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前最后一次预算 蒙特利尔强调人性城市

La mairesse Plante tient son budget 2025, sourire aux lèvres.

11月20日,蒙特利尔市政府提交了总额72.8亿元的新一年财政预算案。鉴于已经宣布不会寻求市长连任,这是蒙特利尔历史上的首位女市长普朗特(Valérie Plante)最后一次,也是第八次向市政委员会提交财政预算。这份名为“人性化的大都市”(Une métropole à échelle humaine)预算案将由市政议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研读和辩论,并根据市政议员的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市政议员投票以确定是否同通过。而由于市长领导的Project Montreal政党议员占多数,这份预算案将毫无悬念地在2025年年初投票通过,随后开始正式执行。 同以往一样,普朗特市长向蒙特利尔人公布了本市2024年的财政预算以及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programme décennal d’immobilisations)。和前几年一样,即使在财政赤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份财政预算案还是打破她自己创造的财政预算新高,达到72.8亿元,比去年多出2.824亿元,增幅为4%。而在未来10年(2025-2034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中,预算同样高达248亿元,而去年则为239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蒙特利尔每年在交通、民生等基础设施上的额外投资增加接近10亿元。 自普朗特在2017年成为蒙特利尔市长以来,蒙特利尔市政府每年的运营费就一直在快速增长,从原来的52亿元涨到今年的近72.8亿元,7年时间内增长了31%。今年在一个在收入减少,赤字大幅增加的大背景下,与之前预期的裁员、减少支出等紧缩政策不同,普朗特政府的这份财政预算案并没有提出什么紧缩措施,再创蒙特利尔财政预算新高。但今年的居民平均地税只增加了2.2%,远低于2023 年和 2022 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4.9%和4.1%,让蒙特利尔的纳税人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未来一年的预算支出明细 地税温和上涨 按理来说,新一年的财政预算再创新高,与之相辅相成的市政收入也必须提高,但新的预算案却没有。市政收入最主要的就是包括地税、欢迎税在内的各种房屋税收,占总收入的63.2%;其次是政府提供的各项市政服务收费(占19.4%)和各级政府的支付转移相关费用(占17.4%)。 作为收入大头的房屋税无疑在这次预算案中最引人注目,但因为明年将迎来新一届的市政选举,普朗特市长没有延续了过去两年地税大涨的趋势,而是根根通货膨胀的水平,提出了较为温和的涨幅。明年民居房屋税的账单平均增幅只有2.2%;非民居房屋税平均上涨1.9%。在房屋税这一块,1.6%的增长幅度由市政府决定,0.6%由各个行政区决定,具体组成见下图。 以居民住房为例,在市政府决定的1.6%增幅中,包括了地税增加1.3%;与水相关的税增加了0.4%;与市政府债务相关的税增加不到0.1%。在各个行政区决定的0.6%增幅中,最主要的是与各种相关市政服务的费用,增加了0.3%;其次是与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费用,增加了0.3%。虽然全市房屋税的平均增长幅度确定为2.2%,但因物业所在行政区以及该区给出的评估价格不同而有所区别,增幅最大的行政区是Pierrefonds—Roxboro,增长4.1%,其次也是西岛的Île-Bizard—Sainte-Geneviève,增长3.4%,增幅最低的是市中心的Ville-Marie区,只有0.2%,而华人聚居较多的Plateau-Mont-Royal和Saint-Laurent区涨幅为1.7%;Lachine区的增幅为2.8%;Lasalle区的增幅为1.9%;Sud-Ouest区的增幅为2.1%。另外,虽然非民居物业税平均上涨只有1.9%,但某些行政区的涨幅显著高于平均值,例如Lachine区的非民居物业上涨9.6%,Saint-Laurent区则上涨7.7%。 平均2.2%增幅的地税,对一栋总价72万元的独立屋来说,意味着每年地税增加约 135 元,总额达到4,747元;而对一套价值 48.5万元的公寓业主来说,新一年的地税账单将增加 38 元,总额达到3,199元。而为了鼓励业主更有效地使用土地,市政府还决定将把已服务和未服务的空地税率提高到基本地税税率的四倍,目前的地税只相当于基本税率的两倍。 在新的预算中,蒙特利尔将在未来三年内将住房部门预算额外增加1亿元,旨在扩大补贴性住房的供应。具体措施包括: 增聘建筑检查员,将建设许可审批时间缩短至120天; 增加对租户权利组织的援助; 继续收购低成本房屋,然后投资将其翻修,增加廉租房以及福利房的市场供给; 其中在2025年与住房相关的支出将额外增加4600万加元,其中3300万用于新的住房开发,650万用于建设社会住房项目,600万用于城市廉租房的改造。同时,在未来十年内投资资5.66亿加元用于购买住房用地及兴建新的住房,以缓解目前的住房危机。 其他开销 新一年预算案中最大的一块依然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占到总预算的18%,主要分给蒙特利尔警察局(SPVM)和蒙特利尔消防局(SIM)。包括增加警察和消防员的工资,雇佣更多的警察和消防人员,在全市范围内设立60个帮助流浪汉和其他弱势人员的小组等。在治安方面,进一步加强ÉMMIS小组(Équipe mobile de médiation et d’intervention sociale)的执法力度,扩展到全市19个行政区,使这个从犯罪源头抓起的“沉入式执法”的警察服务改革试点项目的预算达到1千万元,其中5百万来自蒙特利尔市政府,5百万来自魁省政府。这个项目让警察在既不佩戴武器也不穿制服的情况下沉到社区去工作,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等到事情发展到要拨打911的程度再去解决。试点以来,沉入社区的警察靠近那些流浪汉、瘾君子、家庭暴力受害者、精神病人、独居老人等弱势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和他们沟通交流,给他们提供社会资源并解决他们的问题,甚至和他们一起买菜、做家务以便了解他们的日常并理解他们的思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不仅极大缓解了民众与警察的对立情绪,还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警察还会和社会工作者以及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一起沉入到年轻人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有可能的犯罪行为掐灭在萌芽状态。由于这个方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蒙特利尔市政府计划扩大这一措施,包括给帮助流浪汉的组织拨款980万元,拨款1,100万元解决极度贫困问题,避免更多的人流落街头;在原本支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300万元用于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开展大范围的公共咨询以找到避免民众成为流浪汉以及如何让流浪汉回归社会的解决办法。 此外,新一年的财政预算还将在原本支出的基础上,为公共安全额外投入2920万元;给各个行政区额外提供2410 万元;供水服务额外增加136万元;垃圾收集和处理也将额外增加 910 万元;除雪费用额外增加 390 万元等。 在另一个支出的大头——占总预算16.3%的偿还债务方面,市政府将继续从 2015 年开始的努力,力争到 2027 年将债务率降低到占城市收入的 100%。2024 年,这一比例还是达到了 108%,使得市政府的债务总成本略高于12亿加元。市政府的债务成本包括偿还市政府债务以及利息和其他长期费用,在2024年,市政府将能够支付4.75 亿元与债务相关的资本资产付款。 再下来就是行政方面的支出,占11.2%,几乎与去年一样;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10.1%;紧接着就是公共交通方面的支出,占10.5%。新的财政预算还将在明年额外给大蒙特利尔地区公共交通管理局(ARTM)提供4720 … Read more

