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博大文化视野(12月17日)

 文化杂谈】

说说日常语言中的“做自己”(中)

步虚

 

前面所说“黑金组合”演唱的《做自己》有这样的歌词:有时我觉得我已在物欲中迷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竟然会那样现实。显然,这里的所谓“现实”所指称的,应该是人们在现代商品社会和物质主义文化浪潮中所特有的“现实主义”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另外,在当代中国人的日常话语中,我们还能经常的看到这样的表述:

遵循内心最本真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爱做、热衷的事,说自己想说、爱说、要说的话,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为自己的幸福而幸福,是一个人最本然而应然的活法。

“做自己”是指忠于自我,有志向、有主见、有特点,能清楚身边人和外人如何看待,不因旁人的言语而扰乱自己的思绪,有自我的目标和追求,能妥善处理世俗的眼光,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的路,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就好。

“做自己”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与众不同而不同,“做自己”其实是一个人在完全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价值观之后而做出的顺势而为的选择。真正地做自己而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从来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它只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彰显。

做自己并非一件轻而易举人亊。例如,对有些人来说,每当他们努力争取做自己,想要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选择时,总会缺乏底气,自我怀疑与自我批评是他们习惯性的态度。于是我们会碰到诸多的人,每当需要自己做出选择时,总会犹豫不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做自己就是张扬个性,就是任性地为所欲为,不理会外界的声音,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上述“做自己”的几个日常表述中,人们不难发现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做自己”就是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即不违心地或被迫地去做“他人”,说他的话,做他的事,这一方面的“做自己”所指向的,主要是人在生存活动过程所必然涉及到的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做自己意味着不受外在各种形式的物品和外力的诱惑或控制,而丧失作为本己的自己,这里所针对的,是人在生存活动过程所同样必然涉及到的人与各类身外之物的关系。在后一种意义上,“做自己”直接等同于“做人”。

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上述这样的“做自己”所构成的一种日常语用现象,它反映的到底是什么?(2021-12-12)

 

诗文春天】

糯米团子和相扑火锅

谭文春

到了东京都的“两国”,朋友推荐两种美食,一种是主食,即鼎鼎有名的相扑火锅,另一种是小吃糯米团子。

说起糯米团子,顿时勾起了我的记忆。小时候家里婆婆和妈妈都会做这东西,糯米煮过心,滤水之后上木质的蒸桶,大火烧开,文火慢蒸。熟透的糯米,颗颗晶莹,饱满滋润。抓起一团,捏成球状,在白糖和豆面粉里打一个滚儿,捧手上热乎乎,闻起来香喷喷,吃进嘴甜蜜蜜,又糯又粘,安逸惨了!这是我们最简单和最家庭化的吃法,很有生活气息。

两国的糯米团子就纯粹的商业化,包装精致,外形漂亮,花样繁多,品种齐全。一家一家看过去,每家糯米团子商店都是琳琅满目。有馅儿的,无馅儿的,包裹糖浆的,撒上碎屑的,淋上汁液的,色彩艳丽,缤纷绚烂,让人看花了眼,也挑花了眼。味道多种,不限于甜味,也有咸味,还有一种又甜又咸,吃起来怪怪的,不讨厌,觉得新鲜。

这一家店比较宽敞,居然还有一个小阁楼,上面摆放两张桌椅,可供顾客小憩。真是个贴心的设置啊!我们上去之后,店员奉上茶水,又捧出一本印刷精美的商品画册,各种糯米团子的图片都在上面展示,都是实物拍摄,色相好,用料足,看得我们食欲旺盛。各人挑选了心仪的食品,吃得笑逐颜开。当我选的糯米团子呈现在面前的时候,雪白的团子上面淋着褐色的巧克力汁,两色分明,深浅搭配,夺人眼球。咬一口下去,绵软热乎,甜蜜醇厚,记忆回闪,时光瞬间重返少年。

吃完出店,沿街而逛,欣赏各种各样相扑姿势的雕像,这是两国独特的街景。两国是日本相扑的天堂及老家,相扑运动称为日本的“国技”,这里有著名的“国家竞技馆”,每年1月、5月、9月举行为期15天的相扑比赛,据称已有300年的历史。慢慢地就到午餐时间,随便走进一家相扑火锅店。据说这种店很多都是退役下来的相扑运动员开的。我们选择的这家店,门上悬挂一片暖帘,上面画着一个相扑运动员的正面像,衣服上还印着一个大大的“力”字。相扑这个运动,讲究个“身重力大”——身重,对手掀不动我;力大,我把对手掀翻。所以说相扑火锅又叫“力士火锅”,是相扑选手最主要的增重方式。据说,他们每餐的饭量都是普通人的四倍以上。进店之后,高朋满座,店内装饰很有特色,除了有许多相扑力士的图案之外,电视里也播放着相扑比赛,可见相扑运动在日本人心中受欢迎程度。

正宗的相扑火锅以整鸡所炖煮的高汤为汤底,里面的肉类也是以鸡肉为主,偶尔搭配一些鱼肉和其他海鲜,还有豆制品和蔬菜等等。如今的日本相扑火锅已经成为一个大众美食,份量缩减,适合普通人吃,店家推荐了卖得最好的鸡骨头熬制的酱油味鸡汤汤底。相应的配菜荤素兼备,有鸡肉、鸡肉丸子、红色的胡萝卜、白色的豆腐、拳拳如意卷心菜、根根似玉金针菇等十余种食材,一起倒进锅中开煮,就像运动员们聚集在赛场上,准备上演一场精彩的相扑大赛。当热气慢慢蒸腾起来,食物的香味飘入鼻端,白的黄的青的蓝的红的,五颜六色济济一堂,像一片彩色的原野,美得让人目不转睛,馋得让人垂涎三尺。先来一碗汤,热乎乎的好贴心!像极了相扑力士赛前的礼貌问询。再来一块肉吧,鲜嫩多汁让舌头都想跳舞,如同两个相扑力士已经较上劲儿了。蔬菜的甜味也正好,所有的味道都浸得很透很透,吃下去那真是无法表达的滋味,太完美太幸福,太醇厚太融汇,这是争斗的双方达到了白热化。当最后一块鸡肉丸子放入口中,横纲产生了,我感受到了夺冠的激动,心情像火锅一样热烈翻腾,享受到最高境界的幸福。

还没吃够,看看锅里剩余的汤汁,那是营养的沉淀,浓缩的精华,不忍放弃。招招手,我说:“再来一份牛肉,我要让自己气壮如牛!”

但是,店员的表情,居然显得那么奇怪,似在嘲笑我的无礼,又在谅解我的无知,轻轻说道:“对不起,先生,相扑火锅只有鸡肉。”

我不懂,傻傻的表情一定可笑。一旁的朋友解释给我听,相扑火锅里面绝对不会出现猪肉、牛肉这些四足动物的肉。究其原因,据说是因为在相扑比赛中,只要选手除两只脚之外身体的任何一处碰到了地面就会判定为输,所以只选食用两脚足立的鸡,是为了给相扑选手的比赛讨个吉利。我恍然大悟。

“来一份乌冬面,绝配!”他建议。熟透的乌冬面,胖胖的、软软的、柔柔的,咀嚼起来有劲头,像极了相扑运动员的身材,柔软而有力。吃了这碗面,我会不会胖得像相扑力士呢?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16 永贞革新(三)

洋中鱼

 

我研究柳宗元及刘禹锡时,手头上的资料都说“永贞革新”是一件影响中国唐代促使社会进步的大事的。“二王八司马” 普遍被描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向保守势力开战的革新派,并且他们在政治上的失败常常被认为是非常可惜的。

“贞永革新”之所以被后世所称道,主要是“二王”的两大政治表现————“打击宦官”和“削权抑藩”。然而,我仔细研读了柳宗元和刘禹锡被贬后的相关作品,以及《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赫然发现王叔文和某些宦官之间既有很深的矛盾,也有政治利益而引发的默契与协调。

众所周知,王叔文“以棋待诏”与东宫太子李诵相交,进而“引以侍读”,成为太子李诵的重要朋友。李诵即位为顺宗,王叔文也是他施政的主要帮手。根据事前拟就的计划,迅速提升其成员占据朝廷的关键职位。王叔文以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王伾以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与执宰相权的韦执谊相呼应,控制朝廷大权。柳宗元从监察御史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中。

遗憾的是,顺宗因风症常居宫中不能接触外廷,只有嫔妃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在左右服侍。他不得不让王叔文坐守翰林决策,命王伾在牛、李与王叔文之间往来传递旨意、信息。百官奏事,通过牛、李转达给顺宗,顺宗阅后,经牛、李转王下翰林,由王叔文裁决可否;王叔文奏意,也由王伾入内,经李、牛,转相交给,告顺宗,再由同样途径下翰林,称诏,宣行中书。

《新唐书·王叔文传》载:“大抵叔文因伾,伾因忠言,忠言因昭容,更相依仗。” 实际上,王叔文本身就和顺宗的美人牛昭容、亲信宦者李忠言结成了政治上的联盟。

王叔文之所以打击宦官势力,是因为和大宦官俱文珍有隙。他深忌文珍的权势,而欲夺其权。《旧唐书·王叔文传》载云:“叔文在省署,不复举其职事,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权,乃以故将范希朝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韩泰副之。初,中人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权为叔文所夺,中尉乃止诸镇无以兵马入。” 而文珍亦惧叔文权势,也谋夺其权,《新唐书·王叔文传》云: “宦人俱文珍忌其权,罢叔文学士。” 《旧唐书·王叔文传》亦云:“内官俱文珍恶其弄权,乃削去学士之职”。 所以说,王叔文和某些宦官的争斗是基于政治利益而发生的局部派系斗争,而非真正的“打击宦官”。

王叔文“削权抑藩”有两件事情为证:一是任命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接管宦官手中的兵权失败。二是想杀公然反对革新的宣歙巡官羊士谔和谋求扩大割据地盘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特使刘辟而未果。除此以外,似乎找不出其他有力证据。

至于罢宫市、五坊使和取消进奉,因为时间短,远远没产生实际效应,可以说根本算不上是“革新”,所以,现在有些人已对“永贞革新”这样的定论提出了质疑。

 

