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滕王阁、观八大山人、探海昏侯国,海外华媒走进南昌感受厚重文化底蕴

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解锁千年古韵;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受书画文化;探秘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与西汉“对话”……10月13日至14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南昌,感受豫章故郡的厚重文化底蕴。 夜登滕王阁,沉浸式体验千年历史古韵 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赣江之畔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扬名天下。 10月13日晚,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登上赣江之畔的滕王阁,感受千年历史古韵。刘力鑫 摄 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10月13日晚,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登上赣江之畔的滕王阁,感受千年历史古韵。刘力鑫 摄 13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登上滕王阁,沉浸式体会“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巍峨。极目远眺,江畔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收眼底。一江两岸璀璨灯光秀与古朴壮观的滕王阁交相辉映,让古与今在这里交融碰撞。 10月13日晚,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登上赣江之畔的滕王阁,感受千年历史古韵。吴敏 摄 参观途中,十余年前到访过南昌的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连连感叹“变化很大”。“南昌市政府在夜景规划方面做得很好,高楼林立、灯光璀璨。”他认为,当地要进一步加大滕王阁和一江两岸灯光秀的宣传力度,把海外游客吸引过来。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金秋十月,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八大山人纪念馆丹桂飘香、绿树成荫,显得格外静谧。馆内青石砖瓦建筑古朴典雅、自然脱俗。 10月14日上午,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力鑫 摄 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系八大山人作品重要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机构。 10月14日上午,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力鑫 摄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南昌市有名的文化地标。”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介绍说,60多年来,该馆坚持以学术为引领,通过学术研究把高质量的展览推送给大众。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前来参观采访,希望大家向海外受众推广八大山人,“我们也希望去海外举办一些展览活动,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10月14日上午,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力鑫 摄 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后,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记者潘小娴用手机记录下一幅幅八大山人的画作真迹。“八大山人的作品很有自然美态,让我们看了身心愉悦,能感受到其作品的意趣。”她说。 10月14日上午,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力鑫 摄 走进神秘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领略大汉文明 14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一行乘坐观光车,沿着紫金大道进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浓厚的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遗址公园完整呈现了汉代社会生活图景,犹如打开了一部汉代历史文化教科书。 10月14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领略大汉文明。刘力鑫 摄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由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及墓葬群等组成。 10月14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领略大汉文明。刘力鑫 摄 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园是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曾当过27天皇帝后遭废黜,史称“汉废帝”。 来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刘贺铜像,一楼、二楼展厅陈列着大量刘贺墓出土的文物。 10月14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领略大汉文明。刘力鑫 摄 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让巴西巴中通讯社副社长严佳叹为观止。她说,出土的文物涵盖海昏侯的衣食住行,完整展现了汉代文化,很多文物体现出古人精湛的工艺和审美情趣,“希望通过此次参观采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繁荣灿烂的汉文明传播给巴西民众。” 10月14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领略大汉文明。刘力鑫 摄 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报道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14日在南昌启动,除南昌以外,参与者还将前往九江、吉安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联合采访。

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在南昌启动

10月14日,“行走中国·报道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活动在南昌启动。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参加此次采访活动,他们将前往南昌、九江、吉安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联合采访。 本次采访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承办。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称,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江西的宝贵机会,也为推动江西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电视-AI微短剧《英雄》

微信图片_20241009110523

跟“千古将星”霍去病携手作战是什么体验?《中国电视》邀您关注AI微短剧《英雄》。 《英雄》作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部AI故事片,讲述的是在神秘与奇幻的交织中,一个普通人“大胖子”跨越时空界限,与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霍去病并肩战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勇于不断战胜自我的英雄,并领悟到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真谛。 该剧导演表示,《英雄》时长不足14分钟,剧中人物角色、环境空间、场景建构等全部由AI制作,将一个小人物蜕变、成长的精神情感历程演绎得自然清新。穿越回冷兵器时代的古战场,人仰马翻、热血激扬,英姿勃发的霍去病对主人公的信任与激励……该剧力图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出情节剧的起承转合、叙事动力与人物弧光,也探索了以AIGC形式制作一部影视故事片的路径。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英雄》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2fX1  

