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衰老 度过没有疾病或失能的人生——哈佛大学教授David Sinclair博士在凯丽生活峰会上的演讲

  七天记者颜宏(左1)、辛克莱博士(右2)在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研讨会上 / 凯丽生活图片 七天记者 颜宏 3月18日至22日,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领军企业,美国4E公司线上品牌“凯丽生活”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年度峰会。我有幸获邀参加峰会并与世界抗衰老之父、长期霸榜纽约畅销书榜首的《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Life Span:Why We Age and Why We Don’t Have To)的作者、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博士在峰会上见面,就生命科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辛克莱博士指出人的衰老并不是不可抗的自然规律,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在他看来,衰老就像CD上可以擦掉的划痕,或者系统里损坏的软件,只需重新安装即可实现逆转,正如他在2019年出版的著作《Lifespan》中所说的那样。 辛克莱其人 辛克莱于1969年6月26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圣艾夫斯(St Ives)。给他一生带来重要影响的祖母在1956年匈牙利爆发革命被镇压后辗转逃亡到澳大利亚,他的父亲将原来的姓氏Szigeti改成了Sinclair。辛克莱的父母都是生物化学家,工作很忙。辛克莱大部分的童年时光都是和祖母在悉尼郊区森林边的一栋房屋里一起度过的,而他的祖母是一个喜欢玩乐、自由奔放的人,希望人永远长不大。辛克莱从小就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喜欢拆东西去了解来龙去脉。学习成绩优异的辛克莱在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生物化学时,就认为总有一天科学会实现他祖母的想法,人们将永远保持年轻。在读博士时期的1993年,辛克莱遇到了到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与衰老调节有关的基因学教授瓜伦特(Leonard P. Guarente),这次会面激发了辛克莱申请其研究生并获得Guarente实验室博士后职位的愿意。就在同一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 Cynthia Kenyon 实验室发现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体内Daf-2单个基因突变就可以使这种线虫的寿命延长一倍,由此拉开了衰老分子调控机理研究的序幕。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长度仅有1.5厘米、寿命平均2-3周的线虫,因其寿命较短,常被用来研究如何延长寿命。Cynthia Kenyon的研究发现,Daf-2基因被破坏之后不仅让线虫的寿命增加了一倍,还真正做到了延缓衰老,即到了正常线虫老年期的突变线虫还很年轻、活跃,而且有繁殖能力。这项研究使得Daf-2及其所在的代谢通路成为最早发现与长寿相关的基因之一。 年仅24岁就成为Guarente实验室博士后的辛克莱开始研究酵母的老化,他常常第一个进实验室,为了赶最后一班夜车才离开,每天都斗志满满,不知疲倦。当时的老龄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算是一门边缘科学,但辛克莱决心推动其正统化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首次解释了酵母衰老的机制。其实早在1991年,瓜伦特尝试在单细胞有机体酵母中寻找有可能存在的长寿基因时,一种名为Sir-2的基因就出人意料地崭露了头角,在小鼠和人类中的对应基因被称为 Sirtuin-1,这为后续研究人类衰老过程奠定了基础。 1999年,完成博士学业后的辛克莱受聘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助理教授。继续进行在Guarente实验室的研究——关于Sirtuins蛋白的发现和发展。Sirtuins蛋白通常处于休眠状态,但会被压力(如限制卡路里)激活,延长酵母的寿命。辛克莱决心找到一种物质,可以模仿酵母被限制热量后的效果。他筛选了大约20,000种化合物来进行酵母实验,直到有一天,一名团队伙伴打来电话称一种从红酒中发现的分子——白藜芦醇具有积极作用。于是他开始着手用不同的物质喂食酵母,结果发现喂食白藜芦醇的酵母多活了50%,这一发现是辛克莱学术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2003年9月,辛克莱与团队伙伴Howitz等人在顶尖杂志《自然》(Nature)发表了一篇引发高度关注的论文,报告称白藜芦醇等多酚能激活人类的Sirtuins 1,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辛克莱关于白藜芦醇的言论更是闻名,如“白藜芦醇是能找到的一种神奇分子,一百年后,人们可能每天都服用这些分子来预防心脏病、中风、脑部疾病和癌症。”2004年,辛克莱尔收到慈善家Paul F. Glenn的500万美元捐款,成立了Paul F. Glenn衰老生物机制实验室,他作为创始董事并执掌这个实验室至今。 同一年,在生物技术连环创业家Christoph Westphal的资助下,辛克莱创办了一家名为Sirtris Pharmaceuticals的公司,以白藜芦醇为灵感开发临床药物。当时,几乎没有抗衰老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创办公司,辛克莱开创了学术和商业相结合的先河,后来这家公司在2007年上市,在2008年以7.2亿美元的价格被GlaxoSmithKline收购,成为其子公司。不过这个时期有关白藜芦醇的研究成果还主要停留在科学领域,并没有在公众层面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但这一切在2006年发生了彻底改变。辛克莱和Joseph Baur联合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的《白藜芦醇的潜在治疗:体内证据》(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resveratrol: the in vivo evidence)引发轰动,引发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并登上《纽约时报》头版。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加上辛克莱在镜头面前展现出的迷人风采让他一夜成名,从一名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科学家,变成了一个在街上随时能被认出的名人,成了长寿领域的宗师,被誉为“抗衰来之父。” 白藜芦醇让辛克莱名利双收,也给他的研究带来质疑。他Guarente实验室的两位前同事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无法重复白藜芦醇实验结果,辛克莱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的科学家不仅声称辛克莱在白藜芦醇上的研究结论可能是错误的,还称他关于Sirtuins基因的整个理论可能都是错误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一度让他的实验室只剩下4人,但坚持人生永不言败信条的辛克莱只躺在床上消沉了一个星期后,就回到实验室去证明反对者是错误的。最终他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为这场争端画上了句号:论文证实通过基因工程改变Sirtuins上的一个氨基酸时,白藜芦醇对细胞没有作用;而在表达完整Sirtuins的对照细胞中,白藜芦醇确有作用,也就是说白藜芦醇激活Sirtuins的说法是正确的 在探索抗衰老领域奋勇前行的辛克莱又在2013年12月在顶级刊物《细胞》(Cell)杂志上发文称,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物中的名为 NMN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烟酰胺单核苷酸,一种维生素B3的衍生物)的物质可以转化为体内的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从而调节所有细胞的线粒体或能量代谢,让人体维持年轻态。2017 年 … Read more

