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宽松,惯犯横行
七天记者 颜宏 过去一段时间,在加拿大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多起嫌疑人处在候审保释期间又犯罪的恶性案件,让很多人开始反思现有的保释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在2022年12月27日,安省第一次独立巡逻的28岁年轻警官Grzegorz Pierzchala遭枪击身亡,其中一名凶手就是获得保释并违反保释条件的Randall McKenzie,而他早在2018年就被禁止终身持枪。这之后,全国13 个省和地区的省长们签署公开信呼吁对《刑法》中的保释制度进行改革,让一些有前科的暴力罪犯没那么容易回到社会上。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联邦司法部长拉梅蒂(David Lametti)终于在5月16日向国会提交了有针对性改革保释制度的法案Bill C-48,目的是使被指控涉及严重暴力犯罪、枪支和其他危险武器等的被告更难以获得保释。 越来越宽松的保释 根据现行的法律,被控犯罪的人在被证明有罪之前应被推定为无罪,而从被控罪到审判期间往往间隔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就需要给予其保释,只要他们缴纳保释金,并同意一些保释条件,比如不逃跑,按时出庭,禁止接近某人或持枪等,就可以让一些犯罪分子在案件还未通过司法系统审判时不用坐牢,如同自由人一样在社会中流动。 加拿大的保释制度基于英美法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其最初目的是为了阻止囚犯逃离监狱并降低监禁成本,只要满足某些条件,英国法院就可以准予被告人以缴纳保释金的方式被保释,而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延续了这一传统。根据《刑法》,只要法官或治安法官有空闲,被告人有权在被捕后24小时内举行保释听证会。而根据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被告人有权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被剥夺合理的保释权利。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的保释要求都会得到批准,除非法官有非常令人信服的理由反对保释。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因犯罪而被抓获后的司法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检方向法院提出被告人的具体指控,有些时候还会传召证人在法庭上作证,这名证人通常是处理案件或负责调查的警察;接下来,在检方提出指控后,被告人的律师有机会提供相关证据说服法庭给予保释;双方都提交证据后,如果控辩双方都对保释没有意见,法官基本上会批准被告人的保释要求,直到下一次开庭。结果有两个,一是被无条件释放,即在开庭日期之前,可以没有任何其他规定或限制地离开;另一个是有条件释放,即被告人可以离开,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和限制。如果控辩双方对被告人的保释要求有分歧,需要在法官面前唇枪舌剑一番,最终由法官作出决定,结果也不外乎有三:无条件释放、有条件释放和保释要求被驳回。 在这个过程中,法官考虑的因素包括被告的犯罪记录、庭前涉事的行为、与本司法管辖区的关系以及涉及犯罪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检方会强调被告人掌握资源强大,被保释后可能销毁证据或者威胁证人等,或者强调被告人是惯犯,保释后极可能再犯等。而辩方则会强调比如被告人之前从没有犯罪记录,只是临时起意,没有社会危害;再比如在当地有非常密切的社会关系(比如配偶、子女都在本地)或者保有财产(比如有几处不动产在当地),不会随便逃逸等等。 在司法实践中,检方要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必须证明被告人有现实人身危险性,比如可能潜逃、可能重新犯罪或者妨碍调查进行等。但在白左思潮的影响下,联邦政府在2019年通过了一项保释改革法案 C-75 ,要求法官在决定保释时应特别考虑“原住民被告人”和“属于弱势群体的被告人”的情况,尽可能给予保释,再加上司法系统人手短缺,大量案件积压的大背景,大部分的保释请求都会得到法官的批准。 保释条件形同虚设 具有暴力犯罪的被告人在获得保释时通常需要遵守下列一项或多项条件: 定时向警方报告; 不离开属地管辖范围; 如地址、工作或职业有任何改变,应通知警方; 不得与特定人直接或间接沟通; 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提交护照; 遵守法院认为确保任何受害人或证人安全所必需的任何其他条件,如佩戴电子镣铐、安全人员跟随监视等; 及符合法院认为适当的其他合理条件。 但在现实中却有很多暴力犯罪嫌疑人根本不拿保释条件当回事。就拿杀死警察的Randall McKenzie来说,他的暴力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早在2018年就被法官判定终身禁止持枪。他在2021年12月因殴打多人,包括一名治安官而被汉密尔顿警方提出多项指控,并在当时被拒绝保释要求。但到了2022年6月,他还是在严格的条件下获得保释。保释条件包括必须佩戴GPS监视器、每周两次向警方报到、与其担保人一起生活以及不得拥有任何武器等。他只有在出现医疗紧急情况时,才能在担保人的陪同下离开住所、与律师会面或参加当地原住民中心推荐的谘询。但在2022年12月27日下午,他却与30岁的Brandi Crystal Lyn Stewart-Sperry一起驾车外出时掉进了沟里,并拨打了911报警电话。接到报警电话的Grzegorz警官开车前来支援,不知为何与这二人发生冲突,被当场射杀,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而死亡。这两名嫌疑人随即驾车逃走,直到晚上才在警方的大范围搜捕下被抓获。 再比如2022年9月4日发生在萨省(Saskatchewan)的持刀杀人案。31岁的Damien Sanderson和30岁的Myles Sanderson兄弟二人在原住民社区Première Nation crie James Smith和临近的Weldon村大开杀戒,在13个地点或蓄意或随机持刀杀死11人,刺伤18人。根据加拿大假释委员会的文件,Sanderson兄弟都是原住民,从小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在一个不稳定并饱受家庭成员虐待的环境下长大。父母在他们8-9岁时便分居,兄弟姐妹被父母“踢来踢去”,经常要在有酗酒、吸毒、暴力等问题的父母家和亲戚家轮流居住。受到家人的忽视、虐待、暴力和滥用药物的影响,Myles在12岁开始喝酒和吸食大麻,14岁开始吸食可卡因,20多岁时开始吸食冰毒,并有与“街头黑帮成员、毒贩、皮条客和出入各种派对的混混”交往的历史,还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注意力缺失症,具有长期暴力史。他本来一直在监狱里的,但到2018年8月,因为已经服满三分之二刑期,被“法定释放”。但4个月后他的释放令就被取消,因为他不再向假释官报到。从2022年春天开始,他就因为违法假释条件而一直被萨斯喀彻温省警方通缉,但光是通缉令有什么用,并没有警察真正在找他,而他就一直在社会上游荡,直到9月份犯下惊天大罪。 在提交的C-48法案中,重点是建议引入“反向责任”条款,就是说在一些情形下,被告人在等待法庭庭审期间须被拘押,除非其可以向法官证明不需要这样做,也就是说犯罪份子要在法庭上证明为什么自己应该得到保释,而不再是检方要证明他们为什么不能被保释。法案还对《刑法》提出5项具体的修改,包括对涉及武器的严重反复暴力犯罪嫌疑人、或被指控二级谋杀以上严重罪名的嫌疑人建立新的“反向责任”条款;扩大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反向责任,以解决家暴嫌疑人因被撤销罪名而带来的风险;要求法官在作出保释决定时考虑被告的暴力犯罪前科以及其他社区安全问题等。 法案提交后,魁省、安省、卑诗省等省份的总检察长,以及加拿大警察协会等组织都表示欢迎,并呼吁国会尽快通过该法案,但官方反对党保守党则批评该法案对保释制度的改革力度不够,还不够彻底,但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意见,似乎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