取暖季临近 如何薅政府羊毛来改造住房

七天记者 梓丰 2015年,全球196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时,目标还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2摄氏度。但由于相关工作进展不如预期,2018年又把这一目标降为限制在1.5摄氏度,而这个1.5摄氏度的门槛正在悄悄逼近,从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致命高温、前所未见的山火以及史无前例的洪水等极端气候灾害中就可以看到温度升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在高温的烘烤下,加速融化的不只有冰盖和冰川,北极圈内的冻土层也面临着严重威胁,而加拿大的大部分国土都处于北极圈内。冻土层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或岩层,按存在年限可分为永久冻土(又称多年冻土,连续冻结时间2年至数万年以上)、季节冻土(冻结时间为半月、数月至两年以内)等。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估计,北极圈冻土区储存的陆地有机土壤碳约有14600到16000亿吨。预计到2100年,约25%的多年冻土将会融化,70%的近地表多年冻土有可能消融。如果冻土融化,这些有机碳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加速全球升温。同时,分布在北纬45度至北纬70度之间的寒温带地区,从加拿大到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到北欧的北方针叶林区是环绕北极的绿色护卫带,全球陆地碳储存中,有近30%都集中在北方针叶林地区。而过去几年里,加拿大连续发生史无前例的大范围山火,森林这个原本巨大的二氧化碳天然吸附场,已经转化成温室气体的排放场,从而进一步加重气候暖化,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地处北半球原本非常凉爽的加拿大所受到的影响却比其他地区更大。根据加拿大环境部委托撰写的一份报告,自1948年以来,加拿大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7摄氏度,其中以北方地区,大草原省份和卑诗省北部的升幅更大,北方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2.3摄氏度。而在同一时期,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只升高了0.8摄氏度。也就是说,加拿大气温升高的平均速度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两倍,在北方地区甚至高于两倍。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各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加拿大人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气温升高是多么重要。上至联邦政府、省政府,下至市政区、区政府甚至企业都设立了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根据加拿大气候研究所(Canadian Climate Institute)的数据,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使用以及交通运输仍然是最大的排放源,建筑、重工业和农业紧随其后。因此加拿大的减排路线图主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并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设立了慷慨的补贴计划,推动现有建筑大规模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省装修、供暖和制冷的成本。 而随着取暖季节的临近,除了日常的保暖节能措施外,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种补助项目进行房屋改造也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潮流,无论是对阁楼、墙壁、地下室地板进行隔热,还是安装冷热空调、更换门窗、更换油暖或者烧油热水器,安装智能温度控制器……都能获得一定的补助。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大蒙特利尔地区居民可申请的补助项目。 一、LogisVert(绿色房屋):这是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出资的节约电能补贴项目,任何购买节能电器、冷热空调、阁楼隔热材料、地热、智能温度控制器等等,都可以申请,补贴的金额可占到发票总额的 50% 至 60%。 比如,安装冷热空调(thermopompe)可获得最高 6,700 元的补贴,具体取决于冷热空调的尺寸、型号、效率和位置,而安装中央供暖系统则可获得最高达 22,000 元的补贴。如果在通风中央供暖系统中安装蓄热器可获得 15,000 元的补贴,而加装地热系统的居民,每1000 BTU 可获得750 元的补贴,占到安装成本的 50% 至 60%。 其他补助还包括: – 在屋顶阁楼加装额外的保暖层、密封外门、通风口,如厨房抽油烟机排气口等可获得1,500 元; – 购买安装比标准型号能耗低15% 至20%炉头可获得250 元; – 购买安装比与标准型号相比节省30% 至60%能耗的烘干机可获得250元; -在游泳池使用冷暖空调或太阳能加热系统可获得300元; -购买、安装Sinopé 公司生产的的智能温度控制器(thermostat)并加入其家庭智能节能项目Hilo,即可获得每个70元的补助,一个家庭最多可安装10台获得补助的温度控制器,也就是说最高可获得700元补助。如果之前已经购买并安装了这种温度控制器,也同样可以申请补助。 二、 Chauffez vert。这是魁省政府的能源转型项目,可资助民众将原来使用燃油或丙烷来取暖或烧水的系统更换为更环保的电力能源系统,包括拆除水箱、熔炉或锅炉等。补助资金在600 元到 1,275 元之间,具体取决于供暖的面积和住房类型,根据移动房屋、半独立式房屋、排屋、独立式房屋等而不同。对于有几套住房的plex业主来说,则按照补助资金乘以套房数量来计算。 三、Rénoclimat,可和联邦政府的Greener Home同时申请的更宽泛的房屋节能补助项目。根据不同的保温、保暖、节能、防水等装修项目提供个性化建议和补贴。参与该计划的话,首先需要网上填表申请,申请获得相关的能源部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需要预约能源评估师上门,完成相关的能源评估工作,并确定哪些节能措施符合获得补助的条件;业主再根据能源评估师的报告决定是否进行节能装修。如果决定装修,需要聘请一个有执照的承包商进行改造。装修工程完成后再经能源评估师的检查验收后,业主就会得到两级政府的补贴,其中联邦级别的每个家庭的最高补助可达到5000元,魁省的最高补助可达到独立房屋2万元,多套住房的plex 可达到4万元,还可以累计。 具体补助的金额包括: – 屋顶保温:50 元至1500 元; – 外墙保温:450 … Read more

诺贝尔和图灵奖双料获得者辛顿:担忧AI的“AI教父”