华峰凌云】

隋炀帝虚心改诗诗传世

许华凌

 

很多人都知道隋炀帝是个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绝好的诗人”。

隋炀帝杨广喜欢诗文,早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他就四处整理典籍,让隋时的藏书量成为历代最多。他还四处访求失散的古籍,仅洛阳藏书量就曾达到过37万卷,令人叹为观止。炀帝年少喜诗文,初学庾信,为晋王时,召陈朝旧官、才子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为把诗写好,他虚心求教,耐心修改,直至写出自己满意的诗来。史书记载,隋炀帝大业年间,有位著作佐郎庾自直,颍川人,饱学诗书,文章写得好,特别是擅长写五言诗,隋炀帝非常器重他。炀帝每次写诗,都让庾自直指出诗存在的瑕疵而自己进行修改,直到庾自直称赞为一首好首为止。《随园诗话》也有记载,“庾自直为隋炀帝改诗,帝许其诋呵。帝必削改至于再三,俟其称善而后已。”袁枚认为,隋炀帝虽非令主,如此虚心,亦云难得。郑振铎先生更是认为“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隋炀帝虽然“是一位绝好的诗人”,但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的评价,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尽管如此,这两位帝王竟然还有一首同题诗《饮马长城窟行》流传于世。根据《武周时期洛阳文学与初唐诗风研究》一书的考证,李世民明显是模仿了杨广的。再有,《隋书》记载,隋炀帝曾经给大臣杨素赐诗:“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此句诗也被李世民“盗走”。李世民有一个开国功臣叫萧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九。萧瑀满腹才华,为人耿直,以直言敢谏闻名,李世民曾作《赐萧瑀》诗赠送给他。这首诗问世以后,很快名噪一时,其中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是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名句来自隋炀帝。

化用隋炀帝诗句而流传于世的名篇不仅有李世民的《赐萧瑀》,还有几个文坛名人也“借用”他的诗句。隋炀帝登基前写过一首诗《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可谓是字字珠玑,寄情于景,无一字不工。此诗传到北宋,秦观读此诗灵感点化,写下了《满庭芳·山抹微云》,因为这首词秦观得了个“山抹微云君”的美称。秦观在词中写道:“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很显然杨广的原诗除了最后一句,其它3句都被秦观入了词,而且写得也是异常凄美,是一首千古名作,天下传唱。到了元朝,有一个叫马致远的元曲作家,直接把《野望》全诗改写成了一首小令,寒鸦数点、流水绕村、斜阳欲落三大意象一个不少照搬照抄,连最后一句“一望黯消魂”都给化用了,这首小令就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比以上原版与仿写版,秦观的“寒鸦万点”明显没有隋炀帝的“寒鸦数点”描绘准确,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比起隋炀帝的“流水绕孤村”更是存在意境缺失。也就是说,抄都没抄到精髓。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野望》在隋唐文学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帝王诗领域,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刘邦的《大风歌》、李世民的《赐萧瑀》、赵匡胤的《咏初日》、朱元璋的《愤题和尚诘问》……却几乎没有人会想到隋炀帝杨广的旷世佳作《野望》。在中国文学传统价值评判体系中,“因德废才”的事情屡见不鲜。

那么,这种站在“道德至高点”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否有失偏颇?是否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否应该给予他们文学成就应有的公允而不是被抹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风雅月梅居】

丢失的玉马

侯兴锋


     那一年我教初二,任班主任,班级临时被调整到了三楼。三楼除了两个不常使用的实验室之外,就只有这一个班级,一间小办公室。同事们嫌三楼办公室太小,都去楼下大办公室办公了。
在这独立的天地里,只我一个人,自在又惬意。
每天除了上上课,改改作业,闲暇之余也看看书,写写东西。累了乏了时,我就会停下来,深深注视着桌上的一件小工艺品。这是一匹玉马,虽不贵重,但却是一位知己赠送的。它全身蓝莹莹的,头高高昂着,四蹄奋起,哦,它在飞奔着。有时,我多么愿意自己也是一匹骏马啊,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可以敞开胸怀,快意奔驰;可以酣畅淋漓,迎风长啸;也可以悄然伫立,静默凝望。而此刻,远处正传来谁的歌声,激越高亢……
有一天课间休息,我下楼后再回来,桌上的玉马却不翼而飞了。
三楼这个班级不到上课时间,其他老师是不会上来的,楼下班级的学生即使偶尔来串一串门,也不敢进办公室的。只有一种可能,玉马是被我自己班的学生拿去了。
我在班里问:“谁把我桌上的玉马拿走了?”
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便纷纷议论起来。老师的东西丢了,他们自然热心地帮着破案,最后一致得出结论:课间李子东进过办公室倒水喝。
李子东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是个贪玩调皮的男生,不爱学习。在小学时,有爸爸妈妈照管着,他的成绩很优秀。上了初中,他的爸爸妈妈双双出门打工,把他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年迈的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他的各种恶习如雨后的野草,肆意疯长,成绩一落千丈。
在同学们的指证下,他的脸涨得通红,强自争辩着:“不是我!”
我心里明白了,把他叫到办公室,温和地对他说:“那个玉马真的好看吗?”
他迟疑着,终于点点头,然后慢慢地从衣兜里掏出玉马,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拿过玉马,细细把玩着,突然说:“你并没有拿玉马,是我不小心把它碰到了桌子底下,又重新找到了。”
他怔住了,一会儿眼睛红了,低下头对我鞠了一躬:“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我微笑着说:“从今之后,你要发奋努力学习,来给你在外的父母一个惊喜。在你偷懒时,可要想一想,有人知道你的秘密。”
回到班里,我向大家宣布:玉马没有丢,在我的桌下找到了。
几年后,从一所不错的大学里寄来了一封信,是李子东的,信中有这几句话:您用爱心秘密地保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激发了那个少年的梦想,改变了那个少年的命运。

 

【飞鸿传书】

母亲的逻辑

王苏华

  “妈,让我们再多待两天吧,现在还没有完全解禁呢!”一大早妈妈就拉着箱子往院外走,我和爸爸拉她都拉不住。

“老伴呀,这好容易回来一趟,就让我们在家多待两天呗。家里那么多吃的呢,不吃都坏了。”爸爸一边拉着妈妈一边说。妈妈不管不顾的依然往外走:“那些吃的糟践不了!”

我和爸爸在广州一家医疗防护用品厂打工,已经两年没回家了;所以今年不到小年就返乡了。就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了有关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的事情。爸爸经历过非典,他立刻决定我们到家下车以后,雇一辆三轮车,买了一车的生活用品。妈妈在县城的机关食堂里做饭,也知道了消息。所以当我们到家时,屋子里已经堆满了妈妈买回来的日常用品。后来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村里号召外出打工回来的人员待在家中自我隔离14天,之后妈妈就开始算计着过日子了。

到了三月中旬,妈妈的心里就像长了草。当她知道我国开始对外医疗援助以后,她做饭的时候就不再算计,还命令我和爸爸尽量多吃。爸爸说:“这样的吃法是不过日子的节奏。”妈妈的白眼立刻扔在了他的脑门上:“这是为了你们好!”

昨天电视上说,很多地方都可以正常开工了,我们老板也打电话来让我们返回单位。听到我和爸爸拒绝了老板,妈妈嘴里就开始念叨:“该去打工了,该出门了!”我和爸爸笑着看她在屋里转磨,依旧喝茶聊天、享受着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谁知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和爸爸拽起来吃早饭,然后拉着箱子就往外走。

我着急地说:“去打工也是我们先去呀,怎么您这不管不顾的要去哪?”说着一家人已经撕扯着走到院门外。妈妈把箱子一放,转回身把院门一关:“你们爷俩赶紧拿上箱子去火车站,火车票都给你们定好了。你们厂子是做医疗防护用品的,国家对外援助肯定需要更多的物品;所以你们赶紧回去上班。你们老板平时对你们不错,再不回去,你俩就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孬种!我马上就回单位上班去,把家里剩下的东西都拉到单位捐了。箱子里我给你们都准备好了,你们俩注意安全!到了给我信息。”

听完妈妈的话,我低头一瞧,妈妈拉出来的箱子,竟然是我和爸爸的。

 

母亲针脚里的冬天

 侯淑荷

 

又是一年冬来到,清晨起来天空飘起了雪花,看着窗外那纷飞的白雪,我的思绪不由飘回儿时的冬天,飘到我们在雪地里撒欢玩耍的快乐时光。

记忆里,儿时的冬天,漫长而寒冷,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滴水成冰,一入冬大地就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一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才会融化。那时候,我们没有保暖内衣,也没有羽绒服,穿的都是母亲亲手缝的衣物,却也从来没有挨冷受冻过,每次回想起童年时光,内心都充满了无限的温暖和对母亲无尽的感激。

如今已经八十八岁的母亲,幼时生长在旧时的大户人家,她从小就学得一手好女红。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母亲没有钱买那么多的新布料,况且那个年代布料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要凭票购买。但是心灵手巧的母亲,总有很多办法,她把哥哥姐姐穿小穿旧的衣物拆洗干净,把磨损掉色的一面反过来,给弟弟妹妹重新裁剪,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小时候我似乎从来没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新衣服,但经过母亲巧手翻新的衣服,总是那么合体好看,每次我穿着母亲新做的衣物,总会引来小伙伴羡慕的眼光,为此,我会开心很久。

母亲为了养育我们兄妹五人,她一年四季都在忙着一家人的针线,我儿时从来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起床,因为我起来的时候,母亲早已做好了一家人的早餐,也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睡下,常常是我已经睡了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坐在昏黄的灯下,微低着头,手指上戴着银亮亮的顶针,正忙着飞针走线。

母亲为我们缝衣服是极其用心的,特别是冬天的衣物,每个孩子都有新棉鞋和薄厚两套棉衣裤,在刚刚降温的初冬和乍暖还寒的开春穿薄的,在数九寒天穿厚的。做棉衣是极其费心耗时的活,母亲总是在夏天就开始为我们准备冬装了。母亲把旧棉衣拆出来的旧棉絮放在阳光下晾晒,把变硬的棉絮一层层剥离,重新撕扯出棉绒,让旧棉絮变得柔软蓬松,重新整理絮好,再在整理好的旧棉絮上拉一层薄薄的新棉花,这样我们冬天就可以穿上舒适温暖的棉衣了。

母亲还会用裁剪衣裤剩下的边角余料给我们缝厚厚的棉手套,母亲做的手套虽然多是碎布料拼接而成,但是柔软保暖。母亲还从在毛纺厂工作的亲属那里买一些厂家处理的毛线头,她独具匠心地搭配好颜色,给我们织成好看的脖套、围巾、帽子和毛背心。我们拥有了这些带着母爱温度足可以抵御寒冬的装备,就可以跑到冰天雪地里撒欢疯玩了。

家乡的冬天虽然特别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在孩子眼里,冰雪的世界,也是快乐玩耍的天堂: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车、打刺溜滑,抽冰猴……我们每天乐此不疲、花样翻新地在冰雪里玩得不亦乐乎。

如今,在冬日雪地里嬉笑玩耍的童年,早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只是每到冬来,我时常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想起母亲起早贪黑为我们缝衣服的情景。在那样清贫而寒冷的冬天,我们却拥有那样温暖幸福的童年,因为母亲用勤劳的双手和良苦的用心,把对孩子的爱,倾注在一针一线里,用密密的针角,给我们缝出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天!

