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小议“共同体”和它的思想史建构(2)
步虚
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今天,“共同体”已成为一个释义空间极大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最容易被误用的概念。在人们日常有关“共同体”的语用实践中,含义空泛、指向宽散的概念使用现象时有发生。有学者统计,近百年来,在西方社会学家有关共同体的论述中就出现过90多种不同的用法或共同体定义。著名西方近现代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就曾指出过“共同体”一词在最近几十年中被人们不加区别地、空泛地使用的情况。鉴于此,厘清和把握好“共同体”概念及其思想史建构,对于我们今天能否具体地而不是空泛地谈论共同体和共同体构建,无疑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我们知道,共同体这个概念的英文词“community”的词根是common,即古希腊的κοινωs。在古希腊语中,common的原意是一个动词,即“分享”,并通过这种共同分享的行为,使每一个进行分享的成员在其中结为一个整体。另外,“community”也可追溯为拉丁文“communis”,是由拉丁文前缀“com”(“一起”“共同”之意)和伊特鲁里亚语单词“munis”(“承担”之意)组成,由此,“community”意味着由某种共同的纽带联结起来的共同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对共同体思想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学派,他们从理性主义或者说人天生具有的政治性本性出发探讨共同体,认为共同体是依靠理性建构而成,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城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他建议取消家庭和私有财产,实行共有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个人间的利益差别,以使城邦作为高度统一的整体高于一切。
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而“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很显然,既然所有共同体都在追求某种善,所有共同体中最高的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就一定是最高的善。”在他看来,共同生活是人的本能愿望,从而结成家庭和城邦这样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每个人享受其应享的一份美好生活;仅仅为了生存,人类也要与他人生活在一起,结成政治共同体。这一共同体以一种自然生动的方式表征了人们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及人们在共同体中所享有的归属感和共同感。这里,有一个值得我们在后面的谈论中不断思考和厘清的问题,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所有共同体都在追求某种善”的“善”究竟意味着什么?是道德意义上的“善”或“良善”,还是实际生存意义上的“善”或“有用”、“有价值”,抑或是两者的维度叠合和有机统一?
到了中世纪,用神或上帝的意志来解释社会共同体的神学观开始占据支配地位。天主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永恒的存在,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城邦共同体也不例外。因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世界被分裂为“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二者之间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上帝之城”取得最后胜利。因此,奥古斯丁号召世人要服从神意,臣服于神意主导下的共同体——“上帝之城”。
从人及人性的角度思考共同体问题,是宗教神学权威失势后的西方近现代思想家们的共同特征,共同体概念亦由是获得了新的内涵。(2021-05-02)
【诗文春天】
水清鱼游人安乐
谭文春
来日本之前,有经验者提醒我,一定要去日本的乡村,看看那里的小河,会发现惊讶和欢喜。灯红酒绿的大都市看腻了,去乡村走走真是个绝好的主意,友人的提示果然让我大有收获。
日本乡村的小河很浅,水质清澈,令人惊奇的是,小河里面满是鲤鱼,随便一条都是几斤或者十几斤,我见过最大的目测接近三十斤。另外还有一些野生的乌龟和甲鱼,只只丰满,个个肥腴。更给人带来惊喜的是,河里还有很多锦鲤,红的黄的,颜色鲜艳,漂在水中,自由自在,赏心悦目。此时此景,令我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真是太美!