Canadian AI pioneer Geoffrey Hinton 'flabbergasted' after winning Nobel Prize

七天记者 颜宏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杰佛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和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以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非物理学领域的专家,让人工智能界迎来历史性的时刻。 AI教父 诺奖评奖委员会指出这两位获奖者“利用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该网络可充当联想记忆并在大型数据集中寻找模式。”这种网络已被用于推进物理学研究,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面部识别和语言翻译。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大脑的神经元通过具有不同值的节点表示。这些节点通过可以类比为突触的连接相互影响,而这些连接可以变强或变弱。这种网络可以通过训练来优化,例如可加强同时具有较高值的节点之间的连接。身为学霸的霍普菲尔德原本是一名物理学家,跨界进入普林斯顿的分子生物系后研究大脑是如何思考的,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提出“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Hopfield network),这是一种结合存储系统和二元系统的神经网络,提供了模拟人类记忆的模型。人在感知到一些事物或经历了某件事后,其记忆会被唤醒,脑海中浮现出越来越清晰的图景。“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也有这个功能,比如科研人员把曾输入神经网络的一张图片加工一下,让它的部分像素缺失,随后将这张图片输入神经网络。经过多次循环,它会神奇地让原图复现,就像人脑将遗忘的事物回忆起来一样。贝尔实验室在1987年成功在“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神经网络芯片。 辛顿以“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为基础,开发了一种基于新方法的网络:玻尔兹曼机(Boltzmann Machine)。辛顿使用统计物理学的工具,通过给机器输入案例来训练机器。和一般的软件不同,玻尔兹曼机不是从指令中学习,而是从给定的例子中学习,它可对图像进行分类,或者为它所训练的模式类型创建新的案例。这一技术推动了机器学习的爆炸式发展,掀起了广为人知的深度学习革命。 2018年,被誉为“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ACM Turing Award)授予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三巨头——蒙特利尔大学教授、魁北克人工智能机构 Mila 的科学主管Yoshua Bengio,纽约大学教授、Facebook 副总裁和首席 AI 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和辛顿,这是图灵奖自1966年建立以来少有地一年颁给三位获奖者。而这三位科学家或是独立或是协作开发出了深度学习领域的概念基础,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令人惊讶的现象,此外,他们还贡献了一些工程进展,展示了深度神经网络的实用优势。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促进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技术等应用领域取得极大突破。其中,辛顿的名声或许更加响亮一些。他是卷积神经网络理论的领军人物,也被视为由ChatGPT掀起的本轮AI技术跃进背后的奠基性科学家,被誉为“AI教父”。 科学世家 辛顿虽然头衔响亮,但经历十分传奇。他曾是剑桥大学的退学生,又在64岁时成为谷歌的“实习生”,和刚毕业的小青年共事。辛顿出生在一个科学世家,他的曾外祖父是英国著名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1815—1864),大家都知道的布尔代数、布尔逻辑,便是以他命名的。布尔将逻辑问题抽象为代数形式,从而使逻辑推理可以在纯粹数学的框架中进行。后来的香农(Claude Shannon)证明了布尔代数和二进制算术可以简化当时在电话交换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机电继电器的设计,并于1938年提出了开关电路分析的原理,成为数字计算机理论和数字电路设计理论的创始人,为用电子元件制造现代计算机奠定了基础。而他的父亲家族也是数学家、作家、昆虫学家辈出,辛顿可以说是继承了辛顿家族的优秀男性基因和布尔家族的优秀女性基因。 布尔代数的布尔,《牛虻》作者伏尼契,有关中国土地改革的长篇作品《翻身》的作者韩丁,他的妹妹,曾参与曼哈顿计划的核物理学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寒春……原来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图片制作:言有三&小满 1947年,辛顿在英国伦敦出生。高中时碰到的一个特别聪明的同学跟他说起,人脑的工作原理就像全息图一样,需要大量的记录入射光被物体多次反射的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进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中。大脑储存信息的方式与全息图如此类似,而且并非将记忆储存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在整个神经网络里传播,这一点让他深深着迷,想知道大脑是怎么运作的,这是他人生的关键起点。 辛顿于18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物理、化学和数学,但一个月后就因数学不好退学。