中国电视-特别关注:《2024中国诗词大会》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电视》邀您特别关注《2024中国诗词大会》,一起打开诗意画卷。 《2024中国诗词大会》萃取提炼“春天、多彩、勇毅、山河、相逢、寒暑、风味、先生、灯火、在路上”十大主题,尽显中华民族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一季节目围绕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虚拟呈现等多种手法,创新打造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让观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 节目还创新设立了诗词“国际观察团”,邀请各国朋友在线参与节目,讲述“中老铁路”背后两国的温暖情谊、柬埔寨小公主诺罗敦·珍娜对中华诗词的热爱等故事,以诗词促进文明互鉴,传递美好情谊。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活美学”,也将在每一期节目中得到精心呈现。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2024中国诗词大会》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期:https://yspapp.cn/1WJl 第二期:https://yspapp.cn/1Y3v  

中国电视-《千秋诗颂》

《千秋诗颂》是中国首部以自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制作的系列动画片,它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实现了“有声言诗和无声画意”的有机融合。据了解,节目创作团队使用大量国画、古诗词为训练素材,与AI大模型进行沟通。经历了无数次艺术创作语言和代码语言的碰撞后,AI大模型具备了独特的风格和强项——中国审美。它能够准确理解“国风、唐代、写意、工笔画”等传统文化词汇,生成工笔、水墨等国画风格的美术素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诗词的意境美感。《千秋诗颂》聚焦了中国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上的200多首诗词,首播6集围绕骆宾王、高适等5位中国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的故事展开,将《咏鹅》《过故人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6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转化为唯美的国风动画。 这个节目的多语种版本也是利用AI技术辅助完成译配的,目前已在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巴西等国60余家主流媒体播出。《中国电视》邀您关注。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千秋诗颂》更多精彩内容: 中文版:https://yspapp.cn/1Ugp 英语版:https://fb.watch/qN6IG99oPx/  