关税“飓风”又来 加拿大陷入恐慌 大可不必

七天记者 颜宏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到明年1月20日才能正式宣誓就职,但他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了,他自创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就是他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各类政策主张不断地通过这个平台发布。11月25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朗普发帖宣称,“为打击非法移民、犯罪和毒品”,他将在明年1月20日,也就是上任首日立即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一项是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理由是对非法移民和非法药物交易的担忧。这一发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立刻引发了加拿大全国的大地震:联邦总理特鲁多当晚就火急火燎地给特朗普打电话,两人交谈了十多分钟。特鲁多虽然称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富有成效”,但还是在第二天就表示要尽快召集所有省级和地区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寻求建立统一的政治战线”,找到共同应对特朗普威胁的办法;而联邦议会也在保守党和新民主党的要求下召开紧急辩论,讨论应对办法;加拿大两个主要经济引擎的安省和魁省省长都表示了担忧。安省省长、进步保守党人道格·福特(Doug Ford)一边谴责特朗普的计划“像家人在你的心脏上捅了一刀”,一边批评特鲁多政府未能在边境问题上采取特朗普期望中的强硬态度;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一方面担忧特朗普的关税将导致魁北克和加拿大其他地区失去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同样指责特鲁多既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来自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也没有管理好引发特朗普愤怒的边境问题;联邦保守党党领Pierre Poilievre批评说,特朗普当选已经三周了,他一直说会对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联邦总理早就应该与各省省长会面并讨论应对计划,实际上他什么都没做。可以说,以美国候任总统身份的特朗普随便发的一条推文,就在加拿大政坛引发了轩然大波,让加拿大陷入危机之中。 前车之鉴 尽管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彼此看不顺眼,都不愿意被人当成彼此的brother,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两国文化接近、经济往来十分密切,直白地说其实加拿大经济高度依附美国,与美国的贸易占据了加拿大对外贸易额的四分之三。美加两国一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在经济上,加拿大为美国做工业配套,提供矿产和资源,美国同时是加拿大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安全上依赖美国主导的北约。大部分的时候,加拿大都是美国的“小跟班”,唯美国马首是瞻,两国不仅拥有全世界最长的不设防边境,还是彼此的后院:美国的游客是加拿大旅游业的最重要客源,而美国是加拿大人南下越冬的主要目的地。但自2017年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担任美国第45届总统以来,原本唇齿相依、互惠互利的美国和加拿大就开始出现龃龉,贸易摩擦不断。 在特朗普还没上任的时候,就一直“喷”已经执行了20多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称其为“史上最糟糕的卖身契”,上任后则不断地逼迫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意重新启动谈判,让美加两国的天然好友关系遭遇了巨大挑战。在特朗普主导的美、墨、加就新的贸易协定还在谈判时,特朗普就开始不断以关税为武器,在全球燃起贸易战火。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年前三个月,美国就发起了至少20项贸易调查或制裁,地域范围涉及五大洲的25个国家,贸易产品范围包括钢铝、生物柴油等,理由则有全球保障措施、国家安全、“不公平”贸易等等。虽然在当年3月份签署的行政令中给予来自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铁和铝临时豁免待遇,但豁免期仅截止到当年的6月1日。到了2018年5月31,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了特朗普的决定:不再延长对欧盟、加、墨的关税豁免,并从当日午夜零时起对来自这些地方的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加拿大与墨西哥随即宣布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对价值166亿加元的美国钢铁、铝及数百种其他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到了当年10月,新的《加美墨协议》(CUSMA)达成,美国对加拿大的额外征税依然没有取消,直到2019年5月双方才达成取消关税的协议,最终的取消关税要等到三国都批准新协议并开始生效的2020年7月。 然而新冠病毒疫情的到来,打破了特朗普连任的稳操胜券,也让特朗普再次对加拿大挥舞起了关税大棒。美国突然在2020年8月宣布对加拿大的铝制品再次征收10%关税。已经见识过特朗普“极限施压”的交易艺术,并有中美贸易战中与中国正面硬刚的榜样在前,这次加拿大的反应非常迅速,强硬宣布将对美国实施“一元对一元”的等价反制措施。在这轮较量中,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的表现可圈可点。加拿大一方面在宣布反制的同时,强调谈判的大门敞开,即使到最后一分钟,加拿大政府也会努力避免采取此类报复措施,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同意取消这些关税,加拿大就放弃征收报复性关税;另一方面留出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公开咨询,就征税产品的清单征求企业和公众的意见,实际上是给通过各个层面向特朗普施压留出时间,包括总理特鲁多、外交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等高官接连在媒体上发声,在舆论上造势,还高调宣布征税的美国产品来自对美国大选非常重要的选情摇摆州,力图打到特朗普的痛处。就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加拿大的反击不会取得什么效果时,这场关税大战却发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美国政府单方面取消了已经征收了一个多月的铝制品关税。