 

【岁月如歌】

蕴藏在火桶上的真爱

陈青延

 

朋友,你在火桶上睡过觉吗?不瞒你说,我是在火桶上睡过觉的人,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火桶上的真爱。

童年的时代,我是在农村的老家度过的。那时节,农村还贫穷,每逢数九寒天的夜晚,父母生怕我冻着,总要在一只火钵子里,放上一些糠头或锯木灰,用一把铁锹从灶肚里,铲出一些烧过饭,正在燃烧着的草木灰,倒入火钵中,卧着火,然后再将火钵子,端到家里的堂屋中,放进木制的火桶里,供我烤火取暖,烤火的时间长了,我便会慢慢地在火桶上产生睡意,进入甜蜜的梦乡。这样一来,父亲或母亲在他们临睡前,都会在我的脸上亲一下,爱抚地把我抱起,放到床上的被窝里去睡。

父母之所把我抱进床上的被窝里去睡,一来是怕我继续在火桶上睡觉,半夜三更,不知不觉地踢掉火桶上的被子,着凉;二来是怕我在熟睡中,不知不觉将什么易燃的东西踢进火钵子里,引起火灾。俗话说: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要知道,在这世上,父母对儿女的爱,可真算得上是无微不至啊!

可以说,在我的人生中,人间的真爱,在静静地围绕着我,在暖暖地包裹着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五年前,在我已满五十五岁那年元月上旬的一天,天空还在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大地上还积着厚厚的一层冰雪,我被单位选派到了乡下的一个贫困村担任扶贫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进行驻村帮扶工作。

夜宿贫困村的第一天,村委会把我安排到了一个村干部的家里。村干部家里只有妻子和一个孙女在家,他的儿女都成家立业搬出去居住了。村干部家里置了一个长方形近两米长、可以调温的木制电器火桶。平常,每逢寒冷的冬夜,村干部都是睡在火桶上取暖,打开旁边的电视机,看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入睡。在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还没有统一在村部开好夜宿的床铺之前,见我到了他家,就执意将火桶让出来,让我睡了,自己却挤在妻子和孙女的床上睡了好几天。

我在村干部家睡火桶的几天里,他一家人每晚都要用盘子拿出一些糍粑、红薯片和炒花生放在火桶的盖被上给我宵夜,村干部一家人的真情,就像一股暖流涌向了我的全身,驱除了冬夜的寒意,让我感到了农人的勤劳、厚道与淳朴,温暖着我的生活。

时光飞逝如箭,岁月如梭流走。一转眼,我在乡下五年扶贫结束,退休返回了县城。回到家里,正是隆冬时节,在县城中学读寄宿的小女儿,刚好放月假回家。我家里只有两室一厅,两个床铺。老婆和大女儿睡一个卧室,我睡一个卧室。小女儿回家的四天月假,可以睡家里的火桶,也可以让我腾出卧室给她睡。

用我家乡的话说: 冬天里的火亲。台湾歌手费翔也唱过一首歌,叫做《冬天里的一把火》,也就是说,冬天里的火最温暖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冬天里,人们能够睡在火桶上取暖入眠,是一种很惬意很幸福的事情,难怪有些人在没有火桶睡的时候,都想要在床上垫上一张电热毯睡觉。

几年前,我在家里,每遇寒冬时节,在晚上睡觉,妻子和女儿都要争先恐后地将能够调温的电器火桶让给我睡。这次小女儿放月假回来了,我想把火桶让给寒窗苦读的小女儿睡几晚。小女儿却坚持不肯。她对我说,爸爸扶贫辛苦了,年老退休后,更应该好好关心自己,善待自己。我还很年轻,身体挺得过寒冷的天气。

看看,这就是爱的回报。至此,我终于明白了火桶里蕴藏的真爱,这份真爱就是父亲的背,母亲的唇,儿女的孝敬,一切爱我的人给我的关怀,注视与呵护。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父亲的眼泪

谭利梅

 

那一天,在表弟的乔迁宴上,我又一次看到父亲落泪了。

宴席结束后,有些宾客离席了,父亲和我,和堂姐表弟们围坐拉着家常,不知怎的,说着说着,父亲哽咽了,“我一想到我和我这个妹妹这一辈子的苦,就忍不住掉眼泪。”泪水顺着他脸上的沟沟壑壑任意地流淌。对面就坐着我姑,她只是傻笑着,呆滞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经历过丧夫,后来又遭遇了两次脑出血后,我那才六十出头的姑妈已丧失语言功能,饮食起居全离不开人了。

父亲和姑姑是一对苦命的兄妹。父亲十一岁那年,我的爷爷去世了。瘦小的奶奶便一个人拖着年幼的俩孩子,在那贫瘠的岁月里,孤儿寡母要生存下来,何其不易啊!奶奶先是在地主家帮过工,后来给一户人家带孩子。尽管如此,家里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听奶奶说,我父亲小时候,总是趴在长凳上哭着喊饿,而一旁的姑姑则跟着抹眼泪。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出工,在地里挣工分,再加上街坊邻居们的接济,苦命的娘仨竟也活了下来。

我父亲读书很能吃苦,能写一手好字,后来被推荐当过村里的代课老师。可惜不到半年,因为别的原因,被其他人顶替了。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恢复高考时,父亲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可能是成天在地里劳作,疏于课本太久,父亲落榜了。

父亲年近三十才结婚,和母亲生下了我们姐弟仨后,生活的压力让父亲苦不堪言,但我从没见过父亲哭过。他挖过煤,烤过烟,后来去广东务工,回家后又跟着别人烧土砖。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正因为他的勤劳,终于让我们姐弟仨顺利完成学业。

我们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工作,也先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可是,生活似乎在和他开玩笑。在父亲的暮年,厄运降临到我们这个家。先是我母亲确诊为尿毒症,透析三年后,年仅三十的老弟也被确诊为尿毒症。一个农户人家,母子双双患上“不死的癌症”,生活像陷入暗无天日的绝境。

我永远记得2016年那个下着雨的冬天,我和父亲一起带着弟去省城医院。因为我们不相信本地医院的结论,总期盼会发生奇迹。在高铁站检票口,弟弟走在最前面,我和父亲跟在后面,父亲看着他年轻又瘦弱的儿子,走路那么吃力,像踩浮云一般。父亲的眼里噙着泪水,又怕弟看见,忙转过头,用枯枝一般的手快速抹去。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落泪。

两年后,还没有来得及等到我弟换肾,母亲带着莫大的遗憾离世了。那个秋天的夜晚,屋前的梧桐叶片片落下,父亲在母亲的床前,哭成了泪人。“你怎么舍心丢下我,丢下孩子,我巴不得跟你一道去了才好。”在父亲的世界里,完全被分割成两端,那头是撒手人寰的老伴,这头,是拖着病体依靠透析才能生存的儿子。生活于我父亲来说,实在过于残忍。

或许是老天的眷顾,2019年,老弟终于成功做了肾移植手术,恢复得也可以。他一个人带着俩孩子在城里读书,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那些大风大浪,都过去了,生活终于平静下来。

我们都劝说父亲,让他跟着老弟去城里生活,我和姐可以贴补生活费。但是父亲总是摇头。父亲一辈子没有离开乡村,就像是屋前的那棵梧桐树,他的根须早已深深扎进了老家的那片土地,如果强行把它剥离那片故土,只会伤了他的根须,动了他的精气神。

其实,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心思,他想着趁自己身体还健朗,在家种点田,养些鸡鸭,或多或少能减轻几个娃的负担。

然而父亲终是老了,昔日家中的顶梁柱,如今这般孱弱。看着眼前的父亲,我在心里默默祈祷:我可怜的老父亲哟,唯愿生活温柔待你,别让泪水再次从你脸上滑落,濡湿了我们的心。

 

你好,小芳

 王冬梅

 

知道母亲的乳名叫“小芳”是听姥爷说的。

五十年前母亲从河北老家嫁到北京大兴,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在当时的交通环境下,真真算是长途。结婚生子后的母亲平均要三五年才能回趟娘家。惦记女儿的姥爷每隔一两年就会在冬闲的时候来家里小住。

姥爷一句亲切的“小芳”,把我们严厉的母亲叫成了温顺的孩子。母亲幼年丧母,哥哥姐姐成家早,她跟姥爷一起带大了四个小弟,所以姥爷跟这个二女儿格外的亲。

姥爷一到,家里的规矩也多了起来。吃饭的时候要等姥爷入座,姥爷开始吃之后我们才能吃,放学回家第一声要先叫姥爷,专门给姥爷准备的点心不能随便吃……母亲的言传身教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我们把“孝道”融进了血液里,成为终生的财富。

