别人做了之后要说“谢谢”,这是起码的礼貌问题;我觉得都是一家人了,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我们彼此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却又都认为自己没错,争吵也就不可避免。类似的还有他每天都要说十几遍“我爱你”,来表达他对我的感情,而我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不必要挂在嘴上,忒肉麻。他说“我爱你”的时候得不到我的回应,就开始怀疑,经常问我是不是不爱他了,否则为什么不肯说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真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 在比如,我们的价值观也很不同。也许是中国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受的教育是要抓紧一切时间,时时刻刻提高、完善自己,因为别人都在进步,你不前进就已经相当于落后了。所以我一直都有很严重的紧迫感,上课、参加活动、打工等,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他则是认为什么事情都不用着急,除了有人要死,否则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充分享受生活,享受当下。所以他生活的很放松,做什么都随心所欲,完全不按计划来。比如,做一餐晚饭,他可以花上三个小时。他可以准备点材料,然后花半个小时看电视或者花一个小时去弹琴,他有一架管风琴还有一把吉他,接上麦克风边弹边唱,自娱自乐。谈恋爱的时候,觉得他这样很浪漫,一起生活时间长了,浪漫就变成了恼火,因为本来6点要吃的晚饭可能变成了9点,完全打乱了我的时间安排。 再比如,我还觉得他没有上进心。他从来不想着干点我们中国人眼里“有意义的”事情,除了上班,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在玩乐。除了弹琴、唱歌、画画外,他可以和邻居聊很长时间的天,甚至和邮递员也能聊上半天,送单位没车的同事去买菜即使他什么不买,坐在摇椅上喝一个下午的啤酒,或者什么也不做的过一天。当我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他这样无所事事的样子就会忍不住发脾气,搞得他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哪里做错了。每次我发完脾气,我就会开始冷战,不想再跟他说话,他却一定要我说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说不能让问题过夜,不能让两个人之间的裂缝扩大,而要及时弥合等等,最终我的每次脾气都在这样的软磨硬泡中消解。 原来是个穷光蛋 其实,这些不和谐都是小事,现在我们之间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这也是我想找你聊聊的原因。他好像对钱没有概念,更别提攒钱了。谈恋爱的时候,每次外出有什么花销,都是他买单,他从来不让我付,说我是学生,不赚钱,而他是工作的,年薪近五万块,所以我从来没有担心过钱的问题。 在一起生活后,刚开始我们的钱是分开的,有什么花销AA制,但很快他就没钱支付他应该支付的一半费用。到了付房租的时候他说没钱付,说要等发工资才行;才发了工资没几天,他又没钱付电费了… 在我的逼问下,他才承认我们交往的时候,他经常请我去高级餐馆吃的饭啦,买的礼物啦什么的都是借的钱,现在发了工资要先还债,在加上利息,所以经常入不敷出。我听了气得半死,我又不是非要去高级餐馆吃饭,他干嘛要打肿脸充胖子。但是气归气,日子还得过呀。我和他一起去找了借他钱的人,才知道那根本不是普通人,而是意大利社区专门放高利贷的,他借的钱光利息就要20%,还是月息,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从自己的账户里拿了一千多块钱替他把剩下的债务全部还清,然后我们一起去开了个联名账户,把钱放在一起。 本来我以为他欠的钱都还上,以后就没事了。可我很快就发现他花钱跟流水一样,还一点不知道算计。比如他每天都会用银行卡取钱,每次取个20块,因为不是同一个银行再被扣2.5元的手续费,最多的时候一天取过6次20元,就要加6次的手续费,其实手续费是按取款次数征收的,而不是按取款金额,他完全可以一次取120元,而只付一次手续费。