他去伦敦工作了一年,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情。第二年,他改修建筑学,但只撑了一天。他又改读哲学,不过也是半途而终。再后来,辛顿又转去读物理和生理学,成为当年剑桥大学唯一一个同时学习物理和生理学的学生,因为他想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但像赫胥黎这样非常杰出的学者也搞不明白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他最后于1970年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学士学位。 对大学本科学习颇感失望的辛顿毕业后成了一名木匠。他一边做书架、木门,一边思考人类大脑的运作原理。但靠木匠谋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了解大脑也没有帮助,辛顿又考虑回到学术界,于1972 年去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并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那里的希金斯(Christopher Higgins,1923–2004)教授,正在研究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的概念,是一个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学习技能的系统,这是辛顿长年累月思考认为可以用机器实现大脑功能的方向。 博士毕业后,辛顿先后在英国的萨塞克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地工作。因为不满当时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中美洲的干涉(他和妻子收养了两个来自中美洲的孩子),再加上不愿接受美国国防部资助,他在1987年接受了加拿大高级研究所的邀请,以及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职位,并在加拿大启动了“机器和大脑学习”项目。1996年辛顿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有了多伦多大学稳定的职位和还算充裕的支持神经网络的研究经费,使他能在这个冷门领域里坚持耕耘三十余年无怨无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度学习的信徒们被辛顿所吸引。他培养了不少学生,学生又有学生,加上博士后及合作者,研究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人才济济群星闪烁,为人工智能的春天到来做好了准备。 辛顿的著名徒子徒孙们,图片来源:知识分子公众号 2012年,辛顿和他的两名博士生——Alex Krizhevsky 和Ilya Sutskever创建AlexNet模型,通过分析数百万张照片打造出一款可区分动物、物体图片的AlexNet模型,能识别常见物体,如花、狗和汽车,在当年的ImageNet大赛上彻底击败了传统的人工智能算法。当年9月,百度表示愿意以3年共计1200万美元的薪酬雇用辛顿与他的学生们,但辛顿在犹豫后决定采用拍卖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成立了一家只有他们3个人的公司DNN Research作为标的,微软、谷歌、百度和DeepMind是参与竞拍的4家公司,每个人都知道竞拍的真正标的其实就是DNN research的3位科学家。但辛顿本人在谷歌报出4400万美元后主动按下了暂停键,没有给百度继续举牌的机会。事后辛顿解释说在他眼里谷歌是深度学习AI研究的最合适归宿。值得一提的是,辛顿的这两名博士生后来都离开谷歌,其中Ilya Sutskever成为OpenAI的首席科学家。 AI反噬 大名鼎鼎的辛顿进入谷歌公司时已经64岁,但还是需要当几个月的“实习生”,才能被授予“访问科学家”头衔。辛顿加入了由20岁出头的年轻人组成的实习生组,戴上了新实习生们专用的上面带有螺旋桨图案的帽子,并自嘲地说自己“一定是史上最老的实习生。” 一开始,辛顿相信“机器理解和生成语言的方式不如人类处理语言的方式”,但在2023年,随着谷歌、OpenAI通过使用大量数据构建出系统,他的观点发生了变化,此前他认为“AI比人类更聪明”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30-50年之后,但现在他发现来得太快了,人类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他担心利用AI技术,网络上会出现很多虚假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这可能让人分不清真假。其次,他还担心AI将改变整个人类就业市场,可能导致如律师助理、私人助理、翻译等岗位的消失。在未来,辛顿更担心AI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因为AI可能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特别是在谷歌、微软等多家科技巨头争先发展AI技术后,会使针对“AI技术发展”的竞争,让AI系统变得越来越危险。 最终他在2023年宣布从谷歌辞职,以便能够“自由地畅谈AI的风险”。现在的他担心他毕生的工作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并认为其最终使命是警告全世界。 在获奖后的电话会议中,辛顿再次表达了对 AI 技术迅速发展的深切担忧。他强调说:“AI 将会产生巨大影响,类似于工业革命。它不是超越人类的体力,而是增强我们的智力。我们之前没有与比我们更聪明的事物互动的经验。”辛顿承认,AI在医疗、科研和气候变化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但人们也需要对其可能的滥用和意外后果保持警惕。同时,他呼吁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业界领导者之间的更紧密合作,以确保 AI 的发展符合伦理标准。