虽然只是暂时性的胜利,但对加拿大的铝制品行业、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也更让人看清了美国外强中干的面目,加拿大只有硬刚才能获得应得的尊重。之后随着特朗普的下台,拜登总统的上任,加美之间没有再因为关税问题发生摩擦。 故技重施 从特朗普的过往讲话以及在第一个任期内的作为可以看出特朗普对“关税”的热爱。在他有限和狭隘的认知里,关税政策似乎可以解决美国经济运行和社会当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而从不理人们对关税会提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抑制经济活动的担忧,更不在意这是一把双刃剑,被征收国同样可以采取反报复措施。然而,这次特朗普选择首先拿忠实经贸伙伴和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开刀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而理由更是和关税问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移民和毒品问题。 他在贴文中写道:“众所周知,成千上万的人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墨西哥和加拿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犯罪和毒品问题。1月20日,作为我就任后的首批多项行政命令之一,我将签署所有必要文件,对墨西哥和加拿大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以此惩罚他们荒谬的边境开放政策。此关税将持续有效,直至毒品(尤其是芬太尼)和所有非法移民停止入侵我国!”他还威胁称:“墨西哥和加拿大完全有权、也有能力轻松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此要求他们行使这一权力,而在他们这么做之前,是时候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了!” 实际上,正如安省省长福特说的,特朗普在边境和毒品问题上将加拿大与墨西哥混为一谈是不公平的。在美墨边境上,每年有230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而在美加边境上,只有19.7万人从加拿大非法进入美国,反而是从美国流入到加拿大的毒品和武器更令人担忧。墨西哥总统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也回应称,美国仅靠威胁和施加关税解决不了移民和毒品问题。她在一封给特朗普的公开信里指出从美国流入墨西哥的非法武器交易问题非常严重,执法部门查获的犯罪分子非法持有武器中,有70%源于美国。而墨西哥既不是这些武器的生产地,也不是合成毒品的主要消费地。但可悲的是,在墨西哥国内,为满足美国的毒品需求而产生的暴力导致了人员伤亡。 截至到今年9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墨西哥,占其总贸易额的15.8%;加拿大则居二,占13.9%。美国则是加拿大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国。如果真的实施如特朗普说的关税措施,将给加拿大的经济以及自由党的连任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加拿大75%的出口都流向了美国,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能源进口来源国,2023年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原油出口都流向了美国,占美国能源进口的60%。美加之间的贸易还关系到190万加拿大人的就业,并推高原本已经降下来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活成本。因此特朗普的言论一出,加元兑美元价格立刻大降,跌至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实际上,不仅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特朗普的征税想法感到不满,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包括特朗普的共和党阵营。来自爱荷华州的资深共和党参议员Chuck Grassley就表示广泛关税威胁可能会再次扰乱美国农业部门,目前美国农民仍在从特朗普 2018 年对华贸易战中恢复过来,而农村地区一直是特朗普支持者的大本营。因此他更倾向于认为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做法是一种谈判工具。 有不少学者都同意他的看法,认为特朗普之所以向两位邻居打出关税“第一枪”,是为了即将在2026年开始的新《加美墨协议》谈判增加筹码。而他提前发出威胁,首先是为了将“跛脚鸭”拜登政府一脚踢开,为自己的新班子提前争取到对外接触的权力。其次特朗普吸取了第一任期的经验和教训,以关税作为威胁,不是一下子把关税棒子打出去,而是给双方留出谈判时间和空间。 他选择的国家也是经过仔细算计和考量的,分别是美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和墨西哥一直在特朗普关税“大炮”的瞄准范围内。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多次宣称,上任后将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并一直错误地指责中国产品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和加拿大,威胁对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汽车产品更是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特朗普所说的针对芬太尼向中国产品征收的10%关税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放弃了此前所说的60%关税。而所有这些可能都是为了用关税做筹码,在很多问题上与三大贸易伙伴要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论特朗普说什么,现实是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正越来越依赖墨西哥和加拿大。而加拿大一方面行动起来,动员各级安全部门,增加资源以控制加美边境的移民和毒品问题,另一方面除了协调联邦和各省的立场以便团结起来,口径一致应对外,还需要和同样受到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墨西哥、中国、欧盟等国家联合起来,再加上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积累起来的斗争经验,应该可以克服即将遇到的经济困难。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特朗普的任期也就只有4年,咬牙熬一熬也能过去。  