父亲在城里的建筑公司上班,每周只能回家一次,那时候还没有大礼拜,都是周六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冬日里天短,父亲到家时我们都睡下了。母亲会在煤油灯下一边做着活计,一边等着父亲。总是能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听见父亲敲门时低声地叫“小芳,小芳”。那个轻柔的声音便在冬日的寒夜里带着一股甜甜的味道在我们小屋里蔓延开来。

家里的镜框里有母亲年轻时的一张照片,乌黑的头发、长长的辫子,发着亮光的眼睛,像极了歌里唱的“小芳”。

母亲真的差一点就成了歌曲里的“小芳”。那一年我只有三岁,弟弟还不会走路。忽然有个城里的姑娘向父亲表白,说想要嫁给他。手足无措的父亲慌忙中拿起身边的一块木头用刀子削起来。一边削一边跟女孩说,想做个小手枪给家里的孩子玩儿。那个女孩子从此消失在父亲的生活中。而他说过要给我做的手枪却一直没有见到。父亲回来跟母亲说起这个“事故”的时候,母亲淡然一笑。只是告诉父亲,成家的人得有点大人的样子。后来不善言辞的父亲会经常给我买条花裙子、小帽子,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单身。像我们这样半工半农的家庭村里有好几家,有一对夫妻最终真的离了婚。那个男人抛妻弃子娶了一个城里的姑娘。我不知道当时的母亲是不是也有一些危机感。

我和弟弟相继成家后,母亲负责帮我们带孩子,我们小时候遵守的很多规矩也被打了折扣。弟弟的小女儿满月之前,母亲突发心脏病住了院。

在医生的办公室里,主治大夫面前摆着一张写满字的纸,他拿起笔边说边划。在他的介绍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大约有二十来种,每一种意外的出现都会让我和母亲天人永隔。我看着大夫用笔尖点着那些纸上的“意外情况”,听他像讲天书一样地说出一些专业术语。我的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出了医生的办公室,我一个人走到走廊的尽头,看着楼下来往穿梭的人群,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她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生活当中。像以前一样炖了排骨会打电话、摘了李子打电话、腌了酸菜还是打电话。

2021年,我48岁、母亲72岁。我们都是本命年,我给母亲买了红毛衣、包了红包,还协助她打扫了家里的卫生。忽然看见镜框里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回头看见我二十多岁的女儿,看见她乌黑的头发和发着亮光的眼睛。感叹岁月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每次见到母亲我都在想,我能做点什么事情让妈妈高兴呢?

 

痛失母爱

 殷建成

 

此刻,我正坐在苏南开往中原小城的列车上,窗外的树木、河流、田野、房舍、此起彼伏的山峦飞速地倒退着,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老家离我渐行渐远,而我的内心仍然处在失去母亲的悲疼之中……

老家,曾经是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地方,那是因为那里有我慈目善良、勤劳俭朴的母亲,每到过年,她都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盼儿回家,尽管我打电话提前告知了我的归期。但母亲总认为,万一我提前回来了呢?其实,盼望和牵挂也是一种幸福啊!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老屋居住生活,我每到过年后才能回一次老家看望母亲。我一直以为老家在哪,母亲在哪,根就在哪。

一向身体很好的母亲,在老家生活的很好,退休两年来,在去年初夏曾带母亲去中原小城居住生活了一年。今年5月中旬外甥女结婚,我和母亲回来喝喜酒,并在老屋居住了五个月,妹子每个周末来看母亲一次,她劝我安心陪母亲在老家生活,毕竞年纪不绕人,母亲86岁了,应该让她在老屋安享晚年。我却不顾妹妹劝阻,鬼使神差要带母亲去小城享福,谁知居住没几天,因我一时大意和疏忽,母亲在吃饭时没坐好凳子,不慎跌倒在地,造成L2脊柱骨折。也许是冥冥之中她知道生命已到了大限,急着要我送她回苏南老家,跌伤的第三天子夜,在我和妻子的陪护下,妻子的外甥女婿开车九个多小时,于第四天终于到了老家,妹子见母亲去小城前好好的,回来后却在病疼中躺在床上,大哭了起来,并及时打电话让村里的医生来输液。

谁知妹妹次日上午让医生第二次输液后不久,母亲安祥地离开了我们,没有一点征兆,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平静地离开了我们。

谁会想到母亲这么快就走了,我们兄妹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母亲在老屋床上躺了一天一夜,能说话,只是话语不多;也能吃饭,只是吃的很少。我和妹妹只以为骨折是外伤,侥幸心理作怪只要好好静养,会好起来的,就没有让母亲去住院治疗,她这样匆匆走了,怎不令人痛彻心扉、肝肠欲断。自责、懊恼、悔恨伴着我和妹妹,无法自拔……一个多月来,我们兄妹茶饭不思,每到半夜醒来,便无法入睡……直到踏上重返中原小城的列车上,终于释怀了,我们只有坚强地活下去,好好地生活,才能告慰天堂的母亲。虽然她走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与父亲终于可以相聚了。她在天堂也不愿意看到我们这样。

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不知道疾病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唯一可以做的事,好好珍惜父母晚年的生活,尽孝要趁早。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母亲去世后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永远的陪伴一生,生命太繁杂,现实太残酷,我们需要时间调理自己的情绪,教会我们必须要学会习惯,孤独,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

曾经我就像是一只风筝,无论飞到哪里,一根长长的线始终由母亲牵引着,如今她老人家走了,从此,老屋再也没有牵挂,只有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久病床前的好儿媳

 张晶晶

 

前几年,我们去探望朋友老陈瘫痪在家的母亲。

到了老陈家,我看见他母亲正躺在床上,几乎不能动弹,说话也非常困难,见到我们,她只能艰难地动一动手,脸露微笑,表示感谢。老陈说他母亲前几年犯了脑溢血,抢救及时,命是保住了,可是人瘫痪了,多亏他媳妇小郭,几年来,她把他母亲照顾得非常周到。我们正说着话,见中等个、模样秀气的小郭走了进来。

小郭与我们寒暄了几句,就径直走到她婆婆床边,老人含糊地对她说着什么。小郭转过头来说老人想方便。老陈忙着上前帮小郭把躺着的母亲扶起来,再把她抱到坐便器上,等老人方便完了,老陈又将母亲抱回床上,小郭再给老人把被子盖好,我注意到床上的垫单很干净。我看着忙停的小郭,忍不住问她如果老陈不在家,遇到这种情况她怎么办。小郭边帮她婆婆整理着头发,边说她抱不动老人,就用大尿片给她垫着,之后再用热水把老人的身体擦干净。

我听后想起我们邻村一位老婆婆,她也是瘫痪了,她的三个儿媳轮流照顾她,轮到二儿媳妇,她嫌婆婆脏,又哭又闹,不肯进婆婆睡的房屋,因为房屋里有臭味,那臭味是被老人大小便污染的被子散发出来的。再看看小郭照顾的老人,屋里没有一点异味,床铺整洁干净,老人也清清爽爽的。老陈说小郭爱干净,两三天就要给老人换一次垫单和被罩,像照顾婴儿一样,实在是太难为小郭,可是她却毫无怨言。老陈还说他这一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找了小郭这个好媳妇。

我感觉老陈说的很对,照顾瘫痪的老人比照顾孩子更难,孩子小,可以轻松抱起来,而且孩子是在成长,我们对他们的照顾是有盼头的。照顾生病在床的老人就刚好相反了,抱不动,又不可能再好起来,还不能有丝毫马虎,要不然,就会脏得臭气熏天,不忍目睹。

现在一些人出钱把病卧床榻的父母送到养老院,请人帮照顾,这样是省事了,可是老人的心情又会如何?他们会不会感到失落和悲凉?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等父母老了,动不了了,我们是不是也像当初他们照顾我们那样,也好好照顾照顾他们?我真的很佩服小郭,如果她不是从内心把婆婆当母亲来看待,又怎么能忍耐得住漫长的时日不厌其烦地照顾婆婆呢?

前几天老陈的儿子结婚,去吃喜宴时,我看到老陈的母亲坐在轮椅上参加了婚礼庆典,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善良贤惠的小郭就站在老人身边,用双手扶着老人的肩膀,那情景仿佛她俩就是真正的母女,只有知道他家情况的人才会被眼前的情景所感动!

一晃眼,小郭照顾瘫痪的婆婆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她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她婆婆能安详而有尊严地活着,真的全靠儿媳小郭了。小郭只是初中文化,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她用对婆婆最真挚的爱为我们诠释了孝顺的真正含义。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子女不但要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爱屋及乌,夫妻也要用心孝敬彼此的父母,让家里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让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

 

孙女5岁了……

王纪民

     孙女5岁了,5岁的孩子很容易满足:进入12月份,小孙女听说自己快5岁了,“爸爸妈妈要给我过生日”,“准备了礼物”……她还瞪着大眼睛对我说“爷爷,我5岁了……长大了”!