曾经自信满满,如今处处垫底——解读皇家骑警《加拿大政府5年趋势全景》 报告

七天记者 颜宏 上周,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发布了名为《加拿大政府5年趋势全景》(Whole of Government Five Year Trends for Canada)的报告,严厉地指出加拿大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处在地缘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环境变化等一系列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危机中,这一系列危机足以对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兴衰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份报告基于各种公开以及未分类的信息,分析了这个全国范围内的警察机构、国家和国际政府间以及私人机构的文件,由一个专门的团队在2022年3月至12月期间撰写,旨在为今后五年内的情况理解和决策提供支持。这份提供给媒体的报告尽管只有9页,且很多地方因信息敏感而被涂黑却非常全面地从经济、公共卫生、国际格局、气候变化等多个角度对加拿大面临的重大危机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的结论是其中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甚至军事动荡。 正在变穷 仅仅在10年前,加拿大的经济还处在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加拿大的银行体系在没有政府救助的情况下安然度过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广受赞誉。2005年时,当时的加拿大出口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波洛兹(Steve Poloz)曾表示加拿大有望实现在美国已经实现的“生产力奇迹”。2006年《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曾夸赞加拿大经济表现使其成为“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经常账户盈余和预算盈余的国家”。 2011年,《麦克林》(The Maclean)杂志的一篇报道宣称加拿大“居世界之巅”,“加拿大人从未对未来感到如此乐观”。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预测,加拿大在未来50年的经济增长将领先于G7其他国家。同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加拿大的AAA信用评级、稳定的经济和丰富的资源而建议各国央行持有更多的加元货币储备。 然而今天的加拿大现实与10年前所期望的却大相径庭,加拿大经济的增速在多个年份不如通胀率高,过去10年平均增长仅为1.7%,去年更是下降至1.1%,这意味着加拿大人的真实生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去年OECD也将加拿大2060年的前景预测为所有38个国家中垫底。 如果以美国为坐标的话,加拿大持续变穷的迹象更明显。1981年时,加拿大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92%,到2022年,加拿大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73%。加拿大最富裕的能源大省阿尔伯塔省的人均GDP放在美国只能排在第14名,而加拿大最穷的五个省占了北美洲6个最穷的州/省中的5个。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人均GDP在2023年第四季度再次下降,已经是过去六个季度中的第五次下滑,也是近30年来持续下滑最为严重的季度,经通胀调整后的人均GDP已经低于2014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加拿大人均GDP与美国人均的比例 在2000年时,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效率大致相同,但到了2023年,美国生产效率几乎是加拿大的三倍。说到效率,加拿大人的平均工作时长比其他经合组织国家都要长,但每小时的工作产出却只排在第18位,是自1981年以来工作效率增速最慢的国家。如果不出意外,加拿大未来在全球的财富排名将跌出前20名。 1981年时,加拿大在OECD 38个成员国中排名第六,仅次于瑞士、卢森堡、挪威、美国和丹麦。到2022年,已经降到了第15位。过去贫困的国家,如爱尔兰、荷兰、奥地利、瑞典、冰岛、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和芬兰等都走到了加拿大的前面。 2023年,经合组织跟踪其38个成员国以及其他九个国家的投资情况显示,在2011年到2015年间,加拿大的投资增长率在47个国家中排名第37位;2015年到2023年,排名更低至第44位,仅比南非、墨西哥和日本强一些。这意味着加拿大工人的生产率低于其他国家,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投资自己和未来。 危机四伏 经济停滞不仅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内部的各种分歧——无论是阶级、代际、性别、种族,还是地区之间的矛盾都可能进一步激化,其中最严重,最急迫,短期看不到解决办法的是贫富分化和人口老龄化危机。 加拿大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到2023年第三季度,最富有的20%加拿大人的财富占全国总财富的近70%,而最底层的40%加拿大人的财富仅占同期加拿大财富的3%。从2022年到2023年,收入最高的加拿大人的净储蓄有所增加,而低收入家庭则因难以支付不断上涨的账单、贷款和抵押贷款利息以及食品和能源成本而出现净储蓄下降,也就是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按照加州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城市研究教授Joel Kotkin在2020年出版的题为《新封建主义的来临:对全球中产阶级的警告》一书中的说法,加拿大正在步美国加州的后尘形成“新封建主义”。少数人非常富有,他们之下就有社会底层的新“农奴”,即大量且日益增长的无财产贫困人口。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是官僚阶层,他们为非常富有和有权势的人服务,用几乎限制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无数规章制度将其他人置于其控制之下。如果说加州的“新封建主义”是由科技寡头造成,那么加拿大的情况就是地产和金融巨头联手打造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开始崩溃,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那么这个国家迟早会分崩离析。 更严重的是,随着加拿大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加拿大的经济问题不仅变得更加严重,而且完全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到2040年,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5%,高于目前的19%。与上世纪70年代初相比,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翻了一番。而55岁以上加拿大人的平均医疗保健消费每10年就会翻一番,再加上养老金、老年人福利等成本,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一项高达3.9万亿加元的财政负担。2020年之前,每5个加拿大工人要供养1个退休老人,而未来这一比例将降至每2.5个工人就要养一个老人。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65岁后继续工作,但这并不足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更令人沮丧的是,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正在吸收比以往更多的移民,但是他们中成为公民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就算加拿大有好山好水好福利,但是赚不到钱的地方吸引不到真正有实力的精英移民,即使来了,也会跑到更有发展机会的地方。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满足居住要求后获得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永久居民比例已从1996年的75%下降到2021年的46%,“成为加拿大人的市场价值”正在下降。联邦移民部2023年12月份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移民申请数量同比暴跌81%,印度的移民申请数量也大幅下降62%,而整个12月,来自全球的移民申请数量整体下跌了73%,仅为1.64万份。 其他挑战 除了经济问题,加拿大也如美国一样面临政治极化(Polarized Politics)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通常来讲,一个比较正常的国家政治光谱应该包括:中间派、中左、中右、左、右、极左、极右,呈橄榄球型分布。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政局稳定,并且能够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但现在的现实是政治光谱正逐渐从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转变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持温和立场的中间群体不断萎缩,两极分化趋势非常明显。位于政治光谱上不同位置的政党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否决而否决”,对是非曲直丧失了客观公正的判断能力。加拿大的政治极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同样包含社会经济不平等、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人口结构变迁、种族文化冲突、媒体影响等等,给整个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报告还指出,包括人工智能深度伪造、量子计算和区块链在内的新信息技术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挑战。执法部门应该预见到,犯罪分子将利用技术创新来获取利润和影响力。执法部门应继续推动与个人信息隐私、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数字账本技术等相关政策的变革。 在未来5年内,全球范围内日益频繁甚至同时发生的风暴、日益严重的干旱、洪水和持续的热浪等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收入产生至少四大直接影响:食品涨价、水电能源天然气涨价、保险费上涨以及健康费用增加。另外,新冠病毒疫情虽然可能已经消退,但它对加拿大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一项研究表明在不久的将来爆发另一场大流行病的可能性超过10%。 总之,这份报告对加拿大未来的描述是灰色而悲观的,加拿大必须要做好应对经济衰退、陷入贫穷、阶层分裂、经济衰退、护照贬值、犯罪激增、气候异常等严峻问题的准备。加拿大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挽救经济衰退,并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但到目前看来,加拿大经济的问题不是疫情或者房地产引起的,也不是加息或者降息引起的,而是长期的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的产能衰退问题,这种衰退相当于人走向衰老,就算意识到了也很难逆转。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