记忆中,已有三十多年没有看见过鱼游浅溪的景象了,水清鱼游的场景在国内已经绝迹。小时候在农村,无论是山涧溪流,还是田间水沟,随时都能看见鱼的身影,带来的最大乐趣就是下水摸鱼。
我突然冲随行的朋友,不合时宜地、问了一个煞风景的问题:“河里这么多鱼,怎么没有人捞来吃呢?”朋友扑哧一笑,说:“日本人不吃淡水鱼。”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鱼的营养比淡水鱼好,口感也比淡水鱼好,没有土腥气,吃起来更美味。还有一个原因,日本在50年代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对陆地环境的破坏非常大,到处都是又脏又乱,污水肆虏,河道臭烘烘。虽然现在环境变好了,但河床里仍然有重金属残留,日本人又非常重视自身的健康,认为生活在河里的鱼不干净,所以就没有人食用了。
朋友9O年代来日本,在一家公司实习,实习生中还有越南人等,平时见附近小河清澈见底,水质清洁,游鱼成群。为了节约生活费用,晚上偷偷去捞水沟里的大鲤鱼和甲鱼。后来被日本老师发现了,收走了捕鱼工具,反复劝说不要吃淡水鱼。
朋友又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吗?这些鱼都是日本人放养的,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我自作聪明地回答:“河中养鱼,既然不吃,当然是增加观赏价值。”
朋友解释,有益观赏只是附加的价值,真正的目的是环境保护。日本从60年代开始根治环境污染,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日本居民也积极配合政府行为,自觉遵守各项环保措施。他们从自家门前做起,每天都会自发去清理河道中的垃圾,久而久之,清理河道就成了当地居民的公共义务,长期坚持下来,臭气熏天的河流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河水。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时刻提醒自己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日本人在河道里面放养鲤鱼和锦鲤。锦鲤是日本的国鱼,具有“水中活宝石”和“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只有水质好,锦鲤才能活得精神、不生病、色彩艳丽、体格健美、型体圆润不畸变。锦鲤生存得好与坏,反映出水质的优与劣。另一方面,这些鱼类也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鲤鱼是杂食性鱼类,荤素不禁。荤的有河道里的水蚯蚓、水蚊子、水蜘蛛、螺蛳、虾米、水生微生物等等,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素的更多,如水生植物的种子、幼芽、浮萍等等,也是它们的食物。这个还给人工带来好处,河边水草不用再花费人力清理,鱼们就是免费的清洁工。
其实,我们看见的这些小河,并非自然形成的河流,而是为了保护淡水资源人工开凿的水道。日本对淡水水源的利用和保护,在措施上有很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最著名的要数本州岛上一个被称为“活水村庄”的海拉尔小村。该村里面有一套古老的供水系统,水道纵横密布,将高山溪流引进各家各户,作为生活用水。无论是淘米洗菜刷碗,都在流水里进行,残羹剩炙飘荡水中,并不会污染水源,因为水道里喂养着巨大的鲤鱼,它们会争先恐后游过来地吸食水里的残渣。这些被鲤鱼净化后的水流,又从各家各户流出来,被规划合理的水道引入稻田灌溉农作物,真是惠而不费的举措。
这些水源干净的河畔,在夏季还会出现迷人的景象:夜幕降临的时候,天空中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微光,那是萤火虫发出的光芒。萤火虫的生命非常短暂,大多数时候它们都以幼虫的形式生活在水源清洁的河床下,只有在夏季短短的几周里蜕变为成虫,完成交配繁衍的使命。雌性腹部发出闪烁的荧光吸引无数雄性围绕过来,聚在一起发出繁盛的光芒。这是一场萤火虫的盛会,也是让我们充满奇思妙想的盛会,它是洁净的水源为人类和野生动物创造的神奇又美妙的相遇。
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信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我们的国家一样能够重新赢回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一)仕宦背景
洋中鱼