呵呵,孙女萱萱5岁了……

已经5岁的小孙女,胃口向来极好,吃啥啥香,吃饭一至是最不让大人们发愁的事。这应算是省却了奶奶姥姥来带她时,许多不必要的“哄饭的焦虑”,但事不能走两个极端,不用哄着吃饭的孙女,却时常遭遇的往往是奶奶姥姥的“不要再吃了”的规劝,真没办法,小孙女喝水也见长肉,这5年来,凡能“抓到嘴里”的,能嚼烂的均可下肚,不挑食,在如此胃口的状态下,她是厨房的常客。无论谁当家做饭,她都会时不时悄悄地溜进去,窥视着,趁机讨点吃的……上桌的饭菜齐了,她不请自到,是全家吃饭的召集人:“爸爸吃饭了……”,“妈妈吃饭了……”,“哥哥吃饭了……”然后,待大家都坐好,自己仿佛是一位美食家,发布开吃令。

饭桌上,小孙女还是家庭“光盘行动”的忠实实践者,不仅仅自己的饭吃的最干净,小碗无剩饭,还监督所有人“都不许剩饭”并以“老师说了,吃干净了才是好孩子”为指示。

5岁的孙女,已有了爱美的天性,出门坚持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对着镜子左看右瞧美滋滋……

5岁的孙女,骑平衡车是把好手,双手紧握车把,两条小腿如划船大桨,左右交替,平衡车如水中舟,左突右冲宛如一只脱单的小野马……

孙女5岁了,她心目中“长大了”的标准就是当姐姐,屁颠屁颠地跟在大她三岁的哥哥后面,“哥哥,你得叫我‘姐姐’,我长大了”……背地后却当着爷爷面夸她的哥哥“我哥哥可厉害了,发明家啊……”原来,他哥哥经常在她面前,展示自己的“动手做”:比如将多面杂乱颜色的魔方方方面面归同类色,复杂拼图迅速归位,色泥玩出奇彩花样等等,均可在小妹妹面前充一下“行家里手”。

小孙女5岁了,最喜欢看的书是有关动物世界类的,常常将其中的某些大型珍禽异兽喻为“这是我的宠物”,特别是那组专门介绍恐龙的《揭秘恐龙》画册,不同的恐龙学名,她都能一一记住,并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而那套《儿童动物百科全书》,经过她几年的翻阅和逢遇家中陪其就读者的“不耻下问”,竟也能反馈一一向我们介绍着陆地上的狮子与老虎仰或海里的鱼虾之类。至于,那些认字的动物卡片,百分之百地她都可以确认。而现实中的小孙女,更是十分喜欢邻家的小猫和小狗,电视里的动物世界往往成为小小年纪的向往……

5岁的孙女,正处在阳光明媚的年纪,喜欢涂鸦,她的画稿:花鸟虫鱼,高楼大厦……尽显嫩手展示的儿童世界;她的动手做:泥塑与剪纸,放眼尽是人与动物的蒙太奇效果……唱歌跳舞不含糊,跑调也是尽欢颜,睡床已然蹦蹦床……放眼家世界,满目尽是5岁孙女喧宾夺主留下的一地自由自在。

值5岁的孙女生日之际,爷爷致词:天真烂漫当是你的标志,率真可爱最是你的天性,聪明伶俐更是你的特征,童言无忌才令你畅所欲言,古灵精怪促使你惹人喜爱,祝你生日快乐,百事可乐。

 

婆婆笑了

 李素格

 婆婆前一段生病住院回来,在我家小住。晚上,她把我和老公叫到跟前,问这次住院花了多少钱。

老公说除去新农合报销的,共花费1万6千多元。婆婆拉开她一直随身带着的大布兜,从一件厚厚的衣服里,剥出两沓钱,说:“这2万块给你们,孩子们正上学,你们也不宽裕。今年闹疫情,你妹家做生意赔了,机器都卖了,也还不上欠款。我和你爹商量,给她取2万块先救救急。哪料,我把钱刚取出来,你爹又不同意给了。结果倒让我害病给花了,唉……”

看着婆婆内疚的样子,我和老公都用暖心的话安慰她。老公说:“我们手里有钱,这2万块你回去直接给我妹妹,不让我爹知道,就说您看病花了。”

婆婆满眼泪花地啜泣着,不时的拿眼睛瞅瞅我,老公明白那眼神里的意思,急忙解围说:“没事,我和俺媳妇已经商量好了,你看病的钱我们出。”听着老公的话语,我心里其实也有点不太乐意,可又能说什么呢?毕竟一家人和睦相处,融洽来往是最大的幸福!

婆婆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她高兴地穿上我给她买的新衣服,让我们把她送回了老家。

公爹看着婆婆安然无恙,又看了看我和老公,他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

“这次住院花了多少钱?”公爹对提着大布兜进屋的婆婆轻问,可声音还是飘到了窗外。“咱取那2万元全花了。”

“花了就花了吧,只要病好就行。比起养孩子这花费少得多了。”公爹重复着,朝屋外他唯一的儿子——我的老公瞪了一眼。

临离开家时,老公去和公爹告别,公爹的脸黑沉似暴风雨前的天空,他坐在凳子上,头也不抬地哼道:“走吧,走吧,以后没啥事就别回来,车跑着费油!”他的话音里俨然我们俩是个抠门的人。

看着公爹的神情,我蹲下身子大声告诉他:“你们在家要把身体养好,我们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您要嫌车跑着费油,您就给我们点钱加油不就妥了。”

跟在后面送我们的婆婆憋不住地笑了。

 

老 妈

 孙崇斌

 

     老妈住镇东,我在镇西。每日下班,急忙高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待收拾停当已是9点左右。看看书,便睡下了。周六周天放松些,时间一晃就消失了。靠电话与老妈亲近已有段时日了。

近期工作地点离老妈近些,中午饭点刚到便赶过去。一开门,老妈一把抓住我的手,道:“三,最近是不是没好好吃饭?瘦成这个样子!没吃饭吧,给你烧鱼吃。”瘦?身高减110,用这个公式已经超标近30斤了!说话间到了厨房,老妈手扒着冰箱门,正欲取鱼。我将手抽回,双手死死按住冰箱门,道“随便吃点就行了,等你做好了,上班都来不急了”。掀开橱柜,摸了一下盘子边,尚有余温。便道“这不还是热乎的?不让吃啊。”

“那是剩的,我去对面端火锅鱼,快的很。”

身上多长的30斤肉也不是白长的。推搡着将老妈按在客厅沙发坐定,等她追来时,我已端了碗碟扒拉着吃上了。无奈,只得依了我,一样样帮我端上桌。随后切开柚子,用力取出果瓤。两拇指伸进有缝的一端,用力地掰,没开,再掰又没开,第三次,终于将这从一朵花开伊始,半年有余腻歪一起的柚瓣分开。剥去柚瓣薄皮,果肉下端缝隙处少许白筋也一并摘去,取一口纸垫上。一坨透亮、红润的果肉便出现在我的面前。推开碗,掰一小瓣果肉丢入口中,只一咬,满口汁浆,甘溢香融,只怕这便是这顿饭的精髓了。

收拾停当起身时,老妈拿着袋子对着我上衣口袋倒。一看是糖,我并不阻拦,由她倒满再灌另一衣兜。心中早已乐出一朵花来。下楼的脚步尽量放缓,双手放入口袋把玩。忍不住剥了一颗吃。突然感觉自己还小,仿佛又回到儿时。

记事起,老妈会给我们姐妹发糖。其中一颗是奶糖,吃完后还惦记着。姐姐的糖放在枕下,有两块硬糖,我拧开奶糖,咬上一小口,再努力拧成原来的样子。最后一次许是没忍住,咬了好几个一小口,姐姐便察觉了。现在想来老妈那时就不想吃?她的童年历经荒年,带我们姐妹时也不过二十四、五岁的样子。

在老妈面前,我永远只是个孩子。

前几年我去连云港工作,出发前老妈拿来条羽绒裤。我原本就胖,穿上羽绒裤会是个什么样子?虽然将羽绒裤塞入行里中,却并不打算穿。

冬至刚过,寒气呼啸而来。这里逢冬必雪,有时雪积的很厚,单位会停工休息几天。饮用水管道虽做了保护,冻裂后水满过道流淌。我耐不住了,只得找出压在箱底的羽绒裤穿上。

怕我吃不饱是老妈在我儿时攒下的。那时我只吃大米,老妈便找人去换,100斤粮票换30斤大米。现在面条、饺子都吃了,只是不喜欢做饭。上周末去看老妈,执意让我吃了晚饭再回。趁老妈做饭时,我悄悄溜了出去,许是听到关门的声响,老妈追了出来,却不见我的影子。昨天电话说起此事老妈很是气愤,想不通为何我跑的这么快。我只是一阵傻笑,那时我将身子紧贴楼头墙壁,硬是没让老妈瞧见。

我的世界里没有“岳母刺字”,没有“孟母三迁”,只有平凡的老妈,让我酷暑享受清凉隆冬体味温暖。

 

母爱永远不打烊

 杨贺勤

 

自从外嫁到他乡后,因为路途遥远每年我很少回娘家。为此,老爸老妈一点怨言都没有,不善言辞的他们总是在电话里反复地说:“家里一切都好,只要你在外乡过得幸福,我们就放心了。”

托爸妈的福,外嫁他乡,我的婚姻生活过得挺幸福的。在享受幸福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想起父母的好。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这年的秋天,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向身体健康的老妈竟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开始迷糊起来,慢慢地连家人都不认识了——老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面对老妈身体上发生的变故,我的第一反应是将老爸老妈接到身边照顾,但老爸以在外地生活不习惯为由,拒绝了我的好意。这样一来,我只能通过给生活费,让老爸照顾老妈。

这天,正在忙碌的时候,小叔给我打来电话,电话中小叔告诉我:“你爸最近很是反常,经常将自己锁在屋里,穿着一件大红色女装和你妈坐在一起……你爸就你一个闺女,自从你妈患病以后,他也太累了!我担心他的精神出了问题,所以,我建议你将他们接到身边生活,这样好歹也有个照顾……”

挂了电话,小叔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中,老爸穿着我之前穿过的一件红色风衣和我妈依偎在一起。一看到这样的照片,我的内心真不是个滋味,老妈的精神已经出了状况,如果老爸再出现点问题,我可咋办啊?这次,说什么也要将二老接到身边,好好地照顾他们。

当天晚上,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老公也提议将老人家接到身边……

回到娘家,当我出现在老爸面前时,老爸甚是意外,开心地像个小孩似的问长问短,而老妈只能在一边傻傻地看着我。一见老爸精神正常,我松了口气。不过,老爸为啥穿红衣服的疑问还是萦绕在我的心头上。于是,在与老爸单独相处的时候,我忍不住问:“爸,您最近是咋啦?我听小叔说您老是爱穿红色的女装。”

听我这么问,老爸说:“其实,我啥问题都没有,只是你妈现在病的更严重了,她不仅不认识所有的人,而且在神智不清时会砸家里的东西。有一次,我在整理衣柜时,发现一件你曾经喜欢穿的旧衣服,当我准备扔到垃圾桶时,你妈突然一下子抢过衣服,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着那件衣服又是亲又是抱的,紧接着竟让我穿这件衣服,拗不过你妈,我勉强地穿上了那件风衣,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竟一下子安静下来再也不吵闹了!这件红色衣服之所以有这么大魔力,我估计是因为你回家太少,你妈得了相思病,她把穿上红风衣的我当成她的宝贝女儿了!”