何人 2024年金秋,由国内知名企业家曹德旺先生出资100亿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将要高调登场,正式招生。这是一所备受瞩目的民办非营利性大学,创办人曹德旺先生满怀雄心壮志,决心将这所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名校。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具有深厚资历和丰富办学经验的梅宏教授将担任首任校长。按照规划,在今后的几年内,福耀科技大学将大力引进更多国内外顶尖教育资源,提升师资力量,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为实现自己勾画的宏伟蓝图大刀阔斧、奋勇迈进。 然而,对于一所新建的大学,一开始就高调宣布要与国内最高学府如清华、北大相媲美,一登场就拿美国斯坦福、麻省理工做对标,一方面体现了曹德旺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了热忱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许多人,包括曹德旺先生本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仿佛一所大学只要达到评判一流大学的几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之后,就能顺理成章地将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号手到擒来。 毫无疑问,依靠创办人曹德旺先生的个人能量,福耀科技大学应该可以获得世界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庞大投资、人才支持和资源配备;在深厚的财力和专业团队的加持下,福耀科大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许可以达到满足一流大学的一系列条件,比如说学术声誉、教学质量、研究水平、国际化程度等等。也就是说,福耀科技大学或许可以做到符合上面这些评判世界一流大学的可量化的标准。但是,除了上面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可量化的硬件指标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是福耀科技大学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拥有的,那就是不可量化的“影响力”。 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来自于该校在人文学科方面研究取得的影响,这些学科就是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学、法学等,它们是在塑造大学灵魂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没有人文精神,没有人文学,只有农学、医学、工学等自然科学,从国际的视野来看,这所大学可能只能成为一个技术培训的基地,很难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都是世界著名的理工大学,它们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但是它们在人文学科的发展方面也同样遥遥领先、毫不逊色。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加州理工的历史学,在美国乃至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 再说说我们的清华、北大,这两所大学在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100多年来,北大的人文学科一直是北大的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曾经的清华,也是人文的清华,是一个人文大师云集的清华。正因为这两所大学在人文精神方面有过特殊和突出的贡献,它们才产生出了那么大的影响,以至到现在,人们一想到中国,就会把这两所大学与这个国家联想在一起。 据闻,近年来,由于意识到自己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滞后,清华大学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力图将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的同时培养一流的政治家、思想家、人文学者作为办学理念突显出来。由此可见,清华大学的决策人已经变通趋时、恍然醒悟,开始知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文理念的支撑,未来世界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必然将以一种互动共生的关系而越来越紧密相连在一起。 毫无疑问,如果一个大学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要关注人文学科。一所大学的灵魂,或者说大学的精神,必须依靠人文学科来塑造。 如果福耀科技大学没有设立人文科学来协同自然科学的办学理念,而仅仅只把自己定位于一所工科大学,大家可以想象,世界发展到今天,一所没有人文科学的工科大学对社会的影响力必然十分有限,一个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大学是很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放飞希望的梦想——访希望慈善音乐会发起人李晨、熊梦婕