每次问他这些钱怎么花的,他就很不高兴,说他没必要跟我解释。再比如,他上班的时候每天都会买杯咖啡啊,一根香蕉,一块饼干,一小袋花生之类的零食,好像他每天不买点什么一天就过不去似的。还有他去超市买东西,从来不看价格,想吃什么就拿什么。我们家附近的超市是Metro,东西贵的要命,我一般都不在那里买菜。他却完全不管不顾,十几块一膀的鸡胸脯,三十几块一膀的菲力牛排(Filet Mignon)他连眼睛都不眨的往篮子里放,还有各种各样我从来没留意过的香料和酱汁,每周去买菜都要花上上百块,我们家的壁橱、冰箱里也堆满了各种坛坛罐罐。再加上他还要每天买烟、买酒、买彩票,他的工资到账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花完了,而他的工资是每两周一发,他的钱花完了,他就取我的花,还觉得理所当然,说反正是联名账户嘛。 没钱为什么不觉得丢脸 我真的是无语了,在我的认知里,一个人因没钱而交不上房租得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啊,可他不觉得;一个男人花女人的钱得是多令人耻辱的事情,他也不觉得。我真不明白他的脸皮怎么会这么厚。可是无论我怎么跟他讲道理,摆典故,都是鸡同鸭讲,他就是没有丝毫的羞耻感,也看不到任何改进的迹象。 在一次大的争吵后,我甚至威胁要搬出去住,他才好像发现围绕“钱的问题”真的很严重。最终我们商量了一个解决办法,我拿着他的银行卡,让他自己取不了钱,而我则负责给他买烟和啤酒,再给他20元零花。可他每天20元根本不够花,动不动就要找我要钱,我不给的话,他就很不高兴,说是他的钱,他有权花。本来我拿着他的银行卡只是想帮他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想着他知道自己能用的钱有限,他就会省着点花,或做做计划,但是吵吵闹闹两个月后,我发现他依然故我,没有任何变化。好像他脑子里就没有计划着花钱的弦儿,或者说量入敷出的概念。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文化差异。 后来,我跟他吵得烦了,干脆把卡还给了他。不过我不再往联名账户里放钱了,但每到关键的时候,比如付房租、电费、买东西等大数目支出的时候我就得顶上,因为联名账户里没钱。他依然故我,动不动就没钱,也不觉得害臊。刚开始,他还嫌我不放钱不公平,后来看到我支付的公共费用比他还多,也就不说什么了。 后来我们回过一次国,因为他没钱,又想跟我回去。我就做担保人,从我朋友那里帮他借了5千元。他信誓旦旦的表示每次发工资还三百,还开了一系列的支票给我的朋友。可等我们从中国回来后,他的支票十有八九因账户里金额不够跳票,过了快一年只还上了9百,搞得我在朋友面前很难堪,最终我替他还了剩余的。 我该离开他吗? 现在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两年了,加上交往的时间,都快三年了,我却越来越对我们两个人的未来感到迷茫。平心而论,他是个好人,好男人,也很宠我,包揽家务,做饭,从不说我一个“不”字,每次争吵也都是我先发脾气,他尽管当时气得要死,过后还是会先来哄我。他也一直都以我为傲,总说我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可你说光有爱的婚姻能维持下去吗?没有物质基础,哪里来的上层建筑?我还年轻,还想要孩子,要孩子的话就得先买房子,可我们这样根本不可能攒下钱来付首付。我来自农村,还想着给父母寄钱,他父母、姐姐也早就不在了,我们都只能靠自己。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想想每天都要为钱发愁的日子,我头都大。还有孩子,凭什么要在一个困顿的环境下长大?如果不能给他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有权利带他来到这个世界吗? 编后话: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给捷什么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日子都是要自己过,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外人无法判断。最终还是要自己权衡,如果不能十全十美,到底哪些是你可以舍去的,哪些是你要坚守的。  