发现中国文化的可爱之处——观《可爱的中国》有感

七天评论员 小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通过《中国电视》的推介,我观看了CCTV-4中文国际频道的纪录片《可爱的中国》。节目细腻生动,令人倍感亲切,再联想这几日加拿大各地华人华侨举办的庆祝活动,更让我感叹中国文化的可爱之处。 中国文化的可爱之处在于它的多元和包容。我们在每一个传统节日、每一顿美食、每一首诗歌、每一件手工艺品中,都能感受到它深沉的情感与独特的魅力。 传统节日的温暖 每年的节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的烟花、欢快的舞龙舞狮,无不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无论是在城市的繁华街头,还是乡村的宁静角落,大家团聚在一起,共享团圆饭、互赠红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魅力之一。国庆中的一抹红,也是海外华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感动。 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美食,从麻辣的川菜到清淡的粤菜,每一道菜肴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无论是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是色香味俱佳的月饼,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传递情感的载体。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享受烹饪的乐趣,是生活中最可爱的时刻。所以,国庆时刻与当地民众分享中国美食,也成为我们庆祝活动的标配,深受大家喜爱。 诗词歌赋的韵味 中国古代诗词如涓涓细流,流淌出无数动人的故事。无论是李白的豪放,还是杜甫的沉郁,每一首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深情的瞬间。现代诗人也在不断创新,传递着当代人的情感。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体会到诗人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庆祝活动中都能见到诗词歌赋的存在,他们通过朗诵、书写等形式,把中国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手工艺的巧妙 就像《可爱的中国》“国风”一集中拍摄的皮影制作那样,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诸如刺绣、陶艺、京剧等,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匠人的巧思与技艺,更承载了地方特色与文化记忆。而今年驻蒙特利尔总领馆在国庆活动中特意安排了剪纸和书法,不少参加活动的人驻足观看,老外们更是忙着排队索要自己名字的汉字书法。了解一点儿中国文化,正在成为老外的时尚。 生活哲学的智慧 中国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道家倡导的“自然无为”,都是人们生活中的智慧指引。这些哲学不仅关乎个人的修身齐家,更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哲学思想更显得珍贵,提醒我们在繁忙中不忘初心。 了解中国文化的可爱,既是对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憧憬,也再次激发起每一个海外华人华侨心中那份永恒的骄傲。  