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长安善和里柳氏旧宅。具体是哪月哪日,现有资料无法佐证。后人之所以推定他是773年出生的,主要根据从柳宗元好友韩愈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的那句话“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来推定的。柳宗元的另一位铁哥们刘禹锡也写过两篇祭文,甚至后来还写过祭奠韩愈的文章,但是他从不在祭文中言及死者年龄。因此,韩文就成了证明柳宗元年龄的唯一史料。好在后人对此没有异议。
与中唐时期另外三个著名诗人白居易族出龟兹、刘禹锡族出匈奴、元稹族出鲜卑的血缘不同,柳宗元出生在真正的汉族仕宦之家。他的祖先就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柳下惠,八世祖柳僧习,齐奉朝请,归魏,历北地、颖川二郡守,扬州大都督,尚书右丞,封方與公。七世祖柳庆,西魏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进北周,为万、宜二州刺史、京兆尹,赐姓宇文氏,封平齐县公。六世祖柳旦,仕周,以功授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封济阴公;入隋,封新城县男,大业初,任龙川太守,寻征为太常少卿,摄判黄门侍郎。五祖柳楷,仕唐,曾任济、房、兰、廓四州刺史。高祖柳子夏,徐州长史。高伯祖柳亨,娶唐高祖李渊外甥女为妻,官至太常卿、检校岐州刺史。另一高伯祖柳奭,贞观年间为中书舍人,唐高宗时为宰相,后被武则天害死。从柳宗元的曾祖柳从裕开始,柳氏家族开始衰败,从裕只做过清池县令。祖父柳躬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长期任职府县,曾担任名将郭子仪的掌书记,最高官职是54岁那年(792)做到殿中侍御史。但是,只做了一年就死了。
虽然柳宗元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市),但是从现存资料来看,他从来没有回过解县。他小时候主要呆在长安善和里、亲仁里(这两个地方每处各有一栋柳氏旧宅)以及长安城西南、渭水支流的沣川岸边那个“数顷田,树果数百株”的小庄园。
“安史之乱”以后,全国各地一片衰败,民不聊生。诗圣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许多人世间的悲惨遭遇,深为后世传诵。在唐朝这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柳氏家族也随之式微。由于父亲柳镇文名、政声享誉士林,加上母亲卢氏管教有方,柳宗元耳濡目染,从小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立志在政治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华峰凌云】
拥抱春天
许华凌
拥抱春天。明媚的春光驱走了漫长的冬寒;冰雪的消融汇聚成溪流的潺湲;披上绿装的柳枝又恢复了往日的温柔与缠绵;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正在奋力推开最后的冻土绿遍山原;有那顽强的迎春花,总是呼唤着花仙子们群芳争艳,争着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拥抱春天。长空浩荡,我们已经听到了大雁的吟唱;大地锦绣,我们已经看到了绿水青山、草长莺飞、百花争春的万千气象;春雨润泽了万物,万物都在春风里露出了欢畅的笑脸。在这生机勃发的春意里,欢呼雀跃,一曲春天的圆舞曲悄然奏响。春回大地,春寓希望!
拥抱春天。在春天的诗情画意里,桃红柳绿,鸟语花妍。羌笛多情歌杨柳,春风普度玉门关。“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春风到处,万物欣然,春满河山,春满人间。人们沐浴着温馥的春风,感受着春光的柔情,领悟着春的伟大与神奇,沉醉美丽的春天。
拥抱春天。春天来之不易,尤当珍惜。她冲破慢长寒冬的封锁,顶着凛冽的冷风,越过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历尽艰难、初心不改地向我们走来;她携带着那特有的迷人色彩、特有的怡人温煦、特有的跃动旋律和特有的时代使命向我们走来;她描绘着蓝图、满载着希望,以圆梦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疫情过后是春天,瘟神一去万里春!人们祈盼已久的春天,她迈着那轻盈的脚步,怡然的向我们走来,把我们的梦想放飞,把我们的胸怀放阔,把我们的目标拉近,把我们的梦想成圆。让我们肩负责任与担当,不负韶华,牢记使命,拥抱春天,圆梦春天!