  熊梦婕(左)、李晨接受七天记者采访 / 七天传媒图片 摄影:颜宏 七天记者 颜宏 4月6日,位于康考迪亚大学Loyola校区的Oscar Peterson音乐厅将上演一场名为“希望”的慈善音乐会,由蒙特利尔知名钢琴家李晨和她的学生熊梦婕博士联袂策划,所有收益将捐赠Sainte-Justine妇幼医疗中心基金会。音乐会筹备阶段,主办方联系了七天传媒,对于这样一场爱心满满的慈善活动,七天传媒欣然受邀作为合作伙伴,并派出记者,对两位发起人进行了采访。 李晨其人 钢琴家李晨大家都不陌生,早在2010就曾作为头版人物登上过《七天》报。她出生于音乐世家,父母都是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父母结婚时添置的第一个大件就是一架钢琴。在父母和姐姐的熏陶下,小小的李晨5岁就开启钢琴之旅,从此成为一生的追求。 她先后进入沈阳音乐附中和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随后进入中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的上海音乐学院就读。出类拔萃的毕业成绩引领她踏上赴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的深造之路,展现出卓越的音乐才华。1991年李晨应邀前往法国,参与法国文化交流活动,之后选择留在法国深耕钢琴演奏,并在那里结识了相濡以沫、一生相伴的爱人——被Radio-Canada外派至巴黎的魁北克人Jacques Bernard。1994年,李晨跟随丈夫移居蒙特利尔,继续书写她的音乐历程。30年来,李晨的音乐足迹遍布中国、俄罗斯、法国和加拿大等多地的音乐殿堂,曾携手上海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I Musici de Montreal-Orchestre de Chambre 等给观众奉献多场令人难忘的音乐盛宴。2003年之前,每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李晨都会和本地的乐队合作,坐着载客二三十人的小飞机在魁省各地巡回演出,开自己的个人演奏会,同时还要练琴,提高技艺,教授学生。在忙碌和重压之下一度累到胃出血。这之后的大约10年时间里,李晨老师放慢了在音乐追求上的脚步,尝试更好地平衡音乐表演者和钢琴教育者之间的角色。 在熠熠生辉的演奏生涯之外,李晨将深厚的音乐底蕴注入钢琴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钢琴技艺,更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哲学。其实在文字和文明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是用音乐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音乐既可以表达情感,引发共鸣,还可以用于社交,找到知音,可以说是人类发明的一种高级的、美好的“语言”。李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乐理、乐器、技巧、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孩子对音乐兴趣和趣味的培养、心智和创造力的启发、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逐步升华的理解和热爱,通过音乐改变人生。 李晨每年都会为学生们举办一场正式的音乐会,带领他们去参加尽可能多的地区或国际比赛,帮助他们在各种比赛中建立信心,赢得赞誉,让他们体验表演的乐趣以及情感的投入,由此培养了一大批在音乐比赛和考试中斩获卓越成绩的学生。《七天》报曾经报道过的10岁就入选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莫扎特专场演出的学生花雨浓(George Hua)目前在耶鲁大学就读,依然活跃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而多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熊梦婕也是李晨老师引以为傲的得意门生。 后起之秀 熊梦婕出生在中国广州,11岁随父母移民蒙特利尔。在中国时就已经师从钢琴名师的梦婕及其父母到蒙特利尔后就开始寻找好的钢琴老师,经过多人推荐、多方考察,乃至在冬日的大暴风雪之夜徒步去音乐会试听,最终确定了李晨老师。与国内老师教琴时的严格不同,李晨更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到音乐的世界里,陶醉在音乐的美妙之中,让思维和想象在音乐的天堂里翩翩起舞。国内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李晨式天马行空的启发在梦婕身上发生了完美的化学反应,让她进步飞速。十六岁时,她就因参加国际比赛获奖而登上了世界闻名的音乐圣殿–纽约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舞台,坚定了梦婕从事钢琴专业的决心。随后,梦婕先后获得麦吉尔大学钢琴演奏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多伦多大学钢琴演奏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在她的学习过程了中获得了多位名师的指点,包括教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让蒙特利尔华裔刘晓禹(Bruce Liu)扬名世界的钢琴家Richard Raymond等。 