中国电视-《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立体梳理前沿未来产业发展脉络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四集微纪录片《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了解节目如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多维度梳理新质生产力的未来线索。 《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系列微纪录片每集聚焦一个主题:智能赋能、深空深海、绿色底色、高质高效,分别从激活新能量、拓展新空间、绿色高质量、体系高效能等不同维度,立体式梳理前沿未来产业的发展脉络。 围绕“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的内涵,节目选取了人形机器人、航天育种、南极科考、海岛微电网、5.5G全面商用、中国特高压标准引领等十余个最前沿的案例,多路记者分赴广东、安徽、福建、海南、山东等地,通过产业一线的鲜活故事和上天入地的视觉效果,全方位梳理新质生产力的未来线索。 从机器员工进厂“打工”,到脑机接口创造奇迹,打开智能赋能的未来世界;从数十万公里外的太空,到数千米深的海底,探索深空深海的未来奥秘;从自给自足的小岛绿电网,到自在呼吸的海岸红树林,描绘绿色底色的未来画卷;从开放尝试的巨大魄力,到引领全球的中国标准,展开高质高效的未来图景。在生动的故事里,“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更加具体,在多维度的呈现中,未来世界的边界更加宽阔。 海岛微电网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yspapp.cn/2Lpt 第二集:https://yspapp.cn/2Lpv 第三集:https://yspapp.cn/2Lpw 第四集:https://yspapp.cn/2Lpx  

引领教育新思路,点亮成长新方向

近日,由非盈利组织Sparxtopia北美创新中心主办、BRIXMAGIC (BM) 国际教育集团承办的蒙特利尔2025-2026小升初公益分享会,在TMR社区中心举行。本次公益分享会得到了社区及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成为了家长们了解教育形势、讨论孩子学习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平台。 此次活动以“平稳过渡,全面发展”为主题,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过程,关注教育体系的选择,强调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蒙特利尔小升初都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主讲人朱老师结合丰富的辅导经验和实际案例,从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课程选择、复习备考建议,各学校特点情况介绍,家庭全方位支持等多方面展开深入讲解和探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远比单纯的应试训练更为重要。 分享会上主讲人指出,小升初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兴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激发。“教育的核心在于因材施教,学生与家长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与机会,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 家庭的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爱也是此次活动的重点议题。主讲人介绍了如何帮助学生面对小升初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和适应困难,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以保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活动中还展示了传统教育方式与创新教育资源的结合,以及提升学生适应力和创造力的课外活动方案。这些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促进了大家对教育的热情与交流。 承办方BM国际教育负责人Sharon表示:“这次分享会旨在汇集不同领域的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支持。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教育创新与社会关注的结合,为青少年创造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活动不仅设置了儿童零食和休息区,还有了抽奖环节,由蒙思教育刘老师为获奖嘉宾颁奖。本次分享会特别安排了互动环节,家长们踊跃提问,老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许多家长在会后表示,他们收获了实用的建议和信息,感受到这种面对面交流的价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主办方表示,此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家长对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创新教育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的共同愿望。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更成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举办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以推动家长、老师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支持孩子在教育旅程中的健康发展。 希望了解更多2025-2026小升初公益分享干货,以及教育规划建议,可以联系相关老师并扫码入群,领取备考资料信息。 微信工作号:NNCYZTS1111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电视-《香港故事 中国精彩》: 这篇百年前的名作为何在香港学校广泛传诵?