【细语微光】
奔跑吧,向着光
紫月天
春暖花开,起跑吧。
四千多人的湖北长江百公里毅行比赛,运动员穿着统一的橘色上衣,从汉阳开拔,到嘉鱼毅行。我在一旁呐喊:“加油!”我是黄鹤救援队的志愿者,与救援队的队员一起为参赛队员保驾护航。
开赛前,在比赛起点——武汉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偶遇一位运动员,我好奇地问道:“你是来参加百公里毅行?”高个子的他,随和地回答:“是的,你呢?”我微笑着:“我是救援队的。”突然,他严肃地看向我,说到:“谢谢!”此刻,我问自己:谢我?我什么也没有做呀?谢我什么?
正午的太阳,穿过春天的温柔,裸漏的曝晒着每一位参赛队员,8公里和100公里两个赛程即将开始。上午28公里和56公里比赛已然鸣枪。随着黄鹤救援队队长的一声枪响,下午的比赛正式拉开序幕。队员们闪亮的橘色队服,在炙热的阳光下,如同一道橘色的光,从文化园口,射向远方!
一面红彤彤的大旗,迎风招展而过,“华中师范大学”,雪白的大字印在明亮的大红色上,我的心止不住的加速跳动!我的母校也参与了这次百公里毅行活动。举旗子帅气的小伙子,是我的师弟。看着他们矫健的步伐,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曾几何时,在大学校园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奔跑,用脚步和速度,述说青春的朝气。
又一面旗帜飞奔而来,是湖北工业学院!是湖北马拉松(湖北俱乐部)!是华农的参赛队员!是黑黝黝的武警疾驰着……
眼前,令人震撼的是,三名残疾选手,推着轮椅,迅速的在赛道上前行。双手使劲的转动轮椅,脸上坚毅的神情,眼睛里闪着光,一种不屈于命运的信念之光。我大声喊道:“加油!”“加油!”他们坚定的回应。他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会的!我坚信。
道路曲曲折折,100公里,65公里、28公里、8公里,四个赛程没有哪一个赛程不是极大的考验!有的人体力不支了,有的人中暑了,有的人受伤退赛了,我们的救援队员一路将这些运动员安全送到站点休息。
此刻,我突然明白,那位队员说的一声“谢谢”。参赛本身就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队员们还是会有担心。但是,有救援队在,就有了保障!可以安心去奔跑。其实一路上何止救援队在守护,医生时刻守候,物资齐备,摄影人员全程记录——一路的奔跑是艰难的,但是并不孤单,所有的人都在为运动员鼓劲。
终点就在眼前,第一名冲过来了,残疾选手推行103公里冲过终点,华师校友过来了,黄鹤救援队参赛队员冲过终点,最后一个运动员冲过来了……两天的赛程,每一位冲过终点的运动员都是英雄!每一位参赛的运动员都是好样的!
其实这是终点,更是起点,是新征程的开端。赛程的考验,是检视自我的站点。毅力、勇气、信念交织的奔跑,没有终点!奔跑的步伐,坚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员们,疾驰成一道光,照亮大武汉雄起,闪耀着全国人民战胜时艰的信心!
奔跑吧,大家一起,朝着希望!
【素口素心】
巍巍英雄塔,铿铿誓言声
李愫生
巍巍英雄塔,铿铿誓言声。初心之旅,不忘来处,不忘归途。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百年岁月,初心如磐。风雨艰程,时代如歌。
建党百年,站在二七塔上回望,城市交通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林立,车流如梭,国泰民安,盛世繁华。这一切,都有着党的英雄烈士用血色勾勒出的永不褪去的底色,是百年历程创造与积淀的丰功伟绩,是二七精神不忘奋斗初心的力量源泉!