多年来,熊梦婕积极参加在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地举办的各种演奏会和音乐节,因出色的演奏获得了多项奖学金。除了独奏之外,梦婕也涉及多种合奏,包括合唱团、大提琴、小提琴、声乐和双簧管等,还热衷于研究和演奏四手联弹和两钢琴的曲目。2019年,她与陈霈籈博士成立了双钢琴组合Sirius Piano Duo,后以全额奖金形式参加了首届Orford音乐节(Orford Musique Artists Residency),录制了加拿大钢琴二重奏系列《北极光》《Northern Lights:An Exploration of Canadian Piano Music》唱片,这是一张由加拿大作曲家创作的曲目合集,收录了30首经过精心挑选,代表了各种格调、韵律、速度和风格的作品。2023年,两人又分别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举办名为《永恒的爱–献给母亲》演奏会。为歌颂“母亲”这个主题,两位钢琴家在选曲上融入了多首童谣和摇篮曲,大胆尝试改编流行歌曲,还邀请多伦多青年作曲家Kento Stratford为童谣《小星星》以及中国唐诗《游子吟》谱曲。 除了钢琴表演之外,年纪轻轻的熊梦婕已经在钢琴教学领域浸润多年,她是加拿大皇家音乐学会、魁北克音乐教师协会以及私立音乐学院École Vincent-d’Indy的认证教师,曾在多伦多大学钢琴教育学校和麦吉尔音乐学院任教,帮助各个年龄段和水平的学生全面了解音乐,建立高效的练习技巧,享受音乐的乐趣。随着在多伦多博士学位的完成,熊梦婕的生活和工作重心逐渐重回蒙特利尔,准备在今年5月开办一场个人演奏会。在与老师李晨的交流中,师生联袂举办一场慈善音乐会的想法油然而生,并得到了双方家人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起心动念 举办一场慈善演唱会的想法由来以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6年前。2008年,李晨老师14岁的独生儿子Charles在看家庭医生时,被告知心脏有杂音,建议他去看心脏专科医生。专科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存在先天性的房间隔缺损(ASD),也就是说心室有个地方没有封闭好,留下个小小的缝隙。通常来说,大部分的房间隔缺损可以在儿童出生之前或出生后不久确诊。但是,较小的房间隔缺损可能要等到年龄较大时才能被诊断出来,也就是Charles这类情况。尽管房间隔缺损是治疗效果最好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Ste-Justine Hospital的医生、护士也都非常耐心、和善,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但治疗的整个过程还是让李晨一家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煎熬。用李晨自己的话说,从孩子进入手术室到2个小时后出来是自己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刻,这两个小时比自己一生都长。 Charles的手术很成功,让他可以在中学和大学期间继续参加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还治愈了他自小便有的经常性偏头疼以及无原因剧烈呕吐。而这次在Ste-Justine Hospital医院的经历也让李晨第一次深刻认识到科技进步给患者带来的福音。按照医生的说法,如果是10年前,Charles的病需要进行开胸这样的大手术才能治疗,但10年后却只需微创手术即可,当天就可以出院。当时李晨就想,如果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产生的研究成果会改变多少患儿的命运,造福多少家庭啊。 这份埋在心里的种子在16年后因着另一个契机得以发芽。学生熊梦婕的一位亲人在疫情中诊断为癌症晚期,得益于亲戚朋友坚持不懈地寻找最新治疗办法以及加拿大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向魁省卫生部门专门申请,这位亲人用上了一种还没有获得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的试验性靶向控癌和免疫提高相结合的新疗法,最终治愈癌症,得以康复。心存感慨的梦婕与李晨的想法一拍即合:举办一场慈善音乐会,把全部收入捐给Ste-Justine医院心脏科,为心脏病研究和治疗尽一份微博之力。 李晨和熊梦婕这两位艺术家在提出慈善音乐会的想法之初还有些许担心,没有想到却得到家人和社会的热烈响应。李晨的爱人自愿承担起联系本地媒体、机构以及财务相关的事物,梦婕的爸爸熊鹰自告奋勇承担起联络社区、寻找赞助以及所有杂事,让两位艺术家专心准备演奏的曲目,精心排练,力争给广大观众带来一场陶冶心灵的难忘音乐会。蒙特利尔著名歌唱演员翟子琦(Allen Zhai)、犹太医院附属的全部由癌症患者组成的合唱团希望之声合唱团(Voices of Hope choir),以及李晨老师的多个学生: Sophie Jiao、Jenny … Read more