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诉说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在这一梦想的激励下,千千万万“中国少年”挺膺担当,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成为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今天,香港英华小学的学生刁以恒和他的同学们就一起为大家朗诵这一经典名篇。《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香港故事中国精彩》,探索这篇百年前的名作为何在香港学校广泛传诵? 刁以恒:我是英华小学3E班的刁以恒,今年8岁。很高兴参加“香港故事 中国精彩”朗诵展演活动。 在拍摄当天,香港的气温很高,我汗如雨下,但心里一直有种力量在支撑我、鼓励我,我想这就是《少年中国说》传递给我的坚定理想、磨炼意志、奋发图强的信念。 刁以恒同学在拍摄中 记者手记:《少年中国说》在香港学校广为传诵,让我们看见百年前梁启超所寄望的赤子之心依然传承,我们依然拥有被时代赋予了鲜明个性的年轻一代。时代浪潮奔涌,家国情怀永驻。愿薪火相传、爱我中华的种子在香港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期望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勇担重任。 “香港故事,中国精彩”,我们期待有更多香港青少年分享自己的家国故事。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香港故事中国精彩》更多精彩内容: https://mp.weixin.qq.com/s/06TLqFeQX-7Wc-MjbAUNpw  

“Z世代”眼中的数字生活

(主创团队:王永泉 刘奕孜 周梓芃 刘丹蕾)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发便利。学习、运动、绘图、支付……许多应用场景,在中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Z世代”如何看待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他们又如何理解科技重塑我们的生活?来吧!一起看当代中国青年对技术与社会的理解与思考!  

1600 ℃的非遗!是独属我们的浪漫

(主创团队:江寻千 荆旭 江帆) 1600 ℃的铁水,打散在空中,成为光,成为星,成为独属中国人的浪漫。但千年来,确山打铁花一直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可“Z世代”的中国女孩怎会服输?她们凭借对这片土地上古老文化的热爱,组建了第一支“女子铁花队”。一起来看她们的故事!一起看我们的浪漫!  