听了老爸的解释,我的眼泪不争气的涌了出来,在感动的同时觉得母爱太不可思议了!我真的没想到老妈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还能在浅意识中,挂念着她远嫁他乡的女儿。老妈这种超乎寻常的爱,让我坚信:天底下的母爱是永远不打烊的!

 

针线笸箩里的冬天

 赵占江

    寒冷的冬日,闲来无事,偶然翻看像册里的照片。突然一张四寸黑白有些泛黄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上母亲坐在农村老屋炕沿上,双手好象在针线笸箩里寻找东西模样?这是四十二年前在外地工作的老叔来家看望父母时抓拍的一张珍贵照片。望着这张有些泛黄黑白照片,双眼顿时模糊起来,好像母亲就在眼前似的,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快乐时光中——

北方的冬天,是人们“猫冬”的季节,也是北方妇女最忙碌的时候。而针线笸箩就是妇女们手中的武器工具,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缺少的物件。母亲的针线笸箩是用南方竹条编织呈椭圆形非常结实耐用。笸箩里满了针头线脑、皮尺、剪刀之类物品,也装满了母亲辛苦付出,更装满了母亲对儿女们浓浓的爱。

记忆中,母亲最忙碌的时候是冬天季节。每年刚一入冬,母亲便开始翻箱倒柜将全家老少过冬棉衣棉裤倒腾出来晾晒,然后一件件仔细整理并开始整晚整晚坐在昏暗灯光下,一针一线缝补起来。厚厚的棉装缝补起来特别费劲,一不小心手指就被针扎出血,母亲将手指放入口中嘬一下,随即从针线笸箩里拿出一团棉花搓一搓,接着又做起活儿来。母亲每天做针线活儿都要挨扎几次,看得我们很是心疼。

儿时我很顽皮淘气,经常登高爬树,房前屋后玩耍不着消停。有一次我与小伙伴“藏猫猫”翻墙跳杖子将棉袄和棉裤刮出几条大口子,白花花的棉絮裸露出来,伙伴们都笑我像个“要饭花子”,回家后母亲给我缝补了大半宿。看着母亲坐在昏暗油灯下守着针线笸箩,一针一线为我操劳缝补衣裤,我心里突然酸楚起来。从那一刻起,我仿佛成长了许多,不再不管不顾淘气将衣服刮弄得遍体鳞伤。

母亲的针线笸箩是百宝箱,那里装着粮本、供应卷、布票和人民币等各种票证。每到节日时,母亲就会随手从针线笸箩里摸出钱和供应票,支使我和姐姐去供销社买东西。特别是年年过春节时,母亲伸往针线笸箩里的手就更加频繁了。时不时从笸箩里变出钱和供应票交给我去供销社买年货,让我和哥哥去粮店购买供应粮。时常还会从笸箩里摸出几块糖果奖励给我们吃,可母亲自己却从不舍得吃上一块糖果。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背上书包刚要走,母亲将我叫住,伸手将炕上的针线笸箩拽过来,从笸箩里变出两枚还热乎乎熟鸡蛋装进我挎兜里对我说:“三儿,今天是你九岁生日,这两枚鸡蛋带着路上吃,晚上回来妈做你最爱吃的面条荷包蛋。” 那时孩子过生日能吃上几枚鸡蛋,吃上一顿面条是最幸福的事了。

光荫似箭,岁月匆匆,母亲早已去世离开了我们。望着母亲照片,我突然想起那首脍灸人口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虽然离开我们走了,但母亲与她心爱的针线笸箩却永远留在我心里记忆中,希望天堂里没有冬天,母亲便不会再那么操劳了!

 

童年记忆里的碎片

 赵占江

    翻开童年岁月里的日志,记忆中的碎片浮现在脑海里,那里贮存着一缕缕童年光荫岁月。童年就像画家手中的调色盒,装满了我童年多彩的梦想,又如一瓶瓶味道不同的调味剂一般,有酸的、有甜的、有苦还有辣的往事记忆。

童年时,我初生在北方林区一座小城镇中,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排行老疙瘩。父亲在区政府上班,母亲做家务,一家人平平淡淡生活。刚上小学时,父亲响应号召下放去农村劳动锻练,全家人随父亲来到了农村安家落户了。由于父亲从没干过体力活,挣得“工分”最少,加上我们四个孩子都在上学,家中生活经济方面显得非常拮据。

为了增加家中收入,母亲想了一个养产仔母猪赚钱的法子。那时养一头产仔母猪非常不容易,你得采野菜、乎猪食喂养母猪。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找我和姐姐帮忙,我和姐姐都是听话的孩子便答应了母亲,母亲忙张罗钱买产仔母猪开始了养猪生涯。

夏日,每天放学和闲遐时间里,我和姐姐拿着布袋子去河边和田野里采猪食菜。在采菜中认识了好多如:柳篙芽、紫灰菜、苋菜等野菜,还有林区特有的刺嫩芽、蕨菜、黑木耳和猴头等山珍美味,增长了对大自然的了解和认知。我们在开满鲜花田野里挥舞着树枝,追逐着身披鲜艳外衣的蝴蝶,将抓到漂亮的蝴蝶儿装入爬山虎喇叭花儿里,用细草绳系紧,然后带回家放进日记本里制成美丽标本;在开满花儿马铃薯地里捉蝈蝈,用“车前子”也叫“车轱辘”菜,那长长径杆儿编织成精巧的小笼子,然后将捉到的蝈蝈分别装进去,再摘一朵朵窝瓜的花瓣儿放入蝈笼里,带回家后挂在屋檐下。一个蝈笼里的蝈蝈鸣叫,其它蝈笼里的蝈蝈也相继鸣叫起来,此起彼复动听的蝈鸣声响成一片。

转眼到了秋天,为了给猪贮存越冬食物,母亲领着我和姐姐拉着两轮车,顶着月光去生产队秋收完白菜地捡拾菜叶。我用耙子搂地垄沟里的菜叶,母亲和姐姐装袋。等到六条麻袋装满后,我和姐姐抬前头,母亲一个人抬后头装上架子车。我们娘仨顶着星星,披着月亮拉着满满一车收获走在返家路上,到家已是半夜十分了。

冬天老母猪产仔了。第一窝就产了十三只仔猪,这可把全家高兴不得了,高兴之余母亲又犯难了。母猪产仔后更加需要营养,以保证奶水充足,母亲拿不出钱给猪买增加营养的食料。那时都知道生产队豆腐房做豆腐榨出来的废豆浆,猪食用非常有营养而且不收钱。只是做豆腐的人都是后半夜开始工作,所以就得零晨四五点钟去排队,去晚了就没你份了,因为挑豆浆喂猪的不止你一家。

这个艰巨的任务无疑又落到我头上了。那天晚饭母亲特意煮了三个鸡蛋给我说:“三儿,你是妈的好孩子,你大哥二哥学习紧张,每天起早挑豆浆活儿就靠你了,等小猪仔卖出钱妈先给你做一套新衣服。” 我从母亲眼神中看出一丝期盼和生活的艰辛,我默默地答应了。每天零晨四点左右,母亲将熟睡中的我叫醒。其实我也是未长大的孩子啊!也想在温暖的被窝里多睡一会,可是不行。为了答应母亲的承诺,为家分忧,我穿戴好衣裤拿起扁担挑上两只水桶出发去挑豆浆了,这一挑就是五年之久。那一刻起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宽松多了。五年后父亲也结束劳动锻练返回区政府工作了。大哥考上大学,二哥上了高中,我和姐姐也顺利升入初中。

童年是五彩的画版,上面涂满了人生幸福画卷,童年是一串串油炸串,有滋有味;童年又是调味瓶,装满了酸甜苦辣……正如冰心所说的那样:“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中含泪的微笑!” 我童年那些记忆里的碎片永远珍藏在心中!

 

那碗手擀面,母亲的味道

 王建强

 

记忆里,金灿灿的麦子晒干、入仓后,母亲便趁新鲜取出一些到村子里的磨面房,磨成白净如霜的面粉,并也由此开启了我儿时面食季的炫丽序幕。那似乎还带着泥土气息、清香可人的新鲜面粉,在母亲那双巧手的调制下,可以随性变幻成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面食:面条、面皮、麦饼、馒头、豆沙包、咸菜包、饺子、饼干、麻花、锅贴等。总之,麦子飘香的季节,便是我儿时最欢乐、幸福、难忘的时光。

不知为何,在这么多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面食中,我却独爱母亲做的手擀面。现在想来,看母亲做手擀面便是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且见母亲先把面粉倒入大铁锅里,再从水缸里舀勺水,一手和面,一手倒水。面粉因水的亲和,还有在母亲那粗糙有力的双手揉合之下,慢慢地变成了面团儿。此时的面团儿还要放置面板上,像新娘子似的,盖上一层湿麻纱布,这就是所谓的醒面。醒面程序不能少,唯此做出的面条才能更加富有十足的韧性与筋道。而后,母亲把醒好的大面团摘成若干小面团,再依次把小面团用擀杖在面板上咕隆咕隆擀成一张张大而圆的面饼,并撒上一层面粉待用。

此时,充当火头军的我开始忙碌了:点燃麦秸秆,飞快塞进灶膛里。干燥的麦秸秆是上好的柴火,不用风箱的鼓吹,自个儿在灶膛里噼哩叭啦响着,火光映红了我的小脸膛,很快便把大铁锅烧热了。母亲就势把早切成丁状的板油放入锅内,没多久白如玉脂的板油开始滋滋滋地吟唱,最终熬出了一滩热猪油,上头浮着若干金灿灿、香喷喷的猪油渣。见此,母亲迅速捞出部分热猪油及猪油渣,并切一些葱花、用刀背拍几瓣大蒜,一起放小碗备用。放了盐的热油锅再次热闹了起来,母亲趁势把切好的时令蔬菜推入锅中翻炒,再舀一些水,热闹的铁锅顿时安静了下来。趁此,母亲麻利地把面饼层层折叠起来,边折叠边撒些面粉,而后开动菜刀三下五除二切成长短不一的面条。这边切好了面条,那边已烧开了锅。于是,母亲把面条抖动着撒入正闹腾的锅内,并不停用筷子搅拌着。过不了多久,面条与蔬菜相互纠缠、翻腾,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儿,整个厨房里开始弥漫着面条特有的纯香。