梵高与高更:“真诚的疯子”和“高贵的野蛮人”

邝隽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相差二十三岁,高更与梵高相差五岁;如同李白与杜甫相差十一岁,历史有时是以极端冲撞的方式激射出创造与美的灿烂火花。写米开朗基罗时不能不提到达文西,缺了他们中的一个,文艺复兴的历史不完整;同样的,谈梵高是不能不谈到高更,缺了其中一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美学也不完整。” 1882年,不到29岁的梵高开始拿起了画笔。四年后,梵高来到巴黎,跟弟弟提奥住在一起。受早期印象派浪漫主义画家蒙蒂切里的影响,梵高后来的作品总是把油彩涂得很厚。 1887年,梵高和高更在巴黎偶遇。也许是由于内心深处绝望的孤独的共鸣,半途出家的两位艺术家都认为找到了人生中唯一的知己。梵高画了一张形如东方僧人的自画像送给高更,而高更则在送给梵高的自画像右下角写上了“悲惨者”这个法文。 高更比梵高大五岁,外曾祖父是个秘鲁人,自幼家境富裕,童年在利马度过,年轻时当海员周游过世界。1883年,高更不顾妻子的反对而放弃了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开始跟随以毕沙罗为主的画家学习调色方法。 1888年,梵高让弟弟画商提奥付钱请高更来到他筹备的“南方画室”一起作画。希望二人的通力合作可以让这个工作室成为艺术思潮的发源地。在等待高更来临的那个月里,梵高的小宇宙爆发,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以《向日葵》为首的《星夜》,《夜间咖啡馆》等杰作。(在那一年里,梵高画了200多幅画。)然而由于性格差异,加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62天里充满惊心动魄。在他俩激情合作的《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梵高在与高更的争执中陷入疯狂而拔出剃刀相向,最后又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是个内向的人,调色刀拿在手,几乎不调色,用厚厚的颜料在画布上点点戳戳,用堆积很立体的颜料狠命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而高更作画时却温柔似水,总是用粗犷的线条,但是十分薄的,几乎是平涂的颜色来表达一种如静止岁月般的和谐。这是一场激烈的关于诗意如何表达的争执。“是的,你说要用充满诗意的色彩去绘画,这一点我同意,只是有些不同……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诗意,都存在于我有时觉得神秘的心灵的角落里,而我正是从这种神秘感中感觉出诗意……形式和颜色自己本身就可以创造出诗意。”(摘自《高更书简》) 割耳事件之后,高更离开阿尔,回到巴黎。后来,梵高患周期性精神病,苦不堪言,一直到他自杀身亡为止。而高更则抛弃了欧洲文明,走向了原始的大溪地群岛;追逐着海边无所事事的金褐色的土著女子;死前留下一幅有如屈原《天问》般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真诚的疯子”和“高贵的野蛮人” –梵高和高更 邝隽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相差二十三岁,高更与梵高相差五岁;如同李白与杜甫相差十一岁,历史有时是以极端冲撞的方式激射出创造与美的灿烂火花。写米开朗基罗时不能不提到达文西,缺了他们中的一个,文艺复兴的历史不完整;同样的,谈梵高是不能不谈到高更,缺了其中一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美学也不完整。” 1882年,不到29岁的梵高开始拿起了画笔。四年后,梵高来到巴黎,跟弟弟提奥住在一起。受早期印象派浪漫主义画家蒙蒂切里的影响,梵高后来的作品总是把油彩涂得很厚。 1887年,梵高和高更在巴黎偶遇。也许是由于内心深处绝望的孤独的共鸣,半途出家的两位艺术家都认为找到了人生中唯一的知己。梵高画了一张形如东方僧人的自画像送给高更,而高更则在送给梵高的自画像右下角写上了“悲惨者”这个法文。 高更比梵高大五岁,外曾祖父是个秘鲁人,自幼家境富裕,童年在利马度过,年轻时当海员周游过世界。1883年,高更不顾妻子的反对而放弃了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开始跟随以毕沙罗为主的画家学习调色方法。 1888年,梵高让弟弟画商提奥付钱请高更来到他筹备的“南方画室”一起作画。希望二人的通力合作可以让这个工作室成为艺术思潮的发源地。在等待高更来临的那个月里,梵高的小宇宙爆发,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以《向日葵》为首的《星夜》,《夜间咖啡馆》等杰作。(在那一年里,梵高画了200多幅画。)然而由于性格差异,加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62天里充满惊心动魄。在他俩激情合作的《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梵高在与高更的争执中陷入疯狂而拔出剃刀相向,最后又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是个内向的人,调色刀拿在手,几乎不调色,用厚厚的颜料在画布上点点戳戳,用堆积很立体的颜料狠命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而高更作画时却温柔似水,总是用粗犷的线条,但是十分薄的,几乎是平涂的颜色来表达一种如静止岁月般的和谐。这是一场激烈的关于诗意如何表达的争执。“是的,你说要用充满诗意的色彩去绘画,这一点我同意,只是有些不同……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诗意,都存在于我有时觉得神秘的心灵的角落里,而我正是从这种神秘感中感觉出诗意……形式和颜色自己本身就可以创造出诗意。”(摘自《高更书简》) 割耳事件之后,高更离开阿尔,回到巴黎。后来,梵高患周期性精神病,苦不堪言,一直到他自杀身亡为止。而高更则抛弃了欧洲文明,走向了原始的大溪地群岛;追逐着海边无所事事的金褐色的土著女子;死前留下一幅有如屈原《天问》般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发哨子的人