移民“逃离加拿大”创纪录 很多人熬不住5年

七天记者 梓丰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加拿大越来越留不住人的消息不断在媒体中出现,而加拿大公民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和加拿大谘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每隔一段时间发布的相关报告一次次在证实这一问题。11月19日最新发布的名为《错失的机会:加拿大过渡性移民研究》的报告显示,在1982至2019年期间,大约近五分之一,也就是18%的入境移民最终会在25年内离开并前往其他国家,其中大约34%的人熬不过5年就会离开,以魁省和安省的说法语移民比说英语移民更有可能离开加拿大寻求在其他地方定居。而移民离开最多的城市也是传统上最吸引移民落地的城市,如蒙特利尔、多伦多和温哥华。 留不住人才 无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普通人的观感中,作为最具有移民目的地吸引力之一的加拿大越来越留不住人。华人社区也不例外,不断听到有人回流中国或搬去美国的消息。而根据公民研究所和谘议局的报告,过去30年来,入境移民离开加拿大的比率一直在上升。也就是说自1982年以来抵达加拿大的移民平均以每年0.9%的速度离开加拿大。去掉特殊情况的2020年,尤以2017年和2019年离开加拿大的移民人数最多,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31%。 研究人员将统计局的移民率信息及报税资料相结合来来确定离开的人数,若入境移民在两年内都没有申报T-1家庭报税资料,且直至2021年都再未申报,既被认定为迁出移民。根据这一筛选数据,2020年因新冠病毒爆发,以及各国采取的边境防控措施使得离开加拿大的移民人数创纪录,但在疫情后旅行限制放开后,这些已经离开的人即使有机会返回加拿大,也有一部分人没有选择返回。 研究还发现,来到加拿大的移民最有可能在抵达后的四到七年内再次移居别国,而移居他国的最主要原因都与职业相关,要么找不到与专业知识、背景相匹配的工作,遭遇重大职场挫折;要么是在别国找到工作或深造的机会;其次是加拿大的高房价让很多人的移民“加拿大梦”变成了一场噩梦,特别是在温哥华、多伦多这样的高房价地区,部分新移民在支付了高额的住房成本后,几乎没有剩余来维持日常生活,不得不求助食品银行或社区慈善组织的帮助。今年7月,民意调查公司Angus Reid Institute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国近40%的新移民表示,由于难以负担高昂的住房,正在认真考虑离开所居住的省份。在这些考虑搬家的人中,有45%的人表示他们会搬到加拿大其他地方。有15%的人表示会搬去美国;27%的人表示他们会搬到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剩下的人则还不确定去哪里。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离开的人大多数是身有一技之长或者是目前社会人手短缺领域的从业人员,如建筑工人、教育工作者、医护人员、高科技人才以及能提供工作机会或创新的企业家等等,而难民是最不太可能离开加拿大的人群。 公民研究所在每次报告中都建议各级政府应监测移民的移居率,找到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改善移民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前景,投资社区基础设施,帮助移民融入并简化其他移民申请过程,帮助雇主雇用和留住移民。 联邦移民部长(Marc Miller)也表示,留住移民需要各级政府的合作,包括确保移民有好的工作并负担得起住房。米勒进一步解释说,政府确实需要追踪离开加拿大的移民人数,但移民获得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后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政府无法提出任何限制。 “加拿大梦”黯淡 这种优质移民离开的现实,与当前普遍的反移民舆论正形成完美风暴,对加拿大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过去30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移民在公众舆论中的印象是如此负面,无论是住房危机、犯罪率上升、教育和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甚至交通堵塞都被不少人归罪于高移民率,要求减少移民数量。强大的民意压力也让原来敞开臂膀欢迎新移民的自由党政府在移民政策上180度大转向。而这一切都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加拿大的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加拿大人正变得越来越穷。 仅仅在10年前,加拿大的经济还处在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加拿大的银行体系在没有政府救助的情况下安然度过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受到普遍的赞誉。2005年时,当时的加拿大出口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波洛兹(Steve Poloz)曾表示加拿大公司有望实现在美国已经实现的“生产力奇迹”。2006年《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曾夸赞加拿大经济表现使其成为“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经常账户盈余和预算盈余的国家”。 2011年,《麦克林》(The Maclean)杂志的一篇报道宣称加拿大“居世界之巅”,“加拿大人从未对未来感到如此乐观”。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预测,加拿大在未来50年的经济增长将领先于G7其他国家。同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加拿大的AAA信用评级、稳定的经济和丰富的资源而建议各国央行持有更多的加元货币储备。仅仅10年过后,今天的加拿大现实与10多年前所期望的大相径庭,加拿大经济的增速在多个年份不如通胀率高,过去10年平均增长仅为1.7%,去年更是下降至1.1%,这意味着加拿大人的真实生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去年OECD也将加拿大2060年的前景预测为所有38个国家中垫底。 如果以美国为坐标的话,加拿大持续变穷的迹象更明显。1981年时,加拿大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92%,到2022年,加拿大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73%了。加拿大最富裕的能源大省阿尔伯塔省的人均GDP放在美国只能排在第14名,而加拿大最穷的五个省占了北美洲6个最穷的州/省中的5个。从2019年4月到2023年底,加拿大人均GDP从59,905美元下降到58,111美元,下降了3%。这一降幅在历史上位列第三大跌幅。第一次大幅下降发生在1989年至1992年,期间GDP下降了5.3%;第二次是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GDP下降了5.2%。这种持续的下降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也体现了加拿大在应对外部经济冲击方面的脆弱性。除了跌幅显著之外,这次下跌的持续时间也异常之长。根据菲沙研究院的数据,从2019年到2023年,加拿大的经济已经连续18个季度出现下滑,而且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加拿大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衰退是1989年至1994年,持续了21个季度。 今年第一、二季度,加拿大的经济似乎表现强劲,GDP增长率达一度分别达到2.5%和2.1%,超出了市场预期。但考虑到人口大幅增长的因素时,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而且大部分经济增长来自政府支出和工资增长,几乎占据了季度的80%。果然,到了第三季度,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低于央行1.5%的预测、也低于彭博社经济学家1.2%的预测。也就是说央行的四次降息不仅没有提振低迷的经济,还让经济更加低迷。当然,货币政策调整反应到经济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加拿大的生产率低下问题并非短期内形成,而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逐渐恶化的问题。 经济停滞不仅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内部的各种分歧——无论是种族、阶级、代际、性别、还是社区间、地区之间的矛盾都可能进一步激化, 按照加州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城市研究教授Joel Kotkin在2020年出版的题为《新封建主义的来临:对全球中产阶级的警告》一书中的说法,加拿大正在步美国加州的后尘形成“新封建主义”。少数人非常富有,他们之下只有社会底层的新“农奴”,即大量且日益增长的无财产贫困人口。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是官僚阶层,他们为非常富有和有权势的人服务,用几乎限制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无数规章制度将其他人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如果说加州的“新封建主义”是由科技寡头造成,那么加拿大的情况就是地产和金融巨头联手打造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开始崩溃,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那么这个国家也迟早会分崩离析。 除了经济问题,加拿大也如美国一样面临政治极化(Polarized Politics)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通常来讲,一个比较正常的国家政治光谱应该包括:中间派、中左、中右、左、右、极左、极右,呈橄榄球型分布。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政局稳定,并且能够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但现在的现实是政治光谱正逐渐从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转变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持温和立场的中间群体不断萎缩,两极分化趋势非常明显。位于政治光谱上不同位置的政党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否决而否决”,对是非曲直丧失了客观公正的判断能力。加拿大的政治极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同样包含社会经济不平等、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人口结构变迁、种族文化冲突、媒体影响等等,给整个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加拿大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挽救经济衰退,并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但到目前看来,加拿大经济的问题不是疫情、供应链混乱或者房地产引发的,也不是加息或者降息引起的,而是长期的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的产能衰退问题。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为了提升生产率,加拿大需要在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政府还应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此外还要提高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便在长期内逐步扭转生产率低下的局面,现实是可能吗?加拿大的这种经济效率低下相当于人走向衰老,就算意识到了也很难逆转。  