郑州这座被称为“火车唤醒的城市”,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而二七区是全国唯一以纪念革命历史事件命名的城区,孕育出了中国工人斗争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七精神。二七塔,就坐落在这里。
人们歌颂二七塔,怀念二七塔,实际是在怀念那段岁月,歌颂二七精神。二七塔是一条精神纽带,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英雄宝塔,一种超越时空的民族魂魄,一座黄河儿女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
徐立毅书记指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孕育形成的“二七精神”,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郑州红色血脉和基因的原点所在。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百年岁月,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改天换地壮举的艰苦创业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改革创新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的接续奋斗史。
回望百年风雨,百年薪火相传。党的光辉照耀我们,日历又翻到全新的一页。无论我们走过了多少路,每一步无不都坚守着初心使命,恪守着“二七精神”,对党的铮铮誓言犹在耳边。
正如我为它写作的那首诗歌《英雄塔》:
“英雄塔——李愫生
永远屹立/永远不倒/二七塔,英雄塔/夜色越浓/光芒越盛/二七大罢工的革命精神/闪耀至今
党的百年初心,那么火热/工人运动的高潮/筑起历史伟岸的一页/挑角飞檐,英雄声犹在/绿色琉璃,二七精神常青
党的百年岁月啊/多少英雄烈士鲜血染红/时光在走/民心永留/每个时刻,每个时刻/英雄还在咏唱《东方红》/它是中国的心脏啊/火热热的二七精神
塔有形,信念无形/二七塔,英雄塔/一座连一座,万万千千座/常筑人民心中
二七文化馆的孩子们啊/中原大地的孩子们啊/深深深情/声声咏唱英雄赞”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二七精神历久弥新!“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是新时代二七精神的体现。岁月如歌,更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弘扬“二七精神”,持续接力奋斗。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到塔下,注目它很久,心中波澜起伏,畅想历史的变迁,畅想岁月红尘,瞻望党的波澜壮阔画卷。
【飞鸿传书】
井冈山走笔
钟立红
为了重读一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为了寻找连接过去又通向未来的道路,初夏的一天,我们带着景仰,带着追思,带着激情,登上了高峰深谷逶迤相随的井冈山。
莽莽苍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巍然井冈,位于湘赣边界、罗宵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遥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毛委员、朱总司令的率领下,会师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
从山下往上望去,巍巍井冈就犹如一座巨大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城关”把守之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井冈山不仅地势险峻,崖路崎岖,而且溪流密布。这些溪流有的湍急而下,有的依山萦绕,有的却飞流成瀑,给壮丽的井冈山增添了无限风光。井冈山林竹茂密,花木繁多,这里不仅有千山树,万山水,走路不见天的片片山林,漫山遍野,还有那郁郁苍苍的井冈山翠竹和红色杜鹃,为多姿的井冈山更添风采。
我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前进。一路上红旗招展,翠竹摇曳,道路崎岖,路漫漫兮。高高的山顶上,青山绿水,云雾缭绕,蓝蓝的天空,眺望远处红旗漫卷,像那燃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烂漫的杜鹃如火如荼,开得正艳。这一切不禁使我们想起那些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染红了杜鹃。烈士陵园里松柏矗立,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面前,使我们肃然起敬。缅怀革命先烈,向党、向先烈们宣誓,追悼那些为解放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英雄先烈们永垂不朽!
五指峰峦耸入云霄,片片林海犹如波涛。好一幅美丽壮观的图画。气势磅礴,巍峨险峻,气象万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那首激昂的革命英雄主义浪漫诗篇。井冈山风景如诗如画,一代新人心潮澎湃。我们远眺着山顶,遥想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在这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黄洋界上那一页炮声虽然在时光里淡远了,但当年敌军闻风丧胆、抱头鼠窜的狼狈情景,似乎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参观毛泽东、朱德、陈毅旧居,让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创业艰辛和残酷的斗争历史肃然起敬,倍增怀念和敬仰之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老一辈革命家打出的江山,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年《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仍萦绕在耳畔,毛委员、朱总司令会师井冈山的画面,犹如在眼前。
一杆杆红旗如是火,一簇簇杜鹃红艳艳。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新一代人继续朝前迈。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追寻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体验着道路的艰险,体味革命斗争的辛劳。
今天,虽然我们离开了井冈山,但山的精神与雅韵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