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2021年1月1日,中国《民法典》实施,也标志着中国民法体系完成了“法律”到“法典”的进化,正式迈进“民法典时代”。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作出的一系列“首判”,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民法典》立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1949年起曾多次启动但又多次搁浅,直到2020年5月终于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民法典》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国家立法经验以及平等、保护私权等理论,但又有着其独特的特质。其一,通过将“优良家风”“夫妻互相关爱”等传统文化基因入典,体现了“民族性”。其二,改变传统民法“重物轻人”、及时回应互联网时代关切,显得“新”意十足。
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在于“确定”关系,即确定国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进而起到稳定社会运转,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拿破仑法典》就是法国大革命引发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后,拿破仑为巩固革命成果、适应社会变化、稳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部法典。至今,历经多次修改的《拿破仑法典》仍是法国现行法律,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转向快车道,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随之涌现。户籍制度逐渐破除加速了人口自由流动,城镇化的推进打散了原有的传统家庭模式,商业持续繁荣和模式转变产生了更多纠纷······中国也亟需一部民法典来匹配中国社会的变化。
伴随民法典实施,中国方方面面也将迎来“典”亮时刻。首先,各种执法困境得以化解。单行法时代,法律条文散乱零碎或相互冲突,导致司法判决经常面临不畅,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尴尬。民法典对零散的单行法进行梳理、整合、完善,也是对原有“BUG”的及时修复。
其次,民众生活幸福指数提升。民法典对以往单行法未曾涉及或模棱两可的地带给予了界定、补充、明确。不仅高空坠物谁来担责、见义勇为担心惹祸缠身、公共交通“霸座”如何惩治、遭遇婚内出轨受害方该不该要赔偿、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如何处理等老问题终于有法可依,基因编辑、数字遗产、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等新问题也不再处于盲区,可谓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回应了社会焦虑。
再次,市场营商环境迎来优化契机。“禁止自带酒水”“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这样的霸王条款并不鲜见;期待明确私人物权和国家物权一视同仁,是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心声;缺乏有力的违约制约机制,导致中国市场上频现违背契约的案例。民法典对市场主体享有哪些权利、触碰红线将受何种惩治给予界定,不但有助于调动各种要素高效配置、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也为中国经济健康良性运转提供了制度基石。
最后,有助提升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在单行法时代,司法机构在处理一些民事关系时无法找到对应的条文依据,这为公权力干预民事权利提供了钻空子的可能。即便很多地方通过行政法规填补了民法空白,但这种政策普遍欠缺连续性、稳定性,同时也在严谨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避免了公权力的任性,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与时俱进、同国际接轨的中国民法典,推动“法治中国”走入社会细微之处、走进国民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