小荷才露尖尖角——访加拿大短道速滑国家队首位华裔运动员祁妙

Miao Qi - Speed Skating Canada

七天记者 颜宏 祁妙在比赛中 / 受访者供图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滑联(ISU)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的蒙特利尔第一站和第二站比赛中,东道主加拿大短道速滑队表现出色,连续两站都拿到了总积分第一的好成绩,展现出本赛季冲击顶峰的实力,第三站的比赛将于12月在北京举行。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获得晋级的加拿大短道速滑队8名选手中,有一张华裔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她,叫祁妙(Miao Qi)。 要知道近40年来,加拿大短道速滑队都是世界级强队之一,能进入这个队伍意味着已经跻身全球顶级水平。作为华裔的祁妙一度被称为“现象级”运动员,早在2017年就已经吸引了圈子并不是很大的短道速滑界的注意。那年3月,经过层层筛选,来自魁北克省各地的54名优秀短道速滑选手齐聚魁北克城参加当年的魁北克运动会(Jeux du Québec)短道速滑比赛,从中国回到加拿大不久的小将祁妙获得了1000米比赛的金牌,年龄还不到12岁,一下子震动了魁北克短道速滑精英圈,纷纷探寻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天赋秉异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杀”出来的。那时,这个赢得自己魁北克首枚金牌的女孩才刚刚改练短道速滑不足三年,但她展露出的天赋却难以超越,让人们对她的未来充满了想象。 加拿大短道速滑队2024全家福,位于C位的就是祁妙 / 受访者供图 轮滑出身 祁妙2005年出生于北京,因为父亲喜欢运动,加上自己小时候身体不太好,从4岁半开始尝试各种体育运动,5岁半时被送到一个轮滑俱乐部。换上轮滑鞋的祁妙甚至害羞得不肯和其他小学员一起热身,需要父亲陪在身边才行。但天赋是掩饰不住的,滑了一段时间后,祁妙就开始在她所在的小团体里滑出比较好的成绩,得以有机会参加全北京市的比赛。第一次参加比赛的祁妙没有拿到名次,但第二次就拿到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8岁那年,祁妙第一次参加了由中国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少年速度轮滑锦标赛,取得一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和一个第四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她第二次参加此项赛,一举囊括三项冠军。从此一路开挂。仅在中国轮滑协会举办的全国轮滑少年锦标赛、全国锦标赛等赛事中就获得26金10银4铜;连续三年参加韩国国际公开赛,每次都囊括所参加项目的所有金牌,共获九项冠军,一次打破韩国全国纪录;连续两年参加新西兰速度轮滑公开赛,在室内赛、公路赛和场地赛上,祁妙也拿了二十几项冠军;在台湾举办的高级别轮滑比赛上,祁妙获得两项冠军……不到12岁年纪的祁妙就已经获得了各种比赛的金牌115枚。 对祁妙的父母来说,轮滑运动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祁妙从一个身体赢弱的小女孩成长成一个勇于超越自己,超越对手的运动健将;从一个害羞的、不善言辞的小姑娘成长为和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各国小运动员打成一片,面对采访话筒和镜头侃侃而谈,被很多媒体人称赞为“成熟”的小大人。 2016年,出于对祁妙未来教育和成长的考量,一家人来到冰天雪地的加拿大。为了让祁妙继续自己喜爱的轮滑运动,并适应加拿大的气候,祁妙从速度轮滑转向冰上短道速滑。父母为此下了很大功夫调查、了解各个俱乐部的情况,最终为她选择了位于蒙特利尔北部小镇Rosemère的短道速滑俱乐部。当时正是深秋时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处笼罩在色彩斑斓的秋色中。刚落地来到蒙特利尔,还没有汽车的祁妙一家坐着通勤列车前往俱乐部,一下车就被周边的美景所打动,被安详宁静的环境所征服,毫不犹豫地决定落脚于此。还不满11岁的祁妙一边进入当地小学上学,一边开始了在俱乐部的滑冰训练。 轮转滑本身并不容易,而像祁妙这样语言又不通的孩子在纯法语环境中训练的难度可想而知。教练说的话听不懂,周围小朋友之间的欢言笑语也听不懂,只能懵懵懂懂地看教练示范,看其他孩子滑,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努力照猫画虎。当所有学员围着教练形成一个半弧型听从讲解时,祁妙脸上时有浮现的懵懂和茫然让她的父母看了都心痛,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的训练环境中,听着不懂的语言和说法,完成高强度和难度的训练,对一个11岁的女孩来说该是多大的压力呀,帮助她度过这一人生艰难时刻的除了父母的悉心呵护,还有一本相册。离开北京时,祁妙在轮滑俱乐部的教练、朋友、学校的同学、老师等精心制作了一本包括照片、赠言之类的记念相册作为礼物,每天翻看这本相册对祁妙来说既是慰藉,也是让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她甚至睡觉时也抱着。 好在之前的轮滑训练已经让祁妙把刻苦训练当日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已经镌刻进骨髓中。魁省松散的训练方式甚至让她感觉“吃不饱”,不得不注册了多个俱乐部加练。加上她天生就具有的出类拔萃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尽管语言不通,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领会教练指导中的精华,在天赋异禀的爆发力、核心力量、平衡能力和稳定性的加持下,小祁妙很快就在俱乐部的孩子中脱颖而出,进入到精英训练营,13岁破例进入国家青年队(入队一般要求15岁以上),开始有机会到蒙特利尔的Maurice-Richard滑冰馆训练。 冠军之路 祁妙的父亲很早就移民加拿大,曾在温哥华生活,后回国发展,因此尽管祁妙出生时就是加拿大公民,但一直在中国生活。而在决定从中国回到加拿大时,祁妙一家一度考虑找一个说英语的地方。但鉴于魁省在冰雪运动领域内的压倒性优势,最终决定来到说法语的魁北克。