  文|龚菁琦 来源:《人物》杂志 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同意采访的短信是3月1日凌晨5点,大约半小时后,3月1日凌晨5点32分,她的同事、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学庆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两天后,该院眼科副主任梅仲明过世,他和李文亮是同一科室。 截止2020年3月9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已有4位医护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疫情发生以来,这家离华南海鲜市场只几公里的医院成为了武汉市职工感染人数最多的医院之一,据媒体报导医院超过200人被感染,其中包括3个副院长和多名职能部门主任,多个科室主任目前正在用ECMO维持。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家武汉市最大的三甲医院,有医生告诉《人物》,在医院的大群里,几乎没有人说话,只在私下默默悼念、讨论。 悲剧原本有机会避免。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那8位被警方训诫的医生。 这给艾芬带来了麻烦,作为传播的源头,她被医院纪委约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斥责”,称她是作为专业人士在造谣。 3月2日下午,艾芬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接受了《人物》的专访。她一个人坐在急诊室办公室中,曾经一天接诊超过1500位患者的急诊科此时已恢复了安静,急诊大厅里只躺着一名流浪汉。 此前的一些报导,艾芬被称为“又一个被训诫的女医生浮出水面”,也有人将她称为“吹哨人”,艾芬纠正了这个说法,她说自己不是吹哨人,是那个“发哨子的人”。采访中,艾芬数次提起“后悔”这个词,她后悔当初被约谈后没有继续吹响哨声,特别是对于过世的同事,“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是不是?” 关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和艾芬本人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以下,是艾芬的讲述—— 艾芬 前所未有的训斥 去年12月16日,我们南京路院区急诊科接诊了一位病人。莫名其妙高烧,一直用药都不好,体温动都不动一下。22号就转到了呼吸科,做了纤维支气管镜取了肺泡灌洗液,送去外面做高通量测序,后来口头报出来是冠状病毒。当时,具体管床的同事在我耳边嚼了几遍:艾主任,那个人报的是冠状病毒。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病人是在华南海鲜做事的。 紧接着12月27日,南京路院区又来了一个病人,是我们科一位医生的侄儿,40多岁,没有任何基础疾病,肺部一塌糊涂,血氧饱和只有90%,在下面其它医院已经治疗了将近10天左右都没有任何好转,病人收到了呼吸科监护室住院。同样做了纤维支气管镜取了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12月30日那天中午,我在同济医院工作的同学发了一张微信对话截图给我,截图上写着:“最近不要去华南啊,那里蛮多人高烧……”他问我是不是真的,当时,我正在电脑上看一个很典型的肺部感染患者的CT,我就把CT录了一段11秒钟的视频传给他,告诉他这是上午来我们急诊的一个病人,也是华南海鲜市场的。 我的手机 18:18:13 当天下午4点刚过,同事给我看了一份报告,上面写的是: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我仔细看了很多遍报告,下面的注释写着: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也称非典型肺炎。 当时,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病人收在呼吸科,按道理应该呼吸科上报这个情况,但是为了保险和重视起见,我还是立刻打电话上报给了医院公共卫生科和院感科。当时我们医院呼吸科主任正好从我门口过,他是参加过非典的人,我把他抓住,说,我们有个病人收到你们科室,发现了这个东西。他当时一看就说,那就麻烦了。我就知道这个事情麻烦了。 给医院打完电话,我也给我同学传了这份报告,特意在“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这一排字上画了个红圈,目的是提醒他注意、重视。我也把报告发在了科室医生群里面,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当天晚上,这个东西就传遍了,各处传的截屏都是我画红圈的那个照片,包括后来知道李文亮传在群里的也是那份。我心里当时就想可能坏事儿了。10点20,医院发来了信息,是转市卫健委的通知,大意就是关于不明原因肺炎,不要随意对外发布,避免引起群众恐慌,如果因为信息泄露引发恐慌,要追责。 我当时心里就很害怕,立刻把这条信息转给了我同学。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医院又来了一份通知,再次强调群内的相关消息不能外传。一天后,1月1日晚上11点46分,医院监察科科长给我发了条消息,让我第二天早上过去一下。 那一晚上我都没有睡着,很担忧,翻来覆去地想,但又觉得凡事总有两面性,即便造成不良影响,但提醒武汉的医务人员注意防范也不一定是个坏事。第二天早上8点多一点,还没有等我交完班,催我过去的电话就打来了。 之后的约谈,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常严厉的斥责。 我的手机 18:18:52 当时,谈话的领导说,“我们出去开会都抬不起头,某某某主任批评我们医院那个艾芬,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你是专业人士,怎么能够没有原则没有组织纪律造谣生事?”这是原话。让我回去跟科室的200多号人一个个地口头传达到位,不能发微信、短信传达,只能当面聊或者打电话,不许说关于这个肺炎的任何事情,“连自己的老公都不能说”…… 我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他不是批评你这个人工作不努力,而是好像整个武汉市发展的大好局面被我一个人破坏了。