海外媒体赴青岛探究新质生产力 领略城市新魅力

  中新网青岛3月21日电(胡耀杰 王宇轩) “探究新质生产力,探寻城市新魅力”2024海外媒体“青岛行”2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启幕。本次采访团由意大利、阿根廷、马达加斯加、阿联酋、埃及等多国媒体记者组成。此次媒体行围绕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参访,同时,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领略青岛城市新魅力。 2024海外媒体“青岛行”首站走进位于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王宇轩 摄 启幕当日,采访团一行首先参访位于青岛胶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这是中国唯一一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位于该区域的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简称“上合之珠”)成为采访团关注的焦点。 作为山东省和青岛市推动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双多边资本、技术、人才深度交融的重要平台,上合之珠集展览、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不仅成为上合示范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展示青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表示,上合示范区不仅是一个集中展示各类商品和技术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这一平台,青岛乃至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得以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国与国间的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采访团参访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王宇轩 摄 采访团参访至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城市之窗时,深入了解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阿联酋中阿卫视主持人毕诺感慨道,青岛西海岸新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能够达到如此成就,许多发展理念与发展策略值得世界上很多城市借鉴。 据悉,此次媒体行为期3天,以“探究新质生产力,探寻城市新魅力”为主题,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主办,旨在展示青岛在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对外展示青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推进青岛对外的国际化传播。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在家电电子、轨道装备、船舶海工、高端服务等多个领域,具备较强产业优势。2016年青岛市GDP突破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12个GDP突破万亿元城市。2023年,青岛GDP达到15760.34亿元人民币。同时,青岛目前已构建起覆盖51个国家89个城市的友城网络。

中国电视-《方言这么美》:春分|春临福地暖人心

春分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气。这天日夜平分,同一经线上的人们,无论天南地北,都会在同一时刻迎来日出。《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方言这么美》,来中国福州感受春分的民间习俗。 在中国福州,春分这天民间有教孩子立蛋的习俗。榕城三月,春风摇曳、繁花浸染,很多游客都会到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踏春游览。走进三坊七巷,如同打开半部中国近代史。这里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堪称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更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春分时节,肝气旺肾气微,饮食应减酸增辛,力求中和。福州有句谚语:春鳗冬带,好食当戴。意思就是春季的鳗鱼,冬季的带鱼,它们都有着挡不住的美味。春季鳗鱼达到了最好的状态,福州有一道名菜叫:糟鳗,就是将酒糟和鳗鱼结合,油炸后带着酒糟的外皮红酥酥的,掰开后露出里面白而鲜嫩的鱼肉,顿时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苏州话版:https://www.facebook.com/CHNzhidao/videos/394940799917664 福州话版:https://www.facebook.com/CHNzhidao/videos/1092563735293669  