新疆之约(4)

文图:明居 新疆人 人是万物之灵。赴新疆之约,写新疆故事,不能不写新疆人。 新疆民族众多,风俗各异,文化多元。我首次到新疆邂逅了许多新疆人,他们不分民族、职业、年龄、性别,总体给我的感觉是新疆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勤劳智慧、朴实大方、热情好客,四目相对时眸子里闪现着真诚。 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伽师县铁木力乡幸福村的农户,还是疏附县少数民族乐器村乐器制作师傅;无论是英吉沙县非遗产品文化村土陶村、小刀村的工匠,还是喀什疆果果、昌吉九圣禾农业科技公司的员工;无论是伊犁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家访点的女主人;也无论是博物馆展览馆的讲解员,还是民俗区风景区的歌舞表演人员等等,无不展现出新疆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伊宁市六星街民俗区手风琴收藏馆我们遇到的7岁维族小手风琴手穆妮沙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穆妮沙长相洋气甜美,脸上一对酒窝,一头披肩长发,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特别招人喜爱,成了众人追捧的小明星。当天,她上身穿一件镶有蕾丝边的花格格无袖半长上衣,下身穿明黄色稠裤,脚穿一双有白色线条装饰的黑色运动鞋,一身儿简洁的演出服衬托出她的天真无邪。别看穆妮沙年龄小,举止却落落大方,很有舞台经验。她与哈萨克族帅哥阿曼哈力联袂弹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从指尖流出,伴随着动听的歌声,娴熟的演奏,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同声和唱,深受感染。收藏馆里这个老中幼三代艺人手风琴表演团队成了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7岁维族小手风琴手穆妮沙 这家手风琴珍藏馆的创立者、收藏家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祖林是俄罗斯族,出生于伊宁市,精通汉语、俄罗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语。亚历山大自幼生活在爱好音乐的家庭,10岁起和父亲学习琴艺,15岁开始学修理手风琴,40岁学习音乐简谱并开始创作,至今已有20多首手风琴乐曲问世,代表作有俄语歌曲《伊犁河》《我爱祖国》等。亚历山大执着于手风琴的收藏、修理、演奏和传承,以他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俄罗斯族巴扬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六星街民俗区的俄罗斯风情园,我们见到了现年66岁的亚历山大并合影留念。一个出生在伊宁的俄罗斯族人,一辈子生活在中国,热爱中国,亚历山大就是新疆多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命运与共的生动实例。 本文作者(右)与收藏家亚历山大合影 说了两位我们邂逅的现代新疆人,再说几位我们“遇见”的历史上的新疆人。 一位是左宗棠。可以说没有左宗棠中国就没有现在的新疆版图。清代康乾年间通过70年西征,于1757年灭了准噶尔,西域重回一统,取“故土新归”之意,定名新疆。晚清国力衰微,新疆的大片领土被沙俄蚕食,当时朝廷有海防、塞防大辩论,左宗棠力主海塞并重,塞防收新疆,写下“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极有战略眼光。 当年60多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新疆,根据《清史稿》记载,左宗棠的军队出塞仅20个月,新疆南北各城全部收复。正是由于左公的视死如归,才得以保住了中国西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也正是由于左公的抬棺出征,才让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中华民族的铁骨铮铮。左公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在霍城县伊犁将军府对面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左公雕像,基石上镌刻着一幅他的名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天下”。表达了左公既警戒自己也教育后代要关心天下苍生的宏伟志向,和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尚情怀。 新疆霍城县伊犁将军府对面广场上的左宗棠雕像 海外华侨华人特别要感谢左宗棠给海外中餐带来的一道名菜“左宗棠鸡”,简称“左公鸡(General Tso’s Chicken)”。左公鸡的做法是将鸡肉切成大块,先炸至半焦,再以特制酱料炒制,酸辣甜口味,外酥里嫩,色鲜味美,特别受老外的欢迎。左宗棠鸡虽然以左宗棠命名,但实际上与他本人没有直接关系。据说是一位台湾名厨创制,为纪念左宗棠而以其名字命名,这位大厨到美国发展后,将这道菜带到了国际舞台,使其成为海外中餐的代表菜品之一。 另一位是香妃。在喀什东郊5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墓建筑群,葬有阿巴和卓及其家族五代72人,是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的穆斯林陵寝建筑之一。传说其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遍体生香,后来这位女子成了乾隆皇帝的爱妃,人称“香妃”。据说香妃去世后,她的嫂子将遗体护送回喀什,葬在这座墓内,因此人们又把这里称为香妃墓。香妃即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9月15日,27岁进入皇宫,封号从贵人、容嫔,乾隆33年(1768)6月35岁晋升为容妃,乾隆53年(1788年)容妃在圆明园病逝,终年55岁,同年9月25日葬入裕陵妃园寝,即现在的河北遵化清东陵。虽然喀什香妃墓是一座衣冠冢,但却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活力,每天游人络绎不绝。香妃以她独有的魅力为家乡造福,为多民族融合续写新篇。 香妃画像 再一位是“楼兰美女”。新疆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就是这里可真的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干尸展厅—“逝者越千年”。进入展厅,第一个看到的是铁板河女尸。1980年4月在罗布泊铁板河三角洲的一座墓地中被发现,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被称为“楼兰美女”。据鉴定,她去世时年龄大约在45岁,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千年干尸不腐,面容栩栩如生。新疆地区的干尸之所以历经千年还能保存如此完好,主要是与新疆的气候有关系,新疆的沙漠和戈壁地区气候极端干旱,微生物和细菌难以生存,为干尸的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楼兰美女”是我们能见到的最远古的新疆人。 新疆博物馆里的楼兰美女 新疆新貌 中国有句谚语: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还有人说:不去新疆,就难以体验新疆的壮美。赴过新疆之约,我想说:不去新疆,会错过多少风景,留下多少遗憾。这次新疆之旅让我看到了新疆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目睹了新疆新貌。 作为中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新疆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吸引着无数游客。据官方统计,2023年度,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同比增长117.04%;实现旅游收入2967.15亿元人民币。今年恰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70周年,今年前5个月,伊犁州的游客总数量接近4千万人次。 新疆再也不是西部边陲,而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向西开放的门户。从这里出发的汽车火车飞机向中亚、欧洲、世界其他地方源源不断地运输各类产品,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融合,使得人们既创新又创富。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霍尔果斯口岸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东连内陆,西接中亚,霍尔果斯是因口岸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城市。千年以前,霍尔果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100多年前,公路口岸开通,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代国门到如今的第六代国门,国门的变迁见证着霍尔果斯这座边城的蓬勃发展。经过近70年的发展,年旅客通关量达500万人次,货运通关量达到300万人次。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2.17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等。2023年底,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9月6日,我们一行参观了霍尔果斯口岸的六代国门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体验了轻松走出国门,到哈萨克斯坦一方逛金雕广场、去免税商店购物的便捷。 霍尔果斯口岸第六代国门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第一大城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也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9月8日,我们参观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有限责任集团公司的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公司成立于2018年,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27家,致力于打造国际供应链组织中心,欧亚陆路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布局包括“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年发运能力达7000列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国际陆港区“邮快跨”监管中心、冷链物流中心、铁路口岸快件中心、国际粮油交易中心、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陆港国际客运站及数字陆港智慧平台等。 当天我们还参观了位于新疆昌吉州昌吉市三工镇的九圣禾产业园。九圣禾在全国现有12家分公司、7个分支研究机构,是玉米、小麦、棉花、西瓜、甜瓜等农作物品种培育基地、产品生产基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普实训基地。为九圣禾致力培育中国粮中国碗的精神、誓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气概点赞!看到专家墙上我的校友、我的母校河南农业大学也是九圣禾的合作单位,高兴和自豪之情溢上心头! 九圣禾中国碗中国粮 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在全国独一无二。我的首次新疆之旅尽管没有参观兵团,但是在为我的《新疆之约》系列小文划句号的时候,恰好看到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新闻。忍不住多写几句,权做这篇文章的结尾。经过70年的奋斗,12座屯城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2023年兵团生产总值约占新疆的五分之一,达3696亿元,兵团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锡伯族西迁、左宗棠抬棺,历代屯垦戍边的精神延续至今,兵团是“战略地位不可替代”的存在,在当代新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结出累累硕果。 新疆之美,美在自然,美在风景,美在历史,美在人文,美在活力,美在希望! 新疆,一片神奇的土地!