我当时有一种很绝望的感觉,我是一个平时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按规矩来的,都是有道理的,我犯了什么错?我看到了这个报告,我也上报医院了,我和我的同学,同行之间对于某一个病人的情况进行交流,没有透露病人的任何私人信息,就相当于是医学生之间讨论一个病案,当你作为一个临床的医生,已经知道在病人身上发现了一种很重要的病毒,别的医生问起,你怎么可能不说呢?这是你当医生的本能,对不对?我做错什么了?我做了一个医生、一个人正常应该做的事情,换作是任何人我觉得都会这么做。 我当时的情绪也很激动,说,这个事是我做的,跟其余人都没有关系,你们干脆把我抓去坐牢吧。我说我现在这个状态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了,想要休息一段时间。领导没有同意,说这个时候正是考验我的时候。 当天晚上回家,我记得蛮清楚,进门后就跟我老公讲,我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就好好地把孩子带大。因为我的二宝还很小,才1岁多。他当时觉得莫名其妙,我没有跟他说自己被训话的事,1月20号,钟南山说了人传人之后,我才跟他说那天发生了什么。那期间,我只是提醒家人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要戴口罩。 外围科室 我的手机 18:19:43 很多人担心我也是那8个人之一被叫去训诫。实际上我没有被公安局训诫,后来有好朋友问我,你是不是吹哨人?我说我不是吹哨人,我是那个发哨子的人。 但那次约谈对我的打击很大,非常大。回来后我感觉整个人心都垮了,真的是强打着精神,认真做事,后来所有的人再来问我,我就不能回答了。 我能做的就是先让急诊科重视防护。我们急诊科200多人,从1月1号开始,我就叫大家加强防护,所有的人必须戴口罩、戴帽子、用手快消。记得有一天交班有个男护士没戴口罩,我马上就当场骂他“以后不戴口罩就不要来上班了”。 1月9号,我下班时看见预检台一个病人对着大家咳,从那天后,我就要求他们必须给来看病的病人发口罩,一人发一个,这个时候不要节约钱,当时外面在说没有人传人,我又要在这里强调戴口罩加强防护,都是很矛盾的。 那段时间确实很压抑,非常痛苦。有医生提出来要把隔离衣穿外头,医院里开会说不让,说隔离衣穿外头会造成恐慌。我就让科室的人把隔离服穿白大褂里面,这是不符合规范的,很荒谬的。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病人越来越多,传播区域的半径越来越大,先是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可能跟它有关系,然后就传传传,半径越来越大。很多是家庭传染的,最先的7个人当中就有妈妈给儿子送饭得的病。有诊所的老板得病,也是来打针的病人传给他的,都是重得不得了。我就知道肯定有人传人。如果没有人传人,华南海鲜市场1月1日就关闭了,怎么病人会越来越多呢? 我的手机 18:20:05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他们当时不那样训斥我,心平气和地问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请别的呼吸科专家一起沟通一下,也许局面会好一些,我至少可以在医院内部多交流一下。如果是1月1号大家都这样引起警惕,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1月3号下午,在南京路院区,泌尿外科的医生们聚集在一起回顾老主任的工作历程,参会的胡卫峰医生今年43岁,现在正在抢救;1月8号下午,南京路院区22楼,江学庆主任还组织了武汉市甲乳患者康复联欢会;1月11号早上,科室跟我汇报急诊科抢救室护士胡紫薇感染,她应该是中心医院第一个被感染的护士,我第一时间给医务科科长打电话汇报,然后医院紧急开了会,会上指示把“两下肺感染,病毒性肺炎?”的报告改成“两肺散在感染”;1月16号最后一次周会上,一位副院长还在说:“大家都要有一点医学常识,某些高年资的医生不要自己把自己搞得吓死人的。”另一位领导上台继续说:“没有人传人,可防可治可控。”一天后,1月17号,江学庆住院,10天后插管、上ECMO。 中心医院的代价这么大,就是跟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信息透明化有关。你看倒下的人,急诊科和呼吸科的倒是没有那么重的,因为我们有防护意识,并且一生病就赶紧休息治疗。重的都是外围科室,李文亮是眼科的,江学庆是甲乳科的。 江学庆真的非常好的一个人,医术很高,全院的两个中国医师奖之一。而且我们还是邻居,我们一个单元,我住四十几楼,他住三十几楼,关系都很好,但是平时因为工作太忙,就只能开会、搞医院活动时候见见面。他是个工作狂,要么就在手术室,要么就在看门诊。谁也不会特意跑去跟他说,江主任,你要注意,戴口罩。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打听这些事,他肯定就大意了:“有什么关系?就是个肺炎。”这个是他们科室的人告诉我的。 如果这些医生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提醒,或许就不会有这一天。所以,作为当事人的我非常后悔,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我,“老子”到处说,是不是? 我的手机 18:20:47 虽然和李文亮同在一个医院,一直到去世之前我都不认得他,因为医院4000多号人太多了,平时也忙。他去世前的那天晚上,ICU的主任跟我打电话借急诊科的心脏按压器,说李文亮要抢救,我一听这个消息大吃一惊,李文亮这个事整个过程我不了解,但是他的病情跟他受训斥之后心情不好有没有关系?这我要打个问号,因为受训的感觉我感同身受。 后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证明李文亮是对的时候,他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可能跟我的心情一样,不是激动、高兴,而是后悔,后悔当初就应该继续大声疾呼,应该在所有的人问我们的时候,继续说。很多很多次我都在想,如果时间能够倒回来该多好。 活着就是好的 在1月23日封城前一天的晚上,有相关部门的朋友打电话问我武汉市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我说你代表私人,还是代表公家。他说我代表私人。我说代表个人就告诉你真话,1月21号,我们急诊科接诊1523个病人,是往常最多时的3倍,其中发烧的有655个人。 我的手机 18:21:10 … Read more