中国电视-《当法老遇见三星堆》:综述

假如古代中国的三星堆金面具和古埃及的图坦卡蒙金面具突然睁开眼睛,并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会发生什么?《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文化历史类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 1923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图坦卡蒙的墓穴在埃及卢克索帝王谷被发现,其棺椁上的黄金面具从此成为古埃及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极具代表性的一张“面孔”。而1929年首次被发现的中国广汉三星堆遗址,揭开了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下至商末周初延续了2000年的古蜀文化神秘的一角,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国早期文明最好的样本之一。之后陆续出土的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像及薄如蝶翼的黄金面具,被誉为“打开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钥匙”。 《当法老遇见三星堆》节目从文化互鉴的角度建构起三星堆文化与古埃及文明两者之间的对话,用生动鲜活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古代人类文明的多元、奇特与魅力。作为中国首部探讨三星堆文化与古埃及文明主题的纪录片,节目讲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明背景中的人类对这个世界抱有相同的热爱与敬畏、相似的赞美与创造、相通的信念与夙愿。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当法老遇见三星堆》更多精彩内容: 中文版:https://yspapp.cn/1IYk 英语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6pI1-gx9M  

2024中国•无锡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暨“华文媒体感知无锡”活动盛大开启

      春意浓,万物生,龙翘首,花正盛,3月12日,在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樱花谷,舞者们身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在龙吟乐声中献上龙樱舞秀,拉开了龙年鼋头渚国际樱花节帷幕。副市长张立军,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国资委、市文旅集团、市侨联、滨湖区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莅临活动现场,和中外媒体、海内外游客、无锡市民共同见证2024中国无锡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暨“华文媒体感知无锡”活动盛大开启。       本次活动由市侨联和市文旅集团主办,无锡太湖鼋头渚旅游集团承办,旨在探索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进一步讲好无锡文旅故事,进一步提升太湖鼋头渚樱花节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无锡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国际樱花节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通过多场精彩纷呈的活动,给海内外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感知无锡这座山水名城,向世界展示“太湖明珠 江南胜地”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在活动中表示,海外华文媒体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通过华文媒体强大的国际传播力量,他们将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全球人民感知无锡、了解无锡、走进无锡、爱上无锡,共同为无锡文旅海外推广出谋献策,助推无锡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为进一步打造向世界展示无锡的窗口,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市侨联牵线《法国侨报》创始人钱海芬女士为无锡文旅海外推广出谋献策,更好地展示无锡独特魅力与城市温度。市侨联还邀请数十家海外华文媒体通过线上线下感知无锡,向世界讲好无锡故事。十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开幕式上被聘为“无锡文旅海外推广大使”。       《欧洲时报》北京办事处副主任戴九悦、美国华兴报副社长朱小林、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法国法中网副总编文化州、西班牙欧洲侨声报副主编黄美、意大利侨网总编王卫平、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西非华声》总编金浩、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总经理吴嘉元、中国传真新闻社社长李家辛参加现场活动,《美国侨报》《欧洲时报》《美国华兴报》《美中报导》《南美侨报》《葡新报》《委内瑞拉委国侨报》《法国侨报》《欧洲侨声报》《华商报》《德国侨报》《德国时报》《欧洲青年报》《欧洲侨报》《欧亚时报》《中文导报》《关西华文时报》《日中商报》《日中报导》《新华报社》《国际日报》《迪拜鼎星传媒》《中国周报》《西非华声》、美国华视、加拿大七天传媒、法国法中网、法国华人头条、意大利侨网、希中网、澳华电视传媒、澳视传媒等来自五大洲3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关注并祝贺活动成功举办。《香港商报》《澳门日报》《台湾新生报》,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长三角频道、中国传真新闻社等媒体发来祝福。