毕竟加拿大的冬奥会代表团里魁省的运动员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几乎每次冬奥会上,魁省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都占了全队的半壁江山。 理性上讲,祁妙和家人决定从轮滑转向短道速滑是非常正确的。在冰雪运动大国的加拿大和美国,具有华裔血统的运动员凭借得天独厚的身体和家庭条件,再加上传统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坚毅品质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冰雪运动的中流砥柱。相对大部分夏季奥运会的运动项目而言,冰雪运动具有一定门槛,而且很费钱,需要购买特殊的装备、特定的服装,雇请私教培训,长途跋涉各处旅行参加比赛累计经验值和积分……不仅花费巨大,还需要有人陪伴。华人家庭在本地社会中基本上属于较为富裕的群体,愿意在下一代教育中投入金钱和精力,相比其他族裔的运动员来说,具有华裔血统的运动员在冰雪项目中占有较大优势。 在以往的刻板印象中,华人的身体素质比较适合从事花样滑冰这类需要柔韧性、协调性好的运动。但实际上华裔运动员已经在短道速滑、雪地技巧等传统白人统治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祁妙在魁省短道速滑界的冉冉升起就是明证。 仅仅转到短道速滑训练3年后,祁妙在14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短道速滑的世界比赛,就斩获了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公开赛500米冠军,并打破赛事纪录。15岁时进入加拿大国家二队,并在当年参加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和队友通力合作夺得了3000米接力的世界冠军。2022年,年仅17岁的祁妙正式进入加拿大国家短道速滑队,成为短道速滑队历史上的首位华裔运动员。2023年在卡尔加里举行的加拿大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中,只有18岁的祁妙在500米、1000米-2和1500米-1 比赛中都获得了金牌,还在1500米-2 比赛中获得了银牌,以总分25.750获得全国冠军。今年第一次参加成人世界杯比赛的祁妙在1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顺利晋级,还和队友一起参加了接力比赛,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对一个初出茅庐且训练时间并不是很长的小将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痛并快乐着 赛场上的祁妙眼神坚毅,动作娴熟,爆发力强,仿佛猛虎下山一般,但实际上她也承受着病痛的折磨。由于短道速滑运动要求运动员身体躯干尽量贴在大腿处,屈踝、屈膝,使大腿与地面平行或接近平行,躯干挺直使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阻,减少动能损失,还要不断地从直线切入弯道,再从弯道进入直线的过程中对抗离心力,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腰部问题。祁妙也不例外,小小年纪已经出现了腰间盘突出,因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永远向一个方向——左方转弯,受伤的部位几乎都在左边,祁妙的左侧腰椎、左侧髋部、左侧膝盖、左侧脚腕也都受过伤。在不备战奥运会的年份,祁妙每年需要参加3场全国比赛以拿到留在国家队的积分,而作为国家队的成员,每年要参加6场世界杯比赛,可谓压力巨大。祁妙却觉得很正常,并且还有些志得意满:以前是父母花钱买装备、请教练、花精力陪她到处参加比赛才让她得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现在则有专门的,全国最高水平的教练、营养师、康复师陪着,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专人安排比赛旅程,还有装备赞助和生活补贴,让自己毫无后顾之忧地做喜欢的事情。这种幸福感不仅可以抵消训练中的身体劳累、比赛中承受的精神压力,乃至身体上伤痛,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并有意义。 尽管已经是国家队的运动员,祁妙每天除了进行4到5小时的训练之外,还要抽时间完成自己的College学业,为未来读大学作准备。很小的时候,祁妙就梦想成为一名给动物看病的医生,不过因为自己对动物毛过敏,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但她乐于助人的心思没变,现在则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帮助那些挣扎在痛苦中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祁妙和一般的少女没什么两样,也会和父母撒娇,和朋友享受快乐时光。她最享受的时候就是吃东西,而最大的爱好就是做饭,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鼓捣各种美食,以至于计划着退役后去欧洲的厨师学校学上一两年。 生活中的祁妙 / 受访者供图。 有了中、加两国的训练环境对比,祁妙非常享受在加拿大的自由。这种自由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训练上,无论是训练内容、时间还是训练强度都自己掌握,教练只会列出要求,但做不做、做多少全在个人;在日常生活上,营养师会给出参考意见,但每餐吃什么、吃多少也由运动员自己说了算。这种宽松甚至放任的训练方式让本就非常自律、有自己想法的祁妙非常适应,每天心情愉悦地为未来有一天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梦想和目标努力着。

这位脸熟的美国人竟也叫“国庆”

(主创团队:邹卓言 王睿梓 孙美琳) 柯国庆,是一位常年活跃在大银幕上的美国人。如今的他,在中国成家立业,已经是一位中国观众“脸熟”的演员。作为“大连女婿”的他,为什么选择留在中国?中国对他意味着什么?来看在“Z世代”的镜头中,他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