与时间赛跑:加拿大采取紧急措施延缓新冠病毒的传播

自去年12月在武汉出现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后,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力措施,在1月23日封闭了千万人口的武汉城,要求全国14亿民众呆在家里不出门,全中国停摆近两个月,付出重大的经济牺牲后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把中国的抗疫当回事,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抱着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的心态,白白浪费了中国为世界争取的防控时间窗口,导致这个狡猾而传染性强的病毒截止到目前蔓延到全世界119个国家,还将继续蔓延。欧洲的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亚洲的伊朗、韩国、日本等国成为重灾区。加拿大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目前确诊数量并不太多,绝大部分属于输入病例,但开始呈现爆发趋势,一半病例都是这一周增加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就连第一夫人——特鲁多的夫人苏菲(Sophie Grégoire-Trudeau)都因为去英国旅行而中招,开始出现症状,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后于12日晚间宣布呈阳性。即使这样,加拿大依然处于浑浑噩噩的状况,在已经出现社区传染病例的卑诗省都没有采取隔离、禁止聚集、快速检测等预防策略,还是病例只有13例(昨天的数据)的魁省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峻,省长Francois Legault协同卫生厅长Danielle McCann、魁省公共卫生官Horacio Arruda以及老年和护理部长Marguerite Blais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采取紧急措施来延缓病毒的传播。省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已经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它的传播,避免落到意大利的悲惨境地,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将是防疫的关键,政府的主要精力将放在防控上,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呼吁全体魁北克人配合。他还警示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股市暴跌有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提醒魁省人要做好准备。 随着加拿大第一夫人苏菲被确诊的消息传出,加拿大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一系列全国性的紧急疫情防控措施出台。 目前在家隔离的特鲁多在中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不仅在各大媒体直播,还通过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实时转播。他首先表示自己很好,没有症状,但会遵守卫生部门的建议自我隔离,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体接触的人和社区。同时在家里继续努力工作,现在的科技发展也让在家办公成为现实,比如今天早上,自己就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通电话,就有关新冠疫情的防控情况交换意见,下午还将与各省长和原住民酋长举行电话会议,讨论疫情的发展情况以及联邦拨出的10亿元抗疫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在问道既然妻子已经感染的情况下,特鲁多为什么不做新冠病毒检测,他则回答说要给全体加拿大人做个榜样,听从医疗部门的意见,医疗部门目前的建议是如果没有出现症状,就不需要做新冠病毒的检测,近一周内与他有所接触的人也不需要隔离。 特鲁多还表示,政府要求所有海外回来的人隔离14天,会让大家担心自己的健康、工作和家人。政府在考虑给予补贴,让隔离的人在担心自己和亲人的健康时,不必担心房租怎么付,或者房贷怎么付,让他们可以专注于自身的健康和家庭。具体的帮助措施财政部长将会晚些时候宣布,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加拿大人。 特鲁多最后表示,所有人都要行动起来控制疫情的扩大,“让我们会一起度过这场疫情。” 紧急措施一览 – 魁北克所有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幼儿园(照顾医护人员孩子的幼儿园除外)关闭2周,学生要呆在家里,不要出门,如有必要再延长;(安省省长福特呼吁学校关闭的学生出去玩) – 海外入境加拿大的旅行者,自动隔离14天;魁省强制所有从国外归来的政府工作人员、公共服务部门人员隔离14天; 建议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海外旅行;停止所有前往疫情高风险国家的学校旅行,所有返回魁省的师生均须隔离14天; 魁省鼓励企业变更工作时间与方式,鼓励远程办公,减少公交高峰时段人流量; 魁省要求有流感症状的人不许去拜访老人;在老年护理中心门外设置保安,限制人员进出或确保人们洗手; 联邦要求起降国际航班的机场提供防控措施,而不是只给一个小册子信息说明,还将限制国际航班抵达降落的间隔和数量,以便让机场的工作人员能对每一个航班的乘客采取防控病毒的措施;魁省则要求考虑关闭美加边境,禁止来自欧洲的航班降落等必要措施; – 禁止载有500人以上的游艇和邮轮在加拿大的港口停靠,直到7月; – 加拿大央行宣布,将隔夜利率降低50个基点,至0.75%。银行利率相应为1%,存款利率则为0.5%。 -通过法案,允许政府在没有得到国会议员批准的情况下动用资金抗疫到4月20日,如果需要可能会延长; – 禁止250人以上的集会活动,包括可同时容纳超过250人的学校餐厅等场所,需采取措施分流; 魁省将从昨天开始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的新冠病毒疫情相关数据; 魁省启用新的新冠病毒热线1-877-644-4545,增派88名护士接听,除了普通的接听人员外,一些因接触确诊患者在家隔离的医护人员也会参与进来,有任何相关新冠病毒的问题不要再拨打811。最近几天811被人打爆,该热线人手严重不足,等待时间超过一个小时; 魁省还呼吁民众不要疯狂囤货,政府已经与零售商、供应商、运输企业达成协议,不会出现物品短缺的现象,并暂时豁免卡车司机、空乘人员和船员等进行隔离; 蒙特利尔市还宣布关闭所有的游泳池、滑冰场、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天文馆、植物园等所有人员聚集的场所; 推迟3月22日在市中心进行的Saint-Patrick大游行,新的日期还未确定。 面对魁省和加拿大政府推出各种紧急措施,多个防疫专家都表示,这不是过度反应,而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措施。尽管华人社区一直觉得加拿大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太过佛系,早就应该采取类似的措施,但大部分防疫专家都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采取这些紧急措施恰到好处,因为目前加拿大的所有确诊案例几乎都来自国外,现在行动起来可避免类似意大利的悲惨情况,虽然这样的防控措施限制很多人的自由,是前所未有的,但是非常必要的,民众应该尊守这些规定。 全球新冠病毒抗疫进入下半场,加拿大采取的紧急动员措施能否真的能延缓病毒的传播,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承担起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 附:加拿大疫情 截至发稿,加拿大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累计确诊179例,治愈9例,现有确诊169例,卑诗省死亡1例:   安省累计81,治愈5,现有76 卑诗省累计53,治愈4,现有48 阿省累计23,治愈0,现有23 魁省累计17,治愈0,现有17 曼省累计3,治愈0,现有3 新省累计1,治愈0,现有1 萨省累计1,治愈0,现有1  