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且见母亲舀一勺面汤,划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倒入那盛了猪油、猪油渣、葱花还大蒜瓣的小碗里,这就是一碗美味面条不可或缺的精华所在——浇汤。一股特殊的能够充分调动你所有味蕾神经的香味儿,瞬间被神奇地激发了出来。没多久,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被浇了浇汤的面条就摆在了桌上。我忍不住吞咽着不知何时涌出的口水,甚至管不了挂在嘴角的鼻涕,便开动碗筷,埋头苦干,呼噜呼噜,一眨眼的工夫,便是碗底朝天了。老实说,别看那时我人小,可以一口气消灭三大碗面条呢,吃得小肚皮滚圆、直打饱嗝。

在家,自然可以经常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而后,那些在外求学或工作的日子里,这样地道的手擀面便成了我朝思暮想的一种奢望。每次回家,我别无所求,只希望母亲能给我做一碗手擀面。知子莫若母。在我回家的日子里,母亲总会心照不宣地给我做一碗手擀面。那手擀面呀,能吃出我儿时的味道。

去年,母亲不幸生了一场重病,为此,在徐州医院动了次手术,身体也日渐衰弱,自然很少在家做手擀面了。有时实在想吃的话,只好去市场买点来。可是,不知为何,那味儿却如同嚼蜡,根本吃不出手擀面特有的筋道来。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曾出入过所谓的高档酒楼或饭店,曾出席过各种宴席,也曾尝过所谓的山珍海味。吃过了不过如此,山珍海味也不过尔尔。吃来吃去,寻寻觅觅,到最后,却发现天底下所谓的美味佳肴,终抵不过母亲做的那碗手擀面,热腾腾,香喷喷……

 

父亲的存折

王建强

     那天,父亲忽然拨通了我的手机:“小满,我有件事要让你代办一下,快点儿回来!”

回到家,父亲将一大沓钱拿了出来。我一看,脑子里嗡的一声:这些钱,大部分是十元、五元的。一百元的也有,只不过是寥寥数张,这钱要是送到银行,得数到什么时候才能数完哪?父亲显然看出了我的迟疑,忙问:“怎么,这钱银行不让存?”

我笑了:“哪会呢,银行不让存钱,那还叫银行?我今晚一定把存折给你送来。”我原以为按父亲的脾气,他肯定会说:“不急不急,你哪天有空哪天再送。”然而,这一回父亲却眼前一亮,急忙问道:“哦,今天你没事,晚上就得送来哦!”我点点头,心想,看来这真是父亲等了多年的心愿了,这事无论如何也得赶在今天办好。

赶回城里,已是午后两点半了,我来到一家储蓄所,刚把钱拿出来,那个和我还算熟悉的工作人员小李就懵了:“老兄,这钱麻烦你自己点好了,然后再交给我。按说,这样的零钱,我们必须等空闲的时候才清点的。”接着,他告诉我,把钞票按五元、十元等票面数额一一分类扎好。

小李的话让我尴尬不已,加上一旁不少顾客也好奇地看着我,我额头上一下子就渗出了一层汗珠。越是着急,我双手的动作越是缓慢,好不容易按小赵的要求把钱捆扎好,已是下午四点多了,距离他们停止营业的时间不过40分钟了。

这时候,父亲的电话打了过来:“小满,钱存好了吗?”我心里不由得有了些怨气:我这老爸,难道还怕儿子吞了他的钱不成?可这话只能在心里想想,嘴上却是说不得的,我只能一个劲儿地说快了,快了……

赶在储蓄所关门前五分钟,小李终于点完了这一万块钱。我特意拿出父亲的身份证来,确认了名字的写法,然后拿出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写上了父亲的大名:“王志伦”。

傍晚,我把存折交到了父亲的手里,老爸竟然和母亲两个人各捏着存折的一个角,小心翼翼地走到了屋外,对着亮看了几遍,嘴里还大声念叨:“是的,这存折上是我的名字!清清楚楚地印着呢。”引得左邻右舍都从家里伸出头来看。我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心想,人老爱财这句话,说得真是再准确不过了。

父亲收好了存折,留我在家吃晚饭,我没有答应,明天,一大早要上班,我还要赶着回去呢。我快步走了出去,临上车时,我回头看了一眼,母亲和父亲竟然也跟了上来,看到我回头,他们又站住了,脸上布满了笑容……

原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谁知过了一周,父亲又一次给我打电话,叫我回去一趟,我只得抽空回了趟老家。进门坐下没多久,父亲把那本存折拿了出来,递到我的手里,里面还夹着他的身份证。“这钱,是给你用的!你收好了……”

我目瞪口呆,一时不知道父亲到底是何用意:这钱既然要给我,为什么还要存上呢?父亲笑了笑,说:“村子里的几户老人,手里有点积蓄,想存银行,因为不识字,便让自己家的孩子去存。谁知钱倒是存了,存折上的名字却是儿子的,老人们感叹,现在人人都爱钱,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信呢。我跟他们说,我儿子就不会这样,这不,我和你妈商量了,把钱交给你存上了。果然,这存折上是我的名字。我这几天把存折给他们看,他们一个个心服口服呢。”

原来,父亲是想在邻居面前替儿子争脸。我正要说什么,父亲又说道:“你以为我是想显摆什么吧?”我急了,说:“不是,爸!爸疼儿子,儿子也不能不管爸和娘吧。”“你,做得好,没有让爸失望!这存折你拿着,拿去还房贷!”

我眼里的泪一下子涌了上来。这回,我没有把存折接过来,而是还到了母亲的手里,说:“您和爸都上了年纪,这钱,就用来买些好吃的。日子慢慢过,您的儿子长大了……”

 

小小说】

代课老师

戴俊马

 

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这次回去碰到了不少同学和朋友,也听说了不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今天想说说许梅。我俩高中时是同桌,关系不错。她也是个农村孩子,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就外出打工了,从此就断了联系。不是我不想和她联系,而是她到了陌生的地方,换了手机号,这次在老家的集镇上偶尔遇见她,很是意外,也很是高兴,我俩在一处冷饮店里相向而坐,唠了一段时间。

“这些年你都到哪去了?我一直想联系你都联系不上。”我有点埋怨。

“前几年在外打工,你是知道的,不好意思和你联系。”

“你看你,咱俩之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感觉她考虑地有点多。

“你是大学生——天之骄子,我是打工妹——城市浪人,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再又说了,也怕耽误你的学习。”她红着脸。

“你真是想多了,就我俩之间的姊妹关系彼此关心一下总可以吧!”

“听说你现在当科长了?”她想转移话题,似乎不愿谈自己。我有点惊讶,我俩好几年没有联系了,她是怎么知道的?

“噢,是的。”我极力显示出不以为然的意思。

“真够快的!”她赞叹。“羡慕你!

“你咋知道的?”我问。“我都不清楚你的情况。”

“好事出千里吗,你这就是好事!”她诡异地眨下眼睛。

“你现在在干什么?”我把话题又转回到她的身上。

“咳,我能干什么?”她显得有点失落:“在外打了两年工,后来父母给订了门亲,又过两年就回来结婚了,现在,在一家学校当代课老师。”

“那也不错呀,”我为她高兴,“代课老师也有机会可以转正。只是——”我想说“现在咱们这儿不是没有代课老师了吗,你怎么还会是代课老师呢”?可话到嘴边又没说出来,害怕她怀疑我不相信她。

“你是不是想问我这个地方都取消代课老师了,我怎么还是个代课老师,是吧?”她倒干脆地给说出来了。

我笑了一下,算是肯定了她的话。

“是这么一回事,黎明小学——你知道这所学校,有位叫肖晓昌的老师嫌工资低,几年前南下广东打工去了,学校和乡县两级教育部门一直在追他,让他回来正常上班教学,否则就取消他的教师资格,可是,肖老师就是不回来,后来不知他私下做通了什么工作,打通了哪些关节,上面竟然默许他找个人代替他教学。就这样,有人介绍了我,他跟我签订了代课合同,我代替他上课——就是为他代课,他的工资的70%由我所得。”

“剩下的30%由谁得?”我感觉蹊跷,为啥不是百分之百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剩下的30%肯定有人拿。”

“这也不错,”我安慰她,“有一定的工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总比在外面到处跑好。”

“不稳定哪,说不定哪天我就被撵回家了。”

“?”

“肖老师跟我约定‘若学校对我教学满意不赶我走,我就可以一直在学校教下去,直到他退休完事,若学校对我的教学不满意撵我走他只能再找别人;若上面还追查他,让他回来教学,我就教到他回来正式上课完事’,说是这样说,可谁知道学校哪天会撵我走,谁又会知道哪天他会被追回来自己教学?”

