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倒闭2家银行意味着什么?

七天记者 颜宏

Conservatives blame Silicon Valley Bank collapse on 'diversity' and 'woke'  issues

3月10日,因为客户挤兑提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门以“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为由,宣布关闭主要为风投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的硅谷银行SVB(Silicon Valley Bank)。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规模最大的银行倒闭案。3月12日上午,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又宣布关闭位于纽约州的签名银行SB(Signature Bank)。这是继硅谷银行后,三天内被关闭的第二家美国金融机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也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和第三大银行。

事件回放

在美国100多家银行业中,创办于1983年的硅谷银行并不算大。截至去年年底,硅谷银行资产总额约为2090亿美元,排在美国银行业的第16位,是行业巨头摩根大通的八分之一。但在硅谷,这家银行却相当于是中流砥柱,更曾经是银行业的优等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临近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等学府,叠加当地的税收优惠、政府贷款担保等优惠政策,硅谷逐渐成为科技公司的聚集地。但在这些初创企业的公司资产中,知识产权、人才等无形资产占大头,因此企业很难靠传统的抵押固定资产从商业银行中获得足够的贷款。市场上亟需一家能理解科技公司发展逻辑的专业性商业银行,来帮助初创企业成长,填补市场空白。来自富国银行的Roger Smith和Bill Biggerstaff,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Medearis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在1983年联合创立了硅谷银行。

与传统商业银行一样,硅谷银行业涉足存款、贷款、国际结算等业务,但它主要为计算机、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新兴科技公司以及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提供服务,其核心商业模式是与风投合作,并从贷前风投、贷中根据不同的初创企业特点制定不同的贷款条件、贷后要求企业将资金账户开在本行内跟踪三个方面下手,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科技初创企业的贷款审批流程。凭借审慎的经营策略和出色的业务模式,硅谷银行的业绩一路稳健向前。即使遭遇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严密的贷款审批流程也让硅谷银行在整个泡沫破灭期间依然保持盈利,贷款不良率甚至还有一定的下降。

时至今日,硅谷银行都是美国唯一一家创投圈内的专业性银行,至今已经帮助超3万家初创企业进行融资,对接全球600家风险投资机构,120家私募股权机构,在初创企业信贷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就在今年2月14日,硅谷银行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2023美国百大银行”榜单,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全美第20位。就在3月7日,硅谷银行还连续第五年获得了《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年度全美最佳银行之一。但就是这样一家银行居然在短短48小时内倒闭,到底发生了什么?

3月9日,硅谷银行宣布低价出售价值210亿美元的可变现资产(亏损18亿美元),发行可转债筹借150亿美元资金,以及紧急发售新股筹资22.5亿美元。同时宣布三大举措,明确无误指向了同一个信号:硅谷银行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现金危机。而就在前一天,以其领先的加密货币特许经营而闻名的公开交易银行——银门资本(Silvergate Capital)宣布关闭运营,计划以有序的方式并按照适用的监管程序来结束银行的业务并自愿进行清算。因此硅谷银行发布的消息让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立即开始抛售硅谷银行股份,该行股价当天就暴跌了60%,市值蒸发94亿美元。股价下跌虽然可怕,但恐慌情绪蔓延带来的影响更要命,担心自己存款安全的科技公司开始疯狂转走自己存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尽管硅谷银行CEO贝克尔(Greg Becker)当天晚上就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呼吁硅谷创投圈保持冷静,与硅谷银行这家长期金融合作伙伴同舟共济,但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话,都在想办法转走存在银行里的钱。单是3月9日一天硅谷银行的客户提现要求就高达420亿美元,相当于银行总存款的四分之一。到了晚间,硅谷银行的现金结余变成了负10亿美元,已经无法满足在美联储的应付款项。3月10日美股一开盘,硅谷银行股价又暴跌了60%,三天前还高达267美元的股票跌倒还不到35美元,直接导致其募集22.5亿美元的新股发行计划彻底泡汤,绝望的硅谷银行开始紧急寻找出售机会,但没有一家金融巨头肯接盘。一般来说,碰到银行陷入这种绝境,美国监管机构都会在市场收盘之后采取行动,但这一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连半天都等不了,在3月10日中午就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紧急接管,创建一个新实体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SC),将硅谷银行所有的存款都注入这个新实体。