中国电视-《我和我的祖国》

1949年开国大典时,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5位华侨代表分别是谁?《中国电视》邀您收看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 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共5集,讲述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5位华侨代表陈嘉庚、何香凝、司徒美堂、彭泽民、蚁美厚的故事,节目通过介绍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展现广大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爱国情怀。 节目联合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物叙史的方式,挖掘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陈嘉庚纪念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开平博物馆等机构的馆藏文物,还联结海内外,采访权威的专家与主人公后人,揭示“侨故事”背后的时代意义。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我和我的祖国》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yspapp.cn/2DAI 第二集:https://yspapp.cn/2DCb 第三集:https://yspapp.cn/2DU5 第四集:https://yspapp.cn/2E1S 第五集:https://yspapp.cn/2Ela  

开放新海南 活力自贸港

王子谦 张月和 这个“十一”假期,索菲亚和同伴第一次从俄罗斯来到海南三亚,在沙滩上晒太阳,在大海中畅游,玩得不亦乐乎。 由于拥有中国独享的区域性免签政策——59国人员免签入境政策,利用免签入境成为外国人来海南的主要方式。索菲亚不需申请签证,去海南旅行说走就走,“入境过程非常丝滑,在海南消费支付也很便捷”。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一直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前沿。2018年,海南开始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实施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开放措施,外向型经济活力迸发。 据海南省商务厅透露,2018年至2023年,海南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办经济特区前30年实际使用外资的总和。今年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1846.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6%;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370.6亿元,同比增长29.6%。 从国内最便捷的免签政策,到境外高校独立办学;从拥有最短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到实施首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海南加快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8月26日,越南越捷航空公司空客A330客机正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进行检修。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摄 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维修工程师孙树成检修完一架越南越捷航空公司的空客A330客机,马上又投入下一架飞机的检修工作。孙树成告诉中新社记者,他的维修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境外航空公司的飞机排着队飞来”。 到海南修飞机,成为诸多境外航空公司的选择。今年,中国在海南自贸港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实施暂时进境修理政策——对自境外暂时准许进入试点地区进行修理的货物,复运出境的,免征关税。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飞机维修工程师姜坤说,在此维修的进境飞机能享受维修免缴保证金、暂时进境维修允许内销、维修航材保税等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节省约10%到15%的维修成本。“国际知名的飞机租赁厂商也看到商机,在海南开展飞机退租以及转租业务。” 当前,中国逐渐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重心在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认为,海南对标全球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是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领域探索新路。 2019年以来,海南先后推出17批14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从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放宽游艇审批登记、引进国外药械先行先试等方面,全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新近成立的跨境数据服务产业基地吸引多家企业入驻。 “此前面对海内外不同客户,我们要在‘.com’和‘.cn’两套域名上同时部署数据,现在只需要在海南部署一套IDC(数据中心)大数据,降低了游戏出海的备份和数据传输成本。”海南星宙之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彭程看好海南发展机遇,让公司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设立了跨境数据中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在海口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定》也即将出台。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产业副总经理姚志国表示,海南的数据跨境流动和国际数据产业将迎来大发展。 海南自贸港正全力推进封关运作,制度型开放稳步提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认为,海南有条件通过制度型开放,成为中国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新前沿。