“教一天是一天呗!”我说。“反正你不会吃亏。”

她见我想的可能和她想的很一致,便开心地笑了。

“这样的事肯定不符合上级的要求,迟早会被查处的,”我说,“你真得早做思想准备。”

“我时刻准备着,”她大声地笑着,“准备被踢回家。”

“!”我不知说啥来安慰她,只好陪着她笑。

“好在再过两年孩子大了,我就可以再出外打工了……”

“你感觉你现在在校教学怎么样?”我想了解一下她教学的情况。

“这个呀……”没想到这个问题似乎一下子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了半个小时——讲她的背课、授课,讲她的批改作业、辅导功课,讲她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讲她对待调皮学生的态度和方法,讲她教学的心得体会等等,仿佛是个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

“你呀,真适合当老师!”我在心里这样称赞她。

分别时,我向她要了她的联系方式,虽然她给我了,却也特别交待:“说不定过不久我又外出打工了,号码又变了。”

她这个老师毕竟当得名不正言不顺,时刻有危机感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她以后的生活不知会有怎样的动荡?唉——

 

目 光

 李嗣泽

 

他把轿车停在一栋旧楼门前,然后夹着装钱的皮包,步履沉重地向顶楼走去。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想见之人的住址。马上就要见面,他的心情激动不已。

十年前,他在市中心贷款买了楼房。他的工资仅能维持自己的开销,每个月都是父母帮他还房贷。

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得了重病。本来就不富裕的他们,让房贷和在医院的花销,压得透不过气。

这天,他带着憔悴和东挪西借的钱来到银行,还完贷款,他并没有马上离去。

他望着服务窗口,银行工作的收银小姐办公桌旁,摞起来的一沓沓钞票,他感觉周身血液沸腾,脸也跟着热了起来,心突突地跳个不止。他的两眼像冒出火焰,拳头握得紧紧的。

银行里的人并不多。他想,以他的身手,只要猛地往前一串,就能拿走几沓。

正当他的想法还没经过大脑过滤,极速运转的时候,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位中年保安,手中拿杯水,走到他身旁。保安慈祥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保安把水递给他,说,小伙子,哪里不舒服?喝杯水吧。

他惊得出了一身冷汗,慌乱中挤出的微笑,仍带着几分窘态。他颤抖地接过保安递过来的水,喝完之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离开银行的。

后来,他卖了楼房。父亲病治好之后,他拿着剩余的钱去了南方打拼。当他遇到挫折和困难,一想到保安的目光和那杯水,就会坚定信心。他用汗水和辛酸做资本,最终有了自己的公司。

他敲了几下门,一位满头白发的女人打开门。还没等那女人开口,他便说,请问,这是王一民哥哥家吗?

女人迟疑地望着他,问,你是?

啊,啊,我是他兄弟。他感觉说话有些结巴。

快,请到屋。女人热情地把他让进了屋。

他环视了一下整个房间,如果没有几件老式家具和床,根本就想不到这里还住着人。

女人沏好茶水,递给他说,兄弟,怎么称呼你?

他接过水,说,我叫陈涛,王哥呢?

女人哭着说,兄弟可能还不知道,半年前,他在桥边,为救回一个轻生的姑娘,他,他……女人哭着说不下去了。

陈涛惊得说不出话来。

女人停止了哭泣,问他说,兄弟,你来有啥事吗?

他说,嫂子,是这样的,前几年我做生意,从王哥这借了10000元钱。说完,他就把钱从包里拿出放在茶几上。

女人惊慌地说,兄弟,你王哥从没说过这件事啊!

嫂子,也许是王哥从别人那给我借的,后来他一点点替我还上的。陈涛说完,淌下了眼泪。

他继续说,我欠王哥的钱怎么也得还,但欠王哥的那份情,却没机会还了,嫂子,您有困难给我打电话。

他开着车,来到当年银行门前,他感觉那熟悉的目光,好像正深情地看着他。

 

家有贤妻

 吕麒麟

 

那天晚上回家之后,我直奔阳台,点燃一支烟,望着窗外发呆。老婆站在眼前我才发现,她说:“阿清,你怎么了,我喊了你几遍,你都没听到。”我深吸了一口烟,说道:“我现在心里很乱很纠结。”“你说出来给我听听,你不是说有事咱们要多商量吗?”

“今天下午,以前我打工的老板江哥给我微信留言,他说现在手头很紧,叫我给他还钱。听说他现在的公司发展很好,我们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我想把欠他的钱……反正又没有什么凭据,可静下来想想,我实在过不了良心这一关。”

“七年前我见江哥的公司效益一般,虽然他很器重我,我坚持要跳槽出来跑运输。离开公司那天,江哥对我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你现在自己要创业,咱俩兄弟一场,我也没什么好支持的,就把那辆很少开的小货车送给你吧,虽然值不了几万块钱,但至少可帮助解决你创业之初的燃眉之急啊!”

“五年前我俩结婚,需要钱首付买房,我找到江哥,他也没说什么,给我借了十万,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手上的那些资金是从民间借贷的,利息很高。结婚头两年,我给他还了三万五,再后来,我见他的公司很有起色,便想再缓一缓,等有了钱再还给他,于是积积攒攒的,买了现在这辆新能源车跑滴滴,虽然我俩省吃俭用,起早贪黑的工作,但咱们养两个孩子,要赡养老人,房贷每月差不多三千,每月除去开支后,也没存下钱来,欠江哥的钱也一直未还上!”

老婆静静地听我说完之后,她坚定地说:“江哥对你这么好,你欠他的钱这么久,他一直没问过你,不管他现在是否碰到难处,他的钱咱们想方设法必须还!”这一次,倔强的老婆终于向娘家开口,她找家境殷实的大舅子借来了钱,我们把江哥的那笔钱还了,另外还多转去五万让江哥应急。

几天后,我应聘到一家大公司上班。那家公司的老板正是江哥,这些年,我因为欠江哥的钱,很少和他联系,没想到公司搬了新厂房,名字也改了。江哥说:“认真学!好好干!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公司的市场经理,年薪100万,另外按市场开拓情况给你年终奖励。”我说:“大家好些年都不在一起了,这么好的待遇,您为什么想到我呢?”“那天我在网上见到了你的求职报告,而当时我对市场经理的人选有三个,于是我对你们三人都出了考题,最后只有你合格通过!”

一时间,我的心底百味纷呈……

 

心有灵犀

 张晓玲

 

晚上,我做了丈夫和儿子爱吃的红烧排骨。

在学校当班主任的丈夫回到家,看到桌上的红烧排骨,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老婆,有事么?”

我笑着说:“你怎么知道?”

“老夫老妻了,我会不知道你?说吧。”丈夫搓着洗好的手来到餐桌旁。

“等儿子回来一起吃,儿子说回来吃饭。”我把三副碗筷摆好,伸手敲着丈夫伸向红烧排骨的手。

“馋了,先尝尝,先尝尝。”丈夫伸出去的手并没有收回,而是快速拿了一块红烧肉放进了嘴里,“好吃,好吃。”

丈夫嘴里的肉还没咽下去,儿子就回来了。

“妈,好香啊。”儿子没洗手就进了餐厅,“哈,红烧排骨,我的最爱!”说着抓了一块丢进嘴里。

“爷儿俩一个德行,赶紧洗手吃饭。”

“爸,我妈肯定有事,不然不会给咱们做这么好吃的红烧排骨。妈,说吧。儿子我现在也可以帮您了。”

“我们民政局的老高,老伴常年生病,一个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女儿今年考上了山大,我想资助这个孩子上完大学,你们有意见么?”

父子对望一眼,同时说:“没意见!”

我早就知道他们父子没意见的。我说:“谢谢两位男士!稍等,我再加个菜。”

父子同笑。我把鸡汤端上桌,开心地说:“吃吧,管够。”

丈夫喝了两口鸡汤,放下汤匙说:“今天我也有事报备,我的一个学生也考上了山大,家庭情况同样不好,不但母亲卧病在床,爷爷奶奶也是常年吃药,她哥哥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目前只有她爸爸一个人工作挣钱,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保障,我想每月拿出800块钱资助她,直到她完成学业,你们有意见么?”

我和儿子对望一眼,同时说:“没意见!”

吃完饭,儿子说:“爸爸,妈妈,我也有件事汇报一下。”

我和丈夫对望一眼,同时说:“说!”

“我们消防队有位新战友因为救人,把脚砸骨折了,他妹妹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这个月的工资我就不上交了,我要资助我的战友。有问题么?”

“没问题!”我和丈夫同时说。

“共产党员就是觉悟高,向爸爸妈妈学习,敬礼!我值班去了。” 儿子拿起一个苹果啃了一口,敬了个军礼走了。

周末这天,我开车来到老高家,把装着1万块钱的信封递给老高的时候,他摇着双手说:“张姐,谢谢您,我女儿的班主任陈冬雪说会资助她上完大学。您看,我儿子的战友陈良也送来了钱,您这些钱资助别的困难学生吧。”

我一听笑了,陈冬雪是我的丈夫。陈良是我儿子。

 

回  家

张晓玲

 

妻子蕊儿在卧室打电话,我在客厅沙发上躺着打游戏。

“冬雪,你赶紧收拾一下我们回家过节。”蕊儿喊我。

“等我玩完这一局,天黑还早,不着急。”手是不能停的,稍一慢就会被对方击毙。妻子也曾和我并肩作战过,她知道关键时刻不能分神。

“你快点,我妈已经来过两次电话了。”

“快了!”队友不是吃素的,我们全力配合着杀出重围。两分钟后,我躺着中枪出局,“你说什么?回你家过节?”

“是啊,回我家过节,快点,我都收拾好了,我们快走,一个小时的车程呢,天黑了,妈妈会担心的,一会又要来电话了。”

“蕊儿,中秋节到我家过吧,过年再去你家。”

“不行!中秋节必须去我家过,将来过年也去我家过!”

“哎,你讲不讲理?我妈就我一个儿子,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了?你信不信以后你生个儿子让你也体验一下?岂有此理,今年我不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我突然有点恼火。

“冬雪,你输了不能怪我吧?走不走?”

“不走,我要回家陪我父母过节。”

蕊儿看着我说:“我们两家离得不远,何必分你家我家,去我家,没商量!”

“你有病吧?回你家,我父母咋办?我爸妈知道去你家后,我该如何面对他们,蕊儿,你当我傻是吧?”

“相信我,只要你跟我回家过节,你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蕊儿笑得阳光灿烂,我真想给她一巴掌。

算了,不和她讲理了,家根本就不是讲理的地方。

一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来到岳父母家门口,蕊儿忽然掏出四个红包,两个递给我说:“你给我爸妈,我给你爸妈。”我用疑惑的眼神看向蕊儿。蕊儿笑笑:“下车,回家!”

我和蕊儿拎着大包小包进了大门,突然听到我父母说话的声音,便不禁问道:“蕊儿,什么情况?我爸爸妈妈来你家过节?”

“是啊,不行么?我安排的,你爸妈喜欢我家的大院子。你看看,你岳父种的蔬菜和花草,可是我婆婆的最爱。以后我决定了,不管什么节日,两个爸爸两个妈妈都一起过。”

我立刻掏出手机说:“蕊儿,我爱你!给你转账一个大、大、大、大大的红包!”

蕊儿把手里的东西丢在地上,打开手机喊道:“哇塞,好幸福!”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