恐慌蔓延

硅谷银行作为一家相对保守的银行这次仅仅因为20亿美元的流动性短缺就“爆雷”有其自身的管理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外界的不可抗力,即美联储的180度大转弯。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一直在大把撒钱救市。在新冠病毒疫情袭来之后,更是“直升飞机式”的撒钱,给全国民众发钱,又为了刺激疫情后经济复苏,采取了近乎零利率的政策,导致美国经济层面流动性泛滥,科技行业热钱涌动,科技类股高歌猛进,投融资活动也异常活跃,创业公司很容易获得投资资金。也给硅谷银行带来大笔存款,单是2021年,硅谷银行的存款就暴增了86%,达到了1890亿美元。面对疯狂涌入的存款,硅谷银行必须找到有效的投资手段。在美联储几乎零利率的情况下,把钱放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上几乎是无利可图,因此他们选择将大部分存款去投资被认为是很稳妥的远期美国国债以及抵押贷款证券产品(MBS),只给自己留下了大约130亿美元的现金准备金。

这样的投资策略在当时宽松的财政氛围下并不是什么问题,几乎所有银行都这么做。但到了2022年,为了遏制触及四十年高点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暴力加息8次,使之前近乎零的利率暴然提升到4.5%以上,简直是冰火两重天。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虽然使之前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开始缓慢下降,却直接导致美国股市掉头下行,而疫情中大涨的科技类股,成了下跌最狠的行业,科技企业进入寒冬。而随着股市大跌,利率大涨,直接影响到了科技企业的运行和创投行业的投融资活动,让来硅谷银行存钱的客户越来越少,而急需资金周转要取回存款的客户越来越多,流动性就出现了问题。

讽刺的是,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案,放松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很多地区银行的风险评估要求,取消了资产不足2500亿美元的银行必须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的硬性要求,下调了这些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头寸比例规定。当时也是硅谷银行CEO的贝克尔立场鲜明地支持这一“松绑法案”。而4年后的今天,硅谷银行正是死在了没有做好利率风险管理和现金准备上。

实际上,硅谷银行的投资策略被认为是稳健的,是绝大部分美国银行都会采用的普遍做法,并不特别激进,但在突然大幅加息的背景下,稳健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冲击,而美国又是金融工具很发达的国家,各金融机构都在玩“钱生钱”游戏。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大家都会蜂拥前往挤兑,小一点的银行可能一下子就被挤兑垮了,大银行也遭遇地震。

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发表紧急讲话安抚民众说银行系统安全,并承诺将要求美国国会和金融监管机构完善有关法规,以降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等相关机构也采取各种紧急安民措施,比如为硅谷银行所有储户提供完全保护而不是上限的25万美元,但多地的银行依然出现了客户争相提取存款、投资者抛售股票的现象。比如加州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PacWest等银行的股价骤跌百分之六十以上,大银行也出现一天内股价跌超5%的情况,而美国银行业的KBW银行指数在13日收盘时一度下跌近12%。

相互指责

尽管硅谷银行的光速“倒闭”有时代大背景的因素,但倒闭前的CEO贝克尔以及一众高管的一番“骚操作”还是受到了广泛的指责。一名硅谷银行内部人士在匿名接受采访时称,贝克尔公开银行财务问题的行为是“愚蠢的”,是“他的透明和直白把事情搞砸了。”还表示“人们都对这位CEO的愚蠢感到震惊。你做了40年的生意,却告诉我们没办法私下融资20亿美元?”

美国耶鲁大学首席执行官领导力研究所负责人杰夫·索南菲尔德(Jeff Sonnenfeld)和研究主管斯蒂芬·田(Steven Tian)也表示,硅谷银行在3月9日宣布融资22.5亿美元是“不必要的”,也没有必要同时披露18亿美元的亏损,因为该行当时拥有远远超过监管要求的充足资本。

另外,统计数据还显示,CEO贝克尔和首席财务官丹尼尔·贝克(Daniel Beck)等一众高管在最近两年中累计套现了8400万美元股票。就在硅谷银行倒闭前的两周,贝克尔还出售了价值近360万美元的硅谷银行股票,贝克则出售了价值57.5万美元的硅谷银行股票。而就在FDIC接管前,已经无法提现的硅谷银行还打算向员工发放年终奖金。

最终在联邦政府的兜底下,硅谷银行的储户在经历了胆战心惊的周末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回了自己的存款。但投资硅谷银行的投资者有可能血本无归,于是愤怒的多名硅谷银行股东向美国加州圣何塞的联邦法院提交集体诉讼,要求赔偿其在2021年6月16日至2023年3月10日期间遭受的经济损失。

硅谷银行的倒闭只是美国经济出大问题的一个缩影,戳破了一直以来政治宣传中美国经济一片大好的谎言,未来何去何从,到底是保银行体系安全还是继续降通胀?这两个难分轻重目标的严重对立,才是更难解的问题。同时,美国政府在关停银行的时候有没有其他的考量,也值得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