你的住房到底有没有水淹风险?——魁省大片区域被划入最新洪泛区地图引发争议

七天记者 颜宏 魁省是个水资源特别丰富的省份,境内有18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占世界可再生淡水资源的3%。有近4500条河流汇入大西洋,还有上百万处湖泊,其中面积超过250平方公里的就有30处以上。丰富的湖泊、河流给魁北克人临水而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洪水、山火、飓风等极端自然灾难越来越严重且频繁地发生,过去“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正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观念,也迫使政府不得不出台新的措施,新的限制政策以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遭受的损失。 虽然魁省每年春天的融雪季节都会给魁省带来洪灾的风险,好在大部分时候可控。但魁省在2017和2019连续发生了两场需要动用军队救灾的春季大洪水。特别是发生在2019年的春季融雪洪水,不仅比2017年那次来得早,还来得大,魁省的Laurentides 、 l’Outaouais、Mauricie、Laval 、Lanaudière等地区都受灾。洪灾损坏了近10,000套房屋,13,500多人受灾。其中,仅在Sainte-Marthe-sur-le-Lac小镇,一座有40年历史的堤坝垮塌,导致了6,000多人被紧急疏散,2,500座房屋被淹。 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魁省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制定严格和统一的洪泛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监管办法,确保合理利用处于洪泛区内的土地,同时确保面临洪水风险时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在其后出台了主要根据卫星数据制定的一份洪泛区ZIS(zone d’intervention spéciale)地图,包括魁省有可能被20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地区以及在2017年、2019年曾发生过洪灾的813个市镇。但这份ZIS地图一经推出,立刻遭到大部分市镇政府和居民的反对,因为根据这个地图划定的范围,很多房屋都被划进了洪泛区,让房屋的市场价值下降了不少,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这些地区也被禁止发放新房施工许可证,将对本地区的房屋买卖,保险,重建计划等产生巨大影响。 当年7月进行的,由魁省市政事务和住房部主持的“洪泛区地图公众咨询会”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在各地举行时混乱状况百出:与会官员照本宣科,说到具体问题时一问三不知;刚被水淹的民众得不到有效信息而群情激愤;还有住房刚被划入洪泛区的居民愤怒不已……很多地方不得不要求警方介入维持秩序。鉴于这个新地图的重要性,因为它将确定哪些区域或住房会被划进洪泛区,而被划入洪泛区将面临很多限制,比如不能重建或新建住房等,各个相关市镇的民众都非常重视,争论也特别大,让新的ZIS地图一再难产,最终在2022年3月取消。 今年6月,魁省政府再次就洪泛区监管现代化项目启动了公众咨询,随后开展了继在2019年备受争议的洪水地图更新基础上的再一次更新行动,这次要求各地市镇根据最新制定的洪水风险标准自己绘制各自地区的洪泛区地图,而最终的洪泛区地图将在2025年春季确定。 水淹风险住房剧增 以前的魁省洪泛区地图按照0-20年以及20-100年一遇的洪水频率分为两类:高风险区,每年被水淹的概率在5%以上;低风险区,每年被水淹的概率在1%以下,按照这一标准全省大约有2.2万户住宅处于洪泛区。为了应对未来更频繁、更严重的洪水风险,新的洪泛区划分在0-20年、20-100年频率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被2019年的“超级洪水”淹过的地区,也就是会遇到100-350年一遇洪水的风险地区,风险的标准既包括以前被水淹的频率,还增加了一旦发生洪灾后涨水的高度,根据这些标准把洪泛区划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超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每个类别都设有相应的监管规定,详见下表: 新的洪水风险分类 住房在大型水域边,有0-20年一遇洪水风险,每年被淹概率超过5%,且涨水的高度在30-60厘米和60厘米以上的房屋将被列为超高风险地区,也是房屋价值下降最严重的地区,包括被划入这一地区的住房不会再被允许改建、重建,房屋价值下降至少4%,银行不再接受该类房屋的贷款,甚至部分保险公司拒绝承保等。 高风险地区涉及的情况比较多,包括: – 住房在大型水域边,有0-20年一遇洪水风险,被淹概率超过5%,但涨水的高度在30厘米以下的; 住房在小型水域边,洪水风险在20-100年一遇,每年被淹的概率低于1%,且涨水的高度在30-60厘米和60厘米以上的; 不论住房是不是临水,但有100-350年一遇洪水风险,每年被淹的概率低于0.3%,且一旦发生水灾,涨水的高度在60厘以上的; 中风险地区包括住在小型水域边,洪水风险在20-100年一遇,每年的被淹概率低于1%的地区以及处在100-350年一遇洪水风险地区,被淹概率低于0.3%,且一旦发生水灾的涨水高度在30-60厘米之间的地区。 低风险地区就是在100-350年一遇洪水风险地区,被淹概率低于0.3%,且一旦发生水灾的涨水高度在30厘米以下的地区。 而在制定新的洪水地图时,市政府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包含 2017 年、2019 年和 2023 年重大洪灾的数据;考虑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不确定性,人为提高未来几年洪水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要考虑到洪水阻隔墙、防洪堤坝或其他减轻洪水灾害设施的年老失修乃至溃坝的风险因素等,所以新的洪泛区划分将更加注重安全的考虑,比如在2019年因为溃坝被淹的Sainte-Marthe-sur-le-Lac小镇尽管新修筑了防洪堤,但防洪堤后面的住房还是被划入了洪泛区。这一点在双山湖(lac des Deux Montagnes)、Mille Îles河边以及Prairies河边表现的尤为明显,大片从来没有被划入洪泛区的住房都首次被划进了洪泛区。比如在 Laval 市的临水住房中,原本只有1100栋处于洪泛区,现在则增加了一倍多,总数达到2550幢住房。 根据新的洪水风险划分标准,全省处于洪泛区的住房增加了3倍,达到了7.7万栋,占全省总住房的2%,增加的大部分集中在大蒙特利尔区。 西岛地区的新洪泛区地图 根据魁省政府提出的新标准,新蒙特利尔大都会社区(CMM)在提交给魁北克省的一份报告显示,大蒙特利尔地区,尤其是蒙特利尔岛北部的地区,位于洪泛区的房产数量将大幅增加。新的地图中,大蒙特利尔地区的 15,508 栋建筑都将位于洪泛区,这意味着约 19,000 个住房单元和约 99 亿元的土地价值。被划入洪泛区的住房面临房屋市政评估价格降低、房屋出售困难、贷款或保险被拒绝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各地市政政府都在呼吁居民要对这个洪水地图的制定感兴趣,不要不闻不问,因为这会对业主及其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 CMM负责生态转型和创新的总监Nicolas Milot坦诚把这份按照魁省标准制定的洪泛区地图草图发布出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引起公众的注意,施压魁北克政府进行讨论,因为魁省政府硬性的一刀切规定里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魁省规定处于防洪设施10米到100米范围内的住房都被划入高风险区,但如果防洪设施是新建的、或维修维护完善的话,完全可以把距离缩短到10米以内,那么大蒙特利尔地区只有164栋住房处于更危险的10米以内,其余的4,487栋住房可以不被划入洪泛区。再比如,即使同样位于洪泛区,但有的住房地势高或者地基打得高,被水淹的风险与处于地势较低的住房不可同日而语,魁省政府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制定规则的官员们应该走出来,实地考察,实地和民众见面,回答他们的关切,解释新规定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并支持市政官员展开工作,而不是把硬性规定所带来的问题都扔给市政官员解决。 总之,这次的洪泛区地图更新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住宅曾被水淹过或者处于洪水风险地区,一定要在10月17日公共咨询结束之前去所在的市政政府了解情况,如果认为自己被划分到不恰当的风险地区,要和市政府提出,商讨解决办法,不要等到明年洪水地图确定之后,若那时再想更改可能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