蒙特利尔市长造访唐人街,呼吁市民团结

蒙特利尔市长造访唐人街,呼吁市民团结 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在唐人街走访 /七天传媒图片 【七天讯】(记者单蓓 独玉)3月12日上午,蒙特利尔市长Valérie Plante 来到蒙特利尔唐人街,走访商家、到中餐馆午餐。她呼吁蒙特利尔人团结,不要在这个关键时期互相歧视,同时也不要害怕。她说市政府已经让各区提交未来几个月的活动,以便统筹作出相应安排。目前取消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是3月22日的St-Patrick游行。这是爱尔兰人一年一度的狂欢。 上午11点的超市,除了市长及其随从和大批媒体记者外,只有一个购物的顾客。 受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加拿大疫情发展迅速。安大略省12小时内新增17例确诊病例,安省政府12日宣布所有公立学校继上周春假之后再放假2周至4月5日。 魁省禁止250人以上的活动,所有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要自动隔离14天。 总理特鲁多夫妇宣布居家自我隔离。第一夫人自英国访问归来后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 北美冰球职业联赛、北美篮球职业联赛等大型商业活动都取消了本赛季的比赛。汽油零售价格15年来首次跌至每升1加元以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禁止欧洲游客入境美国30天。 经济危机迫在眉睫,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趋势。 截止发稿时止,加拿大已经有118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魁省9例。  

一年一度夏令时

A close up of a map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3月7号蒙特利尔的最低气温零下8度,8号最低零下3度,就是在这样还必须穿着棉袄的氛围中,一年一度的夏令时又来了。 其实说夏令时是不准确的,标准的说法是“日光节约时制”(Daylight Saving Time DST),是为了节约能源而采用的一种计时制度。 1895年,一位出生在英国的新西兰昆虫学家首次提出日光节约时制,因为他下班之后的时间是用来捉虫子的,他觉得如果把时钟调一下,夏天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于是他把这个想法提交给了惠灵顿哲学公会,为此他还得了一枚勋章。 1908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雷湾小镇最早采用了这一计时方法;8年之后,德国、比利时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更多国家采用夏时制,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因为more daylight = less lights. 1974年美国石油危机,尼克松总统更是签署紧急法案,把日光节约时间从1974年1月一直拉长到1975年4月(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辞职,估计去职时忘了签署法案结束夏令时)。 加拿大总是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美国把每年夏令时的结束时间从10月调到11月,加拿大也说好。当然最高兴的是万圣节卖糖果和烧烤的商家,据统计单就因为结束日期改在11月的第一个周日万圣节之后,就给商家多带来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加拿大由于幅员辽阔,各地采用不同的时区、时间,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采用夏时制,而有些地方不是整小时的时差,比如加拿大东北部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的某些地方就是30分钟时差。有些国家,比如阿根廷、智利、冰岛、新加坡等,全年采用夏时制,或者说他们已经完全不按照国际间约定俗成的时区概念来设定时间,而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设定时间。 由于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等一些智能设备已经内置了时间调整,每年到了不管是需要拨快还是调慢时钟,都不用自己操心,坐飞机、乘火车也都不用慌,人们已习以为常,淡定得很。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开始采用夏时制引起了不少混乱,不是火车晚点,就是旅客赶不上飞机、火车、汽车,或者营业时间忘了调整,上班上学考试迟到等。由于中国东西差异大,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加上当时管理手段落后,每年调变时间的当天都是一场乱仗,到了1992年,政府宣布不再采用夏时制。 加拿大国内有不少人呼吁取消夏令时,理由是采用夏时制得不偿失。作为吃瓜群众,只要政府一天不取消,每年3月的第二个周日就得少睡一个钟头,然后一直要等到11月的第一个周日才能补回来。  

褚朝新:稍有良心 此时都不会要求惊魂未定的武汉人感恩

  3月6日晚,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调度会时提出,要对武汉人民开展感恩教育。 稍微对武汉人有点感情的人,现在都不会出来说这种话。 武汉的局势,大家都看到了,截至3月6日,武汉确诊病例49871例,死亡2349例。因为前期准备不足,无力应对爆炸式传播的病毒,还有很多死亡的病例没有被统计进来。 前天,我听到了2月7日逆行进入武汉援助武汉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朱畴文的一段音频。讲到当时有很多感染的武汉人没有医院接收、不得不留在社区的时候,他哭了,哽咽得不能说话。 一家数口被病毒吞噬生命的惨剧,武汉不止一起,这是灭门惨剧啊。 2349条生命,2349次死亡,他们尸骨未寒,他们的家人、朋友、同学都还在悲痛之中,他们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自己都还在医院里躺着等着抢救,根本无力悲伤,此时却有人要对他们加强感恩教育,这是没有人性的行为。 除了普通的武汉人,武汉倒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数十人。武汉市中心医院,因为感染病毒已经有3名医生病逝;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昌医院、武汉市急救中心、湖北长航总医院等十余家医院也都有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他们,也都尸骨未寒。 还有数千的重症患者在死亡线上挣扎,方仓医院里、定点隔离点里还有上万人有家不能回,仍活在被病毒威胁的恐惧之中。他们的家人,也跟着一起提心吊胆。 武汉封城,大几百万的武汉人困在城里,不能出门,吃喝都成了问题。对生活物资紧缺、高价菜等问题不满的声音,不绝于耳。就在3月6日,武汉的青山区一个小区里就有市民向中央指导组喊出了“假的假的、形式主义”的心声,那种愤懑、不满、委屈与不安迅速感染了其他武汉人,视频迅速满网传播。 这是民意,这是现实,眼睛没瞎、耳朵没聋的人都能看到听到,心没瞎的人也都能感受到。 武汉人刚经历了一场大难,而且目前大难未消、余祸尚在,武汉人还在继续面临病毒的威胁,仍然活在恐惧之中,惊魂未定。 此时,近千万仍在遭受病毒威胁的武汉人最需要的是帮助、抚慰和实打实的物资保障,而不是被教育去感恩;上万被隔离在医院、宾馆接受观察的武汉人需要的尽快恢复健康,数千重症患者最需要的是有效的医疗救助,不是被教育感恩;数十万流落在外的武汉人有家不能回,在外流浪甚至受到歧视,他们当下最需要的是回家,而不是接受感恩教育。 将心比心,此时武汉人真的还没有缓过劲来,还在恐惧与不安之中祈祷灾难早日结束,他们需要的是强有力的保障和帮助,还有那些需要对这场灾难负责的失职渎职官员的道歉,而不是被要求着去感恩。 要开展感恩教育的言下之意,是武汉人不感恩或者是还不够感恩。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对“假的假的”的一种回应,是不是觉得武汉人对生活物资不足表达不满就是不感恩。 王忠林如果是这种想法,我觉得他才需要好好接受一下教育:你是人民的公仆,你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如今你所服务的人民家破人亡,逝去的人尸骨未寒,活着的人泪痕未干,病着的人病体未愈,他们有些不满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应该因为你和你的团队工作不到位而反思和惭愧,而不是指责你所服务的武汉人民不懂感恩。 武汉人不懂感恩吗?我作为一个武汉人不接受王忠林这样的无端指控。 武汉人的感恩之心时刻都在,他们感恩三万多从外省市到湖北支援的外省医疗队,他们感恩兄弟省市无数捐钱捐物的好心人,他们感恩无数奋战在一线的本地医护人员,他们感恩武汉封城后坚守在岗位的武汉警察、环卫,他们感恩无数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如果不知道感恩,那些赞美上述群体的文章不会动辄上百万的点击量。 除了点赞,他们也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黄陂区一个菜农,开着车数次给上海援汉医疗队所居住的酒店送菜,分文不取;无数的武汉市民和志愿者,知道武汉的医护人员吃不好饭甚至没饭吃,默默给武汉的医院送去盒饭等生活物资;很多武汉人深陷围城,也还在捐款捐物…… 这些,不是感恩是什么? 王忠林从山东济南的市委书记调到武汉担任市委书记,到武汉已经快一个月了,从他这些冷酷无情的话可以看出,他目前对武汉人还没有什么感情。我相信,要武汉人接受这个市委书记恐怕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褚朝新 2020年3月7日 来源:新闻事实杂货铺  

耳畔响起庄严的国歌

  作者:李福田 朗读: 蒙特小微 在冠状病毒突然来袭的时刻, 我的耳畔响起了庄严的国歌!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保卫生命、保卫武汉、保卫祖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冠状病毒比武装的敌人强大的多!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要"冒着敌人的炮火"拼搏! 白衣战士冲锋在前、舍生忘我!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楷模。 他们用青春发出"最后的吼声" 无私无畏的英雄精神震撼山河! 万里长征路我们都走过, 日本侵略者我们打败过, 九八大洪水我们战胜过, 零三非典魔我们拼杀过! 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巍峨的泰山, 在挫折面前我们是不屈的黄河。 在外敌面前我们是钢铁长城, 在病魔面前我们是熊熊烈火! 放心吧,妈妈,放心吧,祖国! 我们万众一心、决不退缩! 我们的团结就是致胜的武器, 我们的奉献就是无悔的选择! 当我耳畔响起激越的国歌, 祖国啊,您的儿女时刻准备着, 只要您一声召唤,我会冲锋向前,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有我!  

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获100万加币捐赠,用于研发COVID-19 新药

【七天讯】(记者颜宏 独玉)七天记者3月4日从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获悉,Lazaridis 家族基金(Lazaridis Family Foundation)宣布捐赠100万加元,用于支持克雷蒂安医生团队正在研发的对抗COVID-19的新药,该药即将在中国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进行试验。 左起:Lazaridis 家族基金代表、克雷蒂安医生、Majambu Mbikay研究员3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 @IRCM/ 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图片 该药在瑞士生产,主要成分为来自自然界的槲皮素。该药对杀死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具有明显疗效。 据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与中国达成的协议,武汉将有至少200,至多1000人参与新药实验,每天2次,每次2片,为期30天。 细节请关注3月5日出版的《七天》报封面文章《克雷蒂安医生的中国情缘》。 2月3日,克雷蒂安医生在实验室接受七天传媒记者采访@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